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22:32
序論:在您撰寫下基層調研報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走訪單位概況。
二、調研基本情況。
1、走訪三類對象。這一次下基層調研,我們走訪慰問了三類對象,一是種養殖大戶;二是慰問特困戶;三是慰問村干部家屬。
我們調研小組在走訪示范戶和慰問特困戶的基礎上,又慰問了這三個村的村干部家屬,對他(她)們默默的支持好村干部工作表示感謝,希望他(她)們一如既往的當好村干部的“賢內助”,取得了很好的反響。
一、百名農信干部下基層辦實事調研背景
百名農信干部下基層辦實事調研活動把開展與信貸有效投入相結合。通過對客戶的走訪,掌握客戶信息,了解客戶需求。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增加信貸有效投入,根據客戶新增貸款需求,采取邊調查邊授信邊投放的方式,支持農村經濟發展。農村金融需求主要是生活性資金需求,對于農民來說,看病的錢、子女教育的錢等還得由種地得的錢來償還。在波動(比如生病)沒有發生之前,如果生活性資金需求得不到現代金融機構的滿足,理性的農民則會采取預防性措施,采取一些資金回報率低但很安全的傳統生產方式,這就降低了銀行資本進入的積極性;在波動發生之后,剛性的資金需求得不到銀行的滿足只得訴諸于高利貸,畢竟救命要緊!
百名農信干部下基層辦實事調研活動把開展與風險排摸工作相結合。通過對客戶走訪及時掌握客戶信息,了解客戶經營狀況,確保信貸資金安全。通過前一階段講誠信,保債權,優環境活動的開展,鞏固活動成果,抓住節前年終分配及農村回家過年風俗習慣有利時機,打好清非攻擊戰,確保不良貸款實現雙降。把活動開展與爭創文明優質服務相結合。誠懇聽取客戶不同意見和建議,及時做好信息匯總和反饋,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把活動開展與提高合作銀行知名度,提升合作銀行形象相結合。通過走訪客戶,加強宣傳,提升服務,進一步樹立合作銀行是人民自己的銀行理念,提升合作銀行形象。
二、國家政策與農村金融市場現狀
當前的農村金融市場,金融條件較差,確實需要開閘引水,搞活市場。從政策上來看,目前金融部門對于農村金融可謂“招數使盡”,比如2008年開展的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資金互助社試點,但效果不盡人意。政策的初衷是為了向壟斷程度較高的農村金融市場投放幾條“鯰魚”,讓各類金融機構形成競爭,讓農村金融供給市場“活”起來。事實上,水并沒有“活”,各類新型金融機構只是與原有各機構爭奪已有的客戶,而并不是謀求與農民走在一條道路上。所不同的僅僅是農村金融市場多了幾家金融機構而已。
中國的農村商業銀行整體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等不斷上升,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各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呈逐漸上升趨勢,不良貸款率則呈逐年降低的趨勢。各農村商業銀行的支農貸款與小企業貸款的比例都比較高,未來各農商行將繼續加強這兩項業務的發展。
農村信用社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驕人業績和較好的口碑。榮獲諸多殊榮,而在這些成績的取得中,“一條道路、兩場革命”是銀行管理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貼近農村合作金融工作實際,結合平時經常思考的疑點、難點問題或自身專業工作,理清工作思路,促進農村合作金融加快發展和轉型升級。農村信用社要適時把握國內外經濟金融發展規律、深刻總結自身改革發展五年實踐基礎上提出的、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的必由之路。核心的內涵,就是要把發展的方向從主要追求做大轉向全面推進做強做優;發展的重心從主要追求發展規模和速度轉向更加注重全面發展和持續效益;發展的途徑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數量擴張轉向更加依靠體制機制優化、系統資源有效配置和科技進步;發展的內容從以行社各自發展為主轉向激發行社個體活力和統籌全系統發展并重,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服務于“三農”和中小企業。
三、百名農信干部下基層辦實事調研報告分析
1、農村金融是弱勢群體,是政策性金融,優化農村金融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從政策層面和社會層面的支持,呼吁政府通過財稅政策以及監管手段扶持農村金融的發展。在政府與制度環境上,政府對農村金融給予財稅政策扶持,不過,目前農村金融得到財稅力度的扶持很欠缺。同時,政府應該建立農村金融風險補償基金,政府還可以通過返還營業稅,以及采取財政貼息的手段解決農村金融發展中的問題。
2、目前,農村金融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農村信用社總體經營狀況明顯好轉,部分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也正在建立和發展。然而,由于農村金融創新產品往往風險較高,今后仍會有一定數量的機構因經營失敗而退出市場。如果沒有市場化風險補償機制,繼續由國家來承擔農村金融機構經營失敗的損失,將不利于農村金融機構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治理機制,加快農村金融產品創新,提高農村服務“三農”的質量,并最終實現農村金融改革的預期目標。
3、對比各銀行之后發現我們在貸款治理上缺乏民主性,貸款個別人說了算,在審查、決策上沒有全員的參與,在治理上沒有全員的監督,其危害是:由于缺乏全體員工的參與和監督,有權人失去了監督制約,,導致違章違規貸款發生,貸款治理一蹋糊涂;貸款調查、審查、發放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相對稱的信息做依據,但由于貸款權把握在1人或個別人手里,致使決策信息量小,渠道狹窄,很輕易造成決策失誤;我們要使組織員工參與貸款民主決策、民主治理、民主監督作為提高信貸治理水平、防控信貸風險的重要途徑來抓,使貸款決策、貸款審查的“關口”前移,保證貸款決策的科學性、正確性和可行性,為提高信貸資產質量、防范新增貸款風險奠定了基礎。
四、百名農信干部下基層辦實事調研報告總結
為了更好的發揮農村信用社在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的金錢融紐帶作用,結合“一條道路,二場革命”的戰略思想,現就進一步促進我社健康穩定的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建立親情連線服務。我們在立足服務三農的同時,不要忽略了本地外出務工、經商、辦廠人員,這部分人中的一部分人是家門口的英才,他們身在異鄉拼搏創業,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和創業經驗,如果我們信用社能建立一套在外工作、經商、辦廠、務工人員親情連線服務機制,把家鄉的發展變化和他們家屬親戚朋友的近況傳達給他們,了解他們的所盼所思所需,盡力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介紹我們信用社的發展情況和服務項目,動員他們把閑余資金存入我社,并向他們提供額度適中的創業貸款,一定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二.更新服務理念。農村信用社扎根農村,服務三農,是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主力,農村的發展,直接關系到農村信用社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關系農民增收,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很總要的意義。然而目前,我們還沒有真正樹立起金融服務觀念,安于現狀、保守求穩的心態導致不能積極主動地去尋找金融創新的切入點,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應付上級的考核,缺乏金融創新觀念。服務創新,就是突破傳統的柜面服務,朝金融服務技術的電子化和信息化、服務形式的多樣化和全方位化發展;改進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質量,提高支農服務水平。要堅持以農為本、為農服務的辦社宗旨,把入股社員和廣大農民作為主要服務對象,根據廣大農民從事生產經營的現實需要,調整服務方向,擴大服務領域,增加服務品種。
三,要簡化貸款手續,改進貸款方式。主動上門服務,保證滿足農戶對小額貸款的需要,支持新農村建設,積極發展農村消費信貸。農民消費貸款業務的拓展,既有效提升了農民生活質量,又促進了農村信貸業務發展。同時,農戶貸款具有小額、分散、流動特點,符合農村合作金融經營理念,有利于優化信貸結構,能較好地防范與控制信貸風險,體現信貸運行安全、效益原則。
四,加強團隊建設,提高團隊凝聚力。雨果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寬闊的則是人的心靈”。寬容是團隊合作中最好的劑,它能消除分歧和戰爭,使團隊成員能夠互敬互重、彼此包容、和諧相處、從而安心工作,體會到合作的快樂。團隊是一個相互協作的群體,它需要團隊成員之間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信任是合作的基石,沒有信任,就沒有合作。信任是一種激勵,信任更是一種力量。所以我們要學會寬容與信任,加強溝通,講誠信,要有整體意識、全局觀念,要考慮到整個團隊的需要,并不遺余力地為整個團隊的目標而共同努力,為我社的發展盡心盡力。
1、村級制度建設不夠健全,監督機制力度不夠,調研時,一些基層黨員干部紛紛提出,隨著自然村的區劃調整,小村變成了大村,干部職數減少,而工作職責和權力范圍也有了相應的變化,而村級制度都沒有跟上,諸如工作制度,生活制度上有些村就沒有,工作就帶很大的隨意性,給工作帶來諸多不利影響。村劃調整后,原有村民議事領導小組,村民代表監督小組等與現在的村域規范有不少的變動,而機構又沒能及時調整,就談不上監督的問題,制度的不健全,監督的不力,給個別村干部的腐敗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2、村個別干部工作效率不高,存在官僚作風,在調研時,群眾代表反映在一些職能部門和涉農部門中,個別工作人員存在懶、散現象,對群眾不夠熱情,對工作不夠熱心,對涉農工作不夠深入,個別同志、個別部門存在門難進,話難說,臉難看,事難辦,沒有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工作效率不高,官僚作風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黨在群眾中的威信。
3、農村信息不夠暢通,部分勞動力有置閑現象,村集體公益性事業建設緩慢,與百姓的要求還存在一定距離,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布局調整后,孩子上學路遠,且農村留守兒童較多,給教育帶來諸多不便因素,這是調研時,反映最為集中的問題,近年來隨著機械化耕作的普及,農村出現大量剩余勞動力,而信息的不暢,導致部分外出務工人員,盲目外流,與此同時,農村出現了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加之學校的布局調整,教育資源得以整合,而農村的道路建設,都沒有及地跟上,影響著人們的出行。在這次為期一周的調研中,所涉及的還有集鎮規劃,農村養老、醫保等問題,為更好服務百姓,讓我們的各項工作讓群眾滿意,我們認為今后基層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
1、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監督機制。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切都要按規矩辦事,按制度辦事,村級政權應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讓村干部有規可依,有制可行,始終有制度做保障,制度約束,在監督機制上,完善來自基層村民代表的監督和上層部門的監督??刹扇《ㄆ谑雎毢筒欢ㄆ跈z查制,及重大事情村民代表議事制和問責制,從源頭上杜絕不良現象的產生。
2、圍繞“農”字,抓住“實”字,解決百姓“難”事農村工作,千頭萬緒,但只要誠心務“農”,真心干實事,就能很好解決問題,新村規劃結合農村實際,一旦方案定下來,只要農民擁護和需要就應立即實施,從實從快解決百姓所需,學校布局調整,給學生造成的不便,應加快村級道路的建設和個別偏遠學校建設,加大地方的配套投入,使得百姓受益,鄉鎮要科學指導農民針對農作物秸稈還田,建沼氣池,變廢為寶,綜合利用,針對農村文化活動單一,要加強村級文化中心的建設,挖掘民間藝術,加以傳承和發揚,以達到自娛自樂的之目的。
在全國組織系統推進“萬名組織部長下基層”活動中,*縣積極采取措施,認真做好談心談話活動,進一步拓寬了組織部門與干部溝通聯系渠道。
一是拓寬范圍和對象。在部長主談的基礎上,結合分管工作和服務對象,把談心談話范圍拓寬到副部長、組織員、各室主任,廣泛開展談心談話活動。談心談話的對象由科級領導干部、科級后備干部拓寬到“部風監督員”、離退休老干部、“兩代表一委員”和村社“兩委”班子成員、“三老”人員、貧困戶和困難群眾。制定了《*縣委組織部談心談話登記表》,明確了談話范圍、談話對象、談話時間和談話內容,規范了談心談話活動。
二是拓寬方式和類型。談心談話的方式主要采取主動約談、登門訪談、下鄉座談、會議懇談、干部互談等方式開展。談心談話類型主要有日常溝通談話、人事調整談話、告誡提醒談話、知情反饋談話和誡勉談話。組織部長重點與各鄉鎮場、縣直各單位(部門)黨政正職談;各副部長和部委會其他成員按照干部約談工作安排與單位(部門)領導班子成員談;科級干部和室主任結合各自的業務工作和聯系服務單位(部門)的黨員干部和群眾談。
三是拓寬內容和重點。把加強與干部談心談話作為改進和加強組織工作的重要措施來抓。特別是在關心愛護干部方面,做到“三個必談”,即:與那些埋頭苦干、不事張揚的干部必談,與那些在矛盾復雜、條件艱苦地方工作的干部必談,與那些遇到挫折、感到委屈的干部必談。通過談心活動,幫助指導黨員、干部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生活上的存在的問題,舒緩心理上的壓力,讓干部切實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幫助盡快提高進步。
四是拓寬渠道和途徑。在常規談心談話的基礎上,拓寬談心談話渠道,結合調研檢查、干部考察、年終考核等工作,采取個別談話、個別走訪、集體談話、會議座談等方式進行。建立周五談話日制度、開設組織部長信箱、干部工作監督舉報電話、借助“12371”黨員咨詢服務電話等載體開展談心談話活動,拓寬約談渠道,擴大約談覆蓋面。通過談心談話,廣開言路,聽取各方面對組織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搭建了組織部門與干部互動交流的平臺,達到增進理解、溝通感情、了解情況、促進工作的目的。
根據市委關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統一部署和《關于在全市黨員干部中開展“三聯三知”活動的通知》的有關要求,開發區黨工委組織開展了“干部下基層,為民解難題”活動,要求全區各級黨員領導干部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轉變工作作風,更加深入地體察民意,廣泛征求意見,為民排憂解難。4月23日、24日,5月9日,我和社會事業局的有關同志一起到長村張鄉于樓村進行了調查研究,廣泛征求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經匯總整理、分析思考,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長村張鄉于樓村的基本情況
于樓村位于長村張鄉西南兩公里處,全村共有1500口人, 5個生產小組,村兩委成員共有4名,調解主任1名,監委會主任1名,監委會成員2名,村組代表15名。共有黨員62名,分為3個黨小組,其中1、2村民組為一個黨小組,組長為張付江,3、5村民組為一個黨小組,組長李青亭,4組為一個黨小組,組長為于德朝。全村共有低保戶24戶,33人,五保戶2人,優撫對象2人,其中1名為抗美援朝老戰士李明付,貧困黨員2戶。全村共有土地1950畝,現已流轉土地800多畝,占全村土地的40%,主要為花卉種植。葡萄種植面積近300畝,占全村土地的16%,其余為傳統種植。除了發展種植業,村里養殖業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現有養豬場4家,存欄豬2000多頭,此外還有一家面粉廠,一家制磚廠。
二、調研的方式方法
召開了村級組織座談會,參加人員有支部書記于海付、村主任鄭建偉、婦女主任吝春月、調解主任鄭小軍、一組組長張富江、二組組長于德海、三組組長李青亭及部分黨員代表。
到于樓小學同校長楊松偉、教師張志紅、劉占領、張俊杰、張旭等進行了座談。
到貧困黨員于木金、抗美援朝老戰士李明付、五保戶王宇航、低保戶許彥林等農戶家中進行了登門訪談。
查看了于樓村村內道路、生活用水供應等。
三、座談調研征集到的意見和建議
調研中,黨員、群眾根據此次活動要求,提出了一些問題和意見,經梳理匯總,主要有以下方面:
1、農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村生產、生活存在困難。如:于樓村地處崗地,地下水源缺乏,今年借助國家“農村飲水工程”已解決了生活用水問題,但農業生產用水還不能有效解決;村民建房缺乏規劃,造成一些不穩定、不和諧因素。
2、農村教育資源不足。一方面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人口進城,農村學校生源銳減,學校辦學規模小,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水平提升,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家庭貧困學生在農村學校學生中的占比較高,教育資源整合會給這些家庭帶來新的困難。
3、農村文化建設落后,農民業余文化生活單一。隨著“農村公益電影放映”、“農家書屋”建設、健身場地建設等項目實施,農民文化生活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滿足需求。
4、農村土地流轉進程緩慢,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土地集約化生產勢在必行,4組群眾要求加快土地流轉。
5、農民醫療、養老保障機制仍需完善。新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但也出現了“小病不能用,大病不管用”的問題,致使個別家庭因病返貧。
6、農村干部待遇低,致使干部思想不穩定,工作熱情不高。
7、農村道路年久失修,群眾生產、出行不便,如于樓村有近2公里的村內道路急需修建。
8、低保金偏低,不能有效解決低保戶的生活。
9、個別執法單位、個別人存在吃拿卡要等現象。
10、個別部門存在特權思想,在工作中擠占村里電費等現象。
11、建設葡萄貯存冷庫用地審批困難。
12、領導干部下基層少,深入群眾少。
13、農村學校合并造成上學難。
14、教師缺編,專業教師缺乏。
15、全市教師待遇不一致,如魏都區教師每年都多出一個月的獎勵工資。
這些問題困擾著當前農村的發展。
四、幾點體會和建議
1、做決策、定政策要廣泛征求群眾意愿,始終站在群眾立場。群眾觀點是我們黨最基本的政治觀點,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始終秉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原則,始終站在群眾立場,做決策、定政策時征求群眾意愿,讓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于樓村近年來取得的成績充分證明,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基礎上制定出的發展策略,切實把握住了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方向,是完全符合科學發展觀。如積極推行土地流轉,既提高了土地經濟效益,又增加了農民收入,也提高了黨政工作的效率和群眾滿意度。
2、要加大“三農”發展投入,不斷改善民生?!鞍l展為了群眾,為了群眾發展”。在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同時切實關心群眾生活,不斷改善民生,增加對農村、農業的財政投入,特別是諸如修路、飲水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一、精準扶貧村基本情況
鄉村位于鄉西北部,地處偏僻,距鄉政府10公里,村轄10個社,567戶2238人,耕地2450畝,平均海拔1000米,屬典型高山區。種植業以糧油、茶葉、水果、中藥材為主,養殖業以養殖豬、牛、羊為主。共有建卡貧困戶107戶417人,貧困發生率18.6%,屬典型的高旱山區貧困村。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抓緊抓實,把扶貧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扎實開展好了各項工作。一是成立了以副局長馮勇同志為組長的扶貧工作組,具體負責扶貧村的扶貧事宜,做到分工明確、責任落實;二是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對該村當前的貧困狀況進行了細致摸底;三是積極落實后進扶貧工作責任,我局主要領導多次帶領相關人員到扶貧村了解情況、開展調研、聽取村兩委工作匯報,并與當地黨委、政府開展交流座談,針對該村的情況,及時研究和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扶貧工作組成人員多次深入田間地頭,就加強村級基礎設施、生產生活環境、農業產業發展等建設,立足村情,詳細詢問,摸清根源,獻言獻策。
(二)深入調研,理清思路。村由10個自然社組成,受自然地理條件制約,全村經濟發展緩慢。為切實做好幫扶,改變該村貧困落后的面貌,工作組進駐該村后,立即投入工作,廣泛深入村民,認真傾聽民聲,全面開展扶貧工作。活動月期間,共召開了座談會議22次、走村入戶訪問村民200多戶、與村黨員干部和村民深入談心,摸清了村情、民情和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掌握了村民的所想、所急、所盼、所需。
(三)盡心服務,幫扶解困。結合該村實際,駐村工作組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村民辦好事實事。一是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發放惠農政策宣傳手冊500余份,技術資料500余份,帶電影隊下鄉,組織當地群眾觀看宣傳片、農村安全交通用電等生產宣傳片1次,幫助村民解決在生豬養殖、紅心獼猴桃種植等農業生產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二是積極開展走訪慰問?;I集資金8000余元,顆粒復混肥15噸,對特困戶、貧困戶進行了走訪慰問。
通過近一年的精準扶貧幫扶,村的基礎設施不斷夯實,人居條件不斷改善,村民的經濟收入逐步增加,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提高。
三、存在的問題
(一)當前扶貧工作以單位定點扶貧村的幫扶模式,由于我局職能、管轄范圍等因素導致的局限性,使得扶貧村發展規劃缺乏科學性,發展缺乏實效性,單位資金能力有限,去年撥付扶貧的十幾萬元遠不能滿足扶貧村的發展需求,而且易造成資金浪費,不利于可持續發展。
(二)村集體經濟發展乏力。村內科學管理、人才、資源匱乏,導致村集體經濟發展乏力,農作物種植單一,土地產出較低,農業增收產業項目少。村地處偏遠高山,土地十分貧脊,種植業和養殖業基本是傳統品種和模式,平均每畝地凈產值僅有300到400元,村組織缺乏能力組織村民合力發展,大量勞動力外流,經濟發展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村民發展意愿不強。貧困村居民普遍文化素質較低,思想封閉保守,大部分百姓不滿足貧困現狀,靠外出打工增收,其余百姓仍無法擺脫靠天吃飯的傳統思想,依靠僅有的土地和國家的扶持政策生活,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難度大。
(四)基礎設施落后,村民生活水平低。交通、教育、醫療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村道路公路4.8公里,修造于2006年,屬原始泥碎路面,至今尚未硬化,另有村民集資修通社道路約14公里,下雨天村民無法出村,直接導致了人口外流和招商引資難,村內大多老弱病殘,其中因病致貧的有36戶,長期患重大疾病而喪失勞動能力和致殘共計80多人,村辦小學三個年級學生才14人,老師僅2人,孩子無法得到良好的教育,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四、扶貧工作的思路與建議
(一)轉變思路,改變發展模式是根本。改變一直以來的一個單位扶持一個貧困村的模式,以鄉鎮為單位,成立扶貧互助合作機構,整合各扶貧單位的資源與優勢,聯合鄉鎮政府以及所轄鄉鎮富裕村,緊密結合縣委書記同志所提出“一村一品”發展規劃,聯系全縣產業發展規劃,組織專家充分考察論證,認真制定本鄉鎮的發展方向,走規?;洜I的道路,共同發展,以此帶動貧困村發展。
(二)充分利用整合資源,扶持傳統優勢產業,促進村集體經濟的高速發展。因為村一直以來都是發展傳統糧食種植等產業,少部分散戶養殖牲畜,沒有形成規模。再加上全村本來共有勞動力1800余人,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就達1700余人,造成不少耕地荒蕪。因此,結合當前農田水利建設,充分發揮我縣農業“特”的優勢,特別是核桃、花椒、中藥材、優質水果等特色,充分調動全村的人力資源,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建立農業專業合作社,為農民提供充足的發展資金。充分研究利用各種物質條件、先進的科學技術、產業體系和經營形式,建設特色農業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增強競爭力。形成“一村一品”的專業村,讓農民分享加工環節和流通環節的利潤,提高農業比較效益,使農民在農業功能拓展中獲得更多收益。
(三)積極采用“扶貧先扶智”的方法,增強村民發展意愿,提升農民農業技術水平。組織骨干群眾參觀周邊富裕村,讓他們了解到齊心發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和生活質量,積極協調安排有強烈發展意愿的人深入到富裕村去學習,汲取先富起來的經驗,進而帶動全村、全鄉的發展熱情,使更多的百姓加入到扶貧項目中來。此外,在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并鼓勵村民就近就業,使項目群眾戶均有1人掌握1—2項農村適用技術,也有利于減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數量,進一步促進村里的和諧穩定。
一、當前稅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有效稅源沒有完全轉化為稅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稅收流失。具體表現在土地使用稅漏征漏管問題比較突出,已征用但未開發使用的閑置用地、經營不正常企業用地、個體工商戶用地等前期大多未納入監控,正常企業也存在不申報或少申報土地使用稅現象,膠州市地稅局在08年進行的土地使用稅清查中,共清查入庫以前年度土地使用稅5000多萬元;此外個體工商戶未辦稅務登記或已辦理稅務登記但未達到起征點戶數的比例較高,個體假停業戶、假非正常戶、假注銷戶還不能得到有效監控。
(二)中小企業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所得稅管理質量比較低。雖然推行了企業所得稅分類管理,但諸多措施在實際工作中并未有效落實,中小企業經濟稅源運行質量難以保障,特別是所得稅管理質量普遍不高。從08年前3個季度的申報來看,地稅征管企業所得稅的1101戶企業中,零申報戶507戶,占總戶數的46%,其中核定征收126戶,查帳征收381戶。
(三)分支機構管理不規范,與總機構所在地管理信息不對稱。連鎖經營店總、分支機構管理不規范,跨區域匯總納稅的總、分支結構所在地分局管理信息不對稱,對于總機構是否能夠完全將分支機構納入核算,核算是否準確難以確定,容易形成管理縫隙。
(四)稅源管理信息失真,造成大集中系統的垃圾數據。主要表現是稅務登記信息與實際不符,如經營地址與辦證地址不一致、經營范圍與實際不符、法人代表與實際經營戶主不一致等;此外一些應注銷未作注銷處理戶,實際工作中早已人去樓空,或更換了業主后新業主重新辦證,但對原經營戶主的登記沒有及時注銷。凡此種種,主要原因是日常管理沒有跟上,基礎數據沒有及時更新清理。
(五)巡查巡管不到位,稅收管理員職責沒有完全履行。每次稅源清查,都能清理出一部分稅源,清理出的稅源中,大部分是日常未能有效監管的稅源,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日常巡查巡管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或者是在巡查巡管過程中往往只看現象、不抓本質,使本應納入監管的稅源沒有及時納入監管,導致了稅款的流失。
(六)管理和稽查沒有真正形成互動的局面,以查促管的成效甚微。雖然建立了查管互動機制,但在落實上并不理想,特別是征管所能提供的案源數量太少,大部分征管單位即便發現了有價值的案源,也僅是協調納稅人補稅了事,根本不按規定移交稽查處理。
(七)管理和發票脫節,“以票控稅”推行難度較大。一方面是同國稅的信息傳遞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增值稅納稅人的發票開具信息掌握不全面;另一方面是管理人員參與發票管理程度不夠,游離于發票管理之外,基本不掌握納稅人的發票開具情況,未能及時將納稅人開票金額與核定稅額相比對,掌握納稅人真實經營信息。
(八)對涉稅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不夠,稅收管理的執法剛性有待強化。主要表現在稅收執法上避重就輕,對稅收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按照一般違法行為定性處理;對稅收違法行為達到移送稽查處理的不移送,進行變通處理;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納稅評估、檢查工作上,通過納稅評估該進行深入檢查的,僅僅是走納稅評估程序,進行補稅、加收滯納金了事,沒有按規定履行檢查程序,該處罰的沒有進行處罰。
二、問題的原因分析
綜合以上八個方面,集中反映了在稅收管理工作中管理銜接不暢、管理內容不明、管理手段滯后、管理落實不夠等具體問題。存在以上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體制上的原因,也有制度上的原因;既有稅收管理員日常事務性工作量大、臨時性工作多、自身素質不高的原因,也有稅收管理員認識不到位、工作能動性欠缺的原因。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五點:
一是政策、制度落實不夠。近年來,特別是國家稅務總局倡導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理念以后,從上到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管理的制度和辦法,但是稅收管理員并沒有按照這些制度和辦法的要求來完善自身的管理理念,并沒有將這些先進的理念和管理手段落實到具體管理工作中。
二是個別稅收管理員工作能動性不夠。個別稅收管理員無法應對社會及地稅新形勢的發展,思想認識上存在一定誤區,盲從、求穩、迷茫、攀比等不良心態,導致稅收管理員對自身工作角色定位不準,工作動力不足,缺乏應有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凡事習慣于照搬照套,信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敢、不愿也不善于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開創工作新局面。
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雖然制定了稅收管理員的考核辦法,但是考核大多停留在表面指標上,難以深入到稅源管理層面上,考核的效果不理想,沒有完全起到促進工作的作用;考核機制和評價機制還未能完全切合基層實際,在某些環節和方法上還有待完善,考核成果的運用還不夠寬泛。
四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個別的稅收管理員對稅收政策理解不透,發現問題不研究,也不上報,聽之任之;對待納稅人的疑問,不聞不問,或是一推了之。
五是工作中督導不到位,監督乏力。管理部門在貫徹政策或布置工作后,往往只重結果不重過程,期間對基層的落實情況缺乏必要的督導,沒有了上級的監督,基層的執行力就大打折扣,直接影響到抓落實的效果。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能力建設。首先,要加強教育引導,增強干部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堅定“聚財為國、執法為民”的根本宗旨,始終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其次,要完善培訓機制,把教育培訓工作的重點由單純追求提高全員學歷層次向提升全員崗位技能轉變,重點圍繞大集中系統、稅收業務、財務會計、法律法規、服務技能等方面開展更新知識培訓。 其三是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廣大基層稅務干部在稅收實踐中加強對征管難點、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的研究和分析,積極探索適合稅收征管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不斷提升征管隊伍的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建立稅源管理的長效督導機制。要層層建立稅源管理督導組織,定期不定期地下基層進行督導,督導重點包括:上級部署重點工作、稅收政策貫徹落實等情況,以及各單位、征管責任區的稅收管理情況。督導情況要形成書面報告,將搜集問題、歸納分析、措施建議等及時通報反饋,并監督落實,確保稅源管理無盲點,征管質量不斷提高,稅收收入穩步增長。
(三)強化內外考核監督。要從內外兩方面進一步加大考核監督的力度。對內要進一步規范稅收管理員的工作標準,量化工作要求,把各項工作目標和收入任務分解明確到每一個人,結合督導、審計、稽查等反饋情況,分月、季、年進行綜合考評,切實強化過程監督、嚴格考核、嚴格追究,預防和制止不作為、人情稅和執法隨意現象的發生,確保各項工作能夠規范有序地開展。對外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全方位地聽取納稅人的意見和建議,傾心接受納稅人的廣泛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