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1:03
序論:在您撰寫電氣課程設計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課程設計是綜合一門或多門課程知識的實踐性環節,是學校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對于電氣控制類專業,比如自動化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專業,常見的課程設計有計算機程序課程設計、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嵌入式系統課程設計、電氣工程綜合課程設計、可編程邏輯控制課程設計和工業控制系統綜合課程設計等,大部分課程設計都具有“硬件和軟件相結合”的特點,實踐性和實用性很強,與企業需求結合非常緊密,契合度較高?;谠擃愓n程設計的特點,在課程設計教學中,筆者打破原有的課程設計教學思路,采用與企業深度合作,將企業需求職位的專業和技能要求融入課程設計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其良好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課程設計的內容結合相關企業的某個工程項目,教學過程盡可能與工程項目的運作過程接近,使學生熟悉工程項目的運作流程和不同職位的工作內容和專業技能要求。學生以團隊合作的形式,由3~5人組成一個工作小組,根據企業需求,每位成員都有相對獨立的任務分工。通過這種方式的課程設計,學生可以對企業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對自己的能力有進一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專長和愛好,學生可以盡早明確自己的工作方向,完善個人的職業規劃,最大可能成為企業需求的綜合性人才。
1.2基于企業需求的電氣控制類專業的職位
在課程設計創新教學模式中,課程設計的過程盡可能與企業中工程項目的運作過程接近。根據對企業職位設置的調研,筆者將該教學模式中團隊中各成員的職位和任務說明如下:
(1)項目管理工程師是一個團隊的核心人物,負責制定和管理項目進程,組織必要的討論和會議。對于項目管理工程師而言,如何調動團隊內每個成員的工作積極性,最大程度地發揮成員的專長是其主要任務。可見,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個人魅力最為重要。這個職位為學生畢業后的個人創業或某些管理職位提供了基本的訓練。
(2)硬件工程師和軟件工程師完成整個項目的核心技術工作,包括系統的方案設計、繪制圖紙等。在國內外倡導工程教育的背景下,工程師的工作尤其要與企業需求和行業規范相結合,指導教師對軟硬件工程師的具體工作提出嚴格的要求。
(3)外觀或結構設計師需要機械類專業的知識,不是電氣控制類專業的主要學習范疇,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將機械類與電氣控制類專業的學生進行混合,組成一個更加專業的團隊,不僅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任務,而且擴大了團隊成員的知識面。而且,一般情況下電氣控制類專業的學生也會學習機械制圖(或AutoCAD),若設計要求不是很高,他們也能完成任務。
(4)銷售工程師在企業人員的職位中也是比較重要的角色。在我校電氣控制類專業的畢業生中,有不少同學都從事市場或銷售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企業需要有該類專業背景的畢業生,另一方面電氣控制類專業某些學生善于言談,親和力強,更喜歡做與人溝通的工作。銷售工程師需要掌握一定的銷售理論,做全面的市場調研,提煉產品特色和產品賣點,制定完整的銷售計劃。
(5)秘書的主要任務是會議記錄,制作項目陳述PPT,撰寫論文等文字性工作。從方案設計開始,秘書就開始構思并撰寫論文。秘書的工作是整理和總結資料,大部分的文檔原始資料都需要其它成員提供。秘書需要經常和每一個成員溝通,盡量按照畢業設計論文的標準完成課程設計論文的撰寫。
2課程設計創新教學模式的實施
2.1對課程設計團隊的要求
團隊人數要適宜,若人數過多,任務分配不均,必然有成員的工作較輕松,易偷懶,造成不團結;若人數過少,每個人承擔任務較多,不能起到成員間交流合作,培養良好職業素養的目的。經過實踐,根據任務復雜程度,一個課程設計團隊的組成人數以3~5人為宜。團隊中每個成員根據需要可以承擔多項工作,比如項目管理工程師可以兼任其他任何職位,外觀設計工程師兼任銷售工程師,采購人員兼任秘書;而軟件和硬件工程師一般獨立設置,而且在項目軟件編程任務較多時,可以采用模塊化設計,由多個人共同承擔。團隊內每位成員按照分工都有自己明確的工作任務,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且,由于是團隊工作的性質,團隊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在工作過程中每位成員也會強烈地感受到集體的凝聚力和榮譽感。在這種情況下,個體能力強并不意味著集體的成功,只有大家團結合作、互幫互助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因此,在做好課程設計的同時培養了成員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團隊協作意識。
2.2選題要求
多數應用型大學的電氣控制類課程設計都是諸如電子鐘、交通燈的控制之類的小題目,設計題目單一,與專業技術的當前應用脫節[4],而且容易查找到現成的資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由于以團隊形式工作,人數增加,可以適當地增加課程設計題目的難度。課程設計選題可以結合教師科研項目,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并能為其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性選題最好。比如在單片機系統課程設計中,與某企業合作,設計題目為“多功能電壓力鍋”;在工業控制系統綜合課程設計中,與某自動化公司合作,設計題目為“恒壓供水系統的PLC控制與遠程監控”[5]。在課程設計過程中不滿足于只考慮軟硬件是否能實現任務要求的基本功能,還可以在圖紙的完整性和規范性、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工程要求。
2.3工作流程
在課程設計實施過程中,教師引導團隊的工作過程盡可能與實際項目的運作過程接近[6],在任務量、時間節點等方面制定詳細的計劃,使成員在具有一定壓力下,既緊張又有條理地完成任務。課程設計基本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小組會議是一個較為正式的環節,由項目管理工程師主持,秘書做會議記錄,指導教師或企業工程師以及組內成員參加,目的是引導學生明晰工作目標和工作內容,合理安排時間,順利完成任務。在第一次會議上,項目管理工程師陳述系統總體設計方案,各成員分別總結前期研究內容和明確后期的工作步驟和內容,并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在團隊成員分工后,項目管理工程師也可以根據需要多次組織會議,秘書做好會議記錄,為最終的論文提供素材。指導教師在以學生主導的會議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培養學生在設計過程中有計劃地學習、研究問題,綜合運用自己的理論、專業和實踐知識進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實踐創新能力[7]。指導教師通過提問掌握每個學生的工作進展情況,并對存在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啟發,鼓勵學生進行互動討論。各成員總結自己的階段性成果,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成員之間充分溝通。項目陳述和答辯環節是課程設計創新模式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培養學生總結能力、表達能力和PPT的制作和展示能力,使其學生在公眾下能夠不怯場,敢于表現自己。
2.4考核與評分
在課程設計創新教學思路和創新模式的引導下,考核也要更新觀念,要與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借鑒荷蘭高校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方法,不僅注重基于任務分工表現出的實踐應用能力,而且還要兼顧學生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展現的思路創新、表達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8]。由于課程設計的教學時間一般為一至兩周,所以考核與評分不能過于繁瑣,筆者在兩輪課程設計實踐基礎上總結了一套與培養目標一致、相對公平和便于實施的考核評分方案,如表1所示。個人的最終成績是由小組成績和個人成績兩部分組成[9],各占50%,其中小組成績由指導教師根據不同分項及其權重給出,個人成績由指導教師和組內成員共同給出。組內成員互評均分權重為0.2,這個獨創的考核細節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工作熱情并營造了工作團隊內互幫互助的和諧氛圍,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3課程設計創新教學模式的支撐體系
(1)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對于應用型大學而言,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要培養出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必須建立一支綜合素質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而大多數教師從學校畢業又進入學校授課,本身沒有在企業工作過,教師的工程素質和實踐經驗不足,具有豐厚工程背景又有學術水平的“雙師”型教師尤其缺乏[10-12]。一方面,可以建立教師有計劃分批次輪流到企業鍛煉的常規制度;另一方面,吸引企業的優秀工程師兼職或全職到教師崗位,充分發揮其多年來的企業工作經驗。
(2)重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解決實踐教育缺失的根本途徑[13-14]。一方面大力吸引企業參與到高校實踐教學過程中來,在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上廣泛征詢和適當采納相關業內專家的意見;另一方面,增加學生在企業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和專業拓展課程的學習機會,理論聯系實際,開拓視野,拓寬思路,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靈感,為課程設計創新教學模式提供強有力的實踐平臺支撐。與相關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良性循環,最大可能實現更多學生畢業和就業上崗的零過渡,校企共同培養“適銷對路”的應用型人才。
(3)開設公共選修課。公共選修課是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綜合素質培養課程,對學生知識結構完善,知識面擴大,興趣和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提高有重要意義。對于工科專業來說,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高校開設如市場營銷、會計、社交技巧等人文類和經濟類選修課,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且學生也可以結合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科學地進行選課,為將來的職業儲備和積累知識[15]。
4結語
針對機床電氣與PLC課程設計教學情況,結合項目教學法的指導思想,改進該課程設計的指導過程。改進后的內容包括題目選擇、需求分析、方案選定、流程圖設計以及電氣原理圖設計等步驟,指導教師的指導方式也進行了相應的改變。實踐表明,改進的項目教學法能很好地激發學生想學要學的動力,使學生在“做中學”,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達到了實踐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
項目教學法;課程設計;機床電氣與PLC;實踐與探索
1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結合實驗室可用資源,以項目的形式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根據問題主動查閱相關資料,并給出設計方案,最終方案先經過小組討論,后與指導教師討論確定,最后由學生完成整個設計過程[1]。項目教學法根據每組學生能力的差異與特長合理分工,讓所有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都能參與,都有收獲,讓所有學生都能體會到完成任務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一些成績稍差的學生對自己有信心。項目教學法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完成項目的過程,目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充分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項目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2-3]:確定項目任務、制定工作計劃、組織項目實施、檢查考核評估、總結評比歸檔。南京工程學院在多門課程中實施項目教學法,從實踐中總結項目教學法的方法和規律,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從制定大綱、管理模式等方面對項目教學法進行研究[4-6],對其中幾門課實施項目教學法,在實踐中檢驗項目教學法實施的效果[7-9]。在以上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我們繼而在機床電氣與PLC課程設計中開展項目教學法,并不斷改進。實踐結果表明,改進的方法對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機床電氣與PLC課程設計教學現狀
機床電氣與PLC課程分機床電氣控制和PLC兩部分,課內實驗完成機床電氣控制,包括認識基本低壓電器、畫電路圖、接線和調試等,PLC部分主要是熟悉并會運用一些基本指令。該課程的課程設計則主要是對PLC指令的綜合運用。按照所用的指導書內容,5~8名學生為一組,教師每組分配兩個題目,學生在兩周時間內完成任務分析、畫圖、連接元器件、調試、寫報告等工作,在難度和任務量上已經足夠學生去做。根據以往教學經驗,量有些大,學生往往能完整地做好一個,第二個只能做部分。還有一個現象是有些學生對書上的題目或教師分配的題目不感興趣,沒有動力去做,導致這個組只有2~3人做,其余的學生沒有達到實踐的目的。基于以上的問題改進了課程設計。
3基于項目教學法的課程設計改進
項目教學不是把指導教師掌握的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而是在指導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努力完成這個項目的過程,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學習的重點在于過程而不是結果,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并提高各種能力?;谶@個理念,我們對機床電氣與PLC課程設計進行改進。在選題上,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1~2天的時間查閱資料,學生初定題目后,與指導教師討論題目的可行性,確定最終題目。每組學生一起進行需求分析和方案選定,分工合作完成設計任務。任務分解為:畫流程圖、畫電路圖、元器件選型和畫梯形圖等,每個人都有任務。對需求分析、方案選定、流程圖設計、元器件選型和梯形圖這幾個環節,需在規定的時間內分別討論和考核。學生選定題目后,教師根據查閱的資料,在討論的時候對學生提出意見和建議。項目完成后,學生做PPT進行整個項目的講解并回答問題,教師提問并打分,至此,整個課程設計結束。以機械設計及自動化專業的D數加工111班的機床電氣與PLC課程設計為例,該課程設計為期三周,由于設備套數的限制,每組8人,共6組。選的題目分別是:交通燈協調控制系統設計、停車場控制系統設計、節能電梯控制系統設計、噴泉控制系統設計、密碼鎖以及全自動洗衣機控制系統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熱情很高,討論積極,在遇到問題時及時向指導教師請教,在檢查時各自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課程設計結束時每組都能講解PPT,報告寫得詳細完整、質量高。根據D數加工111班的機床電氣與PLC課程設計的實踐結果,改進的項目教學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效果明顯,同時減輕了指導教師的工作量。
4結束語
針對我校工業中心機床電氣與PLC課程設計的現狀,對該課程設計的項目教學法進行改進,學生通過查閱資料、選題、編程和調試等過程完成項目教學的全過程。期間,每個學生都發揮了自己的作用,使學生感受到完成任務的成就感,激發了學生想學要學的興趣,特別是讓成績稍差的學生對自己有了肯定的評價。實踐表明,改進后的項目教學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了理論知識,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張瑤 劉樹青 賈茜 陳荷燕 單位:南京工程學院工業中心
參考文獻
[1]羅運虎,邢麗冬,王勤,等.基于項目教學法的課程設計改革[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31(6):14-15.
[2]曹德躍.項目教學法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應用的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1):101-103.
[3]胡力勤,馬福軍.以項目教學法為導向的實訓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7):119-120.
[4]宗亞妹,封世新,汪木蘭.系列化探究式項目教學的管理模式與方法[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23):13-15.
[5]宗亞妹,李建啟.系列化項目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育,2013(11):44-46.
[6]汪木蘭,周明虎,張艷麗.“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系列化探究式項目教學的設計原則[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23):9-12.
[7]周明虎,汪木蘭,封世新.項目教學法的實施與典型案例分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3):6-8.
論文摘要:《發電廠及變電站電氣設備》課程設計是高職發電專業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當前高職學生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課程設計這類難度較大的教學活動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在指導《發電廠及變電站電氣設備》課程設計中,應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對課程設計的各環節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優化,力求提高設計教學的效果,以實現培養最佳高職人才的目的。
《發電廠及變電站電氣設備課程設計》是電力工程方向的學生從學習書本理論知識向實際工程設計過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實踐環節。通過課程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正確使用電力工程設計手冊,熟悉整個工程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課程設計還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及工程能力。對于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主的高職教育,課程設計的重要地位更為突出。目前,高職教育中的課程設計存在著題目單一、陳舊、學生互相抄襲等諸多問題。除了以上的問題,還有以下一些情況,比如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等。文章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并結合多年的教學指導經驗,提出了幾點改革建議。
1 任務布置要時宜、適宜
①提前布置設計任務,把課程設計融合到理論教學之中。通常課程設計任務的布置是在理論教學結束后才開始的。文章在對學生進行課程設計輔導時發現,很多學生對設計時要用到的理論知識以及基本的計算方法,此時卻不會應用,甚至有的已經忘記,輔導時須重新講一遍,影響整個課程設計的順利進行。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建議采取提前布置設計任務的做法,把課程設計任務分散融入到課程的理論教學之中。在《發電廠及變電站電氣設備》這門課剛開始時就把課程設計的任務書與課程的授課計劃一起發給學生,讓學生從開始就接觸設計題目,同時老師在講授理論知識過程中凡是講到與設計有關的就可以提醒學生,讓其逐步熟悉設計課題?!栋l電廠及變電站電氣設備》課程設計具體可以把題目分解成畫主接線圖、主變、廠變的選擇、主要設備的選擇等3個設計模塊。比如學習完主接線時,可以讓學生針對設計題目畫幾個設計圖,并進行技術比較;還有凡是涉及到設計課題中有關的理論計算,如電抗的計算、短路電流計算等,盡量與教材中相關的習題結合起來,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完成。最后等到進行課程設計時,設計課題中的大部分的內容學生都已熟悉,分組后根據各自的原始設計數據,可以較順利地完成設計,從而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夠順利地按時完成設計任務。
把課程設計融入到課程理論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課程設計的效率,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學習有關章節時有了明確的目的性,看到了理論的應用性,學習的積極性明顯得到提高,真正體現了課程設計與理論教學的互相促進,有利于提高該課程整體的教學質量。
②采用實際課題,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在布置課程設計題目的時候,可以把設計院曾設計過的有關的題目給他們做,這樣會更加鍛煉學生,使其畢業上崗后能迅速地上手,真正地做到理論應用于實際。
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做整套的設計,因為,基本的做法已經在理論教學中做過,在真正設計時要提醒他們注意根據實際環境來考慮一些問題,同時要為他們提供各種必需的參考資料,教會他們用各種工具書。同時組織他們進行討論,提出方案設計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并設法去解決,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其學習興趣。對于極少數基礎很差的學生,一般只要求他們做好最基本的設計,主要包括主接線的設計、主要電氣設備的選擇,其他的如絕緣子等的都可以不選。在設計過程中,要經常地督促他們,弄清楚其薄弱的地方,主動給他們講解,幫助他們解決存在的問題。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課程設計開始時把分數評定的規則告訴他們,鼓勵他們向更高的目標努力。
2 注重課程設計的教學過程,做好相應的工作
①發揮教師在課程設計中的主導作用,在課程實施階段做到全程跟蹤。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設計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課程設計的內容已經融入到日常理論教學中,所以在課程設計開始時,教師只須把整個設計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項告訴學生,其余大多數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去做。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應該做到全程跟蹤,對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及時予以指導和幫助。
在進行全程跟蹤時一方面要檢查學生課程設計的進度,督促他們及時地完成設計;另一方面要參與到學生的設計當中,了解他們的思路并提供有參考價值的意見,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性的學習。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跟蹤時的講解不同。
對于少數基礎差的學生,其設計內容比較基本,所以對他們來說主要是講清楚設計中需要理解的最基本原理和設計中要注意的關鍵問題。同時鼓勵他們多和基礎好的同學交流,這樣更能促進他們的提高。對于大多數能夠較好完成基本要求的學生,主要是引導他們能最大程度的完善設計,所以對他們主要是做一些啟發性的工作,讓其對實踐內容進行更深一步的理解,找出可以完善的地方。對于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主要是讓他們自己去做,但也要多和他們討論交流,及時地把他們存在的問題解決,幫助他們完整地做好整個設計。
②充分利用網絡來延伸課堂。學生在設計過程中教師一般不可能隨時在他們身邊,這時候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教師可以通過班級的QQ討論群或電子郵件等形式與學生進行溝通,這樣可以及時的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提高他們設計的速度。QQ討論群不僅有即時性,而且還有記錄保存功能,群內的所有同學都能看到,有些相同的問題可以一起解決,非常適合共性問題的探討。另外,教師還可以把相關的資料、以往學生的優秀設計等放在QQ共享中,供學生參考,有益于課程設計的順利進行。
③必須上機繪制圖紙。計算機繪圖是工科學生的一項必備技能。在進行《發電廠及變電站電氣設備》課程設計時,學生已經掌握了CAD的繪圖技能。所以最終的主接線的設計圖紙必須用CAD畫。強調用CAD畫圖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在實際工作中,設計院的設計圖紙大都是用CAD繪制的。CAD繪圖技能與電力相關行業的標準聯系,這樣練習對學生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用CAD繪出的圖紙比較干凈整齊,圖紙打印出來容易讓學生產生成就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更好的完成設計。
3 做好課程設計的總結工作
課程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把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并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了注重上面所做的工作外,還要重視答辯環節。學生完成設計把報告交給教師評閱時一般只關心成績,大多不關心自己的設計存在哪些問題,應當如何改進。因而,教師的評閱環節對學生的進步沒有太多的幫助。為了能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提高,要強化答辯環節。通常是安排在周五的下午進行答辯,答辯時可以邀請教研室的教師進行參與,把每班分為2個答辯組,每組兩位教師。答辯教師在仔細審閱設計報告的基礎上,結合學生設計課題的難易程度提出相應的問題,并根據答辯情況,指出其報告中的不足,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后給出成績,這部分占設計總成績的70%。還有30%的是平時考核成績,由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表現,如出勤情況、是否按時獨立完成等評定。
當所有組答辯結束后,指導教師要上一次總結課,將各組報告的設計情況綜合起來進行簡要的點評。最后的總結課將是整個課程設計中畫龍點睛的一筆,因為,這樣的總結課,會讓學生對整個課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4 結語
高職教育是我國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就必須使教學和實際相結合。課程設計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要重視。
關鍵詞:課程設計;開放性;綜合性;工程實踐
作者簡介:孫亮(1973-),男,吉林省吉林市人,東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李娟(1972-),女,山東榮成人,東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吉林 吉林 13201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7-0085-01
隨著電力工業的迅速發展,我國電網已形成含有超高壓交、直流網絡的大電網互聯形式,因而電力系統運行的的安全穩定性愈加重要。對于各院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要培養出適合現代電力工業發展、滿足運行實踐要求的從業人員,必須通過系統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創新意識、經濟意識和科技意識,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設計是本專業各門專業課程重要實踐教學環節之一。通過各專業課程的課程設計教學環節,使學生能夠將各專業課程知識有機聯系起來,認識到各門專業課程在本專業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及各門課程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獨立思維方式,培養學生進行初步工程設計的能力以及對工程技術問題認真負責的態度。為此,在本專業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中構建創新性、開放性、設計性、綜合性的課程設計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1,2]
一、課程設計現狀
本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電力系統分析”、“發電廠電氣部分”和“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都有隸屬于本課程的課程設計,例如“電力系統分析”課程的“潮流計算”、“短路計算”課程設計,“發電廠電氣部分”課程的“變電站電氣一次部分設計”以及“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的“環形網絡繼電保護整定”。目前這些課程設計多為課程性課程設計,相互之間銜接性較差,學生難以對知識體系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而且普遍采用“參照設計指導書,查閱設計手冊,進行模仿設計”的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較差,這樣的課程設計形式往往收不到很好的效果。[3]
二、課程設計模式建立
針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工程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建立了“以專業知識為主線,以開放式管理為前提,以開放的實驗平臺為基地,以激發學生主動性為動力”的開放性、設計性、綜合性和創新性課程設計模式。將“電力系統分析”、“發電廠電氣部分”、“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和“高電壓技術”等多門專業主干課程聯系起來,開設多個與電力工業工程實踐相關聯的選題,要求學生隨著各門專業課程的授課進程,針對某一選題,在學院提供的開放式實驗平臺進行自主設計和獨立實踐。其基本思想是通過進行開放式的綜合性課程設計,使學生得到一次綜合應用所學各門專業知識的系統化實踐鍛煉機會。[4]
三、課程設計模式實現
1.實踐性題目開設
針對電力工程實踐開設多個與工程實踐關系緊密的選題,其中一個選題是電力系統規劃及發電廠電氣部分設計。其針對某個電網的規劃、設計及運行分析的設計伴隨專業課程教學全過程逐次展開,替代以往課程教學中的分散習題和課后集中進行的課程設計,以提高學生對工程問題整體性的認識。
該設計在專業課程教學之初,即在“電力系統分析”課程中,進行設計題目的布置,給出對某一電力系統進行規劃設計所需要的初始條件,隨著課程教學內容的逐步推進,要求學生完成對該電力系統的潮流計算及分析、電壓調整、故障計算和穩定性分析。在后續的各門專業課程中,針對該系統中的火力發電廠進行各個專項設計。在“發電廠電氣部分”課程學習中,要求學生對該火力發電廠的電氣一次部分進行設計,即完成電氣主接線的選擇、電氣設備的選擇、廠用電部分設計和配電裝置規劃設計等。在“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學習中,對火力發電廠發電機、變壓器組的主保護進行配置和整定。在“高電壓技術”課程學習中,完成火力發電廠的防雷保護設計。在每門課程結束之后,專門安排一定時間完成課程設計的說明書、計算書整理撰寫和繪圖等工作,并進行該課程設計的考核。
以往的題目中電力系統結構都是使用教師自己構建的網絡結構,主要是為了保證每個學生有不同的設計任務書,可能不完全符合電力系統的實際網絡結構。在保證一人一題的基礎上,本課程設計采用目前電力系統一些典型的算例分析計算,例如IEEE30、IEEE18節點網絡等的潮流計算分析。
通過這種綜合性課程設計形式,將以往零散的多個課程設計聯系起來,使學生對電力系統的設計、運行有了從全局到局部逐漸過渡的了解,對工程問題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有了更全面的把握,對電力系統一次、二次各部分之間關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另外,由于課程設計貫穿于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到的知識立即就會運用到設計中,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2.開放實驗平臺
充分利用校內實驗中心和校內、外仿真基地。各實驗中心采取全天開放的形式,設計中需要進行實驗時,學生可以到實驗室進行預約,在指定時間內進行實驗。東北電力大學現有兩個物理仿真中心——“電力系統動態模擬仿真實驗室”和“輸變電運行仿真中心”,一個數字仿真中心——“電力運行仿真中心”。 其中動態模擬實驗是大型電力系統的一個縮影,可以搭建所設計的電力系統,通過它可以對電力系統的某些運行特性包括潮流、穩定等進行實踐性的實驗,從而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拔高。變電運行仿真可以使學生獲得對運行現場的直觀認識,獲得實踐運行的基本知識,并對電氣主接線的設計及配電裝置的規劃設計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數字化計算機仿真系統了解、熟悉發電廠和變電站的運行操作過程。經過課程設計中的各種實踐,學生增加了獨立實踐機會,提高了實踐能力,對多門專業主干課程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合并加以融會貫通,增強了對電力系統運行實踐基本原理的理解。
3.輔助措施
根據當前電力工業的發展趨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學校的具體情況,組織指導教師到供電公司、發電廠、電力設計院等單位進行調研,學習、熟悉現今實際工程的設計過程,避免課程設計與工程實際的脫節。重新編寫了各個課程設計的教學大綱、設計任務書和設計指導書,使之更貼近電力系統工程實踐。
由于在設計過程中學生遇到了利用計算機制圖和計算能力不足等實際困難,在制訂培養方案時,開設“電力CAD”、“電力系統仿真軟件應用”及“matlab在電力系統計算中應用”等多門選修課,保證了學生設計的順利進行。另外購置大量設計手冊,參考資料,解決了以往設計過程中參考資料嚴重不足的情況。
由于改革后的題目涉及面較廣,工作量較大,單獨一名學生完成有些困難,將每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3-4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共同完成其中一個課題。小組成員在自主設計的基礎上,一起對課題進行研究、討論,共同完成課題,提高了協同合作能力,充分調動積極性。
4.嚴格考核
雖然新的課程設計模式是以開放式管理為前提,但實行嚴格考核的制度。由于本專業班級較多,做課程設計的總人數很多,必須形成完善的過程評價和結果考核機制。所以加強了過程管理,課程設計成績中含有一部分指導過程成績,并引入畢業設計答辯制度對學生逐一考核,考核不合格者補考和重修,避免了一部分學生不參加課程設計,只抄襲其他同學成品的情況。
四、總結
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的課程設計,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鞏固以及綜合應用。經過此種課程設計模式的鍛煉,學生對電力系統工程實踐的分析方法及其應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了電氣工程初步設計基本步驟和方法,為以后從事電氣設計、運行管理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能更好地適應電力行業實際工作。初步的教學實踐證明了專業課程設計改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也為今后的工作積累了經驗。
參考文獻:
[1]王冀生.面向21世紀的中國高等教育[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袁慧,于兆勤,秦哲.新形勢下培養提高工科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認識與實踐[J].高教探索,2007,(2).
通過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較高的學習熱情,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培養的學生覺得學有所用,學有所長。師生在討論式互動教學過程中坦陳已見,做到良好溝通,促進教學良性循環,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教師既要在課堂上講好本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計算、分析方法,又要指明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整體把握。這就要求教師講課時能夠做到突出重點,牢固基礎,透析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連接好知識網絡。對于本課程和相關領域內的新知識點、新技術應用及時適當補充、說明,拓展學生視野,以適應其工作需求。對于本課程教學中的一些相對次要內容,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或引導、幫助有興趣的學生課后學習。這種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采用不同教學手段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功效。所采用多媒體課件和仿真實驗、配電柜裝配、試驗臺操作等的先進教學手段,可以較好地改變過去的教師講、學生記的弊端,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通過直觀化圖形、動畫教學課件使學生理解相對容易,并可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其學習興趣。并不是要求所有課程內容都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要根據不同章節的不同知識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電力負荷計算、導線截面選擇、短路電流計算及電氣設備校驗等內容,仍采用傳統的板書教學方法,在課堂上講授好重點知識,學生通過課后習題、作業等對知識點進行加深理解和拓展。對電氣工程基礎等基本概念,繼電保護裝置整定計算,工廠供配電裝置防雷與保護接地,高低壓供電線路選擇、設計與敷設,變電所地址選擇與供電系統設計、布置,以及系統無功補償與高/低壓放電實驗等內容,可以采用計算機仿真教學、觀看現場錄象和校外供電廠實習基地教學等手段,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該知識點和領域的掌握與理解程度。對變壓器和高低壓供、配電設備,如各種配電柜等的結構、原理、設計方案和設計標準等內容,則充分利用校外配電柜實習基地的便利條件,以下廠培訓為主,實物教學為輔,使學生充分理解和消化相關內容。
二、增加課程設計環節
電氣工程基礎課程設計是對學生進行工程概念滲透和培養的重要教學環節,也是電氣工程基礎課程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通過課程設計訓練,可以讓學生集中精力進行課程復習與設計,包括工廠供配電系統設計方案經濟、技術比較,方案選擇,具體設計步驟及設計內容等,保證了課程設計質量。通過課程答辯,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到企業后經比較短的見習就能較快適應本專業技術工作。
(一)選擇設計題目
通常選擇10/35kV變電所作為設計藍本。在設計中,提供給學生較新的參考資料,如設計規范、設備手冊等,供學生設計時參閱。這樣,可以使學生課程設計內容與當前電氣工程基礎技術相適應,不至于落后甚至流于形式。同時,采用AutoCAD等工程設計軟件,使學生能夠跟上社會發展,滿足社會對畢業生工作技能的要求。
(二)加強過程管理
加強并做好課程設計過程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并發揮班級學生干部和學習骨干的帶頭作用。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小組中選出一到兩名學習成績較好、責任心較強的學生為小組長,全面管理本小組設計工作,如制定設計方案,合理安排設計進程,對設計任務和小組成員進行任務分配與協調,定時進行考勤和組織討論等,向教師提供本小組的設計成果,并進行總結與報告。指導教師主動、及時與小組長聯系,既不包辦,也不放任。指導教師可以提出指導性建議和意見,培養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使學生課程設計能夠圓滿完成[7]。
(三)注重總結和考核,及時點評
針對電力工程實踐開設多個與工程實踐關系緊密的選題,其中一個選題是電力系統規劃及發電廠電氣部分設計。其針對某個電網的規劃、設計及運行分析的設計伴隨專業課程教學全過程逐次展開,替代以往課程教學中的分散習題和課后集中進行的課程設計,以提高學生對工程問題整體性的認識。該設計在專業課程教學之初,即在“電力系統分析”課程中,進行設計題目的布置,給出對某一電力系統進行規劃設計所需要的初始條件,隨著課程教學內容的逐步推進,要求學生完成對該電力系統的潮流計算及分析、電壓調整、故障計算和穩定性分析。在后續的各門專業課程中,針對該系統中的火力發電廠進行各個專項設計。在“發電廠電氣部分”課程學習中,要求學生對該火力發電廠的電氣一次部分進行設計,即完成電氣主接線的選擇、電氣設備的選擇、廠用電部分設計和配電裝置規劃設計等。在“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學習中,對火力發電廠發電機、變壓器組的主保護進行配置和整定。在“高電壓技術”課程學習中,完成火力發電廠的防雷保護設計。在每門課程結束之后,專門安排一定時間完成課程設計的說明書、計算書整理撰寫和繪圖等工作,并進行該課程設計的考核。以往的題目中電力系統結構都是使用教師自己構建的網絡結構,主要是為了保證每個學生有不同的設計任務書,可能不完全符合電力系統的實際網絡結構。在保證一人一題的基礎上,本課程設計采用目前電力系統一些典型的算例分析計算,例如IEEE30、IEEE18節點網絡等的潮流計算分析。通過這種綜合性課程設計形式,將以往零散的多個課程設計聯系起來,使學生對電力系統的設計、運行有了從全局到局部逐漸過渡的了解,對工程問題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有了更全面的把握,對電力系統一次、二次各部分之間關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另外,由于課程設計貫穿于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到的知識立即就會運用到設計中,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2.開放實驗平臺
充分利用校內實驗中心和校內、外仿真基地。各實驗中心采取全天開放的形式,設計中需要進行實驗時,學生可以到實驗室進行預約,在指定時間內進行實驗。東北電力大學現有兩個物理仿真中心——“電力系統動態模擬仿真實驗室”和“輸變電運行仿真中心”,一個數字仿真中心——“電力運行仿真中心”。其中動態模擬實驗是大型電力系統的一個縮影,可以搭建所設計的電力系統,通過它可以對電力系統的某些運行特性包括潮流、穩定等進行實踐性的實驗,從而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拔高。變電運行仿真可以使學生獲得對運行現場的直觀認識,獲得實踐運行的基本知識,并對電氣主接線的設計及配電裝置的規劃設計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數字化計算機仿真系統了解、熟悉發電廠和變電站的運行操作過程。經過課程設計中的各種實踐,學生增加了獨立實踐機會,提高了實踐能力,對多門專業主干課程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合并加以融會貫通,增強了對電力系統運行實踐基本原理的理解。
3.輔助措施
根據當前電力工業的發展趨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學校的具體情況,組織指導教師到供電公司、發電廠、電力設計院等單位進行調研,學習、熟悉現今實際工程的設計過程,避免課程設計與工程實際的脫節。重新編寫了各個課程設計的教學大綱、設計任務書和設計指導書,使之更貼近電力系統工程實踐。由于在設計過程中學生遇到了利用計算機制圖和計算能力不足等實際困難,在制訂培養方案時,開設“電力CAD”、“電力系統仿真軟件應用”及“matlab在電力系統計算中應用”等多門選修課,保證了學生設計的順利進行。另外購置大量設計手冊,參考資料,解決了以往設計過程中參考資料嚴重不足的情況。由于改革后的題目涉及面較廣,工作量較大,單獨一名學生完成有些困難,將每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3-4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共同完成其中一個課題。小組成員在自主設計的基礎上,一起對課題進行研究、討論,共同完成課題,提高了協同合作能力,充分調動積極性。
4.嚴格考核
雖然新的課程設計模式是以開放式管理為前提,但實行嚴格考核的制度。由于本專業班級較多,做課程設計的總人數很多,必須形成完善的過程評價和結果考核機制。所以加強了過程管理,課程設計成績中含有一部分指導過程成績,并引入畢業設計答辯制度對學生逐一考核,考核不合格者補考和重修,避免了一部分學生不參加課程設計,只抄襲其他同學成品的情況。
5.總結
關鍵詞:高職;職業能力;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2-0096-02
一、引言
目前,在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及其專業群中,《電氣控制技術》作為一門重要的職業基礎課程,是日后專業課程的基礎,是取得維修電工證書的關鍵,對學生今后的專業課學習及步入工作崗位具有重要意義。但是,一些高職院校過多地強調深層次的理論教學,或者只為取證而學習,忽略了職業教育的教育理念;應該根據企業崗位需求,針對崗位所需職業能力,進行課程設計,培養出企業所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二、課程定位及課改意義
經過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崗位調研,總結出“電氣控制系統組裝調試能力”是該專業的一項核心綜合能力,而《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是學生掌握該綜合能力的支撐課程。那么如何上好這門課,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項綜合能力對于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三、課程設計
電氣控制系統組裝調試能力分為低壓電器的拆裝與檢修能力、傳統電氣線路的拆裝、檢測、排故與維修能力和一些復雜電氣線路的分析、檢測、排故能力。通過《電氣控制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需要讓學生掌握以上職業能力,故此,將本課程分為四個項目,每個項目又分為若干子任務,具體課程設計如下:
四、方法與手段
以工作導向為要求,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每個項目分階段教學,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由易到難,由基本到提高,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既能照顧基礎差的學生,又能滿足基礎好的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個項目都采用先接觸實物,有了感性認識后再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學習用理論分析問題,變被動為主動的教學方法。下表2是各個教學項目在不同階段的任務劃分。
五、考核辦法
按知識和技能的難易程度,分層次考核,每個階段按照考核內容配比“理論∶實踐∶平時表現”的考核分值比例,分值比例設為40∶40∶20。平時表現一般占20%,含上課遲到與缺課、課后作業和遵守相關規章制度等情況。理論考核基本集中在期末的閉卷考試中,主要考核內容為基本理論與基本應用方法,在下面表3中不再描述。實踐考核按階段任務設置分值,階段1的內容是必須過關的內容,階段2~4由學生按自己的水平選擇考核,學生可直接選擇階段2~4的內容參加考核,達到相應階段就按階段分值打分,學生最多可要求2次不同階段考核,不算補考。期末把6個項目的總分平均,即得到本課程的實踐總分,期考主要面對的是理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