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3:46
序論:在您撰寫數學學科導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技術”一詞源于古希臘語techne,意指“技能、技藝”等。技術與科學(scientia)都是人類在實踐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和智慧,但techne指的是主觀性因素,是人們主觀推斷和推理等的思維方法,而scientia指的則是反映客觀事物的理性知識,是人們發現、挖掘的客觀存在的但還沒有被人類加以利用的知識。在我國古代,技術泛指“百工”,隨著科技革命的到來,技術不斷應用自然科學理論,使得技術本身成為一個理論系統,成為一門科學。所以技術不再是零散的、不連續的生活經驗的總結,而變成了有內在聯系的、相互融會貫通的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首先從人類最基本的實際活動即物質生產勞動出發把握技術的本質,認為技術是在勞動過程中產生、發展起來的,勞動的進化史就是技術的進化史。而人的勞動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因此,可以把技術定義為人類為了滿足生活需要和自身發展,把社會生產實踐中的實踐經驗、工作原理匯總而成的理論體系,它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技術活動,二是技術成果。在技術和理論上闡述了人對自然的積極能動行為,及日常生產過程中展示出來的精神觀念,體現了人對自然的實踐關系,是認識本質力量的展現,屬于直接生產力。技術可以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和壽命,同時,技術還可以改善自然環境,創造出更適合人類生存的外界條件。但技術運用不當也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這就需要人類在利用技術的同時,用科學道德來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更好地利用科學技術??萍嫉倪M步直接依賴于科學家們的科學勞動,科學勞動塑造人們勇于追求真理、注重實踐、崇尚科學、遵循客觀規律、直面困難、樂于開拓創新、甘于奉獻的工作精神和態度??茖W家們在長期的科學勞動中還形成了一套與科學本身的要求相一致的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這種科學精神、科學態度、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推動了整個社會道德水準的提高。在科學精神構成道德觀念重要內容的同時,科技知識也深化了人們對自然、社會和自身認識,人們道德視野的擴大,又為新的倫理道德規范的建立提出了新的課題,并推動了科學道德觀念的更新與發展。
二、科技工作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知識也需要不斷地創新,但在創新的過程中,現有的科學倫理、道德會阻礙科技的進步。例如:在古代,我國的解剖學就已經萌芽了,但是由于封建禮教、道德思想觀念的束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它的發展。我國古代有這樣的認識:“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边@種落后的道德理念阻礙了解剖學的進步。清朝的王清任在輿論的壓力下,對解剖學的探索異常艱難。當時的封建禮教維護者辱罵其為“教人于胳堆中殺人場上學醫道”。而科學道德的建設沒有和科技發展同步,也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例如:2009年,黑客入侵花旗計算機系統,向多臺遭感染的電腦下達指令并攫取資料,竊取銀行賬戶登錄信息,造成花旗銀行損失千萬美元。這反映了在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網絡道德建設相對落后,沒有對人們使用網絡的行為及時起到約束和規范作用,致使人們在利益的誘導下,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不惜損害他人利益,置自己于法律禁地而不顧。所以,我們在分享科學技術帶來益處的同時,要關注科技的負面作用,及時完善道德建設,解決社會問題,使科學技術能更好地造福人類。
三、科學道德和科學工作的辯證關系
在快速發展、變化的世界中,新的科學分支和前沿領域不斷出現,對現有的科學倫理、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加強上層建筑才能有力地統籌管理社會的正常運行??茖W道德和科學技術是一個矛盾統一體??茖W技術要向前發展,在某些方面就要打破現有的落后的科學道德,從而建立新的科學道德體系。新的科學道德體系在形成的過程中,遵循否定之否定規律,在對現實情況的否定和對自身發展中的問題的否定后,形成一套符合現在科學技術發展的相對先進的道德規范,從而更好地指導科學技術的運用和生產生活實踐活動,兩者是在運動中相互促進,同時又相互制約的。
四、恪守科學道德對科技工作的意義
其實,課堂導入也算是一種藝術,也算是一種創新,小學數學教師在做課堂導入時,首先要備好課,不能盲目地去準備,要確保設計的這個導入可以優化知識結構,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對數學這一學科產生興趣,能夠有效地啟發小學生的思維,能夠很好地調動數學課堂的氛圍,能夠消除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畏懼心理等等,否則的話,這個課堂導入沒有任何作用,就是多此一舉了。
(一)運用與小學生產生共鳴的方式來進行導入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可以選擇一道與本節課有關的簡單的題,然后與小學生一起分析。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然后按照小學生的思維來思考,這樣就很容易與小學生產生共鳴。只要產生共鳴,數學教師再循序漸進,就把小學生真正地帶入到數學的課堂中去了。
(二)運用詩歌導入法來進行課堂導入小學生的思維比較簡單,太復雜的知識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在一節課的最開始,數學教師就去講重點難點的話,那小學生就會聽得云里霧里,漸漸地就會對數學失去興趣。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把難點都簡單化,打個比方說,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把數學教材上的公式都編成一個一個短小、押韻、朗朗上口的小兒歌,然后利用這些小兒歌來進行課堂導入。這樣就很容易讓小學生眼前一亮,發現數學還可以這樣學。這樣的課堂導入,就激發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提高了小學生的積極性。
(三)運用隨機導入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小學生每天的學習狀態都是不相同的,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在走進教室的那一刻,就要仔細觀察小學生的狀態,然后學會隨機應變,快速地找到適合小學生現在這種狀態的課堂導入方法。就算在備課時都準備好了課堂導入,在發現與小學生狀態不符的時候,也要及時更正,否則就達不到任何的效果,做了也等于沒做。
(四)運用趣味導入法進行課堂導入趣味導入法就是給小學生營造一個快樂的、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小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沒有太多的顧慮,也沒有太大的壓力,非常輕松愉悅積極的學習狀態。這樣的趣味導入法可以讓小學生意識到數學這一學科并非想象中那么枯燥,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嚴肅,只有學生放松了心理,消除了畏懼的心理,才能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才能真正地投入到數學課堂中去。
(五)運用復習導入法來進行課堂導入所謂的“復習導入法”,就是指數學教師在講解新的課程時,先復習一下上節課所講的內容,利用復習上節課的舊知識來引出新的知識。因為在一節課的開始,老師都要講一些簡單的、容易理解的知識,利用這些簡單的知識再去引出重點難點,這樣循序漸進的過程才有助于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才有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數學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這一環節
很多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認為“課堂導入”這一環節是可有可無的,所以就忽略了這一環節,甚至直接省去了這一環節。有的數學教師是進行課堂導入了,但因為沒有從心理上把課堂導入重視起來,做的導入也不是成功的,很多都偏離了課堂內容,沒有針對性。所以,數學教師在做課堂導入時,一定要具有針對性,所做的課堂導入內容上還有形式上都不能脫離這一堂課的內容。除卻以上,小學數學教師要保證課堂導入的豐富化、多樣化。長期使用一種方法進行課堂導入,每節課都用這一種方法進行導入,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一種導入的方法并不一定適合每一節課,小學數學教師要保證課堂導入的新穎,要根據課堂的性質來選擇導入的方法。數學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要不斷創新,不斷挖掘出新的導入方法來吸引小學生。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認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迪智力潛能并使之處于最活躍的狀態。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的差異以及課的類型、教學目標各不相同,導入的方法也沒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幾種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⑴直接導入法
直接導入法是教師直接從課本的課題中提出新課的學習重點、難點和教學目的,以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誘發探求新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直接進入學習狀態。它的設計思路:教師用簡捷明快的講述或設問,直接點題導入新課。
例如:在學習“弧度制”時,教師直接引入新課:“以前我們研究角的度量時,規定周角的為1度的角,這種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今天我們學習另外一種度量角的常用制度----弧度制。本節主要要求是:掌握1弧度角的概念;能夠實現角度制與弧度制兩種制度的換算;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長公式并能運用解題”。這種方法多用于相對能自成一體且與前后知識聯系不十分緊密的新知識教學的導入。
⑵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法即所謂“溫故而知新”,它利用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導入新課,淡化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使學生迅速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能有效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難度。它的設計思路:復習與新知識(新課內容)相關的舊知識(學生己學過的知識),分析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圍繞新課主題設問,讓學生思考,教師點題導入新課。
例如:在學習“反函數”時,預先復習提問一一對應、函數定義以及函數的定義域、值域等和本節有關的基礎知識,進而用物理學中學生熟悉的勻速直線運動“”的關系自然導入反函數的學習。
運用此法要注意如下幾點:一要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結點,而聯結點的確定又建立在對教材認真分析和對學生深入了解的基礎之上。二是搭橋鋪路,巧設契機。復習、練習、提問等都只是手段,一方面要通過有針對性的復習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另一方面在復習的過程中又要通過各種巧妙的方式設置難點和疑問,使學生思維暫時出現困惑或受到阻礙,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創造教授新知識的契機。
⑶設疑導入法
設疑導入法即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是教師通過設疑布置“問題陷阱”,學生在解答問題時不知不覺掉進“陷阱”,使他們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學生積極思考,進而引出新課主題的方法。它的設計思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解答問題,針對學生出現的矛盾對立觀點,引發學生的爭論與思考,在激起學生對知識的強烈興趣后,教師點題導入新課。
例如:在學習“兩角和與兩角差的三角函數公式”時,教師出示問題:“成立嗎?”。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成立,因為……”;有的說:“不行……”。認為正確的同學的說法是:代入第一個式子成立,立即有學生提出異議:取的角太特殊了,不信讓α=β=45°試試,大多同學認可后一位同學的說法,就連剛才同意第一位同學觀點的學生也倒向了后者。這時教師不失時機的提出問題:“那么到底等于什么呢?它與α、β的三角函數之間又有怎樣的關系呢?”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運用此法必須做到:一是巧妙設疑。要針對教材的關鍵、重點和難點,從新的角度巧妙設問。此外,所設的疑點要有一定的難度,要能使學生暫時處于困惑狀態,營造一種“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問善導。設疑質疑還只是設疑導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盡快活躍起來。因此,教師必須掌握一些設問的方法與技巧,并善于引導,使學生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
⑷懸念導入法
所謂懸念,通常是指對那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和現象的關切心情。懸念導入法制造懸念的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激發興趣,二是啟動思維。懸念一般是出乎人們預料,或展示矛盾,或讓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焦慮、渴望和興奮,只想打破砂鍋問到底,盡快知道究竟,而這種心態正是教學所需要的“憤”和“悱”的狀態。一般來講,數學中的懸念需要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與分析學生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進行精心設計、精心準備。
例如:“等比數列前N項和”知識的教學,可利用學生已有的對珠穆朗瑪峰高度的認識,引導學生從“折紙”這種常見的活動出發,讓學生體會一張薄薄的紙片只需對折不多的次數,其厚度就會大幅增長,那么教師指出“有一種紙板的厚度是1mm,只需將其對折23次其厚度就可超過珠穆朗瑪峰高度”的論斷,使學生心理形成強烈的反差,形成懸念,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運用這種方法需要注意,懸念的設置要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恰當適度。不懸,難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太懸,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都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學生興趣高漲,自始至終圍繞問題,步步深入領會問題本質,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設疑導入法與懸念導入法有相通之處,但又不完全相同。前者重在“疑”;后者重在疑的同時更要“懸”。
⑸審題導入法
審題導入法是指新課開始時,教師先板書課題或標題,然后從探討題意入手,引導學生分析課題完成導入的方法。這種方法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又突出中心或主題,可使學生思維迅速定向,很快進入對中心問題的探求,因此也是其他學科常用的導入方法。
例如:“三垂線定理”的教學,教師直接板書課題,然后針對課題逐字分析:“三垂線”三個字告訴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是三條直線之間的垂直關系,那么到底是怎樣的三條線之間的關系,教師邊畫圖邊從圖中抽象出三條直線的相互關系,引導學生開始新課的學習。
此法運用的關鍵在于針對教材,圍繞課題提出一系列問題,必須精心設計,認真組織。此外還要善于引導,讓學生朝著一定的方向思考。
⑹類比導入法(同中求異法)
類比導入法是以已知的數學知識類比未知的數學新知識,以簡單的數學現象類比復雜的數學現象,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引起學生豐富的聯想,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
例如“圓錐曲線”一章的學習,學習“橢圓”知識可用學生已有的“圓的知識”類比導入,而后續知識雙曲線與拋物線的學習則可用已有的橢圓知識類比導入。
類比導入法運用了對比分析的做法,聯系舊知,提示新知。這種比較有利于學生明白前后知識的聯系與區別,而教師引導學生比較的知識的各個側面,揭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前后聯系密切的知識教學具有溫故知新的特殊作用。運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類比的貼切、恰當,兩種知識之間有很強的可類比性,才能使學生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識。
⑺練習導入法
練習導入法,即先根據新課的內容和目標設置一定的練習,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或者使學生產生壓力感,急于聽教師講解的導入方法。
例如學習“等差數列前N項和”時,可給學生安排如下課堂練習:
思考題:如何求下列和?
①前100個自然數的和:1+2+3+…+100=____________;
②前n個奇數的和:1+3+5+…+(2n-1)=______________;
③前n個偶數的和:2+4+6+…+2n=___________________.
這三道小題,若第一題可以勉強解決的話,2、3兩道則必須尋找解題的技巧與規律了,使學生對“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知識有了強烈的認知欲望,此時開始學習恰到好處。
值得注意的是,練習題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有筆答題,也可有口答題,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編寫將會對新知識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
⑻實驗導入法
實驗導入法是引導學生觀察與新課主題密切相關的數學現象,以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探究奧妙的愿望,進而引出新課主題的方法。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教學則可以借助實驗演示數學知識的應用。它的設計思路:引導學生觀察演示的數學現象,圍繞新課主題設問,讓學生思考,教師點題引入新課。
例如:在學習“棱柱與棱錐的體積”時,可以這樣導入:首先,教師取等底、等高的三棱柱與三棱錐模具各一個,通過“裝水實驗”,讓學生觀察棱柱與棱錐體積的關系,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其它的各種等底等高的棱錐與棱柱體積的關系,從而引入課題。
⑼數學史導入法
數學史引入法是利用數學家的傳記或數學發展史導入新課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通過榜樣的力量去感染學生,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喚起他們的探索熱情。它的設計思路:先講述與新課內容密切相關的數學史,利用科學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去感動學生,同時喚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最后教師點題引入新課。
例如:在學習“二項式定理”時,教師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著名的“楊輝三角”,并介紹其發現的艱苦歷程,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進而導入新課。
⑽電教導入法
電教導入法是把不便于課堂直接演示和無法演示的數學現象或規律制作成課件或幻燈片,用計算機模擬或放映圖片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點題導入新課?;脽?、錄像、投影儀、計算機等電教設備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目前在許多大中專業學校中,很多數學專業的學生基礎較弱、邏輯能力較差,有許多不好的學習習慣,加之數學需要較強的邏輯推理和歸納總結能力,使得很多學生對數學產生反感情緒,甚至覺得數學百無一用,逐漸對數學失去興趣。所以,只有使學生覺得數學不再枯燥、抽象,使學生不再對數學感到頭疼,使他們覺得數學是實用的、有趣的、生動的,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這樣學生才不會再把數學看成是負擔,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的開始,必須有效地展開新課,并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重新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不斷掌握學習要領,并把新舊知識能夠聯系在一起。
二、通過設置問題導入
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普遍數學基礎較弱,再加上教師在開始上課時不作任何鋪墊,直奔主題,使得他們對數學徹底失去興趣。比如,在講“復數”前,首先可以提問大家方程x2=-1的解為多少,大家根據平常的知識會說無解,這時,教師可以先賣關子,讓大家聽完這堂課后自然就明白了這個是有解的。然后,引入復數的概念、特點等,使得學生了解到復數的存在。上完課后學生就會明白方程x2=-1只是在實數范圍內沒解,但是在復數范圍內就有解了。這樣逆思維的引入課題,不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會引起他們的思考,究竟有什么神奇的數集存在呢?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就成功地引入了復數的概念,提起了大家學習復數的興趣。由此可見,巧妙地引入主題不僅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能有效地將學生的思維過渡到新的知識點上。
三、借助工具進行新課導入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數學工具引入新課題,如在介紹橢圓的概念前,要求學生在下次上課時帶圖釘、細線等工具,那么學生肯定就十分好奇,數學課要這些東西干什么用呢?上課時,介紹完橢圓概念后,在黑板上用圖釘和細線、粉筆畫出一個橢圓,加深學生對橢圓的理解,讓學生能直觀地看到:橢圓的兩個焦點就是圖釘固定的地方,到兩個焦點的距離之和就是所用的細線,并且看到兩個焦點的距離一定要小于細線的長度,即在橢圓中2c﹤2a。此外,還可以觀察到橢圓上每個點到兩個焦點的距離之和都等于細線的長度。通過這樣的現場演示,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橢圓的定義,并知道怎么畫橢圓。因此,數學工具的引入,不僅可以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并能學會如何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
四、通過多媒體進行新課導入
目前,許多課堂都在用多媒體上課,所以,將難以在課堂上直接演示的數學現象用PPT的形式展現出來,加上動畫放映等,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利于教師引入新課。比如,在推導“三棱錐體積的公式”時,可以用幾何畫板做一個動畫課件,在大屏幕上直接顯示一個三棱柱是怎樣被割成三個三棱錐的。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三棱柱和三棱錐之間的關系,直觀生動的上課方式也容易被大多數學生接受,使得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反應更快。此外,多媒體的應用有利于在課堂教學中舉一反三。所以,多媒體教學在大中專課堂教學中應用,不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他們建立立體思維,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五、通過講故事導入新課
采用故事導入法實際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穿插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的發展歷史以及某個數學知識的故事,采用這樣的方式導入新課課堂。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啟迪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在上新課之前講述和新課知識相關的故事,當然講述的過程不只是教師單純的講解,學生也可以參與到其中,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展現給學生,通過給學生講述科學家堅持真理、不斷探索知識的精神去感動學生,激發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教師再將知識引入課堂。
六、結語
一、溫固知新導入法
溫固知新的教學方法,可以將新舊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從舊知識的復習中自然獲得新知識。例如:在講切割定理時,先復習相交弦定理內容及證明,即“圓”內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然后移動兩弦使其交點在圓外有三種情況。這樣學生較易理解切割線定理、推論的數學表達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敘述定理內容,并總結圓冪定理的共同處是表示線段積相等。區別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點內分線段,而切割線定理,推論是外分線段、切線上定理的兩端點重合。這樣導入,學生能從舊知識的復習中,發現一串新知識,并且掌握了證明線段積相等的方法。
二、類比導入法
在講相似三角形性質時,可以從全等三角形性質為例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對應線段、對應周長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這幾組量怎么樣?這種方法使學生能從類推中促進知識的遷移,發現新知識。
三、親手實踐導入法
親手實踐導入法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知識,發現真理。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時,讓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拼在一起。從而從實踐中總結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使學生享受到發現真理的快樂。
四、反饋導入法
根據信息論的反饋原理,一上課就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由學生的反饋效果給予肯定或糾正后導入新課。如在上直角三角形習題課時,課前可以先擬一個有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討論。
五、設疑式導入法
設疑式導入法是根據中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設一些疑問,創設矛盾,設置懸念,引起思考,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濃厚興趣,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種方法。例如:有一個同學想依照親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塊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帶回家就割出同樣的一塊三角形呢?同學們議論紛紛。然后,我向同學們說,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F在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導入法
演示教具導入法能使學生把抽象的東西,通過演示教具形象、具體、生動、直觀地掌握知識。例如:在講弦切角定義時,先把圓規兩腳分開,將頂點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畫好的圓上,讓兩邊與園相交成圓周角∠BAC,當∠BAC的一邊不動,另一邊AB繞頂點A旋轉到與圓相切時,讓學生觀察這個角的特點,是頂點在圓上一邊與圓相交,另一邊與圓相切。它與圓周角不同處是其中一條邊是圓的切線。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記得牢。
七、直接導入法
它是一上課就把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的一種方法。如在講切割定理時,先將定理的內容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分清已知求證后,師生共同證明。
一、石油工程本科畢業論文特點及教學實踐
(一)論文選題
論文選題應從專業培養目標出發,結合石油工程科研與生產實踐,體現指導教師及本學科科研工作的優勢和特色,使學生能更多地接觸生產實際和學科前沿。合適的選題是做好論文的第一步。選題應簡潔、明確,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工作的主要內容。論文選題既要有一定的深度與廣度,以利于學生得到全面訓練,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又要切實可行,使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經過努力能基本完成,或者可以相對獨立地做出階段性成果。
(二)文獻查閱
選題確定后,應針對選題進行文獻調研,了解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掌握其研究的廣度、深度和已取得的成果,尋找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從而確定本選題研究的起點或突破點。通過調研和文獻查閱、明確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前人研究的成果及不足、基本思路及技術方法,這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完成文獻調研方后可進行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應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介紹與選題有關的科研動態及參考文獻和書目,指導學生系統查閱中、外文參考資料,指導學生撰寫文獻綜述,審閱學生擬定的論文提綱。
(三)論文(設計)指導與撰寫
石油工程是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專業,其畢業論文要求通過對在油田收集的實際資料的整理、描述、作圖、分析,進行研究并得出初步結論。在這一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在學生撰寫論文的各個環節悉心指導,與學生進行交流,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培養學生開展學術研究的素養和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踏實嚴謹的優良學風。論文撰寫要求學生運用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對所選定的某個專業問題進行調研和分析,初步掌握選擇科研題目、查閱文獻、收集資料、確定技術路線、撰寫論文等的方法和技能。學生必須在查閱、調研、實驗、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將研究成果寫成觀點明確、論據充分、數據準確、圖表規范、語言流暢、條理清楚、結構嚴謹的畢業論文。
(四)論文答辯與交流
論文答辯是畢業設計的最后一個環節,亦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通過論文PPT制作和答辯,能鍛煉學生專業表達能力。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畢業論文。在教學實踐中,有的學生對論文中所運用的知識能融會貫通的運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未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還有的可能是概念不清生搬硬套,亦有少數不自覺的學生靠投機取巧,拼湊抄襲論文。在答辯會上,五人組成的答辯委員會把論文中有闡述不清楚、不詳細、不確切、不完善之處提出來,讓作者當場做出回答,從而檢查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是否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和獨立分析能力。
二、本科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分析
(一)指導教師時間投入不足,重科研輕教學
客觀上說,專業教師往往雙肩挑,需要兼顧教學與科研,工作任務重,難以保證在論文指導中投入足夠的時間。主觀上,少數教師亦存在責任心不足及重視不夠的問題。
(二)高校擴招,生源質量相對下降
高校擴招后學生就業壓力大,有的學生致力于考研而未能全力投入,對畢業論文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有的學生因缺乏專業興趣而準備轉方向,或由于專業基礎差,綜合能力差,難以獨立完成論文,依賴教師和同組同學,或在網上搜索相似主題的論文下載、摘錄、拼湊、抄襲,缺乏嚴謹的學風和認真的科學態度。有調查顯示,在已完成的畢業論文中,僅六分之一的學生是獨立完成的;三分之二的學生則部分自己完成,部分參考圖書和網上資料;而有少數學生的論文則由幾篇論文拼湊而成,更有個別同學直接抄襲書本和網絡論文。
(三)論文不規范,論文篇幅過長或過短
章節安排不合理,處理數據和信息的能力差,行文及圖表不規范,參考文獻成為擺設。如圖表標注隨意,錯字錯句普遍[2],這反映了學生缺乏基本的科學訓練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四)論文評審不嚴格
一方面,指導教師和評議員面對質量不高的論文,礙于面子,都會放學生過關,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位論文的質量。另一方面,對質量差別較大的論文,評審給出的分數相似或成績接近,未能有效的鼓勵真正原創論文的學生。
三、對本科畢業論文指導的思考與建議
(一)教師應從思想上真正重視起來
指導教師是學生畢業論文的領航人。要帶好學生,教師應從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責任心,進而引導學生熱愛本專業。指導教師應以身作則,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循循善誘,指導學生逐步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文獻資料的收集、閱讀、整理及使用;培養學生提出論點、綜合論證、總結寫作等基本技能。指導教師應保證定期與學生交流,檢查學生論文進展情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個別指導,深入實習、實驗現場,幫助學生解決論文中遇到的困難,及時調整與完善研究計劃,以確保學生的論文質量。論文初稿完成后,指導教師對學生寫好的畢業論文應仔細審閱,認真寫出評語初稿,做出恰當評價,提出優點和不足,給出成績和評定意見。應讓學生體會到成就事業、鉆研學問所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求索“,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钡钠D苦努力,以及“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睍r豁然開朗的欣喜。教師悉心的指導能與學生真正達到教學相長。
(二)加強學生的學風教育
倡導科學、求實、勇于創新、團結協作的優良學風,嚴肅處理弄虛作假、抄襲等不良行為,讓學生真正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而不僅僅是流于形式的在畢業論文《誠信責任書》上簽名。同時,針對學生缺少系統訓練、往往感到獨立完成畢業論文難度大、壓力大的問題,指導教師應及時對畢業論文撰寫進行系統指導,加強論文寫作規范的訓練。[3]
(三)規范化管理與質量監控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熱情往往會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大腦常會出現特有的興奮,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通常會積極地思考,千方百計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奧秘,以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因此,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個認知特點,采用疑問的方式導入,以觸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學生產生探索“奧秘”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自覺地完成教學目標。案例2:五年級上冊“認識小數”教學片斷。師(板書三個“1”,設疑):同學們,你們認為這三個“1”相等嗎?生:相等。師(在第二個1后面加個0,成為10,在第三個1后面加兩個0,成為100,繼續設疑):現在這三個數還是相等的嗎?生:不相等了。師(設疑啟發):那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讓這三個數仍然相等呢?學生疑惑著思考起來。師(導入):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小數”。通過設疑的方式,層層啟發學生的思維,輕松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新課的學習中,有助于啟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生活導入,遷移運用能力
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許多數學知識都產生于我們的生活之中。而小學生對于生活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和體會,因此,若從生活的角度進行課堂導入,將有助于營造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入手,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體驗和理解數學,遷移他們的實際運用能力。案例3:五年級下冊“認識分數”的教學片斷。師:小朋友們,我們之前已經學過了很多數,誰來說說,我們都學了哪些數字呢?生1:有1、2、3、4、5、6、7、8、9等等。生2:還有33、57、170、280等等很多很多。師:是的,我們學了很多了數,但是這些都是整數。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還有很多情況光用整數是無法完全解決問題的。如我們要把一塊蛋糕平均分給3個或者4個小朋友,則每個小朋友得到的蛋糕是多少呢?學生一臉疑惑狀。師:還是整數嗎?生:不是。師:沒錯,很顯然不會是整數,這就需要一種新的數來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分數(板書)。通過簡短的課前談話,以分蛋糕的事例,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引出“分數”的學習,能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有助于遷移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