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9:08
序論:在您撰寫社會工作專業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社會工作專業碩士,根據培養類型可分為“學術型學位”碩士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其培養目標是具有“以人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專業價值觀,掌握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熟悉我國社會政策,具備較強的社會服務策劃、執行、督導、評估和研究能力,勝任針對不同人群及領域的社會服務與社會管理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學術性學位”按學科設立,其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偏重理論和研究,主要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
“專業學位”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培養在專業和專門技術上受到正規的、高水平訓練的高層次人才,授予學位的標準要反映該專業領域的特點和對高層次人才在專門技術工作能力和學術能力上的要求,其突出特點是學術性與職業性緊密結合,獲得專業學位的人,主要不是從事學術研究,而是從事具有明顯的職業背景的工作。
(來源:文章屋網 )
您好!我叫XXX,欣聞貴機構將要招聘大學生,特擬此自薦信進行自薦。我現在就讀于XXX師范大學,是歷史與社會學院XXX級社會工作專業的一名學生,下面請允許我對自己進行簡單的個人自我介紹,把自己的能力及競爭優勢展現于您的面前。
在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學習的幾年間,對于很多專門的知識做了系統和科學的學習,已經能夠熟練地將這些知識用于實際的工作之上。包括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問題、社會保障、社會保險、社會福利思想、社區工作、小組工作、個案工作、管理學、社會調查方法、城市社會學、社會統計軟件SPSS應用、社會工作法律法規等在內的數種分支學科知識都進行了相關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最大的發揮出自己的理論優勢。
除專業知識外,為使自己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我沒有停下求職的腳步,而是盡己所能,學無止境,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力量。我學習了電腦編程、網頁制作、公文寫作、office軟件的熟練應用(包括word、excel表格、ppt演示文稿的制作)、高等數學等一系列在學習和工作中都能得到有效利用的技能。
另外大學期間努力學習語言,現已經具備了良好的英語對話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另外在歷史知識、科學知識方面我也很有自信,即使我不能做到最好,但也絕對可以做的更好。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樹立了完善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為指導,愿意遵守現今實行的一切法律法規,同時愿意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奉獻給祖國和需要幫助的人們。
大學四年期間,我參與了為數眾多的社會實踐活動,除日常課余時間做的個人兼職以外,還曾經多次作為志愿者奔赴需要我的地方,如2012年的蕪湖國際科技展志愿者、蕪湖居民安全感調查志愿者等。
在校期間多次參與社會調查活動及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如蕪湖居民養老保險普及情況調查、蕪湖市居民經濟幸福感調查等。實踐活動作為我大學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環,無時無刻不在豐富著我的社會經驗。
大學四年本人奠定了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良好的組織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務實的工作作風。相信已經成為了一名可以為社會做出相應貢獻,報效撫育我的祖國,幫助有需要之人的有為青年。這次應聘大學生村官也是實現自己價值的一個途徑,因為我想要幫助更多的人,想要在鄉村這個大世界中去尋求自己的價值。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閱讀我的這份自薦材料,我期待著能為成為服務鄉村的一員,成為社會的有用力量,期待與您的相見!
此致
敬禮!
本次實踐的目的在于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個人與社會的溝通,進一步培養與人相處的技巧、團隊協作精神、待人處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希望能幫助自己以后更加順利地融入社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來說,學校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的工作環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學校主要專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社會主要專注于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結合。要適應社會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強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外,還必須要親自接觸社會參加工作實踐,通過對社會工作的了解指導課堂學習。實際體會社會對社會工作者的基本素質要求,以培養自己的適應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
我們在實踐期間,與自閉癥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一同參與了三部分的矯治課程,分別是生活自理課、動手實踐課、音樂課。三部分課程各不相同,對于自閉癥孩子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因而我們也很用心。
首先,我們進行的是生活自理課。在矯治中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志愿者每人負責帶一名兒童,輔助他們學習戴圍巾、戴手套、戴帽子。在常人很容易做到的戴圍巾等任務,在我們的課程上卻難以進行,自閉癥孩子有的不愿意參加,有的不愿意學習,有的認知有障礙,難以理解所教的內容。盡管這樣,我們作為志愿者,一點一滴手把手的給孩子們進行教學,讓他們認識并學習生活自理,在這節課上,我們深刻感受到自閉癥孩子真的很需要人去關愛,社會需要一個愛護自閉癥孩子的大環境,我們也應該呼吁更多人加入到這個服務隊伍中去。
接著,我們進行了動手實踐課。這節課我們來到了矯治中心的活動場地,我們每個志愿者帶一名自閉癥孩子動手捏橡皮泥,做游戲,折紙等一些少兒的活動。孩子們在活動中展現了他們的天真活潑的一面,我們志愿者在活動中也做到了志愿者的耐心服務。我們很難去想象,對于常人家的孩子,如此簡單的游戲,對于自閉癥孩子卻如此困難,為何這樣簡單的快樂也要剝奪,我們真心希望社會大眾更多的關注到自閉癥孩子。
最后,音樂課作為結束活動登場。在音樂課上我們志愿者和自閉癥孩子圍成一圈坐在一起,我們教孩子打手鼓、唱兒歌、做簡單的節奏動作。在這很歡快的氣氛中,出現了些插曲,有的孩子玩著玩著突然大哭起來,有的孩子總是欺負旁邊的孩子,還有的孩子坐立不安,來回走動,很是影響課程的進行,我們看著在這些可愛的孩子的影響下和他們一起玩兒、一起做動作、一起打節奏、一起拍手鼓。
雖然已經是大三,但對于實際社會工作還是茫茫然的,畢竟書本上的只是一個概念,具體操作并沒有教你。難得的實習機會,我想把它做好。在這段時間學會了一些比較瑣碎的事情,但確實體會到了工作的辛酸,覺得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嚴重不足,不能適應激烈的工作要求,像那些實際操作性極強的工作,我們這些剛出來沒什么工作經驗,而且本身就沒好好學學校的專業課的人來說,根本無法和那些老手相競爭,有時候感覺確實無從下手。
回顧這兩周來,我們的實踐情況,捫心自問,坦言總結。在諸多方面還存在有不足。因此,更要及時強化自己的工作思想,端正意識,提高實踐的方法技能。
首先,在不足點方面,從自身原因總結。我們在一定程度的存在有欠缺的知識技能,打動服務對象。作為一名志愿者,我們的首要目標就是架起一坐連接我們與服務對象的橋梁。為服務對象帶來改變。在這個方向的指導下,怎樣用真誠的心,打動服務對象,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以后的實踐工作中,我們必須努力提高溝通能力,同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為下一階段工作積累寶貴經驗。
其次,注意我們在服務過程的細節,謹記助人自助的理念。用自己真誠的微笑,清晰的語言,細致的關懷,體貼的服務去征服和打動服務對象的心。讓所有接收到我們我們服務的對象,都有所改變。樹立起我們的優質服務。
再次,要深化我們的實踐工作素養。熟悉服務方法,把握服務技巧,做到爛熟于心。學會面對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服務技巧。力爭讓每一位服務對象都有所提升。
關鍵詞:社會工作;實習環節;實習督導;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8-0289-02
一、現狀分析
自1989年北京大學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招收第一屆本科生以來,已有200多所學校開設社會工作專業,這是社會進步的目標追求和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必然要求。近十多年來,中國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科建設緊密結合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取得了初步成效。專業發展的方向和輪廓日漸清晰,學科體系逐漸成熟,學術隊伍日益擴大,新教材體系不斷完善。
包頭師范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于2005年開始招收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是開設此專業較早的院校之一。在辦學過程中,我們盡可能地吸取了國內高校的辦學經驗,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在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還存在這一些問題。從目前看,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在實習教學環節中,由于中國社會工作仍不是一門職業,提供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的機構幾乎沒有,人們對專業社會工作缺乏了解,也缺乏認同,對社會工作專業實習更為陌生。因此,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就會遇到無事可做,或者做一些行政工作、日常工作的情形,而我們的學生卻很想把專業助人技巧應用于工作中去,加上學生的特點,對機構中的一些瑣碎小事不想去做,這在實習機構和實習學生之間就產生了矛盾。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也不會獲得實踐其所學專業知識和技巧的機會。二是從實習督導方面看,校內實習指導教師雖然基本都接受過社會工作的訓練,但其中受過社會工作督導訓練的人卻很少,從事社會工作實務研究的教師也較少,因此指導教師很難給予學生專業督導。實習機構的指導教師具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但對督導的理論卻不甚了解,這是影響社會工作實習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作為一所地方性院校,我校的根本任務在于培養和造就適應本地區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衡量當代大學畢業生是否適應社會需求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大學生是否“能夠敏銳的發現問題、正確的分析問題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結合本校實際,就社會工作專業的教學改革的現狀而言,加強社會工作專業的實踐教學是當務之急。
(一)轉變實習形式
政治與法律學院從設立社會工作專業之初,就一直重視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實習問題,專門制定了《政治與法律學院2005級非師范專業學生實習計劃》,其中對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的內容有如下要求:實際運用個案、小組、社區等工作方法對各類人群、社區等社會工作對象進行專業輔導;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在各類社會工作機構如工青婦聯、青少中心、老年機構、社區、社保部門等開展管理、服務等方面工作;開展社會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專業價值觀,掌握深入基層社區、社會福利機構開展實務工作的技能。
按照《政治與法律學院2005級非師范專業學生實習計劃》的要求,我院2005級學生于2008年秋季分別在包頭市民政局、包頭市社會福利院、包頭市青山區民政局社區服務中心進行了實習。這次實習是社會工作專業設立以來的第一次實習,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為以后社會工作專業的實習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經驗。
盡管如此,我院的社會工作專業實習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社會工作的實習形式比較單一,僅有畢業實習一種形式,對于社會工作這種實務取向的專業來說,畢業實習所能提供的實務經驗非常有限,因此在社會工作實踐教學改革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計劃和不同年級的學生的特點組織三種形式的實習:機構參觀、并行式實習和畢業實習。
1.第一學年安排一年級的學生進行間斷式的機構參觀走訪。即每月集體參觀一個社會福利或行政機構,學期中組織二三次集體討論,交流和分享機構參觀的心得,澄清概念,了解社會工作的領域、性質;服務對象的需要;社會福利政策的落實情況、存在問題等,借以豐富學生對社會福利政策、服務機構及行政機構運作機制的認識,為進一步學習專業理論和技巧奠定基礎。
2.第二、三學年的各個時期,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與課程同步進行的實習。在并行式實習中,學生一邊在學校學習專業知識,一邊利用課余時間在機構進行專業實習,這樣可以很好的把知和行統一起來。
3.第四學年第一學期開始進行4周的畢業實習,這是學生在校的最后一次實習,這次實習是學生知識和技巧的整合式學習。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綜合運用專業所學,調查研究、發現問題、設計解決方案,并嘗試調動資源使問題得到合理解決。要求實習學生以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為指引,在督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社會工作的專業服務。
4.鼓勵學生平時自愿參加志愿活動,通過參加各種各樣的志愿活動和公益活動,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關心社會、樂于奉獻的精神,可以幫助提升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觀和自身素質。
(二)加強實習督導
目前由于中國大陸缺乏專業的社會工作實習機構,實習督導的角色多由高校老師承擔。高校老師既要從事理論教學又要進行實務督導,時間、精力和資源有限。我院這樣新建社會工作本科院校,更面臨著社會工作專業教師不足,專業教師授課任務重,實務經驗不足等問題。因此我們改善實習督導方面需要做出很大努力。
1.進一步加強專業師資力量配備。引進一定數量的高層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改善社會工作專業的教學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實習督導能力。
2.提高現有社會工作專業教師的實習督導水平。作為新建社會工作專業的院校,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在起步階段,要積極投身實務,讓更多的相關部門、組織、機構了解社會工作專業,為實習拓展資源。教師通過自身的實務活動,增強自身的實務經驗,在學生的實習過程中給予更為實際的督導。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本?,F有的資源,如心理咨詢工作室,與心理學專業的老師相配合,提高自身的實務能力。
3.完善督導管理制度,提高實習教學效果。改進現行的教師評價體系,把參加社會工作實務納入教師評價的指標體系,鼓勵專業教師從事社會工作實務。這方面我們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本院教師參加包頭市德緣社會工作協會的活動,積累了經驗,能夠更好地督導學生。
三、完善實踐教學的評估體系
包頭師范學院根據自身的情況,對本校非師范類專業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做出了一系列探索,形成了《包頭師范學院實習鑒定表》,對非師范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實習效果進行評價。從一定程度上規范了非師范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實習內容已經評價標準,為社會工作的專業實習評價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但《包頭師范學院專業實習鑒定表》是針對全校眾多非師范類專業所設立的,各非師范類專業之間存在著一些差異,非師范類專業缺乏自己的專業評價標準,同時現有的實習評價中,學生個人總結,實習單位評價,實習小組評價三個部分之間的權重不明顯。在實習評估的過程中,實習單位的評估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實習小組的評估占學生成績的比重過大。導致了實習成績不能真正的反映學生的實習效果,所以在本院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探索的過程中,我們結合本專業的發展情況,提出了社會工作專業實踐評估的標準。
1.實習評估采取機構督導、實習督導以及實習學生合作方式。針對原有標準中的不足,我們在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加大機構督導機構的作用。對于學生在實習中的表現,實習機構方面的了解是最直接也是準確的。為了能夠讓學校方面對學生實習有一個準確客觀的評價,機構有責任協助學校和實習導師對學生進行實習評估。因此,我們在實習評估中加大了實習機構評估的次數,由原有實習結束后的評估,變為實習過程中每周評估。隨著機構對學生評估頻次的增加,大學生在實習中更能與社會工作專業理論相結合,從事日常實務性工作的人更少,完成實習任務的學生也更多,對實習產生積極作用。
2.完善已有的評估標準。原有的評估標準中,實習小組評價的內容并不明確,實際評價過程中標準模糊。改革后的評估標準包括專業價值與態度評估、知識范圍、實務能力、理論和實踐的融合、有效地運用督導與指引。其中,社會工作道德與價值觀的評估是所有評估的核心和基礎。專業態度、價值觀與行為所占的比重為30%,知識范圍比重為15%,實務能力比重為25%,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比重為15%,運用督導與指引比重為15%。
3.對學生進行整體評估。實習督導應該對于學生作為一個個人、一個學生、一個受訓中的專業社工人員進行觀察,了解學生在實習期間的進步和需要繼續改進之處,并相應地為學生提供未來專業發展建議。
參考文獻:
[1]向榮.中國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模式再探索[J].云南高教研究,2000,(69).
關鍵詞:專業認同;問題;收獲;影響因素;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0-0215-02
專業認同是指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態度,即能夠接納和認可所學專業,并伴隨有相對積極正面的評價。包括專業認知、專業情感、專業意志和行動等幾個方面。目前我國學術界關于專業認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一些專業化和職業化程度較高、社會認同度較高的領域,而對于社會工作這一新興專業的研究很少。既有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問卷方法進行調查分析,少有采用訪談進行;在研究地區的選擇上,多選擇北京、武漢等一些大城市的開設社會工作專業院校為研究對象,而對中西部社會工作院校鮮有研究。社會工作學生對本專業的認同將直接影響到我們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發展和專業人才隊伍的發展壯大,同時對于社會工作的本土化和專業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取筆者所在的M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采取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兩種方法進行。作者設計了一個包含20個問題的問卷,經過對問卷反復審核后,隨機發放了80份問卷,最后回收有效問卷77份。然后在完成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選出8個典型案例作為個案訪談的對象。
二、調研結果
經過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筆者發現,目前該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在專業認同上整體程度不高,并且存在著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在專業認同中存在的問題
1.對專業的從業領域認知模糊
對于“社會工作者是干什么的”這一問題,在一些同學認為“和居委會大媽差不多”(G,男);還有一些同學雖然了解社會工作者助人這個大致方向,但是具體從什么層面,針對什么人、提供什么幫助,大多數人則說不清楚。社會工作是多角度多層面開展的工作,涵蓋多個助人領域,由于涉及對象太廣、層次太多,可能導致同學們對專業的從業領域認知不清。
2.社會工作者的形象被過度拔高
社會工作者存在著被“圣人化”的傾向,在很多同學眼里它“是一個非常高尚的職業”(F,女);在專業教育過程中,一些教師不適當地夸大了社會工作者能力與責任,把社會工作者當成全能的人,所以一些學生覺得“做社工太難了,我做不到,我不具備那個價值觀”(G,男)。在開展實務過程中,案主問題的復雜性、服務結果評估的不確定性等因素都有可能使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對未來從事相關職業的預期下降,正如訪談對象所說:“短期內我可以做到,但是一直做下去,而且取得的效果又不明顯的話,我真的堅持不下去”(A,女)。
3.對于專業學習的興趣普遍不高
70.5%的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他們反映最多的是一些諸如課程設置不合理、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一些學生認為“學習是在浪費時間,不懂的還不如去問百度”(H,男);一些同學表示是“考研而不得不學”(A,女);而個別同學還產生了“專業無用論”,他們對自己的專業成績要求就是“不掛科就行”(D,男)。有41.5%的同學表示不滿意專業課程設計,有39%的同學不是很滿意。一些訪談對象覺得“專業課程開設得太水了”(H,男);①有些學生認為“什么都學,但是都學得不精”(E,女);一些同學覺得“在實踐中學習的專業知識根本就沒有用到”(F,女),這使他們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挫敗感。
4.畢業后不愿意從事相關職業
目前,社會工作整體就業形勢不被同學們看好。明確表明以后不會從事社會工作相關職業的比例占23.4%,還有67.5%的人持觀望態度。有人將社會工作專業形容為“前景廣闊,但是就業暗淡”(B,女);一些自認為是“悲觀主義者”的學生,認為自己“有99%的概率不會做社工,除非沒有辦法”(H,男);一些同學表示會考慮做社工,但是“只是把它當成一個跳板,借它去尋找更好的工作”(A,女)。
(二)在專業學習中的收獲
盡管該專業的學生在專業認同方面存在以上問題,但是經過幾年的專業學習,他們有所獲益,專業教育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能夠正確看待專業學習的作用
只有8.9%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完全派不上用場”。大多數學生認為所學的專業知識還是有所用途,尤其對他們自身成長的幫助最為明顯。很多訪談對象表示通過學習社會工作,自己有了轉變,特別是在與人交流、溝通等方面的能力有了進步:“我學會了換位思考,太棒了”(G,男);“我能夠學著去化解與家人的沖突,對親戚的想法也更為理解”(E,女);“盡管不做社工,但專業知識對找工作存在幫助”(F,女)。
2.基本不后悔就讀此專業
只有18.1%的學生后悔就讀了社會工作專業。在訪談中,除了其中1名因為在報考國家公務員中的專業限制而報考崗位有限的原因而覺得“被騙了”(H男),大多數學生都認為不后悔就讀這個專業。盡管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對專業不滿意、抱怨,但是隨著專業學習的深入,心態趨于平和和務實,“既來之,則安之”是對他們心態最好的寫照:“沒有可以供我再選擇的機會,后悔也晚了,還不如安下心來好好學習”(E,女)。
【關鍵詞】社會群體;社會工作;專業認同
一、社會工作行業概述
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是在一般性的助人活動中發展起來的。但是,社會工作在中國的發展則要從兩個層面來考察,一個層面是作為一般性助人活動的社會工作在我國的發展;另一個層面是專業意義上社會工作在我國的發展。
王思斌認為“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的助人服務活動?!边@個定義指出社會工作的本質是一種助人活動,即以利他主義價值觀為主導的幫助他人的助人活動,其特征是提供服務。更確切地說,社會工作是一種科學的助人自助的服務活動,它不同于一般的慈善活動。這個定義還指出了,社會工作以求助者的需求為主導,并以科學的、專業的助人技巧為手段,以達到助人的目的性。
二、調查內容及方法
(一)調查對象
金華市社會群體
(二)調查方法
調研者自行設計社會工作專業認同度調查問卷,由于在抽樣調查中,充分考慮了樣本的代表性和性別比例的協調性,因此此次調查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當前社工專業的社會認同度。為了使我們的調查問卷更具有真實性、有效性,在樣本中加入年齡、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等量度。
(三)調查內容
此次調查問卷主要對金華市的社會群體對于有沒有聽說過社工,了解途徑,了解程度,什么性質,現階段國家和社會對社會工作專業的關注度如何,社會認同度,社會需求,若遇到困難會不會向社工求助,前景以及對社工的看法和意見等問題進行調查。
(四)數據整理與分析
調查問卷經過審核和復查,數據錄入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通過不記名自填問卷的方式,對金華市社會群體進行關于社會工作專業社會認同度的問卷調查。最后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87份,回收率96.75%,有效問卷376份,有效率94%,其中男生占49%,女生占51%。實際樣本的分布情況如下表:
本次調查主要從以下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專業的整體認同度及影響因素,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專業的價值認同度及影響因素,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專業的需求認同度及影響因素,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專業的出路認同度及影響因素幾個方面進行調查,得出數據,進行分析。
(一)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專業的整體認同度及影響因素
這表明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專業的認同度,眾值是不太高,異眾比為50,占調查對象的比例為50%。關于社會群體是否愿意報考社會工作專業的眾值是不愿意,但并沒有過半數,異眾比為52.66。值得注意的是:對社會工作專業認同度很高或是比較高的社會群體,會比較傾向于報考社會工作專業,反之,則不愿意報考社會工作專業。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專業的整體認同度比較低,社會工作專業在中國大陸作為一門新興專業,還未得到廣大社會群體的認可,學生的就業率低,工作難找可能是導致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專業認同度降低的其中一個原因。
(二)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專業的價值認同度及影響因素
數據表明,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專業的性質還不是很了解,其眾值是社區工作,異眾比很大,為70.21。但是分析表中數據可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結果,對于社會工作這個新興專業,大多數的社會群體并不是很了解,其中也包括文化程度較高的調查對象。調查發現,并非文化程度高者對社會工作專業的了解程度較其他人而言較高。文化程度較高者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也不能給社會工作下一個完整而準確的定義。
而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影響因素:社會工作專業在我國起步的時間上較晚,有待于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我省廣大社會群體沒有嘗試向社會工作機構尋求幫助,無法切身感受社會工作者的價值,另外廣大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者的認識也不深。
(三)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專業的需求認同度及影響因素
社會工作者,遵循“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運用個案、小組、社區、行政等專業方法,以幫助機構和他人發揮自身潛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協調社會關系,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公正為職業的專業工作者。假設社會工作者是一名醫生的話,那么社會工作者的目標不是為病人輸血,而是讓他自己造血,就是通過社會工作者的幫助,發揮其潛在的能力,以更好適應生活以及這個社會。
實際上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專業的需求度并不高。社會群體對社工所具有的專業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職業操守抱有一定的懷疑,并不是很相信社工,存在一定的疑慮。但是,大多數調查對象認為是需要社工的,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
(四)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專業的出路認同度及影響因素
調查發現大多數的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的就業前景并不看好,其眾值是一般,異眾比為67.82。主要的原因,還是對從事社會工作的前途以看清,就業前景并不樂觀,而且在中國大陸社會工作專業才剛剛起步,很多的體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就算是已建立的體制,也是不完善的,仍需要進一步發展。而且從事社工這個專業,就業后工資不高,提供的待遇、條件不夠理想,為別人排憂解難是一件非常辛苦而且棘手的事情。因此,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專業的出路認同度并不是很高。
四、調查小結
本次調查研究通過對調查資料的統計分析,從四個方面對社會工作專業的認同度進行了調查(以金華地區為例),得到以下結果:
(一)社會群體對專業的整體認同度
從調查數據中顯示群眾對社會工作專業的整體認同度并不高,但是他們對于這個新興的專業已經開始有所了解,大多是通過大眾傳媒認識的本專業,被問及他們是否愿意成為社會工作者時,絕大部分的群體表示他們“可以考慮”甚至是“不愿意”,極少部分的人“愿意”。這個結果說明社會工作專業雖然有其獨特性,是一門實用性學科,但是在現階段它并不被社會廣泛接受。
(二)社會群體對專業價值的認同度
大部分群體都認為社會工作的性質是“義工”、“助人活動”、“志愿者”等等,這說明他們認同了本專業的“以人為本,助人自助”理念,在調查過程中,有調查對象提出社會工作者要具有很強的責任心,我們要盡快將社會工作在我國職業化、專業化,讓更多的人加入社工這個隊伍。
(三)社會群體對專業需求的認同度
專業需求認同度很低,大多數人被問及是否需要社會工作者時,都表示“一般”,絕大多數人表示如果遇到困難,不太會甚至是不會向社會工作者求助。他們認為有困難可以自己想辦法解決,也可以找自己的家人或是親友幫忙解決,沒必要花錢找人解決。作為社會工作專業的老師和學生有義務將社會工作專業推廣出去。
(四)社會群體對專業出路的認同度
社會群體對社會工作的就業前景等持不太樂觀的態度,在調查過程中有人表示“社會工作應該有很多人向公務員、社區等方面發展”,說明在中國大多社會工作專業的人很少會向社會工作道路繼續發展下去。
總之,要加快社會工作在我國的專業化、職業化過程,不僅要依靠于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管理體制、社會福利體制等等,需要國家和政府對社會工作專業的重視和支持,加大社會工作教育宣傳力度和社會工作人士的大力宣傳。作為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我們要本著“助人自助”的理念,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素質,以得到社會的關注和認同。
參考文獻
自從黨的十三大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放在“建立國家公務員制度”以來,以“小政府、大社會”為目標,已經進行了6次政府體制改革。當初,改革的鋒芒所向是針對“國家干部”的,而如今深化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對‘國家干部’進行合理分解”。
為什么要對“國家干部”進行“合理分解”呢?如果將當年“國家干部”所履行的職責和國際通行的現代意義上的“公務員”相比較,可以發現,許多職責其實已經不再由公務員來擔當了,尤其是所謂的“業務員”(十三大報告中的提法,相對“政務員”而言):其一,他們不再參與立法,因為立法是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責;其二,他們不再承擔調查研究的任務,因為政府機關自己做調查沒有公信力,所以這方面的工作都委托第三方“智庫”,即研究機構或大學去做;其三,他們也不做群眾工作,只是在政府機關中按照既定的法律法規,依法行政,為服務對象提供服務。而我們所謂的“群眾工作”,就委托社會工作機構或社會工作者了。
要強調的是,實際上,在任何一個社會中,“群眾工作”總是要有人去做的。因為各項有關民生的社會政策如何“一個不能少”地惠及每一個社會成員,就要由專門做“群眾工作”的人員個別化、個性化地去一一具體落實。這個將社會福利待遇和社會政策安排落實到每一個公民及其家庭的“傳輸機制”就是社會工作,與之相關的職業群體或專業群體就是社會工作者。
20世紀80年代以來,社會福利改革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議題。通常的做法是,政府把所承擔的公共服務“外包”給“社會企業”。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奧斯特洛姆在其公共管理理論中,就相應地提出了政府是公共服務的供應者(負有供給責任者),而非營利組織和社會工作(者)則是公共服務的生產者(直接提供者)的區分。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我們現在常把社會管理與人民群眾的“幸?!甭撓翟谝黄?。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幸?!笔欠謱哟蔚摹!靶腋!钡牡谝粚哟问恰皾M意”,包括人民群眾對物質生活和一部分與物質相關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滿意程度”。這是可以用“社會指標體系”的方法去測量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用行政手段進行管理?!靶腋!钡牡诙哟问恰靶腋8小薄_@種情緒和感受主要是心理層面的,其最大特點就是不確定性,很可能與物質需求完全脫離,更無法用行政手段進行管理。
利他主義也一樣,如果完全出于自愿且符合行為人能力,這樣的慈善行為會讓施行者獲得幸福的感受。但只要有一點勉強,就可能造成逆反心理。因此,在實踐中,往往強調“非犧牲”原則,首先是要“有”,然后是要“愿”——所以就要“有錢出錢(社會捐贈),有力出力(志愿工作)。若用“一刀切”的行政手段來管理,其效果常常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