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32:27
序論:在您撰寫教師結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專業化發韌階段
從17世紀80年代到19世紀70年代,教師職業由無須專業訓練的“自由”的“職業”轉變為必須經過一定培訓的職業?!皫煼督逃硪粋€使教學專業真正成為專業的正式過程”。繼法國之后,德國法克蘭于1695年在哈雷創辦教員養成所。以此為標志,教師僅憑個體經驗的隨意教育行為開始“解凍”,教師教育開始了艱難而又曲折的專業化旅途。在傳統社會里,教師是一個相當自由的職業,沒有培訓和考核的要求,只要有知識和興趣,任何人都可以開館設學,教學是一種純粹的個人行為,成為一種謀生的手段。這種局面在教師教育機構成立以后逐步得到改變,尤其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后,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實行義務教育,以此作為應對工業革命在勞動者素質方面新要求的策略。教育第一次成為公共事務,政府對教師教育的干預也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于是一些國家通過立法或行政手段,創立培養教師的正規機構,規定教師任職資格,規范教育走向正規化、制度化??陀^而論,這一時期教師教育遠非包容專業化的全部內涵,更多的是一種職業訓練,只能是教師專業化的初始階段。
(二)專業化提升階段
從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這個時期側重于追求教師的學歷層次、知識結構、教學技能以及權力、地位、利益、工作條件等方面的改善,借助于強化具有標識功能諸因素的作用,進而達到提升專業地位的目的。在這一百年里,人們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和兩次世界大戰。工業革命對勞動者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世界大戰警示人們要提高綜合國力。面對當時社會的急切需求,世界各國選擇了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策略。這就意味著受教育者數量增加和層次提高,對教師的數量和質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國政府通過采用延長教師教育的年限,提高教師培養規格,實行教師培養渠道多元化等措施,來化解這種矛盾。教師教育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得到高速度的發展。社會對教師質量的要求取代了對教師數量和規模的需求,對教師素質的關注達到空前程度。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形成了政治、軍事對壘的兩大陣營。對立的兩極都企圖以絕對的優勢壓倒對方,他們不約而同地把希望的目光投向教育。從60年代開始,掀起了全球性的教育改革浪潮。這場教育改革運動的倡導者和設計者,期望通過某種局部的變革,達到受教育者知識量的增加、知識結構的改變和能力的提高等目的。教師教育與這種改革相對應,仍停留在知識量的積累、知識結構的調整、教學技巧的掌握與運用等方面。眾所周知,改革遇到了阻力,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人們困惑、迷茫,而后反思、探索,這就醞釀和激發了80年代教育改革的新探索,教師教育改革也隨之而發生。
(三)專業內涵發展階段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經濟競爭激烈,各國普遍重視人才培養,從80年代開始,延續至今,世界范圍內掀起了新一輪教育改革浪潮。人們也逐漸意識到師資質量是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于是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動下,教師專業化有了實質性的進展,教師個體專業化水平成為教師專業化運動的重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師資人才高學歷化,教師資格制度化。教師機構分別培養各級教師,學歷程度無差異,只是所學課程不同,以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教師資格標準是對教師專業素質的全面要求。
第二,教師培養培訓一體化,教師在職繼續教育受到格外重視。當今世界各國一方面延長中小學教師職前教育專業學習年限,另一方面大力推廣教師在職進修工作。教師成長向培養培訓一體化方向發展。
第三,在終身化背景中,以專業化為方向,重視教師素質提高。隨著終身教育理念的滲透,人們普遍認為教師教育應通盤考慮教師的專業發展,打破職前和職后相互獨立的局面,實施一體化教育,使教師終生都能受到連貫的、一致的教育。強調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主動吸取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顯然,教師專業化二十年的實踐,實際上是教師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建立的發展過程;是教師個體專業水平不斷提高,逐步成長為一名專業人員的發展過程;是教師從專業地位到專業角色協同轉變的發展過程;是教師職業成為專業,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得到社會承認的發展過程。
四、國際教育界的教師專業化探索
學校教育的成功取決于三個要件:“硬件、軟件、人件”。所謂“人件”就是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的專業化程度。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題之一,也是教師教育研究的核心課題。
(一)從歷史發展看,教師教育體現了從“專業化”走向“反專業化”再到“專業化”的趨勢??梢哉f,教育學的科學化與師資培育的“專業化”是18世紀啟蒙運動與19世紀科學發明的產物。赫爾巴特科學教育學的確立和國民學校提升教師專業地位的努力,成為美、法等國師法之典范。教師教育的“專業化”因而轉向“技術化”。傳統的課程受到“小班小?!?、“微型課程”等等的沖擊,基礎學科衰落,注重現場經驗。要求教師角色沖破學校與學科的框架,能夠適應學生的需求與能力。教師教育從“技術化”邁向徹底的“反專業化”。面對提升教師素質的社會壓力和“反專業化”的挑戰,世紀之交歐美各國都在尋求教師專業理念與制度的重建?!叭澜虒W與美國未來委員會”相繼發表的兩份報告書—《什么是重要:為美國未來而教》和《做什么最重要:投資于優質教學》就是一個信號。這些報告書勾畫了美國21世紀新型的“卓越教師”的形象,強調“重新設計教師的專業發展”,“重建學校使之成為學生和教師的真正的學習型組織?!雹倏梢哉f,這些教師教育政策也許意味著在更高的層面上尋求更高程度的專業化。
(二)國際教育界關于教師“專業化”的探索交織著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沖撞,或者說,交織著這兩種活語體系的讀。我國教育界更多關注的是現代主義(技術主義)范疇的“教師形象”,但后現代主義的“教師形象”也需要關注。一般說來,教師“專業化”探索的主要方式是,從理論上界定什么是“專業”,給出衡量“專業”的標準,然后對于教師職業所具備的專業條件的情況作出理論性、實證性的探討。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專業化”的發展成為時代“充滿希望的信號”②,教師“專業化”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絕不是孤立的現象,它受到整個社會職業的“專業化”浪潮的推動。據說,弗萊克斯納(A.Flexner)是最早設定衡量專業程度指標的學者之一。③在國際教育界廣泛運用的,是利伯曼(M.Lieberman)定義的“專業”概念。他指出了所謂“專業”,應當滿足如下的基本條件:(l)范圍明確,壟斷地從事于社會不可缺少的工作;(2)運用高度的理智性技術;(3)需要長期的專業教育;(4)從事者無論個人、集體均具有廣泛的自律性;(5)專業的自律性范圍內,直接負有作出判斷、采取行為的責任;(6)非營利,以服務為動機;(7)形成了綜合性的自治組織;(8)擁有應甩方式具體了的倫理綱領。④可以說,這是一種結構—功能主義的界定,這個界定明示了作為“專業”的理想模型。由于來自學校教育的公共性這一社會性質的制約和支配現實社會體制的公共政治、行政權力的壓力,以及教師專業能力等種種因素的交織,在這些權力關系之中,“自律性”的范圍是有限的?;诮處煿ぷ鞯膹碗s性、不確鑿性等等,不能像醫生、律師、大學教師那樣有確鑿的專業領域的“知識基礎”。就是說,只能把教師職業視為一種“半專業”、“準專業”(semi一Profession),或是“中位專業”到了20世紀60年代,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描述了這種專業的特點:“教師工作應被視為一種專門職業。它要求具備經過嚴格而持續不斷的研究才能獲得并維持專業知識與專門技能的公共業務;它要求對所轄學生的教育與福利擁有個人的及共同的責任感?!薄?/p>
一、立足單一國家視角的產業結構理論
(一)產業結構的內部構造及其共同演化趨勢
相關的理論成果按石川秀(1992)的歸納,主要包括由歐美學者從廣義的兩種方法出發提出的兩類不同理論模型。一種方法是使用若干國家間的橫截面數據和時間序列數據,從統計分析上確認經濟增長與結構變化之間的某些普遍聯系;另一種方法是集中研究初始條件與經濟制度相似的一批國家的歷史經驗,探索能夠說明其結構變化過程的一些特殊理論。(注:約翰·伊特韋爾:《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第四卷)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565-567頁。)在這兩種方法基礎上提出的兩類模型都以單個國家為分析單位和對象,著重點在一國內的產業結構變動(注:對此,庫茲涅茨曾有明確的說明。參見:西蒙·庫茲涅茨:《現代經濟增長》,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13-15頁。)。影響一國結構變動的某些因素作為外部環境,即僅存在外界環境因素對國內結構變動的影響,而不存在反向作用。盡管這兩類理論模型迄今仍在不斷地豐富和完善,但始終沒有突破單一國家的研究視角。
科林·克拉克(1940)首先從第一種方法出發作了開拓性研究,該研究成果被稱為“配第——克拉克定理”。其理論模型采用費希爾(1939)最先提出的三次產業分類,研究了人均國民收入變動和勞動力在三次產業間轉移趨向的內在關聯。在此之前,霍夫曼(1931)則對工業結構演變規律和發展階段作了開創性研究,提出了消費資料工業凈產值與資本資料工業凈產值之比在工業化進程中是持續下降的所謂“霍夫曼定理”。
克拉克和霍夫曼的最初研究,開創了現代產業結構理論研究的先河,但理論模型過于簡單和不夠成熟。為此,西蒙·庫茲涅茨(1966、1971)和霍利斯·錢納里等(1975、1986)在不斷改進第一種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發展了的理論模型。
西蒙·庫茲涅茨從經濟增長總量出發,對50多個國家的截面數據和長期歷史數據作了統計回歸,考察了結構變動在不同總量增長時點上的狀態。此后,霍利斯·錢納里等則更多地采用投入——產出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經濟計量模型,將分析樣本進一步擴展到低收入發展中國家,形成了用途較為廣泛的結構轉變分析方法。綜合起來他們的主要工作包括:1、用勞動力和產值指標等,對人均收入和三次產業變動間關系作了徹底的考察和驗證;2、深入到工業和服務業內部,對其結構變動作了細致分析;3、研究了影響結構變動的三組因素,即國內需求、對外貿易和生產技術水平及其變量;4、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結構變動差異的分析中,初步提出了經濟增長與結構變動的國際性傳播;5、通過結構轉變不同階段中不同部門和因素對增長貢獻相對重要性的研究,對結構轉變作了動態分析;6、通過若干國家多部門模型的比較研究,概括出外向型、中間型和內向型三種發展模式,考察了戰略、政策等因素和結構轉變之間的聯系等。
從廣義第一種方法出發的理論研究,在不斷豐富和完善中揭示了產業結構變動的“標準形式”。同時,也出現了從廣義第二種方法出發的一些產業結構變動的特殊理論。其中,阿瑟·劉易斯(1954)的二元結構模型和W·W·羅斯托提出的經濟成長階段和主導產業理論最具影響力。劉易斯的二元結構模型通過三個基本假定和把發展中國家經濟劃分為兩大部門,研究了二元結構轉變為一元結構的進程和途徑。該模型在形式上雖表現為勞動力的流動,但實際上是通過對發展中國家剩余勞動力的假設,涉及到整個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的轉變,因而是把模型建立在更接近于現實的假設基礎上的一種努力。羅斯托則以非總量的部門分析方法,試圖把握住在經濟成長中所依賴的一些特殊部門所起作用的動態力量。為此,不僅按技術標準提出經濟成長的六階段論,而且對推動階段演進起決定作用的主導部門及其更替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在產業間的擴散效應作了規范解釋。此外,羅斯托曾提出一些發人深思的命題。例如,已從另外角度意識到并主張,研究單位應由國家改為相互關聯的貿易地區,并放到世界經濟整體中去加以考察。(注:G·M邁耶:《發展經濟學的先驅》,經濟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240頁。)
歐美學者提出的兩類理論模型,盡管各自理論研究的思路和側重的角度不同,但他們研究的基本傾向和主線從總體上看是一致的,都以“國家”為分析單位,著重點在一國內的產業結構變動,都以若干國家為分析樣本,通過國別間比較研究,考察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標準形式和共同演化趨勢。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兩類模型在實際應用時可以互補、而非對立物。
(二)產業結構變動與周邊國家或世界相關聯
歐美學者的產業結構研究及提出的理論模型具有一般意義,形成該研究領域的主流。但作為應用經濟理論,各國在實踐中會形成各具特色的理論概括。戰后以來,一些日本學者除了對歐美學者提出的有關理論模型作出修正和補充(鹽野谷裕一,1966)以外,立足日本國情,逐步發展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產業結構理論。
筱原三代平(1955)提出了“動態比較費用論”,其核心思想在于強調:后起國的幼稚產業經過扶持,其產品的比較成本是可以轉化的,原來處于劣勢的產品有可能轉化為優勢產品,即形成動態比較優勢。由于該理論畢竟與國際貿易理論密切相關,因而只能成為戰后日本產業結構理論研究的起點。特別是在實踐中,具體是通過什么途徑來實現的?一些日本學者提出各種理論假設和模型,(注:例如,佐貫利雄(1981)曾提出“戰略產業領先增長論”等,參見:佐貫利雄:《產業結構》,日本經濟新聞社1981年版,第25頁。)其中最著名的是赤松要等人提出的產業發展“雁行形態論”。
赤松要(1936、1957、1965)在戰前研究日本棉紡工業史后提出“雁行形態論”最初的基本模型,戰后與小島清(1973)等人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了該理論假說,用三個相聯系的模型闡明其完整內容。模型1(基本型):后起國特定產業的生命周期一般由三個階段構成。即:進口國內生產(進口替代)出口(后又擴展為五階段,加上“成熟”和“返進口”兩個階段);模型2(變型Ⅰ):國內各產業生命周期均經過上述各階段,但次序由消費資料生產轉向生產資料生產,或由輕工業轉向重化工業,進而轉向技術密集型產業;模型3(變型Ⅱ):隨比較優勢動態變化,通過直接投資等方式在國際間出現產業轉移,東亞的后起國追趕先行國進程具有“雁行模式”的特征。但“雁行模式”的形成是有條件的,當條件發生變化時,該模式也將轉換。即這一模式可以說明過去,不一定能說明將來;可以適用于東亞中小國家和地區,但不一定適用于發展中大國。(注:汪斌:《東亞國際分工的發展與21世紀的新產業發展模式》,《亞太經濟》,1998年第7期。)
關滿博(1993)提出產業的“技術群體結構”概念和構建了一個三角型模型,并用該模型分別對日本與東亞各國和地區的產業技術結構作了比較研究。核心思想是:日本應放棄從明治維新后經百余年奮斗形成的“齊全型產業結構”,必須促使東亞形成網絡型國際分工,而日本只有在參與東亞國際分工和國際合作中對其產業進行調整才能保持領先地位。
日本學者的產業結構研究,實際上觸及到東亞區域產業結構循環演進問題,并已明確意識到一國產業結構變動與所在國際區域的周邊國家或世界相關聯,但仍以單個國家為立足點,僅涉及國際區域的一個特例,沒有上升到一般理論。
(三)產業結構的國際性波及和結構關聯機制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集團化的浪潮勢不可擋,國際間產業結構變動的相互波及和關聯日趨密切,特別是同區域內各國產業結構在運行中通過貿易和投資等方式相互間資源配置重組和整合的步伐加快。因此,學術界在對產業結構研究中,也逐步將國際間產業關聯作為一個重要問題來探索。
關于產業結構的國際性波及和關聯機制的研究,主要從理論與實證研究兩條線展開。前者從本國和周邊國家產業結構變動的聯系,以及從世界產業結構大系統內各次產業的變動趨向,研究本國應有的產業發展戰略與對策(北村好子,1995)。后者采用一定的定量分析技術進行度量,主要可分為兩類:1.用貿易結合度和相互依存度系數等進行定量分析(渡@①利夫1991);2.將國際投入產出模型作為分析工具。例如,依據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研制的亞洲國際投入產出表(AIDXT1975、1985、1990)分析東亞各國和地區產業結構之間的關聯狀況(佐野敬夫等1998)。迄今為止,各種結構聯結模型主要通過貿易聯接完成的。雖然注意到不同國家產業結構相互間的關聯,但主要考慮產業結構演進的國際性波及由一國向另一國的單向傳導。因而仍是立足單一國家視角來考察各國產業結構間關聯。
二、立足全球視角研究當代產業結構的思考
歐美和日本的學者對產業結構的研究,包括近年對產業結構的國際性波及和關聯互動的探討,反映了學術界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推進產業結構理論研究的軌跡。但本文認為,這些研究都還沒有脫離原有的思維框架和傳統的視角。
首先,現有的產業結構研究對處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世界經濟的本質性、飛躍性的變化缺乏深刻的認識。這種本質性變化表現為全球經濟的“板塊結構”已成為可感知的一個個群體,形成以一定的大致毗鄰成片的地域范圍為基礎,既相區別又相聯系的一個個巨大的跨國經濟實體。因為,世界經濟的現實運行主體,在局部區域已是二元的,即民族國家經濟體和國際區域經濟體并存。整體上由原來倚重自然資源和制造業的國別型世界經濟正在向倚重信息資源和服務業的全球和區域型世界經濟過渡。這種本質性的變化源于國與國之間產業結構演進中相互聯接關系的演變。與歷史對比,聯接關系的變化不僅體現在聯接強度上大大增強和聯接形式的多樣化,還在于聯接拓撲結構的日趨復雜化。聯接關系的變化導致作為研究對象的邊界不斷擴張。因此,單純從國別視角的產業結構研究已不能完全適應現實經濟系統的時代特征,客觀上要求立足全球視角,從新的切入點來研究當代產業結構。
其次,目前產業結構理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仍沒脫離傳統經濟學中線性的、平面的思維方式。或是將世界產業結構大系統直接作為對象,從一開始就研究大系統內各次產業的變化及趨勢。由于缺少一個中間環節,因而無法將現實大系統作為一個多元、多層次、多側面、復雜的立體結構來深入地進行系統的理論研究;或是立足于單個國家層面,考察與周邊國家的結構互動關系,但通常將其他國家等同于環境處理,最終停留于淺層次的對策研究,缺少綜合性、系統性的理論研究和定量化分析。此外,部分研究成果雖已觸及到國與國產業結構間的聯接關系,采用各種定量分析技術進行驗證,但在缺乏系統的理論研究下往往集中于貿易聯接機制的分析。在現實中,除了貿易聯接機制外,國際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國際金融和經濟周期等作為聯接機制,各自通過錯綜復雜的渠道發生著各具特點的聯接作用。特別是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的聯接作用無論在深度上還是在廣度上均已超過貿易的聯接作用,成為各國產業結構相互關聯的核心驅動力量。因此,各國產業結構間多種形式的關聯渠道理應納入研究的視野。
我認為,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雖然一國產業結構的變動不僅與域內周邊國家的結構變動聯為一體、互動演進,而且也和域外各國的產業結構處于相互波及、互動演化中,但由于與全球化并行的區域化浪潮和世界經濟結構呈“板塊”狀格局等,各種聯接機制表現出明顯的區域內部化趨向,因而往往使處在同一區域的各國產業結構間存在著更為緊密的相互依存、互相聯接的關系。因此,立足全球視角,運用整體主義的系統研究方法,將國際區域產業結構作為研究對象和切入點,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產業結構理論研究的一個突破口。從該切入點入手,概括而言,在一般理論的研究框架上至少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1.國際區域產業結構的定義、特征和封閉條件假設下的理論與度量方法研究。確立新的切入點或對象后首先對其定義及特征作出界定,是研究的基礎。立足全球視角,國際區域產業結構可定義為:地域空間上相鄰或相近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民族國家產業結構體的集合。它既是一個整體性概念,也是一個集合概念,至少具有相對性或非完整性、開放性、自組織性和整體性這四大基本特征?,F實中的國際區域產業結構既是一個開放系統,又是全球產業結構大系統中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作為理論研究的起點,可運用抽象法暫且將其作為一個封閉系統來處理。通過構建封閉式的理論模型來研究國際區域內務國(地區)產業結構相互關聯成整體的成長及其內在運行機理。包括其整體性成長的實質、動因、機制和整體內部的矛盾性等。度量國際區域產業結構必須采用新的分析工具,目前,可用國際投入產出模型或計量經濟模型作為分析技術的出發點,但需在貿易聯接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其它重要聯接機制的度量方法和模型。
2.國際區域間產業結構的關聯機制分類及其動態變化研究?,F實中的全球產業結構大系統,是由各個國際區域產業結構子系統,通過多種形式的關聯渠道及其關聯機制,在相互波及、互相聯接中構成的。因此,理論研究需將國際區域產業結構由封閉系統轉向開放系統,對結構關聯機制分類及動態變化進行考察,這是立足全球視角的產業結構理論研究的關鍵。需要對各種聯接機制從國際區域間立體、多向幅射和多邊反饋角度,分門別類地研究其各自的聯接特點和傳導規律,這是結構關聯機制在空間上的變化。同時,全球產業結構大系統的復雜性往往表現為系統時刻處于動態變化之中,結構間關聯強度和關聯模式也同樣處于動態演變中,在一定的發展階段甚至出現跳躍式突變狀態,這是結構關聯機制在時間上的變化。此外,在現實中,由于形成產業結構間互動關系的聯接機制較多,因而渠道復雜,各種聯接機制交互作用,形成了非常復雜的機制體系。鑒于跨國公司在當代世界經濟中處于核心地位,因此在研究形成國際區域間結構互動關系的各種聯接機制及其相互關系時,需要對其加以充分的關注和深入的研究。
3.國際區域產業結構的分類及演化模式的比較研究。在全球產業結構大系統中,存在著各具特征的不同國際區域產業結構子系統,作為一個個相對的整體,需分類研究并揭示各自的演化模式。這里的演化模式是指,特定國際區域內各國產業結構在相互關聯中體現的整體演進的形式或表現出具有某種共性的演進方式。鑒于各區域產業結構整體演進方式的復雜性,可選擇若干典型國際區域(如東亞、北美和西歐),采用靜態和動態的具體分析方法,對某國際區域產業結構整體存在的穩定性特征和變動性特征及變動趨向作出細致的實證研究和理論概括。然后把靜態和動態分析分別得出的結論聯系起來,研究其相互關系,綜合歸納出不同國際區域產業結構體系各自相異的演化模式及其特征。
4.結構變動與當代國際分工發展研究。產業結構的變動往往與國際分工的發展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事實上,在世界產業結構大系統中,某國際區域內各國產業結構是在參與區域國際分工中才相互聯接形成整體性演進,各區域產業結構在整體性演進中表現出不同的演化模式,實際上反映了全球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各區域分工子體系也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當代全球國際分工體系并非是一個平面結構,而是一個多層次、多側面、交叉疊加的復雜的立體結構,需要對此作出系統、全面的研究。以往的產業結構研究由于沒有深入到全球產業結構大系統內部不同的層次和側面,因而相聯系的國際分工研究缺少系統性和綜合性。各種研究往往關注不同的側面,其成果可以解釋全球分工體系中的某一層次或側面,然而適用范圍不廣,自然也難以真正認識本國在全球分工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和準確位置。
5.產業政策相互作用機制和國際協調型產業政策研究。以往的產業政策一般以本國產業為對象,通常更多地考慮對本國結構調整及預期,而沒有顧及國外政府可能做出的反應與調整對本國產業結構運行和政策執行結果的反向影響。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產業結構的互聯、互動強化,直接導致了一國產業政策對內作用弱化,對外作用強化的質變,使產業政策以國際產業政策方式實施,其核心在于協調。事實上,當今某些國際區域經濟的整合程度已相當高,因而政策更由本國獨立制定,并以本國產業為主要對象,但其政策制定基礎和政策實施效果的地域空間范圍,已超出本國地理邊界,外延擴大到與本國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國際區域或周邊國家。目前,雖對制定國際產業政策進行了初步探討(齊東平,2000),但對各國產業政策相互作用機制還缺乏系統的理論研究。因此,需深入研究多國、特別是同區域內各國產業政策相互作用機制的特點、規律和動態博弈過程,以及全球化時代國際協調型產業政策的主要內容和實施方式。
以上從整體主義系統思想出發的五個方面的研究,相互間存在著邏輯聯系:國際區域產業結構的定義、特征和假設封閉條件下的理論與度量,是從新的切入點研究產業結構的出發點和基礎;結構關聯機制分類及動態變化理論構成了以全球化為視角的產業結構研究的延伸紐帶;區域結構分類及演化模式研究,則豐富了立足全球視角的產業結構理論體系框架的層次結構;結構變動與國際分工發展理論是產業結構理論研究的擴展、歸結點和通向應用分析的橋梁;產業政策相互作用機制和國際協調型產業政策研究將為經濟全球化時代的政策協調與合作提供理論依據和決策參考。深入展開這五個方面的研究,將有望構建一個適應經濟全球化時代的新的產業結構研究體系框架。
泛長三角區域的工業發展
泛長三角區域各省市的產業結構存在較大差異(見表1)。2000年來,泛長三角區域各省市的第一產業增加值占比呈逐年遞減態勢,體現了泛長三角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也為該區域工業的升級和聯動奠定了良好基礎。從第二產業發展現狀來看,泛長三角四省市風格各異。江蘇省和浙江省第二產業占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地位,兩省的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均居于50%以上。上海市近年來逐步從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2009年上海市的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下降到40%以下,但是上海市在大力發展服務經濟的同時,也提出了向先進制造業邁進的目標。相比之下,安徽省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較為落后。近年來,安徽省越來越重視第二產業的重要作用,大力發展工業,規劃開發各類工業園區及基地。2009年安徽省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4.88:48.77:36.35,出現了逐步優化的態勢。泛長三角各省市工業已具備優勢互補、產業協同的態勢。從就業結構而言,上海市的第二產業就業比重略有下降,從2000年的42.84%下降到2009年的37.4%,這與上海市第三產業就業人數迅速上升密切相關。江蘇、浙江和安徽三省的第二產業發展較快,推動了就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其中江蘇省第二產業就業人員逐漸取代第一產業的主導地位,2000年第一產業就業占比為42.22%,第二產業為29.71%;到了2009年第二產業就業占比則為44.77%,第一產業為19.77%,并且第二產業就業比重仍呈上升趨勢。浙江省的第二產業也逐漸成為就業結構中的支柱產業,就業人數穩步攀升,2000年第二產業的就業比重為30.87%;2009年為46.94%。安徽省近年的第二產業雖然獲得了較為顯著的發展,但第一產業就業人員仍占絕大多數,這是由于安徽省農業人口比重較大所導致的。安徽省第二產業就業比重已從2000年的15.78%上升至2009年的28.23%。可見,就整體而言,2000年以來泛長三角區域的第二產業增加值呈現平穩發展態勢。江蘇省和浙江省第二產業占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地位,上海市正向先進制造業努力,安徽省第二產業相對落后,但已經呈現出明顯優化的態勢。
泛長三角區域的工業結構
(一)工業結構區域工業結構關系是指區域內各地區工業之間相互聯系的緊密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對該區域經濟長遠發展的影響⑤。工業結構關系可以分為互補型關系和競爭型關系?;パa型的工業結構關系發生在產業結構存在差異的地區之間,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地區能夠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形成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互補機制;競爭型的工業結構關系則正好相反,通常是各地區由于產業結構趨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資金、人才、技術、資源等要素的需求也會趨同,從而形成激烈競爭的局面。本文采用相似系數⑥來分析滬蘇浙皖之間工業結構關系。相似系數的具體計算公式為:Sij=∑nk=1XikXjk/∑nk=1X2ik∑nk=1X2槡jk(1)公式(1)中,Xik為i地區k工業部門工業總產值/i地區各個工業部門工業總產值之和,Xjk為j地區k工業部門工業總產值/j地區各個工業部門工業總產值之和。本文選取滬蘇浙皖各個工業部門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來進行相似度的計算??紤]到數據的可得性以及行業的特性,計算32個規模以上工業行業,從而考察泛長三角各地區的工業結構關系。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的32個工業行業的總產值比重見表3。根據滬蘇浙皖32個工業行業的產值比重數據,計算各地區的相似系數矩陣,見表4。從表3可以看出,上海和江蘇的工業結構相似系數最高,為0.9031,浙江—江蘇次之,其次為安徽—浙江、安徽—江蘇;安徽和上海的工業結構相似系數最低,為0.6471,這兩個地區的工業互補性較高。根據工業結構相似系數的計算結果,總結出判別臨界區間,對這四個地區的工業結構關系進行判別,判別結果見表5。通過以上分析可見,泛長三角三省一市中上海和江蘇存在較為顯著的產業同構現象,地區主導產業都是以電子通信、化工、裝備制造等為主;江蘇和浙江的工業競爭不是十分激烈;上海和浙江、安徽和浙江、安徽和江蘇之間的相似系數不是很高,存在一定的互補關系,在某些領域合作潛力較大;上海和安徽的相似系數較低,屬于強互補型,工業結構存在較大差異,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二)工業結構發展趨勢利用2005年滬蘇浙皖32個工業行業的總產值進行計算,得出該年的相似系數矩陣,通過對相似系數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找出各地區之間工業結構關系的發展趨勢。見表6。將2005年和2009年的工業結構相似系數矩陣進行比較,呈現明顯變化的是上?!憬南嗨葡禂担瑥?005年的0.6554升至2009年0.7005,工業結構關系從強互補型轉變為一般互補型。出現上升的還有江蘇—浙江,說明這兩個地區的工業結構在近年來出現趨同現象。另外,江蘇—安徽、浙江—安徽的相似系數出現上升,說明安徽與蘇浙兩省的互補關系已逐漸減弱。下降的則為安徽—上海、江蘇—上海,說明安徽和上海在工業結構上的互補態勢正日益增強,而江蘇和上海仍保持在強競爭型的局面,但競爭激烈程度稍有減弱。
泛長三角區域的工業集聚
在中小學語文銜接性視野中研究大學語文,是認識其本質的需要,大學語文與其他階段語文教育不同,在強調基礎內容教育的同時,還要注重延續。人文方面,大學語文教育針對的對象不同,應在中小語文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主要發揮語文人文教育的作用,并結合當代社會發展趨勢,為我國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要針對各階段學生的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布置教學任務等。大學對人文要求更高,內容也相對較豐富,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教師需要避免重復中學內容,這樣才不會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且能夠與時代要求相符合,人文性在不同階段的語文教育具有不同的特點。大學語文教學目標必須要提高學生對語言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在重視傳承我國優秀文化的同時,也需要注重對語文技能的培訓,大學語文教育應在中小學基礎上提高,否則大學生會出現大學語文已經學過,不需要重復學習的理解誤區。專業不同也會對語文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中醫專業強調對語文中文言文部分的學習。要針對專業的需要,改變語文教育的側重點,提高學生的技能,如果停留在中學階段,就會失去語文教育的工具性??偠灾?,中學語文教育的結束并不代表真正結束,僅代表階段性結束。因此,從語文教育的各個環節入手,進一步提高,例如:從教材、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銜接,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母語發展。
2銜接性視野下的大學語文教育
針對銜接性視野下對大學語文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強調其思維的變化。首先,深入探索大學以及中小學語文之間的聯系,為大學語文教育確定目標。其次,在進行人文精神滲透時,需要區別大學與中小學階段的特點,尋求獨特性。這種大學語文思維能夠將大學以及中小學語文教育連接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并參照新課程改革要求,建立大學語文學科體系。第一,要確定各階段語文教育的目標和任務,針對傳承文化方面,確定各階段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作用以及對語文技能的提升。除此之外,研究分析大學語文與其他大學人文選修課的區別。如:語文與國學的區別等,以此來確定大學語文的學科定位。第二,從教學各個環節入手研究各階段語文教育的區別和共同點,通過案例分析,尋找規律,明確各階段的教學目的。由于學生處于不同階段,對語文的理解會呈現遞進的趨勢。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注意教學手段要與學生年齡特征相符,教材內容也要逐漸深入。第三,由于學生在各個年齡段特點不同,對文章的選段要注意,同樣一部著作,對大、中、小階段的選段要區分開,著作作為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想要傳達的意義是有區別的。
3結論
一、文秘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工學結合培養的優勢
文秘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秘書專業人才,對于職業道德素養的培育是雙方共同的責任。在工學結合模式下,文秘專業職業道德教育能夠充分調動校企雙方職業道德資源,幫助學生獲得職業道德理論知識,并在真實的實訓環境中體會職業道德情感、行為、意志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其主要的優勢在于:
(一)為文秘專業學生提供了真實的職業道德環境。在工學結合的過程中,學生在企業生產的真實環境、企業管理的規范環境、企業文化的人文環境、人際交往的社會環境聚焦,按照實際的生產項目、工藝、規范、操作要求等制造產品,經歷從學生向職業人和社會人的轉換。對于文秘專業職業道德而言,相較于單一學校培養環境,雖然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模擬秘書職場環境,學生也可以在文秘專業校園文化活動中構建擬態職稱環境,但職業道德作為從業者的道德要求,離開真實的職業環境,相關的職業道德訴求,是否能夠真正落實,并切實對文秘專業學生產生觸動,使其有更為真切的體驗,無法得到有效的檢驗。
(二)為文秘專業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職業道德要求。單一的學校教學環境中,文秘專業職業道德課程對于學生職業道德的要求,主要體現在道德知識理論方面,強調通過相關的課程測試,讓學生掌握秘書職業道德要求。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下,文秘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將學生置于真實的秘書職場環境中,其相關的職業道德要求更為明確,同時更有配套獎勵與懲罰措施作為道德要求得以貫徹的保障。學生可以通過識記的方式掌握單一的學校職業道德知識理論,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對于文秘職業道德要求的認知,要貫徹落實到具體的職業活動中,在實踐中認識到職業道德的價值與意義。
(三)為文秘專業學生樹立了優秀的職業道德榜樣。道德教育中,典型榜樣所發揮的作用,能夠較好地讓從業者認識到道德作用。學校教育中,文秘專業教師也會結合視頻、文字等方式,以案例的形式,依據榜樣教育理論,對文秘專業學生開展職業道德榜樣教育。但是,這種課堂教育中的榜樣是否與實際工作的道德要求相符合,職業道德榜樣又是如何克服道德困惑遵守道德規范的,這些問題都會造成教育學習困惑。而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可以在行業崗位實踐中,切實對照秘書崗位上優秀職業道德榜樣,真實感受榜樣的力量,并進而向榜樣看齊,向典型學習,提升自我職業道德素養。
二、文秘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工學結合培養的問題
依托工學結合模式培養文秘專業學生職業道德,不是簡單地套用模式,而是應該將更適合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工學結合模式改造為適應于學生職業道德培育的模式。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從文秘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來看,當前應用工學結合模式培養學生職業道德,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一)校企雙方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不夠。在文秘等專業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過程中,校企雙方對于人才培養的偏重點主要是人才的應用性職業技能的培養,較少涉及人才的職業道德。文秘專業在與企業合作聯合培養人才中,這類傾向表現更為明顯,一些企業側重于秘書人才的寫作能力培養,或者是人才的辦公自動化設備應用能力訓練,而忽視了對人才職業道德的培育,不少單位認為因為有著較為完善的秘書崗位工作制度,通過制度約束,文秘專業人才在向秘書崗位職員轉變過程中,其職業道德會有相應的保障;而文秘專業教師也認為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內容較為空泛,教學效果不能得到檢驗,也就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學生職業道德教育。
(二)教師自身的秘書職業道德教育素養不足。不論是哪一種內容的教育,教師都是教學的主導力量。對于文秘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而言,從學校方面分析,大部分文秘專業教師由中文專業等相關專業畢業后,直接轉變專業教師,期間教師自身缺乏對秘書工作從業經驗,更談不上對秘書工作專業道德有著更深刻的體會與認識,教學也只能是從理論到理論,與實踐脫節;從企業層面來看,工學結合模式引入的秘書崗位兼職教師,雖然具有較強的秘書工作經驗,并對秘書職業道德有著深刻的體會與認知,但是,秘書崗位兼職教師不熟悉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不能有效地將相關職業道德經驗傳授給學生。
(三)道德教育反饋評價機制與工學結合模式不符。文秘專業雖然采用的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具體到職業道德教育中,其教學的相關設計與完成,與職業技能教育的反饋評價機制有所不同,不是由企業充當評價主體,而是由學校教師負責道德教育主要評價工作;不是采用過程模式評價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養成情況,而是采用結果模式,以相關職業道德知識理論測試,作為評價標準。由此可見,文秘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反饋評價機制存在與工學結合模式不符的情況,并最終導致了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出現空洞化,且情況日益嚴重。
三、文秘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工學結合培養的措施
按照工學結合模式培養文秘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應該充分利用工學結合模式帶來的道德教育優勢,以當前工學結合模式下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為導向,基于提升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目標,提出有針對性的改善措施。
(一)以秘書崗位職業道德規范重構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內容體系。當前,文秘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內容體系,是按照文秘職業道德內容的內在邏輯,進行設置編排的,雖然在職業道德涉及的不同內容層面上,顯得較為規范,但實質上與秘書職業道德操作規范之間,存在明顯的割裂情況,不能完整反映秘書職業工作操作流程中所應該遵守的職業道德。因此,工學結合模式下文秘專業職業道德教育,應該以秘書崗位工作流程中具體涉及的職業道德規范為主線,重新建構職業道德教育內容,以使得學生能夠更為清晰地認識到不同的工作流程與步驟,成立對應的職業道德要求。
(二)應用文秘職業道德典型案例詳解文秘職業道德規范。舉案說法,是職業道德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工學結合模式下,校企雙方應該基于文秘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內容,聯合搜集、分析、整理文秘職業道德典型案例,具體而言,學校教師應該根據文秘工作流程與步驟,從理論上梳理相應的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行業秘書作為文秘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主體之一,要提供與理論相對應的典型案例方式,參與到職業道德教育中去。在案例的性質方面,既可以是正面的案例,也可以負面案例;在案例的形式方面,既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視頻的。
工作了一段時間是否有什么收獲跟感悟呢?作為一名職場中人,一定要養成寫工作總結的好習慣。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工作總結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工作總結范文120__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自20__年10月啟動到20__年6月順利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為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畢設相關管理制度和工作環節監控,現對20__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啟動階段
20__年10月25日,教務處制發了《關于20__年畢業教學實踐工作安排的通知》,標志著2014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正式啟動。要求各專業本學期內完成選題和開題工作,規定畢業論文(設計)時間不少于9周。同時,文件對畢業實踐環節從前期準備、過程管理到成績評定都提出了要求。
20__年11月22日前,各二級學院將20__屆各專業畢業實踐教學工作安排交至教務處備查。
實踐教學科對2012年7月編印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指導手冊》重新進行了修訂,并發到每位指導教師手中。
上述文件的制發,進一步明確了畢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方向,規范了管理環節,保證了工作質量,為畢設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選題、開題階段
各學院成立了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領導小組,并對選題、擬題和審題、開題、論文寫作指導等工作環節提出具體要求。
選題、開題環節12個專業都能按照規范要求嚴格審查,并做到一人一題,來自社會生產一線的應用性選題比例較往年明顯增加。每個學生都下達了任務書,完成了開題報告,國際學院、人文學院還組織了開題答辯。
(三)前期指導檢查階段
寒假期間,各專業本科畢業生在教師指導下按照任務書要求,收集畢業論文(設計)所需的相關資料,構思整體框架,開始畢業論文(設計)的初稿撰寫工作。指導教師按照學校的要求,采取當面指導、電話、網絡等多種方式,定期和學生聯系,指導論文寫作。
(四)中期指導檢查和整改階段
20__年3月21日,教務處下發《關于開展2014年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中期檢查的通知》,并于3月24日至3月30日組織開展了中期檢查。
本次檢查的重點是工作進度、論文質量和教師指導情況。同時,也是對學生前期調研、論文(設計)完成過程、進度、工作態度的綜合評價。檢查分二級學院自查和學校專家組抽查兩個階段。自查階段,各分院從20__屆本科畢設是否做到一人一題,指導教師的資格和指導學生人數是否達到學校要求,工作進度和質量是否實現任務書目標等方面進行全面檢查,指導教師要為每為學生的工作態度和論文完成質量評價打分,學院對整體工作進行總結。抽查階段,學校組成文科和工科兩個專家檢查組,10為專家采取查閱資料、與學生座談、聽取匯報和質詢等形式,對分院的畢設工作給予綜合評價。
從檢查結果看,20__屆12個本科專業均能按照學校的整體安排,嚴格有序地開展工作。據統計,全校20__屆本科畢業生共1328人,1266人按時完成初稿,延遲完成62人。總體優良率為79.5%。中期檢查通過1178人,占學生總數的89%。87.9%的學生態度認真或較認真。
7個工科專業畢業設計在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中完成比例均大于50%的合格標準,文科、經管類專業中工業工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達標,財務管理、漢語言文學和英語專業整改后能基本達到要求。
專家組從指導工作、學生狀況、教學管理、資料留存等4個一級指標及9個二級指標,對各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給出了量化的總體評價。同時,針對性的指出了各專業的成績和存在問題,提出了整改要求。五月下旬,校評建辦聯合教務處、教學督導團及二級學院教學副院長開展了全校教學資料“四查”,其中本屆畢業論文(設計)為重點檢查內容。學校教學副院長還組織召開會議,把檢查出的問題當面向二級學院反饋,并要求限期整改。
(五)論文答辯階段
20__年4月30日,教務處下發《關于2014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工作的通知》,本屆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工作于本學期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進行。
各院成立由專業負責人、骨干教師組成答辯工作小組,負責評閱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審定學生答辯資格,統一答辯要求和評分標準,審核答辯成績等項工作。
5月19-25日,各學院集中組織學生論文答辯。教務處對各個專業的答辯開展情況逐一進行了檢查,并就發現的問題現場提出意見和整改建議。
(六)論文抽檢
為端正學風、規范學術行為,保證畢業論文(設計)的原創性,學校對本屆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每位學生在簽訂任務書時都同時簽署了獨立完成論文(設計)的誠信聲明。成稿前,教務處要求學生統一利用維普通達系統對自己的論文(設計)進行復寫率檢測,并根據比對結果進行整改,規定學生最終提交的論文(設計)復寫率不得高于30%,優秀論文不得高于20%。
(七)評優選優階段
5月8日,教務處制發了《西安思源學院優秀畢業論文(設計)優秀指導教師評選辦法(試行)》,進一步明確了優秀論文(設計)和指導教師評選工作的組織管理、評選獎勵辦法以及理工類和文史經管類優秀論文(設計)的評選標準。
經二級學院評選,有88篇論文(設計)被推薦參評校級優秀。這些論文經教務處審核,并組織專家進行二次評審,最終2014屆12個本科專業共評選出優秀畢業論文(設計)76篇,推選出優秀論文指導教師40名。經校專家組評審后,將正式頒發文件給予表彰和獎勵。
(八)資料歸檔階段
目前,20__年畢設工作已基本順利完成,為做好畢業論文(設計)各項留存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5月24日,教務處下發了《關于20__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資料歸檔工作的通知》,并提供專門的檔案袋,要求學生論文(設計)資料統一按照10項內容和順序歸檔保存。要求二級學院按照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2個教學環節收集整理歸檔資料。
二、畢設工作中發現和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層面
1、學生知識面窄,專業基礎理論欠扎實,缺乏論文寫作的專門訓練,造成論文完全是策劃或材料堆積,缺少實證研究;
2、由于學校對本屆學生論文的格式提出了統一嚴格要求,并反復強調檢查,使論文格式規范化程度整體上大為改觀。
但少數學生仍存在格式不規范,摘要寫作質量不高等問題;
3、學生論文研究課題的獨創性不夠,有的設計性課題過于簡單,只覆蓋1-2門課程的內容,學生在畢設中得不到全面的訓練和提高,不能起到檢驗學業水平的作用。
學生尤其是文史類學生論文在實習、實驗、實訓和社會調查中完成的比例有待進一步提高。
4、近一半的應屆畢業生由于提前找到了工作,有的已正式上班,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保質保量完成畢設工作。
極個別學生對畢設工作采取消極的態度,土木工程、建筑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各有一名學生因為沒有及時提交論文(設計),成績不及格。
(二)教師層面
1、部分青年教師沒有指導畢設的經驗,個別教師不能勝任指導過程所有知識內容的要求,需要別的老師協助完成。
2、外聘教師大多年事已高,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與學生交流、討論,指導學生完成畢設;
部分專業幾次更換指導教師,由于每個教師的指導思路和方法不盡相同,造成學生長時間適應不了,因而影響了論文的進度和質量。
(三)二級學院層面
1、機電學院在畢設寫作階段對學生監督檢查不嚴,嚴重影響了答辯進度。
2、交通運輸專業提供給學生的選題中,分析類課題占50%多,設計類課題不到50%。
學生論文內容敘述性文字多,專業知識含量和綜合技能的展示不足。
3、檢查發現,個別學院過程資料不完整,或表格填寫信息不統一,準確性不高。
(四)學校層面
1、大四學生沒有固定的自習教室,到圖書館作畢業論文(設計)時間有限,建議學校能給應屆畢業生提供專門作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室、場所。
2、電信、機電、能源等學院都有部分學生結合畢業論文(設計),制做出實物成果,但學生和二級學院都缺少購買零部件的經費,建議學校能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
三、改進意見和建議
讓學生到企業、工廠進行畢業實習,在實踐中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是教育部合格評估的一項要求,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的橋梁??偨Y20__屆本科畢設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在過程管理和論文寫作形式的規范化方面已日趨完善,指導教師資格和工作量要求也基本達到,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如何將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兩個環節緊密結合起來,使更多的課題來自于企業生產一線,解決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更多的學生在實習、實驗、實訓和社會調查中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設計),真正作到“真刀真槍”、“真題真作”。
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工作總結范文2好久沒有在這樣深沉的仲夏夜打開封存已久的思緒,記錄一點什么。之前班長已經寫過提前的期末總結,于是取了一個題目是提前的期末總結2,不用費腦子。去除雜七雜八的事情,感覺這個學期一共干了三件事情,也可以用三個身份來表達: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班主任、任課教師,篇幅有限,今天先寫畢業論文。
我以前一直認為教育的意義是讓人找到自己(如《無聲告白》里面寫的,我們終其一生就是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包括我自己被帶完畢業論文和我自己帶完第一屆畢業論文,我覺得教育的意義還有一層是讓人發現更多的可能性,其實這個跟前面那點是有一點交集在里面的。當你去嘗試,去發現更多的可能性的時候,你才能更好地找到你自己。畢業論文一共帶了八個學生,雖然只有短短幾個月的接觸,但是每個人的特點還是特別鮮明的,為了保護個人隱私,僅用姓來代表。題外話,我覺得我的效率特別低,寒假的時候他們的翻譯基本上每篇翻譯批注在300條以上,一個寒假就改了8篇翻譯,還感覺自己每天都很忙,雖然這個比我自己翻譯一遍還要慢,但是他們按我的要求改完以后,我覺得很舒服。
江同學屬于那種全才型的,之前也讓她寫過大學四年的總結,一開始是覺得她簽的單位不錯,后來才知道她是學生會主席,再后來才知道一個很有名的創業項目一開始的時候是從她們開始的,作為一個多年混跡于土木類院校的人,如果女生能做到學生會主席一定是個人能力超強的。我覺得她很能平衡時間,把各種事情都安排好,畢竟在這樣的實習強度下還能夠按進度完成畢業論文,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肯定也是容易累著自己的那種人,如果是第二天要交的東西,我早上收文件的時候是凌晨三點發的是很正常的,最后也是特別執著地希望能把論到最后,但是人生總是因為有那么一些遺憾才完美的。臨別贈言:保護好肩膀、腰和眼睛,注意鍛煉和休息,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最終是精力旺盛而且身體健康的人的。
宋同學之前也有讓她寫大學四年的總結,因為畢業論文給了一個我自己也沒有做過的模型,然后她自己搗騰出來了,所以我覺得她一定是屬于那種特別有方法的人,才萌生讓她寫點東西的念頭。她是屬于那種有能力也有脾氣的人,如果我有說得不對的地方,她會直接指出來,我覺得正是對自己所研究的問題有清楚地認識和見解,所以才能很有底氣地指出別人不對的地方,但是這樣帶有自己思考的學生,太少,我覺得這才是所謂的個性。臨別贈言:學習能力一定是你的財富,但是以后做事情要事先安排周到,事先告知,個性和禮貌之間是不矛盾的。
高同學,是被我逼著把論文改到我覺得滿意的,比較好的可能是態度,但是存在這個學校所有學生的共性,在思考上的惰性超乎我的想象,每次遇到一個問題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而是來問老師,經歷這件事情以后,我發現老師真正喜歡的學生不是問問題的學生,而是會問問題的學生,多了一個字,但是完全是兩個境界。在我一直“不會”的情況下,最后高同學總算是自己把模型和解釋原理全部搞清楚了。所以,我覺得沒有做不到的事情,都是沒到份上的人,當你不得不做,沒得選的時候,不會的東西其實都會了。就像我以前學了好久都沒學會小毛驢,后來有一天來了三個快遞,家里一個人都沒有,只有一輛小毛驢,然后就學會了。臨別贈言:保持良好態度的同時戒驕戒躁,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唐同學,其實那些不是中規中矩的學生多年以后想來應該會是比較有意思的人。上周回家,我嫂子說,“她帶的一個班有幾個學生真的好,別人都在那里吵吵鬧鬧,那幾個學生永遠都是自顧自地學習,但是遺憾的是,我能預感到,他們以后絕對不會回來看我的”。他是那種不按常理出牌的人,雖然可能會給老師惹一堆麻煩,但是內心是那種特別澄澈的人。公務員考試沒考上加遇到了一點小波折,整個人就直接頹廢了,還好在我醍醐灌頂地“畢不了業”的口頭禪中幡然醒悟。Word用得真的不咋地,我說他的時候,他說他以后不干這行,用不上,雖然我無力反駁,只能說技多不壓身了。他說他以前初中物理有段時間考得特別好,因為他成績太差,他媽去花更多的錢找物理老師給他補課,老師都不太情愿,覺得很受打擊,然后奮發圖強,有一次就考得很好,然后物理老師覺得他天資聰慧,故而刮目相看。我問為什么最后沒有保持,他說遇到了一個不鼓勵學生的老師,他不喜歡。我說,我也沒有鼓勵你啊,你也很討厭我么。他說,因為見的次數不多,稱不上討厭或者不討厭,那是因為你才當老師,還沒有變成老油條,所以你才會這樣。那種理解瞬間真的有被暖到,但是我個人觀點覺得鼓勵式教育有其適用范圍和局限性。臨別贈言:善良是你的通行證,但是做事要避免沖動、多思考,哥們義氣這種東西,要有個度,總之要保護好自己。
盧同學,其實就帶畢業論文來說,我特別喜歡那種有“強迫癥”的人,盧同學就是屬于這種,因為技術路線圖用word都已經畫得很完美了,所以完全放棄讓他用Visio出圖的想法,他的圖就是整個組的模板?!皬娖劝Y”使得他把所有的圖表調得幾乎完美,恰當地指出了給的模板里面格式不夠美觀的地方。我實在想不明白,一個對自己這么有要求的人為什么還有科目掛了沒過的,我聯系了一下他跟我講的,我覺得估計跟宅有關系,其實,我覺得在大學里面,宅在寢室真的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他說會在寢室看斗魚直播什么的,以我有限的了解,以及我之前做的班級成績分析,希望寢室氛圍不好的同學遠離室友,真心,我不是來破壞你們友誼的,但是我希望友誼是帶來精神的成長,而不只是體重的增長和眼鏡度數的增長。臨別贈言:保持自己的完美主義,嚴格要求自己,reality is true。
沈同學,也是給了一個我自己也沒做過的東西,讓他自己去倒騰地,最后倒騰出來得也還不錯,就是這個東西感覺好倒騰一點,學習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印象中,態度很好,話有點少,所以我能寫下來的東西也有點少,以后還是要跟人多交流一點。臨別贈言:保持現有的良好態度和學習能力,人生就跟大學四年最后畢業一樣,每個階段都是有任務的,要按時完成各個階段的任務。
周同學,我覺得他是屬于那種有點萌的,每次都會喝飲料,而且屬于典型地看瓶子和飲料的人,那些飲料瓶都很有意思。我第一次見到他的重修課表的時候有點嚇人,比大一的課表還滿,課都排到晚上九十節了,他說他大一的時候一門課都沒掛科,都是大二開始掛科的。我一直試圖跟大一的講掛科這件事情可能造成的后果,希望他們能理解我這個老年人的苦口婆心,不要等到撞到南墻的時候才發現為時已晚。他說他靠打游戲賺零花錢,就跟我們班有學生打工賺零花錢但是在上課的時候睡覺,既然賺的零花錢還不夠重修費,干嘛不好好學習,學好了還可以有獎學金啊,這么簡單的數學道理為什么看不明白。也希望大家遠離手機和電腦游戲,畢竟你沒有競技的水平。他是屬于那種態度特別特別特別好,而且如果有什么事情都是會提前講,沒來也會提前說明原因以及后面補上的時間,我覺得能力是可以培養的,但是禮貌是從小培養起來的。臨別贈言:兄弟,逆襲啊!爭取在接下來的半年順利畢業!
史同學,感覺遇到這種人,每次都能互懟起來,在我把“不能畢業”作為口頭禪以后,有一天他跟我說,老師,我們要用網絡用語,你就說我們要涼了,不能畢業聽著扎心。來問我要桃子,到時候趕不趕得上純屬緣分。說要給我敬酒,我說下次去中心街的時候多請我吃幾個羊蹄就好了。竟然公務員的筆試過了,出乎我的意料,說明,并不是學不好,只是有所有學生的通病,懶的。最后也是在我的百般挑剔中順利地把自己的東西做完寫完了,從一開始的不能看到最后的像那么回事。我覺得真的不是做不到,只是愿不愿意做的問題。有個經常不來上課的學生說為什么吃得起生活的苦但是吃不起學習的苦呢,因為生活的苦會自己找上門來,但是學習的苦不會,其實也會的,比如你快畢業的時候,這種難受就會席卷而來。臨別贈言:希望以后的每一天都是熱的,別涼了。
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工作總結范文320__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自20__年10月啟動到20__年6月順利完成,取得了必須的成果,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為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畢設相關管理制度和工作環節監控,現對20__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開展狀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狀況
(一)啟動階段
20__年10月25日,教務處制發了《關于20__年畢業教學實踐工作安排的通知》,標志著20__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正式啟動。要求各專業本學期內完成選題和開題工作,規定畢業論文(設計)時間不少于9周。同時,文件對畢業實踐環節從前期準備、過程管理到成績評定都提出了要求。
20__年11月22日前,各二級學院將20__屆各專業畢業實踐教學工作安排交至教務處備查。
實踐教學科對20__年7月編印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指導手冊》重新進行了修訂,并發到每位指導教師手中。
上述文件的制發,進一步明確了畢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方向,規范了管理環節,保證了工作質量,為畢設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選題、開題階段
各學院成立了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領導小組,并對選題、擬題和審題、開題、論文寫作指導等工作環節提出具體要求。
選題、開題環節__個專業都能按照規范要求嚴格審查,并做到一人一題,來自社會生產一線的應用性選題比例較往年明顯增加。每個學生都下達了任務書,完成了開題報告,國際學院、人文學院還組織了開題答辯。
(三)前期指導檢查階段
寒假期間,各專業本科畢業生在教師指導下按照任務書要求,收集畢業論文(設計)所需的相關資料,構思整體框架,開始畢業論文(設計)的初稿撰寫工作。指導教師按照學校的要求,采取當面指導、電話、網絡等多種方式,定期和學生聯系,指導論文寫作。
(四)中期指導檢查和整改階段
20__年3月21日,教務處下發《關于開展20__年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中期檢查的通知》,并于3月24日至3月30日組織開展了中期檢查。
本次檢查的重點是工作進度、論文質量和教師指導狀況。同時,也是對學生前期調研、論文(設計)完成過程、進度、工作態度的綜合評價。檢查分二級學院自查和學校專家組抽查兩個階段。自查階段,各分院從20__屆本科畢設是否做到一人一題,指導教師的資格和指導學生人數是否到達學校要求,工作進度和質量是否實現任務書目標等方面進行全面檢查,指導教師要為每為學生的工作態度和論文完成質量評價打分,學院對整體工作進行總結。抽查階段,學校組成文科和工科兩個專家檢查組,10為專家采取查閱資料、與學生座談、聽取匯報和質詢等形式,對分院的畢設工作給予綜合評價。
從檢查結果看,20__屆__個本科專業均能按照學校的整體安排,嚴格有序地開展工作。據統計,全校20__屆本科畢業生共__28人,__66人按時完成初稿,延遲完成62人??傮w優良率為79。5%。中期檢查透過1178人,占學生總數的89%。87。9%的學生態度認真或較認真。
7個工科專業畢業設計在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中完成比例均大于50%的合格標準,文科、經管類專業中工業工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達標,財務管理、漢語言文學和英語專業整改后能基本到達要求。
專家組從指導工作、學生狀況、教學管理、資料留存等4個一級指標及9個二級指標,對各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給出了量化的總體評價。同時,針對性的指出了各專業的成績和存在問題,提出了整改要求。五月下旬,校評建辦聯合教務處、教學督導團及二級學院教學副院長開展了全校教學資料“四查”,其中本屆畢業論文(設計)為重點檢查資料。學校教學副院長還組織召開會議,把檢查出的問題當面向二級學院反饋,并要求限期整改。
(五)論文答辯階段
20__年4月30日,教務處下發《關于20__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工作的通知》,本屆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工作于本學期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進行。
各院成立由專業負責人、骨干教師組成答辯工作小組,負責評閱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審定學生答辯資格,統一答辯要求和評分標準,審核答辯成績等項工作。
5月19—25日,各學院集中組織學生論文答辯。教務處對各個專業的答辯開展狀況逐一進行了檢查,并就發現的問題現場提出意見和整改推薦。
(六)論文抽檢
為端正學風、規范學術行為,保證畢業論文(設計)的原創性,學校對本屆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每位學生在簽訂任務書時都同時簽署了獨立完成論文(設計)的誠信聲明。成稿前,教務處要求學生統一利用維普通達系統對自己的論文(設計)進行復寫率檢測,并根據比對結果進行整改,規定學生最終提交的論文(設計)復寫率不得高于30%,優秀論文不得高于20%。
(七)評優選優階段
5月8日,教務處制發了《西安思源學院優秀畢業論文(設計)優秀指導教師評選辦法(試行)》,進一步明確了優秀論文(設計)和指導教師評選工作的組織管理、評選獎勵辦法以及理工類和文史經管類優秀論文(設計)的評選標準。
經二級學院評選,有88篇論文(設計)被推薦參評校級優秀。這些論文經教務處審核,并組織專家進行二次評審,最終20__屆__個本科專業共評選出優秀畢業論文(設計)76篇,推選出優秀論文指導教師40名。經校專家組評審后,將正式頒發文件給予表彰和獎勵。
(八)資料歸檔階段
目前,20__年畢設工作已基本順利完成,為做好畢業論文(設計)各項留存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5月24日,教務處下發了《關于20__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資料歸檔工作的通知》,并帶給專門的檔案袋,要求學生論文(設計)資料統一按照10項資料和順序歸檔保存。要求二級學院按照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2個教學環節收集整理歸檔資料。
二、畢設工作中發現和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層面
1、學生知識面窄,專業基礎理論欠扎實,缺乏論文寫作的專門訓練,造成論文完全是策劃或材料堆積,缺少實證研究;
2、由于學校對本屆學生論文的格式提出了統一嚴格要求,并反復強調檢查,使論文格式規范化程度整體上大為改觀。
但少數學生仍存在格式不規范,摘要寫作質量不高等問題;
3、學生論文研究課題的獨創性不夠,有的設計性課題過于簡單,只覆蓋1—2門課程的資料,學生在畢設中得不到全面的訓練和提高,不能起到檢驗學業水平的作用。
學生尤其是文史類學生論文在實習、實驗、實訓和社會調查中完成的比例有待進一步提高。
4、近一半的應屆畢業生由于提前找到了工作,有的已正式上班,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保質保量完成畢設工作。
極個別學生對畢設工作采取消極的態度,土木工程、建筑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各有一名學生因為沒有及時提交論文(設計),成績不及格。
(二)教師層面
1、部分青年教師沒有指導畢設的經驗,個別教師不能勝任指導過程所有知識資料的要求,需要別的老師協助完成。
2、外聘教師大多年事已高,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與學生交流、討論,指導學生完成畢設;
部分專業幾次更換指導教師,由于每個教師的指導思路和方法不盡相同,造成學生長時間適應不了,因而影響了論文的進度和質量。
(三)二級學院層面
1、機電學院在畢設寫作階段對學生監督檢查不嚴,嚴重影響了答辯進度。
2、交通運輸專業帶給給學生的選題中,分析類課題占50%多,設計類課題不到50%。
學生論文資料敘述性文字多,專業知識含量和綜合技能的展示不足。
3、檢查發現,個別學院過程資料不完整,或表格填寫信息不統一,準確性不高。
(四)學校層面
1、大四學生沒有固定的自習教室,到圖書館作畢業論文(設計)時間有限,推薦學校能給應屆畢業生帶給專門作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室、場所。
2、電信、機電、能源等學院都有部分學生結合畢業論文(設計),制做出實物成果,但學生和二級學院都缺少購買零部件的經費,推薦學校能帶給必須的經費支持。
三、改善意見和推薦
讓學生到企業、工廠進行畢業實習,在實踐中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是教育部合格評估的一項要求,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的橋梁。總結20__屆本科畢設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在過程管理和論文寫作形式的規范化方面已日趨完善,指導教師資格和工作量要求也基本到達,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如何將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兩個環節緊密結合起來,使更多的課題來自于企業生產一線,解決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更多的學生在實習、實驗、實訓和社會調查中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設計),真正作到“真刀真槍”、“真題真作”。
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工作總結范文420__年7月6日~9日,在教育發展研究與評估中心的組織和指導下,評估專家組對20__屆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20個本科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進行了評估,其中普查了20個本科專業中的20個班畢業論文(設計),從20個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中選取__0份進行了精評,并按評價表要求在詳細審閱的基礎上進行了評價打分,同時對20個本科專業進行了總體評價。在評估組全體專家組成員的辛勤工作與共同努力下,順利完成了評估的工作?,F將評估工作組的工作總結于后,請學校領導審閱指正。
一、基本評價
1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方面
(1)選題質量:基本做到了一人一題,選題貼合專業培養目標要求,能體現綜合訓練基本要求,題目難易度基本適中,題目工作量基本飽滿,選題具有必須的理論好處或實際價值;
(2)潛力水平:查閱文獻資料潛力一般,綜合運用知識潛力尚可,研究方案基本合理、研究方法實用,研究手段能滿足要求。但外文應用潛力整體較差。
(3)成果質量:文題相符性好,成果的具有必須的實際價值。但整體寫作水平不高,寫作普遍不夠規范,論文類篇幅不大。設計類篇幅較大,圖紙較豐富。
(4)評閱與答辯狀況:指導教師評語、評閱人評閱意見、答辯小組評語齊全,有論文答辯記錄。但各評語普遍不夠全面,沒有指出缺點或存在非問題。
(5)成績考核分布:論文(設計)成績分布狀況基本合理,優秀(90分以上)能控制在__%以下,但個別專業優良率過高(高達92%)。
2畢業論文(論文)管理方面
畢業論文(設計)有關的材料如選題表、任務書、開題報告、答辯記錄、考核表等都比較齊全。但個別專業沒有外文資料翻譯。
二、存在問題
1畢業論文(設計說明書)撰寫方面存在的問題。
論文(設計)整體寫作水平不高,尤其是首屆畢業生的專業。主要表此刻:
(1)論文(設計)的摘要和結論不夠明晰,結論大多羅嗦,不簡明扼要,未能反映研究(設計)的結果,關鍵詞欠準確;
(2)英文摘要語法錯誤多,語句不通順。有的甚至連英文題目也不準確;
(3)論文(設計)的圖、表規范性較差,有的無表題或圖題,圖表編號混亂,圖表的引出沒有說明,即沒有做到“有圖見圖,有表見表”的要求。圖與表中所列的項目排列不科學,表、圖的數據引用不科學,反映的信息不明確。
(4)參考文獻不規范。文中參考文獻標注位置不當,有的直接標注在章節的標題上,部分論文(設計)參考文獻標注沒有按順序編排,參考文獻標識不夠規范,部分論文尤其是綜述性論文的參考文獻數目偏少。
(5)部分學生設計的圖紙不規范,連簽名欄目都沒有。
(6)部分論文(設計)的工作量不夠飽滿,部分論文篇幅略為單薄。
(7)少數論文(設計)文題不夠相符,存在文的資料與題目不匹配。
2畢業論文(設計)組織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指導教師意見、評閱人意見、小組答辯意見較雷同,甚至有的指導教師與評閱人盡管人員不同,但書寫字跡及簽名字跡一樣。評價不到位,評價過高,沒有指出不足之處,或評語過于簡單,寥寥數語。
(2)小組答辯的提問與回答原始記錄較簡單,有的小組答辯記錄不齊全。大部分專業沒有看到答辯安排原始記錄表。
(3)進度表檢查記錄不詳細、檢查時間日期不統一,甚至出現進度表中檢查結果為教師電腦打印處出來的狀況;
(4)論文(設計)有關文件(如任務書)中需要簽名的地方,缺少簽名或簽章,部分文件沒有手工簽名而有電腦直接打印出來。
(5)少數存在論文(設計)選題表與任務書、論文(設計說明書)資料不一致的現象。
(6)少數論文(設計)文題不夠相符,存在文的資料與題目不匹配。
(7)部分論文指導教師對學生論文的指導和檢查不夠細致和認真,對一些明顯的格式和論文章節的明顯錯誤都沒有發現;
(8)部分考核表的評語評價偏高,如論文(設計)成績明明良好或是中等,但在考核評語中并沒有看到有不足之處;個別指導教師打分太高(高達95、96分)。
(9)少數專業成績考核分布不合理,主要是優良率過高(個別專業優良率在90%以上),中等及以下的比例少,尤其是及格等級的極少。
(10)外文翻譯字數偏少,大部分外文翻譯漢字字數不到可__00字。
三、推薦
1、進一步規范畢業論文(設計)各個環節的要求,規范論文(設計)文件、表格的填寫;
2、推薦學校加大對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經費投入。
同時應確保??顚S?,相關經費能分發到指導教師手上;
3、推薦各專業開設科技論文寫作課程,以提高學生論文撰寫潛力;
4、加強指導教師的職責心和敬業精神的教育,論文(設計)質量的高低,關鍵在于指導教師的職責心與敬業精神。
5、推薦加強論文(設計)的選題管理,工科專業論文類題目數量要限制。
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工作總結范文5__年3月,我開始了我的畢業論文工作,時至今日,論文基本完成。從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進入狀態,再到對思路逐漸的清晰,整個寫作過程難以用語言來表達。歷經了幾個月的奮戰,緊張而又充實的畢業設計最后落下了帷幕?;叵脒@段日子的經歷和感受,我感慨萬千,在這次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我擁有了無數難忘的回憶和收獲。
3月初,在與導師的交流討論中我的題目定了下來,是:8031單片機控制LED顯示屏設計。當選題報告,開題報告定下來的時候,我當時便立刻著手資料的收集工作中,當時應對浩瀚的書海真是有些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我將這一困難告訴了導師,在導師細心的指導下,最后使我對自己此刻的工作方向和方法有了掌握。
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我認真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我在學校圖書館,大工圖書館搜集資料,還在網上查找各類相關資料,將這些寶貴的資料全部記在筆記本上,盡量使我的資料完整、精確、數量多,這有利于論文的撰寫。然后我將收集到的資料仔細整理分類,及時拿給導師進行溝通。
4月初,資料已經查找完畢了,我開始著手論文的寫作。在寫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我就及時和導師聯系,并和同學互相交流,請教專業課老師。在大家的幫忙下,困難一個一個解決掉,論文也慢慢成型。
4月底,論文的文字敘述已經完成。5月開始進行相關圖形的繪制工作和電路的設計工作。為了畫出自己滿意的電路圖,圖表等,我仔細學習了E_cel的繪圖技術。在設計電路初期,由于沒有設計經驗,覺得無從下手,空有很多設計思想,卻不明白就應選哪個,經過導師的指導,我的設計漸漸有了頭緒,透過查閱資料,逐漸確立系統方案。方案中LED顯示屏行、列驅動電路的設計是個比較頭疼的問題,在反復推敲,比較的過程中,最終定下了行驅動電路采用74LS__4譯碼器,列驅動電路采用74HC595集成電路。
當我最后完成了所有打字、繪圖、排版、校對的任務后整個人都很累,但同時看著電腦熒屏上的畢業設計稿件我的心里是甜的,我覺得這一切都值了。這次畢業論文的制作過程是我的一次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在論文中我充分地運用了大學期間所學到的知識。
我不會忘記這難忘的幾個月的時間。畢業論文的制作給了我難忘的回憶。在我徜徉書海查找資料的日子里,應對無數書本的羅列,最難忘的是每次找到資料時的激動和興奮;親手設計電路圖的時間里,記憶最深的是每一步小小思路實現時那幸福的情緒;為了論文我曾趕稿到深夜,但看著親手打出的一字一句,心里滿滿的只有喜悅毫無疲憊。這段旅程看似荊棘密布,實則蘊藏著無盡的寶藏。我從資料的收集中,掌握了很多單片機、LED顯示屏的知識,讓我對我所學過的知識有所鞏固和提高,并且讓我對當今單片機、LED顯示屏的最新發展技術有所了解。在整個過程中,我學到了新知識,增長了見識。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仍然要不斷地充實自己,爭取在所學領域有所作為。
腳踏實地,認真嚴謹,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精神是我在這次設計中最大的收益。我想這是一次意志的`磨練,是對我實際潛力的一次提升,也會對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有很大的幫忙。
【關鍵詞】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改革
護理專業學習解剖學的目的是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態特征和功能,為學習其他醫學基礎課和專業課奠定基礎,同時也為準確地實施各項護理操作提供形態學基礎。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對護理人才的知識結構、臨床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寬厚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專業知識,還要有豐富的社會人文知識和較強的臨床實踐能力。護理專業解剖學教學必須緊緊圍繞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將以醫學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向“突出護理、注重整體、加強人文、體現社區”的課程體系轉變,革新教材內容,完善教學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以滿足培養跨世紀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需要。
一、大膽革新解剖實驗指導,突出臨床應用特色
首先以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為主線,以臨床護理實踐為引導,根據護理專業的解剖學教學特點,自編實習指導,突出與臨床護理操作密切相關的解剖內容,如體表標志和體表投影,與注射、穿刺、插管和切開技術相關的局部解剖學基礎知識。使學生對操作中的解剖學要點做到心中有數,如操作部位的選擇、結構層次、毗鄰及角度和深度的掌握,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加強與護理專業的聯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護理專業的教學需要,為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礎。
二、注重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和操作能力
護理技術操作70%的內容與解剖學相關,其中搶救技術100%與解剖學有關。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對患者進行多種技術操作,操作的準確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而準確性、合理性是和解剖學密不可分的,因此護理專業的解剖課教學更應該注重實踐。如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靈活,把學與用結合起來,突出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解剖教學中,尤其是實驗課教學探索的課題之一。
體表的骨性和肌性標志是臨床操作中非常關鍵的定位標志,實驗課教學重點之一是培養學生在活體觸摸體表標志的能力,并把觸摸體表標志作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把護士的素質教育融于標本觀察的實踐中,教會學生在觀察尸體標本、模型的同時,要在自己或同學的身體上觀察、觸摸、辨認這些標志性結構。這種從標本到自身,從自身到標本的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知識結構,避免了單純的機械記憶和操作的盲目性,提高了臨床操作技術的成功率,培養了運用知識的能力,也提高了護士的自身素質。
三、培養學生在標本上演示護理操作的能力
在實驗教學中模擬臨床操作,能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例如,可以在模擬臀大肌注射時用注射器向穿刺部位注射染料,然后再進行局部的解剖操作,觀察染料的分布情況,注射針扎入的深度及針頭與臀區血管、神經的關系。操作結束后請大家總結臀肌注射的最佳部位、深度、角度及易損傷的血管和神經。模擬臨床護理操作要注意防止學生片面追求操作練習,忽略解剖的結構觀察。
四、結合課堂討論,引導學生自主查閱資料
在實驗課教學中,課堂討論能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分析問題結合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在課外時間利用網絡資源、圖書館查閱資料,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在講授肝門靜脈系統解剖時,引導學生就臨床肝硬化治療新進展、肝門靜脈系統與臨床肝硬化病人可能出現的癥狀的解剖解釋等多方面問題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并針對問題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上來,形成一系列系統知識。
五、適當應用多媒體小結學習內容
在每節實驗課結束前應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小結,它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提供了比課本更豐富、形式更多樣的多媒體素材,使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形式生動、形象、直觀的表現出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及感受,較好地解決口頭講授和板書無法實現的教學重點、難點,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六、改革考試環節,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
除了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外,課程結束考試時將傳統的筆試為主改為筆試加技能考核,筆試占60%,技能考核占40%,主要內容包括在活體上進行體表標志和體表投影的定位;以同桌的同學為對象,準確的在活體上觸摸和指出題目要求的內容;在標本上演示及敘述局部操作的解剖學要點。每個學生從十個內容的試題中抽取一道題,當場回答,老師按學生掌握的程度打分。對于還未掌握該結構的不得分,對于不能正確觸摸或指出結構者,給一半分,回答正確者為滿分。在考核后對于回答不正確的學生當場糾正,至其正確掌握為止。這種現場考試的方法督促學生在學習中注重對活體資源和教學標本的應用,既能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又能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訓練,調動了學生觀察標本、模型的積極性。這對于解剖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也為將來學習臨床醫學課程打下良好的方法學基礎。
通過以上多方位的護理解剖實驗教學改革,使解剖學實驗教學效果提升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