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5:16
序論:在您撰寫會計繼續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二十條之規定:持證人員應當接受繼續教育,提高業務素質和會計職業道德水平。
新會計準則從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盡管在實施新會計準則之前我國廣大會計從業人員已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培訓,業務素質也已經得到了顯著的提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然而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確切準確執行對于會計從業人員來說仍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一、目前我國會計人員職業素質現狀
1、會計從業人員結構失衡
現階段,我國會計從業人員達1200多萬,從學歷上來看,低學歷或無學歷的會計人員還占有相當大的比率,受過大專會計教育的不足15%,有的甚至沒有受過專門的會計教育;從職稱上來看,高級會計師的比例只有1.16%;會計師只有8.51%;助理會計師和其他高級資格的比例只占到11.4%;其中居然有72%的從業人員沒有從業資格證書。雖然有的會計人員在多年的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但整體知識結構遠遠跟不上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高層次會計人才匱乏,與我國的新會計準則實施人員要求不相適應。
2、會計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存在問題
就會計從業人員而言,其綜合素質包括:政治思想素質、職業道德素質、會計業務素質、綜合文化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等五個方面。其中業務素質指的是一個會計從業人員應該具備的熟練的記賬、算賬以及會計電算化技術等操作技能的能力,編制財務計劃、財務分析、財務決策等方面的能力。
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會計工作的質量。有的會計人員雖然經過正規的學習,但由于滿足于現狀,缺乏鉆研業務、精益求精的精神,導致業務知識貧乏老化,專業技術水平低;有的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不強,對政策法規的運用和業務處理不夠準確,導致業務處理的估計、判斷偏差較大,會計信息失真,給經濟管理決策者帶來了失誤;有的會計人員知識結構老化、更新較慢,不認真學習新知識,繼續教育學習不積極參加。
3、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法制意識不高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在我國一些企業沒有建立一個能夠保證會計從業人員具備優良品質的機制,內部牽制制度不健全,對會計人員的管理監督較為松懈。通常情況是只要從業人員通過會計資格考試之后拿到頒發會計證,之后的工作就沒有相應的再對從業人員進行考核的機制,有的會計人員缺乏理想信念和敬業精神,有的會計人員竟然沒有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對職業道德規范和政策法規似懂非懂,十分模糊。
二、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特點
1、科學性。新會計準則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其科學性主要體現在會計理念上,新會計準則體系比以往更加關注企業資產的質量、更加強調對企業資產負債表日財務狀況進行真實公允地反映,更加強調企業的盈利模式和資產的營運效率而不僅僅是營運效果,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有用會計信息的新理念,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趨同,首次構建了比較完整的會計準則體系。
2、全面性。新會計準則體系從縱向看,是由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和應用指南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從橫向看,38個具體會計準則和兩個應用指南基本上涵蓋了各類企業的主要經濟業務,既有各類企業一般的、共同的會計業務處理規范,又有特殊行業和特殊業務的會計處理規范。有了這套新會計準則系統,即使現在沒有,將來可能出現的新會計業務,也可以根據基本會計準則進行判斷和處理。
3、可操作性。從1992年至2005年底,我國先后頒布了16個具體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也經歷了從13個行業會計制度、股份公司會計制度和外商投資企業會計制度統一為三個企業會計制度,還了一些補充規定,對會計教學和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都帶來了諸多的不便。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會計政策變更要調賬、調表問題,增加了會計人員實務操作的難度,使得處理出來的會計信息由于經常調整,其嚴肅性也大打折扣。新會計準則對這一現象作了徹底的改觀。不僅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提供了一般原則指導,而且對如何運用會計準則提供了操作指南。由于此次新會計準則體系出臺,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思考和完善,其科學性有助于該準則的運用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穩定性。
4、可持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
在結構方面,新會計準則體現由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和應用指南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體例合理,定義科學,表述清楚。整個準則體系,兼顧各方面利益,著眼于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和保障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不是對國際會計準則的一味模仿,而是充分考慮了我國的實際國情,在很多方面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
三、新會計準則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
1、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全面系統地進行新會計準則培訓
會計人員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前都習慣于執行會計制度,會計業務發生時直接套用“借”與“貸”的相應科目,但新會計準則規范的是確認計量和列報的一般原則,甚至沒有具體的科目名稱,這從客觀上就要求會計從業人員要對會計準則有較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這就要求培訓過程中,加深學習者對新會計準則頒布的背景和意義理解,明白會計準則制定的目的和出發點,全面系統地進行新會計準則的培訓,明確新會計準則的體系結構和各層次的理念,使其更多地從報表使用者的角度考慮,讓報表使用者更真實地看到企業的財務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以適應未來經濟發展的需要。
2、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提高職業判斷能力
會計人員職業判斷是指會計人員根據會計法律、法規、企業會計準則、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和會計慣例等會計標準,充分考慮企業的理財環境和經營特點,利用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對日常會計事項的處理和財務會計報告編制應采用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即:對企業采用什么樣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及會計一般原則的應用進行判斷與選擇。
新會計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強調“商業實質重于法律形式”,對某些交易或事項不再規定具體的會計處理法,而是給出某些判斷的標準和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對具體事項的處理只能依靠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再者,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企業經營風險的加大,企業的會計環境和經濟活動日趨復雜,使不確定性經濟事項日益增多,職業判斷的難度加大。這就需要會計人員在對會計要素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時,必須依據現有會計法律規范和制度,對會計政策和方法做出選擇。
3、更需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由于新會計準則在許多業務的處理方面不像以前的會計準則規定的那么具體和清晰,從而給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操作上留下了很大的可自由選擇的空間,如果不注重職業道德的修養,這些空間會成為他們做假賬的一個理想場所。這樣做將給企業、會計人員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的教育,提高職業道德觀念,嚴格按照會計信息質量進行財務處理,客觀反映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真正做到操守為重、不做假賬。
4、強化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相關的學科知識
隨著市場化程度的加深,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更加突出,會計從基礎的會計核算服務向單位經濟預測、決策、控制等高端服務轉變,這就要求會計人員精通各項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熟知財務管理、審計、金融、證券、人力資源等相關學科知識。只有具備了這些立體經濟知識,才能從較高的視角上把握財會工作運行規律,才能根據客觀環境做出正確的職業判斷,選擇適當會計政策,做出合理會計估計,提供真實會計信息。
5、開展廣泛的、分層次的培訓活動
新會計準則培訓過程中,要針對不同財務人員進行分層次的培訓,其中企業領導層應重點關注準則新變化對企業經營策略的影響;中層會計管理人員應深入了解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背景和特點,實現對企業內部經濟業務會計處理方法的合理選擇;基層會計工作人員應認真學習和掌握新會計準則應用方面的相關內容,認真學習與會計實務緊密聯系的會計處理方法的改革,將其切實貫徹到今后的實務操作中去。
新會計準則體系的改革是我國會計準則同國際接軌的必然趨勢,它的理念、體系結構及具體內容都是前所未有的創新,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保證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必須從改變會計人員思想認識出發,從加強新會計準則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出發。
參考文獻:
1、夏鵬.新會計準則出臺:歷史背景與現實意義[J].財會月刊.
1.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要適應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對會計教育進行深化改革。我國21世紀經濟體制發生的重大轉變,由原來的工業經濟逐步發展成知識經濟。知識經濟屬于全新的社會主義經濟形態,知識能夠有效推動國家的經濟增長,實現國有經濟可持續發展,在知識帶領經濟發展的時代,會計這個職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因此,對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我國已經加入WTO,作為會計從業人員要與國際會計相互協調,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改革勢在必行,要求從業人員的專業性與技術性變得更加復雜,所要求具備的職業技能定位也越來越高。在科技信息技術快速進步的社會中,會計理論研究方面需要不斷深化和改革,國家頒布了會計具體準則的實施辦法,所以會計從業人員必須隨著國有經濟的轉變而逐漸變化。變化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由傳統手工方法向現代高科技記賬方法轉變;由報賬型向管理型與決策性轉變;由被動型向主動型、自主型轉變;由事后型向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轉變。
2.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要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會計人員業務素質提高需要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繼續教育,首先我們可以通過繼續教育來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政治素養,培訓過程中要堅持我國的政治主要方向,提高會計人員自身的學習認識能力、工作實踐能力、自我創新能力。其次我們可以通過繼續教育將會計從業人員需要掌握的知識結構進行創新,讓會計人員熟練掌握會計業務的操作,在接受培訓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最后我們可以通過繼續教育培養會計的職業道德,讓會計人員更加謙虛謹慎、愛崗敬業、廉潔奉公,以嚴謹的工作作風面對自己的職業生涯。
3.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能夠改變我國會計教育落后狀況
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模式需要由知識積累來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繼續教育的改革需要以制度為主要培訓的出發點,從而使教育培訓內容不斷創新,作為培訓部門我們要協調好會計繼續教育的現實性與前瞻性之間的關系,注意教育內容的及時調整與教育模式轉換之間的銜接,我們要積極吸收和借鑒國外會計培訓教育的經驗,培養出合格的中高級會計專業人才,提高會計從業人員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
二、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企事業單位缺乏對繼續教育認識和重視
企事業單位缺乏對會計部門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對提高會計業務水平不夠重視,不愿意多投入對會計部門人員的培訓學習經費。有的中小民營企業為了為了節約成本,基本不安排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沒有將會計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列入員工職業培訓教育計劃當中。
2.集中培訓和培訓內容的問題突出
我國會計人員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會計人員學歷不同他們接受的能力自然存在差異性,在現階段的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主要采用的培訓方式是集中培訓,在較短的培訓時間內,填鴨式的方法將教學內容灌輸給受教育者,這樣的培訓方式直接影響繼續教育的培訓質量。我國會計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存在單一性,培訓教材不分主次高低,培訓對象不分企事業單位,培訓范圍不分地區,結果培訓內容與工作實際情況不符,很難學以致用使部分會計從業人員失去學習興趣,影響繼續教育的培訓質量。
3.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教材陳舊,培訓形式及考核方式跟不上時代要求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所采用的教材缺乏針對性,現在會計電算化已經基本普及,很多會計從業人員缺乏對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了解,影響工作質量。培訓教材的陳舊影響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發展,繼續教育培訓教材要不斷改革和完善這樣才能與時俱進適應新時期,培養符合科技發展的會計人員。我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主要采用面授的培訓形式,雖然這樣的形式非常直觀,但會計從業人員由于工作原因在學習過程中帶來了很多不便,有時勢必會影響工作。在接受繼續教育期間很難始終堅持學習,培訓期滿后很多學員難以得到真實的收獲。目前,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主要的考核采取簽到和一份試卷的形式完成考核內容,但由于各種原因課前簽到考核形同虛設,甚至有些會計人員不參加培訓學習,在考試時抄抄寫寫,這樣的考核毫無意義可言,沒有達到繼續教育的最終目的,使繼續教育更流于形式。
三、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的應對策略
1.提高企事業單位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
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是幫助企事業單位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作為企事業單位的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重視會計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這樣才能提高單位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2.提高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綜合能力
開展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的主體是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因此培訓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繼續教育的培訓效果,我們對于培訓機構應該采用競爭的方式,利用優勝劣汰的方法選擇綜合能力強的培訓機構,這樣才能有效改進師資隊伍,提高繼續教育的培訓質量。
3.開展網絡教育培訓方式
21世紀網絡教育的迅猛發展,在教育部門得到了廣泛應用,因此作為繼續教育培訓機構我們應該推行網絡教育的培訓模式,而且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我們能更加生動的展現教學內容,提高學習者的興趣,將枯燥的學習教育模式變得生動起來,這樣還能有效節約繼續教育的成本。在網絡普及的社會中,可以采取多模式、多層次的繼續教育方法,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以及教學質量。
4.開展會計從業人員征文獎勵活動,提高教育培訓內容
我們要不定期對會計從業人員開展征文活動,讓企業當中的會計管理工作者能夠結合自己的工作情況談談管理工作的經驗和感受,在參加繼續教育的會計從業人員中挑選優秀的人員談談培訓過程中職業感悟。
四、總結
1.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認識不足。許多會計人員對繼續教育不夠重視,參加各類業務培訓班經常缺課、少課,認為培訓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是形式主義的“花架子”。有些單位至今仍沒有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列入議事日程和本系統本單位整體的人才資源開發規劃。有的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不予準假。
2.對會計繼續教育定位有偏差?,F在的會計繼續教育被簡單地定位于崗位定向培訓,實際操作中主要局限于會計專業知識、會計法規制度、會計準則的培訓上。
3.會計人員的格局和機制不夠完善。我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主要以財政部門為主導,財政主持教育計劃、教學組織、考核等項工作。但社會辦學機構參與度、用人單位參與度、會計人員參培率存在不足。同時,會計人員分布在社會各行各業,大多數單位領導不重視會計部門的整體素質,在智力投資上,領導只重視對業務部門人員的專業水平的投入,而對財會人員的知識更新和素質的提高重視甚少。
4.會計繼續教育缺乏針對性。我們的會計繼續教育幾乎都是中、初級會計人員的大集會,同時也是企業會計人員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大集會;同樣的學習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辦法,大有“公平教育”之勢。但是這樣根本不可能使不同層次和不同崗位的會計人員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初級會計人員認為學習困難,而中級會計人員則認為內容簡單,不能使繼續教育真正收到實效。
二、今后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策
1.提高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重要性的認識。要認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傳力度是關鍵。宣傳對象不僅包括廣大會計從業人員,還要包括企事業單位的領導者。只有企事業單位的領導認識到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才能在時間和資金上予以支持,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才能有實現保證。對于廣大會計人員來說,應深入領會知識經濟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樹立繼續教育與時俱進的新理念,將繼續教育內化為自己的職業需求,要有意識地通過繼續教育培養會計人員的終生學習習慣。
2.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目前,一些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觀念淡薄、誠信喪失,違背準則、弄虛作假之事時有發生。不能堅持原則,為違法亂紀活動出謀劃策,直接參與偽造、編造虛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這些問題都表明,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繼續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重塑會計誠信,已是當務之急。
3.建立“財會網”,積極推行網絡繼續教育模式。目前缺少一個專門為財會人員服務的會計網站,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個專業性強的權威網站,利用網絡的靈活性,充分發揮會計行業管理職能,及時會計管理有關法規、政策,提高工作效率,拓展會計管理工作的空間。而且,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已成為一種較為流行的教學形式。通過網絡平臺學習教學課件,進行網上專業考試,取得繼續教育合格成績,實現會計人員年度繼續教育計劃。
(一)網絡繼續教育的劣勢(Weakness)
1.會計人員行為難以控制性。由于網絡教育是開放性教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是自我調節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對會計人員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比較高,如果會計人員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學習效果則會大打折扣。
2.教學形式單一。網絡繼續教育基本采用教學課件顯示、授課老師講授的方式,老師在講課時沒有學員互動,講授形式較為死板,會計人員也無法與教師互動,處于被動接收的狀態,降低了會計人員學習的興趣。
(二)網絡繼續教育的機遇(Op-portunity)
1.網絡繼續教育是信息化發展的形勢要求。當前,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會計人員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熟悉企業信息化管理軟件已成為時代的迫切要求。在信息化環境下,繼續教育必須適應會計電算化向會計信息化發展的要求,更新財會人員的傳統觀念和知識結構,使他們盡快適應網絡環境,滿足會計信息化要求。從目前來看,我國信息化突飛猛進發展,為會計人員網絡繼續教育打下較好的物質基礎。
2.國家政策對網絡繼續教育的推動。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政治穩定為網絡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后盾,財政部已將發展網絡繼續教育作為促進會計人才隊伍提升的重要手段。財政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要求“應當積極推廣網絡教育、遠程教育、電化教育等方式,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教學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將遠程網絡化會計培訓作為繼續教育的主要形式。我省自2012年引入網絡繼續教育以來,采取了一系列的宣傳和推廣措施。2014年1月7日,省財政廳轉發了《財政部關于印發〈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的通知》,正式將網絡繼續教育作為會計人員參加培訓的一種重要形式加以推廣。
3.高效管理的需要。傳統的繼續教育在會計人員學習確認和登記方面都是采用手工方式,人為的操作難免有差錯的產生,常常出現確認錯誤或無法登記的情況。會計人員參加網絡繼續教育情況自動與我省管理信息系統個人信息進行匹配,登陸、學習、確認、登記都是在網上自動完成的,減少了人為的失誤,節約了社會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網絡繼續教育的挑戰(Threat)
1.部分地市繼續教育管理部門與會計人員認識有偏差。部分地市管理部門沒有充分認識到網絡繼續教育的優勢,認為與傳統現場培訓是互斥的學習形式,導致我省各地在開展網絡繼續教育程度上差別較大。同時,我省會計人員中不乏偏遠落后地區、年齡較大、計算機水平較低者,對于上述會計人員來講,網絡繼續教育是一個全新事物,他們不愿意接受新興事物、對網絡繼續教育這種新的繼續教育方式缺乏認識,不愿嘗試。
2.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網絡繼續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無人監管。雖然,網絡課程在會計人員聽課過程中會定時彈出提問,要求學員回答后才能繼續計時,但是一些會計人員掛課卻不聽課,使學習效果無法保證;考核作用也是有限的,答題過程中有顯示答案的按鈕,一些會計人員還沒有進行答題就點擊了顯示答案的按鈕,不能真正確保會計人員已掌握相關知識。
3.市場違規操作問題。在我省開展網絡繼續教育的幾年中發現有個別中介機構向會計人員收取高額費用代替學習的情況,極大的損害了廣大參訓學員的利益,產生了惡劣的影響。
二、會計人員網絡繼續教育管理基于SWOT分析的策略
(一)拓寬教育內容,針對性的選課實踐證明,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內容非常關鍵。財政部門在課程安排上,應當關注其針對性和實用性。針對國家最新出臺的政策法規,近期焦點和熱點,錄制相應的課程;針對不同的行業特點,選擇行業經典的課程;針對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確定適應其能力發展的課程;針對會計實務中經常遇到的困惑,錄制以解決問題為主的專題微課程。隨著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財政部門還可以根據會計人員的基本情況,為其度身定制課程,推薦適應其能力和水平的內容。
(二)創新教育形式,變被動為主動會計人員除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外,對實務操作的需求也非常大。財政部門應與網校溝通,創新教育形式,不能僅局限于“滿堂灌”的理論學習方式,更應增加模擬演示的課程,開發可以模擬操作的課程,使會計人員真正學以致用。通過制作出內容豐富、生動有趣的教學課件來吸引會計人員坐到電腦面前,通過及時實用的線上交流,提高在線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三)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提高認識網絡繼續教育是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手段。財政部門要充分利用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宣傳媒介加強宣傳,一方面使各級財政部門對網絡繼續教育有正確的認識;另一方面糾正一些會計人員認為網絡繼續教育難以操作的的認識,引導會計人員參加網絡繼續教育,使廣大會計人員熟悉網絡繼續教育流程,且會操作。與此同時,財政部門還應不斷優化操作流程,做到上網操作簡單易行。
1.對繼續教育認識不足和重視不夠
調查發現大部分的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目的是學習最新的知識,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或是為了會計技術職稱考試和評定的需要。但不容我們忽視的是仍有不少的會計人員只是為了應付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注冊登記,面授學習上課積極性不高,上課不認真聽講,甚至無故不上課;網絡學習只是掛課時而已,對繼續教育不感興趣,從而使得繼續教育變成例行公事,沒有取得實際的教育效果。雖然《規定中》要求“會計人員所在單位負責組織和督促本單位的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钡杂胁糠制髽I單位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無規劃或規劃不科學、支持力度不夠、經費投入少。單位領導認為,繼續教育是會計人員自己的事情,與單位無關。單位在制度與物質上不能夠給予會計人員足夠的支持。并且會計人員是否參加繼續教育也不與單位考核掛鉤,既不影響晉升又不影響加薪,這樣反過來也導致會計人員消極對待繼續教育,應付了事。
2.培訓機構不規范,培訓的教學質量不高
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單位有的不符合財政部門的資質要求,承擔培訓工作的教學場所、設施、師資隊伍、管理團隊等缺乏規范性,導致培訓計劃不科學、師資隊伍陣容不符合要求、授課內容脫離實際、教學方法滯后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效果和質量。
3.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單一,缺乏多樣性、層次性和系統性
在實際培訓中,不分高、中、初,一視同仁,尤其集中培訓更是如此。高、中、初三級會計人員一塊報名、一塊聽講、一塊考試,完全忽視了不同職稱級別往往有著不同的工作實踐,不同的工作實踐又有著不同的理論需求,不同的理論需求決定著不同的教育內容。目前的培訓內容缺乏多層次性,導致持證人員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培訓效果甚微。系統性是指教育內容的條理、連貫及遞進;前瞻性是指教育內容的超前性。就以單位組織的集中培訓分析,現在的集中學習存在著“一刀切”現象,不分高、中、初,統統學習指定的、相同的會計法規。這樣,繼續教育的行為是“補丁”的行為,作用是“補丁”的作用。培訓內容前后期之間沒有聯系,缺乏系統性。培訓疲于補漏,計劃性不強。缺乏前瞻性,主要表現為,現在的繼續教育前瞻性問題研究得不多,缺少對不同對象長期發展學習內容的研究與制定。
4.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方式單一,考評不嚴,形式化嚴重
盡管會計人員可以自愿選擇繼續教育的形式,但從調查來看去培訓機構采用面授培訓為主要方式,而且培訓者不了解培訓對象的需求。培訓結束的考試形式有開卷和閉卷兩種。采用閉卷形式的,由于監考不嚴,往往造成了實質上的開卷考試,形成造假的不良風氣,使繼續教育流于形式。
二、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建議
1.增強認知,加強自我導向型學習模式建設
當今時代,全球化市場經濟一體化模式不斷發展、以知識經濟為載體的多元化思想文化方式不斷發展,給目前會計人員的自身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發展儲備情況帶來了較大挑戰,會計人員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知識文化建設,隨時更新知識管理體系,積極加強自身會計繼續教育學習,才能從根本上增強工作中的實際能力和素質,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做出更大貢獻。加強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建設不但是構建終身學習型社會的外在需求,并且還是會計工作人員的實際需要,會計人員要在將繼續教育作為績效考核一部分的前提下增強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建設,強化自我導向型學習模式,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而提升實際工作和策劃能力。此外,用人單位要從長遠的綜合角度出發來強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利用前期的教育資金投入成本換取更多的實際性人才效益和先進的管理效益,并且還要不斷更新繼續教育的培訓費用和管理手段,通過將繼續教育納入到企事業單位規章制度來使各項培訓報銷、教育考核實施條例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
2.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在內容上應注重適用性、層次性
會計繼續教育不是為了漫無邊際地幫助受教育者進行知識儲存,而是以適用性為宗旨,增強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以快速有效地將會計知識和技能運用到企業的管理活動中去為目標,選擇對提高會計人員執業水平有幫助的內容進行相關教育。改革原有不分受教育對象的水平、職業和企業實際發展需要,由行政命令統一組織、安排和學內容的繼續教育方式。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就其接受面來講具有廣泛性。從參加繼續教育人員的知識結構看,有高、中、低不同層次;為此,可以進行針對性教育,其中高級會計人員的教育目標是高層經營管理人才,主要對企業的經營戰略進行策劃和規整;中級會計人員要對企業中的具體會計實務進行處理,并積極協調各方部門的工作關系;初級會計人員要學會進行基本的會計業務操作和實踐。從而滿足不同層次的培訓需求,最終提高會計繼續教育的有效性。
3.加強會計繼續教育的組織管理
為搞好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單位應進一步改進培訓組織管理。加強對培訓前、培訓中和培訓后管理。在培訓前應進行深入調查,包括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主管部門、培訓教師,特別是參加繼續教育的會計人員,真正了解會計人員的工作所需,拓寬培訓內容,增加與會計工作密切相關的稅收法規和其他相關經濟法規的內容,通過有針對性地安排培訓內容,使會計人員能夠學有所得,成為培訓的受益者,以此調動他們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在培訓中合理安排培訓班級的分配,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加強考勤管理和課堂紀律管理,加強與培訓學員的溝通,了解學員對教師授課情況的評價,了解培訓目標的實現程度,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在培訓結束后,應認真組織考試以檢查學習效果,并通過問卷等形式了解學員對培訓的意見和建議,以便不斷進行改進,提高培訓效果。
4.完善繼續教育制度建設,加強監督和指導
一、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1.適應經濟發展“兩個轉變”的客觀要求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市場經濟就是競爭經濟,法制經濟,尤其是在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要求現代會計必須隨之轉軌變型,由報賬型向管理型、決策性轉變;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過程轉變;由被動型向能動型、自主型轉變;由傳統手工方法向現代高科技、網絡化、規范化轉變。適應形勢,更新知識,不斷進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學習,是科教興國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企業改革、會計主體變化對提高會計人員基本素質的必然要求。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其基本思路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形式多樣化,會計主體多元化,在企業錯綜復雜、激烈競爭的新形勢下,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①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對時局變化的高度敏銳性,感悟時局變化對企業財會正負兩方面的影響及程序,要加強學習,堅持方向,提高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增強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②具有強烈的市場經濟意識。市場經濟綜尚超前和創機關報、競爭和法制,更體現了風險與效益對等的根本法則,歸根到底市場競爭是產品的競爭,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而這一些均有賴于國民教育和不斷學習。
③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和一定的新技術知識,較嫻熟的業務操作能力,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
④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忠于職守和職業道德,愛崗敬業,刻苦學習,廉潔奉公,團結協作。
3.扭轉我國會計隊伍落后狀況的現實要求。財政部長項懷誠指出,當前會計存在的三個主要問題:一是合格的會計人員數量不夠;二是會計人員素質不高;三是風氣不好,做假賬、造假賬,違反財會制度和職業道德。只有通過大規模的培訓,提高會計隊伍的政治、業務和整體素質,實行強制的定期的繼續教育學習,更新知識,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我國會計隊伍的不利局面。
4.深化會計教育改革,與國際會計教育接軌的時代要求。利用現代科技的遠程繼續教育形式,能擴大教育規模,甚至形成教育產業,減少國家投資,解決工學矛盾;實現的人智能最大化,使高科技技術手段成為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生的自我奮斗提供一種有效的途徑和手段,使學習成為不斷探索的動力源泉。更利于教育普遍化,如持續教育、終身教育、持續專業教育、教育深化、非傳統教育、成人教育等,有利于提高國民整體素質,以教育為基礎,擴大人才培訓的貢獻率,實現勞動者知識化和學習終身化。
二、會計繼續教育的特點
1.強制性,嚴要求。財政部頒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學習內容、學時由財政部會計司擬訂,具體實施由各級財政會計管理部門批準認可的學校、單位組織開展,其運作格局是由培訓單位培訓,由各級財政部門發證,每個會計人員每年必須接受一定時間的繼續教育,若連續二、三年未參加,將在資格考試、會計證年檢、評先表模等方面予以懲誡,直至吊銷會計證,清理出會計隊伍。
2.在職性,層次性。會計繼續教育,根據會計專業技術資料(職稱)分為高級、中級和初級三個級別,按文化學習、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層次性和差異性來劃分。
3.大量性,大規模。我國有1200萬會計人員,一個縣一般也有一千多名會計人員,要在兩三年之內全部輪訓一遍,無論是會計人員數還是培訓工作量都是大規模性的,是史無前例的。
4.長期性,循環性。會計繼續教育是一項長期循環性工作,不但在工作上要循序漸進,循環往復,持之以恒,而且在培訓師資、教材、場地、質量、制度及管理,應長計劃,短安排,綜合配套。
5.新穎性、專業化。一是工作新和專,繼續教育在西方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我國卻是一項新工作,尚無經驗可尋。一是內容新和專,要向會計知識更新為主內容的技能操作方向轉化。
6.開放性,實用性。會計繼續教育以自學為主,培訓為輔;以專門培訓為主,其他學習形式為輔。既可以是讀學位拿文憑,也可以為取得會計專業技術職稱資格;既可以是拿會計證、會計電算證,也可以搞會計學術課題研究,還可以為考注冊會計師;既可以脫產學習,也可以半工半讀,長期性與短時性相結合,屬于開放型學習模式7.社會性、服務性。堅持以屬地原則為主,級別管理為輔的原則。一般地,高級培訓權限在中央、省里,中級培訓權限在地市一級,初級培訓在縣里,按財政、財務管理體制的屬地原則培訓。在培訓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在于咨詢,解決日常學習、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會計服務水平。
8.現代性、多形式。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的學習模式一般有:
①函授學習;
②電話會議形式學習;
③有線電視形式的學習;
④電教錄像形式學習;
⑤衛星傳授電視接收形式的學習;
⑥計算機為主的學習;
⑦網絡為中心的網上教育。
尤其是“以網絡為中心”的網上教育是現代遠程教育的標志。
三、會計繼續教育的組織與管理
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艱巨性和緊迫性,樹立為廣大會計人員服務的思想,立足基層,籌劃未來,精心組織,嚴格管理,檢查督促,保證質量。
1.大力宣傳,提高認識。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財會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都積極支持、關心、投入會計繼續教育的活動中。
2.明確主體,形式多樣。會計繼續教育的組織管理的機關是各級財政會計管理部門,培訓以中華會計函授學校為依托,發揮其它部門的積極性,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培訓學習,有自學、有培訓;可自己組織,也可委托辦班;有函授、電教、錄像,也可課堂講授、網絡查詢、實地演練;可集中上來,也可分片下去等等。
3.分別層次,分清職能。分期分批,分行業分系統,區別情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會計部門具體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①提出培訓目標,制定培訓規劃和培訓要求;
②制定培訓單位的資格審查標準;
③會同具體培訓單位,制定教救災計劃、收費標準,并指定教材;
④檢查和監督培訓單位的培訓質量。
4.圍繞主題,規劃目標。
5.堅持原則,加強管理。
①嚴格許可證制。
②堅守師資條件。
關鍵詞:高職院校;檔案;管理;利用
財政部于1998年就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對會計繼續教育的目標、對象、受訓時間等做了詳細規定,2005年9月又了《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意見》對會計繼續教育工作做了必要的補充。
一、我國會計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繼續教育的內容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妥當與否,直接影響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成敗。當前,我國會計繼續教育的內容存在如下問題:
1.知識更新速度慢
會計人員需要及時學習新的會計知識,適應新的工作要求。但是我國會計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更新速度偏慢,從新會計準則制定到會計培訓教材編寫出版往往要一年左右,使繼續教育的時效性大打折扣。
2.知識面太窄
財務人員不僅要懂得經濟業務的核算,還要懂得管理,更要有一定的決策能力。當前的繼續教育顯然不能滿足這種要求,會計培訓的內容局限于新的會計準則的講解,對會計日常工作中經常涉及的審計、稅法等相關知識不能融入到會計教學過程中去,使培訓的知識面偏窄,同時,也不利于會計人員對會計業務的理解和應用。
(二)會計繼續教育的形式不合理
1.缺乏互動的教學使繼續教育流于形式
目前教育培訓的方式主要還是通過課堂教學來進行。由專業老師講授最新的財會法規,對其中的難懂的內容做必要的解釋說明。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整個過程缺乏交流,不能形成一個互動性的過程。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可能與講解的內容并不相關,因此對講解沒有關注的熱情,使得教學過程流于形式。
2.“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忽略了不同學員的差異
參加會計培訓的人員所處的工作環境千差萬別,個人的會計專業能力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對會計繼續教育的內容關注點也就不同。目前的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或者說是無視這種差異,致使基礎好的學員感覺學不到新的東西,感覺沒有聽的必要;基礎差的學員感覺跟不上授課的步伐,喪失了學習的信心。
3.短期培訓無法滿足不斷學習的需要
目前,通過短期培訓方式進行的會計繼續教育一方面給教授人員帶來了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在短時間內讓學員融會貫通大量的知識幾乎不可能,只能通過劃重點的方式敷衍了事;學員由于不能很快地消化所學知識,只能被動的記憶教學內容。同時,這種教育模式與繼續教育“持續不斷”的學習原則相悖,不能真正做到隨時隨地的學習和交流。
(三)會計繼續教育的主客體
1.培訓人員缺少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式
會計教材側重于理論的介紹,相關的案例分析也不可能涉及到所有行業領域。當前,會計繼續教育的培訓者不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無法將抽象的理論介紹轉換為生動、實際的業務活動。當前,急需一種理論聯系實踐的授課方式,這既有利于學員接受新的知識,也使得枯燥的說教變的生動有趣和貼近實際。
2.繼續教育學習人員缺乏應有的重視
繼續教育的對象——會計從業人員是影響整個繼續教育培訓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會計繼續教育的最終目標也落在會計從業人員身上,但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一些會計人員把會計繼續教育視為一種負擔,整個培訓過程缺少積極性和主動性,接受培訓的目的只是為了最后的過關考試,使繼續教育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二、提高繼續教育水平的對策
(一)大力推廣網路化教學
會計繼續教育需要一種符合新的時代、新教育思想觀念、新從業需要的教學模式,這些都對會計從業人員以及培訓機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我國現行的會計繼續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本文認為,充分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育的技術支持,建立一種基于互聯網的高速、互動、功能完善的會計繼續教育體系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
隨著電腦的日益普及和各種網絡的豐富,實現上網條件對大多數會計人員是可以具備的;另一方面會計人員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部分會計人員可能難以抽出整體的時間參加集中培訓,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在職人員可以相對自主的掌握學習時間,既不會耽誤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又可以學習到財會方面新的知識,更新自己的會計知識庫,讓自己及時參加會計知識的更新培訓,避免知識老化,在工作中做出合理的決策。
電子書籍的更新速度和更新成本要比紙質書本快速得多,而且可以隨時更正其中的錯誤之處,因此,用電子教程代替紙質教程可以有效避免紙質書籍編寫時間長帶來的教材內容更新時效性差的問題。
以往會計繼續教育欠缺互動性的問題,現在在計算機網絡支持下可以有效解決。在網絡教學資源上,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在教學過程中添加了各種視頻、動畫,使教學內容更形象化,更貼近現實的工作環境;在內容選擇上,學員可以自主點播、選學,想學什么就學什么,并通過留言、論壇等途徑及時反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使整個學習過程更加個體化、自主化。為完善網路繼續教學需研究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會計繼續教育網路化教學的“硬件”設施
硬件設施的建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學資源的存儲,即學員在什么地方獲取各種資源。根據我國的現狀,可以在我國財政機構和會計學會所屬網站上開設“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專欄,負責新的會計準則的、會計繼續教育培訓資料的等。二是資料的傳輸,即學員如何獲取所需資料??梢酝ㄟ^實名注冊將學員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編號作為唯一的登錄名,用戶注冊登記后可以登錄到相應的網站下載所需的各種教學資料,在論壇或者留言板上、交流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等。三是客戶終端的問題。這是需要學員自己解決的問題,隨著電腦價格和網絡費用的降低,普通會計人員完全有能力具備上網學習的經濟條件。
2.會計繼續教育的“軟件”配套
(1)教學材料編寫
教學材料編寫的質量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財政部門應該高度重視培訓教材的編寫工作,組織富有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的教師編寫教材,使教材包括財會知識的更新,涵蓋國家新頒布的財會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當前會計領域出現的新型知識等,還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通過語音、演示、視頻資料等豐富整個教學內容。網路化的教材要圖文并茂,多層次、多角度地講解會計知識,使會計人員更容易接受,便于其自己學習和理解。
(2)發揮高校的智力支持作用
高等財經院校作為會計理論的研究和教學機構,在會計繼續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一方面,財經類高校具有大量財會人才,通過不斷學習最新理論甚至進行理論創新和改革,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源源不斷地提供新的理論性的教育資料(如文字資料、多媒體件、教學錄像片等);另一方面,高校機構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可以充分結合在會計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經驗,經“智力加工”后以適當的形式反應到新的會計理論中,并把這些新理論充實到會計繼續教育的網站資源中去,進行實時互動服務。
(3)會計軟件的配套更新
國內的優秀財務軟件開發企業,必須緊跟會計政策、法規的步伐,做好軟件的更新、升級工作;此外,在軟件價格、售后服務等方面有所突破,降低使用費用,擴大會計軟件在我國企業的應用。外資企業方面,外國軟件不完全符合我國規章制度的要求,沒有通過國家評審,因此,用戶需在有關部門專家的指導下使用外國軟件。
(二)多種教學模式的并用互補
網絡教學以其極大的優勢理應成為最受推崇的繼續教育教學模式,但當前我國還客觀上存在著不能實現網上學習的會計人員。另外,其他教學模式也具有網絡教學無法取代的優勢,因此,應該堅持多種教學方式并用的方針。對于繼續采用課堂教學的地區應注意以下方面:
1.引入市場競爭調動培訓機構的積極性
會計繼續教育的大方針需要由國家會計主管部門制定,例如繼續教育的具體內容、教學目標等。在相關的會計繼續教育機構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進行“招標”和“競爭上崗”,即對這些會計繼續教育內容的提供者進行選擇,選擇其中的優秀機構作為指定的培訓網點,使其獲得相應的服務報酬,相應的還要對現有的會計繼續教育經費的行政分級劃撥方式進改革。
2.提高教師隊伍的水平
授課老師應該是由具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人員組成,授課教師應該能夠活躍課堂氛圍,使參訓人員積極參與自由探討,在課堂上提出工作中碰到的許多熱點、難點、焦點的問題作為活的案例,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達到繼續教育的目的。還要注意參加繼續教育的學員的水平差異,初、中、高級會計人員接受教育的內容應當不一致,不同行業的會計人員的關注點也不一樣。對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分批次、分層次教學,在此基礎上進行不同行業從業人員的課堂交流,可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