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7:28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地理常識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縱觀當前初中地理教學的實踐,真正面向生活回歸生活的地理課堂又有幾何?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地理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在不斷被弱化及邊緣化,很多有實際生活用途的地理常識,學生只是通過考前的瞬時記憶用以應付考試,考后便不再拿起也不再記起。無奈在地理課堂上很多需要實踐性的知識也被自然過濾掉,如此一來,學生對生活地理常識的掌握便相當貧乏。據筆者教學實踐調查,在初一第一堂地理課上,當問及“為何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時,一個班40多名學生,能回答的只有一半;而問及學生“你知道中國有哪些省”時,能列舉出10個以上的,一個班不足5人。經過了一年的地理學習初二學生,其地理常識的反饋也不盡然。據調查,初二學生結束初中地理學習后,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解釋“雨的形成”,不會利用地圖尋找需要的信息,說不清世界的大洲與大洋,更不用說會利用天上的云識別簡單的天氣狀況、簡析月圓月缺等常見自然現象了。而初三的狀況更令人擔憂,當筆者問及初三學生一些生活地理常識時,竟然很多學生的回答是“以前老師好像講過也考過,不過我現在忘了”。因初三沒有地理課,所以很多學生便把生活地理的常識丟在了考卷上,殊不知,生活處處有地理,初中生對生活地理常識的缺失著實令人擔憂。
二、初中生生活地理常識貧乏的原因
從學生對生活地理常識的掌握中發現,初中生的地理知識儲備不容樂觀,對地理常識的關注與積累顯然不夠,地理素養有待提高,那么造成初中生生活地理常識的缺乏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1.學習方法問題。
當前中學應試教育制度下,學生對地理課程都是抱著應付考試的心態,一般都通過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學地理,時間一長,固然會忘。
2.學科性質問題。
中學地理是一門考查學科,重視的是能力的培養,相對于語數英等考試學科來說,自然得不到相應重視,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所以要想讓學生花時間理論聯系實際,觀察探究學習地理,更是難上加難。
3.課程設置問題。
大部分學校受課程設置影響,學生的課外實踐很少,很多地理實踐活動無法在校內完成,更不可能讓學生花時間在校外完成,于是很多地理實踐活動便就此擱置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又何來?于是只能是以考定教,以考定背,考過便丟,背過便忘了。
三、加強生活地理常識教育的重要性
1.提升個人素養。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能夠科學、充分認識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等相互協調發展的重要性,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不斷探索和遵循科學、文明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地理科學是一門兼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性質的基礎科學,具有綜合性、生活性、區域性、思想性與實踐性的特點,地理知識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長,能幫助學生感受不同自然人文環境,多角度認識欣賞我們生存的地球環境,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體驗的層次。同時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他們對生存環境的理解能力,提高他們對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普及地理常識教育不僅有利于提高初中學生的科學素養,更有利于國民綜合素養的提高,從而增強整個民族對環境的適應生存能力。
2.更好地服務生活。
生活地理常識的教育要面向生活、回歸生活,最終實現服務于生活的目標。2004年12月的印尼海嘯中,英國一位僅10歲的女孩緹麗在普吉島海邊通過觀察發現海水冒出很多小泡現象,憑借所學地理知識,感覺到有危險可能要發生,于是告訴了海灘上的游客,讓一部分人獲得了疏散的時間,從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正是因為這位年僅10歲的孩子發現了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并很好地運用了知識,所以在這次生與死的大挑戰中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這便是生活地理常識服務于生活的重大意義。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大家都了解臺風、雷暴天氣對生活的影響,掌握應對自然災害的基本方法,那么就不會因天氣原因航班取消而與航空公司大動干戈,甚至能提前選擇合適的出行方式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也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損失。生活地理的學習是能夠很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日常生活的。
四、地理教學應面向生活回歸生活世界
1.復雜知識簡單化,理論知識生活化。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如何讓地理課堂教學更好地面向學生的生活、回歸學生的生活,筆者一直在做著實踐研究。在講授板塊運動產生海陸變化這一知識時,因板塊理論復雜深奧,于是筆者在課堂上將熟雞蛋比作地球,蛋殼喻為地殼,當蛋殼捏碎后,學生發現蛋殼雖有裂縫,但彼此相依,由此解釋“板塊”。繼續輕輕捏動這個雞蛋時,細心的學生就發現了,蛋殼扭動其實就像大地發生了震動,在這一過程中,發生摩擦變動較多的地方就是每一片小蛋殼的邊緣,原來“板塊邊緣地殼活躍,板塊中部地殼較為穩定”,小蛋殼相互扭動帶來了拱與凹等變化,也就將地球表面高山、裂谷等的變化一一進行了詮釋。“板塊運動與地震、海陸形成的復雜關系”就這么簡單地通過“雞蛋實驗”呈現在學生眼前,這便是生活化的地理教學。“新疆坎兒井”是古老而智慧的灌溉工程,學生看了示意圖和照片后,對坎兒井的使用原理基本已清晰,但面對“坎兒井中這些豎井的作用及為何建暗渠”時,學生的回答可謂多樣化,取水的,收集雨水的,挖井時留下的等多種答案,但學生的發現,基本都忽略了新疆當地的氣候特點。教師稍加引導,讓學生想象把坎兒井看做是校園里道路兩側的下水道,不難發現豎井就是窨井,于是一些學生一下就恍然大悟了,豎井的作用,就是便于疏通坎兒井,暗渠是為了“不讓水蒸發,為的是有水可用”。在講解海洋與陸地氣溫時,一年中北半球陸地氣溫最高值出現在7月,海洋氣溫最高值出現在8月,最低溫也是海洋比陸地晚1個月,很多學生都很容易忘記這個常識。為了讓學生加強這個知識點的記憶,筆者便組織學生在中午時分別觸摸水泥地和水桶里的水感知水比土升溫慢,同時讓學生聯想無錫方言“溫吞水”一詞,因此詞是形容一個人做事動作慢,故“水”和“慢”相連,就讓知識與生活相連,學生便記住了這個常忘的知識。
2.生活常識知識化,課堂知識實踐化。
農諺中有“蜻蜓低飛要帶雨衣”,有學生問道:“為什么我每次都照做了,但判斷的準確率那么低。”于是筆者把這一問題放到了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探究發現,其實我國農諺是農民生活實踐的總結,蜻蜓低飛說明大氣中水汽較多,蜻蜓捕食的小飛蟲翅膀上受水汽緣故只能低飛,這之后如果持續低壓多水汽,那么下雨的可能性就較大,但天氣是不斷變化的,偶爾短時間的大氣狀況并不能說明接下來一定會下雨。通過這一探究,學生就明白了農諺是農民生活實踐的總結,要預知準確的天氣情況還得依靠天氣預報,農諺只能作為參考。有句農諺“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指在白露節氣后盡量不要赤膊了,寒露節氣后也盡量要穿襪子了,但9月初的白露節氣,不同的地方氣溫不一樣,不同年份氣溫也不一樣,而個人抵抗力也有差異,并不是絕對不能赤膊,但畢竟白露節氣后,我國大部分地區將進入秋季,晝夜溫差逐漸變大,氣溫也會降低,為了健康還是盡量不要讓身體著涼為好。將這些農諺與地理知識相聯系后,不僅我們的知識體系變廣闊了,而且更好地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實踐是知識內化的重要方法,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地學以致用。在地圖學習中,對生活實踐最有用的就是方向的辨別,教師在課堂上講述多種方法后,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實踐知識,在不同時間點、不同天氣下,讓學生站在校園不同位置,辨別四大方位,晴天時,學生可以用手表的時針對準太陽位置,找到時針與數字12形成的角平分線確定南方;遇上陰天,也可通過辨別樹木南北茂密度不同大致判定方向。總之,足跡所到才能心眼所到,知識才能轉變成學識。通過課堂上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身邊的生活知識融入地理課堂,通過生活實踐走出課堂,在實踐中解決課堂上難以解決的知識,在自然生活中加強學習,這便是活的地理知識,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中科院吳傳鈞院士說過:地理是一門偉大的科學,地理的應用在生活中是隨處可以看到的。所以我們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重視地理知識的實踐和應用,挖掘豐富的生活地理課程資源,構建生活化的地理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讓學生感受到鮮活趣味的地理就在他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指導學生利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為生活服務。這種基于生活與生活緊密聯系面向生活又回歸生活的地理學習的內驅力才會是曠日持久的。
五、總結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地理;教學 有效途徑
許多初中生在學習方面沒有積極性和上進心,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基本常識,甚至不了解中國的疆域和各省市的分布情況。在初中,學習地理正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最基本的地理常識,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但是,中國的初中地理教學現狀不容客觀,教師的教學模式相對落后,學生對地理學沒有興趣。所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地理素養,是一件十分重要且棘手的事。
一、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轉變教學觀念
在傳統教學理念下,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習的依靠。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新課改的推行,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并逐漸轉變他們的教學觀念。如果現今的初中教師在教學中依舊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那么學生可能會對枯燥的課堂產生厭惡的心理,這樣不僅不利于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學效率,還會適得其反,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失去自主性和積極性??傊瑹o論是基于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初中地理教師都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學習新課改理念,體會新課改精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教學觀念創新。比如,以前的教師在進行“遼闊的疆域”的講解時,只會照著書本向同學們介紹中國的各個地方。然而,隨著教學觀念的轉變,現今的教師會讓學生買中國地形的拼圖,通過讓他們自行拼拼圖,換算比例尺,計算各省市面積,來了解中國各省的形狀、大致的地理位置,從而感受中國遼闊的疆域。
(二)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
由于初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個性尚需塑造。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注重自身的引導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擁有良好的性格,較成熟的心智,無論是對教師教學而言,還是對他們自身發展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勇敢、積極、樂觀向上、堅持不懈的品質,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自制力。許多學生在課堂上都比較拘謹,他們不敢回答問題,怕錯,怕同學嘲笑,怕教師責備。然而,教師正應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通過在課堂中營造一種輕松的教學氛圍,來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并支持學生相互交流、分組合作討論。例如,教師在講解“多民族的大家庭”前,可以讓學生在課外自行搜集資料,并整理好。正式開講時,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展示、然后討論、交流、綜合各類信息,最后各小組依次上講臺講解他們所了解的多民族的生活。小組間在進行展示、交流、總結的時候,同學們都處于比較放松的狀態,再加上,課堂中的學習氛圍也比較濃厚,氣氛相對融洽,此時的教學效果極佳。另一方面,讓學生分組上臺講解,教師再進行總結、評價,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最后再進一步講述多民族大家庭的人文風貌,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勇氣,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還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教學效率。
(三)精心設計教學
精心設計教學是要求初中地理教師在規劃教學任務時做到有計劃性、有目的性、有針對性。例如,教師在準備教學方案時,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將要講解的課程的難度系數,而且,教師還要按時進行課堂反饋調查,一旦發現問題,就立即調整教學方案。教師不單單只是在設計教學方案時精心準備,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用心設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在進行“中國的自然資源”的講解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同學們一一展示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在進行地圖的講解時,教師可以采取有獎問答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主動回答教師提出的關于地圖基本要素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地圖,并學會從地圖上獲取信息,培養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地圖的能力。
二、初中地理教學有效途徑的特點
(一)創新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教師的教學理念也之發生轉變。在這種情況下,初中地理教師欲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放棄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創新出順應社會發展,符合時代要求,適合學生學習的新型教學方法。現今社會,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途徑正具備創新性的特點,也許正因如此,初中地理教學質量才會在極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二)多樣性
地理學涉及遼闊的地域,涵蓋寬廣的知識面,即使是初中地理學,其教學內容也十分豐富。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各種地理知識,了解各地人文風貌,教師應該在相同的教學內容和任務下,設計多樣的有效教學途徑,以防止學生產生審美疲勞,覺得學習索然無味。比如,教師在講解“板塊的運動”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現板塊移動的過程,也可以自制拼圖,手動再現板塊移動。這兩種教學方式都會帶來不錯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動手能力來取舍這兩種教學方法。如果教師想在教學地理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就可以選擇后者,讓學生買一些大拼圖,按照合理的比例尺,自制板塊拼圖。制作好后,通過拆分拼圖來再現板塊移動的過程。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動手能力要求較高,比較不易操作,但是教學效果卻相當良好。
三、結束語
學習地理,不僅僅是為了應對中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最基本的地理常識,學會一些學習方法,在學校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其實,學生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擔任著重要角色,他們不僅是教師教學的主體,還是展現教學效果的關鍵人物。因此,如何讓他們將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是相關人士研究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教學途徑的課題之一。在新課改下,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方法眾多,歸根結底,最重要的還是,學校和教師明確自身職責,采取具體行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雖然提高初中地理教學任重道遠,但不是不能為之,所以相關人員還需再接再厲。
參考文獻:
第一步是“講”。教師必須根據考綱要求,講清概念。復習要求突出重點,講清因果,使地理知識系統、完整、準確,從而讓學生做到概念明確,答題完整。如復習我國的四大工業區時,要突出四大工業區的特點、形成工業基地的有利條件、主要工業部門、主要工業城市等內容,使學生記準、記牢。
第二步“練”?!熬殹笔菍嵺`。學生只有通過練習,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教師也必須通過學生的練習,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相交于“鄭州”,隴海鐵路與京滬鐵路相交于“徐州”,這一點要注意區別,不能記錯。還有區分京廣鐵路與京九鐵路,京九鐵路通過江西,而京廣鐵路通過湖南,這些都是初中階段學生常記錯的一些典型例子。
第三步“補”?!把a”是對學生的練習及時進行分析、講解,對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時補課?!把a”是提高復習質量必不可少的步驟。這需要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努力來完成。
二、重要地圖
復習地理必須復習地圖,熟練掌握幾幅重要地圖,是搞好會考復習,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手段。
一是世界、中國政區圖。政區圖是各地理要素空間分布的基礎,要把眾多的地理要素落實到地圖上,政區圖必不可少。要熟記各地理分區的名稱和位置,要掌握各個地理分區與重要山脈、大河、海洋、鄰國的相對位置。
二是世界、中國地形圖。熟悉地形概況,對掌握各區域地形的特征,了解各地理分區的氣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農業、礦產、森林的分布,都有重要意義。要牢記地形圖五大主要地形(山脈、盆地、平原、高原和丘陵)的位置。
三是氣候圖。包括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和中國一月、七月平均氣溫圖、溫度帶圖、年降水量圖、干濕狀況圖。掌握上述氣候圖,對了解氣候的空間分布與主要特征,了解區域地理的水文、農業等差異都有好處。
四是主要國家、分區地理圖,特別是幾個典型的國家,如日本、美國、俄羅斯。除此之外還有中國的鐵路干線和重要城市圖。
五是工業區與礦產圖。要把重要工業區與礦產相聯系,掌握工業區重要工業中心及其礦產資源。例如美國五大湖沿岸、日本瀨戶內海和環太平洋地區、中國的四大工業區等等。
三、湖南地方常識
湖南地方常識是初中地理會考的重要部分,在初中地理會考中占有一席之地,考試分值約占10%。在會考復習中,教師必須重視地方常識的復習。從歷年會考試卷看,地方常識的復習重點應是自然條件、資源開發等內容。在復習時,教師可要求學生通過讀圖,利用已經學過的南方區域地理知識,提出問題,如本地地形以什么為主,本地應屬什么氣候類型,氣候有什么特點,這種氣候對農業生產有什么影響,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在復習中,還應特別注意湖南的政區圖,此圖與中國政區圖一樣,是湖南各地理要素空間分布的基礎。在湖南政區圖上,學生要掌握湖南與周邊鄰省的相對位置、主要交通干線等。
四、時事熱點
關鍵詞:初中地理;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8-0121
一、對當前初中地理教學的反思
1. 正確認識初中地理
“足不出戶而知天下”,這是對地理知識最好的詮釋。即便你沒去過九寨溝、沒去看過大本鐘、沒爬過喜馬拉雅山,但是你學習地理就可以知道它的大概,這會構成你認識世界的知識體系,成為一個博學的人,一個能和別人有談話資本的人。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地理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多地被用到,最起碼的就是辨清事物方位。有的人連中國省份大體在哪里都不知道,試問他外出會不會有麻煩?
學習地理可以獲得求生之道。隨著戶外活動越來越多地在中國各個城市普及,一些基礎的地理常識成為野外求生必備。地理中有很多關于自然界事物的介紹,比如北斗星指向,沙漠中如何尋找水源,遇上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臺風等發生如何躲避危險……
學習地理知識能夠使學生的想象力變得極其豐富:學了地理后,你就知道,為什么會有溫室效應,為什么會有低碳經濟的出現?地震、泥石流等各種自然災害如何形成和發作?煤礦挖煤為什么會發生瓦斯爆炸?為什么要實施登月計劃?有沒有外星人……
2. 傳統初中地理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不可否認,現在的各個初級中學尤其是地方鄉鎮中學在開設地理這一科目的時候,存在很大程度的公式化、考試化現象,教學模式也是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那就是只注重向學生傳授知識,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與現代地理教育的發展要求很不適應。
“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指導在教室和其他環境中的教學活動的一種計劃或范型?!眰鹘y的地理教學模式不能也沒有聯系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的特點,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的考查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便無法實現高效率的教學模式。
二、初中地理教學模式亟需改革
筆者多年從事初中地理教學工作,深刻體會到傳授這門學科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初中生的學習特點,結合初中地理教學內容,構建有初色的地理教學法。
1. 充分利用圖片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記憶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其實真正的地理不用死記硬背,尤其對于初中生來講,學生只需要記得那些重點的內容和一些在課本中出現的比較重要的圖就可以了。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認為,學地理就是在學地圖,在學習如何看懂地圖,看懂地圖之后,通過地圖把所學知識點結合起來記憶。例如,給你一張世界地圖,你就要順著這張地圖把幾個世界之最、氣候分布的知識點清晰地描述出來。因此,地理學科重點的教學內容應該放在培養學生的地理讀圖、識圖等基本能力上,該模式充分強調了地圖的作用,要求地理課堂真正把地圖作為教學工具而使用它引導地理教學。
2. 充分發揮自學輔導式教學模式
自學輔導式教學模式是先讓學生進行獨立學習,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的一種教學模式。它的基本教學程序是:教師提出自學任務: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啟發答疑――總結練習。
我們以地圖為例。學生上課前一定要預習。如何預習,利用手中的地圖冊認真考察本課堂要學習的地區,結合教材中的文字信息深入理解地圖。上課的過程中,一邊聽課一邊把學習中出現的地理事物在地圖上圈點下來。這就要求學生要勤動手,一定要在地圖上找到并畫出來。除了利用地圖冊,學生還要動手自己繪制示意圖,如把西氣東輸的路線畫出來, 這種繪圖不要求繪制得多么精準, 只需要在一張草紙上繪制出簡單的、相對位置正確的示意圖就完全可以了。
3. 注重實踐活動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等多種渠道獲得地理信息,認識理解地理信息、解釋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并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多旅游觀察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重視地理觀察,在觀察的同時進行思考。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比如植被、房屋設計,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生產活動的。善于觀察,將觀察到的現象通過學過的地理常識加以解釋,將實踐活動同地圖地理知識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
王晨光先生在《中美初中地理課程學習評價的比較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國初中地理課程學習的評價針對性很強,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表現得比較被動,而教師的主觀因素對課程學習評價具有更加重要的影響。而美國的評價則更加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主動提出的問題、對課堂內容表現出的興趣都會被考慮納入評價的范疇,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評價呈現得更為客觀。
一、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無論學習什么知識,興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學好地理必須從培養興趣開始。
把生活與書本融為一體在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識,在學習到《地圖》這一節課時,需要學生牢牢掌握住地圖的三要素:圖例和注記、比例尺、方向以及如何正確閱讀利用地圖。為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對地圖價值的理解更加深刻,對地圖基本知識記憶更加深刻,于是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沒有讓學生學習地圖相關知識的前提下繪制自己學校的平面圖。學生畫出的圖可謂是繽紛多彩,在上課過程中,筆者特意選擇了幾幅具有明顯錯誤的地圖。首先讓學生發現這些地圖在圖例、比例尺和方向上存在的問題,其次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正確的地圖必須具備這三個要素。在這樣的一次繪制校園地圖的過程中,讓學生對于地圖的相關知識的記憶以及讀圖能力的訓練可謂深刻極了。
用生活現象驗證地理知識在講到七年級聚落這一節課時,世界上各個地方的自然環境差異決定了聚落的建筑外貌和建筑材料的差異,單純講述這一理論,學生不好理解,因此,筆者就給大家用PPT呈現因紐特人的冰屋、黃土高原的窯洞、江南水鄉的建筑、傣族人的竹樓,,五彩繽紛、風格迥異的不同建筑立即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紛紛討論起來,有的說是因為降水量的原因、有的是因為溫度的原因,還有的說是各個民族的習俗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各個小組都得到了自己的結論,后經過其他小組的完善,得出了最終結論。解釋了這些地方的特色建筑的由來,學生加深了對自然環境決定地方建筑這一知識點的理解,用生活化的體驗代替了對知識的死記硬背。
二、聯系生活實際,活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水產業和野生動物及自然保護區等章節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死記硬背去掌握水產品的種類及分布、自然保護區的分布及所保護的珍稀動物,出現張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現象在所難免,甚至比比皆是,但在教學中如能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結合,則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溫州地處東海之濱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讓學生憑自己的生活經歷講出所吃過、見過或了解的魚類,再把這些魚類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進行分類,這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例如在筆者講完書本上的知識點以后,首先給大家看一個地震自救口訣:大震來時有預兆,地聲地光地顫搖,雖然短短幾十秒,做出判斷最重要。平房避震有講究,是跑是留兩可求,因地制宜做決斷,錯過時機諸事休。次生災害危害大,需要盡量預防它,電源燃氣是隱患,震時及時關上閘,強震顛簸站立難,就近躲避最明見,墻邊空地小開間,伏而待定保安全。在他們仔細閱讀完這個自救口訣后,筆者便讓學生分析以下兩個常識是否正確。常識一:學校、商店、影劇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如遇到地震,應該多在室內還是室外。常識二:地震發生的時候,萬一正在汽車上,我們是不是應該躲在車內。學生對于這些生活化的常識非常的有興趣,雖然討論出的答案中有些是錯誤的,但是在討論結束后,筆者肯定了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熱情,并總結了正確的答案通過這節課的開展,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更學會了在災難面前生存的本領。通過這樣把課文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跟學生進行討論,筆者認為這才是地理教學的真正目的。
三、備課時應充分發揮地理地圖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學習中,讓學生學會看圖、用圖、實圖,《地理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閱讀地圖,使學生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學生在地圖上獨立獲取新的地理知識的能力?!钡貓D具有簡明直觀的特點,充分運用地理圖是地理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圖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圖、示意圖、統計圖、景觀圖等。其中地圖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圖,對學生理解、記憶課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利用好地理地圖尤為重要。
四、結合實情選擇利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是集聲音、圖像、視頻、動畫于一體,聲形色畫并茂,既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進程,集中注意力,又能使課堂教學變的更為生動活潑,能使一些抽象、難懂、枯燥的地理知識變得淺顯易懂。
關鍵詞:初中地理 新課程 教學目標 地理實驗室 教學效果
地理學科是自然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初中學科教學的主要內容。我們地理教師應緊跟時展的步伐,認真研究新課程改革的要點,科學整合現代教育裝備資源,解決地理教學的難點,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進行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技術裝備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和普及,地理實驗室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地理實驗室是集聲、光、電、網絡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實驗室,它很好地整合了地理學科知識,通過形象、逼真的形式展示地理概念、原理,揭示地理規律,是很好的地理教學資源。下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例談地理實驗室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一、運用地理實驗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認知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初中地理知識較為繁雜,涉及國家、地理疆域的知識很多,使得學生學起來沒有一定的方法。久而久之,學生就對地理的學習失去了信心,學習積極性下降。為了刺激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我在教學時利用地理實驗室展示地理常識,讓學生通過在地理實驗室的學習,直觀了解地理課程資源,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技能。
比如,在學習“認識國家”的過程中,教師在地理實驗室里為學生展示不同國家的具置,從經緯度上明確位置,用紅色的發光二極管圈點這個國家的疆域,使學生清楚地理解了這個國家是島國還是沙漠之國,是平原地區還是高原地帶。通過音頻介紹,學生具體了解了這個國家的人口數量、分布情況、民族種類、經濟發展狀況、地礦資源等信息。通過豐富的知識介紹,學生對這些國家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很想走進這些國家,了解這些國家的地理常識、人文氣候、經濟文化等信息,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運用地理實驗室揭示地理規律,突出地理學科教學特色,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方法是成功的金鑰匙。所有的學科教學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地理學科也不例外。利用規律性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有利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因此,地理教師在教學時應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進行規律性總結,通過教學資源的利用,展示地理知識,提高學生分析、總結、歸納等能力,突出地理學科特色,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比如,在學習“中國的自然環境”的過程中,教師可將學生帶進地理實驗室,先讓學生觀看墻壁上的中國地勢和地形概況,通過實物模型展示、不同顏色的燈光閃爍、音頻的介紹使學生了解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總體概況,為后邊的地形分類、氣候、水資源分布等知識的學習埋下了伏筆。尤其是在教學我國的河流、高原、盆地的分布時,教師可利用數字星球逐項展示,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我國自然環境的特點。比如,展示黃河流域所經過的省份、面積、支流情況、憂患與治理等信息后,學生能深刻了解我國的自然環境優勢,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運用地理實驗室進行地理知識的過程展示,輕松解決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很多地理知識是抽象的,是很難理解的,尤其是那些過程性的地理知識,如果單憑教師的口頭陳述,學生很難真正理解。如初中地理有關氣候的形成、河流的形成、海洋和陸地的變遷等,這些概念的形成經歷的年代久遠,過程較為復雜,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使得學生在理解這些概念和規律時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利用地理實驗室可以跨越時空界限,科學地展示相關地理知識的形成過程,給學生直觀生動的展示,能降低理解難度,提高教學的效率。
比如,在學習“我國的氣候”“海洋和陸地”的過程中,學生對我國的氣候了解得很少,只知道當地的四季氣候的變化特點,如春、夏季東南風較多,冬季西北風較多,但對其他地區的氣候特點基本沒有了解。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量,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我利用地理實驗室進行了教學。我通過數字星球形象直觀地展示了我國的氣候特點,展示了不同地區的氣候形成原因。通過數字星球的運用,學生了解了我國海洋和陸地的關系,深刻理解了我國海洋的分布以及海洋的變遷。這樣動態的地理知識展示,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使學生在頭腦里形成立體地理概念,全方位了解地理常識,從而能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地理教學要緊跟時展的腳步,實現地理教學的現代化。因此,地理教師應科學整合地理課程資源,為學生學習地理提供直觀、生動、形象、動態的地理信息,使學生積極思維,并激發學生的靈感,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意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生活常識;生活經驗;生活體驗;地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0-207-01
初中地理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的科學。它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雙層性質,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基本技能?!皩W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下稱《標準》)的教學理念之一。我們要利用地理課給學生提供與其生活環境及周圍世界相關的地理知識,幫助他們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和技能,讓他們科學地認識周圍世界,增強他們的生存能力,讓他們認識生活、適應生活、欣賞生活并創造生活,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
一、研讀教材,結合生活常識和經驗,解讀地理概念、原理,理解掌握地理知識
初中地理教材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明顯體現出幫助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教學理念。作為地理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生活常識來解讀地理知識,讓他們掌握有用生活的地理知識,使之對地理學習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地理學習的興趣。比如,教材使用“多變的天氣”為課題,并提供了有關天氣現象的資料卡,幫助學生明白天氣的概念,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天氣與生活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在教學“多變的天氣”時,我就要求學生從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等幾個時間段來分別描述今天、昨天的天氣情況,并預測明天的天氣,比如:早上涼、現在暖和或早上氣溫低、現在氣溫高;早上沒有風、中午刮風、現在風更大了,昨天下雨、今天晴天等等,這時候,我及時幫助學生歸納梳理相關知識,讓他們認識到:天氣是時刻變化的,是一個短時間的狀況,天氣現象則包括陰晴、冷熱、風雨、雷電、雪霜等。然后,我設計了相關問題,繼續引導學生討論回答:①分析說出當地(蘇北)一年四季的天氣特點。②秋天我們出門時,要注意那些天氣現象?③討論當地季節性的氣象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活動有什么關系,那些有利、那些有害?當時,學生積極參與,激烈討論甚至是爭論,每一小組都得出相應的答案。這時候,我進一步引導他們討論說出:④哪些天氣現象會給人們生活帶來災害?⑤對于破壞性天氣我們應該采取那些有效預防措施?這樣以來,學生通過利用已有生活常識,他們交流、合作、思考、討論、歸納、總結,有效地培養了他們的問題意識,課堂教學效果明顯。
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結構,還要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聯系,并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和變化的規律?!稑藴省芬蟆皣L試運用已獲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做出判斷”。
二、聯系實際,關注新形勢新發現,激發學生探究熱情,掌握地理規律和知識
地理學具有地域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它既研究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又研究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結構及其空間差異和聯系。我們要積極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這也是《標準》所倡導的理念之一。學生要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識,就要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我們要構建一個學校、社會和家庭資源共享的開放性地理課程,利用那些歷史的、現實的、自然的或人文的鄉土文化,幫助學生認識地域差異,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同時,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以滿足他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比如,學習《南北氣候的差異和東西干濕的差異》,對于氣候干濕差異及其對人們飲食、居住環境的影響,我就要求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調查活動。比如,①我國南、北方的居民主食及其主要成因分別是什么②為什么有的地方房頂是平的,而有的地方房頂尖尖的?③廣東、山東地區為什么生產瓷磚而且質量好,其他地區卻不可以?④火鍋是人們冬季的鐘愛,為什么四川火鍋、重慶火鍋更受青睞?為了調查完成任務,學生在調研這些問題和形成調查報告的過程中,肯定要付出許多勞動,更會獲取很多的人文知識和地理知識。課堂上,他們要通過調查報告,解決相關問題,歸納得出一些規律,完成各自任務。進而拓展引導,得出結論:以上幾個問題主要是由于這些地區的降水量不同(干濕差異)以及氣候差異等條件形成的。這樣,學生就自然懂得一個地區降水量的多寡以及氣候的干濕程度,不僅影響這個地方人們的飲食起居,還影響著這個地域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質量及相關產業機構,比如,蘇杭的蠶絲和絲綢產業、北方的棉花和棉紡業、西北的牧業、東北的糧食等等。
另外,我們還要引導學生關注國內外的科技動態,特別是地理學方面的新形勢、新變化、新發現、新發展等,從而,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比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發的高產水稻,是生物學方面的重大突破。但是,雜交稻使我國水稻的種植區域擴大,其面積占有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0%以上,畝產提高了20%,大大解決了我國糧食問題,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積極效益。航空航天技術看上去太高端,好像與平常百姓沒有關系。其實,航空航天技術與地理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系極為密切,載人飛行能夠全面探測、尋找和確定礦藏與地下水資源等,能夠進行森林、草原等大面積植被的治理工作,能夠探測高原地帶冰雪變化情況。我們不但要讓學生了解這些知識,更要以此引發他們的探究熱情,讓他們關注高科技、新局勢,了解新發展、新成果,逐漸萌生探索新知的興趣。
地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活動關系密切,我們要利用生活常識、生活現象、生活經驗、生活體驗等為地理教學服務,利用他們幫助學生理解地理概念、解釋地理現象、歸納地理規律,從而,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和培養地理基本技能,促進他們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