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9:53
序論:在您撰寫標準化工作思路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新形勢;企業標準化;創新;思路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6 -00071-01
一、傳統企業標準化管理模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企業標準化管理模式越來越暴露出它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在提出標準項目時,側重于企業的現狀,很少考慮到企業的發展;在制定管理標準時,側重于管理機構的現狀,缺乏創新的思想,整個管理標準體系很難達到協調統一,不利于企業組織體制創新;在制定技術標準時,特別在制定產品標準時,只考慮到目前技術水平的現狀,制定出來的技術標準僅僅是現有技術的總結,很少把顧客對產品的需求作為技術標準制定的依據,缺乏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的意識;標準復審周期長,有些標準的內容滯后于企業的發展,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二、新形勢下企業標準化工作創新的思路
(一)企業領導重視是搞好標準化工作的前提
企業標準化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技術基礎工作。新形勢下要做好以下主要工作:(1)認真貫徹執行上級有關標準化方針,貫徹實施各級標準;(2)建立包括產品開發、制造工藝技術和科學管理的技術標準體系;(3)組織或參與制定企業標準化規章制度、企業標準和產品標準;(4)參與新產品研發、技術改造和引進等方面標準化工作;(5)參與新產品系列化、通用化和組合化設計標準工作;(6)組織參與工藝和工藝裝備、外購元器件和材料標準工作;(7)歸口管理各類標準資料,建立標準檔案;(8)負責管理標準化信息網的維護與更新,做好標準化信息查詢服務工作。
(二)創新管理標準化工作,促進企業組織體制創新
1.創新管理標準化模式
傳統的制修訂管理標準的思路是:按照企業標準的編寫原則,把組織機構中職能部門的管理性質、管理事項以及有關的要求以管理標準的形式編寫出來。這種模式是先有組織機構,后有管理標準。每增加一個機構,增加一項職能,相應增加一個管理標準。企業管理標準化工作處于被動,總是落后于機構設置,企業管理工作難以落到實處。而且,管理標準體系不能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加之有些企業的組織機構職能的交錯,管理標準中的職責也相應出現了混亂。管理標準不能為企業組織機構的設置提供指導作用。因此,要充分發揮出管理標準的作用,必須要進行管理標準化工作思路創新,利用它理順企業的管理職能,進而為企業組織體制創新服務,促進組織體制的創新。
2.創新管理標準化工作方法
首先,由企業最高管理者提出管理項目,根據市場經濟的需要和行業的性質,避開現有的組織機構,針對企業組織體制創新,從戰略的角度,確定管理事項。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要不斷強化和更新職能。
其次,根據管理職能,建立適應企業實際和發展的企業管理標準體系。比如,管理標準體系可包括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物資供應、生產管理、經營管理等等。對每一類管理事項詳細確定管理標準的范圍。比如生產管理標準可包括工藝、質量、安全、環保等方面。按照標準化工作的統一協調原則,建立一個完善的企業標準管理體系。
第三,成立有標準化工作者參與的管理專家小組。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參照外單位的優秀管理經驗,負責編制相應的管理標準,明確管理職責、范圍以及具體的管理內容,報最高管理者批準,最后進行。
第四,按照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管理標準體系的構成,設立職能部門,根據管理標準的內容,確定部門中崗位設置、人員數量和工作內容,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
第五,根據市場經濟的變化情況和企業的需要,及時對管理標準進行修訂,相應調整企業的組織機構或職能分配,進行動態管理。
(三)制定高水平的產品標準,促進企業科技創新
1.先進的產品標準是科技創新的標志
產品標準的含義是為保證產品的適應性,對產品必須達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標準。其內容包括:品種、規格、技術性能、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貯藏、運輸等。人們一般認為,一個標準水平的高低,主要看技術指標的高低。這話似乎很有道理,很少有人懷疑過它還有什么不足之處。而市場經濟使人們對它的理解有了新的認識,一個標準是否先進,其評價原則,應當是技術經濟的統一,評價的依據應當是市場和生產的需要。能充分滿足使用者和技術需求的為先進標準,質量過剩的標準和質量不足的標準均不應稱為先進標準。只有先進的產品標準才反映出企業科技水平,只有先進的產品標準才是企業科技創新的標志。
2.高水平的產品標準有利于促進企業的科技創新
市場經濟運行的主體是企業。企業能夠自主決定生產什么樣的品種,質量達到什么樣的水平,生產數量有多大,采取什么樣的方式組織生產等等。政府鼓勵企業自主制定產品質量標準,自主決定衡量和評定產品質量的依據。我們在制定產品標準時,不要等產品出來之后再去制定標準,而要創造性地進行工作,打破傳統的產品標準化工作模式,站在市場和用戶的角度來開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滿足使用上的客觀需要,首先制定出企業產品標準。但用戶的要求往往與實際的生產技術水平發生矛盾,標準中的某些技術指標規定往往要經過協商后才能確定下來,其中包括互諒互讓的成分,既要照顧到用戶的需要,又要考慮到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只考慮生產條件,而不管用戶如何要求,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將得不到市場的認可。反過來,只考慮用戶需求,不考慮企業生產條件,這樣制定出來的標準可能執行不了,但是,企業最終必須滿足用戶的需求。這說明在用戶不斷提高要求的條件過程中,促成了高水平產品標準的產生。
產品標準是技術標準的核心,也是企業標準體系的核心。建立高水平的產品標準是企業占領市場的重要手段。我們要通過產品標準化工作創新,來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最終實現產品的生產,使企業獲得最大利益。
(四)加強標準化培訓和教育
1.提高標準化人員素質
新形勢下要求標準化人員熟悉并執行國家有關標準化政策法規,具備從事標準化專業知識、原則和方法;熟悉企業生產、技術和管理狀態,具備一定組織協調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外語水平,積極參加上級舉辦的標準化培訓,并適時地對技術人員進行標準化知識更新,更好地開展標準化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多積累產品研發方面常用標準化、知識編號和緊固件的種類等。這種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標準化人員可在工作量較大標準化審查及現場問題處理過程中,節約大量時間和精力,提高標準化人員自身素質。
2.加強標準化培訓與教育,提高全員標準化素質
企業標準化工作與經營管理各個環節密切相關,是一項群眾性工作。企業應不斷加強標準化宣傳教育活動,把標準化政策法規和知識普及到全體員工中去,企業領導應充分認識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發揮和組織員工積極參與企業標準化工作,強化標準化意識,確保每一項技術工作都有標準可依,每位員工都能自覺地準手標準并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操作。通過開展標準化宣傳教育工作,逐步建立起標準化工作的最佳秩序,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畜牧業產業化需要標準化,制定統一的標準可以使其按照統一的標準來進行工作的實施,這樣可以生產出更多合格的產品,建設統一的生產鏈,提高產品的產量。同時,通過制定統一的動物防疫和投入品安全使用的標準,可以實現畜產品質量提高的目的。另外,隨著國際經濟貿易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標準化建設已經成為了必然的趨勢,各個行業的發展都要進行標準化的管理,畜牧獸醫行業標準化的構建,可以使其產品走向國際化市場。此外,標準化的設立更加有利于政府對其進行管理,政府通過制定相關的標準進行宏觀的管理,可以促使其行業健康快速的發展。
2畜牧獸醫標準化的實施
2.1健全畜牧獸醫標準化的管理體系
畜牧獸醫標準化的管理體系是農業標準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應該健全其管理體系,應該配備專業的人員負責畜牧獸醫標準化的管理工作,主要進行監督、指導以及組織實施的工作。相關的事業單位應該以優良的技術作為支撐,負責標準化的起草以及落實的工作的進行,在不同的管理層面,應該有著明確的分工,工作人員之間應該相互的進行配合,整體的推動畜牧獸醫標準化工作的實施。
2.2加強宣傳和培訓的工作應該充分的利用
各種新聞媒介,對于畜牧獸醫行業的標準化工作進行大力的宣傳,普及標準化的相關知識,增強相關人員的標注化意識。另外,還要充分調動各種技術機構和一切積極的因素,并且還要對于畜牧獸醫標準化的相關知識進行培訓,從而逐步提高企業生產標準化的水平。還應該培育、發展畜牧獸醫標準化的中介服務性機構,以此來吸引各個組織結構對于畜牧獸醫標準化的相關知識進行咨詢,擴大咨詢服務的面積。
2.3搞好標準化示范場區的建設
工作應該廣泛的開展畜牧獸醫行業標準化示范場區的建設工作,在建設的過程中,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重點建設相關的畜牧獸醫行業的示范基地,充分發揮行業帶頭企業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另外,政府還應該在資金、技術以及政策等各個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逐漸的擴大示范性場區的范圍。
2.4加強監督檢查,推行科學標準化的管理體系
各個標準化的相關管理部門以及畜牧獸醫行業的行政管理部門,應該加強對于畜產品的加工企業以及畜禽養殖企業監督檢查工作,看其是否按照標準化的規范進行生產和管理的工作,特別要注重在獸藥、飼料以及動物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監督檢查工作,逐漸的規范企業的生產行為,促進其按照標準化的規范進行加工生產。另外,還要引進一些先進的管理技術作用于畜牧獸醫行業,從而使畜牧獸醫標準化的水平得以提高。
2.5加強政策的扶持力度,逐步的實行市場準入
各級的政府應該把畜牧獸醫標準化的工作作為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予大力的支持。一方面應該加大其對于監管、宣傳、培訓等承辦單位的直接投入,改善其硬件和軟件設施的建設。另外還要給予標準化的生產單位或者是個人進行一定的補貼,鼓勵生產者進行標準化的生產工作。此外,各地方還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逐步的實行市場準入。
3總結
(1)為道路運輸企業提供了較為完整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和知識系統,提升了全行業對安全管理工作的認識和管理水平。近年來,安全生產工作被黨和國家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道路運輸與人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對于大多數道路運輸企業來說,安全生產是一件經常性的工作,但由于主客觀的原因,安全生產管理知識并沒有得到系統的梳理,安全生產管理尚處在經驗性階段,常常因管理人員的變更而改變,隨意性比較大。企業作為安全生產的主體,如何在企業內部建立先進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擺脫傳統的經驗型安全生產管理方式,用體系管安全、保安全是急待解決的問題。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正好彌補了這個不足,從管理標準化、現場標準化和操作標準化三個方面所設定的十六項考評指標,囊括了道路運輸行業安全生產要素的各個方面,全面的安全生產標準和明確的實施程序幫助企業建立安全管理的制度化體系,不斷強化企業作為安全生產工作主體的責任意識,促進企業提高安全生產的認識、能力和水平,也將推動道路運輸行業整體安全生產水平的提升。
(2)為行政主管部門提供了統一的安全生產監管依據和標準,創新了監管企業安管工作的手段。對于行政主管部門來說,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開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監管手段。目前,道路運輸市場不斷發展,道路運輸企業數量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復雜,監管難度也越來越大。道路運輸企業有不同的類別,包括普通貨物運輸、危險品貨物運輸、道路旅客運輸等,不同類別有不同的安全標準,就算是同一類別,安全生產的條件和規模也不盡相同,這給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很多企業的安全生產負責人員表示,對于企業應該具備哪些安全生產標準,交通行政系統的各個批次的檢察人員意見并不一致,企業在應對過程中也比較茫然。安全生產標準化正好提供了一把尺子,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按照標準來開展安全工作,也統一了行政主管部門安全生產的監管口徑。對于行政主管部門來說,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開展更深遠的意義在于這是一項行政監管的創新,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夠通過道路運輸企業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延伸到其他領域的標準化,這是一種試驗,更是一種開拓。
(3)引入第三方作為考評機構,有利于構建公平、公正的評價機制,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首次引入第三方作為企業安全管理的評價機構,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創新。它改變了以往檢查考核上對下、官對民的傳統模式,形成了由第三方組織專家組按預設標準的客觀評價模式,有利于構建公平、公正的評價機制。同時,安全生產標準化的考評工作也為考評機構提供了一套相對合理的考評流程,整個流程既嚴格規范,又動態可控??傊荚u內容的標準統一、考評流程的規范和考評機構的第三方性質,共同構建了有利于公平、公正的安全評價機制,將會對行業安全管理日益呈現出重大作用。
2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中發現的問題
2.1安全標準化考評的準備工作不充分,影響了考評的進度和質量
2011年7月《方案》的印發興起了全國范圍內交通運輸行業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在這場自上而下的標準化工作開展過程中,每一層級的行政主管部門都需要認真學習和理解標準化工作開展的重要內涵,這對主管部門的研究和執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行政主管部門內部本身宣傳和學習的力度不夠,認識不足,并沒有把該項工作置于主要位置。許多地方到2013年才開始關注和部署安全標準化工作,離2014年底完成考評工作只剩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導致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工作準備不足,尤其是企業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理解安全標準化工作的內涵和進行整改自評,只能是倉促上陣、趕鴨子上架。不僅嚴重影響了工作進度,也影響了安全標準化考評的質量和效益。
2.2政府沒有資金投入,嚴重削弱了考評工作的公信力
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是行業內安全生產管理的大動作,不僅需要企業的全力配合,更需要政府財力物力的大力支持。從全國范圍內來看,由于政府對該項工作沒有專項資金投入,而工作又必須完成,許多地方采取向企業收取考評費用的辦法解決考評工作必須的費用,這不僅增加了企業的經濟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參與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工作的積極性,影響了考評工作的客觀公正性。從管理手段來看,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是行政主管部門強制性的監管方式,是在行使政府職能,考評機構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承接政府的職能轉移,必須有一定的經費作為前提和基礎,才能順利開展工作。企業需要做的就是配合政府的管理,在安全生產方面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但考評費用不應在企業的承擔范圍內,不然就違背市場了公平、公正的原則。
2.3行業導向不清晰,企業規避考核和監管的問題突出
道路運輸市場的大門向社會敞開給整個道路運輸市場帶來極大的繁榮,形成多種經濟所有制形式同臺競爭的局面,也給行業導向和監管提出了新的課題。市場競爭中,為使自己處于有利的競爭地位,大量的私營車輛掛靠在較大規模企業的旗下,被掛靠企業通過這種形式收取管理費用,這就產生了掛靠車輛和被掛靠企業的導向和監管問題。在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過程中出現的最極端的情況是:出現了靠收取“掛靠管理費”生存的企業,即企業備案記錄的車有幾百輛,但沒有自備車輛,全是掛靠車輛,被掛靠企業對這些車輛和駕駛員的管理基本上處于放任的狀態。但是為了安全標準化考評,只能是東拼西湊地臨時準備資料。因為權責不清晰、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分散經營等問題而給考評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此外,企業規避考評的現象突出,例如有些地方對普貨運輸企業的考評定在10輛車以上,一些企業為了規避考評,想方設法將企業的規模變為只有9輛車以下的小公司。政府如果不能對掛靠企業監管的松弛和對規避考核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就會出現道路運輸行業監管的死角,不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也增加了行業安全生產的隱患。
2.4用“一把尺子”丈量所有企業,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交通部的安全生產標準化指標體系是原則性和指導性文件,各個地方又對指標進行細化,形成評分方案。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企業的規模大小、經營管理模式等實際情況存在著較大差異,企業自評和考評機構的專業知識和行業經驗也有區別,用同一把標準化的尺子去衡量和要求所有企業,難免會出現削足適履的現象。比如,指標體系中要求企業制定中長期計劃,成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夫妻店”來說,根本沒有條件,也沒有必要去搞那些“高大全”的一套。再如,對大型企業的總部也要求有配套的站場,否則不能達標。因此,為了考評過關,一些企業只能是“紙上談兵”,這樣就有悖于安全標準化的實際意義,影響了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考評的積極性,反映了標準的制定存在脫離道路運輸市場實際的現象。此外,這次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工作有些地方不涉及10輛車以下的普通貨物運輸企業,有些地方不涉及5輛車以下的普通貨物運輸企業,而且從數據上看,這些小規模的運輸企業數量在市場上占比不小,如果不對他們進行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就沒有全面完成,安全管理上就出現了死角,客觀上產生了把企業變小的導向。
2.5對考評結果的運用缺乏硬性約束
由于對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工作的認識不足,一些企業在實際考評中忙于應付考評,缺乏有深度的整改。一方面反映了行業內中小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安全管理基礎較差;另一方面反映了在設計考評政策時,對考評對象的復雜性認識不足,對考評結果的運用缺乏硬性約束。考評不是目的,考評的真正意義在于通過考評,推動企業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整改和提升。例如:掛靠企業的問題是考評工作中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要優化道路運輸市場,消除安全隱患,提升整個行業的規范性,必須對掛靠企業的管理有一個明確的、強制性的規定,對不符合安全標準的企業進行嚴格整改,整改不合格就注銷,否則就會削弱考評對行業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持續的推動作用。
3對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問題的解決途徑的探討
3.1深化安全生產標準化的認識,強化兩個主體意識和責任
安全生產是一個永恒的命題。安全生產標準化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是人們對安全生產認識的深化和飛躍。在經濟新常態、民生新內涵的客觀情勢下,安全生產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安全生產的內涵越來越豐富,黨和政府把安全生產置于發展的首要位置。我們必須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高度來認識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防止和克服單純的任務觀點。為此,要強化兩個主體意識和責任,一是企業是安全生產主體的意識和責任,凡是不具備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企業都應整改,以至注銷。二是行政業務主管部門既是行政業務的主體,也應是所管理行政業務的安全監管主體。對行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負有宣傳推動、組織協調、監管落實的責任。支持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機構獨立地開展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日常監督資料。行業內安全生產水平應成為檢驗他們履行安全監管主體職責的唯一標準。
3.2政府建立安全生產財政投入機制,向考評機構購買服務,增強政府和考評機構的公信力
交通安全生產在整個安全生產體系中有著自身的特殊性,交通事故也是人們在享受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務時必須面對的一個嚴重威脅,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的基于182個國家,覆蓋全球68億人口的《道路安全全球現狀報告》顯示,道路交通死亡人數高達每年124萬人,儼然成為世界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公害之一,而中國由于人口基數巨大,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據官方統計數據,中國過去三年中交通事故統計人數每年約6萬多,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財產損失巨大。因此,交通安全在整個安全生產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政府健全和完善對交通安全的財政投入既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做得到的,是花小錢辦大事。具體到道路運輸企業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中,政府要建立專項的財政投入機制,向第三方購買服務,將資金投放到行業的安全管理培訓、促進行業安全管理創新,推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和考評工作,切實改善安全生產環境,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減少交通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考評機構有購買服務的資金保障,就能夠更加客觀地行使考評職能??傊?,建立安全生產財政投入機制,是確保安全監管主體履行職能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是確保安全標準化工作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
3.3嚴格和規范道路運輸企業的市場準入制度,實現行政監管和行業自律的雙重導向
在中央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形勢下,中國迎來了第四次創業浪潮,道路運輸企業同樣在解決就業和創業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鑒于道路運輸行業安全生產的特殊性,道路運輸企業的市場準入條件要有一定的原則性,不能只重數量而不重質量。企業規模的門檻可以放寬,但是安全生產條件必須過硬,必須嚴把安全生產準入關。安全生產標準化提供了一套明確的標準,要將達標與市場行政許可聯系起來,凡不符合安全生產基礎條件的,一律不得注冊成立道路運輸企業;已經注冊成立但沒有達到一定的標準的企業一律不批準從事道路運輸生產經營活動。行政主管部門在嚴格和規范企業市場準入制度的同時,要充分發揮第三方機構的作用,通過第三方對企業的準入資質進行評審,最大程度上實現客觀和公正的評價。在嚴格市場準入和安全生產監管的大環境下,會形成企業的嚴格自律,形成行業的良性安全生產環境和安全文化,從而推動行業安全生產水平的逐步提升。
3.4制定切合實際的安全生產考評標準,對不同規模的企業實行分類指導
安全生產標準化設立的條款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更適合已具規模的中大型企業,但從企業管理的實踐來看,不同規模的交通運輸企業在安全生產投入的資況上差別較大,用同一套標準考評所有企業容易造成考評的形式主義和企業管理上的虛以應對。所以,針對不同規模的企業要從實際出發,建立不同的考核版本,做到分類指導。例如:針對5臺或10臺車以下暫時沒有納入考評的微型企業可建立簡要型版本,該版本直接與道路運輸市場的準入條件掛鉤,考核過程就針對準入的基礎條件進行審核和把關;10-30臺車輛以內的小型企業可設立基礎性版本,著重對經營者資質、運營安全管理、駕駛員安全培訓、車輛安全技術標準、工作場所的設備安全狀態等一些基礎的安全標準進行考評;對于30臺車以上的中大型企業則可建立精細化版本,安全標準朝更加細致、更加規范、更加嚴格的方向發展,但是精細并不意味著繁瑣,而是通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促進企業日常的規范化作業??己诉^程既要按標準嚴格執行,也要切合實際實現分類管理,要抓住安全的本質,盡可能去掉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通過考評促進企業的安全生產經營活動,促進不同規模的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全面達標。
3.5加強考評結果的跟蹤管理,以考評為契機推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常態化
關鍵詞:標準化管理;基本思路;技術管理;安全管理;質量管理;生產管理
中圖分類號:TU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引言:
工程建設標準化是在工程建設領域,通過制定標準、實施標準和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從而實現最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技術活動。標準化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本手段,由于建筑業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業,實施標準化管理有一定的困難。市場競爭的全球化對建設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施工企業經營活動的項目特征也越來越明顯,以項目的管理與運作為核心來重新構建企業的組織機構,提高企業管理與運作項目的實際能力已經成為現代施工企業的共識。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天天要跟“現場管理”打交道。現場管理實際上是我們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同時,它也是企業整體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推進標準化、規范化是對施工現場的最基本管理要求。本文將探討建筑施工企業面臨工程承包國際化的趨勢下,在施工現場標準化、規范化管理中,試述推進標準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在現場管理和過程控制方面如何重點推進標準化管理,使企業得以提高施工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水平,從而提高本企業競爭力。
1.推進標準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鑒于標準化管理具有全面、系統的特點,并且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持續改進的實際,推進標準化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具體通過“四冊作業卡”來反映。
1.1四冊即《標準化管理實施細則》手冊,主要是細化標準化管理的相關要求
管理制度是基礎,人員配備是保證,現場管理是重點,過程控制是關鍵,4個標準化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分別制定了 4個標準化《實施細則》,用以指導各項工作的具體開展。一是管理制度的標準化,目的在于通過建章立制,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程序清晰、責任明確、獎罰分明。根據項目的管理特點,建立了 14個方面的管理制度。二是人員配備標準化,在《預控紀要》配齊管理人員的前提下,人員配備標準化的內容側重于人員培訓和工作職責。主要包括先培訓、后上崗、施工過程中培訓計劃、部門及個人的工作職責、所在崗位要做什么、怎么做等內容。三是現場管理的標準化,目的在于明確現場管理要做到什么程度,把現場管理工作目標具體化和定量化。主要包括平面布置和大臨標準、安全文明工地建設標準、技術工作標準、試驗管理標準、商品混凝土使用管理標準、機械設備管理標準、內業資料管理標準、架子隊和勞務用工管理標準、現場監控檢查標準等內容。四是過程控制標準化,目的在于通過細化分解各個環節的責任而實施全過程的監控。
1.2作業卡即《崗位標準作業卡片》,主要是把標準化管理落實到操作層。以簡潔、方便、實用為原則,直接面對操作人員(主要指架子工、電工、電焊工、氣焊割工、材料保管員、吊車司機、裝載機司機等)制定成了各種方便易攜帶的《崗位標準作業卡片》,內容主要包括崗位資格標準、工作內容、工作標準、考評標準和考評結果處理標準。要求每一個操作人員隨身攜帶,隨時查看,工作前先學標準,操作過程謹遵標準,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標準化管理體系。
2.在現場管理和過程控制方面重點推進標準化管理
作為施工單位,一切標準化推進工作都要反映于施工生產,而反映施工生產的標準又主要在現場和過程,所以在標準化體系建立起來后,在推進管理制度標準化、人員配備標準化的基礎上,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現場管理標準化和過程控制標準化兩個環節。
2.1強化現場管理標準化,確保施工生產有序推進
2.1.1抓現場要素、配備的標準化。適應建設的要求特別是質量控制的要求,堅決摒棄“作坊式 ”生產,堅定地推行工廠化生產、專業化施工、機械化作業。
2.1.2抓技術管理的標準化。堅持把“技術先行”作為施工管理的根本原則,充分認知項目特性,快速做好測量、試驗、現場調查、圖紙審核、施工圖現場核對等前期技術籌備工作。根據《預控紀要》對優化設計、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作業指導書等提出的大方案,一項一項具體細化,重要方案及時溝通,施工組織設計和作業指導書由“內部專家”審核后實施,確保以最優的方案、最佳的作業指導推進現場施工。
2.1.3抓安全文明標準工地建設。為樹立工程建設新形象,在文明施工標牌、安全牌、宣傳牌等工地文化建設上加大投入,重要路口均設置指示標,現場人員統一著裝,掛牌上崗。
2.1.4結合項目特點在現場管理方面尋求創新。實現安全管理標準化,強力打造 “無線理念 ”,所有電力、照明線路均布設暗線,全部采用絕緣塑料外套管埋設于混凝土地坪以下,既延長了使用耐久性,又保證了用電安全性。
2.1.5抓架子隊的標準化管理,以用工和諧促進施工和諧。首先是杜絕違法分包、以包代管,在用工形式上全部使用以人工費為標準的架子隊模式。架子隊由項目部負責組建,每個架子隊配備一名專職隊長、一名技術負責人,并配備專職安全、質量、試驗、材料、測量、工班長等人員,勞務工通過有資質的勞務公司派遣或由公司的勞務公司到社會招募。其次是加強對勞務工的考試上崗管理、培訓管理、工作紀律管理,確保勞務工的操作技能和標準化施工的正確意識。
2.2強化過程控制標準化,確保施工質量達標創優
過程控制涉及到安全、質量、工期、環保等各個方面,建設質量決定運營安全,從保質量就是保安全的百年大計考慮,質量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將其作為過程控制標準化的重點。
2.2.1制定目標,細化標準。為了使施工質量過程控制目標清晰,體系健全,責任明確,根據工程創優的總體要求,制定工程一次成優,確保省優,爭創國優的總體目標。
2.2.2培訓先行,理念領先。為了使全部管理、技術、操作人員具備工程建設的理念和掌握新的技術要求,重點抓崗前培訓和過程培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 ”等辦法,通過組織學習、多媒體介紹、現場觀摩、會議傳達、專家座談等多種形式,并充分借助上級部門組織的教育培訓活動,使全體參戰人員就標準化施工在理念上更新,管理上創新,技術上革新,工藝上推新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技術規范、作業標準等有了科學嚴謹的把握。
2.2.3打造樣板,典型引路。分階段打造樣板工程,確保每一項工作的開展、每一階段的主要工作都有典型引路。其次是堅持 “樣板引路,數據指導 ”的質量管理原則,嚴格“試驗數據指導施工”,通過室內、室外試驗和樣板段選定原材料、操作方法,修正相關技術參數,制定工藝流程、作業指導書、內控驗收標準,作為全面施工的控制依據。
2.2.4強化措施,以過程控制的標準化保證創優目標的實現,以保證創優推動過程控制標準化工作,使二者互為促進。制定保證創優的組織保證、技術保證、重難點工程施工方法、工藝及保證措施。
2.2.5嚴格檢測,落實標準。強化對工程驗收標準的掌握,一切檢測標準以數字說話,狠抓工藝參數、驗收參數的達標。
2.2.6規范內業,全程追溯。內業是施工過程的書面反映,必須資料齊全、規范完整,才能從文字上對過程控制進行反映。在內業資料標準化管理上做到:形式上與工程保持一致,內容上與施工現場同步,管理上與貫徹質量、環境、職業健康與安全。三標一體化有機結合,明確了分工負責人,定期收集整理存檔,采取周檢月評的辦法進行自查自糾和總結提高,確保內業資料。能體現 “寫所做,做所寫,記所做 ”的原則,尤其在施工日志、現場自檢記錄、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原材料使用追溯等方面必須在當天及時填寫,履行簽認手續,當日匯總存檔。
2.2.7重視改進,工作閉合。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三檢制”,專項檢查和平時巡檢相結合,未雨綢繆,排查隱患,限時整改,不留死角;在施工的不同階段評價出相應的檢查防范重點,組織專項排查和日常巡查,做到發現問題立即整改,不留隱患。
3.結束語
標準化管理的目標是安全穩定、質量精品、工期合理、環境和諧、技術創新。實現管理制度標準化、人員配備標準化、現場管理標準化、過程控制標準化。才能為建立企業施工技術管理的最佳秩序,獲得良好的質量、安全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施工企業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化管理規范(JGJ/T198-2010).
[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GB/T28001-2001).
摘?要: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工作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為重點,課程標準的制定是課程改革和建設的起點。課程標準制定的思路與內容,對于明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設計、規范課程的教學過程、指導任課教師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以汽車機械基礎為例,對職業院?;诠ぷ鬟^程的課程體系下專業基礎課課程標準模型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標準?開發
一、基于工作過程課程標準內涵
職業教育的課程標準是根據課程目標,以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形成為重點,為教與學提供詳細指導而編寫的指導性文件。傳統課程標準(課程大綱)僅僅關注以學科體系知識、技能為主要內容的教學要求,學生被灌輸知識,最終通過單一考核模式評價學生學習效果;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開發的課程標準則通過對企業行業主要職業基本工作過程的分析,提煉出行業核心工作任務,學生通過在完整工作任務中“做中學,學中做” 培養職業能力,最后通過可以評測的過程性學習目標,考查學生是否達到職業能力要求。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標準有四個特點:以社會需求為依據,強調實用性原則;以行業調研為基礎,強調職業性原則;以學生為主體,強調能力本位原則;以任務引領為主線,強調過程性原則?;诖耍菊n程標準采用了“行業專家+專業老師+授課教師”共同開發的模式,通過行業、專業調研,確定汽車行業典型工作過程和基本工作任務,通過對工作任務的分析,授課教師設計汽車機械基礎課程學習任務。
二、基于工作過程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標準開發思路
1.明確課程性質
汽車機械基礎是汽車工程各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基礎課,在專業學習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學生由偏重理論學習向結合工程實踐學習的過渡和轉折點。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對汽車常用材料、常見機構和常用零件等的認知能力、應用能力,使其掌握機械加工與測量的基本方法、液壓傳動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使學生建立較強的工程意識,并逐步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
2.課程標準開發設計思路
(1)通過市場調研和專家訪談會進行職業能力要求分析,解決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準確定位、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專業需求、就業導向接軌等問題。調查的內容包括:相應行業的人才結構現狀、專業發展趨勢、人才需求狀況、崗位對知識能力的要求,相應的職業資格和學生去向等。目的是把握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的培養狀況,并在此基礎上確定汽車機械基礎課程的定位、培養目標和課程改革的思路等。該階段的難點是通過調研報告分析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從簡單到復雜的學習情境。
(2)分解確定課程結構及教學內容。依據調研結果確定的職業能力要求,結合汽車維修初、中、高級技能鑒定標準所需的相關機械能力、知識、素質要求,確定課程體系結構。課程體系結構見圖1。
(3)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按照學生能力培養規律組織教學。由于本課程涉及了機械學各方面的知識,知識面較廣。教學內容分為5大項目,15個任務,每個任務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實施遵循“管用、夠用、適用”的原則,既吸取了學科教學的優點,又考慮到汽車后市場對學生的要求及高職學生自身的特點,按照“提出任務組織咨詢分析討論方案組織實施過程控制評價反饋”六步法開展教學。
3.課程目標設計
課程目標的建設基于專業培養總目標和工作崗位目標,貫穿于整個課程教學內容,通過對學生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的培養,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及技能鑒定的考核打下基礎。
4.課程內容實施建議設計
汽車機械基礎課程內容的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以任務驅動的原則為教學模式,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因此教學項目的設計應更加貼近工作實際。為后續任務的學習打下基礎。
項目教學的實施過程就是要讓學生根據情景任務,自己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讓學生了解“做什么”,因此在“做”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提出:如何做、為什么要這么做、怎樣做才能既快又好等問題。在解決這些疑問的過程中,學生學習了理論知識,通過“做”完成了學習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學習任務,從而完成了教學的終極目標。
5.實施建議設計
(1)教材及參考資料選用。選教材應具備以下特點。
適用性:教材的選用要根據汽車后市場崗位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需要,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選擇教材用書和參考用書,并在此基礎上配備了實驗指導用書。
先進性:教材應將傳統的機械制圖、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工程材料、機械零件、機械運動分析、機械制造、液壓傳動等機械學方面的知識并結合汽車行業進行重構,著重解決上述課程相對獨立而產生的脫節與重復問題。
(2)教學建議。第一,教學條件和環境。為保證學生順利實施與完成項目任務,本課程的教學場地包括:多媒體教室、汽車各專業實驗室、機械基礎實驗室。
第二,教學方法。宏觀教學方法采用任務驅動教學,在教學實施各環節中,教師的理論講解和技能傳授要盡可能采用啟發引導式,啟發學生去思考,經常從反面提出問題,以此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注重創新思維訓練。
第三,采用講授法、練習法、實驗教學、課堂討論等教學方法相結合,形象直觀,用大量的應用實例讓學生對生產和生活中的機械裝置和機構有所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第四,教學手段要將多元化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有機結合,將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揚長避短,完成一套與課程整體設計和單元設計配套的多媒體立體化教學資料庫。
6.考核評價設計
關鍵詞 大學校園 規劃建設
高等院校的總體環境對高校培養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有一定的影響。校園規劃建設的目的,就是要把高等教育的功能要求以一種與過去,現在和將來相協調的空間形式展示出來,保證學校發展的系統性,合理性和經濟性,從而創造出一個高效率的、舒適優美的校園環境。
目前,我國正處于一個高等教育大變革的歷史時期。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規模在不斷擴大,另一方面客觀形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對高等教育的各個方面進行重大改革,對高等教育的物質環境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當今在高科技、高技術、社會快速發展的挑戰面前,如何結合實際搞好大學校園規劃建設,已成為關系到教育的發展,人才培養的重要戰略問題,大學校園總體規劃建設以及老校園的環境創新等問題,是關系辦好高等教育的首要環節。高等教育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校園規劃建設必須先行。
一、老校園建設規劃需注意解決的問題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體制,教學方式的變革,教學設備不斷更新換代及專業內容的增加,對老校園總平面規劃建設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因而和新建學校一樣,為了保證老校園協調和有秩序地發展,必須制定一個新的、完整的發展規劃,作為控制改建擴建的指南。但制定新的發展規劃是在校園總平面基本成型的基礎上進行的,各個校園有其自身布局特點和建筑風格。根據我國現有校園建筑密度較低,結構松散,功能分區及各區用地比例不盡合理的狀況,在制定新的續建規劃時,必須充分收集現有校園各方面的情況,在以實用為主的前提下,確定校園協調發展的方式,并研究出各個局部的詳細規劃設計方案。因此,需要對學校的建設規模和規劃布局,建筑物層數和建筑物大小、體型及校園綠化,道路管線,環境等問題進行綜合的研究,同時需要對校區內的總平面規劃和建設發展規律進行新的探索和創新。
針對老校園總體規劃新建、改建和擴建的特點,老校園建設規劃需注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老校園總體建設規劃前期工作一開始,應該注意各類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如:①校園用地紅線圖;②校園及校園附近可能發展的地形圖;③校區現狀平面布置圖;④有關上級領導機關批準學校的總體發展規模,專業設計等文件。
(2)正確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校區規劃的定額和政策。根據上級批準招生辦學的規模,按國家對高校校舍建設規定面積定額進行核實。在此基礎上,了解和評價現有設施和教學、活動場地等情況。預測哪些項目由于課程結構,學校發展的目標和入學的人數的變化將會受到影響。進一步調查發展專業的具體要求,各專業使用原有教育設施的情況及目前適應新教學計劃的意見和將來教學科研設施發展的需要和趨勢,便于規劃、建設時統一考慮。
(3)充分考慮利用高校所在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環境特點。如學校用地緊張,影響學校的發展規模和辦學條件,因此需要對校園附近各單位及居民點的現狀,包括這些單位的生產狀況是否轉向,是否發展,甚至對發展地區的地質情況,辦理各類征地手續的可能性及其他各種因素應了解分析清楚,便于對多個校區總體規劃建設方案的可行性,作出實事求是的全面分析和比較,從而篩選出最佳規劃建設方案。
(4)重視校園布局的使用功能合理,分區明確,用地比例適當。以教學區為校園中心,教學區與學生區、體育場地及教職工住宅區聯系密切,滿足教學、科研、生活和管理的要求,創造優美的校園環境。
(5)充分注意節約用地,適當提高建筑層數,加大建筑體積,提高建筑容積率。對校內較集中的綠化區,應更多的吸取我國傳統的小空間的庭院綠化及造園特點,豐富校園的藝術造型。
(6)在規劃中應注意到一般高等院校的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因此既要考慮各專業必備的教學用房,同時還需考慮多學科試驗用房,滿足其功能的需要及將來的發展。
(7)學校學生人數和學校辦學的規模及其發展,對校園規劃影響很大,因此,校區建設規劃中應盡可能考慮充分,對發展規模應進行充分的分析與論證。
二、調整校園建設規劃中采取的幾種措施
結合國情,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挖掘現有高校的潛力,在原有校園基礎上根據校園自身布局和環境特點,進行改建、擴建、新建調整工作。有些大學老校園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園格局,建筑形式也有其獨特的傳統風格。作為一種歷史的文化,它們反映了時展和變革,這是非常寶貴的,也是新校園難以求得的。在規劃中必須注意保持這些特色,使校園在形式上,空間上和功能上都能協調發展。
老校園總平面建設規劃的調整工作是在總平面布局基本成型的基礎上進行的。針對原有規劃中的一般層數偏低、布局松散、建筑密度小、功能分區及各區用地比例不合理現象,對原規劃的調整,應采取的原則是堅持實用為主,在新規劃建設中對藝術性和合理性應力求做到盡善盡美。調整中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1)重新確定分區。對分區不明、互相包容等后果嚴重者首先要著手解決。要抓住分區這個重要環節,根據已有建筑布局及周圍環境,重新確定功能分區。
(2)有些已建的建筑,其位置不合理,但如改變用途更不合適,因此,只能考慮作為過度性用房。同時應妥善處理好校區內新老建筑之間的關系。
(3)疏通人流,規劃道路網。為了保證教學區功能的正常運轉,避免車輛、行人混雜,擁擠堵塞等現象,應采取加寬或增設通道和規劃網絡環路,這樣做雖要花一定的建設費用,但確是長治久安之策。
(4)提高土地利用率,應向空中發展。對今后新建部分,如學生宿舍,教學大樓等應在五、六層以上,個別學校(大城市)還可適當建多層及高層,其它建筑也要求合理的提高層數。以解決校區內綠化用地及活動場地。
(5)若原建筑質量好,經嚴格技術鑒定和采取相應措施,也可進行加層處理,但在規劃上必需進行經濟論證,采取拆短建高。此項工作需從嚴掌握,逐步改造。
根據各校在不同地區,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的特點,通過校園規劃方案比較、分析研究、確定調整后的校區總平面建設規劃,如能長期按建設規劃分步實施,即可促使老校園土地比較充分合理的利用。從而對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校園教學、科研、學習、工作、生活環境的提高起到保證與促進作用。
三、保持校園建設規劃的連續性
校園規劃建設是一件連續性工作,它應貫穿于規劃實施的每一階段。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校園發展規劃的制定僅僅是規劃過程的開始。規劃的長期實施不但取決于規劃本身上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要有組織上的保障,使規劃的意圖能不斷延續下去。因此,高校應建立同校內各方面人員組成的規劃機構,并配備專業人員。規劃機構主要是協調規劃實施工作,定期提供規劃所需的資料和信息,并及時反饋到規劃上去,使建設規劃能與事業發展規劃密切結合,同步和諧。學校有關職能部門應負責參與發展規劃的制定,并負責實施。通過他們的努力工作,使學校各方面的發展變化能直接與規劃聯系起來,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中出現的問題。其工作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收集有關方面的信息,包括了解和正確評價現有設施和教學、科研活動的狀況對建設規劃的影響,預測哪些建設項目將由于學科建設,學校發展目標和學生入學人數等因素發生變化而受到影響。
(2)協調校區各單位和部門之間的平衡發展以及校園與城市發生的關系。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3)研究校區內在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做好校領導的參謀,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或方式方法。并制定有關管理文件,確保各單項工程建設計劃與長期發展目標相協調。
(4)根據學校的發展規劃把學校有限的資金及建設項目,結合輕、重、緩、急的實際情況,負責合理安排各年度基建計劃,收集有關工程設計資料,擬定工程設計任務書。
(一)制度標準執行管理情況
2019年,公司認真落實省公司標準化工作部署,以制度標準一體化執行手冊為遵循,以制度標準高效精準落地為重心,夯實基礎,加強管控,規范執行年度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標準,持續提升標準化工作管理水平。
一是制定年度計劃。年初根據公司整體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制訂標準化工作“二十四”節氣表,確立了標準化體系年度建設思路和目標,對制度標準年度培訓目標、范圍、工作要求及時間計劃進行了總體安排。
二是嚴格執行管理。嚴格制度標準執行識別確認、分解落實、培訓宣貫、執行應用、監督檢查五個環節的閉環管理。2019年全年共接收到國網公司新發制度標準367項,其中制度96項,標準271項。經識別確認,公司適用制度標準56項,其中制度42項,技術標準14項。編制公司制度標準工作臺賬,將適用制度標準及時發至各部門并落實到每個崗位,結合實際靈活載體,扎實開展培訓宣貫,確保培訓執行率達到100%,為制度標準執行應用奠定良好基礎。加強監督檢查,結合省公司季度標準化督導工作要求,對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持續提高公司標準化工作水平。
三是強化工作保障。根據公司人員變動情況,年中及時行文調整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及工作小組。認真組織參加省公司2019年標準化知識專題培訓,切實提高公司標準化管理人員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持續加強公司標準化工作隊伍自身建設,從而保障標準化工作高效開展、有效落地。
(二)其他工作完成情況
1.配合完成2019年第一季度“制度標準執行指數”運行督導工作
根據省公司2019年標準化工作安排,2019年3月26日至3月30日,公司參加省公司企協組織的2019年一季度“制度標準執行指數”運行督導檢查工作,發現的主要問題為機房出入管理不規范、通信資源申請手續缺失、制度宣貫不到位等。各迎檢單位高度重視督導發現的問題,并嚴格落實問題整改工作,逐一排查整改,同時,強對化標準化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升標準化人員整體素質,各單位已于4月30日前完成整改工作。
2.配合完成2019年省電力公司技術標準體系編制工作
2019年9月,組織公司信息通信專業人員,完成省公司2019年技術標準體系信息通信部分編制工作,共識別確認204項適用于公司的信息通信類國標、行標及企標清單,并梳理形成標準廢止或替代清單及新增清單,上報省公司。省公司將于近期行文下發2019版技術標準體系表。
(三)工作亮點
一是首個國際標準順利。公司參與編制的“基于云的網絡管理系統架構”國際標準提案,經過近兩年的研究審核,2019年1月正式獲批并由國際電信聯盟(ITU-T),實現了在國際標準方面零的突破。該標準的順利,標志著公司在信通專業網絡運維管理方面走在了國網前列,為支撐全業務電力物聯網網絡運維確立了技術標準,也為提升電力通信網運維服務水平提供了國際參考依據。
二是制定國網標準填補空白。公司充分調研系統各單位電力光傳輸網運維工作現狀,借鑒公網和南方電網運維工作先進經驗,牽頭制定了企業標準《電力光傳輸網運行維護規程》,本工作從今年1月份啟動并成立編寫組,至11月經過兩輪審查修訂,已形成報批稿上報國網總部。該標準從網絡運行維護、設備運行維護、光纜運行維護、故障處置、基礎管理、評價指標等方面,明確了網絡、設備和光纜運維工作內容及要求,填補了電力光傳輸網運行維護標準的空白,促進運維工作質量持續提升,推進運維管理工作向規范化、精益化轉變,確保各級電力光傳輸網安全可靠運行。
二、2020年工作思路和重點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
2020年,公司將按照省公司企協的統一部署,深入落實標準化工作要求,組織公司各部門認真開展標準化工作,持續提升標準化工作水平,努力推動標準化工作成效再上新臺階,為公司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點工作
1.多載體開展制度標準的培訓宣貫,做好制度標準的全覆蓋宣貫培訓。
2.強化制度標準的常態化執行監督力度,督促各崗位員工切實掌握并準確應用相關通用制度和技術標準。
3.依據國網公司技術標準體系,持續完善河南公司信息通信技術標準體系,為專業工作開展提供科學有效遵循。
4.深入開展信息通信專業標準制修訂工作,提升標準化工作成效,提升企業專業形象。
5.結合省公司企協工作安排,適時組織做好信息通信專業相關制度簡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