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3:59
序論:在您撰寫文化體制改革工作要點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認真梳理改革重點,研究制定改革措施,繼續抓好工作落實;二是加大資金保障力度,為全市改革工作提供堅強有力的資金保障,確保各項改革工作順利推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財政局扎實開展全面深化改革“回頭看”工作總結。希望大家喜歡!
根據《關于開展全面深化改革“回頭看”工作的通知》要求,局黨組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召開會議,認真梳理本單位承擔的各項改革任務,扎實開展全面深化改革“回頭看”工作。
一、重點改革任務
按照中央、省、州、市級改革試點和《xx市重大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xx-20xx)》明確的改革任務,市財政局承擔的改革任務主要為:一是與市公安局共同承擔中央、省、州、市級改革試點“跨省異地繳納交通違法罰款試點改革工作”(x項);二是與市發改局等有關部門承擔經濟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扶貧開發改革、民主法制領域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等六個方面的改革工作(x個大項、x個小項)。
二、工作推進情況
自改革工作開展以來,局黨組高度重視,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攻堅克難,突破重點,切實解決改革推進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問題,全力謀求改革實效,各項改革工作有序推進。目前,完成中央、省、州和市級改革試點x項,完成xx市重大改革舉措實施規劃改革任務xx項。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對xx市財政局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員進行調整,明確分管領導和與專職工作人員;二是結合《xx市重大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xx-20xx)》,認真梳理工作要點,分解工作任務,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確保各項工作有人抓,抓好、抓實,抓出成效;三是按照工作要求,及時上報改革臺帳、信息、工作推進情況;四是突出工作重點,加強協調溝通,收集整理工作中的難點、亮點和存在的問題,抓好經驗總結、自查整改工作。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經濟體制改革整體推進、重點突破,激發了發展動力活力,“三去一降一補”取得階段性成效。
二是民主法治領域改革穩步推進,民主政治繼續完善。
三是社會體制改革促使人民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統籌推進了社會保障領域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進社會保障城鄉統籌、有序銜接。
四是扶貧開發改革圍繞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機制創新,全面建立健全脫貧攻堅領導責任制,為實現脫貧提供了堅強保障。
五是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建立起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基礎性制度框架,系統推進了河湖保護和生態環境整體治理工作。
六是文化體制改革縱深推進,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進一步釋放,提升了文化管理效能,鞏固壯大了宣傳思想文化陣地。
五、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由于部門職能職責原因,市財政局為牽頭部門的部分改革工作因市財政局不是執行主體,無法牽頭組織開展改革工作。二是涉及國有企業管理改革方面,由于體制機制未理順,存在管理真空地帶,市財政局因無相關管理職責,無法牽頭進行改革,導致改革工作進展緩慢(待市政府成立國資委進行牽頭管理后,我局按要求配合做好改革工作)。
本刊訊 2月13日,記者從新聞出版總署獲悉,2012年新聞出版改革發展15項工作要點已經確定,繼續積極穩步推進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積極穩妥推進黨報黨刊發行體制改革被列入15項工作要點,將制定出臺《關于非法人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實施辦法》和《關于加快推進我國報刊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這15項工作要點分別是:全面落實《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繼續積極穩步推進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積極穩妥推進黨報黨刊發行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出版單位體制改革;推動出版傳媒企業集團化建設和上市融資;推進新聞出版事業單位改革;加快推進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動產業基地、產業園區和產業帶建設,培育新聞出版產業新的增長點;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與技術融合;積極培育和擴大新聞出版消費市場;大力實施新聞出版走出去戰略;加快構建現代出版物市場體系;引導和規范非公有制資本有序參與出版活動;落實和完善新聞出版改革發展各項政策;切實加強新聞出版改革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
《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于2月15日剛剛公布,新聞出版總署把全面落實《規劃綱要》放在工作首位。總署提出,將認真抓好《規劃綱要》中涉及新聞出版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重大工程項目和重要工作,結合《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加強統籌協調,實行重大工程項目責任制,盡快制訂《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重點任務責任分工》和《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重點任務工作分工》,建立重點任務、重大工程項目和重要工作責任制,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盡快啟動并抓好重大新聞出版工程項目的組織實施,全面建立跟蹤指導、督促檢查、績效考評工作機制。
今年有兩項重點工作將要全面完成,一項是繼續積極穩步推進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工作??偸鹨?,上半年完成列入首批轉企改制的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啟動并開展第二批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工作,將制定出臺《關于非法人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實施辦法》,啟動學術期刊、非法人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工作。
此外,新聞出版總署還將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我國報刊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鼓勵和支持省級黨報及其所屬非時政類報刊與本區域地市報刊進行戰略合作,鼓勵和支持實力雄厚的行業性報刊出版單位對本行業報刊出版資源進行整合;支持和推動轉企改制到位、具備條件的報刊出版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資。
今年我國將積極穩妥推進黨報黨刊發行體制改革;結合開展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積極探索黨報黨刊發行新模式,增強黨報黨刊等主流媒體的輿論影響力和信息傳播能力;選擇10個左右已開展或正在開展黨報黨刊發行體制改革的地區和單位進行經驗總結,加以推廣;鼓勵各級黨報組建獨立的發行公司,創新體制機制,提高發行時效和覆蓋范圍;支持黨報黨刊與郵政部門、大型出版物發行企業或物流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整合區域內的報刊等出版物發行物流配送資源,建立完善成熟的營銷網絡。
為了推動出版傳媒企業集團化建設和上市融資,總署制定的《關于加快出版傳媒集團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即將出臺,《指導意見》將對加快推動集團化建設提出明確的目標思路和具體的扶持政策措施。
總署要求,今年是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推動新聞出版業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一年。新聞出版改革發展工作要按照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確定的工作重點及責任分工,按照新聞出版總署黨組的要求和部署,認真抓好新聞出版改革發展各項重點任務、重大項目和重要工作的落實,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勝利召開。(王聰盈)
馬云、李開復指導創業
中國首屆新媒體創業大賽啟動
本刊訊(記者 彭波)2月16日,由中國期刊協會、新傳媒產業聯盟、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的中國首屆新媒體創業大賽在北京正式啟動。
作為中國第一場傳媒領域的創新創業大賽,馬云、胡舒立、李開復、薛蠻子、熊曉鴿、倪正東、徐小平等業界精英被特聘為大賽創業導師親自指導心懷新媒體創業夢想的團隊。
據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總工程師蔣純介紹,中國首屆新媒體創業大賽以“人文+科技”理念為主線,所有針對精準、細分閱讀市場的新媒體、新應用均可參賽,參賽的個人(包括海外留學人員)、開發團隊、商業機構需向大賽提品設計DEMO和《創業計劃書》。勝出團隊將優先獲得大賽主辦方及其合作投資機構總計過億的專項投資。
主辦方同時表示,對于參賽項目選擇的第一條件是主打傳媒領域,另外要有互動、社會化等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特性,要有可行的贏利模式――即需有創意和市場感,必須接受市場檢驗。對于新媒體的理解,可以將定位瞄準細分市場,面向小而精的特定人群精準傳播,可以在細分行業或者細分傳播載體上實現創新。
本次大賽設“傳媒夢工場之星”、“新媒體創意之星”、“傳媒人才創業特別獎”等獎項,經過初賽、復賽、決賽,到今年夏天,“傳媒夢工場”將對具備市場前景的新媒體創業項目進行孵化。前8名創業項目將優先獲得入駐“傳媒夢工場”創業孵化基地的機會,并優先獲得 “傳媒夢工場”及其合作投資伙伴的專項投資。
未來電視攜手PPTV樹互聯網電視行業新標
本刊訊(記者 彭波)2012年2月21日,未來電視有限公司(中國網絡電視臺旗下子公司)與PPTV網絡電視(聚力傳媒旗下媒體)在京聯合召開會,正式宣布在互聯網電視業務領域結為戰略合作伙伴。雙方將在內容運營及視頻云技術等方面展開合作,通過整合雙方強大的內容資源,共同打造國內互聯網電視內容市場第一聯合品牌。
會現場,中國網絡電視臺總經理助理、未來電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宇霞與PPTV網絡電視創始人兼總裁姚欣共同啟動合作儀式。張宇霞表示,雙方將就互聯網電視行業標準展開緊密合作,攜手行業伙伴建立中國自己的互聯網電視行業終端服務標準、內容分發技術標準等標準體系。
根據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按照“十一五”規劃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結合我市當前的改革和發展形勢,現就2010年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發展主題,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切實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建立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體制機制。
(二)總體要求
1.認真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切實找準問題,消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
2.調動各方面參與改革的積極性,激發創造性,形成共同推進改革的合力。
3.把握好改革的時機、力度和節奏,妥善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二、改革的重點和任務
(一)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成縣、區政府機構改革。推進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全面實施績效工資制度,積極穩妥推進經營服務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的相關工作。(市編辦、市人社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行政審批(服務)“兩集中、兩到位”工作,落實部門三定方案,實現審批事項“一門式”受理、“陽光式”操作、“一站式”審批。積極構建基本建設項目聯合審批平臺,構筑服務城市大建設的基建審批服務新體系。(市行政服務中心牽頭)
(三)深化企業改革。完善市屬國有企業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區屬集體企業改制任務,加快推進縣屬企業改革,穩妥處置改制企業遺留問題。(市國資委,各縣、區政府負責)
(四)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多元化投資體()制,策劃和組織實施重大建設項目;加強銀企合作、央企合作,推動直接融資,做大做強投融資平臺;加強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建設。(市發改委、市金融辦、蚌埠銀監分局負責)
(五)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結合振興縣域經濟、新農村建設和小城鎮建設,加強城鄉統籌,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長效機制。(市發改委、市農委負責)
(六)加快自主創新試驗區建設步伐。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開展產學研合作,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市創新辦牽頭)
(七)創新招商引資體制機制。突出產業招商和專題招商,組織重大招商活動。建立健全招商網絡,提高招商能力。做好招商服務和項目實施。(市招商局牽頭)
(八)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強市場運行監測,大力推進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加快專業市場建設,做大做強現代物流產業,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市商務局牽頭)
(九)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土地市場建設,提高建設用地保障能力。推進集體用地征收改革,完善征地補償辦法。加快土地流轉辦法的制定,推進農村集體土地市場的建設。(市國土局牽頭)
(十)加快林業改革發展。以實行林業分類經營為重點,推進林業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林權保護,完善林業產權制度;加快國有場圃改革,推進森林資源流轉,促進林業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組合;擴大林業開放,鼓勵和支持各類社會主體發展林業,促進林業產業發展。(市林業局牽頭)
(十一)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和完善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全力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加強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做好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統籌做好各類群體就業。辦好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市人社局牽頭)
(十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國家基本醫藥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著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建立財力保障和考核激勵機制,確保醫改各項工作扎實有效推進。(市醫改辦牽頭)
(十三)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繼續實施中小學布局優化調整,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市教育局牽頭)
(十四)強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步伐。積極推進國有演藝團體和電臺電視臺資源重組。全面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促進政、事、企分離。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大力實施重大文化項目建設,打造文化品牌。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市文廣新局牽頭)
三、工作保障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和謀劃“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改革和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承擔改革任務的各部門、單位對每一項改革任務都要明確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做到職責清晰、分工合理。
【關鍵詞】文化事業單位;政府采購;財政資金
2002年,《政府采購法》正式頒布,這是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標志著我國政府采購制度由此進入了法制化的軌道。10多年來,財政部先后制定了多項規章制度,逐步形成了以《政府采購法》為統領、以部門法規為依托的政府采購法律制度框架,從而在制度上為政府采購工作提供了保障。全國政府采購的規模由2002年的1,009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11,332億元,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相應由4.6%提高到11%,累計節約財政資金6,600多億元。在政府采購快速發展之際,文化事業單位如何適應政府采購的發展形勢,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使用好財政資金,推進政府采購工作,值得深入思考。
一、文化事業單位推進政府采購工作的原因
1、《政府采購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政府采購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因此,文化事業單位作為“事業單位”,在使用財政性資金時,如果有采購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應適用《政府采購法》。
2、完成財政部門工作要求的需要
近幾年,財政部每年都會下發通知,要求相關單位做好當年的中央單位政府采購計劃和執行編報工作、全國政府采購信息統計工作,并且指出為滿足GPA研究和談判的需要,完全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和完全使用自有資金的采購活動也要納入統計范圍,在“純自收自支信息管理”模塊中按年填報,并單獨匯總上報。因此,文化事業單位需要按照財政部的通知要求編制報送政府采購相關信息。
3、規范使用財政資金的需要
隨著中央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國家對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將越來越大,具體到文化事業單位層面,重要的表現形式就是文化事業單位獲得的財政補貼資金可能會越來越多。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完善投入方式,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币幏妒褂秘斦Y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重要的一點就是認真執行政府采購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4、改進采購流程的需要
目前,多數文化事業單位的采購管理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采購流程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如有的單位存在采購部門多、采購方式雜的客觀情況;有的單位多次出現先采購、后報批的現象等等。通過推動政府采購工作,將政府采購法律法規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理念移植于文化事業單位采購管理之中,有利于文化事業單位改進采購工作流程,節約采購成本,提升采購效率與效益。
二、文化事業單位推進政府采購工作的難點
1、法制尚需完善。首先,政府采購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層次偏低。我國現行的全國政府采購法規,除《政府采購法》、《招標投標法》外,均是僅具有指導意義的部門規章,其法律的嚴肅性及約束性明顯不足,這就造成了有些規定、要求流于形式、執行力弱。其次,政府采購相關法律法規缺乏系統性。雖然中央和地方政府陸續頒布了許多具體的采購辦法、措施和規定,但系統性不足,很多應該頒布和出臺的法律法規仍未出臺,如《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供應商市場準入的規定、采購人員從業資格的規定等。
2、文化事業單位性質特殊。首先,文化事業單位是“事業單位”。政府采購發源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我國政府采購相關法律法規多借鑒其成熟的經驗做法,而在西方的行政管理體系中基本不存在“事業單位”,因而政府采購相關政策法規對于事業單位的適用性就會大打折扣。其次,文化事業單位很多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許多文化事業單位還具有企業組織的經濟性、營利性和獨立性等特性,講究節約、追求效益。政府采購的相關規定一是具有政策性,承擔著國家各項政策使命,如保護民族工業、扶持中小企業等;二是具有社會性,向國家和社會公眾負責,如考慮環境問題、節能問題、就業問題等。因此,政府采購相關規定的政策性、社會性不可避免的會與許多文化事業單位的企業屬性有沖突和矛盾之處。
3、存在“多頭”采購。許多文化事業單位的采購,很多時候是由多個職能部門分別管理、分別完成的。以人民日報社為例,紙張是由發行出版部門負責采購,基本建設項目是由基建部門負責采購,電子設備、電子耗材是由技術部門負責采購,家具、物業服務是由管理保障部門負責采購等等。此外,各個預算部門還可以進行一些零星采購或變相采購。多個部門,多頭采購,對于政府采購政策法規的理解程度和執行力度各有不同,必然造成采購方式、采購效益存在較大差距。
4、缺乏相應人才。政府采購與一般的商品采購、行政管理不同,政府采購的專業性很強,管理人員既要熟悉政府采購相關的法律法規、操作程序,又要有一定的采購知識。多數文化事業單位的采購涉及產品種類十分廣泛,同時又是長期分部門進行,采購人員缺乏綜合鍛煉和充分學習的機會,特別是對政府采購法律法規尚不熟悉,構成政府采購工作開展的人力資源障礙。
三、文化事業單位推進政府采購工作的方法
1、以相關通知為指引,完成財政部門的工作要求。根據財政部關于做好全國政府采購信息統計工作的通知和財政部關于做好中央單位政府采購計劃和執行編報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在與財政部門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結合文化事業單位實際情況,按時完成上報相關統計報表的工作。通過統計本單位的政府采購信息,梳理單位采購的現狀,能夠了解情況、摸清問題,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相關政策要求積累經驗。
2、以《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頒布為契機,建立健全文化事業單位采購制度。財政部《2013年政府采購工作要點》指出,“力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出臺,做好相關規章的修訂工作。制定政府采購非招標方式管理辦法、政府采購文件編制規范、中央單位政府采購工作規程、中央單位政府采購協議供貨管理等制度辦法?!蔽幕聵I單位應當以貫徹落實《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中央單位政府采購工作規程等法律法規為契機,深入研究政府采購的法律法規,并向財政部門溝通請教,進而制訂符合本單位實際的政府采購規章制度,從而更好地滿足財政部門對文化事業單位實施政府采購的要求,進而提高采購效率,降低采購成本。
3、以財務部門為主體,加強政府采購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政府采購必然涉及到資金的歸集和使用,因而文化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天然具有加強政府采購內部控制的優勢。應以財務部門為主體,根據政府采購法律法規的要求,結合本單位采購工作需要和財務實際,建立健全政府采購項目審批制度、操作控制制度、支付審核制度,加強項目決策控制、項目預算控制、資金使用控制和項目審計監督。通過明確的管理程序和可控的采購流程,使政府采購工作在決策、預算、付款、核算等環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從而提高政府采購的可控性。
4、以采購職能部門調整為主線,理順采購機制,充實采購人員,提高采購能力。改革“多頭”采購的管理體制,調整精簡文化事業單位采購職能部門,進一步明確采購職能部門的責權利,充分調動職能部門的積極性、創造性,使其更好地按照政府采購相關規定進行采購。此外,還要選拔一批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的人員充實到采購職能部門,組織集中學習、提升綜合素質、提高采購能力。
5、以新的政府采購監管平臺為依托,加強政府采購的監督檢查力度。政府采購工作正常高效開展,離不開有力的監督管理。文化事業單位推進政府采購工作,應當在加強制度建設的同時,以原有監管部門為基礎搭建一個新的政府采購監管平臺,不僅對采購項目進行監督審核,更要對采購機制的健全完善獻計獻策,保障文化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工作的合法合規、有序高效。
參考文獻:
[1]李麗輝.政府采購增10倍與精簡開支不矛盾[N].人民日報,2012-07-09,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廣播電視產業就是以廣播電視為載體,根據市場需求,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廣播電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即指從事廣播電視產品與服務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為這種生產和經營提供相關服務的行業。
當前我國廣電體制的現狀及其利弊
市場經濟的實踐告訴我們,要想發展和繁榮經濟,就必須尊重市場經濟的規律,就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事。所謂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就是政府要給企業創造一個與市場經濟規律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寬松的外部環境(企業的管理者則要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建立一套內部管理體制和管理機制。這是問題的另一方面,在此不作論述)。那么,目前我國廣播電視的管理體制是什么樣子呢?是否與廣播電視的發展規律和媒體市場的競爭相適應呢?
目前,我國的廣電體制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這幾種模式也各有利弊:
“局臺合一”體制。所謂“局臺合一”,就是廣播電視局和電臺、電視臺是合在一起的一個單位,對外是三個牌子。廣電局局長直接兼任電視臺臺長和電臺臺長,電臺、電視臺不是獨立單位,只是對外宣傳的一個“呼號”。
“局臺合一”管理體制存在著很大弊端。一是角色混淆,政企不分。二是越俎代庖,矛盾重重?!熬峙_之間的矛盾是廣電系統內部多年糾結的痼疾,業界戲稱其為‘父子恩仇’。而這種矛盾是事業企業雙重構架下的必然產物。在出資者所有權屬于國家并由各級政府代為行使的前提下,政企(事)分開的目標難以真正實現。”①“電視臺不過是廣播電視局的一個創收實體,每走一步都離不開行政管理部門――廣電局的指揮棒?!雹?/p>
“局臺分設”的體制。這種體制就是廣電局是電視臺的行政主管部門,電視臺是隸屬于廣電局的二級機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有獨立的人權和財權,電視臺自主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但是,這種體制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廣電局往往對電視臺管得過死、過寬,電視臺應有的經營自往往被廣電局控制著,電視臺法人的地位有名無實。
集團化體制。1999年,全國第一家廣電集團――江蘇無錫廣播電視集團正式掛牌成立。無錫的廣電集團是局和集團合一的體制,典型的行政與業務混雜體制,盡管業界對此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由于國家廣電總局的認同,以及自身對集團效果的渲染,業界許多人也認同了該模式的好處。后來幾年,國家廣電總局又在全國先后批準組建了省級廣電集團,到2004年,國家廣電總局叫停廣電集團時,全國廣電集團已經發展了20多家。
廣電集團模式在運行過程中,發現有很多的弊端。一是“我國加入WTO以后,有關部門提出做大做強我國廣播電視的口號,并用簡單的行政手段推進集團化改革,結果事與愿違。這種忽視各方利益的簡單的行政命令下的組合,即簡單的物理式疊加,產生不了化合作用”③;二是廣電政策的隨意性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從已經成立的集團看,基本上是幾家廣電媒體疊加在一起。集團負責人頭銜多了幾個,黨委書記、臺長、管委會主任集于一身。從資產規模來看,確實是大了,但從內部來看,多數集團存在機構重復設置、人浮于事、效率不高、責任主體不清等問題?!雹?/p>
“廣電總臺”的體制。即將電臺電視臺合并一起,稱“廣播電視總臺”,簡稱“廣電總臺”。
同是廣播電視總臺,其實也有三種不同類型:一種是廣電局與總臺是一體的,即一個單位兩塊牌子,對外既稱廣電局,也稱廣播電視臺。這種體制只是簡單的、形式上的整合,體制仍然囿于政事不分、管辦不分的窠臼。
另一種是廣電局與總臺是分開的,廣電局和總臺都是獨立單位,廣電局行政指導,總臺管業務。這種體制由于歷史上的隸屬關系,廣電局希望插手業務,總臺總想擺脫,于是就很容易產生對立和矛盾。
還有一種是總臺體制,這是目前比較看好的,也是國家廣電總局在《2009年廣播影視改革工作要點》中著力推動的,即市級廣播電視兩臺合并,組建市廣播電視臺。其主要特點和優勢是,電視臺擺脫了廣電局事無巨細、令人窒息般的管理,真正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羈絆,能夠按照經濟規律和自身的發展需要施展拳腳,大顯身手。
“電視總臺”的體制。這種體制就是把市級和縣級電視臺整合在一起,組建電視總臺,便于整合資源,使宣傳工作上下貫通,結成一體。通過這種體制垂直管理可以通過資源整合,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可以實現上下一體,政令暢通,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發揮規模經濟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產業。2001年,河北省秦皇島市推動市縣兩級電視臺的垂直整合,成為市縣兩級電視臺合并的試水者。
但是,這種體制的不足之處是很難把握和分配彼此間的利益,相互間的關系有時不好協調,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矛盾。
深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發展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必須不斷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在改革中推進產業發展,在發展文化產業中壯大事業。這是新形勢下文化建設和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我們必須注意和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深化廣電體制改革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前提和基礎。盡管我國廣電體制先后經過幾次調整,但目前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不盡如人意。用全國廣播電視界同仁的普遍說法是“有系無統”。而且,在這些五花八門的管理體制中,多數體制的主要弊端是“政事不分、管辦不分”。
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管理體制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前提和基礎。在僵化保守、管辦不分的舊體制下,無法形成一套科學、靈活的用人機制、分配機制,不能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而發展廣播電視文化產業,就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各級政府就必須痛下決心,盡快推動廣電體制的改革,讓電視臺在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為黨委政府搞好服務的同時,真正地像企業那樣自主經營。
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思想決定行動,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改革文化體制,發展文化產業,首要的問題是思想觀念要跟得上形勢的需要、事物的發展。所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在轉變思想觀念上要做到兩個方面:首先,要充分認識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是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主導力量。加快廣電產業發展是廣電行業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廣電部門順應時展、轉變自身職能、服務發展大局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其次,發展文化產業就必須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河南省與山東省、江蘇省在文化產業方面的差距不單單是經濟的總體落后,關鍵是思想觀念上的差距,市場意識上的差距,體制上的差距。如河南省的經濟現在并不落后,GDP全國第五,工業利潤全國第四,但是,文化產業意識和發展與江蘇、山東、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相比,卻有很大差距。就廣播電視產業而言,中西部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其實質就是思想觀念的差距、市場意識的差距、體制機制的差距。
深化體制改革必須充分尊重電視臺的市場主體地位。對電視臺性質“兩重性”的正確認識和判斷,是對電視臺工作科學決策、正確決策的前提。但長期以來,電視臺的主管部門不從電視臺性質的“兩重性”出發,而是對電視臺既有“喉舌”功能,又有企業屬性的本質不了解或視而不見,過分強調它的政治屬性,而不管它的經濟屬性,從而導致在對電視臺管理時,存在一些誤區。一是管理部門對電視臺管得過多過死,電視臺沒有經營自;二是電視臺自身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走向市場的意識;三是一旦要求他們走向市場又沒有走向市場的決心和膽量;四是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變化,無所適從,沒有應對的辦法。
電視臺既然具有企業屬性,那么就應該充分認識和尊重電視臺作為市場主體的地位,真正賦予和認真落實電視臺應有的經營自和用人自,只有這樣,電視臺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對挑戰,應對自如,掌握主動,最終奪取勝利,做大做強文化產業。
電視技術的革命和進步,以及電視機的普及,不但顛覆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社會。可見,電視作為當今社會的主流媒體,其影響和作用都很巨大。因此,人們對電視業的發展存在一種盲目的樂觀,對如日中天的電視業存在的危機渾然不覺,認為電視前途無限。其實不然,一方面,電視產業具有無比燦爛的前景,另一方面,電視產業又面臨著嚴峻的競爭形勢和巨大的生存壓力,而要想突破重圍,做大做強廣播電視文化產業,就必須痛下決心深化廣播電視的體制改革,真正賦予電視臺市場經濟法人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電視臺才能更好地發展、壯大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喉舌”功能,廣播電視產業才能繁榮昌盛!
注 釋:
①師琰:《廣電總局叫停事業性廣電集團》,《廣告導報》,2005(1)。
②楊永軍:《中國電視憂思錄》,《青年記者》,2005(3)。
③④陳正榮:《集團之后廣電體制向何處去》,《董事會》,2007(1)。
然而,對于“制播分離”這一提法,目前業內各級廣電部門領導、專家學者、電視臺經營管理者等相關主體由于各自所處的地位、角度不同,認識和理解也不太一致。有的認為是體制層面的問題,有的認為是內部管理層面的問題,有的認為是節目制作及播出等運營層面的問題,且“制播分離”本身就是一個不太嚴謹,甚至有些含混模糊的“準概念”,因此非常有必要對“制播分離”的基本內涵進行一番認真觀照和厘清。
高層領導之于“制播分離”
大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我國電視業提出制播分離這一準概念,央視、北京電視臺先后成立了電視劇制作中心,實現了電視臺內部部分節目的制播分離。1999年7月國家廣電總局在上海召開“全國廣播影視系統內部管理座談會”,對除了新聞類節目外的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與播出的分離進行了討論。2002年黨的“十六大”做出了文化體制改革和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決策。2003年6月全國文化體制改革會議召開后,廣電總局選擇了浙江廣電等一批廣電機構作為體制改革和產業發展試點。2005年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公益性事業和經營性產業分開,為各級廣電媒體自下而上進行的“制播分離”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據和基礎。2006年1月召開的全國廣播影視局長會議上,副部長、廣電總局局長王太華指出:“要根據廣播電視的特點,積極探索制播分離改革。除新聞類、社會訪談類等節目外,其他如文藝、體育、科技類節目等可逐步實行制播分離,引入市場機制,實行節目的市場招標采購,以豐富節目資源,提高節目質量,降低制作成本。要根據有關政策法規,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推進經營性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008年1月21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李長春同志談到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時也提到:“積極推進電臺、電視臺‘制播分離’和黨報發行體制改革……”2008年1月27日召開的全國廣播影視局長會議上,王太華局長又強調:“今年,要重點抓好制播分離改革試點,努力降低節目制作成本,不斷提高節目質量,帶動電臺、電視臺機制創新?!?/p>
王太華局長對“制播分離”的表述是極貼切并具分寸感的。一是廓清了“制播分離”的界限?!俺侣勵?、社會訪談類等節目外”的節目,其中既有文藝、體育等經營性娛樂類節目,也包括針對最大多數公眾利益而制作的公益性節目,如大眾教育、科普、外宣類節目。二是指出了“制播分離”的目的。主要針對各級電視臺存在的內部制播系統封閉、自給自足、自制自播的生產方式所導致的節目制作專業化水平低、節目選擇性差、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目的在于“豐富節目資源,提高節目質量,降低制作成本”。三是明確了制播分離的方式和方向。節目制作要按照傳媒市場規律、規則來運作,適應市場和受眾的需要?!皩嵭泄澞康氖袌稣袠瞬少彙保粌H是指節目的外購,也指聯合制作、委托制作等方式。而“逐步推進經營性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則是未來廣電體制改革、廣電媒體實行事企分開、分類改革的方向。
地方臺之于“制播分離”
一些地方廣電部門或電視臺的工作安排或工作要點中常常提到“制播分離”,將其作為一項改革措施加以強調,通??煞譃椤皟蓚€層面”:一曰說;二曰做。
從“說”的方面看。地方臺及當地廣電部門領導的工作報告和文件中關于“制播分離”的文字表述都是原則性的、指導性的,基本上都出不了廣電總局劃定的“圈兒”。有的地方臺領導思路比較清晰,對王太華局長的講話理解比較準確,往往還稍作發揮,通常包括三層意思:一是有效地發揮電視臺內部節目制作資源的潛力和制作能力;二是針對內部節目制作能力不足的實際,對部分經營性節目制作實行統一市場招標采購;三是對所有的經營性節目制作像電視劇那樣逐步實現市場化、社會化運作。
從“做”的方面看。地方臺實際運作與文件中“說”的不一樣,盡管臺內可能也有一套書面文本專門回應上面的廣電部門,但做起來往往是另一回事。有的地方臺成立了新聞中心、節目制作中心、節目招標采購中心、廣告經營中心等幾大中心,同時又以專業化內容播出為核心實行頻道制分營。頻道作為一個播出平臺和運作單元,只能按照電視傳媒的運行規律、常規法則及慣性運作,自己能夠做的節目當然自己做,不能做的就到社會上去買,或與社會制作公司合作。關鍵就是要解決節目制作或節目源問題,“播出”其實并不存在問題。因此,“制播分離”從頻道實際運營層面幾乎可以等同于“節目制作方式”,不是“制作”與“播出”兩個單獨環節的問題,也不是二者的關系問題。
當然,在現有體制的框架下,的確存在臺內頻道各自為戰的種種利益沖突,那么也只能靠臺領導進行協調和“仲裁”。有時為了平衡各方利益關系、維持整體運轉,也難免要玩些“和稀泥”的平衡術。而各級廣電部門的工作安排和文件中“更有效地整合、配置、電視臺內外部的節目制作資源,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之類的表述,應該說是一種比較理想化的“更上一層樓”的目標和要求,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因為這要涉及更深層次的整個宏觀體制和微觀機制問題,非某一級廣電媒體而能單獨為之。
傳媒學者之于制播分離
近年來傳媒學者對“制播分離”的專門研究不多,大多是研究廣電體制改革和電視媒體運營機制改革時有所涉及,又一帶而過?!?007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發展報告》藍皮書中將“制播分離”作為一個體制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代表一部分主流媒介學者對“制播分離”的觀點。統觀當下媒介學者關于“制播體制”改革的論述有以下幾個特點:
主體角色模糊而不確定。從這些探討“制播分離”或“制播體制”改革的文章中,往往很難明晰地判斷出論者的主體角色及其立場,是身處局內的廣電官員、電視媒體高管,還是站在局外的觀察家?批評者抑或是某個頻道總監,還是獨立制片人?給人的感覺是這些論者是上述角色的“復合體”,或者說是在這些“角色”之間跳來跳去,不斷地轉換身份、變換角度,忽而領導視野、忽而傳媒高管眼光、忽而業內人士口吻、忽而局外旁觀論調。在探討問題時往往偏重于圖解和詮釋高層領導的只言片語,試圖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內尋求理想化與現實性的某種折中或兼容,而在學理論述方面但求書面邏輯的合理性和文本意義的完美,淪為夸夸其談、不疼不癢的坐而論道。
“小題大做”,疊床架屋?!?007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發展報告》藍皮書中說:“所謂制播合一,是指電視節目的策劃、投資、制作、審查、播出等各個環節由電視臺內部的節目部門統籌完成的運作體制。所謂制播分離,是指電視臺通過某種交換機制從外部的制作機構獲得電視節目的運作體制,電視臺和節目制作結構之間是一種契約或合作關系。”(見該書241頁)還將“制播分離”作了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制播分離包括委托制作、合作制作和市場交易三種方式,而狹義的制播分離僅指節目交易這種方式?!保ㄒ娫摃?46頁)很明顯這里的“制播分離”幾乎可以作為“節目制作方式”的同義語,并非探討“制作”與“播出”兩個單獨環節的問題,也不是二者的關系問題。“制播分離”提出之初,各級電視臺網臺還未分開,頻道制運營也尚未實行,而且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還有同義反復的“制作手段多元化、社會化”等更加謹慎的提法,因此,隨著數字技術的興起和頻道制時代的到來,“制播分離”這一提法早已有些“落伍”了。
本來是一個在電視臺內部人力、資金、技術等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豐富節目源、保證節目播出供給的制作方式問題,也是一個通過市場化、社會化方式更有效地整合、配置內外部節目制作資源的問題,卻偏偏要上升到“體制”的高度來探討。在數字化時代和經濟、科技、文化一體化的今天,居然還有人抱住“制播分離”的老概念不放,試圖賦予其新涵義,實在有些舊瓶裝新酒、將錯就錯的意味。
紙上談兵,無法操作。依照一些傳媒學者的觀點,在現行頻道制框架內實行“制播體制”改革,途徑無非有二:一是將臺內所有頻道現有的制作隊伍整體改編為臺屬節目制作公司,將頻道僅僅作為一個播出機構;二是將所有的非時政新聞類節目實行外包,委托制作或者到市場上去招標認購。這似乎是兩個極端,而接下來的難題是――如何協調頻道與臺內節目制作公司的關系?又如何保證臺內各頻道專業化節目的整體風格、定位方面的同一,并有效規避“導向風險”?更重要的是電視臺內部是否有一個健全而完整的各類型節目的價格、成本核算、交易結算體系和運作體系?當頻道僅僅成為一個播出機構,而且還要更多地承擔節目審查管理職責時,實際上頻道運營已經行政職能化了,弄不好又要回到原來“節目中心制”的老路上去。
頻道總監之于“制播分離”
當今國內電視傳媒已進入頻道制運營時代,節目欄目化的運營模式下,欄目是最基本的節目運作主體,目前一些電視臺實行的獨立制片人制,本身就是“制播分離”的一種具體形式。其實頻道自身運營中,“道長”們才不會在“制”與“播”分不分離上去較什么真兒,他們非常明白,制作與播出是他們的兩大核心資源,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制播分離”的玄奧概念對“道長”們不起任何作用。因為不管怎樣,幾乎其他所有的人都在“說”,而只有他們真正在“做”。對于他們來說,“制”與“播”的關系不成其為問題,而多數地方臺對下屬頻道采取的“節目+廣告額”、廣告創收年年加碼的考評模式,早已使“道長”們的壓力到了極限,就像某位地面頻道總監說的那樣:“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想到今天又欠了臺長幾萬元錢?!?/p>
“道長”們面對的困惑是一個更加宏觀又更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他們中間的佼佼者,早已跨越了傳媒學者在“制播體制”、“制播分離”問題上自設的“迷局”,像一條魚那樣地悠游于這個極不規范、不平衡的廣電傳媒市場并融入整個社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琢磨出一套與現有(處于改革中的)體制模式合榫、匹配的“干法兒”,慣于在政策與對策之間玩一種博弈的游戲。
因此,關于“制播分離”,實際上探討的是中國電視業如何能夠將經營性節目有效地實現市場化、社會化大制作的問題,也是如何在改革中有效協調好電視臺、頻道、制作公司、節目營銷機構等各個不同主體在整個電視傳媒市場及產業鏈上的關系問題。這方面要取得大的突破,必須具備以下前提:
開年以來,辦公室根據上級安排和領導的要求,認真組織全體人員加強了業務學習,努力提升辦文辦會能力和水平,各項工作進一步規范。一是文件辦理井然有序。進一步規范了收文、發文、歸檔、調閱等工作細節,認真完成了各類文件、重要資料的收發、登記、傳閱、交辦等工作,做到了高效快捷。收文辦理按黨委、政府、區直部門、市局等分別歸類登記,領導簽閱、部門落實和督察督辦做到了及時有序,方便了各股、室、站工作上的及時、便捷查閱;發文起草、修改審核、領導簽發規范有序,出文內容嚴格把關、格式規范,文種得當。一季度共收文201份,發文34份。二是會議籌辦務實高效。辦公室通過不斷學習,努力提升會議籌辦能力,切實做到會前準備全面,會中服務周到,會后落實到位。組織籌辦了區委年終政績考核會、全區2015年度文化工作會、各類專項工作會等大中小型會議共10余次,局務會4次。三是文秘工作精細到位。文字工作是辦公室的重點工作,我們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認真完成本局綜合性文字材料的起草和審核,在行文格式、初審把關等環節上按規定要求辦理,保證了行文的質量,當好了領導參謀和助手。完成了2014年度文廣系統工作總結,2015年工作要點、局十二五期間總結及十三五規劃、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經濟責任審計情況報告、述職述廉報告、2014年民生工程總結、市局紀委調研報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匯報等各類總結、匯報、方案、計劃材料,制定了機關各股室、下屬事業單位、鄉鎮廣播站的年度目標責任書,草擬各類文件資料近百篇;四是信息報送務實高效。整合各方力量,統籌各職能股室,結合區委區府的中心工作和局重點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信息上報和宣傳,基本形成了渠道暢通、網絡健全的信息工作格局。一季度上報各類信息共100余條,其中每月在政務公開網上公開信息30條,每月向兩辦信息科以及市局報送信息8條以上,每月向熱線辦報送信息3條以上;五是活動組織保障有力。一季度以來,局辦公室緊緊圍繞全局的中心工作,配合做好了工會春節活動、深化體制改革、“書香”系列群眾文化活動、“中國夢·情”攝影作品展、“之春”社區文藝調演、省第八屆老運會等工作的組織策劃以及各種政治學習宣傳教育活動。在各項活動中,辦公室按照局領導班子的總體要求和部署,認真做好實施方案的制定、動員安排、組織學習、總結反饋等一系列工作。
(二)內務管理進一步規范嚴謹
一是考勤管理嚴格落實。落實好簽到制度,杜絕代簽行為。嚴格執行請假管理制度,對違規違紀行為進行及時通報,逗硬問責。二是車輛管理井然有序。認真落實機關公務車輛管理規定,嚴格按照“規范使用、規范停放、規范維護、規范臺賬”四個規范來執行,部門用車嚴格落實事前報批制度,全局車輛統籌安排,油料與里程雙重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也達到了節能減排的目的,公車使用經費較去年同期下降了?%。三是維護維修統一規范。電腦、打印機、水電等所有維修事前統一到辦公室登記,由辦公室統籌安排,建立臺帳,在保證各股室部門正常辦公的同時,有效控制了日常維護維修成本。四是辦公室用品妥善管理。為降低辦公成本,局辦公室按照局黨組的要求,將辦公用品使用情況建立了臺賬,規范辦公用品領取程序,詳細登記各部門的領取和使用情況?;径沤^了浪費和公物私用的現象發生。五是衛生管理制度落實到位。局辦公室加強了對各股室衛生清潔工作的日常督促和檢查,有效提升了各股室主動維護辦公環境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