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6:23
序論:在您撰寫元素化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關鍵詞:元素周期表,規律
一.“m/n定性”規律:
若主族元素族數為m,周期數為n,則:①m/n<1時為金屬,m/n值越小,元素失電子能力越強;②m/n>1時是非金屬。m/n越大,元素得電子能力越強;③m/n=1時多為兩性元素。例如:Na是第一主族元素,m/n=1/3<1為金屬,Cl是第三周期第七主族元素,m/n=7/3>1為非金屬。
二.“陰前陽下,徑小序大”規律:
“稀有氣體元素原子、與之同周期元素的陰離子及下一周期元素陽離子”三者之間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同時原子序數大的,其粒子半徑反而小。例如:
r (Ca2+)<r(K+)<r(Ar)<r(Cl-)<r(S2-)。
三.序差“左上右下”規律:
元素周期表中上下相鄰兩元素原子序數之差,取決于其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果它們位于元素周期表ⅢB元素之左(或右),它們的原子序數之差就是上(或下)面的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個數。
四.主族中非金屬元素個數規律:
除ⅠA族外,任何一主族中,非金屬個數=族序數—2。
五.“對角”規律:
1.沿表中金屬與非金屬分界線方向(↖ ),對角相鄰的兩主族元素(都是金屬或非金化學論文,性質(得、失電子能力)相近。
2.元素周期表中左上右下(↖ )相鄰的兩金屬元素的離子半徑相近。
六.“奇偶數”規律:
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為奇(或偶)數的元素,元素所在的主序數及主要化學價也為奇(或偶)數(第Ⅷ族元素除外),即價奇序奇,價偶序偶。
七.“序位互定”規律:
若n為奇數,則第n周期最多容納的元素種數為(n+1)2/2;若n為偶數,則第n周期最多容納的元素種數為(n+2)2/2。應用這一規律,不僅可求出任一周期所含元素種數(第七周期為排滿除外),進而還可以“序位互定”,即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數,可確定其在表中的位置;已知某元素在表中的位置,可確定出其原子序數。
八.“分界”規律:
1.表中金屬與非金屬間有一分界線,分界線左邊元屬(金屬元素)的單質為金屬晶體,化合物為離子晶體。分界線左邊元屬(非金屬元素)的單質及其相互間的化合物為,固態時多為分子晶體。
2.分界線附近的金屬多數有兩性,非金屬及其某些化合物多數為原子晶體(如晶體硼、晶體硅、二氧化硅晶體、碳化硅晶體等);同時在分界線附近還可以找到半導體材料。
3.若把元素周期表從第ⅤA與ⅥA之間分開,則左邊元素氫化物化學式,是將氫元素符號寫在后面(如SiH4、PH3、CaH2等);而右邊的氫化物化學式,是將氫元素符號寫在前面(如H20、HBr等)。
1區域地質特征
羅甸玉礦化帶位于羅甸縣城西南,與望謨、廣西毗鄰。大地構造位置位于華南褶皺系-右江褶皺帶北西緣,與揚子準地臺-上揚子臺褶帶相毗鄰[4]。區內出露地層有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和第四系,其中二疊系四大寨組是軟玉礦的賦礦層位,軟玉礦體主要產于輝綠巖與四大寨組灰巖接觸帶上(圖1B)。二疊系四大寨組主要由碳酸鹽巖、碎屑巖組成,羅甸一帶灰巖逐漸增多但層厚變薄,甚至全由深灰色薄層含硅質、粘土質條帶粉-泥晶灰巖組成[16]。區域構造主要發育北東向、北西向及近東西向斷裂,斷裂與褶皺均較發育,褶皺疊加現象明顯。區內巖漿活動單一,僅發育基性輝綠巖,輝綠巖巖體呈巖床狀侵位于二疊系四大寨組,局部呈微角度斜切圍巖。本區輝綠巖是晚二疊世峨眉山玄武巖同質異相的產物[17]。由于黔南羅甸-望謨一帶處于峨眉山大火成巖省東部邊緣,并出現了一定規模的輝綠巖侵入現象,形成眾多的輝綠巖床(圖1)。區內變質作用主要為輝綠巖侵位所引發的接觸變質作用,其變質作用主要發育于輝綠巖與二疊系四大寨組灰巖之間。
2礦床地質特征
羅甸地區輝綠巖結晶顆粒多樣,包括細晶、粗晶、斑晶輝綠巖,多呈巖床狀順層侵入,延伸較長。輝綠巖體上下兩側均發育圍巖蝕變,上側接觸帶以大理巖化及玉化為主,為軟玉礦體的主要產出部位;下側以硅化為主,未發現透閃石化(圖2)。羅甸軟玉礦(化)點眾多,主要分布在晚二疊世輝綠巖與二T2b2-中三疊統邊陽組中段;T1-下三疊統;T1y-yn-下三疊統夜郎組-永寧鎮組;P1-2S2-二疊系四大寨組二段;C2mp-上石炭統馬平組;C2hn-上石炭統黃龍組;C1d-b-下石炭統大塘組-擺佐組;D3s-d-上泥盆統響水洞組-代化組;D2h-中泥盆統火烘組;βμ-輝綠巖;疊系四大寨組燧石灰巖的接觸帶或其附近。通過野外調查發現,灰巖與輝綠巖直接接觸部位玉化程度低,僅發育厚約1cm的玉化薄膜(圖2),而較好的玉石礦層并未與輝綠巖直接接觸(圖3A)。區內玉石礦體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及不規則團塊狀產于大理巖化帶或硅質巖帶內,其中以層狀、似層狀居多,厚度變化較大,介于0.05~0.4m之間,多數為0.15~0.2m。玉石按顏色可分為白玉、青白-青色玉和花斑玉,幾種玉石在礦床剖面上交替出現,如同一剖面中出現青玉—大理巖—白玉—大理巖的現象,各礦點均以花斑玉居多,花斑玉又可分為青色底花斑玉和灰色底花斑玉。位于羅甸羅悃鎮南4km的羅悃軟玉礦處于床井背斜南翼,礦體與圍巖接觸形式表現完整(圖3A)。輝綠巖呈巖床狀順層侵位于四大寨組第二段中上部,并與上、下地層呈平行接觸。輝綠巖與上覆灰巖接觸處形成大理巖化帶,大理巖化帶底部50cm內有不規則玉石脈產出,且兩條玉化層均產于夾有硅質條帶的大理巖化帶內(圖3B)。羅悃剖面輝綠巖結晶較細(圖3C),圍巖蝕變較弱。靠近巖體的玉化層厚約5cm,遠離輝綠巖的玉化層玉化較好,呈淺灰色,厚約10cm。兩層玉化層之間為夾硅質條帶大理巖,玉化層與大理巖邊界模糊。玉化層之上的灰巖未見明顯蝕變現象,灰巖間夾較多燧石條帶。
3采樣及測試分析
測試樣品主要采自羅甸縣羅悃剖面,部分玉石樣品采自羅甸其他幾個剖面,共計16件。將樣品在65℃左右低溫干燥12~24h,用無污染鄂式破碎機一次性高效破碎到70%以上的重量能達到2mm(10目)以下,盡量縮短流程,以避免粉塵積留造成的樣品交叉污染。使用來復縮分器,按“1/2+1/4+1/8…”多次手工縮分出300g已破碎的樣品,用無污染缽在振動研磨機上研磨至85%以上達到75μm(200目)。微量元素采用ME-MS61方法,即用美國的等離子體發射光譜與等離子體質譜(ICP-AES&ICP-MS)測定,準確度按“相對誤差(RE)<10%”,精密度按“相對偏差(RD)<10%”來控制;稀土元素用ME-MS81方法測定,采用美國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準確度按“相對誤差(RE)<10%”,精密度按“相對偏差(RD)<10%”來控制。以上測試工作在澳實分析檢測(廣州)有限公司完成,測試結果列于表1和表2。
4地球化學特征
4.1微量元素
以原始地幔為標準[18],將研究樣品做微量元素比值蛛網圖(圖4),并對羅悃巖礦石的部分微量元素質量分數做縱向對比(圖5)。經分析,發現樣品微量元素具有以下特征:(1)相對于原始地幔,輝綠巖除Sr外其他微量元素質量分數明顯高于其它巖礦石樣品。這主要是因為Sr的離子半徑大,化學性質活潑,可取代Ca或K而進入鈣礦物或鉀礦物中[19],所以,碳酸鹽巖Sr質量分數較巖漿巖普遍偏高。為探討元素在變質過程中的變化情況,選取Nb、Ta、Co、Ni、Rb、Ba和Sr及RbN/YbN值做縱向對比分析(圖5)。從圖5可看出,除Sr外,其他微量元素在輝綠巖(LK-1)中的質量分數較其它樣品偏高,且隨著與輝綠巖距離的增加,不同樣品的微量元素質量分數沒有明顯變化。輝綠巖RbN/YbN=4.15~6.68,表現為強不相容元素富集型[20]。大理巖、硅質巖、灰巖及玉石的微量元素質量分數差異較小,總體上灰巖的微量元素質量分數稍高,玉石的微量元素質量分數介于其它樣品之間。除輝綠巖外,其他樣品的微量元素蛛網圖表現形式基本一致,說明它們之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學行為,暗示輝綠巖對玉石成礦的貢獻不大[21]。羅悃剖面其他巖石樣品RbN/YbN=0.17~4.44,顯示了其成因的復雜性[20]。其中灰巖、大理巖的RbN/YbN值明顯高于硅質巖及玉石層,表現為強不相容元素富集型,但與輝綠巖直接接觸的硅質巖(LK-5)的RbN/YbN值略高于其它硅質巖樣品,這與輝綠巖侵位引發硅質巖蝕變有關。(2)不同礦點玉石微量元素質量分數差異較小,除Sr和Ba外,其它微量元素質量分數變化基本一致,總體均小于輝綠巖。Sr和Ba屬大離子親石元素,化學性質活潑,地球化學活動性強,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學行為。在變質作用過程中,Sr和Ba質量分數變化較大,甚至在同一類型變質巖石中也會有較大變化[22],因此各礦點玉石Sr和Ba質量分數變化差異顯著。各礦點玉石Sr質量分數的差異最為顯著,但同一礦點玉石Sr質量分數(圖4B中同一顏色即為同一礦點玉石)變化一致。由于Sr易富集于碳酸鹽巖中,因此推測各礦點玉石Sr質量分數的差異是由于母巖(灰巖)巖性所控制的。玉石與輝綠巖在蛛網圖上的差別較明顯,表明輝綠巖可能不是玉石成礦物質來源的主要貢獻者。質量好的玉石(Gga、Ggc、Ggd)地球化學特征與其它玉石相似,微量元素質量分數介于其它玉石之間。玉石RbN/YbN=0.68~2.04,平均1.16,說明其大離子親石元素豐度略高于高場強元素。
4.2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測試數據及部分參數列于表2,稀土元素配分曲線如圖6。從表2和圖6可知:(1)輝綠巖稀土元素總量較高,∑REE=149.51?10-6~182.25?10-6。(La/Yb)N=8.02~8.61(圖6A),輕重稀土元素分異明顯,LREE/HREE=6.72~7.00,為典型的輕稀土富集型。(La/Sm)N=2.36~2.68、(Gd/Yb)N=2.36~2.38,顯示輝綠巖輕稀土較重稀土富集。樣品δEu=0.90~1.08,δCe=1.02~1.03,表明輝綠巖Eu與Ce無明顯異常現象。(2)未蝕變灰巖(LK-10)∑REE=27.09?10-6,其總量低于輝綠巖,但較硅質巖和大理巖稍高?;規rLREE/HREE=3.84,(La/Yb)N=9.42,(La/Sm)N=4.62,(Gd/Yb)N=1.80,均顯示其為輕稀土富集(圖6A)。表2顯示灰巖的δEu=0.59,δCe=0.22,兩者比值均較低,顯示明顯的Eu和Ce負異常。大理巖∑REE=10.85?10-6~11.23?10-6,變化范圍小,但其質量分數低于灰巖。大理巖LREE/HREE=4.51~5.53,(La/Yb)N=8.77~14.35,(La/Sm)N=4.10~5.33,(Gd/Yb)N=1.47~2.00,顯示輕稀土富集(圖6A)。大理巖δEu=0.49~0.60,δCe=0.37~0.43,表現明顯的Eu和Ce負異常。(3)硅質巖分別取自未蝕變的黑色燧石層(LK-11)和灰白色蝕變硅質巖(LK-5和LK-9)。測試結果表明,兩種類型硅質巖稀土元素特征相近,稀土總量遠低于輝綠巖,變化范圍較小,∑REE=10.19?10-6~22.39?10-6。所有硅質巖LREE/HREE=3.90~6.22,(La/Yb)N=9.22~13.21,(La/Sm)N=4.71~6.65,(Gd/Yb)N=1.40~1.96,輕重稀土分異明顯,顯示輕稀土富集的特點(圖6A)。硅質巖δEu=0.65~0.78,δCe=0.18~0.41,顯示Eu負異常和顯著Ce負異常。(4)不同礦點玉石樣品中Gga、Ggc和Ggd質量最好,LM-4和LM-5質量次之,BY-6、BY-9及羅悃玉石樣品質量稍差。此外,樣品LM-3和LK-7硅化現象明顯,玉化較差。將所有玉石樣品(包括羅悃剖面)的測試結果進行球粒隕石標準化[18],得到稀土元素配分曲線圖(圖6B)。相對于球粒隕石中各稀土元素的質量分數值,玉石樣品總體表現為稀土元素的富集,其∑REE=12.97?10-6~53.23?10-6,稀土元素總量變化較大。玉石LREE/HREE=3.63~9.75,(La/Yb)N=6.10~31.38,(La/Sm)N=3.99~8.61,(Gd/Yb)N=1.20~4.45,為典型的輕稀土富集型(圖6B)。另外,玉石δEu=0.47~0.87,δCe=0.12~0.43,顯示Eu和Ce的負異常,其中Ce負異常更為顯著。以上分析表明,輝綠巖稀土總量高,配分模式圖差異明顯,未見明顯的Ce和Eu的異常,這些特征類似玄武巖。玉石與大理巖、硅質巖和灰巖的稀土元素特征相似,稀土總量接近,配分模式圖較一致,均具有Ce和Eu的負異常。由此推測,輝綠巖對成玉的貢獻不大,而巖漿期后氣水熱液作用則是促進玉石成礦的關鍵。此外,由圖6B可知,不同礦點玉石稀土元素特征一致,表明羅甸不同礦點玉石礦具有相似的成因。
5地球化學特征的指示意義
微量元素可以示蹤成巖成礦作用過程及機理[23];稀土元素由于具有穩定的化學性質,也是一種難得的“示蹤劑”[24]。微量元素蛛網圖及特征參數可以指示巖石的成因信息[20],巖石的REE分布型式同樣具有重要的巖石學意義,可以利用REE型式來探討巖石的成因及演化信息[25]。以往研究表明[4,8,10,13-14],羅甸玉主要礦物為透閃石,質量分數在90%以上,最高可達99%,透閃石理論質量分數為SiO2=58.18%、MgO=24.16%和CaO=13.18%[8]。據韓偉等[17]對輝綠巖主量元素的分析,發現其SiO2質量分數為46.08%~46.63%(平均46.36%),MgO為5.65%~6.93%(平均6.39%),CaO為9.40%~10.31%(平均9.80%),均低于透閃石理論值。輝綠巖(LK-1)微量及稀土元素分布型式與其它樣品存在明顯差異,元素總量高,Ce與Eu均無明顯異常;RbN/YbN=4.15~6.68,為強不相容元素富集型。大量資料顯示[2-5,8,10],羅甸軟玉礦體主要產于巖體上覆的外接觸帶中,巖體下伏接觸帶的蝕變與礦化均較微弱,表明巖漿與圍巖接觸交代并不能形成軟玉礦石。通過野外實地考察,發現多數羅甸玉石礦體并未與輝綠巖直接接觸,而是中間夾有硅質巖或大理巖,甚至夾有50余米厚未經明顯蝕變的灰巖(如冗里玉礦)。綜合上述分析,推測羅甸玉成礦過程并非巖漿直接作用的結果,而與巖漿期后氣水熱液作用關系更密切。玉石與灰巖、硅質巖及大理巖的地球化學特征比較一致,元素質量分數接近,配分形式類似,且它們都具有較明顯的Ce與Eu負異常。羅甸二疊系四大寨組灰巖中有大量硅質條帶及燧石團塊,灰巖與硅質巖呈互層產出。在巖漿期后熱液作用影響下,可引起二者之間發生硅與鈣、鎂的遷移,進而為成玉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根據野外地質現象及前文地球化學分析結果,推測羅甸玉可能具有兩種不同的成礦方式,一種是侵入巖漿的熱動力驅動下發生蝕變,灰巖中CaO、MgO與硅質條帶或燧石中SiO2發生交代混合,形成CaO、MgO、SiO2比例合適的透閃石礦物,但這種方式形成透閃石較少,礦化程度低,礦體薄。另一種是侵入巖漿帶來大量的氣水熱液,其與灰巖、硅質條帶灰巖發生交代作用,形成大理巖、透閃石,但這種方式形成規模較大的透閃石,礦化程度高,礦體較厚。大理巖化帶內的玉石礦通常玉化程度較好,這一特征與地球化學特征分析所得出的結果較為一致,即玉石的形成與大理巖化關系較為密切?;規r與硅質巖稀土配分曲線顯示較明顯的沉積巖特點[26],而沉積巖中Ce異常的出現表明其為海相生物沉積或化學沉積[23]。稀土元素Ce與Eu是變價元素,但是二者在氧化還原環境中的變化卻相反[27]。Eu具有兩種不同的價態,分別為Eu2+和Eu3+。當Eu呈Eu2+時,很容易在大理巖中代替Ca2+、Mg2+而相對富集并表現正異常[28]。玉石Eu存在明顯負異常,說明它們可能是成巖過程中發生鈣質、鎂質遷移的結果[29]。不同礦點玉石除Sr和Ba外,其它微量元素質量分數變化基本一致。當RbN/YbN>1時,表現為強不相容元素富集,當RbN/YbN<1時,為強不相容元素虧損[20]。玉石RbN/YbN=0.68~2.04,說明其大離子親石元素豐度略高于高場強元素。與輝綠巖(RbN/YbN=4.15~6.68)和其它巖石樣品(RbN/YbN=0.17~4.44)相比變化范圍較小,表明羅甸玉成礦過程中有明顯的微量元素遷移現象。玉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線型式相似,均表現為典型的輕稀土富集型,且具有Ce與Eu明顯負異常。玉石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均表明其與輝綠巖侵入關系不大,元素質量分數總體低于輝綠巖。不同礦點玉石地球化學組成特征相似,且與灰巖、大理巖及硅質巖也表現出較為相似的特征,說明它們之間具有明顯的繼承關系。然而與輝綠巖卻存在明顯差別,就成礦物質來源來說,玉石成礦與輝綠巖侵位關系不大或不存在直接的成因聯系。羅甸玉主要由透閃石組成。由透閃石分子式Ca2Mg5[Si4O11](OH)2可知,羅甸玉的形成需要Ca、Mg、Si及水的大量供給。羅甸地區灰巖及硅質巖為成礦提供豐富的Ca和Si,李凱旋等[30]指出,輝綠巖在侵入過程中形成大規模的熱傳導循環可將海水中的Mg帶入,這為羅甸玉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輝綠巖侵位的熱驅動作用,使白云質灰巖、硅質條帶灰巖Ca、Mg、Si及水交代融合,形成透閃石。另外,輝綠巖侵位過程帶來大量的富硅氣水熱液,其與白云質灰巖、硅質條帶灰巖發生交代,形成透閃石,導致玉石的形成。
6結論
義務教育階段是一個學生的人生關鍵期,尤其是寄宿在學校的學生,他們是這個階段孩子殊的群體,處于“心理斷乳期”,心智與人格都尚不夠健全、缺乏基本的自主生活能力,在進入寢室集體生活后,大多數孩子都會出現學校適應問題,尤其是在生活過程中對校園文化的適應問題,在農村寄宿學校中的學生此問題更為突出。所以,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生校園文化適應與否,對其今后人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學生校園文化適應的類型
寄宿制學校是一個特殊的教育環境,不僅承擔著學校教育的職責,也承擔著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職責。對于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的學生來說,由于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階段,寄宿校園文化的適應程度,直接影響著其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從適應的角度剖析學生的學校文化適應,包括積極適應和消極適應。
(一)積極適應
所謂積極適應是指,在寄宿制學校的教育環境下,學生能夠在教育工作者的引導下,依據環境的變化積極主動地去調整自己以達到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處的狀態。積極適應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教育工作者應根據寄宿制學校的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學,促進學生的積極適應,讓每一個學生在寄宿制學校中都能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消極適應
所謂消極適應是指,學生無法自身環境的變化或是適應程度相對消極。消極適應包括兩種狀態:一是適應不足,即學生始終無法應對這種變化過程及結果;二是適應過度,即個體喪失主體性,毫無主見地全盤接受環境的變化過程及結果。無論是適應不足還是適應過度,都不利于學生的成績提高和身心的健康發展。在寄宿制學校這個特殊的教育環境里,培養學生的積極適應能力,不僅關乎“現在”,更關乎其“未來”。促進學生的積極適應,使個體在不適應中保持積極進取的過程與狀態,自強不息,努力奮斗是一種寶貴的人格,更是一種積極的適應生活狀態?!敖淌菫榱瞬唤獭?,成功的教育應使師生雙方都處于積極適應的狀態,學生建構自己的主體性,教師建構自己的主導性,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雙方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導向積極的適應。
三、提高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校園文化適應的對策
(一)強化校園文化體系的建設
寄宿制學校對學生意義重大,它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圣地,也是學生生活和娛樂的場所,為提高學生的自我適應能力,豐富其課外活動,為其營造一個溫馨、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完善的校園文化體系至關重要。良好溫馨的校園文化與學習環境不僅有助于寄宿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其做人、做事、學習等方面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態度。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用環境、用學生自己創造的周圍情景、用豐富集體精神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學校的建設與管理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注重“養成教育”,有利于學生良好品格、高尚情操的形成,強化校園文化體系的建設對于學生文化的養成適應更為關鍵。
(二)重視生活教師隊伍建設
上級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應極其重視對寄宿制學校教師的崗位訓練,提升寄宿制學校教師職業素養。要想有效提高寄宿學生的校園文化適應能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寄宿制學校生活教師的職業素養是大勢所趨。生活教師與學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充當著學生家長的角色,充分地關心愛護學生,讓學生在一個溫馨、快樂、積極的環境中生活學習,是寄宿制學生積極適應校園文化生活的關鍵所在。因此,寄宿制學校必須配備專業的生活教師,在配備專業教師的同時,更應不斷地加強生活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寄宿制學校生活教師的專業素質。給予生活教師與任課教師同等待遇,享受同等培訓和晉升的機會,發揮生活教師在學生日常管理和學習生活中積極作用,則顯得尤為重要。
(三)增強學生的自我適應意識
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化學實驗中,學生可以在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憑借自己的頭腦去解決一些簡單的新問題,探索一些新的知識。創新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起點,化學實驗中的疑點為學生的創新思維提供了一個平臺,可以激發學生創新的動力。指導老師在實驗中提出的疑問和一些“奇怪”的化學現象可以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處在不斷思考的創新狀態。在學生自己探索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理解現象與本質的區別的過程中,能夠使得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想象的科學精神,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大幅度的提高了每位同學的創新能力,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在做一些化學實驗的時候,必須有著非常嚴謹的科學態度。很多化學實驗中,一些化學物品是要在特定的用量下才能成功。例如,不同金屬與稀硫酸的反應實驗中,要觀察實驗現象,比較幾種不同的金屬能否與酸反應以及反應的劇烈程度,從而得出結論。在此實驗前,最關鍵的除了要保持四種金屬的外形、質量一致外,還要保持稀硫酸的濃度相同。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學生科學嚴謹態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實驗習慣包括:正確使用儀器、規范的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如實完成實驗報告、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節約實驗藥品和實驗安全等。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中都應該以身作則,從平時上課做起,從實驗的小細節做起。學生在老師嚴謹的科學態度下,也必將會改善自身缺點,做一個嚴謹的求學者。
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的觀察能力是一個學生能否取得優秀成績的基礎,觀察能力強的學生,能夠迅速、準確、完整的抓住問題的主要方面,在學習中可以積累很多他人沒有發現的細節。觀察能力弱的學生通常反應遲鈍,對一些細節不夠重視,表現在學習上來,就會造成學習成績較差。在化學實驗中,有些化學實驗涉及的試劑和儀器眾多,一個化學實驗可能產生多種化學現象,所以需要學生觀察的內容很多,所以學生在實驗時應該懂得根據實驗目的,抓住重點觀察的現象。實驗指導老師還要積極引導學生,要求學生總結觀察經驗,尋找客觀規律。
一般來說,對于某些物質性質改變的實驗中,重點就是要引導學生對物質性質改變的觀察,而這種改變往往是顏色、氣味的變化、生成沉淀物等等。在實驗的關鍵之處,實驗老師應提前通知學生注意觀察,因為一些實驗現象稍縱即逝,如果不仔細觀察根本不可能發現一些潛在的化學現象。
想象力——古典文化的解讀——更深層次理念的挖掘,通過這三個步驟實現古典圖形與立體構成形式的結合。
(1)想象力。
通過對古典文化圖形的創意想象,從不同的構成形式的表現體系結合平面圖形的文化含義,進行有意識引導的創意想象,將古典文化圖形中的某種抽象意蘊和美感轉為形象具體的造型顯示,同時表達出一定含義和理念。在立體構成課程中關于創意的構圖,強調其傳達方式最關注的是立面的結構形式,這種三維空間的藝術歸根結底始終是純粹的立體點、線、面的方式。創造的靈感來源于想象力。繪畫、音樂、藝術都是最能觸動人們想象力的創作活動,在立體構成課程中需要通過對傳統圖形想象力的發揮引發對立體構成種結構的藝術效果的創造。
(2)古典文化解讀。
運用想象力塑造構成形式離不開對社會、人文的理解和解讀,將古典元素與造型結合同樣也離不開古典文化的解釋貫通。民族圖形作為古典傳統文化的載體表現,一種是通過同音的通感連接,形成圖形與代表寓意的連接橋梁。如“陽”與“羊”的三陽開泰“,魚”與“余”的年年有魚“,盒”與“和、合”的和合二仙等,顯而易見對同音的通感妙用正是圖形在現代設計中應用的常有形式。是另一種載體是對文化的探索和追求,對意境的表現和展現,文化是對歷史、社會情感的抒發,意境是思想的融合和發散,一般在表達方式上多以間接、婉轉表達,因此在立體構成形式上,具有象征隱喻的藝術表現形式決定了整個造型結構、基調,更強調主觀的感悟和發現,透露出了設計者的情感傾向和思想深度。例如,中國傳統圖形——“年年有魚”,是年年有余的諧音,表達人們希望生活富足的美好意愿,學生的立體構成作業“年年有魚”就是采用了年年有魚的圖形寓意,取其“人們豐富多彩的生活,充滿魚趣”的寓意表達延伸出該立構造型中的四個方形,有四通八達、事事如意之意,整個設計充滿童趣和生活的愜意之情,賦予了古典圖形傳統吉祥之外的時代氣息。以古典圖形的意與立體構成社會、時代性構成方式的結合,是現代立體構成課程中值得探討的方法。
(3)更深層次理念的挖掘。
在立體構成的教學實踐中對于古典圖形的運用,讓學生了解構成形態的外在形式是內在含義借以表達的表象,真實需要展示的是創作者想要傳達的內在含義。而世代傳承下來的傳統圖形,題材廣泛、風格多變、層次分明、結構感強、寓意豐富,寄予了眾多美好的象征意義來。意義高于圖形本身,這正也是歷代沿傳下來的古典圖形背后更深層次的價值意義。將古典圖形與立體構成教學實踐相結合,需要指導學生首先去提煉和重構古典圖形的形,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探尋和挖掘隱匿在圖形身后的寓意。對美的追求是心之所向,是不限歷史、不限種族、不限古典、不限國籍的,古典圖形富含的吉祥美好蘊意使的立體構成的設計更具文化和創新價值。學生作業“畫屏——江南”立體紙構成的四個立面與畫屏的四面結構融合,一面一幅場景描繪,面與面相互聯合形成立體形式的連續變化,描繪出一幅江南五谷豐登、魚米之鄉的富饒想象場景。
2藝術的升華
立體構成的作業一般作為作品,而不是藝術品,而要具有藝術品的價值需要將感情元素融入與作品中,表達一定某種思想情華才能稱其為藝術創作。從自然之形到意識之象,進而成為藝術,正是設計創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對社會的理解、對歷史的敬仰實現的藝術升華與飛躍。這種審美儀式兼具理性與感性的認識,藝術創作需要表現時代特征,也需要反映文化領域。立體構成與古典圖形的結合作為實踐教學內容,透過表形構成的方式,營造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的意境,感受到一種傳統東方氣息的傳承藝術,反映出中華古典最淳樸的吉祥含義和文化融會。
3結語
1.1積極倡導藝術院校宿舍主流文化建設
要從提升藝術院校整體教育質量的高度積極培養素質過硬的人才隊伍。基于該目標,要致力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倡導能夠反映時代精神的新型文化,強化其在宿舍文化創建中的主導性地位與作用。要結合宿舍文化所具有的潛移默化特點,采用逐步滲透的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全面貫穿于宿舍文化創建當中,從而強化對藝術院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斷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質。
1.2落實藝術院校宿舍文化制度建設
藝術院校宿舍文化制度建設一定要堅持三大原則;一是可操作性原則,也就是制度應當為絕大部分學生所接受,而且還能長期不懈地堅持下去,從而反映出大學生們的意志,并且尊重藝術院校大學生們的意見建議。二是競爭性原則,也就是要形成以真、善、美為榮和以假、丑、惡為恥之風氣。三是獎懲性原則,也就是制度應當形成強大的約束力,讓大學生們的表彰、獎勵和違紀處理均能在制度中找到依據,從而為管理連續性提供堅實的保障。鑒于藝術類高等院校學生思政素質的持續提升,應當以征求大學生群體的意見為基礎,不斷改進與更新各項制度。唯有真正做到使用規章制度來規范藝術院校宿舍文化,才能真正發揮出宿舍文化所具有的育人功能。
1.3加大藝術院校宿舍管理創新力度
對藝術院校宿舍實施人性化管理,這是保證宿舍文化得到長期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為此,應當不斷提升藝術院校宿舍管理工作者的綜合素質,組建一支業務嫻熟、作風過硬的宿舍管理團隊。在此基礎上,還應當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及時為大學生們提供專業化服務,并且讓各項管理舉措得到藝術院校學生們的充分理解,保障各項管理措施能夠落實到位。
1.4落實藝術院校宿舍學風建設
應當說,學風建設始終是藝術院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體系中的關鍵性環節。為此,要大力加強宿舍學風建設,從而讓宿舍的文化建設能夠擁有更加豐富的內涵。要積極傳播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展現出藝術院校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積極強化文明自律意識,以一流學風為標準,開展多種不同形式的以宿舍為基本單位的交流會,從而顯示出藝術院校宿舍的優質舍風以及奮發有為的精神。
1.5提高藝術院校宿舍文化檔次與品味
在藝術院校宿舍文化建設中,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和目標上,均應圍繞培育高層次藝術類專門人才加以實施。在創建學生宿舍文化的內容上,要努力做到主題明確、層次清晰,并且注重處理好兩大關系。一方面是要妥善處置好消遣文化和創新性文化之間的關系,尤其是要加強創新性文化建設的步伐。對于層次較淺的消遣文化類活動,也要做到寓教于樂,指導大學生們脫離低層次的趣味,更為自覺地從娛樂當中得到藝術層面上的熏陶。另一方面是要妥善處置好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之間的關系。藝術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積極指導學生們參與到高層次文化活動之中,主要是購建以青年大學生為主體的當代流行文化。這是因為流行文化具有通俗易懂這一突出特點,十分符合青年學生群體的審美口味。對藝術院校青年學生而言,其宿舍的布置就應當符合流行文化品位,具有高素質、高層次、高品味等文化特色。
2結語
1.1網絡文化盛行,線上服務短缺
網絡文化一直是宿舍文化的重點,尤其在智能手機普及以來,在宿舍內交談甚歡、高談闊論的現象就大幅度下降,“90后”高職學生在宿舍玩手機、玩電腦的情形急劇上升,網絡文化持有開放、多元的特征,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進行資源分享,情感交流、信息傳播等,學生可以因此增長見識、拓寬視野、啟迪思維,這無疑是網絡文化先進性的體現,但是網絡內容五花八門,良莠不齊,“90后”高職學生尚且缺乏社會閱歷,難以分辨真偽、善惡,并且網絡的前驅性常常使得“90后”高職學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網絡成癮的同時極有可能成為他人利用的工具,散播虛假信息,參與政治動亂等,并且網絡管理十分困難,有些學生始終沉溺于呈現低級趣味的不良網站中,影響身心健康。在學生熱衷于宿舍網絡文化的同時,我們的宿舍網絡管理系統并不成熟,甚至還未成形,無論是報修、因正當理由晚歸、宿舍調換申請等方面,還是宿舍人際交往困難、宿舍活動申報、宿舍管理評價等各個方面,往往會出現無人管理、有人管理但管理人并不在宿舍區域辦公、接受事務信息者和處理事務者不是同一人甚至不是同一部門的現象,這經常會導致學生有事就找輔導員,輔導員再去聯系相關部門,相關部門怎么處理完成該事務就成為一個無人監督的狀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信息中斷、信息傳輸錯誤、事務處理無結果的情況,也會導致學生內心疲憊,對宿舍管理失望,認為宿舍管理無效。
1.2養成教育缺失,集體意識淡薄
“90后”高職學生都各有特色,要達到宿舍融合,必須要實現價值觀念、生活習慣、行為規范的正確性導向,同一個宿舍的學生全是上進生,體現的正是這點,反之,同一個宿舍全是后進生,宿舍透露著一股不思進取、散漫墮落的氣息,還有一種現象,只要“另類”,必受歧視,很多宿舍矛盾或宿舍惡性事件大都是由于在以上三個方面發生嚴重的分歧導致的,每一所學校都會強調宿舍安全至關重要,但是真正去探索導致不安全的原因,以及解決對策的極少,所以更談不上倡導養成教育,養成教育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來實現的,當然學生在校期間,學校便是主力,養成教育依靠的是潛移默化地熏陶,朋輩之間的學習,在學生耳濡目染的過程中,將制度文化內化為自我行為,形成文化定勢,實現文化塑人的目標?!?0后”高職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在宿舍這個集體中,他比較難認識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員,不會主動把宿舍當成學校的“家”來看待,只是居住的場所,更不會把宿舍的其他成員內化為兄弟姐妹的概念,因此,很難共同形成構建宿舍文化的意識和精神。
1.3文化建設拘于形式,缺乏新意
高職院校學生宿舍文化建設和其他高校并無不同,并未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開展有實際意義的文化活動,管理方面依然局限于宿舍衛生文明安全督查、晚就寢檢查,并未就檢查結果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保持一貫的“檢查天天有,問題依然在”的情形,在活動建設方面常常出現“組織單位各不同,內容卻是盡相似”大量重復建設的狀況,高職院校宿舍活動建設應當多考慮學生專業特色、學生動手能力強、創新意識敏銳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
2社會工作視角下學生宿舍文化建設路徑
2.1深化“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
社會工作的內容之一是社會服務,作為學生宿舍管理者,應轉換角色,主動意識到作為服務者的要求和義務,不能只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待問題,而應體驗學生的角色,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想要得到的結果;不能等問題出現了再被動地去思考對策,而應提前出具方案備選,預防突況的出現;針對一切可能發生的糟糕情況都應爭取杜絕發生,小事出現時就應積極解決,不能等小大后再慌張應對,應時刻保持“學生事,無小事”的先進意識。應提倡微笑服務,讓學生感受宿舍的溫暖,辦理事務的便利,讓微笑在潛移默化中傳遞。
2.2建立學生宿舍網絡服務系統
完善宿舍功能是提高宿舍服務水平的關鍵,為體現學生宿舍網絡服務系統的高效和便利,應開發APP軟件,學生只需下載安裝,在有網絡的狀態下,都可與學生宿舍網絡服務工作人員取得聯系,獲取信息,提出要求,商榷服務時間地點,安排服務以及服務追蹤和回訪,這將大大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減輕輔導員的工作量,也提高了服務效率和工作質量。
2.3拓寬文化傳播途徑,發掘深層次內涵
(1)提高活動深度: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建設漫無目的,應該精簡活動數量,提高活動質量,重點打造主體活動,例如學生宿舍裝飾大賽是學生宿舍開展的最常規的活動,但它始終只局限于宿舍內同學之間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可以將其引申為學生宿舍樓層裝飾大賽、學生宿舍樓棟裝飾大賽、學生宿舍公寓裝飾大賽,這樣一來,就能提高學生宿舍樓層、樓棟甚至公寓內全體同學的交流,甚至達到共識,也能充分發揮學生創造美的能力,陶冶審美情趣。通過美化宿舍“小家”,熱愛公寓“大家”,完成質的飛躍,從環境到心靈,都收獲新的洗禮。同時同學們還可以對宿舍裝飾的成果進行攝影,通過作品展覽加以宣傳,或者引申出新的活動——宿舍設計與攝影大賽,讓更多人感受到其中的美,將宿舍文化進行二次傳播,有利于文化的再創造。
(2)加大宣傳力度:宿舍文化的傳播將不再只存在于宿舍區域內,建立宿舍文化宣傳微信公眾號,利用微信平臺每天向關注該微信號的師生宿舍文化建設動態、宿舍趣事、宿舍知識科普、宿舍管理通知等,師生可以隨時了解學校宿舍的相關動態,同時也可以向師生征集相關照片、文章進行,讓師生參與其中,增強主人翁意識。
3高職院校學生宿舍文化創新發展方向
3.1以宿舍融合為主,兼容個性特色
高職院校學生宿舍文化發展應當呈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態勢,但宗旨始終不變,只有宿舍融合,才是宿舍文化發展的動力,宿舍融合主要體現在和平共處、相互學習、助人自助三個方面,只有宿舍融合,才會體現宿舍文化對學生的內在激勵作用,這對開發潛力、激發興趣、培養進取心、實現成就感、提高適應力、追求真善美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宿舍融合并不是指所有學生都要變成一樣的,只是在價值觀念、生活習慣、行為規范方面的要求都是積極向上的,具體往哪個層次或哪個方向發展,還是因人而異,在組織文化活動時,除了組織常規的主體活動,還應考慮到學生的特色差異,舉辦適應不同學生的特色活動。
3.2倡導志愿服務,組織公益活動
在宿舍區域開展志愿活動,讓志愿活動隨處可見,讓學生在幫助與接受幫助中收獲友誼,并深刻明白傳遞幫助的重要性,改變將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放大化的現狀,避免學生感覺遙不可及,讓其常態化,就在身邊,觸手可見,不受時空限制,為培養學生志愿服務意識,可以開展為志愿服務點贊的活動,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學會感恩,也可以讓志愿者增強成就感,逐漸形成“我們都是志愿者”的大家庭,將志愿服務變成一種長久的宿舍文化。
3.3引領制度文化革新: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