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8:49
序論:在您撰寫民營企業發展現狀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民營企業 發展 對策
1.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1.1民營企業融資難
民營企業經營規模一般不大,自有資金較少、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經營業績不穩定、抵御風險能力差、偏重眼前利益、資信水平較低。民營企業船小好掉頭有的民營企業不守信,一調頭就消逝,這對銀行來說,即使有擔保和抵押也存在貸款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營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據調查64.2%的中小民營企業未能獲得信貸擔保即使是有較大盈利的企業也只有35.82%的企業獲得信貸擔保。各地新建的信貸保險擔保和商業性信用機構開展業務時間較短其作用尚不明顯擔保體系有待完善。
1.2管理及人力資源不夠完善
(1)家族企業管理不夠完善
很多民營企業都是以家族企業的方式存在,這樣很難管理,有時候在很多部門都安插個親戚或者朋友,這樣既不好意思叫對方做事,又不容易好展及管理。
(2)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大多數民營企業都缺乏詳細的崗位說明書。企業的績效考核體系也不夠完善??冃Э己藰藴实牟唤∪?,必然導致考核結果缺乏公正客觀,通常無法得到員工的認可。
(3)管理方式較為滯后
經濟和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管理方法和工具日新月異,特別是網絡經濟的到來,給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運作模式和管理手段等都帶來了許多新的變化。時代的發展對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我國現階段人力資源管理方式仍舊停留在將人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上,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如招聘管理、薪酬設計以及培訓分析等方面的方法與技術相對滯后。
(4)企業培訓效果不佳
在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思想的指引下,我國企業越來越重視人力資源的培訓與開發,企業人員培訓的規模和投入也越來越大,但是培訓后企業卻發現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主要表現在:第一,缺乏必要的培訓宣傳,部分員工對企業培訓持抵制態度;第二,企業人員流動率高,許多員工培訓后沒有為企業創造價值便離職,使得企業培訓的投資回報率低,企業失去培訓興趣;第三,企業在開展培訓前,缺少調查和溝通,不了解員工崗位培訓需求,導致培訓內容與員工的崗位技能需求相脫離。
1.3忽視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是企業全體員工共有并衷心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通過培養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夠使勞資關系和諧統一,有利于更好的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然而,在我國人力資源管理中企業文化的作用卻未能很好的體現出來。雖然當前很多民營企業都非常重視企業文化,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企業文化建設,但是多數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卻存在著一定的誤區。例如:提倡的企業文化與員工的行為習慣和我國國情不相容;過分注重于制度文化的建設,而忽視了企業員工的實際需求等等。導致企業文化不能得到員工的認同而成為口號,影響到企業文化在人力資源管理作用中的形成和發揮。絕大多數企業員工以打工者的心態應對企業的工作,對于企業沒能形成較強的歸屬感。
1.4人才流動的頻繁性和凝固性共存
相關數據調查分析發現,民營企業中高層次管理和科研技術人才的工齡平均為2~3年,最短的不到3個月,也就是說沒過試用期。過于頻繁的人員流動,不但導致企業人力資本損耗和成本的增加,而且還會帶走企業的商機、技術秘密和客戶,從而使企業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與此同時,民營企業在對家庭成員的使用上又呈現出凝固性特點,企業呈現出只進不出的人員單向流動和相對凝固狀態。
1.5缺少正規的人力資源部門
設計部分民營企業尚未接受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沒有設置專門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停留在較低層次上,也就是說還停留在十幾年前的傳統人事行政管理層面,還處在人管人與強制性管理階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發展戰略嚴重脫節,導致企業一方面缺乏人才,另一方面又對人才使用不當,造成了人力資源利用的低效和人才的浪費。
2.民營企業發展對策
2.1發展戰略上的對策
(1)從外銷到內銷
在外需減少的情況下,以外銷為主的企業正在開拓國內市場,向內銷外銷市場并舉的方式轉型。傾向轉型的CEO人數比不傾向轉型的多一倍。有32%的CEO已經開始主導企業向內銷轉型。CEO們認為外銷企業在經營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利潤率相對較低,過度依賴單一產業鏈會使經營風險加大等。所以目前做得成功的企業都是從創建品牌、創新渠道、整合市場、做好內銷、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開始。這些CEO表示:“做不一定行,但不做一定不行”。
(2)從代工到自主品牌
中小型民營企業有很大一部分是做代工的,即使產品再好,別人認同的只是所貼的牌子。而從生產到終端,很大一部分資金是歸品牌所屬了。所以沒有自主品牌的中小型企業應該盡快地創立自主品牌。這樣才能盡快掌握市場的主動權,從而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雖然在創立自主品牌初期會需要較大的人力財力的投入,但就長遠發展來看,這都是值得的。品牌效應所帶來的利潤要比生產代工多的多。
(3)從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發展
為了提高產品利潤率和增強產業話語權,企業可以從低附加值產品與服務向高附加值的產品與服務發展、從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高端升級。產品服務升級首先是提升產品服務利潤率,同時也是開拓新市場機會的重要途徑。而產業鏈升級則增強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和話語權,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在市場、產品和技術以及商業模式方面具有持續創新的能力,更是民營企業突破危機、長遠發展的關鍵戰略舉措。
(4)從制造業向服務業發展
企業單純的從事制造環節所得到的利潤率極低,而為客戶提供制造加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將成為未來的主要趨勢。因為大部分民營企業制造產品較為低端,容易模仿,導致了民營企業的同質化嚴重,加上越來越精確的加工工藝,僅從產品質量上已經很難區分優劣了。所以現在是已經不是產品質量的競爭,而是服務的競爭。
下面舉個例子:家喻戶曉的品牌IBM,長期期以來,IBM一直以“硬件制造商”的形象來給自己定位。但隨著硬件等傳統的支柱產品進入衰退期,IBM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僅90年代的最初三年,IBM就虧損了160億美元,并在1993年單年虧損高達81億美元,公司瀕臨破產邊緣。但隨后,IBM就將發展戰略由制作業轉向了服務業。并從根本上改變了服務業的經營模式,大大超越了單純出售和維修產品的范疇,而是參與企業客戶的經營,提供信息技術應用方案,乃至經營戰略方面的咨詢。
2.2管理及人力資源上的對策
(1)提升管理水平
民營企業可以通過引入現代管理手段與技術不斷提升管理能力、降低經營風險。
(2)加強人力資源管理
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方法。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高質量的企業管理總是在不斷的變革、選擇和適應中逐漸形成的。企業在開展管理活動時,只有對人力資源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證各項資源的有效配置,從而加強和完善企業的管理;只有在選人、用人、激勵人、培養人、協調人與組織人等方面做好工作,才能促使企業與所處環境相適應,進而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①建立和完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企業要開展全面的崗位分析,制定規范的崗位說明書,以作為招聘標準和考核基礎,保證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②明確績效考核目標
民營企業應該根據需要有目的的開展考核,主要包括:第一,明確考核目的,在考核實施時選擇合適的考核對象和考核時間;第二,保證考核內容與考核目標相匹配,設計的考核項目和內容,要能夠體現考核目的,以便于考核結果用作人力資源管理決策的依據。再次,要提高員工培訓效率。企業應該依據自身實際需要制定出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和多種層次的培訓內容,促使員工的業務能力和敬業精神的提高。一方面,企業要根據員工崗位需求,設計相對應的培訓內容;另一方面要選定合適的培訓機構、培訓方式和培訓時間;同時,要建立合理的培訓約束機制,保證為企業做出貢獻并愿意為企業繼續服務的員工參加培訓的機會。最后,要建立形之有效的激勵機制。主要體現在員工的分配制度上,將精神激勵與經濟激勵相結合,以多樣化的形式進行,如崗薪制、年薪制、持股分配與計件取資等,使員工的個人績效與利益和企業的發展相聯系,體現出以績效獲取酬勞,獎罰分明。
③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站在企業戰略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斷的學習和創新
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從行政性、作業性事務中解放出來,改變原本服從和行政的角色定位,站在企業戰略的角度關注企業發展,這要求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擅長組織設計、干預和變革。企業應該賦予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更多的責任,要求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及時的了解和學習最新的人力資源管理技能,掌握先進的管理知識和方法,與此同時,企業要授予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足夠的權利。
④結合企業實際,培養合適的企業文化
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應全面分析企業環境,根據企業實際和發展目標,在企業內部培養合適的企業文化,保證企業文化精神層次、制度層次、行為層次的有效統一,通過企業文化約束企業人員的行為,同時,通過企業文化,提高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使得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能夠高效有序的展開,使企業文化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發揮作用。
⑤合理的選擇管理咨詢公司和業務外包
企業各管理子系統相互穿插、交融,形成統一的管理體系,人力資源管理作為這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必須與其他子系統相互配合。咨詢公司由于專業致力于企業管理研究,從而掌握了全方位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同時,由于與眾多企業聯系,可以較全面的掌握市場和行業信息,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嘗試將部分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外包給專業服務機構,企業通過外包能夠獲得專業的人力資源服務,還能獲取最新的相關信息,同時能夠為企業節約管理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
3.總結
民營企業的發展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的,不管是經營理念,發展方向還是人力資源管理等,如果改善這幾個問題,相信有很大一部分民營企業都可以做大做強,發展的越來越好的。
參考文獻:
[1]《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探究》.呂智娟.2007年第10期,學術論壇
[2]《批判中國民營企業》.余國治.著.2005 當代中國出版社
[3]《長三角三省市民營經濟發展路徑的差異及原因》.全廣明.2008年5月第8卷第3期 浙江樹人大學學報
【關鍵詞】民營企業 技術創新 現代企業制度
濱州市是山東省民營經濟發展較早的地區,是典型地依靠民營企業發展起來的城市。在我國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人們對濱州市民營企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民營企業已成為濱州市的“名片”、代名詞。
一、濱州市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濱州市乘改革之風較早地建立和經營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經過一次創業和初步發展積累了充實的原始資本,擁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依靠政策支持、當地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和勞動力優勢形成了自身的競爭優勢和民營經濟發展體系。
濱州市經營和發展民營企業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在新形勢下也呈現出新的特點。首先,企業數量與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據濱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截止到2012年個體工商戶7.31萬戶,從業人員16.38萬人,注冊資金32.59億元,分別增長15.9%、18.2%和44.9%;私營企業2.12萬戶,從業人員30.10萬人,注冊資金1244.75億元,分別增長12.4%、10.4%和31.0%[1]。同時,濱州市也涌現出了一大批諸如山東魏橋創業集團、華泰集團、萬達集團、大明集團等知名民營企業,這些民營企業均是國家級或者省級大型企業。其次,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企業更加注重產品質量和自主創新。濱州市科技型民營企業數量逐步增加,大部分民營企業的新上項目更加注重科技含量和綜合產能,農副產品資源加工產業、生物制藥、電子信息等高新科技產業所占的比重逐漸增多。
然而,民營企業在發展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既有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內部因素,如企業規模和實力兩極分化嚴重,沒有形成產業集群和相互配套的產業鏈,企業家的整體素質不高等,也存在政府政策落實不到位,企業資金短缺、融資難等外部制約因素。這些制約因素不僅限制了企業轉型升級,甚至導致企業面臨兼并或破產的厄運。
二、濱州市民營企業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結構不合理
大部分民營企業的管理者既是創始人又是所有者,企業決策往往是一人說了算,以個人眼光而不是組織眼光規劃企業的發展計劃和前景,而且管理者傾向于把企業當作家族財產,企業多采用家族式管理和為親是用的用人機制,“重業務、輕管理”和個人機會主義傾向較嚴重,高層管理者和培養的繼承人都是自己的親屬朋友,彼此之間為爭奪企業管理權和自身利益的勾心斗角事件時有發生,而多數真正有實力、有潛力的工作人員因管理者怕管理權被放空而被辭退。
(二)企業文化科技實力弱
企業文化科技實力弱主要表現為企業所有者和員工的整體素質不高、創新能力弱、人才資源匱乏。本文主要從文化素質和創新能力兩個方面分析:
一方面,企業所有者和員工的整體素質不高。濱州市多數民營企業尤其是早期成立的民營企業的所有者由于當時所處的時代特點并未具備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現階段的民營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所需要的車間操作員工數量多,不能保證整體的文化素質水平。另一方面,企業創新能力弱。大多數民營企業研發新產品的能力差,缺乏自有知識產權,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難以形成市場競爭力,而且企業缺技術、缺信息、缺熟練技工和人才問題導致生產經營中資源綜合利用率第、浪費現象嚴重、生產工藝相對落后[2](36)。
(三)企業間缺乏規模聚集效益
企業間缺乏規模聚集效益是由民營企業的性質特點決定的,這也是多數濱州市民營企業難以形成規模得以進一步發展的原因之一。一是民營企業多為一人所有,投資主體多以親情為紐帶,企業產權結構相對封閉和單一,這就阻礙了外部資本的進入和企業間資本的融合。二是民營企業大都規模小,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比較低值單一,相互配套的產業鏈條延伸力不強,產業集群的發展從整體來看還不夠成熟。地區間沒有形成系統的民企發展體系和聯合機制,重要的信息資源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不能在有效的時間擴散和傳播,未形成地區間民營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整體合力。
(四)融資困難
資金短缺、融資困難是濱州市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瓶頸。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由于企業規模限制或者企業管理人缺乏融資貸款方面的信息和能力,部分企業自身信用狀況不佳,本身不具有融資貸款的資格;二是政府在融資貸款政策上傾向于國有企業,不管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民營經濟所占市場份額都較小,多數企業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困擾。如圖1所示,通過對2012年我國民營企業的籌資方式進行分類統計,我國各級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十分有限,只有0.13%的企業采用直接融資方式,32.63%的企業選擇向銀行貸款,企業自籌成為大多數民營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55.17%的企業采用這一渠道[3] (12)。全國的民營企業融資困境也從側面反映了濱州市民營企業的融資現狀。
三、濱州市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
(一)提升企業內生價值
1.提高企業家和企業核心人員素質。著名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過,“當今世界,管理者的素質、能力決定企業成敗存亡”。針對濱州市經濟文化發展的現狀,可以實施培訓激勵機制,讓參與培訓的企業家獲得企業發展優惠政策;安排企業家“走出去”參觀典型模范企業;對新成立民營企業的企業家設定要求并進行考核等。
2.建立專家團體型管理機制。濱州市民營企業要想企業長遠發展,就需要淘汰傳統的“家族制管理”模式,建立專家團體型管理機制,建立一支具有現代科學知識和企業經營理念、擁有創新精神、敢于開拓挑戰的專家團體。這個專家團體要滲入到企業生產、銷售、財務等各個環節和部門,對于企業重要的政策和發展規劃必須經過他們的審批通過,并給予他們相應特權,即有權對企業所有者說“不”,尤其是管理者所做出的帶有盲目性或帶有個人情感色彩而不利于企業發展的決定時,專家團體要敢于提出異議,并及時修正。
(二)增強核心競爭力
1.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增強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要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如圖2所示,要通過利益補償機制,解決民營企業的創新動力問題;通過風險分擔機制,分擔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風險,降低創新成本;通過建立合作機制,提升民營企業的創新能力;通過重構金融體制,解決民營企業創新融資難的問題[4](54)。民營企業要有自覺進行技術創新的意愿,使自主創新成為民營企業自覺發展的內在需要,同時通過建立多方激勵機制,全方位激發企業的創新意愿,由“要我創新”轉變成“我要創新”的行為模式。
2.鼓勵科研走進企業。民營企業要轉變發展理念,走“官產學研資介商”相結合的科研之路,主動與專業院校、科研機構、專業研究中心等交流合作,讓他們的科研實驗室駐入企業,利用他們的人才優勢、豐富的創新理論加速企業產品的更替和創新。同時,企業要重點培養一大批有科研能力的工作人員參與到科研實驗室的新產品開發和研究中,結合本企業的實際生產情況進行產品和技術的創新。
(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向股份制企業轉型。股份制企業的優勢是可以吸收社會資金維持本企業發展,實現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以降低企業經營風險。近年來,濱州市地方經濟發展迅速,有投資能力、有實力的個人或團體機構越來越多,如果吸引這部分人或團體機構將自己的資金或技術投資于民營企業,那么相對封閉的民營企業就會逐步向開放式、社會化的股份制企業轉型,這不僅有利于企業實現質的跨越,也有利于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2.參與國有企業改革。要鼓勵民營企業以收購、兼并、參股、合股、承包、租賃等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革,使民營企業擁有國有企業存量、資產、人才、技術方面的優勢,與民營企業的靈活機制有機結構,實現低成本良性擴張,壯大民營企業的自身經營規模,增強民營企業的競爭能力和各種綜合能力[5](85)。
四、創造協同聚集效益
1.拓寬民間資本發展空間。將民間資本投資于風險大、規模大、建設周期長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可以改善政府效率低下的問題,還可以實現民間投資與政府的投資項目有效對接,為企業進入傳統壟斷行業鋪平道路,在政府與行業壟斷的雙重庇佑下實現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
2.發展企業合作聯盟。民營企業的合作形式可以以國有企業的合作形式為依據和參考,由骨干龍頭企業帶動,通過市場信息共享、共同開發生產技術等途徑建立民營企業之間的合作聯盟。還可以通過企業間強強聯合或以強帶弱的形式,組建多種行業、多種所有制形式的民營企業集團。
參考文獻
[1]市統計局.2012年濱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濱州傳媒網,2012.
[2]馮莉.民營企業發展現狀與問題的實證分析[J].發展研究,2012,(6).
[3]張亮.我國民營企業轉型升級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J].發展研究,2013,(1).
[4]辜勝阻.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探索[M].科學出版社,2008.
[5]胡銳.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7).
[6]黨正磊.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J].論壇?經濟宏觀,2008,(4).
[7]許倩鴻.淺析濱州市產業發展規劃[J].經濟研究,2009,(32).
[8]王蕊.新形勢下我國民營企業的轉型與發展[J].經濟問題探索,2010,(10).
[9]王詠梅.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戰略案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一、德州市民營工業經濟發展現狀
2014年,德州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一共3367家,企業總數占全部規上的比重達到97.8%。完成工業總產值8100.73億元,同比增長16.06%。完成銷售產值7973.08億元,同比增長15.77%。完成增加值1259.5億元,同比增長14.72%,增速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0.7個百分點。
但我市民營企業普遍存在成長性不足,平均壽命短等特點,如何以民營企業的成長來帶動全市的經濟增長值得深入研究。
二、德州市民營企業的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
1、區位優勢
德州市北依京津,南靠濟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東連勝利油田,是華東、華北兩大經濟區的連接帶,處在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渤海經濟圈之內,京滬、德石鐵路和京滬高鐵、德煙鐵路在此交匯,京滬、京福、青銀高速公路穿境而過,5條國道、14條省道縱橫交錯,交通區位優越,并納入 “一圈一帶”戰略。
2、產業發展優勢
德州經科學論證提出重點培植十大產業集群。這十大產業集群撐起了發展脊梁,各個領域都呈現出蓬勃的生機活力。發展勢頭迅猛的產業體系為資本提供了成長之處、為科技提供了用武之地,為人才提供了棲息之所,使德州的發展更具底氣、更富活力。
3、土地、農業、勞動力等資源優勢
由于經濟水平相對比較落后,相比較北京、天津、濟南等大城市高昂的土地價格和生活成本,德州市在土地、農業、勞動力等資源優勢明顯,可借此增加與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聯系,接受其經濟輻射,開展經貿合作,尋求其產業、資本向內地轉移的機遇。
(二)劣勢(Weakness)
1、規模小,實力弱
從資產總計來看,在10億元以上的民營企業有44戶,占全部民營企業數的1.3%,比規上工業比重低0.24個百分點;5億元-10億元的企業有47戶,占1.4%,比規上工業比重低0.09個百分點;1億元-5億元的企業有504戶,占民營企業數的15%,比規上工業比重低0.5個百分點;我市規模大、效益好、品牌知名度高的民營企業仍然較少。
2、傳統產業仍是民營企業的主體
2014年,我市規上民營企業中,產值排前五位的行業分別為: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和紡織業,完成總產值共計3887.49億元,占規上民營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8%。這些傳統產業由于進入門檻低、技術含量、附加值不高,一直是民營企業創業和發展的依托所在,而企業專業化、協作化水平的限制,亦對其產業空間拓展有所束縛,發展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提升較慢。
3、融資渠道不暢,融資成本不斷上升
從2014年四季度問卷調查來看,474家民營企業有112家認為資金緊張是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占企業總量的23.6%;有融資需求的398家企業中,有338家企業認為融資不容易。由于沒有專門制定對于中小型民營的信貸標準,且民企穩定性不強,承受市場風險和經濟發展周期波動的能力較差,銀行對民營貸款設置的門檻較高,使不得不轉向依賴高利率的民間借貸。
4、管理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低
許多民營企業脫胎于“家族式”的經營管理模式,缺乏正規、科學的基礎管理建設,生產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影響了企業信用建設和健康持續發展。另外,產品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低,管理水平陳舊,從業人員素質不高,信息化建設滯后,原始積累不夠,布局結構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還很突出。
5、產業鏈條短,層次較低
我市民營企業中資源型企業較多,科技型企業較少,產品附加值低,全市規上民營企業中有研發機構的僅占7.2%,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僅為3%。同時,企業間相互模仿,“抄襲”成風,企業研發的積極性嚴重受挫。多數企業處于“微笑曲線”的底端,常年徘徊在加工、組裝和制造環節,產業鏈條短,配套不完善,缺少高端產品,高端市場不足,低端市場競爭激烈、利潤下降。
(三)機會(Opportunity)
1、戰略機遇
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不合理的規定,全面放開民營經濟競爭領域,將民營經濟上升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這將為民營經濟發展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
2、扶持政策的陸續出臺
近年來,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國家、省、市等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和指導意見。國家連續出臺的暫免征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的稅收優惠政策,逐步降低了小微企業繳納稅金的額度,直接減輕了企業的稅費負擔,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增添了動力。我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這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四)威脅(Threat)
1、成本的增加
2014年,我市規上民營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111.27億元,同比增長17.03%,而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26.12%,遠遠高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速9.09個百分點。根據四季度問卷調查顯示,有26.6%的調查企業認為生產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原材料價格上漲”。
2、人才制約
民營企業普遍受“用工難、人才缺”問題困擾。根據四季度問卷調查顯示,用工成本上升成為工業企業生產經營首要問題。有29.3%的調查企業認為生產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用工成本上升”。另外,有13.5%的調查企業選擇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招工難”。
3、市場需求不足
國際金融危機后,制造業回流發達國家,國內出口市場萎縮,訂單不斷減少,尤其是面向歐美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對民營企業沖擊較大;同時國內市場受經濟刺激政策到期、貨幣信貸政策收緊、房地產市場調整等多種影響,投資和消費增速放緩,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顯現,對民營企業經營環境的制約更加突出。
三、德州市民營企業的發展對策
分析顯示,德州民營經濟發展所具備的社會環境、勞動力價格等優勢正在逐步弱化。而民營企業在人才、技術、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企業綜合素質偏低,發展的后勁不足,制約著民營經濟的長遠發展。因此,應盡快采取相應措施。
(一)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并落實民營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在工商注冊、稅費收繳、企業升級、品牌打造、專利保護等方面出臺更加優惠的政策,切實增強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受惠面。增加各類對企扶持專項資金,降低審批門檻,重點向民營企業傾斜,引導和支持民營工業企業加強自主創新、開發新產品、擴大規模生產、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二)全力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做強做大龍頭企業
要嚴格落實企業培植計劃,對我市重點培植的60家骨干企業和55家科技成長型企業,相關部門要加強調度,加強企業培植動態管理,建立淘汰退出機制,及時調整優質企業進入扶持盤子。強力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培植戰略,加快培育一批主業突出、品牌知名、管理科學、創新能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成為工業的骨干力量,發揮大企業大集團的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
(三)拓寬融資渠道,建立融資體系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
繼續采取積極措施鼓勵民營資本組建信用擔保和貸款擔保機構,逐步設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風險金制度。壯大現有信用擔保公司的規模,增強擔保能力,拓展業務范圍,為更多民營企業融資提供更好的信用擔保服務。要拓寬融資渠道,形成政府財政撥款、銀行貸款、民間集資、企業自籌、國際資助等多種渠道相結合的融資體系。
(四)促進技術開發與創新,全力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
民營企業要把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擺脫創業時期的“機會經營”模式,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要把創新作為企業自身的立身之本,增強主體意識、發揮主體作用。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經濟形勢日趨復雜的大環境下,企業要順應大勢,著眼長遠,視調整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冷靜思考,果斷決策,積極調整發展方式,著力轉型創新,在經營方向調整、產業結構升級等環節上狠下功夫,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創造條件。
關鍵詞:吉林?。幻駹I企業;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C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8—0238—2
項目支持:“吉林省民營企業發展問題及對策”是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2011B296,也是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部分研究成果,編號: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263號。
1 吉林省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吉林省民營企業的現階段運營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經濟發展呈現區域化、特色化格局逐漸形成
以長春縣市為例,已經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民營經濟實體。雙陽、九臺的鹿,皓月的牛,野力集團的飲料,五棵樹的酒,高榕的菜已經形成農業產業化集團。市區內,以出租車民營經濟為代表,實現了以中東、順風、綠新、遠東、華正、崇智、卓展、時代服飾廣場、國貿商都、恒客隆等為亮點的商業企業。
以長平經濟走廊為載體,四平市采取集約化經營與集中連片開發的方式,重點建設了一批以農副產品加工、食品飲料加工、建材加工和機械設備制造為主的生產基地。如范家屯“汽車配件專業鎮”、郭家店“標準件專業鎮”、劉房子“林果專業鎮”和十家堡“釀酒專業鎮”;興建了“山門個體經營工業園區”、“遼河農業經濟區”和“紅嘴高科技園區”等。
1.2 加強領導,各級政府的工作體系初步形成
各市(州)對民營企業的發展都給予重視,并加強了從政府方面的引導和支持,各級領導的工作積極性高漲。尤其以長春、吉林、四平、通化、白山、遼源、松原和白城等市均將民營經濟納入政府的局級規劃,特別是吉林市從財力和人力方面給予極大地支持。同時一些縣市也設置了獨立的民營企業發展機構或是設置合并機構,用來加強對民營企業的管理和引領,并且在機構中配備了專職人員便于與民營企業溝通。
1.3 積極引導,促進民營企業資產重組
民營企業的跨越式發展,除了依靠自身的實力外,也可以通過兼并重組國有企業有效部分,補充自身發展不足,找到民營企業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公主嶺、臨江、集安、大安、鎮賚等縣(市)的民營企業在參與國有企業改制中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尤以公主嶺市為代表,通過兼并和產權置換,公主嶺市將原有的216戶公有制企業縮減到了186戶民營企業。經過重組后的民營企業不但吸引了更多的資金投資,而且還增長了效益,也為在崗員工謀到了更好的福利待遇。
2 吉林省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吉林省的民營經濟發展有了長足進步,但是還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在:
2.1 資金不足,貸款困難
一般民營企業的發展資金都是來自于民間投資和原始積累,對于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所需資金,一直是困擾民營企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民營企業都苦于貸款難,特別是與銀行的溝通,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民營企業的發展。銀行對于民營企業的貸款有著極多的限制條件,要求民營企業具有與貸款數額相等的有價證券作抵押。這對于民營企業的貸款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即使民營企業短期內達到了銀行的硬件要求,銀行也不愿批復貸款。無獨有偶,遼源市明生園藝廠是經營香菇出口的民營企業,其市場前景巨大,企業發展潛力很好,為了擴大生產,向銀行申請貨款35萬元,但銀行要50萬元的地皮和5萬元的定期存折作抵鉀,使貸款者感到無路可走。各種跡象表明,資金不足已經極大的制約了吉林省民營企業的發展,導致很多市場前景看好的項目和產品因缺乏資金的投入而擱淺。
2.2 不公平競爭現象嚴重
政府作為主管部門,應該盡量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力求各種經濟成分的公平競爭。但是由于現階段吉林省出臺的一些政策不健全,沒能形成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和監管作用,導致民營企業不能與國有企業抗衡。在項目審批、場地安排、土地征用、資源供給、出口貿易等方面民營企業都面臨手續難辦的困難。另外,在不公平競爭條件下,很多民營企業掛靠在國營、集體企業下,將一些非法經營合法化,擾亂市場秩序。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制約了民營企業的快速壯大。
2.3 家族化管理存在管理缺陷
民營企業的特殊創業體和原始積累決定了其經營模式的特殊形式,企業所有權和管理密不可分,民營企業的管理層家族化模式嚴重。吉林省民營企業也不無例外,家族式的“夫妻店”、“父子店”為數不少。從企業管理模式上來分析,這樣的家族民營企業有其自身的優點,權責統一,自主管理,效率較高。當然,這樣的家族民營企業的弊端更為突顯,經營者缺乏市場觀念、競爭意識、品牌建設、信息收集等方面的系統的管理知識,主要表現在:對于企業的經營決策缺乏科學性,且多以人治為主,沒有健全的制度和有效的制約。出現了管理與民營企業發展不能適應的矛盾,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吉林省民營企業的發展受到阻礙。
2.4 人才缺乏
民營企業在發展進程中會面臨資金、項目等諸多問題,但是人才缺乏卻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雖然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條件下顯示出用人機制的優越性,對各類人才可以采取具有誘惑力的條件網絡,但是人才的流失卻成為當下民營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以吉林省民營企業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民營企業在運行過程中,決策者過多,專業人員過少,員工多,技術人員少,人才流動比率過大,“近親繁殖”現象嚴重。這些都極大的影響了民營企業的競爭力。很多民營企業在經受著人才缺乏痛苦的同時,還要對新引進的人才存在戒備心理,防止人才在同行企業間的無序流動泄露企業機密。這種人才引進與民營企業經營間的矛盾也成為吉林省民營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
3 吉林省民營企業發展對策及建議
3.1 加大金融機構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現有的貨幣政策工具,利用中小金融機構再貸款、支農再貸款、再貼現等方式,給予民營企業資金上的幫助。同時,增強地方商業銀行、城鄉信用社信貸投放實力,提高各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投放比率,使其與民營經濟所占全省GDP的比重相匹配,引導各商業機構為民營企業貸款開設綠色通道,為小型民營企業提供小額貸款。
3.2 扶持龍頭企業,夯實中堅力量
對于一些在行業內、區域內具有高成長和廣闊發展前景的優勢企業,應加大對其在資金、技術、管理、服務和市場等各相關方面的政策傾斜和扶持,促使一批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民營企業快速發展,并將其做強、做大,通過后期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使其帶動整個行業和區域的發展,擴充地區性優勢。推動全勝的民營經濟實現整體跨越。
3.3 加快產業集聚進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針對吉林省民營企業的經營模式,不斷拉伸、延長企業的產業鏈條,推進民營企業的優化組合,促進其將產業細分和專業化。根據地區優勢,設置專業園區、專業鄉、專業村、專業街,通過鼓勵分散一些企業的配套零件,著力發展下游產品,分工協作,這樣能增強商品的競爭能力和促進市場的有序發展,形成“小商品大市場、小資本大集聚、小企業大協作、小產業大規?!钡募簝瀯?。
3.4 加強企業管理,著力解決人才短缺問題
引導民營企業建立健全經營轉換機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建立和完善人力、勞動、財務、資金、物資、營銷等各項管理制度,加強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努力實現管理思想、管理體系、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科學化和現代化。同時,要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提高企業家素質,抓好企業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管理,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企業應該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觀念,采用引進、“客座式”聘用、培養等多種形式,解決人才缺乏的問題。
3.5 加大扶持力度,促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河南;民營企業;現狀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7-0097-02
1 河南省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1.1 整體規模不斷擴大,并呈逐年增長趨勢
據統計,2006年河南省非公有制經濟單位發展到249.3萬家,新增32.9萬家,實現增加值6855億元,同比增長30%,占全省GDP的比重為55%,被徐光春書記稱為穩占“半壁江山”;實交稅金475億元,增長43.4%;實現出口25.06億美元,增長62.2%,占全省出口總量的49.1%;從業人員達到了1649.2萬人。
1.2 經營領域和層次逐步拓寬
河南民營企業發展初期主要從事商業、飲食業、修理業、服務業、建筑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等?,F在經營領域已大大拓寬,并進入到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等經濟運行的各個環節,且逐步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向科技型、外向型等高層次發展。
1.3 組織形式更趨合理化,出現特色經濟區域
截至2006年底,全省民營有限責任公司共有124878戶,管理方式由傳統家庭式管理向現代科學管理轉變。另外還形成了一些特色區域經濟,如許昌的發制品產業、長葛的金剛石和電器產業、長垣的防腐和衛生材料以及起重產業。
1.4 對國家、社會的貢獻越來越大
民營企業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革,促進其順利轉型。民營企業納稅額逐年上升,一些縣、區民營企業納稅額已占所在地區財政收入的30%以上,鞏義、偃師、郾城、長葛、長垣等市縣高達60%以上。另外,民營企業不僅在參于國有企業改革時在職工安置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決了大批下崗職工的再就業,還吸納了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
2 河南省民營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企業規模小、壽命短
雖然我省出現一些像宇通這樣規模大、發展好的民營企業,但據對我省部分民營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當前我省民營企業普遍存在創建時間較短,起步晚,初始積累不足,企業規模較小,發展緩慢,形不成規模經營,企業仍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民營投資項目多,但大項目少,民營投資投向比較單一,仍主要集中在投資量較小、技術含量較低、競爭較激烈的一些傳統產業,如紡織服裝業、食品加工業、房地產業等,而很少涉及電子、通信等高新科技產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業投資領域。
2.2 經營者自身素質不高
民營企業中高素質的經營者是少數,大多數的經營者在政治覺悟、知識水平、管理能力、人格素養、法律意識及道德修養方面都存在不足。有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者文化程度低,不注重學習,缺乏經營現代企業的知識;少數民營企業主的產業與權錢分不開,一些投機鉆營者利用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鉆“政策的空子”,侵吞國有資產,從銀行獲得巨額貸款,再進行反復抵押融資操作,利用“滾雪球”的方式將巨額社會財富據為己有。這不僅踐踏了社會公德和市場秩序,損害了公平競爭,也直接危害到國家和社會的經濟安全。
2.3 盛行家族式管理
民營企業普遍采用家族式經營管理體制。這種管理體制,依靠家族的凝聚力來同舟共濟,克服了創業的種種困難,適應了初始的需要卻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壯大。有的民營企業是家長制個人決策;有的民營企業的產權是家族的,既沒有外界的參股,又沒有產權的多元化。這時,家族式的管理體制又成為改革的障礙。
2.4 融資渠道不規范、融資困難
民營經濟由于企業規模一般較小、實力較弱、歷史不長、所以融資十分困難。雖然這是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只不過在民營企業中體現得更為突出。
2.5 市場行為不規范
存在相當多的違反稅法、勞動法、知識產權法、商標法等現象,存在一些“官商一體”現象。民營企業存在較多的偷漏稅、拖欠工人工資和任意增加勞動時間、假冒他人商標等違法違規行為。一些個體、民營企業借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不完善,鉆“政策的空子”,以獲取不正當的資源,求得政府支持,低價攫取國有資產并進行欺詐性財產轉移,從而得到暴利。
2.6 企業文化內涵低
河南的民營企業大部分仍處在管理發展的第一階段,企業文化內涵低:其一是漠視企業文化的作用;其二是企業文化定位模糊;三是對河南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不夠,缺乏個性;其四是文化培育程度膚淺,最常見的培育方式就是宣講和培訓,雖然形式上挺熱鬧,但沒有什么實際效果。
2.7 品牌知名度低,缺乏市場競爭力
由于我省大部分民營企業規模小,歷史短,很多企業僅僅局限于某個區或某個市,而且由于經營管理者目光的短視,其所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大部分都存在這這樣那樣的問題,在加上經濟實力有限,不能做太多的廣告宣傳,在其企業(產品)知名度很低,這樣其產品(服務)就很難打進別的區域,市場競爭力很低。
3 河南省民營企業發展制約因素分析
3.1 政府政策及服務方面因素
(1)市場準入限制。市場準入限制仍制約著民營投資領域的拓展。民營經濟在國民待遇與市場準入方面仍受到歧視,例如一些領域已允許或鼓勵外資進入,卻限制個體私營經濟進入。在稅收、信貸、專項投資和工程投標等方面,民營企業基本享受不上國有企業的優惠待遇,這就使得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形成了不公平競爭。
(2)政府服務不到位。民營企業發展受政府方面制約不僅僅體現在融資難和市場準入難兩方面,還體現在其他一些方面,例如:行政審批事項過多,僅河南省省直部門的審批事項就達2706項,個別部門竟達300多項;收費壓力巨大,一些地方把利用權力創收牟利作為監管的主要目的,以至出現費明顯大于稅,企業不堪重負的現象;另外,民營企業家在政治上還明顯參與不夠,例如政府組織的重大慶典、重大外事活動、重大招商等政府活動都要邀請國企領導,但很少組織民營企業參加。
3.2 行業規范及社會支持因素
(1)行業不規范,產業結構不合理。河南民營企業在發展中普遍存在著規模偏小,結構散,行業信息流通不暢等問題。另外河南民營企業技術含量偏低,亟需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2)融資環境惡劣。目前河南省民營企業發展最大的困難是融資難,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大量資金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分析原因,以下幾點值得關注:其一是中國現行金融體系的結構性缺陷是民營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因素。國有銀行長期形成的為國有經濟服務的觀念根深蒂固,他們往往對小額、分散的民營經濟民營企業金融需求不屑一顧;其二是民營企業自身融資特點決定了融資難。民營企業數量眾多,地域分散,規模相對較小。因此融資需求總量龐大,但每筆金額卻偏小,而且資金需求分散、周期短、隨機性大;民營企業普遍成立時間比較短,缺乏歷史的信用記錄和良好的公共形象,難以對其進行詳細的信息收集;其三是我省在產業進入方面設置的高門檻甚至行政性不允許進入的約束,對我省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完全是典型的制度歧視。
(3)制度性缺失。我省經濟處于轉軌時期,存在著許多制度性缺失的不確定因素,給大多數民營企業的發展造成了各種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障礙。其一是信用制度缺失。信用中介市場供需嚴重不足,企業普遍缺乏使用信用產品意識;信用信息的采集有很多障礙,社會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建立起信用信息的公開制度、個人隱私的保護制度,以及企業和個人的信用信息數據庫的建立和采集制度;其二是產權保障制度的缺失。由于我省經濟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財產關系還未完全理順,財產的保障制度還未完全建立起來,因而整個社會的財產意識和履約意識也沒有隨著市場的發育和市場關系的發展而發展,相反在經濟生活中無信用規則約束、失信行為不能得到有效懲治、信用鏈條不能連接整個經濟運行,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3.3 企業自身因素
(1)經營管理者素質低,家族式粗放管理,人才缺乏,企業“軟環境”差。民營企業經營者中高素質的是少數,大多數的經營者在政治覺悟、知識水平、管理能力、法律意識等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家族式管理在創業初期有利于依靠家族的凝聚力來同舟共濟,克服種種困難,但從長遠看卻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壯大。
(2)缺乏現代科學管理。由于我省傳統的管理文化在分析事物時注重定性分析而輕視定量分析,重“人治”而輕“法制”,因此企業缺乏保證企業進行有效的計劃、決策、人事、財務等活動而相應設置的組織結構關系以及保證企業活動有效運行的制度,企業運行的隨意性較大。此外,我省民營企業家是在我省經濟處于轉型期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來源比較廣泛、參差不齊,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正規的科學管理方面的經驗,因此在民營企業中普遍存在增加員工勞動強度、延長勞動時間等侵害員工利益的現象,員工的勞動條件差,勞動缺乏保障,安全事故頻頻發生。企業不尊重員工,動輒克扣員工工資的現象屢屢發生。
(3)缺乏戰略性人才觀。有關調查表明,優質人力資源的短缺是目前我省民營企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瓶頸。許多民營企業苦心經營許多年,但最后還是沒有長大反而逐漸衰弱,與其沒有很好地突破人力資源瓶頸有很大關系。一些民營企業家還沒有形成科學的人才觀念。他們喜歡用家長式的面目出現在員工面前,喜歡專制性的管理作風,發號施令。對于人才的重要性,他們只局限于口頭,而在實際工作中則重使用輕培養,重指揮輕溝通,重家族成員輕外來人員的傾向還比較嚴重。他們經常忽視員工尤其是知識性員工的思想情感、社會交往、個人成就方面的需求,在一定情況下嚴重壓抑了高素質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給企業經營以重創。
參考文獻
[1]張瑞紅,李浩.河南民營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5,(7).
[關鍵詞]民營企業 持續發展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15-0244-01
民營企業的發展與我國取得的經濟成就密不可分,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在高速發展、崛起的同時也存在諸多發展負面影響和持續發展“障礙”,更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與挑戰。我國的民營企業如何構筑持續競爭優勢與核心競爭力,實現走持續發展的道路,十分值得思考并要求我們研究出與之相匹配的對策。
一、民營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貢獻。
改革開放以后,民營經濟克服了基礎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勢,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國民經濟中最為活躍的經濟增長點。
(一)民營企業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量的主力軍。
快速增長的民營企業在提供就業機會、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出口、優化所有制結構、推動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技術創新以及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驕人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二)民營企業的發展促進了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民營經濟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造了一個多元競爭、充滿活力的環境,促進了國有、集體經濟的資產重組和機制轉換,投融資體制由單一投資主體向多元化主體轉化,從而使得中國企業所有制結構得到調整和優化。
(三)民營企業成為就業的主渠道,為社會穩定做貢獻。
民營經濟在二三產業的就業比重達到84%,在城鎮中的就業比重已經超過70%。近10年來平均每年新增就業人員和下崗職工再就業人員1000多萬人,這些人員幾乎全部被民營企業所吸納。
(四)民營企業的發展促進了工業化和城市化進展。
民營企業與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對于吸納新增就業人口,實現2020年國民經濟再翻兩番,進一步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民營企業的飛速發展必將推動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迅速發展。
二、民營企業存在的問題
新的經濟形勢下,民營企業面,臨的問題更加凸顯,民營企業發展的任務更加艱巨,因此,查明阻礙民企發展的癥結,對于理清發展思路顯得十分必要。
(一)民營企業自身弊端阻礙其健康發展。
1.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差,民營企業家缺乏長期的發展觀念。企業的基礎差,管理不規范,產品多是仿造。很多企業廠房破舊,設備簡陋,技術薄弱,環境污染嚴重,產品質量讓人擔憂。
2.企業管理制度不完善。民營企業的規模達到一定的程度后,企業陳舊的經營方式,必將給企業帶來危機。
3.民營企業主的素質和管理潛質不夠。從企業長期發展來看,低素質企業家會影響企業的長足發展,甚至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
(二)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原因。
1.民企自身因素使金融機構面臨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大多數民營企業設有建立比較正規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生活消費開支與生產經營未真正分開,不能及時給銀行提供企業資金狀況的信息,加之社會信用的缺失以及擔保體系的不健全,使得銀行難以了解到企業的全面信息,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問題凸顯,其貸款意愿也相對下降。
2.國有金融機構的信貸配給和信貸歧視依然存在。銀行不僅關心貸款利率水平,更關心貸款的風險,由于信息不對稱而使銀行不能觀察到借款人的投資風險時,銀行可能會提高利率,使低風險的借款人退出市場或誘使借款人選擇更高風險的項目,從而使得銀行放款的平均風險上升。信貸配給對于沒能獲得貸款或獲得貸款額度較小的民營企業而言,是一種實實在在的信貸約束。
3.政府配套服務不到位,使民營企業難以擺脫融資困難。由于信用擔保制度無法有力的實施,擔保始終困擾著企業的發展。
(三)管理體制不健全現階段我國雖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大力支持,但仍缺乏統一管理,民營企業家普遍感到政出多門,負擔過重。
民企承受的額外捐稅高于法定稅金,政府各部門間缺乏協作,以各自利益為目標,造成民企運作的成本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政策不到位,民企在貸款、用地、出國、招聘、引進技術、申報項目等方面都受到制約。
(四)政府服務及監督職能不到位。
1.市場準入政策上的不平等待遇。雖然國家大力提倡興辦民企,但社會各部門仍對民企存在著歧視,在法制和政策環境上還沒有完全取得與公有制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一樣的待遇,導致民營企業主心存芥蒂,挫傷了民企的發展積極性。
2.外部發展環境。目前在發展民營經濟環境方面,部分地方還存在許多亂象,這些行為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挫傷了發展民營經濟的積極性。
三、我國民營企業持續發展的對策。
(一)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減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響。
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容易導致企業戰略決策的失誤。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所產生的專制和集權化傾向,無法適應企業對人才的更高要求。民營企業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首先必須進行所有制改造。民營企業的發展趨勢就是控股化和集約化,充分發揮家長式管理模式的靈活高效的優勢,還可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結合自身的情況,逐漸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中國民營企業的制度轉換、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賴于民營企業家素質和人格的提升與完善。
(二)正視挑戰,實現政府管理體制真正轉變。
充分認識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解放思想,樹立與民營企業發展趨勢相適應的新觀念,實現政府管理體制由管制向監控的真正轉變。
(三)健全法律法規制度,為民營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民營企業的產權需要法制來保障,經營行為需要法制來規范。加強立法,建議有關部門及時清理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法規。同時,抓緊制定保護民營企業的條例,出臺引導和約束民營企業經營行為的文件。要明確執法部門保護和支持民營企業的責任,對向民營企業敲詐勒索、亂收費、亂罰款、強買強賣及破壞民營企業生產經營秩序的人和事,必須及時處罰。
(四)以提高人的素質為突破口,全面提升企業素質。
未來企業的競爭,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質的勞動者。我國民營企業還存在著規模小、員工素質低的現象,還不能實現以人為資源優勢來配置和優化其他資源。因此,提高企業內在素質,說到底還是要提高人的素質。企業規模、環境、裝備水平以及產品檔次和質量的內在差異,實質反映的是人的內在素質差異。民營企業必須要形成科學、合理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制度,構建一套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真正做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充分挖掘人力資源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激勵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五)依靠科技進步,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關鍵詞】 民營企業 發展現狀 對策
近年來,天津市民營經濟穩步發展,民營經濟的總量顯著提高,民營企業在促進天津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務社會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天津民營經濟闊步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集中體現在對民營經濟缺乏連續性的政策支持,民營企業在進入新產業、新行業時遇到許多障礙,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民營企業成長壯大后,面臨著繼續發展等一系列問題,如能從政策服務層面解決這些問題,對推動天津民營經濟發展將具有重要意義。
一、天津民營企業的發展現狀
截至2009年底,天津民營企業有119070戶,比上年同期增加12049戶,增長11.26%;注冊資本(金)419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46億元,增長33.18%。全市民營企業戶均注冊資本(金)341萬元,注冊資本總額1660億元。天津民營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壯大,已經進入產業鏈高端和高技術含量產業,投資遍及新能源、生物醫藥、文化創意、船舶物流、金融投資以及先進制造業等領域。從產業結構看,第三產業發展較快,民營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在全市重大發明專利轉化運用類試點16家企業中,民營企業有11家,獲得知識產權專項資金160.5萬元。
目前,天津民營企業的融資途徑主要有銀行貸款、信用社貸款和向親戚朋友借款,即主要是外源性融資。金融機構貸款包括企業從銀行、信用社、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借入款項。民營企業納稅額約占全市稅收的50%,民營企業就業人數占全市城鎮就業的75%,許多民營企業家還積極到高校舉辦“創業大講堂”活動,為促進天津實施“創業帶動就業”戰略做出了貢獻。
二、天津民營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天津民營經濟近年來得到了穩步發展,總量顯著提高,在許多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總體實力不強,產業集中度不高
天津民營企業雖然近幾年發展迅速,但其數量與廣東、江蘇等差距很大,即使與同為直轄市的上海、北京相比也有較大差距。據統計,目前北京民營企業數約為天津的3倍,上海的民營企業數約為天津的5倍。即使在“十一五”末,天津民營企業數量也僅能達到15萬戶左右,數量仍然很少;天津民營企業在產業布局上也存在著集中度不高的現象,缺乏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產業集群。在統一規劃下,天津各區縣正在打造環保產業、電器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感光材料產業、航天航空產業等特色產業。但對比北京的IT產業集群、青島家電產業集群、上海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天津民營產業群還沒有達到真正的產業集群標準,至今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2、融資難的問題仍未有效解決
在現有的融資體制下,民營企業融資比較困難,融資已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具體表現為:一是信貸服務不能滿足民營企業發展要求。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企業普遍資金短缺,信貸需求大,現有信貸力度不能滿足企業需求。二是貸款抵押形式比較單一。在企業整體實力、品牌影響力有限的情況下,主要還是采取實物抵押方式。目前還缺乏對非實物抵押,包括專利、知識產權等進行價值確認的標準依據和相應機構。三是擔保公司實力普遍較弱。在天津百余家貸款擔保公司中,僅十余家實力較強,運營情況良好。其中注冊資本過億元的只有兩三家,擔保公司擔保能力普遍有限。這就使得大部分擔保公司難以給企業提供有力的貸款擔保。
3、社會化服務體系尚需進一步完善
有調查顯示,近90%的企業認為,為民營企業提供技術推廣、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智力引進、市場開拓等方面的相關機構不夠健全,部分服務職能缺位,使得企業從中所能獲得的支持和幫助有限,從而導致企業運行成本高和社會資源浪費現象普遍存在,難以適應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萍贾薪榉阵w系和平臺建設還不能適應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缺少高層次的專業型企業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等服務平臺。部分現有的服務機構和平臺也沒能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發展服務的職能,離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化和特色化的科技中介服務和技術平臺的目標還有較大的差距。
三、加快天津民營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壯大經濟實力、改善民計民生、促進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我們必須深化對發展民營經濟重大意義的認識,始終把民營經濟擺在重要位置,制定一系列鼓勵支持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有力地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1、確定發展目標,納入績效考核
將民營企業的發展納入天津市經濟發展規劃,并盡快制定“十二五”民營企業發展規劃,明確目標,分解任務,制定考核辦法,建立獎懲激勵機制,加大落實力度;建立專門領導小組,加強對民營企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和推動實施;建立完善民營企業經濟運行監測體系,制定完善統計監測制度,為全面掌握經濟運行情況和準確反映運行態勢提供決策依據。在發展目標的實施上,要理順管理體制,明確管理各行業民營企業事務的統一政府部門,切實改變目前多頭管理的現象,注重政策的整合力度。在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的績效考核中,應將促進和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的業績加入進來,制定科學的量化考核指標,提高相關職能部門服務民營企業發展的積極性。
2、探索特殊規律,轉變發展方式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國民經濟中的絕大部分產業都呈現產能過剩態勢,政府再運用改革開放初期的政策刺激企業發展的措施和模式,效果會越來越差。加之,天津歷史上缺乏創業的人文環境,促進大規模的企業涌現和成長必須選擇特殊路徑,即抓住新產業出現的契機,在產業升級和轉型中形成龍頭企業,形成集聚效應,用產業鏈帶動一大批新企業的成長,如美國的硅谷就是成功的典范,只有在天津找到這樣的模式才能在新產業的發展中取得優勢地位。因此,探索科技成果迅速產業化的有效模式和規律是加速天津民營企業發展的根本。面對愈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和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民營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政府應通過技改貼息、自主創新激勵等政策,推進民營企業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
3、突破體制約束,創新融資渠道
作為高風險低收益行業,民營企業融資擔保具有準公共品性質,政府有必要介入和扶持。政府可以通過設立全資擔保公司或者入股其他擔保公司使其直接成為民營企業的擔保人,并建立起一系列與信用擔保配套的制度,如風險補償機制、擔保和再擔?;鹬贫?、有效的民營企業信用評價制度。在充分認證的前提下,嘗試轉變銀行傳統經營體制,通過有限度地提高授信額度著力支持小額信貸公司為民營企業服務,充分激發民間投資熱情。還可以考慮嘗試建立地方特色的新型直接融資市場,在運行機制上比現有的直接融資市場更加靈活、高效,增加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4、高效的行業、協會等自律
大力發展高效的行業協會和商會等非政府組織,加強行業自律,注意調動、利用和發揮各類商會、行會、協會等民間組織的積極性,讓它們在信息交流、生產協作、人才培訓等方面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社會支撐,以推進現代市場體系的建設。各級工商聯組織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積極改善工商聯的工作條件,使其更好地發揮橋梁、紐帶和助手作用。民營企業要發展,要爭取行業地位,要防控風險,行業協會的作用不可忽視。要努力擴大現有行業協會的覆蓋面,做好規劃,盡快成立一批新的行業協會。目前許多發展很成熟的領域還沒有行業組織,應加大推動力度,盡快把具備條件的行業協會建立起來。
5、加大政策執行力度,提高政府服務意識
鑒于許多現有配套政策落實效果不佳,不合理收費及行政效率低下現象時有發生,建議在全市范圍的行政機構大力推行限時辦理制,追究行政責任,并自動同意民營企業的有關申請事項。民營企業在行業準入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玻璃門”現象,即雖然并未明文規定禁止民營企業進入,但卻通過種種不合理的政策或非政策手段,將民營經濟拒之門外。因而政府相關部門要提高對民營企業服務的意識。具體工作中,不少部門對民營經濟偏重管治,欠缺服務,優惠的政策更多向國有大企業傾斜,懲戒的措施更多面向民營企業;一些部門制定政策、法規的出發點是為了約束民營企業,或將檢查、處罰民營企業視為部門的生財之道。在采取行政行為時,對涉及到民營企業的利益重視程度不夠,建議由市政府統一設立投訴電話,接受民營企業隨時投訴,如經核實投訴屬實,則實行針對性問責制,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對民營企業的服務意識。民營企業的發展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政府還需以強化部門配合為重點,進一步優化服務環境。各級政府部門應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觀念,本著“先活后管、先予后取”的原則,全面提高服務質量、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
(注:本文是天津商業大學青年科研培育基金項目0911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