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4:58
序論:在您撰寫德育經驗交流材料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德育是個什么活兒?
一位德育主任發言說,德育是細活兒,小活兒,長期的活兒,大家很有同感,因為一語道出了德育工作的艱辛,繁雜瑣碎,不易出成績。我想這也是主任們自謙的詞吧,其實德育是大活兒,而且是難干的活。說德育大,是因為教育的根本在育,育什么?育德。德行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德育是大活兒。說德育難干,是因為德育的隱性、廣泛性和遲效性。智育可以用分數來衡量,是顯性的,但德育工作做好了,用什么衡量,恐怕不好說,一個學生的品德好往往是隱性的,是模糊的,沒法量化。德育又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的,學生一進門就處處是德育,見人問好,不隨地扔垃圾,樂于助人......時時是德育,在家里家長的言傳身教,在學校老師的榜樣......,如此廣泛,就不容易把握,你盡心竭力的有意教育會在不知不覺間被那些無意的教育消磨掉。德育是遲效的,立竿見影的事兒有,但少,更多的是在成長過程中一步步顯現出來,甚至在成人后才顯現出來,也就是說,我們忙了半天,自己也許享受不到成果。其中一位德育主任的統計讓人不寒而栗,他算了一筆帳,十年來,從該中學畢業的學生有近百人違法犯罪,其中被判死刑的兩個,無期的五個?,F在的德育就是多年以后的社會風氣,就是多年以后的社會治安,就是中華民族的素質,我們站在這個高度做德育工作了嗎?
二、德育是什么?
好幾個主任在交流中談到了關于德育是什么的問題,在此,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我認為德育首先是種子,然后才是陽光、空氣和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人在童年時的所聽所見所感如刀刻般深刻,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即使用同等力度去刻,大腦對此事的記憶也不如童年時深刻。所以,德育的首要任務是播種,播下善良的種子,播下感恩的種子,播下責任的種子.....讓孩子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應當怎么做,讓孩子在長大成人后,有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對人生價值的理解,即使迫不得已沒有按照原則做也心靈不安,心存畏懼,這是我對德育最樸實的認識。同時,德育也是陽光、空氣和水,創造適合種子成長的環境。比如良好的校風,教師的榜樣的力量,適時的德育活動,耐心地提醒,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德育處干什么?
交流中我不止一次聽到主任們說德育處專門負責個別學生的處置問題,比如打架了,比如上課跟老師頂牛了......如果德育處管這些,那么再配上幾個德育專干恐怕也干不過來。德育處應當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定位,不能總被個別學生和臨時問題牽著鼻子走,要有計劃,要防患于未然,要做老師的后盾,而不能總是救火,補缺,包辦代替。在這里我覺得由于歷史的原因,德育工作存在思路提法太籠統與工作隨意過亂過細包辦代替的問題。
為什么說思路提法太籠統?比如幾乎所有的校長老師都在提養成良好習慣的問題,但小學低、中、高年級、初中應當培養哪些習慣,通過什么方式培養,一個習慣的養成大約需要他律提醒多長時間卻很少有人思考與研究,使得培養習慣成了一句空話。
為什么說工作隨意過亂過細包辦代替?比如在課堂上一個學生和老師頂牛,本應當由老師自己解決,德育處卻包辦代替老師解決,所謂解決其實就是給老師一個面子,給學生一個批評,對師生關系毫無益處。因為這樣的事兒太多,致使工作隨意性很大,大家還會感覺忙忙碌碌。按照精細化管理的要求,誰的課堂誰負責,誰的班級誰負責,出了問題必須由老師來處理,或由老師拿出初步處理意見,然后由德育處核實落實即可,這樣我們的全員德育的想法才能實現。
四、德育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德育的內容是廣博的,小到見面問好,大到愛國主義,都是德育教育的內容,那么我們應以哪些內容為核心呢?筆者以為,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是非觀、榮辱觀,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是榮,哪些是辱,如果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這些基本的東西是模糊的,那么他成人后是很可怕的。其次是利他和責任教育。由于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從小以自我為中心,胸中無他人,難與人合作,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利他的精神,所謂道德就是利他,要讓利他成為孩子們的一種思維習慣。責任感也是要著力培養的,要從小讓孩子單獨承擔工作任務,承擔應當承擔的責任,培養責任意識。最后就是理想和信念。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活著就失去了目標。在理想的問題上不要提得過高,要教育孩子腳踏實地,胸懷理想,要以區間的方式呈現給孩子一個有血有肉的理想,區間的最低點要告訴孩子不能做什么,區間的最高點要讓孩子有自己對人生的向往與追求,理想是在人生歷程中不斷累積的,自己感悟的,大人告訴式的不叫理想,叫灌輸,灌輸的理想孩子自己沒有實現的動力。
我們所有的德育活動,都應當圍繞這些主要內容,通過多種形式來開展。應當由學校所由成員達成共識,共同來培育。
五、德育不要和教學打架。
藍溪中學座落在中國名茶鐵觀音(烏龍茶)之鄉——安溪縣南部的官橋鎮赤嶺村,是一所具有63年歷史的僑鄉老校。然而,由于我校地處鄉村,先天條件不足,辦學底子較薄,生源質量較差,出現不少的問題學生,制約了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和發展,再加上校園周邊環境不甚理想,有待進一步整治凈化,種種狀況給德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在新問題面前,學校上下一心,積極探索、勇于實踐,以規范化管理為依托,著力實施創新德育工程,樹立大德育觀,規范化管理,人性化育人,形成團結向上、共同前進的德育“氣候”,終于闖出一條德育工作的新路子,開創了德育工作新局面。
一、抓住兩個重點,規范德育過程
(一)立師德、鑄師魂
1、精心確立學校每年工作的主題。如:2002年的“理解學生,教在心靈;理解教師,勤學樂學”;2003年的“校風是臉,質量是命”;2004年的“勇者先行,智者先思”;2005年的“竭忠盡智,為校爭光”;2006年的“智迎新課改,開辟新天地”、2007年的“精敬于業,樂融于群,務求于卓”、2008年的“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等。以清晰、前衛、向上的辦學理念、目標激勵全校師生。
2、加強師德建設,開發校本培訓。
針對我校師資水平的現狀,學校把教師專業成長和師德、師能的提高作為學校工作開展的重點、難點,采取優化管理,強化業務、高位引領的辦法,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因為,教師的文化底蘊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優劣,教師的文化積累決定了教學藝術的高低,教師的文化修養決定了教師的人格水平。
落實“師德承諾制”和“師德一票否決制”,把教師的師德和“評優評先”考核掛鉤;通過班主任經驗交流、主題班會觀摩、新老結對、案例分析、課堂研討等來提高教師的德育科研能力;編印《藍溪中學班主任工作手冊》,介紹、指導班主任熟悉和落實的工作常規及工作程序,使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更加規范化、系列化、制度化;落實集體備課制度,加強對話、互動和合作;支付每位教職工200元報刊費,促進教師養成讀書學習的習慣。
(二)抓規范,促養成
我校大部分學生來自偏遠的農村,一些家長文化水平比較低,不善于引導子女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有一些家長常年外出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致使一些同學的言行、舉止比較不規范。為此,學校重視抓好德育常規,加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力度,促進學生文明成長。
1、健全常規管理制度,抓好新生入學訓練。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規章制度,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重點抓好《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學習養成教育,結合實際制定了《藍溪中學學生在校一日常規》、《日常行為規范評比細則》、《藍溪中學學生個人形象要求“六講六不”》、《藍溪中學課堂禮儀用語》、《藍溪中學文明行為暫行規定》。為了讓新生更快地融入藍中和諧的大家庭中,提高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的精神,我校特聘請安溪武警中隊的官兵對新同學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
2、落實德育常規檢查,構建和諧校園。
我校每天安排值日行政、值日班主任、學生會干部進行全方位的德育常規檢查,規范了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促進了學校良好的校風、班風、學風的形成,保證了學校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努力構建和諧校園。
學校的門崗應嚴格落實學生白天請假除班主任簽名還須到政教處蓋章后方可出校門的制度和晚自修學生請假除班主任簽名還須給當天的值日行政領導簽名后方可離校的規定。行政領導深入學生宿舍檢查督促,落實生管老師的每天查鋪登記制度,完善宿舍長輪流負責值日、評比制度,努力提高學生自治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強化對寄外宿學生的管理力度,建立專門寄外宿的學生檔案,政教處、下年段行政、保衛科和各年段長每半個月定期深入寄外宿學生的宿舍進行一次全面細致的大檢查,并把檢查的情況及時向書記和校長匯報。
3、以年段聯席會議為依托,大力健全德育網絡。
我校各年段推行“班主任-備課組長”聯席會議制度,時間定在每周四教職工大會后,參加對象包括班主任、備課組長以及下年段行政領導。每次會議,班主任、備課組長均要形成書面匯報材料,班主任的匯報材料包括班級學生動態情況、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分析問題的具體原因、提出完善、改進工作的建議等四大方面的內容;通過年段聯席會議制度的推行,學校扎實了教育教學的管理過程,動態了解各年段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動態情況,以便學校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時貫徹落實、補充完善和提高。
4、抓好衛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依托心理咨詢室的老師、班主任、團委委員等德育工作人員,加強對有心理問題學生的個案分析和研究,形成專門的檔案和論文;對于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和問題,學校心理咨詢室的老師也根據問題情況的輕重緩急,逐步在《心海導航》小報上給予詳細負責任的答復,讓全體學生能夠在校園里快樂學習,無憂無慮地健康成長,真正起到“心海導航,潤物無聲”的作用。另外,學校還通過《衛生簡報》宣傳飲食健康、衛生保健常識。
5、后進生關注專題化
針對學校地處偏僻農村,留守學生較多,多數家長普遍不重視等特點,我校各年段以班級為單位建立起后進生和留守學生的專門檔案;行政領導“掛村”、班主任和課任老師“掛生”責任制,通過進村入戶家訪、座談、交流等形式,重視關注后進生和留守學生。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學校實行減、緩、免的措施,努力做到使家庭貧困的學生招得來、留得住、學得好。政教處牽頭,以初中部三個年段的正副年段長和具有豐富經驗的班主任組建一個后進生課題研究小組,專門就后進生和留守學生的家庭、經濟、學習、生活、表現等進行專門的研究。
二、依托德育創新,提高育人實效
在傳統的學校德育面臨困惑的時候,尋求改革與突破便是一種必然。傳統德育弱化,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它尋求的是自始至終由外而內的“內化”。而今天,學校德育的改革與突破,更應該變更思維角度,努力尋求一種由內而外的“內省”,這是一種由人要我學好,到我要學好的主體意識的復歸,它尋求的是對道德的人本理解,它可以真正促進人的主體性的發展。
(一)突出自我管理,搭建成長平臺
1、完善學生的自治制度。
自我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是學生“心甘情愿”接受的教育,是一種“無痕”的教育。學校充分發揮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作用,推行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教育的良性運轉競爭機制。我校學生會實行競聘制,學生干部積極參與學校德育常規教育的策劃和管理。我校成立年段學生的自治機構(學習部、紀律督查部、衛生部、文體部等),同時還成立網吧督察隊、勸導隊,監督、勸導同學遠離虛擬世界,集中精神,專心讀書;成立就餐文明督導隊,幫助維持食堂的就餐秩序;成立交通協管隊,協助值日教師在危險路段疏導同學,保證同學的安全往返。通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養成,促使學校各項常規工作的開展及時、迅速、高效。
2、改革國旗下講話方式
2003年開始,我校對每周一國旗下講話的方式進行改革。每學期面向全體學生征集國旗下講話稿件,根據時政熱點、階段教育重點確定不同的講話主題,同時,鼓勵同學多寫大家喜聞樂見的身邊人、身邊事,表達個人生活感悟,以引起廣泛的共鳴。經評選,最后確定15位同學參加國旗下講話。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思考、口頭表達及寫作等各方面綜合能力;而且拉近演講者和聽眾的距離,提高愛國教育、養成教育等方面的實效。
3、發揮榜樣學生的作用。
我校每月評選出“學習標兵、誠信之星、禮儀之星、環保使者、安全衛士”等校園明星,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自強、自立、自信的成長意識。
(二)建設校園文化,引領學生成長
校園文化是最深厚的教育力量。近幾年來,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要做法如下:
1、建設班級文化
我校重視班級文化建設,激發學生全員全程參與營造班級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的自治自律、集體主義精神和動手能力。
(1)征集每日、每周格言。為了培養學生深入生活、主動思考的習慣,增強學生的領悟力、創造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我校自2006年秋起,大力推行“每日、每周格言進班級”的教育活動,鼓勵學生原創或摘抄經典格言。每學年由語文組老師評選出30條最佳格言,并計劃把經典格言編輯成《凡人哲語》,進行全校交流。
(2)征集班名、班訓。我校每個班級向全班同學征集富有個性化、充滿勵志作用的班名、班訓。通過評選,產生了很多比較有特色的班名、班訓,如“鵬飛之夢”、“毅無涯”、“夢想6月飛”,“拼一個春夏秋冬,搏一個青春無悔”、“只要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會有希望”等。
2、打造宿舍文化
我校發動各宿舍的同學發揮集體智慧自主確定個性化的舍名、舍訓,并以舍名舍訓來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日常行為習慣。這些文雅、富含思想或哲理的舍名、舍訓,既開闊了眼界,又美化了居室環境,陶冶了情操,同時又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教育,起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效應。這極大展現了我校的宿舍特色文化,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
3、實施感恩教育
近年來,我校持續開展“感恩教育”活動。活動分三個階段來進行,即走近“感恩”世界,體察“感恩”內涵;走進“感恩”活動,體驗“感恩”情境;開掘“感恩”主題,體認“感恩”價值。主要圍繞“八個一”來展開活動,即召開了一次“感恩教育”主題班會;組織了一次“感恩教育”主題辯論賽;組織一次“感恩教育”演講比賽;開展一次“感恩教育”征文比賽;組織一次向老師獻真情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動;組織一次“感知父母恩”系列活動;組織一次“我為同學做一件事”系列活動,開展一次“護蛋”體驗教育。我校還邀請“中國北京感恩勵志教育講師團”專職講師楊華勇老師蒞臨我校作了感恩教育專題報告。會后,學校對本次報告會進行了及時的總結,并再次布置每位學生完成一封感恩家書,把感恩教育推向一個新的。很多學生紛紛撰寫感恩文章到各級刊物投稿,得到了廣泛的好評,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反響。特別是在2006年9月份由福建省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與全國小記者培訓指導中心福建工作站聯合舉辦的福建省未成年人書信征文活動中,經編委會評審后,我校鄭碧玲等十一位同學的感恩文章已被選編入《感恩教育優秀作品選》一書中。我校將把感恩教育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讓感恩永遠成為我校廣大師生心靈的彩虹橋,在中學生健康人格培養方面發揮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4、“揚精衛精神,儲誠信人生”主題教育。
精衛填海是堅毅不拔、奮斗不止、鍥而不舍、不懈追求的精神的體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確實需要這種精神。我校以“揚精衛精神,儲誠信人生”為主題開展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動,通過征文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講故事等活動,對同學進行精衛精神滲透教育。
5、打造關愛女孩特色文化
我校近幾年為女生開辟廣闊的活動天地,提供了一個展示女生活力和風采的舞臺。
①學生會設立女生部,積極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如主持人的培訓、健美班、女記者的培訓、榜樣女星的評選等活動,提高女生素質,努力成才。學校心理咨詢室,開設“女生服務熱線”,熱情為女生解決思想、學習、生活中的心理難題。
②“二女戶”女生一律實行免費注冊入學,撥出專項資金資助貧困女生完成學業;對于“二女戶”女生的學習、生活,學校采取行政領導、黨員、團委、班主任、科任老師掛鉤幫扶和全程跟蹤管理的制度。
“墻內開花墻外香”,國內外許多單位和媒體紛紛到我校參觀學習采訪。國家計生委張維慶主任、趙白鴿副主任、副省長汪毅夫、市長朱明等各級領導蒞校指導并給予高度肯定,《紐約時報》、美國ABC廣播公司、美國之音、法國電視臺、新加坡《聯合早報》、中央電視臺、《南方周末報》等中外媒體紛紛到校參觀采訪。
2005年8月我校被評為泉州市”關愛女孩“行動試點工作先進單位。泉州市教育局、計生委聯合下文,在全市中小學中推廣我校經驗。
6、舉辦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
我校每年舉辦一屆校園科技文化藝術體育節讀書節,開展了化學晚會、數學晚會、專題講座、演講比賽、古詩文朗誦比賽、辯論賽、主題征文、小發明評比、藝術表演等一系列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施展才華、鍛煉自我的舞臺,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人文環境。
7、辦好文學社,營造校園文學氛圍
我校高度重視《藍溪》文學社工作的開展,把它和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激發同學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文學新苗,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了他們的素質。多年來,《藍溪》文學社在我校的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過程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形成了藍溪中學自己的辦學特色?!端{溪》文學社近年獲得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創作基地、十佳組織獎等沉甸甸的榮譽。
(三)創新評價機制,踐行人文關懷
1、推行班主任量化考評制度。為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我校特制訂了《藍溪中學班主任工作目標量化管理及考評細則》,實現了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并把班主任所得的量化分作為以后評優評先、任用的重要依據,進一步加強對班主任工作的常規管理。
2、操行評語改革。操行評語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但長期以來常常被班主任忽視。老生常談的話語,千人一面的格式,使學生的操行評語缺乏針對性和藝術性,缺乏新意,失去了應有的作用。為此,我校開展操行評語“三心”教育,即要求各位班主任要用“細心、耐心、愛心”來寫操行評語,不僅要學生和家長滿意,還要能充分發揮評語的明理、激情和導行的功能,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3、注重學生過程性激勵。根據農村學生視野狹窄,自信心不足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每位學生的個性激勵,對學生的評價不搞一刀切,只要學生的某個方面有閃光點,就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獎勵。
播種良好習慣 收獲健康人生
由于我校所處郵政路南端,與縣政府有一路之隔。雖然近年來的生源各項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但大部分學生的道德素養和行為養成仍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我校的住宿生、留守學生和外來務工子女較多,學生思想狀況復雜,這給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尤其是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至2010年xx縣縣政府開始創建德孝之城,這一活動的開展給我校帶來了生機。我校領導班子本著從實際出發的原則,確立了立足學生成人成才的需求,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滲透中華傳統教育中的“仁、義、禮、智、信”的內容,加強學生“心、知、言、行”等各方面的自身修養。
一、創設良好的校園氛圍,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熏陶育人。
優雅的校園環境是提供舒適的育人凈土,為讓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學校對校園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進行全新構思,全新打造出校園環境的整體美、藝術美和文化美,讓學生在自然、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中體味人與自然的關系,感悟傳統文化的真諦。
1、利用校園自然環境進行“仁義禮智信”教育
陶行知先生說過:“學校生活是社會生活的起點。遠處著眼,近處著手,改造社會環境要從改造學校環境做起” 。因此,校園環境建設,應該利用一切自然、人文景觀,營造德育和審美教育的氛圍,體現一定的文化品位,使學生感到學校就是自己的家,從而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當你步入實驗學校時,首先映入你的眼簾是,教學樓和學生公寓樓上鑲嵌著的:“教師發展的沃土,學生成長的樂園”愿景及“今天我以實驗為榮,明天實驗以我為榮”、“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金字標語,讓你真正的感受到和諧的氣氛;教學樓前的孔子塑像,及在塑像的東南方向的墻壁上展示著的“仁義禮智信”的字畫,在字畫的前方,綠樹成蔭的地方若隱若現的讓你看到了“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的大理石刻字,更讓你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氣息,那紅紅的“踐行修身齊家,愛校敬業的實驗精神”幾個大字是實驗學校全體師生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的體現。
2、利用學校文化環境進行“仁義禮智信”教育
(1)、讓每一面墻壁會說話
讓學校的每一處走廊、每一處樓道、每一處大廳都成為展示儒家思想精髓、國學精粹、教育感言、人生感悟的天地,讓墻壁成為與學生心靈對話的窗口。
學校利用墻面、走廊、樓梯等空間,布置一些“仁義禮智信”教育的名言警句和好故事推介、中英文名言對照、字畫等,精心設計富有層次的樓道、走廊文化,使走廊、樓道具有了潛在的教育功能,使走廊、樓道“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隨時都能觸摸到祖國經典,感受祖國經典的博大精深。走廊文化建設方面突出“仁義禮智信”教育的精髓。每一層走廊文化,都突出一個主題,第一層是仁愛;第二層是忠義;第三層是禮和;第四層是睿智;第五層是誠信。樓道文化的建設使整個校園努力呈現環境優美、文化內涵豐富的氛圍。
(2)、讓校風、班風打造團隊精神
在每個班級前門的左面墻面上都有一個展示班級文化的展示板,版面里有班主任寄語和班風。通過班集體的班風創建注重了“仁義禮智信”的教育,通過強化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愛學校、愛師長、愛他人等優良品質;協調了生生關系、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學會自主、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其次,充分利用學校的文化長廊(2、3、4樓西側的展示板)、黑板報、手抄報、征文、讀后感等大力宣傳中華傳統美德,讓中華傳統美德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3、利用學校人文環境進行“仁義禮智信”教育
在教育教學時,學校要求教師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態度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蓮 山 課~件 ]要把中華傳統美德在日常的言行中體現出來,要深入學習和鉆研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和學識基礎,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真正受到啟發。所謂:“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就是這個道理,這也是我校班主任實施“仁義禮智信”教育的有效渠道之一。
其次,為了把養成教育延續到校外,讓學生在回到家時不會“原形畢露”,我校經常給學生布置“親情”作業,就是讓孩子回家給父母洗腳、給父母做一道菜、當一天家中主人、給父母一聲問候。把所做的事情用文字呈現出來,在班會上交流。我校在廣大家長的支持下,還成立了“家長委員會”, 并定期召開家長會,讓家長們也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管理工作中來,真正做到“三位一體”,齊抓共管,把學生的各種不良習慣扼殺在萌芽中。
同時,學校青年志愿者定期到南山福順敬老院服務老人,給老人洗腳、收拾房間、打掃衛生、給老人表演小節目等,培養了學生的尊老愛幼傳統美德。
正是在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的引導下,學校的教師擁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生有理想和抱負,勤奮攻讀,立志成才,養之有素的行為:形成了上下樓梯靠右行、見了老師要問好、見到垃圾隨手撿起的良好文明習慣。這就是實驗學校精神文化在師生心中積淀的結果。
4、利用學校文化活動進行“仁義禮智信”教育
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學校在每個學年的西側都設立了宣傳展示板,展示板中有學生的書法作品、手抄報作品、征文作品,讓學生有展示的機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校每周升旗儀式上感恩、愛國教育,使學生自發產生強烈的熱愛母校和感恩社會的情感,從而產生凝聚力,形成校園精神。我校還對學生進行了以《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行為規范》主題的養成教育 及知識競賽活動,從學生的語言、行為、學習、生活等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在校園內營造了文明禮貌、積極向上的氛圍。還開展了以文明禮儀為內容的“文明禮儀之星”“校園誠信之星”“學習之星”評比活動 。2012年5月份我校特邀請中國感恩勵志教育報告團到我校進行“感恩勵志”演講教育活動,在活動中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都能積極踴躍的參加,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懂得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社會。9月份我校又邀請國學大師王竑锜老師到我校進行“弘揚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教育的演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立足校本,建立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機制,啟智凈魂。
為了使“仁義禮智信”的傳統文化教育有效地在教育教學中滲透,本著科學的態度有選擇的進行“仁義禮智信”的教育,使“仁義禮智信”的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形成積極的審美情趣和完美的心理品質,達到學生完善自我、實現自我的目的。學校在校本課程上加大力度,以新課程中的“以德為本”的目標為基點,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性格特點因人施教。
1、以校本陣地開發,寓養成教育陣地化。
根據傳統文化的“仁、義、禮、智、信”的內容精髓,校長組織領導、老師編寫適合本校學生的校本教材《青春·成長》一書,此書分為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三冊。這三部校本教材,把傳統的文化融入到細微教育中,書內體現了守紀、交友、自尊、責任、尊老、禮讓、誠實、珍愛生命等內容教育。同時,為提升學生素養,學校又編寫了《經典誦讀》校本教材,讓學生在誦讀《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選段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校本課程中,學校安排專人教師任教,生動活潑的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2、以學科滲透建設,促養成教育經?;?/p>
一堂好課的標準不只是教師教得多么精彩、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而必須從多元化的角度、從全面素質培養的角度來進行評判。因此,課堂上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應包含“仁義禮智信”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教師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在課堂上對學生要多激勵、多表揚,少批評、少否定。教師用自己的心去學生的心、與學生進行生命間的交流,樹立學生美好品德,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如:我校的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自我保護的技能以及意志品質鍛煉;音樂教師在課堂中啟發學生學會感恩、學會人際間的相互支持與鼓勵;綜合實踐教師不僅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相互配合的能力,而且讓學生在制作作品中學會感恩生活、感恩父母、感恩母校、在物品的準備和整理中養成愛整潔和有條理的好習慣,這都蘊涵這中華傳統美德的精髓。在課堂中教師巧妙地使“仁義禮智信”教育在“潤物細無聲”中悄然滲透。
3、以國學經典熏陶,促養成教育系列化。
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知義明恥”、“和為貴”的思想等等,這些都是“國學”精粹,是全人類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開展“國學教育”,目的在于在全校興起“繼承民族文化精品,發揚民族優良傳統”的良好風尚,把“國學教育”作為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深入持久地開展。國學經典實施內容包括:國學經典天天讀(每天早7:20-7;30進行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國學經典天天練(利用每天中午12;10-12:30時間段進行國學經典練習寫字活動),國樂經典天天聽(每天中午12;10-12:30時間播放國學經典音樂邊聽邊寫)太極武術天天操(利用大課間操時間進行太極武術天天操活動)。
每當清晨你步入教學樓內時,你就會聽到朗朗的“子曰:……”誦讀聲,在誦讀中達到背誦,感受著古先賢的精神文化;每當中午當你步入班級時你都會聽見動人優美的音樂,你都會看見學生在那里認真的臨摹古詩詞字帖,伴著沁人心脾的國樂,學生們在習字中陶冶了情操。體育課上孩子們優美的太極動作讓他們感受到的自然賦予他們的無窮的力量,身心的愉悅。
一、加強常規管理,培養良好的習慣。學生從早晨上學到放學,一日的常規是否規范、文明,影響到良好集體的形成及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從小事抓起,抓好常規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整潔的學習、生活環境。學期初,我就根據班中的實際情況,明確了各個崗位的負責人。如:兩操監督員、班級衛生監督員、紀律監督員等。同時,我利用班隊讓全班同學討論,明確小學生應做到哪些,不能做哪些。我又組織學生每周進行總結評比,表彰日常行為規范好的同學,評為優勝星,以此不斷強化,幫助學生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二、注重干部隊伍的培養,實行班級管理民主化、細致化。有句話說:“抓在細微處,落在實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細致入微,才能使班級管理見成效,而在細致管理基礎上還應充分發揮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識的讓學生參與管理,創設各種表現機會,充分調動全班每個同學的積極性,形成民主管理氣氛使學生自我表現心理得到滿足,民主意識得到培養,管理能力得到增強。班干部既要有管理能力,又要民主管理。因此每個干部都要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職責,及時認真的完成每一項工作。在班干部中,我定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讓大家意識到當班干部不是為了一時的光榮,應該更加以身作則,成為班級中各方面的示范。對于各方面不太自覺的同學,我請小干部和他們結成手拉手小伙伴,班干部進步的同時也要幫助這些后進生一同進步,效果比較明顯。
三、注重家校聯系工作。教師只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對學生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我重視與家長的溝通,坦誠相待,使學校和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并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家訪是學校與家長聯系的重要途徑,我高度重視,幫助家長共同對待孩子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同家長達成共識,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家長都忙于工作,跟孩子的溝通更少,所以我們更要做好家校聯系工作。
創辦于1962年的××初級中學,是一所具有四十多年悠久辦學歷史和優良辦學業績的初級中學。學校長期堅持“以人為本、以德樹人、以質立?!钡霓k學指導思想,在總結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從學生主體出發,從學校實際出發,確立學校皆德育、社會皆德育的大德育觀念,建立既有時代特征又有××初色的德育模式,努力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激勵奮進的良好成長環境,實現社會責任感、成才意識與常規養成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德育素質,幫助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在長期的辦學歷史發展過程中,××初中形成了底蘊深厚的學校文化和德育特色,這就是:愛國愛校的優良傳統、探索科學的進取精神、和諧共振的師生關系、文化理想的追求。
四十多年來,正是這種底蘊深厚的學校文化,激勵著全校師生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求實、創新、團結、奮進”的校風,不斷超越自我,充滿生機與活力。學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在基礎上花力氣、在改革上做文章、在實效上下功夫,實現了“五個轉變”,即:在指導思想上,從純正校風、保證教學轉變為德育為首、五育并舉、全面發展;在德育管理上,從經驗型轉變為規范化、制度化、經?;辉诮逃问缴?,從較單純的活動教育轉變為貫穿至教育的全過程、滲透至教學的各環節;在德育隊伍上,從以政教處及班主任為主轉變為依靠全員的共同參與;在工作著力點上,從提高德育認識、擺上工作位置的淺層次轉變為優化德育隊伍素質、提高科學化水平的深層次上來。從而形成了鮮明的德育特色,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初步建成了“以德樹人、民主和諧”的德育模式,優良的校風、學風逐步形成,連續榮獲南通市、啟東市德育先進集體、啟東市安全文明學校、啟東市綠色學校、啟東市藝術節十佳、啟東市文明單位、啟東市先進學生群體、啟東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德育教育特色學校、啟東市無流生學校、啟東市收費規范學校等榮譽稱號,**年又被評為“德育先進特色學?!?。
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穩步上升,回顧學校走過的成功歷程,關鍵在于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德育核心、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觀念更新、特色創建和自強不息的努力。
一、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建設全員德育機制
“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近年來,在陸輝校長的領導下,××初中全力打造“人文教育”的品牌。學校各項目標的制定,各種規章制度的健全,都是從有利于學生、教師、學校、社會的發展的角度去考慮。“人文教育”對學生而言包括做人、求知、做事、審美等基矗因為××初中對他們來說是走向更高階段網學習和成就人生事業的知識搖籃,更是鑄就自己人生未來夢想的道德基地;作為學校管理者,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傳統的學校教育和管理手段同時代的需要相比已經表現了很大的被動性。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的制定必須服從民族發展對未來人才素質的需求?!痢脸踔幸浴叭吮居^念”為出發點在德育教育上展開全方位的探索。多年來“全方位育人”的方針得到切實的履行:以養成教育為基礎,以課堂德育滲透為主渠道,以“愛國、愛校、愛家”教育為特色?!痢脸踔袔熒谛nI導的帶領下,用一切行動去詮釋德育的真諦。
首先,領導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建立德育領導機構,切實將德育工作擺上首位(從德育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經費投入都能體現德育的首要位置)。結合本校實際,建立了由校長室、政教處、團支部、班主任、學生會等5個部門組成的德育領導機構和四線德育網絡(即以校長為核心線,以政教處、年段、班主任為主力線、以團支部、團小組、學生會為輔助線、以班干部、值日生為保證線)相結合的一套制度,匯編成《××初中班主任管理條例》,分發給各位德育骨干,通過班主任培訓會議、主題班會、教師例會、集會、競賽、活動等各種形式,進行學習探討、落實執行,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以及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建成了統一領導、全員德育、分層管理、務實高效的德育網絡。
二、加強德育隊伍建設。重視師德師風教育,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求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人人充當德育工作者,共同抓好學校的德育工作。如每學期每個月的“班級衛生大檢查”,都是全員出動,取得很好效果。再如,為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我校強調意識到位,提出“每個教職工都應該是德育工作者”、“不會當班主任的教師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轉變一個后進生與培養一個尖子生同樣光榮”等激勵教師教書育人。我校還強調學科學滲透德育內容,努力做到“雙綱”進課堂,不少教師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制定有關規定時,注意政策導向有利于德育工作。如提高班主任津貼,根據《班主任目標管理責任制》進行量化評比;評優評先、年度考核、職務晉升等都向德育骨干特別是班主任傾斜。通過這些措施,有效地激勵德育隊伍快速成長:共有2名教師參加啟東市班主任教師培訓,4位班主任發表班主任相關論文,一人榮獲啟東市優秀黨員,一人榮獲啟東市師德標兵。
三、創設德育活動載體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創設德育活動載體,增強“活動育人”效果。如結合重大節日開展慶教師節師生聯誼、國慶“歌唱祖國”、校運會、“學雷鋒活動月”、為敬老院送溫暖“愛心接力”、五四歌詠賽、汶川大地震捐款愛心傳遞等活動;元旦教師乒乓球賽,班級每個月有主題班隊會、教師卡拉ok等小型活動;各教研組、各學科校本培訓,公開課競賽等。開發校本課程,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感恩的心》大合唱、《走向輝煌》校歌創作,提高師生活動的文化生活含金量,變“空洞說教”、“強性教育”為“磁性教育”。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在樂學中進取向上,在歌聲、笑聲、掌聲中受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啟迪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思想受到教育,得到升華。
四、創設學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機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和激勵學生品德的自主發展。
**年推出以“誠信友愛”為主要內容的創文明班級達標活動,組織十項評比量化考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行為規范的檢查評比工作,強化了以班級為單位的校風建設。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本年度學校推出“班級全員自主管理”模式和學生會干部競聘上崗制度,進一步擴大了學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平臺。通過推行班級全員自主管理模式,把班級真正還給了學生,讓每個人都成為班級的管理者,使每個學生都是自我成長的主人,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班級的班風、學風明顯好轉。同時,由于每個學生都有“管人”與“被管”的機會,在管理中也都嘗到酸、甜、苦、辣,從而促進其自主合作意識的生成。引導學生正確的自我評價,推進了學生自律行為的生成。豐富了學生成就感的自我體驗,強化了學生自立自強的信心。強化了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年,××初中團支部被啟東市委宣傳部、啟東市教育局、啟東市團委等評為啟東市“團支部先進集體”。
五、發掘德育時代內涵建立德育目標序列
學校努力實施以德育為核心的、以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的、充分開發學生特長和才能的××初中學生發展性評價,強調包含自強不息、刻苦奮斗精神和實踐創新精神在內的人格培養。學校重視加強“留守孩子”的管理與教育,打破傳統單一模式,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網絡,形成工作合力;注重發掘德育時代內涵資源,針對青少年學生的實際,設立心理咨詢室,安排專職及兼職心理學教師,開展心理咨詢和必需的心理健康教育,給予學生心靈的啟導與關愛;開展“愛心”教育,充實學生心靈深處的真善美,促使他們把眼光關注到社會的弱勢群體,把援救的雙手伸向汶川災區人民,把真誠和愛心獻給身邊的每一個人;開展“感恩”教育,《感恩的心》全校大合唱,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會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與人交往,熱愛母校,引導學生把對學校的感情傾注到自覺參與校園的管理,把對班級熱愛轉化為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涌現出一大批以愛心待人的優秀學生。在三年的培養教育中,使學生逐步成為“學生人”、“學校人”、“社會人”。
四十多年來,正是這種底蘊深厚的學校文化,激勵著全校師生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求實、創新、團結、奮進”的校風,不斷超越自我,充滿生機與活力。學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在基礎上花力氣、在改革上做文章、在實效上下功夫,實現了“五個轉變”,即:在指導思想上,從純正校風、保證教學轉變為德育為首、五育并舉、全面發展;在德育管理上,從經驗型轉變為規范化、制度化、經?;?;在教育形式上,從較單純的活動教育轉變為貫穿至教育的全過程、滲透至教學的各環節;在德育隊伍上,從以政教處及班主任為主轉變為依靠全員的共同參與;在工作著力點上,從提高德育認識、擺上工作位置的淺層次轉變為優化德育隊伍素質、提高科學化水平的深層次上來。從而形成了鮮明的德育特色,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初步建成了“以德樹人、民主和諧”的德育模式,優良的校風、學風逐步形成,連續榮獲南通市、啟東市德育先進集體、啟東市安全文明學校、啟東市綠色學校、啟東市藝術節十佳、啟東市文明單位、啟東市先進學生群體、啟東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德育教育特色學校、啟東市無流生學校、啟東市收費規范學校等榮譽稱號,2011年又被評為“德育先進特色學校”。
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穩步上升,回顧學校走過的成功歷程,關鍵在于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德育核心、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觀念更新、特色創建和自強不息的努力。
一、樹立以人為本理念 建設全員德育機制
“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苯陙?,在陸輝校長的領導下,××初中全力打造“人文教育”的品牌。學校各項目標的制定,各種規章制度的健全,都是從有利于學生、教師、學校、社會的發展的角度去考慮?!叭宋慕逃睂W生而言包括做人、求知、做事、審美等基礎。因為××初中對他們來說是走向更高階段網學習和成就人生事業的知識搖籃,更是鑄就自己人生未來夢想的道德基地;作為學校管理者,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傳統的學校教育和管理手段同時代的需要相比已經表現了很大的被動性。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的制定必須服從民族發展對未來人才素質的需求?!痢脸踔幸浴叭吮居^念”為出發點在德育教育上展開全方位的探索。多年來“全方位育人”的方針得到切實的履行:以養成教育為基礎,以課堂德育滲透為主渠道,以“愛國、愛校、愛家”教育為特色。××初中師生在校領導的帶領下,用一切行動去詮釋德育的真諦。
首先,領導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建立德育領導機構,切實將德育工作擺上首位(從德育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經費投入都能體現德育的首要位置)。結合本校實際,建立了由校長室、政教處、團支部、班主任、學生會等5個部門組成的德育領導機構和四線德育網絡(即以校長為核心線,以政教處、年段、班主任為主力線、以團支部、團小組、學生會為輔助線、以班干部、值日生為保證線)相結合的一套制度,匯編成《××初中班主任管理條例》,分發給各位德育骨干,通過班主任培訓會議、主題班會、教師例會、集會、競賽、活動等各種形式,進行學習探討、落實執行,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以及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建成了統一領導、全員德育、分層管理、務實高效的德育網絡。
二、加強德育隊伍建設。重視師德師風教育,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求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人人充當德育工作者,共同抓好學校的德育工作。如每學期每個月的“班級衛生大檢查”,都是全員出動,取得很好效果。再如,為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我校強調意識到位,提出“每個教職工都應該是德育工作者”、“不會當班主任的教師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轉變一個后進生與培養一個尖子生同樣光榮”等激勵教師教書育人。我校還強調學科學滲透德育內容,努力做到“雙綱”進課堂,不少教師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制定有關規定時,注意政策導向有利于德育工作。如提高班主任津貼,根據《班主任目標管理責任制》進行量化評比;評優評先、年度考核、職務晉升等都向德育骨干特別是班主任傾斜。通過這些措施,有效地激勵德育隊伍快速成長:共有2名教師參加啟東市班主任教師培訓,4位班主任發表班主任相關論文,一人榮獲啟東市優秀黨員,一人榮獲啟東市師德標兵。
三、創設德育活動載體 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創設德育活動載體,增強“活動育人”效果。如結合重大節日開展慶教師節師生聯誼、國慶“歌唱祖國”、校運會、 “學雷鋒活動月”、為敬老院送溫暖“愛心接力”、五四歌詠賽、汶川大地震捐款愛心傳遞等活動;元旦教師乒乓球賽,班級每個月有主題班隊會、教師卡拉ok等小型活動;各教研組、各學科校本培訓,公開課競賽等。開發校本課程,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感恩的心》大合唱、《走向輝煌》校歌創作,提高師生活動的文化生活含金量,變“空洞說教”、“強性教育”為“磁性教育”。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在樂學中進取向上,在歌聲、笑聲、掌聲中受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啟迪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思想受到教育,得到升華。
四、創設學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機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和激勵學生品德的自主發展。
2011年推出以“誠信友愛”為主要內容的創文明班級達標活動,組織十項評比量化考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行為規范的檢查評比工作,強化了以班級為單位的校風建設。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本年度學校推出“班級全員自主管理”模式和學生會干部競聘上崗制度,進一步擴大了學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平臺。通過推行班級全員自主管理模式,把班級真正還給了學生,讓每個人都成為班級的管理者,使每個學生都是自我成長的主人,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班級的班風、學風明顯好轉。同時,由于每個學生都有“管人”與“被管”的機會,在管理中也都嘗到酸、甜、苦、辣,從而促進其自主合作意識的生成。引導學生正確的自我評價,推進了學生自律行為的生成。豐富了學生成就感的自我體驗,強化了學生自立自強的信心。強化了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2011年,××初中團支部被啟東市委宣傳部、啟東市教育局、啟東市團委等評為啟東市“團支部先進集體”。
五、發掘德育時代內涵 建立德育目標序列
學校努力實施以德育為核心的、以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的、充分開發學生特長和才能的××初中學生發展性評價,強調包含自強不息、刻苦奮斗精神和實踐創新精神在內的人格培養。學校重視加強“留守孩子”的管理與教育,打破傳統單一模式,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網絡,形成工作合力;注重發掘德育時代內涵資源,針對青少年學生的實際,設立心理咨詢室,安排專職及兼職心理學教師,開展心理咨詢和必需的心理健康教育,給予學生心靈的啟導與關愛;開展“愛心”教育,充實學生心靈深處的真善美,促使他們把眼光關注到社會的弱勢群體,把援救的雙手伸向汶川災區人民,把真誠和愛心獻給身邊的每一個人;開展“感恩”教育,《感恩的心》全校大合唱,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會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與人交往,熱愛母校,引導學生把對學校的感情傾注到自覺參與校園的管理,把對班級熱愛轉化為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涌現出一大批以愛心待人的優秀學生。在三年的培養教育中,使學生逐步成為“學生人”、“學校人”、“社會人”。
一、抓制度,保障德育工作順利開展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完善的制度是一切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德育工作是一項高度柔性的工作,但又是塑造學生高尚的靈魂、健全的人格、頑強的意志的基礎工作,尤其是由于傳統思想的影響,普遍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思想,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德育工作的開展將流于形式。為此,我校團隊組織始終把建章立制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狠抓制度落實,使德育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一是建立了領導責任機制。學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校長、書記任組長,業務校長任副組長,團隊組織干部任組員。所有成員全部貫徹“一崗三責”,一手抓教學,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德育,“三手”都要硬。二是建立德育工作例會制度。每周一下午第四節課,召開德育工作例會,總結情況,布置任務,制定措施。三是建立德育工作考核激勵機制。制定完善班主任和班集體德育工作量化考核機制,德育工作先進個人獎勵機制,把德育工作考核的結果,納入學校量化考核之中,并占40%的比重。班級德育工作量化考核實行末位淘汰制,凡是連續兩個月處于末位的堅決解聘班主任工作;所有評優樹先、晉職,采取一票否決制,凡是德育工作搞不上去的,堅決取消評選資格。凡是在德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先列入組織發展對象、干部重點培養對象;在同樣的條件下,優先授予榮譽稱號。四是建立團隊干部競聘機制。堅決實行團隊干部公開競聘制,按照自愿報名、組織考察、民主選舉、崗前公示的程序進行,實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切實把威信高、能力強、善創新的教師選。
二、抓整合資源,構建德育工作新格局
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受到社會、家庭、學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只有整合各種資源,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互動的德育工作開放體系,才能促進德育工作順利開展。近幾年來,我們一是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全體教師牢固樹立“德育工作人人有責”的觀念,把德育工作作為教師的第一項工作,充分利用課堂主渠道和教材內在的思想、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育。同時,聘請“校外輔導員”定期進校開展德育工作。充分利用清明節、青年節、建黨節、國慶節等重大紀念日集中開展德育活動,激發學生“大三愛、小三愛”的熱情。二是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積極倡導“創建學習型家庭”,讓學生在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中陶冶情操;從新華書店購進“成功家教寶典”音像資料,在學校六樓會議室分期分批向家長播放,并通過家長會組織家長討論,圍繞“現在我們怎樣當家長”這一主題,召開研討會和座談會;深入開展家庭體驗教育活動。三是整合社會資源。廣泛開展“大手拉小手”活動,通過協調,讓隊員與離退休老干部、老教師、礦工、民警、老及各類先模結成對子,定期開展聯誼活動,讓學生得到多種有益的教育。截止目前,已結成283個對子,聯誼活動舉行了10余次。我們團隊組織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在廣大少年兒童中認真組織開展社會實踐、科學咨詢、勞動實踐、公益性慰問和宣傳等活動外,還在全校廣大師生中開展“我為創建平安礦山獻一計”征集活動,收到各班建議和意見千余條,經加工整理將其有價值的建議呈送學校黨政領導,并在礦電視臺、學校文學社《太陽石》作了報道。這些活動既豐富了少年兒童的假日生活,又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三、抓創新載體,增強德育工作的吸引力
活動是團隊工作的生命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不斷創新活動載體,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一校園文明建設活動。許多班級以讀書活動、文體活動、隊前教育、誠信宣誓等活動為載體,寓教于樂,積極開展了團隊文明活動。我們學校團隊組織充分利用團隊活動室這一陣地積極開展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團隊活動,還創辦??短柺贰ⅰ凹t領巾”廣播站、小記者站,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優秀的作品塑造人。二警示教育活動。一方面我們強化法制紀律教育。每月都在學生中開展法制紀律教育,把“兩法”教育與加強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結合起來,并請勞教釋放人員到校作報告,從反面引導教育中小學生。另一方面我們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各班都配備兼職心理教師,設立心理咨詢室和心理咨詢信箱,建立心理輔導檔案,定期、不定期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學生的科學輔導,幫助他們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三體驗教育活動。:
1、開展誠信校園創建活動。我們及時成立了由梁校長為組長的“誠信在校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出臺了《陶陽礦子弟學校關于開展誠信校園創建活動的意見》,明確了活動的目的、指導思想、主要內容和具體措施。確立了以小學為誠信重點,指導教師、學生及家長簽訂誠信治教、教師誠信立教,學生誠信做人等承諾書,向學生家長、老師、學生發出共創“誠信校園”倡儀書,及時在初中各班推廣小學的經驗,在深入開展“現在我們怎樣當教師”、“現在我們怎樣當學生”大討論基礎上舉行了“誠信與我同行”、“現在我們怎樣當班主任”演講比賽。
2、在全校中小學生中開展“五個一”活動,即“讀一部歷史書、唱一首愛國歌、看一部黨建影視片、聽一個革命傳統故事、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各班根據實際和學生年齡特點制訂活動方案,廣泛征集德育工作案例和“書評”“影評”征文評比活動,促進“五個一”活動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