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0:55
序論:在您撰寫心理護理干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既要重視生物因素對臨產婦的影響,更要重視社會心理因素對臨產婦的影響,而臨床工作中心理因素對臨產婦的影響則是我們探討的新課題。為了適應圍產醫學的發展,世界衛生組織(who)開展了“保護、促進、支持自然分娩”國際合作項目。因此,提高產科護理質量,促進自然分娩,確保母嬰安康已成為產科醫務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分娩是婦女一個自然、正常、復雜的生理過程。大多數產婦由于缺乏對分娩的直接體驗和正確認識,常產生焦慮、恐懼,而這些心理反應可能影響分娩效果,產生不良影響。為減少產婦的恐懼心理,順利完成分娩,我們對我院的產婦進行心理干預,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的對象為2009年1月—2010年6月初產婦,無嚴重的內科及產科并發癥,孕周為37~41周,單胎、頭位。年齡22~31歲,平均26.4歲,隨機分為干預組(58例)和對照組(50例)。兩組一般情況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護理無陪護分娩,一個或多個產婦有規律宮縮后,由值班護士負責觀察和接生。干預組在基礎護理基礎上采取干預。觀察兩組分娩方式,產程及產時、產后2h出血量。
1.3 結果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對照組的剖宮產率比干預組大很多;兩組產程及產時、產后2h出血量比較,兩組產程比較,干預組均短于對照組。出血量比較,干預組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顯著性。
2 待產婦臨產后的心理特征
孕婦入院待產,心理狀態是復雜的。由于環境的改變,有陌生感,既有將做母親的喜悅,又害怕分娩,怕在分娩過程中出現異常,希望被重視,渴望陪伴。諸多因素使產婦常常處于焦慮、不安和恐懼的心理狀態。
2.1 恐懼、焦慮心理
首次經歷分娩,害怕疼痛又缺乏相關知識,對分娩存在恐懼心理,擔心難產,害怕畸形,怕胎兒會發生危險,都會使其精神過度緊張、恐懼和焦慮。
2.2 依賴心理
許多待產婦因陣痛煎熬往往對其家屬產生依賴心理,尤其是母親和丈夫,特別是進入分娩室后仍希望家屬陪在身邊。如果對陪伴的助產士產生信任感,就會要求這名助產士陪伴其左右。
2.3 擇優心理
待產婦入院后,希望醫護人員對她認真負責,盼望有高超助產技術及助產士為其接生,對她不滿意或不了解的醫護人員持懷疑態度,甚至拒絕合作,不予配合。
2.4 自尊心理
待產婦往往希望醫護人員和家人時刻關注自己,對醫護人員的各項檢查和治療都非常敏感,稍不如意就表現為情緒激動或沉默不語。
3 待產婦心理干預措施
心理護理是護士在醫療過程中通過對孕婦進行心理安慰、知識、勸解、疏導以及調節方法,保持孕產婦良好的身心環境,積極指導孕產婦配合助娩,增強孕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更好地幫助產婦順利地完成分娩過程。婦女在妊娠和分娩期間,身體各系統發生生理變化同時,心理方面也會發生微妙變化,這種變化直接關系到孕產婦順利分娩。因此,促進孕產婦心理健康,加強心理護理,鼓勵孕產婦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孕產婦在這一特殊時期保持最佳心理狀態是助產人員的主要職責,也是提高產時護理質量的主要環節。
3.1 改善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
助產士微笑著使用尊重孕產婦人格的禮貌用語,可以消除產婦的陌生感和恐懼感,調節孕產婦的緊張情緒。要認真傾聽,適時給予反饋,表示理解和肯定對方的意思。因此,醫護人員在與產婦接觸中應該用善意、親切的語言,表現出更多的關心,使其心情放松,消除對分娩的恐懼和焦慮情緒。
3.2 營造溫馨的分娩環境
一個溫馨而有利于產婦的環境非常重要,保持病室清潔整齊,使孕產婦感到舒適,處于最佳心理狀態。設置家庭式的待產室和產房,適時的放些令人心悅的輕音樂使孕產婦心情舒暢,從而減輕產婦的心理負荷,消除緊張、焦慮的心理。
3.3 疏導產婦的焦慮心理
助產人員更多地接觸和了解產婦,了解他們的心理要求,針對性向孕產婦講解分娩知識及過程,減輕宮縮疼痛的方法,如何使用腹壓配合助產人員順利分娩,以消除孕產婦的恐懼、憂慮心理,以最佳心理狀態愉快地度過分娩期。
3.4 提高助產人員素質,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
助產人員熟練正確的掌握助產技術,仔細觀察產程,良好的工作技能給孕產婦帶來安全感和責任感。
3.5 良好的社會和家庭支持系統
產前要對其家庭成員進行分娩有關的心理衛生宣傳,樹立正確的生育觀,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鼓勵家庭人員的配合,允許丈夫和家人在分娩過程中陪伴產婦,使產婦心理上有所依靠。在分娩過程中,家庭的支持尤其是丈夫提供的支持可喚起產婦積極的反應,緩解緊張、焦慮感。
3.6 開展導樂陪伴分娩
實行導樂分娩,對每位入院的孕產婦進行一對一的陪護,對產婦進行護理干預,減輕其心理壓力,緩解其緊張、焦慮心理。
3.7 開展分娩鎮痛
生育一個健康的寶寶是孕產婦們的共同心愿。孕產婦在經歷懷孕、分娩、產褥期及哺乳、照料嬰兒等一系列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心理、生理的改變,一旦某些改變的程度和性質超越了正常的界限,則成為病理性的改變。
為減少產婦的恐懼心理,順利完成分娩,我們對我院的產婦進行心理干預,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助產;心理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8-0189-02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的對象為2010年1月-2011年8月初產婦,無嚴重的內科及產科并發癥,孕周為37~41周,單胎、頭位。年齡20~32歲,平均24.5歲,隨機分為干預組(638例)和對照組(630例)。兩組一般情況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助產服務。干預組在常規助產服務上采取干預。觀察兩組分娩方式,產程及產時、產后2h出血量。
1.3結果
1.3.1兩組分娩方式比較,見表1。
表1組別例數剖宮產陰道分娩對照組630302328干預組638128510經統計學處理,差別有顯著性(P
2待產婦臨產后的心理特征
孕婦入院待產,心理狀態是復雜的。由于環境的改變,有陌生感,既有將做母親的喜悅,又害怕分娩,怕在分娩過程中母親及胎兒出現異常情況,希望被重視,渴望陪伴。諸多因素使產婦常常處于焦慮、不安和恐懼的心理狀態。
2.1恐懼、焦慮心理:因首次經歷分娩,害怕疼痛又缺乏相關知識,對分娩存在恐懼心理,擔心難產,害怕畸形,怕胎兒會發生危險,都會使其精神過度緊張、恐懼和焦慮。
2.2依賴心理:許多待產婦因陣痛煎熬往往對其家屬及醫護人員產生依賴心理,尤其是丈夫,特別是進入分娩室后仍希望家屬陪在身邊。如果對陪伴的助產士產生信任感,就會要求這名助產士陪伴其左右。
2.3擇優心理:待產婦入院后,希望醫護人員對她認真負責,盼望有經驗豐富的醫生產士為其接生,對她不滿意或不了解的醫護人員持懷疑態度,甚至拒絕合作,不予配合。
2.4自尊心理:待產婦往往希望醫護人員和家人時刻關注自己,對醫護人員的各項檢查和治療都非常敏感,稍不如意就表現為情緒激動或沉默不語。因此,醫護人員應體貼和關心產婦。
3待產婦心理干預措施
心理護理是護士在醫療過程中通過對孕婦進行心理安慰、知識、勸解、疏導以及調節方法,保持孕產婦良好的身心環境,積極指導孕產婦配合分娩,增強孕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更好地幫助產婦順利地完成分娩過程。婦女在妊娠和分娩期間,身體各系統發生生理變化同時,心理方面也會發生微妙變化,這種變化直接關系到孕產婦順利分娩。因此,促進孕產婦心理健康,加強心理護理,鼓勵孕產婦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孕產婦在這一特殊時期保持最佳心理狀態是助產人員的主要職責,也是提高產時護理質量的主要環節。
3.1改善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助產士面帶微笑著使用文明用語,可以消除產婦的陌生感和恐懼感,調節孕產婦的緊張情緒。要認真傾聽,適時給予反饋,充分表示理解和肯定對方的意思。因此,醫護人員在與產婦接觸中應該用善意、親切的語言,表現出更多的關心,使其心情放松,消除對分娩的恐懼和焦慮情緒。
3.2營造溫馨的分娩環境:一個溫馨的環境有利于產婦的分娩,保持病室清潔整齊,使孕產婦感到舒適,處于最佳心理狀態。設置家庭式的待產室和產房,適時的放些令人心悅的輕音樂使孕產婦心情舒暢,從而減輕產婦的心理負荷,消除緊張、焦慮的心理。
3.3疏導產婦的焦慮心理:助產人員更多地接觸和了解產婦,了解他們的心理要求,針對性向孕產婦講解分娩知識及過程,減輕宮縮疼痛的方法,如何使用腹壓配合助產人員順利分娩,以消除孕產婦的恐懼、憂慮心理,以最佳心理狀態愉快地度過分娩期。
3.4提高助產人員素質,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助產人員熟練正確的掌握助產技術,仔細嚴格觀察產程,良好的工作技能給孕產婦帶來安全感和責任感。
3.5良好的社會和家庭支持系統:產前要對其家庭成員進行分娩有關的心理衛生宣傳,樹立正確的生育觀,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鼓勵家庭人員的配合,允許丈夫和家人在分娩過程中陪伴產婦,使產婦心理上有所依靠。在分娩過程中,家庭的支持尤其是丈夫提供的支持可喚起產婦積極的反應,緩解緊張、焦慮感。
3.6開展導樂陪伴分娩:實行導樂分娩,對每位入院的孕產婦進行一對一的陪護,對產婦進行護理干預,減輕其心理壓力,緩解其緊張、焦慮心理。
3.7開展分娩鎮痛:采取硬膜外注射麻藥的方法進行分娩鎮痛,讓產婦減輕疼痛,并讓產婦正確對待產痛,學會減輕疼痛的呼吸方法。另外,在產房內放輕松的音樂,轉移產婦的注意力,從而減輕疼痛,營造相對輕松的分娩環境。
4結論
心理干預助產措施和方法,不僅有利于待產婦的順利生產,也有利于生產后的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護理干預助產為進一步提高我院婦產科的形象、改善醫患關系、增強我院的市場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護理干預; 孕產好; 心理緊張
[中圖分類號] R248.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4-177-01
生活中的育齡婦女,懷孕后,妊娠反映等等不適,身體發生一系列的改變。分娩后角色變化會導致心理發生微妙復雜變化,優勢會出現一些消極的因素。護理干預會去到較好的作用。臨產婦雖不是病人,但是作為醫院殊的“患者”, 在分娩過程中,順利與否, 除取決于產力、產道、胎兒、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外,,心理因素對臨產婦的影響更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問題。普通護理是盡可能的排除外界干擾,為產婦創造良好的分娩條件。而心理護理是建立在普通護理的基礎上,根據臨產婦的心理狀態, 適當加以干預以便得到最佳的護理, 對保障母嬰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 孕產婦心理緊張因素有:
1.1 孕產婦生理心理發生巨大變化。早期妊娠反映的惡心嘔吐等不適,擔心是否能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全家人的“核心人物”增加心理壓力。若有患者發熱,不敢服藥,怕影響胎兒,是一個多慮多疑的心理。中期,是一個逐步適應懷孕這個過程。晚期,由于胎兒生長迅速,孕婦各臟器負擔加重,人也越來越難受,心理越來越緊張焦慮,擔心分娩是否順產。許多實例證明,精神過度緊張影響正常分娩導致剖宮產率上升
1.2 來自家庭的因素 生男生女是妊娠婦女及家庭極為關注的問題。特別是丈夫為獨生子或重男輕女現象較嚴重的地方。孕婦要承受家庭的壓力。生男生女將決定自己在家庭里的地位。以上心理狀態容易并發妊娠合并癥,難產,產后出血等。
1.3 來自工作方面 因為懷孕很多用人單位會解聘準媽媽。孕婦也在有些方面的工作不能勝任,不得不放棄工作,內心不悅,也無計可施,擔心體形變化,分娩后重新找工作困難等等。
2 護理干預
2.1 產前干預:
2.1.1 懷孕后,家人應多鼓勵孕婦參加適當的活動,多看一些活潑可愛的嬰兒畫像,給予足夠的親情關懷,營造一個安靜的休養環境,保證充分的睡眠。孕晚期睡眠取左側臥位有利于胎兒供血。孕婦應按時孕檢,積極參加保健機構和醫院舉辦的各類培訓班,了解妊娠分娩優生優育、母乳喂養的好處等知識,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2.1.2 醫護人員應加強宣傳教育,向孕婦宣傳優生優育、有關妊娠、分娩及產前定期檢查等各種知識,使她們對妊娠的過程有所了解,認識到孕期的具體特點和可能出現的現象,學會自我保健和監護胎兒情況。同時要指導其丈夫關心體貼孕婦,穩定情緒,樹立信心,從而解除孕婦的恐懼焦躁心理。
2.1.3 孕婦入院時,醫護人員要盡可能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 ,做好入院護理, 熱情接待,親切介紹病區環境、助產士、主管護士,創造安靜溫馨的待產環境, 避免患者因環境的陌生而加重緊張、憂慮的情緒,增強分娩自信心。應向其說明妊娠早孕反應的有關知識,保持心情舒暢,加強營養,在飲食上以清淡為主,少量多餐,順利渡過早孕時期。
2.1.4 護理人員要主動多與產婦接觸,通過親切交談,了解她們的思想以及對妊娠、分娩生理常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在分娩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護理。 通俗易懂地向她們講述妊娠、分娩等知識,及時解決她們提出的問題和需要,使產婦感到親切信賴, 消除對分娩的恐懼緊張情緒,使其情緒穩定,以造成良好的心理因素。對吵鬧不安者, 要更加熱情、細心、耐心的照護與安慰, 指導作深呼吸, 并幫助按摩下腹部及腰腹部, 以減輕癥狀,避免過多地消耗體力,鼓勵產婦離床下地活動, 以分散注意力,促進產程。有些產婦擔心不能承受宮縮痛,怕剖宮產,而產生緊張心理,醫護人員要告訴她們正常情況下分娩的時間,消除其對分娩的憂慮和產痛的恐懼。宮縮不強應留在病房,避免待產婦之間的相互影響和惡性刺激,并鼓勵產婦進食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使機體有足夠能量,縮短產程,減輕痛苦,對宮口開大小于3 厘米的產婦,夜間宮縮不強,應盡力勸其入睡,使之在分娩時保持旺盛的體力,減少出血。
2.2 產時干預:
2.2.1 有些產婦由于沒有做好產前檢查,一有產兆就驚慌失措地到醫院待產,加之對醫院環境生疏,看到醫務人員陌生的面孔,心情難免緊張,這時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耐心聽取她們的主訴,認真做好入院檢查,使其對醫務人員產生信賴感和安全感。
2.2.2 初產婦對宮縮引起的陣痛耐受力差,常由恐懼發展為焦慮,隨著產程的進展和宮縮加劇,她們希望醫生、護士能幫其減輕疼痛,盡快結束分娩。根據這種情況,護士要耐心解釋,勸其保存體力,減少躁動,安慰產婦;護理人員應盡可能多陪伴產婦,當不能留在患者身邊時應向患者說明去向,離開時間不要太長;幫助產婦按摩腹部和腰部,盡心安慰,使其感覺到工作人員對她的關注,身心得到安全感,盡可能減少不良心理反應和抵觸情緒,最大限度降低其心理負擔,以達到鎮痛效果。
2.2.3 對一些高齡初產婦,臨產前出現的不規則宮縮感到難以忍受,不能進食,睡眠差,導致潛伏期延長、活躍期停滯,而使產婦疲勞,易引起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產后大出血等,對這類產婦應特別給予精神安慰,細心講解分娩過程,達到順利生產的效果。
2.3 產后干預
2.3.1 胎兒娩出如果新生兒的性別不合產婦愿望時,會產生沮喪情緒,這是護理人員處理完臍帶后,應立即行母嬰皮膚接觸、早吸吮,增加母子感情,讓母親歷經陣縮痛苦后體會到初為人母的喜悅。宣教母乳喂養好處,指導產婦掌握正確的哺乳技巧,堅持純母乳4~6個月,同時注意觀察產婦的宮縮、陰道出血量、血壓等,鼓勵產婦及早進食,及時排空膀胱,宣教產后衛生、休息、飲食等相關知識,給產婦關心、愛護、照顧,盡量滿足產婦的要求,使她們感受舒適、開心,減輕她們的心理壓力,并與家屬溝通,以取得配合,穩定產婦情緒,防止產后抑郁。
【關鍵詞】分娩心理護理產程出血量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2-0193-01
分娩過程不僅受到生理因素的影響,還受到社會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孕產婦心理因素對分娩期生物學指標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多采用縮宮素和手術的方式縮短產程[1],加速分娩,減少產后出血,但這些措施給產婦帶來了一定的痛苦和不良反應。本研究采用信息療法、認知療法、松弛療法、導樂療法等方法,加強心理護理,對促進產程,穩定心率、血壓,減少產后出血量,減輕孕產
婦的焦慮和抑郁情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資料為2003年3月~2007年3月,在我院產科分娩的102例初產婦,產婦年齡24~33歲,高中以上教育程度,孕周
37~42周,無產科及內科合并癥,已臨產,經陰道自然分娩。
1.2方法將102例初產婦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情緒狀態進行測評后[2],隨機分配到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51例。試驗組由研究者實施心理干預,對照組采用常規的生理護理,記錄分娩過程的生物學指標,分娩后24h再次用SAS、SDS
測評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情緒狀態。
1.2.1擔心醫療水平和分娩安全的心理干預-信息療法臨產前,將自行設計的問卷(其中包括16項孕產婦關心的問題)發給孕產婦,由孕產婦本人填寫,從而獲得孕產婦的心理需求。調查表明97%以上的孕產婦需要了解產科醫生和助產士的技術水平、醫療設備狀況、分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等。因此護士產前訪視時,要向孕產婦介紹產科醫生、助產士和護士的資歷、技術水平,產房的環境和設備,介紹分娩的整個過程及有關分娩過程中配合的注意事項,介紹其他產婦順利分娩的實例,必要時協助孕產婦參觀產房,幫助孕產婦獲得分娩
前后的知識,讓孕產婦感到自己受到醫院的重視,滿足其自尊。
1.2.2疼痛的心理干預-認知療法護士告訴產婦分娩是在周密的監護下進行的,包括產婦的呼吸、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監測和胎心監測,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疼痛是由子宮收縮引起的,宮縮時不要煩躁慌張、大喊大叫,產房設有背景音樂,可借助優美的音樂,得到
適當的調整和放松,告知產婦宮縮的陣痛是可以耐受的。
1.2.3焦慮、抑郁的心理干預-松弛療法松弛療法是在專人的指導下由病人自行控制,通過固定的程序,使病人全身發生條件反射性松弛反應。其原理是降低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水平,減低骨骼肌的緊張及減輕焦慮緊張的主觀狀態。具體有9個步驟,(1)收縮肌肉:腳―腿―骨盆底―手―胳膊―肩―臉,幾秒鐘后放松;(2)收縮右胳臂,放松左胳膊,全放松;(3)收縮右腿,放松左腿,全放松;(4)收縮左胳臂,放松右胳臂,全放松;(5)收縮左腿,放松右腿,全放松;(6)收縮右胳臂、右腿,放松左胳臂、左腿;(7)收縮左胳膊、左腿,放松右胳臂、右腿;(8)收縮雙胳臂,放松雙腿;(9)收縮雙腿,放松雙胳膊。此療法的指導語多采用暗示性松弛語言,如:“舒適地躺好,放松”,“好,很好!”等。除接受上述心理護理外,試驗組孕產婦同時也接受常規的生理護理
2 結果
2.1兩組產前及產后焦慮和抑郁分值比較見表1.產前兩組SAS、SDS分值比較,t值為1.63、1.69,P>0.05兩組間無顯著性差異。產后24h內試驗組的SAS、SDS的平均分值比對照組低,t值分別為3.589、2.595,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焦慮和抑郁分值比較
2.2兩組分娩過程的比較見表2.結果顯示,除第三產程外,對照組均比試驗組的第一、第二產程延長、出血量增多,試驗組血壓心率較對照組穩定,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產程延長、出血量增多和焦慮、抑郁情緒狀態對孕產婦的影響分娩過程中產程延長,對產婦和胎兒均有不利影響。對產婦的影響,主要是由于胎先露長時間壓迫恥骨或直腸,產婦陰道壁可發生缺血壞死或造成膀胱陰道瘺及陰道直腸瘺。對于胎兒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宮內缺氧易導致宮內窘迫,甚至胎死宮內等。迅速、大量的失血可引起產婦失血性貧血、失血性休克,如得不到及時糾正可危及產婦生命。失血過多、失血時間過長,即使獲救,仍有可能引起垂體缺血性壞死,繼發垂體功能低下的嚴重后遺癥,給社會和家庭造成負擔。產后出血是分娩期嚴重的并發癥,是造成產婦死亡的原因之一[3]。同時會使產婦和家屬產生驚慌、恐懼等情緒反應,反過來又影響產婦的康復。
分娩是婦女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事件,但由于分娩過程中存在許多不測和不適,很多初產婦對分娩產生焦慮和抑郁。焦慮和抑郁可導致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反應,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活動增強,血漿中皮質醇和兒茶酚胺濃度增高。有研究表明:去甲腎上腺素可使子宮收縮增強,而去甲腎上腺素與焦慮呈負相關,疼痛與皮質醇之間呈正相關。由此可見,焦慮、抑郁可導致子宮收縮力減弱,對疼痛敏感。強烈的宮縮更加重產婦的不良情緒,最后致產程延長,出血量增多。
因此,分娩期不良的心理因素如焦慮、抑郁與宮縮乏力、疼痛敏感、產程延長等密切相關。所以,減輕孕產婦的焦慮、抑郁等情緒是縮短產程、讓母嬰平安度過分娩的重要保障。
3.2心理護理對分娩的影響分娩使孕產婦經歷了一次非常強烈的軀體和情感體驗,是一次強烈的生理、心理應激過程。相當數量的初產婦從親友、同事處多聽到有關分娩的不良體驗,于是害怕和恐懼分娩,怕疼痛、怕出血、怕胎兒出現意外、怕自己有生命危險等,特別是宮縮時劇烈的疼痛使產婦的應激反應加劇,表現為緊張和恐懼變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耗氧量增加,最后致使子宮缺氧收縮乏力、宮口擴張緩慢、胎先露下降受阻,產程延長,甚至導致胎兒缺血、缺氧,出現胎兒窘迫。“準確期望理論”認為,當一個產婦知道了他希望知道的各種真實信息后,對各種應激性醫療情緒和害怕情緒就會相對減輕,忍耐性增強。據此,為孕產婦提供信息療法、認知療法、松弛療法等心理護理方法,調節產婦的焦慮水平,增強孕產婦的信心和自我控制感,從而使產婦密切配合產程進展,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量和難產的發生。
本研究提示心理護理可降低孕產婦的心理應激程度,維持分娩過程中生理指標的穩定,降低對疼痛的敏感性,縮短產程,減少出血量,利于順利分娩和產后恢復,提高圍生期保健的質量。在護理管理中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婦產科護理人員應掌握相應的心理學知識,在整個妊娠期,尤其是分娩期對孕產婦進行適時、適當的心理護理,開展家庭式產房,全程陪伴孕產婦,有利于增強孕產婦對順利分娩的信心,使她們順利度過分娩全過程。
參考文獻:
四川汶川大地震不僅奪去生命、摧毀房屋,對于生者的心靈也是一次重創,我科2008年5月至8月共收治了從四川轉院來的12例患者,其中有8例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煩躁和恐懼心理,在救治地震傷過程中,除了救治生理疾病,心理上主要措施為心理干預和心理護理,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需要進行心理護理和心理干預的8例地震傷患者,年齡16~87歲,2例干部,大專文化,經濟條件好,2例學生,4例老年患者均伴有各種老年病,其中1例患者無陪護。8例地震傷患者來時均有不同程度抑郁、煩躁、情緒波動等心理問題。
2 心理護理的原則[1]
2.1 控制刺激的原則 把各種刺激控制在患者當時能承受的范圍內,是對患者不穩定情緒和不佳心態的一種保護,因此給患者創造一個相對安靜和適宜的休養環境是非常必要的。
2.2 堅持疏導的原則 所謂疏導,就是疏通和引導,讓患者實事求是的認識和分析當前面臨的困難,幫助患者選擇理性的態度和方式面對目前發生的問題,因人施教,以理服人,以誠待人,以情動人。
2.3 允許患者宣泄的原則 我們要患者說,有多少說多少,說錯了也不要緊,就是說過火的話,也要讓他們說完心里話,發完怨言,減輕心理負擔,獲得心理平衡。
2.4 解決問題的原則 是根據病人因時、因事、因地制宜,幫助他們利用自己及其可利用的有形的和無形的資源來改善他們的應對水平。
3 心理干預和心理護理
3.1 入院介紹 病人入院時護士應主動熱情接待,詳細介紹住院環境和制度,態度要真切,語言要溫柔,以取得病人信任,從而消除其陌生感、不安全感。
3.2 護患溝通 利用治療和非治療期間與病人交流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向病人解釋各項檢查治療目的、意義及藥物的不良反應,并向病人反饋檢查結果,配合治療。
3.3 緊急救護時的心理護理
3.3.1 進行評估 對所有病人進行評估,內容包括恐懼、悲傷度、自我護理的理解內容,采用問答觀察病人行為與情感,收集第一手資料。
3.3.2 進行干預 指導病人如何宣泄情緒,如何靜心休息,如何面對困難,并通知家人、親友、有關部門領導,給予精神物質支持,傳媒的關心和采訪也會帶給他們很好的宣泄。
3.4 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護理
3.4.1 采取自我暗示放松法 例如:讓患者感到舒適就怎樣的臥位。
3.4.2 支持與安慰 護士是患者的貼心人,也是最信任的人,我們要態度誠懇地幫助患者,交談中要著重如何對待突發事件的經歷和目前要幫他們解決的問題。
3.4.3 集體討論 讓癥狀、年齡和性質相同的傷病員集中在同一病室,讓他們隨意交流、進行溝通,互相安慰,互相幫助,互相鼓勵。
3.5 恢復期的護理 恢復期病人情緒逐漸穩定,應適時進行疾病的康復指導。對康復者出院的狀況隨訪,并告訴隨訪中的患者,責任護士的聯系方式及在崗時間,這樣讓患者對你和自己都有一種信心和滿意,從而減輕心理壓力。
4 體會
心理干預和心理護理是醫護人員通過語言或其他交流方式,對于地震傷患者所表現的心理反應,通過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做好患者的思想安撫和心理護理,受到良好的效果,8例患者均情緒穩定康復出院。由此看來,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舒適護理;心理干預;康復醫學;護理效果;應用效果;并發癥
康復醫學是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促進患者康復,提高其自理能力,進而為回歸社會打下基礎。但如護理不當容易出現相關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質量[1]。舒適護理配合心理干預在康復醫學的應用中,可以改善患者的依從性,提升患者的舒適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改善其生活質量[2]。本研究選取98例康復科患者,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和舒適護理配合心理干預,分析舒適護理配合心理干預對提升康復醫學中護理效果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舒適護理配合心理干預。觀察組中男28例,女21例;年齡41~76歲,平均(56.89±6.56)歲;其中腰椎退行性病變康復患者10例、腰椎術后康復患者10例、頸椎康復患者11例、其他骨科康復患者12例、腦卒中康復患者6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20例;年齡41~76歲,平均(56.81±6.21)歲;其中腰椎退行性病變康復患者為10例、腰椎術后康復患者10例、頸椎康復患者11例、其他骨科康復患者13例,腦卒中康復患者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的原則。
1.2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于本院康復疼痛科;②患者的言語功能和認知功能正常。排除標準:①伴嚴重性心功能不全及肝腎功能障礙、腦血管疾?。虎诎榫窦膊』蛱幱谌焉锲?、哺乳期。
1.3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遵醫囑給予患者營養支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當患者病情發生變化時及時通知醫生,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給予舒適護理配合心理干預:①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消除對醫院的陌生感,使患者盡快適應醫院環境。康復治療前,給予患者心理疏導,使患者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實時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況,防止不良情緒和不良心理狀態的發生。通過聽音樂、深呼吸等方法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從而保證康復治療的順利進行。②飲食護理:給予患者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鼓勵患者多進食水果和蔬菜,對于消化功能正常的患者可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對于進食困難以及食欲不振的患者,盡量給予半流質飲食,但由于半流質飲食營養成分較低,因此,應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則;對于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應給予腸外營養或鼻飼喂養,以維持患者的正常新陳代謝,從而改善患者的營養不良[3-4]。③環境護理:提供通風良好、干凈、整潔、安靜的環境,定期進行室內消毒,并適當擺放綠色植物,改善患者的心情。④護理:給予擺放舒適,對患者進行定時翻身護理,減輕壓迫。避免長時間壓迫引起的疼痛以及其他并發癥。
1.4觀察指標
本研究觀察指標包括滿意度、舒適度、治療依從性、生活質量水平、焦慮情緒、疼痛論著459中國醫刊2020年第55卷第4期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在出院前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調查;舒適度采用Kolcaba的舒適狀況量表評價進行評估;治療依從性采用醫院自制依從性評分表進行評估;生活質量水平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進行評價;患者焦慮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進行評估;疼痛情況采用數字量表疼痛評分進行評估;同時記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100.00%(49例),對照組則為79.59%(39例),差異有顯著性(χ2=8.055,P<0.05)。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SAS評分、數字量表疼痛評分比較實施護理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水平、SAS評分、數字量表疼痛評分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實施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水平、SAS評分、數字量表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兩組患者舒適度、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舒適度[91.92±1.44)分]、治療依從性[(96.94±2.54)分]優于對照組[(85.40±1.05)分、(78.93±3.21)分],差異有顯著性(t=7.094、t=6.833,P均<0.05)。2.4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4.08%(2例),對照組為24.49%(12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χ2=7.043,P<0.05)。
【關鍵詞】胃癌;心理護理;干預;心理狀態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782-02
胃癌[2]是長期困擾無數人的癌癥之一,近年來國內外對胃癌的探討研究逐漸深入,其研究領域已擴展到心理方面。胃癌患者因其治療時間長導致焦慮急躁情緒頻發,有的甚至產生抑郁癥或者自殺。對這些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很必要,降低患者消極對待胃癌治療的可能性,提高他們的生活和健康質量,針對這種情況,選擇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40例,隨機劃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內科常規護理模式,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個體化、多方式的心理護理干預。對兩組的心理護理干預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39-81歲,平均(47.2±5.6)歲。對照組住院時間平均為12天,干預組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3.2天,其中,有15例在患者早期出現消化不良,腹瀉,食欲不振等輕微現象,13例有出現反酸,上腹灼痛的現象,8例出現嘔吐,上腹腫塊等現象,其余4例有輕度貧血癥狀。56%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33%患有糖尿病,26%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兩組患者在年齡,學歷等其他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對策
1.2.1 術前心理護理 對干預組的患者在手術前進行心理護理,①收集胃癌患者的所有住院以及治療資料,對患者的病癥有基本的了解,并進行基本評估。②護理人員多與患者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找出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措施,對于患者對手術的疑慮要一一解釋,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積極配合手術的開展。
1.2.2 術后心理護理 患者手術后可能情緒波動較大,①醫護人員要開導安慰患者配合藥物的服用以及相關檢查的實施,患者若要嘮叨或者,護理人員應保持耐心,仔細傾聽病人,適時加以鼓勵熏陶,讓患者保持樂觀心態。②采用認知行為療法[3],主要是了解患者對胃癌的認知程度,聆聽他們對胃癌的看法,對其中有誤的理解進行糾正,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胃癌的相關知識,不要把癌癥看的很可怕,同時要讓患者充分清楚的了解自己的病情,一旦有不良反應立即告知醫生,積極看到自己的病情,無條件配合醫生的治療。③護理人員在給患者進行按摩,放松訓練的時候不斷勸說,幫助他們擺脫焦慮,不斷加強對治療的信心。
1.2.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統計軟件,治療前與治療后比較應用配對t檢驗,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的比較使用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照組和干預組在手術前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兩表的評估數據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干預組在手術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兩表的評估數據有明顯差異(P0.05)。
3 討 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手術前SAS,SDS無明顯差異,但是經過手術前和手術后兩個時間段的心理護理干預之后,干預組的SAS,SDS明顯下降,說明心理干預能有效改善胃癌患者緊張,焦慮,抑郁的情緒,提高了患者配合治療的水平。
普通的常規性的心理護理可能缺少對患者真正需求的關愛,對患者的心理不能準確把握,而實施有針對性精神上的安慰、支持、鼓勵能讓患者對自己和醫生更有信心,對待胃癌的治療也更加認真,同時,胃癌患者對于專業的胃癌知識缺乏了解,出現認知的偏差,這通過護理人員的詳細講解,可以幫助患者重建平穩心態,增強與病魔戰斗的動力。
綜上所述,給胃癌患者提供合理的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加深對疾病的認識,消除影響因素,積極配合各方面的治療,從而盡快恢復健康,發揮勞動能力,減輕家人負擔,提高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Dai Xiaoyang (1),nursing psychology [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1998: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