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4 07:11:23
序論:在您撰寫數學創新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教師自身科學觀和教學觀的轉變
人類任何活動都離不開哲學思想的指導,數學教育活動也是這樣。教師對數學本質的認識對于他們的教學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正如塞姆(R.Thom,1971)所說的“事實上,無論人們的意愿如何,一切數學教學法根本上都是出自某一數學哲學,即使是很不規范的教學法也是如此?!币蚨處熡^念的更新是必要的。當今的數學觀已從傳統的靜態的、絕對主義的觀點向動態的易謬(經驗主義和擬經驗主義)的數學觀念轉化。因此數學教學中不應該把數學看成是簡單符號的匯集,僅注重于具體的結構和公式,而應該注重對知識發生過程的深入分析。由于數學的建構性質,我們就應承認數學的猜測性,在數學中除了嚴格的邏輯證明以外,應教會學生猜測的方法。同時,應由行為主義指導的接受———授予學習理論轉移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即認為數學學習并非學生對教師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一個以原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的主動地建構過程。事實上,許多教師深受行為主義觀點影響,“題海戰術”就是以此為淵源的,使學生不斷地強化訓練,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起聯系,而不是強調理解、認知和創造性。這樣的教學活動抹殺學生之間所必然存在的個體差異,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建構主義的數學觀具有重要的教學含義,由于數學對象并非現實世界中的真實存在,如果學習者不能首先在頭腦中實際地去“建構”出相應的對象,即使借助于語言“外化”的對象重新轉化為思維的內在成分,就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數學知識。
1.2教師作用的重新認識
1.2.1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激勵者
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包括學習的社會性動機和認知性動機(好奇心、求知欲、興趣等)。教師應當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而不只是一堆無用的符號和公式?!芭d趣是創造的源泉”,如果沒有興趣,是不可能會有創造的。教師首先要利用數學的應用的廣泛性、趣味性、優美性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產生創造的熱情。
1.2.2教師應當很好地發揮教學組織者的作用
傳統的教學活動,教師較多的考慮“教”的技巧而較少探索“學”的規律,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形成了惰性和依賴性。因而教師必須對數學知識的建構進行設計和組織,將書本上的內容轉化成具有探索性的數學問題,使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知識的建構活動。
1.2.3教師應發揮重要的導向作用
由于教學活動是在學校進行的一種社會化活動,學生通常不能清楚地意識到所建立的知識和已有經驗的局限性,更不能自覺地去設計學習目標,并自發地形成更為合理的思維方法和建構起系統的理論知識。所以教師應在教學中很好地發揮“啟發者”、“置疑者”、和“示范者”的作用。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不應是從天而降的“救世主”,而應作為一個有益的啟發者,調動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適時地點撥,循循誘導,使其擺脫困境,啟動創造機制。而當學生取得獨立進展時,教師應當給予及時的反饋,明確其進一步的前進方向。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創新意識2.1創設情境,啟發創新思維
建構主義提倡情境性學習,主張學習應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目標。而數學知識產生于社會實踐,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首先通過創設情境架設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橋梁,改變學生認為數學無用論的觀點;其次通過低抽象度的數學情境,幫助學生獲取必要的直觀經驗和預備知識,按照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學生的認知規律來設計教學情境,激起認知沖突,使學生主動地參與知識的探索,啟迪創造思維。
2.2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發揮思維的創造性
教育家羅杰斯曾提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在公平的環境中,學生務須設防,沒有限制,才會有求異探索的勇氣和創新改革的意識。由于建構活動的自主性,營造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就成為教師的重要責任。在其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享受合理的自由思維的空間,充分發表和交流自己的見解。由于任何認識活動都是主體主動地建構活動,因此即使是同一數學內容學習,不同的個體完全可能由于知識背景和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而有不同的思維過程。所以在充分肯定教學活動規范性的同時,我們不應過分追求統一性,例如:計算結果必須要用小數和分數表示,解題必須有哪些步驟。相反要注意提倡思想的開放性與創造性,“數學的本質是自由的”,應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考慮問題,尋找創新的閃光點。
2.3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發展思維的創造性
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不只體現在課堂積極地回答問題,而應該表現為內在的思維上的主動。從這個角度來說,應該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多提問題,使思維始終處于問題提出———問題求解———問題解決的狀態中。而現在的學生大多只會學,很少問,提不出問題是不可能有創新的,所以首先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特別要注意防止學生用一種習慣了的固定的思維模式去考慮問題,尤其是不要輕易將方法和結論“施舍”給學生,而應當鼓勵學生去猜測、去探索。
3再現“腳手架”,提高創新能力
3.1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數學是人類建構活動的產物,由于它的形式特性,數學思想方法相比具體的數學知識更有意義。只有認識到隱藏在具體數學知識背后的思想方法,才能深刻的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具體的數學知識。就新的創造性工作而言,具體的數學知識只是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僅是生活“建筑物”中的“腳手架”,關鍵在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大小,這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是對有效的思維模式的自覺地運用和創造。另外,從教學的角度分析,大多數學生將來并不從事專門的數學研究,也未必用得上任何稍微高深一點的數學知識,而數學思想方法則有著十分廣泛的普遍意義。它不僅可以用于數學研究,而且可以用于人類社會生活與文化研究的各個領域。由于數學思想方法不依賴于任何物質形式,單純憑借“思維的想象和創造”就可以構造出各種可能的量化模式,從而為人類的創造性地發揮提供了理想的場所。因而,我們應把幫助學生學會數學地思維,學會數學地觀察世界、解決問題看成數學教育的主要目標。
3.2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這實際上可以看成是建構主義的一個必要結論,因為任何認識到最終都必須通過主體相對獨立的建構活動才能完成,因而對主體的相對獨立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支架式教學主張學生的主體參與,最終將指導監控學習任務由教師向學生轉移。要培養學生成為“會數學地思考”的人,獨立完成建構活動,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念,都離不開認知活動中的自我意識,離不開元認知水平的提高。元認知簡單地說就是關于認知的認知,是以人的認知活動的各方面為意識對象,并對人的認知活動進行監控、調節和評價,其實質就是人對自己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
數學學科的自我監控能力的往往是在對所學知識的系統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它的重點在于對思維活動的檢查和調節:反思自己是怎樣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利用了哪些基本的思想方法、技能、技校;走過了些彎路;由那些容易發生(或已經發生過的)錯誤,原因何在;該汲取經驗教訓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要求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給學生反思技能的指導和訓練,使學生自覺地進行反思,提高元認知能力。
4開展合作學習,培養創新個性品質
建構主義非常重視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它關注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群體間的人際關系和交往活動,追求建立一種相互接納、互相理解的友好的人際關系。這不僅有利于個體獲得集體意識和行為規范,提高自我教育水平,實現個體與社會的溝通,同時也極大地激發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教師和學生都獲得自我的充分發展。數學發展史告訴我們,數學交流對于數學思想方法的產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概率最初就是在費馬和帕斯卡的書信交流中產生的。數學具有典型的思辨性,在學習中,通過同學間的交流,學生不僅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的觀念進行表述和辯論(反?。?,而且也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并作適當的評價。沒有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就不能得到周圍環境的支持,不能與人友好的相處,也就沒有創新的基礎,因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我們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
建構主義學習觀至20世紀80年代至今是最熱門的話題,它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以原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的主動地建構及完善自身認知結構的過程。當今的建構主義者提出了許多富有創建的教學思想,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探索性、建構性;對學習做了高級學習和低級學習的區分,批判教學將低級學習的教學策略不合理的推進到高級學習中;提出改變教學脫離實際情況的情境性教學;重視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培養等等。這些主張對于深化教育改革具有深遠的影響,建構主義雖然沒有給你數學教育開一張“新處方”,但猶如一縷春風打開了人們對數學教學的新思路,為我們從根本上改善數學教育,特別是創新教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它目前正是世界范圍內的研究熱點,如何結合我國的教學特點,創意我們自己的教學理論,促進數學教育的發展,是一項意義深遠的研究課題。特別是,如何利用建構主義指導數學教學實踐,還有待于更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鄭毓信.數學教育的現展[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2彭坤明.知識經濟與教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徐艷兵.極端建構主義以下的數學教育[J].外國教育資料,2000(3)
一、數學教學中必須正確理解創新教育的實質
所謂“創新教育”,是指在基礎教育階段,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在課堂上通過對學生施以創新教育,使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原有的基礎上去發現、認識有用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維、新方法,掌握基本規律并具備相應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基礎。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必須全面貫徹創新教育的精神實質,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新教育。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對中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促使他們去認識數學領域的新發現、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知識的一般規律,使他們具有一定的數學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數學素質基礎。
二、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指學習者主動發現問題,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的一種心理趨向。因此,數學課的教學必須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建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教學觀,并以此為指導,從不同方向組織教學。
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創新思維,形成創新技能
1.實施創新教育,首先必須轉變觀念
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的時候,不應只是進行運算技能的傳授,應著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學生創新意識及創新精神,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接觸生活。同時在中學開展創新教育,重點應放在學生的觀察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上。觀察力是認識事物的門戶和源泉,人的智力活動是從觀察開始的,一切發明創造、發現也都始于觀察。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往往異想天開,因此要鼓勵學生敢于向各種假設提出挑戰。
2.激勵學生積極探討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潛能
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設問、發掘出學生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首先,教師應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例如在講《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時,設計課前提問:“A、B、C三個村子(呈三角形分布)合建一所學校,校址應選在何處,才能使三個村子到學校的距離相等?”學生帶著這個懸念學習這部分知識,學習興趣很濃。其次,提供質疑問難的條件,讓學生有質疑問難的時間和對學生多啟發、多誘導等。再次,注重質疑問難的效果。應抓住有價值的值得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取有效的提問方式,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指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學習。例如在講《 等腰三角形性質 》時,設計問題“每位同學做一個等腰三角形的紙片,作出底邊上的高,沿底邊上的高折起來觀察兩個底角的關系怎樣”這個問題既符合先動手、后動腦的科學性,又能啟發學生探索,進而總結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3.與信息技術相結合開設研究性學習
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數學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是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一條有效途徑。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面對收集到的大量的數據及其他信息,必須及時加以處理,為了較快地完成各個工作步驟,需要頻繁地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因此,在數學學科的“研究性學習”中有機地將數學學科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整合,恰當地運用媒體技術,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 概率 》一課時,讓學生對一些民眾關心的彩票中獎率問題,通過調查后借助計算機技術進行統計。教師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有時間有條件接觸自然、參加社會實踐,發現發明創造的課題,并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工作,關心和了解社會,增加創造性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學科的交叉滲透,將一些關系密切的學科內容合并,加以融會貫通,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創新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情感和創新個性
創造過程是激烈的智力活動過程,也是強烈的情感活動過程。那些具有杰出創造才能的人,他們的偉大發明和發現始終伴隨著崇高的情操。除創新情感外,個性在創新能力的形成和創新活動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個性特點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創新成就的大小。創新個性一般包括勇敢、富有幽默感、獨立性強,有恒心以及一絲不茍等良好的人格特征??梢哉f,學生具有優良的創新情感和良好的個性是形成和發揮創新能力的底子。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環境
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地教學模式。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漏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第三,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教師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每堂課里都要進行各種總結,也必須有意識地讓學生總結,總結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培養學生總結能力,即鍛煉學生集中思維的能力,這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相輔相成的,集中思維使學生準確、靈活地掌握各種知識,將它們概括、提取為自己的觀點、作為求異思維的基礎,保障了求異思維的廣度、新穎程度和科學性。
二、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高低適度,問題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問題會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因興趣而學,而思維,并提出新質疑,自覺的去解決,去創新。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課堂上,要打破以問題為起點,以結論為終點,即“問題―解答―結論”的封閉式過程,構建“問題―探究―解答―結論―問題―探究……”的開放式過程。
例如,在學習圓周角定理時,可以通過教具移動圓周角頂點的位置,讓學生觀察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和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位置關系,通過觀察,應當認識到,有些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要分情況進行討論:當圓心在圓周角的一條邊上,同一弧所對的圓周角和圓心角有什么關系?先讓學生猜想,然后證明;當圓心在圓周角的內部或外部時,同一弧所對的圓周角和圓心角又有什么關系?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要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打破習慣的思維模式,發展思維的“求異性”,一題多解、多證,就是很好的體現這種模式。
關鍵詞: 數學教育 創新教育 重要意義
強化教育與實現數學素質教育已成為數學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回顧數學教育的發展進程,20世紀60年代的“新數運動”,70年代的“回到基礎”,80、90年代的“大眾數學”、“問題解決”,每一個進程都是對前一個進程中的教育弊端的揚棄與批判。因而,在課堂教育中有效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創新教育是一個極具時效性與迫切性的問題。
一、正確認識數學中的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對中小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促使他們去認識數學領域的新發現、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一般規律,培養他們具有一定的數學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數學素質基礎。即在全面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著重研究和解決如何培養中學生的數學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及創新個性。
二、營造數學學科創新教育的氛圍
每個學生都具有潛在的創新能力,要把這種潛能轉化為現實中的創新能力,應營造濃厚的適宜創新的氛圍,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數學教師具備創新精神,這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忽視,教師本身所具有的創新精神會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創新熱情。因此,我們應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努力提高創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創新性、更靈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和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較適宜的“氣候”和“土壤”,以“升學率”為教育目標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和教師都處于高度緊張的機械知識傳播中,很難形成創新意識,這些嚴重阻礙了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轉變過去提倡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并重的模式,實現由“教”向“學”過渡,創造適宜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形成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寬松環境。
最后,創造一套適應創新教育的課余活動。引導學生走進自然,學會觀察,在觀察中發現不同事物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在此基礎上產生好奇心和對未知事物的興趣。
三、數學創新教育的內容與培養
(一)重視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1.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指個人所面臨的刺激模式與個人知識結構所形成的差異,也就是呈現在人們眼前的事物所具備的條件。在情境創設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1)情境展現原則。
在將數學的學術形態轉化為教育形態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所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的發生、發展的可能性過程,創設學習環境,展現知識背景,促使學生創造思維活動的發生。
(2)情境相容原則。
在情境展現過程中,應該設計能全面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情境,以“情”(情緒、情感等)的激發去促進“意”(意志力、毅力)的發展和優化,創造一個培養學生情商的良好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奮發學習和探索創新精神。
2.鼓勵質疑問難。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迸囵B學生創新意識就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他們學會觀察,使學生敏于質疑,善于解疑,并能夠同中見異,異中見同,平中見奇,能夠從一些司空見慣、不易察覺的地方看出問題,使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二)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創新思維。
數學創新思維既是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綜合,又是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的辯證統一。數學創造性思維不同于一般的數學思維,它不僅發揮了人腦的整體工作特點和下意識活動能力,而且發揮了數學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審美與綜合作用。數學創造性思維有若干特殊形式(如逆向思維、直覺思維、簡縮思維、發散思維等),有較多區別于其他思維的特征。因此,在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幾點。
1?郾夯實基礎,重視知識的積累。
知識與思維能力是密切相關的,脫離知識,思維能力的培養便失去了基礎,不去發展思維能力,難以有效地掌握知識,兩者是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體。數學家龐加萊曾指出:“數學發明創造就是識別、選擇,是知識的重新組合?!币虼耍匾曋R的積累有利于學生的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
2?郾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數學創造性思維。
數學學習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學生創造性思維往往是由解決問題而引發的。因此,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必要途徑之一。
3?郾運用聯想和猜想,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種能動的思維能力,是對頭腦中已接收和儲備的各種信息、材料和表象,憑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進行組合、改造,創造出未曾感知過或從未存在過的事物新表象的過程。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失去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p>
數學想象可分為聯想和猜想兩類。聯想是由一個事物想象到與其相關聯的另一個事物的心理過程;猜想是根據已知的事實和數學知識,對未知量及其關系所做出來的一種似真判斷。偉大數學家牛頓就曾直言:“沒有大膽的聯想和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甭撓牒筒孪胧敲芮邢嚓P的,一般的,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是先聯想后猜想,聯想越豐富,猜想就越合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就越明確。因此引導學生大膽聯想和猜想,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開發智力,發展創造性思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加強數學能力的培養,形成創新技能。
數學能力是表現在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維方法上的個性心理特征。其中數學技能在解題中體現為三個階段:探索階段―觀察、試驗、想象;實施階段―推理、運算、表述;總結階段―抽象、概括、推廣。這幾個階段包括了創新技能的全部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加強解題的教學,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同時,進行有意識的強化訓練;自學例題、圖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數學符號、溫故知新、歸類鑒別等。學生在應用這些方法求知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數學能力,形成創新技能。
(四)開感智力教育,培養創新個性品質。
美國學者阿瑞提在《創造的秘密》一書中提出:“盡管創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創造力的先決條件。”可見,創新過程并不僅只是純粹的智力活動過程,而且需要以創新情感為驅動力,以良好的個性品質作后盾。在數學教學中,激勵學生要樹立同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具有像愛迪生發明燈絲一樣的堅定信念。在“問題數學”中培養學生具有敢于求異、敢于創新的氣魄,自主探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利用“挫折數學”,培養學生堅韌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難和挫折的頑強意識和良好的人格特征,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創新精神和個性品質。
【關鍵詞】數學 創新 思維
創新的活力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社會不斷進步的動力,是一個國家強盛的支柱。1999年數學高考學科命題,集中體現了創新的意識。這實質上是命題走向成熟的標志。
何謂數學思維過程呢?簡而言之就是數學概念,數學定理、公式、法則及其數學問題解決過程中,它們發生、發展及其形成的過程,以及數學知識相互間的關系及聯結。其核心是思維的變化過程。廣義是指數學過程。
要實施數學創新教育,就要拋棄那些傳統的數學教育觀。傳統的數學教學重知識、輕過程;重學歷,輕學歷;重記憶定勢,輕思維發展;重概念辨析,輕數學應用;重局部體系,輕聯想推廣;重章節結構、知識本身,輕相互聯結和思想方法,等等。這些傳統的作法都是與數學創新教育相違背的。它們的本質區別就在于重數學知識,輕數學思維過程。
要實施現代的、全新的數學創新教育觀,一定要求我們廣大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拋棄創痛的觀念和做法,處處體現創新教育觀念和做法,也就是數學教育活動的過程充分的展現思維的過程。
注重數學思維過程是數學教育規律的要求,是數學本質的要求,是思維科學的要求,是創新教育的要求。其實數學的教育要注重數學思維過程,早就被數學大師們所提倡。
實際上我國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直所開展的數學思維研究,也正式這一思想的體現。數學的過程是思維的過程,數學的創新教育要注重數學思維過程;現在我們將前人的成果繼承并發揚,將注重思維過程與創新教育結合起來創立一個嶄新的數學教育形式。
數學教學活動如何實施創新的數學教育觀呢?我們已經樹立了一種最根本的觀點,那就是始終如一的貫穿數學思維過程。
如何貫穿“數學思維過程”?它首先要求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體現創新教育的課堂“數學思維過程”行為表現。那就是要常常使用:推斷、類比、聯想、想象、發散、逆向等方法;善于引導學生尋根問底,“無事生非”弄清事物的來龍去脈,學生異想天開的荒唐也不會遭到批評;善于引導學生另辟蹊徑,把發現的新問題、新感受,告訴他人,教學是開放式的;善于引導學生從看似互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它們相互間的關系;善于引導學生對事物的結果進行推斷并證明,并不斷改變條件、環境進行推斷或懷疑;善于引導學生將已知的事物和學到的知識重新進行概括和總結;常常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盡可能多的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等。
其次,數學教師要深入挖掘和了解,無論是數學概念即使是數學符號,還是數學定理、公式和法則,它們的產生過程、涵義、及其發展歷程,以及它產生的意義和作用。只有對其全方位地揭示和深入的理解,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要注重各知識點間的聯結點。即便是解題教學與應用問題教學也一樣,也有它的思維過程。
某一項數學成果所獲得的數學思維過程,是數學家的心路歷程,某一個解題數學思維過程,體現不同的思想方法,都會給學生很重要的的啟迪。我們常說:注重過程是關鍵,實質上這一“過程”是全方位的“過程”。
[關鍵詞]創新教育 數學教學 能力培養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對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促使他們去認識數學領域的新發現、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規律,培養他們具有一定的數學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數學素質基礎。即在全面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著重研究和解決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以及創新個性的問題。下面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種做法。
第一,注重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育,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在教學數學知識時,通過有關的實際例子,談談數學對科學發展中的作用,使學生認識學習數學的意義,鼓勵學生學習成才,并積極參加數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成就動機。提倡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了解所有的數學成就都是在舊知識基礎上的創新,這一切都源于對數學濃厚的興趣。源于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有意識地主動學習更多更全面的數學知識,為將來的創新活動奠定扎實的數學功底。學生在接受教育和攻取知識的同時,形成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
第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訓練創新思維。數學可以說是思維的體操,因此,若能對數學教材巧安排,對問題巧妙引導,創設一個良好的思維情境,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學中應打破“老師講,學生聽”的常規教學,變“傳授”為“探究”,充分暴露知識形成的過程,促使學生以探索者身份去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數學解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方位觀察,多角度思考,廣泛聯想,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活躍的靈感,解題后讓學生進行反思和引申,鼓勵學生積極求異和富有創造性的想象,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第三、培養數學能力,形成創新技能。數學能力表現在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上的個性心理特征。其中數學技能在解題中體現為三個階段;探索階段----觀察,試驗,想象;實施階段----推理、運算、表述;總結階段----抽象、概括、推擴。這幾個過程包括了創新技能的全部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有意識的強化訓練。學生在應用這些方法求知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數學能力,形成創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