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9:18
序論:在您撰寫外語專業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隨著電化教育的日益發展,在我國的各個高等院校的外語專業中,開設了一些專門訓練聽說能力的新課型,如:聽力課、聽說課、視聽說課、幻燈課、電影課、電視錄像課、語言實驗課、程序教學課等等。這些課程在教學手段上迅速地擺脫了傳統教學的束縛,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利用視覺、聽覺的直觀手段所進行的外語視聽說教學的試驗和實踐,在整個外語教學中,顯示了傳統教學難以發揮的優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和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提高,對高?,F代化教學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現以聽力課為例,做一簡要的分析。
在外語教學中每個外語教師都清楚并一貫地堅持’’五會并舉”的原則,即聽、說、讀、寫、譯的技巧。在“五會”里“聽”居于首位,可見聽力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聽力課與綜合實踐課、閱讀課、寫作課等課型相互配合,共同承擔著培養學生掌握外語交際工具的任務。
一.教材選擇方面的問題
在外語交際活動中,聽力不好沒法進行交流。無論專科還是本科,都應該堅持一直開設聽力課,只不過在選擇材料上要慎重,要精挑細選。所選擇的材料要語言地道,語調標準,情節引人入勝,情景生動,文化背景知識豐富,從不同的側面反映所學語言國家各方面的生活,利于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知識面,培養外語交際能力和文化能力。對一年級學生要選淺顯些的,根據學生基礎和提高程度,到大三、大四時可放原版影片。
二.課時和教師配備方面的問題
有些高校,因課時緊張就壓縮聽力的課時,到高年級甚至取消了聽力課,還有的學校由外教同時上聽力課和口語課。名義上是兩門課,其實由外教教起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變成了同一門課。而聽力課和口語課是兩種不同課型的課,聽力課是一門強化教學課,它要求在聽力理解方面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能聽懂外國人在社交場合的交談,講話,聽懂所學語言國家的電視臺,電臺的有關政治,外交,經濟,社會文化的新聞報道,采訪講話和電視文獻片。要求能理解大意,抓住主要論點,了解說話人的真實意圖。在口語能力表達方面,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能就熟悉的題材進行交談和發言,能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就我國和其所學語言國家的政治,外交,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常見話題與外賓進行交談。要求語調自然,語言基本正確,連貫達意,根據不同的交際對象和交際場合正確運用語言的各種表達形式,完成交際任務。有時要求學生把所聽內容翻譯成漢語。而且聽力課要求必須在語言實驗室進行。那么由外教上的聽力課則不然,由于外教不懂漢語,無法知道學生對所聽材料的內容是否完全理解。另外,外教上的聽力課不一定在語音室上,即使是在語音室,他帶有表情的講解方法和中國教師要求的那種“強制學生靠耳朵聽”的方法畢竟是兩種效果,因此視聽課不適合外教上;而口語課是一種訓練言語表達能力的課,需要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而中國教師畢竟沒有在國外生活的經驗,即使有也不一定熟悉各種語言環境,因此口語課適合外教上。實際上外教上的口語課起到了真實言語氛圍的作用,讓學生身臨其境,從外教的表情、手勢上連猜帶悟,需要
與外教進行交流,這樣就進入了真實的語言環境。所以說由外教同時上聽力課和口語課效果不好,起不到真正的強化訓練聽力的作用。
三.學生方面的問題
學生對聽力課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因此產生一定的障礙,總想借助于書面材料進行練習。尤其是剛剛走出高中校門,剛參加完高考后進入高校的一年級大學生,由于高考復習階段,外語的教學水平基本以語法結構為主,多數學生的聽力基礎很差,沒受過正規的聽力訓練。
聽的能力實際上就是綜合掌握語音、詞匯、和語法的能力,而詞匯和語法是學生的強項,難點就在語音上。語音包括讀音、語調和語氣,中學階段雖然也拼讀單詞,但發音正確與否并不嚴格要求,有的甚至得不到正確的發音指導,因此在學習詞語時,往往讀不準?;谧陨戆l音不準確,所以自然聽不懂正確的發音了。在上聽力課時,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學生反復聽也聽不懂的句子或詞匯,一經老師寫在黑板上,才知道是自己學過的非常熟悉的詞。由此可見,由于在中學階段聽力訓練不夠,發音要求不嚴,給這些學生聽力的提高增加難度和壓力。
雖然近幾年由于高考增加了聽力,因此一些教學條件比較好的中學也增強對聽力的訓練,但是仍然不夠。對學生來說,聽力課是個全新的課程,是陌生的。初次上聽力的學生,最大的感觸就是手忙腳亂,措手不及,感到聽不懂也聽不清,語速太快,句子太長,聽了下句,忘了上句。如果此時得不到教師指導,學生的心情就會由好奇和緊張轉變為失望和沮喪,繼而感到疲倦和厭煩,這種心理狀態對提高聽力水平十分不利。
四.聽力課與實踐課的區別
聽力課是俄語專業的必修課程,它是俄語實踐課的一種課型,但它不是精讀課的翻版或延伸。可以說,聽力課和精讀課是兩門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獨立課型。精讀課側重語法,在言語訓練中以語法為紅線,進行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訓練;聽力課側重語音語調,在具體情景中發展口語,培養聽說能力。精讀課采用自編教材,詞匯從學生周圍生活入手,詞匯和語法都要精;聽力課采用引進教材,詞匯反映所學國家的現實生活,課堂上基本不作詞匯和語法的分析講解,而是通過具體的直觀形象---幻燈,電影,錄象來理解生詞和課文內容。兩種課型取長補短,相輔相成?;谶@些區別,就要求任課教師在聽力課上,要抓住重點,珍惜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最多的訓練機會。既不能把聽力課上成講解詞匯,或用詞語造句的精讀課,也不能上成老師重點講解的語法課。要求教師要講求教學方法,讓學生每上一節聽力課都有新的收獲。
五.提高學生聽力的幾點做法
1.采取引導啟發的教學方法。
雖然聽力課上有錄音機放音,教師講解的時間要比精讀課上講解的時間少一些,但是要想把聽力課上好并不輕松。教師在聽力課所起的作用應該是畫龍點睛,穿針引線,提綱挈領。什么時候讓學生聽,什么時候講解,什么地方是難點,什么地方是重點(重點和難點需要讓學生反復地聽)什么地方的文化背景需要加以介紹或提示。這一切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果聽力材料是一段對話或一個故事,學生在聽完第一遍之后,對所聽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這時教師要停下錄音機,及時對所聽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和學生的回答來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所聽內容的要點。對學生回答不上來的問題,教師不要輕易給出答案,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聽一遍,帶著問題再聽,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效果會大大地提高。
2.注意“量”的積累和“面”的擴大。
在聽力教學中還要注意“量”的積累和“面”的擴大。鼓勵學生課下多聽,不僅要聽所學教材的
內容,而且要聽一些課外的聽力材料。因為“量”的積累和“面”的擴大對于聽力水平的提高尤為重要,只有多聽,才會掌握聽力的技巧;只有多聽,才會對同一句話在不同場合下的不同意思加以理解。要鼓勵學生充分利用電教設備,如學校安排的定時放音、外語廣播、自己手中的錄音機、收音機,都是可以利用的好工具。
3.增加考核的頻率和力度。
任課教師要經常對學生進行聽力測試,并加強聽力訓練的力度。在考核中發現學生在聽音中出現的問題應及時講解、糾正、補充和完善。通過增加考核的頻率讓學生對聽力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考核力度的加強,使學生不斷更新豐富知識,不斷增強信心,發展技巧,并教會學生注意對自己的聽力水平進行分析、推理等能力的綜合性訓練和實踐的過程。
實踐證明,經過基礎階段兩年時間的聽力訓練,學生從模仿到背誦,并做到脫口而出,靈活運用,言語能力將會有“突飛猛進”的飛躍。
關鍵詞:“專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外輔導;考察方式
外語院校的獨特語言資源優勢對非語言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探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專業課教學中運用外語具有一定的條件與客觀的基礎。外語院校在招生中對學生外語具有較高的要求,同樣在非語言專業的招生中,對學生的外語水平要求也比普通高校的高。這也是非語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模式的基礎條件。因此,《國際政治概論》在外語院校國際政治專業教學中便使用外語工具與外語資料進行教學。再加上《國際政治概論》課程的國際特性,《國際政治概論》課程不論從課程性質還是教學目標來看,外語的使用是必不可缺的。目前,外語院校的《國際政治概論》大都以英語的使用為主,而且國際政治的主要理論和著名學者來自于英語世界的國家,故而,這里主要討論《國際政治概論》與英語相融合的“專業+外語”教學模式。
一、“專業+外語”教學模式的含義及特點
“專業+外語”教學模式是一種創新教學組織形式,是將專業課與外文元素相融合,形成一個有機的課程教學模式,包括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為一體的系統教學。
“專業+外語”教學模式具有幾個獨特的特點:一是資源整合,專業課的知識結構與外文元素在教學內容中重新構建為一個新的教學內容體系。二是內在協調,外文元素與專業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從邏輯結構、語言場景、資料觀點等方面實行融合。三是專業為主,外語為輔?!皩I+外語”教學模式的融合中要突出專業的重要性,外語是為專業的提升而服務,外語處于輔助地位,不能喧賓奪主。四是“專業+外語”教學模式是一個體系,從課程內容、大綱、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教學輔導(課內與課外)到考察方式等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包含在內,每一個環節都體現出專業與外語的融合與協調。
二、“專業+外語”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的辦法
(一)教材欠缺,不利于非語言專業的專業課教學
目前國際政治概論的教材版本主要有,陳岳教授主編的《國際政治學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迄今已經修訂了三次;李少軍著《國際政治學概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再版三次;梁守德、洪銀嫻著《國際政治學》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2004年改版為《國際政治學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這些教材的內容理論性較強,專業程度較高,研究領域較廣,是針對專業院校國際政治專業的學生使用的。外語類院校的國際政治概論課程還沒有專門的適用教材,大多選用上述三種版本中的一種作為參考。這對外語院校國際政治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是有制約的。
外語類院校國際政治概論課程沒有專門的適用教材,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做出更多的努力,在教學中自己編制教學內容,原則就是將外語類院校語言資源優勢與國際政治概論的專業特性進行有機結合,實現專業與外文的有機融合,將外文的工具功能與外文專業素材有機融合進專業知識的教學中,滿足學生的專業需求與外語能力提升的雙重教學目標。
(二)師資不足,制約了專業課教師之間教學方法與教學經驗的交流
國際政治概論與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相比,在我國的開設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我國高校擔任國際政治概論授課的教師隊伍數量較少,歷史較短、經驗較少,國際政治概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研究也比較有限。外語院校的國際政治概論的開設始于近幾年,教學方法更加單一,經驗也尤為不足。師資的嚴重不足制約了該課程的有效教學。
針對此種現象,可以通過自己培養與向外借用的雙向途徑來解決。一是自己培養。本專業教師通過外派學習和特殊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與外語能力,將專業與外語進行有機的整合,成為適應“專業與外語”教學模式的教師。該種方法是在本專業師資充足的情況下,允許教師不需要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下,直接將課程與外語進行融合的訓練。二是通過評聘外籍教師彌補專業教師的外語能力不足,這屬于外來嫁接,并沒有直接實現“專業+外語”教學模式的有機融合,需要專業教師在教學中同時學習外語教學方法與技巧,不斷進行整合。這種方法屬于一個過程漸變,是一種在本課程不間斷,而教師不能獨立直接完成的情況下的選擇。三是跨院系師資共享。本專業教學資源不足以滿足教學目標的情況下,在同一所高校內,其他院系的相關專業教師可以相互借用,達到師資共享。對其他院系采用的“專業+外語”教學模式的成功經驗可以吸取并借用師資,發展本專業。這種“借雞下蛋”的方法在專業課教學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也是一種較好的選擇。
(三)專業課教學研討機制欠缺
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現實是專業課程教學中幾乎是一個教師講授多門專業課,而且一門專業課一般只有一位教師擔任,這樣就造成一門課程的教學在校內幾乎沒有共同的研討基礎,教師擔任多門專業課,也使得教師在一門專業課中的時間、精力與專業水平有限,影響了專業課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針對專業課教學現實狀況的教學研討機制嚴重滯后與不足,導致教學中教師之間的教學方法研討幾乎不能展開,也制約“專業+外語”教學模式的探索。
基于此,在信息網絡技術發達的條件下,全國的高校可以通過設立同門課程的教學研討會,對同一門課程的教學方法技能、存在的問題、各自的經驗等進行討論研究。全國范圍的同一門課程教學方法研究會的成立勢在必行。借助網絡,進行網絡研討會,既節省時間、又方便教學方法的討論與經驗交流,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感專業課程教學獨立性的弊端,專業課教學似乎變成了教師自己的獨門絕技或閉門造車。當然,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學習一些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但是研討會還是應該設立的。比如,國際政治概論已經是目前高校的必須課程,教學的范圍廣、層次高,從本科教學、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有該課程。全國幾乎所有的高校都開設該門課程,當然,不同的院校有自己的課程特色,但是,國際政治概論中的基礎理論、基本內容、基本方法等還是基本一樣的。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國內《國際政治概論》的教學與國外高校的國際政治學課程的教學逐漸接軌,該課程的教學研討在國內高校,甚至與國外高校的研討也已經成為可能和必要。一是全國專業課程教學研討制度、機制的建立。機制和制度是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基本保障,沒有制度,研討會將流于形式,失去意義。二是建立專門性組織機構,提供研討平臺。目前,我國外語院校數量有限,都開設國際政治概論課程,學生培養的目標基本一致,教學的內容基本相似,這非常有利于外語院?!秶H政治概論》課程研討會組織的建立。當然,除了外語類院校,全國的其他開設國際政治概論或其他專業課程的學校也可以聯合起來,建立該課程的教學研討組織。
(四)重視不夠,主動不足
“專業+外語”教學模式的創新在我國外語類院校是一項新的課題。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關注與協同努力。中央政府部門,教育部門,各省市的教育機構與部門雖然也不斷的強調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緊迫性,但是,沒有形成必要的規章制度,政策與計劃的落實往往不到位或流于形式。各類高等教育院校一直以來也提倡和推動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但是專業課的教學方法的重視程度還是有限的,形式比較單一。再加上,高校更多的是在拼科研、拼就業率、拼知名度,在有限資源的條件下,對于專業課程教學方法的關注已經顯得“力不從心”了。最關鍵的是專業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改革的主動性低。由于大學的課程教學質量很難有一個尺度給予衡量,也沒有一個健全、科學的激勵、監督機制。再加上,專業課教師除了大量教學任務外,更多的是科研的壓力。因此導致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教學方法的主動關注程度較低。
整體而言,對專業課教學方法的探索是很有限的?!皩I+外語”教學模式的推行首先要求教師必須有高度的職業責任意識和創新精神,這樣才能提高“專業+外語”教學模式的教學質量。其次是該教學方法的運用不能生硬嫁接,要實行有機融合。不論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外輔導還是考察方式,對專業與外語的有機融合必須是內在的協調。畢竟外文語言與中文語言是兩種不同的領域。盡管,目前中外文的翻譯水平已經比較高,但是,二者之間的差異還是本質的,這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融合增加了難度。要做到專業漢語的邏輯結構與英語本身語義的合理內化是一門極高的藝術,是專業教學的最高追求境界。
三、“專業+外語”教學模式中需處理好的關系
外語院?!皩I+外語”教學模式中,非語言專業的教學中不同學科之間存在諸多不同的聯系,它們之間的關系處理對非語言專業的特色人才培養,對新教學模式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非語言專業中的專業外語與大學公共課英語
大學公共英語是高校非語言專業更確切地說是非英語專業的必修課。在我國的高校教學中,通過大學英語四級是大學生畢業的一個必備要件已經成為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大學生對公共英語的重視與學習甚至已經超出了其對專業課程的關注。從語言角度看,專業外語和公共英語都屬于一個性質,但是,非語言專業課程中的專業外語學習因其考核的性質與要求的不同,并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在這里,某種程度上,公共英語已經被放在了大學非語言專業課程學習的首要地位,因為它關系到學生是否能通過四級考試,是否能夠拿到畢業證。當然,公共英語是專業英語的基礎,公共英語的教學有助于專業英語教學的展開與深化。
(二)非語言專業中的專業課程與專業外語課程
非語言專業中的這兩種課程的性質不同,在教學中的邏輯序列,課程的先后設置上也不同。專業課是該專業設施的基礎課程,是體現該專業特色的必要課程。專業外語課程則是在專業課的基礎上,對專業課程的語言升級和對專業的更高層次的學習。某種意義上說,專業課程是專業外語的基礎,專業外語是專業課的升華。在培養新時代人才方面,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三)非語言專業中的專業課與公共課程
一般來看,非語言專業中的專業課在教學中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不論是從學分的設置、學時的安排上都可以看出專業課的地位是突出的,但是,這也是往往被忽視的一點,認為公共課不重要,只是一個學分而已,從而造成對其知識的掌握,和對公共課對專業課的基礎作用認識不夠。實際從學科本身的角度看,公共課是專業課的基礎,更應該將公共課的基礎打牢?!叭f丈高樓平地起”,公共課是基礎課的基礎,這一地點是不可否認的,因為這也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本要素。
(四)非語言專業中的專業課與公共英語
從高等學校的學科專業設置來看,公共英課在四年大學制的前兩年,占據整個大學的一半教學時間。從考試的重要性來看,每年舉行兩次,全國統一命題、統一閱卷,統一考試。從考試的結果看,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畢業。公共英語在我國的高校教學中的地位與分量已經是不言而喻的了。與其相比,專業課的所占據的時間、考核的嚴格程度、考核結果要相距甚遠。一門專業課一半占用一個學期,個別的兩個學期,每周的課時安排也比較少,一般是一周一次2個學時。專業課考試方式比較靈活,以閉卷考試為主,也有部分開卷考試,或小論文考核方式??己说慕Y果一般不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畢業。
四、“專業+外語”教學模式下《國際政治概論課程》與英語相融合的具體教學策略
(一)教學內容方面
“專業+外語”教學模式中由于教材的欠缺,導致專業課教師必須自己組織教學內容,將專業知識與外語進行系統建構和有機整合?,F有版本的教材中幾乎全是中文,這對外語院校的學生來講不能體現出外語院校的語言特色,因此,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基礎等不同的內容,適當采用外文講述與解讀。具體做法:
一是專業術語用英文。國際政治概論課程中幾乎所有的理論、流派、學者都是西方國家的,因此,專業術語英語的直接使用從根源上消除了對專業術語理解的語言歧義,有助于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理解與掌握。如,國際政治(international politics)、權力(power)、帝國主義(imperialism)、和平與戰爭(peace and war)等。
專業外語課是高職高專院校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大學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一門語言課,又具有專業課的特征;既是基礎外語教學的延伸,又是基礎外語與專業知識的結合與實踐,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工具。這門課教學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畢業后能否較好地利用外語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工作。由于專業外語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針對性,這就要求教師審時度勢,不斷調整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出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實用型技術人才。
一、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學之本,編寫合適的教材是提高專業外語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專業外語教材的建設要跟上基礎外語和專業教材發展的步伐。從專業的角度出發,教材的編寫充分體現職業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內容新穎。教材的編寫首先要考慮專業性、實用性與統一性,結合實際,點面結合。內容緊密結合本專業特點,各章節所涉及單元操作引入了當前最新技術與工藝。
2.難度適中。選材上堅持“實用為主”的原則,不求寬度,使學生學以致用;在專業知識基礎上,積累專業詞匯,熟悉專業文體,包括理論性的、推導性的工藝過程說明等,使學生通過英語學到新的知識;重點培養學生翻譯能力與本專業知識的銜接技巧,以及運用已有專業知識和外語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提供現場教學。如在介紹混凝、絮凝、反滲透等專業術語時,可在學校污水處理廠及專業實驗室內進行現場教學。
二、教學方式
專業外語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啟發式與多樣化教學方式并用,通過引導訓練,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能動性,調動學生的思考潛能,使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交流與表達。此外,借助專業實驗室和多媒體機房,瀏覽外語網站,模擬情景練習,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鍛煉學生聽、說外語的機會,既夯實了教學內容,又提高了學生對外語的實際運用能力。
1.單詞教學。 單詞是句子的基礎,也成了很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絆腳石,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在教學中,應對專業詞匯進行專門板塊的講解,尤其是專業重點高頻詞匯,指導學生如何記單詞。
2.語法教學。專業外語多為說明性質的文體,構成文章的句子存在很多修飾的成分,如定語從句、分詞短語等,學習時,應分析句子結構,并加強對此類語法的講解。
關鍵詞: 高職 外語專業 學習指導
高職外語專業是高職院校中培養以語言學習為主的高技能專門人才的專業,例如英語、日語、韓語、俄語、蒙古語等。高技能專門人才,強調對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本專業的學生一般是在零基礎起步,通過三年時間的學習和實踐獲得熟練運用該門外語的能力。這種人才的培養需要有“雙師型”教師指導的保障,需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更需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極大提高。利用三年的集中學習,通過大量知識灌輸和技能訓練達到熟練運用的目的,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容易做到的。而目前的高職在校生普遍存在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習慣不良、學習自信心不足等諸多問題,給專業能力培養帶來了很多困難,需要我們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方法,指導學生的外語學習。
一、外語學習特點
(一)系統性
外語都有兩個系統:其一是語音系統。要通過長時間地模仿、朗讀、聽說的大量訓練,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交流才能把握。其二是文字系統。同樣需要長期對系統知識的學習,大量地練習,不斷地積累,并在實際生活中經常地運用,才能掌握它。外語知識的系統性決定了它是一環套一環,基礎不行,提高就不可能,任何一曝十寒、走捷徑、速成的做法都不可能實質性地提高外語水平。
(二)實踐性
語言作為交際的一種工具,它最根本的功能在于信息的交流。同時,作為交際工具的語言,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才能學好。換句話說,語言的學習離不開實踐。外語的學習包括知識與技能兩大部分,就像游泳,只知道如何劃水、如何換氣是游不好泳的,必須在水中鍛煉這種技能,也就是說,只認識單詞,只知道語法知識是不能學好外語的。語音、詞匯、語法是外語學習的知識基礎,而語言的技能通常指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這些技能都需要認真的專項的鍛煉。個人詞匯量的擴大,聽、說、讀、寫、譯能力的提高,都依賴于長期的大量的實踐積累,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突破個人的障礙,取得質的飛躍。
(三)長期性
有人說學習外語就如學一件樂器一樣,也有人說,外語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與遺忘作斗爭的過程。這些話揭示了外語學習與長期練習的內在關系。因此,要想掌握外語,就要做好長期戰斗的準備,克服不思進取、心血來潮、缺乏毅力和恒心等不良習慣,遵循外語學習的特點,樹立必勝的信念。
二、高職外語專業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
高職外語專業每個年級都有一部分學生陷入外語學習的困境中,他們上課聽不懂、作業照著抄、考試憑運氣,最終導致學無所成,甚至面臨退學的危險。同樣都是零基礎、相近的高考分數,為什么有些學生能夠突飛猛進,有些卻停滯不前呢?探究這部分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對于學習管理和指導有重要意義。
(一)不良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長時間里逐步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學習困難學生的課堂和課余學習習慣都存在問題。他們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課,不積極回答問題,不做課堂筆記。最初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后來是由于沒有課后復習和課前預習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再后來就是因為落下的知識點太多,根本聽不懂了。課堂如此,在課余時間里,學習困難生往往沒有學習計劃,不能及時復習和預習,對老師留的作業得過且過,不張嘴、不動手、不練耳的外語學習注定是不能出成績的。還有一部分學生學習很努力,但是死記硬背、不講究方法,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成績提高很慢。
(二)消極的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是學習者對待學習比較穩定的具有選擇性的反應傾向,是在學習活動中習得的一種內部狀態。我們可以從學習者對學習目標的意識程度、對學習對象的喜愛程度、對學習成就的追求程度、對學習活動的堅持程度等方面來綜合地判定或評鑒他的學習態度。學習困難生往往缺乏強烈的學習動機,他們選擇這個專業或是因為家人的要求或是因為就業的壓力,出于自己喜歡的很少。專業選擇的先天不足給他們的學習埋下了很大的隱患,當面對枯燥而長期的記憶和練習時,他們缺乏耐心和毅力,自己就選擇了放棄。還有一部分學生開始喜歡學,但是因為學習習慣不好不出成果,心理上自卑、自我否定,行為上表現為焦慮不安、害怕老師提問、害怕考核,導致惡性循環,自暴自棄。
三、高職外語專業學習指導
外語學習困難主要歸結為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兩類問題。要想預防和改變外語學習困難的問題,需要學習管理者和學生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更需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筆者僅從學習管理者的角度談談對高職外語專業的學習指導。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動機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內部動因和力量(包括個人的意圖、愿望、心理沖動或功利目的等)。動機的類型可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外語學習的內在動機來自個人對外語學習的興趣。外在動機指外語學習者受到外力推動,如為了表揚、獲獎、升學、通過考試等。外語學習動機與學習者的成績成正相關, 學習動機越強,學習成績越好。內在動機對外語學習成功的影響更大,具有內在動機的外語學習者不將自己的學習任務局限于得高分或者考試及格,他們會在完成課堂外語學習內容之外尋找一切機會滿足自我對外語的興趣。所以,學習指導的首要步驟就是引導學生形成對外語學習的興趣,激發其內在動機,適當運用外在動機。
我們可以通過大一新生的入學教育課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就業去向,讓他們尋找個人興趣與專業學習的契合點;通過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挑戰性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自我實現感;通過外國文化的學習引起學生對異域文化的興趣,進而形成對外語學習的興趣;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和發展的方向。另外,恰當地運用激勵機制,對學習進步的學生進行口頭表揚,對課堂發言的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習優異者介紹經驗,公開表彰獲得獎學金的學生,向家長匯報學生的獎勵情況等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情感控制能力
情感作為最為主要的非認知因素,影響著認知學習。它既可激發起學生的熱情、好奇心、美感、偏好等推動人趨向學習目標,也可以抑制其積極性,使人稍遇挫折便淺嘗輒止。因此,在轉化學習困難生的工作中應掌握他們的情感變化規律,針對他們的個性心理發展狀況和思想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對策。對于出現焦慮、自卑、自我評價低等情感和心理障礙的學生,需要學習管理者幫助學生找出問題的根源,矯正心理和學習的偏差,重新樹立自信。如果對此置之不理,一再增加學生的挫敗感,一些學生可能會回避甚至放棄外語學習。因此,學習管理者要想方設法增加學生的成就感,減少其對外語學習的恐懼心理,幫助學生超越自我,開闊思路,挖掘學習潛力。特別是對缺乏毅力、自制力差的學生,需要更多的關心、督促、檢查、指導。
外語學習需要堅強的意志,為了磨練學生的學習意志,學習管理者要引導學生從自身出發,確立人生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以明確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激勵自己的學習,通過意志鍛煉、名言警句、反思等途徑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強其抗挫折和自我控制能力。引導學生善于自我激勵和調節情緒,學會合理宣泄和釋放情感,當遇到煩悶和苦惱時要學會尋求幫助,以幽默樂觀的心態面對問題和挑戰,減輕精神和心理壓力,驅除不利情緒。
(三)指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效益的加速器,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體現。學習管理者要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方法的研究,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其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1.引導學生把元認知理論應用于學習。元認知是個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認知和對自身認知過程進行計劃、監控、調節的能力。元認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有效性。學習管理者要指導學生分析自己的學習類型和學習任務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在學習前制定計劃、學習中自我監控、學習后評價反思、對錯誤和問題進行糾正,指導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的管理。
2.指導學生學習記憶規律,根據實際運用各種記憶方法。讓學生了解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有意記憶、組塊律等記憶規律,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對記憶的內容作系統化、結構化的加工,合理組織復習,運用多種感官通道協同記憶。根據記憶的內容、任務和學生的實際,恰當運用多種記憶方法以及自我提問技術、尋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等方法進行記憶。
(四)營造外語學習的環境
1.落實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是維持正常教學秩序、營造學習氛圍的基礎。課堂教學要提倡“形嚴神松”“他律式”管理,自習學習提倡“身死心活”“自律式”管理,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既有利于維護課堂紀律和秩序,又有利于學習知識的寬松和諧的良好學習環境。
2.管理學習時間,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時間管理是提高外語學習效率的重要保證。學習管理者要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作息時間、規劃每月每周每天的學習時間、利用最佳學習時間,把精力充沛、效率高的時間用于外語學習。
3.打造學習環境。學習時空氣清新、環境幽靜、衛生整潔、光線適合可以讓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心無旁騖地投入學習,所以學習管理者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良好衛生習慣,和學生共同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4.提供課外學習資源。課外學習是外語學習的主要渠道,而外語學習資源是否豐富對學習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管理者要幫助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例如成立專門的外文閱覽室,提供適合外語學習的報刊雜志、外文小說、外文字典、學習輔導資料等。網絡學習資源方便廉價,受到學生的喜歡,學校要充分利用便捷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聽力下載、授課課件、考試模擬題等網絡學習資源。
5.開展外語實踐活動。外語的實踐能力需要大量的練習來作保障。可在校內組建外語學習社團,開展外語角、外語技能大賽、外語劇場、外文歌曲大賽、外語學習交流會等活動。在校外可組織學生到實踐基地運用外語為企業服務、為社會服務,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
參考文獻:
[1]田亞曼. 探究外語學習心理與學習潛力.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1.
[2]黃麗.高職學生的外語學習心理表現與學習動機的激發.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
[3]朱小曼.情感教育論綱.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
(1)以學生為中心
在語言類課程的教學中,教材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涉外旅游專業的外語教學實踐性強,教材內容相對于其他專業來說更加應當以學生為中心。這類教材的編寫應考慮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知識背景等。高職學院的學生大部分是剛剛通過高考的高中畢業生,這些處在不到20歲年齡的青年中很多人對于學習,尤其是像語言學習這樣枯燥的過程還沒有做好長期堅持的準備,如果教材本身索然無味,學生們如何能夠將語言學習任務堅持下去呢?進入高職學院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在高中時大部分成績不能算是出色,更無法要求他們具有廣泛的知識,他們所掌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要求有符合相應知識背景的教材,這樣更便于他們理解教材的內容。
(2)以環境為依托
這里指的環境包括地域環境和校園環境。與一般的語言類專業不同,涉外旅游專業學生所學習的專業知識與其所生活的環境應結合得更為緊密。學生們需要的語言知識中,應當包括周圍環境相關的內容。比如,學生們應當從教材中獲取當地交通、飲食、景點等的表達方式。語言學習不同于一般理論知識的學習,不能僅限于通過背誦來獲取,更需要在實際環境中能夠進行操練的內容。如果教材編寫不考慮學生每天學習、生活所接觸到的校園環境,就很難促使學生在平時操練教材中的語言知識。
(3)以實際操練為重點
束定芳、莊智象在其《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1996)里提到了教材編寫的原則,其中就有真實性原則和現代性原則。以實際操練為重點,是因為學生學習外語的目的還是為了在實際環境中使用,而實際環境不僅千差萬別,而且還充滿了各種變數。為此,教材就需要從內容上進行相應的設計,為的是讓學生能夠借助教材操練語言,即學以致用。如果教材不能讓學生進行適量的操練,那么學生只能是學到知識,不能算是習得語言能力,對于涉外旅游專業學生來說是不適合的。教材要以實際操練為重點,那么在內容設計上就必須有較多實際操作性強的練習。而且,除了課文的設計要以實際對話為主外,課后的練習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現實語境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這種問題不應當只是語言上的,和語言相關的文化禮儀上的問題也應包括在內。
(4)增加文化方面的內容
根據筆者在英語課授課時向學生了解的情況,高職學院學生在學習外語時遇到的很大一個問題是所學的語言不敢使用。比如,筆者曾經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同學院的加拿大外籍教師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因為簡單的交流用語學生是完全掌握了的??墒谴蟛糠值膶W生不愿意完成這個交流練習,原因是不敢開口,這也是許多英語初學者會出現的情況。于是,我在課后進一步了解了學生們不敢開口的原因,結果,大部分學生表示自己擔心和外籍教師進一步交流時不知道該如何讓對方理解自己真正的意思。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們很難使用正確的英語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通過漢語思維方式產生出來的想法。因此,有必要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學習外語國家的文化。
(5)增加情感因素
我國出版的外語類教材從來都非常重視情感因素,因為學生學習語言是要和他人進行交流的,交流的內容則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你來我往,還應當包括情感的傳遞。比如要使用外語去同他人解釋清楚某個誤會時,所要用到的不僅有語言,還要有適當的對他人的理解,這就是情感因素的表現。并且,對于高職學院的學生來說,他們都處在20歲左右的年齡,這個時候人的心智尚處在不成熟的時期,更加需要正確的情感因素進行引導,培養好的人格品質。再者,情感是人類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到處都能接觸到它。因此,如果教材的設計上沒有考慮到情感因素,只是一味地強調語言知識,無異于填鴨式教學,內容能否吸引人暫且不提,首先就會使所教授的內容與現實社會脫節,對于學生,尤其是高職學院學生這樣的青年人來說會非常難以接受。
2教師隊伍的建設
(1)重視本土教師的作用
對于外語教學來說,外籍教師歷來被視為教師隊伍中重要的一員,目前許多外語培訓機構甚至打出"全外教授課"的招牌,吸引學員就讀??墒牵覀円宄囊稽c是,我們的教學對象現在還只是外語的學習者,他們尚未完全掌握和外籍教師交流的語言能力,既然如此,盲目地強調外籍教師的作用只會適得其反。高職學院的涉外旅游專業學生,在入學之初只是英語基礎良莠不齊的學習者,大部分學生的外語(英語)能力還處在比較差的水平,他們中的這部分人希望通過專業的學習提升自己的外語能力。既然如此,相比起可能會增加語言學習障礙的外籍教師,能夠和他們進行無障礙交流的本土教師更應該獲得重視。這里我們不是說要忽略外籍教師的作用,只是針對基礎較差的高職學院學生來說,擁有共同語言及文化背景的本土教師在教學上優勢更加明顯。除了語言能力以外,作為涉外旅游專業的外語教師,還應當擁有一定的旅游專業知識,最好是有過涉外旅游方面工作的經歷。提出這個要求是因為涉外旅游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能夠為他們所用的外語能力,如果教師本身對旅游專業一竅不通,如何能夠充分理解該專業的術語,繼而傳授給學生他們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呢?
(2)兼顧外籍教師的作用
前面我們已經談了本土教師的重要性,但這并不是說外籍教師在高職學院涉外旅游專業教師隊伍當中就沒有多大作用。外籍教師在這個教學教育團隊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體現在他們能夠帶給學生更加地道的語言和原汁原味的外國文化,同時還給學生們提供了很好的語言操練機會。只不過,外籍教師在這個教師團隊中應該被定位在輔助本土教師執行教學任務上。外籍教師隊伍也應當是高素質素養的,但不同的是外籍教師隊伍應當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這里的流動性是相對于本土教師隊伍的穩定性而言的。本土教師出于對教材和教學環境等的熟悉考慮,不應該經常更換。但是,外籍教師主要的教學任務集中在聽說和文化知識方面。外語和外國文化在目的語國家往往還有一些地域上的差異,這樣的話,如果能夠有更多來自不同地方的外籍教師開展教學工作,對于學生的語言習得和專業學習都會有不少的好處。
3課堂教學方法的使用
誠然,每位教師可能會有許多不同的具體教學方法,但是高職學院涉外旅游專業的外語課程在教學方法上也有一些共性。首先便是與實踐相結合開展教學活動。由于學生的專業及以后就業的方向與旅游有關,課堂教學就應當多與學生可能遇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尤其是要把培養學生在實際語境中的交流能力作為外語教學的核心指導思想;其次,課堂教學要盡量減少傳統的講授式授課,應當讓學生盡量參與到課堂的操練活動中來。這一方面是因為前面提到的要把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外語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是對于本來基礎相對于本科院校較薄弱的高職學院學生來說,刻板的傳統教學方式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外語學習興趣。
4校企合作
高職學院要以就業為導向,學生的學習就不能只是閉門造車,應當讓他們更多地去和社會、和企業接觸,要實現這一點,推動校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的情況看來,高職學院的校企合作往往只限于學生到企業參觀或實習,而要通過校企合作來推動學生的外語學習,僅僅這樣是不夠的,學生應該更多地參與到企業的日常運作。由于涉外旅游專業學生參觀或實習的企業多為景區、旅行社及酒店等,他們能夠有很多的機會使用課堂上學到的外語知識,但是要想有效地通過實習提高學生的外語應用和交流能力,只是讓他們自己去體會是不夠的,應當將教師指導和學生鍛煉結合起來,在實習過程中或者結束后要求學生把自己在外語使用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反映出來,由教師予以指導解決。
(1)校際合作發展模式
就現在的情況看來,高校各自為陣進行發展的模式顯然已經落后于時代潮流了,學校與學校之間進行合作,攜手共進才是發展的趨勢。近來陸續有不少高職院校開設了涉外旅游專業,而涉外旅游專業的特點決定了其需要"走出去"的特性。并且,專業的建設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地更新。另外,由于涉外旅游專業外語教學需要包括高素質的教師、高質量的教材以及合適的實習實訓場所,僅僅依靠某一高職院校自己的力量要實現這些是不夠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各高職院??梢酝ㄟ^相互間合作,進行資源共享,實現"雙贏"式的發展。當然,這里提到的校際合作并不只限于國內,與國際上其他高校的相關專業進行合作也能夠為高職學院涉外旅游專業的外語教學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2)合理安排英語和非英語外語課程
在涉外旅游專業中開展外語教學主要有三種常見的形式:一種是只開設英語課程;一種是只開設非英語外語課程;還有一種是二者并行。目前,筆者所在的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采用的是第三種形式。一方面,這樣可以增加學生掌握的外語知識,使得學生在掌握非英語語種的同時也不會在英語這門重要外語的掌握上產生缺失,從而在就業和獲取外語水平證書上處于劣勢;另一方面,英語學習也從方法和技巧上促進了學生對于其他外語的學習。但是,如何合理地安排好英語課程和其他外語課程也是這種教學形勢下高職學院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經過教學實踐,我們認為在這兩種外語課程的安排上應該給非英語的語言教學以更多的投入,這主要是因為開設的非英語語種對于學生來說相對陌生,學生在這門新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更需要更多的指導和操練。英語教學則應以基礎英語知識的教學為主,輔以一定量行業英語的教學,并且鼓勵學生通過自學和選修的形式將英語學習延續到課堂以外。
5.總結
關鍵詞: 外語教學 教學理念 評價體系 語言能力
1.引言
外語教學改革對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外語教學改革一直伴隨著外語教學,尤其是在改革開發的數十年里,國內外語教學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大,參與外語教學改革的專家、學者及一線教師也越來越多;各種教學改革的理念、改革的路徑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他們都在外語教學的不同層面做了大量的有益嘗試,對外語教學改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然而,外語教學改革的效果與學生的語言水平遠不能令人滿意。外語教學仍然是費時低效、事倍功半,效果令人擔憂。我們在做了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我國外語教學存在的利與弊,提出了三點改革意見:第一,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突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同等重視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與練習的效果;第二,進一步改革評價體系,在重視學生終結性評價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進一步關注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第三,強調學生實際外語語言應用能力,使學生在語言知識的掌握和語言能力提高兩個方面并駕齊驅、齊頭并進。最終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推動外語教學改革,使外語教學改革呈現出有效性和實效性的特點。
2.對外語教學改革的幾點意見
2.1更新教學理念是根本。
要想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外語語言能力至上”的教學理念,有關管理層和外語教師們就必須做到“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教育”的最高目標,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外語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外語語言能力,為了提升一切學生的外語語言能力。無論多么先進的教學理念,多么優秀的研究成果,最終都應該在學生身上體現出來,在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語言能力上表現出來。
現在存在于外語教學中的一個顯而易見的理念方面的問題是理論創新與外語教學的實踐相脫離,名目繁多的研究成果并不能有效支撐或服務于外語教學,科研、教學“兩張皮”的現象嚴重。盡管人們都在高舉改革的大旗,都在大喊外語教學必須改革,但是在一陣紛繁喧鬧之后,外語教學基本上還是維持老套路:教師按部就班地講,學生唯命是從地聽。教學理念轉變不徹底,教學改革措施“雷聲大、雨點小”,“以人為本,注重能力”大多僅停留在口頭或表面上。課程設置不完善、欠科學、面面俱到,教師課堂講授重知識而輕能力,沒有也不能很好地解決中學階段外語作為主科,大學階段外語作為專業學習的銜接、過渡“一條龍”的問題,課內的教學和課外語言實訓嚴重脫節。教師的課堂教學可謂認真負責,不厭其煩地講授、強調,而對決定學生語言能力的自主學習、課外練習漠不關心,放任自流。學生方面的問題是有課必上,上完了事。相當部分的學生,上學就像上班一樣,下了課就萬事大吉了。他們由于缺乏專業教師的及時指導與幫助,缺乏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除了聽課以外,不知道還得去學習、練習外語。因此,把課內和課外割裂開來是不對的,教師只抓課堂教學是不夠的,更應該重視學生的課余自主學習和自主練習。歸根結底,只有把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自主練習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行動起來,才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主體、學生外語語言能力至上”教學理念的彰顯與體現,才是外語教學改革的明智之舉,必由之路。
2.2改革教學評價,構建多元化考核語言能力的評價體系是關鍵。
我們以往的考核評價形式過于簡單,評價結果過于片面,考核語言知識遠遠大于考核語言能力,對學生學習的負面影響較大,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人們在質疑高考一考定終身的想法同時,卻在大學里面重復著相同的故事――灌輸知識,考核知識,重知識而輕能力,重理論而輕實踐,以及深層次的應試教育,每學期期末考試,一考定成績。這樣的考核方式及考核內容只能把學生引向重知識而輕能力的歧途。
考核評估的傾向性和指揮棒作用對外語教學有著重大的影響。如果考核的內容、方式都重在考核學生的語言能力及交際能力,那么學生平時就會非常注意語言能力的提升,就會把精力放在語言實訓與自主練習上。只有把語言實訓及自主學習放在第一位,通過語言實訓:大量閱讀,在真實的語境中體味地道外語,反復練習聽、說、寫、譯等語言能力,學生才有可能提高其語言能力。如果考核的內容、方式著重語言知識,學生就會隨波逐流,在平時的學習中只重視知識的掌握而輕視語言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評估功能方面,應該樹立“評估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服務”的觀念,通過評價不斷改進教學,不斷使學生發現其自身的弱點與不足之處,其最終目的是學生外語運用能力的不斷提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發展。必須改革教學評價,構建多元化考核語言能力,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體系;通過多元化考核語言能力評價體系的建立,逐步使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語言能力的提升上來。我們應該把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和獎勵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學期成績應該是平時成績(50%)+期末成績(50%),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
2.3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是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
學習外語就是為了服務于實際生活的交際活動。外語教學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訓練、提高過程。它不是一般性的知識傳授,更不是教師填鴨式、滿堂灌,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重在培養、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流語感、用英語思維,以及用英語有效交際等綜合語言應用能力。“Practice makes perfect”,其核心內容就是一個“練”字。任何語言學習都是一個漫長的積累、練習、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語言實踐、練習、目標語的輸入、輸出是第一位的。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只能通過其自身的語言實訓來實現。我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使自主學習成為新的教學模式,而整個學習活動中的30%―50%任務,包括聽、說、讀、寫、譯,都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蔽覈陡叩葘W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的第五部分“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要求:“課堂教學要與學生的課外學習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并指出:“課外學習和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擴展,是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應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币虼?,在常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面及對知識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內容與過程;既保證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又關注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強調知識,更重視能力,使二者協調統一,同步提升。
3.結語
外語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外語教學的改革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外語教學改革既需要先進的理論來支撐,又需要有效性、實效性的改革措施來驅動。如何用先進的理論來支撐外語教學改革,怎樣用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來推動外語教學改革,仍然是外語教育工作者所應面對的一大課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英語教學大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黃源深.好的英語是“讀”出來的[J].外語界,2006.4.
關鍵詞:泛讀素質教育;外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0-0156-01
一、前言
閱讀理解能力是衡量一個學生外語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尺,閱讀在理解文本與有效地使用外語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打下一個扎實的外語基礎,在學習上必須要有一定的深度與廣度。深就是要對所學的語言材料有透徹的理解,這不僅僅指字面上的理解,還要弄清楚背景知識、言外之意,以及修辭手法、語言技巧等等。廣,就是涉及面要廣泛。語言包羅萬象,涉及到文、史、哲、科技、藝術等各個領域與學科。在外語專業泛讀課程的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外語閱讀理解能力,將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教育本身的需要。
二、克服閱讀困難激發學生主體性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我院相當數量的學生存在外語“閱讀障礙”方面的問題,一旦讀起外語文章來,就變得非常不自信,又緊張又謹慎,閱讀效果也不理想。由于心理素質不佳,很多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采用了錯誤的方法。而這些錯誤的閱讀方法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就會形成難以改掉的錯誤的閱讀習慣。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外語閱讀障礙,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我們必須把啟動人最本質的屬性――主體性,作為我們落實素質教育于外語專業泛讀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著力點,運用外語法度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經調查研究發現,影響外語學習的幾個主要因素是:動機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動機,使其在主觀上產生動力,幫助學生強化主體意識對自己的外語學習提出適當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動學習,以發展學生的自主性。在泛讀課的教學實踐中,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從被動地接受中走出來,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讓他們懂得教師只是他們求職路上的疏導者和助學者,尊重和挖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寬松和諧的語言學習氣氛中,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增強自尊,從而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美國心理和教育學家斯金納的實驗表明,通過獎賞,行為可能被銘記,但不能通過懲罰來拒絕行為。外語學科在課堂外得到承認的機會不多,因而教師在課堂給予學生以一定的贊許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形成階段,自尊心特別強,對外界的反應特別敏感,很容易受到外界期望的影響。要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閱讀心態,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習正確的閱讀方法,不在過于緊張和謹慎,注意力集中了,也能夠慢慢用外語開始思維,從而克服閱讀困難,自主學習。
三、泛讀課程的基本教學方法
外語專業泛讀是一般性閱讀和快速閱讀的混合型課程。學生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首先就得給學生足夠的自由支配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講得精,有時間讓學生充分開展思維活動,課后給學生足夠的預習和復習時間。學習者對閱讀是否產生興趣是閱讀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不但應使學生會閱讀,而且樂于閱讀,使閱讀過程成為一個主動吸收知識的過程。正確處理閱讀理解與閱讀速度的關系;把握閱讀速度的靈活可變性。
精心準備課堂活動,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教學實踐中,采取由淺入深、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無預習閱讀、帶著問題閱讀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對閱讀材料做細致的分類,逐步增長文章的篇幅、增加文章的難度,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逐步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梢詮慕榻B閱讀技巧入手,重點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并適當地講解語言的難點,然后進行及時的相關閱讀訓練。例如,為了讓學生能盡快抓住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題思想,并對文章的結構有個總的概念,學生應掌握快讀的技巧。在快讀時,精力必須集中,不必去記憶細節;遇到生詞或難懂的詞句,應當略過,以求對全文總體意思的了解。要特別注意每個段落的段首句和段末句,他們往往是這個段落的中心句。而文章的起始段和結尾段也比較重要,他們往往是文章內容的最好概括。在閱讀速度的訓練中,閱讀難度與閱讀量的安排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逐步強化提高。
泛讀是一門進行大量閱讀實踐的課程,應該突出語言信息量“大”而“泛”的特點,課內不宜詳細講解,不要成為變相的精讀課或半精讀課。泛的材料數量要大,要真正做到廣泛。不少學生習慣于精讀,而不善于泛讀,教師應該注意引導他們學會泛讀,養成博覽群書、廣泛閱讀的好習慣。應讓學生多接觸各種題材、體裁、預提和各種術語包括文學作品、科技文獻、新聞報道、實用文體、商業廣告等等各種材料。這樣,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還能增長知識,提高學習興趣。
四、結語
外語專業泛讀課程教學力求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對學生完成閱讀任務的情況進行監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教師有效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改善教學管理。適時在泛讀課程中增加直接從商貿、文教、科技等行業獲得的第一手外語文字資料,有助于加強學生對行業專業知識的學習,從而在畢業后就業可以較快地勝任所承擔的工作。大學外語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加強其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教育,使大學生能夠適應21世紀社會的新需求。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