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6:21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生現代詩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下這片樹葉
珍藏起一個不老的春天
詩會從此常綠
直到永遠永遠
童年沒有遺憾
失落的往事是繽紛的花瓣
風中飄來風中飄去
芳香在生命中彌漫
擋在前面的是山
踏在腳下的也是山
迷路的只是眼睛
清醒的總是腳板
留住童年
留住一份勇氣和果敢
如果前面是一片海
那就做一條乘風破浪的船
2、《我召喚青青的小樹林》邵燕祥
我召喚青青的小樹林
同我一起到原野上飛奔
搖一簇早春的新葉
那是綠色的旗幟
拽一片細碎的繁花
桃色的、白色的云
送一枝新條作教鞭
給年輕的女教師
送一枝新條當馬騎
給沒有上學的孩子
跟我一起越過山脊
化為奔馬脖頸上的馬鬃
跟我一起踱到河邊
一串串身影落入春水中
春風輕淺地掠過林梢
我們一路吹著柳哨
春風猛揚起我們的頭發
我們狂喜地向前快跑
跑累了,就攙扶著站定
在月光下悄悄閉上眼睛
如果地面被春雨打濕
那是我們的熱汗淋淋
來吧,青青的小樹林
同我一起到原野上飛奔
3、《我想》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樹枝上。
帶著一串花苞,
牽著萬縷陽光,
悠呀,悠—— 悠出聲聲春的歌唱。
我想把腳丫
接在柳樹根上。
伸進濕軟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營養,
長呀,長—— 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
我想把眼睛
裝在風箏上。
看白云多柔軟,
瞧太陽多明亮,
望呀,望—— 藍天是我的課堂。
我想把自己
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變小草,綠得生輝,
變小花,開得漂亮。
成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會飛呀,飛—— 飛到遙遠的地方。
一、關注學生實際就是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
如同小學生學科知識的教學十分重視原有知識的基礎一樣,我們小學體育教學也應當十分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尤其是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發展特點。因為一方面小學生的生理承受能力有限,我們不能脫離實際或囿于教材,以過分僵化的思維來對我們的學生實施體育教學;另外一方面,我們小學生的身體成長又是比較快的,有時一學年上下兩個學期可能就是兩個樣子,如果拘泥于一般的教學思路,不因時而變,那我們的教學選擇就失去了自主性與目的性。
從更為具體的角度來看,作為體育教師我們都知道,要精準地把握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作出教學選擇,必須從適合小學階段學生發展特點的力量特點、速度特點、靈敏度特點、耐力特點和柔韌性特點等五個方面來考慮。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當下小學生的身體發育速度也相應增快,但這并不意味著身體素質的提升。事實上正好相反,現在許多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所下降,這種身體素質變化的程度往往因地域不同而相差很大,因此不同地域學校的小學體育教師往往就承擔著一個任務:準確判斷本班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并據此正確選擇教學策略。
既然如此,我們就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進行判斷與把握(拙作僅擇其中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先談小學階段學生的力量特點。筆者先舉一個例子,在前一學年的教學中,筆者所教的三年級某個班上有一個小胖墩兒,個子不高體重卻有四十多公斤。有經驗的小學體育同行也都知道,這樣的學生力量特點往往是脂肪過多、肌肉偏少,相對較大的體重與相對較少的肌纖維給他們上好體育課造成了相當大的挑戰。針對這一個例,筆者采用的方式是讓這個學生以輕負荷、快速度的方式進行額外的訓練,每節體育課訓練5分鐘左右的時間。一學年下來,雖然由于技術原因,我們無法從量化的角度來說明這位學生的變化,但通過比較其在學年初和學年末體育課上的表現來看,這個小胖子的變化還是相當令人高興的。
舉這個例子并不是要吹噓自己,而是通過這一個例的實踐,筆者看到了對于小學生認真觀察其力量特點并采取針對性的力量訓練策略是多么的重要!常見的訓練策略往往就是在運動負荷、運動頻率、運動速度上進行考慮,在保證學生不發生關節損傷或影響身體發展的前提下,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
再從小學生的耐力特點來看,我們必須知道小學生處在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他們往往有一定的爆發力,但卻不具有長久的耐力。其原因同樣是因為學生在課外、校外的對耐力訓練有好處的活動非常少,以及我們體育課堂上對耐力訓練不夠重視。知道了這一特點,那在我們的體育課堂上,就要以一定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耐力。根據筆者的實踐,直接的耐力訓練方式如讓小學生進行類似于長跑的方式效果就不太好,但如果能夠將耐力訓練融合到其余形式的運動當中,效果就比較好。比如筆者經常設計讓小朋友們邊拍球邊跑,或者舉行一段時間的對抗賽,這樣學生非常樂于參加,即使運動很長時間,玩得滿頭大汗也不愿結束。這樣,既培養了他們的耐力,又培養了他們對體育課的興趣。
其余的運動特點限于篇幅,在此就不贅述,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注意觀察、認真實踐并注重思考,就能尋找到其中的訣竅。
二、關注學生的實際就是關注體育訓練的方式
體育課不能簡化為體育運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這樣的情況:有的教師到了體育課上,把學生集中帶到操場,然后讓學生自己玩,還美其名曰“自主活動”,這樣學生雖然自由了,但卻得不到應有的體育訓練;有的教師大量讓學生做不同形式的體育運動,這樣學生雖然得到了訓練,但卻感覺不到體育課堂的興趣。在筆者看來,最好的方式仍然是基于學生的實際來選擇我們的體育訓練方式。
這里所說的關注學生實際上包含著很多內容,但筆者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生的興趣,因為離開了興趣幾乎就談不上真正的體育學習。而小學生對于體育課的興趣往往來自于游戲的興趣,什么意思呢?就是現在階段的小學生更多地喜歡新式的玩具與游戲,他們往往對動畫片中的一些玩具或游戲方式感興趣。把這些內容有機地與課堂聯系起來,那我們的體育課堂往往會有令人欣喜的變化。
筆者曾經嘗試過用一兩節課的時間將動畫片中的某些元素引入課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讓學生模仿陀螺比賽在體育課上進行轉球比賽:使勁讓足球在水磨場地上轉動,看誰的球轉動時間長;讓兩個學生一組隔10米左右,在操場上進行撞球比賽,看誰的球能把誰的球撞回來……這些游戲看起來與體育訓練沒有直接聯系,但事實上卻能增強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球的感情,且以后在體育上進行其他與球類相關的訓練時,學生的興趣就會更持久。
這樣的比賽還會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作用,就是學生對比賽中的失敗與挫折習慣之后,會遷移到學習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客觀上也吻合了“體育與健康”的課程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游戲與體育的聯系要密切,要能發掘游戲在體育課堂上的價值,這種聯系與價值可能不是外在體現在課堂上的,但必須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促進作用。當然,體育訓練的方式內容豐富,筆者所舉的興趣例子只是其中具有基礎性的一環,其他一些相對更專業的內容大多同行比較熟悉,在此亦不再多言。
【關鍵詞】生存能力;根源;教育
The modern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 the thinking of ability imperfection
pei cheng-shuan
【Abstract】Student existence the imperfection of ability, the source be an existence education of imperfection.Daily teaching in should strengthen existence education, existence education be development the kid have independence study, independence life etc. existence ability, for future of independence existence make good preparation of education.
【Key words】Existence ability;Source;Education
學生生存能力的缺失,根源是生存教育的缺失。什么是生存能力?通俗地講是人能使自己活下來所具備的主觀條件。在當今競爭激勵、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我們的專家界定的生存能力應包括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生活的能力,公平競爭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自我保護的能力等等。生存教育則是培養孩子具備自主學習,獨立生活等生存能力,為將來的獨立生存作好準備的教育。
今天談這一話題的原由:(1)出于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感。(2)因為工作的關系,我在職教、五中、四中等親身經歷了大量的此類現象,也就是說生存能力的缺乏已成為普通現象,讓我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3)最近奮中的秦福主任,帶領一幫實驗管理人員,到四中進行指導和調研農村中學的實驗室管理、學生的理化生實驗情況。在座談中,又談到學生實踐能力缺失等類似現象:奮中最好的學生參加全國的競賽,筆試沒問題,操作動不了手;當地農村的孩子不會勞動,不認識莊稼,不會爬山、耍水、爬樹、上墻等,又引發了我重新認識現在的中小學生生存能力缺失之根源:責任在學校?還是在家長?還是在社會?如果學校有責任,我們又采取什么樣的途徑什么樣的策略?如何應對這些現象,履行我們教育的職責,發揮我們教育的功能。
中小學生生存能力缺失的現象在我們身邊很多,僅以杭五中一名校外住校生在南渠磚廠溺水身亡為例分析根源。
1. 事故現場(案例) 南渠磚廠取土后留下深坑,最深的地方有4米左右,邊緣大部分是垂直立面,只有一小塊有斜坡。事發當天是周六,共5名學生去玩水,其中4名學生在有斜坡處玩水,并且在這4個孩子中有一名是當地村子里的孩子,會水,了解水環境。另一名溺水身亡者因為害羞單獨一個人在不知水深淺的垂直立面直接下水,再沒有上來。該生屬后旗轉來的,沒有玩過水,母親在五中校園旁租房陪讀,父親在外地打工。發生這樣的事情,家長痛心一輩子,老師同學都很悲傷,作為當時的分管校長給我很大的震撼和沖擊。說實話讓我很長一段時間夜不能寐,一是責任回避不了,二是尋找根源,三是尋找對策。
2. 分析原因
2.1 家庭教育缺失。家長沒有玩過水,沒有給孩子談及過關于玩水的時節,判斷水的深淺,什么是活水、死水;更沒有講過游泳的技巧等相關常識,反而經常強調,也是每個家長經常嘮叨的:不能獨自外出,不能玩水等。
2.2 學校教育缺失。學校根據安全需要反復強調不能玩水,不讓玩水;同樣不可能介紹相關游泳的常識;更不可能組織游泳。
2.3 社會、社區教育缺失。沒有提供更多的游泳場館、場地;也沒有游泳技能培訓的機構;反而是通過行政命令,一紙公文,這也不能干,那也不允許,一律保安全,一律保平安。實際上事故不斷的發生,人不斷的死亡。煤氣中毒、電擊、燒傷、燙傷、摔傷、交通事故等,死亡率是有增無減。目前中國兒童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歐洲2.5倍,是美國的2.6倍。究其原因都在缺乏生存能力,根源是缺乏生存教育。
2.4 孩子生存能力缺失。缺乏游泳的技能,缺乏判斷能力,缺乏交際能力,自卑,害羞,沒有群體一塊活動的經歷。(假如:學校、班主任、體育老師介紹過相關知識……,假如孩子會游泳,有判別水的能力,不自卑、不害羞……,假如家長教過游泳常識……,假如社區有很多游泳場地……孩子不會死亡。)
談到教育的,我們就應該聯系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責無旁貸,均有不可推御的責任。
3. 學校如何培養孩子生存能力 學校在培養孩子生存能力的方面應該是義不容辭的,這也是今天討論這一話題的核心。素質教育以法律條文出臺后,國家從宏觀提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這可能從學校的角度講是一個長遠的、艱難的工程。但我們培養孩子學會生活、學會生存,應該是現實的,切實可行的。
3.1 要轉變唯分數的人才觀,唯知識的教育觀。認為有知識就等于是人才;學校傳授了知識就完成了教育;學校是唯一的教育場所,這是完全錯誤的,很危險的想法。個人的設想是在學校開展學生自我素質教育、生存教育等,上海在這方面做的很好,我在五中、四中積極推行過,但不成氣候。
3.2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真正實現開齊、開足課程,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把視線落在弱勢科目,弱勢教師,弱勢學生身上。(奮中秦福主任談到:現在的高中生對小學自然科學常識和實踐操作等一無所知。聯想到我們的一些課程現在是怎么開的?什么老師承擔教學任務?有無場地?實踐的如何?真正令人擔憂。)現實是勞技、科學(自然)、社會實踐等老師幾乎沒有。本人建議各學區校多余的教師,送出去接受專業培訓,也可以由本地培訓機構培訓課程內容,應急。
3.3 讓孩子接觸大自然,體驗生產勞動,深入社會、社區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只講讓孩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但現實是每天把孩子封閉在監牢式的校園內,遠離自然,遠離社會生活,不了解自然規律、自然法則,不了解家鄉,孩子不可能產生那么多的熱愛,更談不上與大自然和諧發展。現行的地方政策、學校管理辦法,看似封閉式的管理嚴格了,實質是把矛盾、問題、責任、隱患等推向了社會,更危險。
我們可以渴望在不久的將來國家出臺《校園法》,拔離校園內、外學生安全事故壓在學校、校長、教師,甚至教育行政部門身上的不合理的責任。這樣的話,可以讓學校、教師放手大膽組織真正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自然、適應自然、挑戰大自然,在大自然這個大課堂中快樂、健康成長,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真正實現主動、健康、全面的發展。(聯想上海的學生每周一次社會實踐活動,還有前一段時間外出考察,遇到吉林中學生能到江西旅游,讓我們很羨慕。)
一、應用現代教育設備,增強學習興趣
在教學《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一課時,引導學生了解火山現象,認識火山噴發的成因。按照以往的教學,通常是教師通過圖片觀察、文字講解,幫助學生認識火上現象及成因。然而,這樣講解,雖然能幫助學生建立火山噴發及成因,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主動性都比較低,因此在現代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這一網絡設備,搜集有關火山的圖片、火山真實噴發的視頻資料,以及制作火山噴發成因的動畫,然后將這些圖片、聲音、動畫、影像等資料集于一體,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教學時,教師先播放一段火山噴發的場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去猜測火山噴發的原因,然后教師再利用馬鈴薯做模擬火山噴發實驗,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火山噴發的成因,最后再利用動畫的方式,生動形象的演示火山噴發的成因,引導學生進一步充分認識火山噴發的原因。
這樣的教學不僅讓學生有文字的理解,同時配以圖片、動畫、影像等資料,充分發揮學生感官的作用,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樂于學習,易于理解,有效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應用現代教育設備,解決“暗箱”問題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設備輔助教學,將有助于解決這些比較抽象的“暗箱”問題,并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四上《食物在體內的旅行》一課時,利用計算機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效果更佳。首先,教師在大屏幕電視機上顯示出人體的外形圖,然后點擊出現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肝臟等人體的一些器官,然后逐一介紹這些器官所在的位置,接著教師點擊屏幕,出現一段小塊饅頭在人體內旅行的動畫,引導學生將原本潛藏在身體內的食物的運動,通過電腦屏幕清晰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將人體的消化系統這一隱形的問題顯現出來,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了,然后再揭示哪些是人體的消化器官,這樣學習科學的興趣濃了,積極性高了,掌握知識的時間長了,課堂的效率也高了。
三、應用現代教育設備,優化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而且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演示實驗通常是由教師或個別學生上講臺演示,但是目前由于班級人數較多的關系,雖然教師動足了腦筋,通過把實驗材料墊高、將透明的水染色、夾雜物質等方法,盡量使實驗的現象更便于大家觀察,但是后面的同學和邊上的同學,還是會因為距離和視覺角度的關系,對演示實驗的現象看得不是很清楚,因此借助實物投影這一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就可以有效減少這樣的不足,可以將物體、現象放大后比較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前后左右各個方面的同學都能清楚地看清實驗現象,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五上《河流對土地的作用》一課時,在探索河流對土地的影響時,教師將濕潤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做成一定坡度后放置在一個長方形塑料水槽內,然后用瓶蓋帶有多個小孔的大飲料瓶裝滿水,將瓶子倒置,向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上灑水,模擬自然界中下雨,然后一段時間后,讓同學們觀察泥土發生的變化,觀察徑流的現象,這時如果沒有實物投影儀,后面的同學由于距離的問題很難看清楚泥土的細微變化,兩邊的同學也由于水槽兩邊高起部分的遮擋,也很難看清楚泥土的變化。如果這時,我們借助實物投影儀,那么就可以把“雨水”對泥土的侵蝕過程,通過實物投影儀把放大后在大屏幕電視機上呈現,這樣不論是哪個地方的同學只要觀看電視機,就能清楚地看到泥土的變化,使實驗的現象更明顯了,課堂效率也提高了。
四、應用現代教育設備,提高自學能力
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僅可以豐富教學的內容,還可實現信息的人機交換,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使以教師講解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為主,而現代技術高速發展后,學生可以完全自主的完成新內容的學習任務,還可通過計算機可以對自己的學習情況給予評價。
例如,在教學六下《太陽系》一課時,傳統的教學往往是教師出示一些有關太陽系的圖片,或者播放一些有關的太陽系的錄像,幫助學生理解太陽系,這樣的教學主要是教師的講解,學生被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都不高。然而現在,教師上網查找一些有關太陽系的相關資料,然后將其制作成一個有關太陽系的專題網站,網站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介紹太陽系的相關知識,另一部分是考考你,出現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解答,對學生一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適當的評價。上課時,教師只需告訴學生制作好的太陽系的專題網站的網址,然后布置好任務,讓學生主動的、自主的參與有關太陽系的探究活動,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生能對太陽系的組成、以及行星的有相關的了解,并且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對某一個行星進行更為詳細的學習。最后通過完成“考考你”這一評價系統,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情況作基本的評價。與傳統教學相比,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自主性,也提高了學生自學的能力。
【關鍵詞】技校語文; 重要性;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3-0103-02
生活在現代社會,說話不僅僅是藝術,更是一種必需的能力,我們對現代技術學校學生的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起來。
在技術學校的教學活動中,可能會有一部分人認為技校學生是來學技術的,語文學習如同調味品一般,可有可無。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有些人盡管受過較高層次的教育,卻常常不會說話,即使會“說”,也常常表達得不準確、不清楚,造成與他人交流困難,產生誤會以至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技術學校語文教學無論是在教學管理的運作、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教學評價體系的運用都采用傳統的普通高中的模式進行。特別是技術學校的學生使用的教材和他們的生活實際相差很遠,在學習中很難讓學生和文章的內容產生共鳴,學生學得很苦卻收獲很小。教材與專業和職業的結合更是微乎其微,這樣很難讓教師聯系實際來教學,也就根本無法實現語文教學為專業服務的宗旨。很多學生從以后實際就業和工作的角度出發,認為學好專業知識才是根本所在,而語文課在他們看來是和以后的實際工作生活相脫節的,可以不去認真學,所以現代技術學校的語文課倍受冷落也是在所難免。
實際上,生活處處有語文,“生活無處不語文”,既是一個理論方向,更應該成為一種技術學校教學的實踐方向。應該說,語文這一門學科及富內蘊和思想,最富靈氣與詩性,這些特點決定了真正的語文素養的教育決不僅僅只局限于教材局限于課堂,而應該將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將語文與技術教學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緊密結合,努力達到 “技術語文化” 和“語文技術化”的教學境界。語文與生活與技術教學的外延相等,要讓學校技術教學課堂成為語文學習的大課堂,貫穿于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去把握技術教學活動,增強學習的靈動性、趣味性以及自我展示的口語表達力,這對現代技術學校的學生以后的就業及社會交往都有著及其長遠的影響。因此,時代需要我們工作在技術學校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真正轉變觀念,轉變工作思路,從多渠道全方位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首先,教師的教學觀念要更新,要跟上時代需要,要從技校學生思維特點出發,為技校生找準他們在社會上相適應的崗位,針對崗位對人的素質要求,加強技校語文教學內容的實用性,變知識語文為素質語文,變固化語文為生活語文。教學目標應由“應試”教學向“應世”教學轉變,語文作為職業教育的基礎學科,必須為培養技能性的社會復合型人才這一模式服務。
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技術教學課堂上學會觀察、學會思考,邊實踐邊與老師或同學探討,將過程與心得通過口語表達結合起來,努力把語文學習的課堂自然而然地擴展到其他活動之中,把語文在實際應用中的實用價值挖掘出來,使它和專業知識相貼近,與自我表述相促進,以激發技術學校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如根據學校技術比武活動,將所掌握的技術通過語言表達的方式,及時對參賽學生的考察與考驗,又將技術要領更好的推及更多的學生,兩全其美。再如可以舉辦諸如模擬新技術會,將專業技術向有關企業作以推介等主題演講活動,這種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加學生的競爭能力,提高他們的語言素質,不至于因毫無經驗而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手忙腳亂,不知所措,詞不達意。這可以看作是為學生的知識鞏固的趣味性環節,又是為其畢業步入社會之前提供的熱身訓練,同時也取得語文基本知識和專業知識技能相結合的不錯效果。
第三,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突出語文的工具性, 必須把學習語文的社會意義、重大作用講清楚, 讓學生明確語文的工具性, 并在教學中盡可能和其它專業課聯系起來, 設計出一系列的遷移練習, 即有意識地利用其它學科的材料來做練習。如在進行句意概括練習之后, 又從其它專業課的教材中選擇一些句子讓學生做概括練習。另外, 還可以充分運用語文課的讀書方法, 來引導學生學習其它專業課。如利用語文的工具書查專業課的生字難詞, 編寫專業課的內容提綱, 分析專業課的定義、法則, 背誦專業課的內容要點, 撰寫專業課的讀書筆記。通過大量的遷移活動, 讓學生感到語文確實有用, 語文確實是基礎工具 , 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第四,教師應多加以引導和鼓勵,允許和尊重學生多元個性的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需要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或在學習課文的重點段落時,教師予以耐心地啟發誘導,讓學生能夠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地理解課文,面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那些消極懈怠之處也用激勵的語言去代替批評, 因為激勵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催化劑 , 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心態, 建立強烈的自信心, 從而開掘出其自身的語文潛能, 獲取不斷的進步。因此作為技校的語文老師, 在教學中我們切不可吝嗇自己的贊美和激勵,用我們的愛心耐心去感化他們!從而對語文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關鍵詞】感恩;美德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1、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的嬌寵和溺愛。使孩子們缺乏對他人的尊重與理解,缺乏對父母付出的認可,認為所有的人對自已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
事例1:有個孩子上學父母天天送,可有一天放學,父母稍微遲了一些,這個孩子就不停地哭鬧。而她的母親則不斷的自我責備。事后問這個孩子,為什么要哭鬧呢?孩子說:“我是家里的寶貝,父母接我是應該的”。
事例2: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講空話,被老師發現后批評了幾句。下課時,他惡很狠地對同學說:“找個機會給這個呆子一個教訓”。
事例3:“六一”節,政府和學校給貧困學生準備了一份愛心禮物,上臺領取時,每個學生都淡淡地接過禮物。從他們的臉上看不到應有的感激,有的只是一份理所當然……
從以上的三個事例中我們知道,現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家庭對孩子的嬌寵和溺愛。使他們從小嬌生慣養,優越的生存環境使他們只想到自已的需求而從不站在他人立場上看待問題。也有些父母不是按照一個合格社會成員的要求來塑造和培養子女,而是把子女當作自已的“私有財產”,在生活上大包大攬。過多的呵護助長了孩子的依賴心理和寄生思想。“只要你學習好,就是對我好”這種片面的教育方式,造成個別孩子由嬌而橫,唯我獨尊,由愛生恨,甚至有的還恩將仇報,這必然使子女將父母為自已所做的一切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而根木不會對父母萌生任何感激之情。在許多學生看來,學習是我的天職,感激父母暫時還沒想到。這的確是一般學生的“正?!彼季S,也是當前一部分父母教養觀的必然結果。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小皇帝”心安理得地大把揮霍父母的血汗錢,享受父母細致周到的照顧,偶有一點不如意,就給父母以臉色,甚至以離家出走、自殺相威脅。感恩應首先從對父母的感恩開始,而很多的父母很少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甚至給孩子的愛過于“偉大”,使自已失去了的尊嚴,失去了地位和人格,也使得孩子失去了感恩教育的最佳時期。因此,父母要有自已的尊嚴,應與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對孩子過分關愛和親密,讓各自都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讓親子之間彼此尊重,這對雙方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二、教育誤區使孩子缺乏感恩。
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強調人的全面發展,然而,最終的人才選拔、未來生活的質量,依然由考試一錘定音。為了“金榜題名”、“光宗耀祖”、“成龍成鳳”,家長、學校和社會放松了對孩子的做人教育、品德教育、感恩教育。不是真的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許多教師認為:語數等學科是重要的,因為要考試。而學生的愛心品質在試卷上不能體現。因此不去特別重視,只要學生不出大問題,品德課好壞無所謂。應試教育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正因為學校教育對孩子感恩教育的偏頗,讓孩子的感恩缺失。在對孩子的思想教育中,教師們也從不將“感恩”放在嘴上。盡管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行為認為“沒良心”,但更多的教師是從未意識到“感恩”。學校是學生全面發展和道德品質培養的主要場所,因此,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學校沒有給予感恩教育足夠的重視,道德教育缺乏實效性。
三、社會缺乏“感恩”教育的氛圍。
孩子生活在社會中,社會中成人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道德觀?!暗嗡?,定當涌泉相報”,這種行為意識在成人的世界中似乎已漸漸遠行,而我們的孩子得不到這種耳染目睹的感染,對社會對他人自然缺乏了一種回報的心態。
關鍵詞:教師隊伍;教師成長;教師培養
一流的學校需要一流的教師,學校發展離不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前身為始建于1884年的“養正書院”,為長春市第一所官辦學校,至今已有137年的歷史。學校秉承“濡養正心”的辦學理念,堅持“文化興校、質量強?!钡霓k學策略,積極構建人文書香校園,創辦人民滿意學校,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濡養師生,努力把學校建設成高質量、有特色、開放式、多元型的現代化高中。
一、引領教師隊伍發展
“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睘樾聲r代教師作出了準確定位,提出職責要求,為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1.健全學校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主管副校長為副組長,教科室主任、教務處主任、政教處主任、學科主任、備課組長為成員的教師專業發展領導小組。教科室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全校教師專業成長的管理、考核工作,教科室主任為第一責任人。領導小組下設由學科主任為組長,由備課組長、學科教師為成員的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實施本組的教師專業發展計劃,教研組長為第一責任人。
2.強化教師考核機制
學校定期召開“基于學校發展、教師專業成長”的工作專項會議;對于教師專業發展項目,學期有計劃總結、學年有師德考核考察。學校始終堅持教師多元化評價機制,教師自評互評、學生評價、家長評價和學校綜合評價等有機結合,按照養正高中教師考核細則,每學年對教師進行一次綜合評價,評價結果與評優、評先、晉職晉檔相結合。統一建立年度教師專業發展檔案,實行文本和電子雙軌管理。各部門齊抓共管,重視過程性管理。
3.重視教師專業發展
學校引導教師從七個方面構建教師的職業認知:由“權威”向“非權威”轉變,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由“導師”向“學友”轉變,由“靈魂工程師”向“精神教練”轉變,由“信息源”向“信息平臺”轉變,由“一桶水”向“長流水”轉變,由“挑戰者”向“迎戰者”轉變,由“蠟燭”向“果樹”轉變。學校制定5年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既有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又有長期目標。這些規劃中,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引導青年教師個性化、自主發展。
二、注重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大力推進教師專業發展,讓教師擁有更充實、更有意義、更幸福的新生活。
1.打造強師隊伍
教師要強師德、樹正氣、興嚴謹治學之風。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育出不少師德優秀典型。師德建設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推進“師道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大力宣傳師德師風典型,促成新老教師結師徒對子。在教師隊伍中,每個人至少擁有兩個以上的頭銜:黨員志愿者是戴著黨徽的“活雷鋒”,班主任是事無巨細的“大家長”,任課教師是授業解惑的“老朋友”,育人導師是沒有血緣的“養父母”。實施全員育人,積極走訪,用一片真心溫暖每個家庭;崇尚愛崗敬業,人人爭先奉獻,用愛心捐款扶助所需之人。
2.夯實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落實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改變教師生活方式的最佳方法。學校創設全員教師培訓平臺,先后組織學習“黨的精神”“核心素養”“新課標”“新課改”“教師職業理想”等內容,鼓勵教師撰寫學習筆記。支持教師外出學習參賽,教學理念得以提升,對新課改有了更深的理解。學校加強基于“共同體”的教研機制建設,改變校本研修碎片化、無序化、單一化的狀況,創新培訓方式,除了講座、聽評課觀摩以外,增加了先進學校實地考察、參與式研討、同課異構、學科節展示、課題交流等方式,把培訓當作最好的福利,不斷激發教師的自主性,主動學習工作方法,找到工作的樂趣,成為研究的主人,在深度教研中實現專業成長。
3.注重教學創新
學校以“深化目標教學,推進生態課堂”為教學目標,實施“一個圍繞兩個基于三個注重四個善用”:即圍繞核心素養(包括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生素養);基于學情、基于標準;注重學生思維生成性、注重師生互動有效性、注重能力培養時效性;善用信息化手段、善用新課程理念、善用學生互助生成、善用創設現場情境。借助長春普通高中聯盟發展“10+1”聯盟協作體、田家炳聯盟校的教學教研,整體推進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立足核心素養,引領全校教師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時效性,堅持面向全體,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要求新教師夯實基本功,開展師徒結對傳幫帶,重點強化教學常規基本要求,打造合格課堂;發展中教師磨練教學藝術,強化專項研究學習,打磨過關課堂,不斷提升業務能力;骨干教師則引領教學研究,主持學科教研活動,結對指導教師,承擔課題研究,承擔課題研究,上示范課,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學校還基于個體專業發展建立了研修檔案,在學校開展的學科核心素養論壇上,組織開展教學競賽活動,使教師在實踐中反思,反思中成長。
4.創建特色團隊
教師專業成長是一個動態的、螺旋上升的、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學校核心價值觀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也是無形的、潛在的、持續的。為此,學校把“養正教育”確立為學校的育人特色,開展基于“同伴互助”的專業發展團隊建設。如師徒結對互助、教學研討、專題沙龍等,編寫基于校情和學情的校本教材,開設《朝聞道》《商務英語》《災難自救》等20余種校本課程。通過校級骨干教師團隊建設,推動市級以上骨干教師隊伍的成長壯大。生物、地理學科教師團隊被評選為長春市首屆優秀學科團隊。
三、加強創新型教師培養
人才培養,教師是關鍵。如何培養更多更好的創新型教師,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和重大課題。
1.模式創新
學校定期開展“養正大講堂”,請專家進校園作報告,提升教師內涵品質,促進學校整體發展。進行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培訓常態化;開展書香校園讀書活動,做好讀書沙龍系列活動的設計,調動教職員工參與讀書的熱情。
2.實踐創新
百年傳承,氣節不改,養正人就要傳承養正魂,在養正,希望培養的學生氣質高雅、學識淵博、視野開闊,勇敢擔當、積極進取、心懷天下。為此,學校不僅外聘了沙畫、泥塑、形體、彩妝、攝影等專業教師,也從校內培養了模擬聯合國、人工智能、聲樂、茶藝等科目兼職教師。近年來,緊隨新高考改革步伐,立足于學科核心素養,大膽實踐,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觀念,“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生活學習化,學習生活化”的校本研修理念正在改變著學校的生命狀態和生活方式,涌現出了一大批課改標兵,打造了一大批精品課教師。
四、發揮示范輻射作用
2017年以來,學校借助聯合辦學的優勢,在“共享教育理念,共建六大中心”的理念下,聯合開展高頻考點研究的研討活動和班主任的拓展培訓。通過專家引領、課程展示、拜師結對、聯合考試等多個方面開展合作交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學?,F在是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師范大學的基地校,同時也是“影子培訓基地”;與丹麥約靈市哈爾沃中學結成學習交流合作友誼校。學校與東北師范大學合作,參加教育部“美育浸潤”項目,開設慧雅紳雅課程,五育并舉,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世林.農村中學可以這樣激發師生活力[J].人民教育,2018(0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