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5:00:39
序論:在您撰寫描寫月亮的現代詩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西方來自亞里士多德臨摹仿說的影響,而過分重視人物形象的刻畫。包括英美人在內的西方人的詩歌意象常常注重個體精神,個體創新,他們的詩歌意象不穩定,個性化比較強。與中國人不同,西方人,注重個體的創新,冒險,打破傳統,言前人所未言,這才有了20世紀的英美詩歌的崛起和令人矚目的成就,代表人物龐德是這場意象主義運動的倡導者和現代主義詩歌的開山鼻祖。龐德借用東西文化,通曉古今中外,使用翻譯的手法再創造中國古典,最終成為意象派詩歌的大師,寫出了《在地鐵里》這首意象詩歌的經典詩作:忽明忽暗熙攘人群里的面龐/陰濕的樹枝上面的幾片花瓣。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他創辦的《詩刊》成了意象詩歌開始的標志,他的《詩章》也同樣被視為意象派綱領。主張詩應該描繪“意象”,“一種在一剎那間表現出來的理性和感情的集合體”。發軔于法國超現實主義運動在60年代的美國發展成了一個新的詩歌流派新超現實主義或稱“深度意象派”或者后現代派,漸漸成為一場大規模的詩歌運動。他們的意象已經遠遠超出了意象派的誤區,從表層事物的關聯,轉向了深層次的意象。
詹姆斯,萊特的《春之意象》是深層意象的典型代表作:兩個運動員/正跳舞在風的教堂里/一只蝴蝶/飛落在你綠色話聲的枝條上//幾匹羚羊熟睡在月亮的灰燼。正如布萊曾說的,“深層意象詩是通過對無意識的開掘,使得想象的跳躍和比喻的轉換成為可能,使意象從心靈深處躍起?!痹谠娭形覀兛梢钥吹綆讉€意象:兩個運動員,一只蝴蝶和幾匹小羚羊從深層潛意識中跳出來。與詩人的主觀感覺密不可分,表達了詩人特有的感受。讀者惟有透過表面荒謬或不相干的聯系,才能把握深層意象詩的精髓。詩人張振民出生于60年代末期,在詩的田地里已辛勤耕耘20多年。他的詩歌里有第三代詩人呼吁的個體意識,又有英美詩歌的滲透,還有民族本土精神。因此讀他的現代詩可以領略不同于傳統表達形式的意象,無不含著外國詩歌的影響。詩人張振民在《新詩集的黑夜比你長》一書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張和象征等手法,突破了傳統詩歌不重視“象”的局域,突出了“象”的作用。用詩人特有的聯想和獨特的情感填滿了意和象的溝壑,在他的詩作里“意”和“象”渾然一體。
從《一粒芝麻》中的意象可以看出詩人卓越的才華和駕馭深層意識的能力:一粒芝麻從田間穿過/途經我身旁/多香?。∧巷L突然臥倒/鴿子與麻雀的歡躍/眼睛的光亮與麻雀的嘈鬧/攪在一起/把秋天閃在了山崖/太陽的光線披散開來/我低低的喘息/像芝麻就要起飛/瓦藍天空的窗口向西/此時我與二兩秋波的距離/僅僅相隔一層香氣/這香氣在穹窿之下/多像一粒芝麻溢出的/生命的全部意義。
詩人透過一粒芝麻感悟人生的意義,春華秋實的價值。把一系列意象羅列在一起,對深層意識的挖掘詩人用一粒芝麻和香氣讓人聯想到收獲和秋天,小南風和鴿子與麻雀給人收獲的時動態的喜悅。第三節里太陽的光線告訴我們已到了夕陽西下的時候和就要被加工的芝麻。最后兩節里蘊含著自然界規律的秋天描寫成了二兩秋波,散發著田園生活的收獲濃縮成了一層香氣,和一粒小小芝麻所蘊含的生命的意義巧妙地凝結在一起。
90年代的詩人有個共同的特點:風格比較輕快,沒有逼真的描繪,從主觀意識出發,運用象征、暗示、類比等對客觀事物進行抽象地概括?!躲嶙∧亲健肥且皇自伹镌?,詩人使用形象的語言,再現客觀景物和浮現在詩人的深層意識中的真情。中國詩歌的傳統就是重情,觸景生情,主張情的抒發。在這首詩里,詩人先渲染秋天的氣氛:那座山上的秋天/該紅的果實紅了/到山上看看吧/山上的空氣香得濃縮成一團/有幾顆青果躲在樹葉后面/閃著春天的媚眼/。通過視覺意象效果渲染果實紅了,之后是嗅覺意象效果描繪秋天香得濃重。接著詩人近觀,用秋天的漫山紅色的果實中幾粒別致的青果意象營造了一個秋天的美麗的圖畫。紅果、青果、春天的眉眼、一團香氣等嶄新的現代意象令人耳目一新。這些眉眼似乎還有一些糾纏/不肯離開/殊不知/果樹對葉子的眷戀已層林盡染。詩人接著用紅色表達果樹對綠葉的一往情深,而相比之下青果、春天的眉眼比不起紅色之戀的沉重。詩人并未停留于此,不滿足于實景再現和不止步在青果、紅果等的類比,而是充滿西方詩歌批評理論中的預見性和哲理性,深化詩人對秋之迷戀:記住那座山/在樹前/我的心已漫山紅遍。詹姆斯?萊特璇于《開始》,月亮把一兩根羽毛掉落到田野里。/黑麥在傾聽。/別動。/現在。/它們在那里,月亮的孩子,在嘗試/它們的翅膀。/在樹木之間,一個纖細的女子抬起她可愛的/面龐的影子,現在她步入空中,現在她徹底/消失,在空氣中。/我獨自站在一棵老樹下,我不敢呼吸/不敢移動。/我傾聽。/麥子斜靠著它的黑暗,/我斜靠著我自己的。意象月亮、羽毛、黑麥、月亮的孩子、翅膀、纖細的女子、麥子和黑暗等相繼出現,疊加,思維在跳躍,比喻在轉換營造了一幅浪漫的夜景圖畫。
意象的形成都會深深地打上時代的烙印,任何詩人都肩負著社會的責任,時代的責任,“社會責任是詩人的自然屬性”。意象的形成也是詩人自我情感表達的結果。任何詩人都是時代的記錄者,社會責任的肩負者,文化的承傳者。現代詩歌突破困境和提升思想的捷徑就是根基于和傳統文化之中發揚光大民族精神。詩歌不是語言的框架,不是詞語的游戲,是時代的脈搏,文化的凝結,社會的縮影。詩人一反朦朧詩的浪漫主義詩風傳統和浮夸的氣氛渲染,用樸素簡單的風格搏動讀者的心弦。詩歌是詩人激情的進發,詩人對時代脈搏的輕叩,對樸素的捧撫,充滿了對自然的傾心,用敏銳的靈角觸及被忙碌的現代生活所塵封的世界之心。詩人對面有個植物園,成了詩人忙中偷閑必去的消遣圣地。這里可以暫時遠離塵世的喧囂,生活的繁瑣,都市熙熙攘攘中的一塊平靜的港灣,而這種平靜是心靈的平靜,是靈魂的凈化。而現代人卻對此熟視無睹,美麗的風景沒有讓人們帶回到平靜的田園風光之中,自然和往昔似乎成了現代人的盲點。遍地雜草竹子與樹/丁香花的夜語/池塘的露宿/千萬雙眼睛居然捕捉不到/一縷來自民間的風俗。
作者從獨特的視角觀察現代新生的美麗是拔地而起的樓臺,類比為一株株的植物,籠罩住了塊塊的田地。固內有建筑/草木蒼生落地為戶/拍一拍胸膛敢問八
面來風/這眾多生長的摟舍/算不算植物/又有幾塊閑田被美麗罩?。?。拋開現代人實用主義的觀點,人工樓合與所取代的自然田園誰更美麗。這種美麗讓我們重新審視和思考現代生活的價值,這也是詩人不同于朦朧詩和其他抒情詩的地方。
摘要:雖然浪漫主義詩歌和現代詩歌的創作都經歷了類似的社會動蕩期,它們在創作的風格,主題,以及各自反應出的的精神狀態都有很大的區別。本文試圖把研究重點放在它們二者的差別,而它們兩者都經歷的類似的社會大環境則只是做了簡要的說明。
關鍵詞:浪漫主義詩歌;現代詩歌;差別;相似性
一、引言
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和現代詩歌在英國詩歌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們值得我們的關注和仔細的分析。本文試圖從浪漫主義詩歌和現代詩歌選擇的意象,主題,措詞,風格等方面對它們進行對比分析。
浪漫主義詩歌是在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推動下產生和發展的。主要把自己的矛頭針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思潮。華茲華斯(1770―1850)的《抒情歌謠集》的面世是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開端。代表人物主要有華茲華斯,柯勒律治,濟慈,拜倫,雪萊等。
英國現代主義詩歌的出現是在20世紀早期。它逐漸吸引了人們的注意是伴隨著意象主義的出現。和其他的現代主義者類似,現代主義詩歌的創作者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反對當時被廣泛接受的維多利亞詩歌,把重點放在對對傳統詩歌的結構和華麗的辭藻的批評上。這些現代主義詩人主要包括葉芝(1865―1939),艾略特(1888―1965),龐德(1885―1973)等。
二、兩個時代詩歌的分析
在十八世紀英國國內國外都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在工業革命之后,英國國內的矛盾累積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新出現的無產階級生活上極度貧困,被資產階級無情的剝削。他們之間的矛盾急劇地升級。國外法國大革命在整個歐洲都有巨大的影響。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包括詩人們都熱烈歡迎法國大革命和它的原則“自由,平等,友愛”。
在十九世紀晚期二十世紀,世界經歷了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的大動蕩,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俄國十月革命(1917),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這些社會因素對人的身體上和精神上都有巨大的影響。因此那個時代的作家必須找到一個全新的寫作方法去表達這種前所未有的感受。
雖然浪漫主義詩人和現代主義詩人都經歷了類似的社會變革,他們卻是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寫詩歌的。前者在自己的創作中展示了自己對社會的不滿,他們的作品主人公都是有堅強意志的英雄,充滿激情而且通常展示給讀者異國風情。和18世紀理性主義有著顯著的差異,浪漫主義者非常重視人類的內心世界,自然界也通常被人化了。而現代主義詩人主要把自己的創作重點放在人們恐懼,迷失,分裂,扭曲等等負面的內心世界。以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詩歌《一朵枯萎的紫羅蘭》和現代主義詩人葉芝的《科爾莊園的野天鵝》做具體的分析說明。
《一朵枯萎的紫羅蘭》整詩彌漫著一種悲傷陰郁的氣氛。首先,詩人選擇了一朵枯萎的紫羅蘭為全詩的意象,正如詩歌中所說的“這朵花的香氣已經散失”,“這朵花的顏色已經褪去”,“一個萎縮的,死的,空虛的形體”。然而詩人雪萊卻把這個“死亡的”紫羅蘭當成一個珍貴的寶貝因為“它在我荒廢的胸口”。愛對詩人來說是無與倫比的重要,哪怕愛已經不復存在。接著通過“它以冰冷而沉默的安息/折磨著這仍舊火熱的心”這種鮮明的對比,詩人表明了自己對愛情的忠貞不二,以及對甜美回憶的渴望。但是詩人的情緒抒發并沒有停頓在此,雪萊對愛的沉迷已經慢慢轉變成了后悔和懊惱。在詩歌的最后一句,“它沉默,無怨的命運/ 正是我應得的”把全詩的情緒推上了最高峰。詩人似乎是在承認自己對愛情的“死亡”是有關系的。全詩寫作態度真誠,感情飽滿,措詞精致華麗,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對愛情的態度。
在《科爾莊園的野天鵝》一詩中,詩人葉芝選擇一個高貴純潔的意象―天鵝當做全詩的主角。和《一朵枯萎的紫羅蘭》相比,盡管詩人在詩中也表達了自己對未來和永久的不確定性和惋惜,但是語調相對平緩,祥和。第一段的中間部分,詩人說:“我聽到天鵝在我頭上鼓翼,于是腳步就更為輕捷”。一方面,葉芝記得第一次見到野天鵝的時候它們敏捷矯健的腳步,但是詩人現在在感嘆自己已經不在年輕;另一方面,現在的野天鵝和當初一樣,沒有任何的變化。詩人似乎是在暗示自己對天鵝的羨慕和嫉妒。第二章節的開頭,詩人寫道:“還沒有疲倦,一對對情侶,在冷冷的友好的河水中,前行或者展翅飛入半空”。然而隨著詩人情緒的發展,到了第二章的末尾,詩人說:“可有一天我醒來,它們已經飛去?”用問句做詩歌的結尾,詩人沒有提供給讀者一個確切的答案,天鵝到底是飛走了還是留在湖中呢?可能葉芝想讓讀者自己找出答案,可能葉芝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以這種試探性的言語當做詩歌的結尾,我們能感受到現代主義詩歌更喜歡采用一種模糊的,甚至是神秘的風格。
為了能更加具體詳細地對比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詩歌,本文還用了雪萊的《致月亮》和葉芝的《麗達和天鵝》作為實例進一步分析說明。
雪萊的《致月亮》是一首短小精湛的詩歌。雖然篇幅較短,但是詩人還是成功給讀者描繪出一幅清晰生動的圖畫。并且在對月亮這樣一種既平常又特殊的意象的描寫中,詩人雪萊也采用了一種和其他詩人不同的手法。在詩歌的開始,詩人說:“你面容蒼白是否已疲倦”,以這樣孤獨悲涼的畫面作為全詩的背景。之后詩人說:“穿梭于生辰不同的群星”,“孤獨地流浪”。“穿梭于群星”,“孤獨”這樣一個明顯的對比就形成了。這樣似乎是矛盾,但是事實上反映出詩人在繁華世界擁擠人群中的孤獨。下一句詩人用了一個看似稀疏平常的暗喻,他說:(月亮)“宛若無歡樂的眼睛”,卻“找不到目標停留長久”?這樣的一個問題似乎提供給了讀者兩種有可能的結論:加倍放大自己的絕望;或者是找到一個更加美好的結局。一度是明亮的美麗的意象在詩人的手中變成了一個又疲憊又孤獨的物體,詩人其實是在用月亮暗示自己,在攀登文學頂峰時,感到了厭倦;才華出眾,高處不勝寒,找不到共同的朋友飽嘗孤獨,生活中竭力尋找情感的棲息港灣,卻找不到長久相守的伴侶。
在葉芝詩篇《麗達與天鵝》中,宙斯化身成一只天鵝了麗達。在葉芝看來,歷史是在前進中循環的。天鵝了人,神和人的結合,發生在一個時代結束另一個時代開始的時候。詩人似乎是在慶祝這樣的暴力行為,但是正如這個神秘的事件,詩人突然開始質疑這種人與神的結合到底能不能解決知識和權力之間的對立矛盾,是不是能使得知識和權力能和諧共處與世。詩歌開篇就以劇烈的形式描述了神化成鳥了麗達,特洛伊被毀滅時的悲慘情形。阿伽門農的死。最后三行又是以提問的形式結束,而且沒有提供任何答案。宙斯也是創造力的象征,可是神的創造力也必須降落于世間。靈肉結合便集中了人不能克服的雙重本質:愛與戰爭、創造與毀滅。在詩中,一方面,葉芝鮮活地寫出了天鵝與麗達的肉體戀愛,另一方面,也著手對他們發生這種關系后所造成的惡果和罪孽進行嘗試性的探討。(貴州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貴州;貴陽;550001)
參考文獻:
[1] 劉守蘭. 英國名詩解讀[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3,2.
[2] 劉炳善.英國文學簡史[M].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1.
[3] 王欽峰. 拜倫雪萊詩歌精選評析[M].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4] 羅選民. 英美文學賞析教程[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5.
[5] 蘇煜. 英國詩歌賞析[M]. 北京:新華出版社, 2006,3.
螢火蟲,屬于鞘翅目螢科,是一種微型甲蟲,因它尾部能放射螢光,所以又稱之為螢火蟲。螢火蟲別名很多,有流螢、景天、熠、夜光,還有宵燭、夜照、耀夜等。螢火蟲走進人們的生活,也就成為詩人歌詠的對象。我國歷代都有歌詠螢火蟲的詩歌。縱觀這些詩篇,大致表現以下幾方面的審美意義。
一.描寫螢火蟲,表達詩人對它的贊美之情
唐代詩人韋應物《玩螢火》寫道:“時節變衰草,物色近新秋。度月影才斂,繞竹光復流。”詩的大意是,時節變化,野草都衰老了,景物呈現秋天的色彩。螢火蟲從明亮的月光下飛過,斂起了形跡,那是因為明月太亮,微弱的螢火被月光淹沒了;它繞著竹林飛時,又出現了流動的光線,那是因為竹影暗淡,襯托出它的光亮。這首詩把螢火蟲秋夜飛翔的情景描寫得非常細膩,極其逼真,富于美感。
唐朝詩人李嘉《詠螢》寫道:“映水光難定,凌虛體自輕。夜風吹不滅,秋露洗還明。向燭仍分焰,投書更有情。猶將流亂影,來此傍檐楹?!痹姷拇笠馐?,在夜晚,螢火蟲在水上飛舞,光點閃爍不定,在空中飛翔,身輕自如。夜風吹來,光亮不滅,秋露洗滌,仍舊明亮。向燭光飛來,送來光焰,伴人夜讀,人放下書本休息,它更是有情,在楹檐間流連,給人美感。全詩形象地描寫了螢火蟲飛翔的情景,表現了詩人對它的喜愛之情。
唐朝詩人周繇《詠螢》寫道:“熠熠與娟娟,池塘竹樹邊。亂飛同曳火,成聚卻無煙。微雨灑不滅,輕風吹欲燃。舊曾書案上,頻把作囊懸?!痹姷拇笠馐?,螢火蟲閃著光亮,在池塘竹樹邊飄動著,亂飛如同搖曳的火苗,聚在一起卻沒有生煙。小雨淋不滅它,輕風吹來更明亮,像要燃燒似的。古代曾把它裝進口袋,懸在書桌上,照人讀書。這首詩從不同角度描寫了螢火蟲美麗的形象,表現了詩人贊美的情緒。
唐代詩人李白《詠螢火》寫道:“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若飛天上去,定作月邊星?!痹姷拇笠馐牵灮鹣x像一盞小燈,雨水打不滅它,風吹過來,它更加明亮,如果飛上天空去,一定能在月亮邊當一顆小星。前兩句是實寫,后兩句是想象,虛實結合,表現了螢火蟲的美麗形象。
現代詩人的《湖上》:“水上一個螢火/水里一個螢火/平排著/輕輕地/打我們的船邊飛過/他們倆兒越飛越近/漸漸地并作了一個。”這首詩寫水上飛著螢火蟲,水里飛著螢火蟲的影子。它們并排著移動,當水上的螢火蟲沾到水面,兩個便并作一個了。全詩通過對螢火蟲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它的喜愛之情。
二.托物言志,通過寫螢火蟲,寄托詩人的思想感情
唐代詩人虞世南《詠螢火》寫道:“的歷流光小,飄搖弱翅輕。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痹姷拇笠馐牵毿〉墓饬溜w動著,柔弱的翅膀在風中搖擺不定。它擔心沒有人認識自己,獨自在黑暗的夜晚放射光明。詩人通過對螢火蟲在黑暗放出光明的描寫,托物言志,表現這樣的哲理:盡管生命弱小,突出螢火的微不足道,也不能自暴自棄,而要在艱難的環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南朝詩人蕭繹《詠螢》寫道:“本將秋草并,今與夕風輕。騰空類星隕,拂樹若生花。屏疑神火照,簾似夜珠明。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輕?!痹姷拇笠馐?,螢火蟲本是和秋草并生在一起,如今在晚風中輕盈飛舞。飛到空中像星星隕落,飄拂到樹枝上,好像開了花朵。落到屏帳上,疑似神火照耀,落在簾子上,好似夜明珠閃光。遇到你采集我的光彩,那我就不吝惜自己,獻出自己的光熱。詩歌的末兩句卒章顯志,表達了詩人只要遇到知己,就不惜貢獻微弱力量的思想感情。
現代人寒香子的散文詩《螢火蟲》寫道――
大夜不只是擄走太陽,還將甜潤的月亮,鎖進烏云的牢籠;將眨眼的小星,囚進霧靄的監獄。
黑暗主宰人間,夜色粘稠得幾乎凝成固體,窒息人間萬類。青蛙兒不再打鼓,夜鶯不再吟詩。
一豆螢火,飄一點詩意。時而將夜的黑衣襟,咬一個小洞;時而將夜的黑皮膚,劃一道血痕。
雖然只是些小不點兒,卻讓窒悶的人們,呼到光明的氣息,讓絕望的人們,看到光明的希望。
黑夜法力無邊。你將這兒咬個豁口,它便將這兒縫補;你將那兒劃個傷口,它便將那兒修復。
然而,這些小斗士,就是不氣餒。不是在這里跳躍生動的光點,就是在那里描畫閃光的弧線。
太陽終于沖破黑暗的阻撓,君臨天下,光復舊物。而那引來光明的使者,卻悄然消隱了形跡。
一、復習內容
四上小語教材中有詩歌七首,分別是:《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元日》《江雪》《風》《老師,您好!》和《秋天》。其中現代詩兩首,古詩五首;七首詩中有三首是描寫秋天景象,有兩首詩描寫了月亮。
二、教學設計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上一節復習課,復習本學期學過的詩歌?;貞浺幌?,這學期學過哪些詩歌呢?
2.喜歡玩游戲嗎?這節課就用闖關游戲的方式來復習。那就讓我們進入第一關!
(二)闖關游戲復習詩歌(答對為小組加星)
第一關:知詩人。(出示詩題)這么多詩歌,都是誰的作品呢?猜詩人,說出處,看誰最厲害!
第二關:看圖背詩。(1)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古來詩畫是一家。看圖背詩,請看圖?。ǔ鍪尽督凡鍒D)(2)“三分詩,七分讀”,誦讀《江雪》的時候,還要注意抑揚頓挫,誦出節奏和韻律來,誰來挑戰?
第三關:吟詩作對。(1)古人常說,吟詩作對,給你上句,你能對出下一句嗎?(2)吟詩吟得好,對也對得妙!光背詩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動動手,寫下來。每組請一位同學到黑板前來寫,其他同學拿出復習紙寫,必答題兩句。
第四關:解詞句。(1)這些詞語的含義你都了解嗎?(嬋娟、屠蘇、桃符、瞳瞳日)(2)還有一些帶點字詞,對我們理解古詩有著重要的意義,說說帶點字詞意思,詩句又是什么意思?①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②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③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④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第五關:用詩句。如果我們在說話、習作時能恰當運用這些古詩,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今天,老師也希望你能把所知道的詩句巧妙地引用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詩句?①這場大雪過后,一片銀松雪柳,真是____。②秋天的夜晚,明月東升,我和爸爸到湖邊散步,湖面風平浪靜,這美景讓人想起:_______。③中秋佳節,我望著明月,思念著遠在北京的表弟,心想:______。④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張貼春聯,真是:________。
第六關:悟詩情。詩人是描繪心靈的畫家,每首詩都表達了不同的思想感情,你還記得這些詩歌表達的感情嗎?請你讀一讀,連一連。(出示詩題及詩歌表達的情感內容,讓學生連線)
第七關:秀積累。(1)今天,我們復習了7首詩歌。在這7首詩中,有3首詩描寫了秋天,它們是哪幾首呢?你們還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詩?(小組可以討論)(2)還有兩首詩描寫了月亮,你知道哪些寫月亮的詩?
第八關:秀表達。(1)同學們,詩人通過寫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當我們想表達自己情感的時候,也可以寫詩,你們也可以做小詩人。我們進入最后一個環節,請拿起筆,模仿《秋天》的片段,任意選一個季節,創作一首屬于自己的小詩。(2)生自由作詩,師巡視。(3)學生讀詩,展示。沒寫完的可口頭說出來。
(三)總結
看看爭星榜,4個小組都有精彩的表現!給自己鼓鼓掌!我們再用掌聲恭喜優勝小組!這節課我們一起復習了本學期學過的7首詩歌,希望同學們在課后繼續復習鞏固。
三、案例評析
1.有意思。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維持,已得到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運用游戲寓教于樂、輔助教學,也成為廣大教師常用的手段。可這樣的手段在復習課中卻很少出現?,F今的復習課大多成為枯燥、無趣的代名詞,老師在教學中常以大量的機械重復訓練來代替系統的復習和整理,雖然在知識技能上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時也帶來了思維上的僵化和情感態度上的“熟能生厭”的負效應,因此,復習課中關注學生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如“詩歌復習”一課,教者從兒童的視角設計“闖七關”游戲式的復習課,從復習內容的引入到復習內容的展開和拓展運用,既有刺激又有挑戰,每個環節都充滿著“趣、活、效”,從而達到詩歌復習課的基本目標,即本學期詩歌知識、積累上量的增加、內容的進一步理解,還有學習詩歌方法技能上的“熟能生巧”;達到詩歌復習課的發展目標,即情感態度上的“熟能生愛”。
2.有意義。
(1)明確復習目標。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應當“學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質量標準”。提高復習課的效率,確定適切的教學目標尤為重要。選擇什么樣的教學目標,要依據教材內容、《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及學生年齡特點來確定。從上面的復習課教學設計上看,教者設計時從看“課”到看“本”,注意全面把握;從看“點”到看“線”,注重內在聯系;從看“知”到看“能”,注重能力提高,教學目標非常明確:①通過闖關游戲的形式進一步激發學生詩歌復習的興趣。②通過“看圖背詩”“吟詩作對”等環節的設計,復習、鞏固本學期七首詩歌,誦讀、積累詩歌。③通過“知詩人、解詞句、悟詩情”等環節設計,引導學生再次感受詩歌寫作背景及表達的情感,增進對詩歌的理解,鞏固理解古詩的方法。④內外鏈接,豐富積累;學用結合,讀寫實踐。
(2)掌握學習有法。語文課程要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得到能力上的提升,除了要根據智力價值選擇知識外,另一個關鍵是必須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方法比知識更重要。①教師教有法。如教學設計的第二關:看圖背詩,教者選擇了闖關游戲的方法引導學生復習、背誦學過的詩歌,有效激發學生參與激情;在引導學生背誦時,選擇了圖文結合,看圖背詩,既符合學生學習的規律,也與詩歌“詩畫不分家”對應;引導學生邊看圖邊想象詩句,是為了讓學生能抑揚頓挫背出詩句,誦出節奏和韻律來。在整個“詩歌復習”教學設計中,教者始終注意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枯燥地方有游戲,難點地方有引導,空白地方有拓展,延伸地方有運用,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鞏固知識,學習方法,積累知識,運用實踐。②學生學有法。詩歌的復習,不是讓學生簡單地讀讀背背,而是要在復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學古詩、理解古詩的方法。如“解詞句”部分,教者復習的不僅是對詩句、詞語含義的理解記憶,更是引導學生掌握利用圖、抓住一些有特殊含義的詞來理解詩句情感的方法。類似于這樣設計的,在“詩歌復習”的每個環節,都有不同程度體現。如看圖背詩,意在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學古詩的方法:借助插圖,展開想象;再如用詩句,引導學生學會學以致用的方法,掌握在不同的語境中運用詩句,增進對詩句的理解。
授課地點:廣西賀州高級中學高二(3)班
授課人:李仁甫(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
學生自覺齊讀《春江花月夜》。
師:好。賀州高中的同學們,首先,我向你們鞠個躬致敬(師鞠躬,眾鼓掌)!開始,你們就給我一個驚喜和意外,很整齊地、很自覺地朗讀全詩。這證明,賀高的同學學習熱情是很高的,素質是很強的!謝謝你們!今天,來到貴校,有做兩件事,一個是現在的講課,還有接下來的講座。同學們猜一猜,老師更喜歡講課還是講座?
眾:講課。
師:這是標準答案。(眾輕聲笑)為什么更喜歡講課?因為講座往往是老師一講到底,口干舌燥,沒人幫我;而講課,我不必一講到底,有人幫我。待會兒,同學們愿意幫我嗎?
眾(小聲):愿意。
師:聲音不夠大,愿意嗎?
眾(大聲響亮):愿意。
師:好,謝謝!
師:怎么幫我?
生1:舉手。(眾笑)
師:對了。我在外講課,問同學們“怎么幫我”,他們說“回答問題”,而今天你們說“舉手”。我覺得,“舉手”要比“回答問題”來得好,因為舉手就意味著回答問題,而回答問題是不是一定得舉手?
眾:不一定。
師:是的,也可能是老師強迫你站起來的,而舉手代表著一種高度的自覺性。好,剛才,同學們有兩個行動很自覺,一是朗讀,一是舉手。在大家自覺舉手之前,我的要求先降低一點,請你們回答問題。下面老師直接下達指令,檢查預習,看看大家的學習情況。請大家看課件。(指向PPT)結合全詩,了解題目中的5種事物所涉及的基本信息。題目《春江花月夜》(學生跟著齊讀),第一個題目,根據“春”,我提問是:大致是春天的什么時候?我請一位同學來回答,7號,7號是哪位同學?
生2:大概是晚春。
師:是晚春。你的證據是?
生2:可憐春半不還家。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補充的?她說是暮春,有沒有同學補充,有的話可以舉手?,F在可以舉手了。(一女生舉手站起)好,第一個舉手的,勇氣可嘉,我們點贊給她好不好?(生齊鼓掌)
生3:我也認為是暮春。
師:你也認為是暮春,原因呢?
生3:“江水流春去欲盡”。
師:“江水流春去欲盡”,嗯,有沒有不同看法?有,可以舉手。(一男生舉手)
生4:我覺得是初春之后,還沒有到晚春。
師:初春之后,還沒有到晚春?
生4:因為有一句是“滟滟隨波千萬里,江流宛轉繞芳甸”。“芳甸”的意思是“開滿花草的郊外”,開滿花草,就意味著是在初春之后。我個人認為還沒有到晚春。
師:這個注釋里面有沒有?
眾:(齊聲)有。
師:他依據注釋說還沒有到晚春。好,現在我們有兩種觀點了,一種說法是晚春、暮春,還有一種說法是早春往后,那大概是什么時候?詩里面有沒有明確講是春天的什么時候?
眾:(小聲說)沒有。
師:沒有嗎?第一個同學用一個句子來證明觀點,這個證據是真實的,證據是“可憐春半不還家”,什么時候?春天有三個月,“春半”,二分之一,那就是這個同學講的早春往后,有沒有到暮春?。?/p>
眾:沒有。
師:當然,主人公擔心,擔心春欲盡,但是有沒有盡???
眾:還沒有。
師:好,請坐(示意該生坐下)。第一個問題我們解決了。(指向PPT)第二個問題,題目“江”,大致是長江的哪一段?18號同學。
生5:應該是中間那一段吧。
師:中段,中游,你的證據是什么呢?(生5沉默)好的,你請坐。
師:她是說中游,憑感覺。誰來補充?(兩生舉手)好,這位同學,(示意另一舉手同學)你稍等。
生6:我覺得應該是下游。
師:下游。為什么?
生6:因為詩中有一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師:那就是大江連著什么?
生6:海。
師:大海。“春江潮水連海平”,跟海洋相連的,太有才了!這是根據原文來判斷的,這就是我們說的“讀書有智慧”。能夠從原文中看出這個信息,很好。請坐!嗯,那位同學,認同她的看法嗎?
生7:認同。
師:那就不給你機會了,你馬上還有機會的。(指向PPT)第三個問題,題目中“花”,花期大概如何?21號同學。
眾:沒有21號。
師:好,那就請25號。
生8:花期應該是晚一點,晚期?!霸抡栈纸运砌薄保鹿庹盏锦r花上就像開放了。
師:她說應該開放了,開滿了,有沒有同學有不同看法?(示意該生坐下)好的,你先請坐。(一生舉手)
生9:我認為是快要落花的時候。
師:快要落了,為什么?
生9:因為有一句“昨夜閑潭夢落花”。
師:“昨夜閑潭夢落花”,花已經快要凋謝了,其他同學認同嗎?(旁邊一生小聲說不認同)你能反駁她嗎?誰能反駁她?因為總有一個是真理,對不對?不能兩個都對。有沒有誰來裁判一下?(示意該生坐下)誰來裁判一下?(停頓一下)那老師來當裁判員好不好,“昨夜閑潭夢落花”(“夢”重讀),有沒有落啊?
眾:(齊)沒有。
師:是夢中。主人公內心焦慮,于是“夢落花”,有沒有落?。?/p>
眾:沒有。
師:嗯,沒有。我們讀書要仔細地抓住一些字眼。是吧。它是花期正盛,鮮花盛開,春光美好。(指向PPT)第四個問題,題目中“月”,大致何時之月?我的意思是一個月中的何時之月?請20號同學。
生10:我覺得應該是晚春時候的月。
師:我問的是一個月中的何時之月?
生10:哦,中旬。
師:一個月分上旬、中旬、下旬,你說是中旬之月,證據是什么?(生10沉默)好的,那有誰來發表自己看法?
師:她說是中旬的,你們認不認同?如果是中旬的,月亮應該是怎樣,詩中有什么地方寫到?
生11:“皎皎空中孤月輪”。
師:哪一個可以體現?“孤月輪”,是怎么樣的?月如輪,車輪,對不對?是月輪,一輪明月,所以它是滿月吧?(生齊點頭)其實詩里還有一個重要地方能夠判定,哪里可以看出來?(一生小聲說話,師走至其前)好,你說。
生12:“海上明月共潮生”,一滿月就來潮了。
師:哦,潮水上漲了,什么時候,月滿之時。在江海相連的地方,有大潮,潮汐出現是吧,你解釋得很好。好,請坐。(拍其肩膀,示意其坐下)再看最后一個問題,題目中“夜”,大致經歷了一個怎樣的夜晚?經歷了多長時間,長不長?請40號同學。
生13:挺長的。
師:挺長的,怎么看出來?
生13:因為作者寫“江水流春春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然后月亮已經從月梢到月落。
師:哦,從月梢到月亮了,經過了一個漫長的夜晚。今夜有人難眠,今夜無眠,是不是?(該生點頭,師示意其坐下)
師:(指向PPT)這5個事物,春、江、花、月、夜,哪個作者著力寫的?
眾:(齊)月。
師:月,好的。(板書:月)其實,在這春江花月之夜,除了“月”,還有個更重要的對象,是誰?
眾:(小聲)人。
師:哦,人(板書:人)。幾個人?
眾:兩個。
師:兩個。哪兩個?
眾:游子、思婦。
師:對了,男的稱游子,女的稱思婦,注釋里面講得很清楚。剛才檢查了預習情況,我們賀高的同學經受住了考驗。你們預習得很充分,當然也有一些盲區。有盲區,不代表沒有預習,再預習也可能仍然有盲區,有誤解。我們對全詩有了整體把握,概括起來,寫的是在春江花月之夜,一位多愁善感的游子和思婦的情感故事。對不對?(生點頭)下面,我們一起把這首詩朗讀一下,體味這一段情感。(生齊讀)為大家點贊,因為你們朗讀得太整齊了,而且音很準,特別是xié、xiá,“斜”放在最后讀xiá,為什么呢?因為要押韻。你們讀得很對,這就進一步證明你們預習得非常充分。這首詩,老師是非常喜歡的;前人呢,也表示了他們的欣賞之情,比如有人說張若虛“孤篇橫絕,竟成大家”。他一生就留下兩首詩,這一首最長、最好?,F代詩人聞一多也作了高度評價,這個大家手中材料有,我們一起念出來。
眾:“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
師:“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這首詩,確實寫得很好,但美中還有更美的,好中還有更好的,不妨借用聞一多的表述方式,“好句中的好句,頂峰中的頂峰”。下面,我讓大家現場尋找“頂峰級”的句子。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多句,并且說明理由。記得一開始,我問怎么幫我的時候,這個同學說“舉手”。剛才,是老師指定同學來回答問題;接著呢,同學們應該主動地舉手了。好不好?減輕老師負擔嘛。給大家一分鐘時間??纯赐瑢W們,誰先舉手。(大約一分鐘)好,時間到。你認為“好句中的好句”是什么?來,我們交流一下。(一生舉手)此處應該有掌聲。(眾鼓掌)
生14:我劃出的句子是“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它寫出月光的清澈,寫出鴻雁不能為思婦傳遞信息。這里用了側面描寫。
師:用了一個詞語,很專業的,“側面描寫”。這里有沒有直接寫思婦的情感???
生14:沒有。
師:沒有直接寫,但這位同學能夠感受到背后有情的存在。什么情呢?(師生共答)思婦思念游子的情感。這種情感通過側面描寫顯得非常真切。好,請坐。我們繼續交流。我希望大家找到這樣的句子,能夠很自信地舉起自己的手,高高地舉起,希望更多的手能舉起來。有沒有其他同學愿意交流呢?(兩位同學舉手)這樣吧,給坐在后面的同學先說。
生15:我覺得“海上明月共潮生”是頂峰級的句子。春江的潮水像海一樣遼闊,水面上一輪明月冉冉升起。這里交代了詩歌的意象,顯得非常壯闊。
師:他用了“意象”一詞,還用了一個詞“壯闊”。有沒有“壯闊”的感覺?你來念一下,是不是壯闊的感覺。(生15有感情地朗讀)除了壯闊,還有什么感覺嗎?
生15:大氣磅礴。
師:大氣磅礴,這個跟壯闊還是相關的。還有什么感覺?能不能再挖掘挖掘?(生15沉默)其他同學能不能補充一下?(一生舉手)好,這位女同學。
生16:我覺得這一句寫出了明月與潮水的活潑的生命。
師:明月和潮水活潑的生命,這個活潑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16:一個“生”字,體現出那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師:假如沒用這個字而用其他的字,有沒有這種感覺?比如從低處升到高處,太陽升起來,通常用升起來的“升”字。張若虛有沒有用這個“升”字?
眾:(齊)沒有。
師:這個“生”,什么寫法?
眾:擬人。
師:用了擬人手法,寫出潮水的活潑。除了潮水的活潑,還有什么活潑???
眾:月亮。
師:潮水和月亮共生,共同嬉戲,顯現出活潑的生命力。這個“生”字用得好。嗯,我們讀書還要善于聯想,在其他的文本里面,有沒有也出現過“生”字來表現這種活潑的生命力?(一生舉手)。
生17: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師:學過嗎?(生齊說:學過)學過的,用的也是這個“生”,這個詩是哪個朝代的?
生17:唐代。
師:唐代還有一位詩人,寫日寫月,也用了“生”。什么句子?我知道,大家都知道的,大家一起說出來。
眾:日照香爐生紫煙。
師:對。還有寫月亮的,張九齡的句子。
眾: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師:詩人寫詩,經常把上升的“升”改成生命的“生”,寫出了事物蓬勃的生機。好的,我們繼續交流。(生16重復舉手)好的,還是你,你掌握主動權。
生16:我覺得“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這一句也很美。“徘徊”兩字,一是寫出了浮云的游動,二是借著月光,表現出了對思婦的那種憐憫之情。
師:“徘徊”用了什么修辭?
生16:擬人。
師:擬人的手法?!翱蓱z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嗯,月亮為什么徘徊?從思婦的角度,月亮徘徊來啊徘徊去,你感覺月亮為什么不停地徘徊來徘徊去?
生16:思婦也在樓上徘徊。
師:哦,思婦也在樓上徘徊,今夜無眠吧,可以感覺到一個人內心的寂靜。月光徘徊,然后對這個月光是什么態度啊,下一句怎么寫的?(師生齊讀)“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她對月光采取了什么樣的措施?
眾(小聲)卷,拂。
師:嗯,要把月光卷走,要把月光拂去。為什么要把月光卷走,把月亮拂走?
生16:因為有月光的話,思婦會更加思念游子。她覺得如果月光不在的話,可能游子就會回來了。
師:她遷怒于月光――哼,都怪你,惹我生氣,惹我思念,我要把你消滅,把你趕走!她生氣、怨恨,其實怪不怪月光?
生16:不怪。
師:嗯,其實怪游子,也怪她自己吧。明明是自己本身就憂傷,而怪罪月光,這是一種反常心理吧?古人把這種現象叫做“無理而妙”。就像我們頭發白了,到頭來不怪自己的基因不好,不怪自己勞累過度,而怪鏡子,把鏡子砸碎,對不對?明明是自己心情不好,看到地上的落葉,就說:就是你,惹我生氣。好了,這位同學解讀得很好。下面,我們繼續交流。(三位同學舉手)
師:好的,那位男同學。他比較近,近水樓臺先得月。
生18:我覺得“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這句話也寫得很好。因為在這句話之前,所有的句子都是描繪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用了優美的詞語把這個美景描繪得很美好。這里后面那句話“皎皎空中孤月輪”,“皎皎”就是形容那個月亮的月光帶給人一種很溫暖的感覺。我們看到滿月,看到皎皎的月光,會覺得一種淡淡的溫暖,但是他后面用了“孤月輪”,哪怕是那么明亮的月光,那么美麗的月亮,他都會感到孤獨,所以說這句話就是整個詩連接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的一個轉折。
師:好,他用了一個很專業的詞“轉折”,跟上面有聯系,跟下面還有聯系。我們一起把上面的句子找出來――上面八句吧,就你一個人讀吧,一個人讀往往最能體會情感。
生18:“春江潮水連海平……汀上白沙看不見?!保ū婟R鼓掌)
師:你能不能幫幫老師多講一點?開始的時候,你們說要幫幫老師,老師不想講得口干舌燥,對不對?你既然說前面的句子都是寫了月光,是集中寫景的吧,就如第一個同學講的,意象。寫意象也好,寫景也好,集中在一個地方吧。我們列舉一下,寫了那些事物?(師生齊)寫了春江,寫了潮水,寫了明月,還寫了花,還有林、芳甸,還寫了流霜、白沙。寫了這么多景物,構成了一個完美的畫面。你能不能概括一下,這個畫面有什么特點或者創設了什么氛圍?你能不能用幾個詞來概括它的特點是什么,有幾個特點。前面有同學已經觸碰到了,比如壯闊、大氣,記得吧,還有充滿深情。還有,你自己也說了,“皎皎”,這個月光,明亮、明媚,對不對?除了這幾個詞,你能不能再用一兩個詞來概括這個景象特點呢?就類似剛我說的這些詞。
生18:清明。
師:那就是眼前一切都是那么的清、那么的明,明就是明亮,這個明亮又不是像大城市的霓虹燈的明亮,它是一種很清的,清水的清。往下,很幽寂的,清明的一種景象,這個詞用的很有創造性,此處應該有掌聲(眾鼓掌)。還有嗎?
生18:暫時沒有。
師:好,你請坐。哪些景物,我們概括出來了;什么特點也概括出來了。那么這里寫景用了什么手法?我記得前面有同學講了擬人手法,除了擬人的手法,還有什么手法?
眾:比喻。
師:哦,比喻。那比喻在哪里?
眾:“月照花林皆似霰”。
師:“似霰”,用了比喻。那么這兩句,我來告訴大家,“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尤其是下一句“汀上白沙看不見”,這里怎么寫景物的,寫月光怎么樣?“看不見”,他沒有寫月亮吧,可是月亮的特點呈現出來了。
眾:側面描寫。
師:側面描寫,間接地寫月光。好,前面八句呢,我們回答出了有擬人、比喻,還有側面描寫。這里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為什么一開始寫了這樣的八句,有什么作用?
生19(一生小聲):借景抒情。
師:哦,有同學說“借景抒情”,訓練有素,平時老師肯定經常講“借景抒情”。不過“借景抒情”這個詞,用的太空泛了,還可以再具體說一點。(一生欲發言)
師(走至其跟前):好的,你說。
生20:表現了游子和思婦的――(該生停?。?/p>
師:游子和思婦相思的一種離情,一種悲傷,憂傷。那么這個景跟情是怎么對應的?剛剛這個景已經概括了,那么這個景跟情是怎么對應?前面的這些景跟后面的情,是怎么襯托的?正面還是反面?
生20:反面。
師:寫什么景襯什么情?
生20:寫景襯哀情。
師:好像這個回答不太符合規范的要求。
眾:樂景襯哀情。
師:嗯,前面的景是不是樂???(生20點點頭)好的,請坐。這樣就解決了我們的問題。我們在座的同學一起就把困難克服了。鑒賞詩歌往往要回答,寫了哪些景,用了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對情感的表達是什么作用。好的,我們繼續交流。有沒有其他同學發現了其他頂峰級的句子了?(一生舉手)
生21:我覺得“青楓浦上不勝愁,何處相思明月樓”這兩句寫得比較好?!扒鄺髌稚稀卑涤昧顺o《招魂》里的詩句,“明月樓”暗用了曹植《七哀詩》。
師:暗用,就是“引用”吧。講得很好!嗯,這邊還有同學舉手。你覺得頂峰級的句子還有哪些?
生22:我覺得是這兩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師:同學們,他說這兩句,我們來糾正一下,幾句啊?
眾:四句。
師:詩歌鑒賞跟白話文不一樣,詩歌鑒賞不認字數多少,停頓一次就是一句,哪怕是逗號、頓號,記住這一點。這里有四句。
生22:這四句運用了對偶,蘊含了人類循壞、事物不變的哲理。
師:能不能具體地跟大家分析一下。
生22:“人生代代無窮已”,雖然一個人的時光很短暫,但是世世代代都在循環。
師:好,大家注意啊,他提到了兩個概念,個體還有代代,這個“代代”我們用更合適的詞對應一下,個體相對的是什么體啊?
眾:整體。
師:“個體”、“整體”,這樣對應比較好吧,我們學語文就要咬文嚼字才出韻味。就人的個體來講,人生是有限的,是短暫的;而就人類的整體來看,是無限循環的,也是永恒的。這樣一種表述,這種對人生短暫和永恒關系的表達,其他作者、作家好像也涉及過的。就看我們課本吧,《赤壁賦》有沒有學過?
眾:有。
師:那《赤壁賦》里是怎么寫人生的短暫和永恒的?誰能背下來?(一生舉手)
生23(流利地背誦):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生齊鼓掌)
師:背得很好。我在網上查了一下你們的?;?,校徽上有棵榕樹,榕樹上面還有一個白色的鴿子,旁邊解說這象征著自由飛翔的生命。今天,你們穿的校服,也是白色的,我想起了白色的鴿子,你們在這課堂上飛翔,自由地飛翔,我今天看到了這種精神。好的,還有“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眾跟隨老師一起朗讀這兩句)。蘇軾是這么看待“短暫”和“無窮”。張若虛在這里,一方面寫了人生短暫、宇宙的無窮,使人生感到非常的渺小,感到憂傷,但是他說“人生代代無窮已”,這種對人生的看法又充滿了一種什么精神?
眾:樂觀。
師:對,樂觀、欣慰。用一個成語說,叫“哀而不傷”。這是張若虛對其他作家人生看法的一種超越。這是詩中的一個亮點,這里的句子確實是“頂峰中的頂峰”!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就交流到這里。我們來總結一下這堂課。我們先概括了跟月亮有關的寫景的詩句(板書:景);中間呢,我們重點欣賞了哲理性的句子(板書:理);下面寫思婦對游子的思念,有直接描寫,有間接描寫,“搗衣砧上拂還來”,“可憐樓上月徘徊”,寫了思婦的情(板書:情)。就這樣,本詩由景寫到理,寫到情。通過同學的分享、交流、討論,我們達成一個共識:這個景是很漂亮的,這個理也是很獨特的,這個情是很真實、自然的。最后,老師想現場了解一下同學們這堂課的收獲。同學們,文章的后面有這樣的說法:“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然后括號里寫的《唐詩雜論》“宮體詩的自贖”。“宮體詩”,乍一看,同學們可能不了解,這首詩怎么會是宮體詩呢?再看前面的注釋1,這首詩選自樂府《清商曲?吳聲歌》舊題。舊題,說明這個題是不是他創作的?
眾:不是。
師:不是的。我補充一下,宋齊梁陳,陳朝是南朝的最后一個朝代,陳的國君創作的《春江花月夜》是宮體詩。宮體詩,往往寫得比較奢靡,賞花弄月,顯得非常俗氣;主人公呢,往往是小寶貝、小女人,顯得很矯情?,F在到了張若虛的筆下,同樣寫“春江花月夜”,他贖清了宮體詩的罪過??墒?,它的罪過是怎么贖清的?誰來總結一下?誰來結合前面大家一起探討的內容來回答這樣問題?宮體詩,只要我們像張若虛這樣寫,就能夠突破宮體詩的框架而達到新的境界,誰來探究一下?
生24:我從這里看到,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江月夜的美麗畫圖,總結了一個更深沉更遼闊更寧靜的境界。跟以往的宮體詩有一個差別,擺脫了那種世俗和俗氣。
師:很好。有沒有其他同學補充?誰能夠最后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賀高的同學們,今天都穿上了校服,棒棒的,給老師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一生舉手)
生25:宮體詩是指那些奢靡、俗氣的詩,而張若虛換了一個角度來寫,他把它轉換成了對景的描寫和對情的表現以及手法的豐富多樣。
師:嗯,景、情、手法。是的,景、情都超越了宮體詩通常的寫法。比如說“景”,他的景寫得壯闊、大氣、充滿生機,對不對?比如說“理”,不僅僅是為人生短暫而悲哀,他把通常的悲哀超越到一種欣慰、歡樂的境界?!叭松D―”,我們一起讀一下。
眾: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師:再從“情”來看,比較真實,比較自然,矯不矯情?。?/p>
眾:不。
關鍵詞:語言藝術 語言情境
文學語言本身就是一門藝術。俗話說,“話有三說,巧說為妙。”巧說就是藝術加工。我們看一下簡單的詩歌范例,比如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边@里詩人一連用了兩個比喻寫月亮,“白玉盤,瑤臺鏡”就生動形象的描繪了月亮的外形和色澤,一輪銀輝播灑,清空一碧的月亮形象凸顯讀者眼前。如果僅僅是有比喻還是不夠的,這里還有夸張想象的藝術力,瑤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可謂仙宮。神仙的鏡子飛在青云端,一個“飛”字,多么傳神。沒有這樣的藝術夸張和想象恐怕詩歌的藝術美麗就大打折扣了。順著這樣的思維詩人繼續展開想象,“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圓。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惻愴摧心肝?!鼻鞍司?,寫少年時代月的美好想像,象征著難以忘懷的童年時光與天真無邪的純真心靈。后八句,寫月食,象征著純潔理想與天真狀態的破敗與祛魅,對于昔日美好理想淪亡的憂傷,是詩人慷慨悲歌的原因。整首詩充分運用好了比喻夸張想象的藝術,創造出了一幅美妙動人的藝術畫面。
上面是古詩方面語言藝術運用好的方面的情況,現代散文里面也有這樣的例子。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面對月色的描寫:“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假如去掉這些描寫比喻通感那么作品的藝術性就要大打折扣。
現在有些現代詩就很缺乏語言方面的藝術性,繼而導致詩不像詩,讀起來無味。比如六月十日記詩詞歌賦“柳枝還是搖曳,陽光依然明亮/不知名的鳥兒,正在窗外我不知道的地方/嘰嘰喳喳、喋喋不休地叫嚷起來/沒有人聽得懂他們的意思/這時候,光陰在白發里再次走了一寸/我從網頁資訊中看到/普照寺的尼姑,買了600萬元的豪宅/湖北通城6萬人被洪水圍困/而忘恩負義、刁蠻欠揍的越南人/又在上口出狂言,興風作浪”細賞語言方面的藝術性尚無可觀,思想性也無什么,讀來讓人感覺乏味。
當然語言的技巧只是一個方面,它還必須與作品的整個語境結合起來,只有從屬于作品的藝術境界范疇的語言才有魅力,任何單一片面的追求語言的作法都是錯誤的。比如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墒?,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背踝x起來感覺開頭也不怎樣,有點平鋪直敘的味道,藝術性并不那么強烈;但是把它放在全文里面味道就不一樣了,請看下文“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闭娴?,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并不著急,因為這樣慈善的冬天,干什么還希望別的呢!”放在全文中就不同了,口語味十足,卻也是娓娓道來,如話家常,讓人感到平易親切,樸素真誠。
一、卡明斯詩歌模式形成原因
(一)意象派詩歌的影響意象派詩歌是20世紀初最早出現的現代詩歌流派,是美國現代派詩歌的開路先鋒,其代表人物是埃茲拉•龐德。他們主張摒棄嚴格的傳統詩歌形式的約束,標志著美國現代主義詩歌的發端。1912年,首次采用意象派(Imagists)這一名稱。在龐德之后,艾米•洛威爾繼續領導該派活動,她提出詩歌的語言應該貼近生活,詩歌應該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直接描繪主觀或客觀的事物,表達詩人的感受和體驗。該流派的主要觀點是:詩歌的表達要具體、簡練,避免那些無助于表達、用作裝飾的詩歌慣用詞匯;在韻律方面,用自然的樂句,創造新的節奏,避免片面追求格律,為效果而效果;題材完全自由,用意象來寫詩。20世紀初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破滅,戰爭的負面影響,經濟危機的陰影,貧富懸殊的加大等社會因素促使人們反對以往的浪漫主義詩歌,更強調人的本能和直覺。而意象派詩歌的出現符合時代要求,迎合了人們的訴求。他們主張詩人以含蓄和高度凝練的意象生動形象地展現事物,用視覺意象引起聯想,表達一瞬間的直覺和思想,用自由體寫作,短小精練。他們反對空發議論及感嘆,反對詞語的堆砌,要求靈活使用韻律,吸收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風格及語言特征,力求以鮮明的意象和簡潔精練的中國式詩體去反對傷感而空洞的維多利亞時期的詩風。意象派的詩無論從描繪事物本身,還是詩歌詞語段落的組織編排方面都常常顯示出其鮮明的視覺性特點。視覺性特點是意象派詩歌創作的一個重要特征,卡明斯受意象派詩歌影響,把意象融入于詩歌創作之中。他一方面注重語言的意象性,用語義描繪出奇特的語義視覺,另一方面注重詩行等的排列,在詩歌中直接呈現出表達抒情的意象,用視覺意象讓讀者產生豐富的聯想,從而讓讀者感悟意象中所蘊含的思想。他的詩反對僵硬的韻式和詩體,語言精練,注重意象和語義的動態結合,通過對文字及詩的結構精心安排和處理,使其詩具有很強的視覺性效果,給讀者留下強烈的感官印象。
(二)達達派和立體派藝術的影響卡明斯不僅是著名的詩人,也是位多產的畫家,曾成功地舉辦多次私人畫展。在繪畫方面,卡明斯比較崇尚達達派和立體派繪畫風格。達達主義是“一戰”期間出現的現代主義文藝流派,其宗旨是反對一切傳統和常規。立體派藝術也是同時代產物,主張破碎,解析和重新組合,即打破物體的完整形態,使其成為支離破碎的碎片,再重新拼貼??魉拱堰_達主義和立體派的美學原則和技巧運用到詩歌創作中,打破傳統模式,重新對語言進行組合和排版,從新的角度對詩的意義進行詮釋。與其繪畫作品相比,卡明斯的詩歌實質也是一幅畫,只是他的詩歌是以語言文字為材料和媒介而不是用線條和顏料表現出來的一幅畫。受達達主義和立體派藝術的影響,卡明斯最崇尚一首詩就是一幅畫,這和中國古典詩歌含蓄而形象的表達具有相似之處。他喜歡使用一種輕描淡寫或迂回曲折的手法進行描述,期望讀者能參與進去,自行體會其詩中的含意。卡明斯的詩歌被稱為字畫(wordpicture),也稱為詩畫(poempicture),其注重語義與圖像的動態結合,注重視覺特點,反對抽象陳腐的道德說教及冗長的評論,強調避免過多的傳統維多利亞文風的多愁善感。他指出詩歌應當簡練,猶如一幅掛于眼前的圖畫,表達出一個意象,是一個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情與景在詩歌里和諧交融,體現出詩歌的視覺效果。言有盡而意無窮,卡明斯的詩畫詩在有限的字句里給讀者提供了無限的視覺美感和思考。
二、卡明斯詩歌模式特點解讀
由于受時代種種思潮的影響,加上卡明斯本人具有卓越的繪畫才能,這使得卡明斯的詩歌無論在詩的排版、詞匯拼寫及語法使用上,都突破了傳統韻律詩的嚴格束縛,注重詩的視覺性,創造出具有奇特文體特征和文體價值的詩畫形式。
(一)詩中有畫的詩歌排版傳統的詩行排列是由大寫字母開頭,若干斷行構成一節。卡明斯打破了以往的分行形式,常以小寫字母開頭,并別出心裁地對詩行進行重新排列,使之成為一種直觀可視的視覺詩??魉故窃娙思娈嫾?。他曾經在一封寫給編輯的信中說:“我最關心的是每一首詩畫都要保持原樣。為什么呢?也許是因為我的詩,少數除外,實質上是畫。”他的詩的特點就是詩歌中有畫的成分,充分利用圖像的可視性,給人帶來感官上的沖擊,因此在解讀的時候,要注意充分發掘視覺的直觀性。例如,其膾炙人口的名作“1(a”這首詩,語言簡短干練,就只有四個單詞:a,leaf,falls,loneliness(一片,樹葉,掉下來,孤獨)。但這首詩的排版有些特殊,如下所示,這幾個單詞的字母是分開來豎著排列,給人以孤獨的直觀感覺,形象地表達了樹葉飄零的過程,把孤獨(Loneliness)這個單詞分開寫,字母L孤零零地排在最上面,讓樹葉掉下來這幾個單詞穿插在中間,后面再跟上oneliness,寫出了那孤獨的漫長和煎熬??魉雇ㄟ^對這首詩歌的特殊排版,給讀者展現出一幅孤獨凄涼的樹葉慢慢飄零的畫面,圖像與語義的完美結合,使讀者領會到作者對于世界的孤獨感受,從而引起讀者共鳴。同樣在他的詩“one(孤獨)”中,他將這首詩的這7個單詞thissnowflake(alighting)isuponagravestone”(這片雪花,閃閃爍爍,落在一塊墓碑上)隨意進行了組裝排列,把單詞也分拆開來,豎著排列,跟“l(a)”的排列類似,也給讀者造成了視覺上的沖擊,通過聯想從而感受到一片雪花孤零零地從天空中忽閃著飄落到墓碑上的凄涼而生動的畫面。而在“r-p-o-p-h-e-s-s-a-g-r”(螞蚱)這首詩里,卡明斯也用其特殊的排版,給讀者呈現出一幅栩栩如生的螞蚱的畫面[6](P111)(圖1)。同樣在“BaffaloBill”一詩中,卡明斯巧妙地將詩歌特殊排版后,整首詩歌看上去像一匹奔騰的駿馬??魉股朴诶门c眾不同,突破常規的排版,使他的詩歌具有圖畫的效果。而在另一首詩中,通過把這些單詞都連接起來,按照之字形排列:the/sky/was/candylu/minous/edible/spry/pinksshy/lemons/greensCoolchoc/olate/under/alo/co/mo/tireSpout/ing/vi/o/lets,漢譯文:天/空/是/糖果/晶瑩/秀色可餐/輕盈/粉紅的羞澀/檸檬/碧綠/巧克,力/下面/一/輛,火車/冒/著/紫/紫,煙。[7]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表示色彩的詞匯如粉紅、碧綠、紫羅蘭色等,讓讀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動的色彩豐富的畫面:一列冒著紫煙蜿蜒而行的火車正徐徐行駛在五彩斑斕的天空之下。無論是排列的圖形還是語義中五彩繽紛的顏色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語義與圖形的結合啟發了豐富的想象和聯想,通過視覺作用于情感及心靈,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二)詞匯拼寫的變異卡明斯還善于利用英文字母的大小寫及字母拼寫等語言符號的使用,勾勒出生動的線條。例如,同樣是在“r-p-o-p-h-e-s-s-a-g-r”(螞蚱)這首詩里,卡明斯把螞蚱grasshopper這個單詞的字母打亂順序寫成gRrEaPsPhOs,通過大小寫字母一高一低的排列,讓讀者眼前似乎出現了一幅螞蚱正在雜亂的高高低低的草叢中忽高忽低地不停跳躍的畫面,巧妙的拼寫組合使英語字母拼寫出的單詞具備了象形文字的表形功能。另外在這首詩里R是個摩擦聲,這個字母放的位置如圖1所示,是腿和翅膀之間,讓人似乎還能聽到螞蚱的腿和翅膀之間摩擦的聲音。同樣,在上面提到的那首著名的“1(a”這首詩里,單獨拼寫的字母“s”是個絲擦音,也讓人產生聯想,似乎讓人由此聯想到風吹落樹葉的沙沙聲,卡明斯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重新排版,使得英語語言文字既能表音又能表形,增強了文字表達的張力和感染能力。同樣,在卡明斯的另一首詩里,他把thunder(雷聲)排列為ThuNdeR,這跟螞蚱那個單詞的排列一樣能起到異曲同工的效果,ThuNdeR這個詞大小字母的交錯排列造就了一個想象中的交響樂,這個詞似乎讓人不僅聽到了雷鳴聲,而且還能看到打雷時的閃電,直觀感受到忽大忽小忽遠忽近的電閃雷鳴??魉箍此旗o態無聲的描述,在正確的解讀后,非常生動形象,聲色俱全,讓讀者有親臨其境的感覺。而在描寫月亮的一首詩中,卡明斯也違反常規,把單詞moon(月亮)中間的兩個字母大寫,用mOOn來表示,讓讀者產生一種一輪圓月在天空中高高掛起的意象,在此詩中其他單詞的字母“O”開始也都大寫,但在詩的結尾部分其他的字母都大寫,而字母“O”卻小寫,寫出了月亮在云彩間漂移由大變小、由近而遠的動態感,卡明斯利用常規語言符號的變異,造成了陌生化效果,給讀者帶來了美感。在詞匯方面的創新,除了拼寫的變異以外,卡明斯還善于合成新詞來表達獨特的聯想,以達到表意的功能,比如在“injust(正是春天)”這首詩里,卡明斯造出了新詞eddieandbill和bettyandisbel,第一個詞的意思是指兩個男孩eddie和bill,第二個詞的意思是指兩個女孩betty和Isabel,卡明斯通過詞匯拼寫的變異,造出新詞,讓人聯想到春天里這些小男孩小女孩們手挽著手一起戲耍游玩親密無間的樣子,非常形象生動。
(三)打破傳統句法的束縛卡明斯顛覆了傳統詩歌的模式,打破了傳統詩歌中有關書寫形式、連字符的使用、斷行、標點和大小寫、詞性等方面的嚴格束縛。他根據自己表達的需要,使用獨特的表達方式,如把副詞當動詞、形容詞使用,刻意違背慣用的搭配關系等??魉乖趯懡o著名女詩人、普利策詩歌獎獲得者瑪麗安•穆爾的一首詩中,打破語法的束縛,巧妙地運用詩的排列次序,把女詩人MarianneMoore的名字的每一個字母都大寫單獨排在每句詩的第一列初次閱讀會讓人覺得每行的第一個大寫字母比較費解,由于不符合傳統的句法習慣而似乎不知所云,但細細一想便能豁然開朗。這種打破句法常規的做法使得作者所描述的女詩人的名字一目了然,整體讀完后便能映入讀者的眼簾,讓人聯想到一束高傲的、亭亭玉立、引人注目的花朵,從而感知該女詩人出類拔萃的優秀品性。13行詩句中都只用了動詞不定式來表述女詩人的特質,每一行都含有一對反義詞如cruel(殘忍)-mercy(仁慈),treacherous(背叛)-loyal(忠誠)等,通過語義的對比,表達出該女詩人與所處環境的格格不入,凸顯其清高孤傲的特性。在詩中的最后一句中把oneself(自我)這一單詞中的ONE全部大寫,與前面的他自己新造的一個詞Un-self(沒有自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新詞unself(沒有自我)強調了當時部分迷惘的一代美國人沒有自我、失去個性、只顧追求物質享受的工業化時代的背景,贊揚了該女詩人富有個性及與眾不同,在“迷惘”之中堅持自己的理想和品質。語義與圖象的結合,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一個品格高尚、個性鮮明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杰出女詩人的形象。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