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1 06:56:34
序論:在您撰寫植物保護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深化加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與廢物資源利用率,實現經濟增值;以生態保護、防治污染、維持生態平衡為發展目標,實現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協同,提升生態農業的持續性。
二、推廣植物保護技術的重要性
植保技術是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內容與條件,將其應用于生態農業建設中具有積極意義,具體表現在:其一,植保新技術轉變了傳統植保方式。植物生長所需酸堿度、溫濕度、滲透性等指標是植物生長的必須條件,受土質因素、管理因素、環境因素影響,土壤難免出現害蟲、真菌、細菌,這就要求及時處理各種危害。傳統植保多采用噴灑農藥的方式進行殺菌除害,雖然起到了殺菌抑害的目的,但由于化學農藥含有有害物質,導致環境污染、生態破壞、食品安全問題等。植保新技術在栽培上推廣“三免”技術,田間管理上推廣“三避”技術,植保措施上實施“三誘”技術,這有效避免了傳統植保技術的負面效應。其二,植保技術的應用推動了生態農業發展。生態農業關注于綜合效益的實現,植保新技術的推廣益于生態農業發展。首先,植保新技術可有效防治農作物病害,減少病蟲害帶來的環境危害、生態損害及經濟損失;其次,植保新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農業生產力投入,節省了農業生產成本,且以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提升了農作物產量與附加值,利于實現農業的經濟效益。最后,運用植保新技術可有效控制生態保護成本,減輕環境污染,對實現生態農業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三、植物保護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
當前植保新技術從防治角度來看,主要包括生物防治技術(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昆蟲信息素、植物源農藥等)、物理防治技術(光、高溫、電磁波、物理阻隔、人工器械防治等)及化學防治技術,在植保措施上主要為“三誘”技術,即為頻振式殺蟲燈、黃板和性誘劑。下面說明“三誘”技術的應用。頻振式殺蟲燈。殺蟲燈應用效果已被確定,其能夠殺死吸果夜蛾、斜紋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地老虎等多種害蟲,且在夏季高溫季節能夠誘殺成蟲700多頭,其殺蟲范圍極廣,殺蟲量極大,促使其廣泛應用于生態農業之中;同時,在本季度害蟲量減少的前提下,下季或來年蟲口密度減少,這對減少蟲害防治成本,降低蟲害所帶來的生態問題具有積極作用。通過對比可知,在未用殺蟲燈前,高溫季節每月需噴灑農藥4~5次以殺死螟蛾科害蟲、金龜子,使用殺蟲燈后,可不用農藥防治螟蛾科害蟲,其他科害蟲防治只需噴灑農藥1~2次,這既減少了勞動時間與強度,又減少了農藥用量與成本,利于實現農業生產效益與效率。再就是,頻振式殺蟲燈在其作用中無污染,且對人畜無害,使用安全性較好。黃板。黃曲條跳甲是葉類植物害蟲之一,且較難防治,若要藥效防治,則需農藥藥性極大,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危及人的生命安全;黃板對趨色害蟲,尤其是趨黃害蟲具有較強的誘殺作用,如小白菜應用黃板殺蟲調查中,一張黃板一般可粘黃曲條跳甲83~241余頭,貼近蔬菜、加大用量后可達364頭。由此可見,使用黃板可有效避免高毒農藥在葉類蔬菜中的應用,減少化學農藥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且利于保護人體健康;黃板使用過程中,要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適度調整用量,靠近蔬菜,以提升黃板粘蟲量,減少蟲害,促進農作物成長。性誘劑。性誘劑誘殺害蟲效果較好,如1個防治周內,小菜蛾性誘劑可在1個甘藍生長季節誘殺成蟲853頭,在1個誘芯使用期內,斜紋夜蛾性誘劑可誘殺成蟲384頭,小食蠅誘劑誘蟲效果也較好。
四、植物保護技術的發展前景
生態農業重點關注農業生態效益,這需要借助新技術、新手段提升農產品的質量與生態性。植保新技術在使用過程中,表現出顯著優勢,如減少了化學藥物對土壤成分的危害,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質,延長了土壤使用年限,有效控制了蟲害,且對人畜不產生或產生極小危害,利于產品安全與人畜安全。且隨著植保新技術研究的深入,此技術結合了生物技術中的細胞、基因成功經驗,從細微層面改善植物生長條件,不但去除了病原微生物,且力求從根本上控制病原微生物對植物的破壞,這對提升農作物生產率與生產量具有重要作用,而農作物產量的提升,利于實現農民增收,推動生態農業發展。因此,植保新技術對推動生態農業持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發展前景廣闊。
五、結語
1.植物保護學開放式實踐教學平臺的構建
開放式實踐教學將教師的研究性實踐教學與學生的研究性實踐學習有機結合,鼓勵學生選擇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課題進行研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熱情,培養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獲取新知識、激發創造力和創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作風、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在社會中的競爭力。
(1)以植物生產實驗中心為依托,構建開放式實踐教學平臺
植物生產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室包括植物生產專業植物基礎實驗室、作物學教學實驗室、園藝學教學實驗室和植物保護教學實驗室4個本科教學實驗室,分別被批準為省級和國家級教學示范中心。2008~本中心以各學科重點實驗窒如作物生理生態與遺傳育種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國家水稻工程實驗室、省超級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省果蔬保鮮及無損檢測重點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平臺為依托,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設計選取了實驗項目50余項,從實驗內容、實驗時間、組織管理等各環節實行完全開放模式。學生借助本中心實驗平臺,根據個人興趣自選任選公布的開放實驗項目,或自行設計實驗項目內容,接受創新意識培養和創新能力訓練,全方位開展研究性科學試驗,拓展了植物生產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室開放的內涵和外延。
(2)構建植物保護學開放式實踐基地
其一,校內實踐基地的構建。農學院以班級實驗田為特色,加強實踐基地的建設。農學院在??茖W試驗站專門劃出10余畝試驗田作為“責任田”,以班級為單位,下設三四個生產小組,每個實驗小組根據課程需要,結合興趣愛好,自主決定種植品種。從開始選種、整地、播種、田間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到最后收割,全部由生產小組完成。為了及時解決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學院給每個小組配備指導教師進行技術指導,從人、財、物上給予保障,指導小組還制定了相關的獎懲制度,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生產實驗中遇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具體闡述的細節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提高了實踐的興趣,而且增強了今后在學習和科研中解決問題的信心和能力。此外,果樹標本園、果樹種質資源圃、蔬菜標本園、蔬菜種質資源圃和設施農業區等校內實踐基地在開放式實踐基地構建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植保系擁有“昆蟲展覽館”“植物醫院”和“病蟲標本館”等實訓基地。此外,植保系在農業大學科技園建立了病蟲情報觀測站,結合病蟲教學實習和畢業論文實驗,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實踐研究。
其二,校外實踐基地的構建。植保系根據學校有關要求和實踐基地需要,聘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植保植檢總站、省農業科學研究院、正邦集團等單位植保專家定期為學生授課,使學生能把課堂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內容緊密聯系起來。此外,植保系特別重視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植保站、正邦農化公司等建立雙方合作培養人才的機制,簽訂合作培養計劃,為植保系學生實習和就業提供條件。
(3)加強信息化建設,構建網上實驗教學平臺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校園網的完善,通過應用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技術構建網上實驗教學平臺,能對實驗過程涉及到的儀器設備和實驗操作流程等有感性認識,實現以學生自主型實驗學習目標為重點,構建基于網絡條件下的實驗教學信息資源庫。包括:本課程基本情況和教學模式介紹區;操作流程觀摩模擬學習區;作物病蟲害識別與控制觀摩仿真區;師生在線互動區;其四,在線考核區。
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實現模擬展示多種化學保護實驗情景及化學實驗問題解答,讓學生在計算機上完成有毒、有害的“實驗”,并組織他們對實驗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形成自己的研究結論,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準確理解,培養他們從事科學探究的嚴謹性。甚至可以模擬時下最流行的網絡游戲模式,如QQ農場,將植物保護實踐環節以游戲的方式嵌入虛擬的網絡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構建植物保護學開放式實踐教學內容
開放式實踐教學的課程內容要充分反映相關產業和領域的新發展、新要求。減小植物保護學傳統實踐教學驗證性實驗,增設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完善后的實踐教學內容包括:基礎性實踐教學、綜合性與設計性實踐教學、科學研究性實踐教學等,形成從低到高、從基礎到前沿、從接授知識到培養綜合能力,逐級提高的實踐教學新體系。
(1)植物保護學基礎性實驗
以傳統植物保護學基礎性實驗為指導,結合植物病蟲害的發生與危害現狀,自行編撰基礎性實驗教材,包括植物病害癥狀觀察、植物病原物的觀察與臨時玻片制作、植物病原物的分離與培養與接種、昆蟲的形態結構觀察、昆蟲重要目科的鑒定、植物病蟲害的田間調查、植物病蟲害標本的采集與制作、常用農藥劑型的配制與質量鑒定、殺蟲(菌)劑室內毒力與內吸作用測定、殺蟲劑和殺菌劑田間藥效試驗等。這些實驗具有基礎性、啟示性和應用性等特點,為學生的主要必修內容,在實踐教學中可先行安排,為后續開展綜合性與研究性教學實驗奠定基礎。
(2)植物保護學綜合性實驗
在設計基礎性實驗的基礎上,構建了完善、實用且可行的綜合性教學實驗。該階段提供了南豐蜜桔黑星病拮抗內生細菌的篩選、入侵實蠅的動態監測以及新型農藥對昆蟲生殖行為影響的研究等20余項綜合性教學實驗,供學生自行選做;或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個人興趣,自己動手設計實驗方案,獨立或以團隊的形式一起完成實驗。以上綜合性實驗教學內容的開展,可有效提高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綜合與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也為開展科學研究型實驗創造良好條件。
(3)植物保護學研究性實驗
一方面,從基礎性、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入手,進一步擴展引申,開展研究性實驗,譬如從植物被病原物和害蟲為害后的特點入手,研究為害后植物相關生理指標的變化,進一步探索植物抗性與生理指標的關系等;另一方面,圍繞生產上重要病蟲害的發生,展開研究探索,如近年來贛南臍橙潰瘍病和黃龍病等病害發生嚴重,結合當地防控現狀,擬定可行性防治措施,主要以學生畢業論文設計階段,申請參加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或參加大學生訓練計劃為主。本研究開展的研究性實驗包括茉莉酸甲酯誘導水稻抗白葉枯病與防御酶活性的變化、茉莉酸甲酯調控白葉枯病菌脅迫下酚類物質代謝的作用、殼聚糖涂膜對臍橙保鮮效果的研究等10余項,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選擇自己的研究項目。
3.構建植物保護學開放式實踐考核體系
構建與實驗教學環節、課程體系的調整與變革相適應的“形成性”課程考核體系,使考核的目的從單純檢驗知識的掌握轉向更多關注實驗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體驗與培育,使考試成為繼續學習的課堂??己朔绞蕉鄻踊?,主要包括學生實習標本制作、互動式專題討論和實驗報告撰寫等,依次占總分值30%、40%和30%,以考核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隨機選取鮮活的實物標本,考查學生對生產中重要病蟲害的識別與診斷能力;每階段實踐結束后,學生以團隊的形式,以多媒體等方式展示實踐成果等。在以上過程中,提升學習筆記、實驗報告、討論講座、實踐成果展示等的計分比例,突顯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重要性。
4.構建高素質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構建以經驗豐富的教授為帶頭人,中青年教師為骨干的實踐教學隊伍,鼓勵專任教師到相關產業和領域學習,緊密聯系實踐生產第一線。近幾年來,在植物保護學實踐教學過程中,根據班級人數配備2-3名教師,以老帶新,加強青年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結語
教師平時應注意教學素材的搜集與積累,而不應課前臨時準備,否則教學材料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將無法保證高質量的教學。教學素材包括相關的實物照片、電鏡照片、圖片、視頻、動畫、標本、掛圖、教學背景資料、新聞報道、科研論文成果、最新學科前沿信息等。課前備課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對積累的教學素材進行篩選和整理,這樣才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增加教學的信息量,變枯燥為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講解有害生物的形態特征、發生規律時相當抽象,而有效應用多媒體圖片,直接展示昆蟲、植物病原微生物或雜草的標本、動畫等,可使抽象的內容變具體,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2科研、實踐和教學互促共進
科研是教學的助推劑,優秀的教學要求能融入大量的科研前沿發展動態,適時介紹有關植物保護學的小故事和研究經歷,將教學和生產實際相聯系,使教學達到科學性與前瞻性的統一。當然,由于課時有限,課堂中涉及的前沿信息只能簡略介紹,課外可再開展相關的科研講座來詳細的跟蹤植物保護學新熱點與新趨勢等,進一步拉近課堂教學和學科前沿的距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另外,可根據任課教師的研究課題開設相關的綜合性大實驗,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與實驗技術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教師在科研中嚴謹、客觀、實事求是的態度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生產實踐活動是很多老師容易忽視的,植保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農藥肥料新產品的研發等需要授課教師與時俱進、實時更新教學內容。身體力行從事大量的實踐活動,才能及時把當地農業生產中主要的植物病蟲草害種類及危害、難以解決的關鍵問題等介紹給學生,可有效避免課堂教學與生產相脫節,提高教師將實踐和理論融合的能力。反過來,教學也能極大的促進科研與實踐,教學過程中會迸發出許多新的火花,發現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為科研提供方向。理論需要實踐來檢驗、運用,同時科研、實踐過程中的部分成果又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因此,教學和科研、實踐是緊密相關的,教室、實驗室、田間都是教師工作的場所,在“理論—實踐—理論”的不斷循環中教師才能不斷進步。
3推廣合作式教學模式
合作式教學是指采用教學團隊(分工明確、協調統一)來組織教學,譬如不同種類的病害、昆蟲、雜草等可安排不同的老師講授,多名教師共同承擔一門課程。一方面教師根據學術專長承擔相應的教學任務,利于學生掌握與課程教學各模塊相關的最新學科科研進展,使教學知識更全面、更精深;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和不同風格的老師(講授方法不同、閱歷不同、認知程度不同、科研方向不同)交流、溝通、對話,學習到多個老師身上的優點。教師不僅要傳業、授道、解惑,而且要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確的價值觀念、卓越的創造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4營造愉快的學習環境
教師自身的形象和個人魅力在教學中極其重要,知識淵博、謙遜、有激情、有親和力、把學生當朋友、對學生亦愛亦尊重的老師更受學生歡迎。老師的激情能很好的感染學生、熏陶學生、駕馭課堂,讓學生與授課教師達到思想上的共舞。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用心上好每一堂課,用心關愛每一位學生,真正做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教師課前可在教室播放一些與課程相關的小視頻、小新聞等,以緩解課堂沉悶的氣氛。課間也非常重要,有些老師一上完課就匆忙離開,和學生零溝通,以至于一門課講完,部分學生還不知道授課教師的名字。課間其實是和學生培養感情的大好時機,走到學生中間,和他們談談心、聊聊天,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所思考、所關注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會覺得老師平易近人,使其課堂上認真聽課,并積極活躍的參與其中。課下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加強與學生的聯系,包括郵件、電話、網絡等形式。教師在上第一次課時就應將老師的個人聯系方式告訴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可根據學生的意見逐步形成適合課程自身特點的教學體系與教學方法。課程結束時可進行教學情況問卷調查,以便有針對性的改進教學,包括內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學重難點、講課方法、課程討論、作業布置、實驗準備與安排、教學效果等情況。
5重視緒論課
講好每節課是教師的職責,而緒論課更需要下更大功夫來備課。成功的緒論課可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能使學生感到學習內容豐富、有作為、有前途。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給學生展示大量的有害生物危害照片,讓學生認識到進行植物保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豐富的教學資料及高清晰度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結合教師自身科研、實踐的經歷與體會,根據內容巧妙的分析我國植物保護科技發展歷史與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分析我國的特色與優勢,以及與國際前沿的差距等,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國際競爭意識,增強學生學好課程和專業的責任感。
6嘗試研究參與式教學
大學授課有3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滿堂灌式教學,即單純的講課,把知識要點、相關內容硬塞給學生,學生不理解只能死記硬背。第二種境界是展示型教學,即通過演示、展示等形式來配合講授。這種模式下,學生能夠理解性的學習,但仍沒有改變“老師站著講、學生坐著聽”的局面。老師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從第一節課講到期末,盡可能的把所知全部告訴學生,學生感覺到老師講的都懂了,課下便不會再去查閱相關資料、深入思考,容易導致思維僵化。給學生留些問題、讓他們有一定的思考空間是很多老師忽視的問題,好的教學重在啟迪,讓學生獲得自學能力和拓展能力。正如哈佛大學女校長福斯特在2008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演講所說:“教育的最大魅力,不在于給出答案,而在于提出一個讓學生們揮之不去、足夠一輩子去思考的大問題?!钡谌N境界是參與式教學,某些時候可進行角色互換,讓學生講課、老師點評、課上討論,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這樣學生課下就會查閱相關資料、認真思考、相互討論,自學能力逐步提高,能夠主動去發現問題、并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學生還能養成自我學習的好習慣。課前可布置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小專題(譬如植物害源的種類與危害、植物保護的作用與地位、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概況、化學農藥的利與弊、生物天敵的利用、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問題等),讓學生課下查閱資料,每次上課安排1~2位同學做5~10min的專題小報告,老師和學生進行點評、討論后引出新課內容。課上學生上講臺匯報時,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都會得到鍛煉。一些任務可分小組安排,這樣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大學階段學習知識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提高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研究參與式教學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和潛力,體會到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體。
7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
提問包括課程講解過程中的提問、課間提問和課下提問。在課堂上根據內容適時提出問題,是實現教學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的良好方法。上課前老師可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學生在圍繞這些問題討論時又會產生很多相關的想法,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逐漸養成提問的良好習慣。譬如,在講授有害生物防治方法時,提問有害生物治理對生物生態安全的影響,讓學生在暢所欲言的同時將植保和生活實際相聯系,了解各種防治措施的利與弊,形成綜合防治的意識。同時,問題也是教學效果的最好反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反映的問題來修訂教案。
8應用案例教學法
很多老師教學時注意到了“照本宣科”這個問題,他們認為不能只照著一本教材講課,于是便多看了幾本書,將這些書的內容綜合起來講授,但其實照著一本書念和照著多本書讀的性質是完全一樣的。教一門課分為教什么、怎么教兩部分內容,后者更重要,講完課后學生會應用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案例式教學能很好的實現這一目標。例如,在介紹農作物重要病、蟲、草害時,因各種作物上病蟲草種類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結合地區區域特點選取重點案例進行講解,能讓學生掌握要領,理解針對一種病害、蟲害或草害應該如何去了解其發生發展規律及如何結合新技術對其加以控制,并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當學生再遇到未講解的或新發現的病蟲草問題時便知道如何去思考、研究和解決,這樣就大大緩解了“教學內容多、學時少”的矛盾,提高課堂效率,使講授內容既不脫離教材,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9改進教學手段
現代化教學手段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而不是保證,巧用、會多媒體用才能發揮它的作用。而很多年輕教師存在“多媒體依賴癥”,離了多媒體就不能講課,但完全用多媒體講課很難控制幻燈片的放映速度,導致學生既顧不上聽課又沒記好筆記,影響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消化和接受。如果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結合起來,效果將完全不同。多媒體應主要用來給學生展示相關照片、圖片、動畫、前沿知識等內容,變靜為動、變微觀為宏觀、變抽象為真實直觀,畫面設計需注重效果,文字不能過多、簡明概括要義即可,要避免文字堆砌和“書本搬家”。而教學的重、難點知識則可通過板書來呈現。幻燈片和板書相結合、圖文并茂,利于教師更好的掌控課堂、控制速度,而且教學目標更加明確。
10加強實踐教學
實驗課、田間實習課和理論課的講授交叉進行,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后便開展相關的實驗課或田間實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理論在實踐中升華。實踐教學時應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素養,讓學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實驗都有理想結果,重在分析查找原因,堅決杜絕憑憑空虛構實驗數據。室外實踐教學是植物保護學課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讓學生實地采集或觀察標本,可鞏固課堂理論和實驗的教學效果,現場進行指導分析的效果遠遠大于室內標本的觀察,同時可在實地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譬如,在進行植物病害的癥狀(病狀、病征)觀察實驗教學時,可改變傳統的室內標本(長時間存放后褪綠,霉狀物、粉狀物等病征模糊)觀察教學法,而把學生帶到大自然,讓學生有目的的觀察活體實物標本,可清晰直觀的看到番茄病毒病的花葉變色與葉片畸形、番茄疫病造成的壞死、黃瓜枯萎病的萎蔫(剖開病莖可看到維管束變褐)、黃瓜霜霉病葉片上的霜狀霉層、灰霉病病部的霉狀物、瓜類白粉病葉片上的粉狀物、細菌性病害的菌膿等癥狀,這樣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強實驗的教學效果。綜合性實習是植保課程的重要環節??稍诰w論課時就明確給學生安排任務,要求他們在課程學習期間利用空閑時間到田間識別并采集病蟲標本(可分散進行),在室內進行鑒定,并制作標本上交,期末時每人至少上交15個不同屬或種的標本。這樣學生學以致用,可了解生產中常見病蟲的種類及特點,同時還大大豐富了實驗室標本。
11考核方式應多樣化
1.1病蟲綜合治理理念
初期綜合運用生物、物理和農業措施對有機農業植物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預防、治理、保護,最終依據《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認證規范》規定,使用收錄在其中的產品。
1.2善待環境的理念
在有機農業植物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是天然的、無殘留的、不會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產品,從而避免使用化學合成的藥物或者肥料,例如:植物生長劑、農藥等。
1.3規范操作理念
嚴格按照《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認證規范》里收錄的可以安全使用的農藥等產品,同時需要準確按照上面內容進行操作使用。
2有機農業植物保護的技術措施
2.1病害防治技術
2.1.1控制病害及其流行的一般方法(1)逃避病原菌。在種植和栽培過程中不僅僅需要選擇遠離病原菌的地區進行種植,還需要在播種時間方面進行合理選擇;(2)控制病原菌傳播。在種質材料的選取和處理過程中要依賴檢疫對病原菌進行消除;(3)根除病原菌。對病原菌生物進行嚴格監控,對染病的植被進行徹底銷毀,消滅其相關寄生源,不僅對種子和土壤進行清理,還需要不斷培育新的抗病品種,對有病植物和栽培環境不斷改善。2.1.2病害防治物質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認證這一規范對植物的保護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規定,介紹了病蟲草害防治措施,還表明在植物栽培過程中對化學合成的農藥明確規定不允許使用,對可以使用和禁止使用的物質以及科學的使用方法進行闡述,嚴格控制基因工程產品的使用。在不經機構認證情況下可以使用的物質有:高錳酸鉀、乙醇、醋等。在機構認證同意的基礎上可以限制使用的物質有:波爾多液、石灰、不含禁用物質的病毒等。與此同時,阿維菌素制劑及其相關復配劑是被歐盟有機生產機構所明令禁止使用的物質。
2.2蟲害防治技術
2.2.1提倡生物防治充分利用蟲害天敵來實現有機植物的保護。捕食性天敵包括:小黑隱翅甲、大草蛉、捕食螨、小花椿、塔六點薊馬等,寄生性天敵包括平腹小蜂、繭蜂、赤眼蜂等。2.2.2蟲害防治物質蟲害防治物質包括植物性殺蟲劑、軟皂、植物提取劑等,提倡運用物理性捕蟲設施、可使用性誘劑等來驅除害蟲。對魚藤酮、乳化植物油、植物來源的除蟲菊、硅藻土進行限制性使用,對微生物以及其相關制劑進行部分有限制性的使用,微生物以及其相關制劑包括Bt制劑、殺螟桿菌等物質。
2.3草害防治技術
草害防治技術采用的是物理技術和農業技術,借助綠肥種植、合理輪作等栽培技術可以對雜草進行有效控制,禁止秸稈焚燒還田,提倡機械除草、熱法除草、秸稈覆蓋除草。
2.4農業耕作技術
2.4.1科學的種植制度一種作物長期種植會對作物的抗逆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就病蟲而言,在同一片土地上長期種植某種作物必將為病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適宜環境和食物供應。同時,長期存在的寄主植物,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土傳病原物的不斷繁殖,從而導致病原物數量增加。害蟲情況嚴重,因此,采取科學的種植制度,能為有機農業植物提供切實保護。2.4.2輪作輪作充分利用了時空差異,對農田生態、土壤理化特性、生物多樣性等有所改善,從而實現植物的自我保護。輪作的作用首先體現在對病蟲生存條件的惡化。科學合理的輪作可以對單一植物病蟲進行有效控制,具備遷移能力小、寄主單一、寄生性強特點的病蟲,在經歷寄主和食物減少的情況下會出現部分甚至全部死亡的現象;其次是分泌抑制物質。像馬鈴薯這樣寄生性不強的植物會因為缺少食物而不能夠再繁殖。像胡蘿卜、大蒜、甜菜等植物分泌的物質對后茬作物具備抑制病毒發生的作用。再次,調節土壤生態??茖W合理的輪作對病源物的滋生產生抑制作用。2.4.3間(混)作和套種科學合理的間(混)作和套種可以實現農作物的多樣化,從而抑制或減輕病害的出現。例如,糧棉套種對棉蚜的危害產生抑制作用:在棉田里同時種植誘集棉鈴蟲產卵的作物玉米、高粱等,實現產卵的集中化,從而起到保護天敵和集中誘殺蟲害的目的。
2.5農業培肥技術
當前在我國的城市園林設計和園林植物保護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園林的功能發揮,通過對部分城市園林的調查顯示在園林設計和植物保護中存在著如下的問題。
1.1園林設計模式單一,病蟲害頻發
在園林設計中,普遍存在著模式單一化的問題,這嚴重影響了園林設計的效果,部分園林設計植被整齊劃一,但是植物的種類較少,植物年齡、層次等趨于一致,極易出現水土流失現象,造成了地表土壤肥力損失,增大火災和病蟲害發生概率。例如在某些園林中種植了大量的冷季型禾本類草坪,從而造成了蝗蟲等害蟲的頻發,而部分地區種植的金絲柳,如果在某一區域種植了大量同類型的植物,植物極易發生腐爛病等,甚至會出現大批死亡的現象。
1.2盲目引進新物種,造成了樹苗的水土不服
近些年來,我國的園林建設加快,部分城市在園林設計過程中,過度的追求標新立異,引進了很多外國的植物物種,雖然在短期時間內,可以取得良好的景觀效果,但是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部分引進的物種由于不適應當地的溫度和氣候,從而造成了新植物的死亡,甚至有些植物會收到嚴重的病蟲害侵擾,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此外外來物種的引進還會影響當地的生態平衡,影響了當地動物群落和鳥類群落的正常生存。
1.3園林樹種配置不合理
由于在城市園林設計中,缺乏專業的生物規劃,造成了設計方面缺陷,甚至存在了植物生物學特性和各種植物之間的相克現象,降低了植被之間的相互保護作用。園林樹種配置的不合理,還會造成白粉病、黃化病、根腐病、蚜蟲等病蟲害的發生,且大部分病蟲害由于環境及周圍條件限制,很難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園林植物病蟲害常年發生和流行。
2城市園林設計中園林植物保護采取的措施
2.1提高園林植物的自我保護能力
提高園林植物的自我保護能力,就需要進行合理的植物設計,尤其是注重園林植物的多樣性,通過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提高群落之間的相互保護作用,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在提高植物的多樣性的同時,應當加強對于各種植物屬性的研究,形成一個有序、穩定的植物群落,要結合不同環境和不同樹種之間的生態學特征,選擇最佳的物種組合,實現園林植物的多樣化。例如在園林設計中,應當注重植被植物、草木植物、灌木、喬木等的層次分配,保證生態鏈的完整性,提高園林植物的自我修復功能,并減少園林植物的病蟲害發生。
2.2植物栽種密度適宜
適宜的植物栽種密度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蟲害的發生,這是園林設計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調查顯示在部分城市園林的設計中,為了追求綠化面積和藝術造型,忽視了植物栽種密度,不僅浪費了樹苗資源,也造成了植物群落的生長空間擁擠,出現了爭水爭肥的現象,甚至造成了植物死亡。因此在植物設計的初期可以進行適當的密植,以保證景觀的效果,經過幾年的生長期后,要及時的進行空間結構的規劃,保持植物合理的生長空間,增強樹體抗病蟲害的能力。
2.3注重病蟲害防治,提高植被的免疫力
園林植物在維持綠化面積,提高城市居住舒適度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對植物的保護不力,從而造成了植被病蟲害災害頻發,因此注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至關重要。這就需要建立病蟲害防治部門,根據園林內部植物的生態屬性,建立全面的病蟲害防治方案,及時的監控植物變化,確定發病的機理和規律,提高病蟲害防治的效率。
3總結
先進科學的農業耕作方法是重要的植物保護措施。輪耕輪作、間作套種能夠增加農田生物的多樣性,合理改善土壤的生態環境,促進土壤拮抗微生物活動,切斷病蟲的食物來源,避免長期單一植物種植導致的特有的病、蟲、草害的問題。輪耕輪作要求耕作者結合土壤和地域的氣候環境,利用季節的差異,依據不同作物的生長規律,選擇相對于某一作物病蟲發生少的季節播種。間作套種要求耕作者全面了解不同植物和害蟲的特性,通過將敏感植物和抗性植物相間種植的方式阻止病菌的生長與擴散,減少有機農業植物的病害,將不同植物種植于相間種植能夠通過不同的顏色、氣味以及破壞小氣候等干擾寄生性害蟲尋找到寄主植物,從而大大降低了害蟲的繁殖率,有效減少有機農業植物的蟲害。
2選擇優良的品種,科學處理種子
要選取抗逆性強的品種,在此基礎上,選則飽滿、均勻、無病蟲的優良種子進行播種,這是有機農業植物保護的基本措施。優化選種步驟可保證種子早出苗、出壯苗,同時保證幼苗自身的抵抗病蟲害的能力,通過自身的免疫能力降低病、蟲、雜草的侵害。播種之前耕作者需及時清除不健康的種子和雜草種子。然后要對種子進行處理,通過曬種殺滅種子表面的病菌,同時促進種子草出苗。曬種時,要將種子攤放于干燥的空地上,連續暴曬,使種子充分干燥,注意晚上要及時收儲,防止受潮,同時注意不要將種子放在鐵器或水泥地上進行曬種,避免高溫燙傷種子。另外,也可通過其它方式對種子進行消毒殺菌,如在曬種之后,還可通過浸種進一步殺菌,還可促進種子新陳代謝,起到增產的效果。除此之外,針對某些作物,還可干熱消毒法降低病毒的活性,起到殺菌的作用,提高植物抗逆能力。
3采用農業培肥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伴隨科學技術、工業技術飛速發展而來的同時也有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環境問題也就成為了當今世界上最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他們都把環境保護、植物保護納入到了國家的重點工作當中。
號稱我國第三次“”的林業改革也明確的把植物保護、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改革發展的目標。此次改革除了是要豐富和完善農村生產責任制、擴展和延伸農村發展空間、提高林業競爭力的支持和手段、促進新農村建設以外,更是為了提高林業植物的生產、發展力度,減少人為或自然給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從而達到保護生態環境、實現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二、當前我國植物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地方領導沒有加大重視、宣傳力度不到位。我國許多的地方領導都沒有對植物保護的作用、意義理解到位,他們往往只重視眼前利益,忽視了植物保護所帶來的長遠利益和對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這就是導致我國植物保護工作存在一定問題的關鍵原因。因為,如果地方的領導沒有對植物保護加大重視,那么在植物保護的具體工作過程當中便會出現資金不足,導致設備、技術水平落后等現象發生;而宣傳力度不到位具體體現在社會、農村當中的許多人都只把林改作為發展、改善農村經濟的一種措施、手段,沒有理解到其對子孫后代的重要意義,沒有一種植物保護的全民意識。
(二)植物保護建制散步完善、設備基礎落后。我國目前僅在縣級以上建有植物保護的相關機構,部分條件相對落后的地區在縣級也還仍未設建植物保護站。雖說存在由農服中心指導縣級以下的城、鄉進行植物保護工作這么一項措施,但是現階段農服中心也沒有專業的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人員,所以許多城鄉、農村的植物保護工作還不能進行技術保障性的實施。還有,當前縣級植物保護站所設立的人員編制在5到8人之間,但是這同一個縣的平均耕地面積來看,是無法全方位完成植物保護工作的。所以,應該呼吁大眾力量,在社會上樹立起植物保護的大眾意識,以全民的力量來落實好植物保護工作;部分保護站內的基礎技術設備如電腦、顯微鏡、天平、蟲情測報燈等不完善,缺少植物保護基本的物質條件,導致植物保護工作不能有效的展開,這也是當前我國植物保護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植物保護站工作人員專業素質能力普遍較低,技術力量薄弱。目前,國內多數植物保護站內的工作人員都沒有受過專業的植物保護培訓,其素質能力普遍偏低。在日常的植物保護工作當中,他們往往不知道如何運用先進、科學的技術方法進行植物病蟲害防治,當植物有發病的癥狀出現是,大部分人采取的辦法都是一味的進行撒藥,同時對植物病蟲害發生的現象、時間、規律沒有進行科學嚴謹的記錄、分析。這樣非但不能有效的對植物進行治療,更加不能了解到發病原因,以及采取如何的措施進行預防。同時,大量噴灑的藥劑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直接污染,這同植物保護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三、植物保護工作改良措施
(一)政府加強重視、加大宣傳力度。植物保護工作任重道遠,所以以政府應該加大重視力度,徹底貫徹專項專管責任制,明確各部門的職能歸屬,對農、林以及植物保護等相關部門的協調運作提出硬性規定。通過考察、調研制定出一套適合地方的法規、政策。對防治方法、、檢疫標準、防治適期等標準進行統一。建立、完善科學的植物病蟲害防治機制以及突發災害的應對機制,對植物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治、控制。同時還應該加大對相關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培養,使他們具有較高的植物保護技術能力;同時,政府應該加大關于植物保護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宣傳,在社會上樹立起植物保護的大眾意識。
(二)加大植物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切實的干好植物保護工作,除了要求讓專門的技術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能力以外,還需要有較為先進的物質基礎設施作為保障。所以各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植物保護基礎設施的建設,如更新施藥機械,提高農藥的使用效率,降低殘留藥劑對資環環境的污染,推廣蟲害綠色防治技術,實現病蟲害的可持續治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