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9:05
序論:在您撰寫醫學教育期刊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醫學教育研究;文獻分析;合作度;參考文獻
《中華醫學教育雜志》是醫學教育專業研究領域最重要的交流平臺和信息來源[1]。在1994年,作者曾對該刊(當時為《醫學教育》)1986~1992年83期發表的全部論文的論文作者合作度、論文作者單位合作度進行了統計與分析[2]。時隔25年(1986~2010),《醫學教育》雜志已經更名為《中華醫學教育雜志》,近年更是進入到中文核心期刊范疇[3]。為了反映期刊論文作者合作度在新形勢下出現了哪些變化,本文對《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2010年3卷18期雜志的論文作者合作度再次進行統計分析,并與25年前資料進行對比。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為《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2009,2010共3卷18期雜志全部論文。
1.2統計方法 對統計對象以篇為單位分別逐條統計,包括各期雜志論文篇數、每篇論文的作者數以及涉及的作者單位,最后求出論文作者合作度以及論文作者單位合作度。再與既往資料對比分析。
2結果
參見表1、表2、表3。另統計了《中華醫學教育雜志》論文作者涉獵的學科以及分類,按照來源期刊可分為7個類別:醫學教育、醫學專業期刊、普通教育學、醫學院校學報、普通大專院校學報、科學技術類和社會科學經濟文學類等。
3討論
3.1論文作者署名人數構成以及論文作者單位數量構成均較25年前發生了明顯變化:2008~2010年度《中華醫學教育雜志》論文作者署名人數主要集中在2~5位,單一作者發表的論文由61.46%改變為11.29%;而論文作者單位數量構成也由單一單位占94.94%降低為61.09%,而由2~3個單位間合作的論文數量由4.83%大幅增加到34.16%。
3.2論文作者合作度與論文作者單位合作度明顯提高,論文作者合作度由1.69改變為3.81;論文作者單位合作度也由1.06增加到1.61。
3.3《中華醫學教育雜志》論文作者合作度增加的意義 根據論文作者署名人數構成的變化(單一作者數量比例的大幅下降),論文作者單位數量構成發生的變化(多單位合作的論文數量大幅增加),結合論文作者合作度與論文作者單位合作度均較25年前明顯提高的結果,反映了近年醫學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廣度在明顯增加。醫學教育工作者研究廣度的增加,必然會有深度的體現。醫學教育是教育學與醫學兩大體系的綜合體,醫學專業的特殊性與教育學的普遍性如何結合,是需要醫學教育工作者不斷去體會與努力地。
3.4醫學教育工作者在掌握本專業知識的同時,需要不斷地擴大知識面、涉獵面要廣 在提供參考文獻的773種中文雜志中,共提供中文參考文獻3596條,其中19種醫學教育專業期刊共提供引文條數1476條,即2.46 9%(19/773)的醫學教育專業期刊提供了41.05%(1476/3596)的中文參考文獻。其次為醫學專業期刊與普通教育學期刊,分別提供26.06%與16.18^%的中文參考文獻,但兩者涉及到的期刊種類分別達到270種與132種。由此可見,醫學教育工作者除了專業知識以外,尚需掌握醫學教育學的相關知識,同時也需要熟悉普通教育學知識,了解社會科學知識、科普知識。
參考文獻:
[1]李曉霞,耿民建,甘業華,等.《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2年至2006年載文被引分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28(4):126-128.
[2]張東海,田華.醫學教育研究的廣度與深度亟待增強--《醫學教育》雜志論文作者合作度分析[J].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430-432.
[3]《中華醫學教育雜志》編輯部.中華醫學教育雜志》入選"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0,30(6):853.
[4]李曉霞,耿民建,甘業華.《中華醫學教育雜志》不同時期狀況的比較分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9,29(5):59-62.
【關鍵詞】中職內科學教學問題對策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執業醫師資格準入制度的全面推進,給內科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既是一種機遇。同時也是一種挑戰。在中職內科學教學中存在諸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應用不當,教學內容與執業資格考試、臨床實踐相脫節,基本技能訓練不足,臨床見習、實習基地建設不夠完善等問題,嚴重影響內科學教學質量,我們必須正確面對存在的問題。
一、內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與執業資格考試、臨床實踐相脫節
《內科學教學大綱》是內科學教學內容擬定的依據,其規定的教學內容一般多年不變.難以適應基本上每年變化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要求;在教材方面,特別是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采用的《內科學》教材,存在部分知識陳舊的現象,與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內容不吻合;內科學臨床見習是聯系理論教學與臨床實習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中間環節;由于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醫學生人數劇增,內科學臨床見習需求與醫藥衛生資源不匹配,使得內科學臨床見習難以順利完成,這已成為各醫學類學校共同面臨的困難。醫學生只能在理論教學完全結束后,才能接觸臨床實踐,出現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嚴重脫節的現象。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應用不當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內科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其合理、恰當的應用。在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社會需要的合格醫藥衛生人才中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許多學校為順應時展,不斷引入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但卻存在盲目引用的問題。同時也很少對這些方法和手段進行效果評價和對比。
例如內科學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是為了將抽象的內容用形象、直觀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學習。但很多內科學課件只不過是將原來的書稿轉變為PPT等格式。教師講述的仍然是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學生只能被動參與和接受。這與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再如,有的學校將醫學模擬病房、模擬人完全替代內科學臨床見習。模擬病房、模擬人與臨床實際情景僅僅是相似,實際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別,最根本區別是臨床實踐中存在生命的價值、內涵和意義。模擬病房、模擬人的過度使用.不利于人文關懷及“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現代醫學理念的樹立;同時,不利于培養和鍛煉學生與病人的溝通、交流能力。
(三)、臨床見習、實習基地建設不夠完善
臨床見習、實習基地是內科學教學中的兩個重要教學場所,是醫學生觀察、模仿及理論聯系實踐的主戰場。雖然,各醫學類學校大多建有較穩定的各級各類臨床見習、實習基地,但很多都不夠完善和規范:而且普遍存在學校與基地聯系不夠密切,臨床見習、實習管理、學術交流、科研協作、疑難病例會診等方面合作較少的問題;另外,還存在基地教學意識淡化、帶教水平不高、帶教管理不規范等現象。
二、內科學教學改革措施
(一)、引入病例的教學
理論和實踐的差距是:理論授課是先認定疾病,然后再對疾病的特點進行分析。而實踐是面對直接以癥狀出現的病人,與理論教學相比是一個逆向思維過程。學生剛開始接觸病人,往往會顯得不知所措,腦子里裝著書本描述的各種疾病的表現以及病人的各種癥狀,卻無法把它們進行整理、對比和歸納,不會把收集到的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對進一步的診療方案的制訂更顯得無所適從。為了幫助學生渡過這一困難時期,適時地引入病例教學:學生因擺脫了直接面對病人及診療環境陌生的緊張感,可以從容地對病例進行客觀的分析、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整個病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分析病例的特點,得出診斷,同時尋找鑒別診斷的依據,讓學生以醫生的身份進行診療.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通過以上病例教學,引導學生逐步培養其臨床思維能力。
(二)、建立模擬病房。采用模擬教學
一般臨床見習,學生能直接參與的,往往僅是病史的采集及體格檢查,而進一步的診療工作只能是紙上談兵,對診療的效果更是無法直觀,尤其是對一些危重病的搶救,由于情況不允許,就是實習階段的學生也鮮有機會直接參與臨床救治,因而學生的臨床能力培訓是非常局限的。近年來醫學模擬教育的迅速發展,填補了這一缺陷。如果能建立一個模擬病房,引進模擬人,對學生臨床能力的培養將是非常有益的。筆者充分地使用模型、模擬人、學生標準化病人,真實地再現臨床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面對模擬人的各種疾病狀態,學生能以醫生的身份進行診療和搶救,并能真實體會救治成功的喜悅,以及搶救失敗、模擬人死亡的沮喪。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真實環境中所需要的臨床思維、診治、應變能力都具有相當良好的效果。
(三)、創造學生臨床見習的機會
隨著國人思想觀念的改變,醫療服務模式的轉變,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病人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導致見習帶教教師尋找示范病例以及帶教工作困難重重。因而醫學院校應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例如,可以尋找教學伙伴,創建新的教學基地。為了給學生增加臨床見習的機會,多接觸各類病種和病人,學校應該與其他醫院及臨床科室建立合作關系,拓展臨床教學基地。又如,可以由理論課教師帶教,實現教師一體化。由于理論課教師熟悉學生情況,理論課和實踐課由同一位教師教學,可避免理論與實踐相脫節。主管醫師雖與病人朝夕相處、關系密切,熟知病人的各種情況,但醫院工作繁忙,常無暇顧及學生,不能較好地指導學生完成病史的采集及體格檢查,收集到完整的臨床資料,這對學生臨床技能的提高有較大影響。
三、結語
總之,內科學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醫務人員,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已經不適宜現代醫學教育的需要,國內外醫學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所創立的醫學教育模式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然而,各地的學生狀況及教學環境和條件的不同,也需要我們依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進,尋找適合的教育模式,以培養出更加優秀的臨床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華云,內科學教學中的難點與先期機械記憶,[期刊論文]-衛生職業教育2009
[2]馬玲玉,內科學教學中臨床實踐的反思,[期刊論文]-衛生職業教育2010
1.1樣本來源
樣本來源于《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2011版)。由浙江省出版發行的醫學專業期刊共有25種,占浙江省科技期刊總數(115種)的1/5。涉及基礎醫學、內、外科等13個學科,數量最多的為綜合類(4種),其次為學報類(3種)。刊期以月刊為主(12種),其次為雙月刊(11種),半月刊和季刊各1種。
1.2統計方法
以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2011版)為數據源,統計25種期刊的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基金論文比等3項反映期刊影響力的指標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同時,為客觀評價期刊的水平,對以上指標用本期刊的指數/學科平均指數來進行縱向的比較,比值>1表明該指標高于學科平均水平。
2結果與分析
2.1浙江省醫學期刊影響因子與總被引頻次
影響因子是一個相對統計量,它表征期刊有用性或顯示度,與期刊影響力、論文質量和學術水平直接關聯,是目前公認的衡量期刊尤其是同類期刊影響力大小的最為重要的指標之一。表2顯示:浙江省醫學期刊總體的影響因子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影響因子/學科平均比值>1的期刊僅有5本:中國醫學高等教育(2.303),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1.612),護理與康復(1.243),肝膽胰外科雜志(1.203))和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1.190),其余都在本學科的平均水平之下。從以上結果來看,除了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外,其余4本雜志均具有鮮明的專業學科特色,表明專業特色對提升雜志的影響因子具有較大的幫助;而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雖為綜合類期刊,但其依托浙江大學雄厚的科研背景,使雜志的成長有了有利的環境。總被引頻次可以顯示期刊被引用和受重視的程度,以及在科學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評價期刊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浙江省醫學期刊中總被引頻次均值為1201次/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82次/刊),說明浙江省醫學期刊在學術交流過程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高于本學科平均水平的并不多,僅有4本期刊:中國高等醫學教育(3.659),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1.581)),浙江預防醫學(1.187)和中華急診醫學雜志(1.162)。有學者認為總被引頻次與載文量相關,本文總被引頻次/學科平均>0.6的13種期刊中只有2種是雙月刊,因此浙江省醫學期刊整體的總被引頻次較高是否與其載文量較多有關,有待探討。
2.2浙江省醫學期刊基金論文比情況
基金論文比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科技期刊吸收學科前沿和高質量論文的能力,因此也是衡量期刊論文學術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浙江省醫學期刊的總的基金論文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有8本期刊與學科平均比值>1,分別為: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溫州醫學院學報,中華急診醫學雜志,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中國高等醫學教育,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浙江醫學和口腔材料器械雜志。一般來說,高校學報或者由高校主辦的雜志依托高等學府,基金來源豐富,擁有較高的基金論文比的幾率比較高,本文中除了《口腔材料器械雜志》和《浙江醫學》,其余6種雜志均由浙江大學或者溫州醫學院主辦,這2所大學均擁有較雄厚的科研實力。值得關注的是《浙江醫學》作為一本地方性的醫學雜志,擁有較高的基金論文比,充分說明其在浙江省醫務工作者中的地位。
3討論
3.1浙江省醫學期刊的總體評價
目前,期刊的評價指標有10余種,其中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和基金論文比是其中比較重要的指標,雖然這些指標各有局限,但還是能夠基本反映期刊的總體狀況。本文通過對浙江省醫學期刊以上3種指標的統計分析發現:浙江省醫學期刊的總體水平偏低,影響力較弱,雖然在學術交流中有一定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吸收前沿學科和高質量論文的能力與國內的優秀期刊相比還有待提高,這與浙江省期刊的總體情況相似。但是也不乏亮點,一些期刊如《中國高等醫學教育》,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等在其自身的學科領域內名列前茅,具有較高的學術質量。
3.2提升浙江省醫學期刊影響力的建議
3.2.1找準定位,堅持專業化和特色化
隨著生物醫學的快速發展,要在國內的眾多雜志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找準自身的定位,尋求鮮明的特色和學科優勢。從本文結果可以看出,有著自身特色或者學科優勢明顯的期刊影響力均較強,如《中國高等醫學教育》的各項指標名列前茅,這與其是為數不多的醫學領域中涉及高等教育的雜志密切相關,獨特性和稀缺性導致了高影響力。另外幾種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期刊,除了浙江大學學報,其余幾種也都具有明顯的“小而精”專業特色。因此,找準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不僅需要編輯部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發展方向,同時也需要管理部門在政策層面上給予引導和支持。
3.2.2探索集約化的發展之路
2011年,原新聞出版總署已明確科技期刊出版體制的改革的”路線圖”,期刊的集約化發展已勢在必行。國內外的實踐證明,集約化有助于提升期刊的核心競爭力,如國內中華醫學會的“中華”系列雜志,在醫學領域里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在浙江省主辦的3本“中華”系列雜志中,除了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因辦刊時間較短,一些指標略低之外,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和中華急診醫學雜志在本學科領域中名列前茅,充分顯示出“中華”品牌較強的競爭力。因此,今后可以結合浙江省醫學期刊的特色或者學科特點,逐步整合橫向和縱向資源,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浙江醫學期刊集群,通過集團優勢提升期刊整體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如刊名帶有“浙江”的地方性醫學期刊,因其強烈的地域特色,普遍存在影響力偏低的現象,而且一些雜志的學科和內容也趨于雷同,這些雜志是否可以嘗試聯合經營,優化配置,取長補短,通過團隊的力量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集群,進一步帶動期刊的整體發展。
3.2.3加快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數字化出版
1.中醫學的知識本體解析及啟示
2.醫藥認知模式創新與中醫學發展
3.氣候因素對中醫學形成和發展的影響
4.師承教育在中醫學發展中的作用探討
5.論中西醫學的差異與中醫學的發展
6.中醫學在當展的思考
7.淺談中醫學中的全科醫學觀念
8.病機的主體地位及其構建過程是中醫學的核心內涵
9.創新辨證論治 發展現代中醫學——對現代中醫學辨證論治體系的再思考
10.實施中醫學專業認證 推動專業建設與發展
11.中醫學相關的道、陰陽、五行學說的共性、進步和局限淺析
12.生存·發展·創新——對20世紀中醫學發展道路的反思
13.西醫院校護理專業《中醫學》教學探討
14.轉化醫學在中醫學的應用探討
15.論中醫學的優勢與特色
16.情景教學在中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7.中醫學與取象比類
18.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優先出
19.試論中醫學的構建與發展
20.中醫學的科學性與現代化
21.循證醫學時代中醫學如何發展
22.關于中醫學的幾點哲學思考——兼與西醫學比較
23.明代中醫學發展的社會文化背景概述
24.中醫學證候量化診斷研究現狀與思考
25.“體質”是系統生物學與中醫學的最佳結合點
26.從中醫學傳統的文化特點探討中醫教育模式
27.PBL教學法在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優
28.論中醫學的生態化建構原理
29.建立符合中醫學自身發展規律的臨床療效評價體系
30.論中醫學的文化內涵及其價值
31.對中醫學專業認證實踐的認識與體會
32.轉化中醫學:一種溝通中醫基礎與臨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學基金促進我國中醫學事業的發展——近1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中醫學項目統計分析
34.淺談中醫學對衰老的認識
35.試論中醫學的科學性與當前學科地位
36.論中醫學的思維方式
37.中醫學視角下城市物質空間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醫復雜性之路——淺談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在中醫學發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醫學導引術的歷史內容與現代進展
40.中醫學基礎理論的繼承和創新思路
41.交融滲透 相得益彰——論中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互動關系
42.關于中醫學學科建設的醫史學思考
43.中醫學“卓越醫生”勝任力特征模型的構建
44.中醫學的科學定位
45.中醫學教育開展PBL教學之短長
46.重構中醫學理論體系——中醫學、四次浪潮的先導工程
47.初議中醫學是復雜性科學——中醫標準化預備研究之二
48.中醫學的學科屬性與其現代化芻議
49.再論中醫學的雙重屬性
50.從中醫思維方式探討中醫學的發展
51.論模糊數學與中醫學
52.復雜網絡理論及其在中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53.我國中醫學期刊引用網絡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數據
54.中醫學的特點、特色和優勢
55.中醫學為何要現代化——中醫學現代化再拷問
56.中醫學與復雜性科學
57.試論中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58.客觀唯心思辨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石——重新認識中醫學的“陰陽五行”
59.從地方性知識的視域看中醫學
60.瑜伽與中醫學探究
61.學科交叉研究領域知識源流可視化分析——以我國中醫學學科交叉領域為例
62.中醫學的科學定位——科學、哲學、人、中醫、名實
63.Medline發表中醫學相關論文的趨勢分析
64.量子中醫學、中醫學、西醫學的異同
65.調治亞健康狀態是中醫學在21世紀對人類的新貢獻
66.紅外熱成像技術在中醫學的研究現狀及展望
67.中醫學理論體系框架結構之研討
68.人文屬性是中醫學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類——中醫學隱喻形成的過程與方法
70.專業興趣與培養潛質在自主招生中的意義研究——以中醫學專業為例
71.中醫學現代傳承的戰略思考和建議
72.中醫學:健康時代及其頂層設計
73.論中醫學是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完美統一
74.我國中醫學學科交叉領域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75.論中醫學、中醫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76.基于CSCD統計的2015年中醫學研究述評
77.發展中醫學的戰略思路
78.本刊對論文中醫學倫理學及知情同意的說明
79.淺談醫學論文中醫學名詞的規范用法
80.中醫學學術爭鳴論文的審讀與修改
81.醫學科技論文中醫學名詞的統一及用語規范
82.護理論文中醫學名詞的規范使用
83.談中醫學研究生教學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來中醫內科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分析與思考
84.醫學論文中醫學名詞的規范使用
85.探討病案專業論文中醫學名詞的規范應用
86.中醫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全過程管理機制的運行探索
87.談中醫學論文中關于引用古代文獻記載問題
88.探討病案專業論文中醫學名詞的規范應用
89.重視醫學論文中醫學術語的規范化
90.中醫學五年制本科畢業論文指導體會
91.從管理干預談中醫學博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
92.中醫學期刊論文語句字數分析
93.中醫學期刊論文作者數分析
94.中醫學博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95.中醫學專業研究生學位論文形成過程客觀影響因素的探討
96.中醫學博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的管理干預研究
97.中醫學期刊臨床論文的審讀評價
98.中醫學期刊論文引文分析
1、《中國實用醫藥》雜志是國家出版總署批準,衛生部主管,中國康復醫學會主辦的醫學期刊。ISSN1673-7555,CN11-5547/R,郵發代號:80-600。2、主要欄目:論著、臨床醫學、藥物與臨床、臨床經驗、衛生論壇、綜述、病例報告、護理論壇、醫學教育、管理等,適宜于醫療衛生行業各學科人員訂閱及投稿。3、為加快文稿的刊用速度,本刊實行網上投稿、審稿及修稿,要求作者盡量通過網絡投稿及修回稿件。4、作者對論文刊用時間或欄目等有特殊要求時可與本刊編輯室及時取得聯系,本刊電子信箱有專人答復。5、論文刊登后,贈送第一作者當期雜志1冊。本刊專用電子信箱(E-mail)syyy6666@126.com,電話:010-64291813,81674222(主編室)。地址:北京市和平里七區乙16號樓314A室,郵政編碼:100013。
引言作為論文的開場白,應以簡短的篇幅(一般不超過200字)介紹論文的寫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況,說明該研究與前人工作的關系,目前研究的熱點、存在的問題及作者工作的意義,引出本文的主題給讀者以引導。引言也可點明本文的理論依據、實驗基礎和研究方法,簡單闡述其研究內容;三言兩語預言該研究的結果、意義和前景,但不必展開討論。
投稿注意事項
1、通過信件投稿請在信封的右上角處注明“投稿”字樣,通過電子信箱投稿請在主題欄目上注明“投稿”及第一作者姓名,以免與修回稿相混。2、作者姓名、單位、郵政編碼準確,并一字排序。3、作者請自留底稿,保存好電子版。地址:北京市和平里七區乙16號樓314A室,郵政編碼:100013,電話:64291813,投稿信箱:。
引用參考文獻注意事項
1、引用作者親自閱讀過的一次文獻。2、著錄格式為①期刊:作者(列出前三名,多于三名后加“等”).文題.刊名,年,卷(期):頁.②書籍:著者(列出前三名,多于三名后加“等”).書名.出版者,年:起止頁。3、文末參考文獻
的序號按照在文中引用的先后次序標注,并在正文的引用處以上角碼加方括號形式標注。4、參考文獻
數量研究類稿件宜在5~10條左右,綜述類稿件宜在15~30條左右。
Photoshop是由Adobe Systems開發和發行一款功能強大的圖片處理計算機軟件,目前其已廣泛應用于戶外平面廣告設計、影樓攝影后期處理和多媒體課件制作等領域,其功能強大且操作便捷,目前已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圖片處理軟件。本文就該軟件在醫學論文圖片整合中的一些應用技巧做一簡要介紹,旨在為醫學工作者在論文撰寫圖片整合方面提供針對性的實踐參考。
【關鍵詞】Photoshop 醫學論文 圖片整合
1 醫學論文圖片整合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醫學工作者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常常遇到圖片的調色、圖片格式的轉換、像素的設置、多個單幅圖片向一副圖片的整合等諸多問題,由于圖片處理技巧的缺失,往往造成圖片處理不符合期刊的要求,延誤論文撰寫和發表的進度,筆者就醫學期刊論文圖片處理要求,就多個單幅圖片向一副圖片的整合(包含序號和標尺的添加)處理技巧做一針對性的介紹。
2 Photoshop在醫學論文圖片整合中的應用
2.1 Photoshop版本的選擇
本文軟件選擇Photoshop cs2.0簡體中文版,cs2.0版雖然是Photoshop較為早期的版本,但具有該軟件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功能,cs2.0中文版的優勢是軟件本身只有數百兆,占用內存小,刪減了不常用的功能,對計算機配置要求較低,且已被漢化便于操作使用,完全能滿足對醫學論文圖片處理的要求。
2.2 多個單幅圖片向一副圖片的整合
本文以四副單個圖片整合為一副圖片為例,在軟件中依次將四副單個圖片打開,任選一幅圖片點擊菜單欄圖像-圖像大小,并記錄圖片的寬度、高度及分辨率;空白背景圖層構建:點擊菜單欄文件-新建,參數設置:高度和寬度設置約為單幅圖片的二倍多一些(空白圖片上放置四幅圖片),像素設置與單幅圖像素一致(圖1);四幅圖片移動至空白圖層:選擇工具欄移動工具,依次拖動四幅圖片至空白圖層,形成一個多圖層圖片,同時關閉原四副圖片,在活動圖層面板分別點擊“圖層1-4”文字給每張圖片針對性命名;圖片的排版:以四副圖片平排各兩張為例,使用工具欄移動工具分別移動各張圖片至大置,在軟件上、下刻度線上拖動形成交叉參照線用于精確定位(參照線不會被保存至圖片),圖片與圖片間的距離根據期刊要求參照刻度線確定,操作同時可使用放大鏡功能放大圖層,使用鍵盤上下左右進行微量精準調節(圖2)。
2.3 圖片序號和標尺的添加
序號的添加:點擊圖層面板下部“創建新圖層”,選擇新圖層,點擊“排版文字工具”并選擇字體和字體大小,在空白圖層上依次鍵入ABCD,并分別拖動文字至圖片右下角,可使用參照線進行準確定位;標尺的添加:標尺是醫學論文表示圖中顯微結構大小的參照線,新建空白圖層并雙擊文字重新命名“標尺”,選擇“標尺”圖層,點擊選擇“矩形選框工具”,在標尺圖層中建立矩形空白選取,然后點擊菜單欄編輯-填充,顏色使用黑色(可根據需要變換顏色),Ctrl+D取消選區,快捷鍵Ctrl+T可通過控制滑塊調節標尺的長度和寬度。
2.4 圖片的保存
圖片保存常用格式有三種:JPEG、TIFF和PSD,三種格式各有特點。JPEG格式壓縮量較大,圖片數據容量較小,為常用格式,TIFF格式壓縮量小,圖片數據容量較大,但圖片顯示細節較好。PSD格式是多個圖層并存能夠被Phtoshop識別的一種圖片格式,嚴格來說并不是圖片,但它能保存圖片的圖層原始狀態,其優勢是為圖片的修改做了備份儲備。
3 結語
Photoshop軟件功能強大使用方便,在各個領域應用十分廣泛,醫學領域尤其是醫學形態學領域使用最為常見,熟練掌握該軟件的操作技巧在醫學工作者圖片處理過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除了以文字形式介紹外還制作了相關操作屏幕錄像視頻供交流學習(https:///cknZu4Xy9Dk9w 訪問密碼 d954),旨在為醫學工作者論文圖片處理提供一些基礎性操作幫助。
(通訊作者:李明)
參考文獻
[1]陳瑛,龔著琳,蘇懿,等.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醫學圖像處理與分析”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06):79-80.
[2]蔣斌.Photoshop實用教程[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15-18.
[3]馬月進.Photoshop圖像處理課程案例教學實踐[J].計計算機教育,2010(02):87-89.
[4]張昌林,陳 素,李 彬,陳健美.多媒體技術及其醫學應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11-161.
[5]張屹,黃欣,謝浩泉,等.交互式微視頻教學資源的研發與應用――以“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3(05):48-54.
作者簡介
高欣(1977-),女,山西省呂梁市人。現為長治醫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技術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關鍵詞:醫患溝通 問題 對策
醫患溝通是指在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保健領域中,堅持以醫生為主導,以病人為中心的觀念,醫患雙方圍繞著疾病、健康、心理、服務、診療等社會心理因素,將人文與醫學緊密結合,通過多種有效途徑進行全方位的交流與溝通,促使醫患雙方達成共識并建立一種良好的互信合作關系,最終以維護健康、提供優質服務、促進醫學發展為目標。
在現代社會,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及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醫患溝通逐漸成了醫療服務領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現代臨床實踐中,不再只是單單注重知識、注重醫技的問題,而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情懷、關注態度的問題,要弘揚和繼承人文精神,講究人文關懷。在中國社會的轉型時期,醫學教育方面存在著許多的缺陷,尤其是在醫學的人文教育方面尤為突出,就我國目前狀況來說,要想真正實現有效的醫患溝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許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
一、醫患溝通不暢的原因分析
1.法律制度分析
站在法律的角度來分析醫患溝通不暢的成因,主要概括為以下的方面:
一是醫患溝通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不到位。目前,我國對醫患溝通適用和調整的法律尚未建立,臨床過程中所面臨的履行告知的標準、要求、界定及范圍,醫療特權的免責及范圍,具有知情同意權的主體地位的排序等問題,都還缺乏相關的司法解釋或者是明確的法律條款,以至于造成醫患雙方在臨床實踐的司法過程中常遭遇到困惑及尷尬的場景。
二是醫患雙方法律上的主體地位不平等。目前,雖然我國法律已經對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過程中所享有的知情同意權及主體地位平等權有所規定,但是,就作為醫療主體的醫院及醫務人員來說,他們對患者的主體意識依舊落后,缺乏對現行法律中有關醫患溝通問題規定條款的清晰認識,缺乏主動溝通的意識,仍以“家長式”、“權威式”的行事方式為主,為醫患溝通不暢埋下了隱患。
2.醫療體制分析
目前我國政府對醫療衛生服務領域的經費投入難以保證醫療機構的生存與發展,醫療機構為了維持醫院的正常運行,必須依靠醫療收入來彌補政府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從而形成了以“利”為主的觀念,即醫務人員的收入增加,患者的費用就增加,醫務人員的收入減少,患者的費用就降低。除此,現階段我國的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國家不能分擔患者的過多負擔,在醫療費用中個人支出占的比重較大,患者的經濟負擔沉重,這種醫療制度導致醫患雙方在涉及到經濟利益時往往處于對立面,以至于患者可能將矛頭指向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將其作為自身發泄的對象,成了當前醫患溝通的主要障礙。
二、研究促進醫患溝通的對策或可行性建議
1.健全法律法規制度
結合我國的國情,加快醫患溝通的立法,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
一是完善醫患溝通的立法和行政工作。通過立法或法規的形式來完善現有制度的缺陷,建立“患者安全和醫師風險管理”的制度和機制,確立有關患者診療中安全的原則以及醫生發生重大醫療事故必須馬上報告的原則等。通過立法的形式建立患者醫學知識的普及和教育制度,培養患者的醫學知識,縮小醫患間的認知差距。吸收借鑒國際上通用的“監察人”制度,在現行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加入醫療機構的“監察人”制度的設立,即由法律指定的第三方中立者,依法收集信息,定期通告給全社會,對醫療機構的日常管理進行監督和檢查。
二是改革司法訴訟制度。首先要控制訴訟頻率,初期可將醫療案件交給專門設立的醫療仲裁委員會來處理,最后再通過設立訴訟前檢查機制或法院立案機制,對醫療事件進行審查,避免患者濫用訴訟權,遏制案件的數量。其次要控制訴訟賠償額,取消法律中關于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及其他被告承擔連帶責任的規定,確立實際損失賠償額及限額賠償的原則,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再次必須修改法律中關于知情同意權的部分規定,對醫療義務的標準進行修改,以減輕醫務人員的壓力;通過立法保障仲裁機構或司法部門決定患者或受害人需要多少必要的信息的相關權利的行使。最后O立簡易審判程序,由專門審理案件的法官組成醫療事故法庭,通過其積累的經驗、技巧、知識等,加快案件的處理;另外經被告、原告的同意,可遵循簡易審判程序,雙方采取和解或協商的方式解決。
三是通過法律設立替代性醫療事故解決機制。目前解決醫療事故的司法訴訟方式具有效率低下、費時費力等缺陷,為彌補這一缺憾,有必要通過法律設立關于醫療仲裁及和解等非訴訟解決方式,即引入第三方---替代性醫療事故解決機制(ADR)。除此,還有一種綜合性ADR方法,雖然ADR的方式多樣化,但主要的還是以仲裁和調解的方式為主,綜合性ADR方法即多種ADR方法的混合使用,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例如在“調解仲裁中”,必須先采取調解的方式,調解不成功才可以采取仲裁的方式。
2.完善醫療體制
一是全面改革醫療保險制度和保險法律,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消除醫患之間的經濟利益沖突,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全面的強制性的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和完善獨立的醫療事故鑒定制度;以商業保險為模式,規定醫務人員必須與賠償責任掛鉤,醫療執業責任保險費由醫務人員個人風險儲蓄金和醫療機構固定保險費兩部分組成。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增加了醫保藥品品種,優化了藥品的結構,醫生給藥更加的方便,有利于解決患者“看病貴”的問題,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減輕其經濟負擔,為醫患溝通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是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積極擴大新農合和醫保的覆蓋面,大力發展城市和農村的社區衛生服務,增加衛生服務的供給量,平衡醫患之間的供求矛盾,盡力解決患者“看病難”的問題,提升患者對醫生的信任感。
參考文獻
[1]呂惠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期刊論文],醫學信息(下旬刊),2010年10期
[2]胡春燕,中國醫療服務市場規制體系構建:理論與路徑選擇,[期刊論文],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4期
[3]李沛然,劉永忠,芻議當前醫患溝通中的困境與對策,[期刊論文],中國衛生產業,2015年2期
[4]朱國蓉.賈雨晨,影響醫患溝通的因素及改善對策探究,[期刊論文],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5期
[5]洪明,醫患關系中紅包現象的醫學倫理學再探討,[期刊論文],中國醫學倫理學,2012年2期
[6]張立軍,徐存,淺析當前醫患溝通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期刊論文],理論觀察,2015年6期
[7]蔣步錦,醫患溝通現狀分析及探討,[期刊論文],中國醫藥導報,2010年34期
[8]李海云,張建華,姜良美,影響醫患溝通的障礙分析及對策探討,[期刊論文],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年6期.
[9]焦峰,王曉燕,張建,梁立智,關麗征,宋曉霞,醫患溝通障礙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基于B市5家三甲醫院的實地調查,[期刊論文],中國醫院,2011年6期.
作者簡介
徐昆利,1993,漢,云南省曲靖市,碩士,就讀于云南大學專業: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