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7:18
序論:在您撰寫債務融資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企業債務融資風險產生于企業的債務融資行為。企業債務融資是指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商業信用等方式籌集企業所需資金的行為。
債務融資是一把雙刃劍,對于企業來說有利有弊。債務融資給企業帶來的好處主要包括:(1)有效降低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主要體現在債務融資率的資金成本低于權益資本籌資的資金成本,以及企業通過債務融資可以使實際負擔的債務利息低于其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2)給投資者帶來“財務杠桿效應”。即當企業資產總收益率大于債務融資利率時,債務融資可以提高投資者的收益率。(3)可以迅速籌集資金,彌補企業內部資金不足。債務融資相對于其它融資方式來說,手續較為簡單,資金到位也比較快,可以迅速解決企業資金困難。(4)有利于企業控制權的保持。債務融資不具有股權稀釋的作用,通常債務人無權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決策,對企業經營活動不具有表決權,也無對企業利潤和留存收益的享有權,有利于保持現有股東控制企業的能力。
債務融資的缺點主要包括:(1)增加企業的支付風險。企業進行債務融資必須保證投資收益高于資金成本,否則,將出現收不抵支甚至會發生虧損。(2)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影響資金的周轉。表現在企業債務融資的利息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同時,如果債務融資還款期限比較集中的話,短期內企業必須籌集巨額資金還債,這會影響當期企業資金的周轉和使用。(3)過度負債會降低企業的再籌資能力,甚至會危及到企業的生存能力。企業一旦債務過度,會使籌資風險急劇增大,任何一個企業經營上的問題,都會導致企業進行債務清償,甚至破產倒閉。(4)長期債務融資一般具有使用和時間上的限制。在長期借款的籌資方式下,銀行為保證貸款的安全性,對借款的使用附加了很多約束性條款,這些條款在一定意義上限制了企業自主調配與運用資金的功能。
二、企業債務融資風險的成因分析
債務融資風險主要是指由于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得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所遇到的風險,以及企業在日后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償付風險。債務融資風險產生于企業債務融資行為,其成因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者對債務融資風險認識不充分。債務融資風險一般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融資過程中所造成的風險;二是日后的償付風險。從目前來看,企業管理層十分注重融資過程中所造成的風險,關注能否籌集到資金、籌集到多少資金、籌集資金的條件是什么,但對于籌集到的債務資金如何利用、日后如何償還、怎樣償還缺乏較為詳細和成熟的考慮。投資項目一開始和中途變更的情況在我國上市公司中經常出現,投資決策失誤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2.企業投資決策失誤。投資項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決策失誤項目失敗或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產能力,無法盡快地收回資金來償還本息,就會使企業承受巨大的財務危機。但是,由于決策失誤而導致財務危機的案例卻經常發生?!扒爻亍?、“飛龍”等企業失敗幾乎都由于“投資失敗”。
3.市場利率和匯率的變動。企業在籌措資金時,可能面臨利率或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利率和匯率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企業資金成本的大小。近幾年,由于國家實行“雙緊”政策,即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時,貨幣的供給量萎縮,貸款的利息率不斷提高,這也使得企業所負擔的經營成本提高。同樣,國際貨幣市場匯率的變動也給企業帶來了外幣的收付風險。
4.銀行對企業的債務監督不充分。我國企業的高負債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這種高負債并沒有發揮債權的治理作用,它不但沒有能有效地激勵和約束企業經營者的行為,反而扭曲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我國對銀企關系的制度設計以防范金融風險為主,由此導致了認識的偏差,認為銀行對企業經營行為的監督只能以外部監督為主,銀行參與公司內部會引起更大的金融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僅僅是一種消極的心態參與公司治理。所以說我國銀行債務對企業的約束是軟性的。
5.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國現行的融資制度仍然沒有完全的市場化,大部分銀行和上市公司都是國家控股,沒有根本的利益沖突,一些銀行受國家的干預,其貸款決策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于國家參與了企業與銀行之間的融資契約關系的建立,導致國有企業具有內在的高負債動機。同時,對于經營管理者來說,由于經營成功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好處,經營失敗,自己卻不會損失許多,因此,在企業經營時,往往喜歡冒巨大的風險。
三、防范企業債務融資風險的策略
1.樹立正確的債務融資風險意識。企業樹立正確的債務融資風險意識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要樹立企業獨立承擔風險意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將越加分明,再依靠政府支持和幫助的可能性將越來越小,因此,企業首先要有獨立承當風險意識。另一方面,對于債務融資不僅要考慮融資過程中所造成的風險,更要考慮日后的償付風險。事實上,日后的償付風險才是企業債務風險考慮的重點。
2.優化企業的債務融資行為。企業應確定適度的負債比率、保持合理的負債結構和債務期限結構。企業適度負債經營是指企業的負債比例要與企業的具體情況相適應,實現風險與報酬的最優組合。對于不同規模和不同性質的企業來說,選擇債務融資的比例不一樣,對一些生產經營好,產品適銷對路,資金周轉快的企業,負債比例可以適當高些,負債比例就可以高些;相反,對于經營情況不是很理想的企業其比例就要低些,否則就會使企業在原來商業風險的基礎上,又增加籌資風險。我國企業目前的負債比例高,為了緩解外界的壓力,應該降低資產負債比例。同樣,企業還應對長期債務與短期債務和債務償還期限進行合理的安排,防止企業日后經營過程中的本金和利息的償付風險。
3.充分考慮市場利率、匯率走勢,做出相應的籌資安排。針對由于利率變動帶來的籌資風險,企業必須深入研究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時期及資金市場的供求變化,正確把握未來利率走向。當利率處于高水平時或處于由高向低過渡時期,應盡量少籌資,對必須籌措的資金,應盡量采取浮動利率的計息方式。當利率處于低水平時,籌資較為有利,但應避免籌資過度。當籌資不利時,應盡量少籌資或只籌措經營急需的短期資金。當利率處于由低向高過渡時期,應根據資金需求量籌措長期資金,盡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計息方式來保持較低的資金成本。同樣,對于籌資外幣資金帶來的風險,應著重預測和分析匯價變動的趨勢,制定外匯風險管理策略,通過其內在規律掌握匯率變動發展的趨勢,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籌資風險。如籌集美元之類的外匯資金要盡量減少,因為相對于人民幣而言其貶值日益明顯,否則將產生更多的外匯損失。
4.考慮銀行參與制度。要使銀行對企業的監控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可以考慮建立銀行參與制度,將銀行納入企業的管理層,從而提高銀行對公司的治理。同樣,站在銀行角度也要加強對貸款資金的適時監控制度,把制度重點放在加強主辦銀行對借款企業的外部監控上。例如對負債比例較高的公司,主動要求自己作為主要的債權人列席公司的重要會議,使其盡可能充分地獲取關于企業經營和投資決策的信息,實現較好的風險控制,以防止不良債權的產生。
四、總結
債務融資既是一項財務策略,更是一種籌資戰略。企業在考慮債務融資時,不僅要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考慮融資規模、融資方式和還款期限等,更要認識和考慮債務融資所帶來的風險。企業只有在正確認識債務融資風險的基礎上,及時制定和嚴格執行有效的債務融資風險防范對策,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才能充分發揮債務融資的最佳作用,并確保企業生產經營的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鄂秀麗,季小杰.財務風險的控制方法.財務與會計,2005(7)
2.郭燕枝.試比較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03(1)
3.胡玉明.中國國有企業債務問題的制度性分析.經濟評論,2001(1)
4.李慧麗.企業債務融資風險及控制決策.審計理論與實踐,2003(5)
5.周蘋英.適度負債,發揮財務杠桿作用.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3(12)
1綜述
公司債務融資的研究產生與資本結構理論,Modigliani&Miller在其的開創性研究中,把企業定義成由一些投資項目和其產生的收益組成的集合體。作為資金來源之一的債權將按照特定的模式來獲得一定量的現金流。然而他們并沒有考慮公司的管理者為什么愿意向投資者支付現金流,在此基礎上,Jensen&Meckling提出,實際上公司內部的管理者往往會利用各種手段將收益據為己有而不是支付給投資者。因此,他們將債務契約定義為賦予債權人對現金流擁有剩余索取權的約定。
隨著后來委托理論的發展,公司資本結構的研究又注入了新的活力,Smith&Warner認為,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借款公司還應承諾一系列不會違反契約條款,如果債務公司違約,債權人將獲得債務抵押品的控制權或者請求對公司的清算破產的權利,這時的債權最本質的特征就是由于借款者對債務契約的違背行為觸發了部分控制權由債務方向債權方的轉移。其中,他們集中討論了債權人和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股利發放政策。如果股東將收益派發紅利,則同時會削弱公司未來的投資能力,也就是降低了債權人的收益;二是債權稀釋問題。對于已經發放債務的所有者而言,如果公司再進行新的更優先級別的債務融資時,他的債權就遭到削弱;三是資產置換問題。公司管理者總是偏好高風險(有時甚至凈現值為負)的項目以獲得更高的收益,他可能會將債權人的低風險融資契約下的款項挪作較高風險的項目投資之用,從而使債權人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增加;四是投資不足問題。Myers指出,如果企業接受一個正的凈現值項目所帶來的好處主要由債權人所獲得,那么它有可能拒絕這一個項目。
早期的企業融資理論認為融資企業的內容是外生決定的,它表現為一種標準契約的形式,而企業可以選擇的就是融資規模。這顯然與事實不符,后來提出的證券設計理論就是將契約本身條款作為內生變量進行研究,主要在于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投資的現金收益流如何在股東和債權人之間分配;二是企業的剩余財產控制權在什么條件下發生轉移才是激勵最優的。其中Townsend和Diamond從不同角度分析了破產清算機制。債務重談機制(renegotiation),也就是對債權人的一種利益保障機制,由Baldwin&Mason等人給出了理論解釋。
2我國大公司債務融資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多數公司資產負債率大都居高不下,其中上市公司的負債率相對較低,這部分歸因于它們多了一種融資途徑:股票融資,IPO首次公開發行后,上市公司利用股票融資的成本就大大低于其他的融資方式(在這個問題上我國有很多學者對此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盡管如此,相對于成熟的金融市場中的同行業公司來看,我國上市公司的負債率還是偏高的。主觀上看,作為規模較大的公司,一般都是資本充足、融資方式靈活,而且如果項目投資失敗,還可以與債權人進行債務重新談判,如近幾年國有企業為了剝離不良資產使用的的債轉股、縮短債務期限、限制股利發放等等方式而不會讓公司立即處于清算狀態。高負債率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應,對于公司,過高的負債率使其運營的風險增大,最終有可能走向破產清算之路;對于銀行等金融系統,放債過多也將帶來更多的壞賬,這會導致處于千變萬化的金融市場中的銀行變得脆弱,其對抗危機的能力將大大降低。
通常公司的債務產生,不僅可以通過向銀行借款,還可能由于公司大股東關聯方交易而形成,這種情況特別在我國上市公司很常見,且金額巨大,形成關聯方之間復雜的債務關系。
3公司債務融資中產生的博弈
我們這里的討論都是假設在不完全契約下進行的,不完全契約是指由于個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環境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和不完全性,還有契約期間交易費用的存在,契約當事人或契約的第三方仲裁者無法證實或觀察一切,從而使得契約的雙方無法將未來的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都反映在契約之中,因而造成的契約自身的不完全性。由于信息是不完全的,因此債權人無法預料到簽定契約之后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且存在事后的股東機會主義,也可能使債權人的利益遭到侵蝕。下面就具體用模型來討論。
考察公司與銀行之間的博弈,這里主要考慮銀行貸款方式的債務融資,這是因為在我國,很多公司發行債券而還不上款的例子很多,信用度太低,跟一些發達國家健全的債券股票市場相比,我國的股票市場相對非常繁榮,而債券發行幾近為零,這不僅反映了上市公司不能合理使用財務杠桿,而且還可以看出公司上市之后,并沒有有效的監管約束機制。
銀行作為債權人,擁有對公司的剩余控制權,即債務公司資不抵債或者策略違約時,銀行可以行使剩余控制權對公司進行清算,也正是因為有了剩余控制權和清算機制的存在,銀行和公司締結的契約才有保障。然而在不完全契約下,由于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完全,會使契約條款的執行效力降低,最終導致清算機制的部分失靈。
假定整個契約包括四個重要的時點,分別記為t=0,1,2,3,并且假設公司與銀行都是風險中性者。假設公司擁有一個投資項目,但其自身的資本不足以承擔整個投資,因此它需要外部融資,根據優序融資理論,公司將優先考慮進行債務融資,則整個契約過程見圖1。
在不完全契約情況下,債務到期時,銀行并不能完全掌握公司真實的投資收益情況P,它只能知道公司股東所傳遞的一個收益信息,在現實中這一信息常常是真實值的一個噪聲Pn,顯然有P>Pn,而股東正是利用這種噪聲獲得私利。假定銀行想要盡量減少這種信息不對稱,就要付出一定的信息獲得成本Ci,并存在一定的清算成本Cl,并設公司因違約帶來的聲譽上的損失為G,若公司發生債轉股剝離的不良資產為a,顯然a3.1公司正常盈利下與銀行間的博弈。
假定公司正常盈利,如果公司的收益P不低于當期債務償付額F,則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使得公司可以選擇如下三個策略:履約,策略違約和惡意違約。其中,策略違約是指公司股東利用銀行存在的信息收集成本和清算成本而故意只支付部分債務本息,但其違約的程度又低于銀行實施清算的上限,因此按照上面的假設,股東要想策略違約的話,則有F≥Pn≥(F-Ci-Cl);惡意違約是指公司拒絕支付部分或全部債務,從而引發銀行清算的一種行為(見圖2)。
在這里假定此時銀行只能得到D′的債款,其中D′≤(F-Ci-Cl)。作為一個大型的公司,由于存在聲譽效應,一個理性的股東就會盡量使公司長久地經營下去,因而除非項目失敗,他不會隨意對銀行惡意違約而降低自己的信用程度。所以在假設前途博弈下,公司的策略減少為兩個:履約和策略違約,同時,銀行的策略為接受和不接受。則可以得出公司和銀行間的還款博弈收益矩陣(見圖3)。由圖3可知,在策略違約下,不論銀行接受與否,公司的支付都將小于F,由于在還款博弈中,掌握充分信息的公司股東擁有先動優勢,所以在實際中,(策略違約,接受)是一個可行對公司最優,對銀行次優的組合。
3.2公司虧損情況下與銀行間的博弈
如果公司經營發生虧損,則公司可能無法償還債務。假定公司連續利潤為負(P<0),因為如果某一段時間內偶然的虧損,可以使用留存收益,或其他一些方法度過難關,不在我們討論范圍之內,這里主要考慮公司在一段較長時期內的虧損情況。在我國,根據《證券法》和《公司法》的規定,如果公司要上市,必須3年平均盈利達10%,并且其中每年不得低于6%等等;而上市公司若出現3年連續虧損等情況,其股票將暫停上市。這些對公司的發展帶來了壓力,而一段時間的虧損又使之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這個時候公司與銀行的博弈主要三方面:違約,債轉股,破產清算。其中違約情況是若公司在未來仍有正的現金流,則其可跟銀行談判暫不追究其債務(設延遲還款率為k,一般k>1;若k<1,則有kF>L-(F-Cl-G));債轉股是一種無奈的選擇,通常是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有一定動機要剝離不良債務(其流程圖見圖4),而采取的方式,一般債轉股要關系到三方:公司,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破產清算即公司實在無法支撐下去,銀行所能采取的最后的措施。
然而公司與銀行實行債轉股也是一個新的博弈,其主要是由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之間的博弈構成(見圖5),這里時不考慮政府和銀行的因素,我們來討論它們之間的博弈,仍然在上面假設的基礎上,我們設D為借入資金,債務平均利率為r,l為資產管理公司持有債轉股企業的股權比例(0考慮管理公司的對策:等待債轉股公司完全贖回股權;部分贖回股權或轉讓出售;完全轉讓或出售。鑒于我國債轉股的實際情況,出售股權的可能性很小,一旦債轉股公司沒有在贖回期贖回,容易形成新的爛賬,而且能夠擁有債轉股資格的公司,一般都是國有控股企業,其實施債轉股的目的性較強,在這里我們仍將它作為一種策略來進行分析??紤]債轉股公司的對策:若公司完全盈利,則其可能用利潤贖回股權,或是拖延;公司部分盈利,則可以采取部分贖回或者延期;當公司虧損的情況下,它只能被動的延期下去。下面的p,m,n均為在不同情況下轉讓出售的折扣率,設zp,zm,zn為不同情況下管理公司部分轉讓股權的程度,設債轉股公司部分贖回程度為z’,其中z’+zi≤1,i=p,m,n,因為贖回和轉讓之和不可能超過債務本身。超級秘書網
4結語
本文討論了公司債務融資中產生的沖突與對策,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博弈模型并進行較為細致的分析,其中對于富有我國特色的債轉股現象也進行了理論分析;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公司的一些實際情況沒有放入模型中,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待進一步擴展。
參考文獻
1哈維爾·弗雷克斯,讓·夏爾·羅歇著.劉錫良譯.微觀銀行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2張鵬.債務契約理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3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著.李風圣譯.契約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4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6
5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4
公司債務融資的研究產生與資本結構理論,Modigliani&Miller在其的開創性研究中,把企業定義成由一些投資項目和其產生的收益組成的集合體。作為資金來源之一的債權將按照特定的模式來獲得一定量的現金流。然而他們并沒有考慮公司的管理者為什么愿意向投資者支付現金流,在此基礎上,Jensen&Meckling提出,實際上公司內部的管理者往往會利用各種手段將收益據為己有而不是支付給投資者。因此,他們將債務契約定義為賦予債權人對現金流擁有剩余索取權的約定。
隨著后來委托理論的發展,公司資本結構的研究又注入了新的活力,Smith&Warner認為,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借款公司還應承諾一系列不會違反契約條款,如果債務公司違約,債權人將獲得債務抵押品的控制權或者請求對公司的清算破產的權利,這時的債權最本質的特征就是由于借款者對債務契約的違背行為觸發了部分控制權由債務方向債權方的轉移。其中,他們集中討論了債權人和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股利發放政策。如果股東將收益派發紅利,則同時會削弱公司未來的投資能力,也就是降低了債權人的收益;二是債權稀釋問題。對于已經發放債務的所有者而言,如果公司再進行新的更優先級別的債務融資時,他的債權就遭到削弱;三是資產置換問題。公司管理者總是偏好高風險(有時甚至凈現值為負)的項目以獲得更高的收益,他可能會將債權人的低風險融資契約下的款項挪作較高風險的項目投資之用,從而使債權人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增加;四是投資不足問題。Myers指出,如果企業接受一個正的凈現值項目所帶來的好處主要由債權人所獲得,那么它有可能拒絕這一個項目。
早期的企業融資理論認為融資企業的內容是外生決定的,它表現為一種標準契約的形式,而企業可以選擇的就是融資規模。這顯然與事實不符,后來提出的證券設計理論就是將契約本身條款作為內生變量進行研究,主要在于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投資的現金收益流如何在股東和債權人之間分配;二是企業的剩余財產控制權在什么條件下發生轉移才是激勵最優的。其中Townsend和Diamond從不同角度分析了破產清算機制。債務重談機制(renegotiation),也就是對債權人的一種利益保障機制,由Baldwin&Mason等人給出了理論解釋。
2我國大公司債務融資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多數公司資產負債率大都居高不下,其中上市公司的負債率相對較低,這部分歸因于它們多了一種融資途徑:股票融資,IPO首次公開發行后,上市公司利用股票融資的成本就大大低于其他的融資方式(在這個問題上我國有很多學者對此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盡管如此,相對于成熟的金融市場中的同行業公司來看,我國上市公司的負債率還是偏高的。主觀上看,作為規模較大的公司,一般都是資本充足、融資方式靈活,而且如果項目投資失敗,還可以與債權人進行債務重新談判,如近幾年國有企業為了剝離不良資產使用的的債轉股、縮短債務期限、限制股利發放等等方式而不會讓公司立即處于清算狀態。高負債率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應,對于公司,過高的負債率使其運營的風險增大,最終有可能走向破產清算之路;對于銀行等金融系統,放債過多也將帶來更多的壞賬,這會導致處于千變萬化的金融市場中的銀行變得脆弱,其對抗危機的能力將大大降低。
通常公司的債務產生,不僅可以通過向銀行借款,還可能由于公司大股東關聯方交易而形成,這種情況特別在我國上市公司很常見,且金額巨大,形成關聯方之間復雜的債務關系。
3公司債務融資中產生的博弈
我們這里的討論都是假設在不完全契約下進行的,不完全契約是指由于個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環境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和不完全性,還有契約期間交易費用的存在,契約當事人或契約的第三方仲裁者無法證實或觀察一切,從而使得契約的雙方無法將未來的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都反映在契約之中,因而造成的契約自身的不完全性。由于信息是不完全的,因此債權人無法預料到簽定契約之后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且存在事后的股東機會主義,也可能使債權人的利益遭到侵蝕。下面就具體用模型來討論。
考察公司與銀行之間的博弈,這里主要考慮銀行貸款方式的債務融資,這是因為在我國,很多公司發行債券而還不上款的例子很多,信用度太低,跟一些發達國家健全的債券股票市場相比,我國的股票市場相對非常繁榮,而債券發行幾近為零,這不僅反映了上市公司不能合理使用財務杠桿,而且還可以看出公司上市之后,并沒有有效的監管約束機制。
銀行作為債權人,擁有對公司的剩余控制權,即債務公司資不抵債或者策略違約時,銀行可以行使剩余控制權對公司進行清算,也正是因為有了剩余控制權和清算機制的存在,銀行和公司締結的契約才有保障。然而在不完全契約下,由于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完全,會使契約條款的執行效力降低,最終導致清算機制的部分失靈。
假定整個契約包括四個重要的時點,分別記為t=0,1,2,3,并且假設公司與銀行都是風險中性者。假設公司擁有一個投資項目,但其自身的資本不足以承擔整個投資,因此它需要外部融資,根據優序融資理論,公司將優先考慮進行債務融資,則整個契約過程見圖1。
在不完全契約情況下,債務到期時,銀行并不能完全掌握公司真實的投資收益情況P,它只能知道公司股東所傳遞的一個收益信息,在現實中這一信息常常是真實值的一個噪聲Pn,顯然有P>Pn,而股東正是利用這種噪聲獲得私利。假定銀行想要盡量減少這種信息不對稱,就要付出一定的信息獲得成本Ci,并存在一定的清算成本Cl,并設公司因違約帶來的聲譽上的損失為G,若公司發生債轉股剝離的不良資產為a,顯然a
3.1公司正常盈利下與銀行間的博弈
假定公司正常盈利,如果公司的收益P不低于當期債務償付額F,則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使得公司可以選擇如下三個策略:履約,策略違約和惡意違約。其中,策略違約是指公司股東利用銀行存在的信息收集成本和清算成本而故意只支付部分債務本息,但其違約的程度又低于銀行實施清算的上限,因此按照上面的假設,股東要想策略違約的話,則有F≥Pn≥(F-Ci-Cl);惡意違約是指公司拒絕支付部分或全部債務,從而引發銀行清算的一種行為(見圖2)。
在這里假定此時銀行只能得到D′的債款,其中D′≤(F-Ci-Cl)。作為一個大型的公司,由于存在聲譽效應,一個理性的股東就會盡量使公司長久地經營下去,因而除非項目失敗,他不會隨意對銀行惡意違約而降低自己的信用程度。所以在假設前途博弈下,公司的策略減少為兩個:履約和策略違約,同時,銀行的策略為接受和不接受。則可以得出公司和銀行間的還款博弈收益矩陣(見圖3)。由圖3可知,在策略違約下,不論銀行接受與否,公司的支付都將小于F,由于在還款博弈中,掌握充分信息的公司股東擁有先動優勢,所以在實際中,(策略違約,接受)是一個可行對公司最優,對銀行次優的組合。
3.2公司虧損情況下與銀行間的博弈
如果公司經營發生虧損,則公司可能無法償還債務。假定公司連續利潤為負(P<0),因為如果某一段時間內偶然的虧損,可以使用留存收益,或其他一些方法度過難關,不在我們討論范圍之內,這里主要考慮公司在一段較長時期內的虧損情況。在我國,根據《證券法》和《公司法》的規定,如果公司要上市,必須3年平均盈利達10%,并且其中每年不得低于6%等等;而上市公司若出現3年連續虧損等情況,其股票將暫停上市。這些對公司的發展帶來了壓力,而一段時間的虧損又使之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這個時候公司與銀行的博弈主要三方面:違約,債轉股,破產清算。其中違約情況是若公司在未來仍有正的現金流,則其可跟銀行談判暫不追究其債務(設延遲還款率為k,一般k>1;若k<1,則有kF>L-(F-Cl-G));債轉股是一種無奈的選擇,通常是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有一定動機要剝離不良債務(其流程圖見圖4),而采取的方式,一般債轉股要關系到三方:公司,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破產清算即公司實在無法支撐下去,銀行所能采取的最后的措施。
然而公司與銀行實行債轉股也是一個新的博弈,其主要是由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之間的博弈構成(見圖5),這里時不考慮政府和銀行的因素,我們來討論它們之間的博弈,仍然在上面假設的基礎上,我們設D為借入資金,債務平均利率為r,l為資產管理公司持有債轉股企業的股權比例(0考慮管理公司的對策:等待債轉股公司完全贖回股權;部分贖回股權或轉讓出售;完全轉讓或出售。鑒于我國債轉股的實際情況,出售股權的可能性很小,一旦債轉股公司沒有在贖回期贖回,容易形成新的爛賬,而且能夠擁有債轉股資格的公司,一般都是國有控股企業,其實施債轉股的目的性較強,在這里我們仍將它作為一種策略來進行分析??紤]債轉股公司的對策:若公司完全盈利,則其可能用利潤贖回股權,或是拖延;公司部分盈利,則可以采取部分贖回或者延期;當公司虧損的情況下,它只能被動的延期下去。下面的p,m,n均為在不同情況下轉讓出售的折扣率,設zp,zm,zn為不同情況下管理公司部分轉讓股權的程度,設債轉股公司部分贖回程度為z’,其中z’+zi≤1,i=p,m,n,因為贖回和轉讓之和不可能超過債務本身。
由圖6可以看出,它們的均衡策略為(完全贖回,等待),(無限拖延,轉讓或出售)。
4結語
本文討論了公司債務融資中產生的沖突與對策,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博弈模型并進行較為細致的分析,其中對于富有我國特色的債轉股現象也進行了理論分析;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公司的一些實際情況沒有放入模型中,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待進一步擴展。
參考文獻
1哈維爾·弗雷克斯,讓·夏爾·羅歇著.劉錫良譯.微觀銀行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2張鵬.債務契約理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3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著.李風圣譯.契約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4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6
5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4
6斯蒂芬·A.吳世農譯.羅斯公司理財[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7胡援成.國有企業“債轉股”與資本結構優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一)債務融資現狀
張桂杰(2009)認為融資結構是否合理是公司融資效率狀況良好的必要條件,由于家族企業發展階段和發展規模的不同,家族企業的融資結構呈現出不同的特征。一般情況下,高成長性的公司由于資產的擴張會顯得資金比較緊張,負債率較高。這種情況在中小規模的家族企業中表現比較明顯。但是上市家族企業卻有不同的特點,上市家族企業更加偏向于股權融資,因而往往表現為較低的資產負債率。對于發展規模較小的家族企業,他們偏向于債務融資,從而獲得發展資金。此時不同經營狀況的家族企業融資困難程度不同,一般而言,經營狀況良好的優質企業比較容易獲得銀行貸款,但是由于自身的資金積累和負債的破產償債風險影響,家族掌控者更加偏向于穩健發展采用比較低的資產負債率。
葉山梅(2007)認為內源融資是民營中小企業的一個重要渠道,在我國民營中小型企業的資本來源比例中,自我融資高達90.5%。由于民營中小企業很難取得外援融資,加上自身的資本有限,所以其發展資金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民間借代,但是這種債務融資方式多數具有高利貸性質,成本高,風險大。
(二)家族企業債務融資影響因素
1.金融發展
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具有一定的作用。唐松、楊勇(2009)通過對中國上市公司的債務融資與金融發展程度之間的研究得出結論。若債務比例增加1%,金融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與低的地區相比,公司市場價值平均多提高0.54%,并且債務融資與公司價值的正相關關系只在金融發展水平高的地區才存在。
張山梅(2007)認為我國金融體制存在弊端,中小型金融結構發展緩慢,不能滿足民營型企業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我國大部分地區民營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發育程度比較低,民營企業信用擔保公司資金規模小,政府扶持力度弱,業務開展非常緩慢。此外,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增加了融資的難度,銀行為了了解企業真是的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將付出高昂的信息費用,為了減少成本支出,銀行變緊縮對民營中小企業的貸款。
2.市場競爭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吳曉求(2009)認為,處于不同競爭狀態的行業對公司資本結構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充分競爭的行業更傾向于股權融資,傾向于分散風險,而相對壟斷的行業更傾向于債務融資。
3.成本理論
對于實行現代管理模式的家族企業,還會遇到成本的問題,表現在:(1)在經營者持有企業股權水平不變的條件下,企業債務融資比例的增加會提高經營者的相對投資份額,增加經營者的工作動力。(2)股票融資需要企業支付紅利,債務融資需要企業支付利息,但利息支付具有強制性。這就減少了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剩余留利和折舊費之和),經營者從事企業價值非最大化行為的活動余地縮小(Jensen,1986)。(3)債務融資和股票融資相比,債務融資使企業的破產概率上升,經營者所受到的壓力加大,為避免破產風險,經營者會更加努力地工作,減少不必要的奢侈消費。這些都有助于緩解經營者與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降低了人成本,從而構成了債務融資的收益。
二、家族企業債務風險控制研究
(一)債務風險涵義
朱忱(2009)指出,債務融資風險是指由資金供需情況、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變化,企業籌集資金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即與企業債務融資相關的風險。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債務籌資導致企業所有者權益下降的風險;二是指債務籌資可能導致企業財務困難甚至破產的風險。
以朱清香、寧宏義(2009)為代表的學者認為債務融資是企業資本結構中債務資本比率變化帶來的風險,企業有可能會因為債務比率過高而發生現金支付危機,從而不能償還到期債務,風險的積聚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二)家族企業債務風險產生原因
家族企業債務等資的風險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吳元波,王晟(2008)認為家族企業債務風險來自于家族企業投資利潤率和借入資金利息率的不確定性
企業投資利潤率即投資報酬率,是指企業所得利潤初始投資額的比率;借人資金利息率是企業借款時按市場利率計算的利息與借人資金的比率。由于企業某個期間所獲利潤無法確切估量,同期市場利率也處于變化之中,因而,企業投資利潤率和借人資金利息率都具有不確定性。當投資利潤率高于借入資金利息率時,使用一部分借入資金,可以利用財務杠桿作用提高自有資金利潤率;當投資利潤率低于借入資金利息率時,企業使用借入資金將使自有資金利潤率降低,甚至發生虧損,嚴重的則因資產負債率過高或不良資產的大量荇存,導致資不抵債而破產。
2.家族企業經營活動的成敗
朱冰心(2005)提到家族企業還本付息資金最終來源于企業收益。企業收益與其日常經營管理密切相關,經營管理的好壞,影響當期收益的高低,決定現金流的多少,從而影響償還到期債務本息“保證金”的充足與否,決定財務風險的高低。根據信號傳遞理論,企業經營管理不善,會給市場傳遞一種不良信號,使企業信譽受損,降低其在融資市場中的信用等級,導致籌資困難,使企業面臨再融資資金短缺的風險,無法滿足后續發展需要,使企業發展緩慢或停滯。
3.家族企業負債結構不合理
尹建中(2006)指出,負債結構是企業負債中各種負債數量的比例關系,尤其是短期負債資金的比例。影響負債結構的主要因素有:l、企業使用長期借款融資,其利息費用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固定不變;采用短期借款融資,其利息費用可能會有大幅度波動。2、企業大量舉借短期借款用于長期投資,當借款到期時,可能會出現難以籌措到足夠的現金償還到期債務的風險;此時,若債權人由于企業財務狀況差而不愿將借款展期,企業經營將陷入困境。3、長期借款融資速度慢,資金成本較高,并且附帶一些限制性條款。
4.市場利率和匯率變動
岳紅梅(2009)認為企業等措資金,可能面臨利率或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利率和匯率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企業資金成本的大小。當國家實行“雙緊”政策,即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時,貨幣的供給量萎縮,貸款利息率不斷提高,使得企業所負擔的經營成本增加。反之當國家實行“雙松”政策,即擴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時,貨幣供給量增加,貸款利息率不斷降低,企業籌資的資金成本降低,所負擔的經營成本減少。同樣,國際貨幣市場匯率的變動也給企業帶來廠外幣的收付風險。
(二)家族企業債務風險防范和預警
1.基于融資結構角度
陳強(2007)認為確定適度的負債比率、保持合理的負債結構和債務期限結構有助與家族預防債務風險。家族企業的負債比例要與自身具體情況相適應,實現風險與報酬的最優組合。企業應不定期進行測算,掌握資產、負債狀況,并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根據實際情況,對比率進行適當調整,維持一個適度的負債規模。此外,他還指出對一些生產經營好,產品適銷對路,資金周轉快的企業,負債比率可以適當高些;反之,負債比率應適當低些,否則就會使企業在原來商業風險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籌資風險。同樣,家族企業還應對長期債務與短期債務和債務償還期限進行合理安排,防止在日后經營過程中本金和利息的償付風險。
許月悅、葉濤(2009)在企業債務融資風險及對策研究一文中指出企業可以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預防負債籌資風險。他們認為最佳資本結構是指加權資金成本最低、企業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企業根據經營規模所擬定的資金需要量可以用多種籌資方式進行籌資,在資金總額既定的條件下,各種籌資方式不同的資金額就構成了不同的資本結構方案。分別計算各籌資方案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然后對其進行比較,選擇其最低的籌資方案。
2.基于現金流角度
(1)吳元波,王晟(2008)認為企業應根據現金流建立信用批準與信用條件。企業建立信用批準體系的目標是將壞賬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內,對信用批準程序的改進受到信用風險控制要求的限制,在審核時應考慮客戶的信用額度、信用批準程序以及信用限額,信用批準成本不能超過壞賬的金額。信用批準過程不能太慢,企業應該經常對信用審核速度進行檢查。在某些可行的情況下可以用電話對信用申請進行批準。此外,企業通過追查客戶是否存在延期支付的紀錄,也可以減少等待信用調查而延誤的時間。企業在審核客戶信用時還應考慮需要進行信用批準的最低限額。通常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信用標準,30天內全額付款是常見的信用條件,它要求在開出發票后30天內全額付款,沒有任何折扣。在一些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信用條件則更多是60天內全額付款或90天內全額付款。當然,信用條件會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但重要的是,企業一開始就應同客戶明確支付條件,對于大額的訂單,應要求客戶在定貨時交納10%左右的定金。
(2)楊靜,張新剛(2005)認為企業根據現金流加強訂單與信用方面管理。企業應根據市場的具體情況,對供應商進行詳細區分并分別進行管理,從而達到控制原材料存貨和付款期限的目的,進而實現對物資流和現金流的有效控制。雖然信用條件通常為行業標準,但也應該有一定協商余地。大企業經常能夠從小供應商處得到更優惠的信用條件;部分談判可能會涉及在信用期長短和價格高低之間進行權衡。如果供應商對提前支付給予一定的折扣,那么所獲得的利益應該超過提前支付所花費的成本。如果企業能夠向供應商提供一個有保障的支付體系或計息支付方式,那么供應商就會樂于提供較長的信用期。
(3)葉山梅(2007)認為企業在生產循環中加強現金流量管理。在企業生產循環中,和現金流量有關的主要是存貨周轉的速度。該循環中的關鍵控制點是在保證正常生產的前提下,盡量縮短存貨周轉期。企業應定期報告存貨周轉期及其變化并說明持有存貨的成本。有關存貨周轉的資料可以編制在定期報告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產品、產成品可以分別編制。在報告中,根據項目的購買、使用或銷售方式進行歸類分組。不重要的項目可以忽略不計。通過編制報告,企業可以判斷出周轉期正在改善和正在惡化的存貨項目;這些變化所帶來的成本或收益;如何改善惡化的存貨周轉期或鞏固已改善的存貨周轉期。在生產循環中,控制企業現金流量最好的辦法是實行適時制(justinTime)。適時制是一種由需求驅動的組織生產流程技術,其應用可以減少浪費和庫存,以實現高質量的快速靈活生產。采用適時生產系統帶來的第一個影響就是庫存的急劇下降,隨之而來的是由于現金循環的縮短而節約的利息費用。適時生產系統通過縮短存貨周轉期和降低庫存量為企業帶來財務利益,因此,財務管理人員應通過報告這些潛在的財務收益來鼓勵適時生產系統的實施。在企業尚無能力實行適時制時,可采用確定經濟訂購量、再訂購點和安全存貨量等措施對存貨進行管理。企業通過運用上述手段對生產循環進行管理,可以提高存貨周轉率,降低存貨資金占用,從而使企業將更多的存量資金用于生產、投資等活動以及償還債務,實現風險控制的目標。
(4)狄娜,顧強(2004)認為根據現金流對發貨與存貨加以控制。在發貨環節中,影響現金流人速度的因素包括發貨的速度,因為貨物被發出后才能開具發票;收貨確認書的返回,如果需要客戶確認發貨單或其他單據才能開據發票,那么應盡快將這些文件送交開票人;準確性,發貨本身以及發貨單據的錯誤會阻礙現金回收的過程。存貨控制同樣十分重要,當有了訂單卻沒有存貨進行供給時,現金流人速度就必然延緩。原材料庫存的短缺阻礙生產進程,產成品短缺阻礙發貨進程。如果向客戶發貨的進程受到阻礙,將會產生連鎖反應。在對存貨控制的檢查中,企業應注意由于存貨短缺而產生的無法履行的訂單和延遲履行的訂單數量。如果這一情況發生頻繁,則意味著收款循環周期的拖延。
(5)狄娜,顧強(2004)認為需要根據現金流對應收賬款加以控制。如果所有客戶都全額準時支付貨款,那么在收款循環階段就不存在任何問題。然而,現實中許多客戶都做不到準時付款,所以企業應該加強對應收賬款的控制。應收賬款控制包括了解每項應收賬款的欠款人、金額及到期日;了解客戶逾期應收賬款的金額,是否還有其他未到期的欠款或其他訂單;盡量高效快速地處理客戶的質詢;督促逾期未付款者付款;對未結清的應收賬款定期編制報告。企業應按照個別賬戶監督與總賬監督相結合的思路編制賬齡分析表,按時間順序詳細列出每項逾期未付的款項,監督客戶的支付情況,以利于催款人員追收。此外,相關人員還要定期計算企業的平均收賬期,與同行業和本企業的歷史情況對比,并隨時調整企業的信用政策。此外,企業還應定期檢查客戶投訴、質詢的次數以及妥善處理的速度。如果對客戶質詢處理得太慢,必然會導致大量應收賬款無法及時收回。對逾期客戶的最后手段是提請訴訟,企業應該確立一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以確定發出提醒函的次數、頻率以及對拒付者應采取的措施。企業在銷售與收款循環中采取上述方法對現金流量進行管理,必將提高應收賬款周轉率,加速資金回籠,實現安全系數目標,提高現金銷售能力比率,從而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6)朱敏(2001)認為企業需要依據現金流加強信用管理與付款工作。企業應該深入了解其供應商,定期對供應商進行檢查,了解各供應商對付款期限的要求,分析出哪些供應商可能要求盡快付款,哪些供應商可能允許逾期付款,然后根據供應商的不同特點來調整自己的支付速度。企業應充分利用供應商所給予的信用期,并不定期地對付款進度進行檢查,以確認每一筆款項都按預定時間進行支付。此外,企業還應該認真考慮延期支付可能帶來的后果。延期付款可能有利于本企業的現金流量,但卻是以供應商的現金流量惡化為代價的,實際上是將現金短缺的難題轉嫁給了供應商,將加劇供應商籌資的難度,甚至會導致供應商破產。在推遲任何大額支付之前,企業都應仔細考慮供應商的財務狀況和商業地位,這樣的延期付款行為是否會影響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從而導致供應商提供低質量的服務甚至停止供貨。如果企業實行適時制,則是將供應商視為價值鏈上的伙伴。延期支付的方式顯然與企業的存貨管理制度相矛盾。企業若能有效地進行采購與付款循環的現金流量管理,就可以在不損害自身信譽的前提下獲取足夠長時間的商業信用,以相對較少的實有資金維持一個相對較大的采購與付款循環,從而達到企業風險控制的目標。
論文摘要:債務融資是企業融資的一種主要方式。這種方式既能解決企業資金壓力,又能使企業陷入困境,甚至導致破產的境地。文章首先對債務融資及其利弊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債務融資風險的成因,并對企業如何防范債務融資風險提出了建議。
論文關鍵詞:債務融資風險防范
債務融資是現代企業的主要籌資方式之一。通過債務融資,不僅可以解決企業經營資金的問題,而且可以使企業資金來源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但債務融資是一把雙刃劍,在滿足企業對資金需求,帶來財務效益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風險,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財務危機,面臨破產。因此,如何正確認識企業債務融資,并建立風險防范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一、企業債務融資的涵義
企業債務融資風險產生于企業的債務融資行為。企業債務融資是指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商業信用等方式籌集企業所需資金的行為。
債務融資是一把雙刃劍,對于企業來說有利有弊。債務融資給企業帶來的好處主要包括:(1)有效降低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主要體現在債務融資率的資金成本低于權益資本籌資的資金成本,以及企業通過債務融資可以使實際負擔的債務利息低于其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2)給投資者帶來“財務杠桿效應”。即當企業資產總收益率大于債務融資利率時,債務融資可以提高投資者的收益率。(3)可以迅速籌集資金,彌補企業內部資金不足。債務融資相對于其它融資方式來說,手續較為簡單,資金到位也比較快,可以迅速解決企業資金困難。(4)有利于企業控制權的保持。債務融資不具有股權稀釋的作用,通常債務人無權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決策,對企業經營活動不具有表決權,也無對企業利潤和留存收益的享有權,有利于保持現有股東控制企業的能力。
債務融資的缺點主要包括:(1)增加企業的支付風險。企業進行債務融資必須保證投資收益高于資金成本,否則,將出現收不抵支甚至會發生虧損。(2)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影響資金的周轉。表現在企業債務融資的利息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同時,如果債務融資還款期限比較集中的話,短期內企業必須籌集巨額資金還債,這會影響當期企業資金的周轉和使用。(3)過度負債會降低企業的再籌資能力,甚至會危及到企業的生存能力。企業一旦債務過度,會使籌資風險急劇增大,任何一個企業經營上的問題,都會導致企業進行債務清償,甚至破產倒閉。(4)長期債務融資一般具有使用和時間上的限制。在長期借款的籌資方式下,銀行為保證貸款的安全性,對借款的使用附加了很多約束性條款,這些條款在一定意義上限制了企業自主調配與運用資金的功能。
二、企業債務融資風險的成因分析
債務融資風險主要是指由于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得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所遇到的風險,以及企業在日后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償付風險。債務融資風險產生于企業債務融資行為,其成因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者對債務融資風險認識不充分。債務融資風險一般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融資過程中所造成的風險;二是日后的償付風險。從目前來看,企業管理層十分注重融資過程中所造成的風險,關注能否籌集到資金、籌集到多少資金、籌集資金的條件是什么,但對于籌集到的債務資金如何利用、日后如何償還、怎樣償還缺乏較為詳細和成熟的考慮。投資項目一開始和中途變更的情況在我國上市公司中經常出現,投資決策失誤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2.企業投資決策失誤。投資項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決策失誤項目失敗或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產能力,無法盡快地收回資金來償還本息,就會使企業承受巨大的財務危機。但是,由于決策失誤而導致財務危機的案例卻經常發生。“秦池”、“飛龍”等企業失敗幾乎都由于“投資失敗”。
3.市場利率和匯率的變動。企業在籌措資金時,可能面臨利率或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利率和匯率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企業資金成本的大小。近幾年,由于國家實行“雙緊”政策,即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時,貨幣的供給量萎縮,貸款的利息率不斷提高,這也使得企業所負擔的經營成本提高。同樣,國際貨幣市場匯率的變動也給企業帶來了外幣的收付風險。
4.銀行對企業的債務監督不充分。我國企業的高負債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這種高負債并沒有發揮債權的治理作用,它不但沒有能有效地激勵和約束企業經營者的行為,反而扭曲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我國對銀企關系的制度設計以防范金融風險為主,由此導致了認識的偏差,認為銀行對企業經營行為的監督只能以外部監督為主,銀行參與公司內部會引起更大的金融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僅僅是一種消極的心態參與公司治理。所以說我國銀行債務對企業的約束是軟性的。
5.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國現行的融資制度仍然沒有完全的市場化,大部分銀行和上市公司都是國家控股,沒有根本的利益沖突,一些銀行受國家的干預,其貸款決策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于國家參與了企業與銀行之間的融資契約關系的建立,導致國有企業具有內在的高負債動機。同時,對于經營管理者來說,由于經營成功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好處,經營失敗,自己卻不會損失許多,因此,在企業經營時,往往喜歡冒巨大的風險。
三、防范企業債務融資風險的策略
1.樹立正確的債務融資風險意識。企業樹立正確的債務融資風險意識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要樹立企業獨立承擔風險意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將越加分明,再依靠政府支持和幫助的可能性將越來越小,因此,企業首先要有獨立承當風險意識。另一方面,對于債務融資不僅要考慮融資過程中所造成的風險,更要考慮日后的償付風險。事實上,日后的償付風險才是企業債務風險考慮的重點。
2.優化企業的債務融資行為。企業應確定適度的負債比率、保持合理的負債結構和債務期限結構。企業適度負債經營是指企業的負債比例要與企業的具體情況相適應,實現風險與報酬的最優組合。對于不同規模和不同性質的企業來說,選擇債務融資的比例不一樣,對一些生產經營好,產品適銷對路,資金周轉快的企業,負債比例可以適當高些,負債比例就可以高些;相反,對于經營情況不是很理想的企業其比例就要低些,否則就會使企業在原來商業風險的基礎上,又增加籌資風險。我國企業目前的負債比例高,為了緩解外界的壓力,應該降低資產負債比例。同樣,企業還應對長期債務與短期債務和債務償還期限進行合理的安排,防止企業日后經營過程中的本金和利息的償付風險。
3.充分考慮市場利率、匯率走勢,做出相應的籌資安排。針對由于利率變動帶來的籌資風險,企業必須深入研究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時期及資金市場的供求變化,正確把握未來利率走向。當利率處于高水平時或處于由高向低過渡時期,應盡量少籌資,對必須籌措的資金,應盡量采取浮動利率的計息方式。當利率處于低水平時,籌資較為有利,但應避免籌資過度。當籌資不利時,應盡量少籌資或只籌措經營急需的短期資金。當利率處于由低向高過渡時期,應根據資金需求量籌措長期資金,盡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計息方式來保持較低的資金成本。同樣,對于籌資外幣資金帶來的風險,應著重預測和分析匯價變動的趨勢,制定外匯風險管理策略,通過其內在規律掌握匯率變動發展的趨勢,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籌資風險。如籌集美元之類的外匯資金要盡量減少,因為相對于人民幣而言其貶值日益明顯,否則將產生更多的外匯損失。
4.考慮銀行參與制度。要使銀行對企業的監控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可以考慮建立銀行參與制度,將銀行納入企業的管理層,從而提高銀行對公司的治理。同樣,站在銀行角度也要加強對貸款資金的適時監控制度,把制度重點放在加強主辦銀行對借款企業的外部監控上。例如對負債比例較高的公司,主動要求自己作為主要的債權人列席公司的重要會議,使其盡可能充分地獲取關于企業經營和投資決策的信息,實現較好的風險控制,以防止不良債權的產生。
四、總結
債務融資既是一項財務策略,更是一種籌資戰略。企業在考慮債務融資時,不僅要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考慮融資規模、融資方式和還款期限等,更要認識和考慮債務融資所帶來的風險。企業只有在正確認識債務融資風險的基礎上,及時制定和嚴格執行有效的債務融資風險防范對策,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才能充分發揮債務融資的最佳作用,并確保企業生產經營的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鄂秀麗,季小杰.財務風險的控制方法.財務與會計,2005(7)
2.郭燕枝.試比較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03(1)
3.胡玉明.中國國有企業債務問題的制度性分析.經濟評論,2001(1)
4.李慧麗.企業債務融資風險及控制決策.審計理論與實踐,2003(5)
(一)與盈余管理相關的理論
1.委托理論
委托理論源于現代公司制度下的兩權分離,由于利益出發點不同,委托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問題”。委托人會根據人的經營業績來進行激勵或者懲罰,因此,為使得企業披露的盈余滿足委托人的要求,進而獲得更高的報酬,人會使用各種手段來粉飾企業業績。基于這樣的動機,使得委托理論成為企業盈余管理產生的理論根源。
2.契約理論
契約理論認為,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結合”。契約被用來約束企業行為,以保障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契約的“剛性”特性決定了契約一經訂立,不得隨意更改。因此,企業為了平衡契約各方的利益,只能通過調整會計信息,而不是通過修改契約來實現。為了影響最終的契約結果和利益分配,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管理者往往會進行盈余管理。
(二)與債務融資相關的理論
1.信號傳遞理論
信號傳遞理論是指外部投資者根據企業傳遞出來的信號來衡量企業的優劣。在眾多傳遞出的信息里面,公司規模是衡量企業優劣的一個重要信號。從投資者角度出發,公司規模是衡量企業價值的重要指標,公司規模越大,其價值也越大,債權人承擔的風險越小,因此他們也愿意接受更低的債務成本。信號傳遞理論給管理者和外部投資的啟示是,一方面,企業應當以適當的方式傳遞企業經營狀況,以使債權人充分了解企業內部基本情況。另一方面,作為債權人,對企業傳遞的信號應當正確分析處理,理性決定債務融資成本和規模。
2.融資優序理論
融資優序理論認為企業在融資時存在一種順序:經理人會最先選擇內部融資,當內部融資不足以滿足融資需求時,會轉而選擇成本相對較低的債務融資,如果上述兩種方式還不能滿足資金需求,經理人才會選擇股權融資。融資優序理論的研究建立在信息不對稱理論基礎上,并且考慮了融資成本。由于內部融資相比于外部融資,無需支付任何融資成本,因此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時會優先利用內部留存,只有當內部留存無法滿足資金需求時,企業才會考慮外部融資。
二、相關文獻綜述
(一)與盈余管理相關的研究
Healy&Wahlen(l999)認為,盈余管理是管理者通過選擇會計政策或者構建真實交易來變更財務報告,用以誤導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Healy(1985)指出,若將管理人員的獎金設定在一個區間內,此時管理人員更可能選擇降低收入的盈余操縱;若不存在一個限定區間,管理人員更多地會選擇向上的盈余管理。Watts&Zimmerman(1986)指出,當債務相對較高時,管理者會通過盈余管理來降低債務條款違約的可能性。Magnan,Nadeau&Corniier(1999)以1976-1992年17家申請反傾銷的企業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這些企業為得到外貿法庭支持,在被調查年份會通過操縱短期應計項目進行向下的盈余管理,且盈余管理幅度超過了報告期總盈余的50%以上。陸正飛和魏濤(2006)的實證結果顯示,我國上市公司在配股前普遍會進行盈余管理行為。饒艷超和胡奕明(2005)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重點關注在銀行信貸過程中,銀行是否重視客戶的會計信息,以及關注的何種會計信息。通過調查,筆者發現,銀行在信貸過程中對客戶的會計信息非常重視,尤其是客戶的長短期借款、應收賬款和利潤總額等會計信息。
(二)與債務融資相關的研究
Diamond(1991)研究發現,債務可以促使管理當局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以獲得較低的借款成本。Shleifeeta(l1997)指出,治理結構越好的公司,其債務融資成本也越低。羅進輝和萬迪日方(2009)研究了債務融資決策與第一大股東終極持有的現金流量權比例之間的關系,實證結果表明,負債能夠有效約束非國有大股東的行為,但并不能有效約束國有大股東的行為。黃文青(2010)實證研究發現,資產負債率水平與公司績效顯著負相關。相對于商業信用融資與銀行借款,長期債務和企業債券融資能夠更好地監督制約上市公司經理層。鐘海燕和冉茂盛(2010)對比分析了我國民營上市公司和國有上市公司的負債治理效應,研究發現,前者的負債治理效應顯著強于后者。
三、債務融資與盈余管理的相互影響
(一)債務融資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債務融資對盈余管理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積極的影響,即債務融資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盈余管理的發生;二是消極的影響,即債務融資成為盈余管理的動機之一。以下對這兩種影響進行分析闡述。社會的發展以及生產專業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公司出現了兩權分離。由于委托人與人所追求的經濟利益不同,使得他們之間產生“問題”。人為了實現自身效用最大化,可能在日常管理或者做出相關決策時違背委托人的要求,甚至從事一些損害委托人利益的行為,從而產生問題。而引入債務融資能夠形成一種激勵機制,降低行為的發生。當公司存在債務時,債權人擁有優先于股東利潤分配的權力,使得公司不得不先還本付息,再進行資金投資,這樣可以避免一些無效率的投資,約束企業自由現金流的支出。作為公司的人,經理人員必須勤勉工作才能避免企業陷入財務困境,因此可以說,適度的債務能夠有效制約經理人員的行為。在眾多會計信息中,公司的盈余信息尤為重要。通常情況下,資本市場會基于公司的盈余對其進行價值評估,分析師會根據公司的盈余對其進行價值預測。對投資者來說,盈余信息計算簡單,容易理解,能夠幫助投資人了解公司經營的效率和效果。既然投資者判斷人經營效果效率的主要依據是公司盈余,那么為了獲取額外的激勵和報酬,管理人員便存在粉飾盈利的動機。在債務契約中,盈余信息同樣被廣泛應用。由于公司債務融資的獲得、定價、信用評級以及債務契約的簽訂等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公司報告的盈余,因此,為了獲得更多的債務融資或者更低的債務融資成本,公司往往有動機來操縱盈余。
(二)盈余管理對債務融資的影響
盈余管理對債務融資同樣會產生影響,具體體現在管理者操縱公司盈余的行為被傳遞給債權人后,債權人對公司披露的盈余進行調整,進而做出相關決策。但是債權人能夠對披露盈余進行調整的前提是市場是有效的。在不同的市場效率下,盈余管理對債務融資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1.強勢有效市場下盈余管理對債務融資的影響
強勢有效市場是指公司所有的信息都能夠在資本市場得到反應,包括未公開或保密的信息。當公司不能滿足債務契約條件時,往往會操縱盈余。而在強勢有效市場下,一旦公司盈余縱,這一信息將迅速在市場公開,市場對企業的風險評估將可能改變,銀行等債權人會通過諸如不發放貸款、減少發放貸款、提高貸款利率、加強限制性條款等手段來應對公司的操縱行為。這不僅能夠保障債權人的利益,提高債權人的風險回報,而且也使得債務人企圖通過操縱盈余來獲得債務融資或者降低債務融資成本的目的無法實現。因此,在強勢有效市場中,債權人能夠獲取充分的信息來做出合理的決策,而債務人則必須付出公允的代價。
2.半強勢和弱勢市場下盈余管理對債務融資的影響
在半強勢有效市場中,除了市場交易數據中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外,已公開的與企業發展前景有關的信息也可以在股價中得到反應。在弱勢有效市場中,市場交易數據中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可以在股票價格中得到反應,弱勢市場的效率最低。在半強勢和弱勢市場中,雖然全部公開的信息能夠被資本市場所反映,但企業通過盈余管理來操縱盈利屬于非公開的信息,債權人不能及時準確對此做出反應,甚至做出與強勢有效市場中完全不同的決策。如果債權人不能識別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那么以銀行為代表的債權人可能就會向企業提供更多、更廉價的貸款。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半強勢和弱勢市場中,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
四、政策建議
(一)給債權人的建議
第一,從多角度對企業進行評估。企業盈利是評價企業的基本依據,因此為了獲得融資,企業會通過各種盈余手段來操縱盈利。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債權人應當從多個角度對企業進行評估,而不是單純依靠企業盈利信息。這樣,企業操縱盈利的動機也就降低了。第二,對盈余管理進行事前評估。以銀行為代表的債權人在簽訂債務契約之前,應當對企業進行評估和資信調查。在對企業進行調查評估的一套體系中,應當包含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事前評估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有助于債權人做出合理的決策。
(二)給管理人員的建議
第一,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從長遠來看,盈余管理不利于企業的發展,會損害股東的利益。債權人承擔與股東相同的風險,并且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債權人對企業的作用將越來越大。因此,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將有利于企業長遠的發展。第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盈余管理行為的發生,這不僅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而且可以保障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建議企業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及時監督評價容易發生盈余管理行為的環節。
(三)給監管部門的建議
近些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在債務融資方面所表現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方法比較單一,僅僅依靠債務融資。
②債務融資所承擔的費用比較高,這給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
③中小企業在向銀行進行借貸時出現了信用危機以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經常存在,這些都導致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比較困難。
2我國中小企業債務融資存在的問題與風險
我國中小企業在債務融資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企業自身的風險
①經營風險,這種經營風險主要是由于資金在流動中的不確定性所導致的。主要包括內部的資金經營風險與外部的資金經營風險,這些都導致中小企業在進行債務融資中面臨著很高的風險,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自身融資的局限性。
②信用風險,有些中小企業自身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信用資質比較低,這一方面造成了較高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造成了狹窄的融資渠道,這些都阻礙了中小企業擴大自身的發展規模。造成這種信用危機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小企業自身的信息不對稱,進而導致信用不良記錄提高,提高了企業在債務融資過程中的成本。
③財務管理風險,由于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上的水平較低,所以造成的結果就是抵御風險的能力較低,這樣就會得不到融資機構的支持,同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對銀行的信貸。
2.2外部的風險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①我國中小企業的信息與銀行的信息出現的不對稱現象,這種不對稱現象將導致銀行不愿意對中小企業進行貸款,由于投資方掌握的信息較少并且缺乏科學性與可靠性,貸款人為了收集大量的信息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費用。
②由于受到企業的經營性質的限制,企業的類型復雜多變、企業的借貸規模較小并且中小企業的數量較多等,這些導致的結果就是銀行在對其進行貸款時的監督與經營成本的費用不斷上升。這對于銀行從經濟性出發的目標是相違背的,同時也增加了銀行在管理上的困難,進而降低銀行借貸中小企業資金的積極性。
③由于市場的不穩定,利率波動比較大,這就導致企業在籌資時的風險加大,進而降低了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信心,降低了融資的積極性。
2.3制度方面的風險
①法律體系的不完善,法律建滯后,一些中小企業在不公平的市場競爭中無法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維護本企業的利益。
②由于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政策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變化,這就導致在不同的調控手段下影響到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而在一些政策的實施中迫使中小企業不斷地改進經營的策略,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費用。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對我國中小企業在債務融資中面臨著極大的困難與風險,這是我國中小企業需要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3中小企業債務融資風險存在的原因
由于上訴問題的出現,造成我國中小企業在債務融資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存在這些風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企業中的借入資金與投資的利潤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中小企業借入資金的比率無法滿足未來的收入利率,導致企業在投資中半途而廢,進而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有些企業在借貸資金中很可能出現虧損的現象,這嚴重地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②企業的經營活動嚴重影響著企業發展的成敗,如果投資者在日常的經營與管理中出現失誤,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收益,還可能為社會傳遞不良的信息,從而造成企業的信譽丟失,促使企業的發展緩慢停滯。
③中小企業自身負債結構的不合理,造成比例失衡,在短期內很可能出現難以籌夠資金的現象,造成債務風險。這會導致債權人的投資資本提高,融資的速度緩慢,中小企業陷入困境。企業在籌集資金時可能面臨著市場利率的不斷變動,市場利率的變動為籌資帶來一定的風險,利率變動的結果決定著企業的成本多少。當國家政策出現變化時,企業的發展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在國際市場的貨幣變動時,企業會存在相當大的外幣收付風險。
4我國中小企業債務融資風險的防范對策
為了提高我國中小企業的債務融資中所出現的風險,加強對我國中小企業債務融資過程中的防范,具體的途徑與手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4.1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中小企業應該加強自身的防范意識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①不斷地完善自身的信息披露的機制與體制,建立自己的信用體系,增強自身的信譽,進而在銀行進行借貸時避免因信用問題導致的信用危機的發生,并且在適當的時機能夠對其自身的企業進行評級等。
②中小企業自身應該加強自身的綜合實力,這樣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與國家政策的變動,進而優化企業的結構,學習先進的管理技術與引進優秀的管理人才,不斷地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促使企業擺脫融資困境,進一步發展企業的規模等。
4.2建立并完善借貸政策
這就需要充分發揮金融機構本身的作用,設立專門的銀行借貸,避免因為利率過高而導致的資金流動不順暢,引發的企業破產風險。所以建立專門針對中小企業借貸的銀行有利于解決中小企業的借貸問題,同時有利于中小企業在進行借貸融資過程中的規范化管理。中小企業還應該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擔保體系,這樣能在政府的控制與監督下進行管理,為中小企業的債務融資的行為提供有力的幫助與支持,從而使民間借貸融資的擔保為中小企業進行有力的幫助。
4.3加強法律法規建設
政府方面應該制定一項相關的法律政策,為中小企業自身的權利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國政府可以在借鑒外國先進且成熟的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依靠市場發展的規律,政府采取宏觀調控的手段對不正當的行為進行干預,從而滿足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需求,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保駕護航。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