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7:44
序論:在您撰寫村級集體經濟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如何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構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格局,培育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改變“空殼村”現狀,成為加強基層政權、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這些年來,省州黨委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們也看到,受歷史和現實因素的影響,當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思想認識有差距。有的認為國家公共財政將覆蓋農村,不需要發展;有的認為村級集體經濟在農村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經濟體系中比重小,無礙大局,尤其是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集體土地和山林承包到戶,沒有預留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資源和空間,現在想發展也發展不起來;有的顧慮重重,村級組織三年一換,到時候怎么處理等等。二是缺乏發展集體經濟的人才隊伍。以村級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為主體的集體經濟發展和管理者,缺知識、缺經驗、缺抓手,如何培育、引進和打造一批人才成為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三是缺少政策支持、資金扶持和工作指導。大多數村缺乏總體規劃,而且有關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數據也模糊不清,給政策制定帶來相當大的難度,集體經濟發展也還缺乏規范指導等問題。四是集體資產管理混亂。農村集體資產形成時間長,構成復雜,絕大部分沒有進行確權登記,產權不明,經營管理缺乏有效監督,容易造成資產流失等問題。五是發展模式單一。大多數村一村一個發展項目,風險大且資源初級開發、產品粗加工和一般性的服務創收居多,經濟效益低下,發展質量不高。這些問題給我們造成了很大困惑,集體經濟到底要怎么做?
前段時間我們在XX、XX兩縣的農村隨機調研,基層的一些做法給了我們一些啟示和鼓舞。一是理清思路做規劃。集中時間抓調研,對集體資產進行確權登記,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調研市場導向,確??茖W規劃有力推動。二是盤活現有人才。發揮村干部、本地經濟大戶優勢,送出去學、到兄弟縣市看,接回來思考論證,不搞竭澤而漁、不舉新債、不搞一錘子買賣,堅持村級主體,突出市場主導,慎重選定發展項目,確??沙掷m發展。三是加大政策支持。資金項目整合力度大,村干部積極性高,干勁十足。XX縣西山村發揮村干部大多是菜農的優勢,在明年春節節令培植葡萄產業的時差內,在基地培育馬鈴薯,2噸薯種已到位,村干部和指導員準備打一個時間差,要把抓集體經濟的信心和效益首先體現出來。四是探索發展集體經濟的抓手。XX縣碧溪鄉采取“專業合作社+支部+農戶”等模式發展集體經濟,探索制定《股份構成(村干部、經濟大戶、村民),股權配置(村集體30%),股權流轉,管理辦法》等操作層面的配套文件,保證規范運作。XX村干部組建金和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吸收會員X名,投入資金XX萬元,建成三七連片示范基地70畝,建成金銀花示范基地50畝,帶動農戶種植XX畝。XX縣普渡村整合項目資金XX萬元,建成街廠X個,攤位XX個,預計集體經濟年收入在XXX元左右。博南鎮七屯村清理集體資產,利用特色資源大葉種茶園,規劃論證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和生態觀光農業,延伸產業鏈,拓寬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五是發揮黨建考核的指揮棒作用。把村級集體經濟納入黨建目標考核,明確比例要求,對完不成任務的進行大幅扣分。有的鄉鎮對掛鉤領導(XX元)、村干部(XX元)實行風險抵押,績效考核,促使集體經濟有人抓、有人管、發展好。
應該說從調研中看來,各級在抓領導責任、組織保障、資金扶持、資源整合、工作落實、激勵考核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為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積累了有益的實踐經驗。在下一步工作中,各縣應繼續強化項目支撐、落實政策扶持、鼓勵結對幫扶、支持存量盤活,著力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一、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當前制約和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村級集體經濟管理體制不健全。
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不健全,政社不分,其職能作用難以有效發揮;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部門主體不明、責權不清,其管理缺乏相應的法理依據,再加上經費無保障、隊伍不穩定,管理指導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職能作用受到限制。
(二)村級集體經濟運行機制不完善。
一方面,村級集體經濟運行的外部環境不寬松,村級負擔較重。有的地方隨意轉嫁行政事務,甚至仍然向村民亂收費、亂攤派,增加了村級負擔;另一方面,由于上下沒有強有力的管理機構、管理法規,管理約束乏力,非生產性支出居高不下,招待費、租車費有增無減,村干部人數偏多,人浮于事,有的地方將專職支委、村民委員會委員也列入誤工補助干部行列,加重了集體負擔。
(三)村級集體經濟來源渠道不寬廣。
目前集體經濟的主要來源是資源性資產發包收入,資產經營方式以承包經營為主,經營方式單一。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加快,農村人口的增長,村集體可利用的資源越來越少,集體增收越來越難。
(四)對村級集體經濟的扶持力度不到位。
近年來,盡管中央及省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出了明確要求,但由于地方財力不足,財政、信貸資金扶持力度不大,相關政策、要求難以落實到位,個別地方截留挪用上級扶持資金現象時有發生,惠農政策執行中縮水走樣的問題依然存在,集體經濟發展缺乏有力支持。(五)村干部隊伍素質與發展村集體經濟要求不適應。由于待遇偏低,上交任務沉重,村干部隊伍極不穩定,有的村甚至一年一換負責人。村干部普遍年齡老化,思想僵化,創新發展能力較弱,“等、靠、要”思想嚴重。守攤子、固步自封、不思進取者大有人在,村級缺乏懂經營、會管理、善于創新的領頭人,沒有明確的發展思路。
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幾點建議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既具有現實性,又具有迫切性。筆者認為,要針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消除不利因素,解決發展瓶頸,完善創新相關機制,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一)順應形勢,理順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體制。
要以村為單位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實現政社分離,使村集體經濟組織具有市場主體地位,成為經營管理實體。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對集體現有實物資產、無形資產、資源性資產進行抵押、融資、盤活,變“死資產”為“活資金”,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為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有效載體。同時,要明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部門(農經中心)職權,樹立管理權威,加強立法和執法力度,依法行政、照章辦事、改變目前職能部門有職無權,都管都不管的狀態,把農村集體經濟納入依法管理、正常有序的軌道。切實加強農村經濟管理隊伍建設,保障經費來源,調動人員積極性,提升人員素質,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保證各項管理措施落到實處。
(二)選優配強,完善經濟發展“帶頭人”培育機制。
要在能人、大戶、致富能手、企業主中選優配強村“帶頭人”,實行能人治村,發揮其聰明才智,借助其經營管理經驗,找準發展路子,解決發展無方的問題。要加強村干部培訓,解放思想,提高素質,增強發展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和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
(三)開拓創新,健全發展集體經濟多重機制。
一是健全目標考核機制。強化領導,嚴格獎懲,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列入對鎮、村的年度目標考核,建立健全約束激勵機制,獎罰分明,使基層有壓力,有動力,上下一體,共同推動集體經濟發展。二是健全集體經濟發展機制。積極拓寬發展路徑,探索集體經濟實現的多重方式,努力增加集體收入。進一步規范村級合同發包,堅持民主議標,公開招標,使集體資源、資產發揮最大效益;搞好為農服務,增加集體勞務與服務收入;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觀光農業,有效增加集體收入;鼓勵村集體帶頭領辦如土地股份、農機等各種類型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服務合作等形式,增加集體收入。三是健全經濟薄弱村幫扶機制。對集體經濟薄弱村,采取區、鎮部門結對幫扶的形式,派員到村,理清發展思路,開展技術指導,提供資金、信貸支持,化解發展難題,加大扶持力度,通過“輸血”增強薄弱村造血功能。同時要堅決取消一切向集體的亂收費、亂攤派,不能讓村集體經濟再因“抽血”而“貧血”,切實保護集體經濟利益。四是健全村級債務監控機制。建立健全新增債務申報制度和新增不良債務追究制度。堅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的原則,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搞超前消費。對于興辦社會公益事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而確需舉債的,須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報鎮審批后方可實施。對擅自舉債、增加村集體不良債務的,誰舉債,誰負責。遏制村級不良債務上升的勢頭。同時要千方百計通過債權債務互抵、盤活閑置資產、對上爭取等方式,積極化解村級債務,使村集體卸下債務“包袱”,輕裝上陣,一心一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四)多措并舉,強化發展集體經濟扶持機制。
比較而言,山區村的集體經濟經營方式相對傳統,收入水平在同一區域最低。但是還要看到,山區村的集體經濟經營方式和收入水平,除了受制于區域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之外,更要受制于村級組織和精英的資源配置和管理能力。
(一)區域旅游業發展差異導致的發展差異
山區村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充分利用村域優質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將是山區村集體經濟轉型發展的新空間。但是,村域旅游業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環境存在較強的依賴性,一些縣域的山區村雖然擁有優質旅游資源,但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究其原因,或者因為縣域旅游業發展整體水平的限制,或者因為旅游管理體制障礙?,F代農業發展對山區村域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用心經營現有農業資源和特色農產品,可以彌補山區村域工商業發展滯后的影響。
(二)資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效率差異而導致發展差距
資源是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但不是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高低的決定因素,在農業經濟條件下,決定村集體收入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村級組織配置和管理資源的能力;山區村集體經濟組織只要有效配置和管理集體資源,就能獲得保障村級組織運轉及村域社區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所需要的收入。山區村集體經濟組織應該通過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村集體資源、提升資源配置和管理效益,同時發展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業,從而提升村集體經濟收入水平。
二、丘陵、平原(水鄉)和海島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差異
農業經濟時代,農業自然資源(尤其是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是影響村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在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的趨勢下,降低了村域經濟對農業自然資源的依賴。課題組在浙北德清縣選取6村作為丘陵村樣本,在浙東寧紹平原余姚市選取6村作為平原村的樣本,在中國第一個以群島設市的地級市舟山選取6村作為海島村的樣本。每一個縣域都按照經濟較發展、一般和較落后三個層次平均取樣,然后進行比較研究,試圖探尋農業自然資源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丘陵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
德清縣隸屬湖州市,地處浙北杭嘉湖平原向天目山余脈過渡地帶,縣域面積936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經濟強縣和全國百強縣之一。我們選擇ZG鎮和XA鎮6個村(每鎮各3村)作為丘陵村集體經濟研究樣本。我們采集樣本村集體(2010年)收支數據(表3-1),比較村集體當年的總收入、總支出,數量最高是GL村,分別為403.62萬元、147.81萬元,數量最少是同鎮(鄉)SX村,分別為33.08萬元、51.08萬元,最高和最低相差12.2倍和2.89倍;比較村集體本年收益,仍然是GL村最高,為255.81萬元,最低則是ZG鎮的DQ村,為-30.5萬元,SX村倒數第二(-18萬元),本年收益最高的村和最少的村相差9.39倍。
(二)平原(水鄉)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
余姚市位于浙東寧紹平原,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北部為濱海沖積平原,中部為姚江平原,全市耕地64.35萬畝,園地9.84萬畝,林地72.15萬畝。水稻是余姚市平原區的主要農產品,2009年,余姚市開始規劃建設16.8萬畝的“糧食功能區”。課題組在余姚市“糧食生產功能區”選擇3個鎮(街辦)6村作為樣本。樣本村之間的集體收入同樣存在較大差距(表3-2),但并不是因為農業自然資源稟賦差異造成的。村集體總收入、總支出和本年收益最高的村LC村人均承包耕地不過0.51畝,村集體沒有可供發包的“機動地”、林地、養殖水面等農業自然資源。該村憑借近鄰城區的優勢,走“工貿強村”的路子,2010年,村集體總收入343.77萬元(2011年達到400萬元),總支出114.51萬元,本年收益229.26萬元。SL村人均耕地面積和村集體可發包的農業自然資源是所在鄉(鎮)最多的村,但2010年的村集體總收入和本年收益都很低,總收入(30.92萬元)低的原因在于:經營收入偏低,只有4.77萬元,集體資源的發包和管理效率不高,只有0.74萬元的發包和上交收入,沒有投資收益,三項合計只占總收入的17.88%。同時,由于當年新農村建設投資過大,該村當年收益-49.32萬元,積累了村級債務??h域內各鄉(鎮)村級集體經濟差距也顯示了同樣的規律:樣本中的3個鄉(鎮、街辦)都處于平原(水鄉),農業自然資源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區位條件而導致的鄉際間工商業發展的差異。
(三)海島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
為便于比較,海島村樣本同樣在一個縣域內選擇6個村,而且村域經濟屬于農業經濟(而非漁業經濟),樣本MA鎮和XS鎮都遠離定海市區。盤點2010年樣本6村集體總收入、總支出和本年收益,除XS鎮HG經濟合作社(原為行政村)分別只有4.1萬元、6.28萬元和﹣2.18萬元以外,其他5個樣本村集體經濟比較平衡。加總平均,樣本村村均總收入、總支出和本年收益分別為80.30萬元、63.39萬元和16.91萬元。在村均總收入中,經營收入、發包和上交收入和投資收益合計11.93萬元,占村均總收入的14.85%。XS鎮的HT和HG兩村總收入、總支出流量以及本年收益量比MA鎮3個樣本村都小,這是因為XS鎮的農經統計中未計算政府補助收入的緣故。將上述丘陵、平原(水鄉)海島地區樣本村的村平均數據放在一起比較:樣本村村平均數據顯示,村級經濟組織的總收入水平以及本年收益(經營效益),平原(水鄉)地區最高,丘陵地區次之,海島地區最低。深入觀察發現:地區農業資源的差異對村集體經濟發展有一定影響,丘陵地區兼得農林牧漁資源優勢,所以村均發包和上交收入最高,平原地區次之,而海島地區最低;但是,依賴農業自然資源收入的村集體并不是總收入和本年收益最高的村,平原地區的村集體依賴工商業發展獲得了大量經營房地產和物業管理服務收入,從而成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佼佼者。
三、結論
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客觀要求
集體經濟是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必不可少滑潤油,也是農村基層組織的物質基礎,對于貫徹落實黨的農村政策,維護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只有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農村基層組織才有活力,農民富裕才有依托,農村穩定才有保證。
1、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事關黨的農村政策的貫徹執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得好,有錢為村民辦實事、好事,許多層層下達的經濟指標村里都可以統一代繳,各種公共設施和集體福利事業能夠由村里辦起來,農村工作就可以得到順利開展。村窮民困,村里辦事都要向群眾伸手要錢,發展各項事業捉襟見肘,寬裕型小康建設就無從談起。
2、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事關農村政權建設。村里有錢了,村級組織的活動經費和村干部工作報酬就有保證,村干部工作積極性才會提高,村級班子乃至黨員干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才會形成,在群眾中的威信也才能樹立起來,發揮出村級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更好地服務“三農”工作。不然集體沒有經濟實力,村級政權喪失核心作用,農村就會“思想亂、隊伍散、陣地丟”。
3、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才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助動力。實踐證明,能夠較好堅持集體統一經營,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得到加強,那么雙層經營體制才可以健康發展和日臻完善,村民才能夠不斷富裕和文明起來,發展再生產才會有后勁和空間。否則,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困擾農村發展的結構調整、農產品銷售、小城鎮建設、減輕農民負擔和農民增收等一系列問題以及加入WTO后,廣大農村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就難以有效解決,實現農村現代化的目標就失去堅強支柱,實踐“三個代表”就無法體現與時俱進。
4、只有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問題,農村穩定才有保證。集體經濟得到發展,村里就有能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協調和密切,群眾就會聽黨的話,跟黨一起走。集體經濟薄弱,村里無法給群眾帶來實惠,反而向群眾要錢要糧,群眾就既怕又恨,干群關系就日益緊張,長此以往必然動搖黨的基礎。當前,在閩南一帶農村,“”非法賭博活動已給農村穩定和發展造成嚴重的危害。因此,我們在嚴厲打擊“”活動的基礎上,還要想方設法發展經濟,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力量,從根本上堵截“”的社會根源。
二、當前村級集體經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大好政策的指引下,廣大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村集體資產積累達到了一定規模,但發展還不平衡,經濟薄弱村、空殼村量大面廣,村級集體經濟缺乏實力,這與黨和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探究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一是發展不好。一些村經濟來源較窄,村集體收入主要依靠土地礦產資源開發和上級撥補等不穩定性收入,一旦資源枯絕或者政策變化(如稅費改革等),村集體收入自然減少;一些村存在“等、靠、要”思想,寧可靠著老祖宗的基業吃老本,也不愿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因而發展經濟裹足不前;有的村生產經營單一,技術水平滯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小,難以面對加入WTO后的新挑戰;一些村級班子軟弱無力,商品經濟意識和能力差,擔心村里富了搶自己飯碗的人就會多了而害怕發展。
二是管理不善。一些村級組織對集體經濟管理有名無實,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管理、協調職能比較有限;有的村財經紀律渙散,財務人員素質不高,財經制度落實不好,造成賬目管理混亂;有的村固定資產長期處于失管狀態,公共財產沒有及時登記并提折舊,集體資產被挪用、無償占有現象不在少數。
三是投入不明。有的村為了快發展、出“政績”,搞形象工程,不經論證和市場調查,一哄而上辦企業、上項目,結果由于經營管理能力問題很快垮掉;有的為完成上級下達的辦企業任務,甘冒風險為其它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結果既賠夫人又折兵,造成資金沉淀;有的為應付名目繁多的達標升級,把有限的資金甚至貸款用于各種“硬件”建設,以應付上級檢查評比;此外,鄉鎮財政負擔轉嫁到村集體,財稅上繳任務重,攤派報刊多,干部學習考察多,也讓村集體不堪重負。
四是回收不力。一些村黨員干部“聚小財、辦大事”意識差,對征收農業稅款熱情不高,方法失當,甚至把自己等同群眾,帶頭不交應交款項。部分承包戶扯皮賴賬,困難戶無力支付,造成多年累積欠款人頭多,數目大。前些年,有的村在在稅費征收困難的情況下,為趕進度排名次不惜借貸,變本加息使村里負擔越重。
五是為政不廉。有的村廟小和尚多,干部嚴重超編,工資補貼支出基數大,無形中增加社會管理成本;有的村盡管債臺高筑,但仍然大吃大喝,肆意揮霍,其結果是寅吃卯糧,集體虧空;有的村干部黨性原則差,不思為民作主,而是一心想多撈錢圖享受,挪用公款、私分冒領,甚至用公款貪污、賄賂等現象也時有發生。
三、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針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面臨問題,我市各級黨委政府要引導高度重視,切實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作為加強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具體行動來抓,把治標與治本、開源與節流、富民與強村結合起來,努力開拓集體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1、要抓整頓保收,“換血”增強活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關鍵是要以人為本,切實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組織建設。要按照“五個好”的要求,按照“用好的作風選人,選作風好的人”的選拔任用標準,選好村干部,特別是選好“富民書記”,建好“富民班子”,要大膽選用一些“經濟能人”、“致富能手”進村級領導班子,不斷增強村級領導班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要參照縣鄉機構改革的做法,壓縮村干部人員編制,明確崗位職責。對那些人口少、村財差的村,要采取撤并行政村或通過移民遷村等辦法,解決空殼村過多的問題。要加強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崗位業務培訓,特別要加強市場經濟、法律法規及WTO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村干部發展農村經濟的本領和依法管理村務的能力。要幫助村干部解決好報酬、養老保險等實際問題,有條件的地方要實行村主干全額工資制,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調動工作積極性。上級組織要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村級班子考核和選拔任用干部的一項重要指標,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依據,從而使集體經濟發展有組織和領導保障。
2、要抓發展多收,“造血”增強實力。發展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根本出路。加快發展就是要面向市場,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廣辟集體經濟增收的新路子。要發展效益農業增收,堅持“一村一品”的原則,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充分利用集體統管地、“四荒地”,由集體開發建設農產品基地,或由農戶承包經營,增強集體收入。要以資源開發為導向,如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優勢,大力開發旅游業,帶動第三產業,確保資源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發展。要以搞好服務增收,通過組織服務經營實體,提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如為個體企業發展提供土地、政策、基礎設施等優惠條件而收取一定管理費增加收入。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實行“公司+農戶”經營模式,也可以立足農業基地,開辦農產品加工業增加收入。經濟發展了,農民增收了,這才是體現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取得實效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現實依據。
近年來,溆浦縣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村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具體來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帶頭人隊伍不強?!按蹇创澹瑧艨磻?,群眾看干部”。但從目前情況看,基層組織帶頭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膽識和能力不強,積極性不是很高。主要原因:一是能力不強。(如下圖)全縣有村干部2582人,45歲以下的只有975人,占總數的37.8%,初中或小學學歷的有1380人,占總數的53.4%。村干部年齡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有發展意愿,但缺乏發展能力。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方面思路不活、視野不寬、辦法不多。二是精力不夠。在調研中,有不少村干部表示,上級綜治維穩、計劃生育、黨風廉政等“一票否決”任務壓力過大,精力有限,疲于應付,工作更多的是考慮“接招”,很少考慮“出招”,更多的考慮“穩定”,很少考慮“發展”。同時,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交替換屆,“三年換兩次”的情況導致了村干部的短期行為,出現了“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著換”的局面,影響了村干部抓發展的激情。三是動力不足。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成功了是公家的,失敗了要背負集體債務,影響其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同時,目前對村級發展集體經濟沒有具體的扶持政策,對村干部發展村集體經濟沒有硬性要求,更沒有激勵機制,“干好干壞一個樣,發不發展沒區別”的思想,導致部分村干部不敢、不愿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難如意。溆浦縣地形有山地、崗地、丘陵地等多種類型,要集中連片發展農業生產存在一定的困難,不利于大面積規模經營。二是群眾有顧慮。農民對土地的眷戀根深蒂固,視土地為命根子,部分農戶明知種田效益低,寧守著幾分地耕作,也不愿流轉給他人集約經營。有的外出務工者擔心打工受挫,給自己留下“后路”,寧愿拋荒或由別人代耕,也不愿長期流轉土地。三是審批不容易。
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機構不健全,致使絕大部分土地流轉不規范。特別是建設用地土地流轉時,一些審批事項要求報送材料過于繁雜,審批環節過多,審批時間過長,一些干部“吃拿卡要”的問題依然存在,給土地流轉增加了難度?;A設施薄弱?;A設施落后是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是水不足。溆浦縣有病險水庫67座,占總數的67.6%,病險山塘占總數的91.3%,廢棄渠道近2000公里,水渠滲漏相當嚴重,高產穩產田面積不多,防御自然災害能力差。二是電不穩。邊遠山區農網改造難度極大,生活用電尚且電力不足,生產用電更加難以保障。“無工不富”,電不穩,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電價過高,增加了生產成本,減少利潤,影響了小型企業的發展。三是路不便?!耙敫唬刃蘼贰?,群眾對修路的積極性很高,但修路成本高、項目爭取難、配套資金少,交通不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集體經濟發展。融資平臺欠缺。發展集體經濟存在籌資困難,有集體資源,沒有啟動資金,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比較突出。一是政策支持不多。當前國家惠農政策只限于取消農業稅、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等,對農村基層發展集體經濟方面缺乏政策支持。目前還沒有一個關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方面的綜合性文件,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措施。財政沒有安排村集體經濟發展扶持資金,缺少良好的激勵機制,各職能部門對村集體經濟發展也關注不多,尤其是在出臺信貸、用水、用電、用地等優惠政策方面,考慮較少。二是項目支持不夠。項目帶動是發展村級經濟的助推器,但全縣有43個鄉鎮、694個村(居),有限的項目資源難以滿足群眾的需要。特別是在建整扶貧過程中,在對如何幫助扶貧村理清發展思路、爭取產業項目,扶助村級發展集體經濟,增強“造血”功能等方面措施不多,力度不大,扶貧效果也受影響。三是銀行支持不力。一方面,因為風險和效益問題,一些商業銀行退出農村業務,農村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另一方面,農村集體作為貸款主體是否符合要求、財務是否規范、資金去向何處、還款能力怎樣、尤其是農村集體資產作為抵押物是否合法等一系列問題,使村級集體融資難根本無法破解。
二、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加大政策扶持,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點亮“引航燈”。制定出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方面的綜合性文件,鼓勵、引導農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一是稅收政策上優惠。凡非公有制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享有的優惠政策,村集體經濟組織都應該享受。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企業,應加大稅收減免力度,并將減免范圍向深加工領域和銷售、流通環節延伸。同時,新增稅收可按地方稅收益給予一定比例的獎勵,用于鼓勵村集體經濟發展。二是信貸政策上支持。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的金融服務力度,擴大覆蓋面,多提供小額信貸支持。要把扶持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信貸支農的重點,支持村集體發展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企業和經濟實體。要簡化貸款審批手續,創新貸款抵押擔保方式,擴大農業貸款擔保途徑,有效解決村集體經濟融資難題。三是項目政策上扶持。涉農部門要將項目資金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傾斜,對創建農業產業化基地、農產品加工基地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財政支農資金優先予以立項補助和獎勵。
2.加強人才培養,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啟動“螺旋槳”。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領頭羊”,要通過外引能人、內強素質的方式加強人才培養。一是培養帶頭人。深入推進“雙培”工程,建立村級干部后備人才庫,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對有文化、懂技術、年紀輕、能帶頭致富的優秀青年,采取鄉村領導定點聯系,重點培養,增強農村黨員干部隊伍的生機和活力。樹立“能人治村”理念,繼續推行村支兩委換屆“公推直選”,讓能力強、群眾公認、處事公道的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充實基層組織帶頭人隊伍。二是提高發展能力。要減輕村干部負擔,削減不必要的檢查評比,把考核重點放在發展經濟、帶領群眾致富上。要落實省委、省政府資助農村村組干部接受非全日制農業中職教育政策,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質,增強抓發展的能力。要積極創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示范點,創辦示范學習基地,組織村干部和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等開展培訓,引導創新思路,尋找出路。三是完善激勵機制。建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專項基金,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通過采用項目補助和獎勵等方式鼓勵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完善發展村集體經濟考核激勵機制,把村干部經濟待遇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掛鉤,村集體可支配收入當年增長部分與村干部的獎勵掛鉤,對村級集體經濟達到一定規模的村干部給予獎勵。建立從優秀村干部中招錄鄉鎮公務員制度,讓村干部學有盼頭、干有勁頭。
3.著力優化環境,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編織“保障網”。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離不開一個好的社會環境,要堅持用好的環境吸引人,用優質的服務留住人。一是完善土地流轉服務。加強對土地流轉政策的宣傳,引導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將分散的土地資源向村集體、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企業集中,搞規模經營。建立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提供流轉供求信息、合同指導、價格協調、糾紛調解等服務。二是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對村級組織在發展集體經濟過程中需要審批的事項,要盡可能的簡化審批程序,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力求做到收費最低、時效最快、服務最優。建立完善行政服務中心,凡審批項目必須全部進入行政服務中心,整合財政、國土、城建、工商、稅務、環保等部門窗口,實行一個窗口對外,提供“一條龍”服務,提高審批效率。三是加強結對幫扶。實行縣級領導、縣直機關單位聯村幫扶制度,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目標、任務、責任具體落實到單位和個人,解決村委會在發展集體經濟中所遇到的資金、種苗、技術等問題。在建設扶貧過程中,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增強貧困村的造血功能,努力實現產業脫貧。
關鍵詞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力量;政策措施;村級資源;幫扶力量;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1.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1-0301-01
近年來,農村集體公益事業加快推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局面得到進一步鞏固[1-4]。截至2011年,溧水縣村級經營性收入15 283萬元,村均經營性收入達163萬元,比2010年增加16%,村級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占全縣總村數89%。進入市“百強” 的村比2005年增加4個,占全縣行政村的13.2%,高于南京市郊縣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
1 整合組織力量,形成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向心力
溧水縣高度重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形成縣鎮村三級聯動、群眾熱情參與、積極支持的局面,匯聚成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強大向心力。一是縣級加強組織領導??h委、縣政府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分管副書記、副縣長任副組長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集體經濟發展各項工作。二是鎮村實施獎懲制度。為強化村級集體經濟工作考核,溧水縣把相關指標納入對鎮的千分制考核,鎮對村簽訂目標責任狀,考核結果與鎮村獎勵掛鉤,形成了一級抓一級的良好氛圍。三是村民分享強村果實。溧水縣通過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量化村級集體資產,使村民分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
2 整合政策措施,營造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寬松環境
近年來,溧水縣結合實際,整合各類政策措施,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營造寬松發展環境。一是制定政策。溧水縣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扶持村級經濟發展的配套政策。二是明確地方稅收獎勵政策。對村引進落戶在鎮工業集中區的企業實現的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獎勵給村比例高于60%,全縣每年在2 000萬元左右。三是落實土地扶持政策。對村引進的項目、企業,優先安排進駐鎮工業集中區;各鎮工業集中區都預留一定面積的土地作為村級創業園;鼓勵行政村在明晰土地權屬關系的基礎上,將合法的非農建設用地以使用權入股形式與外單位或個人經營合作。
3 整合村級資源,夯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礎
溧水縣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過程中,堅持以規劃為指引,引導各村發揮比較優勢,優化“資金、資源、資產”利用,同時積極化解村級不良債務,夯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礎。一是規劃引領。溧水縣組織53個經濟薄弱村編制村級經濟發展規劃,各村通過認真梳理自身“三資”要素稟賦,挖掘資金、土地、山林、水面、區位、產業等比較優勢,堅持特色、錯位發展,理清了思路,找準發展方向,分解出各年度的確保目標和力爭目標。二是錯位發展。縣財政加大扶持力度,堅持錯位發展,避免同質競爭,城鎮周邊村利用區位優勢,扶持建設門面房、商業樓出租,山林、水面等資源豐富的村扶持發展現代高效設施農業,無資源、資產的村扶持在鎮工業園區建設標準廠房或其他投資途徑,增加村經營性固定收入。三是化解村級債務。制定出化解村級債務的途徑和方法,同時強化對各村村級債務和收支變動情況的動態監測,2012年溧水縣村級不良債務比2011年年末下降15.8%,解除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絆腳索”。
4 整合幫扶力量,培育經濟薄弱村內生增長能力
溧水縣在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堅持“扶持兩頭、帶動中間”的原則、整合各類幫扶力量,重點突出經濟薄弱村內生增長機制的建立。一是支持村級在各鎮工業集中區統一興建標準廠房。2010年根據南京市政府加強村級能力建設的要求,該縣及時研究出臺了《加快村級工業標準廠房建設實施方案》,實施了村級標房2年項目建設,配套資金一年到位,全縣38個經濟薄弱村分別建設5 000 m2以上的工業標準廠房,縣財政按每村100萬元予以配比,共配套村級標房建設補助資金3 800萬元,并對標房建設縣權范圍內的各項規費進行全額免除,鎮級配套道路、供電、供水、土地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從2007年開始,該縣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00萬元,重點扶持經營性收入在50萬元以下的經濟薄弱村發展經濟;同時鎮級財政也按一定比例配套,累計配套資金逾800萬元。三是建立村企掛鉤機制。該縣從2007年開始,借助南京市實施村企掛鉤政策,協調組織了市級50個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縣級37個大中型企業與經濟薄弱村掛鉤幫扶,幫助行政村發展村級工業、設施農業、旅游觀光、農產品開發等建設。四是鞏固結對幫促成果。1989年以來該縣組織縣級機關部門與行政村結成對子,利用機關部門的資源、資金優勢幫助村一級發展經濟。初步統計,近幾年全縣機關部門每年幫助村級協調、落實扶持資金達2 000萬元以上,平均每個行政村達20萬元以上。同時在鎮內開展強村幫弱村活動。
該縣將繼續開拓村級經濟發展新途徑,確保2015年所有村級集體經營性年收入達到70萬元以上,力爭100萬元,實現村均集體經濟指標進入蘇南先進縣市行列。
5 參考文獻
[1] 倪春紅.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江??v橫,2006(4):14-15.
[2] 趙興泉.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途徑[J].農村工作通訊,2006(12):32-34.
1.1個別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不夠強農村三年一換屆,一些村干部存在短期心理,不考慮集體經濟長遠發展。部分村干部認為,村組織工作量多,沒有時間和精力用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缺乏信心和動力。個別村干部雖有發展集體經濟的愿望,但沒有思路、措施和辦法。
1.2財務管理內控制度不健全制定村級財務收支計劃時,缺少發展生產和增加集體收入計劃。一些村依靠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維持運轉,有的村集體為了完成上級指標,不履行程序借款甚至個人墊資完成任務。
1.3生產性支出比例小,集體經濟發展后勁不足許多村用于生產經營的支出不多,非生產性支出比例大,特別是報刊訂閱費、計劃生育工作經費等開支多,造成集體經濟發展后勁不足。
1.4存在不合理支出,削弱了集體經濟一是有關部門向村級集體攤配各種贊助、捐贈;二是許多村不按規定支付慰問費、獎勵金、活動費等;三是個別村用村財墊付社會撫養費;四是個別村濫發補貼、福利,報銷商業保險費等;五是完不成征兵、綜治、殯改、衛生等任務,財政轉移支付資金被截留扣發。
1.5沒有化債計劃,債權債務管理不力許多村既沒有對債權進行有效追討,也沒有合理制定償還到期債務計劃,造成債權和債務連年累積,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1.6集體產權不明確,難以發揮大的效益沒有對村級集體資產資源所有權進行界定,村級集體資產資源難以進入市場交易,無法融資。沒有完善的資產資源評估制度,產權轉移時,沒有合理確定價格,無法保值增值。
2發展思路
2.1加強培訓引導,提高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意識一要加強培訓,進一步提高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加強財務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二要組織參觀學習,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好的村觀摩、學習;三要完善考評機制,號召因地制宜,開辟多種經營渠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2.2嚴格執行規定,減少村集體各種不必要的支出一要制定詳細的年度收支計劃,杜絕不合理支出,嚴控非生產性支出;二要進一步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素質,堵塞管理漏洞;三要強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超限額支出要經過村“兩委”、成員大會民主討論決定;四要定期公布賬目,接受群眾監督,確保收支清楚,干部清廉。
2.3認真清產核資,保證村級收入穩中向好一要清理集體債權,認真履行經濟合同,及時催收租金、承包金,逾期違約的,通過法律途徑追回;二要對留歸集體的土地補償費,只能用于發展生產,不能用光、分光;三要有計劃償還到期債務,對實質上不屬于村級集體的債務進行剔除,確保不再產生新的債務。
2.4充分挖掘潛力,發揮資金資產資源最大的效益一要充分利用資金,發展項目,增加收益。對閑置和荒廢的資產資源,要通過改造、流轉、拍賣等處理,實現經濟效益;二要對價值被低估或不合理利用或承包中顯失公平的,要通過協商或法律途徑,增加集體資產資源收益;三要對其他占用的資產資源,要加強管理,充分利用,增加村級集體收入。
2.5及時落實產權,將資產資源轉化為資金和資本村級集體擁有的固定資產和資源,要進行界定,落實產權,取得所有權、承包經營權和使用權證書后,將用于抵押、擔?;蜻M入交易市場,為村級集體融資,幫助村級集體實現經濟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