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19:14
序論:在您撰寫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體育課程標準;后現代課程觀;課程目標;課程理念;操作維度
中圖分類號: G 807 文章編號:1009-783X(2013)01-0038-04 文獻標志碼: A
后現代課程觀是一種崇尚多元性、開放性和差異性的思維方式,往往對現代課程觀持否定、省思、批判、解構與超越的態度,具有質疑科學理性、反本質、反基礎的課程傾向,目的是要提升人的主體意識和追求人的解放,重視人的存在性和創造性的有機統一。這里的“后現代”呈現了2種不同的詮釋:1)對后現代課程觀與現代課程觀在時間上的延續和傳承,是現代課程觀的繼續,但隱含著某種裂痕與割舍,并非是現代課程觀發展的結果;2)認為后現代課程觀不是現代課程觀的末期,而是現代課程觀發展的一種新的初始狀態,可視為現代課程觀的后續部分,但二者之間并非承繼關系,而是彼此交叉融合的發展關系。鑒于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正深受這種后現代課程觀的影響,并依此作為制定《體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理論依據之一,以突破現代體育課程“學科中心意識”的壟斷性、封閉性、共時性和排他性等傾向,進而實施課程變遷并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體育課程新體系,目的是作為培養未來體育人才的“施工藍圖”和指導課程實施的依據,已成為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為此,運用后現代課程觀檢視《標準》具有重要的時代性和科學研究價值。
1 《標準》目標上的后現代課程觀問題
《標準》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1],以實現不同領域水平的課程目標,進而促使現代課程觀向后現代課程觀的轉向。
1.1 知識與技能目標問題
即使《標準》只是對學生在經歷某一學段后學習結果的行為描述而不是對課程內容的具體規定,仍把知識與技能目標放在首位,顯然并沒有把對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排斥于目標之外,也沒有忽視或輕視它在課程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1]5?!稑藴省氛J為體育知識和技術不是被動灌輸的,其學習過程就是課程主體原有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與客體相互作用、創建意義的過程。也就是說,對體育知識和技術的學習是學生在學習共同體中通過與他人彼此間的交往互動活動來自主生成與建構新的體育知識和技術的過程。這就隱含著教師不是《標準》的執行者而是開發者――“用《標準》教,而不是教《標準》”;而學習者不是體育知識和技術的接受者,而是體育知識和技術意義的創造者;《標準》旨在使學生以活生生的體育知識和技術來不斷建構自我和詮釋自我??梢哉f,學生通過建構體育知識和技術而不斷生成新的機能的過程,實質上是學生在不斷探尋體育知識和技術意義的過程――把外部世界移入到自我變化多端的經驗世界之中,憑借自我的建構意識重新詮釋和創造新的體育知識和技術要素??傊?,《標準》運用后現代課程觀中的建構性思維對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建構體現于學生對體育知識和技術的認知結構的不斷建構中。
1.2 過程與方法目標問題
體育課程不再被視為“跑道”而成為“奔跑”的過程?!稑藴省窂娬{體育課程是預設的、動態生成性的、體驗性的,而不再是預定的、靜態的。傳統意義上的體育課程被視為一門學科、教材、教學計劃或學習經驗,強調的是文字性、知識性、純技術性和事先預定性。實際上,體育課程是一個開放的、不穩定的系統,其教學過程復雜多變,以至于《標準》強調要關注其過程性、生成性,課程的作用不在于預定的經驗而在于轉變已有的經驗,使之成為師生共同探索、對話、交互作用的過程,正如同“Currere不再強調靜態的跑道,而是強調在跑道上奔跑的動態過程和經驗積累,它成為一種過程、一種活動,一種內心的旅行”一樣。這里所講的“交互作用”實質上是學習共同體成員間的合作互動、討論協商、平等對話等,使之成為師生間、文本與讀者間、經驗與意義間的一種信息的傳遞,以至于主動參與、親身體驗、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展創造,從而共建課程意義才成為可能。另外,《標準》重視對某一學段學生所應達到的基本標準的刻畫,同時對實施過程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對實現目標的手段和過程,特別是知識的前后順序不作硬性規定,進而為課程內容的多樣性和師生共同拓展課程實施空間及滿足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創造良好的環境與活動方式??傊?,體育課程不是一種“包裹”,而是實在的“奔跑”過程,是以局部情境定的交互作用為基礎的對話和轉變的過程,更是使學生從中獲得生命活動意義的過程。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標準》首次采用的、作為課程目標的一個概念,已被視為體育情感教育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其關系是遞進式的,共同構成了情感教育的完整過程――是一個以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過程和情感發展過程的統一,雙方的有機結合最終形成了學生全程參與、內心體驗、形成態度、構建價值觀的教育全過程,以凸顯課程過程對人的生命的關注和育人的時代要求?!稑藴省分刑岢觥敖】档谝弧钡闹笇枷耄@里所指的“健康”重在突出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和諧發展問題。目前的體育課程正在改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其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就要使課程內容必須同學生的要求、興趣、愛好相適應,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探究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的情感活動,重點應從教材轉移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上――這種學習過程被視為以人的整體的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活動和情意活動相統一的過程。其中,認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學習過程中是同時發生、交互作用的,二者共同組成學生學習心理的2個不同方面。另外,《標準》把學生作為一個整體的人對待,力求擺脫唯知主義的框框,進入認知和情感和諧統一的軌道,以實現認知學習與情意學習的辯證統一。當然,《標準》描述情感態度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影響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強化學生學習興趣的非主體性與異質性的特征,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態度,以促使其樹立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力,認識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探究,養成健康向上的品格。從范圍上講,《標準》強調作為一個完整個體的發展應具備的認知、情感與動作技能3個領域,不再局限于體育知識和技術方面的要求。為此,《標準》提倡今后的體育課程教學要“堅持寓教于樂、寓理于情和情理統一,將教學過程視為認知、情感、意志統一的過程;強調師生互動合作,注重激感,進而形成情思交融,達成情理的統一,以發揮體育教育增長才智、陶冶情操、堅定信念,以及追求積極進取的社會功能。”
以上表明:從課程觀轉向維度上講,《標準》對體育課程的“三維目標”作出詮釋,冀望理解“三維目標”豐富的后現代課程觀轉向的內涵;從課程觀的視域講,《標準》有利于認識“三維目標”的整體性、全面性、非線性、差異性與時代特色,而不是人為地加以切割現代與后現代的內在聯系,最終從本質上實現對現代體育課程的超越。
2 《標準》理念上的后現代課程觀問題
《標準》涉及到“課程內涵的豐富、課程理念的演進和課程制度的變遷”3個層面上的變革[1]2-3,其中“課程理念的演進”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以學生發展為導向的后現代課程價值觀
《標準》中強調的“學生發展既指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也指每一位學生個體全面和諧的發展、終身持續的發展、活潑主動的發展和個性特長的發展”;“以學生發展為本”就是要在課程價值觀上“一切為了學生和為了學生的一切”,在課程倫理觀上高度尊重學生,在行為觀上充分依靠學生,在目標意義上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2]。這就要求教師運用開放與多元課程觀突破原有的教條式的課程體系,使體育課程的組織不再囿于學科界限,應向跨學科和綜合化方向發展,并給予學生“對該學什么、不想學什么”有充分的自主選擇與建構的權利。比如,《標準》中提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創設情境為關鍵,使學生在教師的循循善誘和巧妙的導演下不斷改變自我和實現自我。這就要求: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學習共同體”,視學生為活動性主體、發展個性主體和學習的主人,以便在課程活動中師生相互交流與溝通、啟發與補充,以及分享與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等,進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以實現教學相長與合作發展;另一方面要實施“問題驅動”教學,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思考問題,學會提出問題,學會解決問題,以建立起“教學材料―學生背景―學生發展問題―教學目標―制訂教學策略―課堂教學―反饋評價”為基本范式的活動過程支架。這樣,以學生發展為本的體育課程才能真正走向開放、多元和個性化。
2.2 以科學與人文整合的后現代課程文化觀
《標準》中提出“新課程的構建要消解科學理性與人文關懷的對立,實現學生學會生存與學會關心的交融,尋求工具價值與精神生活的協調 [1]2。”這就要求體育課程構建“科學與人文整合的課程文化觀”,強調以科學理性為基礎,注重以促進學生人格完善和個性全面、充分而和諧發展為目標,以全面提高國民體育素質和提升民族精神為根本宗旨,力求“科學素質與體育人文修養的辯證統一”和“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相互融合”,并將“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創造”等先進的教育理念貫穿到課程活動的全過程之中,以實現理性與非理性教學的統一。
2.3 回歸生活世界的后現代課程生態觀
《標準》中提出“體育課程不應當被壓縮在學科與書本狹小的范圍內,要使之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回歸社會、回歸人自身,以實現‘理性與人性的完美結合’‘理智、經驗與體驗的美妙和諧’,以及‘知識、價值與情感的高度統一’”。從本質意義上講,回歸生活世界的課程生態觀就是強調自然、社會和人在課程體系中的有機統一,使自然、社會和人成為課程的基本來源[1]2。這就要把體育課程視為由教師、學生、教材、環境4因素動態交互作用所構成的“生態系統”,是學生生活世界的有機構建與構成部分,以幫助學生反思、體驗、享受生活并提升、完善生活,正如胡塞爾所言“生活世界是直觀的、具體的、現實的和歷史的,因而也是豐富的,它給人以感性的生存基礎”。以往體育課程只追求課的生態性而使學生生活世界與體育學習世界相剝離,形成人與自然、人與他人間的關系危機,更忽略了人作為生態系統的主體及其創造性;如今的體育生態課程正摒棄“二元論”“還原論”和功利主義態度而提出“自然即課程”“生命即課程”“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真正確立起生態系統的整體觀、尊重差異的思想,以及動態發展觀,注重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我的辯證關系,強調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為學生活動提供個別學習與合作精神培養的平衡,要求知識習得與過程體驗的平衡,以至于通過過程體驗讓每一名學生真正體驗體育知識和技術的生成過程,并在體育學習中學會學習和學會發展。這樣,體育課程就徹底突破學科疆域的束縛,向自然回歸、向生活回歸、向社會回歸、向人自身發展回歸。
2.4 以創新為發展取向的后現代課程實施觀
《標準》中提出“教師和學生不只是課程的執行者和接受者,在課程的實施中應當發揮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知識的創新者[1]3;教師要從課程實施的‘忠實取向’走向‘相互適應取向和創新取向’”。這就要求體育課程應關注師生對課程的建構問題,將師生視為是課程知識和技術的創造者,應注重課程實施過程中體育知識和技術的意義詮釋、文化背景、價值認同等,并強調批判性對話和主體意識的覺醒,落腳點在于目前體育課程實施的主要發展方向上。依據美國學者辛德爾、波林和扎姆沃特所歸納的課程實施有“忠實取向、相互適應取向和課程創生取向”3種,其中“課程創生取向”正順應《標準》對這一觀點的發展――從解放主體和發展個性入手,視真正的體育課程為師生聯合創造的學習經驗,實施只是在具體學習情境中創生新的學習經驗的過程,而預先設計的課程作為師生用于創生課程的資源,只有當這種資源有助于教與學的和諧流轉時才真正具有意義。當然,在創生取向視域中的師生是積極建構學習經驗的主體,而課程創生過程更成為師生持續的共同成長與教學相長的過程,但實施的關鍵在于教師――應具備較強的體育知識、技能、能力、素質、素養和創新意識等。這樣,教師已由傳統意義上的課程權威轉變為“平等中的首席”,且要“蹲下身子與學生平等對話”,而學生已由傳統意義上的“接受知識的容器”轉變為“學習知識的主人”;師生總是處于一種共同的民主、平等、自由、開放、合作、對話的課程情境之中,雙方在知識、價值、意義和情感上進行深層次的碰撞、交匯、理解與接納,在共同的交往互動中把體育課程活動真正變成探究知識、張揚個性、完善人格、促進發展,以及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和諧過程,以真正締造體育課程實施的后現展內涵。
2.5 民主化的后現代課程政策觀
《標準》中提出“課程政策的民主化意味著課程決策分享和課程由一統化走向多樣化,目的是‘為了保障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適應性,實行有指導的適當放權,建立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管理模式’”[3],力求“給每位教師以廣闊的發展空間,賦予每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機會,以實現體育課程民主、和諧、自由、充滿生命活力的發展”。民主化課程政策的核心問題是權力分配的民主化,多偏重于“對體育課程的整體規劃、編制、目標和領域劃分、課程知識的選擇、組織、傳遞、評價等一系列活動所采取的決定,是體育民主價值系統共同運作的過程”。這就意味著體育課程具有多元統一性,作為一種價值判斷過程,重在建構課程內部與外部間的互動“對話”,以追求開放、反思、超越、多元,以及人性的解放;作為一種課程氛圍,重在共同營造生動、活潑、自由、民主、平等、寬松、友好、和諧的課程環境,以追求課程參與者平等參與課程的多邊活動;作為一種課程運行機制,力求在“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之間建立起來多向互動的“磋商與對話機制”,以實現課程“去中心化”的平等參與過程。
3 《標準》操作維度中的后現代課程觀問題
3.1 后現代師生觀
《標準》中提出“建立教學相長的、交往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變‘傳話’為‘對話’;教師應成為‘平等中的首席’,要‘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同學生一起成長”。這正與后現代師生觀所提倡的“重視平等、否定中心和等級;教師已成為學習者、團體中的一個平等成員,教與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以及課程的開發者和行動研究者;將師生關系置于同一個對流面――處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的教師將學生根植于‘知識學習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的新型師生關系的新話語’之中,以發揮師生群體的最大化效能來實現‘教學相長’”相一致[4]。當然,這種師生觀的本質在于“對話”,而“對話”將彌漫于師生之間的問題情境、理解語境,以及話語權乃至互動活動之中,以秉持一種共生與共建理念,敦促對話雙方真正獲得心理發生、發展意義上的變化。
3.2 后現代教學觀
《標準》中提出“發揮教學在課程建設中的作用,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教學應注意拓寬通往生活的路徑,搭建經驗共享的平臺,展現獲得結論的過程”。這說明體育課程作為一種開放的自組織系統,存在著相對確定性狀態和相對穩定性狀態的同時,強調課程的動態性和發展性;教學目標和內容不是預定的而是預設的、生成性的,以促進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的遷移;教學過程是一種互動的充滿交往與對話的過程,且對話更多地指向相互接納和共同分享的師生多邊活動,以開放教學時空和拓展學生發展空間,如采取辯論式、競賽式、情景陶冶式、資源開發式、合作探究式等教學活動形式,同學生一起共同建構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開放式教學發展體系。
3.3 后現代學習觀
《標準》中提出“加強書本知識同現實生活與實踐經驗的聯系,從‘書中學’到‘做中學’;體育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學會’,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如何學習’”。以往的體育教學比較注重教師的權威性、主導性,教師也習慣于用最明確、最簡潔的結論告訴學生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學生都能照此學習,根本不問為什么;如今的體育教學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師生為課程主體的多元教學理念,重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把知識和技能的習得視為學生積極內化、主動生成和共同建構的學習過程,是繼承與創造、解構與再構的統一體。也就是說,對一些已約定成俗的事物,教師也要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從中對事物的潛在功能進行自覺地解構與重新建構,哪怕對具有不確定性、建構性、多樣性、可質疑性、文化性和境域性等特征的體育知識和技術的學習都應如此。另外,《標準》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學生自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加強學習的過程性、體驗性目標,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協商對話,進而實現學習方式的徹底變革。
3.4 后現代評價觀
《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提出“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和課程不斷發展的實踐功能,并在具體的課程評價中實行‘真實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絕對性評價與相對性評價相結合等’的綜合性評價,形成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運行體系,變‘教案劇’為‘教育詩’,以關注個體差異及實現評價指標多元化”??梢?,《標準》對體育課程的評價更多地指向學生的動態學習過程,強調采取多種方法相結合的綜合性評價,即使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行為描述都盡可能是可理解性的、可達到的、可評估的,以徹底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和促進每一名學生的動態發展,正如同“后現代課程觀最積極的貢獻便是不滿足于穩定的、陳述式的評定,而極力地尋求人類理解的闡釋性的綜合性評估”一樣。當然,這種評價力求注重對象的豐富性、多樣性、差異性和平等性,主張去權威、去中心和等級、拆結構及擯棄一切歧視,大力提倡教師把關注的視線投射于具有無限發展潛能和各具獨特性的個體發展上,以從根本上促使評價方式更為多元、多樣、彈性、實在、共生與共進。
3.5 后現代課程文化觀
《標準》在多元文化共場、碰撞、交融并富有時代氣息的語境下,形成相互尊重、理解、開放、多元的課程文化,進而提出“注重學生素質的深層建構和整體提高,變‘教書’為‘鑄魂’,化‘知識’為‘智慧’,變‘行為’為‘素養’,積‘文化’為‘品格’”[8]。從《標準》結構上講,體育課程被視為一種包含制度文化、觀念文化,以及多種亞文化,例如,學生、教師、教材、設施和器材等在內的復合文化。這就要視體育課程為體育文化傳承及體育文化認同的邏輯化發展與創造的過程,要求所提供的體育知識和技術、文化素材、情境等都應具有盡可能的豐富、多樣、啟發、探究,以形成學生自主探究、平等對話的自組織學習機制,促使每一名學生自主地建構自我體育文化品格――正如科斯洛夫斯基所言“文化與精神不是物的占有,而是生命與自我活動”。比如《標準》在推崇課程文化的多元理解與互補,強調關注學生的個體文化和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重視體育課程的人文性、發展性、動態性、情境性,以及意識形態特征,即使對同一技術項目的學習也力爭多視域、多層面、多目標、多水平領域地學習與探討,讓每一名學生借助師生多元主體間交往與對話來感受、體驗、理解體育知識和技術的自主、有機、生成的發展歷程。為此,《標準》從多視域、多層次上建構起激發師生潛能的具有人文環境和價值形態的多元課程文化觀。
綜上所述,《體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作為第7次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依據所隱含的“后現代課程觀”,為現代體育課程的深度發展提供了絢麗多彩的“課程景觀”,同時指引現代體育課程理論與實踐的交互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建嘉.體育、體育與健康教學實施指南[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朱萬銀.體育、體育與健康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學校對體育與健康課程重視不足的情況?!八刭|教育”已推行多年,但是由于現行高考制度的引領作用及“應試教育”的慣性,大部分的學生都面臨著應試升學的壓力。不少學校為追求升學率,對語文、數學等科目高度重視,對體育與健康課則重視不足,常出現體育與健康課時被占用、體育活動開展不足等現象,對體育與健康教學產生不良影響,體育課程標準的實施受到限制。
2.課程資源開發不足、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體育課程標準與體育教學大綱不同,它的主體是一個目標體系,具體的教學內容,要求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體育教師以目標為指引,結合地方、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選定。但在課程標準的實施過程中,體育教師多按教學大綱按部就班地授課,忽視課程資源的開發,以致教學內容以競技運動為中心,不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需要,缺乏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學生喜歡運動,不喜歡體育課的情況比較多見。不合理的教學內容,與體育課程標準的理念、思路不相符。
3.教學場地與器材配置不足。實施體育課程標準、開展體育教學,必然地需要相應的場地與器材。一直以來,教學場地與器材的不足,制約著體育教學的開展。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教育投入的增大,場地器材配置情況有所改善,但并未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當前中小學更存在著體育場地、器材普遍沒有國家標準和沒有安全認證,體育器材與課程標準、學生需求脫節,《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器材嚴重缺乏等突出問題。
4.師資力量薄弱、教師觀念老化。自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國家加快了體育教師的培養,但是在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缺乏現象還是較為多見。僅以廣東省為例,按照《國家學校體育衛生基本條件標準》,2011年全省尚缺體育教師14866名。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的觀念、角色、方法、知識都應進行相應的轉變。但在一線體育教師中,思想保守、觀念老化者不在少數。有研究者對北京市民辦中小學校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標準的認識情況作了調查,發現對兩個版本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十分了解的體育教師只占全部體育教師的50%。不了解體育課程標準,實施則無從談起了。
5.農村學校有更多的困難。在教育領域,城鄉差異明顯。在家長觀念、體育投入、師資素質、教師待遇方面,農村學校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實施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農村學校不落實課程標準,偽造學生體質測試數據的現象較普遍。
二、實施體育新課程標準的建議
1.認真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堅決落實。兩個版本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較以往的體育教學大綱,在指導思想、課程設計思路都有重大改變。特別在課程內容的開發與選擇方面,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學校、一線教師充分落實三級課程管理制度,開發、選用適合本地條件、學生情況的教學內容,為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服務。在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時,各級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學校、一線體育教師應認真領會課標的精神,高度重視學生的體育與健康教育,制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施計劃與工作方案,并按計劃與方案開展教學。
2.建立監督體系。實施計劃與工作計劃是必要的,但是工作不能停留在紙面上,更重要的是如何付諸實施、具體落實。為此,建立嚴格的“督查督辦”制度是必須的。監督體系應由校長或分管體育工作的副校長負責,監督的目的就是檢查課標實施計劃與方案,推動課程資源的開發,督促老師認真上課,對課程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對于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監督體系應迅速作出反應,調動學校的各種力量與資源,予以解決。
3.大力開發課程資源。要想更好地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各級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必須根據課程標準與三級課程管理體系的要求,結合地區、學校的實際情況,認真做好課程資源的開發工作。課程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源、場地器材資源、課程內容資源、時間資源等。學校與教師在開發課程資源時,應將重點放在場地器材資源、課程內容資源上。
4.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課程標準、實施方案,最終都要體育教師在每一節體育課中予以落實,才能產生效果。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素質高低,直接關系著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實施成敗。針對當前的體育教師現狀,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提高體育師資力量,使之適應新的要求。一是盡快補足所缺的教師,二是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加強體育師資建設,高校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需要改進現有的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式。無論是對現有體育教師的培訓還是將來體育教師的培養,都要調整課程體系,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鼓勵跨專業學科的學習;重視師范技能、創新能力培養。
5.加強宣傳與教育,更新家長觀念。讓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健康水平從來不僅僅是學校與教師的責任,學生家長對此也負有重要責任。但學生家長都成長在按體育大綱授課的年代,對青少年的體育鍛煉與健康水平的提高存在著不少認識上的誤區,諸如“不生病即是健康”、“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健康是學校和體育老師的責任”等。針對這種情況,必須加強全社會的健康知識與體育價值的宣傳與教育,更新家長的觀念,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體育鍛煉意識,提高對學校實施體育課程標準的認識,為學校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F在不少的學校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技術建立了家校溝通平臺。學校、體育教師可應用此平臺,與家長交流體育知識,提醒家長督促學生參加課余鍛煉。
三、結束語
Abstract: A new P.E. and Health Cuniculum Standard has appeared. It comes in time. It encourages students to make something new what they want to do. And in class they are interested, happy and want to take part in every activity. How will the teachers teach them? We P.E. teachers must use many new scientific ways to make all kinds of students to be the parts of the class. Differen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happiness.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ve different progress.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體育教學;創新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 phys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前言
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各地,吹進了各行各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也在這股春風中誕生了?!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下的體育課又怎樣呢?通過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研讀,本人認為有以下幾點認識:
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1重視調整培養目標,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創新能力的發展。
"美國是發現的國家,日本是研究的國家。但在科技上,日本遠不如美國,研究別人的人只能跟在后面跑。所以要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養成發現問題的習慣,我們要在這一習慣的基礎上,慢慢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形成創新能力。
1.2十分關注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和調整。強調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以培養具有終身學習愿望與能力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未來公民。
1.3重視對課程內容的調整。強調要精選適合學生發展需要、具有合理結構、符合時代要求的課程內容。改革以知識為本,學科為中心的課程內容體系,強調課程內容要面向學生、面向生活、面向未來。學校最大的浪費是人的生命的浪費,兒童在校時的生命的浪費和以后由于在校時不恰當的和反常的準備工作所造成的浪費。
學校必須呈現現在的生活--即對兒童說來是真實市而生機勃勃的生活。向他在家庭里、在鄰里間、在運動場上所經歷的活那樣?,F在教育上許多方面的失敗,是由于它忽視了把學校作為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這個原則?,F代教育把學校當作一個傳授某些知識、學習某些課業或養成某些習慣的場所。把這些東西的價值被認為多半要取決于遙遠的將來;兒童所以必須做這些事情,是為了他將要做某些別的事情;這些事情只是預備而已。結果是,他們并不成為兒童的生活經驗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
1.4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目標取向的評價正在被過程評價和主體取向的評價所超越。評價的方式的進一步多樣化,為學生提供致力于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促進每個學生充分的、多樣化的發展,成為評價的重要目標。
2.《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觀
2.1體育課堂應是開放的課堂。
2.1.1教學內容的開放
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體育課教學內容將更加豐富,呈現開放的特點。我們要改變過去把體育課變成“達標課”、“素質訓練課”的做法。在目標的統領下,著眼于“對生活有用”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生活實際及現代社會的聯系,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增加健身性和趣味性強的球類、舞蹈、民族傳統體育和新體育運動。通過多樣性、開放性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對體育的多種需求得到滿足,促使其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2.1.2教學方法的開放。
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在合作學習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2.1.3評價方式的開放。
以前我們把測驗和考核作為體育課成績評定的主要依據。由于運動能力受遺傳和自身的因素影響很大,所以就出現了有的學生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優,而有的學生不管怎么努力也得不到優的情況,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新課程標準提倡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態度、心理和行為。
2.2體育課堂應是民主的課堂。
2.2.1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固守“師道尊嚴”,高高在上,不能一味強調以教師為中心,以自己的主觀意志去安排教學過程,應當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互相尊重,真誠交往,共同探求,交流體驗。
2.2.2面向全體學生。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樂于關注少數運動能力強的學生。新課程下,我們要轉變這種觀點,力爭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體育學習的權利。
2.2.3關注學生差異。由于受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的影響,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運動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是很大的。我們要把這種差異當成一種財富,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勢,發展自己的潛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進行運動,在體育課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2.3體育課堂應是和諧的、重情感的課堂。
2.3.1創設“人文化”的課堂硬環境。體育場地、活動器械、電教設施、美育掛圖等是體育課堂的硬環境。體育教師要通過精心的設計和創造,才能使體育的物化環境“活”起來,呈現出濃濃的“人文化”意味,才能激活學生的內驅力。將體育器械擺放成富有情趣的藝術圖案,能給學生嚴謹感、秩序感,優化學生的“心境”,這樣學生主體參與體育教學的意識便會大幅度的提高。
2.3.2營造“人性化”的課堂軟環境。尊重學生,教師應尊重、欣賞、寬容和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尊重其人格。溝通感情。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必須遵循“真實”、“接受”“理解”三原則,表里一致的真情實感是師生情感交流成功的基礎,因此,教師要時常進行換位思考??刂魄榫w。首先教師不能把自己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遇到矛盾時能夠冷靜地思考,既虛心聽取教師的意見,又主動地與教師交換意見。
2.4體育課堂應是啟發學生全面參與的課堂。
思維參與:設疑——動腦。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師要善于設置問題并將其隱藏在情境之中,再引導學生在練習中積極思考,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嘗試——討論。在某些項目教學時,教師先不進行示范,講解,而是讓學生先行主動去嘗試,尚未得出結論時組織討論,圍繞教學中心,積極思考,自由發表見解。
情感參與。課堂觀察可以發現學生的“身順心違”現象:一些老師苦心經營的教學過程,學生往往漠然視之。因此,教師唯有以情喚情,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碰撞中產生出美麗的火花,才能掀起一個又一個的教學。
行為參與。行為參與是學生主體參與的直接表現,也是老師調控學習過程、調控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據。
差異參與。學生的先天素質及后天的努力程度決定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技能能力等是有差異的,教學時要因材施教,合理組織。
分層教學,老師從學生的認知水平、技能程度、素質基礎等實際情況出發,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施以不同的評價方式等。分組教學時,體育教學不能簡單地按照學生個子的高矮和性別的差異分成幾個自然小組,而應根據學生的技能、素質等實際情況科學的分組,這樣才能滿足全體學生學習的需要。
全員參與。體育教學能否做到全員參與,是衡量學生主體性的一個重要指標,“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成春”,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活動起來,使個體學習形成全員參與的局面。
3.《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師
體育教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一定的教育理論水平以外,還應具備下列新的教育理念。
3.1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創造個體。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把每個孩子視為一個創造的個體,給予他們自由發揮、大膽創造的廣闊空間,并對學生萌發的創造欲望給予很好的保護。
例如一堂跳繩課,就有三種不同的教法。第一種教師示范,然后以示范為標準,大家認真模仿,并以此標準進行評價。第二種讓學生自己去跳,然后逐個評講,提出不足之處。第三種,教師放手讓學生去跳,當看到不同姿勢時,不是批評,而是鼓勵他,希望他深入思考。這樣才不至于把一些具備創造性的學生埋沒,才有利于培養新形勢下的新人才。
這不僅僅是教育評價、教育方法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對教育觀念不同的理解。長久以來,我們體育教育教學習慣于沿襲固定的模式,體育教師熟于扮演固定的角色,教師總把學生看成一個個任人擺布的物體。在不同家長和教師的心目中,孩子愛提怪問題、愛鉆牛角尖就是頑皮搗蛋。長此以往,學生形成思維定勢,其創造的勇氣和能力就會喪失。
3.2 要善于運用創新性教學方法。
3.2.1善于發現創新閃光點
善于發現孩子有意無意間所表露的創新閃光點。在學生所參與的體育教學活動中,不時的會表露出創新舉措(火花),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間、老師間、相互探討所產生的創新火花,如曲線跑競賽中所擺放的幾個障礙物,如何擺放跑的更快,如何擺放跑的難度更大。每當學生爆發創新火花時教師要善于發現,并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
善于發現教師本身的閃光點。要善于捕捉教學中所產生的奇想(新花樣),那怕是猛然間爆發,也應及時抓住運用會收到意想不道的效果。
3.2.2善于幫助學生尋找創新方法
幫助學生尋找創新方法就是幫助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去找空白點;引導學生去尋找一個項目、一個動作、一個活動中的缺點,可以鼓勵學生去找老師的缺點;引導學生尋找幾個學生同一個動作或幾個學生不同動作練習中的交叉點、異同點;引導學生去尋找重點,動作重點在哪里;引導學生去找難點,目標是什么,結構內容如何,怎樣能投的遠、跳的高、跑的快。
3.2.3善于指導學生掌握創新思維技巧
引導學生做加減法,創新是改變,但不是簡單的加減,因此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合理地去加減。如擲實心球的預備姿勢:原地——傾向——向——滑步轉體;體育教案格式:四段式——三段式——自由式;體育教法:傳統式——軍事式——創意式;任何體育器材、動作、方法的改進變遷都呈現出科學的加減法。
3.3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大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急需點燃的火把"。如果只是運用簡單的程序,那只能把學生越教越死,不僅害了學生,也害了社會。不要把學生看成螺絲釘,而要看成發動機。不是設計好框框條條讓他們去套,去鉆,而是要設法激發學生去尋找、去發現、去創造。讓孩子們發揮各自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會幻想,學生好奇、模仿,盡情的釋放生命的能量。哪怕是一丁點的智慧火花,我們也要像母親呵護孩子一樣去精心保護,多給他們鼓勵,少給他們嚴厲的訓斥,不要將創造的幼苗扼殺在萌芽狀態。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只有擁有創新精神的民族才是具有發展力的民族。我們的體育教學中必須融有"創新"這個靈魂,把這兩個字牢牢的注入青少年的精神內核,讓他們擁有創新的欲望,學會批判地吸收,才能創造出美的未來,社會才會不斷進步。
4.參考文獻:
1.劉敏《中國學校體育》2002年第5期
2.徐艷玲《體育教學》2003年2期
3.劉?;邸缎抡n程與學校發展》北京教育教學出版社 2002年
關鍵詞:課標;調整;變化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已頒布實施,學習和研究課程標準變化對體育教師理解新理念和新方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大有裨益。
一、更加突出體育與健康課程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1.進一步明晰了課程的性質,強調它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并強調該課程具有基礎性、健身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科學性質,要求體育教師一定要注意指導學生正確運用所學的體育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2.從課程理念上,進一步強調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健康發展。(1)強調要“努力構建體育與健康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統一的課程目標和課程結構,在強調學科特點的同時,融合與學生健康成長相關的各種知識”。(2)強調“在課程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方面,注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相聯系,引導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3)強調“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學習方法,并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4)強調“各地區和學校要根據課程目標及內容,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有效運用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
3.將“課程標準設計思路”改為“課程設計思路”,使之落腳于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學習和健康發展方面,強調課程目標和內容都是為了保證學生更好地達成學習目標;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和進度,同時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達成更高水平的目標。將運動參與、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方面設置為易觀察的行為表征,幫助教師準確觀察、指導和評價學生,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態度、心理品質和社會行為,建立評價內容多元、方法多樣、主體多元,有利于促進學生進步和發展的學習評價體系,以提高學生學習體育和鍛煉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我評價能力。以上可看出《標準》更注意為學生提供學習環境與機會,注重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使學生更好地形成終身健康意識和生活習慣。
二、進一步完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體系
《標準》中強調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學習方面完整統一,不可分割教學,并突出了小學與中學階段重點學習和發展的目標,主要通過身體練習的過程來實現;突出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體發展,教學方法要有助于促進三維目標的整體發展。根據減負要求,刪去了難度過大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通過目標達成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習與參與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刪去了實驗稿中“課程總目標”和“學習領域總目標”,在課程目標中增加了“學會學習和鍛煉,發展體驗實踐和創新能力”“提高自覺維護健康的意識”等目標的描述,在各層面都非常強調“目標引領內容和方法,內容和方法促進目標達成”思想,促進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逐步形成“目標教學”思想,通過多樣化的教學來幫助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
三、為學校和教師開展有效教學提供更具體的指導和建議
1.落實三級課程管理精神,明確地方學校實施課程的權利和義務,幫助教師理解和貫徹課程標準精神。
2.為體育教師提供清晰指導,加大體育教學的可選擇性。將“內容標準”改為“課程內容”,列舉了所需學習的課程內容,可供選擇。在“教學建議”部分進行了闡述,幫助教師理解提出的新理念和新方式。
3.挖掘學習評價多元功能,指導教師有效開展體育學習評價。在“課程內容”每一條加了“評價要點”,能清晰評價學習目標是否達成。刪去對教師教學評價和課程建設評價,突出對學生學習評價關注,“附錄”增加了可直接參考的案例,啟發思路,解決評價的可操作性問題。強調教師要正確處理評價與測試和“體育中考”關系,避免“應試課”沖擊和替代正常教學。
4.去掉原教材編寫闡述語氣,改為建議性注意事項。強調一綱多本和教材多樣化原則,去掉“健康性”“興趣性”原則闡述,增加“科學性”“實用性”“可讀性”和“差異性”內容。
5.完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強調遵循學生體育基本特征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一定要與身體練習有關,無助于身體練習的內容不應作為課程教學內容。
一、它徹底改變原有教學手段和方式,強調“以生為本”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被認為是運動技術、技能和知識的占有者,學生則是“無知者”,被看做是“白板”。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所謂教學就是體育教師將自己擁有的知識、技術和技能傳授給學生。教學關系成為我問、你答,我講、你聽,我教、你練的“單邊”活動,學生只能機械地模仿教師,復制教師講授內容。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喪失了,最終導致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愛學的現象。而現階段《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體育課,實際就是對傳統體育教學方法的改變,其根本上反映的是教學指導思想與理念的變化,即體育教學是“樹人”而不是“造器”。換句話說,是從“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轉變為“以生為本”的指導思想。加強了學校體育在發展人的心理和社會文化方面的作用,更加注重了學校體育主體――學生對運動的需要和興趣以及學生能力培養。
體育新課程改革中強調加強“以生為本”,我認為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我國教育與學校體育的目的要求,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獨立個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這需要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把學生全面發展和獨立個性協調起來,在教學實踐中承認受教育的主體地位,尊重受教育者的個人價值,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具有獨立個性的“人”。其二,是只有堅持“以生為本”,才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是體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以生為本”的具體體現,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進行體育課程學習,從而保證體育課程目標和價值的全面實現。其三,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我們必須堅持“以生為本”,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體育教學空間更具開放性,學習過程更具直觀性的特點,關注好學生個體差異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練習方法,制定不同目標,使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
二、《新課程標準》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理念
與過去的《大綱》相比,新《課標》的結構更加完整系統,它全面地闡述了課程的基本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詳細說明了課的目標體系、內容標準以及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具體問題,它各個部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新《課標》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努力使素質教育的理念切實落實到日常體育教學教學過程中?!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所反映出的課程評價是促進體育課程目標實現和課程建設的重要手段,它力求突破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評價的狀況,談化評價的甄別,選拔功能,而強化其激勵,發展功能,并根據這樣的原則對教學評價提出相應的建議,課程標準把學生的態度,行為表現和體能、技能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范圍,并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以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是和過去的對學生評價和教師設置課程的方法根本不同的,它是教育觀念變化的產物,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轉變,因此,我們在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過程中,必須轉變觀念,必須對原有的以運動為主的評價體系變為以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為主的評價體系,否則素質教育將會成為一句空話。
三、評價體系,更加多樣,科學化
新《課標》課程評價中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重視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淡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注重培養學生積極的體育學習態度、體育創新意識和體育實踐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質等多方面的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其二,新《課標》課程評價中重視綜合素質,關注體質差異,實現評價指標多遠化,更加注重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從而實現了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價值觀的形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其三,新《課標》課程評價中加了強質性評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幾者的有機結合,更加清晰、更加準備地描述學生的發展狀況。
Abstract: A new P.E. and Health Cuniculum Standard has appeared. It comes in time. It encourages students to make something new what they want to do. And in class they are interested, happy and want to take part in every activity. How will the teachers teach them? We P.E. teachers must use many new scientific ways to make all kinds of students to be the parts of the class. Differen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happiness.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ve different progress.
關鍵詞:課程標準
體育教學
創新
Key words: Curriculum Standard; P.E. education; make something new
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各地,吹進了各行各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也在這股春風中誕生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下的體育課又怎樣呢?通過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研讀,本人認為有以下幾點認識:
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1重視調整培養目標,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創新能力的發展。
"美國是發現的國家,日本是研究的國家。但在科技上,日本遠不如美國,研究別人的人只能跟在后面跑。所以要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養成發現問題的習慣,我們要在這一習慣的基礎上,慢慢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形成創新能力。
1.2十分關注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和調整。強調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以培養具有終身學習愿望與能力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未來公民。
1.3重視對課程內容的調整。強調要精選適合學生發展需要、具有合理結構、符合時代要求的課程內容。改革以知識為本,學科為中心的課程內容體系,強調課程內容要面向學生、面向生活、面向未來。學校最大的浪費是人的生命的浪費,兒童在校時的生命的浪費和以后由于在校時不恰當的和反常的準備工作所造成的浪費。
學校必須呈現現在的生活--即對兒童說來是真實市而生機勃勃的生活。向他在家庭里、在鄰里間、在運動場上所經歷的活那樣。現在教育上許多方面的失敗,是由于它忽視了把學校作為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這個原則。現代教育把學校當作一個傳授某些知識、學習某些課業或養成某些習慣的場所。把這些東西的價值被認為多半要取決于遙遠的將來;兒童所以必須做這些事情,是為了他將要做某些別的事情;這些事情只是預備而已。結果是,他們并不成為兒童的生活經驗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
1.4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目標取向的評價正在被過程評價和主體取向的評價所超越。評價的方式的進一步多樣化,為學生提供致力于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促進每個學生充分的、多樣化的發展,成為評價的重要目標。
2.《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觀
2.1體育課堂應是開放的課堂。
2.1.1教學內容的開放
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體育課教學內容將更加豐富,呈現開放的特點。我們要改變過去把體育課變成“達標課”、“素質訓練課”的做法。在目標的統領下,著眼于“對生活有用”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生活實際及現代社會的聯系,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增加健身性和趣味性強的球類、舞蹈、民族傳統體育和新體育運動。通過多樣性、開放性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對體育的多種需求得到滿足,促使其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2.1.2教學方法的開放。
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在合作學習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2.1.3評價方式的開放。
以前我們把測驗和考核作為體育課成績評定的主要依據。由于運動能力受遺傳和自身的因素影響很大,所以就出現了有的學生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優,而有的學生不管怎么努力也得不到優的情況,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新課程標準提倡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態度、心理和行為。
2.2體育課堂應是民主的課堂。
2.2.1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固守“師道尊嚴”,高高在上,不能一味強調以教師為中心,以自己的主觀意志去安排教學過程,應當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互相尊重,真誠交往,共同探求,交流體驗。
2.2.2面向全體學生。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樂于關注少數運動能力強的學生。新課程下,我們要轉變這種觀點,力爭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體育學習的權利。
2.2.3關注學生差異。由于受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的影響,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運動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是很大的。我們要把這種差異當成一種財富,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勢,發展自己的潛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進行運動,在體育課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轉貼于
2.3體育課堂應是和諧的、重情感的課堂。
2.3.1創設“人文化”的課堂硬環境。體育場地、活動器械、電教設施、美育掛圖等是體育課堂的硬環境。體育教師要通過精心的設計和創造,才能使體育的物化環境“活”起來,呈現出濃濃的“人文化”意味,才能激活學生的內驅力。將體育器械擺放成富有情趣的藝術圖案,能給學生嚴謹感、秩序感,優化學生的“心境”,這樣學生主體參與體育教學的意識便會大幅度的提高。
2.3.2營造“人性化”的課堂軟環境。尊重學生,教師應尊重、欣賞、寬容和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尊重其人格。溝通感情。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必須遵循“真實”、“接受”“理解”三原則,表里一致的真情實感是師生情感交流成功的基礎,因此,教師要時常進行換位思考??刂魄榫w。首先教師不能把自己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遇到矛盾時能夠冷靜地思考,既虛心聽取教師的意見,又主動地與教師交換意見。
2.4體育課堂應是啟發學生全面參與的課堂。
思維參與:設疑——動腦。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師要善于設置問題并將其隱藏在情境之中,再引導學生在練習中積極思考,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嘗試——討論。在某些項目教學時,教師先不進行示范,講解,而是讓學生先行主動去嘗試,尚未得出結論時組織討論,圍繞教學中心,積極思考,自由發表見解。
情感參與。課堂觀察可以發現學生的“身順心違”現象:一些老師苦心經營的教學過程,學生往往漠然視之。因此,教師唯有以情喚情,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碰撞中產生出美麗的火花,才能掀起一個又一個的教學。
行為參與。行為參與是學生主體參與的直接表現,也是老師調控學習過程、調控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據。
差異參與。學生的先天素質及后天的努力程度決定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技能能力等是有差異的,教學時要因材施教,合理組織。
分層教學,老師從學生的認知水平、技能程度、素質基礎等實際情況出發,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施以不同的評價方式等。分組教學時,體育教學不能簡單地按照學生個子的高矮和性別的差異分成幾個自然小組,而應根據學生的技能、素質等實際情況科學的分組,這樣才能滿足全體學生學習的需要。
全員參與。體育教學能否做到全員參與,是衡量學生主體性的一個重要指標,“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成春”,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活動起來,使個體學習形成全員參與的局面。
3.《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師
體育教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一定的教育理論水平以外,還應具備下列新的教育理念。
3.1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創造個體。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把每個孩子視為一個創造的個體,給予他們自由發揮、大膽創造的廣闊空間,并對學生萌發的創造欲望給予很好的保護。
例如一堂跳繩課,就有三種不同的教法。第一種教師示范,然后以示范為標準,大家認真模仿,并以此標準進行評價。第二種讓學生自己去跳,然后逐個評講,提出不足之處。第三種,教師放手讓學生去跳,當看到不同姿勢時,不是批評,而是鼓勵他,希望他深入思考。這樣才不至于把一些具備創造性的學生埋沒,才有利于培養新形勢下的新人才。
這不僅僅是教育評價、教育方法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對教育觀念不同的理解。長久以來,我們體育教育教學習慣于沿襲固定的模式,體育教師熟于扮演固定的角色,教師總把學生看成一個個任人擺布的物體。在不同家長和教師的心目中,孩子愛提怪問題、愛鉆牛角尖就是頑皮搗蛋。長此以往,學生形成思維定勢,其創造的勇氣和能力就會喪失。
3.2 要善于運用創新性教學方法。
3.2.1善于發現創新閃光點
善于發現孩子有意無意間所表露的創新閃光點。在學生所參與的體育教學活動中,不時的會表露出創新舉措(火花),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間、老師間、相互探討所產生的創新火花,如曲線跑競賽中所擺放的幾個障礙物,如何擺放跑的更快,如何擺放跑的難度更大。每當學生爆發創新火花時教師要善于發現,并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
善于發現教師本身的閃光點。要善于捕捉教學中所產生的奇想(新花樣),那怕是猛然間爆發,也應及時抓住運用會收到意想不道的效果。
3.2.2善于幫助學生尋找創新方法
幫助學生尋找創新方法就是幫助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去找空白點;引導學生去尋找一個項目、一個動作、一個活動中的缺點,可以鼓勵學生去找老師的缺點;引導學生尋找幾個學生同一個動作或幾個學生不同動作練習中的交叉點、異同點;引導學生去尋找重點,動作重點在哪里;引導學生去找難點,目標是什么,結構內容如何,怎樣能投的遠、跳的高、跑的快。
3.2.3善于指導學生掌握創新思維技巧
引導學生做加減法,創新是改變,但不是簡單的加減,因此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合理地去加減。如擲實心球的預備姿勢:原地——傾向——向——滑步轉體;體育教案格式:四段式——三段式——自由式;體育教法:傳統式——軍事式——創意式;任何體育器材、動作、方法的改進變遷都呈現出科學的加減法。
3.3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abstract: a new p.e. and health cuniculum standard has appeared. it comes in time. it encourages students to make something new what they want to do. and in class they are interested, happy and want to take part in every activity. how will the teachers teach them? we p.e. teachers must use many new scientific ways to make all kinds of students to be the parts of the class. differen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happiness.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ve different progress.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體育教學;創新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 phys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前言
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各地,吹進了各行各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也在這股春風中誕生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下的體育課又怎樣呢?通過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研讀,本人認為有以下幾點認識:
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1重視調整培養目標,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創新能力的發展。
"美國是發現的國家,日本是研究的國家。但在科技上,日本遠不如美國,研究別人的人只能跟在后面跑。所以要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養成發現問題的習慣,我們要在這一習慣的基礎上,慢慢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形成創新能力。
1.2十分關注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和調整。強調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以培養具有終身學習愿望與能力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未來公民。
1.3重視對課程內容的調整。強調要精選適合學生發展需要、具有合理結構、符合時代要求的課程內容。改革以知識為本,學科為中心的課程內容體系,強調課程內容要面向學生、面向生活、面向未來。學校最大的浪費是人的生命的浪費,兒童在校時的生命的浪費和以后由于在校時不恰當的和反常的準備工作所造成的浪費。
學校必須呈現現在的生活--即對兒童說來是真實市而生機勃勃的生活。向他在家庭里、在鄰里間、在運動場上所經歷的活那樣?,F在教育上許多方面的失敗,是由于它忽視了把學校作為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這個原則?,F代教育把學校當作一個傳授某些知識、學習某些課業或養成某些習慣的場所。把這些東西的價值被認為多半要取決于遙遠的將來;兒童所以必須做這些事情,是為了他將要做某些別的事情;這些事情只是預備而已。結果是,他們并不成為兒童的生活經驗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
1.4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目標取向的評價正在被過程評價和主體取向的評價所超越。評價的方式的進一步多樣化,為學生提供致力于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促進每個學生充分的、多樣化的發展,成為評價的重要目標。
2.《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觀
2.1體育課堂應是開放的課堂。
2.1.1教學內容的開放
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體育課教學內容將更加豐富,呈現開放的特點。我們要改變過去把體育課變成“達標課”、“素質訓練課”的做法。在目標的統領下,著眼于“對生活有用”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生活實際及現代社會的聯系,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增加健身性和趣味性強的球類、舞蹈、民族傳統體育和新體育運動。通過多樣性、開放性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對體育的多種需求得到滿足,促使其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2.1.2教學方法的開放。
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在合作學習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2.1.3評價方式的開放。
以前我們把測驗和考核作為體育課成績評定的主要依據。由于運動能力受遺傳和自身的因素影響很大,所以就出現了有的學生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優,而有的學生不管怎么努力也得不到優的情況,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新課程標準提倡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態度、心理和行為。
2.2體育課堂應是民主的課堂。
2.2.1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固守“師道尊嚴”,高高在上,不能一味強調以教師為中心,以自己的主觀意志去安排教學過程,應當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互相尊重,真誠交往,共同探求,交流體驗。
2.2.2面向全體學生。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樂于關注少數運動能力強的學生。新課程下,我們要轉變這種觀點,力爭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體育學習的權利。
2.2.3關注學生差異。由于受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的影響,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運動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是很大的。我們要把這種差異當成一種財富,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勢,發展自己的潛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進行運動,在體育課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2.3體育課堂應是和諧的、重情感的課堂。
2.3.1創設“人文化”的課堂硬環境。體育場地、活動器械、電教設施、美育掛圖等是體育課堂的硬環境。體育教師要通過精心的設計和創造,才能使體育的物化環境“活”起來,呈現出濃濃的“人文化”意味,才能激活學生的內驅力。將體育器械擺放成富有情趣的藝術圖案,能給學生嚴謹感、秩序感,優化學生的“心境”,這樣學生主體參與體育教學的意識便會大幅度的提高。
2.3.2營造“人性化”的課堂軟環境。尊重學生,教師應尊重、欣賞、寬容和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尊重其人格。溝通感情。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必須遵循“真實”、“接受”“理解”三原則,表里一致的真情實感是師生情感交流成功的基礎,因此,教師要時常進行換位思考??刂魄榫w。首先教師不能把自己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遇到矛盾時能夠冷靜地思考,既虛心聽取教師的意見,又主動地與教師交換意見。
2.4體育課堂應是啟發學生全面參與的課堂。
思維參與:設疑——動腦。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苯處熞朴谠O置問題并將其隱藏在情境之中,再引導學生在練習中積極思考,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嘗試——討論。在某些項目教學時,教師先不進行示范,講解,而是讓學生先行主動去嘗試,尚未得出結論時組織討論,圍繞教學中心,積極思考,自由發表見解。
情感參與。課堂觀察可以發現學生的“身順心違”現象:一些老師苦心經營的教學過程,學生往往漠然視之。因此,教師唯有以情喚情,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碰撞中產生出美麗的火花,才能掀起一個又一個的教學。
行為參與。行為參與是學生主體參與的直接表現,也是老師調控學習過程、調控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據。
差異參與。學生的先天素質及后天的努力程度決定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技能能力等是有差異的,教學時要因材施教,合理組織。
分層教學,老師從學生的認知水平、技能程度、素質基礎等實際情況出發,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施以不同的評價方式等。分組教學時,體育教學不能簡單地按照學生個子的高矮和性別的差異分成幾個自然小組,而應根據學生的技能、素質等實際情況科學的分組,這樣才能滿足全體學生學習的需要。
全員參與。體育教學能否做到全員參與,是衡量學生主體性的一個重要指標,“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成春”,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活動起來,使個體學習形成全員參與的局面。
3.《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師
體育教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一定的教育理論水平以外,還應具備下列新的教育理念。
3.1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創造個體。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把每個孩子視為一個創造的個體,給予他們自由發揮、大膽創造的廣闊空間,并對學生萌發的創造欲望給予很好的保護。
例如一堂跳繩課,就有三種不同的教法。第一種教師示范,然后以示范為標準,大家認真模仿,并以此標準進行評價。第二種讓學生自己去跳,然后逐個評講,提出不足之處。第三種,教師放手讓學生去跳,當看到不同姿勢時,不是批評,而是鼓勵他,希望他深入思考。這樣才不至于把一些具備創造性的學生埋沒,才有利于培養新形勢下的新人才。
這不僅僅是教育評價、教育方法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對教育觀念不同的理解。長久以來,我們體育教育教學習慣于沿襲固定的模式,體育教師熟于扮演固定的角色,教師總把學生看成一個個任人擺布的物體。在不同家長和教師的心目中,孩子愛提怪問題、愛鉆牛角尖就是頑皮搗蛋。長此以往,學生形成思維定勢,其創造的勇氣和能力就會喪失。
3.2 要善于運用創新性教學方法。
3.2.1善于發現創新閃光點
善于發現孩子有意無意間所表露的創新閃光點。在學生所參與的體育教學活動中,不時的會表露出創新舉措(火花),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間、老師間、相互探討所產生的創新火花,如曲線跑競賽中所擺放的幾個障礙物,如何擺放跑的更快,如何擺放跑的難度更大。每當學生爆發創新火花時教師要善于發現,并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
善于發現教師本身的閃光點。要善于捕捉教學中所產生的奇想(新花樣),那怕是猛然間爆發,也應及時抓住運用會收到意想不道的效果。
3.2.2善于幫助學生尋找創新方法
幫助學生尋找創新方法就是幫助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去找空白點;引導學生去尋找一個項目、一個動作、一個活動中的缺點,可以鼓勵學生去找老師的缺點;引導學生尋找幾個學生同一個動作或幾個學生不同動作練習中的交叉點、異同點;引導學生去尋找重點,動作重點在哪里;引導學生去找難點,目標是什么,結構內容如何,怎樣能投的遠、跳的高、跑的快。
3.2.3善于指導學生掌握創新思維技巧
引導學生做加減法,創新是改變,但不是簡單的加減,因此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合理地去加減。如擲實心球的預備姿勢:原地——傾向——向——滑步轉體;體育教案格式:四段式——三段式——自由式;體育教法:傳統式——軍事式——創意式;任何體育器材、動作、方法的改進變遷都呈現出科學的加減法。
3.3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大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急需點燃的火把"。如果只是運用簡單的程序,那只能把學生越教越死,不僅害了學生,也害了社會。不要把學生看成螺絲釘,而要看成發動機。不是設計好框框條條讓他們去套,去鉆,而是要設法激發學生去尋找、去發現、去創造。讓孩子們發揮各自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會幻想,學生好奇、模仿,盡情的釋放生命的能量。哪怕是一丁點的智慧火花,我們也要像母親呵護孩子一樣去精心保護,多給他們鼓勵,少給他們嚴厲的訓斥,不要將創造的幼苗扼殺在萌芽狀態。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只有擁有創新精神的民族才是具有發展力的民族。我們的體育教學中必須融有"創新"這個靈魂,把這兩個字牢牢的注入青少年的精神內核,讓他們擁有創新的欲望,學會批判地吸收,才能創造出美的未來,社會才會不斷進步。
4.參考文獻:
1.劉敏《中國學校體育》2002年第5期
2.徐艷玲《體育教學》2003年2期
3.劉?;邸缎抡n程與學校發展》北京教育教學出版社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