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3 02:29:29
序論:在您撰寫會計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潘序倫先生以會計為終生職業,但他并不局限于狹義的“會計”。其在美國哈佛大學主修會計專業,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則攻讀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并學習一些會計課程,這一學習、研究經歷,不僅擴展、完善了潘序倫先生的知識結構,也進一步培養、提高了其學術研究素養。他認為,會計人員不僅要精通會計業務,而且還要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心理學等知識。他指出,在會計學研究時,不僅要有豐富的會計實務知識,“對于和會計學有關系的學問,如理論經濟學、經營經濟學、法律、金融、財政等等也應有深湛的修養。只有有了這些根基之后,才能明白會計學發展的原因和趨勢,才能對于一切大的或小的會計問題有解答的可能”。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同時潘序倫先生認為,會計學是“科學中的社會科學”,所以它必須與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保持步調一致,不僅會計實務要隨社會法律時時變遷,而且會計理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習會計者,應抱‘日日新又日新’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緊跟時代步伐,適應社會需要。如潘序倫先生所編著的《商業簿記教科書》、《公司會計》等教科書之多次改訂就是為了適應民國政府相關法令的變更。1980年代,潘序倫先生已經年屆87歲高齡,針對一些基層工廠、商店,尤其農村社隊和集體企業會計人員隊伍不穩定、專業性不強、水平不高的現狀,他指出必須提高業務技術,虛心學習“過去沒有過的……如利潤、成本目標管理、價值分析、電子計算技術等”。不僅如此,潘序倫先生對于新技術在會計學的應用、及會計的現代化也是非常關注。同樣在1980年代,潘序倫先生嚴肅地指出“會計是一門應用科學,沒有現代化的科學知識是不行的”,他敏銳地認識到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將可能對會計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因此“不應忽略通信新技術的學習”。當時“電子計算技術已應用到算賬記賬上來”,潘序倫先生認為“隨著電腦時代的到來,會計工作是否要來一個徹底的變革?……,以后是否可以用電腦代替人工”,現在許多會計業務都已經通過由電腦代替人工操作、盡管人工勞動不可完全被替代,但在三十年前就能提出“會計工作是否能完全用電腦來處理”這樣大膽的設想非常難能可貴的。
二、職業道德教育、誠信為本
潘序倫先生認為,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會計工作能不能做好,也是提高會計人員政治和技術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之一。認為會計職業道德方面應有的修養,首當其沖的是“守信”。1927年1月,潘序倫先生開設“潘序倫會計師事務所”,次年取“民無信不立”之意更名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后來創辦的的以編輯發行會計圖書、會計賬冊為主要業務的會計圖書用品社也以“立信”命名,以“立信”冠名的各類學校更是培養出了大量會計人才,遍布全國各地、各行各業。關于“信”在會計事業中的重要性,潘序倫先生曾于1940年進行過論述,“信為吾人立身之要件,尤為吾會計從業人員之要件,設稍于信字有虧,則不僅本人名裂,亦將貽害社會。故凡會計員必先養成其會計的人格,所謂會計的人格,即可以信之一字概括之?!薄傲⑿拧辈粌H是潘序倫先生會計事業的“字號”或“商號”,更是終生堅守的教育理念。潘序倫先生在發展立信會計事業的過程中,更是形成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成”的立信會計學校24字校訓,涵義豐富,沿用至今,成為立信辦學的最大特色。潘序倫先生不僅提倡從事財會工作者應當做老實人,辦老實事,講老實話,始終堅持真理, 實事求是的精神。對自己也是如此要求,他在1980年代回顧自己職業生涯時說,自己“過去是為個人的‘立信事業’而奮斗,現在則要全心全意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應該做到“忠誠老實,毋忘立信”。而這一原則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不僅沒有過時之感,反而顯得尤為珍貴。
三、人才培養,必須關注教育成本
(一)學生生源素質低。
反正是想方設法、多渠道招收,不限分數、不限能力、不限人品,只要能來一律招收,這樣招收進來的中職生的素質可想而知。對這些招收進來的中職生而言,讓處在這樣年齡的他們走上社會太嫩了,把他們送向高中深造,又根本學不來那些文化知識,所以不管是家長、親朋好友,還是本人,以及初三班主任,都鼓動他們選擇中職學校。這些學生大多厭學,文化基礎薄弱,即使有些學生想學習專業知識,也未必學得來,上課睡覺、說話、玩手機、搗亂現象隨時可見。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要培養出專業性人才難度很大。
(二)會計教育資源不足。
由于各校編制有限,因此不能隨時招收教師。一旦有了編制,就必須是985、211大學會計及相關專業畢業的學生。這些名校的畢業生在如今經濟社會中,不想到社會地位低和待遇不高的職校施展才華;一般本科院校畢業的,稍微有水平的也不想來。真正進入職校的老師素質一般,因此新生力量不足,而招生規模卻不斷擴大,造成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就我們學校的會計專業老師而言,目前總共有八位會計專業老師,三位上升為中層領導。他們附帶上幾節課,工作重點在行政管理上,全校五百多位會計專業學生就指著五位專業老師。其中四位老師已進入不惑之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壓力和自身體質壓力等多種因素并存,很難專心投入到教學中。還有一位是剛錄用進來的,念的是工商專業,并非會計專業。這些都導致從事會計職業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老教師知識更新跟不上時代要求,經常與新制度脫節。學校雖派遣老師脫崗培訓,但名額有限,不能隨時更新。本來人手就不夠,又有老師脫崗,無疑給在崗老師雪上加霜。學校不得不大量外聘教師,但又面臨經費緊張問題,所以只能聘請周邊大學的在校生,這些人可以說自己都乳臭未干,沒有一點教學經驗,卻要來教學實踐性很強的會計專業,真是紙上談兵。此外,學校辦學條件落后,普遍缺乏基本技能訓練的設施和場所。就我們學校而言,只開設了一間會計模擬室,這樣平常也沒用,把桌子上裝裝樣子的材料收起來就可留給計算機專業學生用。等到有領導或外人參觀時才作為會計模擬室。還有一間會計電腦室,留著上會計電算化課,一間沙盤室,不過玩玩游戲而已,并沒有滲透多少會計知識,真正用于會計技能訓練的并沒有,所以以能力為本位的會計教學難以落實。
(三)課程設置不合理。
課程教材陳舊,不能隨著會計制度的變更而變更,不能適應新的行業標準。我校所用的教材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里面有些內容沒有隨著會計制度的變更而變更,甚至出現多處錯誤。學校針對學校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多次進行了課程設置改革,以基礎會計學、財務會計、會計模擬為主要課程,但我認為這些課程并非會計專業學生非修不可的課程。因為這些課程教材內容出現重復,如基礎會計學和財務會計學,在會計要素、會計核算及報表編制等方面重復,甚至同一業務前后出現不同核算。不管從事什么工作,都必須持證上崗,考慮到有家長看重這本證書,所以把較多課時安排給財經法規和會計基礎兩門課。會計證的考試對這兩門課的要求重在理論,所以實踐課時相對較少,這與會計專業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格格不入,學生雖然拿到會計證,但因為缺乏會計實踐動手能力,難以找到工作。第三學年把學生散放到社會上,讓他們自行聯系實習單位,但實際上很多學生并沒真正實習。即便聯系到實習單位,也沒有真正接觸到會計業務,所以學生的實踐只不過是停留在實驗室里的閉門造車,造成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比例的嚴重失調。待學生畢業后,覺得學校教的知識空且不適用,很難在短期內做到學以致用。
(四)教學方法落后。
課改教改雷聲大雨點小,每學期都討論,付諸實踐的卻很少,照樣穿新鞋走老路。當然有不少人努力過,但仍然舉步維艱,問題多多,困惑多多。這些問題和困惑的產生,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會計教學仍然沒有擺脫傳統模式。一支粉筆加一個黑板,老師講、學生聽,先理論后作業,重課堂教學輕實踐,這與會計專業的操作性技能背道而馳。二是中職學校缺乏必要的實訓手段和方法。僅僅在校內搞一些模擬實習,拿一些記賬憑證、科目匯總表、賬簿,讓學生根據仿真材料依據教學規律設計帶有假定性,與會計實際工作存在較大差距。
二、應采取的對策
(一)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
由于校領導的重視不夠,沒有充分認識到技能培訓對提高學生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性,因此第三學年實習計劃無法真實落實。再加上會計崗位的敏感性和特殊性,企事業單位一般不愿意承擔會計教學實習任務,即使勉強承擔,也不讓學生看賬本,更不讓學生親自動手,最后學生只能應付了事。這樣的實習只能是走馬觀花,實習目的無法達到。校領導的指揮棒要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可以在主管部門的幫助下,主動和企業的財務部門取得聯系,爭取把實習任務安排到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使學生的實踐落實到位,真正深入企業,培養運用專業知識獨立處理賬務的能力。
(二)課程設置方面盡量合理。
會計課程的設置不盡如人意,培養的學生不能很好地滿足會計工作的需要,因此要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還應對現行課程進行改革。課程目標以勝任某崗位為出發點,以實用為準、夠用為度。崗位需要什么知識就開設什么課程,未必追求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只要上好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花更多時間讓學生進行出納、會計模擬實習和實訓。這樣實踐應加大比重,而不必強求學生學統計、經濟法、財務管理等,所以對一些課程可做必要的刪改。在課程設置方面,還可根據各地區實際需求,不斷調整和完善,學校可邀請企業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參與學校的教學活動,探索會計專業的人才培訓機制。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是會計教育理論結合實際的客觀需要。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就是加大會計實踐課程在整個會計教學安排中的比重,建立現代化會計實驗室,及各種憑證賬簿、報表、操作臺等。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穿行手工模擬教學,使書面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可以與會計事務所、企業聯合辦學,建立長期的協作聯系機制。加強基地建設,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在各學期末實習。中職學生畢業后主要面向小型企業,所以在講解行業標準和會計制度時,以小型企業的會計制度為準。在課程設置上,可以向一些小型企業發放問卷調查,參照企業需求設置課程或者聘請小型企業財務人員給學生授課,指導學生操作技能,談談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是如何把理論學以致用的。
(三)努力提高專業教師的技能水平,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按照國家對職業學校教師尤其是雙師型教師的規定,必須是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在生產一線工作五年以上、經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合格后的方可任職??墒乾F實是大多數會計專業的老師是從院校會計專業畢業后直接到中職學校任教的,甚至有些還是無關專業畢業的,他們理論實踐一肩挑,由于沒有財會實際工作經歷,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僅限于書本,教學時難免空對空,因此可利用假期組織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實踐,掌握崗位需要的知識,從而使課程設置與實踐有機結合。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會計專業教師既通理論又具備豐富的財會工作經驗??梢耘c企事業單位簽訂培訓合同,把這些教師送到有關單位的財務部門頂崗實習;可以采取優惠政策聘用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企事業單位的財會人員擔任實習指導老師,積極讓專業教師參與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培訓;還可以在假期給會計教師提供每年不少于兩次到企業進行會計實踐的機會。這些措施要形成制度,制定標準,嚴格考核。
(四)推進教育教學方法改革。
我國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級人才,不同的人才所需要具備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也有所區別。一般來說,可以將人才分為應用型人才和學術型人才,應用型人才主要是應用客觀存在的規律來為社會謀取直接的利益,而學術型人才則主要是研究和發現客觀存在的理論及規律。針對我國的會計教育而言,其總體目標是培養高層次的會計人才,然而不同的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及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我國的會計教育需要建立起有層次化的目標體系,不同層次的會計教育具有自己特有的教學目標和發展方向。從我國會計教育目前的現狀來看,會計教育大體可以分為???、本科和研究生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會計教育都應該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并根據各自的目標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和發展方向。首先,大專會計教育的目標主要是為社會培養會計應用型人才,其教學任務主要是定位于會計的職業化教育,承擔會計行業職業技能的培訓,需要特別重視學生會計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為學生畢業后從事會計行業做好基礎準備。其次,本科會計教學的目標根據我國本科高校的性質而定,在我國的本科高校中,既有大量以研究性質為主的本科教育,也有很多以應用為主的本科教育,因此以研究為主的本科會計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研究型會計人才,其定位于高級研究型會計人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而以應用為主的本科會計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其主要目的是重視會計技能和能力的培養及提升,強調會計教育與會計職業的對接。最后,研究生會計教育的目標主要是為社會培養會計研究型人才,其定位于在學生掌握了會計基本理論知識基礎上,重點對學生的會計創新能力、會計科研能力以及會計理論素養進行培養。
二、會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會計人員要具備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必須經過良好的會計教育。然而由于我國會計教育在期間幾乎已經全部停止,再加上改革開放后又受到計劃經濟理論的束縛,因此致使我國的會計教育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會計教育目標不明確,層析界限不清晰。目前,我國對于各層次的會計教學缺少統一和準確的界限。以我國本科的會計教學為例,國家對其確定的教學目標為培養能夠在會計事務所、研究機構、高校、經濟管理部門以及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實際工作、會計教學工作或會計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級型人才,然而從我國高校本科會計教學的現狀來看,不同的高校在會計教學上的目標各有不同,其共同的特點是對于本科會計教學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缺少科學、深入的研究。也就是說,我國的會計教育機構之間的培養目標劃分不清楚,這就導致了不同的會計教育層次在課程設置上差別并不是很大,無法根據其教學目標給予準確的定位。
第二,會計課程體系不完善。目前,我國會計教學課程體系的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一是各門課程之間的銜接不夠,有些課程之間存在嚴重的重復現象,而有些課程之間又互相推卸內容,從而造成了教學內容的遺漏和缺少;二是輕理論重制度的現象比較嚴重,由于我國新的會計制度頻繁頒布,導致了會計教學教材的頻繁更換,這樣就必然導致了教學過程中對于理論知識的忽視,從而造成會計實踐無法深入的現象;三是在有些高校在會計教學課程設置中,缺少一些在實際應用中比較重要的課程。
第三,忽視會計職業誠信教育。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會計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于會計人員的誠信素質要求非常高,因此,誠信教育在會計教育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然而,在我國的會計教育中,往往只重視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而忽略了誠信教育,這樣就到導致了畢業的學生在從事職業過程中經常發生缺乏誠信的事件。
第四,會計考試缺乏實用性??荚嚰仁菍蠋熃虒W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測試,同時也是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實際運用能力的一種方式。然而,在我國會計教學的考試中,學生往往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來應付考試,而不去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這樣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和素質的培養,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三、提高會計教育質量的對策
針對我國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措施,促使我國的會計教育的更好發展,進而培養出更加優秀的高級會計人才。
首先,明確會計教學的目標。會計教學的目標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個層次:一是培養學生對于會計專業知識的掌握能力;二是培養學生將所學的會計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培養學生在掌握了已有的會計知識的基礎上善于創新和發現新方法。我國會計教育系統已經形成了以專科、本科、研究生為主要層次的教育體系,因此,不同的教育機構就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準確的對自己的教學目標進行定位,從而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
其次,加強高校會計課程的建設。會計專業課程建設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加強:一是在課程設置時,需要仔細審查和研究各學科的內容,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避免重復或遺漏;二是在教材的選擇上,應該在重視基礎教材的基礎上盡量選擇最新版本、具有實際應用的教材。
再次,重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我國高校在會計教學中應該增加開設與會計職業道德相關的課程,讓學生在思想上樹立起誠實守信的道德意識,并明確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應該遵守哪些職業道德和法規。同時,擔任會計教育中職業道德教學工作的教師必須是具備較高的素質,并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寬闊的知識面,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為實踐教學的載體,校內模擬實驗室的設施與條件比較落后,不能滿足職業技能訓練要求,實踐教學資料與實務操作存在較大差距,實訓過程中沒有制定相應的行為規范準則,許多學生認為模擬實訓只是另一種形式的作業,沒有將自己置身于真實的業務場景中,一人做好,他人照抄的情況比較嚴重。另外,由于財務工作保密性要求較高,許多企業不愿接受大批學生同時進入其財務崗位實習,也不愿實習學生過多接觸財務信息,學生在實習中只能做一些基礎性的財務工作,甚至被當成整理材料、打字復印、送文件的辦公室文員,學生不能真正體驗會計工作的全過程,導致校外實訓流于形式。
為了保證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接軌,提高畢業生到社會的競爭力,必須提高創新意識,走適合本專業特點的工學結合的道路,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
1明確會計實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要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本位,注意使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幾方面得到協調發展,任何一門實踐課程、任何一個實踐教學環節、任何一項實踐教學活動,都不能孤立地考慮,而要從整體目標出發,從會計人才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3方面的要求著眼和入手,把素質教育的目標融入實踐教學過程,并把目標管理、過程管理與效果管理統一起來。
2擴充會計實踐教學內容,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
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真正要得到落實,應當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固定下來,形成學合理的課程教學體系。在教學計劃的設置中,應該體現實踐的特色,整個教學過程中應當都貫穿實踐環節。在學分分配方面,實踐教學環節應給予較大權重的學分,以引導學生和教師共同重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我校的財會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均按企業真實工作過程構建一套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參考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的標準,設計出不同的模擬實踐案例。會計電算化專業專設的實踐教學模塊包括專業入門認知、基礎會計實訓、財務會計實訓、會計信息化實務操作、財務軟件應用實訓、會計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另還在其他專業課程中采取加大實訓課時比例的方法完成不同專業課的實踐教學。同樣,財務管理專業也非常重視實踐教學的開展,其專設的實踐教學模塊包括專業入門認知、財務管理實訓、納稅籌劃實訓、會計綜合實訓、頂崗實習,教學總學時為2740,而實踐教學時間所用學時為1381,占教學總學時的50.4%。
3完善會計實踐教材編寫工作,與企業財務接軌
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實踐教材的編寫應當符合當前時代要求并保證及時更新,因此,編寫實訓教材之前,教師應當開展大量專業調研,還應聘請企業會計人員參與或指導。另外,各學校還應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編寫實驗課程指導書,包括該項課程的學習目的、學習內容、學習計劃,各種重、難點以及成績評定等等,讓學生能夠對所學課程有了粗略的了解,從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還應引導學生從互聯網等多方面來掌握更多更新的課本之外的知識,以解決教材更新速度問題。我校教師在財會類專業教材特別是實踐教材的編寫中成績突出,已出版的教材有《會計電算化實務》、《會計電算化實訓》、《新編財務會計》、《新編財務會計學習指導與練習》、《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新編會計綜合實訓》、《新編會計信息化實訓教程》等,其中教材《新編會計綜合實訓》還獲得省高等學校教學科研成果二等獎。
4開展崗位輪換教學,加強團隊合作意識
財政部頒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指出,會計工作崗位,可以一人一崗,一人多崗或者一崗多人。另外,根據內部控制制度中的要求,總賬與明細賬、總賬與日記賬應分開,由不同人員來登記才能真正發揮核對控制的作用。而許多學校在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安排中,將會計、出納合二為一,一人全攬總賬、明細賬和日記賬登記。我校財會類專業在崗位輪換教學時,首先按會計實際工作環境設置相關單位和部門,使學生對會計分工及各崗位的權限職責有詳細了解,并能體會不同崗位之間的銜接和牽制關系。其次,再根據學生的特點把學生分成若干組,4~5人一組,設有會計主管、制單會計、記賬會計、成本會計、出納等崗位,按照各個崗位的技能要求組織訓練,讓學生扮演不同的崗位角色,明確各自崗位的職責,了解會計核算的流程。
5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作為實踐教學的主體,實踐教學師資是實踐教學環節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要培養真正適合社會需求的會計應用人才,必須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實踐教學隊伍,學校應構建教師后續教育培訓制度,加強實踐師資隊伍的建設。我校財會類專業實踐師資的培養主要從兩個層次著手:校內師資培養和校外師資培養。校內師資的培養,即對本校的教師實踐環節的強化訓練,經常安排校內教師參加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師的培訓學習,并鼓勵青年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接受會計實務操作的訓練,彌補自身在實踐環節的不足或薄弱之處,更好地成為“雙師型”教師;校外師資的培養,主要是采取“引進來”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聘請校外實踐經驗豐富,理論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實踐教學的兼職教師,讓學生更直接了解到實踐工作中的操作規范,同時,又能促進校內教師的學習與提高,也有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6建立校內仿真實訓場所,進行工學結合的全真會計教學
實施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實踐教學的場所。財會專業應模擬企業的辦公環境建設仿真實訓場所,這一實訓場所應具備以下特征:環境仿真、資料仿真、工具仿真、制度仿真。
(1)環境仿真。仿真實訓室應仿照中小企業內部結構,設立財務部門,包括主管會計、制單會計、記賬會計、成本會計、出納等崗位,還要設銀行、稅務、工商等虛擬會計實體,為學生提供一個仿真的實訓環境。
(2)資料仿真。實訓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資料如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表等均按實際工作中的樣式和使用情況予以配備。原始憑證的開出要有相關人員的簽字、蓋章,每一張憑證的來龍去脈都必須很清楚。
(3)工具仿真。財會工具包括教學工具、裝訂機、驗鈔機計算器,直觀性、真實性強,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4)制度仿真。學生開始實訓首先要培養他們的職業意識,每天“上班”必須準時,每個職能部門和崗位的職責必須掛在墻上,要有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不斷提高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并在模擬實訓中培養嚴謹、細致的工作習慣和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
7按工學結合要求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為頂崗實習創造條件
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通過工學結合的仿真會計實踐教學,能比較全面地掌握企業會計處理的基礎操作技能,但一旦讓其獨立從事某項工作時,仍會感到底氣不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校采取統、分結合方式進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
(1)由學校統一選擇一批規模大、管理規范、技術先進的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和政府部門所作為學校的校外實習基地,與其簽訂實踐教學基地協議,為學生進行頂崗實習提供真實環境。
會計專業為專業性較強的學科之一,通過學習,要求學生具有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這就需要學生掌握系統完整的會計學基本理論、會計準則,并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
2.重視實踐教學
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不但要求其理論知識扎實,更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建議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課程設置,加大實驗課程的比重,會計專業的學習如果只學理論知識,或者實驗比重較少,則形成紙上談兵的狀況,學生無法領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結果書本上的知識明白了,但真正的動手技能卻得不到鍛煉和提高,勢必無法適應未來的工作要求。為了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可開設如《出納實務實驗》、《會計綜合模擬實驗》、《稅法實驗》等課程,另外《會計基本技能》也是一門很重要的實踐課程。即加強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設置。
(2)建立會計綜合模擬手工實驗與上機實驗相結合的雙重模擬實驗方案:即采用一套統一的基礎數據進行。其中手工實驗是理論知識與實務結合的第一步,只有掌握了手工實驗的操作流程,才能真正體會到會計工作從原始憑證到財務報告的整個操作流程。在完成手工實驗的基礎上,選擇先進的商業化程度較高的財務軟件(如用友ERP軟件、SAP軟件等),將手工模擬實驗資料輸入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在處理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手工操作與上機實驗操作的異同。
(3)設立校外實習基地:設立校外實習基地,利于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在實習基地,學生將真正走進企業,真正體會實務的操作細節,為將來踏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目前有的學校校外實習基地不少,但形同慮設,沒能真正的讓學生走出去,這樣實際為資源的浪費。我們應加大校外實習基地的開發與利用,有計劃地讓學生走進實習基地,真正能夠學習到實務的操作技能。
(4)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實驗課要做為“精講多練”,首先由授課教師告知本次實驗課應掌握的內容,然后針對重難點進行講解,講解完畢,由學生動手操作,這時教師應對學生的操作進行指導,并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如遇到大家普遍出錯的地方則統一講解,然后學生再練習,直至學生將本次課需掌握的知識點能夠熟練操作。另外可以將學生分組,分角色進行制單、記賬、復核等的操作,并采輪崗制度,讓學生在不同的會計崗位得到鍛煉和提升。
3.采用訂單式培養模式
這種模式就是企業根據其對未來不同規格人才需求的情況,與有關學校簽訂培養協議(訂單),然后由學校按照學校的教學計劃和用人單位提出的人才規格和數量要求進行培養,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合作,通過工學交替的方式分別在學校和用人單位進行教學,學生畢業后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另外也可以采用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
4.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將專業技術職稱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納入培養計劃
我國對會計人才的評價實行會計專業技術職稱考試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并行的“雙軌制”。如將會計專業技術職稱考試與職業資格證書納入高校培養計劃,一方面學生所學知識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在此建議對通過不同級別考試的學生給予相應學分或其他物質獎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勁頭,并為學生的就業鋪平道路。
5.引進雙師型人才
會計專業具有注重實務操作能力的特點,要求從事教學的老師應具有實務工作經驗,只有這樣在講授理論課時才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務操作相結合進行講解,特別是實驗課的授課更需要有工作經驗的老師進行指導。但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情況是欠缺“雙師型”教師,導致在授課的過程很難將實務中遇到的問題及操作的方法講給學生,因此各高校應加大引進“雙師”型人才的力度,以保證教學質量。
6.重視提高在職教師的實務操作水平
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對新入職的教師進行專業實驗軟件培訓,新入職的教師需進行所有專業實驗軟件的培訓,如《出納實務實驗》、《基礎會計實驗》、《會計綜合模擬實驗》、《稅法實驗》、《審計實驗》等。培訓結束進行考試,只有考試合格的教師才具有講授實驗課的資格。
(2)要求新教師聽有經驗的老教師的實驗課,執行“青藍工程”計劃,即由老教師帶新教師,以及嚴格新教師聽課制度,新教師在聽課的過程直接學習有經驗老教師的授課方法、過程監控等優點,提高授課水平。
(3)鼓勵在職教師利用節假日走入企業,為了提高實務操作技能,鼓勵教師利用節假日走入企業,只有親身經歷企業財務相關業務才能真正學習到實務操作的技能。只有自身專業技能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將所學知識傳授給學生。
7.加強應用型會計專業教材的編寫
教材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教材及教材建設對高校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與培養模式相對應的教材是培養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證,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工具。由于歷史原因,在財經類教材的出版方面,相關出版社出版研究型或高職高專、中等職業等層次的教材較多,而在應用技術型教材出版上比較欠缺,雖然近年來也出版了一些財經方面的教材,但總體上缺乏權威性、普適性、實用性、創新性的財經類應用技術型教材。由于目前應用技術型教材種類和數量匱乏或質量欠佳,使得應用技術型會計專業的學習不得不沒用傳統研究型教材。針對這種情況,建議有實務工作經驗及授課經驗的老師及專家加強應用型會計專業教材的編寫,以保證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
8.積極參加專業技能競賽,以賽促學
(一)當前的審計制度存在一定缺陷
通過獨立的審計工作,一方面能夠督促被審計企業管理人員對投資者和會計信息解決人員之間存在的信息失衡進行披露,另一方面能夠有效約束管理層會計信息的編報權力。但現如今注冊會計師在對上市公司提交的會計報表進行審計工作時往往缺乏一定的獨立性,從一些欺詐事件消息的來源這一問題上群眾就會發現,大多數的會計欺詐行為最先都是由一些新聞媒體曝光紕漏的,而不是由這些企業的注冊會計師發現的,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新聞媒體工作者本身的獨立性要大于從事注冊會計師行業人員的獨立性,如果注冊會計師沒有這種獨立性,那么其具有的審計、鑒證功能勢必在發揮的效果上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這就為上市公司進行會計造假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雖然我國證監會一致提出每一家上市公司在聘請注冊會計師時必須要經過企業股東大會的批準,但事實上這種權利通常集中在企業內部一少部分管理層人員的手中。如果沒有一名合格的注冊會計師負責將審計的結果向外界進行信號的輸送,就會令上市公司減輕被曝光的顧慮而敢于去造假,再加上報表的使用者對于每一份報告都抱有懷疑的態度,這些都會造成財務報告失去其應起到的作用,因此,保證與客戶之間的獨立性就變得非常重要。
(二)企業的治理結構存在一定缺陷
之所以存在會計欺詐這種行為,不能否認的是這和注冊會計師從業人員自身道德素質缺陷有很大的關系,但與此同時還不應該忽略其與委托人也就是上市企業本身存在的契約關系,這種關系是建立在經營權和所有權相互分離的基礎上來實現的一種委托關系,分離的結果最終會導致進行上市的公司在管理層和投資者二者之間有著非常明顯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這是由于這種不對稱,才使得信息的產生者向外界透露那些對自己非常有利的信息,這種行為就構成了欺詐和舞弊,而信息的不對稱正是導致欺詐行為出現的主要誘因。此外,一些欺詐案也涉及到公司本身會計人員監守自盜的情況,產生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企業自身監管能力不足、管理人員對于會計工作的監督和選人用人不夠重視造成的。
(三)利益影響
1.經濟利益
在我國的《公司法》中有明確規定,一家公司想正常上市要保證在上市之前的三年里公司必須處于連續性的盈利。受到上市巨大收益的驅使,一些公司本身即便是不具備以上條件,但是為了能夠上市對其財務數據進行大肆的包裝,而負責包裝工作的人都是他們聘請的一些會計人才,這些人才深諳其中的技巧和數字的巧妙變換。
2.政治利益
通過對參與會計欺詐的公司進行分析不難發現,這些公司本身對外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企業也形成了產業化的規模管理,甚至一些企業是某些地方的龍頭企業和支柱產業,企業的管理層和領導者是當地的政協委員,都是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但隨著我國市場化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以上這些他們具備的優勢漸漸得到削弱,這時就有一些企業的領導為了保證他們原有的政治資本就在公司的賬目上進行利潤的虛增和產值的虛報。
(四)外部缺乏有效監督
企業的外部監督主要包括:行政監督、財政監督、技術質量的監督、工商稅務的監督、政治監督、法律監督、審計監督、金融監督和計劃統計的監督等,這些監督彼此的功能各不相同,制定的標準也各式各樣,因此在管理上呈現出一種分散式、混亂式的結構聯系,彼此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這樣就不能在整體基礎上實現一個監督的合力效果。甚至有一些監督的機構本身形同虛設,在進行監督工作時存在監督弱化的問題,一些地方的政府機關為了確保當地的政府利益和經濟效益,對那些進行會計欺詐的企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采取寬容和默許的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會計欺詐這種違法不良行為的風氣。
二、會計教育工作的建議
(一)建立會計人員的誠信機制
一名正直的注冊會計師本身應該具有誠信的品格,這樣才能保證他在進行上市公司的審計工作時秉持公正、無私的態度。這不僅要求會計師能夠不偏向關乎利益的某一方,同時還要求他們在進行職業判斷的時候能夠學會靈活對待制定好的會計審計準則:當審計準則已經明確不能夠真實反映實際的經濟業務情況時,會計師應該果斷放棄這些條文規定,本著尊重實際的原則讓投資者準確了解實際的會計信息,為他們提供正確的決策建議以此來實現投資風險的有效規避。建立誠信機制可以有效控制欺詐行為的出現。
(二)提升會計人員本身的職業道德
早在十年前我國國內具有會計從業資格的人數就已經突破了一千萬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人數比例占到了其中的0.8%左右。通過具體調查發現,絕大多數會計從業人員的學歷都處于本科及以下的水平。我國的會計行業長期以來過于重視會計工作者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而對于他們的素質水平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這也是造成業內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低下的主要原因。實現會計人員本身職業道德提升這一目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
1.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系
在會計這一行業中,職業道德具體理論知識和具體實踐是緊密集合的,會計工作者在從事會計工作時應該將道德知識融入到他們的實踐操作中,實現職業道德知識和道德實踐的有效結合。
2.采用集體影響和個人示范相結合的方式
對于會計工作來講,這既是一種集體行為又是一種個體行為,在提升會計工作者自身道德規范時應該采用集體影響和個人示范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樹立先進的工作典型,擴大集體的影響;另一方面,要求會計行業內的領導干部在進行工作時能夠以身作則,成為整體會計工作者的學習對象。
3.確保正確引導與輿論的相互統一
樹立榜樣是促進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素質提升的一種有效策略,這為會計工作者提供了一個正確的學習方向。此外,還應該將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跡編寫成教材,在整個行業內形成誠信為本、踏實工作的良好輿論環境,這一方面會得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對行業領域的外部環境進行凈化。
4.在企業內部開展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廉政建設教育工作
通過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廉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也能夠不同程度提升企業內部員工自身的素質,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業員工尤其是會計工作人員監守自盜情況的出現。
(三)對現有的審計體系、制度進行改革
現有的設計制度原本將公司的經營者、所有人和會計師事務所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控制在相互獨立的位置,但在實際情況中,由于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限制,公司的經營者經常會行使本應屬于會計師事務所具有的權利,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這種獨立關系很難得到真正的實現。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對現有的審計體系和制度進行適當的改革,以此來實現注冊會計師和其他人之間的聯系,使會計師再進行審計工作時保證一定的獨立性。具體可以通過由監管機構進行招標這一形式,根據投標事務所本身的能力、信譽、資質和是否存在違規記錄等條件進行全面的考量。
(四)建立完善的法律機制
提升會計人員自身職業素質僅從思想層面進行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這種方法雖然在一定層面上對會計人員的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影響,但仍存在一些人自身的覺悟較低,對于這一類人就應該通過法律來對他們進行約束。一方面,可以通過建立具體約束違法行為的有效機制來實現,另一反面,可以從立法這一角度出發進行會計誠信的建設。
(五)加強各大高校和社會培訓機構對會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
會計工作者有畢業于各大高校的,也有通過社會培訓機構加入這一行業的,做好各大高校和社會培訓機構會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能夠從源頭上提升我國整體會計從業人員的德道標準和綜合素質。
三、總結
一般概念而言,我國的會計學科發展現狀和會計工作管理水平遠落后與西方,這已經不能僅僅歸咎于我國商品經濟的落后和現代工業經濟出現的時間晚于西方了。從歷史邏輯看,這符合特定歷史事實,但是站在歷史長河中我們不能忽略中國會計久遠的歷史文化、更無法在歷史邏輯上實現自洽。本文研究觀點認為,除了大經濟因素之外的影響力量中,會計教育模式也是能夠影響到學科發展和工作水品的因素其一,其所引發的種種現狀及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比如會計教育在三種不同的教育中都共性偏重于既定的會計理論知識,不關注實際會計理論和文化需要更新、需要與時俱進,從而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定性思維存在的缺陷。若是現行會計科目設置隨著經濟時展暴露相關問題,可是學習的學生從未有過此類思考、教育者也無所研究,繼而導致問題被拖延、暴露后又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反之觀看國際,美國自1938年會計程序委員會成立以來的75年來,把規則導向的會計準則一再制定具體化,所有的美國公認會計準則多達4530頁,為市場繁榮作出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但自安然事件后,美國就快速反思規則導向原則繼而能夠迅速轉向原則導向,這也是會計教育模式不同帶來的。
二、改革勢在必行及怎樣著手改革
當今會計的發展趨勢是會計標準從分散走向大同,財務報告和會計工作從單一走向綜合會計功能從反映監督轉向影響經濟效果。在這樣的會計趨勢風向變化關鍵時刻,我國的會計教育模式必須隨之一起改革、一起跨越成長。僅從會計核算人員評價指標這個小點出發,在最新研究下表明,會計核算人員評價指標應包括:具備財務會計與報告、管理會計、審計、稅務、一般商業知識、信息技術知識,能夠履行日常業務會計核算,依法納稅并填寫報告;履行過程中遵循法律法規與職業規范??梢钥闯黾劝瑢I知識水平,又包括綜合能力和個人素質養成中的風險意識、心理素質。以廣西財經學院在“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建設”項目中的表現為研究對象,它在特色專業建設中探索,再結合我國特有的會計文化和發展趨勢,可以淺要分析如下:會計教育模式必須改革,必須構建特色,引導不同層次、類型的會計需求。不再是簡單地分類普通、職業和成教會計教育,而是綜合取其精華、單獨更有特色。將我國會計教育拔高到推進發展我國會計軟實力提升的高度上,不再重復出現會計教育舊模式的基因缺陷。構建新型會計教育模式并不是完全摒棄過去的全部,推陳出新才是硬道理。特別是占比例最大的高等院校會計教育,一定要做好總體長遠規劃、優化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在師資教育方面,不能一味學院理論,必須把有實際財務工作經驗的帶入課堂,互動式、啟發式、猜疑式教學。市場需求的導向下,促使會計教育所培養的人和市場經濟完全融合。
三、展望改革后大環境下的會計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