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1:26
序論:在您撰寫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接受學習"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一提起接受學習,我們很容易與"機械學習"或"注入式學習"聯系起來,其實不然。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奧蘇貝爾曾明確指出,接受學習、探究學習與意義學習、無意義學習這兩組概念涉及到兩個不同的維度,是相互獨立、互不依存的,也就是說,"只要用于呈現的言語材料能夠同學生原有知識結構或認知結構建立實質性和非人為的聯系,并且學生具有內部學習動機和意義學習的心向",接受學習也完全可以產生有意義的過程和結果。"如果滿足了意義學習的條件和標準,接受學習是一種更為有效的切實可行的方法。"
我現在教學的正是小學低年級段,從他們上課的狀態以及回答問題的表現上看,他們自主獲取新知識還比較困難,而且自主探究的意識還比較淡薄,能力還比較薄弱。比如,我在教學拼音《ie üe er》時,先從板書簡筆畫椰子樹、月亮、耳朵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便直接出示三個復韻母,示范講解ie üe er以及四聲的正確發音。在這里對發音的指導采用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把知識化難為易,幫助學生把新知識和他們原有的認知結構進行意義建構,促使他們進行有效學習,這顯然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獲得可持續發展。
"接受學習"的最大價值在于學習活動不必從零開始,可以通過繼承前人與他人的認識成果而加速個體的認識發展過程,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從而使有限的生命個體能夠更從容地面對無限的知識。
2.探究學習有其需要的條件性
采用自主探究學習方式時,教學內容應該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而且學生也應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在特定的問題情境中,學生能夠獨立地發現問題,提出猜測,并能借助實驗、操作、調查、交流等活動,獲得結論。如我在聽完兩位老師教學同一課《烏鴉兄弟》所運用不同的教法后,便發現不同的結語有不同的結果。一位教師是慷慨陳詞:"懶惰的烏鴉兄弟必然會凍死。"而另一位教師則是以"一定會死嗎?"引導學生思索。兩種情況下,烏鴉的命運便截然相反。前者被無情地處以"極刑",而后者卻擁有了一個美好的未來:(1)兄弟倆落到了冰冷的雪地里,嚇得連滾帶爬地鉆進了一個樹洞--小松鼠家。小松鼠熱情地招待了他們,并教育他們只有辛勤勞動,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2)兄弟倆掉進了冰冷的雪地里,眼看就要被凍死了,兔媽媽正好路過,小心地抱起了他們,才挽救了兄弟倆的性命。兄弟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終于改掉了懶惰的壞習慣。(3)兄弟倆正好落在了老大爺的背簍里,被老大爺背回家。經過大爺的悉心照顧,他們恢復了健康,還從老大爺那里學到了勤勞的美德……前者機械地接受知識,毫無學習興趣。而后者為學生營造了廣闊的學習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才使學生興趣盎然,自由地想象,大膽地研究,踴躍地發言,展現了一個個奇思妙想。在認識懶惰的危害的基礎上,又自主地構建了"知錯就改,為時未晚"的真諦。
一年級上冊《國旗國旗真美麗》
2 教學課時:
一課時
3 教學目標:
3.1 讓學生知道國旗的象征意義。
3.2 通過畫國旗、朗讀歌詞、學唱歌曲、學生自己為歌曲創編動作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反復的演唱活動中學會《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并能準確的演唱歌曲,表達歌曲情緒。
3.3 能從背唱《國旗國旗真美麗》中流露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4 教學重難點:
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學唱。感受與分辯音的強弱。
5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畫國旗用的紙和彩筆。
6 教學過程:
6.1 課堂導入
6.1.1 師生問好。
6.1.2 通過猜謎語的方式,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們今天在學習歌曲之前我們一起來猜一個謎語好嗎?“小小紅色四方角,小星繞著大星跑,說起意義真不少,象征祖國真正好!”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生:紅旗、國旗、五星紅旗??????
師:猜對啦,是我們的國旗。
師:出示課題:《國旗國旗真美麗》
6.2 學習歌曲
6.2.1 出示歌詞,有感情的朗讀歌詞,理解歌詞內容,教育學生。
6.2.2 學唱歌曲。
(1)老師分句教唱歌曲,連續兩遍。
(2)集體在老師帶領下完整地唱一遍。
(3)單獨唱、分組唱。(同學們用拍手的方式拍出節奏)
(4)學生自己創編舞蹈動作,并進行歌唱表演。
(5)指導學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一遍歌曲。(師生為歌曲打節奏)
(6)讓學生動手畫一面國旗。
師:大、小五角星代表的意義是什么?
6.3 課堂小結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校長室向一年來為學校發展付出辛勤努力的老師和同學,表示由衷的感謝!向老師和員工、向全體同學,致以新年的問候!
寒假里發生的一件事讓我想了很多,大家看看,我們禮堂的鋁合金窗戶被人偷走了,會是什么干的呢?如果是我們曾經的學生干的,我為我們的教育感到悲哀!我們要徹底的反思我們的教育,除了傳授知識,我們還該干些什么。首先,我給大家講一個觀后感。
央視的《實話實說》欄目,有一期節目,主要人物是個叫丁大衛的美國人,我看過那一期《實話實說》,當時就被深深地感動,其實重要的不是他是哪一國人,而是在這個物欲社會中安于清貧、堅守自己做人的良心、堅守自己理想的精神。
丁大衛是個美國人。我認識他是在電視上。這個美國人帶給了我深深的感動。我受到深深感動的這天是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節目組請到了丁大衛。我打開電視,就聽到丁大衛在與崔永元嘮嗑。崔永元老笑,而丁大衛很誠懇的樣子。
丁大衛的故事是這樣的:5年前,美國青年丁大衛來到中國。他到了中國一所最普通的郊區小學教學。這個美國青年因為做人與教學深得人的喜歡,后來居然當上了校長。大概是1998年底,想到中國西部去看一看的丁大衛到了甘肅蘭州。他到西北民族學院應聘當大學教師。丁大衛不是一個能侃的人,機智的崔永元是這樣“套”丁大衛的。
“丁大衛,你去大學應聘的時候,是不是這樣說的:‘我曾是一名小學教師,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所以來你校應聘大學教師?’”沒想到丁大衛這樣回答:“大概就是這樣的?!贝笮l的話讓現場很多觀眾都會心地笑了。
崔永元問:“大衛,你每月工資夠用嗎?”大衛說:“夠了,我每月的錢除了買些飯票,就用來買些郵票,給家里打打電話,三四百元就夠了!”
我聽見觀眾中有不少人“哇”地一聲發出驚嘆。我知道是有人靈魂受到觸動了,而這種觸動是我們的教科書和父母的教化所達不到的。而真正讓我感動的還是以下一幕:
別出心裁的編導在做這一期節目時,讓丁大衛帶來了他所有的家當,一只還不及我們平常出門旅游背的那么大而“內容”豐富的帆布袋。而讓我們怎么也想不到的是,這便是一個美國青年在中國生存5年積累下的我們肉眼看得到的財富。崔永元讓丁大衛向大家展示一下他的家當,大衛的臉紅了一下,打開了他的帆布袋,里面的東西是這樣的:
1.一頂大衛家鄉足球隊的隊帽。他戴著向人展示時,我看見了他眼里的驕傲。
2.一本相冊。里面是他親人、朋友,還有他教過的學生的照片。
3.一個用精致相框鑲好的一家人溫馨親昵的合影(大衛從包里掏出時,相框面上的玻璃被壓碎了,大衛的臉上露出不易察覺的心痛的表情。不一會兒,節目組的人把一個趕著去買來的相框送給了大衛。中央臺這一著似平凡的舉動令我感動和嘆服,它那么及時地體現了善解人意的內涵和我們對外國友人的尊重)。
4.兩套換洗的衣服,其中有一件軍裝上裝。那是大衛爸爸年輕時當兵穿過的,整整40年了。大衛向觀眾展示時,很有些驕傲地說:因為它漂亮??!
5.一雙未洗的普通的運動鞋。那甚至不是一雙品牌球鞋,大衛將它拿出來的時候,說什么也不讓崔永元碰一下,他說:“這鞋很臭的!”
6.幾件以飯盆、口杯、牙刷、剃須刀為陣容的生活必需品。
記憶深處,莊嚴的升旗儀式同樣烙刻在我學生時代的二十年中,成為教師也已近二十年了,周一升旗這樣的程序已成為習慣匯入我的血液。每每此刻,望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心中不由得在慶幸,自己從事著一份神圣的工作,每周都有如此莊嚴的儀式讓國旗在全校師生的注目下升起,讓“祖國、紅旗、北京、心臟……”這些神圣的詞語在心中誦讀。升旗儀式讓渺小的我感覺自己離國家、使命如此之近,感受自己存在的價值,驕傲自己生活的土地。是的,我生命中的升旗儀式都在北京,北京對于我不只是首都,她還是我的家,生于斯、長于斯,四十年來緣分不盡,皇天后土,京城的特質在血脈中傳承。哦,北京,你是我靈魂的家園。
古人云:“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是的,北京便是處于此等重要之處。北京是古都,是國家的首善之區,對我而言是家、是故鄉。平凡如我,不能像奧運冠軍那樣為國爭光,讓五星紅旗為世人升起;也沒有機會像探險家那樣遠赴蠻荒,讓五星紅旗飄揚于天地之間。但我自豪我慶幸,我是北京人,兒時我就把足跡留到那些書本中記載的神圣之地——故宮、長城、天壇、頤和園……如今這些地方都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我的家鄉是擁有“世遺”最多的城市;作為東道主主辦地,我參與了1990年的亞運會和2008年的奧運會,無數的國際級盛會在北京召開,這是國家的驕傲、是北京的驕傲、是北京人的驕傲。
北京是個與時俱進的城市。時光倒流三十年,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我兒時的記憶中,北京是恬淡的、閑適的,沒有多少洶涌的人流、車流,馬路沒有現在寬,樓沒有現在高,那時的生活更多是樸實、安詳。伴隨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我的北京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多了、車多了,高樓多了,我家大院的小馬路眨眼間成為寬闊的四環,路邊的冰激凌店被氣派的高樓取代,年年變、月月變。如今回想起來,世紀更替的那幾年是北京變化最快的時候。從此,豪華取代了閑適,快節奏取代了恬淡,這些變化如膠片的影像應合在我青春的軌跡上。
現今的北京,蓬勃而不失穩重、喧囂躁動中不失往日的成熟大氣。在人到中年的我眼中,北京不是過去的家了,她更多彰顯著首都的特質,接納著全國的精英,體現著發展與變化,以千年古都之貌展現代都市之姿,讓國民心向往之。更重要的,在新世紀的十年之際,我們有了“北京精神”,“愛國、創新、包容、厚德”,這寥寥八個字概括了北京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所傳承的特質,引領新一代的北京人在建設北京的漫漫征途上大步前行。
作為首都公民的一員,傳承和發揚北京精神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作為首都教育工作者的一員,踐行“北京精神”就在我的日常工作中。
愛國,是北京精神的核心。愛國無需空洞也并不遙遠,因為愛就在我們心中。感謝教師這個職業,使我每周都有一個隆重而莊嚴的場合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唱著國歌,望著五星紅旗在旭日中升起,身邊就是祖國“八、九點鐘的太陽”,心中不由得感到深深的責任和使命。愛我的學生,愛我的崗位,愛我的工作,就是熱愛祖國最直白的方式,是踐行北京精神最具體的表現。師范出身的我們都知道,所謂“師范”即“學高為師、行為世范”。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使其從業人員必然要成為社會的楷模,教師的思想品德和世界觀通過具體的教學教育工作影響學生,從而造就出掌握一定文化,具備一定道德品質和精神面貌的社會成員。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在平時的工作中,教師只有把尊重師德規范變成自己深刻的信念,才能有為人師表的自覺行動。教師的言行,點點滴滴,隨時都注入到學生的心頭,起到影響和感化作用。學生每時每刻都注視著教師的言行舉止。世界上再沒有任何人受著象教師這樣的嚴格監督,也沒有任何人對學生的心靈產生如教師一樣的深遠的影響。
教師是塑造年輕一代美好心靈的工程師,教師的行為表達著情感,學生從教師行為中接受著情感的熏染和啟迪。這是因為教育是人與人心靈上的相互接觸,教師所表現出的道德面貌,既是學生認識社會,認識問題,認識人與人關系的一面鏡子,也是學生道德品質成長的最直觀、最生動的榜樣。因此重視對學生的德育的影響至關重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不但靠教師口頭上的教育,還要靠老師的行為品德對學生的直接影響與教育。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創新的時代,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積極進取,努力創新,不斷突破自我。北京攜古都之重,行創新之路,以現代都市的發展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體現了北京人民的創新精神。北京的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創新,高超的專業能力與教學技巧是每名教師追求目標,我們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要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提煉教學經驗。
弘揚北京精神,共建和諧社會是新時代對北京人的要求。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身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我們每一個人即是個體,也是群體中的一員,我們只有相互包容、和諧,才能做到集體進步,從而達到整體提升的目標。作為教師,既然選擇了教師作為自己終生的職業,就要甘于寂寞甘于奉獻甘于自律,用人類社會中的最高道德行為標準約束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親其師而信其道”。工作中做到師生和諧、集體和諧,有利于群體共同發展。
關鍵詞:“吃”透教材; 制定目標; 調控有效; 引導自主學習
如何在有限的40分鐘內以盡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人,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呢?下面我就語文教學中的點滴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1 “吃”透教材
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前深入鉆研教材,做到既能對課文整體感悟,又能對文字的組合,蘊含的思想、情感、價值觀等有準確的把握,力求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思考,這樣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如果作為教學組織者和指導者的教師,對課文沒有深入淺出的把握,實現有效性課堂教學就是一句空話。假如教師課前沒有“吃”透教材,結果就會造成學生的思維堵滯,思考頗淺,學生僅僅是表面化理解課文。
2 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就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基本構想,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因此,教學目標要從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心理特點、性格特征及智力發展等多種因素出發,根據學生具備的能力,制訂有效教學目標,然后為學生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創造有利條件,促使目標的達成。教學目標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有些課文,如《一面五星紅旗》,它不僅有重點,還有難點,而這些又是一個有機的辯證的統一體,備課時忽視不得。《一面五星紅旗》的重點是“我”對國旗的尊重和熱愛;難點有二:一是“我”的愛國情意,一是面包店老板前后態度的轉變體現出來的友誼。這兩點是相互依存的。這些豐富而重要的內容,只有認真備課,深鉆教材,才能準確把握,深刻理解。有效教學的理念告訴我們:判斷一個教師教學效果的優劣,并不是看這個教師有沒有教完規定的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看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收獲不大甚至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
3 課堂教學調控的有效性
一位教師盡管教一門課,面對的也是同一批學生,但是每一節課的具體情況卻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學生總是處在不停的變化中,所以教師必須對不斷變化的師生狀態進行及時的調整,以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3.1 課前氣氛的渲染:每堂語文課的預備鈴響過之后進行一些小型的全班性活動??梢岳脤W生的表現欲,進行詞語接龍,背背課文、兒歌,猜謎語等活動。這段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它既是一種知識的積累,又可以讓學生很自然地進入上課的準備狀態。這些活動開展的同時,教師要注意用親切的目光、微笑的表情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使學生和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氣氛融洽。往往這樣的活動開展完后,整個教室里充滿了濃濃的語文氣氛,使學生能夠很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3.2 突發問題的機智調控:課堂上究竟會發生些什么情況,這是任何一位教師都無法在備課時預測到的。比如,上多媒體課時突然停電,掛著的黑板突然掉了下來,有位同學提出了個怪問題,打亂了教師的教學計劃,等等,諸如此類的可能性不勝枚舉。這些活動情境就是在向教師的智慧和應變調控能力提出挑戰。面對課堂教學中突發的問題,教師應當先衡量一下這是什么類型或什么性質的問題,是否需要花時間去解決,如果需要解決,那么是否可以機智地將其與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學步驟相聯系、組合,在經過重組后一定要敢于放下自己擬定的計劃,把問題解決到位。如果沒有在課堂上浪費時間解決的必要,那么可以用比較自然簡練的話語一筆帶過。例如再講《影子》這篇課文時,我原本設計了一個在戶外“踩影子”的游戲,把課文內容化抽象為直觀,讓孩子們邊玩邊觀察、思考,邊玩邊了解課文內容??芍v課時天不作美,太陽公公偏偏躲了起來。怎么辦?我如何給他們創造一個探究的空間呢?靈機一動,我拉上窗簾,打開投影儀,讓一個孩子站過去,讓轉身、移動,其他的孩子則仔細觀察影子位子的變化。通過這個活動,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把剛才的問題解釋清楚了,并且他們都喜歡到前面來體驗。然后我又讓他們根據影子畫太陽,這個環節就顯得簡單了。這節語文課雖然打亂了自己的備課計劃,但教學效果卻沒受到絲毫影響。
3.3 引入多媒體,有效服務于課堂教學。
在日常教學中,學生知識能力的積累大都借助于課文這一載體。但新教材涉及的知識面廣,時空跨度大,特別是針對聾啞孩子來說,僅憑課本上的語言文字描述或簡單的幾張圖片,那是很難讓學生真正把握理解的。而多媒體是一座跨躍時空的橋梁,化無為有—— 拉近作者、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溝通了三者之間的感情。在教學中,學生情感的自然迸發是學生領悟課文意蘊的完美體現,運用多媒體手段,通過再現生動感人的畫面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將學生帶到一個他從未去過的地方,領略祖國風光,異域風情,從而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感悟課文。
4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一、猜讀法運用技巧
課堂是師生生命互動的過程。運用猜讀法指導學生閱讀的技巧很多,筆者建議按“藏、問、連、推、揭”5個師生互動步驟操作。
1. 藏
“藏”是有選擇、有講究地呈現一部分文字,預留一部分或幾部分文字待學生“猜”了之后再呈現。可藏頭露尾,也可藏尾露頭。
2. 問
“問”是在學生讀了部分文字后,教師借助問題制造懸念,引發學生對下文的推測興味、引導預測內容。問題可以來自教師的課前預設,也可選擇學生基于已知文字當場提出的疑問。在這一步驟中,高水平教師的高妙之處在于會針對教學目標設置問題,確保目標,即問題的雙向一致性,從而避免因天馬行空般的胡想亂猜導致一堂課的無效。
3. 連
上文講的“藏”與“問”是教師運用猜讀法時要使用的技巧,“連”則是讀者推測時要使用的技巧,即面對問題,讀者不要胡亂推測,而是要根據已讀內容去推測,要連接、整合已讀部分的多個關鍵信息去預測,從而保證推論的有根據性與合理性。
4. 推
“推”也是讀者運用猜讀法時要使用的技巧,即根據已讀部分的多個關鍵信息演繹、產生新的合理的情節和新的合理的故事。新的情節和新的故事,可長也可短,沒有標準答案,只要合理就好,然后是小組代表在全班宣讀自己的作品。
“推”是發展孩子創造力的關鍵步驟。一般的閱讀教學往往缺少這一步,從而讓語文課變成了死讀書的課。發展思維能力,是各門課程共同承擔的任務,語文課也不例外。
5. 揭
揭是揭開謎底的關鍵一步。即順應學生此時急于求同尋異的心理,呈現被藏起來的部分文本,使學生在比較和反思中與文本展開深度對話,同時,與文本作者進行充分的精神交流和價值的分享,從而達到深度理解并提升創造力。
二、猜讀法運用實例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組第二課是《一面五星紅旗》,該文共12個自然段。筆者運用猜讀法指導該文閱讀的全過程如下:
1. 課前準備
把課文分解成1~2段、第3段、4~10段和11~12段4個部分,預備通過多媒體分部分呈現。
2. 主要教程
(1)出示1~2段文字,在指導學習生字新詞并讀通讀順這兩段之后,要求學生根據“國外”“漂流”“傍晚”“變窄”等關鍵詞語,想象一下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故事。
(2)出示第3段,在指導學習生字新詞并讀通讀順這一段之后,要求學生根據“撞傷”“無影無蹤”“迷路”“第三天中午”“國旗系在脖子上”等關鍵詞句,設想接下來在面包店可能發生的故事。
(3)出示第4~10段,在指導學習生字新詞并讀通讀順這七段之后,要求學生根據“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艷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與“摔倒”等詞句,推測接下來故事會出現怎樣的轉機?
(4)出示第11~12段,在指導學習生字新詞并讀通讀順這兩段之后,組織學生討論面包店老板為什么態度發生巨大逆轉,為什么既送花又自愿付住院費與醫藥費呢?
三、運用猜讀法指導閱讀的優勢
1. 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驼Z文課堂而言,核心對話應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在猜讀法中,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但尤為主要的是學生與文本的互動與對話。此對話充分保障了閱讀課中學生作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
2. 充分發揮文本本身的熏陶感染作用
在猜讀法中,核心對話是學生與經典課文之間的積極對話。此對話充分發揮了文本本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一面五星紅旗》一課,用猜讀法讀完全文后,學生不僅認識了“攤、奈、凝、豎、拇”這五個生字,掌握了“筏子、攤、無影無蹤、無奈、聳、猶豫、凝視、趔趔趄趄、豎起”這九個新詞,還會因為發自內心地喜歡課文本身進而自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于是“尊重和愛護國旗”的感情不待老師宣講也會自然而然地萌生。
3. 培養閱讀興趣,鍛煉理解力、思考力和創造力
為使自己的預測、推論合理合法,學習者不再是被動地讀而是主動、細心地解讀給定文本,認真捕捉、分析其中的關鍵信息,在此基礎上生成新的盡可能合理的接續文本,然后推出自己的接續文本經受聽眾評判。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學習者的閱讀興趣培養起來了,其觀察生活和分析生活的能力、理解力、思考力和創造力也都不斷地得到鍛煉和發展。
4. 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是讀書用腦的習慣。打開書本后的猜測是用腦的開始,閱讀、釋疑、解惑和揭秘都是用腦的過程。其次是細讀文本的習慣。為使自己的推測合理,學習者須格外關注細節,任何“走馬觀花”或“囫圇吞棗”都必須禁止,最后細讀文本的好習慣也就養成了。
5. 提高語文課的效率
在猜讀法運用過程中,學習者在心理上急于了解下文內容是否與猜想的內容一致。當課文的相關接續文字呈現時,其大腦對文字語言的選擇性理解加快。有時只需掃視幾個句子甚至幾個詞,就能從整體上把握主要內容,甚至產生思想、觀念或心靈的猛烈碰撞。顯然,猜讀法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有助于發展讀解能力,拓展視野,豐富想象。并且,在猜讀法運用的過程中,學習者將學、思、行有機結合,其聽、說、讀、寫、思五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全面鍛煉。
四、猜讀法的適用范圍與注意事項
1. 猜讀法的適用群體
猜讀法不僅可用于指導小學中年級以上學生閱讀,也適用于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譬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課文《三個兒子》,該文共13個自然段,課前教師可將該文分成1~8段、9~11段、12~13段共三個模塊。在指導學習1~8段的生字新詞并讀通讀順這八個段落之后依次拋出下列問題組織學生互動(當然,一次只提一個問題)。例如,如果你是這3個媽媽的兒子,當看到媽媽們提水的情形時,你會怎么做呢?文中的3個兒子又分別會怎么做呢,為什么?然后再呈現9~12段,讓學生自由閱讀,最后問“你猜對了嗎?”
在某種程度上,高年級使用猜讀法的效果更好,因為高年級學生的連接、整合與推論能力更強。人教版初中三年級有篇課文《威尼斯商人》(節選)。課前,教師將該課文以“我現在等候著判決,請快些回答我,我可不可以拿到這一磅肉”為界分成兩個部分。首先,課上,教師先給學生讀第一部分內容,話題為“這場官司誰會是真正的贏家呢,請依據課文的關鍵詞句回答?!睂W生讀得比往常更細致,談得有根有據,觀察、分析與推論能力都得到充分鍛煉。然后,教師再將第二部分發給學生,面對第二部分,學生如久旱逢甘霖,為劇情的戲劇性拍案叫絕。這時,教師趁機提出一個更有挑戰性的研究性話題,即你認為誰才是這場官司真正的贏家呢,請依據文本和其它相關資料談談你的看法。最后,課后,學生都能自覺做大量閱讀,第二天課上討論非常熱烈。
2. 猜讀法的適用文本
猜讀法可用于情節性強的記敘性文本,也可用于一切待解讀的文本,換言之,猜讀法適用于一切文本的閱讀。譬如說明性文本,給出寫作背景后,讓學生去猜測說明內容、說明方法等;議論性文本,給出話題出現背景后,讓學生去猜測作者的觀點、所持的論據或言說秩序等。數、理、化課本的閱讀也可以使用猜讀法。
3. 運用猜讀法的注意事項
(1)課前教師要充分與課文及教材編者對話
教師只有在課前與課文充分對話,課堂上才不至于錯判錯評學生預測的合理性;教師只有在課前與教材編者充分對話,才有可能正確引領課堂對話的方向。
(2)課中教師要適時補充學生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知識
在猜讀法運用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藏”和“問”,還要適時為學生補充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知識。譬如,在本文所舉的《一面五星紅旗》教例中,若要學生對“接下來在面包店可能發生的故事”設想得合情合理,教師就得適時補充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的知識,即“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每個公民和組織,都應該尊重和愛護國旗?!币驗槲闹兄鹘鞘且晃涣魧W生,他應該具備這方面知識。
參考文獻:
近幾年,青少年學生的犯罪呈上升趨勢,且低齡化、團伙化、危害程度嚴重化、形勢嚴峻化。反映出其法制觀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識,也延伸出學校教學工作的薄弱環。進一步加強和提升法制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和統一,以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提高法制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認識,如何實現及其出現的問題是當前熱門的話題。
一、明確形勢,提高認識。
當今社會,物質和精神文明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由此繁衍
生的違法事例也逐漸增多,尤其是青少年和學生。如貴州甕安的“6.28”事件,貴陽某中學的“9.27”案件便是典型。可以看出,主要原因來源于自身法制觀念的淡薄,也反映出教育工作的環節還欠完整,凸顯出法制教育進課堂,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緊迫性。作為學生知識的傳播者、行為的影響者,教師當認識到當前的形勢,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法制的熏陶,得到思想的啟迪和認識的提高。
二、詳讀教材,反復鉆研。
小學生知識與思想、行為與動作皆處于萌芽狀態。一方面,源自生活中的人、事、物的影響;另一方面,得于學校的教育形成。猶如一顆幼苗一樣,只有給予營養,才能使它不斷生長,長成參天大樹。反之,長久受到蟲的侵蝕,最終只會夭折。
文字是語言形成的基礎,小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多數來自文字。體現出語文科的龍頭作用,更賦予語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重要位置。作為一門主要的學科,語文教學與法制教育的有機結合,是學生接受法制觀念,強化法律認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小學語文涉及了德育、科學、養成教育、安全教育等諸多方面。教師要“隨風潛入夜”般滲透法制,“潤物細無聲”般進行教育,必須詳細解讀教材,認真思考課文結構,仔細琢磨課文中知識點之間的構成。反復研究,從中找到切入點,弄清涉及的法制點,通過不斷歸納、查找佐證,并結合實際,用身邊熟悉的事例進行點與面之間的教學滲透,從而是課堂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豐富學生知識獲取的面。
三、注重方法,不盲目與刻意地追求滲透。
要實現法制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方法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授、課堂的氛圍,同事也要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取向。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生帶入其境,讓學生受到教育和啟發。在教學中,我總結出一下三種方法。
1、直觀感受法。主要針對課題,直接灌輸法制教育。如《孔子拜師》,讓學生感受“師”指的是什么?從而拓展延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一面五星紅旗中》,由課題的“五星紅旗”拓展延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由《長城》、《秦兵馬俑中》,由課題簡介“長城”、“秦兵馬俑”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是非常珍貴的文物,從而相機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這樣直觀、形象的滲透,學生易于接受,又不失學習課文的興趣。
2、自讀感悟法。主要針對篇幅較長的課文和高年級的學生,讓學生讀中自悟,拓展延伸。如《絲綢之路》、《索溪峪的野》、《大瀑布的葬禮》中,通過學生自主閱讀,從中感受“絲綢之路”的作用和好處,“索溪峪”的美麗及“野”表現的方面,“大瀑布”消失的原因等相機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這樣,既注重了閱讀交流,又滲透法制教育,學生印象自然深刻。
3、提問講解法。這一方法主要適應于低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在思維上的局限性、事物接觸多面性上的不成熟,需要教師以恰當的時機提問并講解。如《自選商場》中,在講解課文時,教師需要提問:我們買到的商品質量上有問題,怎么辦?進一步組織討論,并說明用法律保護自己,相機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清澈的湖水》中,教師引導學生看圖時,讓學生發現每個人的動作,從而看到小潔緊緊攥著面包紙,上岸后扔到垃圾箱。相機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這樣,及培養學習、觀察的興趣,又聯系了生活達到滲透法制常識的目的。
另外, 在滲透法制教育的同時,更得注意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教材的編寫、知識的構建體系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把握在學生有能力掌握的范圍內的。不能盲目地滲透,刻意地去為了追求法滲透制常識而忽略了課文所要求學習的知識;另一個方面,滲透法律常識應把握量的關系。小學階段,低年級只要求知道便罷,高年級則要求初步了解即可。不能強行灌輸太多,只要學生分清對錯,明白是非就算達到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認真歸納,簡明扼要地概括。
四、效果與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