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1:44
序論:在您撰寫初一語文學習方法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中小學 語文教學 語文學習 銜接工作
當小學生結束了相對輕松的小學生活,懷著激動而好奇的心情步入中學的時候,很多學生由于不能及時適應中學的語文學習要求,一部分原本基礎不錯的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銳減、語文成績明顯下降。多年來,這一問題一直沒有引起初中語文教師的足夠重視,許多老師只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忽略在學習方法、學習心理上對初一新生的指導,導致一部分學生在開始初中生活之初就在困惑迷惘的狀態下學習,學習成績與小學相比下降嚴重。究其原因,自然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教師的責任恐怕更大。如果解決好中小學語文學習的過渡問題,搭好中小學語文學習的跳板,幫助學生順利實現過渡,完全可以使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語文成績提高,不至于讓學生輸在起點上,更為學生的初二、初三甚至高中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初中語文學習不是小學的簡單延續,初中是學生學習中一個關鍵轉折點,如果學生在心理上缺少足夠的準備,教師沒有科學地引導,學生一定很難適應初中的語文學習。因此,能否做好中小學語文學習的銜接、過渡工作,將直接影響學生初中三年乃至高中的語文成績的高低。下面我結合自己十六年的教學實踐,對怎樣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談自己的一些膚淺的看法。
一、中小學語文學習的差異
要做好中小學語文學習、教學的過渡工作,首先應該搞清楚中小學語文教學上的差異,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認為中小學語文學習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節奏的加快和學習容量的加大。
升入初中,學生的作息時間明顯比小學安排得要緊,生活、學習的節奏比小學要快得多,作業量也比小學有所增加。學習的科目明顯比小學增多,由小學的幾科猛增到十幾科,每節課也由原來的四十分鐘變為四十五分鐘……所有這些變化無疑給剛步入中學的孩子們帶來巨大的生理、心理壓力。僅就語文學科而言,教材所選課文的篇幅明顯要長得多,課文的難度也比小學明顯加深。就初一語文課本看,課本包括課文30篇,還有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綜合性學習(專題)、名著閱讀、古詩文誦讀欣賞等內容。課時安排比小學要少得多,特別是文言文又是小學時從未接觸的內容。這些,都給剛進入中學的新生的語文學習帶來巨大的困難與挑戰。
(二)學習要求的提高。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小學的基礎,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能閱讀一般政治、科技讀物和文藝讀物,初步具有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寫一般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常用的應用文,做到思想感情健康,內容充實,中心突出,結構完整,語言通暢。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這些要求,無疑比小學要高得多,學生必須有孜孜不倦的精神、嚴肅認真的態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才有可能實現,這對于初一新生不能不說是一道“天塹”。
(三)基礎知識的不足。
由于小學語文教學不涉語法等知識,而在初中語文學習中,課文分析、寫作、口語交際等都離不開基礎知識,因此,學生一旦遇到語文知識問題時往往感到困難重重,這使初中語文教學還要從最基本的語法知識入手。特別是文言文學習中遇到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現象,學生更無所適從,這又成為初中新生語文學習的一大障礙。
(四)學習心理的變化。
進入初中,競爭的激烈、學習壓力的加大、考試成績的失敗等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語文學習又不能像其他學科那樣,不少學生雖然努力了,但短時間內并沒有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漸漸對語文學習失去了興趣、信心。如果老師不及時疏導,會直接影響語文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二、怎樣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
針對上面所說的幾方面差異,語文教師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仔細觀察、認真研究,采取合理措施,確保教學實效,構筑好橋梁,幫助學生順利實現過渡,為學生學好初中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研究課程標準是做好銜接工作的保證。
研究課標需要著重以下兩點:(1)研究中小學課程標準的異同;(2)研究初中、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異同。只有深入研究以后,才能對中小學教學要求做到心中有數并有的放矢地采取符合初中語文教學規律的教學方法。比如就背誦篇目而言,課標規定小學階段不少于150篇,以絕句為主;初中背誦不少于80篇;高中背誦古文20篇、詩詞曲50首,這說明從小學到初中乃至高中內容的連貫性、層次性。教師了解這一信息是必要的,同時也是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工作的保證。
(二)四方面努力,解決容量大的問題。
第一,明確要求。初一學生,充滿活力,好奇心強。教師一開始就要給學生講明初中階段語文學習在閱讀、寫作、說話及基礎知識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明確了具體要求,學生才會在平時的學習中有意識地進行點滴知識的積累,注重聽、說、讀、寫、思能力的全面發展與提高。
第二,培養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避免陳舊的注入式、填鴨式教學。教師應靈活采用多種方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啟發、引導、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如教師采用新穎活潑的開場白、幽默風趣的講解及激勵式點評語言;開展小組間討論釋疑、競賽活動;課文比較欣賞,課本劇編排,模擬課文片段即興寫作并當堂交流;圍繞某一主題迅速展開想象或聯想表達;讓學生充當老師角色,等等。在積極動腦、動口、動手的多種感官參與中學習語文,學生會自覺地提高認識,增強能力,發展智力,收獲成就,從而培養起積極的語文學習興趣。
第三,循序漸進。針對初中語文內容多、容量大的特點,教師可抓住重點及典型篇目仔細講,重點講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每一次講解應做到有所選擇和側重,不求面面俱到。說話方面,一是要創造情境機會,讓學生有話可講。如課前給定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演講,課中回答問題,討論問題,復述情節,圍繞中心發言辯論等。二是要多肯定、多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尤其是不善表達的學生克服膽怯心理,使他們逐漸做到“言無不盡”。寫作方面,重在培養寫作興趣,要引領學生以一顆純潔真實的心靈去關注生活、關注他人,認識自己,書寫自己??勺寣W生分階段進行訓練,先寫身邊人或事的片段作文,再寫一般完整的記敘文。然后,逐漸培養學生篩選、組織材料的能力,根據寫作內容的需要,訓練綜合運用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等表達方式來表達中心的思想能力。為了達到理想的寫作效果,教師可利用周記訓練對人物或景物等進行描寫,或當堂快速作文,在全班講評交流,逐步培養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
第四,拓展提高。《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強指導?!睂W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單靠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因而教師要指導初一學生向課外延伸。如教師推薦有益讀物并指導閱讀方法;要求學生寫日記、辦黑板報,提高寫作能力;舉辦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朗誦比賽等,培養說話能力。特別是要指導學生學會整理語文筆記,堅持收集、積累常見的成語俗語、名言警句、精美片段、文學常識等,讓他們相互交流,反復品味。一段時間后,他們自會融會貫通,學以致用,說話、寫作能力定會大幅提升。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閱讀的能力。初一學生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文章的主旨;初步熟悉資料,能從教材及參考資料中找到或歸納問題的答案;具備對問題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評價等能力。這也是最為重要且難度較大的一種語文學習能力,針對初中新生,教師訓練時要特別把握好內容的深淺度,按部就班地進行訓練、指導。
2.聽記能力。要求學生聽完講述內容后,根據要求進行概括、記錄,并整理筆記。
3.智力技能。包括學會潛心觀察;采用理解記憶;掌握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等思想方法;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及時矯正語文學習不良心理。
有的初一新生會因一段時間內語文考試成績不佳而灰心喪氣,教師應留心觀察。一旦發現此種現象,教師可找出其語文學習中的閃光點,肯定鼓勵,給他們以信心;同時引導、幫助學生分析考試中因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得失,克服馬虎粗心或基礎掌握不牢的不足。有的學生認為“語文認不認真學,考試成績差不多”,或者有“不必抓基礎,考試看運氣”的想法,教師可就近幾年語文統考、中考試卷結構和分數比例為其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確語文基礎不能丟,該記憶該背誦的不能忽視的觀點;有的學生甚至單純地認為“作文靠天才”,對作文信心不足并產生畏之如虎的心理,教師可在布置作文時給予適當指導,在評改作文時做好記錄,便于有針對性地評講,在講評作文時比較優秀作文與不合格作文的差異,讓學生在欣賞、鑒別中明確寫作要領,從而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五)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升入初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切實改變對老師的絕對依賴的學習方式,做到自主地學習。一是引導學生積極適應新的授課方式。初中課程內容多、信息量大,老師在集中講解重點、難點、要點時,要適時鼓勵、引導學生專心聽,尤其是知識性的內容更要用筆、用心記,課后再復習消化,以求真正理解。同時還要激勵學生勤學好問,主動和老師交流。二是督促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包括學期計劃和周計劃等。三是要啟發學生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不能只停留在被動聽課和機械地做作業上,要用心學,主動學,優選學。特別要講究方法,把握好預習、聽課、復習、做作業等方面。
(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水平的關鍵。就初一學生而言,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教學的重要一環,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許多初一新生不會預習,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方法。首先,應讓學生認真讀一遍課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及詞語,并將查出的字、詞含義等知識弄懂。學習文言文時,讓學生多動手,翻工具書,這樣教師上課時講解起來就輕松多了,學生的掌握效果也一定會很好。其次,讓學生讀課文,整體感知,最好能理清文章層次,初步把握文章的中心。最后,能主動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及作者,以幫助把握文章主旨。
2.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講習慣。要求學生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并做到耳聽、目視、心思三者結合。當然,教師課堂一定要設法富有“激趣性”,始終將學生置于活躍而輕松的課堂氛圍中。
3.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初中的語文教學方式有別于小學的教學方式,主要培養學生自主、自覺的自學習慣。通過學生翻閱字典、查找資料、課堂質疑、小組討論、師生交流等方式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課堂上可以通過:閱讀―探討―交流―總結活動過程,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一、小學和初中語文教學的差異
1.教法的差異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比較簡單,涉及的知識點較少,而初中語文教材不僅內容加深了,而且知識點也增多了。由于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都不同,使得小學教師和初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小學語文教學涉及字、詞等基礎知識較多,閱讀理解少,思維難度不大,所以小學教學側重于學生的識記和淺層的理解。而初中課文容量大,思維難度大,所以初中語文教學更側重于對閱讀材料的分析理解。小學教師講課的速度較慢,教法以朗讀為主;相關知識可以反復講,反復練,強調熟能生巧;課堂形式多樣,語文活動多,強調在實踐中掌握知識。而由于課文容量大,初中教師講課的速度相對也較快,因此語文知識不能反復講,不能反復練。初中教師講課時注意分析點撥,同時提倡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課堂形式相對單一。在作業方面,小學書面作業簡單,難度小,教師可以精批細改。而初中的作業不僅較多,而且難度也大,使得教師不容易做到精批細改。小學和初中的教法差異如此之大,而我們一些初中教師缺乏對小學語文教法的了解,在教學方法上沒能做好與小學的銜接,使學生一下子難以適應初中的學習。
2.學法的差異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比較簡單,學習負擔不重,所以教師對學生幫扶多。小學生的學習時間主要依賴教師的安排,一般學生只是單純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就覺得已經完成了學習任務。學習方法主要是耳聽、眼看、手寫、心記,對課文的學習一般只是解決字詞、段落意思、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等內容,在文章的閱讀理解、分析方面有明顯的不足。而到了初中,教材內容相比小學不僅增多而且加深,對相關知識點要求充分理解并掌握,而學習則更多地體現自主性:學習時間由學生自主安排,自主預習、自主做筆記和復習功課,養成多提問、多思考、多總結的學習習慣。從小學進入初中后,學習方法由被動型轉到主動型,學習方式也由記憶型轉到理解型,一些學生正是在轉型時出了問題,所以才感到語文學習特別吃力。
3.評價標準的差異
目前小學和中學在對學生的評價上存在不一致,這些不一致在課堂評價、作業評價、考試評價和綜合評價中體現出來。小學教師注重鼓勵性評價,而初中教師的評價相對較客觀、嚴格。評價的差異是由這兩個學段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內容所決定的。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升學壓力不大,小學教師對學生多采用表揚和鼓勵的方法:提倡學習多元化,在考試中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和答題,對問題允許有多個思考角度,允許有不同的答案。到了初中,教師認為學生長大了,再加上有中考升學的壓力,對學生的要求變得嚴格,在課堂和作業評價上對學生的贊美和鼓勵也就少了。為了和中考接軌,日常的考試評分強調緊扣標準答案,教師評判主觀題的標準是扣住答題點,答出幾個點就得幾分。這與小學評分以鼓勵為主,有明顯不同。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學和初中在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和教學評價上都有一定的差異,對這些差異的不適應是造成一些學生進入初中后語文成績偏低的主要原因。
二、做好小學和初中語文教學銜接工作的方法
研究并做好小升初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是初中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筆者認為解決好這些問題,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初一語文教學要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
學生從小學六年級升到初中一年級,年齡大不了幾個月,雖然比在小學時成熟一點,但還不可避免地要表現出幼稚和依賴的一面。大部分初一新生在心理、學習、交往方面還處于被動狀態,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教材、新的教師,不能很快適應。小學和初中的教法是不同的,小學體現幫扶,而初中更多體現的卻是引導自學。初一新生對事物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屬于經驗型的,他們已經習慣了小學教師幫扶的教法,此時初中教師如果不先幫扶一下,初一新生就會感到學習困難,從而導致一部分學生成績出現滑坡。所以在初一上學期,教學應該放慢速度,適當采用小學教師的一些教法,如對一些知識要反復講、反復練。通常小學的語文教學偏重于情趣,中學語文教學則偏重于理性。面對初一新生,初中教師要善于把情趣和理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課堂上要像小學教師一樣充滿激情地引導,課堂互動討論多一些,等學生了解初中語文教材特點和語文學習的一般規律后,再適當增加一些研究性學習內容,在“扶”中有“放”,讓學生順利完成學習的過渡。另外,在初一學習上要適當降低要求,讓學生先嘗到成功的甜頭,增強學習的信心后,再循序漸進地增加一些較深層次的分析理解,從半扶半放的教學方式過渡到讓學生自主獨立地學習。
2.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銜接
進入初中以后,大多數學生沒有認識到中學語文和小學語文的差異,還在沿襲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初中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講清中小學語文學習的差異,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加強學法指導。從初中生心理發展來看,初一學生的年齡偏小,學習經驗不足,一般尚未掌握系統科學的學習方法,所以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強調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說明教學在某種意義來說就是教會學生自己學習。初中語文教學要有步驟地教給學生適合初中學習的學習方法。注意引導學生研究單元要求和預習提示,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授課時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自學能力。教會學生預習、聽課、思考、做筆記和復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傊鸩綆椭鷮W生改變依賴教師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從實際出發,采取科學合理的評價
教師對初一新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估計不足,要求往往過高,使很多學生沒有語文學習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就對語文學習失去了興趣。學習成就感與學習興趣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著名的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一個心理學理論叫“無助感”,意思是當人接連不斷地受到挫折,便會感到自己對一切都無能為力,喪失信心。教師對初一新生的學習評價過于嚴格,學生學習成績總是不好,他們就會覺得自己語文能力低,不能勝任語文學習,就對語文學習沒有內在的動機和興趣。所以,初一教師要把握初一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心理特點,注意延續小學教師在教學中注重鼓勵性評價的做法,多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以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樂意地參與學習。
4.加強中小學的聯系,做好教學銜接工作
要做好小升初語文教學銜接工作,首先要了解小學和中學的語文課程標準。只有對新課程標準心中有數,才能根據中小學生的特點找出符合教學規律的教法。其次要加強中小學教師之間的聯系。小學和中學語文教師之間要互相聽課、交流,熟悉彼此在語文教學內容、要求、方法、手段方面的差異,為做好中小學教學的銜接打下基礎。再次是在小學高年級提前做工作,為學生順利過渡做好準備。以前人們大多強調初中要與小學銜接,而不是互相銜接,所以效果不理想。因為學生經過6年小學的學習,學習的習慣方法已被模式化了,要想靠初一幾個月時間就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是很難做到的,所以工作要提前做。比如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在講授課文內容時要適度加深和延伸,在教學中適當增加自學的因素,有意識引導學生預習自學,指導學生邊讀書邊看課文批注,學會自己閱讀課文。
[關鍵詞]:消除初中男生語文學習困惑心理策略
一、初中男生語文學習現狀的前期調查與分析
初中語文,是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石的學科。無論是學習、工作、生活,還是將來出國深造等,語文素養對每個學生的發展都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已成為社會的要求和人們的共識。初中生,尤其是男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是不是一帆風順呢?為此,學校課題組確定實驗班,對初一至初三六個班中的男生做了一次抽樣調查,統計如下。
調查的項目小學語文學習狀況初中語文學習興趣初中語文學習心理初中語文學習成績
班級人數優秀一般差濃厚一般沒興趣愉悅冷淡困惑優秀一般差
初一(2)(5)5249.6%38.2%12.2%28.6%50%21.4%20.7%46.6%32.7%15.5%45.6%38.9%
初二(7)(10)5451.7%40%8.3%19.7%47%33.3%16.7%41.6%41.7%10%43.3%46.7%
初三(13)(14)4944.3%43.7%12.0%9%37.7%53.3%9.3%32.3%58.4%8%33.3%58.7%
從調查表中,我們不難發現:初中男生一般在小學時的語文學習興趣強烈,且成績較為優異;進入初中,隨著語文感性特征的凸顯,男生語文學習興趣遞減,學習成績大幅度下滑。語文學習中存在普遍的現象是:女生的學習成績大多好于男生,隨著年級的遞增,男生的學習困惑心理也越來越嚴重。伴隨著初中語文新課程內容的不斷調整和深入,語文內容的形象性和感性日益突出,男生原有的以識記為主的學習方法逐漸淡出舞臺。以能力立意為主的試題,往往會讓學生無從下手,屢試屢敗。他們困惑、迷茫、焦急、煩躁,無從排解心中的郁悶,有的嚴重影響到其它學科的學習,甚至影響自身心理地健康發展。
可見,初中男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困惑心理是客觀存在的。從升學要求來講,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都必須進行語文測試,若這一學科成為學習上的嚴重障礙,則于升學深造不利;語文又是一種素養及文化修養,作為未來現代化建設的新型公民,以“語文”來體驗生活和觀察世界,以“語文”來思考問題,也是社會對人的素質的迫切要求。因此,現在超前地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進措施,對培養初中男生的語文素養,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改善公民素質,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初中男生語文學習困惑心理產生的深層探因
1、初中語文學科自身的性質,導致了初中男生語文學習困惑心理的產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闭Z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以工具性、思想性為其本質屬性,以知識性、文學性、實踐性、綜合性為一般屬性的基礎學科;它的根本特性是人文教育性,它的主要內容是文學教育,即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工具性是語文的附屬特性。
到了初中,語文的人文性特征日漸凸現。和小學相比,它更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審美教育,內容更是抽象、靈活、感性。語文是一門值得回味的、動態的、情感的審美學科,而不是僵化的、絕對的、封閉的規則體系。再加之初中語文明線上是關于語文知識的傳授,暗線上是關于思想情感的滲透,學生的著眼點很大程度上只關心“知道了什么”,而不關心“我體驗到了什么”。初中男生大多長于抽象思維及邏輯推理,而短于形象思維。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初中男生在語文學習中產生困惑心理的必然性。
2、青春期生理機制的不斷變化,造成了初中男生語文學習困惑心理的產生
正處于人生豆蔻年華階段的初中男生,他們渴望理解,向往美好。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及身體發育的日漸成熟,他們對異性的態度由封閉、被動轉為好奇、主動。開始關注對自我的認識,對青春期的自我認識,對人際交往學習的認識,尤其是與異往和校外人際交往;對未來社會對人要求的認識。因此,上課時注意力極易分散,沒有小學時的“正襟危坐”、“聚精會神”。課余時間,他們傾向于與他人交往,注重發型、衣著打扮。這客觀上導致興趣點分散,花在語文學習上的時間就會減少。同時初中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十分脆弱,有時外界的“一事”、“一言”會導致他們幾天精神萎靡,不能自制。如果消極負面情緒得不到勸慰和疏導,便會出現心理壓抑、焦慮和抑郁,既而嚴重影響學業進步。這就與語文學習需要的“執著、堅韌”精神,大相徑庭,格格不入。
3、受心理品質和學習習性的影響,引發了初中男生語文學習困惑心理的產生
初中女生對于識記性強,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如語文、英語、社會思品等興趣濃厚。因為它們容易感知,容易產生聯想與想象,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與此相反,初中男生生活上大大咧咧,不拘小節;感情上往往不夠豐富細膩,不愿意關注現實生活。初中男生特定時期的心理品質,讓他們對待語文,如同“九天玄女”,“高處不勝寒”。我們知道要學好語文,需要情感的投入,生活的體驗,甚至體察細微,身體力行,這就使初中男生不寒而栗,畏懼心理油然而生。再加之初中男生語文學習的“模式化”思維嚴重,回答問題總喜歡像數學那樣“找框框、尋套路”。然這一招并不靈驗,結果愈考愈挫,喪失了學習信心,產生了困惑心理。
三、消除初中男生語文學習困惑心理的有效策略
如何消除初中男生語文學習中的困惑心理呢?筆者根據教學實踐,總結如下策略:
(一)“數據分析+三年跟蹤”的積累資料庫策略
根據抽樣調查的表格數據,進行抽取樣本對比分析,著眼于三個參變量:“初中”、“男生”、“語文學習”。一定的量變必然會產生一定的質變,男生在語文學習中暴露出的問題,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應該從語文學科發展的特征、男生生理變化特征、男生的個性心理特征諸多因素去考慮,進行三年的跟蹤,然后制定合理有序地矯正措施,幫助他們消除語文學習中的困惑心理。其主要數據分析表格設置和操作程序有:
1、初一新生入校后立即發放問卷調查表,及時了解他們進入初中后的語文學習狀況、心理狀態等。具體包括《初中語文學習心理調查表》、《初中語文知識重難點掌握程度調查表》、《初中語文學習認知水平調查表》等。
2、初一下學期結束后再發放問卷調查表,了解男生的語文成績的波動狀態及語文學習心理動態。具體包括《中小學語文知識銜接點調查表》、《初一語文學習困惑心理調查表》、《初一語文學習自信程度調查表》等。
3、初二下學期結束后,再發放問卷調查表,了解男生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其語文成績變化、本階段語文學習困惑心理的產生程度、困惑心理的緩解及消除程度。具體包括《初二語文學習狀態調查表》、《初中語文想象思維能力調查表》、《初二男生語文學習困惑心理緩解程度調查表》等。
4、初三學生中考結束后,立即進行信息反饋,了解中考語文答題的心理狀態及在此方案實施的前提下,初中男生語文學習困惑心理的緩解、消除程度及在中考應試中發揮的作用。具體包括《中考語文成績統計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意向調查表》、《初中階段語文學習調查表》、《初中男生語文學習困惑心理消除程度調查表》。
(二)“群體親近、疏導+個性教育”的心理輔導策略
初中男生在語文學習中表現出的困惑心理,一般是不易被察覺到的。究竟有哪些困惑,這些困惑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往往是秘而不宣,教師一般只能從分析表象去感知。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讓學生消除心理隔閡,暢所欲言,直抒胸臆。“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必須最大可能的贏得學生的認同,讓他們首先愿意聽語文課;只有愿意聽課,才有聽懂的可能,也才有學好的可能。平時采取的途徑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通常有:談話式、書信式、網絡式。教師要根據學生暴露出的困惑,從自身的客觀背景,性格特征,學習動機等方面加以全方位的思考,然后做好分門別類的安撫和疏導。其具體做法如下:
1、增強學習信心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哪怕是細微的、瞬間的進步,都要及時給予鼓勵,以增強學習信心;要把語文學習的落后歸因于努力不夠,書讀的不多,而不要認為是他們能力低,頭腦笨。例如某實驗班中的小戴,因患小兒麻痹癥,性格內向,言語不多,成了班中的學困生??墒且淮闻既坏谋憩F,改變了他,也改變了我。有次上課,從來不抬頭的他,竟然抬頭看我上課,我心中大喜,于是靈機一動,及時地對他進行表揚,鼓勵同學向他學習-----抬頭挺胸,認真聽講。接下來的課中,發現小戴始終抬起頭,認真聽我上課。課后我順勢而導,進一步鼓勵他:“你今天的表現讓老師很激動,老師相信你能學好的,老師也會幫助你的!”后來,他變了,漸漸地卸下了自卑的包袱,增強了學習信心,消除了語文學習上的困惑心理,學習態度也有了明顯地改變,成績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2、提高學習興趣雖然初中男生的性情比較豪放粗獷,但心理比較脆弱,對他們也要多加關心。我們提倡作文、試卷面批面改,多寫激勵性評語,多與他們交流,使之樂于與老師相處,對老師產生親近感、依賴感。這樣有利于克服學習中的心理障礙,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筆者深刻體會到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學會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交流的重要性。根據作文要求,我每次都要特意“照顧”男生,尤其是對作文有畏懼心理的學生,更是倍加呵護,生怕戳傷他們的自信心。提出每次作文只要滿足一個要求,作文就打80分,如果讓我在作文中還能發現到其他優點,每處再加一分。這樣,他們的作文自然打上高分。我尊重學生,寬容學生,贏來了學生對我的尊重。學生“愛屋及烏”,從心理上開始接納作文,漸漸地喜歡上作文,自然更樂意上語文課了。
3、加強個別交流要重視同男生的個別交流,針對男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教師要對所提出的解決方法、效果及實施后存在的問題做好記載。針對意志薄弱的男生,我們采用認知療法、轉移注意力療法,經常鼓勵他們要知難而進,勤學好問,持之以恒地培養他們的堅強意志和進取精神;對上進心強的男生,則采用升華的方式,讓他們將目標轉化為動力,不斷提高自己;對較自卑的男生,除采用認知療法外,重在采用過度代償療法。當然,對于各種心理問題,并不是簡單的采用某種療法,更多的是綜合療法。
例如在與張某談話中,了解到造成張某厭學心理的真正原因,便下定決心幫助他走出心理陰影。為此,我多次找他談話,勉勵他,相信“一份汗水,一份收獲”,付出總有回報的理念。幫他制定學習計劃,作息時間表,并再三叮囑,要克服缺點,遵照執行。先從上課,再到作業,由淺入深,提出要求,不斷約束松散拖沓行為,養成語文學習習慣。值得欣慰的是一學年下來,張某進步顯著。
4、鼓勵自我認同心理學家艾里遜認為:青少年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了解自己,建立起正確的自我認同觀?,F代心理學家研究成果已證明:個人的自我認同水平對心理健康起著決定性作用。因而我們要求男生在生活中抬頭挺胸,面帶微笑。因為好的姿勢和面部表情會改變人的心境、氣質、態度和自我感覺。要鼓勵男生學會自己相信自己,學會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個別咨詢的時候,尤其強調要寬容善待自己,用這種積極的方式去認識自我、探索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只有這樣,才會真正擁有不斷進步的內在動力,保持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心理狀態。
5、倡導心理咨詢男生的心理狀態如何會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的優劣,因此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詢機制,鼓勵男生到學校心理咨詢室向專職的心理教師和咨詢師傾訴,真實反映各種心理困惑,然后根據心理學原理,加以及時疏導,使他們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參與學習。通過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學生平時有問題可以去咨詢、傾吐和宣泄,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據了解,咨詢的學生反映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問題等。
學校心理咨詢師要給予咨詢學生溫暖,指導他們自我調控,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詢師外,學校還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設系統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情緒調節、人際交往等發展性輔導的心理課程等。
(三)“四動+八化”的語文實踐活動策略
1、引發多角度互動策略初中男生在語文學習中表現出的困惑心理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語文課難聽懂,二是語言品析難理解。初中語文課程固有的性質,要求教學貼近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因此,生動豐富的課堂教學情境,是消除初中男生語文學習困惑心理的一劑良藥。教師要在平時教學中,注入新的教學理念,注重語文知識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整合;把單一的耳聽,化為“手動、口動、腦動、眼動”(四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掌握語文知識,感受語言魅力,引領學生去遨游豐富多彩的語文世界。
2、充分體現“八化”策略繁瑣問題簡單化、陌生問題熟悉化、正面問題反面化、抽象問題具體化、整體問題局部化、運動問題靜止化、恒等問題不等化、一般問題特殊化(八化)。例如,抽象問題具體化,是針對男生擅長于抽象思維,而短于形象思維而提出的,對于言語教學而言,抽象的人物形象,主題思想問題,應引導學生尋找最近發展區,從最簡單的生活體驗入手加以剖析,從而感悟思想內容。又如,陌生問題熟悉化是指在新情境、新的問題背景下,誘導學生如何理解感受,直至深刻體驗。很陌生的問題,只是問題的表象,其解決方法思路都是已學過的或十分熟悉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如何化陌生為熟悉,化抽象為形象,從而領會文章的主旨。再如,正面問題反面化是對時代久遠,學生體驗不深的古人作品,正面入手往往較復雜,要考慮的因素較多,一時難以理清頭緒。如對文中人物的評價問題,可以直接有效地從反面入手。還有一般問題特殊化,是指“一般的條件”“一般的結論”不易發現,其語文特征,若從極端情形、特殊角度考慮,則豁然開朗。如,對詩歌“意象”的領會,就應采用“特殊化”策略,引導男生領悟詩人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情懷。
(四)“激活最近發展區+有的放矢”的長足實效策略
語文的主戰場是課堂教學,因此進行高質量的課堂教學、防微杜漸,是消除初中男生語文學習困惑心理的重要環節。尤其要做好的是以下幾方面:
1、注意銜接,平穩過渡搞好中小學內容的銜接,可以彌補男生在學習內容與思維方法上的落差。小學語文基本上是平面型直觀性語文,進入初中轉化為立體型情感性語文。做好中小學教育銜接,讓師與生、教與學,雙雙提前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相互了解,相互適應,把“突變”變成“漸變”,在“漸變”中順利完成小學升初中的銜接過渡。如開學后就做好轉變學生學習觀念的銜接:在給初一新生上課之前,就要明確告知學生,轉變學習語文的觀念很重要。向學生講明小學字、詞等基礎知識多,閱讀理解少,時間充足,重機械記憶,形象思維。初中由于課程增多,相應地學習語文的時間偏少,重理解記憶,抽象思維;老師講得少,學生自學多,學生學習地主動性、自覺性應大大加強。
2、找準難點,有的放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獲得知識的多少、優劣,并不全取決于記憶和背誦講授內容的能力,而是最終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應當用學生的眼光去發現教學過程中的難點,認真研究教材,深入學生,選擇教法。在語文學習方面,男生比較理性,學習較隨意,喜歡做以識記為主的基礎題,而對以感性理解運用為主的閱讀寫作,以及綜合性題目就變得束手無策,勉為其難了。盡管男生適應性和創新意識較強,但他們思想松懈、自由散漫,上課不記筆記等缺點,導致他們往往捕捉不到課堂講解的重點和能力訓練點。因此,教師要指導男生“敞開心扉”,讓他們暴露學習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指導聽課,規范語言表述。對探究性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問題,先指導他們學會篩選信息,分析問題,形成自己觀點,然后學會用語言來表述自己觀點等語文思想。這樣有的放矢的將“困惑”轉化為若干易于解決的小問題,“困惑”也就不困惑了。
3、循序漸進,春風化雨“分散難點,逐步提高”,也是預防困惑心理產生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規律。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設計適度的臺階。臺階過高學生攀登不上去,容易挫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心理上產生困惑感,久而久之會喪失自信心;臺階過平,難以激起學生追求知識的心理,也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熟悉教材內容,精心設計課時適度臺階。一節課只突破一兩個難點,一次作文只實現一個小目標,一套試卷只設計兩到三個難點問題,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會信心倍增。教學中還可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詳盡的分析引導,能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這樣既有利于提高男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又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一定的情感觸發,讓每個人都能學有所成。
4、精心打造,激活特區初中語文無論是學習內容,還是思想方法、情感體驗上,都存在很多難點,這些都是初中男生易產生困惑心理的重要根源。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提供學生最近發展區,使語文教學建立在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可能達到要求的智力水平和知識水平上,并據此確定知識的廣度、深度和教學的進度,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身上具有程度不同的八種智能,每個正常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擁有其中的多項技能,人類個體的不同在于擁有技能的程度和組合不同。而男生似乎在語言智能上,天生不及女生,教師要充分挖掘男生身上的其他多種智能,并利用其某一高程度智能,喚起埋藏于心底的成功的喜悅,來樹立其學習信心,激發學習的內驅力,從而使之信心十足的發展言語智能。例如,利用男生喜歡歷史的特點,在上《隆中對》一課時,課前就布置男生去完成查閱歷史資料,了解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以及劉備為什么要三顧茅廬的時代背景。結果發現課堂內男生特別興奮,極力表現自己,發表自己的看法。整堂課氣氛非常活躍,教學效果顯然不錯。
春風雨云渡,舟過水無痕。消除初中男生語文學習中的困惑心理,絕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就能見效的容易事。所以教師平時要指導男生做到:多讀、多寫、多想、多問,積累一切同語文有關的知識(甚至看似無關的),辦一個“零存整取”的語言“存折”(精致便攜的小本子),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所有精彩美妙的語言素材統統存進去,使之“滾雪球”般日漸壯大、豐富、充實?!板X包”鼓了,學生自然就“材”大“氣”粗、左右逢“源”了,自然會培育出心靈的綠洲,釋放出燦爛的陽光。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指導教育課題組心理素質教育研究中心《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指導手冊》,開明出版社
[關鍵詞]激發興趣學法指導課堂結構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80029
在教學時間和內容設置方面,小學語文和初中語文均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多年的教學經驗使我體會到:必須重視初一學生的閱讀教學過渡,過好從小學到初中的閱讀銜接關。
一、要重視初一學生的心理過渡,激發閱讀興趣,使學生樂學
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打破師道尊嚴,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運用真摯的愛心去喚醒學生積極的情緒。比如飽滿的精神狀態、熱情的期望、和藹的表情、理解的手勢、信任的眼神、平等的交流等,都可以打動學生的心靈,從而使學生積極地響應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尋求正確答案。
其次,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興趣主要從主觀因素入手:第一,從第一堂語文課開始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讓學生樹立“生活處處有語文”的思想;第二,要勤于閱讀,善于讀書、讀生活,注意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使語文學習能有源源不斷的活水;第三,要培養廣泛的好奇心,從標題到內容再到分析概括的探索都應具有好奇心。
教師還應該因“材”施教,采取一些具體的做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包括精心設計導入環節、發掘教材的意蘊魅力、用富于情感和幽默風趣的語言、鼓勵學生“說”、動手實踐和玩中品位,運用新穎的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變“靜態”為“動態”、變“封閉”為“靈活”、變“單調”為“生動”……
二、要重視初一學生的知識過渡,學法指導,使學生會學習
初一語文教師在教法上應適當保留一些小學高年級的教法,以“低起點,小步子”為指導思想,幫助學生溫習舊知識,恰當地進行鋪墊,以減緩坡度,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增強學生自信心。
學法指導是多方面的,下面側重介紹如何從指導學生預習入手,結合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
首先,教師要對預習提出明確的要求。預習要從整體出發,從粗到細,從內容到形式,至少把課文讀四遍。第一遍跳讀,要求記住梗概和主要的人、事、景、物、觀點;第二遍速讀,要求復述內容和理清結構;第三遍細讀,要求理解字詞句,圈點批注,歸納中心;第四遍精讀,要求分析寫作特點。
預習要求也是因文而異,對于古詩古文則要求課前多朗讀,仔細理解文言詞語、詩義,再像現代文一樣,分析理解全篇。
其次,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
①講清閱讀的分類,分為跳讀、速讀、精讀、細讀等,并講清各種讀法的要求,使學生在精讀、略讀、瀏覽、品味祖國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去發現美、領悟美、感受美,陶冶性情。
②歸納總結小學學過的查字典解釋詞意的方法。
③復習掌握分段的規律和歸納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初中課文篇幅一般較長,文體多樣,概括方法要區別對待,且每次接觸新的文體時,都應對同類文體的學習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④教會學生讀課文時進行有目的的標點圈畫,并對重點詞句加上評注。學生閱讀是學習的起點和基礎,是個人獨立研讀、理解、把握文章的過程。要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要邊讀邊想,要圈點勾畫,并在適當位置寫出感受、欣賞、評價之類的內容。
⑤教會學生讀文章時如何把握好“整”與“零”的關系。
“整”指文章的整體,“零”指文中的局部。閱讀時,先瀏覽全文,把握整體內容,然后化整為零,弄清局部與整體的聯系。無論讀什么樣的文章都可以這樣。
⑥教會學生讀文章時要把握好學習重點,正確對待精讀和粗讀。一般說來,對那些最具體,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句段應該精讀,與中心關系不大的應略讀。精讀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讀,對那些似易實難,平中見奇的字詞句要善于探幽發微,做到字求其訓,句索其旨,理解言外之意。
三、注意改革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愛學
注意改革課堂教學結構,閱讀教學可以根據課文自身的特點和教學實際,把課堂教學分為講讀課、評議課、自學課、先練后講課、先講后練課和邊講邊練課等。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大多是以字、詞為教學重點,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則傾向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中小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重點上的不同,要實現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初中教師就要盡可能地借鑒與學習小學教師通過唱歌、游戲、模仿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改善自身的教學策略,引導和幫助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那么,在初中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實現中小學語文的銜接教學呢?筆者結合10多年教學經驗,從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探究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有效策略。
學習興趣的銜接
初中語文教師銜接意識的強弱、銜接教學策略的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初中語文教學能否順利地完成與小學教學的銜接,也直接關系到小升初的學生能否順利渡過銜接期,更直接關系到中學語文教學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小學語文多是以提高學生識字、朗讀等基礎能力為主的課程。初中生與小學生相比,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有延續也有分化,教學中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著力實現中小學生在學習興趣上的銜接。例如:初一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在故事中學習語文知識,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時,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紫藤蘿花的特點,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喚醒學生兒時的記憶,啟發他們以深入的“眼光”看待紫藤蘿、認識紫藤蘿,引導他們用心領悟藤蘿花的生命力,以及分析紫藤蘿與社會之間的關聯;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啟發和培養他們的情趣與想象能力,從而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學習習慣的銜接
小升初的學生習慣了小學教師的這種認知性閱讀教法,若初中教師不了解這點,不用適合他們實際的學法指導他們,不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學習心理需要適當調整自己教學的方式方法,不加強教法上的銜接,而是一開始就采用中學中常用的質疑、探究、合作和自學等教學方法,學生肯定一時無法適應。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開始訓練學生寫字和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因此,在初中教學中,教師要根據知識難度的增加,有目的、有計劃地強化學生的學習習慣,做好學習語文習慣的銜接工作。初中語文字、詞的增多,文言文難度的增加,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困惑,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讓他們把不會的生字、生詞摘抄下來,找出中心句,并進行簡單的分析與概括,要求他們按詞、詞組、段落等進行分類預習;用查字典的方法解決生字、生詞的疑難問題,對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向其他同學或教師請教。教師結合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能力,使學生完成從小學到初中學習習慣的過渡與銜接。
教學方法的銜接
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銜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學化手段。知識教學應穿插在閱讀教學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要和文本教學緊密結合,要和學生的語言應用實際相結合。把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內容滲透到課文當中,并結合語言的實際運用來理解語文知識。初中教師要延續小學老師常用的情景教學模式,根據初中新生在語文學習上的掌握程度,實行分層次地教學,選擇一些活潑有趣、學生樂于接受的語言材料,靈活調整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學習進度,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課堂交流互動。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情景表演,模擬皇帝穿著新裝游街的情景,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增添教學氛圍。教師還可以在學生表演過程中進行鼓勵,緩解他們在課堂上的緊張情緒,讓他們慢慢融入到初中課堂的教學氛圍中來,以行之有效的教學銜接策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在作文教學中,中學語文教師更重視作文寫作的知識、技巧和理性思維的培養,而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幾乎不涉及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等理論性的知識,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是學生一進中學就得面對這些學習內容。面對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不是僅憑教師一講就會明白的,沒有一定的生活積累,沒有一定的寫作知識,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專門訓練,學生很難達到這個要求。
學習方法的銜接
閱讀教學是現在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形式。認知性閱讀以認識漢字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為起點,以提取文本意義為初級階段目標,在這個層次上的思維主要是記憶。認知性閱讀主要是對閱讀材料的客觀梳理。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還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在小學階段的預習、聽課、復習等方面進行調查,了解小學生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更好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例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讓學生在跟讀、齊讀、分角色朗讀中思考這樣幾個問題:文中描寫濟南冬天的景物有哪些?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作手法?作者是怎樣使情景交融的?通過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學習課文內容,培養他們在閱讀中有意識思考的習慣。對于剛剛步入初中的學生,他們對教師的教學思路不是太了解,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幫助學生適應初中生活,因材施教地對其進行指導,實現他們在學習方法上的有效銜接。
對學生評價的銜接
安慰家長之余,我陷入了沉思。因為令人憂心的是這不是個別現象,初一的語文老師也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小學成績很好的學生,上了初中成績明顯下降;有些小學成績很差的學生,上了初中,又該怎么辦?怎樣指導學生由小學順利過渡到初中呢?從教15年,我對此稍有感悟。
經過小學六年語文的學習,學生跨入初中后,由于語文教學內容的加深,學習課時的減少,學科的增多,學習環境的不同,靠老師“提攜”式包辦的依賴性逐步放手等因素,再加上現行中小學的評價標準不同,中學試卷明顯難度要大,進入中學的第一次考試一般給學生很大打擊。這樣就有相當一部分小學畢業生升入中學后對語文學習感到很不適應,學習興趣減退,學習質量大幅度下降。假如老師在這一“特殊現象”的過程中,能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有的放矢地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在教學中實施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學方法,就能扭轉初中學生語文學習成績滑坡的現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開一個好頭
記得第一年工作,我教初一語文,學生來自城鎮鄉下各所小學,而深入了解后發現其中一(2)班有一半同學來自偏僻的董巷小學(很難在那所小學的畢業生中找到一個懂拼音規則的)。初上中學,要有一個適應學習環境、人際交流的過程,師生之間也要有一個互相了解、溝通的階段。于是,開學初的幾天,我收集同學小學畢業成績、日記、作業、作業記錄等小學個案材料。通過分析,我發現中小學語文教學不銜接的癥結主要體現在:中學比小學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學生學習由老師安排時間到自主安排時間;學生學習習慣由小學的被動型轉到中學的主動型,對于相當多的學生在轉型上存在問題。然后我布置了這樣一些周記:①我忘不了小學時的一件事;②我喜歡的一位語文老師;③一堂有趣的語文課;④初中給我的第一印象等等。我在批閱上述學生所寫的作文時發現,學生寫作水平雖然參差不齊,但所寫感想、見聞均是真情實感,內容大多是對小學校的依戀難忘和對新學校(中學)好奇新鮮與對書包加重的憂慮。這樣,我對初進初中學生的思想顧慮和學習擔憂狀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審閱每篇作文時均寫了針對性評語,并分別加以鼓勵和解疑。更主要的是,這樣的摸底,使我在隨后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心中有了底。這是探索和把握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這一重要環節的一個良好開端。
二、要做好轉變學生學習觀念的銜接
在給初一新生上第一節課時就要明確轉變學習語文的觀念很重要。老師要向學生講明小學語文學習與初中的區別,如:小學字、詞等基礎知識多,閱讀理解少,時間充足,重機械記憶,形象思維;而初中由于科目增多,相應地學習語文的時間少,重理解記憶,抽象思維,老師講得少,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多,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應大大加強。溫故知新,初一學生面對增多的課程和變難的課文,難免有諸多不適應,因此適當復習一下小學語文重點內容,做好記憶、思維的銜接十分必要。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機械記憶,讓學生大量背誦古典詩歌、名言警句,因為初中是記憶詩歌的黃金時期。二是可以幫助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如: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使抽象語言形象化;用游戲、表演、比賽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語文豐富多彩的廣闊天地。
三、要適當降低學習難度
初一上半學期是“過渡期”,這時應適當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初一新生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師,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所以老師應該放慢教學腳步,適當降低要求,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樹上的蘋果”,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增強信心,從而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教學語言,避免使用深奧難懂的學術語言;在初一上學期的每次測驗或考試前,老師可與學生一起回顧、整理、歸納知識要點,列出詳細的復習提綱,考試的試卷盡可能出得簡單些,批改時尺度適當放松些,以樹立其自信心,測驗考試后再共同分析失誤原因,總結教訓;對于學生的發言,無論答案正確與否,都應充分肯定其學習積極性??傊?,老師要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保護學生要求進步的熱情,在不斷的肯定與鼓勵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能力,從半扶半放的教學方式過渡到讓學生自主獨立地學習。
四、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減少其學習的隨意性,使學生的學習逐漸由自發轉為自覺。老師應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培養學生上課主動做筆記的習慣(記筆記要求學生記重點、難點,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記要點,而不是照搬板書);培養學生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課外閱讀量決定著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濃度。閱讀量大的學生進入高一級的學校學習往往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強。老師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指導和檢查,使之形成習慣,使學生把讀書作為一種人生樂趣,一生以書為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上要舍得放,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把獨立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
五、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學法指導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上要舍得放,不妨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把獨立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初中語文教材的內容增加了,難度也加深了,知識點增多了,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自學能力。因此,老師應有序地教給學生一套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比如,如何掌握好基礎知識;如何進行語段閱讀;如何進行知識的整理與歸納;如何抓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單元小結五個學習環節;如何運用科學的記憶法提高學習效率等。在此基礎上,老師可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學,充分動口、動手、動腦,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問難,老師則巧為點撥。總之,老師要盡力使學生消除依賴心理,培養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要設法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小學語文的教材內容比較簡單,知識點少,老師講課速度較慢,往往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興趣。相對來說,現在中學語文的教材內容往往一下子加深,知識點增多,思維難度增大,由于課時緊,中學老師講課速度一般較快,課堂容量大,許多教學步驟與學生能力培養只能一帶而過。有了升學壓力,在教學上,一些中學老師容易把語文教學變成單一狹隘的工具性、知
識性和政治性的灌輸與教訓,忽視了它是一門文學教育、藝術教育、審美教育的學科??墒钦缈鬃铀裕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不喜歡這樣的課型。以文言文為例:學生不喜歡文言文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文言文,不知道為什么要學文言文,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適時地啟發引導他們。大道理的教育,孩子不一定能接受,那么我們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比如,可以用都德的《最后一課》,讓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告訴學生法國這個民族是何等地重視自己的祖國語言,國家是可能被侵占的,但祖國語言絕不能被占領。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潤物細無聲”,只有老師善于把對祖國語言的熱愛之情傳遞給學生,才能在學生的心田根植下興趣的種子。
七、要充分利用多思、多說、多讀、多寫這學好語文的四個法寶,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
聽、說、讀、寫一向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基于學生剛踏入初中時的種種不適應,老師更要突出一個“思”,因為初中的語文學習不能再是機械的記憶,而應是一種理解??鬃诱f:“學而不思則
罔”,“思”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老師要指導學生養成多閱讀的習慣,這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用。剛開始時可讓學生找些故事性較強的好書自由讀,慢慢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接著再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閱讀中外名著。在不斷的閱讀中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感知、感悟:從人類的精神寶庫中探求寶藏,體驗親情,抒發感想,學會處事,磨煉健全的人格繼而走向大自然尋找靈感和享樂,向內心世界探求生命的本質,記錄下成長的軌跡,向未來世界描繪多彩人生,寫下豪言壯語。指導學生發揚寫日記的良好習慣,當然,由于初中功課緊,有時可以把日記改為周記,把寫日記、周記當成提高語文能力的一根拐杖。在語文教學中展現,把“讀寫”變成開放的大舞臺,把語文變成人生的加速器。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材中有一項全新的內容――綜合性學習。這“綜合性學習”在教材的各單元中與閱讀課文相并列,共同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熬C合性學習”,作為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項同等重要的一個項目,第一次被寫入新課標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基本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予大力提倡?!闭驗槿绱?,新教材把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有機溝通、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作為綜合性學習的整體目標,將以往教材中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三個系統整合于“綜合性學習”之中,并在學習過程中留給學生暢想的天空。
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郝巧芳
一、課題的產生
《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而語文課前預習一直是個困擾語文教師的問題,由于學生來源的家庭和環境的因素,導致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特別是七年級學生,課前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即使預習也草草瀏覽教材,或對字詞做一些簡單預習,直接導致課堂學習處于被動狀態,教學互動難以展開,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使語文教育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改變過去的傳授式學習方式,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基本理念將教學活動定位于學生的學先于教師的教,即以學生的預習活動啟動教師的教學活動。預習是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能力,利用教材工具書及其他輔導資料,自己去感知新知識,獲取新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預習,是上好課的前提,是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了解課文的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會讀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須激發學生預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不自覺到自覺,由要我預習變成我要預習,從而提升預習的有效性。可見,預習是語文教學活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更是提高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本課題研究以新課程改革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視角,在調查基礎上,重新審視傳統教學中的預習環節,剖析傳統學習方式下預習環節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弊端,挖掘預習環節中可能實現的促進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的空間。預習不能老一套,要不斷反思預習中的科學性、合理性,反思預習要求與學生的預習的興趣、學生的差異性等之間的聯系,預習的效果與預習的時間之間的有效性等,從而使得此課題的研究更具有前瞻性與必要性。同時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有效落實預習環節,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自主性的具體策略做出歸納和總結,基于此,我想探討這一課題—-初中語文預習方法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通過研究提高學生對預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2、通過研究,引領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預習方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通過學習相應的理論知識,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研究的能力。課題的實施會促使教師深入學習理論,以研促教、以研助學,教、學、研相互融合,在實踐中成長,從而提升教師教學研究的能力。
三、課題研究內容
1、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研究。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怎樣選擇有效的預習方法是學生進行有效預習的關鍵。
2、研究針對不同體裁的課文選擇合適的預習方法。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個難點。
3、語文教師課前預習指導研究。根據課文特點,教師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指導。
4、探索適合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教學體系,打造新課程下高效課堂的教學研究。
四、課題研究思路
先了解學生語文的預習習慣、預習能力、預習效果等現狀,從中發現存在問題,以便制定出可行的培養預案;其次,選擇七年級四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從培養興趣、教會方法等方面入手,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文獻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一方面要注重理論學習,堅持用理論指導實踐活動,另一方面要勤于反思,及時總結經驗,在實施過程中,逐步探究出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有效策略;然后,對這個班學生再次實施調查,并于前次調查進行對比,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形成研究結論;最后,把課題研究成果在校內甚至更大范圍內進行推廣,以實現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與方法
1、教育調查法:對學生進行有關課前預習人數、課前預習興趣等方面的調查問卷,經科學的統計分析后,得出較有說服力的數據或結論。如此實證分析,一方面,可為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可為研究的結果提供支撐性材料。
2、文獻研究法: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查閱與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資料,及時分析整理,充實本課題的理論基礎,促進研究的深入。
3、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及時總結各階段的成果與不足,撰寫階段性小結和有關教學案例。
4、案例研究法:教學中以初一語文課本教學作為案例研究,輔助課題研究。
六、研究過程設想
準備階段 (2014.12月—-2015.1月)
1.用文獻研究法進行理論搜集和學習研究,了解教科研前沿動向。
2.設計調查表,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3.通過調查確定研究方法、內容及措施。
實施階段 (2015.1月——2015.5月)
1、根據課題研究目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進行實證性研究。重點在初一年級四班進行實驗。
2、請本學科教師配合聽課評課,聽取教師對課的評價,特別是對課堂預習設計的意見和建議。
3、指導預習方法,下發預習方法的指導材料,幫助學生了解一般的預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懂得因文因人而異,適合的方法才是最好。掌握幾種適合自己的預習方法。
4、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及時記錄實施過程和效果,根據實施的情況和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改進語文預習方法的策略
5、布置預習內容任務,分階段分內容有計劃有步驟的加以訓練鞏固。初步打算定為課外自主預習與課內自主預習。
總結階段(2015.5月DD2015.6月)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實施第二次調查,與第一次調查進行對比,進行分析、歸納、總結。
2.撰寫研究報告,書寫結題報告。
七、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形式
課題預期效果: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讓學生明確預習的目的,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全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習慣,完善預習后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高效課堂的有效實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并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