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4 03:51:26
序論:在您撰寫韓國文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韓國影視在儒家傳統文化的保存和現代化以及商業化的過程中成為重要媒質。中國是泱泱文化大國在社會的轉型期傳統文化卻被慢慢湮沒。社會文化淡漠。價值取向模糊。分析比較韓國的文化視點和文化價值總結發展經驗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韓流來襲
在世紀之交的中國滄桑巨變中,“韓流”洶涌而來?!绊n流”的產生絕不是平地風云,唯有在文化多元共處的框架中,謀求多元文化之間的對話交流,、相互學習、共同發展,才是比較理想的文化互動模式。外來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融合后的多元文化結構,是韓國近代歷史中文化領域發展的極大成就,這種文化結構也成就了韓國的影視產業。
韓劇中有著濃厚的溫情和鮮明的儒家道德,恰如其分地填補了國內目前的道德空白。韓國既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又經濟發達,既古老又現代,既傳統又先進,世界韓國研究者有一個共識:“儒教傳統是韓國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儒學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和“學而優則仕”的為學之道,在韓國深入人心。并演化為注重教育的傳統。劇中所體現的儒教傳統,那種森嚴的長幼尊卑關系、幾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以及孝順父母、重視家庭、謙恭有禮的人生態度,讓人感受到濃郁的東方文化傳統。
二、韓國影視的文化視點
人性親和力。韓劇為什么如此有生命力,不僅因為東亞文化的同質同源,還在于韓劇的敘事技巧揭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體現了全人類的善世思想。每部韓劇都有一個優美動人的故事核心。無論是青春偶像劇如《藍色生死戀》、《冬季戀歌》、《浪漫滿屋》等,還是日常生活劇如《愛情是什么》、《看了又看》、《人魚小姐》等,抑或是歷史劇如《明成皇后》、《商道》等,都有一個情節曲折、細膩精致、打動人心的故事。這些故事情節中通常蘊涵著這樣一些主題:親情、愛情、友情、信義、利益、誤解、寬容,情和義、恩和怨被綿密而富于技巧性地編織到日常化的真實生活場景里,既令觀眾感到無比親切,又常常被其中蘊涵的戲劇元素所打動。無論故事如何發展,韓劇總有一個情節核心如影隨形,緊緊扣合,這是吸引觀眾看下去,并被打動的核心要素。因此。很多韓劇即使長達幾十上百集,觀眾仍是忠心耿耿、不離不棄,伴隨劇情始終。比如多數韓國影視劇是以普通人的生活為描述對象,用細膩而樸素的手法再現韓國民眾的精神風貌。無論輕松詼諧還是感傷憂郁,都真實而親切。觀眾在觀看電視劇時的感覺,仿佛劇中的人物就生活在自己的身邊。
文化親和力。韓劇在題材類型上顯現出多樣化,而且在內容上也很注重倫理道德的力量與人文精神的培養。從形式看。有歷史劇、現代?。粡闹黝}看,有歷史題材的勵志劇《大長今》、《海神》、《茶母》,也有現實題材的勵志劇《明朗少女成功記》、《漢城奇緣》。主人公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和抱負,不畏艱難、不計名利、不怕打擊,歷盡曲折終有所成。倫理劇《黃手帕》,反映傳統文化中人性的真善美、恕道、孝道和人格救贖,《商道》舊瓶裝新酒反映現代商業精神和義利之爭;肥皂喜劇《愛情是什么》、《我的嫂嫂十九歲》、《我的名字叫金三順》、《校園臥底》、《黑道千金要結婚》、《愛在哈佛》、《家族榮譽》等幽默詼諧,主人公的生活情感費盡周折而結局卻皆大歡喜;愛情劇《藍色生死戀》、《天國的階梯》、《雛菊》,感情執著堅如磐石,悲彩凝重,讓人為之扼腕悲泣,有“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凄楚之絕美。
韓劇的文化構圖從基本的生活細節鋪開。以家庭為點、社會為面,輻射到各個行業、各個社會階層,人物的情感豐富和文化的立體呈現。倫理和道德的社會約束,輿論的強大作用,再加上美麗的自然景觀、寓情于景的敘事手法、悠揚哀婉的主題曲等,在一種不動聲色的客觀性的描述中展現人物的生活狀態和心靈狀態,在銀幕熒屏上實現新寫實小說的個人化書寫。韓劇中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和人物心理的準確客觀的把握。細膩細致的描摹非常深入人心。尤其深得同樣面臨事業和家庭等各種關系困擾的中青年女性的共鳴。工作中的競爭、同事的遠近親疏、利益分配。家庭中的夫妻關系、婆媳關系、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等,無論是和諧還是紛爭。都有因東方文化的含蓄而有著為情義、得失難以啟齒的心理較量。韓劇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感情專一,執著于理想與家庭,遇到困難隱忍堅強。一方面負有傳統的家庭責任,另一方面也富有現代社會的事業女性特有的進取精神與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演員表演真實投入,感情真摯,畫面干凈,色彩濃淡相宜。雖然韓劇冗長繁瑣,但還是在中國大陸有很高的收視率、有很強的視聽效果,很富有感染力。
三、當代韓國影視的立足點
韓國在政治和經濟上全面接受現代文明的同時,在文化層面上也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傳統。韓國人認為人的修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知識,二是倫理道德水平。韓國人所信奉的共同道德就是儒家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近年來亞洲金融風暴過后。韓國人進行了反思,認為西方文化道德在其鼎盛期過后,已明顯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如“拜金主義”使人錢迷心竅,不擇手段;“個人主義”渙散集體,瓦解民心;人情淡薄漠視親情,分裂家庭。有害社會。于是韓國提出了“文化立國”的國策。主張不僅要挖掘發揚傳統儒家文化道德的精髓,而且要大力發展以儒家文化道德為主體的“文化產業”,一方面可以抵制歐美頹廢文化道德對傳統儒家文化道德的沖擊,另一方面可以成為拉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僅在2002年韓國就向文化產業提供資金5000億韓元,約合4,5億美元。同時,韓國又于1999年制定了《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隨后又陸續對原有的《演出法》、《唱片錄像及游戲制品法》進行了修改,為文化產業的振興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和發展空間。
四、當代韓國影視的文化價值
韓劇在我們國內的流行主要是東亞文化圈共存的對儒家文化的認同感,不僅韓劇,新加坡和日本的影視劇也都同樣在國內深受歡迎。這種文化的同質性是東方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當代文化形態及價值觀念的轉型期,國人的思想迷失和對傳統寧靜和諧文化精神的渴望。尤其是韓劇,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更為純凈、雅致、唯美。優美的畫面,無論樸實還是華麗都很生動,傳神的對白,悠揚動人的音樂,準確細膩的表演,細致深刻的心理刻畫,東方文化特有的仁義、禮孝、含蓄、內斂,切近而遙遠的熟悉,感動著世紀之交的中國在滄桑巨變中渴望親情和諧生活的蕓蕓眾生。
西方有句諺語:“上帝在細節中。”用曲折的劇情吸引人。用唯美的畫面迷倒入,用婉約的音樂打動人,在文化共通中營造親和氛圍,在文化差異中展示獨特風情,韓劇就是通過對其中一個個細節的精妙把握,完成了對中國觀眾的一次又一次征服。無論是歷史劇還是現代生活劇,當代韓國影視在電影電視劇題材選題和內容情節中面向生活與現實的個人化形態上,都體現出厚重的文化內涵。其獨特的文化策略與文化戰略方式是文化市場化運作的獨特顯現。韓劇注重在觸手可及的家庭生活細節中,充分挖掘通俗瑣事的表意潛力,在細致入微的家庭生活流程中客觀呈現、主觀營造厚重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并借以倡導真善美,使人物的精神得到逐步的闡發和張揚??梢詫㈨n劇的文化價值概括為:關注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倡導現代觀念而又尊重傳統、看重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呼喚現代人的溝通理解。
論文摘要:韓國影視在儒家傳統文化的保存和現代化以及商業化的過程中成為重要媒質。中國是泱泱文化大國在社會的轉型期傳統文化卻被慢慢湮沒。社會文化淡漠。價值取向模糊。分析比較韓國的文化視點和文化價值總結發展經驗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韓流來襲
在世紀之交的中國滄桑巨變中,“韓流”洶涌而來。“韓流”的產生絕不是平地風云,唯有在文化多元共處的框架中,謀求多元文化之間的對話交流,、相互學習、共同發展,才是比較理想的文化互動模式。外來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融合后的多元文化結構,是韓國近代歷史中文化領域發展的極大成就,這種文化結構也成就了韓國的影視產業。
韓劇中有著濃厚的溫情和鮮明的儒家道德,恰如其分地填補了國內目前的道德空白。韓國既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又經濟發達,既古老又現代,既傳統又先進,世界韓國研究者有一個共識:“儒教傳統是韓國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儒學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和“學而優則仕”的為學之道,在韓國深入人心。并演化為注重教育的傳統。劇中所體現的儒教傳統,那種森嚴的長幼尊卑關系、幾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以及孝順父母、重視家庭、謙恭有禮的人生態度,讓人感受到濃郁的東方文化傳統。
二、韓國影視的文化視點
人性親和力。韓劇為什么如此有生命力,不僅因為東亞文化的同質同源,還在于韓劇的敘事技巧揭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體現了全人類的善世思想。每部韓劇都有一個優美動人的故事核心。無論是青春偶像劇如《藍色生死戀》、《冬季戀歌》、《浪漫滿屋》等,還是日常生活劇如《愛情是什么》、《看了又看》、《人魚小姐》等,抑或是歷史劇如《明成皇后》、《商道》等,都有一個情節曲折、細膩精致、打動人心的故事。這些故事情節中通常蘊涵著這樣一些主題:親情、愛情、友情、信義、利益、誤解、寬容,情和義、恩和怨被綿密而富于技巧性地編織到日?;恼鎸嵣顖鼍袄?,既令觀眾感到無比親切,又常常被其中蘊涵的戲劇元素所打動。無論故事如何發展,韓劇總有一個情節核心如影隨形,緊緊扣合,這是吸引觀眾看下去,并被打動的核心要素。因此。很多韓劇即使長達幾十上百集,觀眾仍是忠心耿耿、不離不棄,伴隨劇情始終。比如多數韓國影視劇是以普通人的生活為描述對象,用細膩而樸素的手法再現韓國民眾的精神風貌。無論輕松詼諧還是感傷憂郁,都真實而親切。觀眾在觀看電視劇時的感覺,仿佛劇中的人物就生活在自己的身邊。
文化親和力。韓劇在題材類型上顯現出多樣化,而且在內容上也很注重倫理道德的力量與人文精神的培養。從形式看。有歷史劇、現代劇;從主題看,有歷史題材的勵志劇《大長今》、《海神》、《茶母》,也有現實題材的勵志劇《明朗少女成功記》、《漢城奇緣》。主人公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和抱負,不畏艱難、不計名利、不怕打擊,歷盡曲折終有所成。倫理劇《黃手帕》,反映傳統文化中人性的真善美、恕道、孝道和人格救贖,《商道》舊瓶裝新酒反映現代商業精神和義利之爭;肥皂喜劇《愛情是什么》、《我的嫂嫂十九歲》、《我的名字叫金三順》、《校園臥底》、《黑道千金要結婚》、《愛在哈佛》、《家族榮譽》等幽默詼諧,主人公的生活情感費盡周折而結局卻皆大歡喜;愛情劇《藍色生死戀》、《天國的階梯》、《雛菊》,感情執著堅如磐石,悲彩凝重,讓人為之扼腕悲泣,有“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凄楚之絕美。
韓劇的文化構圖從基本的生活細節鋪開。以家庭為點、社會為面,輻射到各個行業、各個社會階層,人物的情感豐富和文化的立體呈現。倫理和道德的社會約束,輿論的強大作用,再加上美麗的自然景觀、寓情于景的敘事手法、悠揚哀婉的主題曲等,在一種不動聲色的客觀性的描述中展現人物的生活狀態和心靈狀態,在銀幕熒屏上實現新寫實小說的個人化書寫。韓劇中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和人物心理的準確客觀的把握。細膩細致的描摹非常深入人心。尤其深得同樣面臨事業和家庭等各種關系困擾的中青年女性的共鳴。工作中的競爭、同事的遠近親疏、利益分配。家庭中的夫妻關系、婆媳關系、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等,無論是和諧還是紛爭。都有因東方文化的含蓄而有著為情義、得失難以啟齒的心理較量。韓劇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感情專一,執著于理想與家庭,遇到困難隱忍堅強。一方面負有傳統的家庭責任,另一方面也富有現代社會的事業女性特有的進取精神與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演員表演真實投入,感情真摯,畫面干凈,色彩濃淡相宜。雖然韓劇冗長繁瑣,但還是在中國大陸有很高的收視率、有很強的視聽效果,很富有感染力。
三、當代韓國影視的立足點
韓國在政治和經濟上全面接受現代文明的同時,在文化層面上也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傳統。韓國人認為人的修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知識,二是倫理道德水平。韓國人所信奉的共同道德就是儒家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近年來亞洲金融風暴過后。韓國人進行了反思,認為西方文化道德在其鼎盛期過后,已明顯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如“拜金主義”使人錢迷心竅,不擇手段;“個人主義”渙散集體,瓦解民心;人情淡薄漠視親情,分裂家庭。有害社會。于是韓國提出了“文化立國”的國策。主張不僅要挖掘發揚傳統儒家文化道德的精髓,而且要大力發展以儒家文化道德為主體的“文化產業”,一方面可以抵制歐美頹廢文化道德對傳統儒家文化道德的沖擊,另一方面可以成為拉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僅在2002年韓國就向文化產業提供資金5000億韓元,約合4,5億美元。同時,韓國又于1999年制定了《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隨后又陸續對原有的《演出法》、《唱片錄像及游戲制品法》進行了修改,為文化產業的振興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和發展空間。
四、當代韓國影視的文化價值
韓劇在我們國內的流行主要是東亞文化圈共存的對儒家文化的認同感,不僅韓劇,新加坡和日本的影視劇也都同樣在國內深受歡迎。這種文化的同質性是東方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當代文化形態及價值觀念的轉型期,國人的思想迷失和對傳統寧靜和諧文化精神的渴望。尤其是韓劇,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更為純凈、雅致、唯美。優美的畫面,無論樸實還是華麗都很生動,傳神的對白,悠揚動人的音樂,準確細膩的表演,細致深刻的心理刻畫,東方文化特有的仁義、禮孝、含蓄、內斂,切近而遙遠的熟悉,感動著世紀之交的中國在滄桑巨變中渴望親情和諧生活的蕓蕓眾生。
西方有句諺語:“上帝在細節中?!庇们鄣膭∏槲恕S梦赖漠嬅婷缘谷?,用婉約的音樂打動人,在文化共通中營造親和氛圍,在文化差異中展示獨特風情,韓劇就是通過對其中一個個細節的精妙把握,完成了對中國觀眾的一次又一次征服。無論是歷史劇還是現代生活劇,當代韓國影視在電影電視劇題材選題和內容情節中面向生活與現實的個人化形態上,都體現出厚重的文化內涵。其獨特的文化策略與文化戰略方式是文化市場化運作的獨特顯現。韓劇注重在觸手可及的家庭生活細節中,充分挖掘通俗瑣事的表意潛力,在細致入微的家庭生活流程中客觀呈現、主觀營造厚重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并借以倡導真善美,使人物的精神得到逐步的闡發和張揚。可以將韓劇的文化價值概括為:關注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倡導現代觀念而又尊重傳統、看重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呼喚現代人的溝通理解。
關鍵詞:起源及功用;古典精神;筆墨;天人合一
中圖分類號:J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33-0034-01
中國畫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縮影,人們從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中,都可以捕捉到中國社會發展的人文景象。本文通過梳理中國畫的文化內涵,來揭開中國畫神秘的面紗。
一、中國畫的起源及功用
中國畫起源于古代,所謂的 “書畫同源論”,是指文字和圖畫都是起源于形象的模擬,文字對形象的模擬日趨抽象,而圖畫對形象的模擬日臻具體完善。
中國畫在我國古揮著“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的作用,即促進社會教化,幫助推行政策,構建社會和諧,穩固社會秩序。人物畫如:漢代的功臣圖將功臣畫在畫里,表彰他們的顯赫功績,激勵百姓及子孫后代為社會做貢獻;山水、花鳥畫是對自然景物的特寫,賢人雅士對經典的山水、花鳥作品有著更深刻的體味,他們在欣賞佳作的同時,可以修身養性,對于提高人的內涵與修養,消解人與社會的不和諧因素,發揮著直接的審美功能和間接的教化功能。
二、中國畫的古典精神
中國畫是一種文化的積淀,它融會了儒、道、佛等多家思想,是一種人文性的藝術。若一個人不能深刻的解讀中國傳統文化,他不可能從根本上、從深層次中去把握中國畫的精髓。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他們提出的 “中庸之道”對中國畫的影響是深遠的。在繪畫上表現為:追求和諧充實之美,強調含蓄,主張“寓教于樂”、認為“心正則筆正”,“人品不正,用墨無法?!?/p>
道家思想對于中國美學范疇體系的影響,顯然比儒、佛兩家深廣得多。老莊哲學崇尚“無為而為”,主張“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其思想促使畫家們超塵出世,隱逸山林,在自然中追求天然之美,在藝術追求上以小見大,以少勝多,追求雅淡空靈的境界,在自然中注入人的情感。到宋元明清,山水畫在中國畫中逐漸取得主導地位,這與道家格外重視自然的思想有關。
佛家思想認為世界是虛幻的,一切事物皆因人的主觀意識而存在,人只要靜心自悟,就可以覺悟。在中國文人看來,只有以虛靜明徹的心靈去關照和感悟大自然的美,才能達到“心物統一”、“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禪宗思想改變了人們的審美趣味,崇尚意境,景越藏意境越大,景越露意境越小,把“虛、白、空、靈”看成是繪畫追求的目標。
總之,佛和儒、道思想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并存于畫家的修養與創作之中,三大思想支柱對中國畫有深遠的影響。
三、中國畫的筆墨
筆墨是中國畫的藝術生命的一種特質所在,是中國畫的第一要素。筆墨能表現出氣勢、節奏和韻律、能展現出生命力。中國畫的筆墨不僅僅是一種形式上構成的語言,更是一種精神外顯的載體,還和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相關,有著超越形式的深刻內涵。唐代張彥遠指出:“夫物象必在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善書”,意思是說用筆是造型的基礎,但它不是僅僅把形象畫像就夠了,還要有自身的“骨氣”。中國畫的用筆最高境界應是“意到筆隨”。運筆用墨不可雕鑿,不可極腐,不可牽連,不可脫節,不可無理,在于墨海中定精神,筆鋒下出生活的藝術境界。
筆和墨不可分離。清沈宗寒在《芥舟學畫編》的“傳神論”中說:“蓋筆者墨主帥也,墨者筆之充也……可謂盡泄用墨之秘也。”筆有筆用,墨隨筆用,墨有墨用,墨中見筆,筆墨互相生輝,互相依存。筆墨形式是中國畫創作得以實施的媒材,它是繪畫作品能否達到“氣韻生動”的關鍵。
四、中國畫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貫穿整個傳統中國畫歷史的重要美學原則。潘天壽在解釋“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時說:“故畫之貴乎師造化、師自然者……然畫之至極則終在心源?!敝赋鋈伺c自然、人與畫的關系,在文化空間中給中國畫家們提供了一個自由馳騁遠離理性的天地?!爱嬌郊闹居谏剑嫼<那橛诤!保L畫的整體精神和自身的文化道德修養尤顯重要。由畫家的主觀意識來創造客觀物象,把自然的時空轉化為心理時空,在出神入化的空靈世界中達到人與自然的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是中國畫體現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最高追求。
論文摘要:謬誤譯文對讀者產生的誤導顯而易見。對英語的理解有誤,對漢語知識和表達方法的掌握不足,都是可能產生謬誤的原因.為了提高外國語言的學習效率,努力做到正確理解外國文化并認真傳承本土文化,我們有必要對跨國文化傳播中存在的誤譯現象進行分析,進而增強使用規范語言的意識。
當今流行的數字化生活、信息高速公路和各色各樣的網絡,將整個世界連成了一個“地球村”,通過英特網、衛星、有線電視等在全球傳播的共享文化使國界失去了原有的含意。你可以在中國通過電腦閱讀《紐約時報》或《時代雜志》,也可以在美國通過衛星電視觀看我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但是,在文化傳播全球化過程中,西方一些國家,尤其是美國,利用實際可支配的更多資源和處于更有利的區域位置,使西方媒介強國與發展中國家文化在全球范圍的相互輸出不成比例。例如,2002年最強大的15個具有控制全球能力的媒介網絡中,有14個公司的總部都設在美國。
媒介理論家杰姆斯w.凱利(3ames w. carey)對文化傳播的概括在傳播學界中的影響很大,他肯定了傳播和現實之間的直接關系。凱利認為,傳播是一個符號交互的程序,現實在這個程序中被創造、被維持、被修復、被改變??鐕幕瘋鞑ナ遣煌幕F實的相互傳送,通過傳播來促進各個不同文化之間的彼此理解和共存共榮。不同民族與國家的歷史文明各有不同,風土人情與社會習俗也因地而異。但是,在網絡傳播迅猛發展而形成的“地球村”里,美國特別是好萊塢電影事業的高度發展、流行音樂的極大普及以及以商業為主導的電視節目的四處擴散,導致美國式大眾或通俗文化影響無處不在。
大眾媒介使人們可以坐在家里就知道天下大事,文化因此而打破民族和國界的限制,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傳播,人們的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隨之發生著變化。在受眾影響力最大的大眾媒介中,影視片首屈一指。影視片的譯制成為一種大眾媒介的跨文化傳播活動。改革開放以來,譯制片不僅活躍了國內影視文化市場,觀眾通過它們對異域風情和豐富多彩的外國文化也有所了解。麥克盧漢“媒介即是信息”的名言雖然有人認為是帶有技術決定論的色彩,但不可否認的是,影視文化的威力是巨大的。影視媒介以其特有的圖像方式發射出的信息對受眾尤其是青少年產生的影響,是其它以文字為主的媒介所不能達到的。正因為如此,對引進影視片方面存在的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由于譯制力量不足導致質量低劣,特別是目前尚不能完全停止的盜版活動更加重了影片翻譯中出現不少荒謬可笑之處。有的影片中甚至連最基本的常識和常用語都沒有搞懂。例如,最近從影視網絡上看到的《我的媽媽是間諜》這部影片,幾乎每一句對話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錯誤,這里只舉幾個具有過分錯誤的例子—
單詞方面的有:
“猶太法師,,(rabbi)譯為“瑞派,,;
“惡心”(gross)譯為“蓋瑞斯,,;
“職業”(career)譯為“韓國”;
“求婚”(propose)譯為“故意,,;
“間諜小說”(spy novel)譯為“西班牙小說”;
“懷疑”(suspicious)譯為“敏感,,;
“打擾”(disturbing)譯為“懷疑”;
“就是這樣/僅此而已”(period)譯為“經期”。
詞句方面的有:
“他在談論中用了‘我們,這個詞,說的是復數形式,,("he used the word `our’, talking in plural")被譯為“他用了幾個小時在談別的事情”;
“我的女兒在編審他的書,,(my daughter is editing his book)被譯為“我的女兒喜歡看小人書”;
“我媽連碟片播放機/錄像機都不會使用”(my mother can’ t program her vcr)被譯為“我媽不是特工”;
“你收到我的佛像了嗎”(did you get my buddha?)被譯為“你來做強盜的嗎”;
“子彈不是個好東西”(bullet is bad)被譯為“你是個混蛋”等等。
再如在《矮子當道》這部影片中,把“開車”(behind the wheel)譯為“在車輪后面”,把“美國國稅局”(irs)譯為“航空公司”,把“不要誤解我”(don’ t get me wrong)譯為“別把我搞混了”,把電話地區號碼((zip code)譯為“鏈子的密碼”等。
從傳播學角度來說,翻譯是把一種語言符號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符號的跨文化傳播活動,譯文讀者對譯文的反映等值于原文讀者對原文的反映;譯文質量的檢驗是建立在譯文讀者對譯文的理解與原文讀者對原文理解的比較之上。只有在譯文被譯文讀者理解的情況下,傳播的目的才能達到。因此,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做到向譯文讀者正確介紹他國文化,譯者對譯文的正確翻譯與解釋是舉足輕重的。遺憾的是,除了眾多譯制影視片中出現的嚴重錯誤之外,不少書籍的翻譯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其中包括一些專業書籍的翻譯,造成漢譯書籍也會使入“看不懂”的局面。下面以《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一書為例,試將其中的一些譯個比較:
原譯文:“一則高度組織的消息沒有高度的隨機性、不確定性或選擇性?!?第53頁)(原文:a highlyorganized message does not have a high degree of randomness, uncertainty, or choice.)
比較:在一則組織高度嚴謹的消息中,任意的、不確定的或可選性的成分不會很多。
原譯文:“香農和韋弗的另外一個主要貢獻就是消息中包括了嫡和冗余的概念。為達到有效的傳播,兩者之間就應保持平衡,以抵消傳播渠道中的噪音。”(第47頁)(原文:other m句or contributions areshannon and weaver’ s concepts of a message composed of entropy and redundancy and the necessary balancebetween them for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while offsetting noise in a channel.)
比較:香農和韋弗另外的主要貢獻,是他們提出的有關消息中包含了嫡和冗余的概念,以及這兩者之間需保持必要的平衡并消除傳播渠道中的噪音以獲得有效傳播效果的說法。
再來看李普曼的《公眾輿論》“,經典著作中的兩個例子:
(a)原譯文:“大人物—即使終其一生照例都是通過一種虛構的個性而廣為人知。由此,一個老生常談也不無道理:仆人眼里無英雄。在仆人和私人秘書看來,他們只有一點是真實的,那就是常常沉溺于自我虛構”(第6頁)(原文:great men, even during their lifetimes, are usually known to the public onlythrough a fictional personality. hence the modicum of truth in the old saying that no man is a hero to his valet.there is only a modicum of truth, for the valet and the private secretary are often immersed in the fiction them-selves.)
比較:(關于)大人物,甚至是當他們尚在人世之時,他們為人所知的一面通常是經過虛構化了的人物個性,這說明了“仆人眼里無英雄”這句老話中含有的真實性的成分很小,因為他們的仆人和私人秘書自己也往往被置于虛構化之中了。
(b)原譯文:“我們不得不從政治上去應付的這個世界,即產生于想像,也產生于見解,又產生于思想”(第23頁)(原文:the world that we have to deal with politically is out of reach,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
比較:我們必須以政治手段對付的這個世界,是不可觸、不可見、不可思議的。
不難看出,謬誤譯文對讀者產生的誤導顯而易見。對英語的理解有誤,對漢語知識和表達方法的掌握不足,都是可能產生謬誤的原因。
摘要: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盛行茶文化的國家,茶作為中國一種典型的文化符號,已深深地打上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烙印與民族烙印。而作為東亞文化圈的核心,中國的茶文化也在韓國、日本等國家被廣泛傳播。中國茶文化在韓國的跨文化傳播過程當中,不僅傳播了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禮儀和風俗習慣,更傳播了蘊含在茶文化中的中國獨特的儒、釋、道相融合的思想精神。
關鍵詞:茶文化;跨文化傳播;儒釋道精神;傳播影響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08-2-0055-03
中國是茶的故鄉,不僅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盛行茶文化的國家。中國茶文化是中國制茶、飲茶的文化。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面的內容。唐代茶圣陸羽所著《茶經》吹響了關注、研究與拓展中華茶文化的號角,從此茶文化開始滲透到宮廷和社會,深入到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于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有關茶的豐富的精神文化,這就是中國特有的茶文化。中國茶文化始于神農,興盛于宋,盛行于明清,傳承至今,并將繼續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征標志之一而延續下去。中國與韓國很早就有了友好交往,茶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符號,也傳播到韓國,茶文化也隨之在韓國盛行。
一、茶文化以及茶文化所代表的精神內涵
茶文化由茶“物質”和茶“精神”兩個方面構成。茶文化不僅包含了與茶相關的生產勞動,比如種茶、采茶、炒茶等,也包括與茶相關的藝術創造、觀念意識和習俗方式等。茶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說:“廣義的茶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茶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有關茶的‘精神財富’部分”。[1]
(一)豐富多彩的茶物質產品
從茶作為物質財富的角度來說,我們從直觀的角度了解到豐富多彩的茶葉種類和別具特色的精美茶具,較為隱型的是各種茶類獨特的種植方法、采摘手段及飲用方法。中國的茶種類繁多,包括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和黑茶。茶具種類龐雜,涵蓋了許多方面,包含采茶工具、蒸茶工具、干燥工具、沖飲工具等。不僅如此,種類不同的茶也有不同的生長環境和與之相配套的采摘手段與配制方法。茶文化在中國完全上升到了“藝”與“道”的層面。
(二)茶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內涵
中國茶是中國文化的典型象征標志之一,在精神方面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于一體。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是由茶藝引申出來的茶道,茶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儒家的“德”為中心,注重人的思想、品德和修養。茶文化就其精神內涵來看,既包含儒家的內省、尊敬、倫理、凝聚,又包含佛家的寧靜致遠、空靈、禪學,同時又包含道家的自然、養生與清靜無為。沖泡茶的過程,能夠舒緩人的心情,在品茗的審美意境當中消除人的煩惱,反省自身,達到精神的寧靜與平和,讓人體會到茶中的“道”的精神。
(三)體現中國文化的茶藝、茶禮
中國的茶藝通過表演茶藝的器具和茶藝表演過程本身體現出來,茶藝在演變和發展完善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一種“道”,達到一種空靈的、超脫凡俗的美學意境。茶藝和茶禮當中敬讓賓客的行為體現了儒家的謙讓、尊重、倫理與和諧統一的特點。在茶的沖泡和品嘗的過程當中,表現了佛家“悟”的精神,并延伸出“茶禪一道”的哲理。在茶的炒制和種植過程中,體現出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內涵。在茶藝的欣賞過程當中,人能夠得到精神上的升華,達到心靈上的寧靜與反省,體現了中華民族所倡導的和諧自然的處世哲學。
二、中國茶文化在韓國的跨文化傳播
“文化的產生與發展、變遷與轉型、差異與沖突、整合與創新、生產與再生產,都與文化傳播緊密關聯?!盵2]
中國很早就向東亞各國傳播文化,并形成了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而“東亞文化圈實際上是一個有層次、分先后的時空結構:中國本土文明是其主干,朝鮮、韓國、越南文化為其兩翼,日本文化在其邊線,而東南亞華人社會則成為它伸向外部的觸須”。[3]韓國,位于亞州東北部的朝鮮半島,地理位置與中國接近,并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中國與韓國進行友好交往的歷史由來已久,自遠古舊石器時代以來,朝鮮半島就與中國大陸有著密切聯系??梢赃@樣說,中國在遠古時期就與韓國有了跨文化的傳播與交流。而茶文化,也在中國與韓國的跨文化交流過程中,從中國傳播到了韓國,并形成了獨具韓國特色的茶文化。
“跨文化傳播滲透于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之中,推動了社會的變遷和發展。沒有跨越文化的傳播活動,就沒有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更沒有人類的進化和文明?!盵4]中國茶文化在韓國進行跨文化傳播,韓國在本民族文化認知的基礎上對茶文化進行了理性的選擇與解讀,并最終形成了具有韓國特色的茶文化。這不僅促進了中韓兩國的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更有助于雙方文化的傳播和進步,在文化傳播的進程當中,茶文化更加廣泛的流傳開來。
茶文化在韓國發展大致經過了這樣一個歷程:在韓國興德王三年,即唐文宗太和二年,韓國就已經從中國引進了茶種,并開始種茶、飲茶。韓國的茶文化就此萌芽?!吧褶r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此,中國與韓國便把炎帝神農氏稱為“茶圣”。韓國接受中國茶文化并進行本土化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孕育茶文化的三國時期,飲茶之風盛行的高麗時代,茶文化衰微與復興的朝鮮時代,韓國茶文化在日治時期、南北韓時代的自主與發展時代。在三國時代,朝鮮半島分為新羅、高句麗和百濟,中國與朝鮮半島諸國進行茶葉貿易,僧侶和貴族也開始產生飲茶這一習俗,茶道思想開始孕育,茶文化在韓國誕生。在高麗時代,由于茶樹種植面積的增加,各地開始設置茶所,以便征收茶葉,茶園、茶藝以及青瓷等文化有了極大發展。高麗的青瓷藝術繼承宋朝越州秘色窯的生產技術,并加以改進,形成了“象嵌青瓷”的獨特藝術;高麗時代的茶禮也比較完備,在宮廷之別設有茶房,用來專門管理宮中茶湯和藥湯的供應,并設有行爐軍士和茶擔軍士,行爐軍士帶著香爐、茶風爐、提爐等,茶擔軍士則擔著皇上御用的茶。不僅如此,在高麗的春之燃燈和冬之關會這兩大傳統祝祭活動之中,都會舉行以茶為主的茶禮,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朝鮮時代時期,佛教影響力日益衰弱,茶也被當做是喪志的東西而被丟棄,茶園也因缺乏管理而逐漸荒蕪,茶文化也隨之衰落。后來,茶文化在草衣禪師和丁若鏞等人的極力倡導下再次蓬勃發展。1910年,日本入侵朝鮮之后,由于日本政治上的威脅、經濟上的封鎖和文化上的強制入侵,韓國茶文化受到日本茶文化的極大壓制,日本式的茶室遍布韓國。1945年,韓國獨立之后,日本茶道作為生活化應用的形式基本消失,日本式的茶室也改為韓國式,但日本茶文化還是在韓國產生了影響。如今,韓國現代茶文化與茶道效仿古禮,尋求高麗時代的茶文化習慣。
現在,韓國定型茶禮的基本精神內涵為“和、敬、儉、真”,傳承了中國茶文化的價值觀念,并繼承了儒釋道的基本精神。“和”代表著和諧自然,主張人與人相處和睦,互幫互助,人與人之間和諧,人與自然之間和諧,體現了儒家“仁”的觀點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敬”不僅代表著尊敬他人,更代表著敬天地與鬼神,融合了儒家倫理觀念?!皟€”,即儉樸廉政,倡導節約,體現道家和佛教思想?!罢妗奔慈说谋拘模瑸槿苏鄙屏?,做事不違本心,待人真情實意注重內省,體現了佛教“悟”的思想和儒家自省的觀點。可以說,中國茶文化在韓國的跨文化傳播不僅傳播了茶文化本身,更傳播了以儒家文化為根本,與道家、佛教相融合的中國精神。
三、中國茶文化在韓國跨文化傳播的影響
中國進行跨文化傳播活動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中國歷史上的周穆王西征、徐福東渡、張騫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等等,是跨文化傳播的重大事件;繁盛一時的絲綢之路、川流不息的遣唐使,堪稱人類歷史中跨文化傳播的典型范例。距今六百年前,鄭和船隊七次跨越南中國海和印度洋,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拉開了人類走上世界往舞臺的序幕。將視線轉移到西方,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里,西方偉大的探險家迪亞士、達?伽瑪、哥倫布等人的足跡從歐洲延伸到世界各地,開啟了地理大發現的輝煌時代,伴隨而來的海外貿易與殖民活動促進了世界范圍的交往,人類的跨文化傳播活動也開始了新的篇章。在中國的跨文化傳播過程中,不同的群體、種族、民族不僅進行了器物和技術的交流,也進行了思想與文化的跨文化交流。器物與技術往往是看得見的,易被人感知的文化因素,而器物與技術之下隱含的思想、觀念和意識也在潛移默化的進行著交流與融合。
中國茶文化在韓國的跨文化傳播中不僅給韓國傳授了茶禮、茶具以及關于茶的種植、培養的各種知識,也傳播了茶文化所蘊含的儒釋道的精神和觀點,并由此對韓國產生了一系列影響。就政治領域來說,茶文化已經成為韓國政府接待外賓、進行政治對話的必備之物,敬茶和請人飲茶不僅成為向他人傳遞友好、表達友誼、促進談話順利進行的禮儀,而且也成為政治上與他人斡旋的一種手段。從經濟領域來說,茶文化盛行必然帶動茶葉產銷量的增加以及與茶相關的整個產業鏈條的發展,從而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的多樣化發展。從文化方面來說,茶文化給人帶來思想的寧靜,陶冶人的身心,促進精神世界的構建。不僅如此,茶文化還促進了文學的繁榮,相關詩文層出不窮,為作家帶來新的靈感。從飲食與健康角度來講,茶具有保健的功能,飲茶能止渴生津、明目健腦、消食祛毒、清喉去痰,還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茶文化的傳播促進韓國整體風貌的改進,促進整個民族精神與文化的提升。
四、結語
“哪兒有人類交往哪兒就有交流,交流是人們生存與社交以及保護自身文化的必由之路”。[5]在歷史當中,中國和韓國不斷進行文化交流,但就茶文化來說,中國對韓國進行的是單方面的跨文化傳播,在這一綿延不斷地傳播過程當中,中國將茶禮、茶具等知識傳播到韓國,韓國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民族性的改造,使韓國民眾適應和接受中國茶文化,并產生了適合韓國自身的茶文化。韓國雖然改變了中國茶文化當中的一些禮儀習俗,但深深植根于中國茶文化當中的儒釋道的中國民族思想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韓國人的茶文化及韓國人的思想精神,從而對韓國產生了物質和精神多層方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檀亞芳,劉學芬.茶文化與茶藝[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周宏鐸.文化傳播學通論[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3]孫英春.跨文化傳播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 韓國影視;儒家文化;文化心理
一、韓國當代影視的發展與流行
韓劇從20世紀80年代舶來中國,從愛情劇《藍色生死戀》、家庭倫理劇《愛情是什么》到本世紀初的《大長今》,隨著中國電視受眾群體的增多而迅速在國內流行。
韓劇對于中國的觀眾可謂深入人心。大街小巷從音像店到商鋪和手機鈴聲到處響起的《大長今》的主題歌,隨處可見的某方便面的韓女廣告、某礦泉水的韓星廣告,各大小電視臺熱播的韓國影視劇給國人的生活也帶來了變化,如韓式餐飲生意興隆,韓服婚紗攝影成為很多年輕人結婚相冊中的一部分等等。韓劇不僅豐富了國人的業余生活,而且影響甚至左右了很多青年尤其青年女性對愛情婚姻的價值判斷。
韓劇在國內的流行主要由于東亞文化圈共存的對儒家文化的認同感。不僅韓劇,新加坡和日本的影視劇曾同樣在國內深受歡迎。這種文化的同質性是東方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在當代文化形態及價值的轉型期國人的迷失和對傳統寧靜和諧文化精神的渴望。尤其韓劇,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更為純凈雅致唯美。優美的畫面、無論樸實還是華麗但都生動傳神的對白、悠揚動人的音樂、準確細膩的表演、細致深刻的心理刻畫、東方文化特有的仁義、禮孝、含蓄、內斂,切近而遙遠的熟悉,感動著世紀之交的中國滄桑巨變中渴望親情和諧生活的人們。從韓國的影視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很久以來被忽視的純凈和溫暖。而且儒家思想在現在的韓國依然保存得很好,這些都會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二、韓國影視的民族文化心理與儒家文化
1、積極進取、達己達人的人格精神
韓國儒學的發展歷程中,著名的粟谷先生即李琪把儒家的“仁義”“忠信孝悌”規范進行系統化,上升為為人處世之道上之君子人格,從倫理層面升華擴展到宇宙人我,即所謂“民族志向”。民本、為民思想,才能產生好效果。他主張利與義的統一、經濟的繁榮與道德的進步密切相關,即使在儒家經典里也毫不回避這些:“徒以利害為急,而不顧是非之所在,則乖制事之義;徒以是非為急,而不究利害之所在,則乖以應變之權權無定規,得中為貴;義無常制合宜為貴得中而合宜則義與利在其中矣”這種文化內涵在韓劇中就表現為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內化舉手投足的細節在韓影視劇作中隨處可見。在《大長今》中,徐長今從宮女到醫女,從母親被迫害致死到師傅鄭尚宮被迫害致死,劇作者刻畫長今的悲痛不是怨天尤人,不僅沒有自暴自棄,沒有以其治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反而在放逐中找到了方向,潛心向學,用不可替代的精湛醫術戰勝了小人之困擾,從而獲得精神的力量?!洞箝L今》最后以長今為一高危產婦剖腹手術成功,終于驗證了自己的醫學理論結局,讓觀眾始終沉浸在她的歡樂之中,讓我們久久停留在她執著奮進、積極進取的精神之中而深受鼓舞和感染。
在歷史勵志劇和青春勵志劇中,我們最容易被震撼的就是主人公在艱難的環境中埋頭苦干、不畏艱辛、勇于克服小人設置的種種陷阱和障礙而最終取得成功的泣血奮斗史。人的生存是艱難的,很少人生來就在富宦之家,所以追求個人的成功和發展,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得靠個人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目標。在這個奮斗過程中,默默承受來自權勢斗爭和陰謀陷害等帶來的壓力,常常把一顆充滿憤怒的心調節到平常心的狀態極為難得和重要。同時還要寬恕曾經傷害過自己的小人,用包容的心去感化邪惡的心,用正直的信念去影響卑鄙低俗的權欲,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和性命去成全壞人的欲望以達到勸誡懲惡的境界。這種人格的高尚和人性的升華是韓劇中所崇尚的人格精神和完美人格。
這種人格精神在韓劇創作者們所表現的韓國歷史中,通常是政治文化的核心人物,換言之,也是推動歷史進步的靈魂人物,在某種程度上改寫歷史或者引發思想變革和社會變革的人物。比如《大長今》中的醫女長今引發的男尊女卑傳統之變、《商道》中的19世紀初朝鮮巨商林尚沃的“商而優則宦”,都極大地影響了傳統政治文化的嬗變與革新?!渡痰馈访鑼?9世紀的韓國商人林尚沃的奮斗歷程,作為一個商人,林尚沃是成功的。他是一個以“賺取人心比賺取金錢更重要”為宗旨的商人。林尚沃從小就有個要當“譯官”的心愿,但眼看考取功名無望。他只好和父親一起棄文從商。面對商場上的鉤心斗角。他始終如一地以“經商就是做人”的觀點,跨越國界,歷盡艱險,艱苦創業,最后成為商界奇才。這種人格的修煉與升華帶著儒家思想特有的烙印,激勵著困境中的青年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富貴不,在困境的磨礪中保持正直上進的品質,在面對明槍暗箭和委屈甚至精神的欺凌折磨中涅更生,從而感天泣地,止于至善。同時在韓劇中令人回味的是那些曾經超出倫理道德底線的人,曾經陷害別人、背叛朋友、愛情的人,幾乎都有一個因果相報的臨終救贖,因對別人的罪惡感和被以德報怨的感召,這種救贖宣揚了邪不壓正的人間天道。
2、長幼有序、謙卑、禮讓的人倫觀念
在韓劇中,親情比如手足之情、舐犢之情、反哺之情都描摹得濃郁深厚。在《大長今》中,長今之母病逝山坳,小長今采來野果喂到奄奄一息的母親嘴里并反復的懺悔請求母親對自己貪玩任性的原諒;《黃手帕》中尹紫英對年少失怙的弟妹無私的照顧、對年邁外婆的贍養;還有《小婦人》中母親為了惠得、未得等四姐妹的成長忍辱負重、忍受丈夫的打罵、外遇和撫育四個女兒的勞累。這一幕幕,都反映和折射出東方倫理的禮、孝之義,無不感人至深,令人扼腕。
令人難忘的還有一些作為小人物出現的老人家,嘴里老是罵罵咧咧,罵兒女、罵老伴、罵街邊不守禮儀的小青年,看來熟悉又親切有趣,一如我們身邊的有著大男子主義的父輩們。大多數韓劇并不展示歷史風云的波瀾壯闊和社會進程的縱橫捭闔,而是傾力于對紛繁陸離的現實生活進行工筆素描和對平凡人物進行特寫放大。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物的悲喜交加都會在電視劇里得到淋漓盡致的細微表現。大到財產婚姻的爭論,小到鍋碗瓢勺的碰撞,家長里短與兒女情長在平淡煩瑣的縱橫交織中盡顯人生的無際無涯、不可捉摸。平實而又復雜的人生在電視劇中得到了全景化、立體化、人性化的展示。同時,韓劇通過這些小角色的言行把普通人、平凡人的真實、瑣碎的生活細節展現給我們,不僅使劇作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而且還以大眾化的審美趣味贏得了觀眾。
齊家是儒家思想的美好愿景。家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是一國之基。所以,家庭被置于首要地位,家庭中的倫理秩序被一再強化。在韓劇中,作品所著力表現的內容不僅僅是家庭成員的關系與親情,對家庭秩序的關注也是其特點。所以,關注家庭、家族,將表現家庭成員的情感世 界作為電視劇表現的中心,是韓劇的一大特色,也是吸引眾多青年、中年甚至老年觀眾的看點?!靶⑹琼n國人最重視的道德品行之一。孝是尊重父母與祖先。心存愛與尊重,對父母、對祖先盡最大情義的一種習慣或行為舉止?!薄靶┮舱?,其為仁之本也!”孝悌作為儒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發揚光大了。不僅在中國,在韓國“孝悌”的思想也被放在至關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是小到維護家庭大到維護國家和社會秩序的基石。洪日植說:“孝作為韓國人的觀念文化,幾乎是我們的信仰?!辈徽撌恰靶ⅰ笔恰般保诿恳徊宽n劇中都有表現。如電視劇中晚輩對長輩的尊敬,對權威的絕對服從,對上級的畢恭畢敬都體現了韓劇對“孝”的提倡。至于“悌”,我們可以看到韓劇中,弟弟、妹妹必須對哥哥、姐姐用敬語,夫妻之間在公開場合也使用敬語,男女之間使用敬語稱呼對方為“小姐”或“先生”,即使在學校、工作單位,也要對比自己早入學、早進單位的人用敬語稱呼“學長”或“前輩”。
總之,這些方面共同構成了“仁”――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形成了一個頗具特色的思維模式和文化心理結構,而構成這個思維模式和文化心理結構的四大要素是血緣基礎、心理原則、人道主義和個體人格。強調血緣紐帶是“仁”的基礎含義??鬃影选靶ⅰ薄般弊鳛椤叭省钡幕A,把“親親尊尊”作為“仁”的標準,維護氏族家長傳統的等級制度。建立在血緣基礎之上,以“人情味”(社會性)的親子之愛為輻射核心,擴展為對外的人道主義和對內的理想人格,構成了一個具有實踐性格而又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這一模式日益滲透到廣大人民的生活、關系、習慣、風俗、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中。它終于成為一種無意識的集體原型現象,構成了一種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結構。
三、當代韓國影視與當代中國影視
對當代韓國影視的激烈抨擊時有耳聞,而這些否定性評價也并非中肯,韓國影視劇在中國的流行并非毫無理由。這種文化沖擊,說是乘虛而入并非無稽之談。反觀當下中國,在當代的中國傳媒中,我們看到的卻是轉型期文化呈現出的多元文化并存狀態中電影電視人表現出不盡如人意的信仰和價值的迷茫與失落,文化和道德價值的混亂,對利益的偏重而本末倒置表現出華麗的形式與內容的空洞蒼白的不足。作為面向大眾的文化產品沒有自己的“根”,不能把握歷史的主流從而引導現實主流文化,不能站在歷史的角度反思當今社會,從而弱化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之責,讓人深思。
當代中國影視不乏優秀作品:《三峽好人》《瘋狂的石頭》,但極度奢華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等所表現的空洞浮華卻也盡顯文化的虛無和嚴重的形式化。結構的失衡導致了文化市場上的良莠并存、參差不齊,最終形成核心傳統文化的普遍缺失。這種缺失還有文化政策和利益的原因。
唯有在文化多元共處的框架中,謀求多元文化之間的對話交流、、相互學習、共同發展,才是比較理想的文化互動模式。外來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融合后的多元文化結構,是韓國近代歷史中文化領域發展的極大成就,這種文化結構也成就了韓國和它們的影視產業。
論文摘要:本文以四合院為中心,分析四合院的格局、民風民俗和四合院所反映的傳統文化思想,揭示四合院包含的文化內涵。
四合院建筑,是我國古老、傳統的文化象征,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所以這里我們就選取四合院文化這一角度來分析其中所包含的中國文化的內涵。
1四合院的概況
四合院,是一種由四面房屋合起來而形成的一種內院式建筑。“四”是指東西南北四面,“合”是指合在一起,四面的房屋圍合,形成一個“口”字形,這就是四合院。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日下舊聞考》中引元人詩云:“云開間闔三千丈,霧暗樓臺百萬家?!边@“百萬家”的住宅,便是如今的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廣泛分布在中國南、北各地,由于氣候、地理條件等自然環境的差異,南方和北方的四合院又有差異。從院落來看,不僅大小不同,而且作用也不一樣,南方的四合院院落較小,宅院中房屋之間的房屋和圍墻之間所圍成的小院像井一樣,俗稱“天井”,天井的作用也是由于南方的氣候特點所決定的。而北方冬季長,氣候寒冷,房屋需要充足的日照和采光,所以北方的四合院都有較大的庭院,門窗也高大。四合院雖為建筑,卻有著海納百川的胸懷,承載著博大的中國文化。
2四合院的陰陽思想
四合院在構成和空間組合上,陰陽思想最為明顯。首先,院子在形態上是由東西南北四方房舍相圍合,外“實”內“虛”構成一對陰陽關系。其次,組合依據“門堂制度”,在軸線主導下設計門屋和正堂,兩側再配兩廂,“門堂”這一主一次又是一對陰陽關系,在等級上有嚴格講求。東西廂的配置亦成第三對陰陽關系,以橫軸線貫之。而在縱橫軸線交織的院落關系之中,縱為主,橫為次,形成第四對陰陽。
四相空間乃以陰陽法則而定?!兑捉洝吩?“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一組院落中從方位來看,除院落圍合的東南西北“四正”的組合安排外,還有院落四角空間的利用和安排,如布置耳房、天井或廁貯、門道等,成為“四維”的布局,這“四正四維”亦構成院落空間一對陰陽關系,整體上即可認為院落空間是一個布局完整的八卦空間。在內外空間層次演進上,形成陰陽組合關系。每一級組合成為一個遞進層次,形成一個層級的陰陽關系。如北京四合院外封閉內開敞,以東南宅大門別內外,為界定領域之第一層次。垂花門為界定主客之第二層次。中院正房為界別“前堂后寢”,即界定私密之第三層次。內院后房多內眷閨閣,為界定性別之第四層次。后罩房雜役灶廚,為界定主仆之第五層次。不同性質的內與外,反映出鮮明的東方儒家文化特質。
3四合院中放映的封閉和等級思想
四合院產生于中國的封建時代,所以很難逃脫傳統的文化精神和等級觀念的影響。
院落四壁都有墻壁,外面的人看不到院里,院里的人也看不到外面,一家人的活動都在院墻之內,與外界相通的唯一渠道就是大門,而平時大門是緊閉的,因而四合院反映了中國古代傳統的封閉式文化,老子所說的“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親,其樂融融。
四合院的房屋布局是既定的,對家庭成員的居住安排也有嚴格規定,反映出傳統大家庭的等級觀念,“長幼有序”的傳統要求。布局上一般是正房高于側房,面積也比側房大,住房安排上一般是家長住在正房,晚輩住在廂房霍澤華耳房,一家老少,從上到下,什么輩分的人住什么樣的房,一切都是按規矩來,沒有可爭議的。這種安排不僅突出了家長的地位,而且有助于家族內部的秩序,強化等級觀念。內宅中位置優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北房三間僅中間一間向外開門,稱為堂屋。兩側兩間僅向堂屋開門,形成套間,成為一明兩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兩側多做臥室。東西兩側的臥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東側為尊,由正室居住,西側為卑,由偏房居住。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一明兩暗,正中一間為起居室,兩側為臥室。也可將偏南側一間分割出來用做廚房或餐廳。
4四合院的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
院落中的門樓、門墩、照壁、花坊、房檐屋脊和門窗等處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出人們對美好、幸福、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門替、門頭上的吉祥語,附在抱柱上的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鵲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有如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