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2:15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閱讀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考試中令學生最頭疼的一個問題。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弱,這類試題的失分最多。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一直是語文教師奮斗的方向。閱讀是心靈交流的過程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對提高學生的素質、健全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人格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培養學生獲得知識的有效途徑;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師重要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那么,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進行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后,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借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點撥、啟發、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边@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學生自覺、專心的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靜下心閱讀文章;其次,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
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后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理解語言的能力
1.閱讀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內容和形式,語言也不例外。語言的內容和形式是緊密結合的,是無法割裂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有了兩層意義:一是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二是理解語言文字的形式。
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是閱讀教學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單純地對內容的理解,學生從中受到的教育其實是多方面的。在諸多的理解過程中,學生不但接觸到作者所描繪的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還體會到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美好豐富的感情,這對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增長他們的見識等都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這樣的理解過程中,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將得到發展。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要重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和語言的表現形式。
在閱讀教學中,理解內容僅僅是理解語言的一個方面,理解語言還有另一個方面,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即對語言表現形式的理解。學生的閱讀在經歷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的過程之后,還應該從語言文字的運用角度,對課文作進一步的閱讀理解。
四、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廣泛閱讀的興趣
要提高閱讀能力,僅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地介紹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閱讀。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啟發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學生廣泛閱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五、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 閱讀教學 措施
現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與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已經逐漸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閱讀教學對于小學生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豐富了學生的心理世界,影響著學生對于整篇文章的理解與認知,關乎著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那么現有環境下小學閱讀教學的情況到底是如何呢?下面我們將一一分析。
一、小學閱讀教學的現狀
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很多老師在閱讀教學上仍然以機械的傳輸知識為核心,重教輕學,一味地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在學習上處于被動接受的一方,抑制了學生自主學習創新能力發展,這是極其不科學的。下面我們就分兩點來對小學閱讀教學的現狀進行簡要的描述。
(一)關于小學生課內閱讀的現狀
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學生、老師之間其實仍然是隔著一座“講臺”的。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底下看,老師享受絕對的話語權,而學生在整個課堂中只是依附著老師的授課內容,跟著老師走,缺乏自主思考與探索的能力??梢赃@么說,學生在對于課文的閱讀與理解上面是被老師全程主導,而非引導,機械的問答導致課堂上缺少鮮活的生氣,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傾聽與對話。
(二)關于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
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一直是值得關注的話題。根據以往的調查報告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在課下都會或多或少地閱讀課外書,但是由于缺乏老師與家長積極的引導與督促,只有較少一部學生能夠從課外閱讀中獲取到知識、享受到快樂。還有很多學生閱讀書籍的質量不是很高,其中漫畫的閱讀率為最高,缺乏科學選取讀物、自主閱讀的能力。
二、提升小學閱讀教學效率的措施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觀念,老師與學生應該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共同學習,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閱讀教學上,教師也應該本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探索創新適應教學、適應學生實際閱讀的方法,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接下來,我們就針對如何提升小學閱讀教學效率進行幾點分析。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往往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它能夠促使孩子積極地、愉快地去探究認知事物,是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學習動機。
由于現階段我們的教學對象主要是小學生,他們的主要特質就是年紀小、好奇心強,處于比較好動的時期,所以在教學方式上不能籠統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分重教輕學就會導致孩子的天性遭受打壓,創新性思維難以發展,智慧得不到開啟??梢酝ㄟ^創設問題情境、小組閱讀競賽、電教手段等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理解能力較高的學生必然擁有好的閱讀習慣。好的閱讀習慣能夠促使學生在一種積極健康的閱讀氛圍中完成正本讀物的閱讀。
小學生群體具有特殊性,對他們閱讀習慣的培養是最有利也是最難的,有利是因為好習慣的培養越早,收益越多,難是因為學生年紀小,不好管。所以這就要求老師一定要花大力氣進行督促管教。首先,要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鼓勵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筆隨手動,手隨心動,用心讀書;其次,對于閱讀中出現的疑難點要勇于面對,并想辦法自主解決。學生一旦從小就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對于他以后的人生來說都是受益匪淺的,這將會是他們終身擁有的寶貴財富。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绷己玫膸熒P系在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老師為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做好本職工作;另一方面,老師要學會與學生打成一片,不要讓學生只是在臺下仰望著自己,而是平等地與學生們坐在一起,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關心愛護他們。老師和學生不應保持臺上與臺下、仰望與被仰望的距離,而是平等對待、和諧相處。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營造一種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學生們在這種氛圍下進行學習有利于減輕學習的心理壓力,保持愉悅的學習心情。
學生在課堂中暢所欲言,老師在課堂上認真傾聽,促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新性完全散發出來,從心底接受與熱愛語文閱讀。
(四)鼓勵學生多積累美文佳句,提升鑒賞能力
首先,老師讓學生自行瀏覽課文,找出里面自己認為是優美的句子;接著,背誦自己先前勾畫出的優美句子。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不僅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更容易去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的核心要點。
(五)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喜悅
適當地表揚與鼓勵會給學生們帶來學習的信心。老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細心留意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態,對于有進步的學生要適當地予以表揚與鼓勵,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自豪感與快樂感,并將其轉化為更強的學習動力。
三、結束語
總之,教無定法,學無止境,閱讀教學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老師的不懈努力與學生的不斷配合來共同完成。以學生為主體,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去,完善閱讀教學,體驗閱讀帶來的美妙,提升閱讀的興趣,最終讓學生學習樂在其中,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宋玉高. 探討“審美―品讀”式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9) .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農村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怎樣才能讓學生接觸更多的書籍、豐富課堂學習內容呢?筆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認真地思考過、認真地嘗試過,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種種教學做法。
一、營造生活化的閱讀氛圍
從筆者日常的執教情況來看,小學生是非常敏感的,能夠調動起他們注意力的,無非是那些非常形象的、帶有聲音的、具有一定色彩的東西,每當接觸這些時,學生的思維就開始活躍了起來。所以,我認為在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給學生營造生活化的閱讀氛圍,最為關鍵的是要將學生內心世界中比較真實的情感挖掘出來。
比如,在學習《烏鴉喝水》一文時,很多學生都知道烏鴉,但可能多數學生沒有見到過,通過學生在學習時用真情實感來閱讀,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調動出來,并真實感悟到烏鴉喝水的經歷。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學到的東西講給父母、長輩們聽。在過去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只能從書本上獲取知識,而生活化的閱讀教學方式,只是將課本作為學生學習最基礎的東西,閱讀教學應該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樣我們和學生才能在真正的富有生活意義的學習環境中提升閱讀水平,就像我們學習《烏鴉喝水》這篇文章之后,學生就會認識到生活中有種種困難,只要努力克服,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一樣。
二、創設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情境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著手,利用各種教學手段給學生創設有閱讀興趣的、真實的教學情境,然后讓學生在情感方面有真正的體驗。
比如,在教學生學習《雨點》這首詩歌之前,我用廣播給學生播放了小溪、河流以及大海、水流動的聲音,再一邊播放,一邊讓學生閱讀這首詩歌,之后我利用課本中的插圖,讓學生進入閱讀情境中來,讓學生加以想象,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這首詩歌所描述的雨點的變化情況,從而讓學生感受到閱讀詩歌所帶來的意境美,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
運用這種輔教學手段,來讓學生巧妙地閱讀,筆者認為可以將閱讀的內容與意境真實地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做到了閱讀的情真意切。
三、增強學生閱讀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達內心情感的重要工具。對語言加以理解和揣摩不僅僅要了解想要表達什么內容,而且還要將語言中所蘊含的種種情感真實地體會出來,尤其是作者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因此,增強學生閱讀的感悟力是非常關鍵的。
例如,在學習《春到梅花山》一文時,我們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梅花花開景象的課件,對于這樣的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品讀,抓住梅花花開美麗、動人的畫面,使學生能夠進入美麗的春色當中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這種閱讀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閱讀的耐性,而且還能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感。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時刻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文章并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這樣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學生的閱讀水平在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過程中也會逐漸提升。
四、開展閱讀課外活動
1.舉辦閱讀比賽活動
為了使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豐富一些,學生的閱讀欲望更強一些,我經常給學生舉辦閱讀比賽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加,閱讀題目由學生自由選擇,以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然后由學校其他教師來當評委,比賽的要求是希望學生能夠大聲、有感情地閱讀,并將自己的情感投進去,最終評委也是以這幾方面來給予學生考評。我認為學生最終取得什么樣的評價并不是重要的,最關鍵的是學生敢于參與,能夠在閱讀比賽中認識到閱讀給他們自身的學習帶來的快樂。
2.開展收集課外讀物活動
小學語文閱讀,需要學生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不斷地積累,只有學生閱讀的書籍多了,學生的閱讀視野才會逐漸開闊起來。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他們如果只閱讀課本文章,會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厭煩感,因為小學生都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他們喜歡去接觸新知識,喜歡探索。所以,在平時,我經常開展收集課外讀物的活動,讓每個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或者在其他地方可以收集來的書籍都帶到課堂上,這樣通過每個學生的力量,就會收集到很多種類的閱讀刊物,然后把這些刊物作為學生業余時間的讀物,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學生閱讀資源短缺問題,同時還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生活,使他們的閱讀量越來越廣,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水平也就迅速提升了。
綜上所述,在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有利的教學資源,對于學生不要手把手地教,要能放手就放手,給孩子自由學習的時間,這樣才能使他們在閱讀中體會到語言的魅力,真正去享受每一次閱讀后所獲得的文字的洗禮。
參考文獻:
一、閱讀教學中教與學、師與生的主被動從屬關系的定位
談閱讀教學,首先要把握住教與學、師與生這兩條主線,有了清晰的定位和判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閱讀教學以學生讀為主有兩層含義:一是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一是閱讀教學過程以讀書為主。
以學生讀為主,教師要不要讀和講呢?教師當然要讀要講。教師范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時機得當。開始可以范讀,當學生讀的語氣、聲調、停頓、表情等不當時,教師要及時范讀引路。
閱讀教學所采用的方法雖然幾經變革,如串講法、分析法、講讀法、精講多練等等,但是至今仍存在一個未解決好的問題,就是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實踐太少。根據閱讀教學的目的任務,在閱讀課上,應該以學生的讀為主,要給學生較多的讀書實踐。也就是說,學習要靠學生實踐。
總之,教師講的目的主要在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語言規律;啟發學生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教師要善于提出思考性問題,引導學生認真讀書,經過分析、比較,得出結論,即教會學生讀書方法,所以也稱這種方法為讀書指導法。
二、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審視是否存在被忽略的誤區
1、課內練得少,尤其是學生讀得少。以前在講課文上下功夫大,盡管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也理解了課文大意,但并未把知識轉化為閱讀技能、技巧。一種技能、技巧的形成,不是由教師一講學生就能掌握的,必須經過學生反復練習,沒有大量的練讀,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不易提高的。
2、不同的課文,用同樣的方法對待,缺乏變通。通常小學閱讀課文有三類:一是講讀課文,二是閱讀課文(半獨立性閱讀課文),三是獨立閱讀課文。三類課文總的教學目的都要完成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任務,同一組三類課文基礎知識的訓練項目基本相同。講讀課文一般出現的新知識多些,難度大些,要求教師的讀、講多些。閱讀課文一般和同組的講讀課文體裁類似,新知識相對少些,難度減小,在學習過程中只需教師引導,讓學生半獨立地閱讀,能自己理解某些詞句、某些段落或概括出主題思想等,以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總擔心學生不會分析講解,還是由教師越俎代庖,將兩類教學目的要求不同的課文,基本上一樣對待。于是,不但搞得學生負擔過重,而且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3、對課外閱讀不夠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不能只靠課內讀幾篇文章。課內讀書的主要目的是在教師指導下學會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在這個基礎上還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才能鞏固和提高自學能力。
要對三類課文采取三種處理方法,而且把講和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語文知識的理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只有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閱讀教學終極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2、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其次,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再次,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最后,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
怎樣進行小學低段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通過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是閱讀活動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還處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戲狀態,突然進入嚴肅、規矩的小學學習生活,孩子的樂趣需要延伸、繼續,同時也要上升到新的層次,開拓新的方法和途徑。而閱讀可以為學生認識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為學生提供無窮無盡的樂趣。在教學閱讀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世界的同時獲得快樂,讓閱讀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現實世界得不到的快樂,孩子可以在想象世界中獲得,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從而激發閱讀的興趣。
二、讓字詞教學未閱讀打基礎
低年級學生的言語特點是短句多,以詞代句多。識字教學的時候就要從這樣的特點出發,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擴詞,并且適時引導擴詞成句,擴成超過單一意義的句子,甚至句群。平時就要注意有效地激發學生將他們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言語運用起來,并成為字詞教學的重要補充,實現課內外的融合,立體地進行字詞教學。教師還可以繼續引導,把有一定情節的內容加進去,激發興趣,讓學生繼續擴展。這樣,在教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引導下,學生就會很輕松地說出或寫出一段比較完整的有一定意思的話。這樣的做法持之以恒下去,往往會形成孩子們別具特色的課間言語游戲,那就會取得更加大的成就。為學生創設情景,以詞帶句,并能用句說話,為閱讀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關鍵詞]自主性;閱讀習慣;發展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人們已逐漸認識到了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因此,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而要使學生能自覺地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怎樣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通過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后,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借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边@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二、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后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個階段下功夫。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么問題,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么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愿望。當學生懷著某種愿望或為達到某種愿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閱讀中發展
學生掌握了幾種具體方法不等于學會了閱讀,學會閱讀的核心是學生將具體的方法整合內化,成為系統的、較完整的、靈活的認知策略。這種整合內化的過程需要教師長期艱苦地工作,需要教師從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抓起,有計劃、有意識、有序列地進行持之以恒的訓練。學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隨著年級的增長由低到高,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們要注意明確大綱對不同年級的閱讀要求,通過調查了解和認真研究各年級學生的“已有基礎”,總結出學生以往所掌握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站在已有的基礎上“自己跳起來”夠一夠,在教師的點撥下邁出新步,在教師的序列指導下不斷積累和豐富自己的閱讀方法。
五、在閱讀中感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地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抓住典型范例進行示范。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要孕育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便于從教師的示范中領悟學法、總結學法。
由于學法指導效果還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學法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學法指導要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步進行,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以及克服困難、奮發向上的精神,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尤其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改變過去“獨白”式的教學模式,以現代對話理論為基礎,尊重學生的自主性,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教師應運用各種手段引領學生與文本進行積極的對話,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體,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進而起到豐富學生情感體驗與構建學生精神世界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市中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情況分析報告[J].上海教育,2007,18。
[3]孫景華 彰顯本體,打實基礎―關于小學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J].小學語文教師,2005,4。
[4]郭根福 語文課程的新理念與閱讀教學的新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05,7。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閱讀是語言理解的基石,也是語文學習的重點要素,同時閱讀還是培養學生寫作的重要基礎。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言語文字,打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而閱讀教學則是聽、說、讀、寫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
一、目標確立,引領發展
1.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對三維目標進行整合。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無論是“總目標”還是“階段目標”,都是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能力”“過程、方法”這三個維度提出的。三個維度缺一不可,只有這三個維度的目標都達到了,才算是有效的教學。
2.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及課文實際確立教學目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想取得成效,一定要了解學生、認識學生。確立教學目標必須依據學生認知水平,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心理,否則,教學目標定得高,脫離實際,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定得低,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發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定位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現實,要讓他們易于接受。
二、興趣引領學習,氛圍鑄就成效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用生動的故事、巧設的問題、有趣的謎語、電教手段等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好奇、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如我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負荊請罪》一課,上課前我就把這篇課文以表演(一人分飾兩角)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興趣,成功的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有了興趣,學習起來就主動得多。另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是一個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則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討論的共同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體。
三、語言多積累,語感領悟多
小學生是記憶力的最好時期,因此,積累語言應該是小學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目標之一。要通過閱讀讓學生積累精彩又豐富的語言材料,儲備一些語言,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一個良好的語言反應機制。然而背誦積累,絕不是“死記硬背”的鄰居,我們須要的是“靈活記憶,快樂積累”。認讀和深情朗讀為背誦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訓練,使學生對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那么學生背誦課文時水到渠成,輕松地便可完成任務。另外根據文本的特點,不但可以通過講故事或當導游也可以演課本劇等不同形式,激發學生背誦課文的積極性。
四、時間有保證,質量有提高
語文的學習需要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這種自我理解能力的培養,不能離開學生的閱讀。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和質量。一堂語文課不可能有較長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這就需要學生們在課外自主閱讀。但是學生讀了嗎?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如果沒有,我們就應該有的放矢引導學生去閱讀。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東西,學生都可以去自己查閱相關的內容的。如《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講的是波蘭音樂家肖邦因侵略者的殘暴行徑不得不離開家鄉,最終因勞累成疾客死異鄉,臨死他囑托自己的姐姐把他的心臟帶回祖國。在上完課文后,我讓學生們去查閱肖邦的生平經歷。學生們去查閱后,對肖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能領悟到肖邦的愛國之情。這樣有教師引導性的閱讀,在閱讀的質量上能得到保障,并且能及時檢驗他們的所得,是我們語文教學中值得一試的方法。
五、要澆一碗水須有一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