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3:11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美術課程標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已意識到,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一條必由之路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實施生態環境教育,以可持續發展觀來武裝未來國民的頭腦。
可是,在當今教育中,隨著社會和科學分科的越來越細,學生必須學習的科目也越來越多,學校再增設一門生態環境教育課程,這樣將無限分割學生的時間和失去學習的整體性,加重學生的負擔,與國家減負的政策背道而馳。因此,必須尋找與生態環境教育的融洽點,形成一種學科互利的生態關系。
《美術新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美術教育要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并培養學生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我們曾詳細分析過現在使用的廣東版、湖南版和嶺南版美術教材,我們發現,教材中有很多與生態環境有關的內容。
美術教育與生態環境教育可以組成學科互利的新的教學模式,即美術生態式教育模式。小學美術生態式教育的關鍵,是活用美術教材,開發生態環境教育資源,以達到美術教育與生態環境教育相融合,形成一種學科互利的生態式教育。
小學美術課程校本化:就是學校依據本校以及師生的實際需求,采用對現行美術教材進行選擇、改編、補充、拓展等方式,將教材進行重新整合的研究活動。使小學美術課程更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美術素養得到更大的發展;更符合教師的教學風格與特色,教學能力與水平得到更一步的提升;更符合學校的獨有的美術氛圍與特點,形成本校獨特的美術教學特色。最終目的是人本與校本的有機融合、和諧發展。
學生的美術教科書是由美術教育專家精心編寫而成的,但是由于編寫出來的美術教材受地區環境時代人員等因素的影響,這種客觀現狀要求我們要認真分析美術教材,對教材的編輯思路、教材的深廣度、學科知識的網絡結構以及學科知識的呈現形式進行分析和推敲,我們使用的美術教材,在編排體系上,有多條橫向隱線,貫穿于前一課與后一課之間;也有多條縱向隱線,貫穿于上一冊與下一冊之間。
它們相互關聯,血肉相依,如果獨立地教學每一課,那是忽視學生學習的連續性,對學生美術素養的養成和提升效果要大打折扣。反之,如果我們把課程有機整合,把美術課程的類別進行重組,并按著內容(繪畫、工藝、欣賞等)的特點劃分時間表,使重新編排的教材、規劃的章節整體脈絡清晰,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的連續性、發展性,而且有利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和動手能力的增強,使學習的效果得到深化和優化。
將現行美術課程校本化,不僅把零散的點的學習串連了起來,而且將串連的線編織成了一張網,更利于學生進行塊狀的、系統的學習,這是看得見的好處。經過長期實踐,我們以課程標準的導向為航線,以學生的發展為終極目標,找到了整合后的課程特點:課程的時代性,課程的生活性,課程的趣味性,課程的獨特性。
當然,不管選擇何種資源作為美術課的內容,都要注重資源本身的趣味性。只有說選擇的題材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被其接受,令其感興趣。這樣內容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本次美術課程改革的最主要的突破點在于:“第一,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學習領域,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美術學習;第二,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第三,指定導向性內容標準,給予教師更大的教學空間”。從以上所述中,我們發現美術課程標準制定的是導向性的內容標準,給學生的美術學習與教師的教學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
我們所使用的美術教材每冊都留有20%左右的空間,為不同地域的教師和學生充分利用當地的美術教學資源開展教學留出一定的空間,同時也為廣大美術教師能把自己對美術教材的認識和自己的經驗投入教學工作留出用武之地。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認識,我們除了靈活利用已有的課程資源外,還積極開發新的校本課程。具體分析了我校特色和師生特質等情況,我們一是整合現有美術課程,二是建設開發新的校本課程,目前對“版畫、手工、陶藝”三個內容重點進行了探索研究,尤其突出陶藝教學內容,現已開發了陶藝校本教材,形成陶藝教學特色。
理想的美術課程應該盡量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并且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因而,我們研究的重點陣地在課堂上,但是我們還為學有余力、在美術方面有特長的學生組建了“版畫社團”、“手工社團”、“陶藝社團”、“兒童畫社團”等課外社團,每周固定時間輔導學生進行各種美術創作活動,更大地拓展了校本化課程的實效性,增加了課程實施的寬泛度。
關鍵詞:課程標準 教學需要 學習動機
課程標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性是人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具有指向性、協調性和績效性,它包括認識的活躍、情感的興奮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種心理成分。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動機――目標”的推動、引導下產生的。當人的需要具有確實的目標并呈現出實現目標的可能性――目標期望時,需要便轉變成動機推動人積極行動。在這一過程中,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起著不可忽視的控制和調節作用。所以,學生個體積極性結構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方面。美術課國家課程標準,基于這幾個方面,采取了相應的措施。
一、對新課標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理論分析
1.學生需要的滿足與調節。需要是人在社會生活中所必需而又欠缺的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傾向,它產生于人在生活中受到的各種刺激,通常以愿望、意圖、理想等心理狀態反映出來。它是人的積極性的動力源泉。一切經濟活動、人類活動發展的內部動力是人的需要,人的積極性最終來自人的需要。培養人重要的是培養人的需要,所以重視并解決學生的需要問題,是美術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內容。(1)課程標準提出了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導向性的內容標準,并提供這些標準可供選擇的教學活動方式建議。(2)課程標準與生活緊密相連,激發了學生的需要強度,并依賴目標誘因的出現,提高學生需要的自我意識水平,滿足了學生聯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3)課程標準沒有為所有學生制定一個必須達到的硬性發展標準,并用一種統一的尺度來衡量學生的發展水平,而是盡量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并且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2.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勵。動機是直接推動并維持人活動的內部心理動力。需要可轉化為動機,但需具備需要目標誘因的出現、引發行動的足夠強烈的刺激、提高意識和態度的調節等條件。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勵,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①直接性學習動機的激勵。課程標準要求為學生創設寬松、多樣、活潑的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多樣化、豐富化,從而產生新穎感、增強趣味感。 ②“精神報酬”激勵。課程標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結果中能夠表達自己的觀念、情感、思想,給學生以精神回報,激勵學習動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③目標直接激因的激勵。
3.通過目標管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目標對人的行為的重要作用包括啟動作用、導向作用、激勵作用、聚合作用等。 (1)“造型?表現”強調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認識。(2)“設計?應用”既強調創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動的功能目的。(3)“欣賞?評述”注重通過感受、欣賞、領悟、理解和表達等活動方式,內化知識,形成審美心理結構。(4)“綜合?探索”指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
4.形成學生良好態度促進積極性的調動。態度是指個體對一定的客觀事物相對穩定的心理反應傾向。(1)課程標準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2)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中小學的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并在內容標準中滲透美術的社會功能,即審美教育、陶冶情操、認識社會和自我、交流、發展形象思維和空間智能、開發潛能、提高物質產品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含量等功能,使學生潛移默化,明白美術課程的重要性,轉變過去對美術課程的偏見,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調動其學習積極性。(3)評價標準體系對態度的形成。在美術學習評價方式中,要求評價有目的性,注重全面性、全程化和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對學生的成功體驗、積極參與、自我反思、素養提高、個性發展、態度進步、合作精神等作完善、肯定的評價,形成學生積極向上的態度,以促進其學習積極性的調動。
二、我在現有美術教材中對新課標理論的探索運用
美術課堂設計成“東芝美術樂園”,旨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完成本課內容,使學生人人參與、都有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表現能力、合作能力等。1.在教學環境的設計上,安排學生在美術教室內按小組團坐(組長為代表前坐,中心為活動區),營造一種平等融洽、輕松愉快的氣氛,滿足學生的需要,力求讓學生在活動的樂趣中學習知識,增強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2.在活動過程的安排上,我設計為五個環節,并且都用形象生動的詞語概述,從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因素上入手,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綜上所述,美術新課程標準從課程建設的角度,促進了美術教育觀念的轉變,充分發揮了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八)。
一、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原動力,是推動學生走向成功的最有利的武器。只有當小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相一致的時候,才會讓其產生一種強大的動力去學習、理解和掌握美術知識。當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被有效地激發出來之后,在長時間的應用和實踐中,學生就會將這種興趣轉化為一種積極的情感態度,能夠發自內心地去接受和探索美術知識。為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把握好小學生單純、自然的人格本性,設計和實施更加新穎的、科學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對美術充滿熱情和渴望。
在實施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拋棄傳統的教學形式,不能再讓學生只是簡單地按照教師的模板來畫畫,講究干凈、整潔就能夠達到教學目的。而是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和主觀意愿來繪制圖畫。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學生對生活和學習的真實感受,才能夠流露出學生真摯的情感和態度。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經說過:“小學生的智慧就存在于他的指尖上?!敝灰獙W生積極地動手去繪制,即使最終的作品不成比例、顏色搭配不協調,但只要是學生自己主觀的意愿,是學生萌發的童心,教師都要及時地予以肯定和獎勵。只有這樣,每個學生才能夠在美術課堂中尋找到自己的美術天賦和特長,才會親身體驗到一種創作的幸福感和成功感,這樣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例如,在學習《千變萬化的帽子》這節課時,我在講述帽子的來源和制作過程之后,并沒有馬上讓學生動手去制作帽子,而是要學生運用自己手中的筆和紙繪制出自己心目中喜愛的帽子,并且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這時,我發現學生在我布置完作業之后并沒有立刻投入到繪畫之中,而是坐在座位上深思熟慮了很久之后,才開工畫了起來。當我走到學生中間去觀察他們繪制的進度和內容時驚呆了,學生畫的帽子并不完全是生活中我們看到的那樣,這其中摻雜了很多個人的想象因素。剛開始我自己還有一些生氣,但這正表明學生真正地投入到了這節課的學習中來,真正發揮了自己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作能力,于是我便給予學生了相應的肯定和鼓勵。從這以后,我發現學生更加喜愛上美術課了,而且每次都表現得特別積極。我認為這是我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自由發揮起到的良好作用,這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熱情。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當著不同的身份和角色,教師作為一名指導者應該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在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之后,師生之間要公平民主地進行情感交流和相處。用融洽的師生關系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學習的主動精神,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活潑的發展,增強學生學好美術知識的自信心。為此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利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對知識的強烈渴望。教師要主動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和渴望,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來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并且滿足學生需要。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自主參與學習的平臺,讓學生能夠積極投身于活動的全過程中,促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大膽想象,充分展示自己,讓學生把自己的思想和觀念都表達出來,并通過自己的作品表現得淋漓盡致。
例如,學習美術課程《文房四寶和毛筆執筆》時,我首先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參觀各種各樣的筆、墨、紙、硯,接著讓學生自己去搜集材料,充分了解我國的“文房四寶”,并在課堂中讓學生討論,在表達自己觀念和想法的同時也去理解和欣賞他人的想法。最后我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創作,發揮自己想象能力和繪畫能力。這樣就能夠在教學中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輕松愉悅的環境和氛圍中去互相學習,并從中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個性。
三、要利用小學美術課程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的一大教學目標就是要通過美術課堂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作為一種獨特的課程,美術可以用其獨特的線條和精美的畫面來表達生活的魅力,并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陶冶學生的心靈,有效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美術作品中的藝術語言和因素,使學生通過這些內容和形式產生對自然和藝術的整體感知。在美術課堂教學之外,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融入社會中,在欣賞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優美景觀之后能夠領略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淀的豐厚的傳統文化,并深入了解濃郁的民族風情,開闊視野,感悟生活的魅力所在。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農村學校;美術;新課程標準;觀念;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0;G633.9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3-0100-01
農村美術教學到目前為止還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達不到美術基礎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要求。和城市相比,部分農村的美術教學較為落后,包括基礎教學設施不完備、教學手段落后、美術教師的水平稍差等等。農村初中美術教學質量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本文將根據農村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的新課程標準,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一、加大農村基礎美術教學的資金投入
和城市初中學校的美術教學情況相比,部分農村學校美術教學設施明顯不足。此外,從教師的數量上看,農村和城市也存在明顯的差距。所以,為了提高農村初中美術教學質量,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要加大美術教育資金方面的投入,既包括物品設施的置備,也包括美術教學人才的引進。學校所在地政府也應該重視初中美術基礎教育,充分考查當地農村初中學校的基礎美術教學情況及教學設施情況,并且進行有針對性的資金補貼,幫助有困難的學校購置教學用品及引進教學人才。需要注意的是,在人才引進方面要嚴格把關,注重教師素質,引進美術專業能力和教學責任心較強的人才。在教學用品的購置方面,應該根據學校不同年級的需求,盡量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購置足夠的畫筆、畫紙及顏料等。
二、轉變教師與學生的觀念,重視農村初中美術教育
教師與學生對待美術教育的觀念,是影響學生美術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和學生比較重視文化課的教育,對美術等興趣教育處于忽視的狀態。這樣的想法與新課標提出的要求相背離,不利于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因此,轉變教師的觀念尤為重要。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作為教師應該轉變思想觀念,真正地重視美術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了更好地實施農村初中學校的美術教育,學??梢越⒚佬g教學小組,并設立組長負責總體引導美術教育工作,對美術教師進行考核,幫助美術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和提升教學能力。學生作為美術教育的主體,其對美術的學習觀念直接影響美術教育的教學效果。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基礎美術教育,美術教師要積極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適當的方法讓學生對美術提高興趣,轉變學生對待美術的學習態度。例如,可以在班級之間舉辦美術繪畫比賽,對表現優異的同學進行表彰和獎勵,將優秀的作品展示出來為學生樹立榜樣。這樣一來,便可以在學校中形成重視美術教育的氛圍,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定會提高,從而達到提升美術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改變教學方法,有效提升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美術課堂與傳統的文化課堂有所不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美術教學最重要的目標。首先,教師要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生更容易達到理想的學習狀態,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因素。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策略。幽默的語言,親切的笑容以及平等的師生關系,都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氛圍。教師要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引路人,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發表自己的見解,勇于提出不同的問題,這也能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新的能力。其次,要增強師生間的互動與合作,共同參與課堂上的創造性活動。師生間良好的交往可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師生間相互交往與溝通其實就是美術知識學習的過程,師生間通過溝通交流雙方的觀念,彼此捕捉對方的想法,實現共同進步。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感受,進行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尊重學生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有些學生即使非常積極地對待學習,但是效果仍不是特別理想。針對這樣的學生,教師也要給予足夠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不至于喪失信心,要鼓勵其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再次,要建立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加強美術課堂教育的反思。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要尊重學生對知識的獨特見解,鼓勵學生用富有創造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尋求答案,教師需要做的就是給予引導和肯定。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并進行合理的評價。此外,教師還應該定期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及教學成果進行評價,找出自己在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進。
四、結束語
總之,改進農村初中學校的美術教學,是為農村學生提供綜合發展的平臺,讓農村學生不會因為教學設施和教學理念的落后而失去平等受教育的機會。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全方面發展的人才,只有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才能在當今社會有充足的發展空間。因此,改進農村學校的美術教學十分必要,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羅才泉.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美術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2(05).
[2]楊思杰.新時期美術教育教學體系的反思與重構[J].中國教育學刊,2015(04).
“老師,沒想到數學這么美!”這是在教學《有趣的圖形》一單元時,當孩子們看著自己用彩色的畫筆在組合的圖形上涂出五顏六色的色彩。用自己手中普普通通的平面圖形組合成一副副美妙的圖案時,情不自禁喊出的一句話。多么有創造性的一句話??!
應當承認,學習數學特別是傳統的數學課堂可以說是“枯燥”、“乏味”,而且是一項艱辛的勞動,但如果能讓孩子們在學習中窺視到數學美,運算中體驗到數學的藝術力,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就能使孩子們將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成學習的動機,學習也更有興趣。使孩子們的數學活動猶如在自由王國里漫游,使他們不僅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艱辛,也能體會到其中優美的神韻所在。從而使“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氣”和“靈氣”,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一、通過創設美妙的情景來體驗數學美。
剛剛從幼兒園跨進小學校門的一年級的小朋友還沉浸在兒童樂園的滑梯上,沉浸在美的童話世界中。對于學習小學數學,他們感覺有些新鮮,有些好奇。什么是數學學習?――嚴肅的課堂,嚴厲的老師,枯燥的數學作業嗎?可是,當他們拿到數學新書時,他們“愛不釋手”。美麗的圖案,五顏六色的畫面,可愛的卡通人物正向他招手呢!“機靈狗”成了他們學習的好伙伴;可愛的“淘氣”和“笑笑”提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數學問題;“智慧老爺爺“告訴了他們很多智慧的小知識。長著長鼻子的大象正和長脖子的長頸鹿比高矮。大笨熊和小猴子比輕重,小熊還和小白兔比跳繩呢,小白兔跳了23下,熊只跳了2下,可真笨……小朋友一下就樂了,我們的新書真有趣,就像童話一樣。書中所選取的都是一些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學習材料。把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童話故事作為認識背景,有意識地把現實問題數學化、生活化。這時,平時嚴厲的老師放下了師道尊嚴,搖身一變成了一位可愛的“卡通使者”,帶著孩子們,乘著想像的翅膀,遨游在數學樂園中,去解開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所以,在教學中,我常常想出一個個吸引學生的新花招。
如:在教學《小明的一天》,認識鐘表一課時,我設計了聽音樂,跳鐘表操,學生聽著音樂和老師一起舞動著手臂,師生的情感真正的融為了一體。讓他們更沒想到的是數學課上還可以跳舞,讓學生在蹦蹦跳跳中通過肢體語言感受到時針、分針位置關系的知識構建,在一個個動態的活動情景中,自然的把學生引入到鐘表的世界。
在教《認識圖形》中,我把學生喜歡的玩具小猴子帶進了課堂,把老師的語言換成小猴子的語言,使學生感覺十分的親切有趣。小猴子給同學們帶來了很多禮物選擇兒童熟悉的積木(各種各樣的立體圖形),學生玩著積木,復習立體圖形的知識,并且感受到原來數學課可以這么好玩,一開始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使枯燥的圖形認識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在玩積木、摸積木的面上不知不覺的感知了“面在體上”,溝通了體與面之間的聯系,化解了面在體上的難點,學生在寬松、和諧、自主的氛圍中大膽交流,自主探索,使整個課堂生動、活潑、有趣。
二、在猜想中體驗數學美。
猜想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手段。牛頓曾說過:“沒有大
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明?!毙抡n程中安排了很多猜想,這是以往從未有過的。在計算教學《猜數游戲》――“10以內的加法”中,運用了猜數游戲,“我出1”,”我出5”;“我出3”,“我出7”;“我出4”,“我出……”一個猜數的游戲活動,引導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師生對練,同桌對練。學生在活動中的經驗積累,發展他們的數感。數字大小關系的《小小養殖場》一課中,安排了一個猜年齡的思維活動?!靶πΦ陌职纸衲?7歲,淘氣爸爸的年齡和她爸爸的差不多,可能為幾歲?{56 39 24 35}?!薄袄蠋熃衲?6歲,哥哥跟我差不多,我哥哥可能是幾歲?(2528 37)”。在認識“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一課后,學生在黑板上寫一個數(86)讓我猜?“我說33”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到“多得多”,“我說69”生說:“多一些”……學生在和老師活動中獲取了數學知識。在這猜的過程中,小朋友不僅增強了數感,而且培養了利用生活經驗判斷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在游戲中體驗數學的美。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特別喜歡游戲。如何運用游戲的方法促進他
們的學習,讓他們在游戲的活動中學習數學,對提高他們得學習動機和效果是有益得。課程標準別提出了情感于態度的反展目標。如,在教學《左右》時,組織學生利用身體上的左、右器官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聽口令做動作。“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學生邊做邊開心的笑著。還有,師說“摸摸你的左耳,”學生做相反的動作,摸自己的右耳。即認識了左右,又訓練了學生的判斷能力與反應能力,學生邊做邊開心的笑著。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游戲過程中體驗到左、右的含義與相對性。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使學生愛學、樂學。使課堂洋溢著愉快的學習氣氛,提高了學習效果。
在《認識物體》時,我設計了“摸一摸,說一說”的游戲。把操作活動和表達結合起來,讓學生摸一個物體并說出它的名稱,也可以先給名稱再去摸出相應的物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表達,學會傾聽,發展他們的數學交流能力。通過這種有趣的數學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數學的計算教學常與“枯燥、機械重復”相連,這是我們以前傳統數學教學上的缺陷造成的。在上《跳繩》一課――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設計了老師和學生的跳繩比賽的游戲活動,由跳繩比賽得到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的情感,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思考的興趣與習慣,促使學生形成計算的意識。在輕松、愉悅的活動中提高計算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會數學的信心。
四、在想象中體驗數學美。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專業技能;文化味
課程改革以來,小學美術教學以其獨有的特點,不斷發揮其以美育人的作用。在許多專家和教師的實踐指導下,小學美術教學從課程內容、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隨著課改的逐漸推進,隨著廣大教師的大膽思考與實踐,我們也逐漸發現了小學美術課堂的一些問題,甚至出現了一些比較極端的有著愈演愈烈之勢的觀念和做法。比如,小學美術教學必須展示教師高超的專業技能,小學美術教學一定要進行文化滲透,過多使用媒體設備或根本不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等。針對這些現象,我們只有進行冷靜的思考,才能發現小學美術教學的問題,探尋小學美術教學的本真和本質,從而形成真正有利于學生的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一、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必須展示教師高超的專業技能嗎
在當下許多小學美術公開課或觀摩課中,我們經常見到在寫生教學中,教師對著畫板,“認真投入”地對靜物進行細致的寫生,在標志設計中,教師滔滔不絕地介紹自己深度的設計理念和作
品,在欣賞教學中,教師從文化價值、歷史背景、人物風格特點等多方面全方位地介紹作品。于是乎,我們為教師高超的技藝和學識而贊嘆,并且開始呼吁:小學美術教師就要有高超的美術專業技能知識。緊接著,就出現了教師課前把要板書的字寫得五彩繽紛,把要板畫的范圖畫得無比精美,把要設計制作的作品做得令人艷羨,因為這些都能體現出教師的美術專業技能。課堂上教師就把這些提前準備的“作品”展示出來。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儼然變成美術教師的專業技能知識的展示課。我們還發現,在一些國家、省、市級的小學美術教師教學技能基本功比賽中,專業技能比賽的分值至少占到七成。這說明一種導向:小學美術教師的專業技能必須高,其他的基本功素養都是次要的。
我們不禁要思考:教師高超的專業技能知識決定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專業知識水平、課堂組織能力、研究把握教材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研究學生水平、板書板畫水平等都能影響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僅僅依靠高超的專業技能,而其他教學能力素養水平一般甚至較差,學生的學習效果一定不好。我們在實踐中經??梢砸姷?,一個教師的專業技能很出色,可是對教材把握不準確,對學生特點理解不深入,板書板畫效果不好,或者口語表達不清晰、不流暢等,這些往往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起著決定性影響。
有專家指出“教師的專業水平與學生的學習效果無明顯關
系。教師的教學水平才是決定學生學習效果的因素”。如果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水平高,缺乏有利的教學手段和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缺少對學生特點的觀察和把握,缺乏對教材的理解和研究,缺少活潑生動、和諧有效的師生溝通和課堂氛圍營造,是無法讓學生有較好的學習效果的,甚至會出現更差的效果。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技能,更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特點,具備美術教學的基本功和素養。專業技能只是美術教師素養的一部分,不能作為衡量美術教師的能力水平的唯一標準,而除專業技能以外的能力素養更能體現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小學美術教學不同于大學院校里的美術專業學習,如果把專業知識技能水平作為衡量一個小學美術教師的標準,未免有失
偏頗。
二、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一定要有濃濃的文化味嗎
在最近許多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每一節課都要介紹一些名家名作、民間美術、各種文化遺產或其他學科文化等,似乎不扯點相關的文化,這節課就不是美術課了。為什么小學美術教師會有這種觀點?原因在于沒有準確理解最新的課程標準和簡單的模仿抄襲。很長一段時間,舊版《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的性質,即“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边^分渲染美術作為人文學科的性質,過分強調美術與文化生活的聯系和作用,于是,得出結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必須有文化滲透。過分強調美術的人文性,就會弱化美術作為視覺藝術的本質。于是,2011版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征,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睂γ佬g課程的性質進行了重新定義。我們不難發現,美術課程的定義中去掉了人文性,取而代之的是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這是對美術課程本質的認識。美術通過視覺形象來傳達人的思想、情感、態度和審美追求,我們更應該強調視覺性而不是人文性。人文性不是美術課程所獨有的,并不是根本本質,唯獨視覺性是無法取代的,是與其他學科的本質區別。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具有實踐性,追求人文性,強調愉悅性?!币曈X性是美術的本質;實踐性也可以理解為表現性,是藝術的本質;人文性是社會科學的本質;而愉悅性才是少年兒童與藝術親密接觸所必須追求的。這四個方面的要求是相互依存、融為一體的。不同的課程內容,其側重點各不相同。有的包含較多的文化內涵,有的則要突出趣味和創新。不管什么美術課,都不應該把人文性作為主要的內容來講授。比如,《窗外的景色》一課,不用詳細介紹窗戶的歷史風格和地域文化區別,只要簡單介紹不同風格造型的窗戶特點即可;《我也是藝術大師》一課,不用過多介紹畫家的生平風格特點,只要引導學生發現畫家作品中常用的表現手法就行了;《古樸精美的華表》一課,不用深入介紹華表的發展歷史和作用以及所代表的意義,因為學生比較難以理解華表各組成部分所隱含的含義,只需讓學生明白華表是一種精神信仰和追求的體現,能代表人們許多美好的追求即可,
然后引領學生來創造屬于自己的“華表”。還有《五味瓶》《黑與白》《感受聲音》等各種造型表現領域和設計應用領域的課,更應該弱化人文性,突出強調愉悅性、視覺性和實踐性。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美術課程的四種性質是相輔相成,融為一體的,過分地強調某一種性質,勢必會弱化另外三種性質,這是不科學的。視覺性必須貫穿始終、人文性適當體現、實踐性必不可少、愉悅性牢牢抓住,而且面對不同類型的美術課程內容,其比重還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不是每一節課都一味地追求濃濃的文
化味。
三、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可以離開多媒體設備嗎
當下,多媒體設備已經作為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于各種學科教學之中,甚至已經成為衡量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指標。多媒體設備的運用能力也成為教師必備的教學能力之一。多媒體設備進入學校的發展過程是:一開始時,令師生羨慕,因為太先進了;慢慢地,被老師廣泛運用,因為太方便了;現在,開始出現了爭論,因為太依賴了,于是,出現了回歸“原始課堂”的呼聲。過多依賴多媒體設備或排斥使用多媒體設備都是極端的錯誤觀念。
多媒體設備作為一種工具進入學校,成為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輔助手段。它是科技發展的產物。而科學發展的最高追求,就是改變生活,利于生活。多媒體設備受教師歡迎,成為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是有其必然性的。因為它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提高了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活動,更有利于幫助學生觀察、感知、理解、思索、想象等。我相信以后會有更先進、更方便的多媒體設備,成為教學的輔助手段。有了這么先進的工具,教師不去使用,而去追求“一根粉筆寫人生”的原始教學狀態,不正是一種排斥現代文明、阻礙文明發展的表現嗎?究其原因僅僅在于,因為教師經常使用和借助于多媒體設備,會使教師的備課教學能力水平降低,形成一種依賴。我們不禁要聯想,如果一個人會開車,而且經常開車,我們絕對不會懷疑這個人會失去行走的能力,可是為什么教師經常使用多媒體設備,我們就要懷疑老師會失去備課和教學的能力呢?實踐恰恰相反,教師要運用多媒體設備,必須經過認真的備課和思考制作,才能幫助其實施教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還提高了教師備課的水平和能力。
現實中,我們確實也發現,有些老師沒了多媒體設備就無法繼續上課,或者為了使用多媒體而使用,把本可以不用多媒體的內容依賴多媒體來呈現,使多媒體設備成為一種花花架子,也確實讓許多聽課者哭笑不得。這種現象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尤為明顯。課文中明明就有的一句話,一定要用多媒體展示出來,一道例題書上本來就有,非要搞到多媒體上等等。這是沒有合理發揮多媒體設備的作用,或者是教師沒有認真備課,養成一種依賴多媒體的惰性導致的。當我們看清問題的根源之后,就不難發現,不是多媒體設備有問題,而是使用多媒體的人出現了問題。
美術是視覺藝術,是通過視覺形象來傳遞思想、情感、審美情趣的。試想在沒有多媒體設備的年代,美術課堂教學如何進行。全班五十幾個人看著畫范圖的老師背影,不知道教師在畫什么;睜大眼睛仔細欣賞教師帶來的只有豆腐塊大小的梵?高作品,怎么都看不見作品的內容和表現手法;制作一張小小的藏書票,任憑教師如何仔細示范刻版,學生都看不見,更聽不懂;列舉家鄉的橋和塔,只能靠語言來描述它的樣子,最終還是不知道它的模樣。這樣的美術課堂教學,難道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嗎?這樣的課堂教學是有效的嗎?在現實中,甚至出現了把學校即將淘汰的或者比較差的設備配備在美術教室中,導致學生看到的色彩,已經不是原來作品中色彩的樣貌,有的色彩甚至是相反的。有的圖像模糊不清,更別提有多少視覺沖擊力。美術課堂教學最需要一流的多媒體設備。
排斥多媒體設備,倡導“原始課堂”,是違背《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的理念的。美術課程有其特殊性,離不開視覺沖擊。而過多依賴多媒體設備,把多媒體設備當作小學美術教學的萬能工具,
也是不可取的。小學美術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巧妙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設備,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的功效。
參考文獻:
[1]徐霞.淺議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文化滲透.教學月刊:小學,2012(1-2).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教學方法
美術課程屬于小學階段基礎教育中的一個藝術課程,美術課程擁有極大的美育功能,它直接體現了一個學校美育教育的內容,在小學美術課堂教育過程中應該偏向于用美的知識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以及感受美的能力。作為一種造型以及視覺上的藝術,美術屬于一種靜態的再現藝術。兒童繪畫屬于人類成長階段的一種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兒童純真情感的表達,同時也是人類的潛意識的體現。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主要有繪畫、手工、剪貼畫、美術作品欣賞等內容。為了與小學階段兒童的天性相適應,小學美術課堂應該幫助學生培養審美能力,讓學生養成美術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指導小學生更好的認識和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筆者在小學美術課堂中運用了一些教學手段,也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教學效果。
一、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開展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創造和諧歡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美術知識,這樣更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有助于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創造和諧歡快的教學氛圍要求美術教師必須要保持親切自然的教學狀態,同時要有一顆寬容真誠的心。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保持親切的教學狀態,那么學生就不會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教師用一顆真誠的心來教育學術,自然有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構建起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極大的提升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注重知識的導入技巧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善于使用知識導入的方法,那么將會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新的內容和知識點時,教師必須要注重導入技巧的掌握,使用有趣的知識導入技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知識導入的方式是千變萬化的,筆者在實際教學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方式,一是讓學生進行猜謎活動來導入新課內容;二是讓學生聽一段音樂或者欣賞一幅好的美術作品來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對美的向往,激發出學生的繪畫欲望;三是設置一些懸念以“吊胃口”的方式來導入新課。
三、探索更多的教學手段
教師不能一味的使用某一種枯燥無味的教學手段,而應該努力探索其他教學方式,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來充實美術課堂。例如筆者在開展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常常會使用多媒體設備來進行輔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用到一些實物模型或者音響設備,配合多媒體幻燈片等工具讓美術的“美”生動的呈現在學生的眼前,把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的具體形象,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師的身上,還能夠讓學生擁有快樂的學習體驗。
例如筆者在對水彩風景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選擇了使用多媒體設備首先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桂林山水優美景色的錄像,讓學生體會到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讓他們沉醉于其中,接著教師再指導學生水彩風景畫繪畫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如果存在相對較難的知識點,筆者使用多媒體為學生進行動畫演示,這樣能夠讓美術教學效率得到很好的提升。
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開始就給美術欣賞材料給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而應該鼓勵學生去用自己獨特的視角來欣賞作品。教師應該認識到,美術課堂教學應該是開放式的,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由互動的空間,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平等的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充滿趣味的教學過程。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創設一些合理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提問或者回答問題來自主思考,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積極性。人們的思維往往開始于疑問,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問題代入課堂,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解決現存知識和問題之間的矛盾,讓學生掌握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出發點是為了促進學生能力全面發展,以幫助學生培養較強的創造力以及實踐能力為教學重點,充分體現出新課程標準中要求的美術教育理念以及小學階段的教育觀念。作為美術教師,應該以新課程標準為重要指導,從整體上對美術課程以及教材進行規劃,從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開展教學,這樣才能夠促進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實現新課標所要求的目標,從而提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