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9:46
序論:在您撰寫初一語文月考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安慰家長之余,我陷入了沉思。因為令人憂心的是這不是個別現象,初一的語文老師也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小學成績很好的學生,上了初中成績明顯下降;有些小學成績很差的學生,上了初中,又該怎么辦?怎樣指導學生由小學順利過渡到初中呢?從教15年,我對此稍有感悟。
經過小學六年語文的學習,學生跨入初中后,由于語文教學內容的加深,學習課時的減少,學科的增多,學習環境的不同,靠老師“提攜”式包辦的依賴性逐步放手等因素,再加上現行中小學的評價標準不同,中學試卷明顯難度要大,進入中學的第一次考試一般給學生很大打擊。這樣就有相當一部分小學畢業生升入中學后對語文學習感到很不適應,學習興趣減退,學習質量大幅度下降。假如老師在這一“特殊現象”的過程中,能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有的放矢地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在教學中實施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學方法,就能扭轉初中學生語文學習成績滑坡的現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開一個好頭
記得第一年工作,我教初一語文,學生來自城鎮鄉下各所小學,而深入了解后發現其中一(2)班有一半同學來自偏僻的董巷小學(很難在那所小學的畢業生中找到一個懂拼音規則的)。初上中學,要有一個適應學習環境、人際交流的過程,師生之間也要有一個互相了解、溝通的階段。于是,開學初的幾天,我收集同學小學畢業成績、日記、作業、作業記錄等小學個案材料。通過分析,我發現中小學語文教學不銜接的癥結主要體現在:中學比小學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學生學習由老師安排時間到自主安排時間;學生學習習慣由小學的被動型轉到中學的主動型,對于相當多的學生在轉型上存在問題。然后我布置了這樣一些周記:①我忘不了小學時的一件事;②我喜歡的一位語文老師;③一堂有趣的語文課;④初中給我的第一印象等等。我在批閱上述學生所寫的作文時發現,學生寫作水平雖然參差不齊,但所寫感想、見聞均是真情實感,內容大多是對小學校的依戀難忘和對新學校(中學)好奇新鮮與對書包加重的憂慮。這樣,我對初進初中學生的思想顧慮和學習擔憂狀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審閱每篇作文時均寫了針對性評語,并分別加以鼓勵和解疑。更主要的是,這樣的摸底,使我在隨后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心中有了底。這是探索和把握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這一重要環節的一個良好開端。
二、要做好轉變學生學習觀念的銜接
在給初一新生上第一節課時就要明確轉變學習語文的觀念很重要。老師要向學生講明小學語文學習與初中的區別,如:小學字、詞等基礎知識多,閱讀理解少,時間充足,重機械記憶,形象思維;而初中由于科目增多,相應地學習語文的時間少,重理解記憶,抽象思維,老師講得少,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多,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應大大加強。溫故知新,初一學生面對增多的課程和變難的課文,難免有諸多不適應,因此適當復習一下小學語文重點內容,做好記憶、思維的銜接十分必要。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機械記憶,讓學生大量背誦古典詩歌、名言警句,因為初中是記憶詩歌的黃金時期。二是可以幫助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如: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使抽象語言形象化;用游戲、表演、比賽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語文豐富多彩的廣闊天地。
三、要適當降低學習難度
初一上半學期是“過渡期”,這時應適當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初一新生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師,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所以老師應該放慢教學腳步,適當降低要求,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樹上的蘋果”,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增強信心,從而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教學語言,避免使用深奧難懂的學術語言;在初一上學期的每次測驗或考試前,老師可與學生一起回顧、整理、歸納知識要點,列出詳細的復習提綱,考試的試卷盡可能出得簡單些,批改時尺度適當放松些,以樹立其自信心,測驗考試后再共同分析失誤原因,總結教訓;對于學生的發言,無論答案正確與否,都應充分肯定其學習積極性??傊?,老師要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保護學生要求進步的熱情,在不斷的肯定與鼓勵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能力,從半扶半放的教學方式過渡到讓學生自主獨立地學習。
四、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減少其學習的隨意性,使學生的學習逐漸由自發轉為自覺。老師應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培養學生上課主動做筆記的習慣(記筆記要求學生記重點、難點,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記要點,而不是照搬板書);培養學生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課外閱讀量決定著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濃度。閱讀量大的學生進入高一級的學校學習往往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強。老師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指導和檢查,使之形成習慣,使學生把讀書作為一種人生樂趣,一生以書為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上要舍得放,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把獨立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
五、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學法指導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上要舍得放,不妨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把獨立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初中語文教材的內容增加了,難度也加深了,知識點增多了,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自學能力。因此,老師應有序地教給學生一套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比如,如何掌握好基礎知識;如何進行語段閱讀;如何進行知識的整理與歸納;如何抓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單元小結五個學習環節;如何運用科學的記憶法提高學習效率等。在此基礎上,老師可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學,充分動口、動手、動腦,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問難,老師則巧為點撥。總之,老師要盡力使學生消除依賴心理,培養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要設法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小學語文的教材內容比較簡單,知識點少,老師講課速度較慢,往往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興趣。相對來說,現在中學語文的教材內容往往一下子加深,知識點增多,思維難度增大,由于課時緊,中學老師講課速度一般較快,課堂容量大,許多教學步驟與學生能力培養只能一帶而過。有了升學壓力,在教學上,一些中學老師容易把語文教學變成單一狹隘的工具性、知
識性和政治性的灌輸與教訓,忽視了它是一門文學教育、藝術教育、審美教育的學科??墒钦缈鬃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不喜歡這樣的課型。以文言文為例:學生不喜歡文言文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文言文,不知道為什么要學文言文,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適時地啟發引導他們。大道理的教育,孩子不一定能接受,那么我們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比如,可以用都德的《最后一課》,讓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告訴學生法國這個民族是何等地重視自己的祖國語言,國家是可能被侵占的,但祖國語言絕不能被占領。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潤物細無聲”,只有老師善于把對祖國語言的熱愛之情傳遞給學生,才能在學生的心田根植下興趣的種子。
七、要充分利用多思、多說、多讀、多寫這學好語文的四個法寶,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
聽、說、讀、寫一向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趯W生剛踏入初中時的種種不適應,老師更要突出一個“思”,因為初中的語文學習不能再是機械的記憶,而應是一種理解??鬃诱f:“學而不思則
罔”,“思”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老師要指導學生養成多閱讀的習慣,這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用。剛開始時可讓學生找些故事性較強的好書自由讀,慢慢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接著再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閱讀中外名著。在不斷的閱讀中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感知、感悟:從人類的精神寶庫中探求寶藏,體驗親情,抒發感想,學會處事,磨煉健全的人格繼而走向大自然尋找靈感和享樂,向內心世界探求生命的本質,記錄下成長的軌跡,向未來世界描繪多彩人生,寫下豪言壯語。指導學生發揚寫日記的良好習慣,當然,由于初中功課緊,有時可以把日記改為周記,把寫日記、周記當成提高語文能力的一根拐杖。在語文教學中展現,把“讀寫”變成開放的大舞臺,把語文變成人生的加速器。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材中有一項全新的內容――綜合性學習。這“綜合性學習”在教材的各單元中與閱讀課文相并列,共同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綜合性學習”,作為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項同等重要的一個項目,第一次被寫入新課標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基本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予大力提倡?!闭驗槿绱?,新教材把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有機溝通、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作為綜合性學習的整體目標,將以往教材中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三個系統整合于“綜合性學習”之中,并在學習過程中留給學生暢想的天空。
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