時間:2023-03-13 11:22:43
序論:在您撰寫課堂教學實踐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教學要從矛盾開始
教學從矛盾開始就是從問題開始。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在教學中可設計一個學生不易回答的懸念或者一個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啟示誘導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時,有位教師先講了一個數學小故事:德國的“數學王子”高斯,在小學讀書時,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題:1+2+3+……+100=?,老師剛讀完題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寫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學還在一個數一個數的挨個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這么快呢?這時學生出現驚疑,產生一種強烈的探究反響。這就是今天要講的等差數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設疑于重點和難點
教材中有些內容是枯燥乏味,艱澀難懂的。如數列的極限概念及無窮等比數列各項和的概念比較抽象,是難點。如對于=1這一等式,有些同學學完了數列的極限這一節后仍表懷疑。為此,一位教師在教學中插入了一段“關于分牛傳說的析疑”的故事:傳說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臨終前留下遺囑,要把19頭牛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總數的1/2,老二分總數的1/4,老三分總數的1/5。按印度的教規,牛被視為神靈,不能宰殺,只能整頭分,先人的遺囑更必須無條件遵從。老人死后,三兄弟為分牛一事而絞盡腦汁,卻計無所出,最后決定訴諸官府。官府一籌莫展,便以“清官難斷家務事”為由,一推了之。鄰村智叟知道了,說:“這好辦!我有一頭牛借給你們。這樣,總共就有20頭牛。老大分1/2可得10頭;老二分1/4可得5頭;老三分1/5可得4頭。你等三人共分去19頭牛,剩下的一頭牛再還我!”真是妙極了!不過,后來人們在欽佩之余總帶有一絲懷疑。老大似乎只該分9.5頭,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頭呢?學生很感興趣,……老師經過分析使問題轉化為學生所學的無窮等比
數列各項和公式
(|q|<1)的應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設疑于教材易出錯之處
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里奇說過:“差錯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能原諒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最常見的錯誤是,不顧條件或研究范圍的變化,丟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題后不檢查、不思考。故在學生易出錯之處,讓學生去嘗試,去“碰壁”和“跌跤”,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然后順其錯誤認真剖析,不斷引導,使學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若函數圖象都在X軸上方,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學生因思維定勢的影響,往往錯解為a>0且,得出0<a<1,而忽略了a=0的情況。
四、設疑于結尾
一堂好課也應設“矛盾”而終,使其完而未完,意味無窮。在一堂課結束時,根據知識的系統,承上啟下地提出新的問題,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同時可以激發起學生新的求知欲望,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我國章回小說就常用這種妙趣奪人的心理設計,每當故事發展到,事物的矛盾沖突激化到頂點的時候,當讀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結局時,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結尾,迫使讀者不得不繼續讀下去!課堂何嘗不是如此,一堂好課不是講完了就完了,而是詞已盡意無窮。
如在解不等式時,一位教師先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即采用解兩個不等式組來解決,接著,又用如下的解法:
一、引言
上世紀中期以來,現代視聽媒體、通訊工具進入教育、教學領域,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隨著信息技術的成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當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重視,人們利用信息技術多渠道地開展教學整合,在實踐中體驗著信息技術帶給教學的巨大變化。近三年來,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院開始嘗試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英語的整合教學,運用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創設情境,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在整合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積極反思教學實踐活動,辯證地思考信息技術給現代教育帶來的影響,進一步提高了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
二、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英語課程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英語課程整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電子商務英語課程的教學中,以計算機和網絡為依托的信息技術作為新的教學媒體被引入,一方面,展示的多媒體課堂教學內容更加活潑生動;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借助計算機網絡工具完成課程的學習,更好地參與教學活動。新的教育技術手段的使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英語課程整合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教師可以將有關課程信息到網上,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教學資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通過各種網絡通訊工具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交流,將學習過程中獨特的個人想法及時與他人進行溝通,通過討論,相互幫助、解決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師生之間感情的溝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英語課程的整合適應了提高學生全面信息素養的需要。在課程整合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們提高了自己獲取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切合教育改革的需求。
三、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英語整合的教學實踐
2005年以來,我院開展了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英語整合的教學實踐,改變了傳統的授課方式、評價方式以及師生交流的方式,提高了學生對電子商務英語學習的興趣,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由于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學生學習環境的制約,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英語整合教學實踐的開展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隨著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高、學生學習環境的改善而逐步完善的。從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輔助應用到網絡課程學習、專題學習網站的學習,改革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教育技術提高過程,同時也是電子商務英語教學改變教學模式、拓展教學空間的過程。
1.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運用電子商務英語以電子商務基礎知識為教學脈絡,其英語語言教學必然要拓展到專門用途,如計算機、經貿英語等多方面,課程必須是一門綜合應用型的英語課程。對于這樣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需要通過實踐加強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外,還需解決語音學習、模擬或創設虛擬的商務交易過程等問題,為此,我們將多媒體課件引入教學活動。多媒體課件能夠提供多種多樣的信息,豐富電子商務英語的教學內容;能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環境,促進學生的已有知識遷移;多媒體課件匯集多種素材(視頻、音頻、動畫、文本等),擴大了教學空間,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2.利用網絡課程進一步拓展學生學習空間為了解決課后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教學需求,我們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網絡課程教學活動。網絡課程包含在線學習、輔助資料、輔助學習工具等。其中,在線學習主要包含課程教學中所需要的教材內容;輔助資料包括教學中需要的文本資料、視頻資料、網絡資料等;輔助工具包括學生的自我測評系統、電子答疑系統等。為師生及生生間的交流方便還專門開設了討論區。通過網絡課程,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打破了教學的時空限制,拓展了教學空間,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文化生活。藉由網絡課程提供的各個功能系統,學生可以進行自我測評,查找與課程有關的專業知識。同時在網絡課程所提供的討論區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后討論,使其對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
3.專題學習網站為學生提供了系統全面的專題學習資源電子商務英語教學中需要講解的知識較多,涉及計算機、網絡、經濟與貿易、英語等多方面知識,但授課時間較短。如何進行系統的知識講授,成為制約教學的重要因素。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我們積極開展基于專題學習網站的教學活動?!皩n}學習網站是指在網絡環境下,圍繞某門課程與多門課程密切相關的某一項或多項學習專題進行較為廣泛深入研究的資源學習型網站。從這個角度來看,專題學習網站提供的是基于豐富的網絡資源的學習平臺?!睂n}學習網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專題學習資源,還為學生提供了功能強大的寫作平臺和專題討論區,為學習者展開協作學習、交流與探討相關問題、展示自己學習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學生通過訪問專題學習網站,能夠獲得大量的有關語言與文化、計算機網絡、經貿以及相關電子商務的原始英文資料等方面知識,拓展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機整合。
4.改革教學評價方式在信息技術與電商英語整合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采用多種方式開展教學評價活動,積極采用形成性評價,把形成性評價獲得的信息作為教學調整的重要依據之一。以往的教學評價經常依據期末測試成績評定學生電子商務英語掌握的情況,而形成性評價打破了考試的時間限制,能夠依據學生的要求隨時進行測評并給予反饋,網絡課程的教學策略包含評價反饋系統的設計,應及時讓學生知道學習結果。反饋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電子商務英語網絡課程提供了在線的各單元測試,以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如果學生未達到學習目標,網絡自評系統能夠給出相應原因并給出建議與答案。
評價后應給予相應的鼓勵語言以調控學生的情緒與注意力,從而保證學生處于最佳學習狀態。另外,網絡課程系統能夠自動記錄學生進入學習系統的所有操作,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學習記錄了解其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在必要的時候對學生的學習予以指導。基于信息技術的評價方式不只是依賴網絡課程提供的評價系統,在這里現代網絡通訊工具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和教師通過各種工具進行在線交流,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教學反饋信息,促進教師調整教學計劃與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電子商務英語教學的同時,我們并沒有忽視傳統的評價方式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通過長時間的對比、反思,總結兩種評價方式的優缺點,以利于在不同的教學情景中使用不同的評價方式。
四、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英語整合教學的反思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電子商務英語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既積極探究信息技術帶給教學的便利,也反思信息技術與電商英語整合的不足,以便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提高教學質量。
1.網絡知識的多元化與教學控制在以
往的教學中,教材與教師幾乎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通道,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各種通信工具拓展了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更多未經加工的信息涌向課堂教學,更多新觀念、新思想融入學生學習環境,知識來源呈現多元化。傳統的教學方式能夠對學生的知識進行有效控制,能夠保證學生獲得必要的知識、技能。信息技術的應用則導致大量的知識涌向學生,自主性較高的學生能獲得更多有效知識,而自主性相對較差的學生則可能無所適從,因此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必須對知識的控制、對信息的控制、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控制進一步研究。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模式還不是很完善,仍需要更多的實踐檢驗與理性思考。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完全依賴信息技術是不能解決教育、教學中的所有問題的,當不同的信息涌向學生時,怎樣過濾對教學不利的信息更有待深入研究。超級秘書網
2.學生的學習風格與教學反思傳統的教育教學過程,教師是師生交往過程的控制者、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者,學生成為客體或附庸,導致教與學相互隔離,教學活動難以順利進行,學生的主體意識、主動精神難以得到培養和發揮。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人們對教育理論研究的深入,“主導———主體”的教學模式走進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可以自己調控教學進度,因此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必須引起人們的注意。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為教師和學生都提供了諸多的便利。但必須認識到,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風格進行有效分析。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著不同的認知模式、心理狀態和行為偏好,因此在應用信息技術時,應該清楚地認識信息技術的作用,教師應首先分析學習者的特征、學生的認知風格,由此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
3.傳統教學媒體與教學工具的作用盡管現代媒體促進了教育現代化、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但傳統教學媒體和教學工具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現行的教育仍是以班級授課制為主,教師要想對教學效果實施更高效的控制,必須把學生集中在有限的空間。同時,在現有的教學環境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配備了計算機及聯網,因此有些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仍然不能在現行的教學中完全實施,傳統的教學媒體和工具還可以解決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同時,信息技術是能帶給人們便利的,但也應該認真對待傳統的媒體及其作用,不能走入“技術至上論”,而應在不同條件下使用不同的教學媒體,既要有效又要節約成本。
參考文獻:
[1]張艷明.Blog在高校網絡環境下課程整合中的應用研究[OL]./20060119/3171190.shtml
論文摘要:新課程一步步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只有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才能真正實現新課程的目標。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教學,只有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才能真正實現新課程的目標。
一、領會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
正確定位教師角色,還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角色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優秀組織者、幫助者和引導者。如講“正方體的表面展開”這一問題,我讓學生自己用六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硬紙板制作一個正方體紙盒,再用剪刀沿棱剪開,展成平面,然后再拼成正方體紙盒,學生對小正方形在平面中的位置與在正方體紙盒中的位置的對應關系有了感性的認識,以后當學生接觸什么樣的圖形能拼成正方體時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在“正方體的截面形狀”一節,我讓學生從家里拿來蘿卜、蘋果等親自動手操作,并進行多次實驗從而得出結論。在教學中,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盡可能多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
讓全體學生得到發展,讓每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教師應因材施教,分層設計目標,分層實施教育,培養出個性豐滿的學生,讓每一個有個性差異的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獨特的才華和興趣,感受成功。傳統的教學,過多強調的是知識、技能目標,忽視了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與態度目標,新課程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更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因此,我在每堂課開始時,我就鼓勵孩子們:“舉手就是一百分。”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耐心傾聽學生的發言。如果哪位學生答錯了,我會說:“你行的,再好好想想?!睂^難一點的問題,我經常采用讓他們上講臺講的方式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勇敢精神。
二、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
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是這場改革的核心任務。學習方式的轉變并非是用一種方式替代另一種方式,而是強調由單一轉向多元,讓學生更多地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樂趣中學、體驗中學、活動中學、探索中學、合作中學……我根據學生的個性、能力、心理、性別等因素,把學生編成每4人為一小組。每組保證都有好、中、差三類學生,其調配比例為1:2:1,即1為優,2為中,1為差,使合作學習小組達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這樣的調配,既有利于優等生帶動中等生的“拔高”學習,又能幫助差生的“達標”學習,同時對優等生又是一個能力的鍛煉,小組中形成互幫,互促的學習氛圍。組間水平的大體平衡也有利于各組展開公平競爭。教師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講授方式,講授過程力求簡要清晰,時短量大,有著較強的研究性、探究性,能為學生的小組活動留有足夠的空間。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時,對說理的表述學生是一個難點,我由易到難設計了幾道題讓學習小組通過討論向我推薦本小組表述得最好的到黑板上板演,各小組積極響應,每個同學都全身心的投入,幾節課下來,學生的幾何表述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學習比較好地解決了如何使學生學會、會學、好學、樂學等世界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使他們更加熱愛學校、善愛同學、愛護班級、尊重不同的價值觀念、能從不同的角度解決問題,具有與他人協同活動的能力。
三、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教學有機整合的實踐“整合”,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手段疊加,而是通過信息技術的介入,達到數學教學各要素的豐富和諧,使信息技術融入教學過程之中,通過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改變信息資源與傳播渠道等實現數學教學的突破與發展。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準確把握學習目標,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及學習經驗,運用多種方式或手段,恰當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與本課學習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通過小比賽、填空、口答、動手操作、講故事、設疑等方法,創設恰當的有價值的數學情境。使學生觸境生情、觸境生思、觸境生問,并能為課堂教學的內容服務,有些數學問題是隨著情境的出現而直接提出的。
(下轉第45頁)
(上接第44頁)
如教學“千米的換算”時,創設生動有趣的意境,啟發學生參與,引發學生興趣。首先出示龜兔對話的課件,同學們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兔子輸給了烏龜,心里不服氣,總想跟烏龜再比一次。一天,兔子在路上遇到了烏龜,就拉著烏龜要比賽,可烏龜說:“我今天有事情要做,不能和你比賽,要不我們比比今天誰走得路多?!蓖米油饬?。烏龜說:“今天我走了3000米,你呢?”兔子哈哈大笑說:“我走了5千米,我走的路程比你長,我贏了!”可烏龜聽了,不服氣地說:“我走的路程是3000,而你才走了5,怎么會是你贏呢?”同學們能幫它們評評理嗎?通過情境的創設,自然的引起學生的疑問,使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激勵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分析問題
這是學生自主探究新知,解決問題的中心環節。學習數學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過程,也就是說,學生學習數學只有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和主動參與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在這一學習新知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點撥、啟發和引導,促使學生帶著積極的心態投身到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去。
如學習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點時,引導學生觀察學校大門口設置的伸縮門,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為什么由平行四邊形組成?觀察伸縮門的開關,得出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那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有這個特點呢?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驗證?有同學提出可以用平行四邊形的模型來驗證,經過同學們現場操作,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框架來實驗,得出平行四邊形的框架能變形,能變大也能變小。教師追問,是不是所有的圖形都有這個特點?你如何證明?學生分別利用了長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都得出了相反的結論。由此得出: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具有不穩定性。這個結論的得出,是同學們經過觀察,猜想,操作驗證得出的,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為知識的內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資源共享,解決問題
楊振寧博士指出,如果說在過去還有可能以個人獨立完成諾貝爾獎項工作的話,那么,進入8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信息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中應該努力創設合作式學習的氛圍,切實為學生養成合作意識與發展能力搭建平臺。
為了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一個合作學習小組以4─6人為宜,并且在一個小組中注意各層次學生的優化組合,以利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要使合作學習更加有效,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學習不但要發揮組內每個人的作用,還要發揮集體的作用,注意培養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習慣,發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努力提高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學生已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結論之前組織討論,這樣可以通過討論互相啟發,分析綜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結論。
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時,通過三個例子說明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加法計算又可以用乘法計算以后,組織小組討論: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哪種方法計算比較簡便?通過討論,學生認為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因為乘法算式寫起來、讀起來、算起來都比加法簡便,水到渠成地概括出了乘法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四、實際應用,深化問題
實際應用是促使學生鞏固知識,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基本途徑,使學生形成理性認識的實踐活動;歸納總結完整的知識體系或知識結構能促進學習,便于記憶和應用。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方法,在不斷的練習應用中深化理解,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使學生不僅鞏固對所學新知的理解與掌握,注意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使實踐應用的過程成為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從而把新知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完善認知結構以利于更好地遷移和運用。
1.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數學來源于現實生活,又應用到現實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數學問題。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課堂的應用練習設計,應針對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練在關鍵的地方,著眼于指導思路和方法與技巧的形成。
3.練習題的選擇要照顧全體學生,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難度要有層次(知識形成、基本應用、綜合運用、拓展提高)。應用形式要新穎多樣多變(設計針對性練習,對比練習、變式練習);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給學生獨立思考完成解決問題的時間。
五、拓展創新,發現新問題
“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努力?!碑攲W生成功解決一個問題后,我們趁熱打鐵,將它拓展變化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或者讓學生繼續提出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問題繼續探索。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挖掘并提供創新素材:設計有針對性、代表性的練習題組(基本題、變式題、拓展題、開放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與提高。
應多給學生提供充分數學實踐和交流的機會,不斷地給學生創設成功的體驗,讓學生自己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去體驗成功。教師對其學習結果的評價,多采用鼓勵的語言,不用挖苦諷刺的語言,使學生產生“學習成功”的情緒體驗,保持信心和高漲的情緒去探索、去研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組織形式。“建構有效課堂問題教學”模式就是注重創設適宜的情境以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為載體,通過個人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并實踐應用,歸納總結,感受知識的產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以教師適當的點撥、引導、激勵為支點,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強調情境的創設和學生的主動探究,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
摘要:教學方法改革是教學改革的主體內容之一,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針對學校體育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進行了思考與探索,在教學改革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學校體育學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0引言
學校體育學是高等體育教育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是培養各體育教師組織與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所必須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程。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只有牢固地掌握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能力。因此,必須重視在學校體育學的教學中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不斷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l把握教學方法改革的基本環節
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發展,人們普遍認識到陳舊的教學方法培養不了創新人才,教學方法的改革,目前仍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不少教師還是習慣于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原始教學模式;習慣于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的滿堂灌的方法。其根本原因是對教學改革的認識不夠,特別是對教學方法改革的重要性認識缺乏深度。教學方法改革表面看似一種形式,其實質卻是教學觀念問題。
1.1轉變教學觀念是搞好《體育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前提
轉變教學觀念、確立新的教學價值觀,要把教學著眼點從在校期的時空轉向受教育者終生。所以《體育學》的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為重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法,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突破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以此引導學生把握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
1.2提高教學質量
進行《體育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學質量,其關鍵在于教師。因此,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以教為本:并廣泛閱讀,收集最新的相關信息和資料.全面了解國內外體育教學的最新動態;特別要注意吸收一些國外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
1)選擇教學內容和組織教材時,在不忽視教材給學生獲取知識價值的同時,重視內含于教材的文化價值,并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去促進學生社會主義倫理道理觀念的形成。2)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趨向為主線去設計教學方案,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學生心理認識的統一:強調教學過程的內在邏輯性和外在實踐性的統一。3)在進行教學研究時,既要認真探討理論教學的研究,要重視實踐教學的探索。要克服那種單純追求學生的外在技能水平。以運動技術傳授為主線的教學體系。建立以運動實踐為手段,不斷增強體質、傳授體育文化、培養體育意識、增強創新能力的統一協調發展的新型教學體系:同時要把理論教學研究和實踐教學研究有機結合起來。
1.3學生自主學習是《體育學》教學方法改革的保證
課堂內外學生能在多大程度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鑄造素質,主要取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學生學習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水平,而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只能在自主學習的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應盡量讓學生自主學習,包括閱讀有關資料、書籍,以期達到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吸收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的目的。
1)學生的自主學習要靠教師的激勵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是在自主學習的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一個由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的激勵和指導,否則就不能持久。因此,在教學中應經常灌輸“三帶”原則。帶腦子:一邊看書一邊想問題;帶本子:記錄重要經驗和信息;帶票子:復印有價值資料。這樣學生可以搜集大量課外資料,課上再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就顯得活躍,有利于拓寬知識面,提高素質,增強能力。2)教學相長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策略。如果被各種條條框框束縛得死死的,沒有或很少有自,那么也就用不著自己去動腦子、想問題,一切惟命是聽,那還有什么積極性和創造性可言?正確認識和看待學生、樹立科學的教育觀,是搞好教學改革的先決條件。學生在教學中是學習和自我發展的主體,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每一節課均提出一些問題和學生一起商量探討;同時也鼓勵學生之間相互磋商、彼此取長補短。這樣有助于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融洽師生情感,有利于在輕松愉快之中做學問、求知識、煉素質、長能力。
2抓住教學方法改革的基本內容認真開展教學改革
教學改革的內容十分豐富,且涉及面廣、難度大。通過這幾年對《體育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我本人總結出一下幾條經驗。
2.1抓住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1)課前一個“思”字每節課上課前l0分鐘,在黑板的左側.板書3~5個“思考與討論”題,內容一般為上節課教材中的重點或難點,也可為課外閱讀到的有關內容或者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以此來引導學生進入學習角色.自主地積極地閱讀教材。想問題。寫提綱,激發學生進行個案鉆研:從而克服學生上課前思想渙散,精力不集中的狀況。
2)課上一個“論”字。上課后,用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上臺發言,展開討論?一個同學講述的同時,其他同學可以補充.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提高了表達能力;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習過程中知識與能力的相互轉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3)課中一個“講”字在學生參與學習討論的基礎上,將有關的疑點進行詳細講解,強化“傳道、解惑”功能:并就該節教材的知識結構和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進行小結,使學生能舉一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讓學生自行總結本節課的收獲,主動、深入地進行鉆研,不斷深化教學內容,鞏同教學成果
2.2認真抓好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改革
《體育學》教學改革的重要一環就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把課堂內的理論教學與課堂外的實踐教學結合起來?!扼w育學》教材本身既有很強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性,只有理論聯系實際,其教學才有生命力結合教學實踐,特別是結合中小學體育教學評優課和本校一年一度的講師、助教教學比武課的現場.把學生帶出去實地觀摩學習,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通過學生親臨教學改革的現場觀摩學習.有效地延伸了課堂教學內容,鞏固了課堂教學的成果,同時也使學生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從而更進一步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2)通過現場實踐教學的熏陶,使學生有超前步入社會的感覺,增加了緊迫感、責任感。這樣學生就能更積極地投身到課堂教學之中,認真地探索教學的內容和教學方法;就能更主動地了解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作用,體現出融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知識的增長、素質的提高及能力的培養。
2.3利用各種先進技術進行教學手段的改革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新的教學手段如“電視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都發展起來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如利用有關體育教學錄像片的放映,幫助學生了解有關體育教學的信息,獲得大量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從而更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收到教師講課難以達到的效果。實踐證明,《體育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各級學生在實習匯報會上肯定了《體育學》教學方法改革帶給他們的樂趣與幫助:學習主動了,膽量練大了,知識增長了,能力提高了、適應性增強了。這充分證明了教學方法改革的實效。
充分利用傳統教具和多媒體技術
通過演示加深理解剛接觸臨床專業課的本科生理論知識相對缺乏,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的比例可能稍高一點。為提高授課內容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根據臨床醫學教學的需要,教師可應用實物標本、教學模型等傳統教具進行演示,并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合理穿插、有效應用模式圖、動畫和各種照片直觀地反映特定的醫學知識。以消化性潰瘍及其并發癥的講解過程為例,為彌補語言文字表現力的不足,可以在課堂上展示疾病不同階段的輔助檢查照片,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鋇餐影像、胃鏡表現;潰瘍急性穿孔后的腹部X線平片,慢性穿透性潰瘍致胰腺膿腫的CT掃描;幽門管潰瘍致幽門梗阻或癌變的鋇餐影像等等。學生通過對比正常和異常檢查結果的圖片,獲得視覺刺激和感性認識,結合書本上的特征性文字描述,有助于加深對相應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雖然多媒體教學以其圖、文、聲并茂的特點廣泛應用于教學,但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明顯,例如教學信息保留時間短,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對教學內容理解和消化,不便于學生整理復習,教學媒介的豐富并不能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本質等等。
增加病例分析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如果單純依靠教師講解要達到理想效果可能有一定困難,最好結合提問的形式來調動學生進行主動思考。例如:教師首先陳述患者的癥狀,隨后提問學生:你們認為可能是什么疾病;體檢時應該注意什么陽性或陰性體征;建議采用何種輔助檢查手段明確診斷?獲得學生的答案后,教師分別給予不同的體檢和輔助檢查結果,再次提問:你們認為該患者的確定診斷是什么,請說出診斷依據;目前的檢查結果是否可以除外其它疾病,還需增加何種檢查手段;該患者是否存在并發癥;本病的臨床分型以及正確的防治原則包括哪些等等。由此教師通過病例分析引導學生不斷思考,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疾病典型癥狀、體征和特征性輔助檢查結果的認識,還會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臨床思維,并增加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良好的課堂氛圍對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尤為重要。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做到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對全體學生都要平等對待,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接受學生的表現和行為,變成學生的朋友和知己。和諧、溫馨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比如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可以使用“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研究好嗎?”“我相信你以后比老師想得更好”“這個問題你能解答,你能行,不妨試試”等平等和激勵性語言,給予學生人格上的平等地位。
2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地挖掘并靈活的處理,巧妙把握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入點,善于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點,幫助學生在生物學習中把握心理健康的接觸點。
2.1生物課堂中的生活觀教育
初中生物教學內容豐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僅要傳授生物學知識,還可以利用生物知識對學生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觀。如在學習“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時,使學生在了解血型、血量與輸血知識的同時,培養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2.2生物課堂中的學習習慣養成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生物課堂中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掌握學習生物知識的方法和途徑,是在生物課堂上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生物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心理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注意以下幾點:(1)善于用腦。要注意勞逸結合,通過交替腦力活動的內容達到休息的目的,及時地進行課后復習,強化學過的知識和內容。(2)勤于用腦。教育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提問,充分發揮神經系統的重要,鍛煉自己思維的敏捷性和記憶的深刻性。(3)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合理安排學習、運動、休息和睡眠的時間,并且嚴格遵守作息時間,在身體內形成條件反射,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有效地通過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2.3生物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性教育
受到媒體、網絡的不良宣傳和影響,傳統的道德意識逐漸在學生的心里呈淡化趨勢,中學生又正處于青春期,身體和心理都正值發育時期,性取向模糊,自我保護的意識淡薄。在這種情況下,思維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讓學生懂得心理發展的規律,學會心理的自我調節,更好地適應社會要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生物教材中的《生殖與發育》一章的內容和《青春期教育》一書,他首先通過課堂上的正面學習,使學生了解兩性身心差異,揭開生殖系統的神秘面紗;接著組織每班男女生共同觀看《中小學性教育知識》電教片,了解什么是性、胎兒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了解成長的奧秘,指導如何面對異性、如何自我保護、怎樣戰勝性沖動等。既解決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又解決了教師和家長不知如何進行教育的尷尬。
2.4課堂實驗教學中的自信心培養
生物實驗教學中蘊藏著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空間,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在生物實驗課堂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心理承受能力。比如讓膽小的學生多參與實驗操作,訓練膽量;為自卑、抑郁的學生提供機會,體驗成功表,樹立自信心等。對于一些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實驗,如“種子萌發環境條件”“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等交給學生自己來完成,對成功的學生給予鼓勵性評價,以強化其成功的體驗。通過實驗訓練,既能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的意識、自我規范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參與學習的興趣,又能提高實驗活動效果。
3解決學生學習中心理困擾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如如疲勞、緊張、懶散、分心等,從而引起學生厭學情緒,導致學生學習失敗。此時,教師需要認真觀察、了解和理解學生的情緒、情感,因勢利導地對學生的不良情緒進行調節和疏導,并且還要適時的處理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突發事件,使學生盡可能地保持平靜和愉快的心態,從事有效的學習活動。例如生物課本涉及到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機能相適應等生物學觀點;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明白:人不能被動地等待淘汰,而是要主動地適應自然的變化和社會的變革,從而增強學生耐挫和適應能力;針對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教育,培養其積極的學習態度,從而引導學生其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