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9:30
序論:在您撰寫天然產物化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植物化學;化學專業;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8-0195-02
植物化學是應用現代化學理論和方法研究植物中的化學成分的一門學科。其研究內容包括植物成分(主要是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生代謝產物)的提取、分離純化、結構鑒定、理化性質以及主要結構類型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和生物轉化等。植物化學是植物學與有機化學相結合而形成的一門交叉學科,是天然有機化學或天然產物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植物奧秘的學科,也是植物資源合理利用的基礎。植物成分不僅是天然藥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現新藥或藥物活性先導化合物的重要來源,而且還廣泛應用于農業、工業、日用化工、食品、染料和化妝品等行業。我國對植物資源的利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瘜W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許多會從事與植物成分有關的深造學習、技術、管理和服務工作。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進行植物化學基本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的學習,對將來的深入學習和工作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鑒于這種情況,結合云南豐富的植物資源和地域特點,為了讓學生盡早了解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拓寬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更好地融入社會,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圍繞國家“西部大開發”和云南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戰略目標,我們于1996年開始為化學專業高年級學生開設“植物化學”課。現根據十多年來的教學工作,談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課程定位與目標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培養造就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多樣化人才成為新形勢下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植物化學課程以“培養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由于我校的學生多數來自云南,結合云南的資源特點、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課程定位于培養的學生具有寬廣的化學基礎知識,不僅可以勝任傳統的中學化學教學,而且能夠根據自身情況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行與植物成分相關的研究工作和產品開發,或者為進一步的深造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植物化學的課程目標是讓學生認識植物化學的應用領域,了解植物化學研究的內容、目的、意義、發展現狀和趨勢;了解植物化學成分研究的程序及純化合物的結構鑒定方法;了解各類重要植物化學成分的生物活性及應用;掌握植物化學成分常用的提取、分離方法,理解提取分離的原理;掌握各類重要植物化學成分如:糖、苷、萜、甾體、生物堿、芳香族化合物(香豆素、木脂素、黃酮)等的化學結構特征、性質和提取分離的方法。為繼續學習以及畢業后從事與植物成分相關的工作打下理論和實踐基礎。通過植物化學實驗,鍛煉學生在植物化學領域的實驗操作技能,通過實驗加強理解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要求通過植物化學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感覺學到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通過開放實驗、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畢業論文設計等,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合作學習,包括師生之間的合作、同學之間的合作,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團結互助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知識體系發展的綜合能力。
二、教學內容設置
與其他化學專業課相比,植物化學課在化學專業中開設較少,無專門的教材。國外有的院校為學生開設“天然產物化學”,課時不多,無專門的教材;國內藥學專業、中藥專業等有“天然藥物化學”、“中藥化學”等教材。植物化學只有農林院校主編的兩本教材,側重于農林專業。為了編寫適合化學專業使用的植物化學教材,我們于1998年編撰印刷“植物化學”講義,在教學中使用。2004年,我們組織云南高校植物化學研究領域的科技人員,又是奮斗在教學一線的教師一起編寫了《植物化學成分》一書,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該書內容既包括了植物化學成分的基本知識,又兼顧學科最新進展。尤其具有中國(包括云南)天然產物的特色,與社會的需求和發展緊密,便于學生把握植物化學的研究趨勢和發展脈搏。《植物化學》課程由四大知識模塊構成。第一部分,植物化學概論。包括植物化學的研究內容、意義、目的、研究程序、研究形勢和發展趨勢;植物化學成分提取、分離、結構鑒定的方法。第二部分,各類常見植物成分的結構特征、理化性質、提取分離、純化精制以及結構鑒定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自主學習。每名同學就自己家鄉特色的藥用植物1~2種,對其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方法及在醫藥、保健品、染料、色素和化妝品等領域的應用通過查資料后,寫成小論文進行討論。第四部分,植物化學實驗。培養學生植物化學領域的實驗操作技能,通過實驗加強理解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部分同學通過進一步的開放實驗、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畢業論文設計等,鍛煉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理論課授課共54學時,植物化學實驗共36學時。
三、教學方法
采用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實驗、課外互動及學生課外查閱資料、閱讀、歸納總結、報告、課外科技活動等方法進行教學。
1.課堂講授。課堂講授中注重經典內容和學科發展的有機結合;注重熱點植物化學成分和云南特色藥用植物的有機結合。采用多媒體授課,既有效地利用了課時,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較大的知識量,又能將植物圖片、復雜的植物成分結構等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地表現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將植物化學課件上網或打印出來提供給學生,使學生能夠課前預習,課堂上能夠跟得上教師的思路。通過課堂講授,使學生系統地獲得了各類植物化學成分的結構特征、主要理化性質、提取、分離方法、生物活性等知識。
2.課堂討論。通過課堂討論培養學生對植物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歸納總結及綜合應用的能力。啟發學生從應用的角度綜合地去掌握植物化學知識。如生物堿的提取,根據所學生物堿的結構特征、理化性質,讓學生歸納其提取分離有哪些方法等。學生發言踴躍,對各種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質疑。
3.課外互動。課程教學中要求每個學生就自己熟悉的藥用植物1~2種,自己出題,在課外進行資料查閱、歸納總結、小論文寫作和幻燈片制作。這個過程,增加了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和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彌補了植物化學內容多、課時少、輔導答疑時間有限的缺陷,也有利于學生釋放自我,激發潛能,培養綜合能力。學生將自己的課后閱讀資料做成PPT進行匯報,一方面引導學生“走出書本”,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鍛煉了其查閱文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其專業交流的水平。
4.科研反哺教學。教學中,緊密結合云南特色藥用植物成分或課程組教師的科研工作進行案例探討,讓學生覺得所學知識聯系實際,有用,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如在結構鑒定、黃酮、二苯乙烯、環烯醚萜、二萜、三萜等內容的教學中,結合課程組教師的工作進行講解,深受同學歡迎。既讓學生對自己老師的工作有所了解,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安排了6~10個植物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對常見植物化學成分提取、分離、鑒定的實際操作能力。為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課程組教師科研課題較多、科研能力較強、科研方向與云南省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特點,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或在教師的實驗室進行畢業論文實驗,或自主申請省、校課外科技活動資助進行探索學習,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科研反哺教學。每年均有二十多名同學參與植物化學課程組老師的科研項目研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外科技活動。
四、教學效果
植物化學課程由于貼近生活,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深受學生喜愛。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大大增強,資料查閱、綜合分析、實驗操作、論文或報告寫作、科學思維等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自主申請學校的大學生課外科研基金,或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進行研究的熱情高漲。相當一部分學生考取植物化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進一步深造,作為人生的進一步追求。一些同學通過自主學習或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發表了學術論文,一些同學的課外科技作品獲得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等獎勵。
參考文獻:
[1]徐任生.天然產物化學[M].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1-2.
[2]Baker DD,Chu M,Oza U et al.Nat. Prod. Rep.2007,24,1225–1244.
[3]Filho RB.Quim.[J].Nova,2010,33(1):229-239.
[4]陳業高.植物化學成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1-283.
關鍵詞:天然產物化學;教學方法;教學方式;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O621.3 文獻標識碼:A
天然產物化學是以各類生物為研究對象,以有機化學為基礎,以化學與物理方法為手段研究生物二次代謝的提取、分離、結構、功能、生物合成與修飾及其用途的一門學科[1]。研究內容是各類天然產物的化學成分、結構特征、理化性質、提取分離方法、結構測定以及生物合成途徑。并根據已闡明的結構成分,按植物親緣關系在植物界中探尋同類成分,以擴大植物的藥用資源,發掘新的有效成分;研究有效成分在植物w中隨生長季節、時間的變化情況等。天然產物有效成分主要來自于植物、動物、礦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其中以植物來源為主,種類繁多[2]。以中草藥為例,僅《本草綱目》(明,李時珍)中就記載1892種。《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又補充1021種[3]。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個數字還會不斷變化、發展。天然化合物結構復雜多樣,天然產物化學成分研究又涉及到很多學科的知識,因而,學生普遍感到這門課程比較抽象和枯燥,較難理解和掌握,造成學生產生厭學和抵觸情緒。我們在天然產物化學課程教學實踐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從多個角度進行改革與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 教學方法
1.1 講授的原則是“應用式的講解”
在本課程中需要學習的內容很多,知識面也很廣,屬于一門應用學科。講授的原則是“應用式的講解、夠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前期的課程及本課程的內容需要一個全面的了解,內容上的取舍要做到心中有數,重復的內容直接省去,如:色譜分析法在《分析化學》課程中已經學過,所以在該課的教學中,講授各類天然產物化學成分的色譜檢識方法時,可進行應用式的講解。這樣,在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
1.2 豐富內容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方法
天然產物化學這門課本身比較枯燥泛味,難懂,學生在學習時很難產生興趣,所以在學習這一類專業時,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工具,愛課件中加入原植物、藥材的圖片,借助多媒體工具將天然產物的性狀展示出來。通過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各種天然產物的印象。在學習一些重要的產物時,可以介紹它的發現過程,激起學生對天然產物研究的熱愛。如在講授萜類化合物時,我們介紹了青蒿素和紫杉醇一波三折的發現過程,鼓勵學生要克服困難,積極探索。
1.3. 舉辦講座擴展學生視野方法
現今,天然產物的研究發展很迅速,從最初的單純化學模式逐漸過渡到化學生物綜合領域。除了最基本的理論知識教學,我們還可以為學生開設講座,包括一些現代分離新技術、新的篩選方法、新的結構鑒定技術的介紹,如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逆流色譜分離方法,高效液相-核磁共振聯用技術及FRET方法在天然產物活性篩選中的應用等[4],此外,還有生物合成研究的進展及天然產物化學生物學的研究概況等。通過講座的介紹,開拓學生的視野,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門學科,也可以激發學生對研究的興趣,并且從事相關工作。
1.4 結合實驗教學方法
天然產物化學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通過實驗的方法來更深的理解理論知識。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是學生們連續的進行實驗,完成一類化合物的提取和分離,但在過程中學生們主要是按照實驗講義進行操作,主動思考不多,失去主動性。所以針對這些情況,實驗教學方法需進行改進,首先該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實驗講解中結合老師自己的科研工作、學生的畢業論文等,再者學生的實驗成績不再以單純的實驗報告成績為主,可以加上學生的課堂表現,如課堂提問、學生講解、教師總結來監督學生的預習情況。最后在作業中讓學生設計g體分離實驗,確定可行的分離方法。如“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從丹參中分離丹參酮”等。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自我思維能力。同時,我們在學生的綜合訓練中加入天然藥物化學內容,使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天然產物化學和其他學科的相關性。
1.5學生實踐與教師科研相結合方法
同一般實驗教學相比,天然產物化學在科研領域的要求比較系統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天然產物化學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我們通常將實驗室對學生進行開放,同時選擇一些學生和老師一起進行科研實驗。將科研與教學相結合,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有益于課題的順利進行。例如,讓學生參與到本學院的天然產物有關研究課題、“老師的國家級、省部級研究課題”等課題的研究中來,通過實踐的學習,學生可以熟練地掌握各種填料的適用范圍及各種色譜的操作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譜儀及酶標儀、紫外分光光度計等儀器的操作方法,將很多內容不再是停留在理論課上,而是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樣的模式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
為了適應當前科技發展所需人才的要求,培養學生成為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實驗技能的人才,筆者結合自身實踐教學經驗及國內外同行意見,對《天然產物化學》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以便取得更好的實效。
1 根據不同專業,詳解重點以突出其專業特色
專業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是任課教師經過詳細研討能最終下來的,如何在有限的學時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通常需要針對授課專業來確定?!短烊划a物化學》這門課程涉及化工、食品、藥品、保健品及農藥等好多專業,教師首先應明確課程在該專業構架中的位置及作用,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進行適當的取舍和必要的補充,在講授過程中有所側重,根據具體專業突出其專業特色。
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關鍵的核心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介紹與本專業關系密切的部分。針對化工專業,教師授課時應緊緊圍繞教學大綱,交待“提取~分離~鑒定~結構~性質”,這一學習主線,即化學結構決定理化性質,理化性質決定提取分離,結構鑒定運用理化性質,鑒定的結構成分具有藥用活性等進行重點、難點講解。教學內容除了講解天然產物的提取分離與結構鑒定的一般方法之外,就應該重點對糖和苷、苯丙素類、醌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萜類和揮發油、三萜及其苷類、甾體及其苷類、生物堿類天然產物的結構特征、理化性質、提取分離、結構鑒定以及生理活性的進行系統討論,并結合實例講解生物轉化和全合成在然產物研究中的應用,以突出其專業特點。
針對食品專業則既要講授經典的天然產物,如黃酮、生物堿、皂苷等,又要講授其在食品、藥品、保健品及農藥中具有代表性的化學結構。以往的教學內容由于參考植物化學和天然藥物化學的講授,其重點大都集中在介紹具有顯著藥理活性的天然產物的理化性質、結構特點、提取分離及結構鑒定方面,沒有體現具體專業特色,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沒有選取講授的核心知識[2-3]。如有些內容在具體專業其他科目中已經學過的,可以刪去不用,例如《天然產物化學》課程中的多糖類、蛋白質類以及氨基酸類的內容與前述的重復,所以可將這些內容刪除。為了彌補分析化學課程相關知識的不足,學校應該提前開設選修課應用光譜解析,以方便學生在講授結構鑒定部分時能夠更好地理解掌握。
2 用“研究性學習”教育理念來指導和組織教學
用“研究性學習”教育理念來指導和組織本課程的教學,能突出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具體天然產物化合物的講解來概括總結該大類化合物的共性與特征,介紹研究方法和研究現狀;學完一章后,布置小論文題目,要求學生到圖書館查閱一定數量的文獻寫出讀書報告并將出色的報告在課堂上相互交流討論,從而也培養學生閱讀專業書刊主動獲取知識的方法和習慣。同時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斷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
3 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授課,加強課堂信息量
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授課,加強課堂信息量,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盡可能多地學到天然產物化學的基礎知識與研究方法。多媒體教學以生動形象的圖、文、聲、動畫等信息來表現學科教學內容,具有清晰、美觀、生動、信息量大的特點,非常有利于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例如一些中藥材圖、各類化合物的復雜結構、提取分離流程圖、化學反應過程、各種化合物的譜圖較多,通可以用多媒體進行直觀而清晰的演示,學生就非常容易理解。
4 利用不同的化學軟件,形象直觀地呈現天然產物化學結構
《天然產物化學》是基礎有機化學的延伸,《天然產物化學》的發展促進了化學理論、化學實驗方法、化學成分分離鑒定技術以及與之相關的生命、醫藥、農藥、功能材料學科的進展。《天然產物化學》是有機化學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藥物化學、農藥化學、中藥學、食品科學、林產化學工程、材料化學等學科的基礎。學習本課程有助于學生了解自然界中動物、植物、海洋生物、微生物的化學奧秘,有助于發現、改造和利用天然產物。對于《天然產物化學》課程來說,所教授的內容涉及復雜的有機化合物結構、三維立體模型以及圖譜的解析。而目前天然產物化學教材中對于復雜天然化合物的結構以及結構解析僅僅是一般羅列和簡單描述,所以學生在學習中容易感到天然產物化學內容復雜枯燥、理解、記憶困難。如何將這些內容清晰、美觀、生動地展現給學生,激發學生對《天然產物化學》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重點內容,提高教學效果,授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尤為重要。在高等院校的課程教學中,多媒體課件(主要powerpoint幻燈片為載體)正在徹底改變傳統的板書加教案的模式。目前各種化學軟件琳瑯滿目,功能與繪圖效果各異。所以應將多媒體課件與化學軟件有機結合,制作出精美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可徹底改變本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
5 與時俱進,突出教學內容前沿性和新穎性
天然產物化學內容豐富且不斷發展,授課教師在講解本課程時要與科研發展同步,吸納并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關注研究動態。授課過程中可以穿插介紹我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與研究實例。比如給學生講解我國在天然產物化學研究中已經取得的一些成就,如抗瘧藥物青蒿素、抗老年癡呆癥藥物石杉堿甲的合成等,講解歷年來在天然產物化學領域做出過杰出貢獻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的化學家們的故事,比如北大校友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本土中國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的故事。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對于天然產物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對該領域的研究動態有所了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從課程授課之初就把學習和專業理想結合起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6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實踐創新能力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是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方向。為進一步加深和鞏固學生在課堂上的學到的理論知識,讓學生能能夠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在實踐中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從事的實際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教師應在傳授學生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同時,還應大膽鼓勵學生主動設計實驗方案,組成實驗小組,開展實驗并且思考解決實驗過程中的問題,資料的搜集、技術路線的確定、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準備以及溶液試劑的配制等過程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使實驗課真正發揮培養學生實驗、實踐和創新能力以及嚴謹求實作風的作用[4]。
關鍵詞:天然產物化學實驗 教學內容 教學方 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188-02
天然產物化學是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技術方法研究天然產物中化學成分的一門學科[1],是化學類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在整個化學教育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隨著我國藥學事業的飛速發展以及崇尚“自然”之風的回歸,《天然產物化學》課程顯得更加重要。
天然產物實驗教學課程是學生在完成了基礎化學課程以及有機化學、有機分析化學、精細化工工藝學、化學反應工程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及實驗基本操作的基礎上開設的一門專業實驗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紐帶,是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和應用技術的有效手段,對提高培養質量以及將來學生的就業和從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于天然產物實驗課時較少,教學當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如何選擇實驗教學內容及采用有效的實驗教學手段顯的更加關鍵。為此,我們對天然產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經驗,同時還有許多方面有待于進一步深入探索和實踐。
1 實驗教學內容改革
1.1 時代化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天然產物產品發展尤為迅速)和學生知識結構的變化,實驗內容不能進行及時的調整,一些相關領域的新知識和新技術不能及時引進,不利于激發學生對實驗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影響了實驗教學的質量,同時容易挫傷學生的專業興趣,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選取一些和日常生活聯系密切的綜合性實驗。如我們在實驗內容中開設了大黃中大黃素的提取實驗,既讓學生了解大黃素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又鍛煉了學生的實驗技巧,并且通過大黃素的紅外鑒定使學生掌握大型儀器的使用,使學生對實驗更加感興趣。
1.2 本土特色化
農林院校天然產物實驗課程要以農業為優勢和特色開展實驗課程教學,一方面體現農學類課程優勢;另一方面為學生就業打下特色基礎,因此在實驗課程的設置上可以適當結合農產品開展天然產物相關實驗。比如,紫甘薯是當前流行的甘薯特有品種,其紫甘薯色素是一類用作食用色素的天然花青素類色素[2],對于緩解肝功能障礙、調節血壓有顯著作用[3]。由于無毒副作用,可用作安全無毒的食品著色劑,是一類極具前途的功能型食品添加劑和保健食品基料,因此在實驗中開展紫甘薯色素的提取加強了學生天然產物農學特色化的理念。
2 實驗教學方法改革
2.1 多媒體
天然產物化學涉及單體成分的化學結構、提取分離流程、光譜鑒定數據等,傳統板書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出錯,而經多媒體教學以生動形象的圖、文、聲、動畫等信息來表現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圖文并茂,文字清晰,生動直觀,便于理解,動態的提取分離過程更利于學生掌握,從多方位刺激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顯著提高學生的興趣性和參與性[4~6]。比如說在實驗中設計到的一些裝置如:浸漬法、滲漉法、煎煮法、回流法等操作技術所需設備儀器、使用溶劑、適用范圍和優缺點采用多媒體的形式演示出來,不僅能給學生較深的直觀印象,而且動態的演示對于學生后續獨立動手操作也有較好的指導作用了,為后期實驗教學內容地順利完成提供保證。
2.2 比較化
傳統天然產物實驗為流程式操作,具有連續性特點,難以在一次實驗課內完成,加之實驗學時有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實驗學時內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做到既能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又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其動手、動腦機會,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我們對傳統的單一實驗模式進行了改革,建立了同步比較實驗模式。該模式是指在同一實驗室、同一時間內同步進行2種實驗目的相同,但實驗方法不同的實驗項目。比如在齊墩果酸的提取、分離和鑒定實驗中,一半的學生采用索氏提?。涣硪话氲膶W生采用連續回流提取,并比較兩種提取方法在提取效率上的不同,索氏提取效果高的結論不僅是對課堂理論的印證,使學生在比較中形成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擴展了實驗范圍,同時也使學生對兩種操作深有體會,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鞏固了所學知識。
3 實驗教學手段更新
3.1 開放型實驗
所謂“開放性實驗”,就是在設計時開始由老師為學生集體命題,由學生從中選題,然后查閱相關資料,獨立設計實驗方案,計劃所需的儀器、試劑,老師組織學生對各種設計方案進行討論,選擇可行性實驗方法,并且要求學生在實驗報告中對自己所選的工藝路線和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分析[7]。如連翹中連翹苷的提取、分離和鑒定,在給定學生命題后由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自行設計提取方案,經教師把關后開展實驗。通過方案的設計,學生進一步鞏固了理論課堂上的相關內容,切實了解每種試劑的具體作用;通過實驗的完成,既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又鍛煉了小組成員間協同工作的能力。開放型實驗不僅改變了教師在實驗中從實驗目的、原理、實驗步驟"一包到底"的被動局面,而且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一個獨立綜合應用,是他們由不獨立走向獨立工作崗位的一個實踐平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開展此類實驗對于學生的就業是有極大幫助的。
3.2 項目化
傳統開設的天然產物實驗周中,通常是1個人或者2個人一組,學生的實驗方案雖是自己依據參考文獻制定,但大都沿用了文獻中的數據,依葫蘆畫瓢的重復一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對于即將進入大四做畢業論文或者找工作的同學來說進行如何解決實驗中問題的訓練勢在必行。另外學生的合作意識不強,因此為了改變此現象,鍛煉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意識,將每個班級的學生分成5個小組,每組6人。分組時不考慮學生的成績以及相互間關系等因素,只按班級學生名單上的先后順序依次劃分。以大黃中大黃素的提取為例:其中兩人負責提取,期間包括提取條件的篩選及提取條件的優化;另外兩人負責大黃素的提純,其中包括純化方法的選擇及條件的篩選;最后兩人負責大黃素檢測條件的建立。通過分組并摸索實驗條件,一方面學生能明白文獻或書籍上的實驗數據是如何來的,知數據的所以然;另外一方面通過實驗的訓練也鍛煉了他們分析解決的實際操作能力,對大四的論文工作或者與畢業后進入單位進行研究工作都是很有幫助的。另外也可以結合"比較化"實驗,使兩兩大組對同一實驗命題,不同方法獲得的結果進行橫向比較,并作其優缺點及使用范圍分析,這樣在同一實驗內既有統一性(命題的統一),又有差異性(方法的不同),讓學生充分發揮實驗的主觀能動性。
3.3 微型化
微型化學實驗是美國的Mayo博士和他的同事們于1982年基于化學實驗理論思維上的微型化為減少資源消耗和化學污染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化學實驗的新方法、新技術,為化學實驗教學改革開辟一條新的途徑[8]。天然產物實驗中所用試劑通常屬于易揮發、有毒害氣體,相對于其它實驗而言消耗量大,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在藥品回收處理上費時費力。比如在連翹中連翹苷的提取實驗中,本來從連翹殼中進行提取分離連翹苷,實驗中不僅乙醇等消耗量大,而且富集起來困難,因此我們把實驗進行了改革,改成連翹葉中進行提取,在保證收率的情況下50%的減少了試劑的用量。因此在當今大力提倡綠色化學教育的情況下,微型化學實驗不僅完全符合綠色化學的教育目標,充分體現了環境友好的原則;而且可降低實驗成本,節約實驗經費。
實踐證明,通過這種從實驗教學內容、實驗教學方法和實驗手段多方面的教學改革,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查閱文獻、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此改革有效可行。
參考文獻
[1] 姚新生.天然藥物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1
[2] 朱美娟,姚勇芳,韓雪釵,等.紫薯色素的提取及穩定性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6):17885-17887.
[3] ZHU Hongmei,ZHAO Meng.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antioxidan activty of anthocyanins from Ipomoea batatas L (purple sweet potato)[J].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2009,29(1):39-45.
[4] 連國清.多媒體教學好處多[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22:198-199.
[5] 方君.Flash課件在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09,33:155-156.
[6] 亢臨生,田晉平,王玉蓮.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J].高等理科教育,2003,S2:194-196.
GINA M B,RAYMOND W K.Galanth amine derivativ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J].Drugs Future,1996,21:621-635.
[關鍵詞]天然產物化學;實驗課程;探索性實驗;創新能力
天然產物化學課程是高等院校藥學[1]、應用化學[2]等相關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是有機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又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有機化學、無機化學、波普解析、生物化學、儀器分析等先修課程,本門課程要求學生了解天然產物的分類、分布與結構類型,掌握天然產物分離提取、結構鑒定的一般方法,熟悉各類天然產物,特別是重要天然產物的合成、性質及應用,并對天然產物的合成途徑有一定認識。其授課主要內容包括來源于陸生植物和動物的十三大類天然有機化合物(維生素、糖、核酸、氨基酸、多肽與蛋白質等),以及近年來新增的海洋天然產物章節[3-4]。天然產物化學是一門理論和實驗并重的課程,許多提取分離天然產物的規律是從實驗中總結出來的[5],而實驗中得到的規律和經驗的集合形成了天然產物化學課程的理論體系。在實驗課程中有意的訓練大學本科階段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能夠為部分適合繼續科學探索的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因為本科階段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固化,有特有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在實驗過程中能夠有更新穎的角度和更獨特的思維,往往還能夠得到許多高年級研究學生沒有涉及的新發現。例如美國猶他大學Olivera教授指導18歲左右的大學新生開展關于芋螺毒素毒性的研究,創造性地直接將芋螺毒組分注射到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揭示了芋螺毒素藥理多樣性的面紗,并且進一步研究發現了多種活性多肽,部分多肽進入臨床試驗,其中齊考諾肽(ziconotide)已經上市[3]??梢?,在大學天然產物實驗課程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敢于設想,大膽實踐,使其創新素質不斷提高,還能推動天然產物研究領域發展,同時得到更多有益于人類發展的科研成果。本文就如何在天然產物化學課程理論授課的基礎上,在實驗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設計了天然產物化學實驗課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流程,并探討了該流程得以順利實施的保障。以期在天然產物化學實驗課程的授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并發現具有科研精神和科研潛力的優秀學生,鼓勵其積極投身于我國天然產物化學領域的研究,還能在實驗課程中得到更多有價值的科研成果,以期積極推動產學研相結合的高校課程培養體系建設。
1天然產物化學課程創新能力培養的流程設計
1.1基礎練習
天然產物化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并重的課程,良好的理論基礎是其實踐操作的前提,而實踐操作又豐富了理論知識體系,但最終落腳點是在實踐應用上,一些基礎的實踐操作技能單靠理論是無法習得的,要熟練掌握還是需通過實驗課程的習得和課后不斷練習,并且對基本操作技能的熟練使用是實踐創新的基礎。盡管對天然產物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中會涉及非常多的實驗操作方法,但其中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并不多,如天然產物提取,天然產物除雜、純化,天然產物結構和理化性質的分析等,所涉及到的儀器設備或工具主要有提取裝置、旋轉蒸發儀、分層過濾裝置、硅膠等不同類型柱色譜裝置、薄層色譜、液相色譜裝置、紫外檢測裝置等,都是初級簡單的基礎裝置。因此,在實驗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是通過設計一些初級基本的課程,由淺入深,訓練學生初步了解或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使用最基礎的裝置和工具,如“黃連中小檗堿的提取與鑒定”、“黃芪多糖的提取分離和鑒定”等。這些基礎實驗作為天然產物化學研究的入門,必不可少,但是切勿過多,否則會因為重復類似的操作而使學生漸漸失去興趣,阻礙了其創新發揮。
1.2自主選材
經過少而精的基礎練習后,同學們對于天然產物化學的實踐有了一定基礎,為培養其創新能力,需激發學生的興趣,要啟發學生通過探索身邊的未知,在實踐中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并伴隨帶來的一定成就感,再進一步激發興趣。此時,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生活環境,選一種或多種材料,可以是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然后根據興趣方向進行組隊。同學們自發組隊完成后,為了保障后續創新訓練的順利開展,指導老師可根據實驗課程基礎練習階段的表現情況,對各分組進行調整,并選定小組組長,同時根據自身經驗從學生選出的材料中排除一部分收集或探索難度較大、明顯超過學生水平的材料,并給出建議首選材料。
1.3自主設計
選材組隊完成以后,便進入實驗方案自主設計階段,要求學生結合之前實驗課程的實驗設計,自主查閱文獻并設計實驗方案。為了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可要求小組不同學生根據自身特長進行分工,如資料收集、整理,具體某一實驗流程的安排設計、調研確定實驗中所需儀器設備實驗室是否滿足并擬定解決方法,及最后的設計報告的撰寫等。本過程是理論探索過程,為保障設計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指導老師需對設計報告進行審核和修改,并及時為學生解疑答惑,提出意見,同時鼓勵學生克服困難,避免部分學生放棄。還應就實驗設計中涉及的實驗室安全問題進行教育培訓,提前識別風險,預估風險并提出方案規避風險,確保實驗進行中的安全問題,提高安全意識。
1.4實驗方案實施
實驗方案設計完成后,便進入實踐實施階段,該階段可能是天然產物化學實驗中最具挑戰的部分,其周期最長,遇到的問題可能最多。此階段,指導老師須定時與學生分析和討論實驗過程中的問題、現象等,指導學生如何獲取解決方法,還須在實驗實施過程中強調實驗安全操作流程,培養學生安全意識。此外,指導老師要鼓勵學生仔細觀察、不斷重復,自主發現問題;也要對實驗過程中的新現象,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大膽假設;對部分初步判斷特別有價值或有意義的新問題,指導老師甚至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探究。整個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做好實驗記錄的習慣。
1.5實驗結果整理
實驗完成后,要求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并撰寫報告,對部分有科學價值的內容,鼓勵學生撰寫成論文,投稿發表。對于實驗結果的整理分析,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實驗中得到了怎樣的數據,說明了什么問題。通過對整個實驗的回憶,能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進步,從而增加其探索的欲望。其中,對具有科學價值的創新成果,投稿到期刊,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認可,會大大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在投稿返修過程中還能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和科學韌性。
2課程創新設計實施的保障
2.1師資力量的保障
本文設計提出的天然產物化學實驗課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流程的第一階段基礎訓練階段,由于其整個實驗設計、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等早已明確,實驗為驗證性工作,一般實驗教師便可勝任。而在此基礎上開展的后續流程,具有明顯的探索性,期間所遇到的問題,和所面臨的困得更多,需具有較好科研基礎和創新能力的老師作為指導,這對后續流程的順利開展和完成具有重要作用。并且,由于每位老師精力有限,指導的小組不宜太多,為每一個小組配備專門指導老師很重要。因此,在天然產物化學實驗課程開始前,教研室相關課程負責教師要為學生遴選一個導師庫,根據教師研究方向匹配相應實驗小組;也可以由學生根據實驗設計和研究內容,在導師庫選擇合適的指導教師。目前,盡管隨著各大高校不斷引進高水平博士,高校的師資水平在不斷提高,但國內高校很少有這種直接為某一個實驗創新課程匹配師資的舉措。不過,從目前很多高校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來看,高校中已經有相當部分教師有意愿指導學生作探索研究[6],并且隨著具有博士學位教師的增加,此類教師隊伍人數在逐年增加,可見高校中愿意帶領學生開拓創新的老師并不少,這為本文提出的在天然產物化學實驗課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流程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一定保障,為建立相應的導師庫提供了可能。
2.2時間和場地的保障
由于天然產物化學課程中涉及實驗的開展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且需要較固定的場所,因此,在時間和場地方面的保障必不可少。每一門課的課時量有限,除了減少驗證性實驗課的課時量外,增加實驗課的總課時量也很重要,同時,還需要學生拿出部分課余時間。由于不同學生課余時間的安排不盡相同,小組間不同成員的合理分工就非常有必要,通過合作從而保障創新性實驗的順利進行。此外,隨著開放性實驗室越來越多,公共平臺也越來越多,獲取一個相對固定的地方也相對容易,這為創新性實驗課程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3經費保障
材料的收集、試劑和耗材的購買都需要經費,充足的經費來源是保障其順利實施的前提之一。教研室在安排相關實驗前,便需要預算相應的經費需求。此外,對于創新性較好的實驗,可以在完成課程教學的同時,申請高校相應支撐項目,如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此外,部分選題在篩選指導老師時,如果能找到具有類似科研項目的指導教師最好,這樣指導老師可以從自己的科研經費中拿出一部分資金,保障創新實驗的順利完成。此外,不同高校還可以從不同的創新實驗課程中篩選出部分具有較好價值的研究進行資助。
2.4過程監督
過程監督是指在整個創新實驗培養過程中,基礎實驗課程主講教師、小組探索實驗指導教師、教研室負責老師負有監督學生整個實驗課程按照既定的流程持續進行的責任,避免虎頭蛇尾,隨著時間的延長,參與的人越來越少。同時也要避免創新性天然產物化學實驗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要保障師生及學校的人身財產安全。此外,對于客觀原因無法順利完成該課程的,也可通過時時監督和了解,及時終止。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中國藥科大學;中國藥學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江蘇省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3651
國內刊號:32-1708/R
郵發代號:28-306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3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安徽新華學院 藥學院,安徽 合肥 230088)
摘 要:從實驗教師隊伍、實驗分級、實驗學時、錄像和多媒體教學、雙語教學、綠色和環保實驗、實驗評價方式七個方面論述《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措施和必要性,為應用型人才培養在教學上落實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 :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4-0241-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中明確指出,“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著力點,要強化應用能力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1].《天然藥物化學》是藥學專業與中藥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其實驗主要包括對天然藥物中各類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精制與鑒定等內容[2].
高等教育大眾化使我國高校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而實驗設備投入相對不足,特別是地方新辦本科院校,使藥學課程實驗存在較大的現實難題,主要表現在:實驗學時偏少,項目較少;實驗分組人數較多,學生實驗技能鍛煉機會少;實驗開放時間短,學生僅靠教學時間難以得到有效訓練,效果不理想;實驗成績評價單一,主要以實驗報告為主;實驗項目單一,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較少;實驗試劑沒有建立或實施回收制度,易造成環境污染等.因此,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充分挖掘高校人才培養的個性化,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實驗教學中,是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要責任.
另外,傳統的《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主要依靠教師對實驗目的、原理、步驟和注意事項的詳細講述,由學生被動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學生“照方抓藥”,沒有體驗到對一個事物進行自我探索,最終領悟真理的自我感受,久而久之,厭學情緒油然而生.在匆匆忙忙的2-3學時實驗教學中,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做,做的是什么,實驗結束一哄而散,學生之間沒有交流和總結,這種做法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實驗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1 加強實驗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實驗室建設水平
通過增加《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實驗教師,提升教師職稱和學歷,提高實驗教學的軟件水平.在實驗室建設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通過引入多功能反應釜、中試旋轉蒸發儀器、微濾-超濾系統、高效液相色譜儀、紅外光譜儀、紫外分光光度儀等設備,提升中試實驗和創新實驗的水平和層次[3],強化應用性設備使用訓練強度.
2 增加實驗學時,保證實驗鍛煉效果
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我院已對《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實驗學時進行了大幅度修訂,從原來的18學時增加到30學時,這對促進學生充分掌握實驗技能,對進一步開設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奠定了基礎,也可以為適當增加實驗難度提供了學時保障.
3 實行實驗分級安排制度
《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實驗課時間需要化零為整,因為過度分散的時間不利于實驗的開展,必然導致如下問題:(1)藥物提取、分離的時間可能不夠,學生易產生急躁和緊張情緒;(2)每次實驗間隔時間可能1-2天,也可能1-2周,如果趕上放假,有可能2-3周,學生的積極性被耗損掉,對整個實驗沒有系統化和整體化觀念.(3)由于產物放置時間過長,產生變性或變質后,學生易產生挫折感,對科學、嚴謹精神的培養極為不利.因此,需要延長單次實驗時間,把一次藥物化學實驗改為一天或半天[4].
實行初級、中級、高級三級實驗模式,可以解決以上問題.初級實驗先進行1-2人的驗證性實驗,中級實驗進行3-4人的綜合性實驗,高級實驗實行4-5人的設計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按傳統模式進行,注重訓練動手能力,以教師指導為主.中級和高級實驗摒棄傳統的固定時間、固定實驗室、固定實驗項目制度,實現小組完成,個人參與項目,要求學生查閱多種數據庫(如Sciencedirect、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維普數據庫等),動手采集藥材,進行預實驗,確定一種藥物的提取、分離路線及鑒定實驗方案[5],最終要上交實驗產品和詳細研究報告,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上交產品純度和檢測報告,用此報告代替傳統的實驗報告作為評定成績的標準.例如將“黃柏中鹽酸小檗堿的提取分離與檢識”和“槐花米中蕓香苷的提取及槲皮素的制備與檢識”兩個實驗由綜合性實驗上升為自主設計性實驗,可明顯發現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所展現的理性思維的閃光點[6].
4 拍攝實驗教學錄像和多媒體輔助教學
拍攝實驗教學錄像可作為共享資源,可作為學生實驗前的演示材料,也可以強化教師對教學的自我反思[7].利用多媒體技術,如PS連續動作示意圖片,flash動畫及錄像演示等手段,將抽象的實驗操作、文字性操作規范轉變為可視化記憶,可明顯提高學生興趣和教學效果[8].例如超聲、微波、超聲波、超臨界流體萃取、高速逆流層析、高效液相色譜等是現代常用的提取技術,大孔吸附樹脂、離子交換樹脂、葡聚糖凝膠色譜、聚酰胺柱色譜是經典的分離材料,紅外光譜、磁共振、圓二色譜是天然產物結構鑒定過程中常用的手段[9],由于儀器設備昂貴,種類較多,本科學生一一體驗并不現實,這就需要充分發揮錄像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使學生體驗較直觀的感受.
5 努力開展雙語教學
隨著我國加入WTO,國際交流與合作會日益頻繁,跨國制藥巨頭紛紛在國內辦廠,精通專業英語和專業技能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非常稀缺.雙語教學(Bilingual Education)指運用英漢兩種語言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形式.《天然藥物化學》課程雙語教學的實施有利于學生了解本專業研究領域的學術前沿,有利于引進國外先進的專業技術,構建適應國際專業學術交流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的語言知識和專業知識實現同步提高[10].
英文文獻調研和雙語教材編寫是開展雙語教學的重要支撐.例如在實驗中結合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Tetrahedron,Chemical& Pharmaceutical Bulletin等專業期刊中論文進行講解,學習專業詞匯,把握國際研究方向.本教研室編寫的《天然藥物化學實驗》雙語教材已被遴選為安徽省十二五規劃教材.
6 灌輸綠色、環保實驗理念
制藥企業“三廢”的大量排放導致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重視綠色化學思想要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課程中進行點點滴滴的積累和熏陶.傳統的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特別是中試實驗,實驗原料用量大,有機溶劑無法集中回收、反應產生廢氣廢液等情況,污染環境,提高了實驗成本高、能耗,嚴重違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教學觀念[11].
《天然藥物化學》實驗課程中實現綠色、環保的理念有助于學生人文思想的培養,從原料到實驗方案的“綠色化”涉及到諸多方面,主要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開展:(1)引進仿真軟件或者拍攝多媒體教學錄像,對簡單實驗進行計算機模擬操作或視頻體驗教學.(2)微型化學實驗就是在微型儀器裝置中進行的化學實驗,其試劑用量為常規的十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用量比相應的常規實驗節省90%左右.(3)實行試劑取代制度,嚴格控制劇毒試劑或藥物的使用[12-14].
7 改革實驗評價方式
改革傳統的“一張實驗報告定成績”方式,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以抄襲應付.要給每個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個人能力的機會和平臺,同時又要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和特色.因此,《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實驗的評價要實行多元化標準,比如有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強,有的學生理論功底較好,有的學生善于表達,有的學生撰寫報告的能力較強等等.可根據開放性實驗項目,要求小組成員根據個人的能力情況和愛好,做相關的工作,也是個人能力展現的機會.同時,也要將產品設計、合成效果、產品純度、結構檢測等相關文件作為其評定成績的依據.為了鼓勵學生興趣和擴大該課程的影響力,可將本實驗的綜合、設計性實驗適當拓展,允許學生作為畢業論文的一部分,提前完成畢業論文研究工作.
8 總結
《藥物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需要由量的積累才能產生質的改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不是一兩堂實驗課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期不斷的實驗訓練,這就需要在充分挖掘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性的基礎上,以提升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根本目的,才能真正達到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黃世亮,黃志紓,陳寶.全程自主設計藥物化學實驗的教學效果[J].藥學教育,2011,27(5):51-53.
〔2〕胡聰,張書鋒,屈磊,等.比較模式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21):93-93.
〔3〕翁裕鑫,陳湘宏,宋青云.天然藥物化學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教學實踐探索[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4,(1):64-65.
〔4〕王全,李術娜,郭云霞,等.藥物化學課題式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初探[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0,12(2):231-234.
〔5〕楊懷瑾.項目教學法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藥學教育,2009,25(6):48-50.
〔6〕康文藝,王金梅,關愛民,等.自主設計法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藥學教育,2011,27(3):55-57.
〔7〕劉娜,鄭燦輝,周有駿,等.藥物化學課堂錄像攝制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112-113.
〔8〕孟永海,翟春梅,楊炳友,等.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天然藥物化學實驗基本操作規范研究在藥學類專業教學、科研中的探索和實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7):185-185.
〔9〕徐秀泉,湯建,夏國華.多媒體技術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9):102-103.
〔10〕李捷,張蒙,畢琳琳,等.天然藥物化學雙語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大學教育,2014(1):71-72.
〔11〕胡湘南,陳捷,徐啟貴,等.當代綠色合成理念在藥物化學教學中的滲透[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4,6(4):361-364.
〔12〕孫鐵民,王宏亮,謝集照,等.綠色化學在藥物合成中的應用[J].精細化工中間體,2008,3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