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4:14
序論:在您撰寫建筑設計畢業設計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G712
畢業設計作為建筑設計技術專業一個實踐環節,是對學生三年所學課程理論與實踐的全面總結,是學生從理論課程的學習到解決工程問題的升華,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總結的教學環節,可以以此培養學生獨立創造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各專業協調能力、嚴謹工作態度、高尚思想品德、端正工作作風以及責任感等各方面的素質。
畢業設計實施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訓練過程。通過畢業設計實踐環節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設計階段的教學設計對學生畢業后從事建筑設計、規劃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室內裝飾設計、建筑材料經商、管理方面的工作以及繼續再深造都具有及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如何做好畢業設計實踐環節的教學,適應現階段就業大環境下高職高專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的培養要求,值得深入探討與思考。
本文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試對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畢業設計的教學現狀和教學設計進行分析,并提出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的方案。
一、畢業設計的教學現狀和改革的意義
多年來我院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畢業設計一般只為一個階段:建筑方案設計。教師按照建筑方案設計的一草、二草、三草分階段進行,設計成果為設計說明書、平立剖面圖及效果圖制作等,整個設計階段集中在最后一個學期12周左右時間完成。在此過程中存在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1.畢業設計與社會需求有一定的距離,建筑方案僅僅涉及方案階段,無前期的與業主溝通部分,設計深度不夠,學生基本上不會初步設計與施工圖設計。2.建筑方案設計與其它各專業的相協調能力不夠,結構、設備知識模糊,不能優化設計方案;3.手繪能力基本功不足,指導老師要求的手繪圖紙部分完成質量不高,電腦制作操作又完成的不夠熟練;4.答辯時應對學生沒有向導性,學生不能很清楚調理的梳理自己的設計思路,完整的表達自己的設計思想,答辯時形成教師一問學生一答模式。這樣的教學成果與設計單位實際工程的施工圖設計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生只是初步地了解了整個建筑方案設計階段的過程,不少學生畢業時,對施工圖尤其是其它專業的識讀能力很差,距高職教育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相差甚遠。
在進行畢業設計之前在有一個與畢業設計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環節?——畢業實習。建筑設計階段是在滿足擬設計工程的功能前提下,考慮經濟、美觀、使用并進行功能、流線、平立剖面的設計,以及相應的環境、構造、做法的設計,同時初步考慮結構方案,與結構專業、設備專業等其它專業相協調一致。通過畢業設計的課程設計能讓學生快速適應社會角色需求。
二、畢業設計的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及實施計劃
從近些年我院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畢業生從事的工作呈多元化: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室內設計、工程造價等專業,我們教師在畢業設計階段設計教學指導任務的時候應(1)、適當加重建筑設計與其它各專業設計相協調的比例;(2)、加強學生的基本功練習,手繪與計算機相結合,應保證一定的手繪圖紙量,為以后的工作用設計交流打好基礎;(3)、畢業設計階段設于畢業實習階段之后,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畢業設計的重要性,有的放矢的選擇畢業設計題目;(4)、建筑設計方案階段時間適當壓縮,加入適當的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量,讓學生充分了解整個設計的流程,各專業之間的相互協調關系。在此期間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了解建筑業的發展、設計手段的更、施工圖表達等設計知識,模擬工作場景能提出合理、有效、可行的解決方案,通過此間的學習綜合前兩年的專業知識,系統梳理各門專業間的聯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大就業的機會。
制定一套適應我校建筑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階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針對我院學生主動學習能力較差、底子較弱的特點特在畢業設計期間制定以下教學方案1.選題,教師可選擬建建筑和已建建筑,切勿在選題階段過度隨意,難易程度適中讓學生經過一番努力后能順利地完成規定的設計任務,充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畢業設計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形成系統,并且上一個臺階,也為以后所從事的工作做演習。2.加強基本功的練習,手繪和計算機繪圖相結合,比例適當調整,在此期間加大名著的閱讀量和優秀建筑師的經典作品臨摹,讓學生能從中提煉設計者的設計精髓運用到此次設計中來,提高自身的建筑修養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礎。3.適當壓縮建筑方案設計的時間,加入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的學習,讓學生在此期間能了解單個建筑項目從立項到施工圖設計的大概流程,其中各設計專業之間的相互協調,了解建筑構造,為學生畢業以后的工作專業選擇奠定基礎。4.加強團隊合作意識,每個項目分組完成,每個小組成員分工明確獨立完成,讓學生養成團隊合作的良好習慣,模擬辦公環境讓學生學會查閱資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設計成果驗收,包括完整的開題報告,閱讀報告,整套圖紙和流利的答辯。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類的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的畢業設計教學環節只要設計合理、方法合適,完全可以在畢業設計階段讓學生能夠把三年所學的知識最大化的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對建筑、結構、設備有比較完整的概念,能夠基本協調各專業的設計問題,讀懂各專業施工圖和能夠完成建筑專業簡單建筑單體的整個設計過程,方案到施工圖的設計和繪制,實現教育與崗位的“零距離”對接,體現高職高專教育的特色。
參考文獻:
關鍵詞:“產學”一體化教學;教學模式;畢業設計
1問題的提出
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畢業設計的教學目標是適應當前社會需求,面向學生畢業后從事建筑設計、建筑管理等方面的一線工作,將“產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模式深入到教學中,培養能勝任中小型民用建筑設計崗位工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建筑設計的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各專業間溝通協調能力、嚴謹踏實工作態度、高尚的職業操守以及責任感等各方面的素質,為更快進人建筑師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礎。雖然畢業設計在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畢業設計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近年來,諸多問題在高職類建筑設計畢業設計教學中曝露出來。
1.1學生態度不夠端正
一些學生把畢業設計當作平時大型作業,敷衍了事,不認真對待。此外,最后一年到相關企業單位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的教學模式流于一種表面形式,管理混亂、松散。因為社會就業的壓力,一部分學生不能專注于畢業設計,還有些學生認為畢業設計課程不再有新穎的知識可學,產生了去校外建筑設計院或建筑設計公司學習的念頭,而對畢業設計卻缺乏重視和更深一步的研究與探索,對自身職業規劃、專業技能的提高缺乏更高的追求,等等,所有這些反映在設計成果上與預期教學目標相去甚遠,畢業生專業培養目標打了折扣。
1.2教材滯后
我院建筑系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建筑設計教材,已經用了上十年,教材中的建筑設計原理還是經典的,而對于民用建筑各個專題,近幾年很多建筑設計規范都做了相應的修改與調整,而教材沒有跟上,就顯得落后了。另外,傾向于建筑實踐教育的教材對有關建筑法律、規范的教學內容的明顯欠缺,更談不上更新。
1.3畢業設計選題不合理、老套、一成不變
畢業設計選題老套,一成不變,簡單重復昨天的故事,同時與建筑市場實際脫節、和學生的就業方向脫節,同一個設計選題作幾屆的事情甚有發生,多年一貫制,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未得到重視。這樣造成學生做畢業設計應付了事,積極性受到影響;畢業設計成果徒有其表,追求形式,無實質性內容、無創新之處。
1.4畢業設計成果評價體系不清晰
畢業設計最后考核把關不嚴,未能按標準進行考核,考核的態度不嚴格,甚至偏向寬容,致使畢業設計教學質量達不到預期效果。成績評定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客觀、合理、科學。對畢業設計成果未按畢業設計任務書要求,或設計質量不達標,或未按時完成的學生開綠燈,降低要求,基本上給予過關、及格。
2“產學”結合模式下的畢業設計教學
在畢業設計中出現的這一系列問題,迫使我們進行畢業設計教學改革,對畢業設計的教學進行探索,提出“產學”一體化畢業設計教學模式,即將畢業設計教學與建筑設計實踐相結合,從理論上升到實踐,建筑設計過程從單一的師生互動轉變為有業主、合作單位、相關職能部門等多方參與的動態變化發展過程,在具體的建筑設計實踐過程當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強化專業技能,訓練、提高團隊間溝通、協作能力,為畢業生適應當前市場需要,更快地融入到建筑師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2.1科學、合理、適宜的“真題真做”
我們從畢業設計選題上進行改革,打破原有由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編制好任務書傳統,轉變學生按指定任務書設計的相對靜態的教學模式。畢業設計選題采用“真題真做”方式,與建筑設計實踐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放飛思路,使其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創新意識得到提高,使學生熟悉真實工程的工作步驟,積累較全面的“實戰”經驗。
2.2“雙導師”制教學模式
在教學上,積極推行“雙師制”和“邀約制”教學模式,除了本系教師外,還聘請建筑設計院有經驗的建筑師參與教學,把一線實際工程經驗帶進課堂,提升畢業設計教學質量;同時讓業主參與到畢業設計過程中,將整個畢業設計過程教學由以前簡單、古板的靜態教學過程轉變成有業主、合作單位、相關職能部門等多方參與的動態發展過程,在真實具體的建筑設計場景中,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培養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1]。
2.3建立完善、合理的畢業設計評價體系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以及科研生產實踐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對畢業設計成果的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建立完善、客觀、公正、合理、具有明確導向性的評價體系,對畢業設計成果采用定性描述與定量測評相結合,使評價具有可比性及可操作性;此外,為了使評價具有廣泛性與多元性,將校外專家、用人單位的意見納入評價體系。
3設計教學過程
鑒于我院教學實習基地的建立,我們將畢業設計題目選為學生公寓,這是我院剛好準備新建的實際項目,同時與江西省現代建筑設計研究院進行合作,聯合教學。該用地位于我院現有學生1~10#公寓組團西側,學校運動場南面(如圖1),學生們天天生活于此,對周邊環境較為熟悉。選取這個真實、學生認知場景同時又是學生們熟悉的建筑功能,有利于強化學生對場地的直觀感受,有利于加強對建筑功能、建筑空間的組合能力,有利于創作出一個屬于學生們自己的建筑,有利于加深對設計項目的理解,最終有利于教學。在畢業設計教學中,我們提出“真題真做”要求,通過畢業設計選題、分組現場踏勘社會調查實例調研相關資料搜集獨立建筑設計(包括討論式教學、答疑、各專業溝通等)設計成果表達畢業答辯環節,訓練學生在特定建筑環境中進行建筑設計并滿足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且具有實施深度的能力,讓學生了解設計院實際設計工作的狀態和工作節奏。針對本次畢業設計要求學生會調研,完成調研,分析公寓周邊環境、學生行為流線形式、學生的生活習慣,根據甲方要求制定設計任務書,生成、完善方案,最后用設計成果完整地表達符合甲方要求又具有創意的方案。在整個環節中,側重培養學生敏銳地發現問題、富有洞察力地分析問題的、最終綜合協調地解決問題,以調研發現的問題開始來研究建筑,通過分析周邊環境以及學生的生活習慣、行為流線來設計建筑,設計過程要求學生關注建筑場所、校園文化與學生活動的聯系,讓學生認知到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因素對建筑設計的影響,而非孤立的設計建筑,要有整體觀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2]。
3.1問題提出
本次設計任務是我院新建的學生公寓,與江西省現代建筑設計研究院合作教學,沒有設計任務書,甲方即我校只是提了基本要求,希望新建學生公寓能解決3000人居住,同時建筑造型與現有學生公寓協調,另外因處在將來新建的圖文信息大樓東北面,外形要求美觀;此外,用地現狀及紅線沒有明確的界線,沒有細化每項設計內容,對于學生公寓的主要功能空間、用房面積大小等,學校也沒有提具體要求,要求需要學生通過調研分析,根據自己對項目的理解與研究,確定各功能房間面積,編寫、細化完善任務書。這樣一來我們的教學方式就發生轉變,學生不再被動接受知識,而是成為教學主體,主動學習,形成師生互動形式,打破傳統以教師為主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僅對學生起引導作用,培養學生關注建筑所處地域、文化和時代精神,以調研的方式,發現問題,對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帶著問題去思考、探索建筑,設計建筑,讓建筑更好地為人服務。
3.2現場調研與案例參觀
(1)現場調研、踏勘。設計分組,每個小組首先需要調研新建的學生公寓所在的校園的位置,分析新建學生公寓與已建學生公寓、學生食堂、教學樓、實訓樓、運動場間的聯系,深入解讀周邊環境設施信息對新建建筑的影響。其次,分析新建學生公寓與校園空間結構、道路系統、景觀結構的相互關系,把握建設基地內外道路、景觀、建筑等要素之間的關系,為設計構思做好前期準備。再次,詳細了解學生活動與使用情況。以休息日與正常上課時間作對比,觀察并記錄從早上6點到晚上10點各個時段學生人群的主要流線以及活動模式。這一環節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在不同時段的學生的活動特征、流線方向,并不是學生機械地用數碼相機、手機拍照,記錄數據。此外,在校學生是學生公寓的主人。每個小組應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專業學生依據學生所關心的問題與興趣,設計問卷調查表,對在校學生進行調查,人數不低于50人,同時鼓勵學生勇敢且多交流,了解被訪者對學生公寓現狀的意見與建議,期望新建的學生公寓提供哪些更好的改善,從而為建筑功能的確定提供第一手資料。調查結束后,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繪制分析圖表,撰寫調研報告,分析現在學生對公寓的想法、建議。(2)建筑實例調研。我們列出南昌市區多個已建成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校學生公寓像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學生公寓,讓學生分組自行組織參觀調研,關注建筑間的相互關系、與周圍景觀、道路交通等環境要素的關系、建筑空間與行為、功能空間的組合,重點調研使用者對學生公寓的使用感受與意見,并做好有關文字及圖表記錄。(3)調研總結。此階段成果要求圖文并茂將調研內容、分析結論、解決辦法等采用ppt匯報交流。在匯報時展開討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問題具體化。對匯報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師生展開討論,相互提高。匯報完后,要對調研內容作進一步的補充完善。(4)建筑師分享工作心得。在這個過程里,校外導師根據自己工程實際經驗,將設計過程中可能會碰到的問題、綜合協調解決問題的方法、現實工程中處理手法、要使用到的規范等等與同學分享,讓學生學到以前課堂上學不到的第一手資料,避免了走彎路,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整個現場調研與案例參觀過程中指導教師不管是本院教師還是設計院建筑師都參與其中,引導學生進行調研和參觀,對學生進行方法上的指導,要求在擬建建筑與環境場所、物質技術條件相協調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將調研問題詳盡、切合實際。調研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探究問題思路寬泛,審視問題角度廣闊,明確設計理念,避免對某一建筑類型設計模式先入為主式的定型化思維,解決問題方法要與從不同,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才能得以加強,為設計能力及相關研究能力的提升打下基
3.3建筑方案的生成
(1)設計任務書的編制。在完成調研參觀后,學生需要通過廣泛查閱相關圖書文獻資料、各種資料及數據的收集。根據調研成果分析,每個小組確定擬建建筑合理、科學、具體的功能設置,確定建筑規模、建筑經濟指標,編制出完整的設計任務書。(2)方案的生成。方案早期階段要求學生根據調研分析結果,通過對學生人群的行為、流線分析以及建筑功能與環境的關系研究,構思總體布局,確定建筑的出入口位置,思考方案的建筑體量關系、建筑體量與周邊環境的關系以及大概的平面組合形式,勾畫總平面、平面功能、空間概念草圖并制作概念體量模型,形成設計構思和方向。在此環節,教學特重在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不是結果,讓學生從不同解決問題方式的切入點進行多樣性的思考,鼓勵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討論式教學。為了每組之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以及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方案構思的能力,要求每組學生都要對各自的方案構思進行方案邏輯推理形成過程的講解,包括方案的切入點,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辦法,方案的特色等。各組同學之間相互探討,互相提出不同的意見,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直接對方案進行好壞評價,而是參與討論,根據不同方案的特點,給予相應的建議與啟示,提供解決問題的方向,對不妥之處予以指出和完善,幫助學生盡早確立方案發展方向與目標。模型、效果圖貫入式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設計過程中,在方案設計初期,將建筑基地及其周邊環境用模型制作出來,讓學生直觀體驗校園建筑空間、尺度、建設場地與周邊建筑、道路、景觀的關系。隨著方案的逐步深入,建筑平面初步確定后,我們要求每個小組根據自己平面設計方案制作建筑的體量模型放入基地模型中,推敲建筑與周邊環境場地關系、空間關系以及建筑體塊間的比例、尺度關系和體塊與體塊間相互關系。在建筑平面與建筑體塊基本確定后,建筑效果圖介入進來,推演建筑的細節、色彩、材料等。
4畢業答辯
由于“雙師制”的新型“產學”結合畢業設計模式的實施,對整個畢業設計過程的監控就顯得更加重要,所以學院推行與新教學模式相配套的中期檢查和預答辯制度。畢業設計中期檢查和畢業設計預答辯旨在檢查學生的設計進度和成果,督促學生改進方案,加強表達。為了全面提升畢業設計教學成果質量,督促學生高質量完成畢業設計,在正式答辯的前一星期,安排一次預答辯,檢查學生的畢業設計成果,對畢業設計成果與任務書設計要求不相符的圖紙內容則要求返工或重畫,對設計深度沒有達到畢業設計任務書要求的圖紙一概要求補畫或補做。為了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方案構思的能力以及應試能力,正式答辯時要求每位學生用10~15分鐘的時間清楚、明晰、準確、簡潔地介紹設計方案及各項技術經濟指標,讓答辯評委對整個設計成果有初步印象。整個答辯過程公開、公平、透明,采取由答辯小組組長主持答辯,4個專業教師或建筑設計人員參與點評學生設計成果的答辯形式。外聘專家、有實踐經驗的建筑師擔任答辯小組組長,對畢業設計質量進行全方位的把控,嚴格把關,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5評價體系
以往畢業設計考核評價重結果和建筑表現輕階段設計過程,忽略了設計中各個環節的階段性成果,以最終的畢業設計成果視為主要評價依據。對此,我們對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建構新的評價標準,關注學生從建筑調研(現場踏勘、建筑實例調研)、調研成果匯報、任務書的制定、方案設計的階段性草圖(一草、二草、三草)與模型、最終設計文本到畢業答辯的全過程設計,并將此作為學生畢業設計成績評價的依據。除此外,將畢業設計過程中的日??记诠芾砑{入到畢業設計成績考核中。另外,為了鼓勵學生重視設計的全過程,注重設計能力的提高,新的評價標準進一步明確了各階段的教學目標、階段性設計成果的要求、評分標準、畢業設計的評分規定與用語,并作了詳細的說明和量化要求。
6結語
總之,通過對以往教學模式的反思與總結,我們在畢業設計教學中實施“產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無論對學生、教師、學校,還是對設計院、社會都是有利的,最終學生是合作教學的主體、受益者,在這個教學模式中,增長了實踐知識,提高了自身綜合素質,提升了社會競爭力。而作為學校,將大學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及建筑實踐相結合,有效地提升了教學質量,贏得了用人單位普遍的贊譽。對于企業建筑設計院,通過“產學”結合,豐富了建筑師理論的水平,同時為企業尋求、培養專業設計人員搭建平臺,充實了企業的人才庫。
作者:彭敏 萬莉 單位: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系
參考文獻:
(一)選題脫離實際,缺乏創新
作為工程應用性極強的建筑學專業,在進行畢業設計選題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包括脫離工程實際,不能同本地區域經濟建設接軌;題目缺少前瞻性及創新性;重復使用相同題目,同質化程度高,差異性不足;過度強調建筑規模,忽視其綜合性;選題單一,涉及面窄,主要集中在住宅、辦公樓等常規項目。選題不能很好地體現培養目標,降低了學生畢業設計的積極性,導致畢業設計質量不高。
(二)缺乏與相關專業協作、配合
建筑設計是一項整體工程,規劃、建筑、水、暖、電等多個專業既要各司其職又應緊密配合、相互協作才能順利完成設計任務。建筑學專業在進行畢業設計時大多一人一題,獨自完成,只限于本專業,沒有協作與配合,在設計時缺乏整體考慮。作為設計龍頭的建筑學專業,應當考慮城市規劃對該設計地塊的控制指標,包括用地性質、容積率、建筑高度、綠地率、城市設計等。同時,負責提供給結構設備等專業準確詳盡的平面條件,并對所設計的建筑提出設計文字要求。如果不了解相關專業的要求,不經常進行溝通交流,就會積累矛盾,增加后續過程的返工量,甚至造成違法違規設計。
(三)指導模式等同于課程設計
畢業設計任務要求、指導方式乃至成果要求等幾乎等同于一般的課程設計,只是建筑規模更大、功能流線更復雜一些。教師給定任務書,明確目的、要求、技術指標等,環境因素限制較少,設計條件相對寬松;學生僅按照任務書要求完成了建筑外環境設計、功能布局、流線組織、造型設計等內容。教學過程注重具體內容和詳細設計,缺乏對項目進行論證與策劃,缺乏對相關專業的綜合考量。
二、團隊式畢業設計指導模式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團隊式畢業設計指導模式。
(一)制定建筑學專業團隊式畢業設計方案
畢業設計具有強化基礎訓練與專業訓練的作用,應以社會發展為背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建筑學專業團隊式畢業設計,涉及建筑學、城鄉規劃、土木工程專業、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相關專業,應結合各個專業對于畢業設計的要求,制定團隊式畢業設計實施方案。明確研究內容和目標,協調各專業之間的分工協作,確定實施的具體步驟及措施。同時,加大與建筑設計單位校企合作力度,實行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二)合理選擇畢業設計題目
合宜的選題是達成畢業設計系統目標的重要條件之一,選題在內容上宜有一定的綜合性,在規模上應有量的控制。畢業設計選題不僅要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還必須與工程實際相結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緊密聯系本專業發展趨勢與前沿技術,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建筑學專業團隊式畢業設計的選題不僅要具有以上特點,還必須滿足不同專業畢業設計要求。選題與工程實踐結合,整體性強、內在聯系緊密,能有效反映團隊成員間實質性協作與配合。同時,設計理念定位上緊密結合城市文脈特色,突出生態文化特征,與專業發展趨勢一致。題目涵蓋規劃設計、建筑設計、結構設計、設備設計等。
(三)組建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團隊及學生團隊
畢業設計團隊是由建筑學專業牽頭涉及城鄉規劃、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等多個專業共同組成。在校企合作基礎上,組建由企業導師和各個專業教師組成的指導教師組,負責畢業設計團隊的具體指導工作。指導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長期從事建筑設計工作,多位教師持有一級注冊建筑師、注冊城市規劃師、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暖通工程師等國家職業注冊資質證書。同時,聘請哈工大建筑設計院、方舟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建筑設計院等資深工程師作為企業指導教師。畢業設計學生團隊分為建筑設計、規劃設計、結構設計、設備設計4個小組。每個團隊不少于3名學生。進入團隊的學生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和較好的溝通能力。建筑學專業的學生作為團隊負責人,應具有協調組織能力。
三、分階段循序漸進的指導控制體系
結合建筑學專業特點及團隊設計模式,采取分階段討論式教學指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按照規定的進度框架,先達成共同目標,再由各組學生自己分別完成每一階段的設計任務,并將階段性成果匯總交流討論,由教師指導,循環深入,不斷完善。畢業設計是以提高實踐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學環節,指導教師應注重使學生從知識型向知識能力型轉變,采用討論互動的方式更能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將復合性建筑工程設計過程分為5個循序漸進階段,通過分階段控制方式和相關反饋機制,建立畢業設計課實施過程階段控制體系。每個階段設定關鍵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逐層深化,使之面對復合、綜合問題時,能夠借助一種系統、循序漸進的方法,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增強設計的系統性和可操控性,加強團隊協作。
(一)設計準備階段調查分析
由建筑設計組負責,集合其他規劃、結構、設備組,對選定設計項目制定共同及分組目標任務。各分組提出本專業對其他專業的要求及需要提供的相關資料。對建筑類型及現狀中所涉及的問題進行認識、比較、分析,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及設計規范等,并進行現場踏勘,形成圖文相間的調研報告。在匯總時展開討論,使形而上的理論借助實際問題分化為現實可操控的設計原則和理念。各專業相互了解,及時溝通。建筑學專業在此過程中要充分了解相關專業要求,圍繞與環境、建筑空間與行為、功能空間的組合等方向展開工作。引導學生將調研問題具體化,使建筑與環境場所、物質技術條件相一致。克服對某一建筑類型設計模式先入為主式的定型化思維,為設計能力及相關研究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明確設計理念。
(二)以建筑學為龍頭形成初步建筑方案
在一個綜合性的建筑工程設計中,建筑學完成功能布局及造型設計等,規劃專業控制其上位指標,結構專業支撐起建筑的骨架,設備專業配給建筑物的“內臟”,各專業各自獨立,又有密切關聯。首先形成建筑方案,從設計開始對建筑結構設備的運用做出主動的設計回應,在此基礎上各專業配合協調,共同完成。對于綜合性畢業設計課題,設計前期進行的總體構思,將此前調研、資料分析所涉及問題及具體任務要求、環境要素綜合加以構想,完成功能布局、空間形態及其與外部環境的關系進行整體構思。依據整體的構思框架,進行功能空間與流線組織,選擇合理結構類型,預留設備空間,形成建筑的初步方案。
(三)設計子課題的完成
在建筑規劃方案確定后,各專業小組同時進行結構、設備等子課題設計。建筑創作的核心在于空間界定,結構創作核心是實體,二者相互依存。空間是建筑的目的,實體是實現空間的物質手段。結構和設備都需依托建筑空間設計,必須充分發揮建筑的統領作用,建筑、規劃、結構、設備之間如果不能很好地配合,將會造成建筑徒有其表,或違規建設、或結構設備很難實現。因此,在子課題設計過程中必須圍繞設計目標和設計理念,緊密結合工程實際,明確主次,及時溝通協作。
(四)各專業協調,深化、整合方案
在設計中結合所掌握的結構、材料、構造知識,擴展深化建筑空間表達途徑,對先期所形成的建筑形態特征進行進一步調整和深入研究,并對方案實施的具體技術措施進行探討,使建筑設計意圖與材質表達、技術特征統一為一個整體,引導其方案創作趨于技術理性。整合方案并與相關專業深度融合。完善立面及造型設計,運用新材料與新技術,協調建筑與環境的關系,體現地域文化特征。將生態理念引入建筑設計,最大限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
(五)設計成果表達、評價與標準
關鍵詞: 建筑教育 “三位一體” 畢業設計 多學科交流合作 培養模式
現代教育體系中各學科的不斷交叉和融合,建筑設計專業的教育領域與規劃、風景園林之間的協調與綜合顯得尤為重要。脫離以城市規劃、風景園林設計等為依托的教學體系培養的建筑學學生專業面過窄,知識結構單一,綜合素質不高,社會適應性不強。在此背景下,學院提出將規劃、建筑、風景園林三個專業同學放在一個項目組(謂之“三位一體”),分工且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個課題。
一、“三位一體”畢業設計教學培養目標
建筑作品是各行各業人員集體勞動的成果,因此三位一體教學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建筑設計,抑或規劃設計等,因時間、地點、條件不同,常常是多因素、多層次問題的綜合,從構思到設計完成,從可行性研究到項目建成使用,這中間需要涉及很多人的共同勞動,如何與其他專業人員協同勞作是一個建筑學專業學生必備的素養。
在畢業設計教學內容中,強調專業之間的相互交融互補和學術滲透。長期以來,由于國內建筑學專業的課程設置過于集中于建筑學與規劃學范圍,學生的視野相對較窄,不僅影響設計作品的雷同和保守,更影響以后工作的創新?;仡櫄v史上著名的設計大師的人生軌跡,不難發現他們都具有豐富的社會經歷和文化背景,通曉多門學科領域。如美國建筑師賴特、日本建筑師安藤等人都是從其他領域進入建筑界,而后逐步成為大師。在高科技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多學科的突破性成果對于彼此的生產過程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西班牙籍建筑師卡拉特拉瓦在建筑界的成功崛起,證明了建筑學專業知識結構的調整是十分重要的。誠然,不可能要求學生一定具有如此豐富的社會經歷和文化背景,但從建筑學教育的角度看,多學科化的趨勢已普遍存在,合理配置課程,從多學科交叉的方面進行課程改革,將成為時代的要求。
二、畢業設計教學的現狀
目前教學面臨的問題是,建筑學專業的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各專業教學相對分離,缺乏配合。在往年的畢業設計成果中發現,建筑學的學生會缺少景觀環境與城市意識,學生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對城市規劃的控制和引導作用考慮不周,忽視了城市規劃對建筑選址、建筑布局、形體與風格的限制條件;在景觀設計部分,又不能深入細化,對各種園林景觀的布局手法不了解,在總平面景觀布置中感覺無從下手,設計缺乏深度。
畢業設計選題不合理。畢業設計題目選擇的合適與否是影響畢業設計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過去畢業設計有的題目不合適,內容太簡單或者太難,工作量太大或者太少,甚至有的中途改題目,直接影響了畢業設計的質量。選題的一般做法是老師確定題目,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方向選擇,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指導學生作選擇,但這樣的方法導致的結果是有些題目很受學生歡迎,一個題目有很多學生選擇,而有些理論性太強的題目卻沒有學生愿意做,于是只好硬性攤派,這勢必會影響畢業設計的質量。同時,在畢業設計題目擬定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比如,有的選題過大,超出了一個本科生的能力和所學專業的知識范圍;有的題目過窄,使學生難以發揮其能力;有的命題過于單一,不能考察和發掘學生的綜合能力,不能滿足各專業知識和設計技能間協調配合的整體要求。
此外,設計教學仍以訓練設計技能為主,缺少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現行的本科生建筑教育的培養結果主要是工程師而非建筑師,學生畢業后的主要去向是設計院,畢業后的單一去向導致建筑教育的過分專門化,只注重方案的形式感和造型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建筑師的綜合素質培養,使學生缺乏對于項目的項目定位、經濟、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協調能力。
綜上所述,傳統模式下畢業設計教學中單一的課程體系、單一的設計選題、單一的學生思維,無法滿足國家建設對具有全面知識結構人才的需要。所以,按設計院工作模式的要求,建立一個由建筑、城市規劃、風景園林及其他專業相交叉的建筑學畢業設計,培養高素質的智能型、復合型的建筑設計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三、“三位一體”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研究內容
“三位一體”畢業設計教學改革之初,學校通過對其他建筑院校的調查研究,認真分析總結國內外建筑學教育的特點,基于現代社會對建筑學教育的要求,并結合我校大建筑的專業特色,將此次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的目標確定為:基于三位一體的思想,實踐設計院生產模式的要求,培養能夠在城市規劃、建筑、風景園林及其他專業等相關設計領域中,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畢業后可在與城市、建筑及風景園林設計等相關設計、教育、科研和管理單位從事本專業工作,適應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
“三位一體”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的首要內容就是合理化地設置設計選題。針對原有的建筑學畢業設計選題不能滿足各專業知識和設計技能間協調配合的整體要求,不能考察和發掘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問題,“三位一體”的設計選題要求由參與團隊畢業設計指導工作的所有教師集中商議,設計選題不僅要涵蓋建筑專業的知識領域,而且要給規劃專業和風景園林專業的同學留有足夠的設計發揮空間。而針對命題不合理,過于單一的問題,學院預備建立動態的畢業設計題庫,每年更新畢業設計題庫,既要跟上本專業領域的發展水平,又要真正反映前沿動態。指導教師在下達畢業設計任務書時,增加一些適合不同崗位的選做課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目的。同時向學生提供畢業設計任務時要充分體現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2011年學院三位一體畢業設計的選題最終確定為商業綜合體、校園規劃、居住區規劃設計三大類型,與以往的以建筑單體項目為主的設計選題相比,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都有大幅度的拓寬。
“三位一體”課題組畢業設計部分成果
改革研究的重點表現在畢業設計教學內容多樣化。“三位一體”的畢業設計教學采取由各專業組成的教師指導團隊進行跨學科聯合授課,聯合指導本科畢業設計的方式,使學生在設計之處即可獲取較扎實的理論基礎,開闊思維。而在設計過程中,學生會更理解建筑設計的復雜性,能認識到一個設計課題會涉及不同學科的諸多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時則必須通過交流與合作、優勢互補的策略制訂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獲得了全面的指導,與此同時教師在合作教學當中也開闊了視野,為進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畢業設計教學難點集中在畢業設計的教學進度的把控上。傳統畢業設計由于沒有具體的計劃安排和必要的檢查制度,使畢業設計很難掌握和監督,有一部分學生因為考研和就業等種種原因,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完成的成果屬于東拼西湊,畢業設計質量得不到保證。“三位一體”畢業設計教學是基于設計院的工作模式,團隊設計的學生共同在模擬設計院工作環境的教室,由指導教師為團隊畢業設計制訂明確的進度計劃,按照符合設計院的工作流程進行工作。模擬設計院環境的設計教學便于指導老師對于學生完成方案的設計進度全程把控,也便于各專業學生建立整體設計概念,相互密切配合,并就設計中的問題及時開展討論,互相補充設計資料,協同完成方案設計,確保了設計質量。從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效果來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創新精神和實踐技能得到了真正的鍛煉和培養。
四、結語
基于設計院工作模式的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意識,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學院在對新的畢業設計教學模式的探索中,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教學改革初見成效。
“三位一體”課題組畢業設計不僅是對學生五年專業知識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的學習工作生活模式的嘗試。此次課題結束后,無論是指導老師還是全體學生成員都收獲頗豐?!叭灰惑w”課題組,相對于以往內容單一的畢業設計,是一次大膽且創新的嘗試,對未來畢業設計新模式的建立有著積極的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孫文全,孫偉民,龔延風,林小東,梅凱,張九根,郭樟根.基于建筑設計院模式的跨專業團隊畢業設計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2):111-113.
收稿日期:2012-10-25
基金項目:遼寧工業大學2012年教學改革資助項目(2012044)
作者簡介:劉春香(1962-),女,遼寧工業大學藝術設計與建筑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居住區規劃與建筑設計研究,(E-mail) 。
摘要:為加深建筑設計基礎教學改革,通過分析本科建筑學專業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反觀建筑設計基礎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剖析其中的影響因素。有針對性地提出在低年級建筑設計教學中,強化信息獲取能力培養,重塑手繪草圖與實體模型訓練的地位,建立成果評定反饋機制,以及實現課題深化訓練機制等改革措施。
關鍵詞:畢業設計; 建筑設計基礎;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U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3-0098-04 建筑學專業的畢業設計作為五年制本科教育的最后環節,不但是深化、拓寬和完善學生知識結構,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重要教學過程,也是對前四年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學習以及技能訓練成果運用的全面檢驗,是衡量高等建筑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評價依據。畢業設計質量不僅可以直接反映學生綜合專業素養,同時也能折射出整個教學過程中各先行課程的教學質量及存在的問題。近年來,通過指導和評閱畢業設計,參加畢業設計答辯,以及對低年級建筑設計課程的總結分析,筆者發現畢業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建筑設計基礎教學中應得到重視,并需在教學改革中尋求解決之道。
一、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 整體觀與環境意識薄弱
建筑設計研究中,地域自然環境條件、人工修建環境等物質環境因素和社會人文環境的充分研究與有效結合,是建筑設計方案得以成立的前提,也是評價一個建筑設計方案優劣的決定性條件。在建筑設計方案中,對環境的利用與融合首先體現于總平面布局設計。然而,在部分學生的畢業設計成果中常??吹竭@樣的圖形:總平面圖的周界是擬建基地中劃定的建筑控制線,四鄰用地條件及交通條件很難在圖中查閱,甚至常常找不到指北針、風玫瑰和比例尺,對既存環境要素的分析與利用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表達寥寥無幾。所謂的總平面設計,只是將擬建建筑置于場地之中,大致劃分了用地意向和交通走向,覽之空泛無物。而對于涉及地域條件及其相關各類技術要求的建筑單體,往往忽視建筑體型、主要使用空間的朝向、開窗面積、材料運用等的地域適應性。以上問題說明在專業教育過程中整體觀和環境觀的培養缺失。 (二)空間形態脫離現實
“形式追隨內容”的觀點早已在建筑界達成共識,即建筑空間的內在形式(三維尺寸、形狀、品質要求)與外部形體組合特征,建筑的性質與其所擔負的功能密不可分,這也是建筑設計課程中經常強調的問題。但畢業設計最終成果中仍有部分建筑設計方案存在嚴重的“形”“神”分離問題。有的設計方案明顯是套用某非同類建筑造型,或是多實例的拼湊,有的則肆意發揮想象,生發諸多怪異空間與建筑形態,如與使用功能毫無邏輯關系的多角形、流線形空間、尖銳的內外空間,以及超乎正常心理和視覺適應度的高曠或晦暗的房間等。這一問題不能完全歸咎于設計基礎,因為除了教師的引導、糾偏以外,也與學生個人的主動修習和自我完善能力、領悟能力等有關,需要不斷的知識積累、拓展和實踐才能實現思維的逐漸轉變。因此,設計入門階段的導向與教育方式,對學生設計思維習慣的培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方案不深入,表現不到位
畢業設計作為對建筑學學生前四年半專業學習的全面檢驗和綜合能力提高的關鍵一環,必然要求具備足夠的深度,包括課題的前期研究論證、空間形態的創造性設計及技術合理性、可行性研究,直至對設計意圖恰當、準確的表達與說明。但畢業設計成果當中,一些建筑設計方案仍停留在概念方案層面,缺少對相關建造問題的研究,觀念闡釋與圖解分析如花拳繡腿,沒有太多實際表達意義。相關的文字材料從開題報告到中期檢查報告、總結乃至設計說明書都言不由衷,常常出現反復復制設計任務書內容的情況。設計說明沒有對設計意圖進行客觀、理性的闡述。這些問題的產生,與平時設計課程安排中缺乏深度設計能力訓練和寫作訓練是分不開的。
上述畢業設計中反映出的諸多問題,均可以回溯到建筑設計基礎教育教學。
二、建筑設計基礎教學問題分析
本科建筑學專業的建筑設計基礎教學通常始自二年級第一學期,這一時期是學生學習設計的入門階段,也是學生專業知識體系和設計思維方式建構時期,學生的可塑性強。由于專業知識儲備及設計經驗、生活體驗的缺乏,學生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建立起完整的空間環境體系認知,對設計的表達也往往模仿大于創意。而這一階段也正是職業建筑師基礎素質形成的初期,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模式以及教師的執教水平與風范都將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產生重要影響。在此階段,能否通過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案、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實施,強化對學生設計觀念、思維方式與判斷力的培養及基本功訓練,是專業培養目標能否全面實現的關鍵。通過總結分析,筆者認為尚有以下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約建筑設計基礎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課題學時分配均等,階段教學目標不明晰
由于各設計課題的設計周期、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類同,并一直沿襲了按類型訓練的模式。低年級的設計課開始就是蜻蜓點水式的訓練,難以真正從建筑成因的探討中激發創意,方案往往華而不實,甚至草草了結。這種情況導致學生到了高年級,設計仍難以深入,表達能力無顯著提高。
(二)相關理論與設計實踐銜接不暢
反思建筑設計課程建設歷程,筆者認為真正有效的教學改革應作為一個系統工程,而非建筑設計課程本身的方法與手段改革。由于建筑設計教學始終沒能真正突破原有的教學計劃模式,從而導致各相關專業知識無法有效整合運用到設計中。建筑學一、二年級所開設的專業理論課程非常有限,而設計課涉及的內容包羅萬象,要想讓無任何經驗的學生在一年多時間通過4~5個課題類型的訓練,全面理解和掌握建筑設計的知識與技巧,并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則是期望過高。如何通過少量課題的深入、分解訓練,將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滲透、融入設計之中,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打牢設計基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三)計算機輔助設計博弈手繪訓練與手工模型
建筑設計草圖是設計師以快捷、簡練的筆觸捕獲靈感火花,激發具有創意性方案的基本和主要手段,同時也是與業主、主管部門及同行隨時研討,迅速得到反饋信息,即時修正,加快設計進程的重要交流方式。在學生設計入門階段,徒手草圖設計是將設計理論、理念與各相關知識在方案構思中深入融會并富于個性表達的基本技能訓練。手工建筑模型制作則是培養學生三維空間想象力、造型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不可替代的手段, 也是用于建筑形體分析、細部推敲以及師生交流、方案討論的重要手段。
然而,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應用的普及,使學生在低年級就急于摒棄傳統的手繪方案草圖與手工模型訓練,而將大部分時間用于虛擬空間模塊的組合,加之建筑CAD等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此時還未開設,學生基本是在自學。在運用這些軟件時邊設計邊熟悉命令,耗費了大量時間,所以沒有足夠精力進行深入的設計研究,也由此造成多數學生徒手草圖及模型運用與表達能力降低,這是職業建筑師基本素質培養的一大缺憾。近年來在畢業設計中期檢查時,要求學生提交過程草圖,成果中要求學生提交實體表現模型。學生雖然及時提交這些材料,但明顯是為應對檢查而在短時間內制作完成,難以表達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過程,實際意義甚微,也反映出此前的設計課中忽略這些訓練要求而形成的慣性。
計算機輔助設計的高效、準確性與方便性毋庸置疑。對于繪圖工具的選擇和應用,在低年級建筑設計教學中既不能消極回避,也不能放任自流,而需要認真探討如何揚長避短,恰當、適時地引入和引導學生運用計算機軟件輔助設計。
(四)缺乏成果評定的反饋機制
近年來,草圖橫評制度已基本確立,低年級學生草圖訓練過程和方案的務實性得到了加強。但對于學生最終設計成果的評價方法與標準始終沒有得到完善,學生上交作業、教師打分便告終結。由于學生得不到教師對設計成果的評價與反饋,后期設計與表達中存在的問題或長處無從確定,學生對最終成績與作業質量的關聯度只大致認同,甚或不認同,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設計與表達水平無疑又是一個很大的缺憾。悟性薄弱、不求甚解的學生必然會將一些低級錯誤和誤解一直沿襲到畢業設計中。
三、改革措施探討
針對上述問題,擬在二年級的建筑設計課教學中展開研討和整改,嘗試以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能力,積極推行實踐性、討論式、研究式教學。
(一)獲取信息能力的培養
設計前期實地參觀調研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為此筆者已經摸索出較為可行的方式。書籍資料的檢索與利用同樣是獲取設計知識與信息的重要過程,唯此才能深化對設計任務中各類相關問題的理解,使方案設計得到多方面的啟示與深化。二年級的設計之所以深入不下去,一個重要根源就是學生專業知識積淀和體驗尚淺。除了客觀上存在公共圖書資源不足的問題,學生缺乏主動學習和拓展相關知識的欲望和能力也是一個突出的短板。所以,在設計訓練中,加強對學生檢索和閱讀方面的要求同樣不容忽視。教師應為學生提出合適的參考書目,并以提交筆記和評述以及電子演示文件匯報的形式驗收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公開討論和點評,以培養其主動汲取、拓展知識的能力,以及寫作表達能力。
(二)確立實體模型的地位
以實體模型推敲、表達方案的方式,已在環藝專業的小型建筑設計課程中實行多年并延續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最初是因為該專業學生不能建立空間概念,畫建筑透視困難,課時安排上又較緊張,教師只好嘗試以直觀的建筑空間形態構成模型代替透視圖,并在成績評定中占有較大的比例,但仍鼓勵學生練習畫透視,學生反映該門課程收獲非常大。在建筑學二年級的設計課程中也試圖推廣這一方法,但從專業角度在設計觀念、空間構成、技術、制圖及藝術表達等各方面對建筑學專業的要求比較全面,學時相對不足。由于計算機建模的方便性和精準性,省去了手工模型的耗材與麻煩,同時也省去了手繪透視圖的繁瑣,于是學生對計算機建模趨之若鶩,但最終方案深度及表現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教學要求。
解決這一問題,一是給予課時分配上的保證,二是要強化設計課階段性目標,三是確立模型在成績評定中的比例。另外,建議在二年級深度訓練課題——長題設計中暫不允許使用計算機。
(三)成果評定反饋機制的建立
設計過程管理固然重要,但設計成果畢竟是衡量課題訓練任務完成質量的重要標準。真正有效的評圖機制,應由學生和評圖教師共同以公開答辯方式或講評方式進行,通過不同角度、不同見解的交流與探討,相互觀摩,激發學習熱情、增強判斷力、擴大知識視野,并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多年來,筆者所擔任的建筑學專業建筑設計3、4及居住區規劃設計,以及環藝專業的小型建筑設計等課程,均組織了成果公開展評,并即時完成最終成果的成績評定。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始終難以形成結果反饋機制而留有缺憾。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在實行課時酬金制度的當今,在保證課堂授課與指導時間的前提下,設計課安排足夠的評圖學時,并給予教師應有的評圖工作量是非常必要的。這并非否認教師的奉獻精神,而是保證教學效果的一種機制。
(四)實現課題深化訓練的機制
要想在低年級設計課教學中實現前述三項改進目標,首先必須進行教學計劃的結構性調整,打破課題學時“均等化”,而以長、短課題結合的形式安排每學年的設計課。對于深化訓練的題目——長題,應進行階段訓練目標和成果的細化與分解,并強調成果表達的規范性。為此,請相關專業教師即時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與技法傳授也是很必要的,即“輔助教學”。教學內容包括建筑環境學、建筑技術、色彩運用與表現技法等。這樣,“長題”必須保證足夠的課時量,“短題”以相對快速的訓練方式組織,著重于總體布局、建筑空間形態、圖解分析與設計表達,并制定與“長題”不同的評價標準。
“輔助教學”同樣需要計入教師工作量,并且可能有較大的機動性或彈性,這勢必要造成一些管理上的復雜性,需要教學與行政管理上的共同支持。
四、結語
有關建筑設計基礎教學課程的改革還在不斷的探索中,其中的一些建議和措施還需要通過教學實踐驗證可行性與合理性,更需要與外界廣泛的交流與學習,探索和完善適合建筑學辦學環境的設計基礎教學體系與途徑。
參考文獻:
[1]賈新年,徐飛鵬.建筑設計方法入門[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
[2]黃為雋.建筑設計草圖與手法[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3] 張頎,許蓁,趙建波.立足本土 務實創新——天津大學建筑設計教學體系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城市建筑,2011(3):22-23.
Reflection on basic teaching of architecture design by graduate design
LIU Chunxiang
(Art & Architecture Institute,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zhou 121001, P. R. China)
關鍵詞:畢業設計;建筑學專業;選題;過程評價
作者簡介:張春麗(1979-),女,河南商丘人,中原工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講師。(河南 鄭州 450007)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原工學院2011年度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建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系統化研究”、“面向建筑師職業才能的進階式教學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1-0171-02
建筑學專業畢業設計是五年本科人才培養計劃的最后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獨立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建筑學專業指導委員會為建筑學專業擬定的大綱中將畢業設計描述為:畢業設計的目標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是整個五年本科教學過程的一次綜合性的總結。[1]為此畢業設計指導小組非常重視畢業設計,并且致力于畢業設計教學改革工作的研究,使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高。
一、科學選題
畢業設計選題決定畢業設計內容,也直接影響畢業設計的質量。結合建筑學專業創造性設計思維的特點,提出選題要符合培養目標及教學基本要求?!罢骖}真做”雖然剛開始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實際工程項目的方案設計甲方要求的交圖時間一般比較緊,并且實際項目會受到很多客觀因素制約,在時間安排上不易和建筑學畢業設計教學計劃相協調,市場經濟條件下畢業設計“真題真做”有弊有利。而“真題實做”的課題來自于社會實際工程,指導教師可以對“真題實做”的課題背景和建筑設計使用條件進行適當的理想化處理,以“實戰”的氛圍來感染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過程按教學計劃控制,學生可以更多地從專業理想化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每個課題組選題類型不同,一般同一屆不出現同一類型的題目,選題包括招商大廈、體育館、小區規劃、廣播電視局、商城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等建筑單體設計和居住區詳細規劃、景觀設計等。選題的深度、廣度和難度要適當,且要具有可完成性,學生經過自身努力均能夠按時完成任務。在課題的安排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專業教研室作為組織、管理、指導畢業設計的功能單位,在第期10~11周組織指導教師擬定畢業設計題目,編寫畢業設計任務書,并由院系成立的專家評審小組對題目進行評審。評審通過的課題選題確定后向學生公布,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申報選題意向。課題分配采取師生雙向選擇的方法進行,對雙向選擇不能落實的課題由畢業設計領導小組負責協調落實。
二、過程管理
1.重視畢業實習調研
開學前兩周的畢業實習調研是進行畢業設計的前提。學生根據自己所做的建筑設計類型開展畢業實習調研工作。實習調研結束后,每一個學生都要在第三周前上交一份內容詳實且不少于3000字的實習調研報告,作為畢業設計階段性成果的一部分。要求旁征博引,對調研對象運用所學理論進行評價,提出批判和感想。
2.建立健全制度
首先,建立相關管理制度,保證畢業設計工作能夠順利按時保質完成。制度對學生和指導教師均提出了嚴格要求。其次,制定階段性任務和目標,第1~3周進行資料收集、實地調研、文獻綜述及外文翻譯;第4~12周為建筑設計草圖階段;第13周整理設計資料和圖紙,第14~15周為教師評閱、畢業設計展和畢業答辯階段。最后,專家檢查畢業設計組織工作。第3周開始檢查指導教師配備,畢業設計選題及任務安排情況,實習、實驗、設計等條件的準備和落實情況,對畢業實習調研報告、畢業設計開題報告和外文翻譯進行抽查;第9~10周進行畢業設計中期檢查,督導專家參加學院中期檢查的全過程,了解進度、質量;第15周督導專家參加學院畢業答辯、復答辯的全過程,了解答辯組織情況。通過全過程檢查監督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確保學生順利畢業。
3.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重視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包括培養學生收集和整理參考文獻與參考資料的能力、手繪和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能力。在畢業設計中充分發揮計算機的作用,在畢業設計前期,指導教師要求學生必須手繪草圖,重視師生、學生之間的設計評論,要求學生動手改圖和重視小組評圖等,這樣指導教師容易把握學生的設計進度。在畢業設計后期,允許并鼓勵學生采用計算機繪圖,提高學生計算機繪圖水平,為以后從事有關建筑設計工作打下基礎。實踐證明,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
4.發揮指導教師的激勵作用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學生,注意對學生的激勵,特別是針對學生的價值觀和自尊、自信心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繪圖表達能力、寫作歸納能力和進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三、畢業設計成果要求和評價體系
1.成果要求
院系要求學生的畢業設計成果為至少做兩張A0的展板和不少于15頁的A3文本。展板中設計圖紙不少于4張A1,其中表現圖(A1)不少于1張。文本文字說明字數不少于3000字,文本中圖紙大小以看清楚為準,如需要可采用A2、A1圖幅折疊進行裝訂。
2.答辯和考核工作
答辯分為兩種:一種是公開答辯,另一種是小組答辯。由指導教師推薦畢業設計成果優秀的學生和總成績為優秀的學生參加公開答辯。所有參加公開答辯的課題都要求做幻燈片。公開答辯在建筑系內進行,由建筑系答辯委員會和各專業答辯委員會人員參加,鼓勵低年級學生參加旁聽,以促進各屆學生做好畢業設計。答辯過程分為學生陳述和答辯教師質疑兩個環節,學生陳述限定在15~20分鐘以內,教師質疑一般安排20分鐘左右。另外,建筑系堅持復答辯和第二輪答辯。先由每個小組產生1~2名參加復答辯的學生及對第一輪成績有疑義的學生進行第二輪答辯。復答辯時由全體建筑學專業答辯委員會成員及學院專家組評分,同時按學校規定比例產生畢業設計(論文)成績為“不及格”的學生,再進行畢業設計(論文)延遲答辯工作。
3.學生成績評定
畢業設計成績評定嚴格執行先由指導教師評閱評分、后交給另外一名專業教師評閱評分。評閱成績均為合格后,再進行畢業資格審查,取得答辯資格后然后才能參加答辯。學生畢業設計成績由三部分組成,指導教師評分占40%,評閱教師評分占20%,答辯成績占40%。
4.公平合理的向學校推薦優秀畢業設計
按照學校要求,推薦比例一般不超過畢業生總數的3%。根據答辯結果并經答辯委員會同意向學校推薦優秀畢業設計參加學校的優秀畢業設計評選。優先推薦署名“中原工學院”并為第一作者在正式刊物上發表(已錄用)的優秀畢業設計。
四、組織畢業設計作品展和畢業生學習工作經驗交流會
畢業設計答辯前一周組織優秀畢業設計作品展。這既是一次教學成果的展示,又可對在校學生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為下一屆學生開展畢業設計做好準備。作品體現了鮮明的時代建筑特點,集中反映了畢業生五年的建筑設計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的成果,充分展示了畢業生的建筑美學修養。
畢業班學生在畢業設計答辯結束后,組織在學習和工作中有不俗表現的學生分別向低年級的學生介紹他們的寶貴經驗??佳袑W生結合自身的考研經歷,講述自己的考研心得,以及考研流程、復習方法、擇校、畢業設計的收獲等問題;參加工作的學生講述自己的設計院實習和就業歷程,從搜集工作信息、參加招聘會、面試技巧到求職過程中的心態、畢業設計的選題、畢業設計的過程、畢業設計的重要性等問題做詳細的講解。
五、結語
通過對建筑學畢業設計教學模式改革和實踐,促進了建筑學畢業設計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和規范化,使得畢業設計教學更貼近于工程實際,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獨立創新能力,畢業設計教學基本解決了以往教學和就業之間的矛盾。也只有通過不懈的努力和科學的改革,建筑學專業的學生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實現素質和技能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藍剛.建筑學畢業設計教學的實踐探索[J].山西建筑,2008,
34(5):230-231.
[2]唐委校,莊孝君.談畢業設計中教師的激勵作用及其發揮[J].山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4):90-91.
[3]秦書峰.指導建筑學專業(本科)畢業設計的教學認識體會[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0(增刊):24-26.
論文關鍵詞:畢業設計;細節設計;思考
畢業設計課程不僅是建筑學專業學生五年本科學習的一次總結,更是由校園內的一個個課程設計到實際工程或是科研項目的一個轉折。
本科畢業設計教學作為建筑學培養計劃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與技能用于分析、解決工程技術、經濟、社會等實際問題,使學生的設計方法和科研能力得到初步訓練的重要過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存在很多問題:在態度上,有些學生覺得畢業設計和以往的課程設計沒什么不同,類似的建筑類型和規模也都做過;在學習手段和方法上,許多學生沒有掌握科學有效的途徑,仍是生搬硬套地“模仿”實例或是多實例的拼湊;在時間安排上,由于實習、考研、找工作等原因,有些學生總是比規定時間晚完成,或是在交圖前幾周“靈感突現”,但由于時間有限,設計缺乏深度,圖紙表達。種種問題的出現導致的結果是畢業設計質量不高,離預期的教學目的尚有差距。
因此,需要對這門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盡可能對每一環節進行細化設計,使畢業設計的課程設置更加合理化。
一、教學模式實行“雙師制”+“預約制”
1.畢業設計中采用“雙師制”
在我系的建筑學培養計劃中,畢業設計課程是緊隨設計院實習之后的,一部分學生在畢業設計時期仍然希望留在實習單位繼續學習,增加實踐經驗。在學校來看,此階段最重要的是學生能夠順利畢業和盡早就業,于是在學校和輔導老師的重重壓力下,學生就采用“拖延戰術”和輔導教師進行“斗智斗勇”,目的就是能混過關、混及格、混畢業證。在老師與學生的矛盾立場中,學生在畢業設計上投入的時間就沒有保證,老師也總是覺得畢業設計帶起來很“累”,最終的結果是畢業設計的質量不盡如人意。
針對這種情況,與其站在學校和老師的立場,不如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在這種狀態下怎樣解決學生面臨的矛盾。學生留在設計院實習就有許多有利的資源可以使用,像設計單位的注冊建筑師、經驗豐富的前輩設計師等,他們可以幫助學生解決方案設計中的工程經濟、技術問題等。學??捎纱俗鳛槌霭l點,和設計單位進行教學上的合作,讓設計院抽出經驗豐富的建筑師作為學生畢業設計的另一指導教師,和學校的專業輔導老師一起來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解決學生在設計中遇到的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問題,這就是畢業設計教學模式中提倡的“雙師制”?!半p師制”的教學模式不僅解決了學生進退兩難的處境,也更好地彌補了學生對經濟、技術等實踐經驗掌握不足的缺點,同時也有可能在長時間的實習中與設計單位建立情感,提升設計能力,最終留在實習單位工作或是為其他的求職獲得充足的經驗。
2.畢業設計中采用“預約制”
畢業設計的課堂組織之前是沿用以往課程設計的模式,一周定期見兩次面來檢查學生的設計進度并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但是在畢業設計這一學期中,往往是學生最忙的階段,考研復試、實習、找工作等等,每個人面臨的問題不盡相同,時間的安排很多情況下也不受自己的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定時定點地與指導教師見面就顯得比較困難。為了學生的更好發展,可以在時間安排上更加靈活,采用“預約制”模式,在每一階段進度安排允許的時間內,學生盡可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預約老師商討方案,快速、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設計。
“雙師制”和“預約制”兩種教學模式是針對學生遇到的不同矛盾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綜合這兩種模式,采用“雙師制”+“預約制”的混合教學模式來更好地完成建筑學專業畢業設計課程的教學。
二、畢業設計選題要力求真實性與科學性
1.畢業設計選題要力求真實,貼近社會需求
畢業設計選題的真實性,即要真題真做或是真題假做,也就是將畢業設計放到生產實踐當中去,這當中包含實際工程設計、項目招標競賽、科研課題以及結合真題所做探索性設計等。真實性的選題可以讓學生更深入了解目前設計市場上對不同類型建筑的功能、空間、形體等物質與精神方面的具體需求,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些實踐基礎。之前畢業設計題目采用與課程設計差不多的假題假做,學生認為任務書的設定缺乏特色和新意,畢業設計做起來跟以往的課程設計差不多,沒什么趣味。而真題恰恰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可以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和挑戰性,增加畢業設計的趣味性,進而激發學生的設計潛能和進取心。
2.畢業設計選題要科學合理
畢業設計選題的合理性是指在選題真實性的基礎上,力求選題的多樣性和學生選擇題目及指導教師的自主性。畢業設計開始之前,根據教學大綱的需求,結合指導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安排畢業設計的題目。這當中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繼續留在設計院實習同學,可以征詢他們的意見,如果正在參與或即將參與有一定代表性和規模的工程項目或投標競賽,可以讓他們以此作為畢業設計的題目;另一種是自己沒有合適題目的,系里要組織指導老師結合自身情況對畢業設計題目進行認真甄選,既要考慮題目的深度、廣度及實用性,又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及未來的就業去向,選擇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踐價值的課題;之后組織學生選擇填報建筑類型,每人可填報兩個,最后由教研室開會,根據學生的填報志愿來合理分配,最終確定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和指導教師。
三、強調畢業設計的過程控制
教學的實質在于過程,嚴謹的畢業設計過程控制是保證最終質量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畢業設計包含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例如流程的設置與組織、時間的安排、教學的組織等等,在這里將畢業設計的過程分為三個方面,即三個階段:前期準備、設計實施過程及后期反饋。
前期準備,主要是指設計開始前的準備工作,有前期的思想動員、課題的制定與原則、教學的模式等幾方面。思想動員是整個畢業設計中與學生相關的第一環節,也是很關鍵的一環。組織全專業同學進行一次動員大會,教研室和系領導要給予重視并參與,鼓舞學生的士氣和激情,讓學生認識到畢業設計課程不僅是對本科學習的一次總結,也是由學校走向社會的關鍵一環,畢業設計質量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同學們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是否順利。在畢業設計選題上,要秉持真實性與科學性的原則,制訂復合學生和指導教師自身情況的題目。在教學模式上,在采用“雙師制”+“預約制”混合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彼此交流,進行良性的競爭,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畢業設計的前期準備工作比較繁雜,要盡可能地將整個準備工作提前完成,為后面的設計過程預留充足的時間。
設計實施過程即整個設計過程,也就是所謂的草圖構思階段、深入設計階段和成果繪制階段。在方案的構思階段,要強調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采用以溝通交流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在“吃透”任務書的前提下,以案例分析為切入點,從總體規劃的功能合理性、構圖美學的運用、建筑物造型特點、建筑風格特征等各方面進行深入的交流探討,快速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與靈感。在深入設計階段,要加強學生對建筑技術方面知識的補充和運用,如: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不同類型建筑設計要點等。在圖紙的繪制階段,要從圖紙版面設計、方案設計內容、方案特點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細致的要求,使最終的成果能夠在圖紙上充分表達出來。
后期反饋,即畢業答辯與評分和信息反饋。畢業答辯對學生來說是整個畢業設計的最后一個環節,組織有興趣的低年級同學參與答辯旁聽,及早了解畢業答辯的程序,促進各年級學生之間的交流。答辯的評分準則要符合專業特點,做到細致準確。每個答辯老師按照評分準則給出分數,之后由答辯小組算出平均分并合議寫出簡練貼切的評語,最后再由答辯專家組成員進行復核。在答辯評分階段盡可能地在引入校外專家督導組,在各高校相互學習的同時,也可以使畢業設計的評分更具客觀性、科學性、權威性。信息反饋階段,是在畢業設計答辯評分后,學生、老師及實習單位之間的彼此信息反饋,這樣老師和實習單位可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改進不足,學生也可以在未來的工作中適時作出調整和改善。
四、成果展示的藝術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