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32:29
序論:在您撰寫神經內科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診斷和治療的70例神經內科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齡24~68歲,平均47.6歲。所有患者經過臨床診斷均為神經內科疾病,其中重癥肌無力21例(占30.00%),三叉神經痛13例(占18.57%),坐骨神經痛11例(占15.71%),神經系統變性疾病10例(占14.29%),遺傳病8例(占11.43%),周圍神經病(四肢麻木、無力)7例(占10.00%)。根據隨機原則將其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基礎護理,試驗組患者接受基礎護理和心理護理。基礎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用藥護理。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由于經常服藥,容易產生厭惡感,可能發生不吃藥、自己減少藥量的情況。由于無法遵從醫囑服藥,因而很難達到治療目的,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病情的改善。護理人員要督促患者按時服藥,向患者說明不按時服藥的后果,引起患者的重視。(2)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神經內科的患者在治療后出現后遺癥的幾率較大,致殘率較高,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協助患者進行神經功能鍛煉。藥物治療結束后定期到醫院復查,還要向患者普及神經內科疾病的相關知識,讓患者認識、了解疾病,掌握疾病的預防、治療方法,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心理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保持良好溝通。許多患者由于疾病產生傷感、抑郁、煩躁、孤僻、易激動等不良情緒。對此護理人員要耐心與之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解答患者疑問,盡量幫助患者消除顧慮,配合治療。(2)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患者初入醫院時,容易產生陌生感和焦慮感,護理人員及時主動與患者接觸,真誠地與之交流,給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信任感。同時主動向患者介紹醫院情況、治療方法等,消除其心理顧慮,自覺配合治療。(3)爭取家屬配合。在治療過程中向家屬進行宣傳教育,普及疾病知識,避免患者受到不良外界刺激,爭取家屬的配合,加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4)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環境。病房的環境對患者的心理狀態起著巨大作用,適宜的溫度、濕度,良好的通風,柔和的光線,干凈的床單、被褥都會讓患者感到溫馨和舒適,有助于患者康復。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共設20道題,每題分值為1~5分,最終得分>80分視為非常滿意;60~80分視為比較滿意;<60分視為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小結
關鍵詞:以人為本;神經內科;應用
人類進入21世紀,為了適應醫學模式的轉化,在護理實踐中越來越注重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觀念,以滿足患者身心健康需要,已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方向。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是科學加藝術層面上的藝術靈性[1],這種靈性是一種護理的文化一種充滿人性關愛和藝術特質的護理人員思想和理念。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多為腦卒中、帕金森病,是發病率、復發率、致殘率、病死率都很高的老年病。對這些患者實施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顯得更為重要,在實踐過程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建立新型的護患關系
1.1護患關系形式的轉變醫學模式的轉化使護患關系的形式從被動―主動、指導―合作型發展到如今共同參與型,從短暫到長遠,從院內到院外,從簡單的執行醫囑發藥打針到指導并鼓勵患者共同參與護理措施的決策,以增進其自我價值和控制能力,并進一步改善了護患關系。
1.2護士從單一角色的轉換成為多功能角色護士從傳統的治療者轉變成為治療者、教育者、管理者于一身的新型角色,患者出院并不意味著護患關系的結束,而是進一步的延伸;護士往往與患者建立病情聯系卡,用回訪電信等方式為患者提供進一步服務,如飲食指導、康復指導、心理咨詢等。這些是我們長期關注的重點,這就意味著拓寬了護理的服務領域,成為新的護患關系的特征。
2改進服務流程,改善就診環境,營造人文氛圍(1)
為患者提供清潔、舒適、溫馨的就診環境,制訂一系列便民措施,如備有針線、電話、輪椅、微波爐等。根據病情的需要提供私密性的診療環境。(2)隨著人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人們一旦患病,除希望獲得最好的醫療服務,更希望安全舒適優雅的環境,所以可提供多元化的病房供患者選擇。如有雙人房的小間配有電視機,有四人房的大間等。(3)在病房和走廊內懸掛利于疾病康復的名人字畫,并配以宜人的鮮花和盆景,中午休息時還播放輕松的背景音樂,以愉悅精神。(4)為避免與治療檢查相沖突,改變以往固定不變的功能鍛煉時間,現根據患者個體化的需求全天候開放并由專人指導。(5)完善患者投訴處理制度,定期收集患者對醫院服務中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反饋、改進。
3制定具有中西醫特色的健康教育(1)
以整體觀和辨證施護為指導。因人因時、因病而宜,采取有計劃性、階段性、針對性、連續的康復教育計劃。把健康教育與專科教育相結合,將健康教育納入護理常規,對??平】狄蛩夭粩嗟匦薷暮屯晟?,提高健康教育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2)根據中醫在防重于治、注重養生的思想,建立一套基本的康復治療方法,如練功十八法、針灸、推拿、熏洗等。如根據疾病的性質和患者的體質及食物的性味功效配置相應膳食,以配合治療。促進了中醫護理的可持續發展。這也順應了現代“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3)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文化背景、經濟條件的不同,其健康需求的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同,制定了一系列不同風格的宣傳品,如??萍膊⌒麄鹘逃謨浴⑿麄鲉?、疾病健康教育折頁、健康教育處方引種等,避免了宣教方式的單一化。4強化社會家庭支持
神經科患者多伴有不同的功能障礙,不但影響患者自身工作和生活能力,降低了生存質量,并且給家庭社會帶來了生理、心理、經濟等一系列的影響。當一個人患病時,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包括家庭成員及其他人在精神上、物質上的幫助與支持稱為社會支持。社會支持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之間呈正相關[2]。社會支持是個體維持希望的一個重要因素,其有利于維持個體良好的情緒體驗而有益健康[3]。(1)家庭是社會支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良好的家庭環境是提高生活質量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家庭擔負著促進和保護患者健康的重要角色,故家屬的知識、情緒、行為對患者的預后有直接的影響[4]。(2)家屬除了需要理解同情之外,更需要專業人士為他們提供專業疾病知識,告知治療與護理的方法、病情的變化和預后。改變了家屬以往的一些錯誤觀念如發病早期應臥床休息功能鍛煉是以后的事,發病應立即補充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等。在醫院護理的范疇外對處于壓力中的家庭給予專業上的心理和社會支持,緩解家庭面臨疾病所導致的社會、經濟、醫療等壓力,并關注和滿足了家屬對信息的需求。并通過家務管理、提供醫療費用,接送患者就診等支持方法,在患者和家屬之間建立一種利于康復的心理環境,來改善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質量。護理人員在護理中也提高了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判斷性的思維能力。(3)在護理實踐中致力于尋找社會的呼吁以引起社會對這一弱勢群體的關注,提高社會支持力度。
5小結
在護理實踐中實施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后,改變了過去單一單向層面的模式,而向多層次雙向全方位的立體結合模式發展,我科患者滿意率一直保持在99.2%以上,健康教育覆蓋率100%,無一例護理投訴。患者的滿意度是衡量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我們進一步明確了護理的方向護理的要求,確立了護理服務模式的服務范疇。更好的適應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提高了護理質量和專業技術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提供更多樣的服務,進一步細化,如何進一步地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是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以真正地實現保證和促進人類健康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可性.從人性護理理論看當代臨床護理.護理學雜志,1994,41(1):21-23.
2馮輝,何國章.慢性流行性肝炎患者治療依從性極其影響因素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3,38(9):887.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神經內科患者16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0例。對照組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40~74歲,平均年齡(53.2±1.2)歲,其中腦梗死56例,短暫性腦缺血9例,其他疾病15例;觀察組中男62例,女18例,年齡40~74歲,平均年齡(53.4±1.9)歲,其中腦梗死56例,短暫性腦缺血10例,其他疾病1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種類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對不同疾病種類的患者根據相應的常規護理步驟依次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神經內科護理指引體系指導下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首先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對每例患者的個性化護理進行評估,對評估所得的個性化問題制訂應對的措施,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全面護理。除此之外,還要在護理過程中多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對患者的實際情況更加全面細致的了解,對護理中存在的不足進行進一步改進,使患者受到細致、優質的個性化全面護理。將兩組的護理質量評估以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進行對比。
1.3評估標準
1.3.1護理質量評估根據本院對疾病護理操作相關的護理標準對每例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護理表現進行評估,總分值為100分,評估分值達到90分及以上為優良;分值在80分以上為合格;分值在80分以下為不合格。
1.3.2患者滿意度評估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收集和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問卷填寫項目中有3個等級,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非常滿意和滿意之和為總滿意。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5.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質量評估比較對照組患者優良率為75.0%,觀察組患者優良率為97.5%,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估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滿意度比較對照組患者總滿意率為90.0%,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為100.0%。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臨床治療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傳統的護理模式得到改善,新的護理模式逐漸增多。護理指引體系指導下的護理模式在配合臨床治療的同時,對患者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全面護理,受到患者的好評,由于護理指引體系在神經內科護理的運用中相對較為缺乏,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探討使之得到完善和發展,從而提高護理質量[5]。本文對神經內科護理中關于護理指引體系的應用進行探討,從結果可以看出,其相對于常規護理來說,護理指引體系指導下的護理模式大大提升了在護理過程中的護理質量。神經內科護理指引體系兼顧了患者自身的特征、需求以及臨床醫師的治療技術,并且加入了人性化的干預,因此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有較好的護理效果。
4總結
1.1??铺攸c神經內科由于專業性特點,其疾病具有發病率、致死率、致殘率和復發率高的特點,患者病情變化快、病種復雜,臨床對細致周到的護理巡視、科學合理的巡視記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神經內科護理巡視現狀
1.2.1分析黃玉春等關于《護理巡視記錄表的設計及應用》、黃安桃等《分級護理巡視記錄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孫愛玲等《分級護理巡視單的設計與應用》等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發現,專家們對護理巡視單的意義、巡視內容、巡視記錄的方式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但在如何根據神經內科特點開展符合患者需要的護理巡視,提高護理巡視記錄效率、效用以及減少不必要的護理工作量等方面,尚缺少更明確、更具實踐意義的闡述。
1.2.2目前神經內科病房的臨床護理巡視工作各家醫院的要求并不一致,有的醫院側重患者剛入院時的入院評估記錄,加強了對重點人群皮膚、跌倒的安全評估及交接記錄,執行分級護理制度,但對巡視記錄沒有明確要求;也有一些醫院圍繞患者臨床護理有關的翻身叩背、皮膚、口腔、會陰、發熱、疼痛、管道、病情觀察、心電監護等內容,及健康教育有關的入院宣教、飲食、、活動、術前、術后、用藥、出院指導等內容制定成分級護理執行單24h使用,要求護士簽字執行,旨在通過護理活動結合病情觀察,以體現護理巡視。這些舉措一定程度上對神經內科患者的巡視起到強化推動作用,但對于一些病情復雜、變化快、有合并癥的患者,巡視的要求及記錄沒有明確,也沒有考慮到晝夜因素、持續巡視結果等必要項目的影響。
2探索
我院從2012年初開始對神經內科護理巡視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要求根據每位患者入院的評估結果開展護理巡視工作,在巡視中運用更多的病情觀察技能,將病情觀察與日常治療護理工作結合起來安排巡視時觀察重點,根據觀察的結果,做好記錄及交接工作。各班次人員須根據前一班次患者的總體情況,安排確定本班巡視重點,動態調整實施每位患者的病情觀察。對護理人員進行神經內科疾病觀察要點的培訓,利用信息系統的先進技術,設計出簡單便于護理人員操作的晝夜兩種巡視記錄單。
2.1白天的護理巡視記錄護理巡視是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白天集中更多的治療護理任務,護士如能做到及時巡視病房,不僅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有所觀察,而且可對本班次的治療護理措施落實情況起到督導作用。安排白天巡視工作時需注意①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巡視時間,在執行護理操作(如交接班、發藥治療、口腔護理、輸液等)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巡視工作實施病情觀察,如發藥時可觀察了解患者吞咽功能;輸液時觀察患者肢體活動情況;健康教育時了解情緒狀態等。②根據病情輕重緩急,有的放矢實施規范的巡視,如患者輸液時需加強巡視次數,有的患者輸液時容易睡覺,經常巡視可及時發現藥液量、滲漏和用藥后的不良反應。③簡化記錄,利于操作,我們將輸液、翻身卡、吸氧卡整合于一張護理記錄單,加強皮膚、病情及不適主訴的巡視,利用信息技術采集日期、藥名數據,制作電子輸液巡視卡,每床1份(病危、病重患者記錄危重病護理記錄單,無需在本單記錄)。責任護士按照要求填寫護理巡視卡,臥位欄:用“√”示落實,如氧流量、滴速需具體注明;皮膚完好用“√”表示,如破損需注明部位、面積;巡視病情欄:針對神經??苾热?,無特殊時用“√”示落實,有特殊時須注明;患者主訴則需注明有無,有需寫清具體內容等;填寫時7:00~19:00之間用藍筆,19:00~7:00之間用紅筆;停止用氧時,只需在氧流量欄注明停止及具體時間即可;余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填寫。護理巡視卡每日收回,按床號順序裝訂并保存至患者出院后1周。
2.2夜間的護理巡視記錄夜間護理占全天護理工作的1/2,工作任務獨立性強,加之值班人力資源少(以年輕護理人員居多)等原因,因此加強規范夜間護理巡視工作是提升夜間護理質量的關鍵環節。巡視時需注意①考慮夜間工作特點如夜間環境、光線、患者睡眠情況、夜間睡姿,安全護欄使用,如廁情況(神經內科患者如廁時容易發生意外),防盜安全等問題。②要充分利用白天的巡視觀察結果,有計劃地安排夜間巡視工作,做好輕癥患者重點情況及重點人群的巡視工作。一般來說新入院的、特殊治療的、輕微不適主訴的老年人、無法安靜睡眠的、病情變化的、有治療護理任務的、患有其他疾病及易出現并發癥的患者等,是夜間病情觀察的重點人群。③根據神經內科患者具體情況,結合白天的巡視結果,采用信息技術手段自動采集等級護理數據,將夜間病情觀察護理巡視記錄單設計為表格(電腦根據病員數量調整打印頁數)正反面使用(反面時間不同01:00~07:00,其余各項相同)。夜間使用時根據填表說明及具體情況(病危、病重患者記錄危重病護理記錄單,無需在本單記錄),執行分級護理巡視制度,做好巡視記錄;觀察病情巡視:“√”以示落實,19:00~7:00之間用紅筆填寫;有其他情況:①表示病情變化;②晚間護理;③翻身護理;④晨間護理;⑤治療;標入序號即可,兩點之間需注明具體時間的,執行體溫單時間記錄規范;必要時根據患者病情和實際情況變化動態調整增加巡視次數。
3應用實施
神經內科護理巡視時必須結合有效的病情觀察,如運用基礎護理技術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瞳孔、出入量、意識情況;了解掌握患者有無惡心、嘔吐(嘔吐物的性狀與量)、頭痛(缺氧及窒息情況)等癥狀;觀察血管通路[留置針、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深靜脈管道等]、胃管、尿管、腦室引流管等管道情況;觀察患者皮膚、、用藥及電解質等檢查結果;觀察神經??魄闆r如肌力、肢體功能狀態、感覺障礙、活動步態、進食、吞咽功能、口角歪斜、語言表達能力等;在臨床實踐中,患者主訴對病情觀察有重要意義,應重視運用根據主訴內容實施觀察技能。但神經內科部分患者會有語言表達障礙,在日?;顒又袘蛹氈氯胛⒌赝ㄟ^患者的神態、情緒狀態、自理活動能力情況,及通過日常護理接觸建立熟悉的溝通方式實施專科觀察。患有其他疾病及易出現并發癥的患者也是觀察的重點人群,而對這些特殊的有合并癥的患者則需運用交叉學科的知識進行觀察。另患者因疾病原因會出現心理情緒狀態異常,易引起意外事件如跳樓、走失、跌倒、病情加重等安全情況,應加強護理重點監護。應將觀察的結果及時記錄于護理巡視單,特殊的、需重點觀察的內容可用紅筆記錄。
4體會
對護士尤其是年輕的護士進行風險教育,使其對神經內科常見的風險因素有詳細的了解,例如患者墜床、壓瘡、燙傷、跌倒、自殺、文書書寫不當、給藥錯誤等,幫助護士樹立起強烈的風險意識;同時為了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針對我科室患者多功能障礙以及年齡偏大的特點,在病區的相應位置放置“小心燙傷”、“小心滑倒”等標語;對于有壓瘡風險的患者要及時報告、采取積極的預防治療措施;對于有墜床風險的患者,及時使用約束帶或者床欄進行約束;及時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對于有抑郁等不良心理的患者要及時疏導,防止出現患者自殺。
2細化績效管理
由護士長每月對護理的工作進行考評,考評內容包括護理技能、護理差錯發生情況、護理文書的書寫規范情況、護理工作實施情況等,按照優、良、中、差對護士進行評分,對于當季評估均為優者,給予一定金額績效獎勵,對于每季度中有一次以上“中”、“差”的護士,則從其績效獎金中扣除一定金額。1.3評價指標科室考核小組每季考核一次,內容包括健康教育、護理安全、文書書寫、基礎護理、特級及一級護理、急救技術考核,考核采取量化評分的方式進行,考核評分每項滿分為一百分,得分越高則表示實施的內容越好;采取我院自制量表在患者出院時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評分,問卷由患者自行填寫,當場回收,滿分一百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滿意。1.4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結果顯示,細節管理模式實施后各項目考核評分均顯著高于實施前(P<0.05,表1);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為(95.33±3.18)分,對照組為(85.35±4.74)分,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4.418,P<0.05)。
4討論
(一)一般資料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XX醫院護理業務查房病歷65份。將65份護理查房病歷中出現的護理診斷進行有針對性的統計,結果表明:幾乎所有病房都存在有護理風險。
(二)影響因素
1、法律意識淡薄
護理人員對安全管理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錯誤認識,缺少法律意識,不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在資料中存在2例,占3.1%
2、環境因素
影響神經內科護理安全的環境因素主要有地面滑、床腳移動和病房扶欄三個方面。病房地面滑是引起病人摔傷的因素之一。在資料中存在9例,占13.8%
3、用藥與設備因素
神經科所用藥物大部分為高滲性,對血管刺激性大,臨床藥物外滲靜脈炎發生率很高。加之藥物配伍、給藥途徑、設備使用不當等方面原因給病人造成不安全后果。在資料中存在15例,占23.1%。
4、人員與技術因素
人員方面因素主要指由于護理人員素質或數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證滿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給病人造成的不安全影響或隱患;技術因素主要指由于護理人員技術水平低、經驗不足或協作能力不強等原因對病人安全構成的威脅。在資料中存在14例,占21.5%。
5、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主要包括:偏癱(如:病人對病床高度不適應時易致墜床);感覺障礙(如:使用熱水袋不當導致燙傷。病人長時間一個臥位,導致皮膚出現壓瘡等);抽搐(如:癲癇病人抽搐發作時,常發生舌咬傷、骨折、墜床等意外);精神異常(如:肢體忽略病人,危險性增加,病人有自傷危險,出現他傷、自傷等。老年癡呆病人出現定向力、記憶力等缺失,稍有疏忽容易走失);呼吸困難(如:進食嗆咳引起食物誤吸,鼻飼不當引起誤吸,牙齒松動脫落導致窒息,痰液黏稠導致氣道受阻);感染(如:機械通氣患者相關性呼吸道感染、氣管切開感染,醫院內泌尿系統感染)。在資料中存在25例,占38.5%
二、安全策略
(一)完善搶救儀器的管理
儀器設備專人管理,做好培訓、考核、消毒滅菌、定期檢查維修等工作。每班檢查,每周大檢查,原則上不外借。配備一定量的零配件和必要的配置替換設備,以備應急。將儀器報警聲音調至最低,工作人員的動作輕,治療護理操作盡量集中進行,碰到搶救或特殊情況時,拉上床位之間的布簾,減少對患者的干擾和影響。
(二)加強健康教育
增進醫患溝通要取得患者及家屬的有力配合,需要通過加強健康教育,增進醫患之間的溝通。為此,每月開1-2次的健康教育講座,由責任護士著重講解神經內科的基礎知識,及諸如腦中風等病癥的預防、治療、預后、康復等知識,讓家屬明了患者的檢查治療情況、用藥情況、醫療費用情況、預后及康復情況,使之更好地配合各項治療、護理。在開展健康教育時,應同時將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告知患者及家屬。
(三)加強法律、法規的教育
護理風險與法律法規有著密切的關系,因護理人員法制觀念淡薄而發生的護理缺陷或糾紛時有發生。因此,應該經常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理》、《醫院護理管理條例》、《護理差錯的分類及評定標準》、《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等與護理風險相關的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從職業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規范護士的護理行為,聘請法律顧問為護士上法制課,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科內制定相關預案流程,相關規章制度,使護士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以及怎樣做。在尊重和維護病人權益的同時,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四)加強感染控制
神經內科病人大多是年老體弱、吞咽困難、感覺障礙、肢體肌力差的病人。首先護理人員要做好入院宣教,入院當天向患者詳細介紹住院環境、住院須知、呼叫系統使用方法。護士對患者進行全面護理評估,包括肌力、肌張力、視力、步態及步行時的平衡力,足部有無變形或痛楚等。根據評估所得到的結果進行健康宣教;護士長及時進行健康教育知曉情況的檢查,檢查結果與護士工作考核掛勾。給患者加用床檔保護,指導患者及家屬活動時有人陪同,不穿拖鞋,以免摔傷、墜床等意外發生;使用熱水袋時要指導使用溫度及使用方法,以免燙傷;長期臥床要經常變換,以防出現壓瘡及墜積性肺炎;鼻飼時要將床頭抬高,并保持床頭抬高,鼻飼后30min盡量不給患者翻身,以防吸入性肺炎的發生??傊?掌握各種危險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病人安全的威脅。進入病區的所有人員戴口罩、戴鞋套,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原則,限制探視時間和人員進入。嚴格掌握侵入性診療手段的運用指征,加強各種導管的護理。合理應用抗生素,減少不合理的聯合用藥,從而延緩細菌產生耐藥,提高臨床治愈率。做好環境的消毒,加強空氣的清潔和消毒?;颊咿D出后做好終末消毒,使用后的儀器、設備和各種管道應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1.一般資料
2013年1到2014年5月之間在我院神經內科見習的82名學生,其中男生32位,女生50位,學生年齡分布在20歲到24歲之間,平均年齡(22.24±1.3)歲,所有學生見習前平均成績在60-100分之間,平均分(81.24±8.3)。將兩組見習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見習前成績狀況等資料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
2.方法
對照組41位實習生實施傳統一般帶教方法,實驗組具體方法為由帶教老師講解關于神經內科的書本知識,并在課上傳授臨床經驗以及臨床示教操作為主。對照組41位實習生實施循證護理帶教,實驗組教學過程具體過程如下:
(1)成立循證指導小組,由經驗豐富或者經過培訓的護士長或者責任護師組成。首先,對41位實驗組學生進行神內科常見疾病的課程指導教育,對神內科流行病理論知識指導,為學生耐心講解常用的臨床知識。讓學生對神經患者的病史、臨床特征、檢查結果進行仔細分析,指出患者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靠的解決方案。
(2)指導學生循證醫學的基本知識,對循證醫學資源數據庫進行介紹、學習文獻的評價方法以及指導學生分析循證醫學的結論等。包括EBM研究效果如何,對患者的影響,結果正確與否,力求為EBM問題的提出提供科學依據,力求為每個患者的治療方案進行及時必要的改革。(3)針對患者情況結合臨床知識對患者的治療方案進行最終決策。并且在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指導學生加強與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溝通,對患者出現的情形進行全面分析,鍛煉學生分析患者主要問題和次要問題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的能力。全面培養見習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實驗產生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在檢驗水準α=0.05的情況下分析兩種帶教方式下兩組學生的成績,如果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兩種帶教方案差異顯著。
4.指標
對兩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成績、臨床疾病診斷能力進行評定。理論成績采用筆試方式,滿分為100分,臨床疾病診斷能力的評分由循證指導小組進行,滿分為100分。
二、結果
對兩組學生的成績進行統計分析,發現采用EBM帶教的實驗組41位見習生,理論知識平均成績為(95.42±8.14),相比之下,采用傳統帶教的對照組僅為(84.78±10.47);臨床疾病診斷考核中,實驗組的平均成績為(94.48±7.97),對照組僅為(78.45±11.54)。不難發現,實驗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在理論知識和臨床疾病診斷考核中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