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4:32
序論:在您撰寫農業機械化工程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卓越工程師的人才培養更要偏重于實用性,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不僅要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也要與企業保持密切溝能,解決企業的技術難題,要充分考慮行業的多樣性和對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樣性,采取多種方式培養工程師后備人,簡單說,是應用型人才,不是學術性人才。
2構建相適應的教學體系
2.1教研活動從單一、被動轉變為自主、合作和分享
教研研究往往以活動為中心,活動的質量和效益是教研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教師必須始終關注的問題。以往的教研活動較為普遍的問題是:缺乏專題研究,滿足于茶館式的泛泛而談;缺乏整體規劃,基本是每門學科進行自己的教學研究,缺乏整個專業的群體意識。為此開展教研活動就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1)力求教研與科研相結合,使教研活動課題化和系列化。教學研究重在“研究”兩字,應確立教研與科研相結合的思路,在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立每一階段研究的主題,針對學科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力求通過專題研究加以突破,并圍繞這些專題,開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加以深化,把小型的研討活動與大規模的匯報、交流、推廣活動結合起來。
2)構建資源共享的平臺。教師職業的一個很大特點是單兵作戰,而教師間的相互合作與學習是教師成長最直接的資源之一。教研活動就應該為教師間的合作、研討搭橋鋪路,所以教研活動就可以發揮教研組集體的力量,借助于現代教育技術,把一些優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資源庫中,教師隨時可以瀏覽、調用,從而發揮資源共享的優勢,讓教師能主動、自覺地提升教學實踐中合理的成分。
3)開展專題報告。學院每年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舉行專題報告,使學生掌握相關的農業機械化與自動化的最新知識,發展趨勢等。使用學生對學科有一定的認識、興趣,進一步加強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意識。
2.2加強實踐教學
根據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特點,以主干課程為重點,確定各門課程的教學范圍和具體內容,合理設置相應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優化課程結構,整合實踐教學資源。確定實踐教學各環節的具體安排。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然而,實踐環節并不是零散的教學單元集合,只有將課程實驗、綜合實驗、畢業設計等各環節進行系統設計,構成與理論課程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才能達到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1)在課程設置中,理論學習時間占1/3,生產實踐占2/3,理論實踐交替進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用性。學生在校期間,需要完成課程實驗、基本工程能力實習、基本專業設計能力實習等實踐內容。結合課程學習需要完成的實驗內容包括:物理實驗、機械原理實驗、電路測試實驗、電子線路設計測試實驗、微機原理實驗、機械設計實驗、汽車拖拉機測試實驗、機電一體化實驗、農業機械學實驗等?;竟こ棠芰Φ膶嵙晝热莅ǎ航鸸嵙暋㈦姽嵙暤??;緦I設計能力的實習內容包括: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機械制造工藝課程設計、專業方向課程設計等。
2)企業聯合培養環節。在企業聯合培養環節,學生需要完成專業實習、企業實習與專題設計、工程實踐、學位論文等實踐內容。所有內容以企業聯合中的真實科研項目需求為背景,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指導性。通過在企業的不同部門(如售后服務部門、測試部門、研發部門等)分別安排一定的實習時間并定期輪換部門完成實習。專題課程設計題目來自于企業技改項目,學生完成項目設計與試制,并測試技術指標,撰寫專題設計報告。
2.3教學評價
在農業機械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實行淘汰制培養,這就要求有恰當的培養效果評價體系。目前高校的評價體系中,形式過于單一,基本上采用閉卷筆試考試,注重應試指標,注重定量檢測,忽視定性評價或分析,這種單一片面的評價體系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動性的發揮,制約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這種培養模式對拔尖創新人才尤為不利。因此必須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建立靈活的、綜合的評價方式,以保證學生有更寬松的自我發展空間。
1)課程考核成績實行百分制,由平時考核成績和課終考核成績兩部分組成。應提高平時考核成績所占的比重,如核心骨干課程的平時考核成績可占60%以上。
2)理論課程平時考核成績由課程習題、課程論文、課程心得、課程討論、讀書報告、課外實踐等綜合考核成績組成,課帶實驗課程的平時考核成績還包括每次實驗的成績;單列實驗課的平時成績由每一次實驗的考核成績組成。
3)理論課程的課終考核包括閉卷、開卷、抽題答辯、案例分析、上機考核、口試、課程報告、課程論文等形式;單列實驗課程的課終考核包括閉卷考核、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報告、課程論文等形式。原則上,課終考核的理論部分以閉卷筆試或上機考核為主。
4)教學實習考核成績由實習周記、實習報告、實結、實習態度、任務完成情況、實習單位鑒定等方面的綜合考核成績組成。
3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3.1綜合實踐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得各種信息,當對其有用的信息轉換為知識的時候,教師的作用就是教會學生獲取、加工、運用知識的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而綜合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效途徑,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優化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針對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調動學生的創造性的想象力,鼓勵學生以靈活多樣的、獨特的活動方式進行探究活動;綜合實踐活動既沒有規定的教材,也沒有規定活動場所。因此,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能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創造空間。例如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2014年)的主題為“幻夢課堂”;內容為“教室用設備和教具的設計與制作”;整個比賽的題目貼近生活,都是同學們上課時要用到的工具。所以我們在組織學生參加比賽時,要求學生對日常課堂進行觀察,同時對未來課堂的教學環境和狀態進行想象,設計出使教學課堂更加豐富和實用的機械裝置。實踐性是綜合實踐活動最突出的特點;因為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要求提供完整的設計說明書和主要設計圖紙以及作品的實物樣機或放縮的實物樣機;這要求學生需要把平時學習到的機械制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及制造工藝等多門課程知識進行理解,運用,最后轉換為實際加工的實物。整個過程強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選題、學習、制作、反思等一系列的活動,得到體驗,使學生在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的基礎上開發出課題,學生通過親身的實踐探求出問題的結論。
3.2以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為平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學生科技創新活必須有相應的場地、設備等物質條件,也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否則,學生科技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我校每年開展“科研興趣小組”和“創新實訓項目”兩項活動。通過學生的組隊,基于自身興趣,選擇和研究問題進行調研,完成申報書,學校組織相關專家教師的答辯,選擇具有創新性和實際性的項目,在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和教學輔助人員指導下,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學生在項目完成科研任務的過程中,撰寫論文,申請專利等,使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同時通過這一系列的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了自信心。
4結束語
英文名稱: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農業機械學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0-1298
國內刊號:11-1964/S
郵發代號:2-363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57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昆明理工大學
畢業設計(論文)
題
目:關于__鎮農業機械化
與農業現代化的思考
學
院:現代農業學院
專
業:農村區域發展
年
級:20__級
學生姓名:__
指導教師:__
日
期:20__年4月
昆明理工大學
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
現代農業院農村區域發展專業20__級
學生姓名:__
畢業設計(論文)題目:關于__鎮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現代化的思考
畢業設計(論文)內容:21世紀的經濟、科技高速發展,中國面臨新的挑戰,特別是中國農業將面臨更大的機遇與挑戰。農業機械化是減輕農民勞動強度,解放農村勞動力,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產力和社會進步的根本體現,是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是實現社會化大生產的基本條件。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對加快科技興農步伐,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是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手段。從現在起到20__年是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關鍵時期,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因勢利導,把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擺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上,認真研究解決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中的問題。
設計(論文)指導教師:
主管教學院(部)長:
20__年4月
目錄
一、任務書…………………………………………………………………………1
二、目錄……………………………………………………………………………2
三、前言……………………………………………………………………………4
四、正文……………………………………………………………………………5
1、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現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5
1.1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5
1.2農業機械化是實施科技興農的重要載體…………………………6
1.3農業機械化是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手段………………………6
1.4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重要舉措……………6
1.5農業機械化是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內容…………………7
2、我鎮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現代化現狀……………………………………7
2.1我鎮的基本鎮情……………………………………………………7
2.2我鎮農機化現狀……………………………………………………7
2.3農業機械裝備………………………………………………………8
2.4農業機械的作用日益突出…………………………………………8
3、農業機械化存在的問題…………………………………………………9
3.1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均衡……………………………………………9
3.2農業機械化資金投入機制尚未形成………………………………9
3.3農業機械機構和隊伍不夠穩定……………………………………9
3.4農業機械化相關制度建設尚待完善和加強………………………9
3.5機械的修理服務問題………………………………………………9
4、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措施……………………………………………10
4.1切實加強對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領導………………………………10
4.2確定目標,制定規劃………………………………………………11
4.3加強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建設……………………………………11
4.4加強農業機械的管理………………………………………………12
4.5加快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農業機械的科技含量…13
4.6注重農業機械人才的培養…………………………………………13
5、結論………………………………………………………………………14六、謝辭……………………………………………………………………………14七、參考文獻………………………………………………………………………15
前
言
21世紀的經濟、科技高速發展,中國面臨新的挑戰,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農業將面臨更大的機遇與挑戰。農業機械化是減輕農民勞動強度,解放農村勞動力,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產力和社會進步的根本體現,是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是實現社會化大生產的基本條件。建立農業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基地,實施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實行種養加、產供銷、農工貿一體化經營,都必須以農業機械化為紐帶。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對加快科技興農步伐,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是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手段。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農村經濟和農民
生活中的主力軍作用日益突出。
加以復種指數高,作物生長期短,耕作季節性強,以致耕作粗放,并常因貽誤農時,造成減產。再看看“公路變曬場”,就知道農民對農業機械的需求和農業機械的缺乏。
從現在起到20__年是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關鍵時期,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因勢利導,把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擺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上,認真研究解決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中的問題。確定目標,制定規劃,加強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業機械的管理,加快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農業機械的科技含量,注重農業機械人才的培養。
推進農業機械化與現代化,與農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是不矛盾的。經營規模擴大的實現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一方面,可以在農民自愿和保持土地原承包權不變的原則基礎上,土地的使用權可以流轉和集中,從而形成規模較大的家庭農場。另一方面,農戶也可以在不改變各自土地占用規模的條件下,實行一定的產前、產中和產后聯合,從而也可以實現經營規模的擴大。
關于__鎮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現代化的思考
21世紀的經濟、科技高速發展,中國面臨新的挑戰,特別是中國農業將面臨更大的機遇與挑戰。農業機械化是減輕農民勞動強度,解放農村勞動力,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建國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為農業機械化制定了不少的政策法規,這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目標和更高的要求,給農機工作者以振奮和鼓舞。在實際工作中,農業機械化遇到了新的問題,突出表現是農業機械化在農業工作中擺不上位置,因此各級政府在農業現代化的政策制定、資金分配等方面農業機械化的內容很少。而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標志之一,在農業發展的新階段,面臨新的課題。
一、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現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主席就高瞻遠矚地指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边@表明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現代化中的作用和地位是相當突出的,它與農業現代化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
1.1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農業現代化,主要包括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農業生產手段現代化和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其中,農業生產手段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中心環節。農業生產手段現代化主要是指農業機械化,即用先進的生產工具取代落后的手工工具和以人畜為主的勞動形式。農業機械是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手段。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產力和社會進步的根本體現,是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是實現社會化大生產的基本條件。
1.2農業機械化是實施科技興農的重要載體
現代農業的本質特征之一,是現代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使農業成為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現代化產業?,F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證明,技術的發展要以一定的載體為媒介,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技術的載體。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的大面積、大規模實施,必須通過先進的農業機械才能完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的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高度發展,必須通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才能實現??梢?,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對加快科技興農步伐,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1.3農業機械化是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手段
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生產系統,與農業機械化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將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各環節聯結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建立農業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基地,實施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實行種養加、產供銷、農工貿一體化經營,都必須以農業機械化為紐帶。
1.4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重要舉措
加速推進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重要舉措。實踐證明,從農作物種植、農業運輸、機械脫粒、農副產品加工、儲藏、保鮮等諸多環節,到建設農業設施和抗災工程,以及設施農業、立體農業、園藝農業、觀光農業等新型農業科技工程的實施,離開機械化是無法實現的。農業機械化在現代化農業生產中不僅僅是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是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生產力水平的一項現代工程技術,是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致富的有效保障。
1.5農業機械化是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內容
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具有重要作用。農業生產各個環節所需要的服務,都離不開農業機械,農機化服務貫穿農業生產、加工、運輸的全過程,是其它服務不能替代的。
二、我鎮農業機械化的現狀
2.1、我鎮的基本鎮情
__鎮位于__縣城北部,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7千米,東與__鎮接壤,南與__鎮相連,西與__鎮及__鄉、__鄉相鄰,北與__鎮、__鎮毗鄰,最高海拔2577米,最低海拔1860米,政府所在地海拔1880米,年均氣溫14℃左右。轄區面積241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5人。有耕地面積1814.2公頃,水田、旱地面積分別為854.8公頃和959.4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9畝。全鎮轄10個村委會,64個自然村,80個村民小組,7981戶30207人,非農人口1245人,占總人口的4.1,少數民族1343人,占總人口的4.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8‰。雖然人均耕地面積少,但除去老人和小孩,一個勞動力負擔4.8畝耕地,一頭耕畜負擔近11.4畝耕地,加以復種指數高,一年耕作三至四茬,作物生長期短,耕作季節性強,以致耕作粗放,并常因貽誤農時,造成減產。
2.2、我鎮農機化現狀
20__年全鎮機耕面積3500畝,機耙面積3010畝,機收面積500畝,機電排灌面積1100畝。20__年機耕面積4600畝,機耙面積3050畝,機電灌溉面積1500畝,機收小麥面積510畝,農機運輸總量212萬噸公里,農機總收入343萬元。20__年完成機耕面積4800畝,機耙面積完成4100畝,淺旋面積1200畝,完成機播面積510畝,機收面積300畝,新增動力38千瓦特,農副產品加工總量2.47萬噸,農機運輸總量214萬噸公里,農機總收入353萬元,農機化培訓45人。有力地支持了我鎮的春耕生產。
表1:我鎮農機化現狀統計表
單位:畝、萬噸、萬元
2.3農業機械裝備
到20__年底,農業機械總動力693.38萬kW,擁有大小農業機械203臺,全鎮有農業機械化從業人員382人,處于較低水平。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
2.4農業機械的作用日益突出
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農村經濟和農民生活中的主力軍作用日益突出。農民對農機的需求也更強烈,在我鎮農活集中,抓節令,每當4月底5月初,勞動強度大,這時經??吹降氖恰肮纷儠駡觥?,到20__年,農業機械經營總收入353萬元,發展了農村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開展聯合作業,大大縮短了“三夏”周期,促進了糧食的增產增收和農機化水平的提高。農業機械在抵御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農業機械化存在的問題
3.1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均衡
我鎮除機耕、機播有一定面積外,機收面積很少,象水稻生產、玉米機收、
設施農業、副食品生產等處于一種新事物的狀態,距離實現農業機械化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同時也制約了我鎮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步伐。
3.2農業機械化資金投入機制尚未形成
目前,我鎮對農業機械化的資金投入主要以農民為主體,政府缺少對大中型農業機械補貼和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推廣等農民自身無力解決的問題的啟動和引導資金的投入,這是制約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3農業機械機構和隊伍的不夠穩定
機構改革首當其沖的是農業機械機構,這是幾次機構改革的結果,只要一說要進行機構改革,農業機械人就人心慌慌,再有農業機械部門創造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但自身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缺乏發展后勁,這些對農業機械機構和隊伍的穩定是相當不利的,也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3.4農業機械相關制度建設尚待完善和加強
目前各級雖然出臺了部分農業機械法律、規章,但遠遠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和變化的需要。如農用運輸車的管理體制不順問題,致使大量的無證照農用運輸車存在,形成重大安全隱患,并影響到對其他農業機械的有效管理。
3.5機械的修理服務問題
從過去建立農場、拖拉機站的工作中,我深切感到,機械能不能適應我們的耕作制度、土壤氣候和技術條件,能不能萬能通用、價格低廉,是實現機械化的重要關鍵問題。過去我們所采用的拖拉機和主要農具絕大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的,雖然這些農業機械的效能是好的,但是最大的問題是,這些農業機械的性能不能完全適應我們的經濟、技術、土壤和氣候條件,同當地的耕作制度和經營條件存在著矛盾。進口的農業機械一般是:一、型號很大,適于大量開荒和大面積單一作物的耕種。二、作業項目單一,只適于耕地,不適于運輸和其他工作;耕地又只適于平播,不適于垅作。三、適于干旱地帶,在濕洼地區和雨季作業困難。而我鎮的農業特點是:一、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為主,需要精耕細作。二、地形復雜,田地面積不大,以種植水稻與雜糧為主(占耕地面積百分之八十以上),以垅作為主(占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十以上)。結果只好改變某些原來的耕作制度以適應農業機械,形成了“削足適履”的現象。根據幾年來的實際經驗,我認為在設計制造農業機械的時候,必須面向生產,根據地區條件使機械適合多種作業和多種作物的需要。并且,還要價格低廉,節省燃料,構造簡單,便于操縱修理。按照這些要求,拖拉機的馬力、構造、體形、附屬裝置等,就必須具有萬能通用的性能。
在加強機械的設計制造工作的同時,還必須大力開展群眾性的農具改革運動,不能因為要實行農業機械化就不重視舊農具的改良和畜力的利用。應當把推行農業機械化同人力、畜力和民間農具的利用結合起來,也就是新舊農具結合,“機、馬、?!苯Y合。
4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措施
4.1切實加強對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領導
從現在起到20__年是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關鍵時期,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因勢利導,把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擺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上,認真研究解決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中的問題。要加強對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領導,把農業機械化工作列入議事日程,納入當地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并根據本地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制定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納入政府目標,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要建立農業機械化領導小組,組織協調計劃、財政、金融等綜合部門做好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扶持和服務工作,研究、制定和完善農業機械化的配套政策,解決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實際問題。要加大對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并不斷完善以農民和農村集體投資為主體,各級財政資金為導向,社會資金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農業機械化資金投入機制,保障農業機械化穩定健康的發展。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其他農業發展資金中,財政資金要安排一定的比例,并由農業機械管理部門進行管理使用。
4.2確定目標,制定規劃
我鎮要實現基本農業機械化,就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抓緊制定本地區的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規劃。要根據各地的條件、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農業機械化,并突出地方特色?;A較好的壩區應率先成為我鎮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地區;糧食生產區要重點解決玉米、水稻生產機械化;根據我鎮農業的特點,爭取玉米和油菜生產機械化上做好文章。規劃要明確各個階段應達到的目標,制定年度實施計劃,強化工作的目標性和計劃性。
4.3加強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建設
農村是黨在農村長期不變的政策,是我國農村經濟的一項基本制度。十五屆三中全會又決定繼續延長30年土地承包合同。要穩定這一基本制度和貫徹落實十五屆三中全會精神,就必須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我市市、區(縣)、鄉(鎮)三級,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已基本健全,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又被賦予新的機制、新的內容。重點要圍繞深化農村改革,完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生產能力,解決農民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事情等方面,加強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建設。要圍繞“建龍頭,強龍身,壯龍尾”的思路,建立健全各類農業機械服務組織,逐步形成以區(縣)級農業機械服務組織為龍頭,以鄉(鎮)農業機械服務組織為龍身,以村和農業機械專業戶為龍尾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鼓勵發展各類專業性的農業機械作業服務組織和專業戶、機具租賃公司以及農業機械作業中介組織,逐步形成以農田作業為主要支柱的農業機械化服務產業,推進農業機械服務社會化、產業化和市場化。同時各類農業機械服務組織要面向廣闊的農村市場開展綜合服務,特別是要在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運銷等“龍頭”組織發揮積極作用,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4.4加強農業機械的管理
農業機械化事業“橫跨工農業,涵蓋大農業”,其管理涉及的業務,既有按市場機制運行的特點,又有以行政力量組織試驗示范和技術推廣的政府行為。因此,加強農業機械的管理首先要在認真貫徹實施《云南省農業機械促進法》、《云南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基礎上,要加強配套法規的建設,完善農業機械法制體系,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依法對農業機械進行管理,形成依法管理的新局面。其次要穩定和理順農業機械管理體制,強化農業機械管理部門的行政職能和行業管理職能,穩定和充實農業機械科研教育機構和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機構,抓好農業機械的生產和供應,與 工商行政和技術監督部門密切配合,依法對農業機械產品生產、銷售和維修環節進行行業質量監督,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農民權益。要重視和加強對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特別是國家要授權農業機械安全監督部門對農業機械實施全面監督管理。
4.5加快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農業機械的科技含量
在穩定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機構,充實技術人員的基礎上,要下大力量,狠抓農業機械科技進步,用更多的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產品來武裝農業,來提高農業機械乃至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作為我鎮的農業機械化推廣工作,重點應圍繞“服務農村,富裕農民”做好文章,進行項目推廣,如發展設施農業、農副產品加工等方面,特別是農副產品加工應充分利用城市的吸納、加工、輻射功能,實現農副產品的增值,增加農民的收入。在種植業方面要加強新機型選型和引進推廣,盡早實現水稻、玉米主要生產環節的機械化;切實抓好增產效果顯著的精量播種、化肥深施、玉米移栽、地膜覆蓋等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為我鎮實現農業現代化做出貢獻。
4.6注重農業機械人才的培養
要提高農業機械工作的科技含量,關鍵是要加快跨世紀農業機械人才的培養。人才是天津農業機械化事業事業實現跨世紀奮斗目標的關鍵。要充分利用市和區縣農業機械化學校這個農業機械教育培訓陣地,下大力量加速培養跨世紀的、優秀的、掌握現代科技知識的農業機械人才,為農業機械隊伍源源不斷地補充生力軍,增添新鮮血液。
5、結論:
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現代化不僅表現在農業的裝備和投入水平方面,更主要的是表現在農業的產出水平方面;不僅表現在農業生產本身的過程中,而且還表現在農業的產前和產后關聯活動過程中;不僅表現在農業的技術層面,而且還表現在農業的組織層面。
我國的土地政策是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推進農業機械化與現代化,與農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是不矛盾的。應當承認,我國超小型的農戶經營規模,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非常不利的約束條件,經營規模的擴大是現代化農業的必然要求。但是,也應當看到,經營規模擴大的實現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一方面,可以在農民自愿和保持土地原承包權不變的原則基礎上,土地的使用權可以流轉和集中,從而形成規模較大的家庭農場。另一方面,農戶也可以在不改變各自土地占用規模的條件下,實行一定的產前、產中和產后聯合,從而也可以實現經營規模的擴大。
謝
辭
感謝各位老師對我的教導和培養,“謝謝”!
參 考 文 獻
1、楊敏麗.《中國農業機械化與農業國際競爭力》.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日期20__-3.P17-23
2、余泳昌.《新編農業機械讀本》.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日期20__-5-1.P45—47
3、王福海.《農業推廣》.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日期20__-2.P1—4
4、于 冷.《農業標準化》.出版日期20__-1-1.P86—88
畢業設計(論文)
題目:關于**鎮農業機械化
與農業現代化的思考
學院:現代農業學院
專業:農村區域發展
年級:2002級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日期:2005年4月
昆明理工大學
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
現代農業院農村區域發展專業2002級
學生姓名:**
畢業設計(論文)題目:關于**鎮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現代化的思考
畢業設計(論文)內容:21世紀的經濟、科技高速發展,中國面臨新的挑戰,特別是中國農業將面臨更大的機遇與挑戰。農業機械化是減輕農民勞動強度,解放農村勞動力,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產力和社會進步的根本體現,是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是實現社會化大生產的基本條件。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對加快科技興農步伐,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是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手段。從現在起到2010年是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關鍵時期,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因勢利導,把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擺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上,認真研究解決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中的問題。
設計(論文)指導教師:
主管教學院(部)長:
2005年4月
目錄
一、任務書…………………………………………………………………………1
二、目錄……………………………………………………………………………2
三、前言……………………………………………………………………………4
四、正文……………………………………………………………………………5
1、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現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5
1.1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5
1.2農業機械化是實施科技興農的重要載體…………………………6
1.3農業機械化是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手段………………………6
1.4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重要舉措……………6
1.5農業機械化是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內容…………………7
2、我鎮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現代化現狀……………………………………7
2.1我鎮的基本鎮情……………………………………………………7
2.2我鎮農機化現狀……………………………………………………7
2.3農業機械裝備………………………………………………………8
2.4農業機械的作用日益突出…………………………………………8
3、農業機械化存在的問題…………………………………………………9
3.1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均衡……………………………………………9
3.2農業機械化資金投入機制尚未形成………………………………9
3.3農業機械機構和隊伍不夠穩定……………………………………9
3.4農業機械化相關制度建設尚待完善和加強………………………9
3.5機械的修理服務問題………………………………………………9
4、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措施……………………………………………10
4.1切實加強對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領導………………………………10
4.2確定目標,制定規劃………………………………………………11
4.3加強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建設……………………………………11
4.4加強農業機械的管理………………………………………………12
4.5加快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農業機械的科技含量…13
4.6注重農業機械人才的培養…………………………………………13
5、結論………………………………………………………………………14六、謝辭……………………………………………………………………………14七、參考文獻………………………………………………………………………15
前言
21世紀的經濟、科技高速發展,中國面臨新的挑戰,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農業將面臨更大的機遇與挑戰。農業機械化是減輕農民勞動強度,解放農村勞動力,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產力和社會進步的根本體現,是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是實現社會化大生產的基本條件。建立農業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基地,實施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實行種養加、產供銷、農工貿一體化經營,都必須以農業機械化為紐帶。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對加快科技興農步伐,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是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手段。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農村經濟和農民生活中的主力軍作用日益突出。
加以復種指數高,作物生長期短,耕作季節性強,以致耕作粗放,并常因貽誤農時,造成減產。再看看“公路變曬場”,就知道農民對農業機械的需求和農業機械的缺乏。
從現在起到2010年是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關鍵時期,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因勢利導,把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擺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上,認真研究解決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中的問題。確定目標,制定規劃,加強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業機械的管理,加快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農業機械的科技含量,注重農業機械人才的培養。
推進農業機械化與現代化,與農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是不矛盾的。經營規模擴大的實現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一方面,可以在農民自愿和保持土地原承包權不變的原則基礎上,土地的使用權可以流轉和集中,從而形成規模較大的家庭農場。另一方面,農戶也可以在不改變各自土地占用規模的條件下,實行一定的產前、產中和產后聯合,從而也可以實現經營規模的擴大。
關于**鎮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現代化的思考
21世紀的經濟、科技高速發展,中國面臨新的挑戰,特別是中國農業將面臨更大的機遇與挑戰。農業機械化是減輕農民勞動強度,解放農村勞動力,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建國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為農業機械化制定了不少的政策法規,這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目標和更高的要求,給農機工作者以振奮和鼓舞。在實際工作中,農業機械化遇到了新的問題,突出表現是農業機械化在農業工作中擺不上位置,因此各級政府在農業現代化的政策制定、資金分配等方面農業機械化的內容很少。而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標志之一,在農業發展的新階段,面臨新的課題。
一、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現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主席就高瞻遠矚地指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边@表明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現代化中的作用和地位是相當突出的,它與農業現代化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
1.1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農業現代化,主要包括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農業生產手段現代化和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其中,農業生產手段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中心環節。農業生產手段現代化主要是指農業機械化,即用先進的生產工具取代落后的手工工具和以人畜為主的勞動形式。農業機械是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手段。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產力和社會進步的根本體現,是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是實現社會化大生產的基本條件。
1.2農業機械化是實施科技興農的重要載體
現代農業的本質特征之一,是現代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使農業成為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現代化產業。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證明,技術的發展要以一定的載體為媒介,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技術的載體。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的大面積、大規模實施,必須通過先進的農業機械才能完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的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高度發展,必須通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才能實現??梢姡罅ν七M農業機械化,對加快科技興農步伐,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1.3農業機械化是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手段
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生產系統,與農業機械化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將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各環節聯結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建立農業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基地,實施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實行種養加、產供銷、農工貿一體化經營,都必須以農業機械化為紐帶。
1.4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重要舉措
加速推進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重要舉措。實踐證明,從農作物種植、農業運輸、機械脫粒、農副產品加工、儲藏、保鮮等諸多環節,到建設農業設施和抗災工程,以及設施農業、立體農業、園藝農業、觀光農業等新型農業科技工程的實施,離開機械化是無法實現的。農業機械化在現代化農業生產中不僅僅是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是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生產力水平的一項現代工程技術,是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致富的有效保障。
1.5農業機械化是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內容
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具有重要作用。農業生產各個環節所需要的服務,都離不開農業機械,農機化服務貫穿農業生產、加工、運輸的全過程,是其它服務不能替代的。
二、我鎮農業機械化的現狀
2.1、我鎮的基本鎮情
**鎮位于**縣城北部,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7千米,東與**鎮接壤,南與**鎮相連,西與**鎮及**鄉、**鄉相鄰,北與**鎮、**鎮毗鄰,最高海拔2577米,最低海拔1860米,政府所在地海拔1880米,年均氣溫14℃左右。轄區面積241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5人。有耕地面積1814.2公頃,水田、旱地面積分別為854.8公頃和959.4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9畝。全鎮轄10個村委會,64個自然村,80個村民小組,7981戶30207人,非農人口1245人,占總人口的4.1%,少數民族1343人,占總人口的4.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8‰。雖然人均耕地面積少,但除去老人和小孩,一個勞動力負擔4.8畝耕地,一頭耕畜負擔近11.4畝耕地,加以復種指數高,一年耕作三至四茬,作物生長期短,耕作季節性強,以致耕作粗放,并常因貽誤農時,造成減產。
2.2、我鎮農機化現狀
2002年全鎮機耕面積3500畝,機耙面積3010畝,機收面積500畝,機電排灌面積1100畝。2003年機耕面積4600畝,機耙面積3050畝,機電灌溉面積1500畝,機收小麥面積510畝,農機運輸總量212萬噸公里,農機總收入343萬元。2004年完成機耕面積4800畝,機耙面積完成4100畝,淺旋面積1200畝,完成機播面積510畝,機收面積300畝,新增動力38千瓦特,農副產品加工總量2.47萬噸,農機運輸總量214萬噸公里,農機總收入353萬元,農機化培訓45人。有力地支持了我鎮的春耕生產。
表1:我鎮農機化現狀統計表
單位:畝、萬噸、萬元
2.3農業機械裝備
到2004年底,農業機械總動力693.38萬kW,擁有大小農業機械203臺,全鎮有農業機械化從業人員382人,處于較低水平。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
2.4農業機械的作用日益突出
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農村經濟和農民生活中的主力軍作用日益突出。農民對農機的需求也更強烈,在我鎮農活集中,抓節令,每當4月底5月初,勞動強度大,這時經??吹降氖恰肮纷儠駡觥?,到2004年,農業機械經營總收入353萬元,發展了農村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開展聯合作業,大大縮短了“三夏”周期,促進了糧食的增產增收和農機化水平的提高。農業機械在抵御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農業機械化存在的問題
3.1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均衡
我鎮除機耕、機播有一定面積外,機收面積很少,象水稻生產、玉米機收、設施農業、副食品生產等處于一種新事物的狀態,距離實現農業機械化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同時也制約了我鎮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步伐。
3.2農業機械化資金投入機制尚未形成
目前,我鎮對農業機械化的資金投入主要以農民為主體,政府缺少對大中型農業機械補貼和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推廣等農民自身無力解決的問題的啟動和引導資金的投入,這是制約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3農業機械機構和隊伍的不夠穩定
機構改革首當其沖的是農業機械機構,這是幾次機構改革的結果,只要一說要進行機構改革,農業機械人就人心慌慌,再有農業機械部門創造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但自身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缺乏發展后勁,這些對農業機械機構和隊伍的穩定是相當不利的,也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3.4農業機械相關制度建設尚待完善和加強
目前各級雖然出臺了部分農業機械法律、規章,但遠遠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和變化的需要。如農用運輸車的管理體制不順問題,致使大量的無證照農用運輸車存在,形成重大安全隱患,并影響到對其他農業機械的有效管理。
3.5機械的修理服務問題
從過去建立農場、拖拉機站的工作中,我深切感到,機械能不能適應我們的耕作制度、土壤氣候和技術條件,能不能萬能通用、價格低廉,是實現機械化的重要關鍵問題。過去我們所采用的拖拉機和主要農具絕大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的,雖然這些農業機械的效能是好的,但是最大的問題是,這些農業機械的性能不能完全適應我們的經濟、技術、土壤和氣候條件,同當地的耕作制度和經營條件存在著矛盾。進口的農業機械一般是:一、型號很大,適于大量開荒和大面積單一作物的耕種。二、作業項目單一,只適于耕地,不適于運輸和其他工作;耕地又只適于平播,不適于垅作。三、適于干旱地帶,在濕洼地區和雨季作業困難。而我鎮的農業特點是:一、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為主,需要精耕細作。二、地形復雜,田地面積不大,以種植水稻與雜糧為主(占耕地面積百分之八十以上),以垅作為主(占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十以上)。結果只好改變某些原來的耕作制度以適應農業機械,形成了“削足適履”的現象。根據幾年來的實際經驗,我認為在設計制造農業機械的時候,必須面向生產,根據地區條件使機械適合多種作業和多種作物的需要。并且,還要價格低廉,節省燃料,構造簡單,便于操縱修理。按照這些要求,拖拉機的馬力、構造、體形、附屬裝置等,就必須具有萬能通用的性能。
在加強機械的設計制造工作的同時,還必須大力開展群眾性的農具改革運動,不能因為要實行農業機械化就不重視舊農具的改良和畜力的利用。應當把推行農業機械化同人力、畜力和民間農具的利用結合起來,也就是新舊農具結合,“機、馬、?!苯Y合。
4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措施
4.1切實加強對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領導
從現在起到2010年是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關鍵時期,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因勢利導,把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擺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上,認真研究解決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中的問題。要加強對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領導,把農業機械化工作列入議事日程,納入當地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并根據本地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制定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納入政府目標,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要建立農業機械化領導小組,組織協調計劃、財政、金融等綜合部門做好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扶持和服務工作,研究、制定和完善農業機械化的配套政策,解決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實際問題。要加大對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并不斷完善以農民和農村集體投資為主體,各級財政資金為導向,社會資金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農業機械化資金投入機制,保障農業機械化穩定健康的發展。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其他農業發展資金中,財政資金要安排一定的比例,并由農業機械管理部門進行管理使用。
4.2確定目標,制定規劃
我鎮要實現基本農業機械化,就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抓緊制定本地區的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規劃。要根據各地的條件、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農業機械化,并突出地方特色。基礎較好的壩區應率先成為我鎮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地區;糧食生產區要重點解決玉米、水稻生產機械化;根據我鎮農業的特點,爭取玉米和油菜生產機械化上做好文章。規劃要明確各個階段應達到的目標,制定年度實施計劃,強化工作的目標性和計劃性。
4.3加強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建設
農村是黨在農村長期不變的政策,是我國農村經濟的一項基本制度。十五屆三中全會又決定繼續延長30年土地承包合同。要穩定這一基本制度和貫徹落實十五屆三中全會精神,就必須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我市市、區(縣)、鄉(鎮)三級,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已基本健全,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又被賦予新的機制、新的內容。重點要圍繞深化農村改革,完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生產能力,解決農民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事情等方面,加強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建設。要圍繞“建龍頭,強龍身,壯龍尾”的思路,建立健全各類農業機械服務組織,逐步形成以區(縣)級農業機械服務組織為龍頭,以鄉(鎮)農業機械服務組織為龍身,以村和農業機械專業戶為龍尾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鼓勵發展各類專業性的農業機械作業服務組織和專業戶、機具租賃公司以及農業機械作業中介組織,逐步形成以農田作業為主要支柱的農業機械化服務產業,推進農業機械服務社會化、產業化和市場化。同時各類農業機械服務組織要面向廣闊的農村市場開展綜合服務,特別是要在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運銷等“龍頭”組織發揮積極作用,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4.4加強農業機械的管理
農業機械化事業“橫跨工農業,涵蓋大農業”,其管理涉及的業務,既有按市場機制運行的特點,又有以行政力量組織試驗示范和技術推廣的政府行為。因此,加強農業機械的管理首先要在認真貫徹實施《云南省農業機械促進法》、《云南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基礎上,要加強配套法規的建設,完善農業機械法制體系,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依法對農業機械進行管理,形成依法管理的新局面。其次要穩定和理順農業機械管理體制,強化農業機械管理部門的行政職能和行業管理職能,穩定和充實農業機械科研教育機構和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機構,抓好農業機械的生產和供應,與工商行政和技術監督部門密切配合,依法對農業機械產品生產、銷售和維修環節進行行業質量監督,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農民權益。要重視和加強對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特別是國家要授權農業機械安全監督部門對農業機械實施全面監督管理。
4.5加快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農業機械的科技含量
在穩定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機構,充實技術人員的基礎上,要下大力量,狠抓農業機械科技進步,用更多的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產品來武裝農業,來提高農業機械乃至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作為我鎮的農業機械化推廣工作,重點應圍繞“服務農村,富裕農民”做好文章,進行項目推廣,如發展設施農業、農副產品加工等方面,特別是農副產品加工應充分利用城市的吸納、加工、輻射功能,實現農副產品的增值,增加農民的收入。在種植業方面要加強新機型選型和引進推廣,盡早實現水稻、玉米主要生產環節的機械化;切實抓好增產效果顯著的精量播種、化肥深施、玉米移栽、地膜覆蓋等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為我鎮實現農業現代化做出貢獻。
4.6注重農業機械人才的培養
要提高農業機械工作的科技含量,關鍵是要加快跨世紀農業機械人才的培養。人才是天津農業機械化事業事業實現跨世紀奮斗目標的關鍵。要充分利用市和區縣農業機械化學校這個農業機械教育培訓陣地,下大力量加速培養跨世紀的、優秀的、掌握現代科技知識的農業機械人才,為農業機械隊伍源源不斷地補充生力軍,增添新鮮血液。
5、結論:
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現代化不僅表現在農業的裝備和投入水平方面,更主要的是表現在農業的產出水平方面;不僅表現在農業生產本身的過程中,而且還表現在農業的產前和產后關聯活動過程中;不僅表現在農業的技術層面,而且還表現在農業的組織層面。
我國的土地政策是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推進農業機械化與現代化,與農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是不矛盾的。應當承認,我國超小型的農戶經營規模,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非常不利的約束條件,經營規模的擴大是現代化農業的必然要求。但是,也應當看到,經營規模擴大的實現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一方面,可以在農民自愿和保持土地原承包權不變的原則基礎上,土地的使用權可以流轉和集中,從而形成規模較大的家庭農場。另一方面,農戶也可以在不改變各自土地占用規模的條件下,實行一定的產前、產中和產后聯合,從而也可以實現經營規模的擴大。
謝辭
感謝各位老師對我的教導和培養,“謝謝”!
參考文獻
1、楊敏麗.《中國農業機械化與農業國際競爭力》.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3.P17-23
2、余泳昌.《新編農業機械讀本》.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5-1.P45—47
3、王福海.《農業推廣》.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2.P1—4
4、于冷.《農業標準化》.出版日期2004-1-1.P86—88
關鍵詞:漁業工程;農業機械化;專業學位;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7-0039-02
隨著我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不斷發展,強調科技創新與工程背景下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培養的重點。華中農業大學針對農業機械化工程專業研究生提出了校企聯合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實踐與對策;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從招生政策、培養方案、指導教師和學位論文等四方面構建了研究生培養質量保證體系;北京林業大學提出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推動產學研結合項目的實施、校企創辦聯合實驗室等的聯動機制;廣東海洋大學在校企聯合培養基地、雙師型導師制及培養課題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大連海洋大學2011年獲批農業機械化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并自2012年開始招生,截至目前農業機械化專業學位授權點招生數量基本穩定。大連海洋大學農業機械化專業學位研究生結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立足漁業工程特色、面向工程應用需求,對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進行了修訂和完善。
一、構建漁業工程背景下農業機械化專業碩士培養體系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1.強化漁業工程背景下的科技創新和工程實踐意識。立足農業機械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授權點,進一步探索和建立較完備的具有漁業工程背景的創新與實踐培養體系和實踐成效考核方式,強調考核過程實行校內外雙導師負責制,以及校院兩級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以導師、農業機械化專業授權點所在學院和實踐基地的管理為主體。同時,還強化對學生實踐意識的教育,有效調動和激勵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和工程實踐環節的熱情。
2.構建完善的多形式創新和實踐教學體系。結合漁業工程背景,明確農業機械化專業學位研究生科技創新和工程實踐環節主要采用集中實踐或分段實踐的多種方式。根據其培養方案要求確定實踐計劃,明確要求研究生在實踐基地通過在崗或頂崗實習、掛職鍛煉等方式進行,承擔或參與如實際問題調研、應用課題研究、案例編制與分析、實踐觀摩等實務性工作,時間不少于12個月。并對實踐考核實行分級管理:由學校的專業學位評定委員會負責制定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的具體要求;農業機械化專業授權點所在學院負責向實踐基地派出研究生及負責組織實踐成效考核;學院與研究生實踐基地所在單位通過定期聯席會議制度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專業實踐狀況。
3.加大投入,改善校內創新與工程實踐教學條件。農業機械化學位授權點通過加大創新實踐教學資金投入,增加校內已有的創新實踐教學基地的開放利用率。同時,借助大連海洋大學的漁業裝備機械學科優勢,加強漁業工程背景下企業實踐與教師科研的相互融合,并依托相關的,如遼寧省漁業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現代設施漁業生產過程與裝備工程綜合實驗實訓平臺、機械工程實驗室、動力工程實驗室等多種專業及大型綜合實驗室等,加大校內漁業工程類實踐教學基地的實訓范圍,并發揮相關教師高水平科研項目和科研團隊的引領作用,吸引學生參與相關項目及任務,明確創新與實踐具體內容,加強其科技創新與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4.加強工程背景師資建設。注重“雙師型”實踐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加強。農業機械化專業授權點所在學院結合大連海洋大學規定40歲以下教師晉升技術職務崗位時,需完成在相關企業實踐鍛煉半年以上的特定要求,鼓勵教師取得“雙師型”教師資質,并優先擔任研究生實踐教學。同時,學位授權點還鼓勵教師通過工程技能培訓或與相關農業工程、漁業裝備工程等企業開展合作交流的方式獲取工程鍛煉機會。對于校外實踐指導教師的遴選與管理,則強調應具有豐富工程項目實踐經驗和良好職業素質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力爭與校內實踐教學資源形成優勢互補。
二、漁業工程背景下農業機械化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體系的構建
1.確定具有漁業工程行業特色的培養目標。結合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需要,要求農業機械化專業學位研究生適應漁業企業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從事漁業機械裝備領域的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等工作的能力,能夠掌握解決漁業動力和機械工程、漁業設備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漁業工程管理等解決農業機械化(漁業工程方向)實際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
2.完善課程設置,突出工程特色。課程設置分別涵蓋農業機械化(漁業工程方向)領域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工程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其中,必修課中課程涵蓋學位公共課8學分,學位專業課6.5學分,專業實踐和學術規范的必修環節分。選修課中涵蓋公共選修課1學分,專業選修課7.5學分。另外,培養方案還對必修環節中實踐要求的4種形式進行了明確規定?;A知識分別包括工學學科基礎課(包括應用數理統計、數值分析、機械強度分析技術、漁業裝備設計與制造技術、漁業信息技術等)和人文管理學科基礎課(包括自然辯證法概論、生產管理學、漁業企業經營與管理等);專業知識課程主要包括現代漁業設施與環境工程、高等農業工程學、農產品加工新技術及裝備(側重海產品加工設備及技術)、冷凍冷藏節能技術(側重海產品冷藏及保鮮技術以及船舶制冷技術)、新能源應用技術等專業特色課;工程實踐課及實踐環節強調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培養。
3.明確研究內容,突出培養方向。在漁業裝備現代化技術的研究方向中,強調對學生開展漁業裝備、漁業機械化生產與過程控制、船舶動力裝置性能優化、智能化檢測與控制、機電液一體化技術等漁業設備電氣化與自動化方向的研究及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開展近海和陸地集約化水產養殖機械、設施、裝備及自動化技術;漁獲物加工、貯藏及運輸裝備;水產餌料加工工藝及成形設備及精準捕撈采收機械裝備等方向的研究。在節能減排新技術的研究方向中,強調對學生開展能源環境系統優化與控制技術、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制冷與低溫工程(側重海產品冷藏保鮮及節能技術)等研究及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開展環境調控、生態修復、環境工程優化設計、漁業生產領域的封閉式循環水工廠化養殖熱泵調溫技術、相變儲能技術、燃料電池及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等方向的研究。在漁業信息化技術的研究方向中,強調對學生開展漁業生物環境及其環境因子的信息智能化測量技術、評價以及漁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信息綜合處理技術等計算機測控技術研究及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重點開展漁業企業人工智能及專家系統、生物生產機器人等方向的研究。
4.注重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漁業工程背景下的農業機械化專業學位碩士生導師要求具有明確和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實踐經驗豐富。校外導師的任職撾瘓要求來自涉水涉海、具有海洋漁業工程特色的企業實踐一線。在工程實踐中,農業機械化學位授權點的實踐基地為每名研究生安排了行業經驗豐富、具有高級職稱的實踐指導教師,全程指導研究生的專業實踐工作。在研究生實踐期間,校外導師給學生布置任務,明確考核出勤及完成情況,實踐結束后在實踐考核表中填寫評語并對其實踐工作評分。實踐地點亦可在校外導師工作地或校外導師合作企業進行。截止目前從實踐成效結果來看,學生能夠完成實踐任務,且執行情況良好。
三、小結
修訂后的農業機械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培養體系立足學校涉海涉水的漁業工程特色背景,面向行業企業發展需求。經過探索和實踐,構建了一套具有漁業工程背景特色的農業機械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侯紅玲.工科碩士研究生工程能力培養方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7(26).
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培養專業優秀人才
李洪崗敬業,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近20年來,他先后講授了“農業工程導論”“農業機械化生產學”“農業機械化工程專業進展”等多門專業課程,年均120學時。2010年,他主講的“農業機械化生產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09年,獲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獎和“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稱號;2004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支持、霍英東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研究類一等獎。
他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他針對農業機械化專業課特點,授課不拘泥于教材,簡繁結合;以家鄉機械化難題為案例,結合科研和熱點問題,帶動學生主動聽課,課后學生有任何問題,他都會放下手頭工作,細心解答。
他注重教學團隊培養,長期堅持隨堂聽課,對青年教師一對一指導示范,并經常組織田間觀摩實踐,提升了團隊素質;注重自身能力培養,經常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他還并通過考察國外大學課程體系,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
改善農田耕作模式,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李洪文率領團隊堅持深入農業生產一線,經常奔波于田間與實驗室,解決機具設計中的難題;為整理和分析試驗數據,經常工作到凌晨兩三點,累了就在辦公室躺會兒,然后繼續工作。多年來,他針對國際上長期沒有解決的玉米秸稈地免耕播種小麥的難題,大膽創新,率先提出了動力驅動“撥”“切”“擊”茬防止秸稈堵塞機具的方法,實現了一年兩熟區由單季向雙季全程保護性耕作的跨越。對科研工作精益求精的他對此并沒有滿足,進一步堅持長期試驗研究,提出了整套動力驅動免耕播種機設計方法,在此基礎上開發的帶狀淺旋、條帶粉碎、斜置驅動圓盤3類免耕播種機,已在多個企業應用生產。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S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03-0271-01
當前,我國農機化事業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及新近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發展現代農業,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農業機械化在發展現代農業中舉足輕重、責任重大、責無旁貸。這就給農機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更具體的要求[1-2]。為此,應抓住機遇,趁勢而上,把握好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謀劃好推進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
1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農業機械化事業適應農村經濟體制深刻變化,在改革中前進,在創新中發展,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高[3-4]。2009年底,全國農機總動力達到8億 kW,年均增長速度為6.6%,全國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達到61.8%、40.5%、35.0%,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8%,比1978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全國各類農機戶、農機服務組織達到3 760萬戶,從業人員超過4 000萬人,根據有關發展階段標準,我國農業機械化總體上已跨入了中級階段,向著更大規模、更廣領域、更快速度、更高水平的方向發展。
2發展對策
2.1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推動農業機械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要堅持全面發展,不斷拓展農業機械化工作領域。加快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過程機械化,積極發展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進一步提升畜牧業、漁業、林果業、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機械化水平。全面提升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等各個領域機械化水平。二是堅持協調發展。農機總動力雖然呈連年快速增長態勢,但裝備結構“三多三少”(機械多,配套農具少,小型機具多,大型機具少,低檔次機具多,高性能機具少)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由于研發設計和制造工藝等原因,不少農機產品性能質量不穩定,甚至存在一定安全隱患。要大力提高農機化產品的適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給農機使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實現農機裝備的優質化。三是促進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發展。只有持續加強科研開發,才能滿足農民對提高農機產品質量、作業效率、舒適性等各方面不斷增長的需求,才能研發出經濟適用、節本增效的農業機械,探索出符合農業生產實際的農機化技術方向,激發農民購置更新和經營使用農業機械作業的積極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推進農機節能減排,必須加快研發推廣節油、節水、節肥、節種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節約型農業機械,推動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高效植保、保護性耕作等節約與環保型機械化技術的發展,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2.2積極發展壯大農機服務組織
目前我國已有近4 000萬農機戶,但其中農機專業戶僅占11%,存在機具設備少、經營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要堅持“扶持、引導、規范、服務”的方針,鼓勵支持農業生產經營者通過機械、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聯合,創辦多種所有制形式的農機合作社及農機作業公司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不斷提高服務能力,擴大服務規模,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益,使之成為引領農機手開展農機作業服務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鼓勵農機服務組織承包經營閑置和流轉土地,為農戶、種養大戶、農業企業提供代耕、代種、代收等農機作業服務,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一是加大政策扶持。落實有關稅費減免、信貸優惠、購機補貼、作業(燃油)補貼等扶持政策,逐步建立扶持農機服務組織發展的政策體系。鼓勵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投資組建農機服務組織,促進投入主體多元化。二是引導創新發展。大力宣傳推廣典型經驗,引導農機服務組織依法經營。規范運作、誠信服務、創建服務品牌,積極推動跨區作業、訂單作業、承包作業、一條龍作業等服務方式的創新發展。三是強化服務指導。以農機推廣、培訓維修、信息咨詢等體系為支撐,積極為農機組織提供政策指導、技術培訓、人才培養、信息咨詢等服務,推進農機服務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
2.3提升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機技術推廣、安全監理和信息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遠遠不能適應農機化快速發展的需求。提供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是各級政府和農機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一是積極推進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構建以國家農機化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機服務組織為基礎,農機科研、教育等院所和農機生產企業廣泛參與、分工協作、服務到位、充滿活力的多元化農機技術推廣體系。二是強化農機安全監理體系建設。努力構建以源頭管理、執法監控、宣傳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農機安全長效機制。加強農機安全監理裝備建設,提高安全監管能力。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和創建“平安農機”等活動。三是完善農機化信息服務體系。建立健全以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為主要手段、功能齊全、服務優良、高效共享的農機化信息網絡,以信息化推動農機化進程。
2.4加強農機化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大中型、高性能的農機裝備增長較快,但相應的配套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有機無處走、機閑無處放、機壞無處修”等問題突出。加大農機化基礎設施建設是一項打基礎、利長遠、促內需、保增長的大事,要抓住機遇,爭取實施一批增強農機化發展的大工程項目。爭取資金,改善農機通行條件。爭取中央和地方對農機場、庫、棚、維修站點設施設備建設給予補政策扶持,改善農機具,尤其是高性能機具保養和維修條件。
2.5重視和加強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機械化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科技創新關鍵在于人才。隨著農機裝備的快速增長,相當一部分農機操作手缺乏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系統培訓,科技人員及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綜合素質亟待提高。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機化教育資源,結合各類培訓項目加大對農機操作手的教育和培訓,造就一批業務精通的人才隊伍。農機科技人員要深入基層,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及時發現生產難題和技術需求,倡導“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千萬家”的務實精神。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觀念,堅持在實踐中鍛煉人才,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努力建設一支功底扎實、結構合理、充滿活力、開拓創新的農機管理干部隊伍。
3參考文獻
[1] 孫松林,岳大軍,李小陽.面對WTO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策淺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26-28.
[2] 汪安官.關于加速農業機械化推廣的思考[J].上海農業科技,2010(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