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9 22:52:36
序論:在您撰寫集資風險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籌資風險既有舉債本身因素的作用,也有舉債之外因素的影響。規避籌資風險應確定最佳資本結構,合理安排籌資期限組合方式,風險轉移等。不少企業為了在激烈市場竟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不斷擴張經營,籌資活動日益增加,認識籌資風險,并加以控制防范,是企業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企業籌資風險又稱財務風險,它是指企業因借入資金而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一般企業籌集資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從而實現財務管理目標。企業為了取得更多的經濟效益而進行籌資,必然會增加按期還本付息的籌資負擔,由于企業資金利潤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確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從而會使企業資金利潤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業決策正確,管理有效,就可以實現其經營目標。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市場行情的瞬息萬變,可能導致決策失誤,管理措施失當,從而使得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了籌資風險。
一、籌資風險的形成原因
企業的籌資風險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資本結構不合理。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是企業籌資決策的核心。資本結構不合理,資金周轉慢,當債務到期時,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從而引起財務風險。企業的融資方式、融資金額、融資期限等都影響著企業的資本結構,從而決定了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是否穩定以及未來的財務風險與破產風險。
2籌資方式選擇不當
目前在我國,可供企業選擇的籌資方式主要有銀行貸款、發行股票、發行債券、融資租賃和商業信用。不同的籌資方式在不同的時間會有各自的優點與弊端,如果選擇不恰當,就會增加企業的額外費用,減少企業的應得利益,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而形成財務風險。:
3.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本身所固有的風險,其直接表現為企業息稅前利潤的不確定性。經營風險不同于籌資風險,但又影響籌資風險。當企業完全采用股權融資時,經營風險即為企業的總風險,完全由股東均攤。當企業采用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時,由于財務杠桿對股東收益的擴張性作用,股東收益的波動性會更大,所承擔的風險將大于經營風險,其差額即為籌資風險。如果企業經營不善,營業利潤不足以支付利息費用,則不僅股東收益化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嚴重時企業將喪失償債能力,被迫宣告破產。
只有在企業負債經營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導致企業的籌資風險,而且負債比率越大,負債利息越高,負債的期限結構越不合理,企業的籌資風險越大。另一方面,雖然企業的負債比率較高,但企業已進入平穩發展階段,經營風險較低,且金融市場的波動不大,那么企業的籌資風險相對就較小。
二、籌資風險的防范
負債經營是現代企業的主要經營手段之一,運用得當會給企業帶來收益成為發展經濟的有利杠桿。但是,如果運用不當,則會使企業陷入困境,甚至會將企業推到破產的境地。因此,企業對負債經營的風險應有充分的認識,必須采取防范負債經營風險的措施。
1.優化資本結構
最佳資本結構是指在企業可接受的最大籌資風險以內,總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這個最大的籌資風險可以用負債比例來表示。所以確定最佳資本結構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確定適度的負債數額,保持合理的負債比率,以實現風險與報酬的最優組合。一個企業只有權益資本而沒有債務資本,雖然沒有籌資風險,但總資本成本較高,而且無法獲得因債務經營帶來的財務杠桿利益,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債務資本過多,則企業的總資本成本雖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可能會因此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從而導致籌資風險加大。因此,企業應自覺地調節資本結構中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的比例關系,確定一個最佳資本結構。在資產利潤率上升時,調高負債比率,提高財務杠桿系數,充分發揮財務杠桿效益;當資產利潤率下降時,適時調低負債比率,以防范財務風險。
2.合理安排籌資期限
按資金運用期限的長短來安排和籌集相應期限的負債資金,是規避風險的對策之一。企業必須采取適當的籌資政策,即盡量用所有者權益和長期負債來滿足企業永久性流動資產及固定資產的需要,而臨時性流動資產的需要則通過短期負債來滿足。這樣既避免了冒險型政策下的高風險壓力,又避免了穩健型政策下的資金閑置和浪費。同時,企業要根據負債的情況制定出還款計劃,使其具有一定的還款保證。
3.建立風險預測體系
企業籌資中存在的風險
1.決策失誤。
投資項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決策失誤項目失敗或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產能力,無法盡快地收回資金來償還本息,會使企業承受巨大的財務危機。
2.負債的利息率。
利息率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企業資金成本的大小。在同樣負債規模的條件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企業所負擔的利息費用支出就越多,企業破產風險也就越大。尤 其當國家實行“雙緊”政策,即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時,貨幣的供給量萎縮,貸款的利息率提高,企業此時籌資成本增加,企業所負擔的經營成本提高,這樣 企業就要承擔較大的籌資風險。
3.企業經營活動的成敗。
負債經營的企業,其還本付息的資金最終來源于企業的收益。如果企業經營管理不善,長期虧損,那么企業就不能按期支付債務本息,這樣就給企業帶來償還債務的壓力,也可能使企業信譽受損,不能有效地再去籌集資金,導致企業陷入財務風險。
4.負債規模過大,資本結構不當。
負債規模是指企業負債總額的大小或負債在資金總額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企業負債規模越大,利息費用支出越多, 由于收益降低而導致喪失償付能力或破產的可能性也就增大。負債比重越高,意味著企業借入資本比例越大,資產負債率越高,導致企業的財務杠桿系數增大,股東收益變化的幅度也隨之增加。財務杠桿利益越大,伴隨其產生的財務風險也就越大。
5.籌資方式選擇不當。
目前在我國,可供企業選擇的籌資方式主要有銀行貸款、發行股票、發行債券、融資租賃和商業信用。不同的籌資方式在不同的時間會有各自的優點與弊端,如果選擇不恰當,就會增加企業的額外費用,減少企業的應得利益,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而形成財務風險。
6.負債期限結構不當。
這是指企業所使用的長短期借款的相對比重,一方面是指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資金和償還負債的時間安排。若長、短期債務比例不合理,還款期限過于集中,就會使企業在債務到期日還債壓力過大,資金周轉不靈,從而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7.信用交易策略不當。
在現代社會中,企業間廣泛存在著商業信用。如果因對往來企業資信評估不夠全面而采取了信用期限較長的收款政策,就會使大批應收賬款長期掛賬。若沒有切實、有效的催收措施,企業就會缺乏足夠的流動資金來進行再投資或償還自己的到期債務,從而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
防范企業籌資風險的措施
1.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
企業在日常財務活動中必須居 安思危,樹立風險觀念,強化風險意識,抓好以下幾項工作:①認真分析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變化情況,使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理財活動中能保持靈活的適應能力;② 提高風險價值觀念;③設置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置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財務管理的各項工作;④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斷 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
2.優化資本結構。
最優資本結構是指在企業可接受的最大籌資風險以內,總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這個最大的籌資風險可以用負債比例來表示。一個企業只有權益資本而沒有債務資本,雖然沒有籌資風險,但總資本成本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債務資本過多,則企業的總資本成本雖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籌資風險卻加大了。因此,企業應確定一個最優資本結構,在融資風險和融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只有恰當的融 資風險與融資成本相配合,才能使企業價值最大化。
3.保持合理的現金儲備,確保企業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
現金是企業資產中流動性最強的資產,現金持有量過少而無法保證企業的正常支出,企業就會因資金短缺發生籌資風險;反之,企業持有的現金越多,企業的支付能力就越強。但是現金是收益能力和增值能力較低的資產,如果企業持有過多的現金,必然失去了用這 部分現金投資的機會,造成資金的機會成本過大,從而降低企業資產的盈利能力和資產利潤率。因此,企業必須合理預測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現金需求和支付情況,確 定合理的現金儲備。
4.加強存貨管理,提高存貨周轉率。
存貨是企業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較弱的資產,如果存貨在流動資產中比重過大,就會使速動比率很低,從而影響企業的短期變現能力,因此要通過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和生產經營流程,使企業存貨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
5.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加快貨幣資金回籠。
應收賬款是被債務人無償占用的企業資產。不能及時收回應收賬款,不僅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和使用效率,還可能造成企業資產無法收回而形成壞賬損失。因此,企業應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通過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確定客戶的資信等級、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確定合理的應收賬款比例、建立銷售責任制等措施,積極組織催收,減少在應收賬款方面的資金占用,加快貨幣資金回籠。
6.保持和提高資產流動性。
企業的償債能力直接取決于其債務總額及資產的流動性。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需要和生產特點來決定流動資產規模,但在某 些情況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對地提高資產的流動性。企業在合理安排流動資產結構的過程中,不僅要確定理想的現金余額,還要提高資產質量。通過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本期到期債務)、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現金凈流量÷債務總額)及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等比率來分析、研究籌資方案。這些比率越高,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
7.合理安排籌資期限的組合方式,做好還款計劃和準備。
企業在安排兩種籌資方式的比例 時,必須在風險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按資金運用期限的長短來安排和籌集相應期限的負債資金,是規避風險的對策之一。企業必須采取適當的籌資政策,即盡量用 所有者權益和長期負債來滿足企業永久性流動資產及固定資產的需要,而臨時性流動資產的需要則通過短期負債來滿足。這樣既避免了冒險型政策下的高風險壓力,又避免了穩健型政策下的資金閑置和浪費。
8.先內后外的融資策略。
內源融資是指企業內部通過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而形成的資金來源和產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資金來源。企業如有資金需求,應按照先內后外、先債后股的融資順序,即:先考慮內源融資,然后才考慮外源融資;外部融資 時,先考慮債務融資,然后才考慮股權融資。自有資本充足與否體現了企業盈利能力的強弱和獲取現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資本越充足,企業的財務基礎越穩固,抵御 財務風險的能力就越強。自有資本多,也可增加企業籌資的彈性。當企業面臨較好的投資機會而外部融資的約束條件又比較苛刻時,若有充足的自有資本就不會因此 而喪失良好的投資機會。
9.建立風險預測體系。
企業應建立風險自動預警體系,對事態的發展形式、狀態進行監測,定量測算財務風險臨界點,及時對可能發生的或已發生的與預期不符的變化進行反映。利用財務杠桿控制負債比率,采用總資本成本比較法選擇總資本成本最小的融資組合,進行現金流量分析,保證償還債務所需資金的充足。應做好企業的財務預測與計劃,作好各種預算工作。在對外部資金的選擇上應從具體的投資項目出發,運用銷售增長百分比法確定外部籌資需求??梢詮囊酝慕涷灣霭l,確定外部資金需求規模;也可以進行財務報表分析,使各項數據直觀準確,量化資金數額,由于這種方法比較復雜,需要有較高的分析技能,因而,應在籌資 決策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運用。準確的財務預算對于防范和規避企業的籌資風險具有重要作用。企業根據短期的生產經營活動和中長期的企業發展規劃,預測出自己對資金的需求,提前做好財務預算工作,安排企業的融資計劃,估計可能籌集的資金量。
企業籌資中存在的風險及防范措施相關文章:
1.淺談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2.財務管理存在的風險及控制措施
3.企業財務管理的風險及防范
4.企業風險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融資機制主要指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方式,由風險投資企業的類型所決定。根據投資方的屬性,這些高科技中小風險投資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包括五種類型:
(一)以政府出資為主導風險
投資公司的投資這類風險投資公司主要由地方財政出資,地方科技行政部門負責組建,目的在于推動本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政府出資的投資公司在我國投資公司體系中占據主體性地位。
(二)大公司所屬的風險
投資公司的投資這類風險投資公司主要由上市公司和投資銀行通過獨資、參股或控股的方式建立,而上市公司組建風險投資公司的現象更為常見,為企業的核心業務提供戰略協同。
(三)證券公司所屬的風險
投資公司投資2001年6月20日,中國證監會了《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第23條第6款規定:證券公司經中國證監會的批準可以發起、設立或參股風險投資公司。一般而言,券商風險投資公司具有較強的資本運作能力,比較重視后期的投資。
(四)民營及混合型風險
投資公司的投資這類證券公司的資本結構包括民間資本與上市公司資本的混合、民間資本與國有資本的混合兩種主要形式。目前,我國純粹民營的風險投資公司數量有限、融資規模較小,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民營風險投資公司在我國風險投資市場上的位置日益顯著。
(五)外資風險投資公司與合資風險
投資公司的投資2003年3月1日,科學技術部等六部委聯合制定了《關于外商投資風險投資企業的管理規定》,為中外合資風險投資公司創造了組建、生存與發展的條件。目前,我國外資及合資風險投資公司已達數十家,包括跨國公司的風險投資公司、傳統的國家風險投資公司、國際投資銀行的風險投資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風險投資公司。我國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融資機制具有多樣性,政府、大公司、證券公司、民營企業與外資風險投資公司等均可以向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提供資金。在我國,由于養老基金規模不大,并受到現行經濟政策的約束,不可能大規模用于風險投資。保險公司的資金規模較小,資金用途受到特殊的限制,無法用于企業的風險投資。國有商業銀行由于長期受到不良貸款的困擾,近年來奉行穩健的信貸資金政策,對風險投資持有謹慎的態度。相比之下,國外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資金來源渠道較多,除政府、大公司、證券公司、外資機構等投資主體外,商業銀行、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富有的個人及家庭等均可提供風險資本。在美國與歐盟地區,政府所提供的風險資本較少,主要來源于養老基金與商業銀行等資金機構。在美國,風險資本的形成主要來源于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等資金機構,約占風險資本總量的一半以上,而在歐洲,商業銀行是風險資本的最大投資方,為風險企業提供三分之一以上的風險資本。
二、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風險投資機構的職能分析
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是風險投資機構與高科技中小企業相結合的產物,風險投資機構對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運營機制存在著直接的影響。在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成長過程中,風險投資機構的職能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一)解決高科技中小風險
企業的資金來源問題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資產規模較小,信用記錄欠缺,自身擔保的實力較弱,但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管理風險卻較突出,因此,銀行等金融機構不愿對其進行放款,導致融資難的問題一直存在。風險投資是一種中長期的股權投資,不是關注項目的短期盈利和安全性,而是項目的成長性,因而能夠彌補傳統融資的缺口。
(二)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性的人力資本
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系列技術問題或管理問題,而風險投資機構擁有一批訓練有素的專業化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可以對風險企業提供各種支持。
(三)參與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管理
風險投資機構參與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管理的目的不是自己經營企業,而是要從財務戰略、技術戰略和營銷戰略等發展戰略來促進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成長,以便最終能夠以較高的價格退出中小風險企業。同時,風險投資機構通過對中小風險企業的全方位管理,可以實現對企業運用機制的監控,從而降低人風險。
(四)扶持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技術創新
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產品的替代性較強,替代時間也較短,企業必須不斷增加研發投入才能維持其相對技術優勢。
三、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立項評審機制分析
目前,我國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風險資本形成主要以政府投資為主,因而,政府投資的立項評審機制在主體上代表了我國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立項評審機制。我國大部分國家級科技計劃,除了創新基金外,對項目的評審基本都是采用地方科技廳(局)或經濟發展局推薦,報科技計劃管理單位,由管理單位組織專家評審,再報送評審委員會最終確定是否立項,而評審委員會一般由財政部、科技部等主管部門的相關人員組成?,F有的評審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但也存在著一些弊端:一是造成地方推薦單位對項目缺乏把關,不管好壞項目全往上報。二是項目的立項決策過多依賴于專家的意見,導致評審偏差或失誤較大。具體原因有:對專家缺乏約束機制,專家并不對自己的評選結果負責任。在很多場合,專家的知識面也有限,不足以應付項目評審的需求。在極端的情況下,專家并不了解一些新技術,可能導致前景較好的項目被否決。專家的實踐經驗不足,過于拘泥于書面知識。許多專家來自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偏向于技術和財務,實踐技能薄弱。
四、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經濟功能分析
論文摘要:面對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多渠道地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已成為共識。作為權益資本的風險投資可以有效地幫助具有成長性的中小企業度過資金難關,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本文以現代企業理論為視角,從交易成本理論、產權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三個方面分析風險投資的運行機制,這有助于我們更深入了解風險投資以及什么樣的制度安排能夠提高風險投資的運行效率。
我們對風險投資的研究建立在現代企業理論的框架下從交易成本理論、產權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出發,分析什么樣的制度安排能夠提供風險投資的運行效率,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風險投資,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一、風險投資與交易成本
從交易成本的角度來看,風險投資的交易成本是很高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風險投資家尋找好的投資項目以及審慎調查、簽訂合同的費用;創業者尋找風險資本的費用,因為融資是一次消耗大量精力和時間的過程,可能要和10—40家風投溝通后才能尋求到合適的投資方;投資后風險投資家參與企業管理監督,提供增值服務的費用;合同出現問題后解決問題、改變條款或從企業退出所花費的費用;資產的專用性所引起的費用,這是由于風險投資是一種權益資本,從資本的介入到資本的退出需要很長的時間,導致其流動性差、專用性強,發生昂貴的交易成本。
二、風險投資與企業產權和人力資本
產權制度提供了一套行為規則促使人們將外部性內在化。按照諾斯等人的看法,有效率的產權安排通過使人們活動的私人收益率接近社會收益率而對商業活動產生激勵,從而促進經濟增長。技術創新的發生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有效率的制度安排特別是產權安排和創新的結果。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和非人力資本產權的融合,是最有效的所有權制度安排,其實現形式就是企業所有權的共同分享和共同治理。對于高科技企業而言,這一制度尤為重要。在高科技企業中,企業家、關鍵技術人員作為高存量人力資本所有者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發揮了比在普通企業中更為重要的作用。同時,企業家、關鍵技術人員的活動也是難以監督的,或監督的成本很高,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分享企業的所有權。
實踐中,在風險企業特別是高科技風險企業里,企業家、關鍵技術人員擁有股權是一個普遍現象,有些技術開發企業甚至將持股權制度擴展到全體員工,雖然他們個人甚至作為一個整體持有的股權比例很低,在企業控制權方面的作用有限,但對他們個人仍能夠產生足夠的激勵作用。美國微軟公司員工工資水平并不高,但主要的研究開發隊伍相當穩定,原因之一是微軟實行的員工持股制度,微軟已有數百位億萬富翁。美國硅谷在高科技創新方面的巨大成功與人力資本產權制度的創新密不可分。硅谷通過技術配股、股票期權、職工配股等形式,使公司的技術人員成為股東,股票上市后,職員一夜之間可能成為百萬富翁。這種收入分配機制產生了巨大的激勵作用,人們全身心投入技術創新,新的發明和專利不斷產生。在國外風險資本介入較深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企業家、關鍵技術人員持股已經成為這些企業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三、風險投資與信息不對稱和委托
風險投資體系通常涉及投資者、風險資本家、創業者三方參與,他們是相互獨立的利益主體,通過風險資本這一樞紐構成了雙重委托的關系。
1.風險投資者與風險投資家的委托關系
首先,當風險投資家來募集資金時,風險投資者可能不知道對方從事風險投資業的經驗和能力,也不知道對方的品質和信譽。因而在簽訂協議時不知道收益和風險的分配是否合理;而風險投資家清楚自己的狀況,可能會爭取到更有利于自己的條款。其次,在協議簽訂后,風險投資家是否遵守協議中商定的條款,風險投資者很難知道或要花費很大的監督成本。如果投資失敗,風險投資者也很難知道是項目本身的問題還是風險投資家不努力或其它瀆職行為的緣故。
2.風險投資家與創業者的委托關系
就逆向選擇問題而言,一方面創業企業家更了解個人的能力、團隊的素質、投資項目質量、市場前景等等。這時處于信息劣勢的風險投資家只能基于市場上風險企業的平均質量來定價。于是,對于那些質量高于平均質量的企業來說,這相當于提高了他們使用資本的代價,而這些企業往往能夠以較低的代價尋找到其他融資途徑,結果是他們另覓他途。對于那些低于平均質量程度的企業來說,由于其難以尋找到其他融資渠道,會更熱衷參與交易。這樣市場上只留下質量程度較差的企業,企業的平均質量程度下降,風險程度提高,理性的投資者知道這一情況,于是便提高其風險補償,提出更苛刻的投資條件,這進一步加劇了逆向選擇,最終形成了質量低的企業對質量高的企業的驅逐。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有時風險投資家最初會錯過許多后來很成功的創業企業。另一方面對創業者來說,除了需要資金外,更需要風險投資家的增值服務,因而需要仔細了解風險投資家的背景信息,這時風險投資家擁有信息優勢。
道德風險方面,風險投資家的主要目標是追求資金的合理回報,為此要控制董事會影響企業重要決策,控制表決權,有更換管理層的權利。而創業者往往是項目的擁有者,本身可能就是技術專家,在企業技術開發、生產經營上擁有私人信息。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往往出于個人利益或企業單方面利益的考慮,他們可能會作出不利于投資者的選擇。國內有的企業甚至會提供假賬以騙取資金。
四、風險投資的制度安排
為了使具有高風險和高信息不對稱特點的風險投資有效率運作起來,就要形成風險分擔機制,減少參與各方的風險,在風險投資者、風險投資家及創業者之間建立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使相關各方的利益最大化行為一致,現實中,風險投資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制度安排。
1.風險投資注人之前
風險投資家一般在某一行業或領域具有相當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風險投資往往專注于特定行業的企業或處于特定發展階段的企業,這種制度安排大大降低了風險投資中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另外,風險投資在篩選項目時,會利用其廣泛的業務網絡(包括投資銀行、經紀商、律師、會計師、投資顧問等)來為之提供有關項目信息。為了從各種渠道提供的成千上萬個項目中篩選出符合自己標準的項目,還要前往企業對產品的技術性能、市場前景尤其是管理團隊進行深八調查。通過以上多道程序,才能較好克服項目篩選過程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可能產生的“逆向選擇”問題。
2.分階段投資
分階段投資是指將資本分期分批投入,在每一階段上的投入僅供這一階段發展的資金,在進入下一階段時,企業必須進行再次融資。這體現了風險投資的期權特征,即現階段的投資者有繼續為下一階段投資的權利而不是義務。投資者將對項日進行持續評估以決定是繼續投資還是延期,甚至終止投資,以控制風險,減少損失。
3.金融工具的選擇
一般而言,風險投資家多采用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債券和附帶認股權證的債券等復合型金融工具。其中,可轉換優先股是最為普通的一種形式。其優勢在于:(1)持有可轉換優先股可優先獲得固定的股息支付,并可在企業經營狀況良好時,通過轉換為普通股而分享企業利潤的增長。(2)可轉換優先股一般附有贖回條款,在出現對企業前景信心不足時,持有人可要求企業贖回股票,從而避免更大的損失,同時也對企業管理層強化了壓力和約束。(3)風險投資家即使以優先股形式持有股票,仍享有一定的對企業決策的投票權。
4.直接控制權安排
主要有三個方面:(1)參與董事會條款。風險投資家往往在企業的董事會中占主導地位,至少擁有一個席位,通過控制董事會來達到對企業的重大決策進行控制的目的。(2)投票權分配條款。風險投資家的投票權不受其投資形式的影響,并且控制權的分配不適用“一股一票”的原則,一般要求有多數投票權,甚至在重大事情上擁有一票否決權,即絕對控制權。(3)管理層雇傭條款。在企業經營不善時,風險投資家可以撤換管理層,并回購管理層持有的股份。參與管理的風險投資治理是一種相機治理模式:剩余控制權與剩余索取權是可以分離且不必完全對應。對于風險投資家而言,通過董事會席位或者合同賦予的特別條款對諸如企業發展的決策經營計劃、資產重組、財務控制、人事決策等方面施加影響,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控制企業而是為了降低風險,增加回報。如果企業家積極,則風險投資家可以采取“間接參與型”的管理方式。對于不善經營的企業家,風險投資家則是風險企業的積極投資者,因而契約中往往規定危機出現時風險投資家有解雇管理層的權力。沒有一個契約能夠詳細規定和預測風險投資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一切,除明確契約的保護外,參與管理是減少風險最有效的風險投資治理機制。
5.反稀釋條款
反稀釋條款是在股票分割、派股、資產重組等其他稀釋所有權情況發生時用來確保早期投資者利益的協定,有“完全棘輪”保護和“加權平均棘輪”保護兩種方式。
6.賦予管理層和關鍵技術人員更多的剩余索取權,實現“激勵相容”
主要通過兩種方式進行:(1)管理層和關鍵技術人員的股權安排。風險投資家雖然擁有對企業的控制權,但在初創階段一般只占公司5%一25%的所有權,一般為1O%,而往往會安排相當大一部分股份份額由企業管理層和關鍵技術人員認購或直接發放,從而使創業團隊擁有大量股份,促使其努力工作,使創業企業順利成長。另外,風險投資家往往持有優先股,而管理層持有普通股,并且其持股比例取決于經營的好壞,因為優先股的轉股比例不固定,隨著企業經營的好壞調整。企業管理層的收入結構中,股權收入是最主要的,企業盈利越高,則風險投資家的優先股轉成普通股的比例越低,但股價因為盈利提高而上升,可以保持較高的股票市值,管理層也獲得更多的股票份額和更高的股票市值。但如果企業經營不善,不僅轉股比例提高,管理者的持股比例下降,而且在支付優先股利息之后,普通股可分配的收益有限,管理層會遭受損失。這樣,企業經理層能夠分享企業利潤增長帶來的收益,同時承擔企業虧損帶來的損失,從而與風險投資家的利益形成一致,降低了委托關系中的道德風險。(2)管理層和關鍵技術人員的股票期權安排。管理層和關鍵技術人員在未來的固定期限內或當經營目標實現時,可以按照合約中約定的較低價格購買公司股票(通常是普通股),且有權在一定時期后將購入的股票在二級市場出售取得收益,但期權不可轉讓。這種安排激勵管理層和關鍵技術人員努力1:作以使企業價值最大化,從而使企業股價上升,如果到時股價高于執行價,企業家將執行期權,股價與執行價之間的差額就是收益。如果股價低于執行價,企業家可以選擇不執行期權,并不需承擔任何損失。通過以上制度安排,使得期權持有者將個人利益與企業業績緊密聯系在一起。如果他們提前離開企業,企業有權以賬面價值或事先約定的較低價格回購其擁有的股票,同時取消期權,這就是所謂的“金手銬”。股票期權對創業家而言,既是一種巨額補償和巨大激勵——以股票增值實現了人的剩余索取權又是一種嚴格約束——迫使創業家更加關心股票將來的價值,主動采取符合委托人即風險投資家利益的行為,關心企業的長遠發展,避免短期行為,從而實現激勵相容,減少成本,達到雙方利益的協調。
7.風險投資的組織形式
在美國,風險投資機構的組織形式通常為有限合伙制風險投資者為有限合伙人(LP),承擔有限責任,風險投資家充當一般合伙人(GP),承擔無限責任。它主要通過制定合理的報酬結構把一般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利益一致起來,激勵風險資本家。有限合伙制通常規定,一般合伙人出資1%,除收取風險基金1.5%~3%的年管理費外,還獲得投資所實現利潤的約20%作為回報,有限合伙人出資99%,取得風險投資基金收益的8O%。這種制度安排,比較充分地考慮了對風險投資家的利益激勵,為了追求自身利益,風險投資家將盡全力爭取成功。
有限合伙制的約束機制主要表現在風險資本家在合伙企業中所承擔的風險上,作為一般合伙人,風險資本家承擔無限責任,對企業的信貸和負債承擔無限責任,因而個人的財產處于風險之中。因此,有限合伙制合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委托問題可能帶來的危害性,盡可能地把有限合伙人與一般合伙人的利益一致起來。
8.投資后的參與
風險投資家通常在投資后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如幫助企業制定戰略計劃,為企業網羅人才,引入其他資金支持,輔導企業日常運作管理,定期了解企業銷售、財務、人事等方面的情況。這些活動可以進一步減輕信息的不對稱程度,使風險投資家保持對企業的了解,有助于對企業前景作出正確的判斷。相比國外而言,國內風險投資公司投入資金后會更深地介入被投資公司的日常管理,不僅因為國內創業者和公司管理不成熟,更嚴重的是因為有些創業團隊往往違反游戲規則。
9.退出機制安排
風險投資的退出渠道安排非常重要,風險投資者之所以愿意承擔巨大的風險,絕大多數都是受到了高額回報預期的驅動,而高額回報預期能否實現的關鍵在于能否及時且順利地將資金撤出、變現,以便投入到新一輪的資本增值活動中。風險資本能否順利退出對風險投資的最終成敗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要有三種退出渠道:首次公開上市(IPO)兼并與收購,破產清算。
(1)首次公開上市。IP0是風險投資者最愿意看到的退出方式,因為公開上市往往能實現公司價值的最大化,它的投資回報率通常極高。從創業者的角度來看,它既表明了金融市場對企業良好的經營業績的確認,企業獲得了在證券市場上持續籌資的渠道,取得了進一步發展的資金。同時,IP0也相當于為創業者提供了一個關于企業控制權的看漲期權合約。但是其弊端在于,對于風險投資家而言,在初創企業進行IP0之前的兩年,必須做大量的準備工作,要將公司信息向外界公布,使廣大投資者了解公司的真實情況,以期望得到積極的評價,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引起股價被低估。相對于其他退出方式,IPO的手續比較繁瑣,涉及法律、會計、中介等問題,退出費用比較高昂,并且風險投資家手中的股權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全變現,時間比較長。(2)兼并與收購。盡管其收益率比不上公開上市,但也是重要的退出途徑,風險投資者手中的股權可以很快變現,并且企業也不需向外界透露公司信息。這種退出方式在國內當前的經濟狀況下尤其重要,資本市場走向寒冬是一個原因,同時曾經被爆炒的創業板遲遲無法推出也導致這種退出方式受到歡迎。(3)破產清算。將賭注下在新創公司身上,期待能夠從股票發行中得到豐厚的回報。但誰的手中也沒有預知未來的水晶球,風險投資中失敗的企業數量要遠多于成功的企業,風險投資者的損失要靠成功企業的高額利潤來補償。
參考文獻:
[1]袁慶明.新制度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
[2]段文斌等制度經濟學——制度主義與經濟分析[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3]祝九勝.創業投資——制度分析與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4]張永衡.風險投資與產權制度[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D02
[5]文先明.風險投資中信息不對稱及風險分析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6]鄭君君.風險投資中的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7]張維迎.所有制、治理結構及委托一關系.北京:經濟研究,l996(9).
[8]王鳳榮.創業資本的制度創新分析[J].天津:南開經濟研究.2002(2).
(一)期間內含報酬率法的原理與運用
期間內含報酬率法(IIRR,interiminternalreturnrate)計算方便,原理簡單,它由傳統的投資評價方法—內含報酬率法(IRR,internalreturnrate)演繹得出。內含報酬率是使風險投資基金凈現值為零的報酬率,其公式為:
式(1)中,Ci是ti時期風險投資基金產生的現金流。在評價仍處于運作中的風險投資基金時,往往假定風險投資基金當期被解散,并可獲得相當于其投資企業凈資產價值(NAV)額度的凈現金流入。在各期的現金流都已明確的情況下,式(1)可寫為:
式(2)中,T為評價期風險投資基金已設立的年數;NAV為評價期風險投資基金的凈資產價值;Ci為評價期前風險投資基金在ti期產生的現金流;IIRR為評價期T風險投資基金的期間內含報酬率。
假設某風險投資基金創建于2001年3月1日,約定存續期為10年,2005年3月1日該基金擁有3個未上市企業股權,股權比率均為50%,這三個企業的凈資產價值分別為1500萬、1800萬和4500萬元。2002年、2003年和2004年這三年該基金的凈現金流分別為-1300萬、-1480萬、-2220萬元。利用式(2)計算該基金的期間內含報酬率為:
從上式可知,該風險投資基金在2001年3月1日到2005年3月1日間的期間內含報酬率為26.43%。期間內含報酬率可用來比較風險投資基金的收益狀況。如當期市場平均投資收益率為10%時,上例中該風險投資基金的收益則為市場平均收益的2.643倍,表明該基金的風險投資家因向受資企業提供增值服務而獲得了市場平均投資收益的2.643倍。
(二)期間內含報酬率法的局限性
運用期間內含報酬率法評價風險投資基金的效益,有計算簡單、受主觀因素影響少、易于操作等優點,但在運用中還應注意到以下幾點:
1.期間內含報酬率忽略了風險投資基金在評價期后投資產生的現金流,從而低估了風險投資基金的投資效益。式(3)表示風險投資基金在整個存續期間產生的現金流。由于風險投資基金在設立時都規定大約十年的存續期,因此,以評價期T為界,風險投資基金存續期間產生的現金流由三部分組成:風險投資基金在評價期T前所投資企業組合產生的現金流、評價期T仍存在的投資企業組合未來產生的現金流、未來新增投資產生的現金流。即:
計算期間內含報酬率所利用的風險投資基金在T期的凈資產價值(NAV)相當于式(3)中等號左邊的第二項,即T期風險投資基金擁有的投資企業組合產生的凈現金流。因此,期間內含報酬率法忽略了式(3)中等號左邊第三項,即風險投資基金在評價期后投資產生的現金流,從而造成了風險投資基金評價的整體低估。
2.風險投資基金成立后的最初幾年里,由于存在著較高的管理費用、啟動成本及對受資企業價值的保守估計,計算的期間內含報酬率較低。因此,計算期間內含報酬率時,還需利用歷史數據擬合校正系數,以校正最初幾年期間內含報酬率存在的系統性低估。由于我國風險投資基金設立的時間短、缺乏數據積累,難以對風險投資基金的各期期間內含報酬率擬合合理的校正系數,以實現風險投資基金內含報酬率的無偏估計。
內在年齡法
(一)內在年齡法的提出
風險投資基金的內在年齡法(internalage)是仿照人的生理年齡概念而提出的。風險投資基金與人類相似,從最初投資到最終兌資要經歷大約十年的約定生命期,但由于所投資企業的發展進程與退出時機不同,風險投資基金的資金回報速度與額度也各不相同。如A、B兩個風險投資基金同設立于2000年1月1日,到2006年1月1日,風險投資基金A已基本完成了預定的投資與兌資任務,實現了預期的投資回報;風險投資基金B卻因為所投資企業發展緩慢而仍不能回收資本。因此,風險投資基金設立后已經歷的年份也不能反映它的真實成熟程度。在風險投資基金最終完全清算的假定下,內在年齡法等于評價期風險投資基金投資比率與兌資比率之和的一半,以公式表示為:
式中,T為評價期,L為風險投資基金的生命期即約定存續期。
風險投資基金的內在年齡取值范圍在0到1之間,當風險投資基金在初設立時,投資項目尚未選定,資本投入和投資收入均為零,故其內在年齡為零;當風險投資基金接近規定解散期,各類資本投入均已完成,投資項目基本完成增值并已實現退出,此時內在年齡接近1。在實務中,總投資額可用風險投資基金設立時的資本承諾額近似表示;總收入中除包含評價期前各期收入外,還需估計當前及未來投資組合在基金完全清算前的收入,這可通過兩種方法實現:數量分析法,專家意見法。外部投資者不了解風險投資基金的真實投資狀況,一般采取數量分析法,即以評價期風險投資基金的凈資產價值和未履行資本承諾額(undrawncommitment)作為未來收入額的近似值。而基金管理者則可在專家評價投資組合未來收入的基礎上加和未履行資本承諾額來估計風險投資基金的未來收入。
假設風險投資基金A設立于2000年1月1日,設定資本承諾額為1000萬美元,約定期限為10年。到2006年1月1日,該基金已向企業組合投入資本600萬美元,實現收入1000萬美元;未履行資本承諾額300萬美元,當前風險投資基金的凈資產價值為1200萬美元,專家評價投資組合的未來收入為1500萬美元。則利用數量分析法計算該風險投資基金的內在年齡為:
利用專家意見法計算該風險投資基金的內在年齡為:
(二)內在年齡法的特點
內在年齡法雖不能像期間內含報酬率那樣提供明確的、可供比較的收益報酬率,但在運用中,卻具有獨特的魅力:
1.針對風險投資市場高度的信息不對稱性,向不同的信息掌握者提供了不同的估算方法,有較強的適用性。在風險投資基金的投資與收入方面,風險投資基金管理者能結合投資時間長短來測算風險投資基金的現金流;內在年齡法在對風險投資基金未來收入的估算中采取了數量分析和專家意見兩類方法,使各類評估者都能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對風險投資基金作出最佳評價,并且評價結果不會相差懸殊。
2.對于風險投資基金管理者而言,內在年齡法不僅是評價風險投資基金運行狀況的有效手段,而且是一種簡單有用的風險管理工具。風險投資基金管理者能借助內在年齡法迅速感知其所管理的每個風險投資基金的成熟程度,并根據風險投資基金的成熟期歸類投資組合,檢查設立年份相同但嚴重脫離平均內在年齡的風險投資基金所存在的問題。
3.內在年齡法在對未來收入的估計上將專家意見和量化模型有機結合,既克服了主觀判斷的隨意性,又避免了量化模型中數據的陳舊性,從而能更好地反映風險投資基金的內部狀況。
關鍵詞科技風險投資風險防范
所謂科技風險投資,是指把資金投向蘊藏著失敗危險的科學技術研究領域中的投資行為,主要是為沒有列入國家計劃通過自主開發的高技術成果產業化服務,旨在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轉化、實現產業化,以取得高額收益。其重要特征是“高風險、高收益”。一般而言,企業從研究開發到生產,再發展成為上市公司,都需要不斷注入資金,隨著風險從高到低,其投資數額由小到大。即,初期需要的資金雖少,但風險率極高,一旦成功,一般可獲得35%~50%的內部收益率,正是這種高風險、高收益的吸引,科技風險投資業方得以迅速發展。
1關于對風險的認識
風險是一種由不確定性或變化引起的,使結果與預期目標發生背離,從而導致利益損失的可能性。我們知道,風險的存在是客觀的,但其產生的原因和后果卻是相對的;風險是可以預測的,可以通過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做出估計;風險無法消除,但可以進行有效的控制;風險與效益共生,成正相關的特性。
2科技風險投資的風險承擔
科技風險投資在其實施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種風險,即:技術風險、市場風險、人員風險、經營管理風險、政策風險、財務風險、泄密風險等。本文主要從技術風險、市場風險、人員風險、經營管理風險方面加以分析。
2.1技術風險
一是開發技術所投入的資金、人力、物力、時間、精力尚沉淀在技術成果中,其投入是否能得到回收、增值,還需根據成果轉讓或轉化、產業化來決定,因而投入——產出的效益,盡管可預期,但畢竟是不確定、是具有風險的;二是技術開發的風險具有時滯影響,即技術風險將影響到市場風險和經營管理風險。比如,由于技術風險而導致的技術成果缺陷,有可能轉移到生成階段和市場階段,造成質量低下、次品率高、生成成本增加,進而構成新產品的銷售障礙與市場抵制;三是實踐證明,技術開發在技術階段、生成階段、市場階段的投入是增加的,投入的遞增意味著風險的遞增。由于積累投入的遞增,因而失敗的時間越后,開發者所面臨的風險越大。因此,科技成果的轉化往往存在很大的風險。
2.2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主要是由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市場的潛在性引起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難以確定市場的接受能力??萍硷L險投資產品都是市場上全新的產品,顧客難以及時了解其性能,對新產品的認識和接受有一個過程,因而對市場容量難以做出準確的估計;二是難以確定市場接受的時間。高技術產品的推出時間與誘導出需求的時間有一個時滯過程,這一時滯將導致企業開發產品的資金難以收回。比如,貝爾實驗室推出的圖像電話,過了20年才實現此技術的商業價值;三是難以預測創新產品擴散的速度。比如,1959年IBM公司預測施樂914復印機在10年內僅能銷售5000臺,而拒絕了與研制該產品的哈德公司的技術合作,然而復印技術被迅速采用,IBM失去了極大的市場;四是難以確定競爭能力。高新技術產品常常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如果產品的成本過高將影響其競爭力;生成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往往是小企業,缺乏強大的銷售系統,在競爭中能否占領市場,能占領多大份額,在事先是難以確定的。
2.3人員風險
人員風險指由于不可預測的因素或其他原因如自然災禍、車禍、疾病等而危及高新技術主要研制人員的生命或人員跳槽,而對高新技術產品的開發成功與否產生的風險。如美國硅谷著名的仙童公司在其主要技術人員相繼離去后,一蹶不振,始終未能東山再起。
2.4經營管理風險
經營管理風險指高新技術企業在市場經營過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變動而使企業受到損失的風險。這些因素有需求變化、售價變化、投入成本變化、固定成本的比重。如果企業的成本大部分是固定成本,則當需求下降時,企業的固定成本并不降低,所以經營風險較高。還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能否招聘和雇傭到足夠的合格員工。
3科技風險承擔的有價性
科技風險投資要冒如此多的風險,為何風險投資還方興未艾?實質上揭示了一個道理,就是風險承擔是有價值的。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的有價性逐步被人們所認識和接受。風險從根本上消除是不可能的,但風險決不意味著失敗,它指的是相對預期收益所可能付出的代價,投資者一旦獲得成功,可獲得極高的回報。從統計學的觀點來看,當一個科技項目的預期收益是普通項目的5倍,而它的預期風險是其他項目的4倍時,這樣的項目就值得風險投資;若風險公司投資5個項目,每個項目的預期收益都在普通項目的5倍以上,即使只有1個成功,也不會賠本,有2個成功便大發其財。這便是風險承擔的價值,道理雖簡單,進行投資決策時,得需要相當大的魄力??萍硷L險投資的風險防范
我們之所以愿意承擔風險,是因為將來可能有更多的預期收益。在保證最大可能的預期收益時,我們便要設法降低和規避風險,其主要途徑有:
4.1風險利用
企業的風險并不完全是壞事,有風險可以增強企業的適應能力,培養開拓精神,鍛煉競爭本領;有些風險還可以轉化為機遇,給企業帶來效益。美國蘋果公司是一個成功利用風險的例子。20世紀70年代初,蘋果公司還是小企業,有被吞并的危險,投入大筆的資金其風險是不言而喻的。但風險投資家費柴瓦爾丁偏偏頂著風險上,在夾縫中找冷門,依靠微電子技術起家,在短短10多年內從59萬美元發展到6億美元的跨國公司。蘋果公司在產品上選擇當時尚未為大公司注目、但有潛力和風險的微電子技術;在市場上,選擇大公司無意涉及、但有一定地位的小商業公司;在投資上,避開實力強的大公司,爭取小企業主的資金。這些靈活的策略都為蘋果公司爭取到風險投入和風險發展的雙重機遇。
4.2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是科技風險投資防范風險的一種常用方法,其主要途徑有兩個方面:一是向市場轉移。一旦發現風險就迅速將產品或設備拋入市場,以廉價優勢吸引客戶,加快脫手進程,以微利甚至小虧的代價減少風險損失;二是向非重要產業和部門轉移。在困難時“舍車保帥”,把重要項目所面臨的風險轉移到非重要項目。這種風險主體的轉移,可避免因風險而導致的大面積危機,減少風險損失。
4.3風險消化
市場風險是科技風險投資的一個主要風險,消化這一風險應擴大生產規模,降低單位成本;加速投產,縮短技術轉化過程;規范管理制度,壓縮非生產性消費等等。科學管理也是消化風險的重要環節。
4.險組合、風險分散
把具有不同風險概率的科技開發經營項目加以合理組合,使發生風險造成的損失部分能得到其他未發生風險部分的項目收益的補償,“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就是這個道理。風險分散的另一種方法是,讓多個投資者共同投資,共同承擔風險,這對投資者來說可以減少風險損失。4.5風險回避
對已發生的風險機會較大的開發經營項目,有意識地回避或轉向,減少開發活動承擔風險的可能性。當一個新產品開發方案遇到較大風險時,可以改變原有方案,或采取多方案開發,以此繞過可能有的不可克服的風險。值得說明的是,這種風險大是相對預期收益來說的,如風險大而預期收益更大,此時是否投資值得商酌。又如人員風險,我們在進行投資時要對主要技術人員簽訂嚴密的聘用或合作合同,防止人員變動所帶來的風險。
5建立和完善風險投資體系
風險投資機構通過資金投入和合理參與管理,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幫助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產業化技術,然后再售出股份或最終從企業效益中獲利。
關鍵詞:國際投資匯率波動外匯風險管理
1國際投資的概述
1.1國際投資的定義
國際投資(InternationalInvestment),又稱對外投資(ForeignInvestment)或海外投資(OverseasInvestment),是指跨國公司等國際投資主體,將其擁有的貨幣資本或產業資本,通過跨國界流動和營運,以實現價值增值的經濟行為。
1.2國際投資的內涵
國際投資的內涵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參與國際投資活動的資本形式是多樣化的。它既有以實物資本形式表現的資本,如機器設備、商品等,也有以無形資產形式表現的資本,如商標、專利、管理技術、情報信息、生產訣竅等;還有以金融資產形式表現的資本,如債券、股票、衍生證券等。
2、參與國際投資活動的主體是多元化的。投資主體是指獨立行使對外投資活動決策權力并承擔相應責任的法人或自然人,包括官方和非官方機構、跨國公司、跨國金融機構及居民個人投資者。而跨國公司和跨國銀行是其中的主體。
3、國際投資活動是對資本的跨國經營運活動。這一點既與國際貿易相區別,也與單純的國際信貸活動相區別。國際貿易主要是商品的國際流通與交換,實現商品的價值;國際信貸主要是貨幣的貸方與回收,雖然其目的也是為了實現資本的價值增值,但在資本的具體營運過程中,資本的所有人對其并無控制權;而國際投資活動,則是各種資本運營的結合,是在經營中實現資本的增值。
2外匯風險概述
2.1外匯風險定義
外匯風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外匯風險是指由于匯率、利率變化以及交易者到期違約和外國政府實行外匯管制給外匯交易者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或經濟收益,包括一切以外幣計價的經濟活動中產生的信用風險、結算風險、國家風險、交易員作弊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匯率風險。狹義的外匯風險是指在國際經濟貿易、金融活動中,以外幣調價的收付款項、資產與負債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或獲得意外收益,又稱匯率風險。
2.2外匯風險的類型
根據外匯風險的作用對象及表現形式,外匯風險可以劃分為交易風險、會計風險(折算風險)①和經濟風險三類。
1.交易風險:交易風險指一個經濟實體在其以外幣計價的跨國交易中,由于簽約日和履約日之間匯率導致的應收資產或應付債務的價值變動的風險,是匯率變動對將來現金流量的直接影響而引起外匯損失的可能性。
2.會計風險:從會計角度出發,外匯風險主要指匯率變動對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影響,這類風險基于賬面價值,主要反映匯率波動帶來的實際損失和會計處理中出現的賬面損失。②
3.經濟風險:經濟風險是指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化對公司未來國際經營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量產生影響的一種潛在風險。
3國際投資的外匯風險管理
3.1進行國際投資外匯風險管理的原因
從事國際投資通常在國際范圍內收付大量外匯或擁有以外幣表示的債權債務,或以外幣標示其資產與負債的價值。各國使用的貨幣不同,加上國際間匯率頻繁波動,給外匯持有者或使用外匯者帶來不確定性,即帶來外匯風險。③而正因為存在利率的波動所造成的外匯風險,有可能導致國際投資的的失敗,并影響企業的信用等級,因此在國際投資中進行外匯風險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進行外匯風險管理的方法
3.2.1交易風險:
在企業管理中,交易風險管理方法通常有一下兩種:
(1)識別凈交易風險暴露與貨幣保值。識別各種貨幣的凈交易風險暴露,是跨國公司做出任何有關保值決策的首要條件。只有在此基礎上,跨國公司才能在整體上預測和掌握在未來的確定時期內每種貨幣預期的凈頭寸。但跨國公司所采取的整個保值措施,旨在消除子公司間的頭寸地位,從而減少甚至抵消交易風險,因此不需要對單個子公司的資金投村進行保值。
(2)消除交易風險暴露的保值措施。跨國公司采取的任何可以完全或部分消除外匯風險的技術都為保值措施。外匯市場上各種形式的風險管理工具為跨國公司的交易風險暴露提供了現成的技術,包括:遠期合同法、期貨合同法、貨幣市場保值、貨幣期權保值、貨幣互換、提前與滯后策略、交叉保值、轉移定價調整、計價支付貨幣的調整選擇、搭配和配對以及貨幣多樣化組合等。其中,前五類為消除交易風險的保值措施,后幾類為減少交易風險的保值措施。
3.2.2折算風險(會計風險):④
在企業管理中,折算風險暴露的方法通常有三種:
(1)調整現金流量。資金調整包括改變母公司或子公司預期現金流量的數量幣種,以減少企業當地貨幣換算風險。在預期當地貨幣貶值時,直接的資金調整方法有出口用硬幣定價,進口用當地貨幣定價,投資硬幣證券,用當地貨幣貸款替代硬幣借款。間接的方法包括調整子公司間貨物銷售的專一價格,加速股利、服務費、使用費等支付。
(2)進行遠期外匯交易。
(3)風險對沖。風險對沖主要用于有一種以上外幣資金頭寸或需用同種貨幣沖銷原先頭寸的情況,一般要求跨國公司進行多種貨幣風險的對沖。通常對沖的方法包括:用一種貨幣的空頭抵消同種貨幣的多頭;對兩種有高度正相關的貨幣,用一種貨幣的空頭抵消另一種貨幣的多頭;對兩種負相關的貨幣,以他們的空頭或多頭進行相互抵消。
3.2.3經濟風險
相對于前文所述的折算風險與交易風險對跨國公司的經營果和現金流量產生的短期的、一次性的風險來說,經濟風險可謂“實際發生的深度風險”,對跨國經營所產生的影響也最大。不僅要考慮匯率波動帶來的一時得失,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匯率變動對企業經營的長期動態效應。從長期來看,經濟風險對跨國公司的競爭力產生直接影響,這些風險足可以使跨國公司陷入某種困境。假設一企業面臨較高的經濟風險,它未來的凈現金流量因此變得非常不穩定,影響到公司的真實償債能力,使公司的商業信用受損,客戶和供應商也可能因此轉向公司的競爭者,公司的供應和銷售鏈體系遭到破壞,無法保證持續穩定的生產經營。
能否避免經濟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預測能力。因經濟風險強調的是意料之外匯率波動所造成的損失,而意料之中的匯率波動是不會給企業帶來經濟風險的,因此預料的準確程度將直接影響企業在生產、銷售和融資等方面的戰略決策。經濟風險對企業的影響比交易風險和會計風險大,不但影響公司在國內的經濟行為與效益,還直接影響公司的涉外經營效益和投資效益。⑤
管理方法:
(1)調整經營戰略與營銷戰略⑥
針對匯率的長期性改變,跨國公司可以采取調整經營戰略與營銷策略,通過改變產品市場結構等途徑來維持其競爭力。匯率變化對市場份額的影響是通過影響成本和價格實施的。在國際市場上,子公司所在地貨幣貶值,會使子公司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相對下降,使子公司在定價策略上有較大的靈活性和在出口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實力。
(2)調整生產管理戰略
針對暫時性的匯率失衡,一方面,跨國公司可以調整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的采購渠道,當本國貨幣貶值時,公司應根據比較價格和替代可能性來尋找用國內投入替代進口投入的途徑,從而維持其生產成本穩定在原有水平上。
(3)全球經營多元化戰略
<1>經營地域的多元化在國際經營中,要避免使企業的海外商務活動過分的集中于某一國家或地區,使經營活動不斷向其他國家或地區拓展,使海外生產點的產銷活動盡量本土化等。
<2>產品結構的多元化實行產品結構的多元化,可以避免由于企業的生產經營過分依賴于某種或某類產品,減少由于該產品的市場競爭突然加劇或市場突然萎縮帶來的不利影響。
<3>投融資結構的多元化包括積極開展國際證券的融投資、保持資金的來源及其投放在幣種、期限上相互匹配并形成合理的結構等方面。
參考文獻:
①⑥《跨國公司外匯風險管理及控制》王月永張旭
②《企業外匯風險管理戰略探討》梅光增(華東交通大學,江西南昌3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