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1 22:33:09
序論:在您撰寫改進設計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J2EE;Web應用;登錄;
1引言
為改變傳統的登錄方式,方便用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我們改進了用戶登錄的方式,建立了用戶帳戶認證中心系統,負責管理對所有的用戶建立網絡用戶登錄標識的各種資料,管理登錄和注銷過程。用戶只需一次登錄,就可以訪問其擁有的權限和資源,極大地方便了用戶的使用,提高了系統資源的利用效益。
2基于J2EE用戶登錄的設計
系統采用多層(N-tier)開發模式[1],基本構架如圖1所示。系統基本構架總體上分為四層:系統平臺層、服務層和應用層,在服務層和系統平臺層之間構架系統的數據層,使得系統數據獨立、安全。
圖1系統基本框架圖
系統平臺采用J2EE標準[3],基于J2EE標準開發的應用可以跨平臺地移植,并提供了企業計算中需要的各種服務;J2EE中多數標準定義了接口,例如JNDI,JDBC等,因此可以和許多廠商的產品配合,容易得到廣泛的支持;J2EE樹立了一個廣泛而通用的標準,大大簡化了應用開發和部署過程。操作系統可以使用基于MSWindows、或者UNIX、LUNIX等操作系統。
在系統平臺層之上是系統的數據層,數據庫可以使用XML。XML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語言簡單有效,可自行定義標記;內容與形式的分離,主要刻畫數據內容,不考慮顯示效果;有嚴格的語法要求,便于分析統一和與數據庫信息轉換;便于傳輸,為純文本形式,可通過Http協議直接傳輸,可跨越防火墻等等。系統還可以采用Oracle、MSSQLServer、DB2、MySql等其他數據庫。
在系統平臺層和數據層的支持下,系統通過服務層來對整個平臺提供服務。提供應用的支持和標準化的應用接口。用戶認證中心就建立在服務層,給每一個用戶一個建立用戶標識,并負責對每一個登錄客戶進行系統認證。
在服務層之上系統構架了應用層。應用層包括單位各種綜合應用,如指揮自動化網、政治工作宣傳網、財務網等。由于系統提供標準化接口,因此,單位內部現在已有的應用系統和以后開發的應用只要使用標準化接口,就可以方便、無縫地構架在系統平臺應用中。
整個這個多層次結構組成了的系統的整體,通過多層次的結構應用,系統的擴展性和靈活性都得以保證,并且具有了更廣闊的適用性。
3基于J2EE用戶登錄實現
3.1系統實現原理
用戶在訪問系統組件中的任何一個頁面,系統都會轉到登錄界面,在用戶登錄后,系統會自動轉會到客戶上次請求的頁面。并且用戶此后可以在系統中無縫切換,不需要再次進行登錄,實現了一站式登錄。系統用戶登錄實現原理如圖2所示。
圖2系統用戶登錄實現圖
系統實現步驟如下:
⑴用戶訪問應用系統。
⑵應用系統如果檢查到用戶沒有在自己的服務器登錄,則將用戶請求重定向到用戶認證中心上。⑶用戶認證中心驗證用戶的實時狀態,如果用戶沒有登錄,則自動轉向認證中心的用戶登錄界面。如果已經登錄,將用戶標識及用戶令牌,重定向回應用系統。
⑷用戶認證中心驗證用戶身份后,生成用戶令牌,重定向回應用系統。
⑸應用系統接收統一格式的用戶令牌,取得用戶在本系統上的登錄賬號,將用戶在本系統上狀態置為登錄,返回用戶請求訪問的頁面。
⑹如果用戶在訪問應用系統之前已經在應用系統登錄服務器上登錄過,第二步到第五步對用戶來說就是透明的,用戶感覺只是向應用系統發出了訪問請求,然后得到了正確的頁面反饋。
從上面的流程,我們可以知道,不管用戶訪問哪個應用系統,用戶只需要一次登錄,就保證用戶在整個系統中的狀態都是在線的,不再需要進行第二次登錄。
3.2系統實現關鍵代碼
系統定義了三個Session變量:
UserID:標識用戶身份;
Pass:標識用戶即時狀態;
Url:保存了上次請求的頁面,以保證在用戶登錄后能轉到用戶請求的頁面。
初始化時:
Protectedvoidinit()
{
Session.Add("UserID",0);
Session.Add("Pass",false);
Session.Add("Url","");
}
對于驗證過程,首先將傳遞過來的參數保存到Session中。如果用戶沒有登錄,則轉到Login.jsp頁面進行登錄。如果用戶已經登錄了。則將用戶標識和用戶令牌重定向到應用系統訪問頁面。
privatevoidValidate()
{
boolPass=(bool)Session["Pass"];
if((Request.GetString["Url"]!=null)&&
(Request.GetString["Url"]!=""))
{
Session["Url"]=Request.GetString["Url"];
}
if(Pass)
{
stringUserID=Session["UserID"].ToString();
stringUrl=Session["Url"].ToString();
Response.Redirect(Url+"/AppPage.jsp?UserID="+UserID+"&Pass=True);
}
else
{
Response.Redirect("Login.jsp")
}
}
4結束語
我們已經完成了本文所闡述采用改進的用戶登錄系統在J2EE體系下的實現,并成功應用到多個的Web應用系統中,實踐證明,該登錄系統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⑴具備無縫連接功能。能夠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系統的身份認證模塊以及現有的用戶設置和權限設置,盡量保護現有的投資,減少重新的用戶設置和權限設置的費用,同時避免對現有系統進行大規模的修改。
⑵具有良好的擴展性。不僅能支持現有的應用系統及其現有的用戶系統,當開發和部署新的應用組件時,這個系統服務可以作為它的身份認證模塊的形式工作,也就是說,新的組件應用可以通過集成該服務的形式來實現等價的功能,不必再設計用戶系統,。
⑶具備靈活的使用模式。此系統管理為用戶提供多種登錄手段,包括傳統的口令登錄或者配發用戶身份卡,用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自由地使用該系統服務。為了提高系統安全性,又節約費用,我們采用USB存儲設備,將個人的信息存儲其中,進行登錄認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郝文寧,張宏軍.《網絡信息整體安全保障體系研究與實踐》,內部發表.
[2]楊義先等.《網絡信息安全與保密》.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1,10-26.
[3]《TheJ2EETutorial》,太陽公司官方網站.
1.改進設計的意義機械加工中所使用的各種工具均儲放在工具箱之中,因而工具箱具有匯集與保存各種加工工具的特征,其通過有效的空間配置,將各種工具有序地放到各種模塊當中,從而確保工具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并方便使用與檢查。就機械加工而言,其車間中涵蓋著各種各樣的機床,如車床、銑床等,這些機床通常均配備著不同的工具箱,這些工具箱里也都放置著不同的工具。由于所放置的刀具對于生產過程的影響很大,因而如果工具箱設計的不合理將很有可能帶來生產上的低效率,有必要采取科學的設計理念,來保證工具箱設計的合理性。總體而言,工具箱設計的完成,不僅可保障機床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避免以往設計中工件、器具掉落對人員的傷害;另外,新型工具箱可方便地隨意移動,大幅提升了工具箱的使用效率。
2.改進設計的問題盡管機械加工機床工具箱的設計十分重要,仍然存在著如下問題:一是工具箱的層次劃分并不合理;二是工具箱的內部構造不符合生產的需要;三是工具箱的質量太大,難以滿足柔性生產中的快速移動的要求。這些問題不僅導致生產效率降低,而且也有可能造成工人在使用當中發生安全事故,對人身安全帶來一定的威脅,并且也不利于較為貴重的量具與刀具的保管。因此妥善的進行工具箱的再設計,并且與生產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有助于防范這些問題的出現。
二、機械加工機床工具箱的改進設計建議
1.改進設計方案進行機械加工機床工具箱改進設計的首要任務是明確這一改進設計的具體方案,其作為總體的指導思想,直接影響著工具箱的具體設計工作。基本看來,在當前強調柔性生產及考慮當前工具箱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改進設計方案有必要關注如下一些方面:一是工具箱設計存在臺面設計問題,這使得放置在臺面上的各種工具很有可能被無意的碰落,因而改進設計必須關注工具箱的層次問題;二是層次改進設計的首要任務是確立臺面的位置與高度,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分層次的劃分,確保工具箱的不同層次的劃分較為合理,所使用的各種工具在工具箱中得到合理的擺放;三是由于當前工具箱較重,不利于快速移動,因而要關注工具箱的四個腳的位置,有必要配備輪子等裝置,以便于移動。
2.材料的選擇與零件的配合就材料的選擇而言,機械加工機床工具箱在生產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一般在實際中工具箱的外門要使用45#鋼,而工具箱的內部框架、箱蓋以及層底等要采用Q235,就零件間的配合連接而言,箱底層和萬向腳輪可以進行固定支撐之間的配合調整。這3個零件需要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框架與箱底層、層板和框架之間、框架與層擋板之間也是采用焊接方式。在頂層板、內門、外門以及箱底層之間都需要留出一定的間隙,用作門的旋轉和打開。
3.改進設計的內容一是抽屜及箱體均使用1.2mm冷軋鋼板,經磷酸鹽處理后,外加靜電粉體烤漆,以達到防銹效果。箱體四周每隔25mm應鑲有滑軌固定溝槽,以方便抽屜彈性調整變換的使用。為確保箱體結構堅固,底部應附有調整腳,可保護箱體,并改善因地面不平整而造成的晃動現象。二是旋開式連桿鎖裝置,一經上鎖,抽屜即全部鎖住。抽屜鋁合金把手內部設有安全扣裝置,未經人為操作,抽屜不會滑出掉落??蛇x用鎖王系統,一支鎖王鑰匙可開啟500組不同鎖號的工具箱,管理方便。抽屜四周每隔19mm鑲有一槽孔,并可配合槽隔板、橫隔板作彈性間隔。抽屜使用3mm特殊滑軌設計,并配合軸承滑動、單軌抽屜開度90%,每屜荷重100kg,復軌抽屜100%全開,每屜荷重200kg。三是全寬式鋁合金把手設計,并附有標示紙及PVC透明膠片?;壴O有固定扣定位,以防搬運時掉落。抽屜把手外緣與箱體平整,不露出箱體外部,防撞、安全、美觀。抽屜、把手與面板可分離的組合式設計,可微調抽屜面板間距,并可節省零件更換費用。四是背掛板精準方孔設計,可搭配各類掛鉤,拆裝調整容易,方便工具定位。使用寬幅轉輪,移動更穩固、輕巧靈活,兩只定向,兩只萬向附剎轉輪,四輪平均荷重400kg。分類盒可單獨或排列使用,方便收納,適合小型零件、螺絲的分類儲存。應用精控安全鎖,確保堅固耐用,故障率低槽孔可配合隔板,可隨意調整屜內空間。使用條紋膠墊可防止工具滑落,并保護漆面不受損。應用組合式分類盒,可單獨或排列使用,方便收納,適合小零件、螺絲的分類儲存。隔板可與槽片組合應用,擁有更適當的空間配置。
4.改進設計的保障一是建議成立改進設計工作小組。工具箱的改進設計與信息技術的變化息息相關,工具箱改進策略的制定不宜限定于某項信息技術的規格與現狀,而是應采用通透性設計,并建立不斷檢查修正的機制,以確保改進設計計劃的可行性與時效性。因此,建議改進設計部門成立專門工作小組,研究制定各項改進作業標準。二是加強設計人員信息教育培訓。工具箱改進設計過程涉及到車間管理人員、工具箱使用人員及信息化作業人員,為有效規劃及管理,在工具箱改進設計工作的召集人應由主管負責人擔任,而從事工具箱改進設計的人員不僅需要具備相當程度的工具使用與信息化素養,也必須不斷吸取新知識,以掌握信息技術的發展。目前工具箱使用與改進人員通常缺乏信息及電腦背景,建議工具箱改進設計人員應配合時展趨勢,加強信息教育,以應對電子化作業的發展趨勢,充分學習與應用信息化技術來進行工具箱的重新設計。
三、小結
在相關文件中有明確的規定:樓梯間以及所有有凍結危險的場所,不但不應裝設調節閥,同時散熱器還應由單獨的支管和立管供熱。但實際工程的情況卻是采用了雙側連接,一側連接了鄰室房間的散熱器,另一側則連接了樓梯間的散熱器,并且還安裝了調節閥,而本身樓梯間的密閉性是很差的,當供暖發生故障時,用戶房間的供暖效果就會下降,還可能會凍壞散熱器。在對暖通空調系統進行設計時,對于計算書所應包括的內容是有著明確的規定的。而實際工程中設計過程中所編制的計算書,大部分計算書的內容都是殘缺不全的,甚至有的工程的計算書竟是空白的。在我國的《設計深度規定》中要求了:暖通空調的設計說明書中必須包含室內外的設計參數,如熱媒、冷媒的參數;系統的試壓參數;冷源、熱源的參數;管道材料的選擇以及安裝要求等。但是實際的情況卻是工程項目的說明書內容非常的殘缺不全。
設計方案是否可行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必須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設計方案不但要滿足供水和供電方面的要求,同時也要滿足包括環境保護工作在內的國家以及各地政府相關規范和相關法規的要求。在設計中,如果遇到了一些無法使用標準設備的特殊情況,對于非標準的設備必須提出詳細并且準確的參數要求,并且這些參數要求都應是合理的。另外在建筑設計已經確定了圍護結構的情況下,自動化的控制程度、選用設備的型號以及空調相關專業的系統布置與系統的節能都是有重大的關系的,因此對于設備選型不應太過保守,分區時應根據不同的實用功能進行操作,為最大限度的減少熱損失,建議設計熱回收機,針對冷卻塔風機以及水泵等還應采取變頻調節。
為適應全年符合的不斷變化,暖通空調系統應有良好的調節性能,我們常見的調節性能好的方案有VRV變頻空調系統和VAV空調系統兩種方案,這兩種方案的耗能都很小,但是一次性的投資費用都是很高的。有些辦公建筑并不是全天使用的,因此在選擇設計方案時就應考慮其能適應夜間不工作的要求。由于空調系統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因此可以適當的減少管理人員的勞動強度和數量,但是可能會造成投資費用的上升,這就要求了應進行技術經濟性的比較,同時還要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只有季節轉換時才操作的閥門應采用手動控制的方式,對于需經常調節控制的并且設備數量較多的工程以及大型的系統工程應采用自動控制,從而有效減少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同時為了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自動控制系統應盡量的簡化。
在現階段的暖通設計方案中,考慮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經濟性比較的問題,經濟性比較的原則就是要保證基準的一致,在設備檔次、舒適情況、設計要求、能源價格等設計的基準條件都一致的情況下進行比較,這樣比較的結果才能最具合理性和科學性。如果將低檔次的設備與名牌的設備進行經濟性比較,比較的結果肯定是不合理的;而如果在進行經濟性比較時沒有考慮舒適性和美觀性,那么對于集中式空調方案就是不合理的。另外在對設計方案進行經濟性比較時,還要考慮設備壽命、投資費用以及運行費用等因素。有的工程項目是有著夏天供冷以及冬天供暖的使用要求的,因此在進行夏季冬季綜合性的經濟比較時,要考慮到夏季和冬季對于設備的綜合利用情況。
高職國際貿易畢業設計(論文)
畢業設計(論文)是高職院校常規教學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實施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階段,以及檢驗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教育部辦公廳于2004年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通知》,這進一步指明畢業設計(論文)是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江蘇省高職院校人才水平評估工作中,也將畢業設計(論文)列為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不僅組織了省優秀畢業設計(論文)的評選,而且對高職畢業論文進行不定期的抽查考核。面對高職畢業設計(論文)重要性的日益突出,而別一方面高職院校的畢業論文的質量日趨低下,甚至很多高職院校得出取消高職畢業論文。其實,我們需要反思高職畢業設計(論文)存在的問題,并研究出應對的措施。結合我執教國際貿易專業以來多年畢業設計(論文)指導工作的經歷,試著對此進行分析。
一、高職國際貿易畢業設計(論文)存在的問題
1.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偏離專業培養目標
高職國際貿易的培養目標明確指出:應培養具備一定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涉外實踐應用型人才。而目前高職畢業設計(論文)還是沿襲學科本位下的“學術性”的論文模式,“學科本位”觀根深蒂固。近年來,部分高職教育老師認識到高職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差異,并在相關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如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定位、高職教育的課程觀、教學方法等。然而,高職畢業設計(論文)的目標、選題、撰寫要求等方而,仍然采用傳統“學科本位”的論文標準,強調畢業論文對學生學術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訓練功能,強調畢業論文的學術性、理論性、創新性。這與高職教育以實用性、應用性為目標的要求背道而馳。
2.畢業設計(論文)選題不合理
通過對我校及周邊四所高職院校近五年國際貿易專業畢業論文的查閱發現,目前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學術性”影響根深蒂固,近五年四所學校的論文選題中絕大部分都是理論性的,平均選題理論研究型占比達到86%;而實踐研究型、調查報告以創業計劃書,這些反應高職教育教學特點和培養目標方面的選題占比都不過10%,具體見下表1。而且在查閱四所學校國際貿易專業論文時發現,很多選題連年選用,選題固守沒有創新。
3.畢業設計(論文)指導老師方面存在問題
當前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師大多(83.8%)為擴招后普通院校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而普通院校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和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的基本模式與高職生畢業設計(論文)基本相同,很多論文指導老師當年本科畢業論文或研究生學位論文就是這么東拼西湊“寫”出來的。由此看來,高職國際貿易畢業設計(論文)的重學術輕實踐應用是本科畢業論文、研究生學位論文的一種延續。另外,有國際貿易專業青年教師參加工作后一周兩三門、20多節課的教學任務已使他們難以招架,很少有時間進行社會實踐和理論研究,對學生論文所涉及的問題知之甚少,其結果必然導致畢業論文指導成了師生間“空對空”的文字和思維游戲。更何況,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師生比逐漸拉大,教師指導畢業生論文寫作的學生人數急劇增加,外聘指導老師又受資源所限,管理者不得不“趕鴨子上架”,讓那些并不具備論文指導能力的青年教師去指導。
4.畢業設計(論文)學生方面存在問題
畢業設計(論文)在絕大部分院校都是放在大三的下學期,即第六學期。而這段時間內學生需要頂崗實習、準備就業。這就使得學生為了實習和找工作,花在畢業設計(論文)寫作方面的時間和精力就相對少了很多;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在實習和工作時,與論文指導老師缺少面對面的指導,這都影響最終畢業設計的質量。在與應屆畢業生的交流過程中,很多學生認為,畢業設計(論文)的寫作與自己的實習內容甚至學校所學關聯性不大;也有學生把這段時間內的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視為一種無意義的負擔。
二、高職國際貿易畢業設計(論文)的改進
1.緊扣培養目標做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工作
對于類型和層次不同的國際貿易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應有區別對待,這便是教育界一直推行的“因材施教”?!皯眯浴比瞬牡呐囵B是高職教育的目標,高職國際貿業專業的教學特點決定了,高職學生不可能、也不應該寫成“學科本位”意義上的高質量畢業設計(論文)。因此,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應從:學生崗位實習或社會調查等實踐中遇到的與本專業相關的問題著手,以貼近“實用生”和具有高職教育特點的方面來選題。畢業設計(論文)可以是調查報告(綜合性的或專題的)、以頂崗實習單位經營管理分析、創業計劃書的設計等等。
2.合理安排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寫作時間
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的寫作大都安排在第六學期,由于學生需要進行頂崗實習和找工作,這樣的安排使得學生對畢業設計與論文的寫作與生活中的其他工作安排相沖突。因此,建議將畢業設計(論文)的寫作時間適當前移:從第4學期開始,對有條件的學校開設應用文寫作課,同時指導學生開展文獻檢索、社會調查、數據統計等寫作準備性技能;第5學期指導學生選題(選題可以結合學生頂崗實習單位及實習崗位),并確定寫作進度,并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的寫作準備;第六學期學生進行論文的撰寫,并定期與指導老師聯系、商量論文寫作。
3.強化畢業設計(論文)指導老師的師資
由于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應重“實踐性”輕“理論研究”所以,在對畢業設計(論文)指導老師的選擇上應該選擇懂高職教育理念又具備國際貿易實踐經驗的老師進行。在具體論文指導時可以形成:以校內專任教師為主、學生頂崗實習單位及企業兼職專業老師為輔的論文指導團隊進行。突出畢業設計(論文)寫作的實踐性。
參考文獻:
[1]教高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Z].2004.
1.1教材方面
選用教材一般采用國家規劃教材,教材的編寫人員主要由從事此課程教學的一線教師組成,普遍不在公司一線工作,技能和技術上已經到不到目前公司的要求。另外,從開始編寫教材到印刷出版,再到學生使用,往往已經過了好幾年。由于WEB技術發展非常迅速,再加上網站設計開發工作的特殊性,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往往都是前幾年的技術,已經不能滿足公司對于網站設計人員的要求。
1.2教學內容方面
一本教材中前面章節的教學內容往往以知識點為主,后面章節加上幾個WEB系統設計與實現,知識點非常分散,沒有完整的圍繞一條主線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雖然感覺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是教學內容沒有緊緊圍繞一條主線進行,學生學完之后總感覺學了很多東西,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用。
1.3教學方法方面
傳統教學都是以課程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沒有從實際工作需要入手,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學生根據教師的講授一步一步去完成,很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1.4教學條件方面
主要采用多媒體教室+機房來保障教學,雖然能滿足教學條件要求,但是學生在學校感受不到真實的工作環境,學習沒有動力。
1.5教學團隊方面
教師往往以中、青年教師為主,但是大部分教師沒有相應的工作經驗,直接從學校畢業就來到職業院校當老師,不了解社會上對于本門課程技術發展到什么程度和企業對于本門課程的人才需求。
2《網站設計開發》課程設計改革
2.1課程設計思路
依托各個網站設計公司及軟件公司,開展校企合作進行課程聯合開發建設。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依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基于網站架構設計師的典型工作任務和過程設計來進行課程教學體系。在課程設計中通過“真實產品開發、項目載體、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將完整的項目開發過程貫穿在整個項目開發中,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目標,將網站設計開發知識和技能貫通于實踐項目,以真實項目為核心整合網站設計人員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在內容的選取上堅持夠用、實用、新穎的原則,減少理論知識的講解,理論基礎知識以夠用為準。同時,增加實踐性、操作性強的知識,加強知識的實用性。密切結合行業需求,相關課程需要,注重知識連貫性和實效性。
2.2課程內容改革
《網站設計開發》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針對高職高專層次的學生,以培養WEB應用開發程序員崗位的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崗位和前后課程銜接的要求,綜合考慮和選取教學內容。本課程基于一個真實的完整的項目----新聞系統開發的工作過程,在項目開發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在WEB應用開發程序員崗位上每一工作環節的專項職業能力。(1)課程內容設計將實際項目轉換為教學內容確定學習內容。以往的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非常非常松散,沒有明確主線,因此我們選取真實的項目“新聞系統開發開發過程”為教學內容,根據開發流程將工作領域分成9個典型的工作情境,分別為搭建新聞系統項目開發環境、撰寫新聞系統項目系統文檔、新聞系統數據庫設計、新聞系統數據庫訪問層設計與實現、新聞系統后臺用戶管理模塊設計與實現、新聞系統后臺欄目管理模塊設計與實現、新聞系統后臺文章管理模塊設計與實現、新聞系統前臺頁面顯示模塊設計與實現、新聞系統安全控制與部署。(2)教學內容(表1)
2.3教學方法改進
2.3.1逆向式教學方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摒棄原來那種先講后練習的方式,而采用先簡單給學生說明具體任務完成的思路和步驟,學生對照任務的思路和步驟自行完成,學生在任務過程中出現問題后,由師生共同解決問題,最后教師講解任務的實現過程,并進行理論的提升。2.3.2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將一個大型項目拆分成一個個小任務,通過讓學生自主完成一個個小任務,最終實現一個大型項目。在完成一個個具體的小任務中,教師只是輔助指導,真正做到了講、學、練一體化。通過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3.3項目實訓教學方法:在綜合練習之后,結合所學知識,給同學分組進行項目實訓。通過具體的項目,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軟件開發研究的經歷,充分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加強了學生在工作別需要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協調能力,為學生能夠在畢業后很快進入與實際工作銜接的工作崗位做好充分的準備。2.3.4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PBT(Problem-BasedTeaching)[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在課堂上設計問題情景,啟發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討論,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得到問題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主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核心,以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
2.4教學條件改進
2.4.1以現有的多媒體教室或機房建立仿真教學環境,由教師扮演企業代表,學生扮演軟件開發團隊成員,完成客戶與項目組的交互過程。教師提出需求,學生完成“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編碼調試、提交作品”的各個過程,模擬企業項目的完整開發過程。2.4.2在學校建立大學生創業工作室,由學生從校外接一些真實項目開發的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參加到真實項目的制作開發工作中去,這樣,學生畢業進入企業后很快就能成為合格的專業技術人才。
2.5教學團隊改進
2.5.1走出去,給一線教師提供到網站設計公司掛職和下企業實踐的機會。2.5.2請進來,邀請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網站開發人員,在本課程中擔任外聘教師,負責帶領學生開發具體項目、綜合實訓指導等工作。
3結束語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高教廳[2004]14號文件)中明確指出“各類普通高等學校要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畢業設計(論文)的規范化要求與管理,圍繞選題、指導、中期檢查、評閱、答辯等環節,制定明確的規范和標準?!睋?,全國各類普通高校相繼出臺了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工作方面的具體實施文件,以確保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水平。然而,近年來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中仍暴露出許多問題,畢業設計的總體水平呈現下滑趨勢,[1]究其原因,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中存在的問題是論文質量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筆者所在學校早在幾年前就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的標準化、科學化、信息化專門組織專家展開研討,并通過改進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采用信息化網絡技術平臺,學校近幾年來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管理工作水平和論文質量呈不斷上升趨勢。
一、現有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分析
1.工作流程
按照四年制普通高校教學計劃,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基本在第八學期開學進行,歷時十五周左右。畢業設計(論文)整個過程分為選題、開題、研究設計、論文撰寫和畢業答辯五個階段。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是,一般由承擔畢業設計(論文)任務的指導教師擬制一些題目,供學生選擇。在題目確定以后,學生一般要經過開題、研究收集資料、題目設計、中期檢查和驗收答辯等環節,直至完成整個畢業設計(論文)工作。
2.現有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存在的問題
目前,本科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升學壓力很大,從第七學期開始,畢業生就將重心放在尋找工作和考研上,基本無暇顧及畢業設計(論文);全國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高校教師數量遠比不上學生人數的增長,導致高校師生比過高,很多高校的不少專業,指導教師所指導的學生超過8人,甚至達到十幾人;[2]部分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有限。
由此導致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存在已下問題:
(1)師生比過高導致論文的題目假、大、空現象嚴重;課題的類型趨于理論研究、模擬仿真的比例越來越高,硬件或軟硬結合的綜合性課題的比例在減少。[2]
(2)部分學生輕視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對所選的題目采取網上下載、東拼西湊、甚至抄襲等手段,沒有真正結合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去研究、去解決、去綜合應用。
(3)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的方式過多依賴于電子郵件、電話等,與學生面對面的指導時間越來越少,對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督。[2]
(4)學校管理部門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還不能做到有效、實時進行監控,在學生畢業論文完成的各個階段上缺乏強有力的考核監控機制。[1]
二、我校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的研究
過程管理基于目標管理,是對目標的無限分解和細化,它將管理的中心前移,通過實現科學的流程而最終趨向目標,具有落實性、可控性、創新性、閉環性、發展性等特點。[1]
1.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改進的方法
(1)依據過程管理理論,學校將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細分為七個環節:
教學大綱、選題指南、選題和任務書、階段報告和檢查、成績評審和答辯、成績評定和評優、材料存檔。
(2)學校將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分為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兩個方面:
管理流程的主要環節包括:教學目標和方向規劃、教學人員組織和任務協調、教學過程控制及教學信息管理。
業務流程的主要環節包括:選題、任務書、階段報告和檢查評價、成果評審和答辯、成績評定和評優、材料存檔。
(3)二者之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2.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改進的關鍵點
(1)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環節的目的、教學大綱和選題指南的意義、任務書的作用、階段報告和檢查的性質;
(2)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內容的先進性、教學過程的專業性、教學文件的指導性、教學文檔格式的規范性如何體現;
(3)領導的價值觀、學術帶頭人的專業水平、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工作態度。
3.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改進的突破點
(1)教學計劃:推行選題指南、強化任務書工作;
(2)教學組織: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
(3)教學過程:采用信息化網絡技術平臺;
(4)教學考核:評分區別學習表現(態度)、成果質量、答辯效果。成績由指導教師、成果評閱人、答辯小組獨立評分;
(5)教學文檔:分類管理、重點監控、簡化流轉。
三、結語
普通高等學校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環節是在校生最后一個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積極探索、研究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新模式、新思想,不斷完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可操作運行機制,才能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金華、曹晶晶.加強過程管理 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5):224
自Lucas(1988)以來,許多研究在Samuelson(1958)&Diamond(1965)的世代交疊模型(OLG)的基礎上,將養老保險、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的其他要素相聯系進行了理論和應用研究。本文介紹了養老保險制度與人力資本投資的理論和應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進展,指出了理論和應用研究的新趨勢,這對于當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保障改革進程中的養老金計劃和制度的設計將具有重要意義。
一、引言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外文獻中養老保險被直接稱為社會保障(Socialse-curitySystem)。按籌資方式的不同,養老保險可分為現收現付制(Pay-as-you-goSystem或UnfundedSystem)和基金制(FundedSystem)兩種類型。現收現付制是從社會保障制度產生以來至今大多數國家采納的一種養老保險制度模式;而基金制是自20世紀80年代人口老齡化及養老保險面臨的財政支付危機以來,一些國家開始試行并逐漸實施的一種養老保險模式。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Samuelson(1958)和Diamond(1965)的世代交疊模型(OLG)的基礎上,多數研究通過對個人儲蓄、收入分配、勞動力流動之間關系的認識,對養老保險制度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例如Barro(1974)從遺產動機的角度、Romer(1986)從個人儲蓄、勞動供給的增長模型討論了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制度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等。不過這類研究通常不考慮技術、人力資本、制度等要素。
自Lucas(1988)和Rome(1990)等的新增長理論形成以來,經濟增長更加強調技術和人力資本等要素的重要作用,于是人力資本積累與物質資本一樣也被看作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此后,許多研究借助于人力資本積累這一橋梁來研究養老保險制度同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在人力資本的新增長模型中,教育投入成為衡量人力資本積累水平的一個重要的指標,教育投入量、受教育時間與人力資本積累水平三者之間是成正比的,延長受教育時間意味著教育投資越多,人力資本積累水平就越高;反之,受教育時間少則教育投資則相對會減少,人力資本積累水平也較低。人力資本投資主體可分為政府和非政府兩類,其中政府對人力資本投資一般表現為財政性教育投入,而非政府的人力資本投資主體則包括企業、社會其他經濟組織、學生家庭以及學生本人等。但從新近的文獻研究來看,各類研究主要針對養老金制度與政府或者學生家庭對子女人力資本投資而進行,一般不涉及其他非政府主體的人力資本投資(如企業和社會團體對教育的資助)的內容,且研究路徑也各有差異。
二、養老保險與人力資本投資的理論研究
通過世代交疊模型假定年青期和年老期人力資本和養老保險效用存在代際間相互轉化,是研究養老保險制度與人力資本投資的基本理論框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人力資本投資屬于公共支出,需要符合公共服務效用最大化的公共決策原則;而家庭人力資本投資的決策則需要符合個人終身效用最大化的原則。這樣,通過2期或3期的世代交疊模型就可以針對現收現付制和基金制這兩種不同的養老保險制度對人力資本投資之間的關系進行分類研究,約束條件為市場均衡條件下的微觀主體效用最大化和經濟穩定增長。
(一)養老保險與家庭對人力資本的投資
在世代交疊模型中,基金制條件下的強制性儲蓄或社會保障稅使父母在年老時獲得的養老保險與子女未來承擔的賦稅無關,也無法產生遺產效應,這可能造成生育率上升和人均人力資本水平下降,不利于經濟長期增長(Stuart,1998等);反之,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制度則能通過對年青期個體強制征收養老保險或社會保障稅并轉移給當期的老年期個體(或者父母),以保證年老期個體(或者父母)對孩子人力資本投資的回報,也有利于鼓勵父母對子女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有利于經濟增長。
Kemnitz&Wigger(2000)等則認為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制度實際上是人力資本積累存在外部性時政府矯正市場失靈的政策手段,它可以促成人力資本積累達到最優水平,而基金模式的養老保險制度則與沒有社會保障的自由放任經濟一樣會造成人力資本積累的不足。其原因是,每一代人的人力資本積累總是建立在上一代平均基礎之上的。如果每個人都增加學習時間,不僅可以提高其自身的人力資本存量,還可以提高下一代人的人力資本水平及勞動生產力。在具有基金制社會保障制度的自由經濟中,個人并不能獲取人力資本積累所產生的全部收益,也不可能為了提高下一代人力資本水平而增加學習時間,因此個人投人學習的時間往往少于最優配置的學習時間。
在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制度條件下,養老金的數量往往與個人的工作年限和工資收入有關,而工資收入通常是與教育程度正相關的,這相當于將養老金數量直接與年輕時積累的人力資本掛鉤,使得延長學習時間的人能夠在年老時獲得更多養老金,這種更高的回報是來自于下一代人的人力資本增加而帶來的整個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所以從理論上講,只有現收現付養老保險制度才能體現出人力資本積累在代際之間的正向溢出效應,刺激各代人為了提高下一代的生產能力而積累更多的自身人力資本。
(二)養老保險與政府對人力資本的投資
由于人力資本投資離不開政府對公共教育領域的資助,許多研究還將政府人力資本投入引人理論模型分析之中。政府支出包括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其中,非生產性支出中包括政府用于公共教育和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投入。由于一國政府每年預算的約束,增加一方面的公共支出比重則必然會導致另一個公共支出領域
預算的減少。
在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模式中,當期工資與養老金數量掛鉤,這利,養老保險計劃不影響當年的財政收支平衡,政府可將更多的公共資源用于教育和基礎設施等公共支出領域,優化公共資源配置以提高全社會生產效率。而在基金制的養老保險模式下,個體的養老金數量或者說未來的福利是由他本人過去的儲蓄和基金運作表現決定的,與下一代人力資本水平提高而帶來的教育收益率的提高沒有關系,他們希望政府能將更多預算投入到社會保障體系中來,這將會減少政府對教育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公共支出,從而不利于政府人力資本投資的決策。因此從養老保險與政府人力資本投資的研究結果來看,這些結論也大都偏向于現收現付養老保險制度對政府人力資本投資和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
在一個3期的世代交疊模型中,Buiter&Kletzer(1995)考慮了現收現付養老保險的代際轉移再分配政策對人力資本積累的影響,發現當年輕個體不能夠從資本市場上進行借貸以支付他們的教育費用時,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制度盡管會降低物質資本的積累,但卻有利于公共資源偏向于對人力資本的投資。而Kaganovich&Zilcha(1999)的研究表明,假定在現收現付的養老金制度下存在市場均衡,那么政府會將大量預算開支用于教育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社會保障的轉移支付,這時養老金計劃也許沒有存在的必要。而在子女的福利狀況是由人力資本水平決定的前提下,父母的效用函數由其自身消費大小和子女當期的人力資本回報來決定,因此,父母考慮到今后的退休福利水平,就必然會加大對子女的教育投入,這時政府給予家庭的教育補貼也會起到積極作用。此外,Bellettini&Ceroni(1999)還將公共支出和人力資本作為經濟增長的內生變量并引入理論分析,指出只有現收現付社會保障才會增強公眾贊成提高生產效率政策的意愿,從而對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力資本投資方面產生積極作用…。。
也有一些研究如Starketa1.(1997)、Panu&Poutvaara(2007)等從跨國之間勞動力流動或者技術轉移的角度考察勞動力流動對人力資本的影響。結論是跨國間勞動力的自由流動,能夠促進欠發達國家的人力資本投資并通過技術人員的雙向流動提高欠發達國家的人均人力資本,但現收現付制社會保障形式下,比例工資制社會保障制度國家和固定費用制養老保險制度國家間的勞動力流動會導致前者人力資本投資的減少和后者人力資本投資的增加,并由此帶來帕累托改進。
三、養老保險與人力資本投資的應用研究
與理論研究不同的是,養老保險與人力資本投資的應用分析并不關注養老保險制度的唯一合理性問題,而是圍繞著生產率提高和經濟增長這些主題,對不同經濟體中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與受教育年限、退休年限、社會福利及生育率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
Rojas(2004)的研究配合了內生生育率選擇來量化1985年以來西班牙的高等教育資助(政策)的成本和收益,結果顯示:西班牙的政府教育補助的增加改變了人口教育程度的分布并導致人口出生率下降,受教育人群中低人口出生率和高人均壽命改變了總人口的年齡結構,使得政府必須增加社會保障稅率以平衡養老金預算,因此這一機制實際上降低了教育投入政策的社會福利。
在充分考慮了美國勞動者工作期內繳費形成的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這些參數的條件下,CruzAEchevarria.AmaiaIza(2006)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美國,由工作期內勞動者繳費的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支付制度會促使人們考慮提前退休,但隨著未來社會保障費用負擔人口的減少,預期壽命的提高也能夠促進單位資產GDP增長速度的提高?,F收現付的養老保險制度能夠促使個人延長受教育時間,增加家庭或個人對人力資本的投資,但隨著社會保障負擔率的提高會帶來單位資產GDP增長速度的降低,使政府面臨著預算平衡等問題。
我國的養老保險模式是現收現付型還是混合型模式目前還存在許多爭議,不過從目前養老保險資金賬戶運行的實際情況來看,現階段中國仍然處于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模式中。針對這種情形,近來國內也有一些關于養老保險與人力資本投資方面的研究。例如,于凌云等(2008)針對中國社會保障改革過程中養老保險和人力資本公共支出的增長效應進行了分析,并通過人力資本這一指標來體現它們與經濟增長的相關關系,結果表明:從公共支出角度來看,政府對養老保險的轉移支付與人力資本和長期經濟增長率之間呈現出一種負相關關系;公共教育投入對于長期人力資本及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很明顯,而對短期經濟增長的正效應卻不明顯。
針對中國長期的城鄉分割的現實情況,賴得勝等(2004)、田永坡等(2006)等的文獻根據當前中國“統賬結合”的社會保障模式,對我國城鄉人力資本投資進行了比較研究,認為由于當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缺位,造成了基層政府和農村家庭在教育投資領域的沉重負擔,因此需要盡快建立覆蓋全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提高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比重,從而有利于人力資本投資。
四、結論與展望
上述分析表明,在均衡條件下,考慮到社會福利、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投資等因素來分析一種養老保險制度與人力資本投資之間關系,這一問題并不能簡單地從理論研究角度得到一致的精確答案。而在應用分析中,由于不同國家的國情和實行的養老保險制度存在差異,養老保險制度對于人力資本投資所產生的效應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