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19:31
序論:在您撰寫應急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緊貼高校實際,創新體制機制,做好人力資源銜接
國防動員無論是“應戰”還是“應急”功能,首要的都是人力資源的調用。國防后備力量建設與應急人力資源儲備的一體化,其實質是著眼國家綜合安全的需要,按照“一專多能、一隊多用、平戰結合”的要求,在后備力量建設中注重開發其平時“應急”的功能。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來源,特別是經過軍事化培訓———軍訓,基本具備了國防軍事觀念和處置應急事件的能力,在突發事件人力資源調配中能夠擔當骨干力量。創新組織機制,推進國防動員體系和應急管理機制與軍訓團營連體制的結合。要切實利用好軍訓團營連體制,發揮組織優勢,使其長效化、固態化發展。軍訓團營連體制下的學生在國防動員體系和應急管理機制中可作為常備力量隨時投入使用,不管是“應戰”還是“應急”,在軍訓連制度的統一組織和安排下,即可按需要使其發揮作用。每學期以團營連為單位固定開展一到兩次應急疏散訓練,提高應急管理能力,加強國防知識與軍事知識教育,做好知識儲備。挖掘固有優勢,推進國防動員體系和應急管理機制與應急分隊建設相結合。重點在于健全國防動員體系,整合應急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共享。要整合應急力量,統籌高校中的國防動員體系與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既要立足平時應急,又要立足戰時作為后備軍力量應戰,按照平戰結合、專業對口、精干高效的原則,對國防動員和應急管理專業隊伍,如消防、抗洪、維護治安分隊等,實施二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高校資源豐富,人才力量充足,切實結合學校特點,優勢資源十分凸顯。利用高校資源,推進國防動員體系和應急管理機制與在校國防生的結合。在高校建設國防動員體系與應急管理機制中,國防生應發揮主力軍與示范先鋒作用。國防生軍事化程度高,組織機構完備,紀律意識強,國防知識豐富,特別是接受過軍事技能訓練和高強度體能訓練,在國防動員體系中可作為領導與優先力量考慮。國防生的優勢在于組織與紀律,這也是處置突發事件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國防生能夠擔任國防動員體系與應急管理機制中的骨干力量。國防動員體系和應急管理機制與退伍軍人的結合。近年來,大學生入伍人數越來越多,相對而言大學生退伍軍人也明顯增加,加之學校吸收的干部,這些有過軍旅經驗的人將在國防動員體系和應急管理機制的融合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他們經歷過正規軍事化培訓,具備各項軍事技能,組織紀律性強。通過一定的教育和培訓,他們將很容易發展為高校國防動員和應急管理的中堅力量。
二、完善國防設施,發揮高校優勢,做好硬件銜接
(1)應急管理由政府主導
這一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政府擔負著維護社會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責任,掌握著主要的社會資源,具有巨大的社會動員能力,應急管理是政府協調社會功能的重要體現。當公共事件突發時,只有政府能調動社會資源并采用應對措施來解決突發公共事件。其次,《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了政府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時的主導地位和責任。各級人民政府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時,必須嚴格遵守法律規定,落實責任,任何違反法律規定的不作為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懲罰。
(2)公眾具有參與政府應急管理的法定義務
《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參與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義務。因此,政府應急管理具有較強的社會性。雖然政府擔負著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主導責任,但這并不代表公眾就能不參與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政府的社會動員能力最主要的就是動員公眾,脫離群眾,政府的社會動員將顯得毫無意義,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因此,如果沒有公眾參與,突發事件應對所取得的效果就會很差,甚至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3)政府應急管理具有行政強制性
解決突發公共事件不同于其他行政行為,突發事件具有特殊性,政府在處理過程中的行為勢必要隨之發生變化,集中權力和決策,簡化執行決策程序。因此,在應急管理中,政府的決策就會具有強制性,離開強制性,將影響到政府應急工作的效率,從而導致不必要的后果發生。但是,政府應急管理的強制性也要受法律法規約束。法律法規規定政府應急管理中政府做決策的程序、組織、方法,從而保證政府正確行使決策權。法律對政府應急管理強制性的規定,就是要讓政府在正確作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護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當前地方政府應急管理存在的缺陷
2014年12月31日,在上海外灘廣場發生了震驚全國的踩踏事件,該事件共造成36人死亡、40多人受傷,這給了我們慘痛的教訓,也暴露出相關政府在突發事件應急管中的突出問題,而這些問題作為一個縮影集中反映了我國政府在應急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1事前預防準備不足
風險分析不到位,預防信息沒有形成體系化在這次踩踏事件中,對大規模的人流集聚沒有做出充分的估計和判斷,而且也沒有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在事件發生時,出現了無從下手的困境。同時,由于對事件發生估計不足,沒有及時協調武警支援,預防與應急準備的各個環節嚴重脫節。
2相關資源準備不充足
在這次事件中,對人力資源的投入不合理,共700多名警力到場,但由于在事前沒有對如何安排警力做出合理的部署,導致事故發生后,警力不能及時到位。
3安全監管制度落實不到位
安全無小事,很多公共事故的發生就是因為安全監管不到位才引起的。因此,加大對隱患的排查力度,可有效避免公共事件的發生。這次踩踏事件的發生就是因為沒有做足安全監管方面的功課,風險分析不到位。因此,做好安全監管就必須要落實責任,不能讓安全監管工作流于形式。
4責任追究不明確
公共事件的發生自然要追究其法律責任,從而做出法律上、行政上的處罰,懲前毖后。事實上,我國也確實是這樣做的,但是,在責任認定上并不是十分明確。這次踩踏事件發生后,對于相關負責人的追究遲遲得不到定論,究其原因,這次踩踏事件不能算作安全生產事故。按照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只要違反了法律規定就必須要追究責任人的法律責任,但是在事故發生后卻因為事故不能定性而不能認定責任,充分說明我國在責任追究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漏洞。
三新公共管理對地方政府應急管理的啟示
(1)存在問題:常規應急組織的建立缺少一個合理且權威的途徑。(2)分析建議:針對某類事故,常規應急組織的組成框架包括:應急指揮領導小組、事故現場指揮人員、技術支持人員、事發責任處室、救援人員(專職消防隊、醫學救護組)。針對某類事故,公司應該有處室來承擔技術支持力量的角色。
2開展培訓和演練
(1)存在問題:培訓:各級預案的培訓范圍是不同的,如何保證應急人員及非應急人員同時接受各自所需的技能培訓、響應培訓,組織安排不同規模的培訓,在實踐操作上有待改進。演習:如何通過演習真正提高應急人員的響應技能、非應急人員的防護意識,有待逐步改進。(2)分析建議:培訓:綜合預案、專項預案、處置方案涉及到的各類應急響應人員、可能的事故責任人員是不同的,應急管理人員與培訓管理人員應協同配合,將預案培訓作為各處室相關工作人員的崗位授權培訓,只有通過培訓及考核方可上崗作業。演習:演習的目標實現首先需要高質量的演習方案,情景設置合理,演習目標明確,將兩者相匹配,應急管理人員應協調組織相關技術力量共同討論演習方案及情景設置,從演習的源頭開始提高演習的質量;此外,應設置合理的演習評估準則,有準備的考察關鍵要素及存在問題;規范演習的流程:演習方案審查、組織討論演習方案、召開演習前準備會、評估員監控員的碰頭會、討論評估和監控要點,演習實施,召開演結會,開發整改行動項,編制總結報告。
3結束語
(一)物業管理企業自身的特點
物業管理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管理企業所開展的所有活動都是在自身的經濟基礎上展開的。物業管理企業的收入主要來源是物業管理費收入、公眾性代辦費、特約服務費收入、綜合經營的收入,而在這些收入中每一項的利潤都是受到制約的。與收入相對應的就是支出,物業管理企業的支出是多種多樣的,包括服務人員的工資費用、公共設施的維護費用、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等,這就造成物業管理企業的收入在用于管理項目的支出后所剩無幾的現象。物業管理企業自身的特點使其在開展其他工作時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造成不能充分發揮物業管理企業作用的狀況。
(二)物業管理企業的人才供給
1、物業管理企業在招聘求職者時的低要求
結合物業管理企業自身的特點,再加之是一種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在收入來源相對穩定的狀況下,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就只能選擇減少支出。企業支出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服務人員的工資就是企業支出的一部分,在減少支出的觀念下,就不可避免地在招聘服務人員時提供的薪資及其他待遇是低層次的。在現在社會中大部分職工的工資與學歷、能力是相關聯的,在勞動就業中占優勢的人員就不屑于物業管理企業的工作。這就造成了物業管理企業工作人員的勞動素質的低要求的現狀。
2、物業管理企業對工作人員的培訓方面
物業公司需要對剛入行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對培訓人員、培訓環境等的選擇會極大地影響到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的學習、提高及應用。在培訓的過程中所培訓的內容有全面與否的差別,有難易的差別,對于資歷較深的培訓者來說,可以在深入淺出的同時將培訓的內容全面深刻地傳授給受培訓者,對于資歷較淺的培訓者來說則不然。而由于在以營利為目的企業來說,減少支出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收入。低投入的培訓的效果則造成了企業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呈現出工作質量低下的狀況。
(三)物業管理企業的設施配置不足
在物業管理企業應急管理的過程中除了對工作人員素質的要求外,必要的硬件設施也是必須的。在事故發生時,面對情況不明的危險,單一、有限的應急救援裝備是不能應付的,必須使用大量種類不一的應急救援裝備,以使得事故對居民的人身財產的傷害降到最低的限度。物業管理企業的營利性使其在購買應急設施的時候,在應急設施的質量、數量、種類等方面進行考量,大多數物業管理企業往往會選擇能夠減少支出的商家。在這樣的情況下,無法真正檢驗所購買設施的作用,但在應急的過程中,最需要應急設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的時候,倘若企業購買的是劣質設施或者數量有限,那么應急救援就會受到制約。
(四)物業企業管理缺乏責任感
在物業管理工作人員招聘的時候,由于對工作人員的低要求,其所能夠招聘到的工作人員在勞動素質、工作能力、學歷等方面都會比較低,無論是他們在應急管理基本理論的掌握上,還是在應急事件的分析、處理上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失誤,在關乎居民人身財產安全的情況下,失誤有的時候造成的不僅僅是財產的損失,有可能會對人的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物業管理企業在城市小區中扮演著保護小區居民的人身財產的重任,但由于小區的居民較多,物業所要處理的事情比較繁雜,對于不經常發生的安全問題就遭到了物業管理企業的忽視。大部分的物業管理企業在實際生活中,存在一種應急設施類于擺設的心理,這是不正常的。在種種因素下,作為小區安全的保障者,存在著安全意識淡薄,安全設施陳舊或者數量質量不達標等不合理的狀況。
(五)物業企業管理體系不健全
應急過程中最令人擔心的是工作人員手忙腳亂,亂作一團。為了有效防止慌亂局面的出現,需要制訂有效的應急管理制度為應急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完善的管理規章制度包括應急預案體系、應急管理體系、應急運行體系三大部分。應急制度的規范化可以使應急過程中工作有條不紊,有效地提升救援的效率。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就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管理。對工作人員的工作給予詳實而穩定的工作安排,這樣能夠使工作人員各司其責,同時團隊在日常的相互配合下能夠了解隊友,達成一種默契,這有利于在應急中形成良好的配合,提高應急工作的效率。
(六)缺乏合理有效的懲獎制度
物業管理企業挑選到適合工作的求職者,這只是對人才選擇的第一步。每天重復的工作會讓人覺得乏味,物業管理企業的領導者要想使工作人員能夠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需要合理的鼓勵機制的建立,對于工作人員來說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上的成績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得到他人的尊重。一種合理的鼓勵機制不僅能夠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激情,還能夠激發工作人員的創新能力,促進總體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物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日常管理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工作人員在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可能會由于不同的原因而造成不必要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依據錯誤造成的后果的不同程度,對工作人員進行不同程度的處罰,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夠引以為戒。然而在大多數物業管理企業中缺乏合理有效的懲獎制度,使得錯誤不能有效地及時制止。
(七)缺少對典型事件的研究
對于應急管理是一項必要的工作,安全問題越少越好,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基本是處于一種平安狀態,安全問題不常發生,但是安全問題有時候是不可避免的,一旦發生就需要采取應急措施,正是基于安全問題的特點,我們不能夠很好地熟悉安全問題。為了能夠很好地掌握應急管理的方法,就需要在平時對出現的典型安全問題進行透徹的分析,以便在實際的事故中能夠順利地解決所遇到的安全問題。
(八)缺乏與居民的溝通
現在是個文明的社會,特別是城市小區的居民,他們有著相對穩定的工作,有著良好的生活環境,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對物業管理企業能夠給予理解和支持,物業管理企業可以與居民進行良好的溝通,積極地了解居民的所想所需,向他們采納有益的建議,不斷地改善。提升自身的工作質量。這不僅有利于與小區居民形成和諧的關系,還能使更多的居民感受到小區的民主氣息,得到更多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城市小區是一個人口眾多,關系復雜的集合體,城市小區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物業管理企業應急管理體系的構建策略
(一)建立健全應急預案體系
突況具有不可預知性,一旦突發事情發生,最可行的辦法就是沉著冷靜地分析突發事件,然后盡可能有效的提出預案以制止或減輕突發事件所帶來的不利后果。在制訂預案的時候,需要工作人員的全力配合,進行充分的、全面的研究、分析突發事情。在制訂預案的時候也要注意分清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照搬以前的預案模式。
(二)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制
預案只是應急過程的一部分,確定應急預案之后需要的是具體的安排,針對工作人員的性格特點,組建不同層次的小組,這就包括總指揮小組、執行小組、探測小組等等,這一系列的安排看似只是對人員的劃分、重組。但這樣的劃分是保證在應急過程中使得救援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使得應急工作順利的展開。
(三)建立應急運行機制
在應急運行機制中包括監測預警機制、應急預測、分級應急小組等等的建立和完善。同時要建立健全懲獎制度,使得工作人員能夠提高對應急管理的應急意識。在運行的過程中也要加強對先進設備和先進技術的運用。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對應急管理的效率,同時能夠很好地保障居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
三、小結
分級的管理模式主要指調度的工作實行需要在電力系統最高級別的調度部門指導下的各級別調度部門的分級責任體制。各級別的調度部門在自身的調度區域內對于統一調度的要求進行貫徹,同時保證下級調度部門需要對于上級調度部門的指令保持服從。我國電力系統的統一調度與分級管理模式是密不可分的結合體。
2電力系統現存的安全隱患及特征
2.1電力系統現存的安全隱患
我國的電力系統目前存在的隱患可分為三點:其一,部分電力系統的構造較為薄弱,安全的穩定性存在比較明顯的不足;其二,對于電力系統的駕馭能力需要進一步的進行提升;其三,需要改善故障的緊急處理工作,與社會聯合開辦的故障聯合演習應當更加規范化。
2.2電力系統突發故障的特性
電力系統的突發故障通常具有明顯的特征,現今對于電力設施與裝備組成的物理電力系統的電器特性研究相對更多一些,但是電力系統并不是與外界隔絕開的,是存在于社會與自然的環境中,所以也必定會受到周遭環境所帶來的影響。電力系統的安全性不僅與電力企業自身有關,也與周遭的社會及自然環境有關。電力系統的突發故障就是指在固定的區域內突發性的,為電力系統與社會、國家帶來損失的災難性事件,通常具有以下特點:其一,涉及到的方面多,電力的生產、輸出、分配與消費都是一起完成的,這其中需要涉及到電力系統的輸電、發電、配電及用電等多個方面;其二,故障的誘因多,電力系統的突發故障不僅可能來源于違反電力系統與電氣規章的操作,暴露在自然環境中的電力設備還極容易被自然因素損壞(包括自然侵蝕、雪災、洪水、地震等);其三,損失度重,電力的供給涉及到社會中的各行各業,也涉及到人們的財產及自身安全,大面積的斷電造成的間接與直接影響是無法預計的。
3電力系統故障管理的發展歷程
3.1經驗為主的應急處理階段
這一時期的應急故障管理工作主要注重應急的預案體制與應急組織體制的創建。重點對于緊急的指揮單位與工作單位進行創建。遵照國家有關的規章對于緊急預案進行編制與修訂,并對于應急指揮部門與應急平臺等技術支撐系統進行建設。
3.2分析為主的故障預防與管理階段
這一時期的故障應急管理工作主要注重對于故障應急保障的加強。不斷提升危險源的監控管理與突發故障預警預測工作的力度,另外也要注重提升故障應急情況下的輔助決策能力及指揮能力。
3.3智能為主的災變防護階段
這一時期的應急故障管理工作注重對于智能技術運用及主動防護能力的加強。需要重點加強工程知識數據發掘技能與人工智能的運用,達到對于事故現場的在線實時監控,對于突發事故的預警預測水準進行提升,為事故的應急指揮工作給予智能化的協助決策措施。
4結語
一是事前抓基礎知識宣教。對各級應急管理人員采取脫產授課、現場培訓等方式,著力培養應急指揮和組織協調能力;對在校學生、老幼人群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著力培養應急避險能力;對?;返戎攸c行業從業人員采取實戰演練的方式,著力培養隱患排查和先期處置能力。二是事中抓緊急避險宣教。在防范關鍵期和處突關鍵點,通過新聞媒體等,向公眾宣傳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知識,強化短時應急宣教,增強宣教時效性和針對性。三是事后抓經驗宣教。認真總結本地發生和外地同類型突發事件處置經驗,對其進行提煉匯總,形成簡便易學、好使管用的工作方法,并視情向社會宣講,提升公眾整體應急意識和水平。截至2014年上半年,共組織“5.12防災減災日”、“5.24防空防災警報試鳴日”等集中宣傳活動20多次,發放各類宣傳材料2萬多份,參與群眾達3萬多人。
2.存在的問題
盡管應急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績,應急管理能力也得到一定提升,但仍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防”字當先的意識不強,被動應付多,主動防范少,工作的前瞻性和預判性不足;二是應急指揮體系快速建立的能力不足,應急處置效率還需進一步提升;三是個別環節存在工作落實不到位,信息溝通不暢的問題;四是社會宣教針對性需進一步加強,個別基層單位和人員先期處置的意識和能力亟待加強。
3.工作建議
3.1增強風險預判能力。我市發生的突發事件有些是有征兆或者線索的,只要早發現、早整治,就能將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圍甚至消除。因此,要善于逆向思維,根據表面現象發現問題實質,積極主動地防范和避免突況發生。一是開展階段性預測。針對惡劣天氣、傳染病等具有明顯時段分布和區域特點的突發事件,開展季節性、時段性預測分析,提高工作針對性。二是開展行業預判。對所有存在安全風險,特別是危化品、地質災害、特種設備、海上漁業等行業,組織有關專家開展3年至5年的安全形勢評估,提出切實可行的預防和整改措施,從源頭上減少事故發生。三是開展警示預判。將國內外,特別是與威海相似地區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統計,認真分析和總結事件處置過程中的得失,按照“如果發生在威海,應該怎么辦?”的要求,對相關方面提出警示預防建議。
3.2增強綜合協調能力。嚴密高效的組織指揮體系是應急處置成敗的決定因素。因此,突發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建立暢通的應急指揮和協同聯動體系顯得尤為重要。一是快速搭建指揮體系。在強化市應急指揮中心的中樞作用的同時,將各參與處置單位的“小網”通過手機、對講機等,納入以現場指揮為核心的移動指揮“大網”,做到時時構建、時時暢通。二是科學展開處置體系。按照“先避險、后搶險,先救人、后救物,先救災、后恢復”的原則,將處置程序粗分為先期處置、整體攻堅、技術支撐和輿情引導四個部分,分層次或者多項同時開展工作,做到多而有序、忙而不亂。三是全面強化保障體系。由市突發事件專項指揮機構辦事機構牽頭,負責應急處置隊伍、物資和緊急避難場所等保障;由屬地區市負責,行業主管部門配合,負責應急人員和受影響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3.3增強指令執行能力。每一個指令執行情況,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事件處置效果。因此,要切實提升指令執行能力,做到有令必行、有行必果實。一是規范指令執行程序。按照有關規定,進一步明確每個指令承辦單位的工作職責,確保每個指令轉辦無誤;積極推行才淡化工作法,減少甚至取消不必要的環節,努力將工作架構扁平化,提高指令執行效率。二是健全指令反饋機制。指令承辦單位要及時報告落實情況,并就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者下步工作建議進行反饋,形成“執行—反饋—執行”的良性循環,確保指令執行不走樣。三是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嚴肅組織紀律和工作紀律,將責任追究制度貫徹到突發事件處置的全過程,對指令執行不力的,要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由于部分型號的呼吸機使用頻率不高,有些臨床科室較少使用呼吸機,部分醫務人員不能熟練掌握呼吸機的正確操作[7]。另外,臨床使用呼吸機時在選定所需的呼吸模式之后要調節氧濃度、潮氣量以及呼吸頻率幾個參數,容易忽略窒息報警、觸發靈敏度、呼吸上下限、吸氣呼氣流量以及呼吸末正壓參數設置,從而容易引發呼吸機障礙或者造成呼吸機報警失誤[8]。為此,對應急中心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定期組織了呼吸機專項培訓講座,包括正確操作、維護保養、消毒清潔、簡易故障排除方法等;每次呼吸機借出時,都再次向使用者強調呼吸機的正確操作、用前檢測、濕化器使用等注意事項;不定時的到臨床走訪,調查呼吸機的使用情況,階段性地對全院使用呼吸機出現的共性問題組織專項培訓并考核[9]。
2呼吸機的應急調配制度
為了進一步保證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臨床在用呼吸機供應不足時,呼吸機能夠迅速調配到位,我院制定了呼吸機應急調配管理辦法。辦法明確呼吸機應急調配流程及本院設備無法滿足時請求外院支援或者緊急購置的管理制度,每個科室配備應急調配流程圖,保證應急調用時能夠立即執行調用程序。
3演練與質控
我院每年組織2次醫學裝備應急演練,演練由應急管理小組組織,應急管理中心與臨床科室人員共同參與,模擬突發事件呼吸機的借調過程。演練結束后參加人員共同討論總結。演練重點為檢驗各部門協調溝通的能力,同時檢查應急物資是否充足完好,最后評定應急預案的充分性和適應性,對于發現的影響調用時間的因素及時改善。我院在幾次應急演練后逐步簡化了突發事件的應急調用登記手續。醫學裝備保障部門定期對臨床在用呼吸機進行安全檢查和督導,對應急中心設備的日常保養、廠家專業維護及應急演練過程進行監管,對操作保養不當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應急流程制度的優化經應急小組商議后報醫學裝備管理委員會審批執行。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