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7:07
序論:在您撰寫學前音樂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價值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可以很好的促進其語言能力的發展。由于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會涉及到許多幼兒歌曲,而歌曲中的歌詞就像是兒歌一般促進著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在這里面,有著豐富的詞匯,可以強化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及靈活運用的能力。
(二)對兒童情感開展的價值音樂審美活動往往是通過情感直接抒發和體驗來實現其目的的。學前兒童處于個人感受向高級不斷發展的重要階段,在成長的這個特殊的時期,提供豐富情感的音樂活動,可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在情感感知世界,幫助孩子構建自己的情感世界的權利。尤其是一些好音樂,音樂教師通過教育活動,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和情感。
(三)對幼兒個性發展的價值所謂個性是指個人與其他人所不具備的情感、思想等。個性化是人格發展的過程中構成心理自我成長的過程,它是個性建立過程的一個方面。在學前教育階段,音樂教育有助于圍繞培養孩子的生活和事物的興趣,發揮了積極的影響。在音樂教學中,通過創建一個舒適的音樂環境,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具,幫助兒童積極參與音樂教育活動中來,讓孩子們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認識,更加有益的是音樂老師為幼兒開拓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探究精神。因此,良好的音樂教育可以幫助孩子積極推進個體意識的發展。
二、學前音樂教育要遵循的教學原則
(一)遵循審美原則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它可以讓人們得到美的經驗和感受。在幼兒音樂教學時期,教師應當遵循審美教育,教師把音樂的美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們感受音樂中的內涵。音樂作為一種聲音藝術,聲音可以傳遞美,所以要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審美情感,讓孩子理解音樂的內在美,獲得審美體驗。
(二)遵循感性原則不同的音樂作曲家的作品含有不同的情緒,所以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要使他們注意各種音樂作品出現的時候,會表現出不同的情緒,從而真正理解音樂作品的含義。音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感性的原則,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來設計教學模式。音樂是一種抽象和具象的藝術,由于小齡兒童認知能力是比較低的,所以老師需要使用感應式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得到情感的理解,從而有音樂的一個形象化的理解,并最終從音樂獲得情感上的共鳴,實現理性獲得知識的目的。
(三)遵循全面發展原則與多種教學屬性不同,學前音樂教育不僅要求教師專注于教學和演奏的技巧性,還需要教學和統一的認識,以此來全面促進幼兒的發展。作為一種聽覺藝術,音樂是一種極富表現力的藝術,所以,幼兒音樂教育要充分發展兒童的聽覺能力和表現能力。教師應多設置一些音樂教學環節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培養兒童的創新意識,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當中的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大部分的家長都認為音樂是陶冶情操、提高素質和情趣,甚至未來工作方面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出路。其中鋼琴是音樂學前教育的一個主要選擇,如同學習其他教學內容一樣,鋼琴也伴隨著等級的提升,伴隨著考試,伴隨著學生的一生發展。這種發展過程是家長們比較認可的,同時還存在著考試的加分等等。學前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音樂也是一個比較入門的窗口,讓孩子能夠提高智力和操作能力,進而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對于學前教育來說,確實是一個比較優秀的教學模式,我們在采取學前教育的時候,選擇音樂也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近些年來,鋼琴不再是一枝獨秀了,鋼琴教育也不再是單一的家長們唯一的選擇,越來越多的樂器被提上了學生的學習日程,讓學生能夠有很好的音樂學習機會和更多的音樂教育選擇。音樂教育的選擇性增加也與這些年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進步發展關系密切,這種發展帶來的結果是國民素質有所提高,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地位也節節攀升,我們追求的是音樂教育的在智力發展階段所帶給孩子的實際影響,是讓孩子在音樂的教育中能夠領會更多的關于學習、關于生活的內容,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發揮的作用越大,那么在某個層面來說,音樂教育在整個素質發展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就越來越大,這是我們都曾經認識到的內容。總的看來,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扮演的地位有三個,其一是啟蒙,這是教育的首要目的,即便家長對待學前教育的事情再功利,也不能否認其中存在的關于學前教育的種種啟蒙目的。其次是引導,家長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早日成長,望子成龍,希望能夠通過學前教育來提高孩子在未來競爭中的實力,所謂搶錢抓早,盡快謀劃,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一種引導。
2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音樂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在我國也收到來自家長和教育界的廣泛關注,隨著音樂學前教育的體系不斷完善,規模不斷擴大,音樂學前教育已經產生了一個十分巨大的環境影響氛圍,帶動著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和家長不斷的投資投入到音樂學前教育當中。我們可以認真的看到,在音樂學前教育的發展當中,存在著些許不合理的地方,盡管我們將其歸納為音樂學前教育體系成長中的煩惱,轉型期的陣痛,但是我們依然需要認真的總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刻的反思,只有在問題中到答案、在問題中做總結,才能為下一步的發展和學前音樂教學模式的根本進行探究,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邏輯歸宿和出發點。首先,在音樂教育中功利主義盛行,在學前音樂教育中孩子始終應該是第一位的,不是說我們投資多少、付出多少就是對孩子負責人,就是對孩子好,而是在這個過程中,真正讓還是成長多少,收益多少。在這個方面,中國的家長和學前教育機構都存在著功利主義現象,大家都沒有對孩子本身的天賦和意識進行尊重和挖掘,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直是被動學習,不能夠真正地得到應有的良好教育,不能夠真正的在學前教育中收益,得到真正的引導和幫助,這使得學前教育變為了孩子家長變相競爭和學前教育機構不負責的收費競爭,讓學前教育變為了味道。其次,學前教育不是啟蒙一個環節,有些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了鋼琴,就讓自己的孩子也學習鋼琴,看到別的孩子學習畫畫也讓自己的孩子學習畫畫,覺得到了這個時間段了,應該讓孩子學點什么,沒有考慮到孩子需要什么,在整個過程中,孩子的學習時間被家長充分安排,沒有啟蒙的時間。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一直延續,家長變成虎媽虎爸還好,如果不能,僅僅是跟風學習,半途而廢,不僅浪費人力物力,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孩子的自身的能力也沒有得到良好的啟發。最后,學前教育不成體系,學前教育機構是市場化的結果,良莠不齊的學前教育給學生帶來的授課效果也是參差不齊的,在整個學前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真正能夠看到的是不斷地對孩子進行課程調整,沒有想到孩子是否有能力完成,不斷的灌輸,填鴨式教育。沒有統一的模式,從個體、私人到機構、集團,學習教育的過程中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整個體系不統一,結構紊亂。
3學前音樂教育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聽障兒童;學前;音樂教育
一、學前特殊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美國著名的特殊教育學者柯克(Kirk,1983)對特殊兒童的定義是:在心智特質、感覺能力、神經動作或生理特質、社會行為和溝通能力方面,偏離一般或常態兒童,或具有多重障礙的兒童,而這樣偏離的情形,得靠學校教育設施的調整,或特殊教育服務的提供,才可發展其最大潛能程度。學前教育指的是0—6、7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與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與措施的總和。這個時期的音樂教育尤為重要,其重要性表現為:1.有利于盡早填補特殊兒童的生理缺陷;2.有利于改變和優化特殊兒童的大腦結構;3.有利于正確引導和提高特殊兒童的形象思維;4.有利于保護和促進特殊兒童心理活動的正常發展。
二、聽障兒童音樂教育的必要性
聽覺是人類感知世界、學習語言和發展認知能力的最有效途徑。聽覺障礙也稱為聽力殘疾,指各種原因導致的聽覺困難,聽不到或是聽不清環境及言語聲音。兒童正處于聽覺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聽力障礙嚴重的損害了兒童的語言功能,影響了兒童的認知、情感、個性、社會性發展,導致許多聽障兒童的心理發育不完善,常出現自閉、內向等性格缺陷。需要注意的是,聽障不完全等于聾啞,聽障兒童是可以通過助聽器去感知和認識這個世界的,也是可以通過系統的學習和訓練去練習發聲和正常交流的,這些兒童更需要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注和關愛。不少聽障兒童在學齡階段雖然進入正常小學,但在二、三年級以后成績不斷下滑,不能達到學校的教學要求,最后父母還是選擇了聾啞學校,造成這類現象出現的原因除了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這些聽障兒童在學前階段,其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等抽象的思維能力方面沒有得到全面的開發和發展,因此,隨著年齡和年級的升高,知識層面的學習越來越抽象,他們無法理解,加上個人身體和心理的缺陷,導致成績直線下滑。因此,聽障兒童的教育應該比一般正常兒童的教育更早,而音樂教育可以更好地開發兒童的大腦發育,刺激和訓練其聽覺、語言表達和認知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如果錯過了某方面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會對兒童的康復造成很大的困難。
三、聽障兒童的學前音樂教育
對聽障兒童進行音樂教育,這聽起來好像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事實上,雖然他們不能完全獲取和理解音樂,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音樂元素對他們進行音樂啟蒙教學和訓練。例如:一般的兒童早期教育,教師會選擇歌唱、韻律和欣賞等手段對其進行啟蒙教育,但這些看似很簡單的音樂活動對聽障兒童來說卻是很困難的。換個角度看,要讓聽障兒童開口歌唱或許很難,但只要方法適當,韻律活動、傾聽感受音樂、音樂欣賞等活動還是可以應用到聽障兒童的學前音樂啟蒙教育中的。
(一)韻律活動。一般的兒童進行韻律活動是訓練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而在聽障兒童的音樂教育中,韻律活動是為了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節奏感和聽辨能力。孩子可以通過助聽器去聽辨節奏的變化,在音節數量、音型、強弱、音色等音樂要素的變化中,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聽辨能力,培養其良好的節奏感,這樣的訓練有助于孩子對身邊聲音的捕捉能力,并快速地反應出來,同時也可促進大腦的發育。
(二)傾聽感受音樂。傾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聽障兒童養成良好的聽覺習慣。教師可通過游戲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教學,播放不同的音樂片段,讓孩子告訴老師聽到了什么。音樂可以是動物的叫聲、樂器的演奏聲,也可以是兒歌。通過這樣的游戲教育形式,孩子會知道聲音有大小、強弱、長短等差別,能夠寓教于樂。
(三)音樂欣賞活動。音樂欣賞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聆聽不同的節奏、情緒的音樂來感受音樂的內涵。這時,教師要注意音樂的選擇,教師需要選擇一些結構簡單、節奏明顯、易于理解的音樂,還可以帶領孩子編排音樂劇,使其更直觀地感受和理解、體驗音樂的結構,建立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和欣賞能力。
四、小結
聽障兒童的學前音樂教育是特殊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進行學前音樂教育幫助孩子感受環境、生活和音樂的美。但需要注意的是,音樂教育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的活動,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孩子,不要把學前音樂教育活動變成機械的康復訓練。
作者:梁冬玲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傳統學前音樂教育方式都是老師講孩子聽,老師唱孩子跟。孩子永遠處于被動狀態。另外,很多學前音樂教師對幼兒教育知識和技能比較枯乏,教育中照本宣科,側重理論講解,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孩子多是溜號狀態,積極性也不高,經常表現出不配合。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傳統音樂教學有著很大區別,打破了傳統音樂理論教學的模式,將課程轉變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則成了引導者、誘導者,教師并不直接把知識傳達給學生,而通過誘導手段,幫助孩子們自己去探索知識,讓孩子們能夠身心快樂自主學習音樂。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德國音樂學家卡爾•奧爾夫創立,自該方法創立就被廣泛應用到了世界各國的音樂教育中,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音樂教育體系,該教學法對世界教育都產生著深遠影響。這種教育方法的理念是“訴諸感性,回歸人本”,教育理念與我國素質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所以只有在學前音樂教育中積極應用和推廣這種教育方法,才能保障學前音樂教育有效性和質量達到學前音樂教學目的。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一)在音樂基礎理論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學前音樂教育中的基礎課程是樂理和視唱基礎,但實際上目前很多學前音樂教育并不注重這兩門科目的學習,甚至不開設這兩門科目,加之孩子自身又沒有樂理視唱知識,所以表現出對音樂沒有興趣。這兩門課程學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識譜、讀譜、唱譜,讓學生產生音樂興趣,提高學前音樂教學質量。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對樂理視唱基礎的學習應用了格子節奏練習法,將不同音調的音符放入不同的格子中。這種教學方式將死板學習變成了一種游戲,使課堂氣氛不再沉悶,有趣音樂教學內容,更是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快樂,在歡聲笑語中孩子就學會了音樂知識。另外,在視唱練耳教學中,這種音樂方式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打破了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使抽象難懂的樂理知識變得簡單易懂。
(二)在歌唱教學中的應用
歌唱教學是學前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想要保障學前音樂教學有效性必須強化歌唱教學。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非常注重歌唱教學環節,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不再是教師領唱,而是轉變成了個體獨唱、重唱、合唱、伴唱等多形式的音樂教學模式。這不僅僅豐富了學前音樂教育的內容和歌唱形式,更培養了學生的音樂興趣,提升了學生音樂素養。目前學前音樂歌唱教學多以教師唱和集體唱為主。在集體唱中引入一些奧爾夫教學的系列曲目,能夠有效提高學前音樂教學質量,這些曲目不僅清新流程,且曲風優美婉轉,十分適合學前音樂教育。
(三)樂器教育中的應用
樂器教育是學前音樂教育的另一大重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將互動和表演融合起來,構建了適合幼兒參與的音樂游戲,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學習小樂器的操作,讓孩子們感受不同的樂器節奏和風格,了解不同樂器的特點,例如碰鈴、角鐵、木魚等等。在樂器游戲中,通過讓不同樂器發聲,進而讓孩子對樂器產生好奇,便會自主去探索音樂規律。
三、結語
關鍵詞:職業學校;學前教育;音樂教學改革
音樂課程是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對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培養學生藝術審美、陶冶學生情操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現階段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發展實際沒有緊跟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發展步伐,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質量。為此,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一、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現狀
第一,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部分學生在上職業學校前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很多學生來自農村,來學校之前根本沒見過鋼琴。音樂課只是跟教師學唱過幾首歌,樂理知識一片空白。第二,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可以分為鋼琴、視唱、聲樂、樂理、合唱、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等幾部分??墒且驗橹新殞W生在校只有兩年或更短的時間,而且好多學校師資嚴重短缺,就出現了一個教師負責一個班所有音樂課程教學的情況,既不科學也不規范,教學效果更是可想而知。第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方向為幼兒園或早教中心。尤其是幼兒園,對學生音樂教學中兒歌彈唱、識譜、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要求還是非常高的。所以,學生在校只學習這么一點音樂教學中的皮毛,根本無法勝任幼兒園中的音樂課教學。
二、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改革方向
1.有的放矢的教學模式。學生入學之初,根據面試及個人意愿可分為美術方向或音樂方向的特長班。進入音樂特長班的學生,應該具備的第一點素質就是唱歌不能跑調。音樂特長班的課程可與普通學前教育班略有不同,適當增加音樂課及學生課下練琴的時間,而且在音樂教學中課程可以進行更加細致的劃分。有鋼琴特長的學生課下更多地去練習鋼琴、有聲樂特長的學生課下更多地去練習聲樂,教師有的放矢地教學,學生學起來一定會事半功倍。2.實行教考分離,鍛煉學生的膽量。學生在職業學校學習階段,一般情況就是一名音樂教師從入學之初一直把這個班帶到畢業。開始面對教師上課的時候還會有些緊張,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會和教師越來越熟悉。針對這種情況,就應該在期末考試的時候,讓學生單獨在舞臺上進行考試,現場抽題——彈琴、唱歌,所有音樂組的教師現場打分,真正實現教考分離。第一學期,學生們可能不適應,會特別緊張,但幾個學期下來學生的膽量一定會越練越大。3.分組教學,事半功倍。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每個班的學生都會達到40~50人,班容量很大,這就增加了教師開展音樂教學的難度。音樂教學不同于語文、英語等大班課的教學,更適合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方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的方法。教師指定知識和技能掌握較好的學生當這一小組的組長,指導監督小組成員練習鋼琴或聲樂,并把小組成員練習情況反映給教師,小組成員之間也可以相互討論學習,優勢互補。教師也可以根據組長反映的情況,合理安排接下來的教學工作。4.適當加入奧爾夫教學法。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屬于當今社會最有影響力的教育體系之一,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將舞蹈動作、肢體語言等多項綜合藝術形式融合為一體。對此,在學前教育的音樂教學中可采用游戲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即興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融合其他學科如美術,開啟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小結
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改革任重而道遠,希望通過音樂教學的改革,能為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提供服務。
作者:曹宗楠 謝春玉 單位:河北省承德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劉麗.淺談如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質量[J].遼寧師專學報,2003(6).
(1)生活在音樂中。
環境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讓學生先在無意識中聆聽,再通過教師的引導主動聆聽,逐漸培養聆聽習慣。課外時間,可通過學校的廣播站播放音樂,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和地點播放,如除校園以外,還可以在餐廳、宿舍、教室樓道甚至衛生間。音樂是可以舒緩心情的,如果能夠隨時隨地讓學生在音樂的環境中,學生的心情常處于愉悅的狀態,久而久之,內心會越來越柔軟和敏感。
(2)音樂內容的選擇。
學生多接觸的是通俗音樂,如果強迫他們直接接受更有內涵和高雅的音樂,因為其欣賞層面未達到,會產生抵觸心理。課堂上,可先從他們喜歡的通俗歌手和作品中選擇內容,如周杰倫作品中不少具有中國文化和教育作用的作品,通過不同通俗歌手作品的介紹、聆聽、引導,學生會逐漸明確什么是通俗唱法并會獲得好音樂好作品的判斷標準。等學生明白什么樣的音樂是好音樂的時候,當學生對美的感覺逐漸提高的時候,可適時地加進對世界流行音樂的欣賞,以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其明白音樂風格的多樣性,對音樂多樣的聆聽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包容性和理解性。當學生見識了不同風格的世界音樂后,再回到本土音樂上來,更深刻地去感受中國本土音樂的風格特點,領會中國本土音樂的魅力,讓學生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道理,從而逐漸形成對中國本土音樂的喜愛和欣賞,引領學生由被動感知到主動探尋中國音樂學習的道路上來。
2發現美的習慣
音樂是開啟人心靈的,閉合的心靈無法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我發現,不少學生對生活中的美有些熟視無睹,這種閉合的心靈很難感受到生活的豐富,也無法感知音樂的美好。我們可以通過音樂鑒賞的方式來啟迪學生,引導學生提高其審美能力。例如,當學生欣賞中國民族音樂的時候,很多人會以為現在的中專學生一定都不喜歡,其實不然,關鍵要看如何選擇作品和如何引導學生。例如,欣賞視頻民歌手張燕的作品《月亮女兒》,那美輪美奐的MTV畫面,優美的風光環境,美麗的主人公,極具中國特色的造型設計,加上甜美的聲音和優美的旋律,無不讓學生贊嘆,學生一下就對中國的民族音樂有了一個新的感受。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實際上已經對專業性的聲樂作品有了一個理解,再加上這些優秀作品的欣賞和引導,極大增強學生對專業學習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學生會帶著一種對美好的直觀感受,在一種新的審美標準下去努力。而這種審美的引導和審美價值判斷的標準是在長久的引導下實現和建立的,觸動學生的內心并建立長久的對美好事物的感受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音樂教師不斷地挖掘和發現優秀的作品,并一點點地幫助學生去發現其中的美。比如剛才的《月亮女兒》,不僅僅從整體上去感受作品,更要從每個細節去分析,讓學生明白如何來發現和評判美。再如宋祖英的《飛》是一個很好的引導學生欣賞并理解民通唱法作品的例子。學生一旦在長期的引領過程中建立了某種對美的判斷標準,就會潛意識地將對美的感受和領悟貫穿到實際的學習中來,當他們再來演唱、演奏和表達作品的時候,音樂的生命力就能從這些學生的身體里顯現出來。而這種美的引導并不僅僅在課堂的音樂作品欣賞中,要通過作品延伸到實際的生活中來,對自然、對身邊的人、對一個東西、對一件事情……
3表達的習慣
自我情感體驗屬于自我的情感成分,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所持有的一種態度,包括自我感受、自尊感、自信心、羞恥感、自豪感、自卑感、內疚感和自我欣賞等。學前階段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詞匯量少,多使用短句。有的幼兒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只能借助肢體語言。由此可見,幼兒很難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而音樂就是一種很好的途徑,在表達幼兒自我情感的同時,幫助我們更加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如果你是教育工作中的有心人,你就會在工作中發現,當幼兒高興時,他們有時不會主動地說“我很高興”,但是你會看到他不由自主地唱著老師教過的歌曲,原來他找到了表達高興的另一種語言。我們每個成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不高興了就大聲地唱悲傷的歌,高興了也哼哼喜歡的小曲兒。兒童也可以這樣宣泄情感、發泄多余的精力。無論多大,我們都需要抒感,使內心暢快。通過歡快的歌曲《粉刷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幼兒可以傳遞快樂的情感,建立起良好向上的心理環境;通過節奏感強的歌曲《加油干》、《蜜蜂做工》讓幼兒在積極亢奮的演唱中表現出勞動的力量電影,發泄多余的情緒,提高自控能力;在歌曲《有只小燕子》中,幼兒通過歌詞體驗幫助小燕子獲得快樂,感受助人的樂趣,促進助人行為品質的形成。另外,音樂作為一項有效而神奇的工具,還可以幫助那些存在缺陷的人們。電影作品《洗澡》里傻傻的二明遠遠不及哥哥聰明、英俊,剛開始你會覺得他是那么不起眼的小人物,但當他在澡堂里唱起帕瓦羅蒂的《我的太陽》時,他的形象突然變得無比高大,這時候的二明是充滿自信的,他遠遠掙脫了自卑感。音樂就是有這種神奇的力量,在一瞬間讓人充滿信心。作為教育者,我們可以挖掘那些自卑、自閉的兒童的音樂潛力,幫助他們在音樂方面發現自己的優勢,嘗試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找到自信,逐漸走出封閉的內心,從而更加積極地生活和學習,走向更精彩的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有的幼兒不善于語言表達,不精通美工,也沒有很好的體育細胞,但是他也許是個未來的演唱家、指揮家,“學業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我們可以幫助幼兒在音樂上找回自信,獲得成功。
二、音樂教育可以幫助幼兒提高自控能力
自我控制屬于自我的意志成分,主要指個體對自己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調節和控制,包括自我監督、自我掌握、自我控制、自我改造、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等。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通過音樂技能的學習,兒童學習控制自己的發聲器官,同時有意識地調控自己的身體動作和活動與音樂協調一致。學習音樂知識時,不可避免地總會學習一些規則,如每首兒歌每個小節的拍子是一樣的,老師用固定的曲子發出固定的指令。在開展打擊音樂活動中,幼兒必需在規定的段落按分工承擔自己的演奏部分。通過這些規則,潛移默化地傳達給兒童一個隱藏信息:社會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行為準則,我們必須學會自我約束、自我監督,并且不斷地自我改善以適應這個生活環境,只有遵守社會規則,按規章辦事,各司其職而又相互協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務。此外,許多兒童歌曲都蘊含了良好的思想品質,如歌曲《我的好媽媽》就對幼兒起到了感恩教育;歌曲《夸家鄉》引導幼兒熱愛自己的家鄉,讓幼兒有建設家鄉的美好愿望;韻律活動《螞蟻搬豆》讓幼兒在表演中學會了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培養了幼兒熱愛集體的情感。通過音樂教育,這些思想品質可以潛移默化地融入兒童的知識建構中,其影響是終其一生的。
三、挖掘音樂教育的功能,促進幼兒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