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20:41
序論:在您撰寫文體協會年度工作計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工作成效
(一)廣泛開展活動,老年生活不斷豐富
鄉老年體協整合資源,組建了“鄉老年文化藝術團”,其中包括文藝演出隊、象棋、乒乓球、健身秧歌、健身腰鼓、太極拳等體育健身隊伍。近年來,鎮村老年協會和老年體協結合中老年人的特點,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面的活動:
1、組織文藝演出活動。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于三月三在民族文化廣場舉辦“三月三”文藝演出活動,每年元宵節,舉辦元宵文藝演出活動,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同時,積極代表鄉參加區舉辦的各種活動。
2、廣泛開展老年體育健身活動。為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動,請醫療、保健專家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組織中老年人開展健身秧歌、健身腰鼓等街頭演出活動;組織出游活動,讓中老年人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3、開展重陽節慶?;顒?。按照區老齡委和民政局的要求,組織藝術團開展重陽節慶?;顒印?/p>
(二)購置器材,活動條件不斷改善
為更好得開展活動,老年體協新購置了圍棋、乒乓球和球拍、中國象棋、撲克、錄音機等器材和辦公用品,較大改善了活動和辦公條件。
(三)組織網絡和制度建設不斷完善
為使全鄉老年人活動開展有序,豐富農村老年人生活,鄉老年體協加強與各村老年體協分會協調聯系。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和規范。
二、經驗做法
(一)領導重視
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老年體協工作,深刻認識到老年體育工作是老齡事業和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老年朋友健身體育活動的必由之路,是客觀形勢發展的必要。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村級組織網絡建設工作,召開了專題會議,發了專門文件,并要求駐村干部專司組建工作,目前我鎮已有12個村、1個居委會成立了老年人體育協會,入會會員有585人,占老年人口19.5,自建立老年體育協會以來,各村離退休干部、老年同志對發展農村老年體育工作表現出極大熱情和積極性,老年人很活躍,影響力很大,在發展農村老年體育事業中表現出的無私奉獻。為切實加強對老年體協工作的領導,我鎮黨委政府把老年體協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了老年體協工作領導責任制,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經常檢查了解布置老年體協工作,為老年體協工作指明了方向,如遇有人動,及時調整充實鎮老年體協領導班子。
(二)健全組織
做好老年體協工作關鍵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和完善的機構。根據老年體育工作的方針,結合本鎮實際,積極引導村級老年體育事業朝著健康文明方向的發展,做到以點帶面,一村帶一片,一片影響全鎮,發展一個提高一個,完善一個鞏固一個,不斷壯大老年體協隊伍,如天花村老年體協,是2002年7月份成立,當年只有30多個會員,后來,在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利用各種宣傳形式,大力宣傳成立老年人體育協會的好處,老年體協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老年人群眾體育組織,是廣大老年人開展健身活動的老年人組織機構,也是老年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好場所,就是老年朋友們的老年之家。為了解老年人體育活動場所問題,該村村部讓出了5間房子共有80多個平方,同時撥入活動資金2000多元,村黨支部、村委會大力支持老年事業發展的實際行動,感動了全村老年同志,就這樣,老年人體育協會黃延漢主席,對發展老年體協工作有了充足的信心和干勁,為抓好老年體協工作,辭去自己每月300元的工,熱心為老年人服務,在他的影響下,許多老年人熱情高漲,涌躍報名,入會會員逐年增多,由2003年64人發展到目前就有266人,不但不斷壯大和鞏固老年體協隊伍,而且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有牌子、有章子、有活動場所、有活動器材、有活動經費、有制度,使老年體協活動步入正?;⒅贫然?、規范化軌道,得到了縣委領導的肯定和獎勵。
去年“九九”重陽敬老節期間該村協會組織了40多名老同志到九曲旅游度假村旅游觀光,今年為慶祝敬老節,又組織開展了100名老年人健步活動,為80歲以上的健康高齡老年人祝壽,戴上大紅花,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從而使老年朋友們高興而快樂地度過節日。為弘揚敬老、養老、助老、愛老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氛圍,為全鎮各個村起著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三)完善體制
選舉出群眾信賴、結構合理的鎮老年協會和老年體協領導班子。老協班子換屆后,首先抓了建章立制,先后制定了《老年協會章程》、《老年體育協會章程》和會員制度、日常工作制度、會員代表制度、文化藝術團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老年體協出行紀律等。接著,我們將430多名會員劃分為8個會員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一名理事會成員負責聯系;由各小組推選出35名會員代表,每個代表固定聯系10名左右的會員。協會的日常工作一般通過小組長會議進行布置,再由小組長通知各會員代表,會員代表落實到每個會員,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組織機構網絡,為協會開展各項活動提供了組織保障。老年協會和老年體育協會定期和不定期地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對理事會成員、會員小組長和會員代表進行政策理論和業務培訓,旨在提高老協骨干職業道德水準和綜合服務能力,造就思想好、作風硬、能力強、素質高,恪守“人道、服務、奉獻”職業道德的老年工作骨干隊伍。
(四)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爭取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重視與支持。
為更好的開展老年體協各項工作,我們積極向縣委縣政府匯報工作,反映相關問題,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一是在財政預算中列支2萬元用于老年體協,還在體協大型活動中給予專款支持;二是經常關注老年體協事業,積極出席各項活動;三是通過縣長辦公會,為老年體協解決一個編制,調入一名專職年輕工作人員服務老年體協。
(五)經費保障
鎮老年體協經常向黨政領導匯報工作情況和工作計劃,主動爭取黨委政府的支持。鎮政府將老年體協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每到重陽敬老節和春節,都要撥出專款解決活動經費。今年1月,為了解決老年體協組織的大型文體活動經費,黨委政府多次召開聯席會議,安排黨政分管領導和經發辦、項目辦等,籌集購置服裝道具、搭建舞臺、發放補貼和評獎等資金4萬余元。鎮文化站將老年體育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協調有關部門支持老年體協工作;廖家場社區、鎮中心敬老院、清泉學校等單位積極為老年體協提供活動場地。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鄉老年工作要以省、市、區有關文件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清泉鎮黨委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和老年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不斷鞏固上一年度的工作成果,堅持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我鎮統籌城鄉新農村建設的大局,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務實創新、與時俱進,確保我鎮老齡事業繼續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構筑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1、進一步加強老年體育組織網絡建設,加強老年體協的自身建設,確保全鄉十八個村社區全部建立老年體協組織。繼續加強協會班子、骨干隊伍和會員隊伍建設,按照規范化建設“三好”、“三有”、“三無”標準。“三好”即班子建設好,作用發揮好,制度落實好;“三有”即有活動場所、有經費來源,有教育載體;“三無”即無老年人因受歧視、虐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的現象,無老年人賭博、吸毒現象,無老年人參與組織和活動。
一、開展文體活動的重要性
(一)輸變電企業特點
由于企業所承擔的電網工程建設,施工任務重,施工點分布廣,加上建設周期短,造成企業的施工班組員工長期在野外作業,調配點多、線長、面廣,流動性強,加班加點,難以集中。
而施工現場的工作、生活條件都比較惡劣,工人們整天涉河填海圍堰、翻山越嶺立塔,艱苦奮斗成了他們的立企精神。而他們住的基本是臨時租用的民房或搭設的板房,環境簡陋,沒有什么娛樂設施,生活十分單調無聊。
(二)文體活動對企業發展的意義
企業文體活動的有效開展是企業提高凝聚力、戰斗力、向心力的前提,更是促使良好企業文化氛圍形成的重要保證。在企業文化的熏陶下和感染下,企業員工會將自己的思想意識和企業文化內容交融在一起,為企業的發展而融入自己的智慧,為企業的和諧發展出謀劃策。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也是有效提升企業員工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舉措。在不知不覺的交流中提升了各自的文化修養,使人的思想道德、氣質品格得以升華。
(三)輸變電企業開展文體活動的必要性
1.文體活動能夠豐富職工文化生活,融洽人際關系,提高職工的整體素質。在文體活動中,由于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和共同的追求目標,會使職工之間的溝通更加緊密,合作更加頻繁 通過相互鼓勵、相互欣賞、齊心協力、共爭榮譽等方式,領導和群眾在輕松融洽的氛圍中縮短了距離,密切了關系,同事之間增進了理解,加深了友誼,企業的凝聚力在這里得到升華。與此同時,職工文體活動還有利于提高職工的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從而帶動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為企業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物質支持。
2.文體活動能夠培養團隊精神,增強職工集體榮譽感,提高企業凝聚力。團隊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也是企業最為重要的價值理念。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各自不同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而文體活動的具有很強的團隊特性,要求每個員工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都要樹立集體主義思想,用集體規則規范個人行為,服從集體目標,達到統一和諧。因此,文體活動的這種特性,有利于培養職工的團隊精神,增強職工的集體榮譽感,形成團結協作、拼搏進取的集體主義精神,提高企業的凝聚力。
3.文體活動能夠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知名度,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從一定角度看,企業文藝或體育代表團隊也是企業形象的代表,特別是他們在對外交流過程中,既能拓寬眼界,提升品位,又能通過企業代表團隊,明示企業標志,展示多種競技,充分展現企業精神和職工的風貌,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另外,代表團隊的表現使職工更為關注自己的企業,上下一心為企業加油、喝彩,從而可進一步增強企業內部職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提高企業的向心力。
4.文體活動是輸變電企業凝聚人心,留住人才的一個重要手段。與上一代經歷過物質緊張年代的老員工有很大的不同,近幾年來,企業招收的新員工基本都是在改革開放后物質大大豐富的80后、90后獨生子女一代,他們對工作和生活有著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渴望被理解、被尊重以及能感受到友愛、相助等方面。以輸變電企業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對新一代年輕非常缺乏吸引,造成每年招收的大學生流失嚴重。如能在企業中很好的開展文體活動,為現場單調的生活注入色彩,無疑會改善員工的生活環境,讓他們體會到企業對他們的關心關愛,大大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二、文體活動的開展情況及現狀
(一)公司文體場所現狀
目前公司共有員工一千五百多人,成立了16個工會分會。配備的文體活動場所情況如表1:
另外,每周一的19:30-21:30(3個場地)、周六的15:00-17:00(2個場地)在工人體育場的羽毛球館租場給公司的羽毛球愛好者活動;每周三的18:30-20:30在工人體育場的足球場是足球愛好者的活動時間。
(二)參與文體活動人員狀況
雖然目前公司文體活動的場地和設施缺乏,但通過2014年舉辦和參與的一些文化體育競賽活動,發現公司在文體方面(特別是羽毛球、文藝表演方面)具備有一定的專業人才和具有文體潛能可挖掘的員工;另一方面,公司作為基建單位的特殊性,使其在文明創建工作上亮點頻現,這也為文藝創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素材。同時,各分公司(項目部)因地制宜開展了各種文體活動,豐富和活躍了現場沉悶的工余生活。
2012年底,公司對700名員工進行了一次文體興趣愛好方面的民意調查,結果如表2:
調查結果顯示,大家填報的項目是被調查人數的2倍,反映出大家對參加各項文體活動的熱情度高,并對公司組織活動有較大的渴望和預期。
三、公司開展文體活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公司雖然也組織了一些文體活動并取得一定成績,但由于文體設施(特別是現場)基礎薄弱,施工生產緊張、人員分散、組織困難等制約文體活動發展的因素和突出問題不容忽視。
(一)文體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基層文體工作人員及其培訓
2013年公司在工會重新設立了宣教文體崗位,2014年編制了《項目部生活文體設施和管理標準》。由于工程原因,公司的人員工作比較分散,以前一直缺乏具體可操作性的文體管理制度及人員,部門(分公司)的文體人員都是身兼數職,受兼職工作的影響,使文體工作沒有“腳”,難以立足,活動時間和設施管理也得不到保障。至于文體方面的培訓更是鳳毛麟角,在參加省公司的比賽(籃球、游泳等)前才外請教練臨時集訓了兩三天。
(二)投入不足,文體設施不能滿足員工的需求
目前,公司的文體設施數量少、樣式單一,特別缺乏大型的室內文體活動訓練場所和相應的文體活動娛樂器材。公司的籃球場建于宿舍區,2004年擬改建為室內多功能運動場時,遭到附近住戶極力反對而擱置。2010年在鋪設籃球場后就沒有其它活動場所和大型文體設施上有撥款或投入,兩間活動室基本上是以離退休員工活動為主。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公司員工對文體方面的需求是迫切的、廣泛的,但由于以上提到的各種原因而不能充分的展現和鍛煉他們的文體才能,想作為而不能為。
(三)施工生產緊張,人員分散,組織困難
因為受基建企業的工作性質和施工工期、進度和施工現場條件、人員分散的影響,文體活動往往單調缺乏新意,組織多名員工參與的大型活動更是難以開展。電校、供電局等兄弟單位曾力邀我們與他們進行籃球、羽毛球等聯誼活動,但都因為工程施工人員不能回來而無法進行。同時一些領導對文體工作重視不夠,認識不足,只注重完成施工生產任務,認為文體活動都是玩的東西。所以對公司組織的比賽活動,有時就以工程“忙”為由根本不選派選手參加;對公司外出參與比賽中的優秀選手,也經常所在生產單位不放人而要臨時換人。
(四)活動項目發展不平衡,不利于發動全體員工更多參與
目前公司的羽毛球是優勢項目,在廣東電網公司第三屆職工運動會上獲得團體第二、女單第二,男單還包攬一二名的優異成績,選手還多次代表省公司參加多項省級和全國電力行業的比賽,均獲前三。究其原因,是因為公司前領導比較重視羽毛球運動,從2010年開始就有意向的招聘有羽毛球特長的新員工,目前公司有該專業特長的職工有5名。在他們的帶動下,公司的羽毛球運動也是堅持得最好的員工活動項目,在上面的活動時間和愛好者調查結果中可以體現。但在其他文體活動項目仍有所欠缺,例如2014年選拔員工參加廣東電網公司第三屆職工運動會9個項目的比賽時,想挑選一些比較適合的選手都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四、在輸變電企業搞好文體活動的幾點辦法
(一)領導重視是關鍵
領導是企業的決策者,只有領導重視,才能將文體活動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成為企業管理工作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組織發動全企業的員工積極參與。要搞好輸變電企業的文體活動,在領導層面上,要做好幾項主要工作:一是列入企業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工作目標,并通過督辦等企業行政管理手段,把文體活動的工作目標分解落實到相關責任部門。年度工作計劃是企業短期的行動指南,這使相關部門在開展文體活動工作時,有法可依。二是完善組織結構,明確由公司工會主席牽頭,連同工會副主席、文體專責、相關部門及各分會主席等,建立一個覆蓋面廣的文體活動小組,形成一個黨政工團共同負責、合力協作的工作團隊,統一負責具體活動的籌劃安排,保障文體活動的開展落到實處。三是費用列入年度預算,并實現剛性執行。有了費用預算的保障,文體活動就有了活水源泉,各項工作的開展自然能游刃有余。四是要有配套的培訓培養計劃,把對文體人才的培訓培養列為企業員工計劃的一部分,這才有利培養文體活動骨干力量,整體提升文體活動的水平。五是發揮帶頭參與的示范效應。在舉辦文體活動中,如果領導能親自參加甚至參賽,其號召和鼓勵的作用是很強的。正如公司舉辦2014年“筑夢杯”籃球賽,由于領導自己參賽,并號召中層干部參與,在比賽中與普通員工打成一片,比賽舉辦得很成功,企業凝聚力提升的效果也很明顯。
(二)群眾參與是基礎
文體活動只有組織群眾、動員群眾,群眾積極、熱情參與,活動才會有意義和生命力。在動員群眾上,要做到:一是發揮工會及各分會的組織牽頭作用。工會及各分會是企業與員工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梁,對員工具有非常強大的動員和號召力。特別是針對輸變電企業員工高度分散這一特點,工會及各分會要發揮出更加重要的牽頭作用,才能組織分散各地的員工因地制宜地開展各種活動,并有效的聚集在一起參與比賽。二是要發揮各專項運動協會的帶動作用。通過協會才能把不同崗位不同年齡,而有共同興趣的愛好者組合起來,建立臨時性團隊開展專業性訓練,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活動和比賽,并組織更多員工參與該項目的活動。三是定期組織各種比賽。公司每年除了參加上級單位等組織的比賽外,還定期輪辦大型專項比賽,比如兩年一次足球、籃球賽相間進行,從活動的成效來看,不僅吸引了一批足球籃球愛好者,推動了這兩運動在公司內部廣泛開展。四是各生產現場要充分利用閑余時間和生產場所,因地制宜地配置活動空間,組織文體活動。由于輸變電企業人員高度分散、流動性強,只有把生產現場員工參與文體活動的激情激活起來,文體活動才算在公司真正有效的展開。但生產現場的場地一般都比較差,所以要大力挖潛,比如,建設有一定規模的變電站,可在生活區通過硬地化建半個籃球場;線路工程多租賃民房作為項目部,可配設乒乓球臺、桌球臺或飛鏢等室內活動場所,努力為一線員工在艱苦的工作生活環境中,提供既能減壓又能提升身體素質的活動空間。
(三)文化建設是根本
企業文化是企業員工共同的信念與行為體現,也即企業之“魂”,輸變電企業的文體活動也是員工的活動,只有能與企業文化對接,才能使文體活動富有生命力,同時為促進企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一是要努力發揚輸變電企業“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文體活動在組建各個文體團隊中,成員都來自于不同崗位,存在著年齡、學歷、競技水平等的差異,要想將這樣一支臨時性的團隊在短期內快速提升運動水平,就必須從建隊之初,把企業的精神從工作中延伸到運動場上,激發隊員團結拼搏、勇于進取的精神,使文體活動僅是企業精神的一次展現,更也是一次錘煉。二是要充分利用文體活動對企業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文體活動本身就是企業文化活動的一部分,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能活躍員工業余生活,增強員工體魄,煥發出良好的精神面貌;還能增強部門之間、崗位之間的交流合作,培養員工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的熱情。只有文體活動能為企業的發展注入動力時,積極組織文體活動就會在公司上下達成的共識。三是要注重在組織文體活動過程中的企業文化植入。比如之前公司每年組織的迎新登山活動,很好地將公司企業文化的各個元素融合到活動中去,登山過程中唱廠歌、喊口號;在活動平臺集合后,以企業的發展歷史、文化理念為主題組織趣味活動,使文體活動變成了弘揚企業文化的重要載體,既增加了活動的文化氛圍,還使活動富有企業特色,群眾喜聞樂見。
(四)骨干力量是標桿
文體活動雖然是群眾性的,但活動骨干卻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他們不僅是活動的中堅力量,同時還會是活動能蓬勃發展的帶頭人,帶動著文體活動持續廣泛開展。在建設一支活動骨干隊伍上,應做到:一是建立一套良好的骨干培養機制。比如在每年招聘大學畢業生時,有目的地招收一些有某項文體專長的人才。這些新鮮血液的注入,往往能快速提升公司某些活動項目的水平,填補了原來的短板,使該項目能更好的開展。輸變電企業人才引進的途徑畢竟十分有限,所以內部挖潛培養仍然十分重要??梢酝ㄟ^聘請社會專業教練、老文體骨干傳帶、文體協會組織等途徑,進行專題短訓、以會代訓、調演觀摩、組織比賽等多種形式,逐步提高有潛力的員工文體活動水平,發展成為骨干力量。二是要為骨干提供展示才華的空間,充分發揮骨干的示范帶頭作用。比如羽毛球是公司的傳統優勢項目,近年來派出多名骨干人員代表公司參與廣東電網以及荔灣區等各個級別的比賽,骨干用成績證明自己能力,為企業爭得榮譽的同時,還帶動更加的員工參與該項目的活動。現在羽毛球成了公司推廣最為普及的一項運動。三要發揮文體骨干的“傳、幫、帶”作用,提升文體活動的整體水平。比如每周一晚上的羽毛球活動,安排水平高的骨干進行授課,這不僅提高員工打羽毛球整體水平,還會激發更多員工對羽毛球運動的熱情。在實踐中證明,效果顯著,一些不打球甚至不懂球的員工也成了愛好者。
(五)加大投入是保障
要開展文體活動,有一個無可回避的問題就是經費。輸變電企業工程項目分散的特點,注定作為非生產性開支的文體活動經費,要面對每年100多個生產項目,再怎么投入都是有限的,甚至可以說是杯水車薪。所以要開展好文體活動,不僅需要加大投入,還要善于運營活動項目。一是要加大活動經費的投入。按照全民健身的發展要求,公司每年對文體的行政專項撥款按10%左右的增幅調整,進一步提高文體支出在公司預算開支中的比例,而公司工會每年的文體活動計劃要針對公司文體年度活動計劃列出相應經費預算,確保企業文體活動的正常運轉和可持續發展。二要結合公司實施的其它建設項目,配套進行,減少重復建設和投入。例如,近年來推行“幸福南網――職工之家”、企業文化示范班組的建設等,都有專項的費用,可結合這些項目,建設文體活動場所,組織開展各項文體活動,起到一次投入產生多種成效的作用。被授予南方電網“職工小家”的公司惠州瀝林基地就是一個很好的樣本。三是要精打細算節約成本。員工進行體育鍛煉的項目非常多,公司根本不可能滿足員工的所有需要,但只要公司積極有為,還是可以為員工創造條件的,比如常常需要租用體育館進行鍛煉運動的,可由公司出面集體租用,用團購的方式壓低租金費用。有眾多員工參與的項目,比如羽毛球,可以由公司、員工各出一部分費用,會減少企業負擔,同時避免場地空置浪費。這樣就能實現以較少的投入,開展更多更好的活動了。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全省“兩個普遍”現場會議精神,研究分析我市在推進“兩個普遍”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交流經驗,全面推進我市“兩個普遍”的深入開展。上午,大家實地參觀考察了崆峒區一些單位的工會組建、部分企業的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剛才,七縣(區)總工會從不同層面就開展“兩個普遍”工作的一些做法作了典型發言,同志代表市總工會通報了全市工會推進“兩個普遍”工作進展情況,并對進一步做好“兩個普遍”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我完全同意。關于全省“兩個普遍”現場會議精神,已印發了書面傳達提綱,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領會,尤其要認真學習好孫主任、朱主席的講話,深刻領會精神實質,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就做好今后一個時期的幾項重點工作,講四個方面意見:
一、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充分認識開展“兩個普遍”的重要意義
2012年7月,同志在全總十五屆四次執委會議和六次主席團會議上明確指出,要“依法推動企業普遍建立工會組織、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之后,省總召開專門會議,就開展“兩個普遍”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并將“兩個普遍”作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納入目標責任考核之中。全市各級工會組織要深刻領會“兩個普遍”工作的意義,把思想統一到認真落實“兩個普遍”的工作中來。
依法推動企業普遍建立工會組織,是工會的基礎性工作,是“組織起來”的集中體現,也是工會發揮作用的前提;依法推動企業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是“切實維權”的著力點和切入點。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企業轉制的關鍵階段,一些地方和企業勞動關系矛盾時有發生。面對職工群眾的新訴求、新期待,工會任務繁重而艱巨,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扎實推行“兩個普遍”。只有最大限度地把各類企業工會組織建立起來,把各類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才能有效保護、調動、發揮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團結帶領廣大職工為實現我市跨越式發展貢獻力量;只有建立起集體協商機制,通過推動企業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努力擴大工資集體協商覆蓋范圍,加快建立企業職工工資協商共決機制、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才能切實維護職工的勞動經濟權益,實現勞動關系雙方互利共贏,實現勞動關系和諧,進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我們一定要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切實增強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集中力量,突出重點,扎實開展“兩個普遍”工作,切實維護權益、促進和諧、推動發展。
二、肯定成績,正視不足,正確認識我市“兩個普遍”工作發展態勢
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工會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統籌安排,各項工作都取得了積極進展。一是“金秋助學”暨“面對面愛心助學”突破了百萬元大關。市總籌集“金秋助學”資金40多萬元,向社會募集“面對面愛心助學”資金100多萬元,資助學生400多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夏送清涼”收效良好。在最炎熱的時刻,我們及時將西瓜、冰糖、雨傘、防暑藥品等價值22萬元的清涼用品送到了市直及各縣(區)的部分企業、建筑工地,慰問高溫一線職工(農民工)2200多人。三是技能大賽收效顯著。我們組織了10個工種的市級比賽,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儀式,省總及市上四大家分管領導親臨參加指導,極大地鼓舞了職工練本領、學技術、立足崗位做貢獻的積極性。我們還組隊參加了全省的餐飲服務大賽,取得了團體、個人雙第一的好成績。四是工會經審工作走上了規范化的軌道。省總在我市召開了全省縣級工會經審工作座談會,全總經審會主任李世民親臨會議講話,充分肯定了我市的經審工作。五是職工培訓、技能鑒定、法律援助等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通過鑒定,我們為3500多名職工(農民工)頒發了《技術等級證書》,為1100多名職工(農民工)進行了法律援助,切實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六是“兩個普遍”有了新的進展。市、縣兩級工會認真貫徹年初會議精神,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支持,把“兩個普遍”納入了黨政整體工作之中;深入開展黨工共建創先爭優活動,把工建納入了黨建工作范疇;市政府專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意見》,市總工會聯合市人社局下發了《工資集體協商三年規劃》,聯合市統計局等6個單位就全市企業狀況進行了摸底調查,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工資集體協商的實施意見》,組織編印了《市工資集體協商指導手冊》,開展了“非公企業建會集中行動”和“廣普查、深組建、全覆蓋”集中活動,并將非公企業集中建會和工資集體協商列為市總工會創先爭優破解難題活動主要內容,形成了黨政齊抓共管的合力。通過層層簽定責任書,將各項工作任務逐一落實到了各基層工會組織,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一級促一級的工作格局。通過組建區域性、行業性基層工會聯合會,發展樓宇工會、項目工會、市場工會等多種建會方式,提高了工會組織覆蓋面。按照先行試點、培養典型、總結經驗、逐步推進的要求,在全市培養了一批“兩個普遍”工作典型。通過不懈努力,我市非公企業工會組建率為60.1%,完成省總責任指標(74.3%)的80.9%,工資集體合同簽訂率為44.3%,完成年度目標任務(60%)的73.8%,“兩個普遍”工作有了初步的成效。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差距和不足。雖然我市基層工會組織數量有一定增長,一些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有序開展,但距離全總、省總“兩個普遍”的要求、兄弟市州的進展、工作深入程度、年度目標還有很大差距,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重點領域突破不大。從省總通報的數據來看,目前我市非公企業工會組建率還相當低,有些縣(區)還未達到50%。非公企業工會組建工作尤其是職工人數10人以下小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建會工作嚴重滯后。部分縣(區)基層工會聯合會、區域性、行業性工會建設沒有突破。農民工、勞務派遣工入會問題沒有實質性進展。二是工作進展很不平衡。一些工會對落實“兩個普遍”有畏難情緒,行動上不夠積極,工作進展參差不齊。縣(區)之間、行業之間、區域之間都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有些縣(區)行動早,效果好,工作做的實;有的縣(區)行動慢,工作只落在文件上,沒有實質性進展。三是工資集體協商還很不理想。部分工會組織、企業、職工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認識不到位。對我市處于西部欠發達地區,勞資矛盾沒有沿海地區突出而盲目樂觀,缺乏勞動關系是生產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增強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的認識。四是統計工作亟待加強。從報表數字看,各縣(區)上報的進展數據都較好,但從省總統計軟件中通報的指標完成看,數據統計很不一致,有的欠賬較大。特別是非公企業數據庫錄入工作,這個事情省總分別給我和杜主席、王主席發來了一個通報,我市的工作形勢嚴峻。這些問題,希望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實加以研究分析和有效解決。
三、增強信心,下大決心,全面推進“兩個普遍”工作深入開展
各級工會組織要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從解決職工最直接、最現實、最根本的利益問題出發,把實施“兩個普遍”工作三年規劃,高質量、全面完成今年“兩個普遍”工作任務,作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分析現狀,找準薄弱環節,嚴格責任目標,加強督促檢查,整合資源,強化措施,全力推進“兩個普遍”工作深入開展。
一是開展黨工共建,形成“兩個普遍”工作新格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下發的《關于在工會組織和廣大職工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實施意見》,積極開展黨工共建創先爭優活動,不斷推動“黨建帶工建,工建服務黨建,黨工共建”的工作格局。各級工會要積極爭取同級黨政的重視支持,建立健全“黨工共建”領導機構,把工會組建、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納入黨建考核指標體系,完善黨工共建工作機制。將落實“兩個普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作為對各級各部門綜合考核評價的內容,做到黨建與工建同研究、同檢查、同考核、同表彰獎勵。
二是深入開展“廣普查、深組建、全覆蓋”專項行動和工資集體協商“要約行動”,提高“兩個普遍”工作的實效性。普遍建會,首先要查清企業及職工的基本底數,全市各級工會要以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企業法人數據為基準,加強與統計、稅務、工商、工商聯等部門的溝通聯系,掌握當地企業法人單位數和職工數等第一手資料。按照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層層銜接,協同作戰的方法,通過企業名錄實地核查、領導和機關人員分片包干、代收建會籌備金、組織工會干部深入企業排查等多種措施,摸清本單位、本系統、本行業法人單位數、企業數、職工數,及時更新完善相關數據,實行動態管理,做到未建會企業數量清、所在區位清、未建會原因清和推進建會情況清,真正做到不遺漏、不重復。另外,要掌握關閉停產企業和空殼工會情況,實事求是,分類指導,把該建會的企業都建起來。
工資集體協商,各級工會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工資集體協商要約制度,通過集中要約、主動要約和依法要約,集中時間、集中力量、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地推動各類企業依法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基層工會提出要約有困難的,上一級工會可以代表基層工會提出協商要約;未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上級工會要指導職工推選協商代表,并代表企業職工提出協商要約。對不按期履行或拒絕進行工資集體協商的企業,工會組織提請人社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追究相關責任。對在履行工資集體協商協議中發生爭議,經協商解決不了的,上級工會要支持職工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提請仲裁。
三是狠抓重點、突破難點,增強“兩個普遍”工作的針對性。以非公企業建會為重點對象,以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集貿市場、商貿樓宇為重點區域,以建筑、商貿、休閑娛樂、餐飲服務、保安等為重點行業,以民辦學校、民辦醫院、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勞務中介機構等為重點的新社會組織,進一步加大建會力度。對有規模、有一定影響、又長期拒不建會的私營企業要集中力量依法突破。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總工會《關于組織勞務派遣工加入工會的規定》,重點推動勞務派遣工集中的電力、郵政、通信等行業的勞務派遣工加入工會。突出做好農民工入會工作,加強農民工會員會籍管理,防止農民工會員流失。
在開展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中,要從企業實際出發,積極探索不同規模、不同所有制、不同經營狀況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特點和規律,采取靈活多樣的要約形式和協商方法,按照行業談標準、區域談水平、企業談增長的要求,確定不同的協商重點,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分類指導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
四是創新形式,推進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建設和工資協商工作。全市各級工會要從小企業普遍存在職工流動性大,管理不規范,勞資矛盾比較多,單個企業建會不具備條件,已建工會的小企業組織不規范、制度不健全,難以充分發揮作用等特點出發,根據本地小企業分布狀況,科學合理確定聯合會覆蓋范圍,按照聯合會、代表制的要求,以建立一條街工會、樓宇工會、市場工會、產業鏈工會、項目工會等形式推動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建設。
以職工工資分配制度、工資增長幅度、勞動定額、計件單價等為主要內容,在產業集群、小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相對集中的區域和行業,重點推行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在建筑、餐飲、商貿流通等領域和行業,要積極探索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的有效方式。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職工方代表和資方代表,根據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一般應由行業等工會組織和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工商聯等為代表協商簽訂。簽訂的工資集體協議,要力求重點突出、條款具體、標準量化、切實可行。要采取政策引導、資金支持等措施,督促區域、行業企業代表組織和對應的工會組織進行工資集體協商,努力擴大工資集體協商的覆蓋面。
五是建立完善工作機制,依法推動“兩個普遍”不斷發展?!皟蓚€普遍”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要注意從機制制度上抓好工作。要堅持完善目標責任制度;堅持完善“兩個普遍”定期通報制度,要及時向黨政分管領導匯報組建工會、發展會員、開展工資協商工作情況,并向各有關部門通報;堅持完善考核制度,把自查、階段性督查、抽查與年度考核結合起來,嚴格兌現獎懲;堅持完善地稅部門代收建會籌備金制度,依法推動企業建會;建立健全工資集體合同的審查備案和考核激勵機制,協調人社部門加強集體合同審查備案工作,督促用人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報審工資專項集體合同,及時對合同進行合法性和程序性的審查,同時做好工資集體協商的調解、仲裁工作;要加大對工作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的表彰獎勵,對完不成任務、執行不力的進行通報批評,追究相關責任,拒不建會或非法抵制建會、不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企業,一律不得參與勞模、五一勞動獎狀、獎章、工人先鋒號、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等先進榮譽的評選,在扶持項目、資金、政策等方面予以限制,在創先爭優和年度工作考評中實行“一票否決”。
六是加強培訓和管理,不斷提高“兩個普遍”工作水平。各級工會要加大培訓力度,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計劃,并根據各階段工作重點、任務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和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力爭把全市各級工會工作者都輪訓一遍,不斷提高業務素質、法律意識、維權水平。要加強會員會籍管理,凡加入工會組織的職工都要頒發《會員證》,堅持會員組織關系隨勞動關系變動的原則,做到一次入會,自由流動,持證轉接,防止會員流失。
四、統籌兼顧,提升效能,全力推動全市工會工作整體上水平
按照市總工會二屆六次全委(擴大)會上確定的“631”年度工作計劃,對照目標責任,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搞好“兩個普遍”的同時,統籌兼顧,扎實推進工會各項工作全面發展。
一是加強工會統計工作,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各級工會要加強對工會統計調查工作的組織領導,負責統計工作的部門和人員要切實增強責任感,自覺遵守統計法規,堅持實事求是,杜絕弄虛作假,提供高質量的統計數據資料。要將統計報表數據與上年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要與統計等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認真核對,數據概念、邏輯出現較大變化的,要查找、分析原因,嚴格把關,責任到人,確保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時效性。
二是不斷深化幫扶救助機制,進一步鞏固和諧社會建設基礎。我們要把幫扶工作作為化解矛盾,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創新形式,拓寬領域,完善機制,在進一步鞏固社會和諧穩定基礎方面發揮工會組織應有的作用。一要促進幫扶中心規范化建設。按照“幫扶體系網絡化、基礎設施標準化、資金籌措社會化、幫扶內容常態化、幫扶工作社會化”的要求,不斷推動幫扶中心規范化建設。認真建好困難職工幫扶電子檔案,并實行動態管理。二要基本實現幫扶形式常態化。工會的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面對面愛心助學、冬送溫暖、大病救助和節日慰問等工作已形成了較好的影響和吸引力,要不斷做大、做實、做強,并向常態化、多樣化發展。三要爭取實現幫扶工作的社會化。要積極爭取各級政府按1:1配套幫扶資金,不斷壯大幫扶能力,要拓寬幫扶渠道,動員社會力量,聯合人社、民政、商務、農牧、紅十字會等部門和社會力量共同開展好幫扶活動,逐步實現幫扶工作的社會化、系統化。四要促使幫扶工作向全方位、高層次發展。幫扶應由治標向治本轉變,由“輸血”向“造血”發展,實行扶持、培訓、鑒定、職介、創業一體化服務,不斷推動幫扶工作向更深、更高層次發展。
三是全面實施素質提升規劃,推動“當好主力軍,建功十二五”活動扎實開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工會工作的方向。我們要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四三二一”發展戰略,按照黨政所想、職工所需、工會所能,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立足崗位,建功立業,既促進生產發展,又促進職工隊伍建設。圍繞全市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技能大賽。以“當好主力軍,建功十二五”為主題,以創建“工人先鋒號”為載體,突出抓好“比以人為本,賽安全環保;比科學管理,賽工程質量;比精打細算,賽成本控制;比科技含量,賽科技創新;比完成任務,賽科學施工”的“五比五賽”活動。結合主導產業振興、產業結構調整、產品技術升級換代,開展自主創新型競賽;結合發展低碳、綠色、循環經濟,開展“節能減排達標”和“我為節能減排做貢獻”的節能型競賽;結合發展服務業和開展質量效益年活動,以安全生產、提高效率、提升質量、優化服務為重點,開展優質管理班組創建、提升服務能力的服務型競賽。深化技術創新活動。以推進科技創新、加強技術協作、促進成果轉化為目標,組織職工圍繞企業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和生產經營重點環節、關鍵技術難題,積極開展合理化建議、技術攻關、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等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征集、評選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重大合理化建議”、“創新能手”、“創新示范崗”,積極參加省上舉辦的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展覽,進一步提高職工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全面提高技能。選樹行業、工種技術能手,不斷擴大“首席技師”、“金牌工人”、勞模和技能人才庫,加快培養企業急需的知識技能型、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人才隊伍。發揮勞模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弘揚工人階級偉大品格和勞模精神。以各行各業勞動模范、先進人物的優秀品格、崇高理想、模范行為教育職工,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廣大職工立足崗位學技術、練本領、比技能、創一流。加強勞模管理和服務,建好勞模檔案,關心困難勞模,積極做好兩級勞模生活補助金的審核上報工作。
四是加強職工文化建設,進一步豐富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要不斷加強和重視職工文化建設,按照全總把各級工會辦成職工的“學校和樂園”的精神,積極探索職工精神文明建設新途徑。各級工會組織要以文化宮、俱樂部為陣地,積極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增強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和向心力。積極培育企業文化,支持企業改善職工文化體育設施,推動企業職工文化活動室、職工書屋建設。積極開展文化進鄉村、入企業、到社區活動,不斷豐富基層職工精神文化生活,促進各項工作協調發展。
關鍵詞: 體育社團;實體化;運行
中圖分類號: G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055X(2013)04-0120-06
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的模式下,我國的體育行政部門對體育事務的管理擁有絕對權力,其工作職能涵蓋了從微觀到宏觀的全部體育事務,這種“保姆式”的管理模式造成體育職能部門機構膨脹,工作效率低下。雖然在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大潮中,將國家體委改制為國家體育總局,但舊的權力格局和管理體制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只是進行簡單的裁并,體育社團依然屬于政府部門的附屬物,社會組織和政府體育部門的依附關系繼續存在,社會組織的自身造血功能弱化,影響了體育事業的良性健康發展。黨的十報告指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泵鞔_提出加強社會組織建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揮體育社會組織的社會功能,堅持體育事業的公益性,在政府指導下,依靠各類體育社團建立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保障公民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合法權益,促進全民健身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擴大競技體育群眾基礎,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和文明進步,努力奠定建設體育強國的堅實基礎。
一、社團與體育社團
社團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組織。按性質可分為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外交、文化體育、健康衛生及宗教團體等;按成員間的聯系紐帶可分為生理、社會、精神物質以及由個體所屬組織功能等方面因素結成的社會團體;按民間性程度分為官辦、民辦、半官辦社團。社團的結成一是基于社團所屬的成員的需要,執行為成員謀取利益的服務職能;二是基于政府職能的需要,履行服從國家和社會利益的管理職能。其社會功能包括為會員提供知識技能的增長、社會交往、社會承認以及獲得新的發展途徑;維護成員個人利益及群體利益;參政議政;政府助手,擔負各自社會成分的管理職能;承擔經濟信息溝通、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中國的社團一般具有非盈利和民間化兩種基本組織特征。社團與政府組織、非正式組織或自然群體有著明顯的區別。社團作為一種社會組織近年來在政府的主導下正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隨著國家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少社會組織出現了明顯的結構分化和功能重組,社會對各類社團組織的作用和功能開始提出置疑和詰問。期待一個以社會中介組織為實體的、相對獨立和自治的社會領域出現。
體育社團是指公民合法人以從事和發展體育事業為目的,自愿結成的群眾性組織。體育社團不僅是社團的重要類別,也是體育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之一。其主要職責是:宣傳和組織群眾參加體育運動,團結和動員社會力量參加體育運動。體育社團的主要特點是具有民間性、非營利性和互益性、同類相聚性。從組織形式來看,可以將體育社團劃分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和中國奧委會屬下的國家級體育社團;民政部門和體育行政機構、行業部門、地方體育總會指導的地方性體育社團、行業體育社團、學校體育社團、群眾性體育社團等體育社會團體。[1]
體育社團相對于其他類社團,其本質特征呈“弱性”,即較弱的政治性、較差的經濟性、較貧的學術性、較淺的文化性,相對于其他社團具有較寬松的生存環境和社會基礎。但是,體育社團組織的慣性特征所產生的路徑依賴使體育社團并未從根本上改變“政社不分”的狀況。
對體育社團的研究,我國還只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體育研究成果中出現,沒有形成專門的理論體系,但對概念的使用卻多種多樣,在不同的領域根據行業特點有不同的稱謂。比如經濟領域側重于它作為市場中介的作用,更多的是使用“體育中介組織”;政治領域則側重于它在政治領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與政府的關系問題;采用“體育社團”、“體育準利益集團”、“體育協會”或“體育非政府組織”,社會領域則根據其所承擔的任務和職責稱為“體育社團”、“體育非營利組織”“體育公益組織”、“體育自愿組織”、“體育慈善組織”和“體育自治組織”等,[2]強調的是體育社團在社會領域所具有的獨立性和公益性特點;國際上對于體育社團存在的性質和職能,體育管理組織和國際體育組織的歸屬,大多數國家都是屬于非政府管理的民間社團組織。在行使職能時具有獨立法人的資格,不受政府的干擾,我國的體育社團則是近年來根據體育發展戰略的調整和奧運戰略的需要,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行,部分體育項目逐步實行改革,形成了國家體育總局、省、市、縣 (區)、鄉鎮 (街道)、村(居委會)的體育社團層次結構以及體總、人群體協、項目體協、行業體協等具有塔狀同構特征的體育社團類型結構。[3]
二、廣東省體育社團塔狀組織結構
近年來,廣東省非常重視基層社會組織的建設,把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納入社會管理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內容。以全運會、亞運會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舉辦為契機,在建立競技體育職業俱樂部,群眾性體育社團等方面成效顯著,廣東宏遠職業籃球俱樂部,恒大足球俱樂部、恒大女排俱樂部等一批職業體育俱樂部成為了中國體育職業化改革的成功先例,政府主導的世界羽毛球黃金聯賽和社會自發開展的廣東省定向越野聯賽等賽事活動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目前,主導廣東省體育社團的塔狀組織結構是以政府體育行政事業主管部門為頂點形成的五級塔狀管理體系:第一級是省政府體育事業指導部門為頂點的政府機構;第二級是省體育局和同構于其中的廣東省體育總會、省體育科學學會、各單項體育協會所構成的塔狀結構。第三級是以廣東省體育龍頭副省級廣州市、深圳市體育局和其他地、市體育局為頂點和同構于其中的各單項體育協會所構成的塔狀結構。第四級是縣級市、區縣體育局(文體局)和企業內部體育協會為頂點和同構于其中的體育協會的塔狀結構。第五級是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和鄉、行政村級企業內各部門體育組織、體育群體活動站點為頂點和同構于其中的各類體育項目協會、人群體育協會所構成的體育社團塔狀組織結構(見圖1)。塔狀組織結構實際上是政府在權力和利益的制度化分配模式下建立起來的一種格局,以政府的行為把與體育有關的因素都納入到政府社會管理的調控體系中,構建廣東省體育社團運行的基礎。
三、廣東省體育社團實體化現狀
近年來,廣東省競技體育賽事和群眾體育活動頻繁。體育社團在這些賽事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有效地減輕了政府在賽事組織和承辦過程中的壓力,體育社團也從中得到了鍛煉和檢驗,形成了協會務實化、會員主體化、管理規范化、組織體系化、硬件實力化、經濟實體化、活動實效化的內在組織特征。在全運會、廣州亞運會、CBA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羽毛球大獎賽等有影響的賽事帶動下,體育社團的實體化程度不斷提高,單項體育協會逐年遞增。每年都有各類體育項目在全省依次開展。體育社團進社區、進學校成為常態。在提升影響力方面,通過奧運冠軍的成長經歷,吸引全社會的重視、支持和參與。在體育文化傳承中,發揮嶺南體育文化特色,創建體育文化品牌,傳承中華文明。
廣東省體育社團的運行,目前正在擺脫依靠國家撥款的國家型的集權性管理模式向經費來源多元化方向發展的國家社會型(中間型)管理邁進、最終目標是以廣東省體育社團改革為突破口,建立社團自治的社會型(分權型)管理模式,形成經驗在全國逐步推廣[4] 。通過體育社團自身的影響力,不斷深挖潛力,使體育社團向實體化方向發展。同時,擴大收費來源,使服務性收入提高比例明顯增加,目前,廣東省體育社團經費來源政府補助占比不到四分之一,社會捐贈收入和會員會費收入逐年提升。一些群眾基礎好或具備一定服務能力的體育社團,開展的社會活動比較多,獲得商業贊助的機會也大,其經費來源比較廣泛。還有一些社團的會員層次比較高,如高爾夫球、網球、羽毛球等運動項目,服務性收費是這些社團的主要經費來源。以服務養服務,是我省體育社團實體化發展中的一條重要經驗。但有的體育社團社會影響甚微,來自社會的資金支持力量不足,難以維持日常活動的開展。只能完全依靠政府提供經費維持。
四、廣東省體育社團的實體化運行
(一) 體育社團自主發展之路
長期以來,我國對體育事務的管理都是自上而下的政府管理模式,體育社團與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屬于具有“雙重身份”的隸屬關系。而體育社團作為“非政府組織”。資源的獲得卻是通過自上而下的行政體系來實現的,這種關系無疑增加了體育社團對其上級體育行政部門的依賴性,很難發揮體育社團獨立于政府之外的中介性作用。因此,體育社團走自主發展之路,需要強化社團的自身實力。
(二)體育社團自身實體化運行
廣東省體育社團的運行基礎是社團自身的良性發展水平正處在一個較高的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段,并在逐步擺脫一直以來采用掛靠政府或附設單位的體育社團與政府同構的異化產物的影響。弱化體育社團組織對政府的依附性,建立實體化的體育社團組織,依靠社團自身的造血功能,從以前的“雙重身份”中走出來,真正實行體育社團自治。盡管這種模式的轉變受到體育社團實體化市場規模不大、缺乏有效的營銷手段,服務產品形式單一落后,創新能力不夠,服務理念還不完善等因素制約,使體育社團組織難以形成聚集效應,發揮相應的社會服務功能。但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進行鞏固,比如,加大體育社團的培育和資金扶持力度,對體育社團日常經費支持比較大的贊助企業和在接受社會捐贈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有條件和有需要的企業來參與,通過與體育社團的合作促進了解,增強企業體育文化。也可以采用增加會員會費、銀行利息收入和申請政府撥款或專項資金補貼、向社會開放體育場地、體育服務,開展有償經營等活動,提高體育社團自身的財政實力。
1.人員實力
處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歷來都是體制改革的先行者,在體育發展改革當中,廣東省最早制定各種優惠措施引進體育人才,使全省的各項體育工作(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體育科研)在短時間內迅速走在全國的前列,這與人才的實力是分不開的,而從廣東省體育社團發展的現狀來看,單靠從外面引進人才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結合國外經驗和廣東省承擔的亞運會、全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多次大型國際國內綜合性體育比賽經驗,發掘志愿者力量是目前解決體育社團人手問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志愿者的特殊身份決定了相關體育社團不需要向政府部門申請增加編制,也不需要對其發放薪水,而且志愿者對社團的工作因為自身的主導而積極參與,工作效率較高。志愿者隊伍可以從社會招募,也可以從會員中發展,體育社團將志愿者的工作與會員的義務和會員培訓結合起來,以此為契機發動會員參與社團工作。此外,還可以與地方企事業單位和學校合作,組織全民健身活動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業余訓練比賽,依靠活動擴大影響,提高知名度,凝聚團隊力量,建立比較固定的志愿者群體,從本質上解決體育社團實體化發展問題。
2.物資實力
以往的改革經驗證明,要想使體育社團的實體化發展之路能夠順利進行,必須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體育物資是體育社團賴以生存、發展和承擔社會體育活動的基本條件。擁有良好的辦公設施、先進的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是體育社團向外界展示自身綜合實力的窗口,有足夠或雄厚實力的體育基礎設施,能吸引更多的體育愛好者參與,社團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壯大。如果在承接政府職能的同時以社團實體的名義開展活動,使社團的體育物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利用,則政府與社團都能從中起到雙贏的作用,充分發揮體育物質的社會化功能,促進體育社團的良性發展。
3. 經濟實體
一個有一定規模的體育社團,必然是一個有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具備現代企業制度的組織特征。有獨立的經濟核算。體育社團屬于非盈利性公益組織,組織人員的活動內容、經費開支受到章程的規制,因此他的社會公信度建立在規范的財務制度上,如果財務制度不透明,社團活動的開展和志愿者招募等方面就會受到影響。社團的信譽就會受到社會的置疑,一個社團如果它的經濟基礎雄厚,社團活動的開展就比較順利。因此,經濟實力決定社團的規模和社會影響力,決定社團實體化程度。
(三)廣東省體育社團管理體制改革
《廣東省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了社會團體登記和管理的具體細則,對社團準入條件,社團職責都有具體的要求。而在經濟活躍的珠三角地區,因資源配置的多元化,為社團的獨立存在提供了相對自由和寬廣的社會空間。這一變化在體育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政府通過轉換職能,將服務性、中介性以及公益性職能轉交給體育社團組織,對兼有一部分政府職能的體育社團,實現職能分離或向體育行政組織歸位,弱化體育社團組織行政化,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支持體育社團組織,回歸體育社團公益性本色。
1.轉變政府職能
體育社團在實體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我國體制改革過程中經常碰到的問題,廣東省的體育社團在體制改革初期,也是政府主導,政社不分,體育社團徒有實體之名,而無實體之實,各社團都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合署辦公,社團很難獨立行使一個實體應該行使的職責和權利。使體育社團發展緩慢,甚至有的社團逐漸消亡。
第一,確立“監管、引導為主,參與為輔”的政府職能,明確社團與政府間的隸屬關系。將“政策制定”和“政策執行”區分開來,使政府專注于政策的制定,給予社團充分的活動自,改變長期以來存在的政府和體育行政部門的僵化管理模式,避免作為功利的分配者和活動的組織者同時參與體育活動的尷尬身份,減少不公平競爭機制的產生。政府只在行使外部監管職能時,強化對體育社團資格的審查認定并監督其運行。
第二,建立政府為主導,運動項目協會化,體育社團獨立運作的契約關系。制定社團實體化發展的雙向管理協議和實體化評價標準,明確體育社團的社會責任,履行章程規定的政府職能,走實體化發展道路。
2. 成立理事會
理事會是國際上社會組織管理中通用的做法,是協會的領導機構。國際奧委會、殘奧會、亞奧理事會等國際上重要的體育組織,以及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等全國性體育團體都建立了理事會制度。理事會制度的建立,保證了體育組織能夠按照既定宗旨運行,使體育社團的管理獨立于政府之外。理事會成員對社團行政首長及主要負責人的選拔,社團內部重要事務的科學決策,制定社團長遠發展規劃的年度工作計劃,加強內部監督,對社團經費預算等重大事項和決定具有知情權、否決權,能保證理事會決議的客觀性和全面性。
(四)政府購買體育服務推動體育社團實體化發展
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動體育社團實現“實體化”,引導體育社團健康有序發展是今后政府部門體制改革的一項工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體育社團在促進體育事業發展、提供民生服務、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獨到的積極作用,成為體育行政主管部門與群眾密切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在廣州亞運會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大型運動會的籌備和舉辦過程中:政府采取了多項措施來向社會購買服務:主要有:(1)建立以項目為導向的政府購買服務長效機制;(2)將購買公共服務的資金列入年度預算;(3)強化信息公開制度,保證購買服務行為過程公平、公正和透明。
在廣東省各種大型比賽的舉辦過程中為利用各種大賽影響來促進大眾體育健身活動,使老百姓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政府向社會提出委托服務項目,由各體育協會提供服務。比如體育行政部門委托體育社團開展群眾健身技能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健身路徑維護等工作項目,由各體育協會負責組織實施,效果良好。特別是健身技能培訓工作,通過采取成本購買和項次補貼的方式,對公益性質的全民健身技能培訓進行服務購買,解決了體育系統在健身技能培訓上的難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針對健身人群獲知培訓信息渠道不暢的問題,參與購買服務的體育社團充分發揮“扎根基層,面向群眾”的特色和優勢,采取打電話、發信函、捎口信等方式主動與居民聯系,解決好全民參與難題;利用節假日送學上門等形式,解決好組織集中的困難;部分社團針對不同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及心理特點的健身人群,編寫針對性的學習資料,采用一對一輔導等形式,確保學習質量;針對中年人群體健身與工作矛盾突出的問題,部分社團創新了簡便易行的健身方式,解決工學矛盾;針對體育社團活動場地有限問題,整合各種健身資源,解決好活動場地保障難題。為保證購買服務工作取得實際成效,政府體育部門制定標準流程來保證購買服務的質量: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健身大餐”。
(五)體育社團多元化體系構建
當前,我國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小政府,大社會的政府管理模式,廣東省體育社團的實體化發展正是基于公益性和社會化的發展方向,與時俱進,面向社會需求提供體育公共服務,適應了體育利益主體多元化的要求,對于緩沖體育領域中的各種利益沖突、建立政府與公民之間的溝通橋梁,擔負起體育社團多元整合的責任,具有其獨特的地位。體育社團的發展,為政府構建社會多元化體育服務體系打造了一個平臺。
1.社團內部分工合作化
社團分工合作化是指從組織互助合作開始,逐步把個體不同的具體工作集合為整個社團組織正常運轉的過程。現階段全國不少社團都存在人員不足的情況,如何使現有的成員在社團的工作效率達到最大化,需要各個組織按照社團工作的需要劃分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對現有人員進行明確的分工,做到各司其職,職責分明,分工合作。[5]
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體育社團,一般應有一個長遠的發展規劃,廣東省的體育社團可以借鑒項目管理和知識管理的原理,對組織和開展的活動進行項目管理,把以往的活動內容用知識管理的方式進行存儲整理。對今后有關類似活動實行規范化、高效化運作,節省人力物力。
2.社團組織管理一體化
一體化是指多個原來相互獨立的實體通過某種方式逐步結合成為一個單一實體的過程。體育社團的一體化過程既涉及社團自身發展,也涉及社團組織、章程和社團文化,是社團成員、財務管理、決策管理、社會聲譽、社團活動的一種全面互動過程。社團一體化的基本特征在于自愿性、平等性和讓渡性,在這一過程中制度化和規范化成為實現社團一體化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它的具體運作模式關系著社團的實體化程度。因此,實現社團組織管理一體化,需要加強社團成員、物資和信息等因素合理組合,形成有機的統一體,實現社團上下組織、實施活動的一體化。
3.社團外宣工作高度化
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體育社團,單靠自身的獨立發展很難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生存下去,而應加強與媒體的溝通合作,通過媒體的力量來擴大社團的知名度。比如組織大型的群體活動和體育比賽,就需要通過媒體的宣傳來吸引社會的關注和參與。廣東省的部分體育社團在與媒體合作中有過很多成功的案例,中國—巴西足球友誼賽,羽毛球黃金聯賽等賽事活動為相關體育社團與媒體合作組織賽事,擴大知名度,吸引資金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相關社團的社會影響力。在社團的日常工作中,要主動向媒體推銷自己,積極邀請媒體參與社團活動。對外從平面媒體、電視媒體、新媒體等各方面展開外宣攻勢,對內則發動社團自身的力量,通過發放傳單、宣傳冊,創辦社團刊物來展示社團動態,同時利用網絡建立虛擬社區,向會員和外界傳遞社團信息,加強對外交流。
多年來的舉國體制使我國的體育社團組織長期面臨“政社不分”的尷尬局面,造成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存在著諸多弊病,改變目前這種以競技體育為“龍頭”的“連體”模式,分化“宏觀調控、中觀把握和微觀運作”的管理方式,是廣東省乃至全國性體育社團向實體化邁進的必由之路。[6] 廣東省體育社團實體化發展路徑,就是打破原有的經費來源、人員編制和辦公地點“三固定”的運作模式,完善內部管理、承擔政府職能,開拓經費來源渠道,增強社團內部的“造血”功能,最終實現實體化。
參考文獻:
[1]胡珀.湖北省省級體育社團實體化發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6.5:25-40.
[2]李晴慧,郭郁文.體育社團與體育體制改革[J].體育學刊,2002.5(3):138-140.
[3]葉國雄,劉遠祥.我國體育社團研究述評[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1(1):1-4.
[4]楚繼軍,萬昌智.廣東省體育社團組織網絡現狀與對策[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11(5)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