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4:11
序論:在您撰寫志愿服務課培訓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志愿服務;思政課;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14)-04-0061-03
一、以志愿服務創新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意義
志愿服務有助于突破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傳統形式。首先,志愿服務實現了大學生從課堂受教育對象的“被動角色”到親身參與社會活動的“自主角色”的轉;其次,志愿服務內涵的“自愿”前提,能夠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實現學生課堂學習的“無奈學習”到志愿服務的自主選擇主動參與的“自愿參與”的轉變;再次,自愿服務能夠打破教室和學校的地域限制,走入社會、了解民情、體貼民心、感受生活,實現學生在平臺上的“有效”到“無限”的突破。把志愿服務融入到高職思政課的實踐教學體系,為其注入豐富的活動內容和活潑多樣的活動形式,創新思政課僵硬的實踐教學模式,有助于推動高職思政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實和思政課育人功能的實現。志愿服務能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了解學生的關注點,明白學生的興趣所在,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引起學生的參與愿望,實現傳統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
志愿服務有助于大學生完成社會角色轉變,實現社會化與個性協調發展。大學生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同時,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發展,自我價值得到實現。志愿服務不是單純的付出、簡單的做好事。志愿服務除了在不計報酬的活動中奉獻愛心、傳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之外,大學生在志愿服務中深入社會、接觸和了解社會,在在豐富活潑的社會實踐中了解陌生、適應復雜、解讀人性、觀察社會、積累社會經驗、增長才干,極大地促進了大學全面發展。在志愿服務中,大學生完成了從象牙塔到現實社會的過渡,有助于推動大學生實現從“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的單純學生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了解”社會人的角色轉型。在服務社會、奉獻愛心、感受生活的志愿服務中,學會責任、義務、正義和公平等公民意識?!百浫嗣倒濉⑹钟杏嘞恪保髮W生參與志愿服務,在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等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熏陶和感化下,有助于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和綜合素質。大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展示自身才智、實現自身價值,有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形成科學積極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促進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融合。
志愿服務有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能夠推動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的弘揚,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建設。志愿服務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為活動宗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實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主義價值取向,有助于提高社會困難成員的幸福感。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有助于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勞動保障機制的健全。通過志愿服務,青年大學生給社會公益事業和勞動保障事業注入了強有力的活力和發展后勁,有助于社會公益事業和勞動保障事業的長效良性發展。
二、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分析
志愿服務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服務精神和服務宗旨。志愿服務者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和才智,本著無私奉獻不計報酬的奉獻精神,給社會困難人群帶去幫助,帶來問候和溫暖,在獲得內心的滿足和自身品德提高的同時,為社會公益事業和勞動保障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和力量。但是當前高職院校的志愿服務存在著諸多的不足之處,比如,志愿服務者本身和社會在認識上的忽視、志愿服務著素質不高、管理混亂、經費不足和權益無法得到保障等。
志愿服務認識嚴重不足。從志愿服務者到學校乃至整個社會,對志愿服務的認識嚴重不足。首先,志愿服務者本身對志愿服務的內涵以及對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意義沒有深刻準確的理解。很多志愿服務者并不了解志愿服務的精神,沒有充分認識到志愿服務者應該掌握的品德素養和專業技能的重要性。學校和社會對志愿服務精神和志愿服務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更多的人只是把志愿服務當做免費的勞動力,忽視志愿服務精神和志愿服務活動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不了解志愿服務精神和志愿服務活動對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意義。因此帶來的對志愿服務團隊的隨意管理和對志愿服務活動的輕視,導致了志愿服務團隊的混亂管理和志愿服務活動的價值邊緣化。相應的,志愿服務的相應激勵和鼓勵就得不到保障,就無法保證志愿服務者的切身利益,嚴重影響了志愿服務者的活動熱情,阻礙了志愿服務的發展后勁和可持續發展。
志愿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志愿服務者在準入機制上的缺陷,導致志愿服務者素質參差不齊,很多志愿服務者沒有接受過任何的培訓,就可以進入志愿服務隊伍。憑借一腔熱血和激情來做事的志愿服務者,缺乏應有的工作技巧和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缺乏相應的過程管理和科學的長效規劃,沒有扎實和專業的技術支持和良性的精神支撐,使得志愿服務失去了長效發展的動力,志愿服務者本身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長期以往,志愿服務者本身失去了興趣,志愿服務團隊失去了管理,志愿服務活動失去了質量,隨之也就失去了社會影響力。
志愿服務保障體系不夠完善。一方面,在整個社會對志愿服務處于免費勞動力的認識水平下,低水平支持和單一來源的活動經費不足以支撐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活動的有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經費欠缺和設施不足,已經嚴重限制了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活動的有效開展。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志愿服務在活動權益和義務的界定上處于模糊狀況,目前尚缺乏對參與志愿服務的高職學生在人身、醫療等方面的有效保護,一旦志愿服務者在活動中出現意外狀況,在現有的制度和政策下難以得到政府和社會的有效支持,難以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
三、構筑志愿服務“五大體系”。創新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
在全面分析當前高職大學生志愿服務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本課題基于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視角,從志愿服務的精神和實踐兩個層面來探討大學生志愿服務“五大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創新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
1.構筑高職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的教育體系
高職院校要把志愿精神作為思政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融入高職思政教學體系中來??梢栽凇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中安排一定的課時講授相關的內容?!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安排相應的內容宣傳各種志愿活動和典型榜樣,不僅能夠提升志愿服務的精神境界,而且能夠充分發揮大學必修課的課題理論知識的引導作用,有助于高職學生對志愿服務的深入理解,對志愿服務在高職學生中的影響和傳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具體落實中可以把志愿服務和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內容有機結合,把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務作為思政課的有益補充,融入到高職思政課的課題講授之中。比如,在緒論中,關于“珍惜大學生活開拓新的境界”中,可以“志愿者協會”、“大學生青年志愿服務社”等相關的志愿活動社團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從了解學生社團開始,了解志愿服務。在第一章中,關于“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中,把志愿服務精神作為一種無私奉獻的社會理想,融入到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之中。在第三章關于“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中,可以用典型案例,詳細介紹學生身邊的案例,把本?;蛘吒浇膬炐阒驹刚呤论E介紹給學生。發揮榜樣的力量,用身邊的案例感動學生,讓學生從具體的身邊的活生生的典型榜樣中,學習志愿服務的精神,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力量,領悟如何從平凡的志愿服務活動中實現人生價值,服務社會、發揮才智、創造屬于自己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在第四章關于“學習道德理論注重道德實踐”中,通過志愿服務活動中常見的現實問題,如“一個人的力量?”、“身邊的好事”和“付出和收獲”等問題的討論,通過生活經歷的交流、觀點的碰撞,切實認識個人成長與服務社會的關系,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構筑高職大學生志愿服務技能的培訓體系
志愿服務要求參與者具有奉獻社會的精神、志愿服務的素質和相應的專業技能。也就是說大學生需要接受相應的培訓,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乃至過硬的志愿服務者。
志愿服務的專業化是社會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需要在高職志愿服務活動中引入科學有效的培訓機制,切實提升志愿服務者的綜合素質,把志愿服務培訓作為一項必須的內容,切實提升高職院校的志愿服務水平。要把志愿服務的培訓貫徹整個志愿服務的過程,包括崗前培訓、活動過程中的跟蹤指導和志愿服務后續培訓,在整個志愿服務的環節貫徹相應的專業培訓。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創立志愿服務培訓班、培訓基地或者開設相應的志愿服務課程,邀請相應的專業老師提供專業的培訓講座和培訓課程。
從培訓的內容來看,不僅包括志愿者的內在素質培訓,也包括志愿服務的相應專業技能培訓。首先,從志愿服務精神來看,需要通過培訓讓志愿服務者明白真正的志愿服務理念、無私奉獻精神和個人生活責任意識,使志愿服務者擁有真正合格素質、過硬技能和出色方法。其次,從志愿服務對象來看,需要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提供一定的技能培訓,使志愿服務者掌握觀察、服務和動手的綜合素質。再次,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志愿服務者來說,需要培訓其嚴格遵守組織紀律的品格和真實服務社會的人生價值觀;同時針對大學生長“專業知識短社會經驗”的特點,切實加強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社會意識、專業技能和人際交往藝術等方面的培訓。
3.構筑高職大學生志愿服務實踐的平臺體系
高職院校的志愿服務活動不僅要明確“為誰服務”的問題,本著無私奉獻的精神為社會困難群體提供服務和幫助,更要具體明確“怎樣服務”的問題。當前高職院校的志愿服務要考慮如何創新服務的形式和開拓服務的平臺,展開靈活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在平時要立足周邊的社區開展志愿服務,開展社團服務活動、黨團服務活動;在假期開展寒暑期社會志愿實踐活動,建立高職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拓展高職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平臺,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的網絡技術手段,以信息咨詢和技術服務的方式開展大學生服務社會的活動,搭建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新平臺。
4.構筑高職大學生志愿服務管理的保障體系
隨意散亂的管理、沒有保障的權益和資金的不足已經眼中阻礙了當前高職院校志愿服務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可以從落實資金、提供權益保障和完善組織管理等方面提高和完善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志愿服務。
資金短缺和來源單一已經成為了限制高職院校志愿服務進一步發展主要障礙之一。應該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志愿服務隊高職教育教學長效發展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大在志愿服務活動方面的資金投入。而且,需要解放思想,開拓思路,改變資金來源渠道的單一性,實現志愿服務資金從學校到政府、再到社會的立體式全面的資金投入和支持。
志愿服務權益得不到保障,已經嚴重影響到了高職院校志愿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大學生志愿服務在受到意外事故、自然災害和各種社會危險的時候,沒有確切可行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志愿服務“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服務宗旨和無私奉獻精神,不能成為社會利益的犧牲者。應該全面發動學校、政府和社會,給予大學生志愿服務以全方位的資金和政策支持,用全社會的力量為大學生志愿服務保駕護航,保障志愿服務者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讓大學生志愿服務在沒有后顧之憂的前提下得到全面可持續的發展。切實保障大學生志愿服務者的合法權益,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服務宗旨、無私奉獻精神和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真正發揮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傳播的窗口,成為社會困難人群的良師益友,成為社會公益事業和社會勞動保障事業的中堅力量。
高職院校志愿服務管理的無序狀態也嚴重阻礙了其后續發展的空間。高職院校應該充分重視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價值和意義,形成可持續性發展觀念,建立健全組織管理機制。首先,在高職院系志愿服務團體的成立之初就嚴格把關,規范和引導高職院校志愿服務的發展方向;從政策和資金上予以大力支持,確保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團隊蓬勃發展。其次,在志愿服務成員的發展上,應該嚴把準入關。在成員發展的第一環節上就應該寫成擇優錄取、競爭團結的良好氛圍。其次,要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實行“掛牌”上崗制度,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能更好地督促大學生志愿者從嚴要求自己。而且,要在志愿服務的整個過程中建立切實有效的監管機制,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志愿活動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和處理,及時提供幫助和支援,并且形成志愿活動及時歸檔的機制,為高職院校的志愿服務活動的獎懲、評價的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數據和依據。
5.構筑高職大學生志愿服務實效的評價體系
激勵機制是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活力的一個重要保證,在不同的階段要采取不同的志愿服務激勵方式。從志愿服務者的準入到培訓選拔,從志愿服務活動過程到經驗總結和交流,從志愿服務活動成果才展示到先進事跡的宣傳,從典型榜樣的樹立到優秀團隊的表彰,都要貫徹切實有效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使激勵機制成為高職院校志愿服務的助推器。我們可以從個人、團隊、學校和社會四個方面建立立體式全方位的志愿服務激勵機制,采用物質激勵、物質激勵、榮譽激勵、榜樣激勵和情感激勵等方式,促使高職院校志愿服務的蓬勃發展。對大學生志愿活動的激勵,可以是來自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鼓勵,來自整個團隊的認可,也可以是來自學校層面的鼓勵如評獎評優等,都能非常有效地激發被鼓勵者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使之成為大學生更持久參與志愿活動的動力之一。而最直觀和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典型示范的方式,通過樹立榜樣的方式激勵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因此要及時發現和用心培育典型,宣傳和推廣來自大學生志愿服務隊伍中的典型榜樣,用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來激勵廣大學生群體,在心靈的震撼于共鳴中完成榜樣力量到行東的轉化,激勵更多大學生自愿參與到志愿服務隊伍中來。
參考文獻:
[1]陸丹紅.以志愿服務為載體提高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實效性[J].成功教育,2012(06).
[2]呂新發.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文獻綜述[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1(04).
[3]陳玲俐.從會展志愿服務談思政教育的創新[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9).
[4]謝貴蘭.高校思政課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J].黑龍江教育,2013(01).
[5]陳英.以志愿者活動為載體構建思政課實踐教學平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2.
[6]李琴.深化大學生志愿服務豐富思政教育有效載體[J].中國高等教育,2005(09).
[7]王倩.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志愿精神培育研究[D].遼寧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13(03).
[8]李麗忠.以服務群眾為載體發揮黨建育人功能[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8).
區教育團委工作總結
區中學共青團系統現有團委(總支15)32個,團支部589個,團員12545人,教工團員617人,專職團干部17人,兼職團干部36人。2013年,***區教育團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為重點,突出“思想引領、組織引領、服務引領、品牌引領、精神引領”五方面,系統構建團隊一體化分層教育體系,在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及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方面大膽創新。
一、思想引領“準”,推進社會核心體系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中學共青團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教育團委從三方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一是全面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系列活動。為扎實推動中國夢宣傳教育,組織全區教育系統各級團組織全面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包括“中國夢”宣講交流活動、“我的中國夢”主題團日活動、青春勵志故事講述活動、全媒體系列活動、“我的中國夢”主題團(隊)日活動計劃優秀案例評比活動等十余項,覆蓋全區中小學、職業學校師生近八萬人。二是積極開展學習貫徹落實十精神系列活動。組織觀影活動百余場,參與人數9000余人的集體觀影活動,基層團干部十精神學習等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學習實踐活動,引導廣大師生深入學習黨的十精神,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三是有序開展“做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為推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深入開展,大力弘揚踐行雷鋒精神、增強道德意識,分別在“六一”和“十一”期間組織開展“學習雷鋒─做美德少年”和“向國旗敬禮、做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并于史家小學***分校舉行了隆重的啟動儀式,積極引導未成年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擔負起建設祖國、實現“中國夢”的光榮使命全面發展。
二、組織引領“牢”,夯實中學團隊基礎建設
堅持黨建帶團建,加強組織建設是教育團委的行動綱領,2013年主抓以下兩方面。
一是以黨建帶團建為旗幟,逐步提高共青團職能監督力度。 深入加強對中學少先隊、黨團校、社團、志愿服務隊等工作的指導、監督與管理力度,全面加強對團員生活的規范管理,以黨建工作為指導,鼓勵引導開展豐富多彩的團會活動及團員教育活動,嚴格檢查全區中學黨建帶團建工作成效,并將各中學共青團工作納入學校年終工作考評,從黨政兩方面加大對中學團組織的支持與監督。二是深入服務中學團工作要求,逐步加強團干部培訓力度。今年十二五團干部培訓工作進入第二年,教育團委共開設了30課時的團干部培訓課程,其中包括16課時的志愿服務技能培訓、4課時黨的十精神學習、4課時團的十七大報告學習及6課時的素質拓展訓練,鼓勵引導團干部提高團的業務水平,搭建學習交流平臺,營造濃厚的學習風氣。
三、服務引領“實”,促進青少年成長成才
“共青團服務全體青年”的準確定位,使教育團委不斷增強服務意識,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廣泛開展適合中學生成長階段特點的儀式教育。堅持結合14歲入團、16歲成人預備期、18歲成人等教育關鍵期,有針對性的開展儀式教育,通過征文、演講、主題團日等活動形式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堅持樹立優秀典型,宣傳榜樣事跡,強化榜樣力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二是逐步擴大傾聽活動覆蓋范圍。結合重點工作,面向廣大基層團干部、教師團員、學生團員等召開十余場“***區教育系統中學共青團傾聽活動”,覆蓋全區中學二萬余人,旨在傾聽了解全區中學團組織的工作特色及工作現狀,進一步加強全區中學共青團工作力度。三是助推中學社團工作新發展。5月組織全區各中學團組織開展了***區學生社團活動成果展示暨經驗交流現場會,就全區學生社團工作現狀及今后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教育團委總結全區學生社團的建設與發展提出具體的實施意見,并對未來三年全區學生社團工作進行全面規劃。隨后組織“學生社團活動成果進校園”活動,將全區優秀學生社團的豐碩成果以多種形式送進各學校,以擴大社團活動成果影響力及覆蓋面,增進各學校、各社團間的學習交流,強化社團建設與發展,提升社團活動的質量與層次。
四、品牌引領“強”,增進組織吸引凝聚力
教育團委始終致力于打造中學共青團精品品牌,一些富有影響力的品牌受到各級領導和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2014年繼續主推以下幾個品牌。##
一是提升五四表彰的品牌力量。召開“文明城區 志愿先行”***區教育系統共青團五四表彰大會,就五四評優,青字號品牌,星級志愿服務隊、優秀學生社團四個方面,表彰十一個子項目、449個團體或個人,共覆蓋全區所有中小學、職業學校、幼兒園及直屬單位近千人,展現青春風采,匯聚榜樣力量,促進教育共青團工作創新發展。二是打造青年聯誼品牌活動。組織開展***區教育系統青年教師聯誼活動,旨在以新穎的形式和高標準的投入打造***區青年聯誼的新品牌,更好的服務全區青年。截止目前共有400人報名,11月、12月各組織一期青年聯誼活動,共覆蓋男女青年240人,受到廣大青年的一致好評。2014年教育團委將總結經驗、改進不足,制定今后每季度一次的活動計劃,為全區廣大青年搭建婚戀平臺、打造聯誼精品品牌。三是扎實開展少年先鋒團校及中學生業余黨校工作。組織開展第十九期***區中學生業余黨校和第二期少年先鋒團校,普及黨團知識,加強黨前教育和團前教育,做好團校教育與少先隊和中學生業余黨校教育的有效銜接。共覆蓋區級中學黨團校學員200余名,校級學員4000余名,使黨團校成為廣大中學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陣地。四是深入開展首都少年先鋒崗活動。通過以 “少年中國夢 先鋒青春行”為主題的主題團隊會、革命英雄故事會等形式,做好百余名少先隊員崗前教育、崗中教育和崗后教育,影響并帶動全區3000余名中學少先隊員了解黨、熱愛黨、擁護,引導他們繼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五是深入開展“團建十佳”創建工程??偨Y自2011年以來二十所中學創建工作的優秀經驗,進一步加強中學共青團基礎建設,提高中學共青團整體工作水平,增強中學團組織的執行力、創新力和吸引力、凝聚力、影響力,啟動第三批創建校相關工作工作,實現團的基層組織全面活躍。
五、精神引領“廣”,傳播中學志愿服務理念
為進一步推動教育系統志愿服務工作在“全國文明城區”創建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引導中學生以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啟動教育系統“文明城區 志愿先行”志愿服務活動,下發區委教工委《關于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實施意見》,多次召開志愿服務工作推進會,組織志愿服務隊領隊培訓活動,開展包括《中學志愿服務工作組織流程及注意事項》、《志愿者服務理念》、《志愿服務安全監控》等專題講座及實踐體驗拓展活動在內的培訓16課時。于11月中旬集中開展“校園公益行”志愿服務周活動,共發起項目109個,學生參與率達60%以上;于12月初開展社區青春行志愿服務活動,全區中學生參與率超過50%。
組織全區中小學、幼兒園、職業學校、直屬單位開展***區教育系統星級志愿服務隊評比活動,28支隊伍獲得表彰。組織開展全區學生志愿者網絡注冊,截至目前已注冊志愿團體193個、注冊志愿者12000余人,占除去初高三學生總數的80%。開展包括安全宣教、交通文明、環境保護、關愛農民工子女、尊老敬老等志愿服務項目的申報活動,目前運行項目74個、已結項目35個。
以上為教育團委一年來的工作,有幾點思考:一是如何利用越來越少的課余時間開展共青團工作,為師生們提供更加豐富的活動,所以今后教育團委的活動要做到“主題明確、精彩細致、融匯拓展、余味悠長”,既不占用太多時間,又能吸引廣大師生樂于和主動參與活動,更能達到教育目的。二是如何提高基層團干部的履職能力,那就要做好團干部的培訓工作,將培訓工作精品化、多樣化、趣味化、品牌化,在輕松愉悅地氣氛中學習知識,在寬廣的交流平臺上增長見識,在精益求精的活動設計中提高能力。
2014年計劃
2014年教育團委將緊密圍繞全國文明城區創建這一中心,嚴格按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指標體系要求開展工作,除將黨團校、先鋒崗、五四評比、青字號、學生社團、青年聯誼等品牌工作做實做好,其中著力發展以下幾方面工作
1.志愿服務
2014年,教育團委將圍繞“全國文明城區”創建這一中心目標,主要從深化志愿服務理念宣傳、優化志愿服務工作機制、加強志愿服務技能培訓、打造志愿服務品牌工作、關注志愿服務師生安全等五方面開展工作,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2.***區名人進校園
結合“中國夢”的本質及內涵和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全力打造“***區名人進校園”活動品牌,借助名人效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切實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工作,促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進一步融合,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成果。
3.團干部培訓
2014年,教育團委將進一步加強團干部培訓工作,深化業務技能培訓力度,做好培訓學習內容的設置,抓好理論知識與業務實踐兩個重點,突破中學團干部身兼多職這一難點,旨在培養一批理論水平高、業務技能精、組織能力強、轉崗效果好的共青團干部,高標準嚴要求,將培訓工作做實做深。
***教育團委
【關鍵詞】項目管理;志愿服務;戴明環
一、背景
項目管理是新時期、新形勢下高效先進的管理體系,強化項目管理在青年志愿服務活動中的應用,將會推進青年志愿服務的深入開展。通過對活動進行高效率的計劃、組織、指導和控制,加強對活動的范圍、費用、質量、人力資源、溝通、風險的管理,以實現活動全過程的動態管理和活動目標的綜合協調與優化,全面提升志愿服務的管理水平,并不斷促進青年志愿服務活動向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邁進。
本文以航空科普活動項目為藍本,講述了如何采用項目管理方式推進志愿服務活動。航空科普項目是以共青團沈陽市委“七彩課堂”計劃為牽引,旨在增強全市青年的愛國熱情和航空意識,豐富青年的文化生活,努力開創以宣揚航空文化為主題的青年第二課堂。同時以航空科普活動項目為平臺,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的,努力鍛煉青年溝通表達、團隊協作能力,并以此引導我所青年不斷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樹立航空青年良好的社會形象,傳遞包含航空知識的青春正能量。
二、活動項目管理
(一)活動項目的計劃與控制。為保障航空科普活動項目的有序開展,所團委大膽創新、認真籌劃,以所志愿服務的“五個一”理念為藍本,制定出臺了《航空科普志愿服務隊建設管理機制》,并聯合所航模隊組建了所航空科普志愿服務隊?!拔鍌€一”即“動態建立一個系統化的志愿者信息庫”、“構建完善一套規范化的規章制度”、“總結形成一套體系化的培訓教程”、“建立一套靈活的溝通備份機制”、“辦好一堂形象化的服務總結反思交流課”。以此建立了長效、常態化的航空科普志愿服務機制,有力的保障了活動項目高質、高效運行。
(二)活動項目啟動。(1)隊員招募。采取組織推薦和公開選拔的方式進行隊員招募,并對特殊崗位采取競聘上崗制度。(2)啟動會議。會議旨在加深航空科普隊員對于活動項目目標的理解,并對活動項目的意義、方式等方面進行初步交流,同時以《航空科普志愿服務隊建設管理機制》為準則,進行航空科普隊員的責任劃分和日常管理,按照專業特長和興趣愛好,將團隊縱向分為“宣講組”、“飛行組”、“保障組”三個組別,橫向分為數支航空科普小組。(3)課程設計。以飛行器總體設計專業為統領進行課程主體設計,同時依托所航模隊進行航模飛行表演。并根據用戶需求實現定制化服務。且在受課一周前,在授課單位進行航空科普知識展覽。
(三)活動項目進度管理。(1)項目來源。一是由共青團沈陽市委根據整體工作部署提出授課需求;二是由需求學校、部隊、企業事單位或社區等團體向所團委提出需求申請;三是由所團委主動聯系學校等單位進行合作。(2)溝通聯系。根據項目來源,與受課單位進行溝通聯系,確定具體的活動時間、地點、形式以及內容。(3)航模飛行展示。由“飛行組”隊員進行固定翼、四旋翼的航模飛行展示。(4)航空科普課。在為期約一周的航空科普展后,“宣講組”人員以PPT、視頻、圖片等多媒體形式講解航空基礎知識。(5)互動討論?,F場就航空知識方面展開開放互動式討論。(6)活動總結。召集所有航空科普隊員召開活動總結交流會,總結活動經驗,分享活動感悟。
(四)活動項目質量管理。(1)隊員管理。依托數字化管理工具建立了一個完善的航空科普志愿服務隊的隊員電子信息庫,以方便人員管理及活動信息記錄。通過試講、試飛等方式,嚴格對航空科普隊員的素質進行把關。(2)課程設置管理。由“保障組”成員提前在目標受課單位發放調查問卷,并將相關信息反饋給“宣講組”,以此對宣講課程進行針對性調整,最大化的滿足受課單位的相關需求。(3)航模飛行管理?!帮w行組”隊員定期進行航模飛行訓練,并為了減小航空科普活動時的風險,制作特殊材質的航模,并現場根據風力、風向等因素嚴格控制是否飛行以及飛行時間。(4)總結管理。定期組織航空科普隊員進行總結、交流,并分享經驗和感悟,提高團隊凝聚力,提升活動項目質量。
(五)活動項目宣傳及。在單位園區網內開辟航空科普分享專欄,刊登授課課件、心得感悟,在單位范圍內營造良好的航空文化氛圍;通過軍網、所報、集團公司青年工作通訊、微信等新媒體途徑刊登活動照片、通訊,努力擴大航空科普活動項目的影響范圍,增強活動效果展示。
三、活動的效果及展望
航空科普項目活動走進中小學、大學,部隊軍營,也走進了社區,為數千次孩子、青年、老人送去了一堂堂妙趣橫生、充滿知識的航空科普課,受到了全市各界青年的一致好評,樹立了沈陽青年良好的社會形象,打響了航空科普志愿服務的品牌。同時,部分青年在本活動項目的感召下,主動對貧困上進生進行捐資助學,增強了本活勸的感召力。后續志愿服務隊將入走進沈陽周邊的農民工子弟學校、深入企事業單位、放眼社會公益團體持續并開展全民航空科普。
航空科普志愿服務活動采用項目管理的管控模式,應用戴明環(PDCA)的方法對項目的啟動、進度、質量等方面進行了有效管理,有力的保障了活動項目高質、高效運行。因此,以項目管理的思想深入推進青年志愿服務活動,將有助于志愿服務活動建立長效、常態化服務機制,更好的推進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科茲納著,楊愛華等譯.項目管理:計劃、進度和控制的系統方法[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2] 布郎等著,王守清等譯.項目管理:基于團隊的方法.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關鍵詞】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常態化機制
志愿服務對社會經濟和諧穩定發展有著重要推動作用,黨的十以來,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強力推動了志愿服務的蓬勃發展。各地各有關部門把志愿服務與學雷鋒活動有機融合,形成了志愿服務的中國特色,促進了志愿服務的制度化、常態化。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黨委從專業特點出發,關注民生需求,于2007年成立“為民家電維修服務隊”(以下簡稱“服務隊”)。服務隊秉承“家電維修,黨員先行,服務大眾,鍛煉自我”的理念,以黨員教育、業務學習、技能競賽、關愛社會等多種形式提升學生服務社會意識、增長動手實踐能力,定期前往金華市各大院校、社區、街道、農村開展家電義務維修活動。隨著隊伍的發展和活動的開展,我們發現學生志愿服務在專業化程度、個人權益保障、活動組織及合作平臺等方面的問題都會對直接影響品牌效應的發揮,研究構建一個專業與社會接軌、校內與校外聯動、品牌與品質兼顧的志愿服務常態化機制迫在眉睫。
一、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常態化的核心價值
(一)對接社會積極推動志愿服務,傳播和諧互助正能量
常態化的志愿服務是政府職能部門社會服務功能的有效延伸,對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有重要意義。學生群體通過志愿服務深入實踐,服務社會、服務群眾,能加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增強服務意識和能力,拓展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和成效,從而發揮學生黨員、專業能手的先鋒模范作用。
(二)確保志愿服務規范有序進行,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結合志愿服務和學生群體的特點創新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教育和志愿服務工作,是對高職院?!肮W結合、崗位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踐,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技能培養相結合。
(三)促進了學生能力與愛好的有機結合,夯實學生成長發展需要
實踐活動是高職學生提升技能的重要平臺。構建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常態化機制,必須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切入點,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專業技術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的志愿活動多數是在黨委、團委的領導部署下展開,通過與社團、社區、企業及福利單位等建立活動基地,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或寒暑假安排各類有特色的志愿者活動,具體由院校兩級的青年者志愿協會(大隊)組織進行,實踐中面臨的一些問題制約了志愿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一)志愿服務組織管理不規范,缺乏有效長效的保障和激勵機制
高職院校志愿服務組織的社會參與面狹窄、信息流通不足等給志愿者參與服務增加了難度,一些志愿活動的行政化、形式化也削弱了志愿者的積極性。以“服務隊”為例,大部分活動形式簡單、內容單一,一些志愿者單純為了增加服務時長參與進來,沒有起到鍛煉提升的作用。
(二)志愿者隊伍質量不穩定,缺乏專業技能和服務能力的系統培訓
高職院校學生對公益活動的參與缺乏自發自覺,且因三年學制、大三頂崗實習等教學環節規劃,高年級退社的情況較多,志愿服務隊伍人員流動頻繁。另外,志愿服務主要面向地方社區、街道、農村地區開展送知識、送技術、送溫暖等公益性項目,對志愿者的道德素養和專業技術有較高的要求,學生志愿者中除了少數骨干力量外,大部分缺乏動手實踐的經驗,急需完善針對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服務意識、交流溝通等方面的培訓機制以保障服務品質。
三、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常態化機制的具體路徑
(一)以專業優勢打造一塊優質的志愿服務品牌
如今,品牌建設已成為各地區志愿服務工作的重點,一大批服務民生的特色品牌相繼形成,極大增強了志愿服務的社會效應,還使各種服務項目長期延續,保證服務品質的同時也提升了志愿服務者的榮譽感。高職院校志愿服務要立足專業特色,積極開展圍繞專業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服務活動,澄清服務理念,找準品牌定位,把志愿活動與第二課堂、黨團建設有機結合,打造社會普遍關注、學生積極參與的優質服務品牌?!胺贞牎弊云放苿摻ㄒ詠?,積極開展“送技術、送溫暖、送服務”,以優質服務贏得村民們贊譽,服務品牌口口相傳。
(二)以社會需求搭建一個校內外聯動的服務平臺
志愿服務的目的不僅為了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更是為了與市場接軌,滿足社會需要?,F有的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較多僅在寒暑期安排一次社會實踐任務,服務社會效果不明顯。因此,落實常態化的志愿服務需要立足校園、面向社會,整合高職院校黨團組織和校企合作基地的優質資源,搭建校內外聯動的服務平臺。“服務隊”近年來堅持開展“三下鄉”、周末廣場、“啄木鳥”等志愿者系列活動,為市區30多個社區、20多個鄉鎮設立家電維修站點免費維修破損電器,圍繞網站建設、微信使用、電子商務、電腦和用電安全知識等推廣新媒體技術服務;積極開展校鎮合作,拓展學生實踐和德育基地,持續發揮電子信息技術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與金華電視臺市民援助中心和8890便民服務平臺緊密聯系,在金華市百余支志愿服務隊中脫穎而出,2016年榮獲金華市首屆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
(三)以規范機制M建一支穩定的志愿者隊伍
健立完善的運作保障機制和科學的考評機制。一是根據服務項目的要求組建和培養人數穩定、功力扎實、友愛互助的志愿者隊伍,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冊制度。二是建立信息化平善過程管理,為考核提供依據,設置專項獎勵定期對服務中的先進個人或集體進行表彰,為評獎評優、入黨考察等提供依據。三是積極開展專家講座、技能競賽、企業頂崗實踐等形式的交流活動,根據需要引入必要的禮儀、方言、急救、技能等專項培訓課程。四是加強媒體的宣傳和成果的總結,團隊當中做好精神和經驗的傳承?!胺贞牎辈捎谩胺辗e分卡”記錄志愿服務時長、服務內容、考核評價等,認定一至五星級黨員志愿者,并在學生獎學金評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有效形成了“奉獻-積分-激勵-奉獻”的良性循環機制。
參考文獻:
[1] 志愿服務走向制度化(學雷鋒 見行動) [N],人民日報. 2017-3-8 .
[2] 趙穎.微公益視角下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務常態化的思考[J]. 滁州學院學報. 2013(04).
文章從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理論入手,從課程基本框架建設,搭建核心模塊;注重志愿服務意識培養,突出人文情懷;注重志愿服務技能培養,增強服務能力三個方面探討了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理論指導下的志愿服務學習課程與實踐,并對其啟發進行了必要的分析。
關鍵詞:
素質教育;通識教育;志愿服務學習課程
志愿服務學習課程是大學生獲取志愿服務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途徑?,F如今,我國正處于高等教育的改革時期,推行素質教育是中心任務,而通識教育理論對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又具有指導性作用。在此形勢下,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理論對志愿服務學習課程的影響顯而易見,因此,志愿服務學習課程的建設方向如何定位值得深究。
一、理論建構
(一)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也稱文化素質教育,是我國高校建設所倡導的教育內容。我國現代高校教育起步較晚,高等教育的內容及模式很多都是從歐美等發達國家吸收和借鑒過來的。20世紀60年代,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在發展過程中認識到不能只重視知識的傳授,還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20世紀90年代,國家教育部成立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并印發《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認為大學生的基本素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其中文化素質是基礎。2004年教育部頒布了《2003—2007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強調以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繼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同時也是高等教育的指導思想之一,是在吸收、借鑒國外教育理念基礎上的獨立探索,是我國高等教育育人理念的創新。
(二)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起源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他所倡導的自由教育理念,對西方教育理念產生了深遠影響。《教育大辭典》中的界定是:“通識教育是近代關于教育目的和內容的一種教育思想以及據此實施的教學方式。在一所高校里,指所有大學生都應該參加同一內容的學習,通常分屬若干學科領域,提供內容寬泛的教育,與專業教育有別。”在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教育變革過程中,教育理論與流派幾經波折,最終在二戰后的美國通識教育得到復興,它的標志就是著名的“哈佛紅皮書”。隨后在1973年,哈佛大學校長德里克•博克指定文理學院院長羅索夫斯基主持改革通識教育,提出通識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教養的人。1979年哈佛大學發表《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關于共同基礎課程的報告》,預示著從古希臘時期發源的自由教育在美國發展成為意義更加廣闊、更加完善的通識教育。
(三)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的聯系
雖然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起源不盡相同,但是二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1.重視人文素養。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都堅持以人為本,從“人”的角度出發進行教育,突出了高等教育中的人文關懷。我國高等教育提出素質教育,是為了克服重理工、輕人文的教育弊病。而通識教育更是為了滿足學生的現實需要,將人文教育作為其主要的教育內容。
2.重視能力培養。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突破了以往以知識傳授為目的的教育理念的束縛,更多地強調在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注重實踐操作與運用能力的培養,同時還主張突破學科桎梏,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理念相互融合,以實現學習視野的拓展以及思維方式和實踐模式的多樣性統一。
二、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理論指導下的志愿服務學習課程與實踐
結合理論與實際,本研究在所在高校的志愿服務課程中進行了系列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一)課程基本框架建設,搭建核心模塊
在全校范圍內開設36課時2學分的選修課程《志愿服務學習》,課程代碼:6910034C。將素質教育和通識教育理念相結合,建立12個教學模塊,包括志愿服務概述、志愿服務在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愿景與核心理念、服務學習視角下志愿者團隊建設、跨文化交際與溝通技能訓練實踐教學、涉外禮儀與志愿者必備素養養成實踐教學、公共突發事件應對處理實踐教學、殘障及特殊人群服務與技能培訓實踐教學、賽會志愿者素質要求、觀眾服務崗位介紹、觀眾服務志愿者模擬服務演練、志愿者課外實踐體驗與分享。將這12個教學模塊有效串聯,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
(二)注重志愿服務意識培養,突出人文情懷
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要根據實踐需要進行調整,從而提高學生的志愿服務意識,避免了盲目地進行灌輸式教育。在志愿服務課程中,請參加過大型志愿服務活動,如達沃斯、東亞運動會、模擬聯合國大會等學生代表進行分享交流;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心肺復蘇等實踐技能的實操演練,在實際操作中鞏固實踐技能。
(三)注重志愿服務技能培養,增強服務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本課程為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實踐機會,使學生在體驗學習志愿服務知識的同時,進行實地志愿服務體驗。例如,與大港第五中學建立合作基地,利用學生課余時間深入到大港五中的課堂當中,結合中學生的現實需求以及志愿者的愛好特長進行志愿服務,通過在大港五中的志愿服務,學生能將課堂中學習到的志愿服務內容運用到實踐中,同時通過總結與反思,將志愿服務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或者新思路在后續的志愿服務學習課程中進行交流分享,完成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二次飛躍,從而使理論更好地指導實踐。通過長期實踐探索,本校志愿者獲得了大港五中師生的一致好評。大港五中的師生表示通過高校志愿者加入課堂進行志愿服務,使得大港五中學生在圍棋、象棋、舞蹈、日語等各門課程中學到很多知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了學生視野。
三、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理論指導下的志愿服務學習課程與實踐的啟發
(一)設置多樣性志愿服務課堂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志愿服務學習課程形式應該更具多樣性,在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課堂形式創新。如可以吸收借鑒近年來在高校選修課課程形式大膽前衛的“潮課”,所謂“潮課”,是指高校中出現的區別于以往傳統內容與形式的較為新鮮的選修課程。這些“潮課”名目繁多,內容各異,比如,哈利•波特與遺傳學、三國殺攻略教程、愛情心理學等,還有品酒課、化妝課、蘑菇課等??梢詮倪@種新鮮的課程形式著手打造志愿服務學習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課堂參與度。
(二)構建多層次志愿服務課程體系,完善志愿服務培訓機制
增強志愿服務學習課程的層次性,在志愿服務學習課程設置上進行體系建構?,F在本研究所進行的志愿服務學習課程實踐,還停留在初級層次,受眾是低年級、首次接觸志愿服務的大學生,課程內容僅符合初學者。所以,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對課程體系進行建構,建立初級、中級、高級志愿服務學習課程,對不同層次與經歷的志愿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志愿服務指導,這樣才能使得志愿服務培訓機制更加專業化。
(三)擴展多渠道志愿服務平臺,豐富志愿服務內容
拓寬志愿服務學習實踐渠道,在發揮特色實踐基地優勢的同時拓展新的實踐平臺。在現有的特色實踐基地如大港五中、福華里社區、大港敬老院等志愿服務平臺,還應該尋求新的合作基地,建立跨區域、跨文化甚至跨語言的實踐基地,不斷豐富志愿服務實踐的內容,不斷擴大服務對象,實現服務對象與服務項目的擴展,使學生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得到多方位的鍛煉,更多地積累志愿服務經驗,更好地促進志愿者的發展。
總之,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理論是當今高等教育改革不可缺少的理論,二者對于構建志愿服務學習課程體系有重要作用。只有緊抓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理論的相關性,才能讓志愿服務學習課程與實踐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才能構建出一個符合現實需求的志愿服務學習課程。
作者:姚軍 潘安琪 楊翊 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555.
少年宮學雷鋒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在天津市志愿服務網上注冊,是我區機關事業單位中注冊比較早的志愿服務隊伍,截止現在線上注冊隊員25名(均為注冊的天津志愿者)。線下志愿服務隊員有26名(均為我市藝術院校在校大學生)。我們志愿服務隊的宗旨是:幫教助學,用藝術教育浸潤孩子們的心靈。2019年3月至今,少年宮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共組織了35場志愿服務活動,我們每次活動都在志愿服務網上,注冊隊員均可報名參加,累計有2.5萬多師生及群眾參與活動。
一、致力于提升我區鄉村小學藝術教育水平和質量。
自創辦志愿服務隊以來,我們以幫扶鄉村邊遠小學藝術教育、提高全區整體藝術教育水平,提升鄉村小學生藝術教育素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2020年我們依照疫情防控形勢和學校疫情防控的要求,先后深入楊333小學和**小學開展“搭把手、拉一把”藝術教育下鄉進校活動,為孩子們帶去舞蹈、書畫、聲樂、朗誦、寫作、趣味英語等培訓課程,通過一堂堂生動、有趣的活動課,真正讓村里的孩子們體驗到藝術教育的樂趣,激發了他們對藝術教育的學習熱情,享受到了同城里孩子一樣的藝術教育會活動?;顒又形覀兺瑫r采取一帶一或一帶多的模式幫助鄉村教師成長,學校的專兼職藝術教師隨班聽課,課后組織交流研討,提升了鄉村教師的專業技能。自藝術教育下鄉進校志愿服務活動以來組織活動21次,累計有2萬多名師生參與藝術教育培訓活動,區電視臺、廣播電臺都進行了宣傳報道。
二、積極參與服務鄉村文化生活活動。
我們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優勢,積極組織志愿者和學生參加鄉村文化振興和社區服務活動。先后組織舉辦了888鎮西瓜節專場和惠民消夏公益演出專場。通過精彩的節目為廣大群眾送上了一道文藝大餐。于此同時還組織志愿服務隊師生深入999社區開展《11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宣傳活動。近兩年的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提升了少年宮志愿服務隊的社會聲譽,更提高了志愿服務隊隊員們的綜合素質,活動共吸引了2000多名群眾參與,達到了預期的活動效果和目的。
三、堅持立德樹人方向,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厚植愛國情懷。
我們充分發揮少年宮校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作用,在學生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小培養愛國愛家鄉的情懷,2020年舉辦多場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會和“向英雄致敬”抗疫英雄先進事跡展覽,城區學校的近千名學生參加了活動。
【關鍵詞】 大學生;志愿服務;現狀;對策
志愿服務,是指青年志愿者組織和青年志愿者自愿、無償地服務于社會生產、生活,促進社會文明與發展的志愿服務行為。大學生志愿服務作為我國志愿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為奧運會、世博會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如:功利化,社會認同度低、缺乏專業培訓、缺乏激勵反饋機制。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引導大學生志愿服務向正確的軌道發展。
一、大學生參與志愿活動的意義
1、鍛煉自我,促進自身能力提高
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再者,大學生志愿者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也是克服困難,鍛煉自己堅強意志的過程;最后,志愿活動也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機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交際能力、學習能力。
2、展示自我,促進校園文化形成
志愿活動作為一種社會實踐,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大學生可以在志愿活動中結合自己的特長,專業來發揮才能。大學生志愿者在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因而促成同學們建立互助互愛的理念,同時也能調動大學生參與高校建設的積極性。
3、奉獻自我,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在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實施20周年暨第28個國際志愿者日之際,給志愿者回信:青年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勉勵他們弘揚志愿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在人際關系功利化、世俗化的今天,大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活動,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促進互助互愛的新型人際關系的建立。
二、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的特點
自1993年12月推出“青年志愿者行動”以來,大學生一直成為這項活動的重要力量??偟膩碚f,我國志愿者活動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第一,大學生志愿者的總體參與度高。據統計,截至2013年11月底,已有2000多所高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協會。調查顯示參與過志愿服務的學生高達81.93%;第二,大學生志愿活動的地域范圍廣。從農村到城市、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山區,從廣袤的中國到遙遠的非洲,都有大學生志愿活動的足跡;第三,大學生志愿服務項目多。扶貧濟困,社區服務、環境保護、搶險救災,大學生志愿活動項目在不斷地拓展。第四,大學生志愿服務成果大。如在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中,我國志愿者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為奧運會、世博會的順利進行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三、大學生志愿服務事業存在的問題
1、存在功利性心理
當代大學生志愿者的道德素質普遍是健康的,但在大學校園中,有些志愿者的動機存在功利性。例如:有些大學生就是為了綜合測評加分,以獲得獎學金,才參與志愿者活動的;有些學生熱衷于參加大型體育賽事的志愿活動,如奧運會、殘奧運等,他們參與志愿活動只是為了近距離接觸自己喜歡的運動員,或是為了拿到紀念品。以上列舉的例子都是大學生參與自愿活動存在功利性心理的體現,必須引起警惕。
2、缺少社會化認同
新時期大學生志愿者隨處可見,社會上很多人也對大學生的志愿活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但是廣大群眾對志愿者、志愿組織的認識還不夠,有的甚至存在誤解。一方面,部分人本身對大學生志愿者認識不到位。有些人沒有看到志愿者活動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大學生志愿活動的宣傳不到位。由于社會、媒體等對于志愿精神、志愿文化宣傳不夠,這樣不利于激發志愿者的志愿活動熱情。
3、欠缺專業化培訓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大學生志愿者也在不斷地發展壯大,社會對于志愿服務的要求也發生著變化。但是由于很多高校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對志愿者缺乏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大學生志愿服務普遍存在著非專業性、低層次性、成效性低的問題,使得志愿者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大眾對于志愿活動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大學生志愿者應該了解志愿服務對象的需求,提高專業化的服務,才能更好的做好志愿服務工作。
4、亟需激勵反饋機制
由于社會普遍認為志愿活動本來就是無償性的,不應該要求回報,因此高校、社會也不重視對大學生進行精神上的激勵。如較少對優秀大學生志愿者給予表彰;再者,高校大學生志愿者組織松散,有些志愿群體是通過自己組織的,因此大部分沒有建立志愿者反饋機制,開展志愿服務缺乏完整計劃,也沒有及時有效的反饋,降低了志愿服務的成效。
四、解決大學生志愿服務事業現存問題的有效途徑
1、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志愿精神
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志愿者端正參與志愿活動的動機,更加真誠積極地參與到志愿服務中。高??梢越柚枷氲赖抡n或形勢政策教育課對大學生進行德育,使大學生樹立志愿服務的自豪感,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更好參與到志愿服務中。如華南農業大學在進行列車乘務員志愿者培訓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對志愿者進行價值觀的教育,使志愿者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樹立認真工作的信心和責任感;另一方面,高??梢愿淖儗Υ髮W生的加分獎勵政策,重點獎勵做出突出貢獻、得到社會好評的志愿者,這樣,不僅可以樹立大學生志愿者的楷模作用,激勵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志愿活動中,而且可以使大學生志愿者擺正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道德價值與功利價值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志愿活動動機。
2、加大社會化宣傳,加強大學生志愿服務品牌建設
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建設應當走品牌化的道路,這對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構建有重要意義。大學生志愿者的社會化宣傳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通過大學生志愿者自身的力量來進行宣傳。通過“建立一套志愿服務的視覺、聽覺識別系統,包括服裝、胸卡、隊旗、手冊、地圖、海報等硬件,也要包括口號、歌曲等軟件,形成理性共識與情感沖擊力的結合”,同時還可以在平時的志愿活動中提供優質的服務,贏得社會人士的認同;第二,可以通過媒體的力量對大學生志愿者進行宣傳,大力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作用。傳統媒體如:報紙、廣播、電視等,新媒體如:微博、微信、論壇、手機app等網絡媒體,這種方式能夠更廣泛、更有效地對大學生志愿者進行宣傳。中國扶貧基金會組織的愛心包裹勸募志愿者通過海報、網絡等傳播途徑,在2014年11月1日至12月14日每周六、日,64個城市、117個高校公益社團組織了超過50000名大學生志愿者走進公益體驗站開展活動。
3、與大學生專業銜接,完善志愿培訓體系
為了提高大學生志愿活動的質量,應建立完善志愿培訓體系,大學生志愿者的重要優勢就是其擁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因此,應該把大學生專業與志愿活動銜接,使大學生志愿者在熱情參與,奉獻自我的過程中,為社會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獲得更大的志愿滿足感。西部計劃是一個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基層服務的重點項目。自2003年在新疆正式實施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8226名大學生志愿者,在新疆從事支教、支醫、支農、法律援助等14類志愿服務項目,以實際行動和驕人業績贏得了基層各族群眾的普遍歡迎。另一方面應完善大學生志愿者培訓體系。通過集中輔導、座談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對志愿者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通過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大學生志愿者才能為大眾提供更好的服務。華南農業大學連續七年積極參與廣州客運段的列車乘務工作,總結了豐富的經驗,每年春運開始之前都會對志愿者進行列車乘務員工作理論和業務知識操作培訓,有效的提高了列車乘務員志愿者的工作效率、工作質量,這一點值得各高校借鑒。
4、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建立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激勵反饋機制
為增強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應該建立激勵和反饋機制。一方面,要根據對大學生志愿活動的真實反饋情況,表彰先進集體和個人,如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進行“杰出青年志愿者”評選活動。同時學校領導可以走訪大學生志愿者,給予大學生志愿者學習、工作、生活上的關懷;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情感激勵反饋法,通過組織志愿者進行交流和學習,記錄志愿者活動中遇到的問題,讓志愿者們一起討論,交流經驗,在增進感情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服務能力。華南農業大學春運列車員志愿者通過新年游園、觀看新年節目以及撰寫列車乘務員工作心得體會的形式,促進勤工助學中心的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勤工助學中心也能夠更好地了解列車乘務員志愿者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便及時高效地幫助列車乘務員志愿者排憂解難。
五、結語
大學生志愿者作為我國志愿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志愿者服務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以大學生這一群體作為切入點,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探索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工作機制和活動運行機制,也為推進中國志愿者服務制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推動了中國志愿服務事業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青年服務條例.2005.3.
[2] .青年一代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
http:///content/2013-12/06/content_9412488.htm.
[3] 王敏.中國志愿服務事業的崛起與發展[J].理論學刊,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