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8 11:10:15
序論:在您撰寫育苗技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育苗是蔬菜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蔬菜獲得早熟、高產、優質生產的重要環節[1]。隨著我國蔬菜產業的發展和工廠化農業的推進,蔬菜育苗也由傳統的土方育苗、營養缽育苗逐步向以穴盤為主的工廠化育苗方向發展。工廠化穴盤育苗出苗整齊,苗大小整齊一致,植株健壯,有利于種苗商品化;移植不易傷根,不窩根,成活率高;穴盤苗在脫盤時,根系和基質網結而成根坨相當結實,根系極好;移栽后無明顯緩苗期,植株生長較快;種苗出圃時間不受季節限制;適合機械化操作,省工、省力;穴盤、種苗大小一致,便于遠距離運輸;適宜規?;a、規范化管理,生產效率高[2-4]?,F將穴盤育苗技術總結如下。
1鋪電熱線
春提早育苗一般在12月鋪電熱線,此時的溫度很低,為了能夠滿足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溫度,就必須用電熱線來提高溫度。在育苗的田塊上挖大約5cm厚的土層,然后將土地整平,將挖出的土堆在畦兩側,盡可能地將土弄碎。在剛整好的土地上鋪上1層地膜,并將其拉直。在鋪好的地膜上鋪上電熱線,但要注意:電熱線的行數一定要是偶數,這樣其首尾在一端,有利于接線;發熱部分的線一定要都埋在地下,通電時,在外面發熱的線碰在一起會因為溫度高將線燒壞,從而引起短路。將堆在畦兩邊的土小心地鋪在電熱線上,線較薄,容易破皮,動作一定要輕。
2穴盤選擇
要求穴盤質輕、易于搬運;絕熱性高,冬夏均可使;孔穴多,育苗量大,適合工廠化生產;孔穴孔徑及密度與苗齡相適宜;經久耐用,一年內可使用8~10次,可使用多年;適合集約化育苗,集裝箱運輸。一般有50孔、70孔、100孔等多種型號,穴盤孔數的選用與所育的品種、計劃育成品苗的大小有關,一般育大苗用穴數少的穴盤,育小苗則用穴數多的穴盤。根據播種量計算穴盤數量,因有空穴存在,增加5%~10%的穴盤量。
3基質選擇與配比
選擇好的基質,如保肥能力強,能供應根系發育所需養分,并避免養分流失;保水能力好,避免根系水分快速蒸發干燥;透氣性佳,使根部呼出的二氧化碳容易與大氣中的氧氣交換,避免或減少根部缺氧;不易分解,利于根系穿透,能支撐植物?;|一般由草炭、蛭石、珍珠巖3種物質組成,通常使用的比例是草炭土∶蛭石∶珍珠巖=3∶1∶1?;|要有良好的保水力和透氣性,pH值5.5~6.8,EC值0.55~0.75。不要隨意更改基質配方,以保證生產的穩產性。
4基質攪拌與裝盤
在攪拌基質過程中噴一定量的水,原則上達到濕而不粘,用手抓能成團,一松手能散開時水分正好。將這些基質裝盤,小粒種子留的孔小一些,大粒種子則深一些,一般裝好1個盤,用刮板刮掉其表面多余的基質,然后11個疊在一起,將其往下壓,孔大的則用力稍微大點,孔小的力就稍微小點,然后將第1張穴盤拿走。
5播種
使用種衣劑直接浸種或利用溫水浸種消毒。將種子放入50~60℃(用3份涼水+1份開水配置)溫水中浸10min,然后轉至水溫25~30℃的溫水中浸泡,時間為黃瓜4~6h、甜椒24h、番茄8~12h、瓜類10h。用濕布將浸好的種子包好,置于催芽室內。室內溫度控制在25~30℃。催芽1~5d,種子露白尖后即可播種[5]。將催過芽的種子播于穴盤中,每穴1粒種子。播種后再進行覆土,用拌好的基質均勻地撒在播好種子的穴盤上,再澆透水使種子與覆土完全接觸,有利于發芽,也可減少帶帽的幾率。最后用1層薄膜覆于其表面,起到保溫與保水的作用,提高發芽率。分別把穴盤規格相同、生長習性相近、生育期一致、噴施相同生長抑制劑的植物品種擺在一起。
6苗床管理
一般種子播后7d發芽,一定要及時揭膜,晚了容易出現徒長苗。病害主要是由于濕度大引起的,所以要控制好水分。用手觸摸基質,感覺沒有水時應立即澆水,一般2d澆1次,做到不干不澆、澆則澆透。苗期易得猝倒病、葉霉病、立枯病等,除進行基質消毒滅菌外,病害發生時可用20%禾苗乳油100倍液灌根,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及時將病株清除,在空的穴盤里撒石灰。害蟲主要有潛葉蠅、白粉虱、蚜蟲等,可采用張掛粘蟲板,通風口使用25目防蟲網等措施防治,一旦蟲害發生,及時噴藥防治。
7參考文獻
[1]薛秉仁,王金華,賈海濱,等.蔬菜穴盤育苗技術規程[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3):112,121.
[2]范小剛,白春艷,閆緒彤.蔬菜工廠化穴盤育苗技術應用探討[J].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9(5):46.
[3]齊繼文,趙瑞,王菊.蔬菜穴盤育苗技術[J].吉林蔬菜,2009(2):9.
關鍵詞枳;形態特征;生態特性;育苗技術
中圖分類號S792.9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02-0256-02
1枳概述
1.1形態特征
枳為鼠李科枳屬植物拐棗(Hoveniadulcis Thunb),別名萬字果、雞爪樹等[1]。枳為落葉喬木,高達10~15 m,樹皮灰黑色,深縱裂;小枝紅褐色。葉廣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8~16 cm。先端短漸尖,基部近圓形。緣有粗鈍鋸齒,基部三曲脈。被面無毛或僅脈上有毛;葉柄長3~5 cm,聚傘花序常頂生,二歧分枝常不對稱。果梗肥大肉質,經霜后味甜可口(故稱雞爪梨)?;ㄆ?月。果9―10月成熟,紅褐色,種子扁圓形,暗褐色,有光澤。
1.2生態特性
枳屬喜光性樹種,具有一定的耐寒性能,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在土壤深厚、濕潤、排灌條件便利、pH值呈微酸性的土壤環境及地域,不僅四旁生長良好,適宜大量發展,而在淺山丘陵及壟崗瘠薄土地上生長也十分理想,不僅樹勢強健,冠形正態,開張,而且產量十分穩定。枳在我國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華北南部至長江流域。我國西南的廣大地域也有大量零星分部,如陜西、四川、云南等地。
1.3生態經濟價值
枳用途廣泛,是集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于一體的雙盈樹種,既是理想的用材樹種,又是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林樹種。該樹種樹形好,樹冠開張,冠幅大,是理想的城鎮街道綠化、公園片林等首選樹種。其生長迅速,樹干通直,是建筑上的模板,腳手架不可缺的材料。經粉碎、加工后的枳木材是理想的菌類蔬菜袋料。果熟后,因富含多量葡萄糖及蘋果酸鈣,木部含二羧酸三萜化合物,其子、果梗、皮均有較高的藥用經濟價值[2]。
2枳育苗技術
2.1種子采集與處理
2.1.1采種母樹的選擇。①要求采種母樹樹齡在25~30年左右,結實豐富,產量穩定,無大小年現象,種子色澤一致,成熟度及大小均勻一致。②樹勢健壯,無病蟲害,密度應在3 m×3 m以上,生境條件優越。③選擇枳分布范圍較為集中區域內的母樹采種,以保證種子遺傳品質的優良和穩定性。
2.1.2采種時間及種子處理。枳果柄肉質,經8~10 h高溫脫澀后,味道酸甜適度,受市場歡迎,經濟效益十分理想,因而在很多地方,人們往往是在秋分時采種。實踐證明,枳采種以寒露為最佳時期,最晚不過霜降。此時的種子已完全成熟,種子成栗殼色,不僅籽粒飽滿,富有光澤,發芽率也十分理想[3]。
2.1.3種子貯藏。①脫粒。枳種子采摘后,應全部將所采種子以10~20 cm左右的厚度均勻攤放在干燥、通風條件好的地方,晾曬7~10 d,待種殼干燥后,實施人工拍打或直接摔打等方法脫粒。待全部種子脫完后,去除一切雜質,將種子均勻攤放在涼席上(厚度以1~2 cm為宜),并放在陰涼及通風處晾2~3 d,當種子含水量保持在7%~8%時即可越冬貯藏。②種子貯藏。一是干藏法。種子經脫粒晾曬后,將種子裝入編織袋內,掛或盛放于通風、干燥、無蟲害的地方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凡是從林地揀取自然脫落或因風、人、動物等作用而脫落的種子,因種子在地面時間長,受外界干與濕的影響而不能保證發芽率的種子不可使用。二是沙藏法。首先在背風向陽、地勢高燥、土壤無污染、管理方便、自然排水便利的地方建沙藏池。池長寬以種子多少而定,一般以1 m×1 m為宜。待池建好后,池底用干凈的純河沙鋪10~15 cm厚,將8~10根高粱稈用繩捆綁成圓形通氣物豎立池中央。再將種子與干凈河沙以1∶3比例經充分拌勻后放池內,直至池滿為止。最后用河沙將池頂封成丘狀并用遮雨物(如簿膜)蓋嚴,在池的四周挖出通暢的排水溝,以防池內雨天進水即可[4]。
2.2苗圃地選擇與整理
苗圃地應選擇在交通便利、背風向陽、土壤無污染、排灌便利、有電源、坡度在5°以下、土壤肥沃、質地疏松、耕層不低于25~30 cm的開闊地。
枳苗圃地整地可分冬季整地和春季整地。冬季整地方法:將已選定的苗圃地在冬季翻犁而不耙,任寒風風化,而在早春化凍后粗耙1遍,然后均勻施有機肥30.0~37.5 t/hm2并翻犁,待耙后備用,擇機育苗。春季整地方法:冰雪融化后的早春,可擇機深耕1遍(深度在25~30 cm)已選定的圃地,待土壤風化7~10 d(犁鏵地表面稍干時)再耙1遍。在播種之前的3~5 d,均勻撒施有機農家肥30.0~37.5 t/hm2于圃地中,并結合平整進行翻犁,力爭實現地平、土細、墑勻、肥足。
2.3苗床選擇
為了使苗木在生長期間獲得充足的光照和苗床有較好的通風條件,苗床宜設為東西走向,苗行為南北走向。苗床寬度1.1~1.2 m,長度10~20 m或以苗圃地長度而定。苗床高以15~20 cm為宜,苗床與苗床之間應有18~20 cm寬的步道溝,圃地周圍要有40~45 cm寬(山區為45~50 cm)的排水溝。圃地應做到溝溝相連,溝溝相通,四通八達,排灌通暢,管理便利[5]。
2.4播種育苗
2.4.1剔沙取種。沙藏的種子應過篩去沙,否則不易掌握播種量。因此,在播種前應用不同型號篩子反復多次剔除沙子。袋藏種子較干燥,含水量低,若不使種子復蘇,易造成種子發芽率不一致。因此,播種前將種子放入20~25 ℃的清水中浸泡1~2 d(中途應攪動1~2次,并換1~2次水),待種子充分吸水膨脹后即可。
2.4.2種子消毒。復蘇后的種子與沙藏種子相同,用10%~2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25 min(或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5~30 min,溶液的量應是種子數量的2~3倍以上)。撈出用清水沖洗,直至無消毒液氣味。
2.4.3種子催芽。選擇通風涼爽的地方,將種子均勻地攤放在涼席上,厚度不超過2 cm,種子表面應用塑料薄膜覆蓋,膜與種子高度應保持8~10 cm。每天將種子翻動1~2次,溫度保持在20~25 ℃,5~7 d種子即可露白。
2.4.4播種。①播種方法及時間。枳播種期可在種后(即冬季播種)進行,也可在春季進行(大多在春季)。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進行。枳多采用條播,條播時溝深3~5 cm,行間18~20 cm,在土壤墑情較好的情況下,選擇晴朗天氣播種。種子播后用濕沙覆蓋3~5 cm,并用草簾覆蓋保濕,以免種子失水和受旱,直至種子發芽后揭去草簾。②播后管理。播后1周左右,枳幼苗陸續出土,此時溫度逐漸升高,旱情時常出現,應于早晚對幼苗適量噴水保墑。同時,應防止人畜等踐踏及鳥獸的危害。
2.4.5苗期管理。①松土除草,穩墑保苗。幼苗出土后,一是適時澆水和排澇;二是適時清除雜草;三是適時松土,防止土壤板結,應長期保持苗床土壤疏松;四是適時遮蔭,以防嬌嫩的幼苗出現基部灼傷;五是雨后適時護苗培土,因用沙覆蓋育苗,苗木基部不實,一遇風雨苗木就有歪倒現象,所以應及時護苗和培土。②適時間苗。枳幼壯苗培育,應適時間苗,苗生長過密,不僅苗木生長環境不理想,肥水條件也不能滿足幼苗生長的需要。宜在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因為該時期的苗木表現出生長勢。間苗應按照去小留大、去密留稀、去弱留壯的原則。首次間苗強度不宜過大,間苗后的保留量應大于計劃產苗的25%~30%,15~20 d后進行第2次間苗,間苗強度應是最終產苗量的8%~10%;為了保證保留苗正常生長,每次間苗后都應及時對保留苗澆1次吸根水,以保苗木根系的穩定性[6]。③及時補苗。枳補植苗木最好在苗木生長1~2片真葉時,此時苗小、根少、溫度低、補植后成活率高。補苗方法:在首次間苗時,用土壤鏟直立插入應間苗木的一側,深度在10~15 cm,而后用力將苗木與土一同撬起,以不傷害苗木根系為原則,將帶土團的苗木補栽入缺苗處,填土澆水即可。④科學追肥。枳幼苗在2~3片葉時生長較快,也是苗木對肥水需求量較大的時期;此時溫度高,土壤水分蒸發極快,對苗木影響較大。經過對枳苗全園管理的實踐,應在早晚時段澆水,用0.3%~0.5%尿素溶液或0.5%~2.0%過磷酸鈣溶液進行葉面噴肥,效果較為理想。⑤幼苗防災。枳屬闊葉樹種,尤其是幼苗時期,常因夏季高溫天氣而引起蒸發量大,最終導致枳幼苗出現心止病發生。往往造成苗木頂端優勢下降,側芽萌發旺長,結果導致幼苗質量品位低,基部直徑理想而干長不達標。為培育理想的優質壯苗,應在6月上旬搭建高1.2~1.5 m、透光度在30%~40%左右的遮蔭棚,也可采用遮陽網,但后期用遮蔭棚的效果比較理想。
3參考文獻
[1] 黃雯,林富聰,張慶美.珍稀樹種枳研究現狀與應用前景[J].福建熱作科技,2010,35(3):44-48.
[2] 張晶,李慧萍,弓曉杰,等.枳屬植物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6,18(4):674-680,666.
[3] 張瑩,黎斌,李思鋒,等.北枳種子萌發特性研究[J].種子,2009(12):66-68,71.
[4] 王朝霞.珍稀樹種枳的生態習性及繁殖栽培與利用[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8(5):105-107.
[5] 王朝霞,楊秀珍,丁向陽.枳幼樹生長特性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08(16):16-17,20.
關鍵詞:沙棘 育苗 技術
常用的育苗方法有播種育苗、扦插育苗和插根育苗等多種。
一、育苗前的準備
準備工作:(1)選擇育苗地。(2)整地。(3)施肥。施肥時間選在每年的春季,和春耕一起進行最好,施腐熟的牲畜糞、人糞37500-60000kg/hm2,或施坑塘泥150.0-187.5t/hm2,再加磷酸二銨188-225kg/hm2作為底肥效果最好,施10cm深左右為好。最好施用集中。(4)做床。做床時間:在春季干旱多風地區育苗,通常在播種前3-5d把床做好。做床方法:依據氣候土壤的條件,可采用高床低床、弓形床。高床適用于雨水多和排水不通暢的地區,低床適用于雨少的較干旱地區,弓形床便于地膜覆蓋。
二、育苗方法
1、播種育苗法
(1)選種。種子的選擇非常主要,新鮮、沒有病蟲害的種子作為首選。
(2)播種季節。沙棘播種,在春、夏、秋三季都可以,以春季為最佳季節。春季土層大約5cm深時溫度達到9-10℃,是沙棘種子發芽時間,土壤溫度在14-16℃時開始播種。
(3)種子催芽。沙棘播種前應做好浸種催芽。催芽時先用0.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然后再進行催芽處理。主要方法為混沙處理:用40-60℃的溫水,浸泡1-2晝夜撈出,按1:3的比例混入濕沙,堆放在即背風又向陽處,用遮蓋物蓋好來增加溫度,播前保持溫度,五六天內隔1天翻動1次,以后每天翻動1次,大約有十天至十五天時,當種子裂嘴三分之二時即可播種。
(4)播種方法。采取大行距、寬播幅播種,一般播種行距20-25cm,播幅寬10-15cm,溝底要平,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播幅內,覆細沙土2.0-2.5cm,稍加鎮壓,使種子與土壤接觸。播種澆足底水,待土壤干燥后再將床面整平,在播種后蓋上草,來防止土壤過于干旱或下雨后結塊,播種后覆蓋一層草,幼苗在出土后再逐步去掉,避免由于小苗過嫩發生日灼。
(5)播種后,要噴水保持土壤濕潤,約五至七天后大半小苗出土,十五天左右小苗能出齊。
2、扦插育苗法。
這個方法能夠繁育好優良品種,且節約時間,品質好。
(1)扦插時間。3月或9月均可,但以春季3月中下旬或4月上旬(天氣冷時可在4月下旬)為宜。扦插時要確認好真沙棘。
(2)綠枝扦插。當木枝生長到一半木質化時侯,取下7-10厘米長的插條,下半部葉片不要,泡入藥劑進行催根。用吲哚丁酸(IBA)溶液是最理想,用30-150毫克/升藥液浸泡插條基部12-24小時左右。根據木質化程度高低不同,如木質化程度低,藥劑濃度也要低,浸泡時間要短,相反如果濃度高則時間長。
(3)硬枝扦插。插穗通常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采集,樹液開始流動時為宜。取直徑0.5-1.2厘米健壯的1-2年生枝條。剪成長約20-40厘米枝段,雌雄株分別扎捆并掛好標簽豎立于窖內成垛存放。垛高約40-60厘米,寬約50-100厘米,四周和上面用薄土覆蓋,扦插前一起取出。基部浸水一夜即可扦插。選有灌溉條件的沙壤土,施足底肥并整平耙細后作畦床,床面上平鋪一層10厘米厚的渣筏與河沙(1:1)的混合物,4月中下旬f扦插的適宜溫度為17-28℃)在苗床上開溝,也可用鐵锨別縫或用略粗于插穗的鐵釬插孔,株行距10-25厘米x25-35厘米,上露1-3個芽,插后覆土踏實,并澆透水,保持封濕潤,一般15天后陸續開始生長,若覆蓋塑料薄膜保濕,并將床溫控制在25-27℃,則10天后開始生根,25-30天后大量生根,同時地上部的芽也開始生長。
3、插根育苗
(1)選擇苗根。通常在4-6年左右的母樹根上,選擇2-3年生1cm粗的水平苗根育苗。
(2)挖根時間與方法。在10月份至4月份是挖根最好時期,春季育苗在2-3月份挖取苗根為好。挖根應在母樹基部1m以外,取象油筆粗細的側根,用剪刀剪斷,千萬不要用手使勁拔。每株母樹只宜挖取幾條根,挖取過多則會影響母樹的生長。
關鍵詞 林業育苗;現狀;容器;育苗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2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7-0195-01
隨著生態林業的發展與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實施,對種苗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育苗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1]。對于造林工程來說,苗木是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苗圃是苗木生長發育的場所,采取何種苗木培育技術和措施,是與林業育苗密切相關的重要問題,優良的育苗管理措施和技術是保證林業需求的根本條件[2]。反映育苗理念的有效方法是對苗木的質量進行評價。以往人們評價苗木質量通常采用苗體粗細、大小和根系等外觀標準,缺乏科學依據,因為同樣標準的苗木可能是因老化形成的。因此,要借鑒先進國家的苗木理念對苗木質量的評價標準進行完善,對傳統的外觀評價標準進行補充,例如扦插使用的苗木是否具備愈傷組織、是否充分經過了幼化處理、根系是否平衡等指標,這樣就能夠形成合理、科學的苗木質量的評價標準。
1 林業育苗現狀
當前,林業系統育苗都是采用塑料袋、辣椒管、蜂窩紙等裝黏土的傳統育苗技術,這些方式往往存在偏根、卷根及苗木根系纖細等現象,十分不利于苗木的生長發育,也是我國林業產量偏低的主要原因[3]。育苗技術的缺陷,使得苗木產量無法提高,質量也得不到保障,因此必須采用先進的育苗技術和管理措施。目前,采用容器育苗技術是較為有效的育苗措施,該技術能夠有效提高苗木的產量和品質,改善現階段我國林業育苗現狀。由于人們在林業育苗過程中對林業容器育苗技術的盲目信任,認為容器育苗技術能夠保護苗木根系免受外界不利影響,從而保證造林效果。事實上,容器育苗技術的根本理念在于培養幼苗根系組織達到平衡,在進行苗木培育的時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苗木根系造成影響,苗木根系受到傷害以后便無法達到理想的造林效果。占據主流的是易分解穿透、無需回收單體的育苗容器,其他多數容器種類已放棄使用。最典型的容器是Fertiss無紡布育苗容器,此外,壓縮餅圓形育苗容器是最新研究發明出來的先進容器,近年來該容器也逐漸在林業育苗中得到推廣使用。因此,要對傳統的容器育苗技術進行改造,提出新的育苗技術和方法,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必將會有更多的先進育苗技術應用于林業育苗工作中[4]。
2 林業容器育苗技術
Fertiss無紡布容器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先進育苗容器技術,該容器的最大特點是使用輕基質材料和無紡布,容器是由機器自動制作而成,再經過焊接布縫并填充基質即可制作成型。配備在成型機上的料斗是用來裝基質用的,通過料斗將基質裝入成型的育苗容器中,最后通過機器將容器粘合。由電子設備對粘合好的容器進行控制,由成型機中將容器推出,然后用1個無齒的氣動鋸片切斷,并堆放在機器的出口臺上就完成了容器制作,制作完成后就可以人工裝箱。可根據容器尺寸大小的不同調整進料口,這樣就能夠制作出口徑大小不同的容器,以供不同的苗木育苗使用。切段長度可以通過調節控制器的參數進行改變。通常情況下,苗木的體外根莖應當在一段時間的停水,干枯組織由空氣自然切除,從而形成愈傷組織。Fertiss無紡布容器的另一特點是育苗過程中根系可無阻礙穿伸,不存在纏根的現狀。造林完成后不需要經過蹲苗期,入地滯后就能夠生根速度快,地上部分也能同時直接猛漲。這一點是其他容器所無法企及的。
2.1 基質配制與播種
在配制基質時,應充分混合各種原料,使其形狀一致,均勻分布,避免出現不同容器的干濕程度不一樣的現象。容器育苗通常采用點播或條播的播種方式。發芽能力強或者經過預處理的種子,播種量為1粒/穴,如果種子發芽能力弱且未經過預處理,則播種量則為2~3粒/穴。
2.2 科學施肥
林木容器育苗通常采用以基肥為主、輔助追肥的施肥方式。施用基肥的方式是在配制基質的同時將適量有機肥添加到基質中,從而增加基質中有機質的含量,使土壤理化性質得到改善。追肥則是在結合灌溉在土壤中施用速效肥,一般微量元素的土壤追肥不會有明顯的效果,可噴施葉面肥配合土壤追肥。生物肥料能夠明顯促進苗木生長發育、提高苗木產量和品質,因此可采取菌根真菌接種技術施用生物肥料,通常有施用菌根肥料和森林菌根土接種2種方法。菌根肥料的施用時間一般是出苗后,隨著根系的不斷生長發育,與其形成共生關系;森林菌根土接種的方法是按照容器的大小,在已培育過同種植物的土壤中施入菌根土20~30 g。
2.3 容器苗安全越冬
容器育苗與大田育苗相比,沒有土壤對苗木進行保溫,因此極易受到凍害。植物所能承受的最低溫度是苗木根系的臨界溫度。該溫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栽培基質。幼根通常處于容器邊緣,很容易受到凍害。如果幼根被凍死,只有老根就會造成植物生長緩慢,極易導致病害的發生。為提高苗木的耐寒性,生產上常將苗木置于稍高于臨界溫度的環境下,對其進行耐寒鍛煉。冬季到來之前,應將苗木轉移到保溫設備中越冬。苗木在春季移出保溫設施之前,也應對苗木進行適當的鍛煉,使其逐步適應外界環境。
3 參考文獻
[1] 魏紅亮,周曉光.淺談林業育苗及苗期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8):127.
[2] 任秀奇,楊會俠.林業育苗現狀及措施研究[J].吉林農業,2011(2):163.
二、增產增效情況提高成苗率,節省用種7%;適齡壯苗率提高10%;苗期病害發病率降低15%,少用藥1-2次;666.7m2節省用工5-6個;增收節支8%。
三、技術要點
(一)泥炭營養塊育苗技術
1.設施準備根據季節不同選用溫室、塑料棚、陽畦、溫床等育苗設施,夏秋季育苗應配有防蟲、遮陽設施,冬春育苗應配有防寒保溫設施。
2.苗床準備應選擇地勢平坦、通風向陽的設施作苗床。一般北方地區作平畦,南方地區作高畦。
3.種子準備按常規方法曬種、消毒、浸種、催芽。
4.鋪膜擺塊苗床準備好后,應在床底平鋪一層塑料薄膜,四周延伸到畦埂上,防止失水、根扎入床土和防病蟲害。高溫季節育苗,應加遮陽網,并在膜上鋪消毒土1-2cm。擺塊時,塊體間距根據育苗季節、作物種類、苗齡長短而定。低溫季節育苗和一次性育成苗的,塊體間距應稀些,膨脹后不少于1cm為宜;高溫季節育苗和苗齡短的,塊體間距應密些,膨脹后不少于0.5cm為宜。
5.脹塊檢查脹塊是使用營養塊最關鍵的操作規程,應掌握:一噴、二灌、三再噴的原則。一噴就是先對擺放好的營養塊自上而下霧狀噴水1-2次,使塊體有一個全面濕潤過程,以引發大量吸水。二灌就是用小水流從苗床邊緣灌水到淹沒塊體,水吸干后再灌一次,直到營養塊完全疏松膨脹(細鐵絲扎無硬芯)而苗床無積水。如膜上還有多余積水,可在膜上打孔放掉。一般每100塊吸水7―7.5kg。三再噴就是灌水12-24h后,播種前再對脹好的營養塊霧狀噴水一次。
6.播種覆土播種時,先對灌水后隔夜的塊體噴水一次,再將種子平放于種孔內。以無菌的沙壤土覆蓋為佳。然后在營養塊上面覆蓋地膜保溫保濕(夏季覆蓋遮陽網降溫保濕)。
7.出苗管理播種至出齊苗,采用接近適宜溫度上限和充足的水分管理,實現陜出苗、出齊苗,但苗床不能有積水。此期間應注意70%種子出土時要及時撤除營養塊上面覆蓋的地膜(遮陽網)。
8.幼苗管理出齊苗至茄果類蔬菜初生真葉顯露、瓜類蔬菜子葉展平時,苗床溫度應低于適溫2-3℃,適當控水,以防徒長。此后至定植前7-10天適溫管理,間干間濕,促進生長。定植前7―10天至定植低于適溫5℃并停水煉苗。瓜類蔬菜2葉、茄果類蔬菜3―4葉倒苗,擴大營養面積。
9.帶營養塊定植冬春季節在晴天上午,夏季在傍晚或陰天帶營養塊移栽于定植溝內,塊體不要露出地面,上面至少蓋土1―2cm。定植后一定要澆一次透水,利于根系下扎,正常管理無緩苗期。
10.定植后管理定植后應注意澆水管理。低溫季節應適量,避免低溫水分過大對根系造成影響;高溫季節應灌充足。其他管理同常規。
(二)蔬菜穴盤育苗技術
1.穴盤選擇為了保證壯苗,在選擇穴盤時一定要根據作物的品種不同,苗齡不同等因素選擇適宜的穴盤,一般十字花科類用128穴或200穴,茄果類用72穴或50穴,花卉類用200穴或288穴。一般情況下,冬春季育2葉1心子苗選用288孔苗盤;育4-5葉苗選用128孔苗盤;育6葉苗選用72孔或50孔苗盤。夏季育3葉1心苗選用200孔或288孔苗盤。
2.基質準備一般選用進口育苗基質?;|配制為草炭:蛭石=2:1或草炭:蛭石:廢菇料=1:1:1,覆蓋料一律用蛭石。一般情況下,每1000盤美國的288孔苗盤備用基質2.76m3,韓國的288孔苗盤備用基質2.92m3;美國的128孔苗盤備用基質3.65m3,韓國的128孔苗盤備用基質4.57m3;美國的72孔苗盤備用基質4.65m3,韓國的72孔苗盤備用基質3.2m3。
3.選擇適宜播期一定要根,據客戶訂購的時間要求進行播種,一般出苗圃上下不超過5天,防止播種過早或過晚形成老苗或小苗;一般冬季育苗,茄果類60-70天、十字花科類40-50天;夏季育苗,茄果類30-45天、十字花科類28-30天。
4.嚴格控制溫濕度和光照條件育苗溫室內的溫度控制要求冬季白天溫度晴天達25℃,夜間溫度能保持10-1222。在夏季高溫干燥地區,白天保持30℃,夜間保持20℃。光照控制,苗床上部應配置高壓鈉燈,在冬季遇連陰雨天時,開啟補光系統可增加光照強度,夏季中午溫度高、光照強時可打開遮陽幕邊行遮陽。
5.合理施肥、澆水一般肥料是用可溶性肥料,氮、磷、鉀、及微量元素齊全,濃度不宜過大過小,肥料濃度過大基質EC值增高,根系發育不好,易形成老苗;肥料濃度過小,易形成弱苗、小苗。一般隨水進行施肥,且施肥、澆水要勻,該澆透的一定要澆透。
6.補苗和分苗一次成苗的需在第一片真葉展開時,抓緊將缺苗孔補齊。用72孔育苗盤育苗,大多先播在288孔苗盤內,當小苗長至1-2片真葉時,移至72孔苗盤內,這樣可提高前期溫室有效利用,減少能耗。
7.苗齡與商品苗標準蔬菜商品苗標準視穴盤孔穴大小而異。如春季番茄穴盤育苗選用72孔苗盤的,株高18-20cm,莖粗4.5mm,葉面積在90-100cm3,達6-7片真葉并現小花蕾,需60-65天苗齡;128孔苗盤育苗,株高10-12cm,莖粗2.5-3mm,4-5片真葉,葉面積在25-30cm2,需苗齡50天。夏季苗齡需20天,株高13-15cm,莖粗3mm,葉面積30-35cm2。
[關鍵詞] 盤縣 辣椒苗 技術現狀 存在問題 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 S64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3-0159-01
盤縣處于貴州西部,地區屬于亞熱帶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終年平均氣溫15.2℃,平均無霜期271天,日照時間為1593小時;年均降水量1460毫米,雨熱基本在同季。5月到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0%左右,比較適宜辣椒的生長。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近年來盤縣地區辣椒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并且盤縣的火腿辣椒油享譽中外,這更引起農民種植辣椒的熱情,但是辣椒產值不高,這不僅對農民的收入和熱情造成極壞的影響,而且對正常的產業結構調整也大有壞處。
一、辣椒育苗技術現狀
1. 品種的選擇和育苗的準備
如今的辣椒培育中對于辣椒的品種選擇十分慎重,種植常規品種的比例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辣豐系列等雜交品種的栽培;在育苗面積方面,比例也控制在一個相當的值上,一般來說一個670平米左右的辣椒田的育苗面積為8-10平米。營養土的配置方面,一般是熟土和少量的化肥配制而成,有機肥的使用量都控制在有限的范圍之內。在育苗過程中,人們都有對種子和床土進行殺蟲滅菌處理的習慣。
2. 播種技術
辣椒的播種一般是采用線辣椒播種技術,平時不考慮精量播種技術。苗床上蓋土不均勻,在辣椒育苗的培育過程中,一般都不在床面上進行地膜覆蓋,出苗之前,苗床的夜間保溫措施也不是非常到位。
3. 苗床管理
現在在苗床管理的技術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比如說辣椒苗的第一次放風時間常常不能在合適的時間進行,同時辣椒苗的地上莖伸展過長。還有,由于技術管理的缺陷,在陰雨天氣和高溫天氣,辣椒育苗的放風管理不是特別的到位。辣椒苗生長的后期,培養員還常常會忽視控水蹲苗。苗期的施肥管理也不能很及時的開展到位。間、定苗的次數過多,留苗過稠,苗期的病害也是苗床管理中存在的技術缺陷。
二、辣椒育苗技術存在問題
辣椒育苗技術在辣椒的培養過程中是極其重要的一步。這個步驟持續的時間很長,對于每一個步驟的要求也十分的嚴格。辣椒的最終產量與育苗的初期秧苗的生長狀況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如今的辣椒培樣遇到了一個瓶頸,導致辣椒的產量持續徘徊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這與育苗技術的落后有著很大的關聯。所以能夠及時發現辣椒育苗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加以修正,對于提高辣椒的總產量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1. 育苗準備工作中的問題
辣椒在育苗的過程中需要的苗床面積比較大,留苗稀才有希望培育出壯苗。而如今的育苗田的育苗面積過小,不利于培養健壯的辣椒苗。此外辣椒育苗土的養分不足,微量元素十分缺乏,土壤和種子都沒有進行滅菌處理,種子和土壤常常帶菌帶蟲,多種因素共同導致了辣椒苗的初期長勢不是很好。
2. 播種技術中的問題
誠如在現狀中談到的,現在的播種技術都采用的人工撒播,這帶來了種子的浪費,種子分布不均勻等一系列的問題。同時人們在播種后的撒土過程中隨意性很大缺乏標準的參照物,撒播的土壤也不是很均勻,影響了出苗。農戶們在播種之后普遍沒有鋪地膜的習慣,這給禾苗的水分床溫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最終導致出苗不齊,苗子弱小。辣椒出苗之前,晝夜溫度均需較高,才能出好苗,但是農戶一般不進行多層膜覆蓋保溫,伴隨著天氣的變化,導致了出苗時間增長,出苗率降低,秧苗整齊度較差等一系列的問題。
3. 管理苗床中的問題
苗床管理包括放風、澆水、害蟲防治等一系列的環節。時間問題必須得注意,第一次放風時間偏晚,容易導致高腳苗,晴好天氣放風不夠,又極易燒苗;不僅如此,陰雨天氣,如果不注意放風排濕,辣椒苗的健康問題依舊令人擔憂;苗床配肥不足,辣椒苗的質量就差;苗距過小,單位面積內苗數過多,苗床的養分,日照,空間等都日益減少,這樣很難培育出高質量高產的辣椒苗。
三、解決方案
1. 精細配置苗床營養土,土壤和種子及時進行殺菌殺蟲處理
選用前茬沒有種植過茄科作物的優質田土,用竹制孔篩除去較大的顆粒。每個苗床需750千克的營養土,營養土配置中,土和糞的比例為6:4,另外每床需加1千克的磷酸鉀,0.5千克的尿素,5到7千克的過磷酸鈣。播種之前利用晴好天氣曬種2到3個小時,用50℃左右的溫水浸泡15分鐘,用木棒不停的攪拌,使種子受熱均勻,再用10%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分鐘。最后洗凈晾干。再將晾干的種子用裝入通過消毒殺菌的白沙袋內,裝袋為容器的2/3為宜,每667平方米大田需要配備2個標準苗床。長約10米,寬約1到1.2米。南北方向最佳。
2. 提高播種技術,優化育苗環節
改撒播育苗為精細的播種育苗,以便于節約種子。擴大苗距,適當的時間,一次性鑒定苗,單位面積內只留一株健壯苗。吸取教訓,鋪上地膜,以提高地溫。播種至出苗前,在苗床上覆蓋塑料膜或其他覆蓋物,用以保持夜溫,防止辣苗凍壞。
3. 強化苗床管理
辣苗出齊之后,應及時為棚內降溫,控制棚內的溫度在白天20~25度,夜間13~15度,并做到及時放風。同時,應當控制幼苗的上部生長,從而促使幼苗的根系發育。辣苗的水分管理應當遵循前期輕,中期重,后期適度的原則進行。在育苗的后期要格外注意,由于辣椒苗生長速度加快,植株高光照減弱,植株徒長的可能性增強,這時適當的控制水量,有助于植株根系的生長。在育苗的初期,必須給予植株充足的養分供給,以滿足植株生長發育的需求。此外,當辣苗第二片真葉展開后,加強葉面追肥。施肥的方法可以采用環狀溝施,條狀溝施,放射狀溝施和全面撒施幾種。辣椒苗易發以下幾種病癥:辣椒立枯病,辣椒疫病、辣椒瘡痂病、辣椒炭疽病、辣椒病毒病等。為預防這些病癥,在天氣晴好時,可立即噴殺毒礬,百菌清等農藥防治。
四、總結
辣椒育苗技術是一項要求很高的技術,需要在培育的各個階段給予足夠的關注。同時政府與農戶之間的通力配合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政府應當大力推動農機事業的發展,加強農業項目的建設,也應當多給予農戶足夠的技術指導。只有如此辣椒育苗才能夠扎實有效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劉繼國,劉浩奇. 溫室大棚辣椒育苗技術[J]. 新疆農墾科技,2012,06:15-16.
關鍵詞 蒙古櫟;育苗技術;播種育苗;嫁接育苗
中圖分類號 S792.18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2-0181-02
蒙古櫟(Quercus mongolica Fisch.),也稱柞樹,落葉喬木,樹高可達30 m,為殼斗科櫟屬,喜光,耐干燥、瘠薄,耐寒,具有抗腐耐濕等特點,是國家二級珍貴樹種。蒙古櫟主要分布于燕山山脈、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山脈,承載著內蒙古及東北地區的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也是發展多種經營和柞蠶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1]。蒙古櫟育苗方法主要是播種育苗和嫁接育苗,其中嫁接育苗比較麻煩,主要用于蒙古櫟無性系種子園建設。現將蒙古櫟育苗技術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 圃地選擇
育苗圃地宜選擇向陽、地勢平緩、排灌方便的地塊,土壤要求為深厚肥沃的棕壤土,通透性良好。
2 整地
整地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鎮壓,要求做到深耕細整。圃地起苗后,要及時耕作,秋季翻耕深度25~30 cm。春季翻耕深度以20 cm為宜,隨耕隨耙。
3 施肥與加施菌根土
施足基肥,適當追肥,以農家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注意氮、磷、鉀適當配比。施農家有機肥1 500 g/m2或復合肥75 g/m2,缺磷的土壤增施磷肥75 g/m2,均勻撒施肥料,然后耕翻埋入耕作層。農家有機肥要充分發酵、腐熟、消毒后施用。選擇生長發育良好的成年蒙古櫟,從其根部周圍挖取土壤,該土壤中含有促進蒙古櫟生長發育的菌種,挖取后堆放幾天。在整地做床時與基肥混合一起施下或把菌根土和種子拌在一起播種即可。
4 育苗方法
4.1 播種育苗
4.1.1 催芽。為使種子盡早發芽并提高發芽率,應進行催芽處理。在播種前10 d將選好的種子用清水浸泡24~48 h,然后攤在地上,溫度保持15~25 ℃,每天噴灑些清水,待種子萌發露白時即可播種。
4.1.2 播種時期。播種分為秋播和春播。秋播在地封凍前進行播種;春播在春季土壤解凍后進行。
4.1.3 播種方法。順床成行,每床3~4行,溝深5~6 cm,播種量300~340 g/m2,覆土4~5 cm,并輕輕鎮壓;或壟上開溝,溝深5~6 cm,播種量300~340 g/m2,覆土5~6 cm,并輕輕鎮壓。
4.2 嫁接育苗
4.2.1 接穗準備。接穗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即樹液流動前采集,選擇優樹上生長健壯的一年生枝條。長度保留10~15 cm,直徑最好不超過2 cm。采集的接穗用保鮮膜包裝,縛標簽,注明采集時間和地點,采回后立即放入-2~2 ℃的庫中,沙埋貯藏。
4.2.2 砧木選擇。砧木選擇2~4年的優良苗木。
4.2.3 嫁接時期。在5月上、中旬,即樹液流動后到發芽期間及時進行嫁接。
4.2.4 嫁接方法。嫁接時采用劈接法。把穗條從庫中取出用清水浸泡2~4 h,使木質部變軟,嫁接時接穗利于削切。把穗條剪成5~6 cm長的接穗,接穗上應有2~4個飽滿健壯的冬芽,接穗底部兩側各削成約30°角的光滑斜面,最好一刀削成[2-3]。砧木在離地面3~5 cm處剪平,剪口要平滑,然后用嫁接刀直切劈開,開口長2~3 cm,立即將接穗插入砧木的形成層。注意至少有一側的韌皮部對接上,然后用塑料薄膜纏緊,不能露出切口,接穗剪口處要用油漆涂抹上。
5 苗期管理
5.1 水分管理
灌溉要做到適時、適量。出苗期要適當控制灌溉,只要地面處于濕潤狀態,土壤不板結就不必灌溉;苗木速生期采取多量少次辦法,苗木生長后期控制灌溉,除特別干旱外,可不必灌溉。圃地發現有積水立即排除。在苗木停止生長前1個月,停止澆水和施肥。
5.2 除草和松土
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人工除草在地面濕潤時連根拔除。松土除結合人工、機械除草進行外,降雨、灌溉后也要松土。松土要逐次加深,全面松到,不傷苗,不壓苗。
5.3 間苗
當年播種的苗要及時間苗,拔除生長過于密集、發育不健全和受傷、感染病蟲害的幼苗,使幼苗分布均勻。
5.4 嫁接苗管理措施
要控制少生側枝,及時摘芽除蘗;嫁接成活后,及時解除綁扎物,抹去砧木上的不定芽;穗上保留1個健壯的萌芽為主干,多余的全部抹去。
5.5 病蟲害防治
以預防為主,加強管理措施;出圃的苗木和調進的種苗要進行檢疫,發現病蟲害感染嚴重和屬于檢疫對象的,要立即燒毀;搞好苗圃環境衛生,做到苗圃內無雜草;苗期頂芽易遭蟲害而影響生長,需及時噴灑殺蟲劑防治[4]。蟲害主要是天幕毛蟲,趁幼蟲群集時,可以人工捕殺,或用敵敵畏800倍液藥殺。
6 苗木出圃
6.1 起苗時間
起苗應在4―5月苗木樹液流動前進行,并與造林、移栽時間相銜接,以避免起苗后存放時間過長,影響造林的成活率。
6.2 起苗要求
保持根系完整,不損傷頂芽,不破損根皮。小苗起苗深度不能少于25 cm。起苗后,立即在蔽蔭無風處選苗,剔除病苗、廢苗。在選苗分級過程中,修剪過長的主根和側根。
6.3 假植、包裝與運輸
6.3.1 假植。苗木分級捆扎后,不能及時移植或包裝運往造林地時要立即假植,其方法是將苗木根部和干基下部埋在濕潤土中,并澆水。假植后,要經常進行檢查,以防止苗木風干。
6.3.2 包裝。調運苗木要包裝。根據苗木大小及運輸距離,采用相應的包裝方法,要求做到能保持根部濕潤不失水。
6.3.3 運輸。苗木包裝后,要及時運輸。在運輸中注意通風,不得風吹日曬,防止苗木發熱和風干,必要時還要灑水?;虿捎酶空耗酀{,夾放濕草、塑包捆扎等方法,保持苗木水分。
7 苗木檔案
建立苗木檔案,按作業小區填寫生產技術檔案,分別記載整地方式和標準、土壤消毒、種子來源及處理、育苗方法、播種量、播種期、出苗日期、生長狀況、澆水施肥等管理措施,以及出苗量和苗木質量等情況。積累生產和科研數據資料,為提高育苗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提供科學依據。
8 參考文獻
[1] 張智勇.蒙古櫟播種育苗造林技術[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2(2):58-59,73.
[2] 李峰,劉婷婷,陶格斯,等.蒙古櫟育苗及栽培技術[J].內蒙古林業,2011(1):22.
[3] 張錦波,宋衛東,張永紅.蒙古櫟直播造林技術[J].中國林業,201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