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8:34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美術教學反思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于靜林
小學生學美術,很多人認為只要學會畫幾個人,畫幾只動物,涂涂顏色就行了,其實不然。如果學生不喜歡學或學得很累,就會以致于一見上美術課就頭痛,甚至在美術課無聊地打發著時間,美術教學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在課前和課后,我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既能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小學美術教科書上,每一課都只有幾張插圖,其他的內容就比較少,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準備。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內容來吸引學生,通過聽聽、說說、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六年級“紙工飾物”這一課中,我結合現在的天氣情況,說說青蛙是因為冬天到了,它要去冬眠,所以分外的著急,它要到小石洞去冬眠了。學生制做好了以后,我讓學生思考小青蛙能否站立呢,請他們發揮想像力。問他們如何做到這一點?他們爭先恐后地發言,并且將好幾種方案都列了出來,然后我再讓他們將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案制作出來。小青蛙做好后,我們又可以做其他要冬眠的動物了。這些作業,所花的時間不多,但都是跟現實有關的事物,在學習的同時也幫他們解開了心中的迷霧,所以學生很感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最后,我叫他們都帶領動物去冬眠,童趣一點的語言原來以為六年級學生難以接受,但我的顧慮卻是多余的了,一堂課,既輕松快樂又嚴謹地完成了。
二、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關鍵詞】教學反思;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創造能力
教學反思主要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學監控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當前“教學反思”已成為教育界使用率頗高的時髦詞匯,幾乎成了老師必談之話題,寫案例必寫之內容。如此鋪天蓋地盛行的反思之風,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靜心分析一下則不難發現,現在老師們所進行的教學反思存在著不少問題和誤區,盡管教學反思本身沒有錯,但過度的反思,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話連篇等現象則需要我們予以高度的關注和深入的思考。特別是不少教師把反思的著眼點多集中在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的效果等“教師怎么樣教”這一層面,對“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的并不多見。
新課改以來,改變了學生以往被動的局面,主張課堂上“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理念。教師的教最終應以學生的學習發展為宗旨和歸宿,忽視對學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義和價值。而且教學作為一種動態的活動過程,其實質是以課程為中介,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其中“教”與“學”本身是統一的,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機的整體。所以進行教學反思時,應該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大方面的內容。因此說:有志于教學反思的老師們,除了反思自身的教學能力外,還應該多為學生考慮,從學生的角度進行反思自己的教學。
那么如何從學生的角度進行反思呢?經過教學實踐,我們可以考慮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和創造能力方面進行反思。
一、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反思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大的動力,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學生對美術感興趣,才能主動去吸收美術知識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觸優秀的美術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興趣也是信心的推動力,對美術興趣盎然的兒童,總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膽表現,他們思想活躍,經常表現出高度的創造欲望和熱情。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法,讓學生去感受事物并對事物產生充分的聯想,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兒童的好奇心強,好動,他們喜歡各種各樣富于樂趣的“游戲活動”,可以說喜愛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生活是游戲的生活,兒童的世界是游戲的世界。因此,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寓教于樂,常常采用游戲教學法,例如猜謎語、腦筋急轉彎、貼五官等游戲,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生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約束,心情舒暢地即興作畫,對培養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張揚學生的個性,挖掘內在的潛力,具有很大的幫助。
二、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反思
新課改,改變了以往傳統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學生不再是“接受器”,被動的接受知識。通常以這種“探究”、“體驗”、“合作”等學習方式來代替這種“接受式”的學習方式。
“探究式”是當今最熱門的學習方式之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嗽诜此冀虒W中要重視從學生的探究式學習方式上考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訓練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有一句名言:“自然總是美的”。帶領孩子們走出教室,看看各式各樣的草兒、美麗的花兒,摸摸樹皮上斑駁陸離的花紋,觀察小動物們的行走姿態,傾聽鳥兒婉轉動聽的聲音……將孩子放歸大自然,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借助大自然的力量來啟發孩子的想象力,這樣孩子的興趣就會被激活,想象也就隨之迸發。
三、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反思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情感是創造的靈魂,興趣是創造的先導,想象是創造的核心。沒有想象,就不會有創造。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也指出:“最杰出的藝術本身就是想象。”那么,在美術教學中,就是要給孩子創造一種利于他們思考和探究的良好氛圍,讓他們的豐富想象力在繪畫天地自由馳騁。
聽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我們留下一個什么樣的世界給子孫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給世界留下什么樣的子孫后代?!睆倪@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創新教育”的重要性?,F在的學生正是未來的創造者,他們的創新能力將影響著一個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學技術的制高點。而這一切又深深依賴于一個國家和民族創新教育能否得到勝利實施。
童年是充滿幻想的時代,好奇和幻想是兒童思維的特征,也是兒童心靈純潔天真的表現,他們可以“異想天開”:彎彎的月亮掛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掛秋千搖蕩;蝴蝶紛飛撲向孩子身上,說明我比花兒更美;不同國家的兒童可以在紙筒互相“打電話”……在成人看來似乎“荒誕不經”,對兒童來說,正是奧妙所在,因此,要指導兒童畫,首先要尊重兒童神奇的幻想,挖掘這審美的奧妙,進行一些能引起學生聯想、發揮想象的創造活動,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美術課程標準》
1.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通過親自動手,利用自己身邊可以找到的材料,制作一個《童話的城堡》,可以在里面鉆來鉆去,是一件多么另人激動的事!本課就給同學們這樣一個動手圓夢的機會,因為美術學習不但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要貼近兒童的年齡特征與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從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表現活動。學生能夠選擇適合的顏色,剪出建筑的各部的基本形,擺一擺,看一看。在裝飾細節時注意添加一些有生活情趣的物品,如窗簾、小路等,只要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體驗到了樂趣就是成功的學習。
2.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
在上完美術課《名字的設計》后,學生學會運用不同的形式設計自己的名字。開始我以我的名字用兩種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選擇他們喜歡的一種形式,導入主題。說出自己的設計想法,然后開始設計繪制。整節課,學生的興趣很濃,想象力得到了發揮。設計出了多種造型的名字形狀。而且還圖上了美麗的色彩,在筆畫的形狀上學生有多種的造型。如“點”,有的學生用七星瓢蟲,還有的用水珠等表示??傊ㄟ^本節美術課的學習,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發揮。
3.培養學生的速寫能力
在上五年級美術課《手的速寫》后,學生通過觀察手的形狀、結構,將手的不同動作畫出來。先由學生說出手的功能、作用,再對照自己的手描繪出手的構造。教師先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手印在紙上,在對照教師的范圖臨摹。最后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左手的不同造型畫在紙上。本節課教學,我運用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造型能力和觀察能力。學生了解手的功能和結構,并且將自己的手運用速寫的方法繪畫出來。在對《自行車的速寫》中,也運用了同樣的方法,使同學們了解了什么是寫生,什么是臨摹。講解時,先由學生說出自行車的結構。教師在黑板上畫出。這樣使學生在興趣中掌握繪畫技巧。學生在根據教師的繪畫步驟畫出他們所見過的自行車。
為了增加學生的繪畫興趣,又設計了一個內容。畫出未來的自行車。學生根據自行車能鍛煉身體,而且還環保的優點,創作出未來的自行車。增強了他們的創作能力。學生的想法很多,有的學生把自行車加上飛機的翅膀,用力蹬就會飛上天空。學生的想象力與繪畫的能力的到培養,從中掌握了速寫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美感。
4.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我在上低年級美術《幻想動物》時,開始我以龍來舉例。龍是由:鹿、牛、蛇、鷹等動物組成的動物。并出示龍的圖片,學生分析圖片。他們的興趣被好奇感激發出來,我再引導他們創作學生心中的怪物。先以牛頭、貓的身體的動物為例,可以由兩個或三個或更多的動物組合。接下來由學生創作,可以運用不同種類的工具制作或繪畫。學生創作出許多有趣的怪物,并為它們起了有趣的名字。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的特點,以龍來激發學生的靈感,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掌握孩童的心理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在《幻想未來的景色》的繪畫中,我通過圖片、故事的結合,給學生創造一個虛擬的未來。孩子根據教師的提示,畫出了未來的景色。孩子對未來都充滿希望,因此產生了繪畫的興趣。教師再正確的引導他們創作。由此,也會產生很大的效果。有的學生把未來的房子建在云彩上,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本節課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對現實事物進行再創造。而且還能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知識。
5.美術的教育作用
在上美術課《誰最美》中,學生通過教師講故事和圖片,使學生了解故事。從中學到了美的真正含義。在教學中,我先展示圖片讓學生觀看,要求他們分析出圖片的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步的理解圖片的意義。這時我再把圖片的內容編成故事講給他們聽,使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并且能發自真情實感的完成老師留給的繪畫內容。在美術教學中,通過圖片和故事來培養學生的品德,對學生進行美育與德育的結合,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6.知識與興趣的結合
音樂是時間與視覺的藝術,他通過旋律、節奏、節拍、曲調、音色和音質、強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在指導兒童繪畫創作時,有選擇的播放一些音樂,用音樂的和諧美和去感染學生。在其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學生的繪畫創作增強藝術效果。如上創作課《為歌詞配畫》時,先放一遍《春天在哪里》的音樂。造成一種特殊的情景。學生聽完后說出歌詞中的最主要的內容,說出春天景物的特征,然后將歌曲在學生繪畫過程中反復播放。使他們增強了對春天里的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使學生自己置身于綠色的春天的懷抱之中。音樂手段的運用,給學生帶來了心理上的美的感受。促進了新知識的掌握,新技能的形成。
7.欣賞有力于學生繪畫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上周美術課上,我在一個班要求學生根據所定的內容繪畫。根據口述,學生發揮想象力,但畫面的效果不是很好的。有的學生說不知怎樣畫,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另一個班教學時,先給他們觀看掛圖,啟發學生的興趣,在興趣中講授。結果這個班的學生不但畫的有想象力,富有兒童情趣,而且還能從快樂中學習知識。
欣賞是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的三項內容之一。占有很大的比重。它要使學生懂得怎樣欣賞一幅畫,在欣賞中分辨美與丑,評價優劣,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受到教育。如上述的例子,口述教學與直觀口述教學相比較,后者存在更大的優點。
8.掌握方法,應用實際
那么這些問題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其背后的成因是什么?到底該怎樣解決這些問題,找回屬于兒童的美術課呢?
一、“探究”不等于“不教”
近幾年中小學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方向轉度的過程中提出了一種較為新穎的學習方式,即“探究性學習”,又稱為“研究性學習”方式。于是在小學美術課的教學中,一部分教師為避免落入“滿堂灌”學習的俗套,課堂上一行一動皆要探究,課前制作復雜的課件,準備大量的范作,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這是怎么做(畫)的?”“看了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然后熱熱鬧鬧漫無邊際討論一番,于是課堂中充盈著“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的想法很獨特”等禮節性的、蜻蜓點水式的評價。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達到不用教,講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倍覀冏寣W生在并不理解的情況下進行有“行”無“實”的探究,根本就達不到“不用教”、“不用講”的目的,學生又能收獲什么呢?小學美術課教學中,不少教師在走一概不講不演示的路,其實這是對“探究性學習”的誤解。美術是一門造型藝術和視覺藝術,有著幾千年悠久的文化歷史,在一些難點問題上是需要我們去教、去演示的。
二、“教參”不等于“教案”
教學參考或一些名師教案是一些教師從事美術教學的“圣經”,在美術教學中動輒就將那些教學參考和名師們的教案搬來“以販代教”。這是對教學參考和教案重 “形”輕 “神”的誤用。如果一個教師課前不深入思考、積極備課,在課堂教學中怎能充滿激情,怎能喚起學生的熱情呢?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不能看教參或名師教案,而是要我們參考著看,學習著看。這主要源于三點原因,一是學生審美水平不同,學生存在地域差異、城鄉差異等多方面差異。二是文化氛圍不同。三是教師教學風格不同。因此,我們不能生搬硬套,應該了解自己的學生,結合自己學生的審美水平和當地的文化氛圍,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把教參和他人教案做參考,設計出只屬于你和學生的教案,那將會是一節魅力四射的好課。
三、“拓展”不等于“形式”
關鍵詞:小學美術;反思性教學;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6-0079
近年來,教師自我反思能力成為世界各國備受關注的,影響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因素,是教師主動參與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效果和專業素質發展的積極手段。反思的過程常常孕育專業發展和能力的結構性螺旋上升,它其實是教師自身完善的過程,同時促使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小學美術反思性教學,就是指在《美術課程標準》指導下實施的,它以教師和學生的“思”為核心,以全體學生“學會”“會學”為目的,教師通過反思調整教學,學生通過反思調整學習,并強調“思”與“練”的結合,通過補救性的活動練習來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落實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實效。美術課反思性教學如何實施呢?筆者通過自身對“反思性教學”進行探索與研究。
一、教什么
“教什么”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反思,小學美術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到《美術課程標準》中探尋,但也不能一味地依據《美術課程標準》。“教什么”是必須在課堂中對學生付諸實踐的,課前必須進行周密的計劃,不僅要考慮國家課程中總目標和課程計劃、學校的整體工作方案,還要考慮本校該年級兒童的實際接受能力,再確定適合本校學生的具體教學方案。在教學后要根據《美術課程標準》反思每一節課的目標設計是否合理、到位,是否已經貫徹美術新標準的精神。通過調查與分析,筆者發現當前許多美術教師都在落實教學目標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其一:教學內容安排過多,造成“面面俱到”而無法落實的被動局面。比如三年級上冊的《四季歌》是一節綜合實踐課,有些教師就把它壓縮成一課時,整節課既要介紹一年四季的知識,又要講述詩配畫、畫配詩中所體現構圖與意境的知識,所包含的容量很大,那一節課怎能涵蓋得了。可想而知,上課肯定造成“面面俱到、蜻蜓點水”的局面,給予學生的信息量越多,學生越措手不及,無從下手。
其二:教學目標沒有落實到每一個學生。比如四年級上冊《臺燈設計》是一節設計應用課,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很開心,制作過程乍一看人人干得熱火朝天,興趣盎然。制作效果也不錯,巡視教室,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還有部分人的手就一直閑著。對于這一部分學生來說,這節課對他們來說就是空手而歸,沒有學到什么,教學目標其實只落實到一部分學生手中。
其三:想當然地刪減教學內容,造成無法落實教學目標。比如:三年級上冊的《立體造型》課,很多美術教師想當然地刪除,想當然地認為學生會不喜歡。其實,兒童的能力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他們對創造性的主題都會很喜歡。還有寫生類的課業,比如四年級上冊《生長的植物》是一節寫生課,筆者也很回避這節課,因為怕學生根本不喜歡??山Y果正相反,學生很積極地帶來寫生的盆花,自覺地分組而坐,在課上表現得既細致又專注,而且畫的作品也不錯,并且還要求下節課繼續畫寫生課。
二、怎么教
怎么教?考慮的應是“如何將目標有序、分層進行落實”的問題。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應通過反饋著重對教學的大、小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及時反思。及時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隨時反思,不隨機應變,課前計劃就有可能與實際教學脫節,找不到切合點。因此,教師不能迷戀教學計劃,應根據課堂實際,隨時對目標的現實狀況進行反思,以便及時調整計劃。如:筆者在上三年級下冊的《星星閃爍》一課時,按教學計劃第一環節是先讓學生剪不同形狀的星狀;然后欣賞星狀圖案,討論設計方法,再設計星形圖案??墒窃谏险n中,學生對第一環節的剪紙熱情有余,有一部分學生不會折,那著急的表情讓P者很受感動。本來這一環節就是讓學生回顧與感知以前學過的知識,引出新知就行了??吹竭@種情形,筆者及時地做出調整,第一課時就研究剪不同折法、不同樣式的星星,學生一陣歡呼。由此可見,教師在落實教學目標時,一定要及時調整,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這樣,既用于培養教師對教學的反思能力,也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反饋教學,提高監控能力。
三、學會沒有
對“學會沒有”的反思也就是對教學實效性的反思,我們的教學必須對這個問題進行反思。因為,不少教師只考慮把知識傳輸出去,不考慮如何收集反饋信息。沒有體現出“雙邊”活動意識,致使相關目標不能落實。又有許多教師總以為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而實際效果與他們想象的卻有一段距離。因為他們往往憑自己主觀的臆斷,而忽視了對教學中所有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為了便于反思“學會沒有”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全面了解教學效果,必須在教學中加強教學反饋。反饋只有在制定目標時預先考慮安排好,才能在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實施?!昂献鲗W習――課堂作業展示――組長檢查”的程序和方法進行有層次的反饋。通過面向全體的檢查,使教師能了解到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反思,就可采取相應的對策。反思原理指:“任何系統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控制”。因此,教師只有通過反饋,通過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才能實現對教學的控制。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是調整教學計劃合理與否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評價目標是否完成的基本途徑,也是優化目標,調節后續教學的有效手段。
“學會沒有”怎樣衡量呢?一是學生的自我評價,首先這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評價。自我評價環節也是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一種體現。二是課堂中的具體表現。三是課堂作業,這其實將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綜合起來,是貫徹“新課標”的一種綜合評價方式。
小學美術教學已經步入信息時代,要想上好美術課,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前很多人都認為,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學科是重點學科,而音、體、美、勞等學科并不重要,可有可無。更有人說,這些學科只是哄小孩在那玩耍罷了。這些錯誤的理念一直制約著小學美術教學的發展,很多一線教師都深以為然。小學生正是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在這個時段是養成習慣的大好時機,如果教師能夠教授得當,將會為他們帶來受益終身的好習慣。從事多年的美術教學以來,筆者覺得作為教師應該做到課前精心準備,對每一節課都不懈怠,積極應對;課堂中注意學生的態度,積極創設情境,安排有效環節,進行個性輔導;課下多與學生交流,布置作業,積極評價學生,爭取讓學生意猶未盡,帶來反思。這些有效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美術教學發展,優化美術課堂教學。美術作為一門藝術,我們應該從多方面著手,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陶冶情操,增強審美觀念,并帶著積極的熱情和濃郁的興趣進入到學習當中。筆者就小學美術教學如何發展,來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課堂中采取多種形式,激活美術課堂
小學美術教學在傳統模式里,都是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說白了就是安排學生照貓畫虎,照葫蘆畫瓢,絲毫沒有創造性可言,不能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如今的美術教學注重文化學習,注重培養人文素養和美術素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為課堂的主人??v觀古今中外歷史,美術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表達,傳遞給人無窮無盡的思想和啟迪。小學美術教育作為基礎學科,不同于專業美術教育,它主要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是要為課堂的主人——學生來服務的,因此教師就要采取多種形式激活美術課堂,讓學生能夠好學樂學,將美術課堂作為知識傳播的主戰場,同時陶冶情操,培養技能。教師可以采用音樂教學、多媒體教學、講趣聞故事教學等方法,拓展學生思維,展現活力,激活美術課堂。
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他們還難以習慣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學習,而美術課相對輕松的氛圍,無疑會讓他們心情得到舒展。為了讓學生更多地感受藝術氣息,我采用了許多方式,讓他們有興趣有信心學好美術課。如多媒體的利用,就讓學生覺得美術課不再枯燥,而是五顏六色充滿繽紛的色彩。通過伴奏背景音樂,讓學生在舒緩的音樂聲中學習,讓學生的興趣得到點燃。通過圖片、幻燈片進行教學,不僅減少了教師的口頭講解,也讓學生覺得興趣盎然。多媒體可以讓學生欣賞到更多更豐富多彩的作品,在視覺上得到新的體驗。
而一些手工課也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尤其是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作業,學生之間的積極性和相互的協作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同時教師還可選擇更為開放的教學內容,如帶著學生走向大自然寫生,繪畫出更加美麗的身邊景色,還可帶學生放風箏、春游、辦個人小畫展,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二、課后作業輔導評價,積極面對學生作品
有些家長在看自己孩子的作品時,往往會撇一撇嘴,搖頭說:“這畫的是什么呀,一點都不像。”在大人眼里,“像”就是最好的成績??墒撬麄兺雎粤耍⒆拥挠^察能力有限,而他們的想象能力卻是無窮的,在他們的眼里,那些無序的,充滿童真的東西,就是他們喜歡的東西,并充滿著鮮明的童稚色彩。作為成年人,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要求和標準去要求學生,要讓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能夠找到生活中閃光的東西,突出自己的個性。
在學生的作業評價上,我往往會用多重標準進行點評。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個性和思維習慣,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做到區別對待。如有的學生喜歡抽象畫,這樣我會發現他的幻想思路;有的學生喜歡寫實,我會注意他的用筆用意;有的學生畫畫比較認真,我會關注他是否有所進步。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據學生個性及作品造型特點的不同,分別進行鼓勵和引導。每一個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于是我就會先對他們進行表揚,再指出不足,希望他們以后注意。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得學生在對待美術的態度上得到轉變,美術課成為他們興趣張揚的樂園。
三、與學生做好朋友,調動其積極性
在學生的眼里,教師總是無所不能的,是他們最初的偶像。能與教師在一起說話做事,是他們最快樂的事情。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會俯下身來和他們對話,與他們做好朋友,用自己的魅力去感染學生,向他們傳遞正能量。
有的學生懼怕教師,可能是由于內向的緣故,不敢和教師說話;有的學生比較頑皮,除了班主任誰都不服。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想和他們打成一片,就需要用自己的親和力去愛護他們,傾聽他們的聲音,多和他們聊天,感受學生內心世界。有了教師這個朋友,他們會覺得自己很有面子。在與學生親密交往一段時間之后,我發現課堂學習氛圍濃厚多了,很多學生不但愿意和我親近了,還對美術課充滿了期待,積極性空前高漲。
那么這些問題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其背后的成因是什么?到底該怎樣解決這些問題,找回屬于兒童的美術課呢?
一、“探究”不等于“不教”
近幾年中小學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方向轉度的過程中提出了一種較為新穎的學習方式,即“探究性學習”,又稱為“研究性學習”方式。于是在小學美術課的教學中,一部分教師為避免落入“滿堂灌”學習的俗套,課堂上一行一動皆要探究,課前制作復雜的課件,準備大量的范作,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這是怎么做(畫)的?”“看了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然后熱熱鬧鬧漫無邊際討論一番,于是課堂中充盈著“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的想法很獨特”等禮節性的、蜻蜓點水式的評價。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達到不用教,講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倍覀冏寣W生在并不理解的情況下進行有“行”無“實”的探究,根本就達不到“不用教”、“不用講”的目的,學生又能收獲什么呢?小學美術課教學中,不少教師在走一概不講不演示的路,其實這是對“探究性學習”的誤解。美術是一門造型藝術和視覺藝術,有著幾千年悠久的文化歷史,在一些難點問題上是需要我們去教、去演示的。
問題是我們怎樣去教呢?應注意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重視課前資料的收集。
學生只有親歷、親為、親感之后才會獲得對事物的全面了解,也只有這樣才會促使學生產生一種成為一個發現者、探究者的心理需求。一旦這種需求產生,他們就會積極投入到美術課的學習當中去。
2、創設問題情景,留給學生想象與探究的空間。
老師要講、要示范,但講或示范的程度要把握好,不要面面俱到,要留一點空間讓學生去想象、去探究。
3、改變教學方法,使學生能探究。
也就是說老師要在方法或技巧上做到適當的點撥即可,不可太過,要讓學生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體會到由自己發現的快樂。
二、“教參”不等于“教案”
教學參考或一些名師教案是一些教師從事美術教學的“圣經”,在美術教學中動輒就將那些教學參考和名師們的教案搬來“以販代教”。這是對教學參考和教案重 “形”輕 “神”的誤用。如果一個教師課前不深入思考、積極備課,在課堂教學中怎能充滿激情,怎能喚起學生的熱情呢?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不能看教參或名師教案,而是要我們參考著看,學習著看。這主要源于三點原因,一是學生審美水平不同,學生存在地域差異、城鄉差異等多方面差異。二是文化氛圍不同。三是教師教學風格不同。因此,我們不能生搬硬套,應該了解自己的學生,結合自己學生的審美水平和當地的文化氛圍,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把教參和他人教案做參考,設計出只屬于你和學生的教案,那將會是一節魅力四射的好課。
三、“拓展”不等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