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22:00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化學單元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課題1
空氣
一、第一個對空氣組成進行探究的化學家:拉瓦錫(第一個用天平進行定量分析)。
二、空氣的成分和組成
空氣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氣體
其它氣體和雜質
體積分數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產物是固體
b、裝置要求:氣密性良好
c、現象:有大量白煙產生,廣口瓶內液面上升約1/5體積
d、結論: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空氣是混合物;
O2約占1/5,可支持燃燒;
N2約占4/5,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難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裝置漏氣,紅磷量不足,未冷卻完全
②能否用鐵、鋁代替紅磷?不能
原因:鐵、鋁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能否用碳、硫代替紅磷?不能
原因:產物是氣體,不能產生壓強差
三、常見氣體的用途:
①氧氣:供呼吸
(如潛水、醫療急救)
支持燃燒
(如燃料燃燒、煉鋼、氣焊)
②氮氣:惰性保護氣(化性不活潑)、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凍
③稀有氣體(He、Ne、Ar、Kr、Xe等的總稱):
保護氣、電光源(通電發不同顏色的光)、激光技術
四、空氣的污染及防治:
1、對空氣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氣體(CO、SO2、氮的氧化物)和煙塵等
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為CO、SO2、NO2、O3和可吸入顆粒物等。
2、空氣污染的危害、保護:
危害: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
保護: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況,使用清潔能源,工廠的廢氣經處理過后才能排放,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
3、目前環境污染問題:
臭氧層破壞(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溫室效應(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五、純凈物與混合物: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叫做純凈物;例如:氧氣、氮氣、水、二氧化碳等可用化學式表示。
混合物:有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物質組成的物質叫做混合物;例如:空氣、各種溶液等
多數天然存在的物質,包括礦石、河水、海水等,物質的溶液也屬于混合物。
課題2氧氣
一、氧氣的物理性質:
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
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1、氧氣與下列物質反應現象及化學反應方程式:
①木炭在氧氣中燃燒(黑色固體)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熱,生成一種無色無味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空氣中的燃燒情況:木炭紅熱,無煙、無焰,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
②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銀白色固體)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鐵絲熔成小球,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項:集氣瓶底部鋪少量的細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體物質濺落瓶底,致使集氣瓶炸裂。
在空氣中加熱情況:持續加熱發紅,離火后變冷。
③硫在氧氣中燃燒:
實驗現象:硫在空氣燃燒產生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同時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白色固體)
實驗現象:比空氣中燃燒劇烈,發出白光,集氣瓶內壁出現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氣體產生。
文字表達式:石蠟+
氧氣(O2)二氧化碳(CO2)+
水(H2O)
空氣中燃燒情況:燃燒產生黃色火焰,放熱,稍有黑煙。
⑤銅絲在空氣中灼燒(紅色固體)
實驗現象:加熱后,銅絲紅熱,冷卻后,在銅絲表面出現一層黑色物質。
化學方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論:
(1)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反應。在這些反應中,氧氣提供氧,稱為氧化反應。氧氣便是常見的氧化劑;
(2)物質在純氧氣中燃燒程度比空氣中燃燒要劇烈。說明物質燃燒程度,與氧氣的濃度大小成正比;
(3)物質燃燒時有的有火焰,有的會發光,有的會冒煙。一般來說,氣體燃燒會有火焰產生,固體直接燃燒,產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體,一般都會產生煙,即固體小顆粒;
(4)物質與氧氣反應不一定是燃燒現象,如緩慢氧化。
三、氧氣的用途
1.供給呼吸:醫療上急救病人,登山、潛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燒:煉鋼、氣焊與氣接、液氧炸彈、火箭助燃
四、化合反應:
1、定義: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叫做化合反應。
2、表達式:A+B==AB
課題3
制取氧氣
一、氧氣的工業制法:
工業制氧氣——分離液態空氣法(原理:氮氣和氧氣的沸點不同
物理變化)
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1、藥品:①H2O2和
MnO2
②KMnO4
③KClO3
和
MnO2
2、反應原理
2H2O2
2H2O
+
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KClO3
2KCl+3O2
3、反應裝置
選擇根據:發生裝置:固固加熱型、固液不加熱型
收集裝置:根據物質的密度、溶解性
4、操作步驟(以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為例)
步驟:連—查—裝—固—點—收—移—熄
5、注意事項: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
②藥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均勻受熱
③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④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氣體排出
⑤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⑥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
⑦實驗結束時,先移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破裂
⑧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
6、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
三、催化劑(觸媒):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
(一變兩不變)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四、分解反應:
1、定義: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的反應,叫做分解反應。
2、表達式:AB==A+B
補充:常見氣體的檢驗方法
①氧氣:帶火星的木條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一定條件下可用燃著的木條;現象:燃著木條熄滅。
③氫氣:將氣體點燃,用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
或者,先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再通過無水硫酸銅;黑色粉末變成紅色,無水硫酸銅變藍。
9、氧化反應:物質與氧(氧元素)發生的反應。
劇烈氧化:燃燒
緩慢氧化:鐵生銹、人的呼吸、事物腐爛、酒的釀造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引導;教學方法;研究探索
為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引導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正確學習。充分發揮科學有效的教學引導方法的作用也需要調動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的各方力量。
一、建立化學教學引導方法的實踐基礎
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師思想文化素養是確保初中化學中的引導教學順利開展的基礎。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最大的動力。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對于初中化學教學中經常采用的引導教學方式的應用來說,開頭第一件事便是培養學生的興趣。初中學生只有在興趣的支持下才會對化學課程有求知欲,開始重視初中化學基礎的學習并且樂于通過教師引導教學掌握必要的化學基礎知識。比如,在學習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的時候,可以用各種形態的水的圖片、視頻資料以及流動聲音等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對這一單元的“水”有興趣了這時將學生的心思引導有關“水”的組成、凈化等問題上時過渡效果很好,這邊說明吸引學生興趣的做法是比較成功的。
2.提升教師素養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是教學引導方法的主要執行者和主導者,這一方法能否發揮高效教學效果與教師的個人素質休戚相關。為了能做好化學教學引導方法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初中化學教師必須具備以下素質:①明確的教學目標。②高超的教學能力。③與時俱進的教學思想,善于接受和理解新事物、新思想、新理論。
二、創造教學引導方法的執行環境
教學引導方法是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之一,無論哪種教學方法的實施都必須以良好的教學環境為基礎。
1.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學生對于自己喜歡的教師所授的課程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為“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因此學生也就容易對教師產生信賴,利于師生關系和諧融洽,所以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影響巨大。教學引導方法的實施同樣需要有和諧的師生關系,因為這樣可以促進學生適應教師的引導教學方式,理解教師開展引導教學的原因并掌握引導教學帶來的有利條件。初中化學課堂上和諧師生關系包括:在化學課堂上建立公平、公正、民主、開朗的狀態,師生之間維持相互信任、信賴的感情,且師生之間交流溝通效果良好。
2.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教學引導是一種與傳統教學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學方式,所以這種教學方式實踐應用所需的環境、觀念也與過去有著天壤之別。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學引導方法的應用需要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進行。換言之,教學引導方法的順利使用必須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基礎上進行。比如學習《燃燒及其利用》這一單元的時候,初中化學教學首先要讓自己從思想觀念上認定學生才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主體,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或者小組討論的方式了解燃燒的要求和效果,同時輔以大量學生自主參與的燃燒試驗鍛煉學生的各項自主能力。
3.正確認知當前教育教學形勢
作為一個出色的初中化學教師不僅要掌握高超的化學教學技巧,還需要準確把握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教學形式。目前,新課改工作已經全面展開,各地初中化學教學形勢已經發生了許多天翻地覆的變化,此時的教學形勢是“引導教學方法”的使用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三、有序開展教學引導工作
教學引導方法是指導實踐工作的理論知識,而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需要的是對化學教學引導方法進行有效實踐。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穩健有序地組織和安排教學引導工作、實現初中化學的高效教學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初中化學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其次,化學教師還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第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引導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例如,學習第十單元酸和堿的時候。教師首先需要確定這一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常見的酸和堿以及簡單的酸堿反應。然后根據教學計劃開始教學,先教酸的概念、特征和特性,然后再教堿,最后再綜合討論酸堿化學反應。在現代初中化學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教學引導方法分別包括:自主學習法、范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興趣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等。
四、引導教學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經常有人說化學課程是一門實驗課程,所以在化學教學中非常重視實驗教學工作的開展,但實際上,初中化學是一門理論概念與基礎實驗并重的學科。凡是認識到初中化學課程本質的人在開展化學教學工作時都會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化學教學引導方法的應用也是如此?;瘜W教學中教師以理論性質的引導教學方法指導實踐推動教學工作有序開展和教學任務有效完成。
以《化學與生活》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引導教學方式主要有①將理論知識教學融入到課堂互動之中。在理論教學中了解到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為糖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然后以社會調查或者實驗的方式去了解這些營養物質與人體健康的重要性,進而展開學生對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思考。②引導教學方式始終圍繞課堂教學核心展開。這一單元內容的核心便是化學與生活的關系以及化學在生活之中的應用,授課時情境創設的主題必須緊扣這一核心。③明確區分化學教學中出現的化學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時同樣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總之,引導教學是新課改后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常用手段,引導教學方法也是初中化學教學研究的重要對象。當然,現在對教學引導方法的研究可用兩個方面概括,一是對方法實施需求的研究,如“如何讓引導教學方法發揮實際效果?”二是對方法策略的總結性研究。
參考文獻:
[1]陳依萍.初中化學教學方法淺析[J].新課程(教研),2011(04)
關鍵詞:思維導圖; 初中化學; 概念教學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化學科目是既有意思又復雜的,有意思在于學生對新科目的好奇,而復雜則是在接觸化學后,面對各種各樣的化學概念,學生感覺無從下手,每個知識點都是獨立的,不能將它們融會貫通。在傳統的化學概念教學中,教師往往借助死記硬背的方法向學生們灌輸化學概念,這樣學生難以深化化學概念理解,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信息加工與問題解決工具,近幾年來日益受到教師們的追捧。在初中化學概念的教學中引用思維導圖,不僅能幫助化學教師的改良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能夠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一、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概念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是運用思維導圖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將書本內容灌輸給學生,造成學生學生效率低下,學習積極性不高。那么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建構初中化學知識系統,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構建以小節為對象的初中化學知識體系
“小節”代表著某個單元或者知識點的完結,是構建知識中最具體、最小的部分,它既是最基本的又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在講完本課的知識點時,應該注意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總結,再將各個知識點充分的聯系起來,使其系統化、結構化。以《碳和碳的氧化物》為例,運用思維導圖對本小節進行構建化學知識體系,根據本單元的知識點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物理性質: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描述實驗現象;實驗室制取方法:實驗室中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解釋實驗現象,書寫正確的化學方程式;這些看似散亂但有相互聯系的知識點,在以往的化學課題中,基本上是化學教師的重中之重,每次都會反復強調,課后反復聯系,然而在進行初中總復習時,總會被學生所忽略,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利于思維導圖,在課堂中在使用思維導圖形式的板書形式,幫助學生找到相互關聯的關鍵詞,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板書構建中,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的容易混淆的概念點,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構建以專題為對象的知識體系
在以專題為對象的知識體系主要用于復習階段,運用思維導圖對某個專題進行具體知識歸納整理建構知識體系,通過這種方法,學生能夠通過思維導圖將學習過的化學知識點進行梳理,不僅能夠加深對知識點的理和學習,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自身的接收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也能夠通過思維導圖改良自身的教學方式,通過對某一專題的知識建構,將相聯系的概念都匯總,整理為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這樣既能提高教學質量,又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在腦海中形成一幅清晰具體的化學概念知識結構網。
教師運用思維導圖構建化學知識體系,就是將普通的化學概念學習階段升華為系統學習階段,使學生將單一的化學知識概念,轉變為具體的、系統的知識網絡,這充分體現了教學改革的思想,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作用,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思維導圖應該注意的問題
思維導圖作為一門新的學習工具,通過對知識點的梳理建構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由中心概念將外散出成千上萬個支點,每一個支點都是與中心概念的一個連接點。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化學教學中,是有利于教師的日常教學和化學復習。但是在日常的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思維導圖應該注意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基礎知識掌握牢固
扎實的基礎知識的掌握是實現順利思維導圖的基礎。只有以牢固的基礎知識作為依據,在面相關聯的知識點時 ,才能夠將它們關聯起來,解決相關的問題,明白在解題過程中,需要運用到那些定義、公式等。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自然界的水》時,可將課題1“水的組成”,將上個單元學習的《我們周圍的空氣》中的課題2“氧氣”結合起來,這樣不僅僅學習了新的知識,又能夠將前面學習過的知識點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小型的知識網,幫助學習復習記憶。
2.善于聯想和類比
聯想和類比都是思維導圖的基本要求,根據已知的化學知識點將剛剛學習的化學知識點利用聯想的方法相關聯起來,化學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各個部分的知識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在復雜的化學問題中,利用已知的化學知識對問題進行適當的簡化,由此推導出正確的答案。在化學問題解答的過程中,初中化學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對問題進行解答,通過對問題的觀察、分析,根據題型和相關條件、結構、圖形聯想到與之有關的概念、公式等相關的問題的知識點解法,不斷簡化,建立相似點從而找到問題的解題思路。如在學習《碳和碳的氧化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關知識點時,我們可以根據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的相關化學性質,將它們的特性、制取方法、實驗結果進行對比,再與我們前面所學的氧氣的制取、水的組成相聯系,梳理成一個中型的知識網絡。這樣從知識分支點推出中心概念,逐步了解初中化學知識的網絡構造。
初中化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中所包含的化學概念涵蓋了所有單元,作為初中化學教師幫助學生們建構初中化學知識網絡,掌握概念學習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初中化學概念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思維導圖的運用,巧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深化概念理解,掌握化學概念的本質內涵。
參考文獻
[1]楊凌:概念圖、思維導圖的結合對教與學的輔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2]江勝根:化學概念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2003年04期
一、在初中化學預習環節加強思維導圖的應用
針對化學學科的基本特征,初中生加強課前預習是極為必要和重要的,加強課前預習能夠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具備基本的了解,明確重點和難點,從而確定學習的方向性,而思維導圖的運用極大地提升了預習效率。以初三化學教學為例,初三學生學業壓力大,各個學科的學習任務都比較繁重,每個學科分配的時間都極其有限,因而在預習環節需要優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更高價值的學習成果。引入思維導圖進行輔助教學后,化學教師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節省課堂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開展更加多元化、多樣化的教學內容,進一步增強初三化學課堂的豐富性。
二、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加強思維導圖的應用
1.利用思維導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重中之重,初中化學由于知識點煩瑣,而課堂時間又極其有限,常常難以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究其原因,教師將精力花費在了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而缺乏系統化的教學思路。引入思維導圖后,教師將重要知識點放入圖中,從整體上把握教學進度,進行結構化、系統化講解,能夠有效節省時間,將多余時間用來進行發散教學。
2.利用思維導圖生成課堂筆記
由于化學學科知識點較多,學生通常會進行必要的課堂筆記,然而實踐證明,學生的課堂筆記大多缺乏內在邏輯性,在后期復習中發揮的作用并不顯著。利用思維導圖能夠增強學生課堂筆記的規范性、實用性,通過向學生揭示知識結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提升學生課堂記錄效率,提高學生課堂筆記的質量。
三、在初中化學復習環節加強思維導圖的應用
如上文所述,化學學習既需要加強課前預習,也要重視課后復習。尤其對于初中化學,學生正處于化學學習的基礎階段,必須對每一個知識點理解清楚,不能存在盲區,而課后復習能夠幫助學生梳理學習過程,總結自己的得與失。應用思維導圖無疑能極大地優化學生的復習效果,強化化學復習對學生學習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學習初中化學“我們周圍的空氣”這一內容時,通過前期的教學,學生大致掌握了空氣中的成分、氧氣的制取等知識,但對各個知識點之間的相關性理解地還不夠深刻,這就需要學生加強復習,消除知識盲區。在復習環節應用思維導圖,將所學知識點置于圖中,通過各種具有不同意義的符號和線條將其串聯起來,能夠清晰地看出彼此之間的聯系。
四、初中化學思維導圖的設計思路
1.提煉重點知識,構建思維導圖
初中化學雖然知識點較為繁雜,但每個單元都有其主題,通常每個單元的主題就是單元名稱,圍繞這個主題再提煉相關知識點,便是這個學習單元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點知識。依據此方法,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提煉每個學習單元的重難點知識,再將其有效組織在一起,便形成了涵蓋性廣的思維導圖。
2.依據反向論證的思路設計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設計思路力求多樣性,傳統的平行設計思路缺乏活力和創新力,難以真正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采用反向論證的思路設計思維導圖,就是引導學生從結論出發,依次推斷出滿足該結論的相關條件。初中化學利用思維導圖將每一個結論的推演過程進行逆向展示,學生只有摸清了該結論形成的來龍去脈,只有掌握了反向論證的能力,才是真正意義上掌握了教學內容的核心。
3.延伸教材內容,拓展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構思和設計既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突出主題,又要注重延伸教材內容,對思維導圖進行有效拓展,這就需要化學教師善于結合課內外教學資源,從不同角度設計思維導圖,利用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學習內容。另外,教師在選擇延伸內容時,還應考慮學生的興趣點,多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
例如,在學習初中化學“水的凈化”內容時,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將水在凈化過程中液化、汽化等狀態進行描述,與此同時,教師還在思維導圖中融入了蒸餾水的制作流程,將課堂學習內容進行比對,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使學生對水的凈化過程及其要求認識得更加深刻。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應用思維導圖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重要性,體現了教學方法的創新性。實踐證明:思維導圖遵循學生思維的基本規律,將教學內容劃入思維導圖中,依據學生思維的變化靈活調整教學方法,體現了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當然,初中化學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還需進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郁磊.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運用的實踐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3,11(08):63-64.
關鍵詞:初中化學; 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舉隅
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對初中化學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動手的能力、探索性思維的培養。因此做好初中化學的課堂設計,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可以有效的貫徹新課程的理念。
一、初中化學教學設計及其內容
1.教學設計的分析和實施過程
所謂的教學設計指的是通過利用系統化的方法,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確定教學的目標、出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并對教學成果進行評價與修改的一個過程。在初中化學課堂中教學設計主要指的是,依據學校和該專業的特征與任務、學生年齡的特點以及課程之間的聯系等來對課程的設置、課時和順序進行規定。
初中化學教學設計的實施主要包括問題的分析、目標的設計、實施和實施效果的評估與修正幾個過程。教學設計在實施的過程中是把教學過程看做一個系統進行控制和實施的,它首先要做到對教學問題進行透徹的分析,進而確定相應的目標、選擇合理的實施方法,在實施之后要對方案進行一個合理的評估并作出一個修正。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強調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結構和教學內容的優化,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的質量。
2.教學設計的內容
教學設計主要包括課前內容、課堂內容和課后內容三個系統。其中課前部分主要包括對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學生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策略和教具的選擇。課堂內容主要包括課前的準備、新課的導入、課程內容的實施、課后總結和課后作業等。課后部分主要涉及到教師對知識、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的反思。
二、教學設計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分析
1.教學設計在課前部分的應用
教學設計在課前部分的設計主要包括對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學生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策略和教具的選擇。例如在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這一單元的課題2涉及到分子和原子的學習,在進行教學設計的課前準備部分時要對課程的目標、教材以及學生進行分析。首先根據大綱規定要求:經過學習學生要掌握分子的概念與性質、認識分子的存在等,同時要求培養學生查閱文獻資料、抽象思維能力以及觀察的能力。對所學內容的分析是該對象看不到、摸不著的特性成為了教學的難點。而學習的對象即初中生,由于學生對微觀世界的了解較少,學習的內容比較抽象,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學生具備豐富的想象力這一特點。根據這一切入點,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可以利用做實驗、觀看動畫、生活中的現象等來進行學習。比如長期放煤球的墻壁會變黑的現象,教師可以拍成對比的照片制作成幻燈片,這樣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體會。
2.教學設計在課堂部分的應用
教學設計在課堂內容中的應用主要包括課前的準備、新課的導入、課程內容的實施、課后總結和課后作業等。還是在分子這一課題的學習當中,在進行課前準備的時候教師可以依據課程的特點,讓學生做一些家庭實驗。比如讓學生在家里向裝滿砂子的瓶子里倒水,這樣來提前溫習分子之間有間隔這一特性。同時這一現象的出現也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疑問,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可以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具有主動性。在開課前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并根據一些生活現象來引入“分子”這一概念,比如對學生所做的實驗進行反饋信息的收集,進而依據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自然而然的導入課堂主題。
在課程內容的實施中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例如在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這一單元中的課題一能量守恒定律的學習中進行NaOH 溶液與 硫酸銅溶液反應的課堂實驗時,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特征進行配對分組,將動手能力強的學生與動手能力稍差的學生分在一組,在動手能力上進行相互的幫助與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扮演協助和誘導者的角色,避免全權負責。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切身的體會去較深對知識的理解,也很好的培養了其動手的能力。在此過程教師可以在飾演的過程中向學生設定一些問題:這一化學反應的方程式?對比實驗前后質量的變化?化學反應中分子變化了嗎?在實驗進行完畢后讓學生依據實驗記錄進行討論和回答問題,這樣可以讓得出的結論更具有依據,同時培養了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在討論結束后教師再對學生的觀點進行總結和糾正,同時在布置課后作業也要與課堂的內容相銜接。
3.教學設計在課后部分的應用
教學設計在課后部分的實施主要涉及到教師對知識、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的反思。課后對教學效果進行及時的反饋并及時的修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的質量,因此對這一環節的設計要給與高度的重視。例如在能量守恒這一課題中教師在總結這一課堂設計的優勢:實驗培養了學生動手與合作的能力,教會了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能力。缺陷: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不能正確的使用天平早場的誤差給最后能量守恒這一結論的得出代樂樂矛盾,這一現象就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使用儀器的培養。
三、結語
教學設計在初中化學課堂的應用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分布于課前、課中及課后。在課前教師對教學目標、教材和學生特征進行分析,教師可以選擇做實驗、觀看動畫、生活中的現象等教學手段。在課堂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課后設計中對課堂的效果進行評定和修正,找出課程的成功和失誤之處,積累經驗。教學設計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應強化認識,不斷的積累經驗,對其進行有效的利用。
參考文獻
[1]郝鳳蘭: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方法舉隅,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 2012年8期
初中化學是一門開放性的課程,在初中化學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化學教學模式發生了新變化,但是作業仍然是鞏固化學課堂知識,形成學生化學能力必不可少的環節。一直以來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使初中化學作業還存在一定的誤區。本文在詳細列舉初中化學作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試著找出有效應對初中化學作業問題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
初中化學;作業;誤區;對策
一、初中化學作業存在的誤區
初中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和科學性較強的課程,它要求作業在促進學生加深記憶和有效理解化學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動腦和動手的行動中,有效的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但是,教師在傳統教學思維理論的指引下,沒有發揮出化學作業應有的作用,初中化學作業的布置還存在以下問題:
1、課堂作業無效
課堂作業主要用來鞏固課堂教學成果,使學生深刻理解課堂教學內容。但是,有的化學教師沒有發揮出課堂作業鞏固隨堂知識的重要作用,不能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靈活設置課堂作業,課堂作業往往成了課堂教學的必備環節,學生只是在課堂作業中重復一些書本中的定義、化學方程式等。還有的化學教師將本應課堂完成的作業留給學生在課后完成,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而且不能對作業進行有效的講解和指導,沒有及時形成對課堂教學結果的反饋。
2、課后作業太多
新教改明確要求減輕初中生的作業負擔,但是,有的教師還依然固執的認為只有增加學生的作業量,才能提高學生的成績。有些教師甚至還認為初中化學是一門后開設課程,化學相對主科課程教學的時間有限,必須使學生在大量作業中提升成績,不少重復性的試題和練習冊成為了初中化學的課后作業。這些作業不僅起不到促進學生復習化學知識的效果,而且也使學生疲于奔命,甚至還可能使學生喪失學習化學的興趣。過大的作業量,不僅不能培養學生較好的化學學習方法,也不利于學生充分理解化學定理。
3、作業形式過于死板
目前,初中化學作業過于強調復習基礎知識和對復雜題目進行演算兩種方式。初中化學作業也主要以完成教科書上的習題和教師統一訂購的習題冊為主,教師很少留給學生做實驗等需要學生動手完成的化學作業。教師布置的作業往往是根據以知條件,運用相關定理求未知數據的單一作業模式,學生主要以思考和演算的方式來得到作業結果。通過結果想過程,根據過程推論結果,或是一道題有多個答案的題目很少出現在化學作業中。有的教師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甚至規定了學生作業本在解答相應化學作業題目時應使用的具體統一作業格式,這使化學作業形式于死板。
二、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的策略
1、突出趣味性策略
在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初中化學作業應當重在質量,要使學生告別以往那種無用的重復練習,要使學生在化學作業中體會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從而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掌握化學知識,形成必要的化學能力。因此,教師在作業內容的設計上要有新意,要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展開思考,要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活動,能積極的思考化學理論知識,能為學生在作業中開創學習的自由環境,使學生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樂此不疲。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化學故事、化學史上的奇聞異事,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走進化學的世界中有關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就可以給學生在作業中布置“滴血認親”的奇案故事,使學生在故事中能自己總結出化學道理,以及再擴展講述滴血加明礬不相融和加鹽相融的化學小實驗,從而使學生對物理和化學性質有進一步理解。
2、堅持以人為本的策略
化學作業必須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化學作業成為了學生不得不被動接受的一件任務,那么作業的布置就是失敗的。因此,初中化學作業的布置,要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給學生布置能力范圍以內的作業,甚至在作業題中教師可以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使學生選擇性的完成其中的某項或幾項任務,這樣不僅有利于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作業需求,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教師也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反復的設置需要進行鞏固學習和熟練掌握操作技術的題目。例如,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教師在進行完前三個課時后,教師可以圍繞元素周期表出三道題目,第一題主要圍繞元素周期表常識,讓學生任意組合寫出至少5個氧化物、氣體、堿、酸、鹽等不同物質的化學式,第二題要求這些化學式在第二天同桌兩兩討論中讓對方讀不出而經教師驗證又是正確的化學式,那么既為獲勝方。第三題,讓學生用自己最精練的話語總結出化學式中發現的規律。這些問題的難度逐一增加,可以使學生至少做出幾個題目,同時又有效的使學生積極的探究化學世界的神奇。
3、貼近實際生活策略
化學作業要貼近學生的家庭和生活環境,要使初中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找到完成作業所需的實驗器材,進而讓學生自己動手驗證化學作業的結果。因此,教師在布置初中化學作業的內容上,應當是學生頭腦中已有基本的化學概念或已經是相當熟悉的化學成份,學生作業完成的過程,應當是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驗,就可以有效得到正確的答案。此外,教師布置的作業應當符合安全要求,必須對學生完成作業有明確的說明,使學生在安全的范圍內完成化學作業?;瘜W作業未必都是讓學生得到結果,也可以告知學生結果,而讓學生想辦法推理出結果的正確性。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愛護水資源一節,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觀察水污染情況的作業,例如,可以告訴學生生活中可用漂白粉凈化水、蒸餾凈化水和過濾凈化水三種方法,從而讓學生完成治理水污染的實驗,讓學生說說三種方法中哪種效果最好,并找到原因是什么,最后讓學得到不同方式凈水會有不同效果。
三、結論
初中化學作業既要起到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作用,也要使學生能在有趣的環境氛圍中,促進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使學生通過作業來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目前初中化學作業還存在課堂作業無效,課后作業量大,作業形式過于死板等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創新作業形式,設置符合學生水平的作業,以及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檢驗作業結果的策略來提升作業質量。
參考文獻:
[1]吳俊明.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化學課程改革[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
一、初中化學作業優化設計的指導理念
理念一:初中化學作業優化設計,是師生之間的互動過程,是生生之間的學習過程,是生本之間的熟悉過程,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過程。
理念二:初中化學作業優化設計,可以幫助教師與學生在探究中實現問題的碰撞,在討論中達到問題的解決,在實驗中見證解決的途徑,在交流中形成問題的共識,在體驗中成就能力的提升。
理念三:初中化學作業優化設計,能夠實現師生間知識的有效傳遞,能夠成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展示平臺,能夠成為學生提升能力展示自我的重要舞臺。
二、初中化學作業優化設計的基本原則
原則一:因材施教。初中化學作業優化設計面對不同學生,要根據相同的教學內容,布置不同標準,不同容量,不同層次的作業。指導學生,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不同層次的作業。與此相配套的措施是對作業的評價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
原則二:培養興趣。初中化學作業優化設計只有在充滿創意,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前提下才能讓學生心向往之。當然新穎的形式還要和充實的內容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原則三:學以致用。初中化學優化作業設計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學有所得,學以致用,最終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的目的。
三、初中化學作業優化設計的基本要素
第一,梯度原則。初中化學教材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難易不同,有的只需要學生了解梗概,有的需要學生牢記,有的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會靈活運用,有的需要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有的需要學生既要動手更要動腦、動手轉化為實驗論文。因此,教師在作業優化設計時要堅持梯度原則,根據每節課所授內容,因材施教,設計作業,讓學生逐步推進,步步為營,逐漸掌握所學知識。
第二,難易適中。不僅僅是初中化學作業設計要求難以適中,其實任何學科作業都應該堅持這個原則。作業如果偏難,學生就會感到無從下手,看到題目望而生畏,結果自然是一塌糊涂不堪入目。作業如果偏易,學生又會滋生驕傲情緒,毛毛糙糙落不到實處,同樣不利于學生的長遠學習和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化學作業優化設計時要在堅持培養興趣的前提下讓學生學以致用,每一次作業既要有基礎知識的鞏固,又要兼顧對基礎知識拓展。如此,方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第三,體現多樣。初中化學作業優化設計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可以尋求突破。在內容上,可以讓學生根據課堂所學做家庭小實驗,可以讓學生根據教師所授撰寫小論文,可以讓學生結合新知做調查報告。在形式上,可以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可以尋求家長幫助,可以到社區到野外??傊?,初中化學作業優化設計一旦凸顯出多樣性,注重讓學生多參與,多實踐,就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第四,注重反思。初中化學作業優化設計要體現出反思性,反思能夠讓處于迷惘中的學子豁然開朗,反思能夠讓身處不解中的學子柳暗花明,反思能夠讓感到疑惑的孩子頓悟明理。反思性的作業主要包括單元或章節授課結束后的回顧與總結,考試后試卷的改錯與分析。作為一個學習模塊,每一個單元或章節的授課結束后,我們一定要讓學生通過梳理和歸納完成本單元或本章節的知識圖例,讓學生在反思性的作業中實現知識的有序有效的吸收和歸納??荚嚭笤嚲淼母腻e和分析更是有助于學生完成一個階段的知識梳理,作業化學老師,我們一定要重視反思性作業的優化設計。
第五,檢查評價。初中化學作業優化設計的效果如何,還要看堅持評價。在遵循優化作業設計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檢查批閱方式和評價方式??梢孕〗M內學生相互檢查教師后批閱評價,可以采用學生互相批閱的方式,還可以隨機抽樣批閱,還可以給出答案讓學生自己批閱。方法因人而異,但效果卻各有不同。只要我們運用得當,一定會達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