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3:06
序論:在您撰寫裝配實訓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實習目的
1.通過在**機床廠生產實習,深入生產第一線進行觀察和調查研究,獲取必要的感性知識和使自己全面地了解機床廠的生產組織形式以及生產過程,了解和掌握本專業基礎的生產實際知識,鞏固和加深已學過的理論知識。
2:在實習期間,通過對典型零件機械加工工藝的分析,以及零件加工過程中所用的機床,夾具、量具等工藝裝備,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起來,讓我們的考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3:通過實習,廣泛接觸工人和聽工人技術人員的專題報告,學習他們的好的增產經驗,技術革新和成果,實踐中的經驗,學習他們在機械行中的無私貢獻精神。
4:通過參觀南通市正鑫機床廠,掌握一臺機床從毛坯到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組織管理,設備選擇和車間布置等方面的知識,擴大知識面,開闊了視野。
5:通過記實習日記,寫實習報告,鍛煉與培養我們的觀察,分析問題以及搜集和整理技術資料等方面的能力。
(二)生產實習的要求
為了達到上述實習目的,生產實習的內容和要求有:
1:機械零件的加工
根據實習工廠的產品,選定幾種典型零件作為實習對象,通過對典型零件機械加工工藝的學習,掌握各類機器零件加工工藝的特點,了解工藝在工廠中所用的機床,刀具,夾具的工作原理和機構以及定位方式,在此基礎上指定其中幾個典型的零件進行重點的分析研究,要求如下:
(1)閱讀和查閱典型零件的零件圖及其加工圖,了解該零件在機床中的功用及工作條件,零件的結構特點及要求,分析此零件的加工工序、工藝。
(2)致了解毛坯的制造工藝過程,找出鑄(鍛)件、型材的分型(模)面。
(3)深入了解零件的制造工藝過程以及零件的制造前所需要的哪些處理,找出現場加工工藝情況;
(4)對主要零件加工工序、工藝做進一步的分析,并做好工序卡片、工藝卡片。
2:裝配工藝
(1)了解機械的裝配組織形式和裝配工藝方法和裝配工藝所需要注意的精度、平行度、垂直度的要求。
(2)了解各種裝配方法中的優、缺點,如何避免缺點;及裝配方法使用類型、要求。
(3)了解典型裝配工具在裝配方法中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和使用方法。
3:基本知識;銑削加工的特點、應用范圍。
(1)所實習搖臂萬能銑床的基本結構、加工范圍。
(2)搖臂萬能銑床中銑刀的種類、結構、應用及安裝。
(3)搖臂萬能銑床常用附件的工作原理、加工方法與應用。
(4)搖臂萬能銑床工件的安裝及定位方式。
(5)平面、溝槽導軌面的銑削方法,尺寸以及一些重要精度的檢驗,銑削用量的選擇。
(三)生產實習的時間:**年12月-**年6月
(四)生產實習的內容
1.搖臂萬能銑床的主要特點是可以轉任何一個角度,所應用的場合一般是單件小批量生產。
2.搖臂萬能銑床的六大件分別是懸梁、轉盤、床身、工作臺、床鞍、升降臺;該銑床的導軌分為移置導軌和滑動導軌兩種導軌,其中滑動導軌需要淬火處理,一般較長的導軌需要淬火。
3.搖臂萬能銑床在銑齒輪時需要裝分度頭,裝刀時刀具與主軸錐面緊密結合,這樣使不易變形;同時銑床的錐度有7:24不能自鎖,而莫氏錐度能自鎖。
4.牛頭刨床加工效率低,應加工窄長面工件,萬能磨床可以磨軸類外圓柱、孔、和錐面;以及加工其他東西。
4.工作臺面加工需要注意:平行度,平面度,精度等;工作臺面表面需要進行淬火處理;在安裝時需要用百分表進行精度調整而且精度的調整要與國家標準來對照。
5.床鞍軸承上、下兩半圓在鏜床上安裝好以后再進行加工。
6.升降臺之間設計迷宮形油槽的作用是為了讓油不易益處,使工作臺面能夠有效地。
7.萬能搖臂銑床X軸方向絲桿動,螺母不動;Y軸方向絲桿不動,螺母動;Z軸方向絲桿動,螺母不動;當絲桿不動螺母不動時就是卡死現象。
8.銑床與刨床加工工件的不同特點:銑床用于加工較大的面(如底面),加工效率較高;而刨床加工T形槽和窄長面(如導軌面)。
9.粗磨與精磨得基準是統一的,定位時與百分表接觸,如果機床本身精度有問題需要人工進行精度的調整。
10.夾緊與孔的大小,接觸面的面積大小,水平面是否水平有著密切的聯系;
11.工作臺一般用鑄件毛坯來加工,材料牌號HT250,僅第一步,鉗(劃線)分為兩個步驟:一、以劃線為基準,劃出臺面余量線、中心線;二、其余按要求劃出各面的余量加工線;此道工序在大件車間完成,在銑床或刨床上加工;
12.升降臺的導軌面有兩種:水平導軌面、垂直導軌面;
13.砂輪越程槽:為了加工方便而設立的,此砂輪越程槽在刨床上加工;設立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在加工燕尾導軌時將刀具打壞;
14.加工工件時需要考慮效率、成本、和精度,具體要求由工廠情況而定;
15.在機床上加工工件時,必須用夾具裝好夾牢工件。將工件裝好,就是在機床上確定工件相對于刀具的正確位置,這一過程稱為定位。將工件夾牢,就是對工件施加作用力,使之在已經定好的位置上將工件可靠地夾緊,這一過程稱為夾緊。從定位到夾緊的全過程,稱為裝夾。
16.工件的裝夾方法有找正裝夾法和夾具裝夾法兩種。找正裝夾方法是以工件的有關表面或專門劃出的線痕作為找正依據,用劃針或指示表進行找正,將工件正確定位,然后將工件夾用虎鉗中,按側邊劃出的加工線痕,用劃針找正。
17.工作夾緊概述
夾緊的目的是防止工件在切削力、重力、慣性力等的作用下發生位移或振動,以免破壞工件的定位。因此正確設計的夾緊機構應滿足下列基本要求:
(1)夾緊應不破壞工件的正確定位;
(2)夾緊裝置應有足夠的剛性;
(3)夾緊時不應破壞工件表面,不應使工件產生超過允許范圍的變形;
(4)能用較小的夾緊力獲得所需的夾緊效果;
(5)工藝性好,在保證生產率的前提下結構應簡單,便于制造、維修和操作。手動夾緊機構應具有自鎖性能。
18.工件在夾具中定位的任務是:使同一工序中的一批工件都能在夾具中占據正確的位置。工件定位的實質就是要限制對加工有影響的自由度。
19.加工中心中貼塑導軌的加工過程:加工面拉毛、滑銑、晾干、涂膠、最后壓緊,一般要壓緊48小時。
20.在檢驗燕尾是否是55度,應于標準化進行接觸磨(涂色法)。
21.工作面是否水平需要水平儀來檢測,將水平儀放在橋板上首尾相接,依次測量。
22.若精加工以后的重要工作面上有夾砂和氣孔時,先將夾砂和氣孔鉆掉,然后再進行塞補。
23.在介紹測量工作臺面平面度時,先建立一個假想平面,在上面放三個等高塊,需要用平尺和可調量塊。
24.發藍處理:強制性的氧化措施
25.升降臺的砂輪機越程槽加工時一定要在淬火之前,因為淬火之后工件不易加工。
26.工作臺的加工先加工工作臺面,再以工作臺面為粗基準加工導軌面。
27.鏜床夾具鏜床夾具又稱鏜模,是一種精密夾具,主要用于加工箱體類零件零件上的孔或孔系。
28.鏜床夾具由主要部分組一個完整的鏜床夾具,應該由夾具體、定位裝置、夾緊裝置、帶有引導元件的導向支架及套筒、鏜桿等主要部分組成。
29.工件在鏜床夾具上常用的定位形式工件在鏜床夾具上常用的定位形式有用圓柱孔、外圓柱面、平面、V形面及用圓柱銷同V形導軌面、圓柱銷同平面、垂直面的聯合定位等。
安裝公司常德元2016年5月11日
目錄
一、 風機的結構以及開箱檢查
二、風機的搬運和吊裝三、風機的清洗和檢查四、風機基礎檢查五、風機安裝墊鐵布置的要求六、風機軸承座的找正、調平七、風機機殼組裝八、電動機與風機找正時的要求九、風機進氣和排氣管道的安裝十、風機的試運轉
一、風機的結構以及開箱檢查
1、風機的結構 風機主要由機殼、葉輪、進風口、出風口、調節門、轉動軸、軸承座、聯軸器及驅動風機的主電機組成。2、風機的開箱檢查 按設備裝箱單清點風機的零件、部件,重點核對葉輪、機殼和其他部位的主要安裝尺寸,并應與設計相符;風機進口和出口的方向(或角度)應與設計相符;葉輪旋轉方向和導流葉片的導流方向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轉動軸和葉輪等主要部件應無碰傷和明顯變形;風機外露部分各加工面應無銹蝕;整體出廠的風機,進氣口和排氣口應蓋板遮蓋,并應防止塵土和雜物進入。
二、風機的搬運和吊裝
1、整體出廠的風機搬運和吊裝時,繩索不得捆綁在機殼上蓋的吊耳上。2、解體出廠的風機繩索的捆綁不得損傷機件表面;轉動軸軸頸、測振部位均不應作為捆綁部位;轉動軸和機殼的吊裝應保持水平。3、當輸送特殊介質的風機轉動軸、葉輪及機殼內涂有保護層時,應妥善保護,不得損壞。尤其是葉輪及機殼不能直接放在地上滾動或移動。4、所有零部件應存放在枕木上且通風良好。5、葉輪、轉動軸和所有松散件要包裝完好。
三、風機的清洗和檢查
1、應將轉動軸、軸承座等拆開并清洗。2、大型風機配套的軸承一般為滑動軸承。滑動軸承要進行刮瓦和驗瓦,合格后方可進行安裝。軸承的冷卻水管路應暢通,并應對整個系統進行試壓;試驗壓力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當設備技術文件無規定時,其壓力不應低于0.4Mpa。3、調節機構應清洗潔凈,其轉動應靈活性;各機件和附屬設備應清洗潔凈;當有銹蝕時應清除,并應防止安裝期間再產生銹蝕。系統中的油泵、過濾器、油冷動器和安全閥等應拆卸清洗。油冷卻器應作嚴密試驗;氣體冷卻器應拆卸清洗潔凈后,再作嚴密試驗;氣體管路的閥門和調節裝置應清洗潔凈,當無特殊要求時,可不作嚴密性試驗。
四、風機的基礎檢查
1、風機基礎檢查的內容以及要求
序 號
檢查部位
允許偏差
檢測儀器
1
基礎外形尺寸
±30mm
鋼卷尺,經緯儀
2
基礎平面標高
0~20mm
精密水準儀
3
基準點標高對廠區零點標高
±3mm
精密水準儀
4
中心線間的距離
±1mm
鋼卷尺,彈簧秤
5
地腳螺栓孔中心位置
±10mm
鋼卷尺
6
地腳螺栓孔深度
0~20mm
鋼卷尺
7
地腳螺栓孔垂直度
5/1000
鋼卷尺,吊線錘
五、風機安裝墊鐵布置的要求
1、按風機的性能選擇平墊鐵和成對斜墊鐵。對于轉速超過3000r/min的風機,各塊墊鐵必須進行各個面的精加工,各塊墊鐵之間的接觸面面積均不應小于接合面的70%,局部間隙不應大于0.05mm。2、座漿法平墊鐵的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1/1000,同時各部分的平墊鐵應保持在同一標高位置上,其標高的允許偏差為±1mm;無墊鐵安裝法埋設的臨時墊鐵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2/1000,其標高的允許偏差為±2mm;采用壓漿法施工時,及時檢查墊鐵之間的間隙。
六、風機軸承座的找正、調平
軸承座安裝在基礎墊鐵上以后必須測量安裝標高。其縱向和橫向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1/1000;軸承孔對轉動軸軸線在水平面的對稱度應符合下列要求:a、每個軸承孔分面的縱向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04/1000。b、每個軸承孔中分面的橫向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08/1000。c、主軸軸頸處的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04/1000。 找正合格后,可以擰緊軸承座的地腳螺栓。七、風機機殼組裝
1、機殼組裝時,應以轉動軸軸線為基準找正機殼的位置,機殼進風口或密封圈與葉輪進口圈的軸向插入深度和徑向間隙應調整到設備技術文件規定的范圍內。當設備技術文件無規定時,軸向插入深度應為葉輪外徑的10/1000,徑向間隙應均勻,其間隙值應為葉輪外徑的1.5/1000~3/1000(外徑小者取大值)。高溫風機應預留熱膨脹量。2、上下機殼的結合面應貼合;未擰緊螺栓之前其局部間隙應符合下列要求:a、工作壓力小于或等于1MPa時,間隙值不應大于0.12mm;工作壓力大于1MPa時,間隙值不應大于0.10mm。b、當超過上述間隙值時應查找原因,并應消除內裝件過盈或局部堆高因機殼變形引起誤差,且在擰緊螺栓后又能消除間隙時,在不影響機器裝配精度的情況下,可不作修整;c、結合面之間,當無特殊要求時,應均勻涂上密封涂料。八、電動機與風機找正時的要求
安裝風機與電機的聯軸器,軸與聯軸器的配合為過渡配合,推薦在油中均勻加熱聯軸器,在機油盆中加熱至80℃~100℃,并保持20~40min,加熱時聯軸器應放在網格上,并利用200℃玻璃溫度計進行測量,可便于安裝,并保證安裝到位。1、兩半聯軸器之間的間隙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對具有滑動軸承的電動機,應在測定電機轉子的磁力中心位置后再確定聯軸器間的間隙。2、聯軸器的軸向、徑向跳動偏差不應大于0.50mm。3、風機的縱向和橫向安裝水平應在主軸和進氣口、排氣口法蘭面上進行測量,其偏差均不應大于0.2/1000。
4、風機安裝時,應檢查正、反兩個方向轉動軸的轉向、轉動軸與機殼間隙、葉輪與機殼間隙,其間隙值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九、風機進氣和排氣管道的安裝
風機的進氣、排氣管道的安裝,除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執行外,還應符合下列要求: 風機的進氣、排氣系統的管道、大型閥件、調節裝置、冷卻裝置和油系統等管路均應有單獨的支承,并與基礎或其它建筑物連接牢固;與風機進氣口和排氣口法蘭相連的直管段上,不得有阻礙熱脹冷縮的固定支撐;各管路與風機連接時,法蘭面應對中并平行;氣路系統中補償器的安裝,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管路與機殼連接時,機殼不應承受外力;連接后,應復測機組的安裝水平和主要間隙,并符合要求。十、風機試運轉
1、 風機試運轉前應符合下列要求:
關鍵詞 汽車車門裝配 項目教學 實訓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1 汽車拆裝與調試課程性質
隨著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高職院校的汽車類專業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課程改革,汽車拆裝與調試是高職汽車類汽車制造與裝配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核心主干課程,是根據汽車制造企業汽車裝配崗位的工作情況,在與企業合作的基礎上,結合國家“汽車裝配工”標準,明確了該崗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并依此確定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及職業素質的養成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2 汽車拆裝與調試課程教學思路
其課程的教學內容總體設計思路是: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汽車分裝線裝配—內飾線裝配—底盤線裝配—最終線裝配—調試返修典型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遵循“崗位職業素質培養”和“崗位操作能力培養”相輔相成的原則,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學會完成相應工作任務,并構建相關的理論知識,發展職業能力。課程內容突出對學生汽車裝調職業能力的培養,并將汽車裝調工藝基礎知識、班組管理基礎知識和生產現場管理知識等融入教學過程,同時充分考慮了高等職業教育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并融合了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 汽車車門裝配項目教學案例
汽車車門裝配就是汽車分裝線裝配子項目,根據汽車廠汽車廠工作實際情況,安排汽車車門裝配項目教學一般步驟如下:布置車門裝配工作任務、收集相關信息(學生預習、查閱資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評估、交流討論及老師進行總結點評。
3.1 布置車門裝配工作任務
針對車門裝配工作任務主要有以下2點:(1)個人能獨立按規范完成長安微車車門裝配;(2)按流水線裝配的形式能順利完成各個操作工位的裝配任務;
3.2 收集相關信息
學生通過預習教材、查閱汽車維修手冊、電腦上網等對長安微車車門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進行掌握,特別對玻璃升降機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和裝配過程重點進行掌握。
3.3 制定計劃
制定計劃主要在實操之前確定以下幾個內容:(1)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2)制定長安微車車門個人裝配工藝及學生組成流水線的裝配工藝;(3)裝配中每個工位的工具使用;(4)裝配中每個工位的裝配標準以及以及車門裝配過程中的注意事項;(5)實訓操作環節。
3.4 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就是按完成工作項目的需要和崗位操作規程,結合職業技能證書考證組織教材內容、裝配工藝卡及維修手冊等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車門裝配實訓, 重在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深學生對裝配、檢測設備的認識和理解。要通過對車門裝配實訓的操作訓練、分析,查找相關汽車維修手冊及教材等增強理論知識,增加實踐實操內容,強調理論在實踐過程中的應用。
3.5 檢查評估
車門裝配實訓結束后對學生進行車門個人裝配及分組流水線裝配兩項實訓檢查評估,主要是考核學生個人操作車門裝配技能及團隊協作車門裝配流水線工位操作技能。
技能考核主要是考核學生的工具使用、工藝卡片的識讀能力和現場5S管理是否到位等。
3.6 交流討論及老師總結
考核完成后學生之間分組互相交流車門裝配的技能,互相指出對方的裝配優缺點,并在現場互相進行實訓操作來達到學生掌握該次課的教學目標。
老師總結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指出學生的問題:(1)安裝的實操技能:主要總結學生安裝過程各工位工具使用是否正確,裝配是否按工藝卡片執行情況,特別是玻璃升降器等重點工位的安裝是否到位。(2)理論知識:主要總結汽車車門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4 教學思考及建議
綜上,汽車裝配于調試課程汽車車門裝配項目教學案例中有以下幾點教學思考及建議:
4.1 怎么布置教學實訓工作任務
教師布置教學實訓工作任務時,應著重考慮下列問題:
(1)布置實訓工作任務時,應考慮不同班級以及同班級學生基礎的差異性,學生分組應盡量同一基礎性的分在一組。實訓工作任務中盡量培養學生的個人技能和個人在團隊實操工作中的技能。
(2)授課前應研究實訓工作內容和過程,實踐項目應自己課前操作,充分準備在實訓工作過程討論中可能會涉及的相關汽車裝配與調試知識,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容易犯的錯誤及可能會提出的疑問。
(3)布置實訓工作任務時,如何使實訓工作任務的介紹具有吸引力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討論的熱情?如車門教學過程中自己設計組裝車門生產線等。
(4)在實訓工作任務評價時,采用合適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工作過程,切記不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以鼓勵為主,重點在于幫助學生尋求更優化的工作方法。
4.2 怎么對學生分組
在項目教學中,將學生分組是一個重要的準備環節。學生的分組應根據班級學生人數和實訓設備臺套數來決定。考慮到既要讓小組的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工作過程、有動手的機會;又不能因為小組過多而導致教學時間過長,因此每小組的人數要合理。我校的汽車裝配與調試課程所能利用的各類實訓設備均按 10臺套配置,因此每 4人組成一個小組,每 40人為一個教學批次。
學生分組后,為使每個小組的學習和工作能有序開展,由教師指定一名綜合素質較強的同學擔任組長,各小組成員在組長帶領下,根據任務要求,遵循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的普適工作過程,團隊協作地完成任務,達到任務目標。
4.3 怎么進行教學實施
根據汽車車門教學案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注重以下幾點:
(1)在汽車整車、零部件裝配與調試教學過程中,應完全建立企業總、分裝生產線教學模式,讓學生感受汽車總、分裝生產線實際操作過程,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未來進入汽車生產企業工作培養很好的汽車裝配崗位的適應能力。
(2)由于各個學校的實踐場地及設備不同,很多學校很難滿足按企業生產線教學模式,進入對口的汽車企業生產線現場教學肯定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沒有這些條件,可以使用簡單的周轉車作為流動的生產線(人工推),將所要裝配的部件的各個零件按企業生產線工位的模式進行放置,對學生進行每個工位分配并任命組長、巡驗員等組成簡單的汽車企業的零部件的生產線的生產教學模式。
(3)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在一個班中分成幾個組同時對其中的汽車部件進行生產線裝配比賽(主要考核裝配規范性、完成時間及裝配完成質量),讓學生感受團隊操作帶來的生產效率。
(4)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還應盡量考慮學生的差異性,根據學生對理論及實踐掌握能力的不同,對每個學生的不足處分別進行重點教學。
(5)教學教學過程完成后,應組織學生互相討論交流,老師應對實踐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點評總結。
(6)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還應重視汽車專業領域新技術(如新能源汽車技術)、新的裝配工藝、智能裝配汽車技術的發展趨勢。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發展的空間,努力培養學生汽車裝配與調試的實踐職業技能和創新技能。
4.4 怎么進行教學檢查評估
(1)改革傳統對學生單一理論評價手段和方法,多采用平時項目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操作作為評價手段, 并對汽車裝配與調試課程各個操作項目進行個人操作與團隊操作相結合的評價模式。
(2)注重評價的多元性,如專業知識、技能、班組管理、現場管理、職業素養等考核項目。
(3)應注重考核學生裝配調試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的動手能力、裝配調試過程中碰到問題的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對在裝配與調試汽車實訓過程學習中有獨特見解創新能力的學生應予以特別激勵,全面綜合評價學生能力。
(4)該課程的最終考核為平時實訓和期末考試各占50%方式。
模具拆裝實訓目的
模具拆裝實訓,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綜合實訓運用已學知識和技能對模具典型結構設計安裝調試有全面的認識,為理論課的學習和課程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
2. 模具拆裝實訓的要求
掌握典型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結構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互相間的配合關系以及模具安裝調試過程:能正確地使用模具裝配常用的工具和輔具;能正確地繪制模具結構圖、部件圖和零件圖;能對所拆裝的模具結構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案;能正確描述出該模具的動作過程。
二、模具拆裝實訓前的準備
拆裝的模具類型 常見注射模具一套。
2. 拆裝工具 游標卡尺(大小各一套)、內六角扳手(公制)、橡皮錘、螺絲刀子等常用鉗工工具。
三、實訓地點
實訓樓二樓刀具實驗室。
四、模具拆裝時的注意事項
拆裝和裝配模具時,首先應仔細觀察模具,務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裝配關系和緊固方法,并按正確的方法進行操作,以免損壞模具零件。
2. 分開模具前要將各零件聯接關系做好記號。
3. 不準用錘頭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變形。
4. 導柱和導套不要拆掉。
5. 畫出模具的裝配草圖和重要的工作零件圖。
6. 模具拆裝完畢要清楚模具的動作過程及每個零部件的功用。
五、裝配步驟及方法
確定裝配基準
2. 裝配各組件,如導向系統、型芯、澆口套、加熱和冷卻系統、頂出系統等。
3. 擬定裝配順序,按順序將動模和定模裝配起來。
六、實訓報告要求
(1)按比例繪出你所拆裝的模具的結構圖和工作零件(上模、下模)圖;(計算機繪圖、手工繪制均可)
(2)詳細列出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稱、數量、用途及其所選用的材料;若選用的是標準件則列出標準代號;
(3)簡述你所拆裝的塑料模具的類型、結構和工作原理(動作過程);
(4)簡述你所拆裝的模具的拆裝過程及有關注意事項。
(5)對模具拆裝實訓的體會和收獲進行總結(要求300字)。
拆裝的塑料模具的類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類型: 注 塑 模 系列——斜頂模
結構圖
工作原理:
將已熔融狀態(即粘流態)的塑料注射入閉合好的模腔內,經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藝過程。
注射成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壓注射—充模冷卻—啟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閉模,進行下一個循環。
凸模
凹模
模具拆裝實驗注意事項
1、模具拆裝時,注意上下模(或動定模)在合模狀雙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注意輕放、穩放。
2、進行模具拆裝工作前必須檢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規程操作,注意正確使用工量具。
3、拆裝模具時,首先應了解模具的工作性能,基本結構及各部分的重要性,按次序拆裝。
掌握典型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結構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互相間的配合關系以及模具安裝調試過程:能正確地使用模具裝配常用的工具和輔具;能正確地繪制模具結構圖、部件圖和零件圖;能對所拆裝的模具結構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案;能正確描述出該模具的動作過程。
模具拆裝實訓,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綜合實訓運用已學知識和技能對模具典型結構設計安裝調試有全面的認識,為理論課的學習和課程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模具拆裝實訓前的準備
1.拆裝的模具類型常見注射模具一套。
2.拆裝工具游標卡尺(大小各一套)、內六角扳手(公制)、橡皮錘、螺絲刀子等常用鉗工工具。
三、實訓地點
實訓樓二樓刀具實驗室。
四、模具拆裝時的注意事項
1.拆裝和裝配模具時,首先應仔細觀察模具,務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裝配關系和緊固方法,并按正確的方法進行操作,以免損壞模具零件。
2.分開模具前要將各零件聯接關系做好記號。
3.不準用錘頭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變形。
4.導柱和導套不要拆掉。
5.畫出模具的裝配草圖和重要的工作零件圖。
6.模具拆裝完畢要清楚模具的動作過程及每個零部件的功用。
五、裝配步驟及方法
1.確定裝配基準
2.裝配各組件,如導向系統、型芯、澆口套、加熱和冷卻系統、頂出系統等。
3.擬定裝配順序,按順序將動模和定模裝配起來。
六、實訓報告要求
(1)按比例繪出你所拆裝的模具的結構圖和工作零件(上模、下模)圖;(計算機繪圖、手工繪制均可)
(2)詳細列出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稱、數量、用途及其所選用的材料;若選用的是標準件則列出標準代號;
(3)簡述你所拆裝的塑料模具的類型、結構和工作原理(動作過程);
(4)簡述你所拆裝的模具的拆裝過程及有關注意事項。
(5)對模具拆裝實訓的體會和收獲進行總結
拆裝的塑料模具的類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類型:注塑模系列——斜頂模
工作原理:
將已熔融狀態(即粘流態)的塑料注射入閉合好的模腔內,經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藝過程。
注射成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壓注射—充模冷卻—啟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閉模,進行下一個循環。
模具拆裝實驗注意事項
1、模具拆裝時,注意上下模(或動定模)在合模狀雙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注意輕放、穩放。
2、進行模具拆裝工作前必須檢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規程操作,注意正確使用工量具。
3、拆裝模具時,首先應了解模具的工作性能,基本結構及各部分的重要性,按次序拆裝。
4、拆卸零部件應盡可能放在一起,不要亂丟亂放,注意放穩放好,工作地點要經常保持清潔,通道不準放置零部件或者工具。
5、拆卸模具的彈性零件時應防止零件突然彈出傷人。
6、傳遞物件要小心,不得隨意投擲,以免傷及他人。
7、不能用拆裝工具玩耍、打鬧,以免傷人。
8、拆裝結束后,清點工具。
實訓總結
關鍵詞:鉗工實訓;階段教學
筆者總結教學經驗,把鉗工實訓分為以下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逐項落實技能訓練的階段目標。
一、基本操作技能訓練階段
本階段以講解鉗工基本知識和安全操作規程,工、量具和設備的使用與操作,培養學生正確掌握各項基本操作技能的動作要領、操作姿勢和操作方法為重點。理論課采用多媒體課件、實訓課采用示范操作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每個項目訓練前,要先以形象生動的語言講清與本項目相關的知識、動作要領和操作姿勢;再用規范而準確的動作示范,讓學生清晰地觀察示范操作的每個細節;然后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動作去模仿訓練。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的操作并加強指導,使學生始終以規范、準確的姿勢、動作去進行訓練。在整個實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貫徹講練結合的原則,堅持手把手地指導。發現個別不規范的姿勢、動作要及時予以糾正;發現共性問題要及時地進行集中示范指導。
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應用專業理論知識,學會如何解決在操作中出現的困難。例如,在鋸削訓練中,當遇到深縫鋸削時,鋸弓寬度不夠時,可以將鋸弓側轉90°或反轉180°繼續鋸削。(如圖1)
二、基本工件操作訓練階段
本階段以培養學生對基本工件的工藝分析和工藝步驟編制能力,增強學生掌握工件加工方法和尺寸精度控制以及解尺寸鏈的能力,逐步提高基本操作技能水平以及測量技術,有效地融合各單項基本操作為重點。實訓教學中,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先自行編寫工藝,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最后將每組的結論綜合講解,讓學生在討論中深化理解,在訓練中提升技能。
例如,燕尾型配合訓練(如圖),可根據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提出相關的問題,如:該工件的加工工藝?分析參數40±0.10尺寸能不能直接測量?采用間接測量方法應注意控制哪些相關的工藝尺寸?等等。首先,要求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根據圖紙的要求,分析圖樣的形狀、尺寸精度、形位公差以及配合精度,編制工藝步驟,確定測量方法,學生再按照各自編制的工藝步驟進行分析,得出合理的加工方法。然后,教師根據每組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對每組學生存在的問題給予點評,并講解正確的加工工藝過程。這樣,學生通過對典型燕尾配合的練習,牢固掌握了測量棒的使用,無論題型怎么變化,都可以融會貫通,從而提高了工藝分析能力、尺寸精度控制能力,促進了技能技巧的形成。(如圖2)
三、裝配操作技能訓練階段
本階段以培養學生編制裝配工藝規程和解裝配尺寸鏈的能力,培養學生對常用機構及部件裝配和調整的能力,培養學生故障原因分析和檢驗的能力為重點。采用學生探究式訓練,工藝知識的講解與技能訓練交互并進的教學方法。
在訓練過程中,可采取工藝知識的講解與技能訓練交互并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運用裝配理論知識指導裝配技能訓練,在技能訓練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例如,螺紋連接的訓練中,首先教師要講解螺紋連接裝配的技術要求,然后逐一講解螺紋連接裝配常用的工具,每一種工具的使用方法,再讓學生進行典型螺紋連接練習。這樣,不但可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透徹、記憶深刻,而且可使學生體會到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之間的互補互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訓練指導中,要多多引導學生對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進行探究和總結,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融會貫通。如裝配順序、對稱連接調整方法、齒輪傳動、故障原因分析等,都有一些規律可循,都可進行總結歸納,從而使學生能靈活有效地運用規律來解決實際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實際經驗。
四、等級考核強化訓練階段
本階段以提高學生對中等復雜工件的工藝分析和工藝步驟編制能力,能分析和處理在銼配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能達到銼配精度的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術、測量技術,具備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的能力為重點。實訓項目的選用原則上不超出等級考核大綱的范圍及內容要求,強調對典型考工件的反復訓練,全面提高操作技術要求,為等級工考試做好充分的準備。
針對鉗工等級工考試的基本要求以及各類題型進行典型考工件的強化訓練,對于技能考核的要求,鉗工的典型考工件較多,例如“凹凸T形配” “變通板” “燕尾銼配”,等等。當然每次實訓時都要建立一個評分標準。學生對照這個標準,可以了解實訓的要求,教師利用這個標準,方便對學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評價;學生發現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進,教師對學生的成績及時予以肯定,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教師還應注意利用技能評價,引導學生進行相互比較,增加競爭意識,形成你爭我趕的局面,提高學生學生的積極性。
此外,還要指導學生對工件的加工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從而提高學生的工件加工速度。在這一階段教師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對關鍵部位的銼配、測量方法的靈活應用,啟發學生尋找省時和先進的加工方法,激發其求知欲,培養其創新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采用階段教學法對鉗工實訓教學的實踐證明,階段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實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了在實訓過程中利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職業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溝通和協作能力,縮小了學生自身能力與企業要求的差距??傊?,分段教學要圍繞技能訓練的總體目標,做好各階段之間的銜接和過渡。要根據不同階段的訓練目標,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組織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佛山市高明區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蔣增福主編.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關鍵詞:中職;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實訓
電子信息技術專業是實操性很強的專業,應加強對學生實訓技能的培養,走專業對接產業的實訓之路。近年來,在畢業生跟蹤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校圍繞產業需求培養人才,“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按照就業需要配置教育資源,以電話機組裝為改革突破口,積極探索優化整合實訓,使課程與崗位對接,學生具有較熟練的專業技能和適應職業崗位的能力,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一、開展跟蹤調查,反思教學狀況
從2006年起,我校先后到東莞諾基亞、深圳新美亞、佛山普立華等10多家大型電子就業基地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了解畢業生的從業動態,加快職教改革。從調研中發現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畢業生專業技能較差,如有的學生儀表儀器不會用,在測量時不會選擇檔位;有的不會判別元器件,讀不懂電路圖,更不會維修。筆者認為教學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如下:(1)課程分散,內容重復。(2)時段分散,效率不高。(3)器材短缺,學練脫節。(4)考評脫節,激勵不足。
為此,針對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以電話機裝配為突破口,優化內容,整合課程,強化實訓,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整合專業課程,優化教學內容
整合專業課程和優化教學內容是實訓成功的前提。課程改革應以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加強實踐教學,創新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密切聯系現代電子工程中的實際應用。
1.整合課程,優化內容。
通過優化教材內容,把“手機原理與維修” “電話機原理與維修”和“SMT實訓教程”等課程整合,把“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 “電子實驗”和“電子制作”等課程整合,減少重復部分,提高學習效率,力求學以致用,為電話機裝配做好基本知識技能準備。
2.刪繁就簡,突出重點。
我校使用的是陳振源主編的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電話機原理與維修》第2版。由于原書有八章,內容繁多,有許多不適應現代企業的崗位要求。為此,刪繁就簡,只選學與實際用途有關的章節,并以撥號電路、通話電路、振鈴電路等三章為重點,使學用結合更加緊密。
3.重組環節,把握要點。
電話機實訓目標是使學生形成組裝和維修的實踐技能,所以實訓過程沒有按照原教材的十五個環節進行,而是以技能為核心,重組實訓環節,把握要點,放棄煩瑣的理論分析和多余的測試內容,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集中精力主攻“振鈴、撥號、通話”三大電路功能,以集中強化的手段形成技能。
4.調整順序,循序漸進。
電話機的實訓過程是先裝振鈴電路,再裝撥號電路,最后裝通話電路。這三個電路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而教材卻不是這樣編排,不利于學生實訓。為此,筆者對教材的學習次序進行了調整,學生更易掌握,學習興趣更濃,教學效果更好。
三、優選實訓項目,樹立職業意識
合適的項目和充足的器材是實訓成功的保證。電話機組裝是電子信息產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產品,電子技術專業選取這個項目進行實訓教學,實現了專業對接產業;它將基本焊接技能訓練、電子裝配工藝知識和創新啟蒙有機結合,使課程與崗位對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和職業意識。
1.優選項目,確保質量。
電話機組裝實訓認真優選項目,最后選定質量較好的LM-898電話機組裝件。該機設計合理,線路板質量可靠,振鈴芯片采用與LS2411功能相同的DBL5001,撥號芯片采用HM9102C,這兩塊芯片教材都有對應的內容,整機電路與教材的HA838(6)P/T電話機的整機電路基本相同,學生在實訓或作業中有書可查,有章可索,確保教材與技能點對接,有利于實訓質量的提高。
2.備足材料,確保效果。
備足材料是裝配成功的基本保證。我校在訂購器材元件時,除給每人提供一套完整的實訓材料配件外,還訂購了二十套用于教師制作項目的演示電路和小組長的前期實訓套件。對于二十七種易損易丟失元件,各有十個備件,以便學生丟失或燒壞元件時補充,同時備好萬用表、電烙鐵等相關器材;備足裝配時使用的工具與材料,確保一體化實訓的成功實施。
3.樹立意識,養成習慣。
為提高電話機裝配的成功率,在元件發放時,要求每位學生簽名認領,增強責任和節約意識。提示學生核對元件數量及型號與圖紙是否一致;注意電解電容的極性,受話器、駐極體送話器等元件焊接前先用萬用表檢測是否完好。小組長監督實訓過程,從元件測試到焊接都注重培養學生的工藝習慣,使學生逐步樹立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意識,養成良好的職業規范和工作習慣。
四、整合實訓時段,強化實訓技能
整合實訓時段是實訓成功的核心,也是強化技能的重要環節。為此,把過去分散的實訓時段整合起來,先培養骨干,再集中四天時間,按基本流程裝配電話機整機, 實現“做中學,做中教”,強化實訓技能。
1.小組裝配,培養骨干。
實訓前一周,安排九個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為小組長。用四個晚上時間輔導,進行振鈴電路、撥號電路、通話電路和整機裝配制作。師生一起按實訓階段同步裝配,先制作五個示范電路,并拍攝相應的圖片作為教學資源。每個制作都記錄實訓中出現的問題,每次制作后進行小結,師生共同編寫“安裝步驟與注意事項”,全班發放,人手一份。通過這一過程,培養了骨干,為全班實訓做好充分準備。
2.合理安排,目標明確。
在電話機整機裝配中,安排連續四天時間,每天實訓時間分為上午、下午兩段,每段都有明確目標,課外作業與實訓內容緊密結合,在培養實訓技能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每段實訓先由學生簡述該模塊的基本理論知識,后由教師示范,布置實訓安排,再進行相應實訓項目,最后教師小結實訓情況(見下表)。
3.按步實訓,強化技能。
每段實訓前教師先用投影展示示范電路作品供學生參考,講清元器件識別和安裝焊接事項,明確制作流程,分組按步實訓,教師巡回指導,注重技能形成。關注一些因工藝問題而出現的故障,引導學生分析,掌握要領,力求減少各種故障或燒壞芯片的情況。學生常會出現裝好電路而原理不求甚解的情況,這時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從原理入手理解安裝過程,初步具備分析故障的能力。
4.重視評價,總結提高。
評價激勵是實訓不可缺少的環節,總結提高是實訓的必要過程。學生完成裝配后試機,教師作好記錄,學生進行自評。整機制作完成后,召開班級小結會,每組學生自我評價,介紹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辦法和成功感受,教師對優秀作品進行點評,及時表揚鼓勵。通過評價和總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五、優化整合實訓,教學效果顯著
1.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實訓結果表明,利用四天時間集中實訓,學生沒有其他課程的學習壓力,能夠集中精力完成電話機組裝。同時,由于要求明確,計劃周到,操作流程清晰,電路資料完善,工具元件準備充分,整個實訓過程順利,學生感覺良好,學習興趣濃厚。
2.整合實訓成功率高。
由于整合課時使實訓時段連續,時間充分,精力集中,元器件不會丟失。任課教師全程協助管理,課堂紀律良好,所以裝配成功率很高。這次實訓共發放套件62套,收回產品62件,58件檢驗合格,成功率達93.5%。
3.理論聯系實踐效果好。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把技能升華到理論高度,是實訓過程的重要環節。在學生完成每個電路實訓的同時,通過階段小結、教師指導、課外作業等形式,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畢業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強。
經過整合實訓,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為畢業生上崗就業打下良好基礎。據統計,2010屆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畢業生,大部分被珠三角大型跨國企業集團錄用從事修理員、技術員等崗位,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9.6%。畢業生技術能力較強,敬業精神好,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得到企業人事、技術主管的一致好評。
通過三年來的實踐,優化整合實訓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實踐表明集中實訓符合中職生的實際狀況,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學生真正成為技能教學的主動要素,提升了專業技能,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畢業生就業質量明顯提升。
(作者單位:清遠市清城區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李令奇,胡廣成.電話機原理與維修[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2.
[2]陳子聰.手機原理與維修實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