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8:24
序論:在您撰寫生物專業導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培養學生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的言語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途徑。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語言不準確,極容易導致學生接受錯誤的信息。相反,如果教師用準確的言語進行表達,不僅可以減少學生誤解的情況,還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從而為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當然,語言表達能力不僅體現在對舞蹈理論知識的講解,也體現在對舞蹈動作要領的傳遞。在模擬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嘗試講解舞蹈動作,也可以向學生提問動作要領等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準確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二)培養學生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生動的語言表達在教學過程中同樣十分重要,它不僅可以調節學習氣氛,還可以喚起幼兒對舞蹈的興趣。舞蹈教師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主要體現在將需要講解的舞蹈知識形象化,例如在教幼兒芭蕾舞時,有些幼兒的手型動作不到位,可以提醒幼兒想象一下天鵝揮動翅膀的樣子,這時幼兒就會注意到自己的手型,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手型像天鵝的翅膀一樣美麗動人,這樣更容易使得幼兒記住在舞蹈中正確的手型是如何擺放的。培養學生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拉近了學生與幼兒之間的距離,更提高了幼兒舞蹈教學的質量。
二、舞蹈動作示范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語言要生動準確,動作也要規范標準。教師是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在進行動作示范時,全面協調身體的各個部位,并配合適當的面部表情,以優美的舞姿獲得學生的認可,從而在學生中建立威信,獲得學生的尊重。而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學生完成舞蹈動作的能力可以從動作技能和表現能力兩個方面反映出來。動作技能是對舞蹈基礎動作的掌握,而表現能力是對舞蹈藝術性的體現。只有兩者完美結合,才能更好地表現出幼兒舞蹈的特點。因此,在培養學生示范舞蹈動作能力的過程中,要著重注意學生動作技能和表現能力的學習。不僅要加大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肢體語言能力訓練,還可以在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學的內容中,增加各個種類舞蹈的動作訓練,如芭蕾舞、古典舞等的基本功訓練,使學生更大限度地了解以及掌握不同舞蹈的風格特點以及動作要領,以便在以后的學前教育工作中為幼兒傳播更多不同風格的舞蹈知識,更全面地為幼兒打開舞蹈新天地。
三、編創幼兒舞蹈能力的培養
在舞蹈教學過程中,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編創舞蹈的能力,以滿足學生未來的學前教育工作對編創幼兒舞蹈的需求。進行幼兒舞蹈的創新,首先,要求學生對幼兒的心理特征有一定的掌握。幼兒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他們接受舞蹈能力也會不同,因此要根據幼兒的記憶、模仿、接受能力等各方面心理特點進行編創舞蹈。其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分組輪流進行創編作業練習,讓學生互相觀摩、互相糾錯、互相促進。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對生活的理解,用自己的舞蹈語言表達所學到的動作,進而學會思考、有意識地進行舞蹈組合創編。最后,注重鍛煉學生對于生活細致觀察的能力,因為在今后的幼兒教學工作中,要認真觀察幼兒的喜、怒、哀、樂等不同的情緒,在幼兒表達不同情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其中得到靈感,從而編創出能反映幼兒生活的舞蹈。
四、結語
1目前我校在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直以來,我校動物醫學院院辦與教師對畢業論文環節是非常重視的,組織到位、學時保證、程序完整,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說,科研認識不足、實驗設計不合理、實驗缺乏創新、科研經費不足、專業指導老師缺乏、學生認識不足、論文答辯把關不嚴等。如何面對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當今教學改革當中的重要課題。下面就我院本科畢業論文指導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闡述。
1.1畢業論文選題不恰當
選題是本科畢業論文的基礎環節,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畢業論文的質量。受實驗條件、指導老師自身能力、學生自身素質限制,選題缺乏創新性、實用性、可行性和范圍和深度不當等問題普遍存在。選題要么過大,學生無所適從,不知從哪著手。要么過小,研究的范圍過窄,過于深奧,學生理解困難。要么缺乏創新,完成的畢業論文水平一般。要么完全停留在基礎理論知識上面,缺乏實際操作動手能力。
1.2實驗設計不合理
畢業論文設計方面,一些水平較高,從事科研教學工作多年的專業老師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或不愿意來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專業老師指導有限,有的老師缺乏科研和實踐經驗,導致實驗設計不合理,以至于實驗進行到中途開展不下去了,不得不重新再來,既浪費了時間,又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
1.3實驗經費不足
動物醫學專業本科論文,整個實驗對經費要求比較高,學院投入的經費緊張或不足,經費按人頭算,分配不公,沒有與論文完成質量掛鉤,挫傷了認真帶學生的教師的積極性,也助長了部分不負責任教師的不正之風。這些都直接影響到論文完成的速度和質量。經費不足是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過程中的一個普遍的問題,往往前期一切進展順利,學生在進行一項很有意義的實驗的時候,到了中途或結尾,由于經費預算不足,這樣導致了實驗的質量大打折扣。指導的學生多,指導老師的科研經費緊張,畢竟實驗經費充足的老師不多,大多數老師經費少,對于講師來說更是負擔不起現在高昂的實驗費用。
1.4專業指導老師缺乏
指導畢業論文的師資力量薄弱存在于農科院校的許多專業中,動物醫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是以動物養殖的實驗為主,論文指導所花的精力和時間很多。近年由于擴招,每個老師所帶的學生數量急劇增加,由于許多指導教師同時又要兼顧教學和科研任務,有的在校外任職,或經常出差,作為教授還指導研究生,繁重的教學任務以及其它原因導致專業老師在論文指導上沒有足夠的時間投入,從而影響了畢業論文的質量。有的指導老師不嚴格要求學生,缺乏對學術研究的嚴謹。
1.5學生對畢業論文不重視
畢業論文是大學階段專業學習情況的綜合體現,最能反映大學生的理論素養、思辯能力、基礎知識和創新精神。但是,現實中許多大學生并不重視做論文,不愿開展科學研究,經常以時間緊為借口參與實驗研究的時間偏少。科研意識和科研精神的匱乏,使不少人抱著應付的態度,知識缺乏積累,也就難以去完成高質量的論文。同時畢業論文質量把關不嚴,論文答辯及評審走過場,評分標準過低,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視程度。上頭把關不嚴,下面敷衍了事,畢業論文的質量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1.6論文寫作基本功不扎實
本科教學沒有設論文寫作方面的課程,學生對論文寫作的格式,方法及技巧知之甚少,有的時候實驗完成了,論文資料收集整理得差不多了,就是無從下手,不知該如何動筆,最后只好依葫蘆畫瓢,各種投機取巧的心理也滋生了。其實論文寫作是很講究的,這需要我們的專業老師在課堂上一一講解以及實驗論文寫作過程中加以耐心指導。
1.7畢業論文時間安排不合理
現在的畢業論文設計及操作都安排在第七學期末和第八學期初,而這時恰是同學們找工作、考研或考公務員的時間,與做畢業設計時間沖突,現在的社會大學生畢業就業壓力大,尤其是對于農林院校畢業的學生。由于找工作和考研對同學們來到說是最重要的兩件事,且都與畢業論文無太大關系,權衡利弊后,大部分學生必然選擇前者,以至于畢業生都無法安心去認真查閱資料,認真地去做畢業論文設計、實驗操作及后來的論文寫作。從而導致了論文“拼湊”、“摻水”現象嚴重,質量下滑,而且弄虛作假和形式主義傾向嚴重。
2提高我校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指導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立足高校,共同探討擴招后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保障措施。提高本科畢業論文的改革對策,在對本科畢業論文的現狀和存在問題調查基礎上通過從時間前移提高認識、加強選題指導、增加經費、嚴把論文答辯關從而有助于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2.1時間前移,提高認識
時間前移、認識到位是做好畢業設計的基礎。為了更好地解決就業與研究生復試對畢業設計質量帶來的沖擊,我們應該在第七學期結束前一兩個月就開始布置畢業設計工作,指導教師下達任務,學生可以利用第七學期以及寒假期間查找資料,爭取讓學生在下學期開學前就對本課題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到下學期時,學生就可以直接進入實質性的研究工作。此外,最好是將畢業論文設計貫穿于整個本科教育過程。組織從事教學、科研方面的骨干教師,結合自己的研究方面,吸收各年級中優秀學生一起參加,導師不定期的向這部分學生提供畢業設計選題,供他們選擇。這樣學生不僅可以鍛煉自己,提高實驗動手能力,而且有更多的時間來查閱資料,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他們在學習之余有充裕的時間去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設計。
2.1.1學生方面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認識到畢業設計對其能力的培養、知識的儲備、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有重要意義,他們才會盡可能地排除各種干擾,在時間和精力上有更大的投入。
2.1.2教師方面
指導教師的工作態度和認真程度對畢業設計的質量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通過制定對指導教師的監督管理機制來發揮這一作用。
2.2加強選題指導
加大對畢業論文的選題指導,使選題具有科學性、實踐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為提高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質量,應加大對畢業論文選題的指導力度、控制每位教師指導的畢業生數量。
2.3增加經費
學校在加大本科生畢業論文管理的同時,對本科畢業論文也要有一定的經費支持。不僅要增加投入學生的實驗經費,還要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使他們有動手實踐的空間。
2.4嚴把論文答辯關
現在很多學校都存在畢業論文考核不嚴的情況,或者有監督檢查及考核,但力度不大,流于形式。學校及學院應健全畢業論文管理機制,嚴格審查,加強規范保證論文答辯要嚴肅正規,堅持標準??刹扇∫恍┐胧┤缧!⑾刀壌疝q,第一次未通過可參加二次答辯等方法保證質量。
(一)降低難度的要求
幼師專業的舞蹈教學可以不必按照傳統舞蹈教學模式來進行技能訓練。應將舞蹈訓練中的軟開度和控制能力等訓練適當地減少,難度也要適當降低,而應更加重視鍛煉學生的動作和協調能力,從簡單的單一動作到一整套的動作訓練,以此來達到使學生肢體靈活和動作協調的目的。
(二)提高學生的素質
由于初中階段的教學在舞蹈方面沒有過多的要求,所以幼師專業的學生也普遍缺乏舞蹈功底。因此,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素質培養,才能更好地保證他們步入社會以后能有更好的發展,這也同樣是市場競爭的需要。
二、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
(一)基本教學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注重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谡Z能力是教師必備的能力,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清楚地表達出自己對舞蹈語匯的理解,在練習舞蹈動作的同時也讓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了鍛煉。在舞蹈課上教師提問學生的內容可以是舞蹈的作用、動作要領等。此外,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由小組成員進行相互的講解和指導,讓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對所學內容印象更加深刻。在找到難點的突破口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從教能力,讓學生在組織管理上也得到一定的鍛煉。
(二)舞蹈創作能力的培養
1.進行模仿訓練。作為幼兒園教師,一定要有舞蹈編排的能力。幼兒師范專業的學生在編創能力培養過程中,首先應做的是模仿訓練。從模仿開始,逐漸再向創作的方向發展。幼師專業學生中不乏一些舞蹈能力較差的學生,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可以采用留作業的形式,將固定的歌曲分配給學生,由學生自主查找相關視頻,并進行模仿,培養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在教學中一定要循序漸進,開始時盡量降低舞蹈創作的難度,使學生能夠萌發創造的意識,通過對舞蹈模仿的總結來產生聯想,從而創造出新的舞蹈。
2.動作重組。動作重組指的是將原有的動作進行變化,做出其他的動作來。變化可以分為:節奏變化、改變部分動作、改變順序等。教師可以用簡單動作引導學生進行變換,可以從方向、順序各個方面進行變換,然后再由教師進行動作的點評,最后選出一組合適的動作再由學生進行練習。
3.了解幼兒。作為幼兒園教師一定要了解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例如:可以在幼兒衛生學當中了解到幼兒期是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骨骼比較軟,容易變形。通過對幼兒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為幼兒選擇舞蹈,使他們能夠在舞蹈練習中避免傷害。在動作的設計上,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身體發育規律及特點,且動作的設計可以具有一定的童話色彩。
4.提高專業素養。舞蹈是一門以人為基礎的綜合性藝術表演形式,在舞蹈的表演中除了人體的動作之外,背景音樂、畫面以及燈光等都對舞蹈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舞蹈教育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也要重視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以及對燈光和服飾等方面的了解。只有做到全方位的了解才能有效提高舞蹈創作的能力。
職業能力是指從事各種社會職業所必須具備的、在職業活動中起支配和主導作用的技能。它是人們職業生涯的基本能力,是伴隨從業者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從一項對現代勞動力市場的研究中我們得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生產力結構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科學技術被廣泛運用于生產領域。而生產力結構的變化,帶來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單純的體力勞動轉向腦力、體力相結合的勞動;單一的技能勞動轉向復雜的心智技能勞動;個體獨立勞動轉向群組合作勞動。由此可見,職業能力的內容已不僅僅是指“勞動能力”,職業崗位需要的也不僅僅是“純技術技能”的勞動者。它應包括職業道德、職業規范、團隊合作、繼續學習等綜合的能力。因此,從業者的獨立制作工作計劃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斷及決策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團隊作戰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社會責任感等理所應當地被納入職業教育教學計劃中。筆者認為,舞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內容應包括三大模塊(圖1):職業素質培養、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相關的其他能力培養。
(一)職業素質培養內容
1.職業道德培養。2.質量意識培養:具有質量意識、產品競爭意識,視質量為企業發展的生命。3.工程意識:工作要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模塊化。4.團隊精神:要有團體工作精神、全局觀點,明確總體目標,明確如何為總體最優而努力。
(二)職業能力培養內容
1.運用人文精神導入式教學法進行教學、輔導、排練的能力。(即:開始教學、輔導、排練前必要的背景知識介紹、案頭工作、網絡查詢,通過各種方法為進入正式工作項目做思想、觀念、概念導入)2.“扒碟”能力及排練舞蹈作品:能獨立全面模仿影像資料作品并獨立排練舞蹈劇目。3.能夠獨立表演舞蹈劇目,掌握芭蕾舞、民族舞、現代舞的分析方法與表演技術。4.教學能力的培養:能夠了解舞蹈教學的各個環節,能獨立擔任舞蹈教學及指導、輔導工作,掌握進行舞蹈藝術教育的方法、技能。5.舞蹈音樂旋律模唱及表述能力。6.對國內外不同民族的主要民俗文化及藝術精神有所把握。7.舞蹈編導基本能力的培養。8.舞蹈評論的基本能力培養。9.民間素材收集整理能力的培養。10.綜合晚會組織能力的培養。
(三)相關職業能力的培養
1.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利用現代化設備進行教學和研究的實際操作能力。2.管理常識的培養。3.普通話水平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4.協調、溝通、公關能力的培養。
一般說來,一個舞蹈從業者的作品表現能力、作品模仿能力、舞蹈音樂的駕馭能力、晚會節目的組織編排能力等被視為舞蹈專業職業能力的核心能力。根據核心能力的要求,必須對原有的課程設置做出修改和更新。在新的課程設置中,在原有專業核心課程基礎上,必須增加行業職業能力結構中必不可少的技能訓練課,如《舞蹈作品模仿技能》《舞蹈旋律模唱與舞蹈音樂分析》《晚會節目的組織和導演》等;此外,還應加大學生綜合實踐課的開出量,如《劇目》《民間舞》等。舞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模式關鍵指標,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作品表現能力
作品表現能力的培養,是舞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傳統核心內容,通過基本功、民間舞、毯技、劇目、身韻等課程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舞臺綜合表現能力,從學生的基本能力、軟度、開度、技巧、彈跳、舞蹈感覺、民族風格、表演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訓練,最終使其在身體表現力、刻畫人物能力和舞臺綜合表現力等舞蹈職業必備的基本能力上,具備市場競爭能力,成為舞蹈行業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作品模仿技能
作品模仿技能訓練,即扒碟能力訓練。隨著聲像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傳媒工具的大力普及,舞蹈的傳播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較之口傳身授的傳統教學方法,業內從業者更多地從VCD、DVD、MP4、電視以及網絡中學習舞蹈、傳播舞蹈。如一首歌一夜之間能傳遍大江南北,一個舞蹈作品也可以在很短時間內,通過網絡、電視很快出現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不同舞臺上。而這樣的傳播速度,使舞蹈作品的模仿(即扒碟)成為從業者必不可少的技能。市場的這一變化,促使舞蹈行業不得不迎合和適應這一市場需求開始扒碟,或為了再現作品(即自己上臺表演)、或為了輔導(即指導別人上臺表演),于是扒碟能力訓練便成為舞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扒碟能力訓練步驟為:1.解讀舞蹈作品的能力。扒碟前的案頭工作應該從解讀作品開始。分析作品的背景、內容、情感、思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把握作品、理解作品,從而達到駕馭作品的目的。2.動作模仿力訓練。動作的模仿,是扒碟訓練的關鍵內容和主要內容,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制定訓練計劃。一般來說,可以以一個八拍為一個訓練句子。先教會學生聽音樂、數節拍,解決節拍問題后,可引導學生一拍一拍地模仿動作,直至將一個八拍完成。當第二個八拍完成后,教師必須注意前一個八拍動作的記憶,引導學生一邊向前推進,一邊不斷地把前面學的動作與新學的動作,用和音樂的方法反復練習。這樣不間斷地“從頭連”,在扒碟完成后,整個節目的框架立起來的同時,學生動作也達到熟練的程度,為學生自如駕馭作品打下良好基礎。3.學生的表現力訓練。學生對作品的表現力,要以解讀舞蹈作品為基礎。當對作品的思想內容、中心思想、藝術風格有了一定的理解,動作的模仿已經完成,接下來的訓練就應進入學生對作品的表現和駕馭能力的訓練。以表演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通過面部表情、動作外化出來,從而達到表現作品、刻畫人物的目的,使學生的舞臺綜合表現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作品音樂的理解力訓練
對舞蹈作品音樂的理解,是完成舞蹈作品必不可少的重要訓練。要求學生必須學會分析作品音樂,包括節拍、旋律、樂感、主題等,使學生能夠借助音樂的表現力演繹作品、刻畫人物。為了達到提高學生音樂駕馭能力的目的,在開設舞蹈作品模仿技能課的同時,應配套開設《舞蹈旋律模唱與舞蹈音樂分析》。
(四)項目教學法在劇目課中的運用
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的國際職業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以問題開始而不是從結論開始,沒有問題的教學是沒有意義也是不需要的。教學應當是在“學中做”與“做中學”,實現學做一體,即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項目教學,是一種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法,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實踐活動。在必要的基本功、民間舞、毯技等技能訓練具備的同時,以劇目課為載體,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在問題的解決中學習和訓練學生,使學生將所學技能綜合運用,相互滲透,相互融通,最終達到扎實掌握知識技能的目的。當扒碟能力的培養達到一定程度,項目教學法應成為劇目課的重要訓練內容。劇目課中,學習節目的排練是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訓練的重要途徑。教師可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獲獎舞蹈節目、優秀舞蹈節目作為排練課的訓練劇目。引導學生在扒碟之前就開始思考:我現有的技術技能,能否勝任這一節目?我現有的水平能否將這個節目學下來?這個節目反映的是什么內容?主題是什么?主題動作是什么?它在整個節目中如何發展?音樂的特點、節奏的處理、燈光、服裝、舞美、道具問題的處理、排練時間的協調、節目演員的組織、教室、服裝制作、演出場地的租借、協調等,都成為他們必須思考的問題。以學生為主體的項目教學法,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技能的積極建構者,面對認知領域復雜的真實職業環境,他們必須探索、發現、建構甚至重組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主動搜集、分析有關資料信息,對所學問題提出各種假設并加以驗證,把當前學習內容與自己的已有知識經驗聯系起來,使其承擔更多的管理自己學習的責任,進而完成學習任務。
(五)晚會節目的組織和導演能力
關鍵詞:中職 導游專業 人文素質 培養 舉措
眾所周知,導游是一種對人文素質要求很高的工作。如何有效培養中職導游服務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從而提升他們的職業素質,這已經成為該專業教學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在此,筆者結合近年來所在學校該專業人文素質培養的具體舉措和途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為學生搭建一個人文素質教育的平臺
要重視對導游專業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筆者所在學校專門開設了旅游與中國傳統文化和自編校本教材旅游特色語文。旅游與中國傳統文化課重在把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學生人生成長與職業生涯的需要結合起來,完成從感性到理性、從審美到認知的提升;而旅游特色語文課重在從“美育”與“情感教育”“人文關懷”的角度拓展學生的形象思維,陶冶情操,促成其良好的德行。兩門課程要求與導游專業課保持一致,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遵循教學中循序漸進的規律,代替了以往類似課程開講座的形式,持續讓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里去感受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梢哉f這兩門課程的開設從求美、求真、求善的角度為導游專業人文素質教育的培養搭建了基礎平臺。
二、讓人文素質培養延伸到課外活動中
在圍繞導游人文素質培養的目標上,學校精心規劃設計出一系列課外延伸活動。比如:每月導游專業各班級出一期“傳統文化簡報”;每學期舉辦一次詩文配樂朗誦比賽、不同主題的征文活動和演講比賽;紅土書香每月“讀一本好書”活動;結合鄉土文化,導游專業學生每學期還要求學會唱兩首客家山歌。以上活動,改變了以往單一封閉的課堂講授方式,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豐富了學生的人生感受,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為人文素質教育的培養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三、加強地方特色文化的系統學習,培養學生知家鄉、愛家鄉的情懷
導游專業除了開設旅游美學、旅游地理、山水詩鑒賞、民歌學唱等極具人文色彩的課程外,考慮到導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大部分是留在本地從事導游地接服務,因此,學校將原先作為導游選修課的地文特色文化課程調整為一學期的正課,并對原先的地方特色教材組織當地旅游專家學者進行了修訂,提高專業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利用寒暑假組織導游專業的學生外出對當地景點進行實地參觀考察,以近距離探尋感觸區域文化的主要特色,在拓展地方課程的時空領域,滿足了即將在本地從事導游工作的學生發展的需要,培養了學生知家鄉、愛家鄉的情懷。
四、創新教學模式,讓人文素養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融入他們的心靈
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必須要讓學生時刻感受到人文素養帶給他們的快樂,全力激發出他們的興趣,必須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傾力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
在教學和實踐環節,筆者嘗試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專題探討、案例分析、情景再現、角色定位、圖片旅游、場景模擬等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呈現教學內容。課堂上,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平組建了客家民俗興趣小組、山歌演唱小組、客家美食興趣小組、客家土樓古民居興趣小組等,各小組開展專題討論、現場演示、深入交流、同學老師點評。此外通過精心組織一些案例,采用多媒體技術去呈現民俗文化現象,與學生們一起來分析其中蘊含的人文要素,幫助他們不斷攀登人文素養的高峰,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文基礎。
五、導游專業校外頂崗實習是人文素質培養的最佳時機
頂崗實習是學生職業能力形成的關鍵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強化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的良好途徑。通過頂崗實習,使學生全方位了解社會和行業,達到就業零適應期。因此抓住實習環節,讓學生在實習階段通過每天的跟團或帶團實習,接觸形式多樣不同特色的自然及人文景觀,以及從優秀導游那里學來的知識和經驗,這樣就會潛移默化,從而使學生在人文素養方面不斷提升。
關鍵詞:非生物類專業;生命科學導論;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7-0073-0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教育委員會報告強調教育必須是完整的教育,只有完整的教育才能培養更多具有完善知識結構、滿足科學創新、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1]。生命科學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2005年教育部高校生物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了非生物學類專業生物學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建議非生物類專業學生生物學普及教育的核心課程為《生命科學導論》課程[2]。但是,生命科學的研究內容涉及面寬,對教與學都是一種挑戰,如何在教學組織、教學體系優化和教學過程綜合化等方面開展《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教學是目前教育領域內面臨的主要難點。因此,作者對非生物類專業學生生命科學素質教育進行了一定的探索與研究,結合幾年來對非生物類專業學生進行《生命科學導論》講授的體會和感受,談幾點認識。
一、開設《生命科學導論》課程的重要性
《生命科學導論》是面向高校非生物類專業學生的一門綜合性教育課程,旨在促進大學生不斷提高對現代生命科技的認識,激起對生命科學熱點問題的興趣,加深對科學交叉、滲透、融合的理解,激發探索和創造激情,樹立正確的自然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生命科學導論》課程開設是非生物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逐步改變著高?;A教學的結構體系。2002年國家教育部專門發文件積極促進非生物學專業本科生生物教學的實施,要求具有“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必須面對全校非生物學專業本科生開設《生命科學導論》課程,以培養交叉學科的研究人才,促進學生將專業知識與生命科學知識結合,產生新思路,開拓新領域,也為了提高本科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健康與環保意識[3,4]。所以,對非生物類專業學生開設《生命科學導論》課程具有積極的意義。
目前,全國很多院校對非生物類專業學生開設了《生命科學導論》課程相關的生物學素質教育課程[3,5-7],課程性質多樣化,在教學計劃實施中充分體現了非生物類專業教學的特色。我校結合實際情況也對非生物類專業學生開設了《生命科學導論》課程,制訂了具體的教學要求,使學生掌握生命科學與技術的基本常識、了解該學科的主要領域和進展,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生命科學素養。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鑒于非生物類專業學生的基礎層次參差不齊,不同專業的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需求也不盡相同[4,8,9],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精選、整合,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內容。面向文科學生時,采用講座形式組織教學內容,主要以生命科學的熱點問題和發展方向為主,結合介紹基礎知識,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現代生命科學基礎知識,了解現代生命科學的新發展及其與人文科學交叉的趨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現代生命科學觀,參與社會發展的決策。面向理工科學生時,教學內容側重學科交叉意識的培養,采用系統講授、部分自學的教學方式,以生命科學系統知識為主線,同時介紹生命科學領域內的最新進展,使學生理解、認識一些生命現象和過程,啟迪學生的跨學科創新思維。
另外,學生對部分教學內容缺乏興趣,如分類、形態、結構等生物學專業知識,因此提倡一些“開放性”內容由學生自學,激發學生思考與自學。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應加強教學實踐環節,如組織學生參觀生物標本館、生物園地等基地,以開拓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三、立體化教材的建設
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及其他高校相關方面的經驗,編寫了適合非生物類專業學生的教材《現代生命科學導論》。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質基礎、生命的新陳代謝、細胞與細胞工程、生物體內的信號和傳遞、人體的防御系統、遺傳及其分子基礎、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與環境、生物技術的發展與倫理問題等內容,從不同角度對生命科學進行全面、系統的介紹,體現了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點:(1)考慮到非生物學類專業學生的生物學基礎較淺,內容編排由淺入深,力求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可啟發學生思維,開闊思路。(2)從適合非生物專業文、理工類學生的教學理念與教學目標出發,選擇以生命基本特征為主線,以生命活動的重要方面為主題,綜合性地介紹生命本質,同時以生命科學的熱點理論、應用和問題為切入點,采取專題綜述、論證、探究等多種形式,在不同層次上啟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和開展深入思考。(3)在各章節內容后附上思考練習題,便于學生鞏固知識,加深理解。
四、多元化的考試方式
考試是測評學生掌握知識能力的必要手段之一,好的考試方式不僅能夠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且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增加了過程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等多元化學生成績評定方法,以利于促使學生注重自身整體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2]。通常采用平時考核(如專題演講報告、課堂討論和考勤等)、撰寫課程論文和期末理論考試相結合的方式,不但評價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態度、完成作業的質量,又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同時多元化的考試方式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了學生的思想壓力,且避免了少數學生平時不學習,通過考前突擊準備獲得較高分數,導致課程成績不合理的情況發生[10]。
總之,為了提高非生物類專業學生的生命科學素質,在非生物類專業開設《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是歷史的必然。我們在改革、優化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基礎上,建立了本校非生物類專業《生命科學導論》課程的教學體系,以期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科學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發現學科間的交叉點,為今后的跨學科學習、研究奠定基礎,從而促進科學研究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建明,楊艷燕.公共生命科學教育與教學課程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3,(2):84-87.
[2]宋怡玲,楊軍.“生命科學導論”課程體系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J].高等理科教育,2006,(6):37-39.
[3]張萬海.高師院校非生物專業開設生命科學課程的思考與實踐[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5):72-74.
[4]王玉芳.開設《現代生命科學導論》公選課的探討[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20-21.
[5]李弘劍.淺談非生物類專業的生物學基礎教育[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1,(23):104-107.
[6]王國強,吳敏,丁鳴.非生物類專業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10):116-119.
[7]朱振元.現代生物學導論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J].中國輕工教育,2007,(2):56-57.
[8]向波,龍德清,王鋒尖.關于我校《生命科學導論》公選課的探討[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3):67-68.
[9]段紅英,丁笑生.高校非生物類專業開設生物學課程的現狀及主要問題[J].教育教學論壇,2012,(45):121-122.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課程;生命科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3-0247-02
生命科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其本質是研究生命現象、揭示生命活動規律和生命本質的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既可以是組成生命現象的生物大分子,也可以是生物個體本身,甚至可以是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生命科學的飛速發展對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的發展建設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目前人類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如人口膨脹、食物短缺、能源危機、環境污染及疾病危害,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將依賴于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因此生命科學被譽為21世紀最活躍的學科之一,自然科學的前沿學科[2]。生命科學素養也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3]。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為全校的各個專業的大學生開設生物類的課程,包括世界一流的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就將生物導論等生物學基礎課程開放給全校[2]。通過在大學課程中普及生命科學知識,增強生命科學素養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科學素質的手段之一?!渡茖W導論》是高等院校面向全校各類專業,尤其是非生物科學類專業學生開設的基礎課程。由于生命科學涉及面廣、內容豐富,而且發展十分迅速,不斷增加新的內容,同時學生的專業差異均進一步加大了生命科學導論的教學難度。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日益發展和成熟,在現代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的應用已成為教學改革和發展的熱點[4]。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PowerPoint、動畫、視頻等多種多媒體形式和生命科學相關的專業知識進行結合。將原先大量復雜的知識更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與傳統的板書教學相比,具有圖文并茂,便于講解和記憶的優點,可以更大程度地的活躍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程的教學效果,促進課程教學發展。
一、多媒體在《生命科學導論》課程中的應用
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涉及了植物學、動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及現代、生物技術等眾多的學科和內容,涵蓋的信息容量大、知識更新速度快、綜合性強[3]。作為一門全校通識類的選修課程,《生命科學導論》所面向的是全校不同專業的學生,不同專業學生對生物學的知識具有不同的實際需求,教學過程中需要兼顧不同專業學生之間的基礎差異性,因此在授課時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提供不同深度的教學內容。目前的多媒體教學的最主要方式體現在PPT教學,與傳統的板書教學相比,PPT具有圖文并茂,便于講解和記憶的優點,對于生物專業知識接觸較少的工科和文科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非專業知識時也可以節省很多精力[5]。采用PPT進行授課,可以將學生的精力集中在聽課而非記筆記上,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同時也方便學生在后期隨時進行查閱和回憶之前的課程內容。對于有一定生物基礎知識的農科和理科學生,具有一定生命科學相關基礎的學生,應當適當地增加一些知識的深度,需要對基礎的知識點進行講解的基礎上引入一些新的技術和研究,激發學生對于生命科學領域進一步進行探索和了解的欲望。然而,PPT的平面圖像對于一些較為抽象和復雜的技術原理無法很好的進行展現,可能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喪失學習興趣。教學動畫在國外生物方面的課程中已有不錯的發展,許多優秀的教材中附帶有大量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動畫,同時一些研究者也漸漸開始在論文中利用動畫或者影像來更為直觀地表述自己的結論,或是將制作的動畫或影像連接到自身的主頁上,幫助其他研究者進行了解[4]。在常規的平面圖像中,篩選、引用和制作生命科學導論相關的教學動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吸納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此外,目前國內外媒體制作了許多精美的紀錄片,比如中央電視臺制作發行的《森林之歌》系列、英國廣播公司(BBC)制作的《生命》系列、美國公共電視網(PBS)制作的《自然》系列等,這些紀錄片或介紹了自然生態的偉大,或展現了生命的神奇,或介紹了快速發展的新興技術,均可以與專題內容相結合。通過觀看紀錄片,學生可以更直觀地去了解新的研究進展,提升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
二、多媒體在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多媒體的應用在《生命科學導論》的教學中具有很大的優勢。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課堂脫離了原先的板書模式,授課模式逐漸由文字化走向圖像化,而圖像化也開始脫離原先靜態的模式,走向動態。例如,在進行動物免疫系統的介紹時,僅用文字配合圖片的講解的時候,對于有一定生物學基礎的學生來說或許較易于接受,但是對于一些文科類的學生,較多專業信息的涌入和單一的過程示意圖很容易使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而如果將各類免疫細胞,如T細胞、白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用卡通的形象描述出來,表述成為人體內的士兵,將免疫細胞對病原體進行防御的過程用動畫表述出來。短短的幾分鐘的動畫就可以將原先枯燥乏味的原理化虛為實,幫助學生對于人體的免疫系統有了一個簡單的了解。魯迅先生曾說:“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將來恐怕要變成這樣的。”在《生命科學導論》的教學中,紀錄片的應用也是如此,特別是在生態環境方面的介紹中,由于課堂的局限性,許多學生對于生態環境的接觸僅僅限制在了書本上的介紹,在對“生命多樣性”一章進行講解之時,文字和數據大段地標示出了目前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嚴重威脅,對于不少學生來說,因為沒有切身的體會,很難感受到這些數據的沖擊性。由于生態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許多國家都制作了精美的紀錄片向公眾展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對于學生來說,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適當地引入這些紀錄片比單純的羅列數字更能夠讓他們理解環境保護的意義。例如《最孤獨的動物》這部紀錄片,表述了包括孤獨喬治在內的若干種已滅絕或瀕臨滅絕的生物的困境,這些生物的日常生活、生存環境以及那些為保護他們而努力的生物學家的工作都通過攝像機直觀地展現在了學生面前。引發他們的思考和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此外,生命科學作為21世紀的領軍學科之一,其發展日新月異,通過書本進行知識傳播的更新頻率有限,學生無法通過書本的學習了解到新興研究的發展。多媒體則不同,新的信息影響可以通過網絡和電視平臺進行傳播,將其適當地引入到課堂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也擴展了教學內容。
三、多媒體在教學應用中的弊端
雖然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優勢明顯,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幻燈片、動畫等影像的使用,其原始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將精力集中在聽課而非記筆記上面,但是也會導致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在課堂上不去記錄筆記和聽課,下課后直接拷貝課件,這反而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其次,過多地引入動畫和視頻有可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有一種走馬觀花的感覺,相較于文字,影像固然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而學生會存在抓不住重點,難以對影片中的專業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的狀況。導致無法達到教學目的,教學質量反而下降的情況[4]。同時,引入影像進行教學有可能會使學生忽視了教師的主導地位[6]。在課堂上,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引導學生去理解和吸納新的知識信息,多媒體作為一個輔助工具,應該起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目的,但是并不應該取代教師的作用。若是教師過于依賴于多媒體的幫助,反而會喪失了其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導致無法正常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從而致使無法完成教學目標。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進行《生命科學導論》的教學中,適當地引入多媒體形式的教學更有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生命科學知識以及熟悉生命科學技術。相較于傳統的板書模式,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需接受的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然而,凡事有利則有弊,過多地引入多媒體動畫、影像等資源則容易使學生失掉重點,在學習理解上存在偏差。而教師如果過度地依賴于多媒體,則會導致無法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喪失其在課堂上原有的主導地位,多媒體的應用反而會帶來負面的效果。因此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應該遵循適度原則,教師應當及時地幫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從而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娜,毛永強.“生命科學導論”公選課的教學改革初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10):120-1.
[2]李遂焰,吳堅,李萍.生命科學導論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幾點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4,(29):94-5.
[3]陳阿琴,陶賢繼,劉其根,等.關于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06):42-3.
[4]厲建中,胡振林,邱磊,等.多媒體在專業課《基因工程藥學》教學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10):333.
[5]高勇,陳建民,王漢林.多媒體動畫在基因工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研究,201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