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17:48
序論:在您撰寫專業藝術考察報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這一次藝術考察收獲豐富,一方面加深了對古建筑的感性認識,積累了傳統的建筑知識,地理知識、風水學知識、規劃知識、古代環保知識及各種其它人文知識,了解了中國先賢的智慧與能巧;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許多資料和圖片,為藝術創作與進一步的理論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結合本專業,對那些本人認為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觀或自然景觀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東北部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縣,被旅游書籍冠以“中國最美麗的鄉村”。與浙江、安徽為鄰,有著豐富的人文和自然風光。她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這里文風鼎盛,古跡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為代表,而自然風光更是如詩如畫:田園、小溪、古木、翠竹環繞村落,飛瀑、驛道、路亭、拱橋散布鄉野……婺源不僅有江南層巒疊翠的山林,碧綠綢絹般的小河,還有蜿蜒的石板路連著一個個依山傍水的村落,更為突出的是這里的徽派建筑,其風格體現在“粉墻黛瓦”,即雪白的墻身,青黑色的瓦,屋頂是刻著各式圖案的飛檐翹角,直指蒼穹,在藍天綠樹映襯下分外矚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濃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別具的獨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樸的徽派建筑相結合,是其他油菜花開的地方不能比的。他們相互融合,構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諧的圖畫。行駛在婺源的林間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畫中走。
贛中古建筑的每棟建筑都有明顯突出徽派風格的風火山墻、高聳的垂脊和起翹,還有家具、木椅的設計風格,都是精雕細刻的經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間行走,感覺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講究與山、水、林木等自然環境的和諧結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蔥蔥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彎彎繞過幢幢明清古宅,穿過小橋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壩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嘩嘩的水聲。在村邊遇到一幫正在寫生的美術院校師生,他們迷戀于這兒古代人文建筑與自然生態的和諧融合:穿村而過的溪流、村邊小山嶺上的古道、蒼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園農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錯落有致,簡直就是一個大型生態園林,尤其從山崗上望下去,幾乎每個角度都能入畫。
在學校,我們大都在室內畫著靜物。這次寫生,增長了我們的見識,讓我們走出了課堂,融入了自然,使我們的心靈放飛在山水,老屋,人間。我們懂得了光線與構圖的關系,明白了建筑與文化的“血源”。在寫生中,我們更深切地體味到:美無處不在,關鍵是要善于發現。在這里我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還有感受到了那淳樸的鄉村鄉情,在考察中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的那份友誼,老師在我們畫畫和生活上的幫助,這一切將永遠珍藏于心。
學校給了我們這次“江西婺源寫生之旅”的機會,讓我們來到這么優美的地方寫生,拓展了我們的視野,深化了我們對藝術深層次的了解,讓我們真切的體會到了自然與人文之美,傳統與現代的完美契合,感嘆藝術的殿堂原來如此美妙! 然而,看著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讓人陶冶在這巧奪天工的自然風光之中!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感謝婺源的先輩們,建造出了這么神奇的一處“牛形村落”,驚艷之余,也情不自禁地驚嘆前人的智慧與結晶,深思人類智慧的無限寬廣和深邃!
這一次藝術考察收獲豐富,一方面加深了對古建筑的感性認識,積累了傳統的建筑知識,地理知識、風水學知識、規劃知識、古代環保知識及各種其它人文知識,了解了中國先賢的智慧與能巧;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許多資料和圖片,為藝術創作與進一步的理論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結合本專業,對那些本人認為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觀或自然景觀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東北部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縣,被旅游書籍冠以“中國最美麗的鄉村”。與浙江、安徽為鄰,有著豐富的人文和自然風光。她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這里文風鼎盛,古跡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為代表,而自然風光更是如詩如畫:田園、小溪、古木、翠竹環繞村落,飛瀑、驛道、路亭、拱橋散布鄉野……婺源不僅有江南層巒疊翠的山林,碧綠綢絹般的小河,還有蜿蜒的石板路連著一個個依山傍水的村落,更為突出的是這里的徽派建筑,其風格體現在“粉墻黛瓦”,即雪白的墻身,青黑色的瓦,屋頂是刻著各式圖案的飛檐翹角,直指蒼穹,在藍天綠樹映襯下分外矚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濃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別具的獨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樸的徽派建筑相結合,是其他油菜花開的地方不能比的。他們相互融合,構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諧的圖畫。行駛在婺源的林間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畫中走。
贛中古建筑的每棟建筑都有明顯突出徽派風格的風火山墻、高聳的垂脊和起翹,還有家具、木椅的設計風格,都是精雕細刻的經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間行走,感覺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講究與山、水、林木等自然環境的和諧結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蔥蔥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彎彎繞過幢幢明清古宅,穿過小橋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壩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嘩嘩的水聲。在村邊遇到一幫正在寫生的美術院校師生,他們迷戀于這兒古代人文建筑與自然生態的和諧融合:穿村而過的溪流、村邊小山嶺上的古道、蒼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園農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錯落有致,簡直就是一個大型生態園林,尤其從山崗上望下去,幾乎每個角度都能入畫。
在學校,我們大都在室內畫著靜物。這次寫生,增長了我們的見識,讓我們走出了課堂,融入了自然,使我們的心靈放飛在山水,老屋,人間。我們懂得了光線與構圖的關系,明白了建筑與文化的“血源”。在寫生中,我們更深切地體味到:美無處不在,關鍵是要善于發現。在這里我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還有感受到了那淳樸的鄉村鄉情,在考察中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的那份友誼,老師在我們畫畫和生活上的幫助,這一切將永遠珍藏于心。
學校給了我們這次“江西婺源寫生之旅”的機會,讓我們來到這么優美的地方寫生,拓展了我們的視野,深化了我們對藝術深層次的了解,讓我們真切的體會到了自然與人文之美,傳統與現代的完美契合,感嘆藝術的殿堂原來如此美妙! 然而,看著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讓人陶冶在這巧奪天工的自然風光之中!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感謝婺源的先輩們,建造出了這么神奇的一處“牛形村落”,驚艷之余,也情不自禁地驚嘆前人的智慧與結晶,深思人類智慧的無限寬廣和深邃!
本文運用建構主義與社會文化觀學習理念,在教育哲學的層面分析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開設藝術考察課程的重要性與前瞻性。建立新的學習觀點與理念并用其反思評鑒美術學院藝術考察課程活動式教學實踐。
一、藝術考察課程所依據的學習理念
藝術考察課程所依據的是建構主義學習觀與社會文化觀學習理念。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只有通過把個人世界里的經驗組織起來以提高個人面對世界的效能,學生才能主動地建構自己學習的求知方式”。①建構主義的情境式學習是通過問題解決而進行的,是一個建構過程。學習者與環境互動并主動地對外在的經驗加以篩選、組織和整合,學習者無須依賴一些既定的程序來進行心智活動。社會文化觀強調實踐活動對學習發展的重要性。把活動與社群文化有組織地聯系起來,并強調認知過程從屬于社會過程和文化過程。學習活動與社會情境和文化情境有密切關系。學習是因共同參與實踐社群文化而產生的。建構主義觀與社會文化觀相輔相成。在實踐中面對特定情境時,尋找有意義的解決方法。學習應成為學習者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相互撞碰、開放式學習。學習者依據自己的活動,在具體的學習環境和空間建構自己的學習方式,在具體的社會文化背景中生成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這樣的學習是創生式學習,筆者稱為“藝術考察活動式學習”。
二、藝術考察課程中學習者與教師的關系
教學變成考察活動,教學不再是說教,而是協作和幫助,教學成為考察活動的組織和協作式的框架與在具體考察情境中上下求索發現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變成考察者并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與考察成為主動參與、主動進取,在興趣與激情的引導下,在開放的環境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學習與考察。在具體的學習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中碰撞創生出自己的學習考察成果。教師變成考察者的協助者和服務者,與考察者共同建構考察方法,在具體的社會文化背景中與學習者、考察者共同建構考察成果,當然也是學習者進行學習與考察活動的咨詢者和解決問題的協助者。
下面筆者具體列舉一些藝術考察課程課例:
1.課程簡介
藝術考察是藝術情景式實踐教學。運用建構主義學習觀與社會文化觀學習理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通過學習者的親身感知與體驗使學習者做到知行合一,自主建構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社會的動態關系,擴展藝術視野,提高學生全面藝術素質與文化修養。在國內選取藝術考察對象如石窟、碑林、專題博物館、民居、帝王宮殿、帝王陵墓、名山大川等。
2.教學目標
擴展學習者的藝術視野,感知與體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學會對各門類藝術的賞析、考證并能深入研究,提高對藝術的研究能力與審美能力。通過訪問民間藝人、著名畫家、民俗專家,以畫速寫、做筆記、記錄影像等動態情景式學習方式獲取藝術資料,為各門美術專業課搜集素材。通過藝術考察的一系列活動,學會欣賞、感知、探究不同時代的藝術品,獲取優秀藝術經驗與豐富的藝術知識,培養學習者熱愛優秀的中國文化,開發學生的藝術創作思維,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3.教學重點與難點
了解不同地域的傳統文化、風土人情、民俗等,探究其與藝術的關系。提高學習者生動準確地感知考察對象藝術特征的能力,掌握快速記錄與把握藝術要領的能力。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習者舉一反三、實事求是、應目會心以及應物象形的藝術思維與實踐能力。
4.教學內容
根據教學內容,確定藝術考察對象如石窟、專題博物館、民居、名山大川等。先聘請專業導游或當地專家、學者講解其文化、藝術、歷史價值。教師作為學習者的首席與學習者共同學習。在聽完介紹之后教師與學習者討論、探究、訪問并進一步深入考察。在考察的真實情景中教師給學習者傳授搜集考察資料的方法。
(1)學習者根據考察的不同地域,自由選擇藝術考察的側重點,如游歷名山大川、名勝古跡,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
(2)學習者訪問民間藝人,欣賞民間藝術,感知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與方法,獲取藝術靈感。
(3)參觀考察不同專題博物館,提高審美欣賞能力,提高藝術視野和藝術感知能力。
(4)學習者搜集自己感興趣的藝術素材,根據自己的特長,認真整理考察記錄。
5.考察延伸與藝術考察報告和撰寫考察學術論文
(1)學習者通過不同獲取信息的方法與方式如速寫、筆記、影像等,仔細分析并深入細致地整理自己獲取的信息資料。
(2)把藝術考察的對象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以及中國人傳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整合探究,深入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特征。
(3)教師講授考察報告、學術論文的撰寫方法與要求。
(4)藝術考察外出時間為15天,回校整理資料、圖書館查閱資料、完成考察報告和撰寫學術論文共15天。
6.考核方式
課堂教學包括教師講授考察報告及藝術考察學術論文的撰寫方法與要求。學生按照課程要求撰寫考察報告與學術論文,教師根據文章質量、課堂表現與考察態度情況,給予綜合評價,以百分計入成績。教師根據質性與過程性評價方式,把分數與學生的過程性成績客觀地填入下表。
三、為什么要在美院美教專業開設藝術考察課程
美術院校美術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學習中國畫等專業基本功的同時,還應該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與美術史,加深對國學包括儒、釋、道文化的研究,培養研究型人才。美術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建筑等綜合概念。開設藝術考察課程主要是開闊學生藝術審美視野,感知不同地域風土人情,賞析經典藝術品,提高藝術審美能力。通過速寫、筆記、影像等記錄方式,為專業課收集素材。通過藝術考察活動培養學生以優秀的中國文化為底蘊,開拓創作思路。藝術考察課程中,教師以藝術考察活動式學習方式引導學習者參觀名勝古跡、洞窟壁畫等,培養學習者搜集資料、篩選信息和研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創作、互動、整合、展示的綜合性藝術和文化素養。教師引導學習者在社會生活或藝術環境中了解與國畫課程內容相關的知識與能力,鼓勵學習者接觸多樣的文藝形式,豐富文化素養,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發表見解。學習者在社會生活情境與藝術考察活動中提高體驗藝術的綜合能力,并形成學生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情感、態度等綜合人文素養。
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更應該明白自己將來做中小學美術教師或藝術教師,要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美術與藝術史與發展軌跡,這些具體的美術史與藝術史真正的存在方式是生態的存在于地面、地下與民間。所以給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開設藝術考察課程更顯重要。
結語
設計考察課程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實踐類必修課程之一,是在大三學生掌握一定專業設計后,為了增加學生對視覺傳達設計行業的認識、開闊其視野、增強其社會活動能力而設立的。文章根據課程特點,結合教學實踐,探討設計考察課程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視覺傳達設計;設計考察;教學方法
視覺傳達設計是一個創意無限、瞬息萬變的行業。對于大三的學生來說,之前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大多源自教師的傳授,學生對視覺傳達設計行業的認識比較片面。設計考察課程是在大三學生掌握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后,讓他們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專業設計、開闊視野、提高自身設計素養的社會實踐活動。它的意義在于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并為學生日后的設計積累大量素材。
一、課程目的和考察點的選擇
設計考察是近年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經過教學改革新增設的一門課程,時間為兩周,一般安排在大三,在學生學習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后開課。該課程的目的是增強學生對本專業的了解,開闊其視野,使其積累人生閱歷,對將來從事的行業有一個理性認識,同時與畢業設計和專業實習更緊密地銜接起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專業性比較強,學生上大學前接觸到的行業信息一般比較少。通過設計考察,學生可以近距離地接觸設計行業信息和設計資源,這對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拓展學生的設計思路有很大幫助。廣州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有著“千年商都”的美譽。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廣州的經濟、文化得到巨大發展,中國第一家成功為企業導入CI設計的廣告公司就誕生于此。近年來,廣州聚集了數十家4A廣告公司,廣告設計行業發達,從設計、制作到有著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此外,廣州市區還有多家美術館、博物館、畫廊、文化創意產業園和設計院校。深厚的設計產業背景和眾多的文化機構,使廣州成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考察的理想目的地。
二、根據課程定位安排考察內容、明確考察目的
設計考察課程是視覺傳達設計的延展內容,涉及范圍比較廣,是專業必修課程之一。本課程的教學思想和目標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設計能力的提高,主張多元化的設計教學和開放式的實踐教學模式,讓課程成為學校與企業、學生與設計師之間的橋梁,為學生后繼的畢業設計和專業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設計考察課程總學時只有兩周,學時少,考察內容多、范圍廣。課程教學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介紹行業特點、專業特色、企業的運轉流程和行業運作規律等知識,引導學生在考察過程中深化所學知識、拓展思維,加強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視覺傳達設計行業是一個競爭激烈、信息變化大的行業,要求從業人員對時展需求有準確的領悟,既要關心商家的訴求,又要關注消費者的需求。該行業的主要特征表現為設計、制作和應用等三個環節的相互銜接。為了讓學生對視覺傳達設計行業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本課程由行業概況、參觀交流、視覺觀察和資料收集等四部分教學內容構成,其中參觀交流和視覺觀察是本課程的重點。
1.行業概況教師通過PPT教學的方式向學生介紹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涉及的行業,特別是行業的特點、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等,重點介紹在大時代背景下廣州視覺傳達設計行業的特色、資源、優勢以及市場分布情況。
2.參觀交流第一,參觀廣告公司。教師選擇一到兩家實力較強的4A廣告公司進行參觀交流,通過觀摩和座談會的形式,讓學生對廣告公司的運作模式、公司與客戶的交流方式以及如何設計策劃方案等方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第二,參觀文化創意產業園。廣州紅專廠創意藝術區是藝術文化交流機構、國際畫廊、藝術家工作室、私人博物館、私人美術館、設計公司、創意產品商店的聚集地。學生可以自由參觀體驗,觀摩最新的國際創意設計、展示設計和創意產品,了解最前沿的設計資訊。第三,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博物館、美術館分別陳列著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和視覺藝術品,是學生進行文化藝術研究、提高自身文化藝術修養的理想場所。教師可以選擇幾家廣州市區的大型博物館、美術館讓學生參觀,了解廣東的歷史、文化和藝術,重點思考藝術的發展和變遷,并收集相關設計元素為以后的設計創作積累素材,如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博物館、廣東美術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等。第四,美術院校交流。選擇廣州的一家美術院校進行參觀交流,包括參觀實訓室、設計工作室,聽學術講座,與本專業師生交流互動等,相互交流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和設計思想。
3.視覺觀察第一,觀察城市視覺導向系統。城市交通視覺導向系統、商業視覺導向系統以及文化視覺導向系統等城市視覺導向系統,能有效地將復雜的城市空間層次化、條理化,極大地提高城市的現代化管理水平。不同的城市、地域和文化影響了城市視覺導向系統的設計。對城市視覺導向的觀察,主要是對廣州市不同類型的導向系統及其關系進行觀察研究。第二,觀察城市公共空間廣告。城市建筑物、道路、廣場、市政公共設施等的公共空間廣告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構成要素。在出行的過程中,教師可要求學生有意識地對廣州市公共空間中的戶外廣告、燈箱廣告、多媒體的電子LED廣告等進行觀察,重點分析廣告的創意、訴求點、受眾及其影響力。第三,觀察商業賣場視覺營銷設計。城市大型商業賣場中的展示空間設計、照明設計、道具設計、商品陳列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等視覺營銷設計,有利于建立品牌形象,促進銷售,是現代商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教師可選擇廣州市的一到兩家大型商業賣場,讓學生針對其視覺營銷設計進行觀察,思考賣場是如何通過合理地展示和營造視覺沖擊力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4.資料收集第一,宣傳冊、廣告單。博物館、美術館、商業賣場等場所免費發放的宣傳冊和廣告單是很好的視覺設計研究資料。在參觀的過程中,學生要有意識地收集設計宣傳資料,為以后的設計創作提供實物參考。第二,照片。設計考察內容多,時間緊。學生在參觀過程中,發現新穎的設計或者有啟發的設計,可以用相機把它們記錄下來,作為以后創作的參考素材。
三、合理安排,科學組織考察
設計考察課程有學時短、考察內容多、信息量大、考察點分布廣、實踐性強、學生人數多等特點。怎樣合理組織安排學生開展考察,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鑒于此,可以根據考察點和考察內容,采用不同的組織形式。
1.集中考察,統一行動對于學生獲得信息量是相同的考察點,可以通過集體組織的形式統一考察。如,企業參觀以座談會和觀摩為主,采取統一行動,比較方便開展考察;院校交流主要是學術講座、參觀和互動交流的形式,強調團體間的溝通和互動,也適合集體行動。
2.分組考察,先集中后分散部分公共場所的場地空間有限,考察信息點分布廣,采用統一行動的形式顯然難以組織開展,有時還會因為考察點同時涌入大量人員造成擁堵,人為地制造障礙,導致考察效率低下。這樣的考察點比較適合分組考察,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形式,由教師統一帶隊到考察點,明確當天的考察重點,然后分組進行考察。分組時,教師可根據學生數量將學生分成若干組,一般5~6人一組為宜,每組推選一名組長負責組織本組活動。如,廣州紅專廠創意藝術區總占地16萬平方米,園區內的私人美術館、藝術家工作室、創意產品商店等空間容量有限且分布廣泛,教師可將學生統一帶隊到園區,然后根據園區地圖,擬定多條考察路線,讓學生按小組分路線進行考察。此外,每天外出考察前,教師要讓學生制訂當天的考察計劃、明確考察內容和目標,擬定交通線路和考察時間,鍛煉學生計劃和組織的能力。在考察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和行業從業者溝通交流,獲取最新的行業信息,樹立自信心,增強社會活動能力。每天考察結束后,教師可在晚上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交流考察方法、考察心得,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和總結的能力。
四、整理資料,舉辦考察匯報展
設計考察實踐課程結束后,學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獲。教師應及時整理與總結考察成果,方便以后的學習與研究使用,這是設計考察實踐活動重要的后續工作,也是考察成果的體現。
1.整理考察資料和存檔教師應對考察、參觀過程中收集的圖片、實物、影像等原始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歸檔,方便以后研究和調用??梢愿鶕Y料類型進行分類,如地域文化素材、現代設計元素、商業廣告、櫥窗設計、創意產品等分類歸檔。此外,教師應要求學生找一兩件自己特別感興趣的設計作品進行分析,研究作品的創意、表現、制作以及優缺點等,然后整理出一份文件材料存檔,鍛煉學生分析、總結的能力。
2.撰寫考察報告撰寫考察報告是考察實踐活動重要的后續任務,學生應在整理考察資料的基礎上,對考察的總項目或者子項目進行深入的探討、總結,形成考察報告??疾靾蟾婵梢詮目疾旄艣r、考察內容、考察分析和考察收獲等四個方面進行撰寫,要求觀點明確、材料客觀、語言平實、敘述合理。
3.舉辦考察匯報展將整理后的考察資料、報告以及主題設計作品以匯報展的形式向全校師生展示,這是檢驗學生考察成果的良好方式。一方面,讓學生在組織展覽的過程中回顧考察活動的過程,加深對設計的感悟,鍛煉學生的設計、組織和協調能力;另一方面,擴大設計考察成果的受益范圍,讓更多人通過展覽享受考察成果,激勵學生在設計道路上不斷前進。為了從多方面檢驗學生的考察成果,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把匯報展分成若干個主題板塊進行展示,如分成主題海報設計、設計分析、考察報告、實物資料、照片素材等五個主題板塊。主題海報設計板塊以考察的城市為主題,用收集的素材進行城市形象海報創作,檢驗學生考察后的創作水平,如,以“印象廣州”為主題,要求學生創作一幅廣州城市形象海報;設計分析板塊,則將前面整理的作品分析文檔以圖文并茂的展板展出;考察報告板塊,把考察報告設計成可展示的折頁;實物資料板塊,將收集的宣傳冊、宣傳單、海報等實物資料精選部分展示;照片素材板塊,精選一部分設計作品照片,輔以文字說明進行展示,檢驗學生的設計審美水平,如,以“設計新發現”為主題,要求學生精選十張新穎的設計作品照片,輔以文字解說,以照片墻的形式展出??傊ㄟ^多元化主題的匯報展,可以多角度地檢驗學生設計考察的收獲,同時讓未參與考察的師生感受視覺傳達設計的魅力。
五、結語
設計考察課程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走出校門、接觸行業的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學時短,考察內容多,但它對拓展學生的視野、轉變設計觀念、培養團隊精神、增強自身設計素養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對于設計考察課程的教學,不僅要明確教學目的、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還要多關注行業新動態,靈活地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嘉健.服裝專業設計考察課程教學初探.裝飾,2013(3).
[2]陳家友.開闊藝術視野傳承民族文化——談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田野采風.大舞臺,2010(6).
題目:藝術設計專業考察課程的問題及對策
【摘 要】藝術考察課程能為學生創作、學習搜集許多寶貴的原始素材,它的重要性使其成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必修課程。但如今高校藝術考察課程的開展存在著管理不規范、學生被動學習、課程質量難以保證的諸多問題。本文將對面臨的問題和教學設置提出大膽設想。
【關鍵詞】藝術設計 考察 教學改革
藝術考察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教育部在2005年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指導方案(試行)》中,明確將藝術考察課程作為社會實踐部分列為必修課程。該課程的目的在于通過考察實踐,為前期學習的多門專業課程找到現實的依托,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使得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從而達到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訓練學生搜集、提煉和歸納素材的能力,為學生創作作品提供思想源泉和有力保障的教學效果。
一、目前藝術考查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但我國目前許多院校的藝術考察課程管理并不規范,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認可程度低。很多學生和家長將藝術考察課程和旅游畫上等號,認為學校組織學生花錢旅游很沒有必要。筆者通過該門課程的教學實踐和網上調研了解,認為藝術考察課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課程管理不規范,教師教學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學校的態度將潛在教學目標定位為學生不出安全問題即可。考察內容不清晰,考察重點和目標不夠明確,且在過程中,教師往往不能有效進行知識講解。教學流于形式,導致學生被動學習,許多學生也就真正把該課程當成旅游。
其次,考察點意向難以協調。隨著擴招的步伐,各大高校紛紛增加招生省份,擴大招生。學生來自天南海北,許多學生也會利用假期外出旅游。正所謂眾口難調,考察點不管定在何處,總難免會有和一些學生在課程學習之前的所去之處存在重復性。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學生總會對課程安排產生抵觸情緒,以各種理由推脫,不愿意參加課程學習。
再次,費用花銷無法適應不同學生要求??疾炀鸵獬觯獬鼍鸵ㄥX。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等硬性開銷必不可少。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省內考察花銷較小,通常在1000元左右,但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通常不愿意在省內考察。而出省考察的花銷總要在3000元左右。這對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同學是一筆很大的花銷,所以很容易因為這個問題上打退堂鼓。
最后,隊伍龐大,活動受限。組織過活動的人都知道,人數越多,意見越難統一,組織起來就越困難。特別是在考察過程中,每個人興趣點不一樣,路線和節奏也不盡相同,隊伍分得散,時間的把握上就很難一致,到了集合的時間,總難免要等人。時間浪費了,有的同學想多去些地方就會收到影響。
二、藝術設計專業考察課程的教學改革措施
(一)明確教學目標,加強課堂管理
整合專業需求,區分各專業特點,遵循考察課程的教學規律,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在全院構建一套科學的、完善的考察課程教學體系。
加強監管,減少任教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外出考察前,結合考察點,帶隊教師要寫出教案和講義,教學目的要明確,目標考察準備充分,忌走馬觀花、游山玩水而淡化主題研究。使學生們充分認清借鑒各類藝術資源是各門類設計藝術生存發展的重要途徑,并培養學生搜集、整理素材和分析鑒賞的基本能力。
課程中在結合典型作業練習的同時,避免單純的就事論事的實用主義教學現象。必須努力探究各種藝術形式的產生與發展,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抓住本質和主流,培養學生善于從繁雜多樣的現象中梳理提煉精華的能力,把教學與建立中國設計文化身份的研究相結合,強調對調查報告與理論性成果的考核。
(二)尊重學生興趣,活化教學機制
教學機制必須適應形勢需要和受眾人群的需求,原先的教學機制僵化,沒有選擇性,不能對應學生需求,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和針對性,機制改革勢在必行。為此,筆者對教學機制改革作出一系列大膽設想。
1.下達課程要求后,讓學生針對不同興趣和需求,自行分組,分別制定考察計劃,對當地文化藝術背景做出有效預判,有針對性地提出考察路線和考察內容。制定計劃過程中,授課教師給予指導并負責審核。超過10人的隊伍可申請指導教師隨隊指導。
2.學生持經授課教師審核的考察計劃書向學校提出考察申請,學校根據考察計劃書的可行性和專業性組織專人進行審批,并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指派隨隊指導教師。未提出申請或申請未通過審批的同學需服從由學校統一組織的外出考察安排。同時,分數的評定和補貼的劃撥應體現政策導向性,向自主申請的學生進行適當政策傾斜,鼓勵學生自主申請、主動學習。
3.教師帶隊出發前,需準備好教案和講義,并送教務處備案方可出發。對授課教師、隨隊指導教師和審批、評定小組成員根據不同的工作內容分別配備不同的工作量和差旅補貼。
4.所有作業形式以考察報告體現,必須要對當地的藝術環境、文化特色進行深入分析。自主申請的考察小組,除了考察報告以外,還需制作圖文并茂的幻燈演示進行現場講解、答辯。學校答辯評定小組根據學生的考察報告和現場答辯環節聯合評定給出答辯成績。該成績結合授課教師打分得出最終成績。
【關鍵詞】藝術設計 考察 教學改革
藝術考察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教育部在2005年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指導方案(試行)》中,明確將藝術考察課程作為社會實踐部分列為必修課程。該課程的目的在于通過考察實踐,為前期學習的多門專業課程找到現實的依托,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使得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從而達到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訓練學生搜集、提煉和歸納素材的能力,為學生創作作品提供思想源泉和有力保障的教學效果。
一、目前藝術考查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但我國目前許多院校的藝術考察課程管理并不規范,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認可程度低。很多學生和家長將藝術考察課程和旅游畫上等號,認為學校組織學生花錢旅游很沒有必要。筆者通過該門課程的教學實踐和網上調研了解,認為藝術考察課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課程管理不規范,教師教學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學校的態度將潛在教學目標定位為學生不出安全問題即可??疾靸热莶磺逦疾熘攸c和目標不夠明確,且在過程中,教師往往不能有效進行知識講解。教學流于形式,導致學生被動學習,許多學生也就真正把該課程當成旅游。
其次,考察點意向難以協調。隨著擴招的步伐,各大高校紛紛增加招生省份,擴大招生。學生來自天南海北,許多學生也會利用假期外出旅游。正所謂眾口難調,考察點不管定在何處,總難免會有和一些學生在課程學習之前的所去之處存在重復性。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學生總會對課程安排產生抵觸情緒,以各種理由推脫,不愿意參加課程學習。
再次,費用花銷無法適應不同學生要求??疾炀鸵獬?,外出就要花錢。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等硬性開銷必不可少。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省內考察花銷較小,通常在1000元左右,但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通常不愿意在省內考察。而出省考察的花銷總要在3000元左右。這對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同學是一筆很大的花銷,所以很容易因為這個問題上打退堂鼓。
最后,隊伍龐大,活動受限。組織過活動的人都知道,人數越多,意見越難統一,組織起來就越困難。特別是在考察過程中,每個人興趣點不一樣,路線和節奏也不盡相同,隊伍分得散,時間的把握上就很難一致,到了集合的時間,總難免要等人。時間浪費了,有的同學想多去些地方就會收到影響。
二、藝術設計專業考察課程的教學改革措施
(一)明確教學目標,加強課堂管理
整合專業需求,區分各專業特點,遵循考察課程的教學規律,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在全院構建一套科學的、完善的考察課程教學體系。
加強監管,減少任教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外出考察前,結合考察點,帶隊教師要寫出教案和講義,教學目的要明確,目標考察準備充分,忌走馬觀花、游山玩水而淡化主題研究。使學生們充分認清借鑒各類藝術資源是各門類設計藝術生存發展的重要途徑,并培養學生搜集、整理素材和分析鑒賞的基本能力。
課程中在結合典型作業練習的同時,避免單純的就事論事的實用主義教學現象。必須努力探究各種藝術形式的產生與發展,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抓住本質和主流,培養學生善于從繁雜多樣的現象中梳理提煉精華的能力,把教學與建立中國設計文化身份的研究相結合,強調對調查報告與理論性成果的考核。
(二)尊重學生興趣,活化教學機制
教學機制必須適應形勢需要和受眾人群的需求,原先的教學機制僵化,沒有選擇性,不能對應學生需求,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和針對性,機制改革勢在必行。為此,筆者對教學機制改革作出一系列大膽設想。
1.下達課程要求后,讓學生針對不同興趣和需求,自行分組,分別制定考察計劃,對當地文化藝術背景做出有效預判,有針對性地提出考察路線和考察內容。制定計劃過程中,授課教師給予指導并負責審核。超過10人的隊伍可申請指導教師隨隊指導。
2.學生持經授課教師審核的考察計劃書向學校提出考察申請,學校根據考察計劃書的可行性和專業性組織專人進行審批,并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指派隨隊指導教師。未提出申請或申請未通過審批的同學需服從由學校統一組織的外出考察安排。同時,分數的評定和補貼的劃撥應體現政策導向性,向自主申請的學生進行適當政策傾斜,鼓勵學生自主申請、主動學習。
3.教師帶隊出發前,需準備好教案和講義,并送教務處備案方可出發。對授課教師、隨隊指導教師和審批、評定小組成員根據不同的工作內容分別配備不同的工作量和差旅補貼。
4.所有作業形式以考察報告體現,必須要對當地的藝術環境、文化特色進行深入分析。自主申請的考察小組,除了考察報告以外,還需制作圖文并茂的幻燈演示進行現場講解、答辯。學校答辯評定小組根據學生的考察報告和現場答辯環節聯合評定給出答辯成績。該成績結合授課教師打分得出最終成績。
關鍵詞:實踐教學體系;教學管理模式;音樂學專業;田野考察
多年來,在國內音樂類高等藝術院校的音樂學本科辦學過程中,形成了重視課堂教學和理論講授為主的教學體系。隨著近年來就業形勢的逐漸嚴峻,音樂學本科培養模式與社會對人才素養的需求之間的矛盾越發明顯,并成為各音樂類高等藝術院校音樂學本科辦學必須面對和正視的問題。自2006年以來,天津音樂學院音樂學專業對本科教學計劃進行了全方位細致的修訂。目前,該專業依托“實驗教學中心”,以田野考察為實踐教學平臺,整合各類專業課程,并結合校內外學術講座、學術會議,構建起立體化、多層次的藝術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具有理論創新能力和藝術實踐能力的復合型音樂學人才。
一、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音樂學專業首先要求實施學科基礎實驗教學;專業研究的特殊性要求實施專業實驗教學;為使實驗成果得以具體呈現,還需結合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教學,開展綜合實驗以及拓展創新實驗。根據理論與實踐的辨證關系對實驗教學提出明確要求。由理論到實踐要求實施驗證性實驗教學,主要涉及學科基礎實驗教學與專業實驗教學,以培養學生對理論的認知能力;由實踐到理論要求實施研究性實驗教學,主要涉及綜合實驗以及拓展創新實驗,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
二、課程結構:三個層次,綜合互補
所謂多層次的課程結構包括三類課程:理論課程、實踐課程、綜合課程。實踐課程由田野考察、實驗性課程及講座類課程組成,該類課程重于實踐操作技能和拓展學生專業視野的訓練。理論課程由民族音樂學概論和音樂考古學兩門課程組成。綜合課程,主要包括論文寫作,分為音樂學寫作和畢業論文寫作(后者是前者的延伸)。理論課程重點從理論方面講授田野考察的方法及實踐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案,還涉及到在考察過程中應該以怎樣的視角、態度和方式進行考察操作等文化和倫理方面的問題。對田野考察的實踐操作起到了重要的理論儲備作用。實踐課程重于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包括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古樂器測音、民間音樂田野考察、城市音樂田野考察),訓練學生專業實驗技能(測音數據分析、記譜分析、頻譜分析),協同理論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在專業研究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術創新能力。綜合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訓練學生用所學的知識、方法從事音樂學研究,并最終以論文的形式呈現。自從在教學計劃中設立田野考察課程以來,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越來越多地運用田野考察的方法,增強實踐操作,獲取第一手研究資料,鍛煉了藝術實踐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綜上,田野考察課程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但是沒有理論指導的田野考察實踐活動是盲目的,因此理論課程(民族音樂學、音樂考古學)的開設與之形成了良好的互補。僅有以上兩類課程是不夠的,因為音樂學的培養成果最終是以論文形式體現的,因此綜合性的論文寫作課程則成為學生最終學術研究成果實現的重要途徑。由此,以田野考察為平臺的多層次課程結構得以建立,并成為音樂學專業近年來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此外,講座類課程進一步引導本科生培養的專業方向,增強學生對后續課程的求知欲望,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體現了本科教學“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定位。
三、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
網絡教學是今后教學的必然發展趨勢,充分利用校園網絡資源,構建功能強大的實驗中心網絡管理及教學平臺,是規范實驗中心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徑。①實驗教學中心信息化。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建立以音樂學學科網站、專題網站及教師個人教學網站為主體的教學應用網站;按學科課程建立音樂學教學實驗中心專用的數據庫;進行多媒體素材、課件和網絡課程等的開發與整合建設,學生可以通過高效的網絡信息平臺,實現數據共享,網絡教學,使實驗中心教學效率得到整體提升。②網絡化建設及應用。采用多媒體課件、網絡教學等教學手段,形成多元化的、全面開放的教學環境,實現資源共享,進行設備借用預約等,實現網絡化的開放管理。
四、推進實驗室開放
面向學生開放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制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與管理辦法》、《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辦法》等制度,采取以實驗項目帶開放的辦法,鼓勵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實驗室開放工作。運用專業版測音系統、視頻處理剪輯系統、音頻處理系統和專業頻譜分析系統等開展學科基礎實驗、專業實驗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利用綜合實驗和拓展創新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們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工作實際相結合,通過田野考察、信息數據采集、分析研究、策劃與設計解決實際問題。
五、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聯系學校和社會的橋梁,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紐帶,也是培養大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一個關鍵所在。打破傳統實踐教學模式,學生利用假期到校外實習基地參加各類實習實踐。如定期為博物館新進和館藏樂器測音,定期赴文化館舉辦民間音樂或城市音樂田野考察匯報等。系部多方籌措經費擴大投入,保證實踐教學經費充足;提高經費使用效率,合理利用,確保實踐教學穩步進行;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探索校外實踐基地建設與管理的新模式;多途徑、多形式建立校外基地,加強與基地的共建和廣泛交流,提高基地建設與管理水平。同時利用實驗室開展學生創業活動,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創業能力,以便更好地產生社會效應。
六、管理模式:統一規劃,動態管理
沒有規范化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機制,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將大打折扣,所以將課程建設、實踐操作、學術活動、考評機制納入統一的建設規劃,將田野考察操作能力、理論創新能力和藝術實踐能力結合起來,最終以“田野考察報告”或學術論文的形式體現教學成果。在管理過程中,通過兩級管理制度,規范化的考核機制,依托“實驗教學中心”,搭建實踐教學平臺;統籌安排教學內容,規劃多層次的課程結構;定期開展學術活動,構建多元化的實踐教學體系。①制定兩級管理制度。所謂兩級管理制度是指院級(教務處)和系級(音樂學系)各司其職,統籌兼顧的管理方式。教務處主要負責宏觀調控:修訂與田野考察相關的教學計劃;制定與考察活動具體實施有關的管理方案;確認具體的學分認定方案和教學效果測評等內容。音樂學系則主要負責微觀的管理:教師安排;課程的具體運行;考試與試卷管理;田野考察檔案和資料的管理;學分統計和報備;組織學術活動等等實際運行環節中的內容。同時兩極管理部門在制定管理規定和具體運行過程中經常相互溝通,以達到制度合理化(符合實際情況)、運行規范化(符合管理規定)的目標。②制定動態考核模式。藝術實踐教學以田野考察項目為主要內容,結合學生在校期間參與講座類課程及其他藝術實踐,以固定考察(以實習基地為主)、流動考察和自主考察三種方式構成,實踐教學考核采取以固定學分制和申報學分制相結合的考核模式。流動考察需按事先規劃的考察隊伍分組提交考察報告和考察資料(錄音、錄像資料及測音資料等),由各組帶隊考察的教師評分;固定考察需按照要求完成提前布置的考察任務,并分組提交田野考察報告和考察資料,由各組帶隊考察的教師評分;自主考察需提交田野考察報告及考察資料,經專業指導教師確認后評分。其中流動考察和固定考察列入教學計劃,是學生必須完成的教學內容,屬于“約束”機制———固定學分制;自主考察不列入固定的教學計劃,但可根據學生的論文選題自行安排、完成考察活動,經確認合格后,仍給予藝術實踐學分,屬于“激勵”機制———申報學分制。音樂學專業具有非常強的系統性和針對性,實踐教學管理需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只有不斷發展音樂理論教育模式,才能為藝術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建設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公鵬,牛愛芳,魏靖.高校實踐教學管理機制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6):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