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19:51
序論:在您撰寫科普教室工作計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科普教育;特色學校;模式
我??破栈顒踊匦日嫉?00平方米,其中,綜合實踐園350平方米,蔬菜實踐區450平方米;校外高產對比田111畝。設有社會主義新農村教育室、勞動技術教育室、農植物標本展覽室等功能教室,設置專題教育展板20余塊計180多平方米。
多年來,結合本校資源優勢和服務區實際情況,圍繞“農”字開發建設以“愛農、知農、學農”為主題的科普教育實踐基地,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效益和社會效益。從2003年至今先后共開設鎮、村培訓班260余期,累計培訓學員18000余人次。其中農村實用技術培訓5632人,農村致富帶頭人278人,農村勞動力輸出15642人,占富余勞動力總數的86%,創收近億元。推廣新技術22項,高產糧食面積14.1萬畝,其中玉米膜下滴灌節水技術推廣面積已達2000多畝,占到了全鎮總種植面積的30%以上。真正發揮了科普實踐校的作用,為服務地域經濟做出了應有貢獻。
一、構架科普實踐物質支撐體系
“一室五園”建設初具規模。包括勞動實踐科普教育綜合室、新奇特品種綜合實踐園、果蔬種植園、學前果蔬供給園、德本小學大田作物園、信本小學經濟作物園。其中,中心校內綜合實踐園分為試驗示范區和蔬菜種植實踐區。示范區建有綠色長廊100多平方米,設有播種區、育苗區、展示區等功能區域;綜合實踐園集植物種養、科研、實踐為一體,是學生開展科普活動的載體,最大化發揮了學校科普實踐場所的作用。
二、構架科普實踐制式推進體系
一是把科普教育納入學校工作計劃,開齊生物、地理、勞技、信息技術、美術、物理、化學等課程。重點設置了科普制作和環境教育等選修課程。二是成立了測土施肥、中草藥植物標本制作、插花茶藝、天文氣象等課外活動小組,開展多種科技活動,使學生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三是建立了《小學生勞動成長記錄》袋,按低、中、高三個年組劃分,細化為自我服務性勞動(25分)、家庭服務性勞動(20分)、校園服務性勞動(25分)、社會公益性勞動(15分)、生產勞動實踐(15分)五部分150小項。四是堅持每個學生每學期參加以愛農學農為主題的“五個一”活動:去農村的親戚家收集一件傳統農具或采集一種農植物果實標本,在家長的指導下參加一次農業生產勞動。五是充分利用農村遠程教育,為本鎮的回鄉青年進行科技培訓。開設種植、養殖、特色食品加工等相關專業,通過培訓并結合指導服務,讓回鄉青年深刻地體會到科技對他們的幫助很大,更看到了科技致富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三、構架科普實踐活動運行體系
一是通過科技講座、科技錄像、科技展覽等活動拓展學生的科技視野,讓他們了解自然,了解科學技術。激發學生的科技興趣,培養科技意識。二是每個學期我們都開展“科技節”或“科技創新大賽”、評選“科普之星”等系列特色活動??萍紕撔滦“l明活動是我們開展學生科技活動的特色之一。三是我們依據基地項目建設和展室資源,針對科普實踐需要,組織教師進一步收集整理,編印了校本教材――《中本,可愛的家鄉》。四是連續多年舉辦彩燈展示會活動,觀燈會、猜燈謎,使孩子們在開心快樂中體驗了傳統燈會的魅力。五是開展“節水在我身邊”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通過科普節水知識講座、科普畫板展覽、科普現場咨詢、節水作文寫作比賽等活動,普及科普知識,增強環保節能意識,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效果。六是開展民俗文化活動。2010年4月舉辦了民俗文化展,搜集整理展品,開展了民俗文化墻活動,這些藏品都是即將消失或已經消失的本地民風民俗文化珍品,使廣大師生深刻體驗了中本、安達豐富的文化和民俗。
科普工作總結1 科學技術是我國發展的基本動力,事關經濟振興、科普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努力提升教育理念,積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豐富示范內涵,廣泛開展科普活動,充分發揮基地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為青少年學生提供科普活動陣地,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科學技術普及教育,下面就基地科普工作匯報總結如下:
一、精心部署、全員參與
基地領導層高度重視基地的科普工作,由主任室潘衛成主任親自任組長,各科室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組做到了明確任務,責任到人。潘主任多次在會議上表示,基地工作要為科普工作開綠燈,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支持。加強對科普工作的宏觀指導,加大對日常工作的監督力度。
基地全體員工能將科普工作滲透到平時的日常工作中來,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滲透科技創新的思想,每位教師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滲透科技創新的思想,廣泛開展科普類實踐活動,有專職教師對科普類實踐活動做指導,每組實踐活動都做到有計劃、有內容、有學生、有場地,努力做到有實效,積極開展科技活動,在活動中使學生受到教育,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積極參加基地、縣、市、省組織的科技活動,動員教師學生撰寫科技論文,組織學生參加科技競賽,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們受益非淺,老師們也看到了科普教育的實效和發展前景,極大地調動了師生參與科普活動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進一步保證了基地的科普工作再上新臺階,科技創新方面的成績有了全面提升。
為了把科普教育思想滲透到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進一步引領師生主動地開展科普工作,基地加強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設,以制度規范科普行為,以制度激勵和促進科普工作的開展,此外,科普工作努力做到計劃先行,基地每年初召開科普工作專題會議,認真討論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對學年工作做出整體安排,然后狠抓計劃落實,并對每學年的科普工作及時進行總結,找出存在問題和差距,及時糾正,彌補不足。由于重建制度,計劃先行,科普工作的開展思路清晰,穩中推進,有條不紊。
二、加大投入、營造氛圍基地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室、宣傳櫥窗、班級板報、教職工例會等陣地,大造輿論宣傳的聲勢,營造良好的氛圍,努力使科普工作深入人心。
基地努力營造濃厚的科普教育氛圍。為使學生在基地有更多的科普活動場所,充分利用和發揮科技館、環保館等的教育資源,基地不斷加大投入,加強科技館的硬件建設,充實和完善硬件配備,基本做到科普教育“環境化”。
基地科普工作的主渠道是學生實踐活動,抓學科滲透,做到科普教育“學科化”,科普教育內容豐富,知識面廣,科學性強,各門學科不僅具有科普教育的豐富內容,而且各學科中滲透的科普教育內容既是漸進的、相對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抓好科普教育的學科滲透,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充分挖掘學科教育中的科普教育內涵,是基地開展科普教育的堅實基礎。為此,我們一方面重視科普教育在各學科中的有效滲透,以科普輔導教師為骨干,以活動科集體備課等形式,組織教師分學科、分系列、分層次整理出學科滲透科普教育的知識點,使科普教育在各學科中具有可操作性,從而達到有機滲透有目的。另一方面,我們重視各學科間科普教育內容的相互溝通,使各學科教師齊頭并進,相互連通進行科普教育,聯合進行科普教育滲透,使科普教育真正落實到各科教學之中。
三、打造科學型教師隊伍
一流的基地既要有一流的設施,還要有一流的教師?!敖處熓且粋€基地的靈魂”,是基地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教師首先應該成為“勤于動手”的榜樣。
(一)組織學習,提高認識。
堅持不懈地組織教師進行學習,學習國家有科普教育的法令條文,學習與科普教育相關的理論,學習其他基地的教學實踐經驗,努力轉變不適應科普教育思想的觀念,不斷鉆研科科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科普育人本領,激發服務學生熱情,熱愛科普教育,爭當科普教育的實踐者和探索者。
(二)專家引路,培養骨干。
基地積極與縣內外教育專家取得聯系,經常向他們請教或邀請他們來校作學術報告,如20XX年下半年11月華中師范大學的郭元祥教授來基地把脈會診,指導培養教師開展科普活動。同時我們還積極組織有關教師參加科技類進修和培訓,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學習他人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從而形成了一批科普教育骨干,有了這樣一批科普教育的領頭雁,有力地推動了基地科普工作。
(三)科研導航,開發科普資源
為了豐富基地內涵,整體推進科普工作,倡導研究之風,以研促教,基地要求全體教職工根據科普思想,圍繞科普目標,研究本崗位、本學科的實際情況,分析開發科普資源,找準突破口,制訂切實可行的科普方案,并加強相關學科的聯系和所有學科的滲透,目前,一大批教師在科普教育的實踐中不斷成長,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支科普型的教師隊伍。以他們為主體,不斷開發新的社會實踐課程。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實施科普教育的關鍵在于師生“勤于動手”,在于從實踐中體驗發展?;顒诱n程中蘊含有豐富的科普教育內容,多形式、多渠道地開展科普活動,而且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1、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是基地開展科普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每年約有4萬中小學生到基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為他們精心準備了科普課程,有《生態調查》、《急救自護》、《航?!返仁嚅T實踐項目。輔導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注意學生自主發展,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興趣愛好獲得滿足,每個學生的個人潛能得到和諧、自由發展。
2、開放科普教室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充分發揮各科技活動室的資源效益和社會效益,基地各類科技活動室包括對學生免費開放,每天有人值班,責任到人,加強管理。并做好接待和講解工作。
3、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20XX年9月14日,基地以“全國科普日”為契機、以“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開展了為期7天的“科技活動周”活動。在這七天里,教師開展案例設計、模擬課堂、環保演講等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南黃海一日行、海鳥觀察、兒童科普畫創作等競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進一步加強對科普教育的宣傳力度,提高師生、家長、社會對科普工作的認識,努力提高科普教育的實效,爭取形成廣泛的共識,進而形成科普教育的強勁合力,推進科普工作。組織對科普教育的理論學習、研究和實踐的探索,提高教師從事科普教育的素質和能力。加強科普教育的校本開發,走出一條符合基地特色的科普教育之路。
科普工作總結2 各位領導、來賓大家好:
在農村工作的這一年,對于我來說是個極其不平凡的一年,我從一個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學生,逐漸轉變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起初的我帶有幾分忐忑、幾分憧憬。但是此時的我是滿懷著建設我國新農村的熱情。這樣的一年中,在上級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下,在各位導師的辛勤指導教育中,自己不僅在工作、學習和生活等方面學到了新知識,而且我很快的適應了農村環境,熟悉了基層工作。在農村的各項工作中,科普宣傳工作顯的尤為重要。
一、利用科技宣傳基地,大力開展科普宣傳工作。
科普知識宣傳工作旨在提高公民科學素質,以人才興國。這樣就要求我們結合科普工作發展要求和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做好相應的科普宣傳工作。這樣,科技長廊和科普知識宣傳欄,就是我的科普宣傳工作的基地,充分運用這一有利優勢,積極的做好相應的科普宣傳工作。并通過組織活動等形式來帶動科普知識的宣傳。開展科普知識普及活動,大力宣傳科學技術的作用及應用,每個月在宣傳欄中更換相應科學宣傳畫,補充宣傳單以作發放之用。使農民兄弟月月有新技術學、有新知識看、有新信息知。
二、依托農村科普學校開展農民培訓。
對農民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思想道德水平。依托農村科普學校這一平臺,開展培訓工作:XX年3月,我的農業技術輔導老師、縣動監局鮑杰老師來我村為養殖戶進行培訓,鮑老師解說了科學化的飼養。其中介紹了:養豬、養牛、養羊、養雞、養鴨等。詳細的講解了各種養殖項目的投入和收益,簡單明了。同時將種養殖業結合起來,讓農戶看到發展的前景。并發放相關材料:《絨山羊人工受精技術手冊》(附光盤)、《養豬實用技術》、《種草養畜禽生產技術手冊》等。通過組織這樣的培訓,我深深認識到,農民渴求致富,希望致富,他們需要的是好項目,好方向,好環境,我要積極組織這樣的活動來為農民兄弟開拓眼界,樹立致富信心。同時,我將向鮑老師學習相關農業技術,使自己也有一技之長,更好的為農民兄弟辦實事。
三、利用遠程教育設施做好實用技術和黨員培訓工作。
科技興國,同樣的科技興農。在這個信息的時代,科學技術的力量推動著整個時代的前進,也帶動著農業的發展。當代的農民要及時的轉變思想,改變自己原有陳舊的觀念,充分運用科學技術,使自己看清致富的方向。遠程教育在這里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
在黨員的定期集中學習時,運用遠程教育設備,對黨員進行轉變思想教育、先進性教育等。以黨員帶動,擴大到村民范圍中去。實用科學技術也是在科技示范戶帶動下集中進行學習,學習遠程教育中播放的內容。
四、做好農業項目專家智力扶持項目聯絡員為農民服務。
我作為農業項目專家智力扶持項目聯絡員,就是要將相應的科學技術及時、有效的傳達到對應的農戶手中,并將農戶的有關問題傳遞給農業項目的專家。起到一個紐帶與橋梁的作用,因此,我常深入到田間地頭,真真切切的了解農民兄弟的問題和困難,將這些實際的問題系統地總結起來及時的向農業項目專家反應。對于我來說這更是一個深入了解、認識農村和農民的鍛煉機會。在此,我也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工作流程:
(1)按月定期收集廣大村民在進行項目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做好相應記錄,及時反饋農業專家的回應信息。
(2)根據需要,定期收集廣大農民對致富項目、新型科技成果、突發病害等的信息需求,做好記錄,及時反饋。
(3)協助農業專家做好農戶調查、實際成果反饋等相關活動的宣傳工作。
(4)參加農業專家的培訓,積極、努力學習相關知識。
時至今日,在農村工作的又一個年頭,這是一個充滿著機遇和挑戰的一年,對于我是提升自己、鍛煉自己、充實自己的一年。從實踐中吸取經驗,從基層工作中了解民情,從優秀干部身上學習領導藝術。做好自己的“六員”本職工作,即科普知識宣傳員、遠程教育管理員、農業項目專家智力扶持項目聯絡員、便民服務員、獻計獻策參謀員、文化活動組織員。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全身心的投身于農村基層工作當中。為農民兄弟辦實事、辦好事。
我將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接受縣、鄉鎮黨委和村兩委的領導,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按照《大學生村官各項管理制度》來進行自我管理,使自己能更好的在工作中鍛煉和提升自己。
最后,我在這里感謝各位領導和導師對我的幫助,真心的感謝你們給予我的支持和鼓勵,我將在日后的工作中,以我的實際工作來報答你們。
謝謝大家!
科普工作總結3 科學技術的普及程度,是國民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標志??破栈顒硬粌H拓寬了學生們的思維空間,激活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還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一年來,我校在上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省、市科協的指導下,結合本校實際,立足校園資源優勢,堅持把科普教育作為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積極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為青少年學生提供科普活動陣地,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學校科普教育特色,成效顯著?,F將一年來我??破展ぷ骺偨Y如下:
一、全校重視,組織機構和組織隊伍健全,校園科普氛圍濃厚
學校充分認識到科普活動對青少年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領導具有較強的科普意識,把科普工作列入主要議事日程,把科普工作提到作為檢驗新課改工作成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來加以認識。為了加大科普的力度,學校成立了創建市科普示范學校領導小組,每月召開一次例會,制定當月的科普工作計劃,規劃創建市科普特色學校的方案。成立了各項興趣小組,并配備專任輔導老師,形成學校三級科普教育網絡:校長、分管領導——科普工作小組成員——科普工作科技輔導員,下設各科普興趣小組、各學科競賽小組等,各機構分工明確,制定科普活動方案,對全校學生進行科普推廣、開展各項科普活動,學校將科普工作成效納入教育教學工作評估,保證了活動的.有序開展,極大調動了輔導老師積極性和創造性。
為了確??破战逃突顒拥捻樌_展,學校非常重視對科普教育的資金投入,設立了科普活動專項經費。充分利用和發揮學校專業資源,組建了校園局域網,開設了校園網站、廣播站,增添了大量的科技活動設備設施;還建立了完善的科普活動檔案,除了活動計劃、記錄和總結外,還有大量的科技作品和科技活動照片,并定期對學??萍汲晒顒舆M行展示,為全校師生創建了一流的科普活動平臺,形成了濃厚的校園科普文化氛圍。
二、科普設施設備日趨完善,為開展科普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學校配有與科普教育相適應的教育、活動設施:科技活動室、科普展覽室、電教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地理園、生物園等;建有校園計算機網絡,各個學科功能室都已配上電腦多媒體電教設備;全校有學生電腦100余臺,教師辦公電腦,學校還有學生電腦室1間,圖書室,學生閱覽室,教師閱覽室,并設有科學探究室,科普宣傳欄。學校的網站建設完善,設有專門的科普教育網站,實現科普信息的共享和互動。
三、健全科普活動運行機制,打造科學創新型科普教師隊伍
1、建立科學的科普評價體系,保證科普教育落到實處。
科學的科普評價機制是科普活動落到實處的重要保證。學校把科普活動列入教師業務考核,科普活動實效和教師評優、職稱晉升相掛鉤。
2、“走出去,請進來”,培養科普教師骨干隊伍
學校非常重視科技骨干教師隊伍的建設,學校不僅從考評制度方面、對科技骨干的工作業績給予肯定外,還多方面創造條件讓他們外出學習,學習他校的科普實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科普育人本領,每年派出輔導教師先后到省、市參加各類科技教育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培養了一批校園科普教育骨干,使我校的科普活動的有效開展得到了強有力的保證。
四、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內外科普活動。
組織青少年學生開展科技活動,其意義不僅在于活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的實踐過程,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習慣和科學創新精神。
1、組織各項科普活動興趣小組
我校采用選拔和學生自愿報名兩種方式,挑選了一批對科技活動興趣濃厚,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動手能力強的科技苗子,組建了各類科普興趣小組,占全校第二課堂活動小組一半以上,參加學生達300余人,。如:科技創新小組、小記者團、環保小組、生物小組、航模小組等。
2、組織開展科普宣傳和科普讀書教育系列活動
先后開展了以“崇尚科學、傳播文明”“健康伴你行”、“防震減災”、“我與合肥”等為主題的讀書活動,力求使活動系列化,在普及讀書的基礎上開展征文、演講、繪畫、知識競賽,到科普活動基地參觀學習等系列活動,舉行科普講座,組建科普志愿隊參加社會科普服務。在神七發射之際,我校組織學生收看了航天員艙外活動現場直播。然后我們又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將神七飛天的介紹給廣大學生,把航天知識普及開來,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我們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激發他們的愛國和學習熱情。2009年7月22日,長江流域出現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觀,我校地理小組的老師們錄下了整個過程,開學后學校通過觀看視頻,廣播講座,從地理學和物理學的角度,向學生闡釋了日食這一天文奇觀產生的奧秘,及觀測日全食的科學意義,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天文地理知識。
3、積極參加各類科技、科普競賽活動
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以展示學??破战逃晒?,讓學生有更多、更高展示科技創新能力的機會。我校李清容同學獲市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吳文海、張庭赫兩位同學科學小電影《掛包器的秘密》獲得全國二等獎,張鈺同學獲得市科幻畫比賽一等獎,陳天澤同學的機器人大賽獲得亞太地區二等獎,多名同學的電腦制作和科技動手做作品獲得上級表彰,張慧芳老師獲得最佳輔導獎,我校也榮獲最佳組織獎。
4、校園科技節活動
一、指導思想
以系列重要講話和中央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指導,以“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為主題,以建設現代化學校為目標,通過舉辦各種科技活動,大力宣傳科教興區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形成“信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快建設科技先進區步伐,推動我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工作目標
1、使全體學生明確科技創新的目的和意義。
2、教育學生掌握科普知識,投身科技活動、取得科技發明的成果。
三,工作內容
(一)加強組織建設
1、學校成立科技領導小組
組長:校長
副組長:副校長
組員:各科室負責人 全體物理、化學教師
2、加強科技教育活動制度建設:《制定科技教育管理分工細則》,《科技活動室管理制度》《學生科技活動要求》等
3、分年段制定工作計劃,把科技工作目標分解在各個年段的工作計劃中。做到有組織、有步驟、有計劃的實施。
(二)具體活動內容
1、合理開發利用校內科技教育資源,提高教師的科技教育水平。選派熱愛科技教育、有指導能力的教師擔任科技教育輔導員。
2、教師在科技指導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和科學技術實踐能力,促進其素質全面提高迎接未來世界的挑戰。
3、以科技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為載體,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做到既有科學性又有實效性。
4、從培養學生開展小制作入手,激發學生科研興趣,逐漸提高學生的
研究水平,取得科技成果。
5、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組織舉辦的科技培訓班,為學生創造科技實踐活動的機會。
6、開展“假日科普”活動,利用暑假組織學生寫科普論文、畫科幻畫。
7、弘揚中國傳統的手工藝編織藝術,繼續開展“中國結”的編織活動,將勞技課與科技活動進行整合。
8、利用校園的現有條件,開展農業科技和園林藝術的常識教育。
9、我校開展校園科技周,請家長及專家到我校參觀指導.
10、我校挑選各年級對科技活動有興趣的同學成立科技活動小組,派科技輔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專門培訓,每月進行科技活動展,同時選出優秀作品參加市區各項評選。
三、辦法和措施
1、把科技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活動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
2、利用廣播、板報、班報、班團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科普宣傳教育。
3、充分利用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現有資源開展科技活動。學校投資購買科普讀物。定期組織學生到圖書室閱讀科普讀物,使學生豐富視野,陶冶情操。
4、利用走出去、請近來的教育形式,聘請社會有關人士對學生進行科普教育、指導科研活動。
宣傳科普工作總結 我校與素質教育相結合,以科技節為載體,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實踐活動,在全校范圍內切切實實的開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動。為期一周的科技節活動已經結束,現將活動小結如下:
一、“科學創新、低碳生活”為主題班會
百家湖中學每班都圍繞主題“科學創新、低碳生活”的舉辦了一次主題班會,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每位學生對科技創新、低碳生活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也掀起一股科學創新的熱潮。
二、科普手抄報比賽
結合科技節"科學創新、低碳生活"的主題,全校同學一起投入到科普手抄報創作活動中來。通過漫畫創作,學生們對科普的相關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把這些知識通過展示活動在全校范圍推廣宣傳。
三、校園宣傳
積極營造節能減排校園文化,利用校園廣播、升旗儀式等方式,在廣大師生中開展節能、環保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加強節能環保知識教育,將節能、節水、節電、節地、節糧、節材等教育內容以靈活多樣的形式納入教育教學活動中,真正落實節能環保進課堂、進校園。
四、變廢為寶小制作活動
在這項活動中,有的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利用廢棄的包裝盒制作了了一輛輛精美的小車和手工藝品,不僅讓學生知道了我們身邊有許多東西可一再利用,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有的同學利用樹葉,廣告紙,果殼等廢棄物,通過加工設計,在他們的手中變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制作畫,體會了變廢為寶的樂趣。破損的乒乓球、易拉罐、泡沫、報紙,包裝盒這些很多人眼中的廢棄物品,經過我們同學的一番精心設計,"搖身一變"成了造型各異的風能小車。雖然我們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卻是綠色能源的一個縮影。在活動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節能習慣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本次科技主題活動通過宣傳、教育實踐等一系列活動,同學們都進一步認識到了科技創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促進養成了節能低碳的意識和習慣。同時,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通過活動,學生紛紛表示要將在學校中學習的節能方法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親戚朋友,讓大家齊動手,共同保護好我們國家有限的資源,使它創造更大的財富,大家一起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出一份力。
宣傳科普工作總結 在區科協的直接領導下,在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以人為本,立足社區,進一步發揮教育的導向功能,營造“崇尚科學文明、反對封建愚昧”的良好氛圍,歌頌表揚思想道德高尚的好人好事,傳播貼近居民生活的各種科學知識,適應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促進社區居民提高科學文明程度和生活質量,使轄區居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復興路社區在科普教育中的具體工作如下:
一、健全組織網絡
社區主任親自抓,其他群干主動出點子提建議,把科普工作納入社區工作的議事日程,并明確書記分管科普工作,把科普工作納入社區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社區成立了以社區主任張海麗為組長,社區群干為組員,有九人組成科普教育基地的領導小組。黨員、中心戶長為主體的退休人員組成科普志愿者隊伍。加強科教領導小組的自身建設,是科普進社區為創建科普文明社區的有力保證。
二、加強社區科普教育建設
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堅持學習制度,統一思想認識,社區形成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社會風尚,科普領導小組一般人首先加強自身建設,深入貫徹落實《科普法》,開創科普事業新局面。建立健全科普教育的資料臺賬?,F已按上級來文、組織機構、工作計劃、活動記錄、工作總結,五個目錄列入臺賬,使科普教育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社會化。宣傳發動召開不同類型的會議和組織學習。
三、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
讓科普活動深入人心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結合,不斷開展以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健康知識、運動與健康等多種知識穿插期間。使居民在娛樂中接受科普教育。為了確??破栈顒拥亩ㄆ陂_展,結合我社區實際情況,我們有計劃、有內容、有專人負責、有檢查、措施落實到位。自成立科普教育共建以來,我們已開展數次科普教育活動,平均兩月1次,達300多人次。
四、利用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科普知識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陣地進行科普宣傳。
在社區市民學校,開展各類形式的科普宣傳,開展反對、家庭養生、文明生活等公民道德教育,結合不同時期的情況和社區工作重點的變化,宣傳不同的科學知識,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堅持傳播貼近群眾的科學知識為出發點,讓廣大群眾了解科學、掌握科學、用科學來指導生活。針對本社區居民的需要為居民在生活中實際應用科學知識提供便利。搞好社區科普教育,是社區的一項長期任務,我們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立足社區,服務社區,以滿足社區居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為宗旨,著力加強科普知識的培育,幫助居民確立科技興市的認識,為我國的科普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宣傳科普工作總結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為了充分發揮學??破战逃麄鞯闹髑雷饔?,切實提高教師和青少年學生的科普素質,xx縣教育局高度重視科普宣傳工作。及時將文件轉發各學校,對科普宣傳工作作具體安排布置,并及時進行指導檢查。
二、加強宣傳,積極營造科普活動氛圍
1、各中小學校充分利用張貼標語、校園廣播、黑板報、宣傳欄等途徑,進行科普宣傳。
2、利用周一集會對學生進行科普宣傳教育。
3、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和網絡教室為學生提供科普知識,部分學校還組織開展以環保、節約、食品安全等為主題的科普知識講座,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4、科普宣傳進課堂。將科普宣傳與學科教學活動結合,小學結合《品德與社會》、《生命·生活與安全》,中學結合《地理》、《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知識,對學生進行科普教育。
5、2月下旬至3月中旬,縣委宣傳部、共青團xx縣委、縣教育局、縣環保局聯合開展了“生態xx·鴿子花都”綠色環保主題征文活動。
三、切實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
將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與科普宣傳緊密結合,提高青少年學生科技意識和創新能力,積極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青少年科普活動,如生物與環境實踐活動、科技知識競賽活動、微機競賽活動、小制作小發明活動、小實驗操作、組辦科普講座、組織科技參觀及科普采風活動、科普圖書閱覽、科普影視播放、辦科普宣傳專欄、撰寫科技小文章、編輯科普剪報等;舉辦了科普板報、科普知識手抄報競賽、環保故事競賽;開展讀科普文章、寫科普作文、畫科幻繪畫活動。
關鍵詞 科普 職教 融合 綜合職業能力 創新
科普法明確規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把科普作為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因此中職學校也應依法開展科普活動,落實素質教育。為探索科普和中職教育尤其是技術技能教學有機結合的方式、機制和工作體系,我校自2009年下半年始歷經5年多的實踐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形成了校本的教育模式,從中提煉出關于科普與職教相融合的創新理念和創新實踐。通過實踐,我們深深體會到,科普融入職教可有效提升職教,實現職教、科普以及教師、學生協同發展。
1項目實踐前背景分析
培養創新能力促進人全面發展是學校教育也是科普的終極目標。科普法明確規定各教育機構包括中職學校應依法開展科普工作。中職教育以技能為中心,與“傳播科學技術”的科普具備融合的基礎,但在實踐中,由于沒有具體落實機制,更由于科普是社會教育,與中職教育分屬不同教育體系,常常使科普在中職教育中處于可有可無的從屬地位;近年來,在各級科協和教育部門的推動下,不少職業學校參與科技(科普)特色(示范)學校建設工作,經過多年實踐,各自在取得成效的同時,普遍存在困惑:中職科普工作的定位是什么?中職科普怎樣才能促進職教工作?我校辦職教30余年,一度因缺乏特色面臨招生、發展等諸多挑戰,通過打造特色推動學校發展,提升辦學效益,是學校的緊迫工作,經研討,我們選定了科普與中職教育融合這一主題,自2009年始進行長達5年多的實踐探索。
2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2.1深化認識中職科普,落實先進教育理念
科普本質是一種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無疑是我們教育的方向和目標.職教任務是培養應用性技術技能人才,它以技能為中心,在傳播科學技術方面與科普一脈相承;技能教學除訓練學生技能外,更深刻的內涵是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實踐和創新能力也是科普的目標;中職教育還以就業為導向,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科學思想、 科學精神、 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是科普的內核,也是綜合職業能力的核心內容,因此,中職教育和科普教育是相融互通,相互促進的。本項教育實踐是一項系統工程,“實踐推進理念先行”,首先是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加強教師培訓,通過送出去(參觀)、請進來(講學)、校本研討、教師例會學習、讀書活動、總結提煉等工作,確立活動育人、職業能力本位、科普是素質教育、科技科普促進專業建設、科普和中職教育互融相通等教育教學理念;在此基礎上,引導把以上理念融入教育實踐使之得到落實。
2.2統籌協調,建立保障機制
為推進科普融入職教工作,成立學??破战逃I導小組和學??茀f,領導小組主抓事關科普融入的重大事項,??茀f具體負責學??破杖谌牍ぷ鳎贫▽W??破战逃龑m椧巹?,落實具體工作計劃;發揮學校教師工作室、校科協等的作用,加強科教融入職教的教研和教師培訓,比如我們通過教師工作室組織科普融入職教的全校性的主題說課活動,每年通過??茀f組織社團指導工作研討會等;建立課題研究制度,帶動本項目的教育實踐,近三年,圍繞本項目,學校結題兩項省級課題(《轉變中職生計算機學習方式的研究與實踐》和《中職學生社團建設和育人模式研究》)和一項國家重點課題子課題(《中職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研究》),另兩課題〈〈中職計算機專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中職工科專業普及機器人教育的策略研究》2013年分別獲得國家級立項和省級立項。做好經費保障。統籌好省、地市、縣市撥付的科普經費,使發揮最大效用;爭取企業贊助大型科技科普活動。比如我們每年都爭取約十個大型企業支持、贊助、參與??萍嘉幕潯N覀冞€通過競爭性申報爭取專項專業建設經費,完善科技科普設施,比如我們于2013年爭取了省中職電子信息專業建設專項資金150萬,并利用其中的部分資金建設了江門市首個機器人實驗室。做好評估督導,落實激勵機制。一是建立并落實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競賽訓練和社團活動等檢查制度;二是把教師的科普融入教育教學的實績作為業務考核、評優評先和物質獎勵的重要依據,5年來,學校爭取吳漢良先生支持多次重獎師生,其中2014年,爭取到吳漢良先生捐款100萬建立獎教獎學基金。
2.3課堂整合,科普有機融入中職教學
中職各學科都有相關的科技知識,這是科普與中職教學尤其是技能教學有效整合的基礎。課堂教學和實訓具有組織嚴密性、形式穩定性和手段有效性,使到通過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傳播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等有了扎實的載體和更高的效率,教學借助科普,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熱情,主動參與教學過程。5年來我校探索了科普與課堂整合的多種模式:第一,調整課程結構。比如開設專業科普類選修課程如《機器人原理與組裝》等,或開設綜合類科普校本課程如《環保教育》等;又如重新編排現有教材并進行適當補充,使之更適于培養人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第二,教學環節滲透。一是在現有教學內容上,滲透專業科研成果和科技信息,如《單片機原理》課,滲透機器人技術和信息等;二是加強教材涉及的科技技能與社會生活的聯系的引導、分析和應用,使教學內容更具有實用性和科學性。三是教學中注意展示科學探索的過程及參與者的人格魅力。四是結合教學內容滲透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態度等教育;第三教學手段的調整。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變機械訓練和灌輸為參與、實踐和思考分析。第四、學法調整。重點是引導自主學習。第五、教學場所調整。適應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的主陣地可以轉移到網絡教室、圖書館、理實一體教室和實訓室進行,甚至組織校外企業的參觀和見習,直接把課堂教學搬到企業。
2.4課外結合,活動育人
加強課外活動的的頂層設計和具體設計,使之成為職教和科普融合的載體,把技能教學延伸到課外,并使科普融入其中,實現活動育人的目標。一是組建各類學生社團尤其是各類科技社團開展社團活動。這是我校開展科普活動的主要形式;注重引導各社團開展活動注意結合相關的專業技能的學習、訓練和應用,比如開展義工活動結合手工、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技能的應用等。二是組織參加各類科技競賽活動。包括省市科技創新比賽、省市專業技能競賽、中職文明風采大賽和機器人競賽等,技能競賽的訓練,突出了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科技創新比賽的輔導強調專業技能的應用,總之,通過競賽活動促進科普和技能的相互滲透;我們還組織了學校的技能競賽周活動和學校的創意(趣味)技能展示活動,大面積組織學生參賽,實現科普融入職教的目的。通過參賽促進科普融入職教;三是每年舉辦 “科技文化節”校慶晚會等大型活動,搭建科普融入職教的活動平臺。四是組織好社會實踐活動。如社區家電義務維修、技能制作義賣、企業參觀學習等。五是組織社會科普資源進入校園。比如組織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環保教育電視論壇、企業文化進校園活動等。
2.5文化融合,提升科職教文化力
建立科普特色的職教文化,一是校園硬件建設體現職教科普特色。在學校科技展室、科普宣傳長廊、科技雕塑,機器人實訓室等科技科普設施建設中,突出了專業技能要素,體現了技能為中心的職教特點,在實驗室的建設和布設中,通過科學家畫像名言等融入科普元素。二在統籌學校宣傳工作以及具體內容時,,兼顧技能和科普,創設相融和的文化氛圍。三是開設有中職特色的科普論壇,傳播科技文化。如不定期邀請企業技術專家等做專題講座等。四是承(協)辦上級科技科普活動,繁榮科教文化。五年來,我校承辦的縣市級科技科普活動包括市中職技能競賽、市計算機競賽、市知識產權搶答比賽、開平市低碳宣傳系列活動,開平市的科技論壇、環保教育表彰會、團建工作會議等二十多項次,2014年我們還承辦了廣東省科技教育協會主辦的省中職科技教育研討會活動??傊?,通過文化的融合,使創新和實踐能力成為師生教與學的共同價值追求,提升科職教文化力,實現文化育人。
3項目主要創新
3.1理念創新
以素質教育的高度定位中職科普與中職教學相融合工作,理論上揭示了科普與中職教育的內在聯系,并從實踐上進行了驗證。即:實踐和創新能力是它們共同的教育目標,傳播技能技術是職教也是科普的中心工作,職教以就業為導向,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是科普傳播的核心,也是人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內容,本項創新為科普融入中職教育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3.2機制創新
成立由社團和社團指導教師組成的??茀f,學校各社團管理實行掛靠管理制度,各社團根據性質分別掛靠到教務處、團委和各專業部進行管理。其中“中職學校成立??茀f是重大創新”(廣東省科協副主席吳煥泉在我校調研時語)
3.3模式創新
構建了科普融入職教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外活動教育模式和教研活動方式。
3.4創新提法
提出科職教文化力的概念,通過文化促進科普和職教融合教育,實現活動育人。
3.5實踐創新
a是注重搭建科普融入中職教學的工作平臺如社團活動課、科技創新大賽、專業技能大賽、(創意)技能競賽周、科技文化節、中職文明風采大賽等,其中在學校的科技文化節工作上,組織眾多企業贊助和參與,把它辦成校企合作的平臺,把全國中職文明禮儀大賽相關項目融入科技文化節等都是創新做法。b教學中注重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的挖掘和傳播,使之成為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c通過承(協)辦上級科普活動,繁榮校園職教科教融合文化,提升科職教文化力。d是以社團為科普融入職教的主要課外活動組織形式。
3項目應用效果
本項目發揮科普的素質教育本色,形成了科普有效融入職教提升職教,促進中職生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的辦學特色。
3.1提升學校辦學水平,擦亮科教特色品牌
5年來我校堅持科普與職教相融合的辦學思路,引領了學校的內涵發展,辦學水平不斷提升,學校先后被評為省科學教育特色學校、省綠色學校、省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和省現代教育實驗學校、廣東省中職教育示范學校,實現了持續的跨越性的發展.
本項目的實施還促進了學校科教特色品牌的發展,除以上榮譽外,近三年學校均被評為開平市科普工作先進集體一等獎或二等獎;學校多次被評為省、市科技創新大賽的優秀組織獎。在2011年3月,在開平市創建國家科普示范市工作中,我校作為開平市兩個定點迎評單位之一接受了國家科普示范市評審團的評審和指導。2012年10月,廣東省科協吳煥泉副主席一行專程到我校進行科普教育工作專項調研,2014年6月,由省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主辦的主題為”科普融入職教提升職教”的廣東省職教科技教育論壇活動由我校承辦召開。學校落實科普融入職教也使學??破战Y出豐碩成果。
3.2促進了教師成長和教學改革,提升了教學效益
5年實踐探索,促進教師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主動提升業務素質。教師的教育方法、手段、技能得到提高,行動導向、項目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等先進教學模式得到普遍應用,教學中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注重科普滲透成了教學的基本要求和自覺追求。本項目實施還為教學科研提供了豐富的土壤,產生了國家級課題和國家重點課題子課題各一項、省級研究課題三項。 建成了系列教育教學品牌。具體包括名專業(省重點建設專業:電子信息、烹飪專業),名教師(梁橋彬:全國德育先進個人、梁橋鋒:省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品牌科技教育項目---學校科技文化節(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運作機制,每年吸引眾多本土名企贊助和支持,以科技文化節為內容的校園電視節目被評為國家級銀獎),學校特色品牌----科技科普特色,學?;顒佑似放?--社團工作。
3.3優化育人效果,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科技意識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得到加強。近三年年學校環保作品獲全國一等獎2項、二等4項,2012年學校被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學校曾獲省中職計算機技能競賽團體一等獎和省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學生獲省技能競賽和省科技創新大賽一、二、三等獎十多項,在2012年、2013年全國文明風采大賽中,共獲全國二等獎三項、三等獎6項 ;2014年還有學生還獲省機器人競賽銀獎和三等獎,師生還申請或申報了多項國家專利,僅2014年就申報并獲授權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共17項。2010年和2013年,學校先后被評為開平市標兵文明單位和江門市文明單位。
3.4促進學校社團工作發展,形成學?;顒佑说奶厣放?/p>
關鍵詞:地震;科普知識;課程
一、地震科普知識講座進學校
我國是世界上地震活動最強烈和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特點是頻度高、強度大、分布廣、震源淺。20世紀地震死亡人數居各國之首。而目前現實情況我國的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綜合素質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地震災頻繁發生的國情還很不適應,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當廣泛深入地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大力普及防災避險、自救互救及應急處置知識。為此,國家地震系統展開了“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五進宣傳,其中進學校以地震科普講座、地震應急疏散演練、發放地震科普宣傳材料形式開展,受到廣大師生的普遍歡迎,反映在講座中能明白地震的成因,在演練中清楚應對地震的正確方法。同時也反應因講座和演練的頻次太低,即便在當時掌握部分過段時間便會忘記。使同學們在思想上形成應對地震的理念是什么,是將地震科普知識進入學生的課程。
二、地震科普知識進課程
(一)多學磋商 啟迪思路
學習地震科普知識,掌握防震避震基本需求觀念已經形成,但在學生繁重的學習任務中加入學生課程難度較大。組織專家到多所學校考察,與教育部門及多所學校教務處共同探討磋商,廣泛采納各校教師意見和建議,在學校內開展地震科普講座的同時詳細咨詢學生對地震科普的認知程度及所需,汲取了多方面經驗,逐步把震科普知識走進學生的課程推向了實際。
(二)編寫教材 培訓教師
組織專家嚴摳細抓,邀請各校名師參與,結合教育部門規定,多角度、多方位、高標準地,改編地震科普知識成為教材,以不同年級接受程度不同分為“地震是怎么回事”、“地震來了怎么辦”、“震災自救與互救”三部分。根據教材編寫成科普講義以備教師授課使用。成立宣講團,對各校政治素質高、教學經驗豐富、熱愛地震科普事業的教師進行選拔并培訓地震科普授課。發放地震科普講義,開座談會相互交流地震科普知識授課技能與技巧,達到寓教于樂效果。
(三)定期演練 合理考核
地震科普知識進入學生課程,不考核會導致學生處于一種可有可無的學習狀態,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采取定期地震避險、疏散演練,讓學生將所學地震科普知識在演練中實踐應用,考核學生學習效果,并擇優表揚獎勵,讓學生認識到學以致用。定期演練也是對學校地震應急預案的實效性進行檢驗的方式,督促各校定期清理疏散通道,加固教室各類懸掛物,以備學生規范有序組織撤離打下堅實基礎。
(四)創建基地實地觀摩
地震科普知識納入中小學課程,缺乏實地實踐,實物觀摩所取得的教育成果不很理想。指導多所中小學制定地震科普宣傳教育工作計劃,落實地震科普宣傳教育經費,積極開展地震科普宣傳教育活動的條件,創建科普活動室,為其提供教學場所,引導學生了解地球、知震前兆、遇震冷靜,自救能力強,救他人有著手,達到教學目的。
三、前景展望
(一)地震科普知識進課程經過不斷的探索實踐,逐漸脈絡清晰,體系完整起來,將與教育部門聯合寫入教學大綱??破战虒W內容也將隨著時代的發展、地震監測預報水平的變化而不斷的變化,始終以最新的面貌傳給學生。
(二)地震科普知識進課程對學生全方位的進行了地震科普教育,使防震避震成為學生的一項基本技能。學生將成為家庭里的一位小老師,將所學的防震減災事業所處的狀態和達到的水平講解給家里,帶動一個家庭平時制定家里的震應急預案、準備應急包、清理的疏散通道、熟悉家庭周圍的應急避難場所,教會父母及老人地震來了沉著冷清,處置得體。
(三)地震科普知識進課程防弊學校忽視震災帶來的生命和財產的巨大損失,加強了對學校地震應急預案的實效性、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及地震科普宣教基地的建設、抗震加固措施進行力度等各項檢查。地震部門將指導學校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臨震期間落實應急工作,破壞性地震后迅速部署搶險救災工作,地震災情嚴重時請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援,為創建全國一流地震科普示范學校和示范基地打下堅實基礎。地震、教育、科協部門對地震宣傳教育成績顯著、成效明顯的學校給予表彰和獎勵。
(四)建立學校地震科普宣傳隊、地震科普宣傳欄,制定地震教學制度。
四、結束語
歷史作為一門全面探討和認識人類社會產生發展過程中的科學,其實質反映的就是人類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歷史發展長河為我們進行環境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實例、素材和經驗教訓,我們應當充分發揮歷史學科在環境教育方面的獨特功能,吸取新的環保理念和史學研究成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和生態觀,從而促進學生自身和整個人類及人類社會的發展。
一、深掘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環保意識
中學歷史教材中隱含著豐富的環境教育內容,教師應當深入挖掘并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環保意識。如講述大禹治水時,可向學生補充:當時黃河流域洪水泛濫,大禹的父親用“堵”的辦法治水,結果治水九年未能平息水患。禹走遍九州考察災情,實事求是地分析水情,制定治水計劃,用“疏”的辦法治水。他帶領山民鑿山開渠,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入大江大河,歸入大海,最終平息了水患。講述管仲改革時補充其環保思想:“山林雖近,草木雖美,宮室必有度,禁伐必有時?!敝v荀子時可介紹他的保護生物資源的理論和措施:“養長時,則六畜生;殺生時,則草木植?!蓖ㄟ^引用《秦律》中有關條例,給學生介紹秦朝的環保措施,再聯系和比較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對學生進行環保法制教育。教材多次提到了水利工程的興修和治理黃河問題,如都江堰作為一項綜合性防洪灌溉工程,既免除了水災,又灌溉了田地,避免了水土流失,為川西平原成為千里沃野創造了條件,這是一個改造自然和保護環境的典范。史學巨著《史記》非常注重分析自然和社會環境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影響,南北朝時著名農書《齊民要術》闡述了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抓緊農時耕作,改革生產技術和工具等具有環保意識的理念,其中許多做法和經驗至今仍值得我們借鑒。
二、總結歷史教訓,引導學生深入反思
學習《絲綢之路》這一課,可給學生補充考古學上的重要發現:古絲綢之路上發掘出的化石表明當時那里曾是茂密的森林,說明當時北方氣候溫暖濕潤,森林繁茂,適合種桑養蠶,是我國絲綢的主要產地。而唐中期以后,由于北方森林、植被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氣候變得干旱少雨,環境惡化,桑樹種植減少,蠶絲產量下降。從而引導學生分析,陸上絲路的衰落與我國北方環境的惡化有著重要聯系,而北方環境的惡化又與先民們的過度墾殖、放牧,濫伐森林,不注重環保有關。講元末農民戰爭的時候,筆者給學生補充史料:元朝中后期,由于政治腐敗,水利常年失修,水旱災害連年不斷,黃河決口泛濫成災,人民流離失所,終于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教育學生,在“治水如治國”的古代中國,抗洪治水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它不僅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且直接關系到歷代統治者的一統霸業和政權興衰。這使學生在總結歷史教訓的同時,更加深了對環保重要性的認識。
三、結合時政熱點進行宣傳,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
現代中學生對時政熱點問題感興趣,教師在歷史課堂上可將歷史與現實問題相結合進行環保宣傳,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西部大開發是當前學生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筆者將中國的西部大開發和美國西部的開發結合起來,先給學生介紹美國開發西部的一些做法:美國開發西部走的是先開發后治理的道路。由于大規模開墾草原、砍伐森林而引發席卷美國的黑風暴,毀掉4500萬畝耕地,造成自然環境的極大破壞,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損失。我們今天開發西部不能走美國的老路,既要開發又要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從而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談到越南戰爭時,筆者提到:美軍在越南戰爭中大量使用植物殺傷劑,使植被遭到大面積徹底毀壞,動物受到毀滅性打擊,有毒化學制劑破壞了肥沃的土地,曾經覆蓋著熱帶雨林的地方現在只有齊腰高的“美國草”,這是一種干燥易碎的灌木叢,連家畜和野生動物都不吃。越南有60萬人由于接觸了落葉劑中的化學殘留物而患了重病,先天性畸形兒劇增。觸目驚心的事實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而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支持環保事業當中。
四、課內外結合,多種渠道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除了歷史課堂外,還可以課內外結合,通過研究性學習、專題講座、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等活動多種渠道、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2001年邕江發生大的洪水災害后,筆者結合邕江防洪大堤的修筑和南寧地方史給學生開展知識講座,介紹歷史上邕江洪水的情況和歷代治水情況,從講座中學生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環境保護、水利工程興修的重要性。在歷史科的考試和作業中筆者也有意識地出一些與環保有關的題目,深入分析和解答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接受環境教育、樹立和增強環保意識的過程,這同樣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好方法。
深入實施學校科普教育工作,是落實“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我校十分注重科普教育工作,把學科教育與科普教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扎扎實實開展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活動,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廣西區、北海市創新大賽活動,收獲很大,成績顯著。
一、學科教學融合科普教育
我校根據本校學生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家庭環境特點,結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開展了一系列學科與科普教育整合的活動,如搜集資料出版科技板報專欄培養自學能力、參觀科技園地寫出參觀日記和感想文章、組織科技小制作演示培養語言文字能力、開展科普知識競賽培養綜合概括能力等。通過活動深化了各個學科教學,宣傳了科普知識,開發了學生的想像力,促使他們善于運用學科知識去思考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敢于動手制作小型簡單的科技作品應用于生活工作。 幾年來,我校多次組織開展“大手拉小手,科普校園行”活動,邀請有關專家到學校做“中小學生真假性近視的識別和預防措施”“植物光合作用”“地震避震知識”“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等講座,向學生傳播科學知識。學校聯系科協等單位組織開展了“科普大篷車走進校園”活動,通過生動直觀的圖片展覽和使人大開眼界的科技作品演示深深地吸引了同學們,參觀過程中,學生們里三層外三層地圍著久久不愿離去,學生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語文學科教師不失時機引導學生們通過寫觀后感表達了自己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二、科普教育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
我們以每周升旗儀式作為教育學生的重要渠道,學生利用“國旗下講話”,宣傳科學文化知識;利用每周班隊會時間,開展主題班會活動。我們以“科技在我心中”“展望未來科技”“我的科學小常識”“我的未來”等為主題,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討論。在科技小制作演示會上,學生們拿著自己的科技小作品邊展示邊介紹,既練習了口頭說話能力又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科技成果。學生的科技作品煥發出他們智慧的光芒,表現出學生勤動腦敢動手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其中有些作品的實用性和創意非常好,如“防盜錢包”“防風雨傘”“輕便水鞋”“簡易提物鉤”“如意封口膠”等作品。不但從生活中發現了問題,學生們還在嘗試著用學到的學科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
三、以點帶面。抓好科技競賽活動
科技競賽的成績是反映一個學校落實學科教育和普及科普教育的重要方面。幾年來,我校積極組隊參加國家、省、市級科技比賽,每次競賽都獲得較好的成績。2003年獲廣西“小學生天文小制作科普知識競賽”優秀組織獎、自治區“愛科學月”活動先進集體獎、北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2005年獲自治區“愛科學月”活動先進集體獎;2006年獲北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北海市“我愛祖國海疆一未來工程師設計與技能競賽(木橋)”一等獎;2007年獲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全國科技活動周廣西北部灣海洋科普知識競賽優秀組織獎。2007年被授以海城區級和北海市級科普教育示范學校稱號,龐興玲等5位教師獲北海市優秀科技輔導員榮譽,語文教師勞英云獲自治區“愛科學月”活動先進教師獎。這位教師上語文課時,通過《觀察討論,優化作文教學》這個主題,鼓勵學生“奇思妙想”,并且讓同學們在“奇思妙想”中把發現和感悟記下來,整理成文。通過奇想——操作——作文,讓科普活動和課堂教學整合,使學生觀察有了途徑,表達有了內容。她指導學生創作的科技作品“電動吸塵黑板擦”“環保撮箕”“太陽能換氣裝置”“伸縮黑板擦”“方便洗衣器”“電動起重機”等作品獲自治區二等獎和三等獎。2006年輔導學生參加北海市小學組“造橋技能競賽”中,以承重量118斤而木橋絲毫無損的絕對優勢奪得小學組第一名。2007年我校選送了三件科技作品參賽,其中“無塵、不反光黑板”解決黑板反光看字不清,老師擦黑板灰尖多的問題,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學生找來磨砂玻璃作黑板的正面,背面用黑色的不干膠粘貼。這種黑板無塵,不反光,任何角度都可以清晰看到字?!耙魳费浪ⅰ贬槍π『⒆硬幌矚g刷牙的毛病,設計了一個能放音樂的牙刷,讓孩子一邊刷牙一邊聽音樂。“愛兒安全書包”的設計是書包上的反光布可以在晚上通過燈光的照射提示“前面有人,小心行駛”,也可以通過按亮電子閃光燈來提示人們前方有學生。這件作品是學生看到城市清潔工人穿著反光衣服得以安全工作而產生聯想制作出來的。作品被北海市選送參加2007年廣西區科技創新大賽獲二等獎。從老師和同學們獲得的榮譽中,我們看到了學科教育與科普教育整合的良好效果。 我校在電腦繪畫、科幻畫等科普類競賽中也獲得比較好的成績。近幾年上送參賽科幻畫作品18幅。其中科幻畫“智能捕魚船”是北海市唯一能進入全國比賽并獲獎的少兒科幻畫作品。獲得廣西區科幻畫作品二、三等獎的還有“神奇耳機”“冰雪轉換飲水機”“高空超聲波擊冰機器母”“多功能遙控防盜網”等作品。2007年我校有一幅科幻畫“熱管地熱發電站”,內容是想象將來可以利用地熱發電來造福人類,人們經過探測找到地殼較薄的地方,打進一根巨大鐵管到地幔,再與地面連接建設發電站,利用地幔的熱量發電,這個設想遠遠超出了我們現在熟知的電力發電、風力、水力發電。雖然還只是一個美麗而大膽的幻想。但幻想中透露出同學們對電和熱量等學科知識學習的一個過程。
我校之所以能在整合學科教育與科普教育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績,主要是抓了如下兩方面工作:
1、領導重視,組織健全,制度有效
學校組建整合學科教育與科普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為保證這項工作的深入開展,學校制定了年度工作計劃和學期工作計劃,并把每一項工作落實到學科教師和班級、少先隊活動中去,以確保每項活動取得實效。為提高科技指導教師的水平,學校定期組織教師外出培訓、交流、學習。在整合學科教育與科普教育工作的資金投入上,學??偸怯枰蕴厥獾年P照。
2、立足課堂,依托基地,面向社會
我們認為,對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只有在課堂中重視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熏陶、創新精神的培養、實踐能力的訓練。才能落實學校科普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認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是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為此,我們非常重視對學科教學的探索與反思,不斷總結,不斷實踐,讓學科教育與科普教育的整合工作深入開展。
為了加強學科教育和科普教育的實效性,我們還專門設立了科普教育作品陳列區、榮譽區、研討區等三大功能區,以此作為學生參觀的基地,學科教師研究的場所??破战逃且粋€社會綜合性工程,學科教育離不開科普教育。因此,我們認為“社會即學?!?,把圖書館、電影院、青少年宮、學生實踐活動基地、果園田園風光、大海沙灘、綠地樹林等公共場所和自然景觀都作為我們對學生實施學科學習和科普教育的場所。同學們每次參觀游覽玩?;貋矶寂d致勃勃,收獲很大。至今,我們已在鄉園設立科普教育基地,每個學期都組織同學們到基地參觀、學習、實踐。
幾年來,我校通過行之有效的學科教學活動和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動,激發起學生“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有效提高了同學們的科技文化素養,培養出同學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今后,我們將更加努力地開展這項工作,充分發揮學校的優勢和特點,整合學科教育和科普教育,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轉貼于 昌平區地處北京郊區,轄區總面積135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552平方公里,占40.8%,山區、半山區面積800平方公里,占59.2%。轄區中小學生11萬,城鎮學校占一半,學生占了4/5。
2001年,北京市實施“校校通”工程,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昌平區所有學校都建有校園網、網絡教室和多媒體教室,能通過昌平教育信息網訪問互聯網,近90%學校班班都有多媒體,教師達到每人1機。從人力資源來看,昌平區有80%的教師是年輕教師,經過計算機模塊考試、未來教育及相關軟件培訓,教師的計算機水平已經在普及的程度上有所提高。所有中小學都已開設信息技術課,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有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并能完成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良好的信息化環境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應用的關鍵問題是缺乏信息化教學資源。
我區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施力。
一、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育信息資源開發和管理隊伍,提高教師信息素養,促進專業化成長
區域性學科資源建設要解決資源平臺的管理、技術培訓、學科資源上傳審核以及評價等問題,需要有一支具有共同核心目標的隊伍。這些工作又分屬于信息中心、教研部門以及科研部門,因此幾個部門如何整合是區級資源建設的關鍵。
多部門合作的運作機制。建立以教委領導牽頭、進修學校作為主要業務單位、基層學校積極參與的組織機構,由專家顧問組、領導組、課題研究組組成,明確各組的工作職責。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整合幾方面優勢在資源建設中可起到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整體規劃作用,使得資源建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目標明確、方法得當、效率提高,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二是保障作用,經費與技術為該課題的有序進行提供了保障。
以學科為單位的分層管理模式。結合昌平區各學科教研員之間工作相對獨立的特點,我們采取了以學科為單位的分層管理模式。一是實現資源的分級管理,通過設置不同的權限,用戶可以實現分級管理。資源網群就是由多個學科組成,每個學科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資源網站。權限的逐級下放使得各學科能夠根據年級和教材的章、節分設管理員,進行梯隊式管理,減輕管理員的工作量,提高資源審核的效率,保證資源的及時性。二是能夠修改平臺的組織結構,實現資源課程化,方便教師使用和查找資源。所有欄目和頻道的管理員主要由教研員、市區級骨干教師組成,他們發揮著引領和帶頭作用。
二、建成具有昌平區特色的、高質量的中小學教育信息資源庫群,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區域性教育資源建設的內容應該以直接支持教育教學的結構性資源為主。根據各版塊的功能不同,教育資源可以概括成兩大類型。
1.以學科為單位的課程資源建設及應用
學科欄目管理員進行了資源框架的搭建,將專題類、教材體系類、課標類三種進行組合,最低端都是素材資源,具體組合見圖1。中學數學、中學地理等學科使用的是這類型框架結構,中學數學:按課程知識點、教材培訓、精品資源等分類,每個專題都下設年級、章節,然后是資源。這樣劃分,便于教師檢索。
構建課標和本地教材雙框架體系,方便本區教學,具體組合見圖2。中學生物、中學物理等學科使用的這種框架結構,方便使用不同教材版本的教師的交流和使用,使資源庫更好地適應教材版本的多元化的發展。
從素材角度出發,具體組合見圖3。中學語文、中學化學使用此類框架結構,如中學化學按化學課件、化學教案、化學試驗、化學試題等分類,然后下設年級和章節,具有顯明的學科特點。
各學科在教研員的帶領下,將資源建設與教學的重要環節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探討資源在教學的備課、教學實踐、復習考試、反思交流等環節中發揮的作用,使之真正能夠提高教學質量。
2.以項目為單位的課程資源建設
在推進教學的進程中,很多資源并不是單純以學科的方式呈現的,這些資源項目特色明顯,以原創資源為核心。其框架結構很簡單,具體組合見圖4,一般以專題為主線。比如網絡管理,是針對教育信息化學校校園網絡管理方面的一些問題進行資源建設。
項目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著眼于學生和教師的發展,在開放的環境中,激活、生成、提煉師生學習的各類資源。強調的是資源的動態生成性,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的交往互動所形成的,對教育教學起到支持作用。
三、建立較為完善的管理和評價體系,保障資源建設的有序持久進行
制訂資源建設資金管理方案。區教委領導高度重視全區資源建設工作,每年給予20萬的專項經費支持,為規范和加強資源建設資金管理、保證資金合理和有效使用,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我們制定了《昌平區資源建設資金管理辦法》。為調動起廣大教研員和參與資源建設教師的積極性,我們采取經費使用下放的辦法,分階段實施。第一年,為了擴大資源建設的參與度,我們對申報資源建設的28個學科給予5000元啟動經費,用于本學科資源建設過程中培訓、研討、資料購置。第二年,在大面積參與的情況下,仍采取資金下放,但根據完成工作量來決定下放資金的多少。透明量化的經費管理是昌平區資源建設能得以有序持久運作的基本保障。
確定資源評價獎勵制度。我們制訂了《昌平區學科資源的評比、獎勵方案》,從優秀團隊、優秀個人、資源成果三個維度進行,如優秀團隊主要體現團隊在資源建設中的組織、監控、管理的成效;優秀個人主要體現在資源建設中的骨干作用、活躍度及參與優秀資源成果評比情況;優秀成果則是以資源建設不同階段所反映出來的成果為主。通過評比、表彰有突出表現的團隊和個人,獎勵促進昌平區資源建設,有效推動了區域教育資源建設的進程。
四、形成“開發、應用、共建、共享”可持續發展的整體趨勢,促進區域性教育信息化發展
1.建成了昌平區學科資源網站群。目前已經有28個學科、13個項目參與資源建設,總資源數為117,322件;形成了一批與新課改相適應,與現有教材緊密配合,符合學科特色的教學資源,極大地滿足了教師的教學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