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18:06
序論:在您撰寫實驗室安全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儀器設備增加,實驗室面積不足
隨著國家科研投入加大,科研院所承載的項目及課題不斷增多,大型儀器設備購置不斷增加,相當部分的科研院所實驗室面積不能滿足科研需求,儀器設備擺放密集,有限空間變得更加擁擠,水電等公共設施負荷加大,存在明顯的安全隱患。另外,對于新購置的一些大型儀器設備,購置前缺少儀器布局規劃,儀器設備購置后由科研人員隨意擺放至實驗室內,缺少安全、環境的綜合論證。
1.2科研工作量大,夜間實驗增多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促進科技跨越發展,是科研院所新時期的發展目標,科研工作沒有捷徑,需要以大量的實驗工作為基礎,這就促使科研人員要加大精力投入。時間有限情況下,部分實驗室出現了連續運轉的狀況,過夜實驗增多,夜間操作人員容易產生精力不集中,忽視安全操作等情況,急需制定相關制度來保障夜間實驗的安全性,如夜間實驗操作需最少兩個人,加強相互督促等。
1.3實驗室分散,藥品信息難掌握
科研院所科研活動一般以課題組為主體,課題組人數不多,擁有自己的實驗室,有相對獨立的科研實驗空間,實驗室較為分散,在實驗室內的科研活動基本由課題帶頭人來安排,不會經過處室或研究所等上級部門審核,以至研究所對這些實驗室的安全監管非常困難。另外,由于實驗藥品購買基本上都是課題組自行購買,管理部門很難掌握到藥品信息,對于一些劇毒藥品的購置和管理也容易出現疏忽和漏洞。
1.4實驗室開放共享,人員流動性大
資源共享是新時期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發展的核心目的,科研院所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特別是大型儀器設備基本都列入了科技部計劃司、財政部科文司和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聯合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共享目錄》,科研院所實驗室普遍堅持“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可以使實驗室吸引優秀人才,發揮群體優勢,參與國際競爭,有利于提升實驗室的整體實力,但同時也增加了人員的流動性,對實驗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國外及港臺地區實驗室安全管理經驗
美國、英國及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及科研機構十分重視實驗室安全管理,大部分設有環境、健康和安全部門,有濃厚的安全與環保管理文化,高效安全的管理組織構架,硬性的準入制度,完善的教育和培訓體系,為保護人員、財產的安全、建設優美環境開展大量工作,為各個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提供各種有關環境和安全方面的服務[6]。
2.1國外實驗室安全管理經驗
美國和加拿大的高校對實驗室安全的重視體現在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視實驗室安全教育,但不會單獨設立實驗室安全管理,而是將所有技術層面的安全問題統一管理,包括建設許可論證、空氣質量管理及動力工業車輛管理等問題,這種模式雖然人力資源和設施投入較大,但行動綜合管理效果顯著,事故處理能力強,行動能力強[7-8];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及各州政府都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管理與安全和健康有關的各項事務[9],高校一般都有一套以職業健康和安全操作為準則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設置職業健康與安全部,由校長直接負責,各學院院長兼任職業健康與安全主任,學院的各研究室主任對下屬的實驗室安全負總責[10],實驗室管理非常細,普通工作日、周末及假期、過夜實驗操作都有一套嚴格的監管措施[11];英國牛津大學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條例和規章制度基本涵蓋了各安全領域,包括防火安全、設備安全、化學品安全、機械加工安全、放射性安全、生物安全、常規安全、特殊工種安全、意外防護安全等[12];日本高校非常重視環保安全工作,每所大學都設有環保安全教育必修課程,這種濃厚的安全、環保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校園中的每個人,形成了一種安全、環保的良性循環[13];新加坡大學非常重視“安全文化”理念,以人的健康、安全為各項工作開展的前提,一般建有2個專門組織負責安全管理工作,一個是實驗室安全和生物安全委員會,一個是環境與健康安全辦公室,大學內所有的項目負責人需要通過學校安全部門的認證和許可才能夠開展相關科研工作[14]。
2.2港臺地區實驗室安全管理經驗
中國香港高校在成立初期就把安全管理作為所有運轉的重要元素,用定量的指標數據反映實驗室安全狀況,開展實驗室安全狀況的評估,掌握情況,對危害與風險做出預測,各部門、各級別的教職員工每年必須做績效考核,安全職責能否達到標準是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15-16]。中國臺灣高校為了確保實驗室的安全衛生與環保,設立多個不同層次的實驗室安全管理組織機構,一是學校安全衛生與環保委員會,二是學校安全衛生及環保中心,三是科、系、所安全衛生及環保小組,四是各實驗室安全衛生及環保責任人[17]。另外,香港及臺灣的高校都十分重視校際之間實驗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經驗交流,使高校實驗室的安全和環保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提高[6]。
3科研院所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建設重點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作為科技創新基礎保障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更應受到倍加重視。綜合國內外實驗室安全管理經驗及現階段我國科研院所實驗室安全管理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建立實驗室安全管理組織體系
科研院所一般是以研究院為主體,以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所為分支的綜合性科研機構。實驗室安全管理要通盤考慮、全院協調,從環保、健康、安全出發,由院領導任院安全管理委員會主任,組織制定全院長遠的安全管理目標,建立完善全院的安全管理體系,規范安全管理流程。各研究所成立所級安全委員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詳細、實用的實驗室管理辦法,負責協調聯絡院和各級實驗室開展安全檢查、培訓等工作。各實驗室由所在的課題組負責安全管理,再設立安全管理員,根據實驗室自身特點及儀器設備狀況制定詳細的操作規程,指導開展實驗的相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
3.2建立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體系
實驗室安全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每一個方面都需要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18]。(1)建立實驗室準入制度是排除人為引發安全問題的最有力措施,準入制度對準備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的一切人員適用,包括初次進入本實驗室的研究員、教授、客座及學生等。準入制度可以通過實驗室準入考試來實現,考試內容包括:院所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實驗室基本情況、實驗室內儀器設備操作規程、廢棄物處理、實驗樓內安全撤離通道、突況應對方法、危險化學藥品訂購程序等。(2)結合固定資產管理建立儀器設備購置人安全負責制度是對儀器設備安全操作及維護的保障措施??蒲性核鶅x器設備一般由科研人員根據需求自行購買,購買人對儀器設備的性能及操作規程比較熟悉,儀器購入后,資產錄入購置人名下,通過建立儀器資產購置人安全負責制度,能夠進一步督促相關人員對儀器的使用狀況進行監管,為儀器安全操作增添一份保障。(3)建立實驗室安全自檢檔案制度,是排除實驗室安全隱患的關鍵措施。安全排查,定期自檢,并形成安全自檢報告,存檔,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排查安全隱患。自檢內容包括水電線路老化排查、實驗藥品放置、廢棄物處理、壓縮氣瓶使用及防護等。為督促自檢制度的定期實施,各級安全管理委員會要建立定期例會、檢查通報和績效評估制度等,將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
3.3建立實驗室安全文化培育體系
一位安全管理專家說過,短期安全靠運氣,中期安全靠管理,長期安全靠文化[19]。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樣,具有極強的滲透性、柔韌性和持久性,能夠以無形的觀念深刻影響著有形的存在。安全文化建設就是培養自覺意識和安全能力的過程,科研院所的安全文化是指在組織和實施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過程中的安全意識、安全態度、安全責任、安全知識、安全能力、安全行為方式的總和[20-21]。在實驗室安全管理中烘托一種文化有人會認為是小題大做、無辜渲染,實際上實驗室的安全文化能夠逐步影響到整個單位的安全意識,改變科研院所的整體安全環境,通過安全文化的導向功能、凝聚功能、約束規范功能和傳播功能,來提高全體科研人員的綜合安全素質,抓好科研院所實驗室的安全生產工作。
3.4建立實驗室安全管理聯動運行機制
建立多部門協作管理機制,實驗室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門比較多,包括實驗室平臺管理、后勤保障管理、安全保衛管理、儀器設備的資產管理等。安全管理過程中要明確誰牽頭、誰組織、誰執行,要將各部門的安全負責人聯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形成協作機制。整個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要以熟知安全問題具有極強安全責任意識的技術人員為主,組織體系內要定期召開會議,討論管理過程中問題,對管理辦法及相關制度及時修正調整。建立與上級主管部門的聯動機制,院所安全管理部門與市級環保局、消防局及公安局形成聯動,定期邀請上級管理人員對實驗室的藥品庫、放射源、壓縮氣瓶等危險物品進行檢查,對實驗室的人員進行安全操作培訓。如發現安全隱患,及時糾正,并限期整改,杜絕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
4結語
1.不斷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定期對現行涉及實驗室安全的規章制度進行梳理,如危險品類管理制度、實驗室廢棄物處置管理制度、各類特種設備和儀器管理制度、設備操作規程、實驗實習守則、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等,根據需要重新擬定新辦法或修訂已有制度,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及時廢除,按年度將全部管理制度匯編成冊并予以,逐步形成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更新機制。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職能部門和二級單位設專人負責教學科研項目的審核評估,嚴格把關實驗項目的安全環保要求,形成實驗項目審核評估機制。對二級單位不好解決、職能部門間互相推諉扯皮的重大安全隱患,可直接向主管校領導匯報,實行急事急辦、大事快辦,形成重大隱患直通快報機制。將實驗室安全管理與教職工評聘掛鉤,對安全責任范圍內管理有嚴重問題的人員,考核一律不合格,形成一票否決的評聘機制。將實驗室安全工作與人事制度掛鉤,以加強管理人員對安全工作的認識,提高其自覺參與安全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形成有效的獎懲激勵機制。
2.建立科學有效的安全檢查制度推行“三級三查”的實驗室安全檢查制度,即學校每季度組織一次全面的安全檢查、二級單位每月組織一次安全自查、實驗室每日進行一次安全巡查。安全檢查的內容要合理規劃,安全檢查的流程要精心設計,檢查要做到科學性、便捷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統一。推進實驗室安全檢查的多樣化發展,如預約檢查、突擊檢查、專項檢查、日常巡查、全面檢查、聯合檢查、重點檢查等,防止安全檢查出現“盲區”。加強對檢查中發現的實驗室安全隱患的整治。檢查完畢后及時下達“實驗室安全隱患整改通知單”,實驗室負責人擬定整改措施報二級單位核查后,反饋給下達通知的監督單位,形成切實有效的安全隱患治理閉合回路管理,保證隱患得到及時解決。
3.強化重點危險源的監督管理制度從源頭上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的監管,嚴格執行購買、領用、備案等環節的審批管理,全面推行雙人保管、雙人領取、雙人使用、雙把鎖、雙本賬的“五雙”管理制度。另外,將采購數量及庫存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堅持領用制度,嚴格控制領用數量。將實驗室污染防治費用納入學校年度預算,加大經費支持力度。制定實驗室廢棄物處置流程指引,鼓勵實驗室對危險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達到標準的自行排放,以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對達不到國家排放標準的,由學校委托有資質的廢棄物處置公司集中消納。利用合適的地下場所建設危險廢棄物存儲庫,用于及時回收實驗室產生的廢棄物,盡量減少危險廢棄物在實驗室的留存時間,逐步使廢棄物處理步入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軌道。加強放射輻射和高溫高壓等特種設備與管理人員的監管,實行“全部注冊、定期檢驗、定期培訓、持證上崗、隨時淘汰”的管理措施,定時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監測與評估,確保上級部門檢查合格。
二、轉變理念狠抓安全意識教育
1.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實驗室安全教育認真落實教育部、北京市對高校安全穩定規劃中的要求,深入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實現實驗室安全教育“進課堂、進教材、落實學分”。將實驗室安全教育納入到新生入學、新教工入職培訓規劃中,使其一入校就了解各項制度和要求,具備一定的安全知識和防范技能,養成重視實驗室安全的習慣。編寫《實驗室安全知識讀本》、《實驗室事故案例分析集》、《實驗室操作規程匯編》等學習資料,保證師生人手一冊,避免在實驗中犯常識性的錯誤引起安全事故和環境污染。利用實驗室安全網絡學習系統,為全校師生提供網上自學和網上考試的平臺,自學考試通過后可獲得學分,并作為進入實驗室的必備條件;鼓勵二級單位根據自身專業特點和科研要求,為學生開設特色實驗室安全教育課程,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認定學分。結合舉辦講座、觀看錄像、板報宣傳、大屏幕播放等形式,時刻提醒,引起注意,全方位提高師生實驗室安全意識。
2.注重實驗室安全文化建設,形成良好氛圍利用文化修養從觀念、道德、情感和品行等方面施加影響,幫助廣大師生樹立安全第一和以人為本的安全價值觀,提高整體的安全素質和安全修養,加強安全責任心和使命感。管理方式從行政命令向服務轉變,切實做好實驗室危險廢棄物、特種設備儀器管理、技術安全咨詢、安全狀況評估等方面的服務工作,在安全隱患治理上積極協助整改,統籌策劃,深入基層實驗室進行細致指導,逐步消除師生員工在制度剛性管理下被約束、被管理的消極心態。靈活處理實驗室安全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勤于溝通,善于征求基層意見,避免生硬的指揮手段,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工作盡量做細,建立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的安全工作觀念。
三、結合實際,推行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
1.與時俱進,開展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的建設組織人員對相關規章、法規和政策進行深入探討,更新修訂文件中與實際情況不相稱的內容,從制度設計層面保障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的推行,努力扭轉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建設相對滯后的局面,使準入制度緊跟實驗室發展。將實驗室準入制度建設納入二級單位及實驗室考核體系,加大力度推動準入制的制度化、規范化發展,降低學術權力的影響。聯合各二級單位分別組建具有專業特色的實驗室安全知識題庫,以保證準入制考核的針對性和科學有效性。進入實驗室的師生必須通過學習培訓,考核合格并簽訂安全承諾書后方能上崗。將準入考核和門禁系統對接,只有通過準入考試的人員才能獲得門禁系統的識別許可。
2.開拓創新,推行準入制考核手段的多樣化發展以學校“實驗室安全教育學習與考試系統”為依托,搭建規章制度、通用安全知識、專業安全知識等分類學習與考試平臺,廣大師生可以利用此平臺進行學習并通過考核,同時賦予二級單位、實驗室在考試系統應用中更多的自主和選擇權限。提倡二級單位通過開設選修課、舉辦培訓講座、實際操作指導等多種靈活的教育方式,使師生了解實驗室基本情況、掌握安全防范、操作規程等知識技能,并達到考核要求。利用系統生成電子版的“實驗室安全知識技能考核合格證”,考核合格的師生獲得此證,無此證不能上崗實操。
四、加大投入規范實驗室標準化建設
1.積極開展實驗室安全標準化建設的研究以安全運行為目標,制定實驗室安全管理全過程中各項詳細的、可操作的管理標準,并在管理中嚴格貫徹和執行,達到實驗室安全運行管理的標準化。通過監督檢查和持續建設,保證實驗室房屋及水、電、氣等管線設施規范,實驗室設備完好,實驗室布局合理、通道暢通、整潔衛生,安全標志醒目齊全,安全防護設施可靠,搶救設施性能良好,達到實驗室安全條件的標準化。根據每個實驗室的類型、用途、規模等不同特點,為教學實驗活動制定適宜的操作程序和動作標準,達到實驗室安全操作的標準化。
2.努力改善規范實驗室安全硬件設施的建設加大實驗室安全設施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安全與環保投入機制,把實驗室安全工作經費列入常規預算支出科目,并根據實際需要逐年有所調整。在實驗室新建、擴建、改造過程中,以保證安全為前提,充分考慮實驗室設計、建設、儀器設備安放及管線設施等方面的規范性。重點加強危險化學品防盜監控、危險廢棄物集中回收點、實驗室通風過濾、煙感報警、設備線路、噴淋裝置等硬件保障設施的建設,切實防止危害師生的事故發生。在實驗室安全設施建設上實行一票否決制,達不到安全和環保要求標準堅決不準上馬。
五、提高認識,完善實驗室安全應急機制
1.建立實驗室預防預警系統切實做好實驗室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工作,確定危險源的種類和等級,查清危險源的空間和地域分布,根據安全法規和技術標準采取針對性強的預防措施。加強對危險源的巡視檢查工作,在危險要害部位安裝攝像頭或檢測裝置,并與學校安??刂葡到y聯網。做好應對實驗室突發安全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儲備工作,確保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所需設施、設備的完好和有效。對可能引發實驗室安全事故的重要信息及時進行分析、判斷和決策,并適時預警信息,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2.完善各級實驗室安全預案體系建立危險化學品、危險廢棄物、輻射設備等不同類型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完善各類各級專項工作預案,增強預案的可操作性。成立實驗室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加強對突發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力度,根據應急預案和現場需要,調動應急救援力量和資源,根據需要調整救援搶險方案。嚴格落實重大節假日的巡查和值班制度,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妥善做好事件處置和善后工作。
3.開展必要的突發事件預演活動針對類似火災、中毒等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根據制訂的預案,進行預先演練,積累一些經驗,使師生在遇到類似突發事件時能夠沉著冷靜應對。通過對不同規模和類型突發事件的研究,結合各實驗室的特點,制訂符合實際的預演方案,通過演練使師生掌握逃生、自救及救護他人的基本技能。
六、結束語
1.1實驗室安防配套設施及制度建設滯后于規模的擴張
高等學校多是以某學科為龍頭,理、工、文、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擁有多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省部級重點學科以及眾多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近些年來,高?;久磕甓夹略鲆恍嶒炇?,加上實驗室資源的開放性、共享性要求越來越高,進入實驗室的人員呈現數量多、流動性大、結構復雜、知識層次不齊的特點,高校實驗室的增加、學生進入實驗室的人數增多,而要保證實驗室正常、高效運轉,與之相匹配的安防配套設施和安全管理制度建設明顯不足和落后。
1.2實驗人員安全意識薄弱,缺乏良好的安全習慣和安全常識
一項實驗人員不良行為或習慣的調查結果顯示:1000名調查對象中不穿工作服的占32%,在實驗室飲水或進食的占28%,實驗結束后不洗手的占7%,私自帶出試劑的占2%,試劑不加標簽或標簽不規范的占65%,取用試劑時出現潑灑的占13%,擅自改變實驗條件未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的占12%,不知安全防護設施位置的占54%,不會使用滅火器的占72%,不佩戴個人安全防護用具的占28%;此外,因實驗人員不良習慣而經歷過玻璃器皿破損的占29%,經歷過酸堿灼傷的占23%,經歷過人體不適的占10%,經歷過割傷的占4%,經歷過儀器損壞的占3%,經歷過觸電的占1%??梢?,實驗人員不良行為或習慣不可忽視,上述一個個冰冷的數字背后往往正醞釀著安全事故的發生,對任何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壞習慣的放縱都可能帶來難以挽回的慘痛教訓。
1.3實驗室安全管理統一協調機制缺位
高等學校擁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各類科研機構、研究院(所、中心),加上各類教學實驗室,總實驗室占地面積較大。但由于受教學資源緊缺的限制,各種實驗室在地理分布上卻相對獨立和分散,實驗室安全管理經常出現多頭管理或管理缺失,統一管理難以實現。此外,相對于教學實驗室,高校各級各類科研實驗室的經費支持渠道來源廣、獨立,因而其實驗室安全責任和義務難以落實,經常出現“實驗室負責人不愿管、學院管不了、學校無法管”的局面,這種混亂的局面直接導致對科研實驗室的安全監管處于空白,暗藏諸多安全隱患。如各級各類科研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購買、存儲、使用基本處于無序狀態,“三廢”處理也是各自為陣,缺乏統一、長效的協調機制規范高校各類實驗室的安全責任和義務。
1.4實驗室安全經費投入有缺口
近年來高校實驗室數量急劇增加,但實驗室安全經費的短缺一方面使得實驗室建設用地、用房緊張,實驗室的建設不得不因地制宜、因“房”制宜,建設環境無法達到基本的實驗安全要求,但卻仍在“高效”運轉;另一方面經費的短缺還長期制約著實驗室現有設備的維護和更新換代上,事實上,“重購買、輕維護”是所有設備共享機制不完善的高校所面臨的共同難題。此外,經費短缺還使實驗室安防設施的配備不到位,如一些高校實驗室沒有配備或沒有按要求配備足夠的安全消防器材、應急噴淋系統、通風系統、危險氣體報警系統、閉路監控系統等安全消防設施[11—12];因節省經費而隨意處置“三廢”造成環境污染事故時有發生。以上由于安全經費短缺造成的實驗室安全隱患幾乎無處不在,每一處都將關系到人身財產安全、環境污染和保護。
2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及主要做法
針對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實踐及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如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及具體做法。
2.1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領導
高校應專門成立以分管副校長為組長的實驗室技術安全領導小組,主管全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高校實驗室設備處作為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執行機構,對全校實驗室安全實行統一管理,并制定實驗室安全管理相關制度及實施細則,明確規定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實行“三級責任制”,即實驗室設備處代表學校對全校所有各類實驗室的安全行使監督職責,各院系(重點實驗室)對本單位內所有實驗室的安全負全部責任,各實驗室對本室的安全負全部責任,并按照這個職責順序分別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其中,教學實驗室由實驗中心主任向各院系負責,科研實驗室由實驗室負責人向各院系和實驗室設備處負責,實驗室設備處負責對安全責任人的安全目標實施績效考核。
2.2建章立制,實行科學化、制度化的實驗室安全管理
高校實驗室應制定《危險化學品管理辦法》、《危險廢棄物安全處置管理辦法》、《輻射安全與防護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通過建章立制為進一步規范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為高校統一部署和協調全校實驗安全管理工作搭建厚實的平臺。為了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提高高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及時有效地處理實驗室安全事故,迅速有序地開展處置救援工作,將事故損失控制到最低水平,高校還應制定實驗室應急處理預案,成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領導機構,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副校長擔任,副組長由實驗室設備處處長擔任,領導小組成員由相關職能部門、各院系、重點實驗室的有關專家組成,辦公室設在實驗室設備處,具體負責日常工作。應急處理工作具體分工如下:應急處理事務協調責任部門為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應急處理安全保衛責任部門為保衛處、事故單位;應急處理物資保障責任部門為后勤保障處、財務處;應急處理搶救責任部門為校醫院;應急處理技術保障責任部門為實驗室設備處。
2.3樹立安全意識,加強實驗室安全宣傳教育與培訓
加強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實驗室安全的關鍵[13]。高校實驗室設備處可根據學校學科分布實際情況,組織實驗室一線教員編寫諸如《化學與材料實驗室實用安全手冊》等,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向師生傳達簡單明了的實驗室安防信息;同時,組織制作實驗室安全宣傳展板,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場景帶給全校師生深刻警示;此外,組織制作《高?;瘜W實驗室安全》多媒體課件、《實驗室安全管理卡》等,加大對進入實驗室人員的強化培訓工作,并可引入高校實驗室安全操作考試系統,對所有進入實驗室的人員進行統一考試,考核通過后方可持證進入實驗室,切實提高全體師生的安全意識,將實驗室安全事故隱患從源頭扼殺。
2.4多部門協調統一、職責明晰地管理實驗室危險化學品
明確高校實驗室技術安全領導小組負責統一領導全校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工作,高校保衛處、實驗室設備處以及各學院(重點實驗室)協調一致、各司其職,對危險化學品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嚴格實施管理工作流程,未經申報備案的不得自行采購,所有涉及危險化學品的報賬必須經各單位第一責任人及實驗室設備處簽字認可,對違反危險化學品管理辦法的單位和個人,實施年終單位或個人評先“一票否決制”。
2.5統一規范處置實驗室危險廢棄物
對高校教學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的危險廢棄物(簡稱“三廢”),由高校實驗室設備處統一回收處理,處置費用由學校專門設立的“實驗室危險廢棄物處置基金”統一支付,并為各實驗室配備儲存廢液的高密度聚乙烯容器,要求制作“實驗廢棄物標簽”標明廢棄物的詳細信息,并實行分類存放、分類回收,以加強實驗室危險廢棄物處置的統一規范管理。
2.6加大實驗室安全經費投入,完善安全防護設施
高校實驗室要始終秉承“安全放在首位”的理念,加大實驗室安全經費的投入,并要求有一定的經費用于與實驗室安全相關的設施建設中,一定的經費用于與實驗室安全相關的支出,通過這種帶有強制性的制度安排以為高校營造出安全實驗室建設的工作環境。此外,還有必要完善實驗室安全防護設施,如為實驗室高壓氣瓶配備固定支架、氣瓶柜、特種氣體防爆柜等安全防護設施;為化學實驗室配備護目鏡、活性炭防護口罩、乳膠手套或抗高溫手套等安全防護用品;為劇毒危險品倉庫配備紅外報警裝置和防火保險柜等安防設施等。
3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應注重統一、協調管理,規范管理細則,明確實驗室安全管理主體的責任和義務,構建一個科學引導、環境安全、機制長效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將實驗室安全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為全校師生營造一個安全有保障的實驗室環境。今后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亟待逐步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切實推進教學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的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明確管理主體的責任和義務,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規范和細則。(2)督促各院系專職人員全面掌控本單位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出入庫記錄,按要求制定詳細臺賬,做到帳物一致;同時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數字化管理。(3)目前高??蒲袑嶒炇野踩芾砣狈π兄行У慕y一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對此可以教學實驗室為切入點,加強科研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這將是今后高校實驗室建設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工作重點。(4)著力推動實驗室安全教材建設、安全教育師資建設、安全通識課程建設、安全考試系統建設等,并進一步拓展安全教育的多方渠道,將學校主體與政府主管單位緊密結合,讓政府主管單位走進學校、走進課堂。此外,定期組織實驗室工作人員參加環境、衛生、安防、保衛等相關安全事項的培訓,積極開展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實踐活動。(5)進一步明確高校實驗室建設準入條件,積極呼吁加大對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專項經費投入,增加經費預算,并確保這些經費能夠??顚S?。
4結語
所有存放放射源與射線裝置的房間應當有完整的安防系統,包括“人防”、“物防”和“技防”?!叭朔馈敝杆蟹块g應處于安保人員的巡視范圍內,并且做到定時巡視?!拔锓馈敝阜习踩珮藴实姆辣I門、防盜窗?!凹挤馈敝副O控、門禁、紅外報警、安全聯鎖等技術安全手段。
2專門的輻射安全管理機構
核專業應當建立系一級的輻射安全管理機構,例如,輻射安全領導小組。輻射安全領導小組應由系主任擔任組長,實驗室主任擔任副組長,放射源與射線裝置的一線操作人員或管理人員為組員。輻射安全領導小組的職責主要為以下三點:制定系一級的輻射安全規章制度并保證實施;定期組織輻射安全檢查并確保整改要求的落實;負責輻射事故的應急處置。
3專業的人員資質及培訓
3.1人員資質
放射源與射線裝置的一線操作人員或管理人員應當為教師或專職的實驗室工作人員,并具備一定的核專業知識背景及工作背景。本科生或研究生因其流動性大且與學校不存在雇傭關系,只能協助管理,不適合作為唯一的管理責任人。
3.2外部培訓
放射源與射線裝置的一線操作人員或管理人員上崗前應參加環保部門組織的放射性操作人員培訓并取得證書,做到持證上崗。證書到期前應參加復訓,保證證書在有效期內。
3.3內部培訓
核專業實驗室應定期組織輻射安全相關人員進行內部培訓,以掌握最新的輻射安全法規和要求。內部培訓應當有培訓內容記錄、培訓后考核記錄及培訓效果反饋。
4嚴格的使用申請與登記制度
4.1“固定式”放射源與射線裝置
每一個“固定式”放射源與射線裝置應指定專門的教師或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學生需要使用時應提供由導師簽字批準的申請單,申請單的內容應包括“樣品名稱”“樣品數量”“用途”“預計使用時間”“學生姓名”等信息。簡單儀器可以由學生在管理人員的指導下使用,復雜儀器應由管理人員進行操作?!肮潭ㄊ健狈派湓磁c射線裝置的使用應有使用記錄,使用記錄應包括“使用人姓名”“導師姓名”“樣品名稱”“樣品數量”“開始使用時間”“結束使用時間”等信息。每一次使用記錄需有使用人和管理人員簽字確認。
4.2“可移動式”放射源與射線裝置
所有“可移動式”放射源與射線裝置未使用時均存放于“源庫”?!霸磶臁庇蓪iT的教師或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管理,遵循雙人雙鑰匙的管理原則。學生需要使用時應提供由導師簽字批準的申請單,申請單的內容應包括“核素名稱”“領用數量”“用途”“預計使用時間”等信息。“可移動式”放射源與射線裝置進出“源庫”時應有領用與歸還記錄,記錄應包括“領用時間”“核素名稱”“領用數量”“編號”“用途”“歸還時間”等信息。每一次領用和歸還需有領用人和保管人簽字確認?!⊥陚涞妮椛浞雷o用品放射源與射線裝置的一線操作人員或管理人員應配備足夠的防護用品。防護用品包括輻射監測儀、報警儀、個人累積劑量計、工作服、手套、防護服等?!⊥暾膫€人健康檔案應對所有放射源與射線裝置的一線操作人員或管理人員建立完整的健康檔案。健康檔案應包括個人信息(如“姓名”“崗位”“工作年限”等)、個人累積劑量值、體檢報告以及職業健康評估報告。其中,個人累積劑量應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監測。體檢為每年度衛生部門組織的放射性操作人員專門體檢。職業健康評估報告為核專業內部根據個人累積劑量值和體檢報告結果做出的綜合性年度評估。 定期的輻射環境監測對“固定式”放射源與射線裝置的存放地點以及“源庫”應當定期進行輻射環境監測。輻射環境監測分為外部監測和內部監測。
4.3外部監測
外部監測即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環境監測,包括輻射環境、土壤及可能涉及的三廢排放,監測結果必須有正式的書面報告。
4.4內部監測
內部監測由核專業內部的輻射安全管理人員定期對輻射環境進行監測。一般根據監測方案使用輻射監測儀器檢測各個監控點的輻射劑量。內部監測所使用的儀器應當經過計量部門校準并在有效期內。內部監測應做好記錄并對監測結果進行評估。
5充分的事故應急準備
5.1應急預案的制定和修訂
應估計核專業實驗室所有放射源與射線裝置可能發生的輻射事故,針對每一種可能性制定出應急預案。應急預案應包括應急行動小組成員的聯系方式及分工、應急行動的步驟、上級主管部門及外部救援的聯系方式等。應急預案內容應定期進行修訂,以更新應急聯系方式以及加入新的法規要求。
5.2應急物資
應將應急物資存放于專門的儲物柜。應急物資應包括應急預案的副本、傷員急救藥品、應急需要的工具、事故報告的表格、文具等等。
5.3應急預案的演練
應定期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演練方案及報告應做記錄。
6多層次的輻射安全檢查
1.1環境安全知識缺乏大學生對實驗室安全的認知率較低,調查表明物理性安全認知率為28.9%、化學性安全認知率為47.6%,對生物性安全認知率僅為13.6%,而全部都知道僅為0.9%[5]。50%以上的學生對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概念、動物實驗的生物危害因素、職業暴露后的處理等問題不了解[6]。對急救常識和用電常識知之甚少,對實驗室配備的滅火器不會使用。
1.2實驗過程中個人防護不到位學生到實驗室后,書包到處亂放,不穿工作服,甚至于吃東西、喝水。有一些學生不注意實驗動物操作技術,覺得實驗動物好玩,對實驗動物進行撫摸;或在實驗中抓持實驗動物方法不規范,出現被動物抓傷、咬傷的現象;對動物產生的分泌物、排泄物,如尿液、糞便等,不能及時、規范處理,增加受感染的機會。
1.3化學試劑及其廢棄物管理不善在管理過程中對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易制毒化學品存放和管理不當,容易引發事故。由于動物醫學實驗室化學品數量眾多、品種繁雜、性質各異,在儲存和使用過程中潛在著極大危險性,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失火、爆炸、中毒、環境污染等事故,危及師生的生命及財產安全[7]。在試驗后化學試劑類廢棄物沒有分類儲存,存在隨意丟棄或倒入下水道或扔到垃圾箱的現象,可能造成對環境的污染。
1.4實驗動物、組織以及受感染物品處理不規范動物醫學實驗室與其他普通實驗室很大的區別就是要經常、大量使用動物、動物尸體和組織,甚至于是含有病原菌的動物和組織,而這些動物尸體和組織可能使與它接觸的一次性手套、注射器、針頭等物品受到污染。這些廢棄物處理不當,會給周圍環境以及師生健康帶來很大的威脅。
2實驗室環境安全管理措施
2.1規范實驗室管理制度為了保證實驗室工作質量和環境安全,使實驗室管理管理有章可循,實驗室安全規章制度的建立是安全管理實施過程必不可少的。我校教學實驗室環境管理體系于2006年11月30日取得了ISO14001環境質量體系認證證書,2012年12月我院教學實驗室現通過了國家級動物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驗收。學院以ISO14001環境質量體系為標準,以國家級動物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驗收為契機,根據自身學科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適合運行管理記錄和文件[9]。日常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實驗室各種記錄和日志制度;儀器方面包括核查登記表、儀器的維修、使用借還等記錄;試劑使用方面包括有毒有害化學品、易致毒化學品、麻醉品等的保管、領用記錄,廢棄物處理方面,包括危險化學廢棄物的回收處置記錄、動物尸體組織的儲存和處理記錄、一次性實驗用品的處置記錄等。并將一部分制度上墻或上臺明示,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更有利于加強日常管理。
2.2加強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講解、安全政策的宣傳、安全案例的警示、安全措施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從思想上予以重視,提高執行政策的自覺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動性,防患于未然的過程[10]。中心每年分別對全體教工、研究生和本科生舉辦為期3d的安全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動物生物安全知識、實驗室化學品安全使用及防護、實驗室安全防火等內容。取得培訓合格證后,憑合格證進入實驗室。
2.3規范實驗室操作規范實驗室管理會大大提高實驗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實驗過程的可控性,保障實驗操作人員的健康安全,對培養學生嚴謹的科研精神、嫻熟的實驗操作和良好的實驗室安全意識非常必要,同時這也是實驗室質量控制的保障[12-13]。第一次試驗時首先對學生進行課程規范操作和注意事項培訓,在實驗過程中將產生的化學廢棄物按要求分類倒入不同的廢液桶,杜絕順手倒進水池;對產生的感染性動物廢料分別放入不同的特制塑料袋,在塑料袋外面貼上標簽,標明組織名稱,實驗名稱等信息,由實驗室管理處回收處理。給每個學生配備口罩、一次性乳膠手套等防護用品。規范動物實驗操作技術,動物實驗操作時盡量做到動作輕柔,小心操作,避免因抓取不當被動物抓傷、咬傷、撓傷,掌握常用實驗器械的使用方法,避免被實驗器械損傷等現象發生。
2.4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力度動物醫學實驗中心在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加強崗位責任制。理順管理體制、明確管理職能、落實安全責任制。中心建立了院系一級的安全管理體制,行政副院長為第一責任人。中心主任、副主任、實驗技術人員逐級簽訂“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書”,并結合ISO14001文件化的質量管理體系,做到“誰主管、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責任到人,每個實驗員有自己的安全管理責任區,直接管理本區域的安全工作”使環境管理從部分參與逐步轉向全員參與。
2.5改善實驗室安全硬件設施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需要要掌握動物的內臟器官、肌肉、骨骼等解剖結構,會用福爾馬林處理動物標本,由于福爾馬林易揮發,常常使實驗場所充滿有毒和異味廢氣,根據需要已配備了大功率通風系統,并保證通風換氣設備的正常運轉。對大功率用電的設備配備專用電線,定期組織后勤部門對線路進行維護。將傳染病實驗室、感染實驗室以及解剖實驗室從教學實驗室分離出去,分別建立了單獨的解剖樓和感染樓。專門配備高壓滅菌柜對實驗用品及生物廢棄品進行消毒。以消除實驗室之間的交叉污染和污染傳播,杜絕生物安全問題的發生。
2.6建立應急機制應急預案準備及演練。ISO14001體系要求對不同的災害和應急事件要有切實可行的預防方案,并保證方案的執行。實驗中心成立了事故應急小組,每個實驗室配備4~6個滅火器,對實驗人員和學生培訓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并對緊急情況下的逃生路線進行了模擬演練,對災害發生時的應對常識、簡單救護知識進行普及性培訓,盡量減少災害、突發事件的發生,在發生突發事件中,能夠正確處理,將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3結語
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工作人員所處理的實驗對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時,通過在實驗室設計建造、使用個體防護裝置、嚴格遵從標準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規程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確保實驗室工作人員不受實驗對象侵染,確保周圍環境不受實驗對象污染。
關鍵字:生物安全實驗室防護
.實驗室的生物安全問題
生物安全不僅是實驗室工作的需要,也是防止醫院感染、人畜共患病,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需要,更是防止外來生物危險因子侵入和反生物恐怖的需要。同時,實驗室生物安全還涉及公共安全。
...實驗室生物安全影響因素
.....氣溶膠產生包括離心、旋轉、勻漿、接種等環節。
....2潛在傷害注射器等銳器、酒精燈、玻璃器皿等引發的傷害。
....3標本的濃縮來自臨床、現場、培養、濃縮等環節。
....4毒株和細胞野毒、減毒、疫苗株、毒素產生等。
....5標準操作程序(SOP)
..2實驗室職業暴露感染的途徑
實驗室職業暴露可發生于實驗室工作或逗留的任何時間??赏ㄟ^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等方式傳播。
..3實驗室學生生物安全潛在風險影響因素
目前,臨床實驗室安全防護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實驗人員的安全意識。實驗人員對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認識是能否搞好安全防護工作的基礎。只有認識到位,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生物安全防護規章制度并付諸實施。臨床實驗室實驗人員必須從思想上對實驗室安全防護有深刻的認識,以科學的態度制定切實符合臨床實驗室實際情況的安全防護措施[3]。
2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現狀
建立生物安全管理體系首先要領導高度重視。領導在思想上認識到該體系的建立有利于本單位的管理和發展,確保不發生重大實驗室生物安全事故;讓職工充分理解一套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是規范實驗操作,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到危害的一種有效保護。其次建立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既要滿足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法規的要求,又要滿足實驗室認證、認可機構、法定管理機構的要求,還要考慮與單位的其他體系兼容性,應是一個多方位相互相容的管理體系。
2..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概念
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是指為實施生物安全及質量管理所需的組織結構、程序、職責、過程和資源。組織結構是實驗室為實施生物安全相關工作按一定的格局設置的部門,并明確隸屬關系和相互聯系及協調方式,是實現生物安全管理方針和目標的組織保證;程序是為實施某項生物安全活動所規定的途徑,為完成某項具體工作所遵循的規定;職責是規定各個部門和相關人員的崗位職責,承擔的任務和責任,以及在工作中失誤應負有的責任;過程是將輸入轉換成輸出的一組彼此相關的資源和活動,輸入是實施過程的基礎,輸出是完成過程的結果,該過程應是增值的,其價值的來源就是過程投入的資源和活動所應產生的結果;資源是指人力資源、財務資源、物資資源、時間資源、信息資源,它是管理體系的硬件,是其運行的物質基礎。
2.2生物安全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的學習
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要符合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的要求。建立的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必須滿足國家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的要求。因此,首先要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學習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與實驗室資質認定和實驗室認可建立的管理體系相比,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涉及的法規、標準更多。實驗室資質認定滿足《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實驗室認可滿足《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7025:2005)[.0]和《實驗室認可準則在微生物檢測領域的應用說明》(CNAL/AC05:2003)[..]。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既要滿足實驗室認證認可的要求,又要滿足實驗室生物安全涉及的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實驗室生物安全涉及的相關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9489-2004),《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WS233-2002),《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人間傳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和實驗活動生物安全審批管理辦法》,《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尸體解剖查驗規定》,《醫療廢物管理行政處罰辦法》,《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技術規范(試行)》,《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識規定》,《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GB50346-200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環境管理》等。
3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實施、運行與改進
管理體系建立并運行后,日常的監督是不可缺少的,并做好監督記錄。監督記錄不僅要記錄日常工作中的符合性結果,還要記錄工作中出現的差錯現象,同時提出糾正措施,并加以改進。內、外部審核是管理體系實施與維持的重要環節,通過對體系的符合性、實施性和效果性的內、外審核,找出問題并針對這一類問題進行整改。管理評審在管理體系的實施、維持與改進上起著重要作用,質量方針與目標必須由設立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并對管理體系的有效性與適宜性做出評價,同時對出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決定。能力驗證在管理體系運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實驗室間的技術比對、能力驗證是衡量單位技術水平的有效方法,是履行科學、準確、公正、客觀的質量方針、追求技術進步為目標的實踐工作。開展質量控制是維持管理體系良好運轉的一個關鍵因素。進行質量控制的方式有很多,除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質量考核外,同級之間可以進行實驗室之間的比對。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在標本的收集、運送、分離培養、鑒定過程中所選用的染色液、培養基、試劑、診斷用品、細胞、雞胚、動物應符合有關規定要求,嚴格控制試劑質量,按照實驗技術規范要求選用相應等級的檢驗試劑,與檢驗結果密切相關的試劑在使用前應用符合性檢驗等方面進行質量控制,要對培養箱、低溫冰箱等實驗設備進行定期檢查、維護和校正,對標準菌毒種進行檢查、定期傳代等。質量記錄是闡明所取得的結果或提供所完成的活動的證據。對所做的事情都應進行詳細記錄,沒有記錄就等于沒有做,環環相扣。如從最后的報告結果可溯源到儀器設備的使用、培養基的配制記錄等。在管理體系的運行中客戶的抱怨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客戶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是上帝,只有樹立服務意識,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對客戶做到安全、熱情、周到、廉潔的服務,才能提高客戶的滿意率,提升單位的信譽度。持續改進使生物安全管理體系不斷完善、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管理體系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持續改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建立和運行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宗旨,是單位的一個永恒的目標。我們既要重視日常的改進活動,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找到問題的根源,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減少錯誤的發生,使改進活動得以持續,也要重視重大的改進活動,如對管理體系文件中不合理的要素進行修改,對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全面評價等,使管理體系不斷地得到完善。
參考文獻:
[.]實驗室生物安全國內外法規和標準匯編[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
[2]張曉曦,曾照麗,等.如何做好基層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6,16(9):1116.
[3]楊鳳華.基層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模式初探[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7,.7(1):137-138.
[4]羅成旺,盧金星.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進展與對策[J].中國流行病學雜志,2006,27(.2):1093-1094.
[5]劉行可,牛建軍.疾控機構建立適應多種資質認證認可管理體系方法的探討[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6,22(6):483-484.
[6]WHO.LaboratoryBiosafetyManual,3rdrevisededition,2004.
[7]Canda.TheLaboratoryBiosafetyGuidelines,3rdEdition,2004.
[8]USA.BiosafetyinMicrobiologicalandBiomedicalLaboratories,CDC/NIHpublication,.999.
[9]祁國明.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0]ISO/IEC.7025:200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CNAL/AC05:2003.實驗室認可準則在微生物檢測領域的應用說明[S].
1.1實驗室資源共享率低
我國的實驗室管理的模式也仍然較為傳統,沒有創新性。由于實驗室追求自給自足的管理模式,實驗室儀器設備存在重復購置的現象,而且實驗室的開放程度低,使得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低,不利于資源共享,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大型儀器利用率很難達到標準利用率,甚至有少數大型儀器購置后未投入使用。
1.2實驗室管理運行效率低
目前我國科研實驗室設置有兩種主要模式:一種是以醫院為主體,按專業性或重點研究項目設置一或幾個不同層次的開放性實驗室;二是隸屬于各科室,由各臨床學科帶頭人或學科骨干領導直接參與實驗室管理與研究,這種??茖嶒炇野凑铡靶《薄胺稚⑿汀钡墓芾砟J桨l展,已經不再適應新的形勢,它的主要缺點是存在實驗室重復建設、儀器設備重復購置、人才結構失衡、實驗室運營效率低下等問題。為確保科研工作安全高效的開展,各類實驗室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制訂了一系列實驗室管理的規章制度,包括實驗室安全防護制度、實驗室開放制度、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辦法等,以便對實驗室操作和管理人員、儀器設備、器皿耗材等進行統一有序的管理。但是,由于缺乏崗位專人負責制,規章制度設定之后沒有執行,形同虛設。
2對策與實踐
為適應當前新型科技體制,進行實驗室管理體制的改革與管理模式的調整,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新型實驗室運行機制,應以資源共享、優化配置、優勢互補、學科交叉、開放運營和信息化管理為目的。作者對新形勢下的實驗室管理方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研究,現歸納如下:
2.1加強學科帶頭人和實驗室專職技術人員的培養
根據上級單位的要求及實驗室自身發展的需要,實驗室的運營和管理實行依托單位領導下的實驗室主任負責制。實驗室主任全權負責實驗室建設、運行和管理工作。另設立主任助理1名,協助做好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研究隊伍由固定人員和流動人員組成,按需設崗,按崗聘任,建立公平競爭與科研人員合理流動的機制。固定人員以學科帶頭人、研究助理和技術人員等為主,按實驗室所設研究方向公開聘任。在年齡結構上,應著力建設由老年、中年和青年構成的合理梯隊,發揮各自的優勢。針對實驗室專職技術人員收入相對偏低、職稱晉升困難等問題,應完善科研人員的績效考核機制,實行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結合制度,將科研人員的薪資待遇和實際工作效能掛鉤,實行績效考核,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2完善儀器設備購置及管理制度
制度建設是統一意志、規范行為、開展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據。實驗室管理的重要方面是健全各項制度,應采取“集約化管理、開放式使用”的模式,充分利用優勢資源,盡可能為科研人員創造更好的科研條件。在儀器設備購置上實行統籌管理和統一調配,提高資源利用率,避免浪費,節約投資資金。實驗室應建立一套適合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的運行機制,實行儀器使用預約制度,使之充分有序地共享使用。建立完善的常規儀器設備使用管理維修制度,應明確儀器設備管理員和使用人的職責,建立專人負責制,定期檢查和維護儀器設備,對其建立使用、維護檔案,對于儀器損壞及時追究責任。同時,實驗室應對新進實驗室的操作人員進行儀器設備使用培訓并邀請專業人員舉辦大型儀器培訓講座,有助于實驗室操作人員對儀器設備的正規操作,減少設備的各種故障,延長有效壽命,降低維修費用。為了確保因錯誤使用導致的儀器損壞,在儀器上應貼有簡便易學的儀器正常操作流程圖并附有詳細、醒目的操作流程說明。
2.3實施開放式運營管理,促進資源整合
設立開放課題是實驗室促進學術交流和學科交叉、建設開放型研究開發基地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實驗室設備利用率的有效措施。要充分發揮實驗室的綜合功能,充分利用實驗室的技術和設備優勢,開放實驗室,做到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實施對外開放,包括院內、院外甚至省內外。應注重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從而形成新的科研視角,激發新的科研潛能。同時加強與企業的多方協作,使課題經費的來源多元化,也有利于形成“產學研”一體化,促進轉化醫學的發展。鼓勵學科交叉和科技創新。設立“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開放課題招標指南,面向社會招標研究課題。這樣一方面有助于人才引進,另一方面加強了學術交流,推動了技術革新。
2.4建立和健全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