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4:59
序論:在您撰寫初三歷史重點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密度(ρ):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 ρ= m / V變形
m為物體質量,主單位kg ,常用單位:t g mg ;
v為物體體積,主單位cm3 m3
3、單位:國際單位制單位: kg/m3 常用單位g/cm3 單位換算關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計算公式:υ= S / t變形 S= υ t;t = S/υ
S為物體所走的路程,常用單位為km m;t為物體所用的時間,常用單位為s h
3、單位:國際單位制: m/s 常用單位 km/h 換算:1m/s=3.6km/h 。
三、重力(G):
1、定義: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計算公式:G=mg
m為物理的質量;g為重力系數, g=9.8N/kg,粗略計算的時候g=10N/kg
3、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4、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線線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線線上且方向相同
四、杠桿原理
1、定義: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其中F1為使杠桿轉動的力,即動力;l1為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即動力臂;
F2為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即阻力;l2為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阻力臂
3、滑輪組 F = G / n
F =(G動 + G物)/ n
S = nh (υF = nυG) 理想滑輪組忽略輪軸間的摩擦
n:作用在動滑輪上繩子股數
4、 斜面公式 F L = G h 適用于光滑斜面
五、壓強(P):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計算公式:P=F/S
F為壓力,常用單位牛頓(N);S為受力面積,常用單位米2(m2)
3、單位是:帕斯卡(Pa)
六、液體壓強(P):1、計算公式:p =ρgh
其中ρ為液體密度,常用單位kg/m3 g/cm3 ;g為重力系數,g=9.8N/kg;h為深度,常用單位m cm
2、單位是:帕斯卡(Pa)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1、內容: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2、公式計算: F浮= G排=ρ液V排g
G排 為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常用單位為牛(N);
ρ液為物體浸潤的液體密度,常用單位kg/m3 g/cm3 ;
V排為排開液體的體積,常用單位cm3 m3 ;g為重力系數,g=9.8N/kg
3、單位:牛(N)
①F浮 = F上 - F下
馬老師
日期:2012-01-04 08:16:44
②F浮 = G – F
③漂浮、懸?。篎浮 = G
④F浮 = G排 =ρ液g V排
⑤據浮沉條件判浮力大小 計算浮力的步驟:
(1)判斷物體是否受浮力
(2)根據物體浮沉條件判斷物體處于什么狀態
(3)找出合適的公式計算浮力
物體浮沉條件(前提:物體浸沒在液體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 =G(ρ液 =ρ物)懸浮
③F浮 < G(ρ液 < ρ物)下沉
八、功(W):1、定義:功等于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2、計算公式:W=FS其中F為物體受到的力,常用單位為為牛(N);
S為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常用單位為m
3、單位:焦耳,1J=1N•m九、機械效率(η):1、定義: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2、計算公式:η= W有用/ W總
3、有用功 W有用= G h(豎直提升)= F S(水平移動)= W總– W額=ηW總4、 額外功 W額= W總– W有= G動h(忽略輪軸間摩擦)= f L(斜面)
5、 總功 W總= W有用+ W額= F S = W有用/ η6、 機械效率 η= W有用/ W總=G /(n F)
= G物/(G物+ G動)適用于動滑輪、滑輪組
W有用為對人們有用的功,即有用功;
W總為有用功加額外功或動力所做的功,即總功。單位都為焦耳(J)
3、單位:通常用百分數表示(%)
十、功率(P):
1、定義: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功。
物理意義: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P=W/t
W為所做的功,單位焦耳(J);t為做功的時間,單位s h
3、單位:主單位W;常用單位kW 換算:1kW=103W 1mW=106 W
基本方法:有意識才會給力!
一、物理定律、原理:
1、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能量守恒定律
二、物理規律:1、兩力平衡的條件和運用
2、力和運動的關系
3、液體壓強特點
4、物體浮沉條件
5、杠桿平衡條件
6、分子動理論
7、做功與內能改變的規律
三、應記住的常量:1、水的比熱:C水=4.2×103J/(kg.℃)
2、速度:1m/s=3.6km/h
聲音在空氣的傳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氣 光在真空、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ρ銅>ρ鐵>ρ鋁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g=9.8N/kg
4、一個標準大氣壓: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四、物理中的不變量:
1、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跟物體的質量、體積無關。
2、比熱: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跟物質的吸收的熱量、質量、溫度改變無關。
3、熱值:是燃料的一種特性,跟燃料的燃燒情況、質量、放出熱量的多少無關。
4、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不變,跟路程的多少,時間長短無關。
五、生活中的物理模型:1、連通器:如水壺、水位計、船閘等。
2、杠桿:如撬棒、天平、桿秤、獨輪車、鍘刀等。
3、輪軸:如板手、螺絲刀、自行車的車把、門鎖等。 七、研究物理的科學方法:
1、控制變量法:該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質)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控制其他各項因素都不變,只改變某一因素,從而得到這一因素是怎樣影響這一物理量的。這是物理學中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初中階段的教學內容用這種方法的有:
(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2)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影響滑動摩擦力打小的因素;
(4)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研究液體壓強的特點;
(6)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
(7)影響動能 勢能大小的因素;
(8)物體吸收放熱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
(9)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
(10)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11)電功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2)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13)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哪些因素有關;
(14)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
(15)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
(16)通電導體的磁場中受力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2、類比法:把某些抽象,不好理解的感念類比為形象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把電流類比為水流,電壓類為水壓;聲波類比為水波;
3、轉換法:某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過其表現出來的現象來間接研究它叫轉換法,如:研究電流的大小轉換為研究它所表現出來的熱效應的大小;研究分子的運動轉換為研究擴散現象;眼看不見的磁場轉換為它所產生的力的作用來認識它。
4、等效法:某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過其表現出來的現象來間接研究它叫轉換法,如:研究電流的大小轉換為研究它所表現出來的熱效應的大小;研究分子的運動轉換為研究擴散現象;眼看不見的磁場轉換為它所產生的力的作用來認識它。如用可以總電阻代替各個分電阻(根據對電流的阻礙效果相同)、用合力代替各個分力(根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5、建模法:用實際不存在的形象描述客觀存在的物質叫假想模型法,如:用光線來描述光的穿傳播規律;用假想液片法來推導液體壓公式:用磁感線表示磁場的分布特點等。
6、比較法:如對串、并聯電路特點的比較、對電動機和發電機進行比較等。
7、理想實驗法:在實驗的基礎上盡心合理的猜想和假設進一步推理的科學方法,如:牛頓第一定律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猜想假設而推理出來的定律;人民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賀也是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經過推理而得出的結論。
如牛頓第一定律。
8、分類法:如物體可分為固、液、氣;觸電的形式可分為單線觸電和雙線觸電等。
9、圖像法:如晶體的熔化、凝固圖像;導體的電壓和電流圖像;運動物體的路程和時間圖像。
10、逆向思維法: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場之后,法拉第思考——既然能“電生磁”,那么,反過來能不能:“磁聲電”?這是一種逆向思維法。
撰寫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政治歷史地理綜合組工作總結
本學期校領導和教導處的領導下,在全體老師的努力下。順利完成了各項教學教研任務,并緊跟新課改的步伐,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認真進行理論學習。
本學期圍繞新課程學習了許多優秀文章和新課改精神,重點學習了《課程標準解讀》和中考考綱等。每位認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理論學習,并都寫了。
二、抓教學常規。
本學期學校的重點工作就是抓課堂教學常規工作,所以全組全體老師都非常認真的貫徹學校的精神,都能做到課前認真備課,課堂上認真的上課,課后認真批改作業。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動中我們都會提及這些常規,并且進行強調,使全體老師不斷的去規范自己的行為,以達到提高業務水平的目的。
三、抓教研組風氣建設。
在開學初本教研組就提出一項要求,那就是力求每一次教研活動中讓每一位老師有所收獲。因此教研組全體老師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并且做到每次活動都有記錄,目的就是絕不讓教研活動流于形式,我們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然后做到讓集體水平得到提高。具體做法就是每次活動都有主題,都有中心發言人,也有各位老師的各抒己見,也有最后的匯總,任務布置下去后要有具體行動的實施等等。這些都是為了改善教研組“散”的局面。
四、抓初三歷史、政治,初二地理教學研究工作。
這學期工作的重點就是初三歷史、政治,初二地理教學工作,教研組老師集體討論了初三備課組和初二地理備課組重點抓的幾項工作
1.實行集體備課制度,堅持不集體備課不上課的原則。
2.堅持教學案一體化。
3、強化鞏固基礎,堅決拿住識記層次的得分。
4.組構章節知識體系,重視知識與能力的整合。
5.適度關注熱點問題與相關歷史政治知識的聯系。
6、加強對主觀題審題思路和方法的培養,提高學生審題、解題的能力。
7、及時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8、認真作好練習的批改和評講工作
9.靈活滲透新課改理念,適當引用新教材的有關內容。
10、認真踏實做好每項工作,以高度的責任心、高尚師德感化學生;經常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他好。
11、加強學習交流,拓寬信息渠道
五、開設校內校際的公開課。
本組每一位老師也都開設了校內公開課,每位老師都做了精心準備,課堂教學效果整體來說是十分好的,全體老師真正做到了互相學習,并且非常坦城的指出各自的不足之處,通過評課,青年老師也不斷得到鍛煉,不斷成長起來。
本學期里我們教研組在前進,在提高,開始展現出它應有的活力。
一、統籌規劃,全盤考慮。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歷史學科在制定復習計劃時,力爭做到統籌規劃,適時調整。
1、統籌規劃,靈活調整。歷史學科在初三年級要完成兩本書的新課學習。按照既往經驗是上學期趕新課,下學期專門復習。但去年受制于國家教材修訂的政策影響,定版的下冊教材遲遲未能面世,而網上流傳的各種版本又是五花八門,難以選擇。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備課組經過集體協商后,一致決定九年級上學期,趕在11月中旬先完成上冊書新課學習任務。剩余時間,即著手復習中國古代史內容。待到來年新學期開始,新教材正式下發后,再結合我省當年《中考說明》的要求,對九年級下冊內容再展開學習。此時新課學習與復習提高一遍過?!吨锌颊f明》中不做要求的內容,學生自學,《中考說明》中的次要內容、簡單學習,《中考說明》中的重點內容,注意拓展廣度,加強深度,重點學習。實踐證明,這一做法是成功的,為畢業復習節省了寶貴的時間,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2、及早動手,搶占先機。我們在九年級上學期新課學習時,為學生選擇配套習題時,就直接選擇符合中考要求,難度較深,能力要求較高的中考試題。力爭做到一步到位。
二、精講精練,提高實效。“打蛇打七寸,擒賊先擒王”。歷史學科力爭在復習中將有限的時間用在重點內容上,精講精練。
1、研究考題,區分考點。整個初三復習中,歷史學科可能是復習任務最艱巨的學科,面對6本書,200多個大小考點,但每周只有四節課,而且隨著后期各項考試的展開,課時又減少不少。在講課過程中,重點講分值高的必考考點和常考考點,常規講分值小的必考考點和常考考點,簡略講選考考點。這樣既保證了復習的廣度深度,也提高了復習的效率,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同時,講解時主要抓階段特征,進行縱橫對比,中外聯系,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個相互勾連的知識網絡,讓學生能提綱挈領的掌握歷史發展的脈絡。
2、精選作業,限時完成。整個初三學年,我們歷史學科只選擇了《試題研究》一本復習資料,但力求把它用好用實。在每次布置課后作業時,并非全面撒網,而是根據當日所學內容,精心選擇練習題目,學生回家后限時獨立完成。
3、習題講評,注重方法。習題講解時,將選擇題分成不同類型,反復講解各種類型選擇題的具體解法。講解非選擇題時,要求學生先判斷該題所考知識點以及具體的考察方式,再針對具體的考察方式給出相應的解題方法,甚至將這些方法總結成順口溜,如“原因找前影響后,政經思文相結合,影響注意點線面”等等。注重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掌握解題方法,提高分析能力。
4、重視卷面,樹立典范。歷史學科是書寫量較大的文科學科之一,學生的卷面呈現對閱卷人的賦分評判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前幾次??荚嚲碇v評時,老師都要向學生展示一張自己手工書寫的答題卡,做到字跡工整,層次分明,序號排列,分點結合;后期電腦閱卷后,我們都會精心挑選得分較高、答題規范的學生答題卡,向學生展示,幫助學生建立規范答題的習慣,提高得分率,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三、組內協作,齊心合力?!懊颀R者強”。在復習計劃的制定,復習方案的落實,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組內幾位老師齊心合力,相互協作。
1、合作命題,精益求精。每次月考命題時,一位老師主命,其他老師負責審題,反復推敲,精益求精,力爭力求命題的質量達到中考的要求,提高考試的效率。
2、題型講解,各展所長。初三復習,我們認為基本上可以說是放兩頭抓中間。前面的好學生,不需要教師太過費心,他們會主動跟著老師認真學習。而后面的一些學困生因基礎太差,欠賬太多,跟不上,老師費力再多也成效不大。真正需要教師費力用心的則是那些有一定潛能的中等生。歷史學科由于受限于課時較少、內容較多的客觀條件,無法獨立開展抓中等學生的專門教學活動。但我們充分利用學校統一的補差課時,開展提升中等生解題能力的專題教學。我們在補差教學中,以往年中考真題為素材,精心編制練習資料,并且在習題講評時,打破常規,一改往年每位老師選擇一個題型,并將該題型下的所有題目全部講完的做法。而是積極創新,要求三位老師每種題型都要選擇相應的題目進行講解講評,這樣雖然加重了教師的備課工作量,但能讓不同老師的學生能夠從其他教師那里學到更適合自己的解題思路、答題方法、書寫程序,實現博采眾家之長,成就個人風范。學生反饋,反響不錯,效果良好。
3、評卷收獲,及時共享。在試卷評卷過程中,發現一些普遍性問題及特殊性問題,不同題組的老師之間相互溝通,及時通報。以便其他兩位老師能夠在試卷講評過程中注意此類問題,及時提醒學生改正提高。
四、搜集信息,撲捉熱點。方向決定對錯,方法決定成敗。在歷史學科的復習中,不僅要埋頭拉車,時時還需要注意抬頭看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廣集信息,認真鑒別。通過參加交流群,以及同學群,中考閱卷群的微信交流,及時獲取各方面有關中考歷史改革的信息,并對復習計劃做出及時有效的調整。當然有時有些信息也是真偽難辨,令人無所適從。我們對其進行認真分析甄別。此后一些學校立即著手讓學生把相關筆記,往課本上謄寫,但這樣做必然要耗費學生大量的時間。我們經過認真分析后,認為這個措施在中考進場檢查時難以操作,可行性不大。
2、關注現實,緊扣熱點。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學科的考察與現實熱點緊密相連,因此我們在復習中高度重視周年大事,同時密切關注社會熱點,將考點中與之相關的內容重點強化。
3、考點預測,最后一搏。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衡課,并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松、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歷史學科有普及性、基本性和發展性三大特點。所謂發展性指歷史課程既考慮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又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基礎。面對新的教材及江蘇省新的高考模式,歷史教學的重要地位彰顯,重視初中歷史教學勢在必行。
初一時,學生初接觸歷史,對歷史較好奇,有一種新鮮感,因而在初一歷史教學中,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啟迪學生的心靈,使學生感知歷史,以了解一些事件和人物為主,讓學生對歷史的好奇心、新鮮感成為一種持久的動力。
初二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命感,弘揚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能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經過兩年努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養和鍛煉,同時隨著學生心理生理的成長,學生的思辯能力也在提高,對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斷。因此,初三歷史應重視社會發展史教學及對事物內在聯系的認識,讓學生初步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為優秀學生適應高中歷史學習作鋪墊。
因此我認為初三歷史教學中要解決好以下幾個重點:
1、重視歷史發展觀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對歐美歷史按時間順序有一個系統認識。如歐洲史: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臘羅馬史)中古歐的主要封建輕視的形成及政治經濟特點城市興起及資本主義萌芽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對外擴張及矛盾一次大戰等。這樣學生在學習高中跳躍式歷史時就不會無所適從。
2、重視對高中教材中重點內容的補充
如羅馬的宏偉,通過它的法律制度、軍事制度、建筑藝術和遼闊的帝國版圖得到印證。高中教材的重點在于羅馬法,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因此初中教材應該對遼闊帝國版圖的形成,羅馬式建筑風格等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并對初中教材小字中涉及的羅馬法略作提示,讓學生對羅馬的宏偉有一個整體認識。
再如,高中教材對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一帶而過,重點講解了這幾個國家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即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美國的總統制共和制度、歐洲大陸的代議制),而這些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與各國的政治經濟及資產階級革命有必然的聯系。因此,初三歷史教學中可以在這方面作文章。
3、重視課本中《活動和探究》部分的作用
初三歷史課本12頁《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亞非文明地圖》,對亞非文明古國作了一個總結,使學生對文明古國的認識更直觀系統;活動探究中第二問,“他們是在什么樣的地理環境中發生和發展的?這些文明都處在哪兩個緯度之間?古代文明為什么多發生在大河流域?”透過歷史現象對歷史本質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究,重在培養學生利用相關信息轉換思維視角,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中考開卷 初三歷史復習 誤區 對策
近年,全國各地在初中歷史考查上相繼進行了改革,其中一項就是實行中考開卷。中考歷史開卷考試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考題靈活,淡化純記憶的內容,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考前復習是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環節。我連續幾年擔任初三歷史教學工作,在歷史復習課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以下就中考開卷背景下初三歷史復習的誤區談談對策,以拋磚引玉。
一、當前中考開卷背景下對歷史復習認識的誤區
1.開卷考試不用復習。
部分初三學生,甚至一些非歷史專業的教師和班主任都認為歷史開卷考試不用復習,答案都在書上,考試抄書就行。殊不知,這是對學生的誤導,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給初三歷史復習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難。事實上,歷史學科實行開卷考試,命題都是基本沿襲以往歷史閉卷考試的做法,適當引入開放性試題。如若不復習,連選擇題都靠翻書來解決,不僅考試時間不允許,而且會對教材生疏,難以從書上快速準確找到答案,更不用說答好題。
2.開卷考試難度降低。
由于開卷考試命題基本沿襲以往閉卷考試的做法,一些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時,認為對開卷考試試卷中的一些問答題的復習可以降低要求,學生不必花大量時間死記硬背歷史內容,只需記住大概。由于開卷考試的命題適當引入開放性試題,從這層意義上說難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因為這種題型答案比較靈活,極具創造性,沒有平時的扎實積累和系統訓練,學生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即使翻書也難以作答。
3.開卷考試帶上所有資料。
一些學生認為在開卷考試時攜帶的歷史資料越多越好。事實上,考試過程中很多考生根本來不及翻閱大量資料,或是考生在考試中遇到平時做過類似的題目,為了找“原題”而耽誤時間。考試中不能一味依賴復習資料,沒有考前的認真復習難以取得理想成績。
4.開卷試題書上都有現成答案。
由于對開卷考試的特點不了解,誤以為開卷考試都能在教科書上找到現成答案,這是初三學生中較為普遍的觀點。事實并非如此,就算是開卷考試的有些試題在教科書上有現成答案,考生在作答時也不能照搬照抄,否則不僅時間不允許,而且沒有經過概括提煉的答案是不切題的。更何況有些綜合性、開放性或半開放性的試題本身就沒有現成答案。所以,考生要改變這些認識誤區,面對現實,積極應對,科學復習。
二、中考開卷背景下初三歷史復習對策
1.認真研讀《歷史課程標準》和《歷史考試說明》,把握中考方向。
《歷史課程標準》是編制教材的基礎,是中考評價的依據,也是制訂《考試說明》的依據。因此,研讀《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對于把握歷史中考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認真學習《考試說明》,了解考試范圍、內容、形式、題型、分值及其要求等,領悟測試水平的層次及每一層次的涵義,并根據測試水平的層次來把握知識,這樣在歷史復習時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2.實施專題歸類復習,比較對照,縱橫聯系。
歷史中考有兩大特點:涉及內容多、復習時間短。因此復習時不能依據課本逐課、逐節全面復習。教師可將所學歷史知識列成專題歸類總結,縱橫串聯,比較對照,形成網絡。一方面,把同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相聯系,是“橫”的聯系。比如將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的俄國農奴制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進行聯系比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兩次改革的異同。另一方面,歷史事件都前后發展、依次交替,把每個歷史事件前后串聯起來,使之系統化,是“縱”的聯系。譬如復習“世界政治格局演變”的內容,可按時間先后順序歸納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一超多強―多極化趨勢。對每一時期的歷史進行復習,然后將前后發生的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從而讓學生系統掌握。但在復習不能單純“縱”或“橫”復習,而應“縱”“橫”聯系,形成專題,構成知識網絡體系。如此學生掌握的歷史知識才不易遺忘,不易混淆,運用自如。
3.精選習題,綜合運用,強化訓練。
中考歷史復習任務重、時間緊,這就要求教師精心研究考綱,結合熱點焦點,針對學生實際情況,精心編寫或挑選習題,進行專題或綜合訓練。訓練目的是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培養學生的能力,增強學生應試的心理素質。教師應當選擇一些能充分展示學生能力的新、活題型,練習形式多樣化,包括課堂的口頭回答、書面作業、單元檢測等,但不能搞題海戰術,以免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每次訓練,教師都要認真評閱,分析總結存在的問題,然后在課堂上集中評講,教給學生審題、解題方法,分析錯誤原因,以及今后應注意的問題,舉一反三,讓學生掌握要領。
4.關注社會生活,提煉熱點焦點,歸納掌握解題技巧。
《歷史課程標準》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中既有對學生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等能力的要求,又有運用歷史的觀點分析社會現實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在復習中適時引導學生密切關注社會現實和熱點焦點問題,如黨的十七大,改革開放,民生問題,重大節日活動,和祖國統一大業,等等。歷史中考越來越重視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考題靈活多樣,這就要求教師在復習中讓學生掌握各種題型的特點和解題方法,歸納解題技巧,訓練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初三歷史中考復習應該緊扣考綱,以課為本,縱橫聯系,突出重點,攻克難點,結合時政,強化訓練,歸納技巧,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方能從容應對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中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陳躍文.淺談應對歷史開卷考試的策略.教學月刊(中學版),2004,(3).
[3]詹海.關于開卷考試的思考.中國教育報,2001.
關鍵詞:初三歷史;新課程教學;有效策略
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再是過去被動地接受知識,新課程使教學充滿了活力,更加具有趣味性,在初三歷史教學中,老師要本著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主,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從而全面培育學生的歷史知識,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采用多種教學形式,促進學生參與教學
新課程教學的理念就是提倡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成為課堂上的主人。初三面臨著中考的壓力,學生學業繁重,因此,歷史老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一些趣味活動、講故事和加入一些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加深和鞏固。隨著現代化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被教師所采用,在初三歷史教學中借助一些多媒體和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把一些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轉化為形象生動的動畫和豐富多彩的畫面,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更加直觀和生動地展示給學生,增加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例如,在講解《拿破侖的文韜武略》一課中,學生可能對拿破侖不太了解,我們可以讓學生搜集關于他的資料,借助多媒體的方式將拿破侖的簡介以及當時的歷史背景播放給大家,使學生了解拿破侖對外戰爭威脅歐洲所有國家的,侵犯了人民的利益,從成功走向了失敗的經歷。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拿破侖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評價拿破侖的戰爭?課堂上盡可能給學生討論問題的時間,使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進步。讓學生設想一下當時的情景,有的人說拿破侖是一個英雄,有的人說他是瘋子,談談學生對拿破侖的評價。通過多方面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從真正意義上使學生學到知識。學生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發揮了自主討論知識的能力,從而能夠快速理解知識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新式教學,豐富課堂內容
新課程主張的是創新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以往的教學觀念就是教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部分教師在一味追求升學率的情況下,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是否能夠學以致用,認識不到歷史對學生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歷史老師在對初三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強化教學方法,不要過分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要靈活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對于一些歷史事件和時間上的區分,教師要使用正確的指導方法,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搭配文字和表格的對比,發現自己難以理解的知識和重點,從而更加有效地學習。
復習占據了初三歷史的很大一部分,面臨中考,大量的知識點讓學生在記憶的時候會比較困難,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答案,提高課堂效率。也可以通過講故事引導出與課本相關的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把學生帶進課堂教學中。初中生對一些流行音樂和電影都特別追捧,在初三歷史教學中有效地插入一些歌曲,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快樂,讓學生在享受美妙音樂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
三、注重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好習慣
在指導初三學生歷史教學中,教師的指導方法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注重學生的預習和復習能夠很好地相結合,根據老師的教學思路來進行解題的方法。在初三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夠總結和歸納知識點,有效地找出問題的中心內容,使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在歷史課堂上正確地采用自主合作學習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之一。初中歷史由于容量大,強調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的運用,因此更需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教師要合理地進行小組劃分,使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吸取對方的優點,找出自己的不足,靈活分析歷史知識信息,為學生營造開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真正地體會到歷史的趣味性和所蘊含的魅力所在,讓歷史課堂充滿活力。
初三歷史教學是整個初中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學習歷史課程中不僅僅是為了中考而學習,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認知程度、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能夠更加有條理地去分析和理解歷史事件,對所學的知識合理運用和練習,新課程下的歷史教學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去探索和發現,善于尋找新的教學方法,將它合理地運用到學生的課堂教學中,增強歷史教學的有效性,達到我們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轉眼之間,我來到新崗位已經一學期,擔任的主要工作是初三5,6,7,8班歷史教學和七班的班主任工作。在這一學期里我很快融入臨淄二中這個溫暖而充實的大家庭里,體會著做老師的艱辛和快樂,把自己的熱情與活力奉獻于我所鐘愛的教育事業上,傾注于每一個學生身上。俗語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回顧本學期的工作,我有著幾分充實、幾分感概,下面我對這一學期來的工作做一下總結,為新一年的工作確立新的目標。
一、五件最滿意的事情
1、課前充分備課:潛心鉆研每一節課。
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紤]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課堂生動高效:精心上好每一節課。
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有難度的問題找優等生;一般問題找中等生;簡單些的總是找學困生回答。桌間巡視時,注意對學困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課后及時做課后記,找出不足。
3、真誠對待學生:用愛心和責任心感動學生。
師愛是教育的"劑",是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愛是指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金鳳凰"要愛,"丑小鴨"同樣也要愛。愛學生要深入地愛,愛學生要理智地愛。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蘊含著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僅著眼于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
4、狠抓班級學風:讓學生愛上歷史課。
我所教的四個班,學生比較喜愛該科,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后也能認真完成作業。但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因為怕老師責備,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老師,作業也因為怕分數低而找別人的來抄,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對此,我狠抓學風,在班級里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抄襲作業的行為。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同時,一有進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時地表揚他們。經過一個學期,絕大部分的同學都養成了勤學苦練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5、反思感悟教學:努力打造優秀的自己。
平時積極參加校本培訓,認真閱讀各種教育教學刊物,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領會新的教學理念和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做好筆記,寫好心得體會,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配合運用“學、展、點、練”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認真總結教學經驗,通過不斷的反思、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本學期,結合教學實際,我不斷思考,及時總結經驗,并發表文章《情境----歷史課堂活力的源泉》。
二、最值得肯定的三點變化
1、積極熱情融入
剛剛來到新的學校,不管是教學工作,還是班級管理實務都較原來的學校忙的多,尤其是學生住校,又要管理好學生的晚自習、又要處理好宿舍情況。在初三歷史面臨結業的情況下,領導學生復習、為學生明年升學做好準備的確有時感到力不從心。特別是初三課程緊、科目多,歷史任務重,時間難于保證任務完成情況下。真可以說是:忙得昏天黑的,我深深體會到奉獻的含義…..我咬牙克服重重困難,天道酬勤,我所帶的七班由11名進到6名,從而大大激發了我的工作熱情。
2、大膽改革教法
把學生教好,讓學生成功,是每位教師最大的心愿、最高的榮譽。對于課程改革環境下的教師,僅僅有一桶水是不夠的,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我在認真學習“生本教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改革歷史教學的新方法,從創新課型上下功夫。我特別注意課堂的趣味性,根據班情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案,注意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投入到歷史學習中來;努力讓學生在正確認識歷史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形成完整而系統的歷史體系,培養其正確認識、辨析、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方法。
3、做好培優補差
注重分層教學。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三、存在的兩點不足
1、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還遠遠不夠深入,今后要加大步伐。
2、課后反思還需要務實和具有針對性,今后要扎實有效的進行反思感悟,形成論文爭取發表。
四、給自己提出三條優化工作的建議
1、繼續深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努力打造優質高效課堂,爭取在學業水平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2、課堂上注重小組評價機制的扎實有效運用,教學中采取靈活多變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
3、對學困生多一些關心,多一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與責任心,使他們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都有更大進步。
五、介紹一條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