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2 01:49:18
序論:在您撰寫知識經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知識經濟拓寬了事業單位會計上作的內容
人力資源的管理開始進入事業單位會計管理領域,20世紀80年代后傳入我國的會計核算領域,其發展依據是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的生產經營越來越依靠智力和知識的創新。從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對資產的定義來看,人力資源作為無形資產應當視為事業單位的資產進行單獨計量核算。否則,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和管理的內容將不完整。
1.2知識經濟對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傳統會計目標主要是以實體資本出資者與債權人作為出發點來詳細記錄會計主體與經濟相關的事項與活動,達到有關利益最大化的效果。知識經濟以知識資本作為基礎,可以確保經濟主體資本達到保值增值的效果。知識經濟使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在空間和形式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信息技術網絡的連通,使得全球的經濟逐步走向網絡化和虛擬化,有形的會計憑證逐步被無紙化核算所代替,資本的流動速度更加快捷方便,但操作風險也隨之加大,在客觀上要求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方式必須與時俱進。
1.3知識經濟對財務會計報告的影響
傳統的財務會計報告主要以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等組成,制式化、具體化的會計信息真實、準確、有效的體現出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當今知識經濟的背景下,財務信息和市場信息面對的是一個動態的變化機制,知識和技術的指向性明顯。會計報告的內容就有了新的要求,增加了獲取最準確的數據輔助決策的難度。
1.4知識經濟要求事業單位有一批高素質的會計管理人員
知識經濟對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有一批高素質的會計管理人員。新知識經濟時代不僅需要事業單位會計管理的模式有所改變,而且急切需要一批精通業務的綜合性管理人員。會計管理者不僅需要具備比較高的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還必須要求掌握比較新的財務基礎知識。不只是具有事業單位會計管理的基本基礎,而且應熟悉國際上通用的管理會計和審計知識,進一步掌握相關經濟、法律、財稅、金融知識,基本具備現代會計管理能力。
1.5知識經濟將使事業單位會計的職能改變
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職能主要包括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和決策三項內容。知識經濟時代互聯網在為人們提供快捷、便利的同時,也拓展了傳統會計的智能。知識在會計工作中成為重要部分。并要求事業單位會計要參與企業單位經營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數據和信息,這將成為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充分利用會計核算信息,才能了解市場的競爭狀況。新形勢下事業單位也需要依靠市場生存,所以,如何提高自己單位的資金使用效率,如何使資金發揮最佳效果直接關系著單位的經濟效益和發展水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一整套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成為必然選擇。
2應對知識經濟對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創新策略
第一,加強事業單位會計法制建設。其一是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必然選擇,另外是為了能更好的保證會計規則的秩序。相關部門應對照《會計法》出臺的各項法規,對本單位的財務制度進行規范化管理,保證本單位的財務會計運行受到一定監督,這樣就可以極大的維護會計準則的法規,很規范的對國家財產進行保護,更好的保障納稅人的權益。國家還可以設立相應的基金,對于那些國家財產保護的實績進行宣傳并且獎勵,而對那些違法行為則追究到底,以打擊挪用公款,公款吃喝現象。第二,進行事業單位財會各項相關制度的改革,應該具體明確事業單位財會管理基本職能,即規范事業單位的具體財務管理,以避免由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過程中財會管理和會計核算職能的相互影響,克服并相應改變過于重視會計核算,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狀況加以輕視,并能夠結合事業單位具體特點,制定出適合本單位的合理的財務管理方法,做到支出結構的優化組合[3]。最后,要注意加強對于事業單位管理績效的考核管理,以鞏固和促進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革新成果。
3結語
知識經濟時代對會計的專業技能、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無論在工作的哪一個環節都以知識資本為中心。知識會計的主要職責將是為知識企業提供各類會計信息,促進知識企業獲得更大的利益。
(一)知識會計的職業道德。
知識會計在會計工作中應當遵循這樣的基本原則:誠信為本,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立場堅定。會計工作的內容要以反映知識企業的客觀經營現狀為目的,堅定自己的職業道德,充分采集各類會計信息,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按照《會計法》的相關要求,努力為知識企業提供最具有指導性意義的會計信息。
(二)知識會計的職業素養。
知識會計的職業素養一定要高,需要具備符合經濟時代要求的專業知識。知識會計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包括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和運用數據的能力、計算機基礎知識。其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包括有:國內外通行的財務會計知識、管理會計理論、財務管理知識、審計理論,以及國內外現行的與財務會計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
(三)知識會計的綜合素質。
現階段的知識經濟發展趨勢,要求知識會計最好成為一位各方面知識能力都很強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具體來說,知識會計能夠綜合自己的經驗和知識,擴充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會計技能。除了基本的會計職業知識外,還能夠懂得一兩門外語,會操作現代化計算機系統,盡可能多地使用現代化技術,提高自身的實際工作能力。另外,一位合格的知識會計也應當具有較好的溝通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并具備優良的處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善于在會計工作中發現問題。
二、知識經濟時代下會計系統的發展趨勢
(一)會計確認理論的革新。
在企業中一個項目是否能被納入會計信息系統,是由會計確認理論決定的。其主要內容包括:確定項目內容、記錄會計要素、把握項目的經濟業務對會計要素造成的影響。傳統的評價標準是,審核這項項目是否達到定義性、相關性、可靠性、可計量性這四個標準,只要一條不符合就不予以考慮。然而,有些項目對決策者非常重要,如果不納入這些項目會降低會計信息的有效性。在知識經濟時代,這種方式的弊端更加顯露出來,我們迫切需要建立全新的確認標準和確認理論,提高會計信息的有效性。
(二)風險會計所引發的會計技術革新。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為知識企業帶來了許多新的風險,因為網絡經營活動具有開放性強、虛擬化強,接入和退出交易市場速度快的特點,知識企業在拓展金融業務時的風險系數就增強了。這一現狀對會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知識會計需要在企業介入某個金融交易前就收集信息進行風險評估,必須對企業擁有的知識資產、知識產權所具有的市場價值具備深刻的認識。如此,知識會計在對企業決策層提供報表時就能夠呈現更多的有效性強的會計信息,促使企業能夠進行正確的選擇。總體說來,我們需要根據當前的網絡環境,制定出適合企業本身發展的會計管理新模式,以降低企業的業務風險。
(三)會計對象理論的改變。
知識經濟時代環境中,經濟發展主要依托于知識資產和知識產權所創造的經濟利益。要適應這種發展趨勢,會計工作應當改變過去單一的信息考察體系,轉而把知識資產的有效動態信息也納入考察范圍,將知識產權的變動也視為研究對象。
(四)掌握國際會計準則。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類企業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國際經濟合作項目中去,因為國際財務報表的差異所導致的交易紛爭亟待解決。目前,國的會計準則逐漸向國際準則靠攏,但是存在較多差異,如果國內一些涉外企業依然實行國內會計準則勢必會給國際經濟合作帶來不便。要改變這種現狀,就需要知識會計盡快掌握國際會計準則,知識企業廣泛提供實行國際會計準則。在達成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應循序漸進,先努力完善國內會計準則,再實現兩者的良好銜接。這種措施的現實意義在于,讓國內的知識會計有更完善的會計準則作為參考,也有利于促進國際經濟合作中的會計核算工作順利展開。
三、結束語
彼得•德魯克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預言,信息技術的應用將使得中層管理被取代,這主要是由于在傳統組織中中層管理的工作主要是對組織內信息進行篩選和傳遞,而這部分工作將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運用而逐漸向高層或基層人員轉移。市場的瞬息萬變、機遇的轉瞬即逝,迫使企業必須作出快速反應。傳統的縱向垂直層級制嚴重制約了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傳統的管理手段決定了管理的幅度不可能太大。橫向扁平式組織結構層次精簡,有利于信息的傳遞,保證信息傳遞的有效和不失真,組織效率大大提高,能對外部信息快速反應,成為知識經濟下企業組織變革最顯著的特征。結構扁平化趨勢表現在:渠道層級減少,渠道縮短,渠道寬度大大增加。成立于2010年4月的小米公司,2014年全年手機出貨6112萬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一,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第六名,目前員工7500余人,還被評為2014年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推崇的是身先士卒的管理方式,一直保持扁平化的管理,目前小米仍然保持著“創始人—團隊領導—員工”的三級組織架構[5]。在出版市場的競爭中,時間就是機會,時間就是效益。速度競爭要求出版經營者對市場需求的信息反應要快,編、印、發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速度要快,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權??茖W出版社近年也探索了“主管社長—分社長—編輯”的三級組織架構,每位社長分管10個左右出版分社,提高了決策效率,分社長的能動性更強,搶占了不少市場先機。
2組織網絡化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企業信息傳遞和人際溝通逐步已實現數字化、網絡化。網絡化是指由若干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獨立的組織構成的一個關系緊密的組織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實現人、財、物與信息的流動。在這樣的組織中,企業組織變成一個由許多知識結點所組成的動態網絡,這些知識結點可能是許多單個的員工,也可能是一個個專業團隊,或者是一個為解決特定問題而存在的組織。組織成員也可能來自企業外部,成員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動態關系,組織邊界模糊。正如杰克•韋爾奇提出的“應該將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障礙全部消除,工程、生產、營銷以及其他部門之間能夠自由流通,完全透明”。企業獲取知識的速度更快、知識共享的范圍更大,可進行多向知識、信息的交流和溝通,使知識共享后形成合力,有利于知識創新。網絡化組織就像樂高積木,企業的每個成員都是特定網絡中的一個節點,成員之間會因工作任務的變化,隨時組成工作團隊或工作小組。圖1是騰訊公司組織結構圖[6],四個業務系統(無線業務、互聯網業務、互娛業務、網絡媒體業務)和四個支持系統(運營支持、平臺研發、行政等職能系統及企業發展系統)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體現了組織網絡化的特點,而組織互聯互通的利器便是騰訊公司盈利的法寶QQ。QQ是騰訊公司所有產品與服務的基石。當前各出版社已普遍實施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選題、發稿、審稿、財務核算、銷售數據查詢均依賴該系統進行。而QQ、微信、電子郵件等更是人際交往必不可少的溝通工具。通過網絡通信技術把組織目標所需要的知識、信息、人才等聯系在一起,還可以構成動態的內部資源利用體,如成立虛擬的企業組織“××叢書出版小組”,包括策劃編輯、文字編輯、營銷宣傳、校對、美工設計、印裝協調、物流主管等,項目完成后可以重新組合。這種虛擬化的組織可以是企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整個企業。
3機構柔性化
知識經濟下的發展,是一種以知識為主的融圖1騰訊公司組織結構圖合性發展。專業分工仍然存在,但具體問題的解決卻依賴于各種力量的整合式協作。為了使信息在組織內有效傳遞,組織內部結構的邊界越來越相互滲透,消除其職能部門之間、層級之間的障礙,使信息、資源、思想能在組織中自由流動,組織更具有活力。所以,組織在內部分工設計上,要盡量破除專業壁壘,實行柔性化設計,盡可能強化組織的協調、整合能力[7]。柔性的概念最初起源于柔性制造系統(FMS),指的是制造過程的可變性、可調整性,描述的是生產系統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柔性概念應用到企業的組織結構上來,是指企業組織結構的可調整性以及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柔性化的組織結構是一種靜態構架下的動態組織結構。如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彈性配置作業人員”的思想和方法是這方面的典型。豐田公司一反傳統的“定員制”,要求企業根據生產量的變動,彈性地增減各生產線的作業人數,以求盡量用較少的人員完成較多的生產活動。這種人員彈性配置的方法對員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員工必須“一專多能零缺陷”:“一專”指讓自己有一項專長非常強,“多能”指盡可能多儲備幾項能力可以搭配著使用,“零缺陷”指通過自身努力和對外合作,讓自己的弱勢變得及格。今天的編輯所扮演的角色日趨龐雜,要全程參與出版物的策劃、編輯、設計、印制、宣傳、發行、服務等每一個環節,每本書的出版過程就相當于做一個小工程。編輯再“全能”也無法單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來解決所有環節的問題。項目管理是通過臨時性的專門的柔性組織,在時間和預算的限制下,項目負責人對項目進行高效率的計劃、組織、指導和控制,以實現項目全過程的動態管理和項目目標的綜合協調和優化。與企業的日常管理相比,項目管理更要科學化、專業化,它劃分并整合更為細致的項目管理過程,應用專業的管理工具,從而以最少的投入創造最大的效益。圖書出版應用項目管理機制已是出版業界的共識,但目前出版社大多還停留于項目負責人的層面,距離項目管理機制有較大差距[8]。2007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工程院出版分社成立;2011年3月,人民郵電出版社西安郵電學院教材出版分部成立;2012年5月,化學工業出版社華中分社在武漢工程大學成立。這些出版社分支機構的設立既反映了出版社的聯合經營戰略,也是機構柔性化的重要體現。
4決策分散化
在工業經濟時代,組織高層幾乎擁有所有的決策權。在這種單一的決策模式下容易產生、低效率、結構僵化、溝通壁壘等問題?,F在的市場競爭,誰贏得了客戶,誰就贏得了市場。在企業管理中,如果給員工一定的授權,讓企業員工與客戶走得更近,是決定企業員工走進客戶與市場的最佳路徑,還會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例如,華為公司強調“讓聽得見炮火的人進行決策”,讓員工在所屬工作領域內擁有完全的行為支配權,就是對于這種趨勢的反應。決策的分散化能夠增強員工的參與感和責任感,激發員工的工作動力,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改變下級服從上級、上級行政干預下級的專制型的企業管理模式,使管理者與基層員工之間建立起一種新型的服務關系。2009年8月8日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在第八屆品牌中國高峰論壇上發言時坦陳,海爾集團將進行重大調整,即“把原來的‘正三角’變成‘倒三角’,原來是領導指揮員工,所有員工都為領導服務,今后要變成所有員工都在一線創造客戶需求,各級領導則為員工提供支持,這是一種人單合一的企業文化,每個人都有其商業目標”。誰面向市場就給誰更多的權力承擔責任,使其敢于現場作決策,更及時有效地服務顧客,增強競爭力。原來面向企業內部管控的組織結構轉變為面向客戶和市場,以客戶和市場為導向。在這種構架下,企業的管理人員不再是發號施令,而是清除障礙、提供支持。近年來各出版社紛紛實行“分社制”,總社將選題審批權、市場營銷權、選人用人權、員工獎懲權甚至財務審批權等下放給各出版分社,總社負責戰略規劃、利潤結算、重大項目監督管理以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事宜,大大激發了編輯的工作活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5團隊小型化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出現了一個新的工作者群體即彼得•德魯克所稱的“知識型員工”——掌握和運用符號和概念,利用知識或信息工作的人。出版社編輯無疑屬于知識型員工。他們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個人素質,擁有較高的學歷和其他方面的能力素養;具有很強的自主性,更強調工作中的自我引導和自我管理;從事的不是簡單的重復性工作,而是在易變和不完全確定的系統中充分發揮個人的才干和靈感;他們往往具有實現自身價值的強烈愿望和個性。而只有通過團隊合作,知識才能創造價值,組織才能獲得成長。基于此,在組織結構設計時,建議將3~10人組成一個團隊,因為小團體可以使人產生較強的歸屬感,也容易具有較高的個人成就感。如果一個部門人數較多必然會形成各自的小團體,這種非正式組織之間可能會產生各種摩擦,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良好工作氛圍的保持。團隊人數太多也不利于績效考核,容易養成“大鍋飯”的陋習。團隊中并不是職位越高權力越大,組織的權力將由職位權威向知識權威轉移,誰掌握知識、信息,誰決策!為了應對作者、讀者、經銷商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歐美出版社通行的做法就是組建以責任編輯或策劃編輯為核心的小型團隊,一般3~10人,包括責任編輯、策劃編輯、營銷編輯、助理編輯等。
6內部市場化
內部市場化是利用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以價格為紐帶,統一價格、統一結算方式,將企業內部上下工序之間的關系和服務與被服務之間的關系由行政關系變為等價交換的經濟往來關系;用價格結算的方式解決用人多少和各個生產環節的各種矛盾;個人收入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從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財、物的潛力,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在知識經濟時代,組織的基層單位擁有市場經營的相對自,基層員工也在所屬工作領域內擁有完全的行為支配權。不僅企業與市場環境的橫向聯系在多個層面開展,而且企業內部單位之間也被允許在一定限度內開展市場競爭[7]。小規模、多品種代替大規模、標準化。此種情形之下,勢必要將價格機制引進企業組織內部,用市場價格來衡量各基層單位的工作效率。而通過內部市場化管理,企業各部門可以在第一時間準確無誤地獲取所需信息和服務,從而提高了整個企業的反應速度,促使企業進行管理創新,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出版社內部的編輯加工費、校對費、印刷費等均應該按照市場價格收取,財務結算應做到本本清(每本書)、人人清(每個人)。在保證出版物質量的前提下鼓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開展市場競爭,從而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7資源社會化
1.知識的傳播范圍擴展到了全球范圍。
知識經濟具有強烈的流動性,在出版業的框架中,知識的流動是其重要的職能之一,在知識和經濟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出版物中承載的知識不斷地向全球范圍內傳播。
2.運營模式更加規范。
我國正積極地追求從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在這一過程中,除了要不斷增加國際出版交往、從中獲取更多的發展契機外,還應與國際出版業的出版模式相契合,通過規范化的運作逐漸縮小,不斷提高出版物的質量與水平。
3.出版物的載體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出版物的載體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基于光電子技術的傳播媒介正在成為時展的必需,網絡、即時通訊工具等為載體的出版物因其容量大、檢索方便、出版周期短等特征,正在對人們的閱讀習慣產生沖擊。
二、出版業與知識經濟的關聯及其對知識經濟的推動
1.出版業與知識經濟相互促進、彼此制約
在知識經濟時代,出版物是作為對知識進行學習和創造的成果存在的,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因此,在《著作權法》等法律的保護下,知識創新者對自身權益給予了高度的關注,為了獲得出版和作品發表的機會,對出版業的出版動態十分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出版部門的行為和意愿就成為了知識創新者的風向標。當然,出版業與知識經濟是密不可分的,出版業本身很難引導出版的方向,它要與知識經濟的特征相結合,在大量的知識創新成果中進行選題,以此開拓出版物的廣度與深度,使知識經濟在更高層面上運行。
2.通過知識的存儲實現對知識經濟的推動
在知識經濟背景下,任何對社會組織有價值的知識或者知識創新的成果,只有通過編輯和出版,才能將其保存下來。這種“存儲”對知識經濟能夠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知識不受時空約束,可以在十分廣泛的范圍內傳播,在社會其他資源的“協助”下,能夠最大限度地轉變為現實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的向前發展;經存儲而保留的成果會在累積之后產生創新的意愿,這為知識經濟的可持續性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從這個角度講,出版業不但能夠促進知識創新,還能擴大其創新的范圍,最大限度地發揮知識的作用。
3.重構知識體系,優化知識經濟范式
在知識經濟體系中,知識按照自身的結構模式運行著。而這種“自覺”的運行方式需要建立在社會上已有的、得到認可的出版物之上。而出版物作為出版業的產品,這種知識體系也就理所當然地由出版業規定和構建起來。只有經過編輯加工之后,知識才得以出版和傳播。從這個角度講,出版業對于知識經濟具有明顯的優化作用,不但能夠存儲和重組知識體系,還能夠直接參與到知識經濟的創立與發展過程之中。
三、知識經濟背景下出版業的創新機制與構建
如何在知識經濟背景下不斷進行機制創新,構建與其相匹配的運行模式,是我國出版業需要思考的問題。知識經濟背景下的出版業只有不斷地謀求對知識的存儲、組織和優化,才能使出版業獲得長久的發展動力,為知識經濟和人類的精神文明作出更多的貢獻。
1.依據知識經濟的要求,創新出版觀念
觀念創新是任何創新的先導機制。在目前乃至今后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出版業的思想觀念和知識經濟的要求之間還會存在明顯的差距,這種差距需要實際行動去彌補,但在行動之前,卻要對整個出版業進行觀念上的革新,提升其市場化程度。為此,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同時做出努力:①強化出版企業的文化建設。在面對知識經濟的過程中,只有強化企業文化建設,才能在產業(企業)內部確立起共同的出版理念與奮斗目標,這對改善出版企業形象,增強企業實力,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②加深對知識價值的認知。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知識是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存在的,其價值應該在社會活動中不斷地凸現出來。對出版業來說,一方面要通過宣傳和教育使從業者牢固樹立起知識價值的觀念,另一方面還要構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外部和內部環境,使知識價值最大限度的得到體現。③重塑人力資本的概念。人力資本是知識經濟的重要組成要素,出版業要轉變人事管理方式,積極主動地對人才的潛力進行開發和使用,通過多種手段全面提高從業者的綜合素質和對知識應用的能力。
2.以全面發展為目標,不斷進行制度創新
任何創新意愿的最終實施,都是要在制度框架下完成。為了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出版業創新機制的構建同樣要以制度為依托,全面深化出版變革:①依據知識經濟的要求,全面激發從業者的工作熱情、工作積極性和主體性,在人事、用工、分配政策方面不斷做出調整,使優秀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②放松對出版業的政府規制,全面推行政企分開,分批次地將出版機構(企業)推向市場,縮緊政府對出版業的干預,變以往的直接管理為間接管理,逐步完成從“管理”向“領導”的轉變。③通過并購、拆分、聯盟等方式,適時調整出版企業的規模,優化出版業的行業格局,在轉換經營機制,建立法人治理模式的基礎上,盡快組建起一批大型、特大型的出版企業、集團,這對整合和優化出版資源、出版結構,提高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具有明顯的幫助。
3.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努力實現管理創新
知識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范式,對經濟體系中社會組織的運行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出版企業除了要進行觀念創新和制度創新外,還應在管理創新方面做出必要的努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出版業的經營戰略:①在傳統經濟范式中,出版業往往追求“規模為王”。實際上,在出版業中,“規模收益遞減規律”是長期存在的,一味地追求規模會使出版企業最終陷入到危險的境地。因此,需要適時的轉變管理方向,追求“效益為王”,實現從生產型管理向經營型管理的轉變,甚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資本運營的方式,增加產業收入,分散產業風險。②在知識經濟的框架下,出版業的發展應該是開放式的,要不斷突破出版產業的地域限制,變傳統的封閉管理為全方位開放式管理,通過合資、參股等形式,使出版企業不斷具備現代企業特征,融入到知識經濟的運行體系之中。③對出版業資源的地位和作用進行評估,重新確定不同類型資源對于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和貢獻度,并以此為基礎,完成從“以物為本”的管理模式向“以人為本”的轉變,發掘人的潛力,激發人的熱情,擴大產業規模,提高出版物的質量。
4.以消費者為出發點,積極進行產品創新
1.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在知識經濟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不僅僅是管理人力的職能部門,更是電力企業的創新中心和利潤中心。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也不僅僅局限在職工工資、績效、保險等業務方面,而且承擔著為電力企業各個職能部門提供和培養高素質綜合性人才,促進企業目標實現的重任。
2.多層次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電力企業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人力資源性質是不同的,電力企業要建立一個多層次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滿足不同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需求。同時要增加人力資源管理的靈活性,避免因為手續、程序要求刻板影響人力資源的發展。
3.網絡化管理電力企業的各個電廠和子公司由于業務關系會分散在不同的區域,需要建立一個人力資源管理平臺系統,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化和網絡化。各個子公司可以將自己的招聘要求、培訓計劃等數據和信息上傳到網絡平臺,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通過數據信息的匯總和分析制定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案。
二、知識經濟背景下電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對策
1.制定科學的人力資源招聘制度科學的人力資源招聘制度能夠為企業引進需要的人才,為企業的發展增添新的活力。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要打破過去以學歷和文憑評判人才的標準,要關注引進員工的實踐經驗、人品性格等因素。其次,要建立科學的招聘辦法,傳統的人力資源招聘大都是筆試面試流程,這樣無法把握應聘人員的人際關系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合作意識等素質。要克服傳統的招聘辦法,要進行結構化面試,并充分發揮試用期的作用,如果發現引進的職工不符合崗位要求,必須嚴格的履行試用期相關規定。最后,要做好人力資源招聘規劃,在開展招聘工作之前,要對電力企業內的人才需求量和需求類型有著深入的了解,要在保證企業用人需求的基礎上,盡量的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建立合理的人力資源結構。
2.加大電力企業員工培訓力度員工培訓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對新員工的培訓,一個是對企業員工的再教育。首先,在新員工培訓方面,除了對員工守則、企業相關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等內容的培訓,還要特別注重對新員工的企業文化培訓,培養員工的集體榮譽感,增強員工對企業認同感和忠誠度。其次,在企業員工的再教育方面,為了更好的促進員工和企業的發展,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需要加大對電力企業員工的在再教育,如定期舉辦技術講座、開展交流活動等,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人力資源智力支持。
3.健全人力資源激勵機制在知識經濟背景下,面對繁雜、繽紛的外界環境,員工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為了更好的刺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需要結合員工自身的需求,健全電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要將物質激勵手段與精神激勵手段結合起來,加大對員工的激勵力度。另外,電力企業的很多員工常年在外地工作,可以考慮對其家屬進行優惠待遇,這樣不僅能夠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而且能夠增強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4.完善績效考核機制電力企業要從兩個方面完善績效考核機制。首先,要制定便于量化的、客觀的績效考核指標,減少概念性的、主觀性的考核指標,促使績效考核的定量化。其次,要對績效考核的程度實行公開,保證績效考核的公平性,考核的結果及時的反饋給員工,并給員工留下充足的意見反饋,避免出現失誤對員工的感情造成傷害。
三、結語
(一)區域知識經濟系統認知模型系統是由要素組成,要素之間的位置、比例、組合與作用關系構成結構。結構是指諸要素相互作用的在該系統范圍內聯系的內在形式,系統要素及其結構所構成的空間到達的范圍就是系統邊界。要素和結構反應的是系統內部狀況,影響其運行的基礎和作用的范圍則構建了系統環境。系統“功能”指各要素在一定的環境中相互作用產生的效能總和。從系統論出發,區域知識經濟也是一個系統。知識經濟投入要素是該系統的最基本成分,不僅包括知識的載體勞動力的輸入,也包含資本、技術和研發主體。任何系統都需要要素的投入,但是,各種要素在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盡相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要素的地位會出現變化。1.區域知識經濟系統的結構。區域知識經濟系統結構是指知識經濟系統內部各個組成要素之間相對穩定的聯系方式、組織秩序及其時空關系的內在表現形式,結構反映系統內部關系。知識經濟系統結構可以表現為要素配置、產業結構、市場結構等。由于結構不同,同樣的要素投入會具有不同的效益,結構狀況會影響到系統功能,從推動創新的角度而言,高級結構意味著知識經濟功能強勁,低級結構意味著知識經濟功能弱小。2.區域知識經濟系統環境。區域環境是知識經濟系統存在和演化的必要條件,包括知識經濟系統運行的經濟基礎環境、消費市場環境、對外開放環境、制度環境。區域知識經濟系統與環境存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關系,這些交換關系既影響區域知識經濟要素的投入特征、又影響知識經濟系統的結構特征,當然環境也可以直接影響到知識經濟功能。3.區域知識經濟系統功能。功能是指系統內部與外部環境相互聯系和作用中表現出來的性質、能力和功效。區域知識經濟系統功能包括內部的自組織功能和外部的適應,知識經濟自組織功能包含了自我發展功能與創新功能,外部的適應包含了社會帶動功能和自然環境保護功能即生態效益。對于區域經濟知識系統,功能是核心,是知識系統內部固有能力的外部表現;要素、結構、環境都是影響功能的因子,知識經濟功能的大小是要素、結構和環境的集中綜合反映,知識經濟系統的要素及其結構是它之所以具有對外界發生作用內在根據,而外部環境則影響和制約著知識經濟系統功能的實現和發揮。
(二)區域知識經濟系統測度模型基于系統論的觀點,本文建立基于知識經濟要素-結構-環境-功能的測度指標體系(見表1)。根據研究對象和測度指標體系,選取1999-2011年東西部23個地區從《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勞動統計年鑒》、《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采集數據;個別缺失數據,由中位數值推算得到。采用熵值法計算要素-結構-環境-功能各部分各個指標的權重(權重見表1)。按照熵值法標準化的要求,本文選擇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X17)、國有控股工業占工業企業的數量(X19)、恩格爾系數(X29)、單位GDP能耗(X45)為負向指標,其余的指標為正向指標。根據權重值計算1999-2011年東西部的各省市區知識經濟要素-結構-環境-功能各個部分以及綜合得分,再運用泰爾系數評價東西部知識經濟系統要素-結構-環境-功能的差異情況。
二、東西部知識經濟系統發展差異趨勢分析
(一)東西部知識經濟投入要素差異趨于下降,資金差異較大從表2可以看出東西部地區知識經濟投入要素的差異較小,而且趨于下降。差異主要來源于區內差異,達到總差異的70%以上,而區間差異則相對較小,這也說明了要素的流動性與集聚的性質。東部地區內部的差異是區內差異的主要來源,達到了0.098,而西部地區內部差異為0.038,可能因為具有較高流動性的要素趨向于向發達的東部地區的幾個發展較好的省份集聚。從二級指標的差異情況可以看出,差異由大到小依次是資金、技術、主體、勞動力,技術的差異值下降趨勢明顯,而勞動力的差異值的變化相對來說較平穩。表1熵值法權重的結果可以看出,權重由大到小以此為勞動力、資金、主體、技術。權重高的勞動力差異較小,而差異較大的資金權重較小,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東西部地區知識經濟投入要素差異較小的原因。
(二)東西部知識經濟發展結構差異趨于下降,要素配置、產業結構差異較大表3顯示,知識經濟發展結構的差異較大,整體趨勢是逐漸減小的。差異主要來源于區內差異,基本上達到總差異的90%,區間差異則相對減少。區內差異方面,東部地區的內部差異稍大于西部地區的內部差異。從二級指標差異結構看,差異程度由大到小依次為要素配置、產業結構、市場結構。要素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差異程度基本相當,雖然有下降的趨勢,但相對與其他部分的差異來說仍較大,平均值基本上達到0.3。市場結構的差異相對來說較小,但是整體來看趨于上升。由表1熵值法的權重可以看出,三者的權重相對均衡都較高,因此總的來說要減少東西部知識經濟發展結構的差異要更加注重減少要素配置、產業結構差異,同時要關注市場結構差異上升的問題。
(三)東西部地區發展環境差異趨于下降,經濟基礎、市場環境、對外開放差異較大表4顯示,知識經濟發展環境的差異較大,但整體趨勢是減小的,區內差異約占總差異的70%,而東部內差異稍大于西部內差異。知識經濟發展環境的二級指標中,經濟基礎環境、對外開放環境、消費市場環境的差異較大,平均值分別達到0.349、0.269、0.274,而且整體的趨勢有所下降,這也印證了東西部地區長期以來的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程度的差異。二級指標中制度環境的差異值相對來說最小,平均值僅為0.138,不足其他三個二級指標的一半,但是其發展趨勢在2006年以后有一個明顯的上升趨勢,即說明近幾年東西部地區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科技費用的比例的差異是在擴大的。由表1熵值法權重可以看出,經濟基礎環境、對外開放環境權重較大,消費市場環境次之,制度環境最小。因此總的來看,要減小東西部地區知識經濟發展環境差異,需要關注改善知識經濟落后地區經濟基礎環境與對外開放環境,其次是消費市場環境。
(四)東西部知識經濟發展功能差異趨于下降,自我發展、創新功能差異大表5顯示,知識經濟發展功能差異是趨于減少,區內差異是總差異的主要來源,東部內差異稍大于西部內差異,其中東部內差異是趨于減小的,而西部內差異相對來說較平穩。二級指標中,自我發展功能的差異最大,總體來說是上升的,近幾年有稍微下降;社會帶動功能的差異也較大,而且下降的趨勢明顯;創新功能的差異相對較小,整體趨勢較平穩;生態效益的差異一直較小。由表1熵值法的權重結果顯示,創新功能、自我發展的功能的權重較高,社會帶動功能的權重較小。因此,要減小知識經濟發展功能的差異,要注重落后地區知識經濟的自我發展功能、社會帶動功能的發揮。總體來看,知識經濟系統各部分差異最大的為知識經濟發展環境,最小的為知識經濟投入要素,知識經濟發展功能差異與結構差異則大致相當,且差異基本上是在逐漸減小的。差異主要來自于區內差異,且內部差異的來源主要是東部地區內部差異。知識經濟投入要素差異小,而且東部地區的內部差異值遠遠高于西部地區的內部差異值,基本上達到2倍以上,而知識經濟發展環境、結構、功能方面東部內部差異值與西部內部差異值基本相當,原因可能為知識經濟投入要素相對于其他部分具有較高的流動性,造成東部內部差異遠大于西部內部差異,而相對而言知識經濟發展環境、結構可控性要小,且受到區域經濟基礎影響。
三、東西部知識經濟發展功能差異的原因解析
(一)要素、結構、環境差異對功能差異的影響程度不同在得到東西部知識經濟系統各部分的1999-2011年的差異的基礎上,基于投入-產出的角度,考慮東西部知識經濟投入要素差異(DYS/DYS0)、發展結構差異(DJG/DJG0)、發展環境差異(DHJ/DHJ0)對于知識經濟發展功能差異(DGN/DGN0)的影響。DYS、DJG、DHJ、DGN一組分別代表要素-結構-環境-功能的總差異;DYS0、DJG0、DHJ0、DGN0一組分別代表區間差異。為了保持數據的優良特性及避免異方差,這里將數據取對數進行分析。在進行分析之前為了避免偽回歸,首先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的結果顯示各時間序列均為1階單整。在此基礎上考察是否指標是否具有協整關系,對總差異與區間差異分別建立線性回歸模型,得出回歸結果。分別對上述2個模型得到的殘差進行平穩性檢驗判斷其是否穩定,運用ADF檢驗結果顯示,均拒絕原假設,即殘差E不存在單位根,為平穩序列。即LOG(DYS)、LOG(DJG)、LOG(DHJ)、LOG(DGN)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LOG(DYS0)、LOG(DJG0)、LOG(DHJ0)、LOG(DGN0)存在長期協整關系。表6結果顯示,知識經濟發展結構總差異、知識經濟發展環境總差異對于知識經濟發展功能總差異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其中知識經濟發展環境總差異影響較大,知識經濟投入要素總差異與功能總差異負相關,且不顯著??梢哉f明,功能總差異受到了要素投入之外的因素的影響,要改善功能縮小差距,就需要大力改善環境和調整結構。表7的區間差異的回歸結果顯示知識經濟投入要素區間差異對功能區間差異影響較小,且僅在10%顯著水平上顯著;知識經濟發展環境區間差異對功能區間差異的影響最大,正相關且顯著;知識經濟發展結構區間差異對功能區間差異的結果顯示負相關。結構區間差異與功能區間差異的負相關,可能是功能調整與結構調整的不匹配,即結構優化、結構區間差異減小,東部地區功能的改善更多,造成東西部地區功能區間差異的增大。
(二)減少東西部知識經濟發展功能差異措施分析從表6的結果可以看出,要改善知識經濟發展功能的差異,主要從知識經濟發展結構、環境兩個方面考慮,尤其是知識經濟發展環境,即可以通過大力改善環境、調整結構來減少知識經濟發展功能的差異。由第三部分知識經濟發展結構差異的分析可知,減少東西部知識經濟發展結構的差異要更加注重減少要素配置、產業結構差異,同時要關注市場結構差異上升的問題。指標層面主要影響指標為反映要素配置的R&D經費/教育經費(%)、高技術產業就業人數占總人數的比重(%),反映產業結構的高技術產業產值占GDP比重(%)、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市場結構的外商投資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占工業企業的比重(%),即總的來說知識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要減少功能差異首先可以通過增加研發投入、發展高技術產業、發展第三產業等措施,其次也要關注三資企業引進問題。由第三部分知識經濟發展環境差異的分析可知,要改善東西部地區發展環境差異更需要關注改善經濟基礎環境與對外開放環境,其次是消費市場環境。指標層面的主要影響指標為反映經濟基礎環境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人均各項存款余額(元)、銀行業金融機構人均各項貸款余額(元),反映對外開放環境的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百萬美元)、境內目的地和貨源地進出口商品總額(千美元),反映消費市場環境的城鎮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費性支出(元)、城鎮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元)??偟膩砜?,知識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首先要注意改善自身的金融環境、提高對外開放的能力,其次要關注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費等措施來改善知識經濟發展環境,進而縮小與發達地區知識經濟發展功能的差異。表7的結果可以看出,要減小東西部的功能差異,西部地區主要可以通過改善其環境,減少知識經濟發展環境與東部的差距;增加投入要素,減少知識經濟投入要素與東部的差距;注重結構優化與功能改善的匹配,即優化結構的同時注重發揮其對發展功能增強的帶動作用。總的來看要減少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在知識經濟發展功能方面的差異,主要的措施與減少總差異的措施是一致的,除此之外西部地區也要增加自己的投入要素,如高技術產業就業人數、研發經費等措施來減少要素差異。同時西部地區要注重結構差異與功能差異調整的匹配,即發揮結構優化對功能優化的帶動作用,進而減小東西部間的功能差異。
四、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知識經濟是現代科技發展的產物,是以知識和信息為依托進行生產、服務、營銷以及使用為一體的現代經濟形式。憑借智力能力、知識信息等優勢來調整并分配知識資源、信息資源,實現對科技知識的研究開發與積極使用,利用這些知識資源創造經濟效益。知識經濟的主要特點體現為:高效研究并開發知識產品、創造高新技術、增加產品的知識含量與科技含量,憑借信息、科技與知識等來支持經濟發展,促進經濟進步,推動某一個行業、產業的飛速發展。知識經濟的核心是人才,高端人才是支持知識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
2知識經濟發展與圖書館建設之間關系
知識經濟的發展必須依托大量高端人才資源,人才資源的培養為知識經濟的發展注入了無限活力、帶來了無限契機,基于知識經濟與人才資源之間如此密切的關系,必須加大對人才資源的培養力度,然而,人才資源的塑造與培養最終需要依靠知識的匯聚地、文化傳播中心——圖書館的大力支持,圖書館為人們提供了浩瀚的知識資源,廣闊的信息咨詢,是各行各業人才培養的前提條件和基礎,面對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型人才需求的加大,圖書館作為人才培養的服務中心必須改革自身建設,創建適合于知識經濟發展與知識型人才培養的圖書館信息系統,這樣才能體現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價值。
3知識發現的含義
知識發現最早源于20世紀80年代,借助于數據庫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統計學等技術形成的綜合性學科。知識發現是一個數據信息處理過程,從浩瀚數據中獲取有效的、創新的,并具應用功能的信息處理過程。知識發現體現出一個信息數據的整合化、歸納化過程,通過對各種數據庫、信息庫加以歸納、分析、整合,深入篩選與總結有價值信息,探索數據信息內部的聯系、規律,并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等等,將被整合的數據信息以及所總結出的規律進行深入發展,使之成為知識資源,從而為更多人提高服務,整個過程中伴隨著信息整合與知識發現等工作。
4基于知識發現的圖書館系統構建
得益于多元現代化技術,現代圖書館走向了數字化發展,形成了一個數字信息系統,這一系統利用網絡這一載體有效集中并聯系了來自于各個地域、機構的信息資源,同時實現了信息的傳播與共享,利用知識發現技術能夠在廣闊的信息系統中迅速采集、組織并有針對性地選擇知識,在對這些知識進行智能化處理,打造出整合有序的專題化知識產品,具有獨到的功能與價值,將其提供給用戶,實現對用戶的知識,促進問題的積極解決,這種以知識產品為核心的圖書館服務為知識人才以及科研人員提供了巨大便利,能夠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促進科技發展與進步。構建基于知識發現的圖書館服務系統是發揮圖書館功能與作用的前提條件,能夠實現對用戶的全方位、及時、高效服務,利用知識發現系統提供直接針對于用戶的服務,基于知識發現系統結構打造出一個數字化圖書館知識服務系統,這一系統結構主要包括資源層、服務層、知識發現層、用戶層等,每一層發揮著各自的功能與作用。
4.1用戶層
作為系統的入口,用戶憑借網上搜索工具得到各自數據信息、知識資源,難題的處理策略等等,這一層次也為各方人員溝通交流的媒介,例如:高端知識學者與用戶之間的互動、信息員與知識人才之間的交流對接等等。用戶可以借此同系統進行交流互動,供應高新技術知識,提高知識發現水平。
4.2服務層
服務層是專門針對用戶提供各種服務的平臺,利用多種服務工具與服務方法來為用戶提供各種服務,例如:集成檢索服務、個性化咨詢、信息查詢等等。確保了知識資源、文化信息的積極優化、全面整合,達到信息的溝通與分享。以知識發現為基礎的圖書館服務系統是直接針對用戶,為用戶提供專業化服務的系統,憑借這一系統用戶實現了參與交互,這一系統會跟隨用戶需求變化而變化,服務項目、服務方式將會更加健全豐富,各個服務模塊相互配合、彼此作用會形成全新的知識服務模塊,從而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務形式。
4.3知識發現層
是圖書館服務系統的核心,其功能體現為:在數據挖掘技術、智能化技術以及數據庫等技術的應用指導下,對圖書館收錄的各種信息資源加以搜索、采集、整合與創造。具體涵蓋兩大方面:第一,預處理數據,體現為:數據清理、集成、轉換、總結等等。對圖書館已有的數據信息資源進行選擇、過濾、分析與處理,將無用的冗雜數據剔除,維護數據信息的科學性、完整性,最終打造出一個精煉數據庫,能夠為信息挖掘、數據發現提供便利。第二,數據挖掘與評價,這一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靈活調動數據算法庫動態供應各種數據挖掘方法,例如:數據歸類、聚合、關聯分析等等,借助數據庫來不斷研究出新信息、新知識、新模型,利用這些發現來探究規律。再集中對這些新知識、新發現以及新規律等進行優化整合與科學處理,最終存入知識數據庫,根據用戶需求提供針對性的可視化服務。
4.4資源層
置于圖書館服務系統的底層,發揮著基礎設施的功能和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多種數據信息,例如:數字資源、成型的知識庫、尚未被挖掘與整合的信息等等。資源層是實現知識發現服務的基礎性保障。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